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合同

2024-07-19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合同(通用10篇)

1.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合同 篇一

苏州市建设工程声像档案资料归档规定

为保证建设工程声像档案资料完整、准确、系统的归档,根据《苏州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建设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资料主要是指在工程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录音、录像等以声像为主、文字为辅的历史记录。

一、声像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

建设单位报送声像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如下:

1、所有的建设工程项目都要报送有关照片档案资料;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工程报送有关照片和录像资料:

7层(含7层)以上建筑;单项工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项目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3万平方米以上;单跨跨度16米以上厂房;人防设施;城市主干道;多孔100米或单孔40米以上桥梁;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自来水厂;燃气厂;发电厂;220千伏以上输变电站;一级公路;港口码头;水利防洪设施。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工程报送有关照片、录音、录像资料以及专题录像片:

列为市级以上重点(或实事)工程的项目;需申报市级以上优质工程的项目。

二、建设工程声像档案资料归档内容

(一)开工前

1、原址、原貌及周边状况;

2、重要建(构)筑物;

3、拆迁情况。

(二)基础工程

1、基础异常情况技术处理,土壤岩样分析过程等情况;

2、建筑物基础类型及施工,特殊施工的技术工艺现场;

3、建筑物位移、沉降、变形及处理。

(三)主体工程

1、主体设计模型;

2、钢筋结构、管线等主要隐蔽工程施工情况;

3、砌体、砼灌注、屋面工程;

4、主体结构布局、大型构件安装等现场;

5、防水、保温、防腐工程的工艺现场;

6、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施工情况;

7、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

(四)竣工后新貌

1、工程整体外观和立面状况;

2、消防等主要设施情况等。

(五)其它方面

1、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图

2、开工、竣工仪式;

3、施工建设中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

4、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情况;

5、竣工验收情况。

其中,开工前原貌、基础处理、隐蔽、砼灌注、屋面、质量事故、竣工后新貌为声像档案资料归档的必备内容。

三、声像档案资料的归档要求

1、总体要求

移交归档的声像档案资料,要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工程面貌和建设情况,必备内容应当齐全;要按有关要求整理立卷,并填写声像档案著录卡。

2、照片档案资料归档要求

(1)照片应当主题明确,画面清晰完整,色彩还原准确,被摄主体不能有明显失真变形现象;

(2)照片应一律洗印成5吋至7吋的彩色照片;

(3)数码照片应当尽量使用不低于4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

(4)照片整理时,应注明拍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等;

(5)照片的数量视工程项目而定,一般不少于30张。

3、录像档案资料归档要求

(1)录像档案资料应当使用DV摄像机或比DV摄像机拍摄效果更好的机器拍摄;

(2)录像档案资料应当主题明确,图像稳定、画面清晰,色彩真实;

(3)录像带应当材质完好,没有变形、断裂、发霉及磁粉脱落现象;

(4)录像档案资料片长一般不少于30分钟,并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5)专题录像片应当结构完整,片长一般为5-10分钟,并附有解说词稿。

4、录音档案资料归档要求

(1)录音档案资料应当内容完整,声音清楚,材质完好;

(2)每盒录音带应当配有录音文字整理材料,注明内容、时间、地点、人物。

2.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合同 篇二

关键词:声像档案,难点,对策

城建声像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应当保存的声像资料, 是直观反映城市建设成就和发展状况的载体,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城建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城建声像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存在问题

(一) 对城市建设原貌拍摄上难以控制。

不少城建开发公司没有将开工前原貌拍摄记录下来。另一方面, 表现在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项目拍摄不完全。大多数单位没有从工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等各环节进行拍摄。

导致拍摄内容不完整的原因:一是工作人员兼职较多, 没精力去做;二是领导没有把拍摄工作纳入整体计划, 没办法去做;三是对城市原貌的拍摄范围把握不准, 什么位置的、多大规模设施的需要拍摄保存, 搞不清楚;四是拍摄人员或是由于技术水平不高, 责任心不强, 或是因为计划性不周, 对整个情况不了解, 失掉了许多拍摄机会;五是由于经费有限, 没资金拍摄。一些单位面对老化的设备, 或因资金困难, 无力更换, 使得形态各异的高大建筑物和与之衬托的环境背景无法用陈旧的设备反映出来, 直接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二) 管理难。

一些单位形成的城建声像档案不能及时归档, 久而久之, 面对一堆照片, 没有人能说清来龙去脉。照片说明, 不是缺时间, 就是缺内容, 造成整理上的不规范, 也给日后查找利用带来麻烦。由于底片需要单张保存, 加印费用较高, 许多单位索性不存。再有, 照片档案装具规格通常固定, 而实际照片大小、形状不一, 使整理工作停滞。

二、解决集中管理难的对策

上述问题种种,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因此, 我们要紧急呼吁那些形成城建档案的各有关部门把收集、保管和利用好城建声像档案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尽量避免和减少这部分档案人为的流失, 以保证档案内容的齐全和历史记录的完整。

(一) 高度重视。

解决声像档案集中管理难, 首先要解决领导认识问题。要认识到城建声像档案能形象地、真实地记录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历程, 具有一般文字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对现实和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领导要抱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 站在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看待这一问题, 并且将这项工作纳入单位管理工作日程, 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那种只重建设项目的结果, 轻形成结果过程;重企业有形的经济效益, 轻社会无形的历史影响的短期行为是不可取的。

(二) 物质保障。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收集与管理难问题, 没有与之相应的人、财、物, 就会成为一纸空谈。第一, 应选派有责任心, 懂拍摄技术的同志担任此项工作。第二, 在经费使用上应给予必要的保证。第三, 添置必要的声像档案设备和提供特殊载体档案保管条件。有条件的单位, 可通过光盘保存声像档案, 这样提供档案更便捷, 保存更耐久。另外, 档案业务主管部门, 应具体研究解决特殊规格照片档案装具问题, 以满足档案整理和保管的需求。

(三) 加大宣传的力度。大力宣传《城建档案管理办法》, 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 减少收集档案的阻力。

(四)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各档案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强化规范管理, 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库统一管理, 制定整套严格的制度, 防止分散流失, 杜绝归为已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的规定, 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 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的质量。

(五) 加强监督, 注重业务培训。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 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要规范到位, 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 促其逐步规范管理;要注重业务的培训工作, 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声像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为提高声像档案的质量、做好保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 签订工程竣工档案报送责任书。

3.声像档案异质备份研究 篇三

关键词:声像档案异质备份档案安全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声像档案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声像档案的保管与安全问题亦日益凸显。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着重强调了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三大战略,加强声像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中面临的一项考验。异质备份是声像档案安全保管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技术条件下确保档案安全的迫切需要。

一、声像档案异质备份的必要性

声像档案直观形象、活灵活现地反映客观事物,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纸质档案所不能比拟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声像档案一旦损失,不可再生。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声像档案的保管、安全尤为重要,声像档案异质备份迫在眉睫。

(一)存储介质老化或损坏,影响声像档案质量

声像档案主要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载体,以音像为主要反映方式。常见的声像档案介质包括:胶片、磁带、照片等,介质的老化、变质直接影响着声音、影像的质量。不适宜的库房温湿度、强烈长久的日照、尘土等威胁着声像档案的寿命。在调阅、利用的过程中,人为损坏及调阅时温湿度的反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声像档案的寿命往往达不到理论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声像档案的寿命逐渐缩减,异质备份的需求显而易见。

(二)数字技术给声像档案带来安全隐患

电子档案、数字化副本的形成,依赖于特定设备,具有易复制、易修改、易删除等特点。其存储依托于磁介质或光存取介质,受保管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信息存储较不稳定。一旦发生丢失、篡改、盗用等情况,档案价值会完全丧失,甚至无法补救。

因此,无论是传统声像档案的介质还是数字化方式,都不能保证档案实体、信息的安全,单一介质的备份不能满足声像档案资源长久存储的需求,异质备份势在必行。

二、声像档案异质备份的实施方式

声像档案的载体类型多种多样,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声像档案载体类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方式,以达到异质备份的目的。

(一)照片档案的异质备份照片档案的异质备份主要有三种方式。

1.照片档案转化为数字化副本2005年4月,国家档案局发布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2010年12月北京市《档案数字化规范》地方标准发布,对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进行了详细要求,使此项工作更加规范与完善。

(1)扫描。对于保存完整的底片,推荐采用胶片扫描的方式进行转化。135底片需要高精度的扫描仪来完成扫描,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运用软件提供的工具,调整色彩效果,以达到最佳的扫描质量,维持照片原状。

(2)翻拍。部分照片尺寸不规整,不能用扫描仪操作,这部分照片可通过翻拍技术实现照片至数字化副本的转换。翻拍时可使用专用翻拍机,也可以使用一般的单反相机。照片翻拍操作简便,但在操作中需注意白平衡的调节,以达到预期效果。

2.数码照片冲洗为实体照片数码照片转化为实体有两种方法:冲洗和打印。作为档案保存的照片宜用冲洗方式,色彩饱和度较高,清晰度较好,固色稳定。在实际工作中,冲洗后的照片与计算机中所显示的颜色往往有偏差,一是因为计算机中的看图软件色彩还原度有色差,二是与显示器的色彩有关。因此,建议使用显示器校色设备或软件,对色彩进行校正和调节,以保证照片冲洗质量。

3.数码照片转化为胶片胶片输出,即通过胶片输出仪将数码照片“打印”到胶片上。胶片输出时需要注意对机器定期校准,保证仪器处于正常且良好的工作状态。仪器设置及参数设定上的一点小问题,都会引起胶片的浪费和输出效率的降低,还会导致胶片色彩偏差、层次丢失等问题出现。因此操作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时时注意仪器的状态和设置,并定期维护保养。

(二)录音档案、录像档案的异质备份

1.录音带、录像带转化为数字化副本录音带、录像带的数字化即将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通过视(音)频采集进行转化。录音、录像数字化过程中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由于录音带、录像带的存放时间过久,磁带带基老化变质,部分磁带变脆、变硬,磁粉受潮脱落,致使在录音机、录像机中无法正常播放。这种情况下,应对录音带、录像带进行修复,以保证其正常播放,保证数字化工作质量。

2.数字录像输出为录像带现今数字摄录一体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这类机型只通过存储卡对视频进行数字存储,在档案保管上来说并不安全,可输出录像带另存。通过i.link接口与录像机连接,将视频和音频信号以数字方式传送,直接输出录像带,达到异质备份的目的。另外,也可通过采集卡,将数字图像采集至计算机中,根据素材时长,整合输出为录像带加以保存。

面对声像档案载体类型多样、复杂的特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调研、科学决策,选择最为适宜的方式实现异质备份,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为声像档案自动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条件,实现声像档案的安全保管、长期保存。

三、声像档案异质备份的保障条件

(一)预留存储空间

多种介质备份致使存储方式翻倍,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档案库房需留足充分空间。档案管理人员需计算实体档案的预增量,提前预留库房存放位置,保障各类载体声像档案的有序存放。同时,应加以标识区分档案原件与备份件,方便日后调阅利用。其二,电子档案、数字化副本会占用大量的数字存储空间,尤其是视频、音频数字化后占用空间巨大,增量明显。需充分考虑磁带库的容量,并提前做好预算,购置、增加磁带,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存储需求。

(二)维护档案安全

由于异质备份工作量较大,一般单位多采用外包劳务方式进行。在劳务单位的选择上,应甄选具有保密资质的单位,且与其签订保密协议。在上岗前对劳务人员进行登记、培训,规定异质备份工作的内容、流程、责任等。同时,可在工作间配备监控探头,实时监督档案情况及工作状况。

在维护声像档案信息安全方面,需对内网与外网实施物理隔离,并适当封锁计算机的USB、光驱等输出端口,保护系统不受偶然或恶意因素遭到破坏、更改和信息泄露。严格防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三)资金、人力支持

在设备方面,胶片输出仪、翻拍机、照片扫描仪、高清采集卡、非编系统、录像机等技术处理设备及磁带库等存储设备,需要大量经费投入。在技术实施上,声像档案异质备份的专业性很强,操作过程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工作过程中,设备、操作方法、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声像档案异质备份质量,需专业技术人员才能高效完成。因此,在资金、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方面的消耗较大,需大量经费支持。

(四)政策法规、机制保障

近年来,档案界高度关注档案安全问题,在此环境下,应加快建立档案业内统一标准,针对不同载体,进行系统完善的研究,制定实施细则等,全面系统地对异质备份工作进行统筹、规范,确保异质备份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4.声像档案管理制度 篇四

Q/JRD-210-43.10-89

声像档案管理制度

1989-11-3发布1989-12-01实施

吉林热电厂发布

1、总则

1.1 为加强我厂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声像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充分发挥

声像档案在生产、建设、科研中的作用,根据《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吉林省电力工业局吉电办字[1989]492号关于《吉林省电力工业局声像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特制订本标准。

1.2 本标准规定了声像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归档要求、档案资料的管理、保管、鉴定与利

用以及检查与考核等项内容。

1.3 本标准适用于我厂声像档案的管理。

2、声像档案的归档范围

2.1 声像档案是指我厂、厂属各单位及个人在行使职责或从事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企业生产建设或其他活动情况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片(包括底片)、录音带、录像带、影视片等专门载体材料。

2.2 我厂声像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如下:

2.2.1 党和国家领导人、上级部局及市级以上政府主要领导人来我厂视察工作形成的声像材料。

2.2.2 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在我厂讲学以及从事其它重要活动形成的声像材料。

2..2.3 外宾来我厂参观、访问、洽谈、考察活动等形成的声像材料。

2.2.4 我厂在涉外活动或参加重要外事活动形成的声像材料。

2.2.5 省、市级以上的英雄、模范人物在我厂进行重要活动形成的声像材料。

2.2.6 我厂召开的重要会议,如重要的行政会议、技术会议以及党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妇代会等形成的声像材料。

2.2.7 我厂举行的重要集会、重大纪念庆祝等活动形成的声像材料。

2.2.8 我厂人员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表彰活动或被授予荣誉称号、证书、奖章等形成的声像材料。

2.2.9 我厂及厂属各单位荣获的市(局)级以上政府机关授予的奖状、奖旗、奖杯、证书等的照片。

2.2.10 我厂的重大技术发明、荣获市级以上奖励的科研课题等形成的声像材料。

2.2.11 记录我厂发生过的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重大事件等形成的声像材料。

2.2.12 记录我厂重点建设工程的基地原貌、奠基仪式、工程施工过程及竣工落成典礼的声像材料。

2.2.13 反映我厂厂容、厂貌、大型建筑设施、重要设备、地下建筑基础、管线布置的声像材料。

2.2.14 反映我厂各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建设情况的声像材料。

2.2.15 我厂的名称牌匾的照片。

2.2.16 我厂组织的大型文艺、体育、文化等活动中形成的声像材料。

2.2.17 其他具有特殊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声像材料。声像档案材料的归档要求

3.1 凡属归档范围的声像材料,均由活动的主办部门或指定专人(摄录人员)负责整理、归档,不得私自保存。

3.2 归档的声像材料必须是原版、原件。照片及其底片应一并归档。归档的声像材料必须保证质量,没有污迹、水斑、磨损和变质。

3.3 归档的声像材料必须声像清晰、内容完整。

3.4 经整理的声像材料应及时归档。归档时,应严格履行验收、交接手续,填写归档清单一式两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备查。声像档案材料的整理

4.1 我厂声像档案,采用年代——载体材料——问题分类法进行分类、组卷、编目。

4.2 声像档案材料按问题(内容)可分为十大类。人物活动类;外事活动类;会议类;生产、建设及厂发展概貌类;科技、体育、学术活动类;事故、灾害及突出事件类;纪念、庆典、文体活动类;荣誉及奖惩类、其它等。

4.3 声像档案材料内容必须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明所反映的事实内容、发生时间、地点及所在单位、主要人物的姓名及身份以及摄录者的姓名。

4.4 声像档案材料芯页标签内容填写包括:题名、主题词、摄录部门及摄录者、日期、盘数及编号、相关的声像档案编号等。录音带、录像带在填写上述内容的同时,还应填写带长、时间等,录像带要注明声道、所用机器型号等。

4.5 声像档案材料的文字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一律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不得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

4.6 反映一个事件、一次活动或一个专题形成的同种载体声像材料组成一个保管单位。对数量少的且具有内容相近或相同的不同种载体材料也可组成一个保管单位。

4.7 各种载体的声像档案应编制卷内目录和案卷目录及编号。编目格式由厂档案科按上级部门规定标准统一印制。

4.8 声像档案材料编号、照片应在其背面有上角书写,其底片要在底片袋和底片乳剂的右上角同时写明;胶片卷片应在片头、片尾乳剂面右边处分别书写。声像档案的保管

5.1 声像档案是我厂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凡属归档范围的声像档案均由档案科集中统一保管,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将声像材料散落于本单位或个人手中。

5.2 声像档案的保管按不同类别不同载体,使用不同专用装具分别保存。

5.3 设立专用库房保存声像档案。专用库房除具有普通档案库房“七防”要求外,还应配置调温调湿专用设备,使胶片的保存温度控制在13~15℃,相对湿度控制在35~45%范围内;其他声像材料的保存温度控制在14~24℃,相对湿度45~60%范围内。并且保证每昼夜温差不大于±2℃,湿差不大于±5%。

5.4 声像档案库房及保管位置,应良好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化学气体的污染,避开30奥斯特以上的磁场。

5.5 照片与底片、原版与翻版分开保管,正片与副片不应同装一袋,磁带、胶带应装在密封盒内,防止弄脏、摩擦、损坏。

5.6 对长期保存且不常利用的录音带、录像带、影视胶片每各隔半年重烧一次,经常使用的每隔半年至少要清洁一次。

5.7 档案管理人员对入库前的声像档案,要严格检查,对已受污染的声像档案要责成有关人员处理后,方可入库。

5.8 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底片,应带洁净的手套操作,防止灰尘、汗渍污损底片。

5.9 每隔半年要检查一次声像档案的保管情况,对已污损的,要及时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修补和复制。

5.10 归档保存的声像档案,未经鉴定和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抽出、消磁、清洗、涂改、剪辑。声像档案的鉴定与利用

6.1 声像档案要每隔2~3年鉴定一次。鉴定工作由鉴定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鉴定后对已无保管价值的,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按已规定的档案销毁程序销毁。

6.2 声像档案的利用,应编制档案目录、帐薄等检索工具,为利用查找提供方便。

6.3 声像档案的借阅、利用,按Q/JRD-210-43.08-89《档案综合管理制度》的有关标准执行。

6.4 借出的声像档案不得私自转借,用过按期返还。如有损坏,借用单位负责赔偿。7 检查与考核

7.1 本标准由档案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按厂《目标经济责任制》进行奖惩。

附加说明:

本标准所列各项内容,如与上级有关规定抵触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编制:

初审;

审核:

审定:

批准:

5.论水利声像档案的管理路径论文 篇五

(二)严格管理,制作标准化管理流程为解决归档不及时完整、文字说明混乱、定期复检频率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要制定标准化管理流程,严格管理声像档案各个步骤。根据工作需要,对水利声像档案的收集范围、技术标准、归档时限和移交程序作出量化规定;明确声像档案日常管理、借阅程序;永久保存的声像档案定期复检,移交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和检查机制,确保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培训,提高声像档案管理水平1.声像档案既有传统型文字档案的管理要求,又有声音和图像档案管理的特殊要求,水利部门应该加大对水利声像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结合水利声像档案制作案例培养专兼职摄影和编辑技术人员。2.吸收引进优秀专业人员,提高系统内声像档案管理水平。

(四)妥善保管,加大声像档案利用率声像档案载体多是由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制成,为保障声像档案正常使用寿命,其存放环境必须防日光和紫外线、防磁、防震,温度需控制在十四至二十四摄氏度,24小时内温度变化不超过百分之三,湿度变化不超过百分之五。声像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档案管理部门要抓住时机,利用声像档案制作专题画册、主题宣传片等多种宣传材料,更生动直观地宣传水利事业建设发展的成就,使全社会更深入了解水利工程,支持水利工程。

6.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合同 篇六

本文将通过论述, 否定这种被认为的因果关系, 并诠释它们之间的真正关系, 希望能给核电站或其他重大建设项目声像从业者以借鉴。

1 声像宣传与声像档案常规定义

声像宣传, 目前只是从业者常用的、约定俗成的术语, 还并没有较为权威的定义, 通常可理解为分别或合并利用声音、照片和视频进行宣传活动的行为。

声像档案, 较为通用的定义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包括底片、反转片) 、影片 (正负片) 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 以声像为主, 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

2 关于核电站声像宣传与声像档案关系的认识误区

在核电站内部, 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之间长期被理解为因果关系, 即声像宣传产生的资料保存为档案时就成了声像档案, 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后者是前者的结果。这种理解虽说不是毫无道理, 但并不全面, 其中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事实上, 核电站有很多声像档案并不是声像宣传产生的, 而是因为工程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 例如一些重要的制造、建设、不符合项处理细节声像档案, 其中很多往往没有宣传价值, 却有参考和查证价值。

2.1 缺少标准和规范是产生认识误区的历史客观原因

核电站是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 加上核能利用的特殊性和敏感性, 因此核电站无时不广受关注。核电站业主通常都很重视宣传工作, 包括声像宣传工作, 并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 关于核电站声像工作如何开展, 尤其是声像档案包括什么范围, 国内没有标准和规范可循。国内核电站早期对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的重视, 基本都是企业的自发行为, 是“摸着石头过河”, 缺少严谨细致的规划和组织, 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声像人员也基本是根据是否有宣传上的价值来取舍声像素材、成品和声像档案, 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这种渊源很容易让人产生声像宣传、声像档案因果关系的看法。

但核电站声像档案并不完全出自于宣传工作。不管有意还是无意, 核电站建设者采集了相当一部分查考价值大而几乎没有常规宣传价值的声像资料, 这些声像资料构成了声像档案中一个独特的部分。但这些采集行为没有法规标准可循, 零散而不成系统。

直到1997年,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声像档案管理办法》, 2005年变更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国内中核系统关于声像档案才有了初步的指令性规范。不过该办法是原则性、全局性的粗略规范, 对核电站声像工作的指导作用有限。2002年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 也提到了声像材料, 但很粗略, 核电站声像档案工作只能勉强参考。

2012年,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升版到第2版, 比以往详细了很多, 使核电站声像工作有了较为明确的参考和依据, 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了关于声像宣传、声像档案模糊不清的认识问题。

2.2 对声像工作缺少研究是产生认识误区的主观原因

长期以来, 核电站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虽然一直被关注, 但始终缺乏深入研究。这是产生认识误区的主要主观原因。

专职声像人员通常不懂过于艰深的核电专业技术, 加上其工作主要是摄制宣传类声像作品, 因此很容易先入为主地认为声像宣传即声像档案。专职声像人员掌握了大量声像资源, 如果他们不研究问题, 未辨识真相, 其模糊认识会传递给其他人。

核电站工程技术人员本职工作与声像无关, 通常不会关注声像工作的问题。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 他们也会拍摄一些工程类照片, 但大部分只是用于工作汇报或宣传投稿, 多数人缺乏声像档案的意识, 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思考和研究。

核电站其他领域人员的情况和工程技术领域的人员类似, 只是典型性稍弱。

3 核电站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的真实关系

核电站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究竟是什么关系?

核电站声像宣传可以产生声像档案, 这毋庸置疑。但不是所有声像宣传的素材和成品都有档案价值。此外, 无论是早期的自发式声像采集行为, 还是后来依据规范的拍摄收集, 核电站声像活动均涉及了“证据类”声像档案, 这部分声像档案很多不是出于宣传活动, 没有明显的宣传价值, 却有很大的技术参考或档案查考价值。

可见, 核电站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并不是单纯的因果关系, 而是一种非完全交叉融合关系, 即一部分彼此融合, 互相作用;另一部分相对独立, 互不干扰。

4 诠释核电站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关系的意义

4.1 澄清关于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关系的模糊认识

以往, 不擅工程技术的声像宣传人员, 极可能自发去现场采集工程技术类声像资料, 既可能抓不住核心, 还可能多有遗漏;工程技术人员虽懂工程, 拍摄的却多半是用于汇报、投稿的照片, 错失了采集工程声像档案的机会。之所以存在这种状况, 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对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的认识模糊不清。

只有了解了核电站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之间的真实关系, 才能澄清以往似是而非的认识, 找到核电站声像工作的出路。

4.2 使细分核电站声像工作成为可能

澄清认识之后, 再借助法规、标准和程序, 就能把核电站声像工作细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 可从基本用途角度把声像资料细分为宣传类、查考类两个大的类别, 前者用于宣传活动, 后者用于工程技术、事务方面的参考、验证或备查等, 以此类推。细分声像工作类别的好处在于, 可以针对不同类别找到不同的工作方法和适合的实施者, 结束靠专职声像人员“包打天下”而成效有限的被动局面。

4.3 推动核电站声像工作精细化管理

澄清认识, 细分声像工作类别并不是诠释核电站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关系的目的。对核电站声像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核电站建设运营, 服务于核电行业的发展, 才是目的。核电站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关系是朝这个方向踏出的第一步, 必不可少。

摘要:核电站声像宣传和声像档案之间长期被误解为因果关系, 本文通过分析, 否定了这种被很多人下意识认可的关系, 并诠释了其真正关系:非完全交叉融合关系。其目的在于帮助结束以往界限不清的混乱状态, 找到各自的工作核心, 推动核电站声像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

7.声像档案管理思想的变革 篇七

一、前端控制和全程控制的思想

在大多数人看来,前端控制和全程控制思想是针对电子文件管理的特殊要求而言的。然而,无论是从复制编辑简单、更改不易察觉的特点还是从信息和载体可分离的特质上说,声像文件与电子文件均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声像文件的形成和归档同样容易超出传统约束机制,影响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归档的质量,声像档案收集成为困扰各个档案室、档案馆的难题。早在1988年以声像档案等新型档案材料为中心议题的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就有档案工作者指出声像档案的形成和收集与以移交为主要途径的传统档案收集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希望在档案的形成阶段就有一个档案保管计划,“从一开始就过问此事,以便按技术、经济、法律和历史标准接收到档案馆保存”。这完全可视作前端控制思想的发端,只是当时的声像档案规模和影响远不及如今的电子文件,才未能为众人所关注和认同。同样地,在声像档案的数字化趋势下,随着声像电子文件越来越多地产生,实施前端控制,变革传统收集归档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了。

根据文件形成的特点,在文件形成的初始阶段即开始实施有利于实现档案管理目标的控制。例如。要求形成文件的载体格式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在文件形成的时候即产生相关的著录信息,以免去归档后大量文件积累再逐份著录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等。后者对于声像档案非常耗时耗力的著录而言,尤其重要。

此外,新的技术环境也为前端控制提供了条件,尤其是文件产生与收集之间的时间缩短,较容易对文件进行必要的管理、核对和移交。拿数码照片来说,可在拍摄时录音,将所拍摄图像的基本要素用声音记录下来,便于后期整理。即使没有在拍摄时录音也没有太大影响,因为数字摄影无需胶片冲洗,缩短了照片形成的过程,加上数码相机内存有限,必须及时将内存转入电脑,故可以在将数码相机内存照片输入电脑时,即将相关的信息,如人物、事件内容、拍摄者等记录下来,免得像过去那样等积累了大批照片冲洗出来再整理时,已不能准确回忆照片的基本要素。

二、“简化整理、深入检索”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整理的模式是细化整理并立卷,这一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案卷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可将零散的纸张组在一起,构成放大的保管单位,方便管理,有利于安全保密;二是过去主要依靠手工检索时,实体的整理和保管排架方式直接影响到查取信息的效果,因此需要实体的细化整理,按照各种逻辑联系分类组合,相应地建立多层实体目录来帮助提供更便捷的检索途径,提高检索效率,由此分细类直至组成一个个案卷。

然而,上述两方面优势在声像档案管理的实际中和新的技术背景下发生了变化:

首先,对于声像档案来说,除照片还有纸质文件的若干特征需要形成照片册这种“案卷”外,大多类型的声像档案本身就形成了特殊的天然的保管单位,如一卷(盒)录音(像)带、一盘电影胶片等类似案卷的单位,人为组立案卷的形式在这里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其次,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为声像档案检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建立了声像档案数据库,并给予合理的著录和标引,就可以实现多途径、多层次的检索利用。如果只是查看利用档案信息内容,一般都不会涉及档案实体的取用,当然如果要利用实体,可根据计算机上提供的库架编号来查取。同时,计算机检索也可避免依靠细化实体整理来检索的缺陷——例如,由于分类整理在每一层次必须是同一标准,故档案实体每次分类只能维系一种逻辑联系,势必割开了其他联系,而实际中往往又会出现一盘磁带内录有多个主题类目的信息或者交叉类目信息的情况,给传统模式的分类排架及检索造成一定困难。利用计算机则可以按照各种逻辑联系随时建立多个虚拟的档案类别,便于查检,同时也降低了实体整理的难度。

“简化整理、深入检索”是新背景下的档案管理趋势。新修订的《照片管理规范》(2003年)亦体现了这一点,如废除了底片的分类、案卷题名等内容,新拟“照片档案目录的编制”。分“目录的著录”、“目录的编制”两个条款,大大充实了编目的内容。对声像档案管理而言,档案实体只要保证基本的联系,排架时有利于安全保护并能合理利用空间,便于取放即可;而与实体整理简化相对应的,是对信息组织的更高要求,相关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能够得到恰当的揭示,这就要求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检索信息。

三、以原始信息内容为主和便于保管和利用的思想

这是在载体汇合的趋势下声像档案管理必须所作的应对。面对层出不穷的载体形式,档案部门应当如何选择呢?文件形成的初始介质与最终的载体并不完全吻合。甚至其间涉及到多种载体,对于同一信息内容的文件,应当选择哪种载体归档呢?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把握一个原则就可以了——以原始信息内容为主,便于保管和利用。

档案原始信息内容是档案管理的重点。因为对相当一部分声像载体来说,在保管寿命和所承载信息的可读性方面受到的限制都是它们难以避免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借助载体替代——用新的载体替代已经淘汰或老化的载体来延续档案原始信息的生命。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载体的兼容性,以便根据管理和利用的不同需要选择在某些方面具备特定优势的载体。所以,档案部门应保持清醒头脑,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既要保存好档案原始信息内容,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也要发挥不同载体的优势使声像档案更有利于保管和利用。总之,应当充分利用技术发展给档案管理带来的便利而不是被纷繁的景象迷惑得分不清方向。

具体来说,对符合馆藏要求的档案原件载体,当然要予以保存,但可以随保管、利用需要的不同,复制成不同的载体。存储质量高、容量大、保存时间长的载体,利用便利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都大有用武之地,可以让它们在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功能上完成对其他载体的替代。

在声像档案的数字化趋势下,对声像电子文件的处理更能充分地体现这一思想。相比文字型的电子文件,声像电子文件的载体形式要丰富得多。这也是视听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特色。数码摄影、录像,尽管采用的初始记录材料层出不穷,形态各异,如“记忆棒”、“记忆盘”等,但并非都适于作为档案保存,或是长期具备读取的条件(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初始采用何种载体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所记录下来的

数字化声像信息,这些载体上的信息一般都具备一个起码的条件,即都能在当时借助相应的设备、接口,通过计算机或其他设备来得到所记录声像信息的再现。所以对于档案管理而言,只需要将这些数字信息转制到一种或几种相对统一的便于长期读取和保存的标准载体格式和形式上,进行保存、传播和利用。数字化的声像记录与传统的模拟声像记录不同,后者由于每次在从模拟到模拟的复制转录中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信息蜕变,所以注重最初记录载体(实体)的原始性,而声像电子文件因为能够实现数字代码序列原封不动(无损)的转移和各种相关载体之间的传递,故而更有条件保证信息本身的原始性。

1990年代以后,国外声像档案界已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即如果要长期保存大量声像档案,那么就应该保存有档案价值的原始信息而非原始载体(原件)。如果将每一件声像档案都以其产生时的形式进行保管,对档案馆来说将是无法承受的负担。可见,保证声像档案原始信息内容的延续是声像档案管理的中心目标,这是由声像档案本身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四、整体的效益观念

所谓效益即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应当做到系统和辨证地评价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这要求从系统整体出发、从多方面、多角度长远地看待效益。

例如,声像档案的著录和标引如果过于简略,短期看是节省了不少人力、时间和资源,但是将来因为著录标引深度不够使检索难度加大不仅会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而且还影响了利用效果。

又如,现代技术提供的存储便利和高存储率可能会增大人们留存声像档案的任意性,造成数量的迅速增多,认为这只是较小的投入获得了较大产出。但是这样的想法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即使利用最成熟的检索技术,将数量很多的声像档案进行前处理转变为可检索的信息形式存入数据库,并按照特定需求获取它们仍然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尤其是声像档案的处理非常耗时,必须实时地去听和看,以便分析其内容和功用。所以从整体和长远看,投入并非像人们开始想像得那么少,而且也会因为保存的档案量多质杂影响利用效果。故保存时的投入和利用时的产出之间的效益比仍然要通过鉴定来提高。而说到鉴定,同样需要全面评价效益问题,充分考虑档案的各种保管和管理费用,而不是仅仅考虑其存储和保存的便利与否。目前在很多单位,声像文件的收集是最突出的问题,鉴定则尚未提上日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鉴定的任务会越来越迫切,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阶段:一是归档鉴定,即筛选出真正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声像文件归档;二是将传统文件进行数字化转存时的鉴定。一方面,数字化磁带库也有容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因为数字化转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原件大多依然保存,所以无选择地将一些利用率和价值不高的档案数字化转存显然是资源的浪费,反而降低了数字化存储应有的效益。

8.声像档案管理及对策管理学论文 篇八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1、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

以及时归档。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和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

3、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的保

管条件比纸质档案保管条件要求更严格,一些单位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

二、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争取领导重视。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2、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

制度落实。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要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

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3、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

业务培训。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要注重业务培训,为声像档案提供利用息运行机制,科学管档。要把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移交等纳入管线的`规划、设计等行政管理的程序当中。首先,要把好地下管线报批关;其次,要签定档案责任书;再次,要注意把好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关;最后,要把好管线档案资料移交关。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应及时向所在城市档案馆移交相关档案资料,充分发挥地下管线档案在工程改建、扩建和改造维护中的作用。

3、加强档案部门与建设行政管

理部门的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城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业的档案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地区档案工作承担业务指导责任。二者相互支持,协调配合,是多年来做好行业档案工作的成功经验。

9.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合同 篇九

山东省建设工程档案移交

合同书(责任书)

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止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制

第七条 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后三个月内,乙方应按照《城市建设档案案卷质量规定》,整理一套合格的工程档案移交给甲方。甲方接收工程档案后,应及时向乙方发放《山东省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作为乙方申办房屋产权初始登记手续的依据之一。

第八条 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后三个月内,乙方未按照规定移交工程档案的,甲方将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七十三条的规定,依法提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乙方予以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第九条 本合同书(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乙方将建设工程档案向甲方移交完毕并取得《山东省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后终止。

第十条 甲、乙任何一方如有违约行为,对方皆有权向上级有关部门投诉。

第十一条 本合同书(责任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办理机构一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联 系 人: 联 系 人: 地 址: 地 址: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10.设计单位声像档案管理浅析 篇十

关键词: 声像档案 特点 问题 措施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78

声像档案能够将鲜活的现实场景原貌地保存下来,传诸后世,再现于后人的视、听觉的感官。因此,较之其他载体材料的档案就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现就目前声像档案的管理现状及对策谈谈个人的粗浅之见,

1 声像档案在档案中的特殊价值的和特点

声像档案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一种信息记录。它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是应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手段对重要事件进行真实记录的历史材料,它具有客观性、形象性和科学技术性的特点,能生动形象地再现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方面的工作及成果,客观反映和记录设计工作的真实面貌。它和文字、图纸档案一样,具有现实的查证作用,对研究历史具有参考使用价值。声像档案的作用和价值虽然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在现实档案管理中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难度大、开发利用少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

2 声像档案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认识与经验不足,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一些立档的建筑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处理状态。有些单位或个人意识薄弱,缺乏全局观念,仅考虑个人或本部门的工作便利,致使部分声像档案资料长期留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没有及时向档案室移交,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流失,严重影响设计单位声像档案的长期保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拍摄内容不完整。导致拍摄内容不完整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对拍摄建筑的特性把握不准确,不清楚什么角度、多大规模设施的需要拍摄;二是拍摄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或责任心不强;三是受经费限制,摄影摄响设备未能及时更新,无法拍出好的建筑形象,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

(2)拍摄部门没有及时整理。目前一些单位从工程项目开工到竣工验收、拍摄形成了大量的声像资料,小的工程项目则有几十张照片,大的工程项目则有几百张照片、几十盒录像带,然而拍摄部门往往不分时间前后,没有任何地点、拍摄人等备注说明,仅注上工程名称就将几年积累下来的声像资料移交档案部门,给档案部门的整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档案人员因不了解这些资料的重要程度,难以进行筛选,无法进行整理、登记、分类、编目。还有一部分工程声像资料由于保管上的疏失,已经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和损失,在二次利用上留下的后遗症,有的甚至无法再加以利用。

(3)收集渠道不畅通。由于一部分的拍摄工作由专业部门完成,另一部分由设计者或施工单位人员完成,因而档案部门对拍摄时间、内容及照片、录像数量不容易掌握,加上从活动筹备至结束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这些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这些声像档案即便移交档案部门,也是零零散散,缺乏完整性

2.2 管理难度大,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像我单位只是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造成原因主要体现在保管的分散性和管理的不科学性。一是有的建筑单位在声像档案资料的形成和管理上各行其是,声像档案散存在各个科室,不能统一集中管理;二是一些建筑单位形成的声像档案不能及时归档,时间长久了,这些声像档案的原始信息模糊,造成整体上的不规范,也给日后查找带来麻烦。

2.3 重大活动声像档案失控,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单位组织重大活动,或设计项目完工申报优秀设计时,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设计所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3 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3.2 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档案室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档案室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3.3 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

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上一篇:6.5世界环境日主题广播稿下一篇:英文的qq心情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