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习笔记

2024-10-16

方剂学习笔记(共5篇)

1.方剂学习笔记 篇一

学习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和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教材里根据方剂的不同性质把方剂分为三类: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

基础方是历代方剂学发展过程当中,总结的一些针对基础病机、基础证型所确立的方剂。临床较少单独以那几味药使用,它反映了病机共性。

代表方是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些医学流派或者一些医学大家,在理论上创新的同时,相应临床上产生的,代表这种理论的典型的方剂。象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集中反映了李东垣“甘温除热”治法。又比如象朱丹溪的大补阴丸。集中反映了他学术思想方面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补阴学派的思想。代表方的学习要结合它的学术思想的特点来理解它。

常用方是经过很多年临床运用中被公认的,确定有效的方剂。

这三类方剂可以互相兼跨,很多的常用方本身就是代表方,有些基础方也具有代表方的特点,也可以兼跨,也可以集中单独反映哪一个方面的方剂。每一类的方剂在学习的要求上是不同的。总之,通过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分析、运用方剂的能力,特别是在临床组方的能力,能够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方剂学习笔记 篇二

关键词:方剂学,中医理论,辨证选方

方剂学是中医专业的基础学科, 现就个人的学习实践, 谈一些体会, 供中医爱好者参考。

1 以组方、功用、主治为中心内容

组方, 是指每个方剂所用的药物, 是方剂的主体。从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 用“君、臣、佐、使”的组织形式分析如何处方的道理和药物与药物之间配伍运用的意义, 以及剂型、剂量、服用方法等知识, 这是全部方剂学的精华所在。分析组方时, 应首先指明主药是治疗中心;辅助药是为了弥补不足, 或监制毒性副作用, 从而加强主药效用, 以求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的药物。这在每个方剂的学习程序上, 是第一个环节, 功用和主治都是方剂中的药物效用决定的。

功用, 是从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中概况出来的, 是整个方剂所用药物的综合效用。它与主治病症的病因病机是针锋相对的, 恰好相当于一种治疗方法。所谓“方中必有法, 无法不成方”, 从药物组成加以综合分析, 揭示出全方的功用 (或者叫做治法) , 这就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功用介于组成与主治之间, 抓住中间, 就可扣牢两头。

主治, 是指每个方剂所适用的病和证。每个方剂所主治的病症, 都有它一定的症状表现, 如麻黄汤的“无汗而喘”, 桂枝汤的“汗出恶风”, 承气汤的“腹痛便秘”等。抓住这些主要症状, 确定为某一特定的方证, 作为临床选方的标准。不论何病, 由此证即可选用此方, 这是中药辨证施治特有的内容。因此, 在学组成时, 要注意了解每个方剂的主药作用;学主治时, 要明确方证中的主症, 这是临床运用的关键。

2 突出重点基础方与繁用方

如何突出方剂学的重点, 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学方剂学就是要突出药物的配伍关系, 这当然无可非议。个人认为, 每个方剂的重点, 在强调药物配伍的同时, 应该突出主药与主症。而整个方剂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在于基础方与繁用方。

所谓基础方, 是指药味较少, 起源较早, 加减发展较多的方剂, 如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二陈汤等。这样的基础方, 就现行讲义所选的内容看, 大约有三、四十首。每个基础方, 少则有五、六个加减方, 多则有十余个加减方, 就以最少所谓计算, 就有二百余个加减方。因此, 抓住基础方进行学习, 可以以少带多。举例如四物汤, 为治疗血证的基础方。用治血虚证, 有圣愈汤、八珍汤;用治血热证, 有芩连四物汤、知柏四物汤;用治血瘀证, 有桃红四物汤;用治血寒证, 有桂枝四物汤;用以调经安胎止漏, 有艾附暖宫丸、胶艾四物汤, 芎归胶艾汤等。这样抓住一个四物汤, 就可以熟悉温、清、补、泻等各种变化方法, 从而带出九个加减方。

所谓繁用方, 是指药味较多, 适应范围较广, 临床频繁应用的方剂, 如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初学者对这一类繁用方, 总认为比药味少的基础方难记。若用脏腑学说的理论加以概况, 不但可以简化, 且能加深理解。例如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血虚证的代表方, 因肝主藏血, 故用柴胡配当归、芍药、薄荷等以养血舒肝;因肝病易致脾虚, 故用白术、茯苓、煨姜、甘草等以温补脾胃而养肝。繁用方的适用范围广泛, 往往一方能治多种病, 有异病同治的妙处。如龙胆泻肝汤既可用治上焦肝火旺所致的头痛、目赤、口苦、胁痛, 又可用治下焦湿热所致的淋浊、遗精、妇女带下, 以及悬痈、囊肿、阴痒臊臭诸症。总结起来, 可以用上清肝火、下情湿热加以概况。

3 区别同类方的共性和特性

在同一类方剂中, 有的功用相同, 有的用药相近, 既有他们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特性, 相互进行比较, 区别他们的异同, 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 麻黄汤与桂枝汤都是辛温解表的方剂, 适用于表寒证, 这是二方的共性。虽然二方都有桂枝、甘草, 但由于配伍不同, 功用也就各异, 所治证候有虚、实之分。前者配以麻黄、杏仁, 能发汗宣肺, 故用治无汗而喘的表实证;后者配以芍药, 能调和营卫, 常用治汗出恶风的表虚证。从二方的主药看, 一宣肺气, 一温心阳, 有明显的不同, 这是二方各自的特性。

再如五苓散与猪苓汤, 主要药物与总的功效是相同的, 由于佐使药的配伍不同, 主治证候就不一样。二方都用茯苓、猪苓、泽泻, 都有利小便的作用。前者配以桂枝、白术, 以温利法, 适用于小便不利、渴饮水逆之证, 并能健脾以止泻;后者配以滑石、阿胶, 以清利法, 适用于小便不利、烦热渴饮之证, 且能养血以止血。前者方名五苓, 意在五药并重;后者可以看出里热伤阴而有出血者, 桂枝非所宜也。诸如此类的方剂是不少的, 如真武汤与附子汤、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大小柴胡汤、三个承气汤等等, 都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4 贯穿前后, 加强联系

在方剂学习过程中, 常有学到后头、忘了前头的实际问题。采用贯穿前后的方式, 加强彼此间的联系, 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贯穿前后, 加强联系, 应以后面方联系前面方为原则。如上述小建中汤与桂枝汤采用比较的方式, 也算是一种联系方法。联系的形式, 可以多样化, 如后面学的方剂中, 有前面学过的基础方, 必然要彼此联系。以布袋丸为例, 它有四君子汤的基础, 配以清肝杀虫药, 用治疳积兼脾虚证候。可以自我提问的方式, 自己进行分析, 这样, 可以培养自学, 加强记忆, 巩固已学的知识。

还有一种常见病症的辨证选方形式, 贯穿前后, 加强联系, 也是可取的。一般方剂讲义, 大多将收涩剂列于最后几章, 给加强联系带来便利。如学固精止遗这一节时, 先掌握遗精一症有虚、实之分, 实证多属相火旺, 宜选用龙胆泻肝汤、封髓丹、大补阴丸等方, 以泻火为主;虚证多数肾亏, 宜选用精锁固经丸、水陆二仙丹、桑螵蛸散等方, 以补肾收涩为主。其它如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崩止带各节, 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把前面学过的方剂, 以治法为纲, 结合辨证, 共同串起来, 既可以加深对辨证选方的理解, 又可以向后期临床各科引进。

5“三查”与“两结合”的学习方法

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方书很多, 内容丰富。为了对本学科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常常可以用“三查”、“两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查”就是查原始文献, 查历代演变, 查近年临床与科研的新进展。例如肾气丸是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用治虚劳腰痛、小便不利的方剂, 可以治痰饮、脚气、消渴、妇人转胞等病症;后世作为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地黄丸是宋代钱乙用治小儿心门不和的方剂, 因小儿为纯阳之体, 只需补肾养阴, 故从肾气丸中减去桂枝、附子, 后世常作为滋补肾阴的代表方。明代赵献可倡肾阳肾阴学说, 特别推崇二方。张景岳进一步在二方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左归丸、右归丸。后人从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味变化出气味都气丸、八仙长寿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耳聋左慈丸等许多同类方。近代研究证实地黄丸在抗肿瘤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两结合”就是分析药物组成与药理学结合, 分析主要病症与病理学结合。某些方剂的解释历代医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对仙方活命饮的药物分析, 汪昂以金银花为君药, 罗东逸、张秉成则以穿山甲、皂角刺为首, 王肯堂、王旭高则以白芷为君。五家之论, 究竟以何为准?从药理和病理两方面进行分析, 疮疡痈疽的病因在于邪火热毒, 当以金银花清热解毒为主, 故后人多宗汪氏之说。根据《内经》“营气不从, 乃生痈肿”的病理观点, 则穿山甲、皂角刺的活血攻坚作用也是重要的。单用清热解毒药, 不用活血攻坚药, 消散效用没有这么迅速。从疮疡初期有表证上看, 用白芷祛风解毒, 消肿止痛, 是一种必要的配合方法。如此反复推敲, 对理解方剂组成和主治大有裨益。

有关方剂学的科研资料, 大约有三: (1) 疗效的总结, 这一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2) 扩充应用于剂型改良, 都有新的进展。 (3) 复方研究, 从药理、病理方面探讨组方配伍的原理, 这是一个新课题, 正在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这些都是发扬提高的新内容, 应该随时积累, 及时了解。

参考文献

[1]雷载权, 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2]许济群王绵之.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5.

[3]李庆业, 等.方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

3.方剂学习笔记 篇三

篇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国中医科学院 季巍巍

一、概要

(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包括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温病条辨 》。

(二)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古代的著作 ?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中医学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因此,中医的理论知识是日久民心。相对而言,西医是日新月异的。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医学理论,仍然积极地指导着临床诊疗,此为中医之妙。中医学和西医学也因此而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体系。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医家和著作,只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才能在今天仍被称作经典。因此,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认真的研讨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能够对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临床运用方面能有新的领悟和提高。总之,学习古人的著作的意义在于,在古代著作的指导下,使中医学呈现出如今日渐辉煌的发展。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的四大经典指的是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的著作,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有着巨大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同时,有学者认为,除了以上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亦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并无冲突。本节课以目前高等教育教材推荐的四部书作为经典著作进行讲解。

(一)《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概述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中医界中尊奉的基础理论主要从《黄帝内经》中提炼发展而成。而且当代医学科学的某些研究课题,比如生命科学、气功理论、经络的实质、医学心理学、气象学等,也或多或少得从《黄帝内经》的论述中获得新的发现和启发。

《内经》共包括《素问》九卷和《灵枢》九卷。此两部分分别包含 81 篇专题,内容非常广泛,这些内容逐步形成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且以此渗透贯穿到中医领域的各个方面。其内容涉及到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内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体观察以及古代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通过经络沟通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内经》成书并非某个时期或某个人的作品,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几百年间由许多医书汇集并不断增补而成。《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反映秦汉时期之前的医学成就,而且它的成书也确定了我国医学的独特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历代医学的著作很多取材或取法均来自《内经》,历史上大家熟知的各种医学流派的形成和崛起所采用的学术理论也大多源于《内经》,因此称《黄帝内经》为医学之宗。《内经》不但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医教学的必读教材,在如今的高等中医院校也是一门必修的主课。

2.《黄帝内经》内容

①论病学说:包括邪正理论、病因、病基、疾病传辩、病症五方面的内容。其中邪正理论指的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若人体的正气充足,不论外面是否有邪气,人都不会发病。并指出病因包括六淫、七情、饮食及劳伤治病等方面。病机,具体提出病机十九条,对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②疾病传变:从阴阳、内外、寒热、虚实进行归纳,侧重对 200 多种病症的病因、病基、症状、治疗、愈后以及预防做出具体的论述,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基础。③诊法学说:《黄帝内经》的诊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而且关于脉诊描述地非常详实,包括 20 多种脉相的具体表现,并且强调四诊合餐,此乃中医诊法的起源。关于治则、治法的学说,提出了治未病、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扶正袪邪、补虚泄实、调整阴阳等一套具体的治疗理论,而且总结了许多治疗的方法,如针灸、按摩、导引、外敷、蒸浴、放血等,特别是描述了很多针灸手法,至今临床中仍在运用。

④运气学说: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素问》的七篇大论中,着重探讨了自然界气候的长变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变化规律,并且试图按照这些规律指导人们驱利避害,防病治病。

⑤养生学说:在天然相应、形成合一的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内经》提出了协调阴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等一系列的防病益寿的养生方法,其中防重于治的思想尤为可贵。

总之,《内经》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因其内容丰富异常,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并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

3.《黄帝内经》的三个“第一”

①《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说《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的讲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及方法,对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

②《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中不仅涉及到如何治病的方面,还论述了如何预防得病的内容,即如何在不吃药的情况下能够健康长寿。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称为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为《黄帝内经》中涉及的一部分养生内容。

③《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的描写是以生命为中心,涉及到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历史等多方面。《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思想的基础和精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其医疗主导作用功不可没。在 700 多年前,欧洲出现 鼠疫爆发,大约四分之一欧洲人丧命,而在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然也记载过瘟疫的流行,但是从没有像欧洲一样,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由此充分展现了《内经》的医学作用。

(二)《伤寒论》

1.《伤寒论》概述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于公元 200 年至 205 年写成。全书共十二卷二十二篇,包括 397 法。除去重复的药方,共包含药方 112 个,本书重点论述的内容是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

《伤寒论》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系统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与《黄帝内经》偏重于理论不同,《伤寒论》更注重临床经验,因此理法方药非常齐全。所以本著作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还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伤寒论》内容

作者张仲景运用《素问》、《热论》中的理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治疗进行了精辟的阐发,他将外感疾病具有规律性的各种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其中又将每经结合阴阳、表里、痰热、虚实进行了辨证论治,因此本著作中即体现了同病异治,也有异病同治两方面内容,确立了严谨的治疗规范,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中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强调的辨证论治实际上是从《伤寒杂病论》开始的。

《伤寒论》是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本书按照伤寒传变的规律,以条文的形式进行逐一的辩质,内容言简意赅,但辨证严谨,治疗方法灵活多便,用药方面药少而精,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本书的用药特点,后世逐渐形成“仲景的经方学派”。如今临床上包括经方派和时方派两大派别。通过实践证明,本书的辨证论治原则不仅适用于伤寒病的治疗,而且也指导着其它临床各科治疗的准则。《伤寒论》中所运用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基本治法,对后世有非常广泛的指导作用。在《伤寒论》中,共创制了 113 个基本的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白虎 汤、小柴胡汤、里中汤、四磨汤、五苓散、泻心汤及乌梅丸等,这些方剂不仅为人熟知,而且被现代临床广为应用。由此可见,《伤寒论》对中国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现代学习中本书必不可少。

(三)《金匮要略》

1.《金匮要略》概述

《金匮要略》作者张仲景,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全书共 25 篇 , 方剂 205 首 , 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 , 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著,也是张仲景所创制的辨证论治的代表作之一,古今医家称本书为“方书之祖”。其一方之精,是治疗杂病的典范。最初,张仲景撰写的只有《伤寒杂病论》一书,随着战争、战乱,原书亡失,后人人为的将《伤寒杂病论》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金匮要略》书名中的“金匮”指的是本书的重要和珍贵,“要略”指的是简明扼要,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慎重保藏和应用。

2.《金匮要略》内容

《金匮要略》是治疗杂病的典范,它涉及了内科、外科、妇科以及儿科的内容,对后世的分科治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共 25 篇,方剂有 262 首 , 病症 60 余种,其所论述的病症是以内科杂病为主 , 同时兼顾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内容。

《金匮要略》的 25 篇中的内容为,第一篇是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属于总论的性质,对疾病、病因、病基、预防、诊断及治疗等各方面做出原则性的提示,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第二篇到第十七篇属于内科范围的疾病。第十八篇涉及到外科疾病。第十九篇将不便于归类的几种疾病合为一篇。第二十到二十二篇属于妇产科疾病。最后三篇涉及杂疗方及食物禁忌等。在疾病的治法方面除药物治疗之外,还选用针灸、饮食调养,而且重视护理的作用。药剂包括汤剂、丸剂、散剂、酒剂等。药剂又可分为内服的药剂,和熏、洗、坐、敷等外置的药剂。

值得一提的是,《 金匮要略 》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其内容是《伤寒论》后半部分介绍的杂病。其重要性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金匮要略 》首创了以病为纲、病症结合、辨证施治的诊疗体系。张仲景以病分篇进行编写,确立了病因诊断在 篇二: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 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 ;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 ;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 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病机)所确定的治法。

证:指对疾病所处的一定阶段的病机概括或给疾病机体一定阶段机体状态的概括,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恶双方力量的对比,是疾病本质的具体表现。

侯:指这种病机或状态可被观察到的外在表现。

表证:外感病的初期,起病较急,病位较浅,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以发热恶寒、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常见证的证候。

里证:病邪深入脏腑、气血、骨髓所致,病位深、病情重、病程长的证候。

实证:或是由病人体质素壮,因外邪侵袭而暴病,或是因脏腑气血机能障碍引起体内的某些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饮水湿凝聚、虫积、食滞等

虚证:或因体质素弱(先天、后天不足),或因久病伤正,或因出血、失精、大汗,或因外邪侵袭损伤正气等原因而致“精气夺则虚”。八法:《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汗 法:1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表证、风湿痹证、麻疹初起,疹发不畅、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吐 法;

1、定义: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2、使用条件:病位居上、内蓄实邪、病势急暴体质壮实(体虚气若、孕妇、小儿慎用)

3、适应病证: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等

下法

1、定义: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古代:有形积滞、无形热邪(釜底抽薪)、肠痈;现代:各种中毒症、腹部术后

3、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 和 法

1、含义:狭义:和解----少阳证;广义:调和----表里、营卫、阴阳、脏脏间的失调 不和,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与分类:邪犯少阳:和解少阳;肝脾不和:调和肝脾;肠寒胃热:调和肠胃。注:少阳证:《伤寒论》云:“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热一证是“三阳”证的共同点,也是阳证与阴证辨别的关键。“三阳”分别为太阳、阳明、少阳。少阳证是“三阳”证中的一种类型。症状:寒热往来、口干、咽干、目眩、胸肋苦满痛、默默不欲饮食等,为半表半里之证。

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症:里寒证:寒从中生、外寒直中

清 法

1、定义: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里热证

3、常用分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

消 法

1、定义: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痈肿。

补 法

1、定义: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1)虚证。(2)正虚感邪。

3、分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七方说:《素问·至真要大论》:“大、小、缓、急、奇、偶、复”

按病证分类: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后有 《伤寒杂病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张氏医通》 《医方考》

按主方分类:为明代·施沛《祖剂》首创。归纳病机、治法共性类方研究有较好作用。这种以方剂组成药物为主要依据的分类,往往忽视了方剂始见之先后 十剂:唐·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提出“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

配伍: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用药法度,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

形式:同类相须、异类相使、相反相成、制毒纠偏、引经报使

配伍的作用1.增强药力,即增强单味药物的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1.佐助药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 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 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1.引经药 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 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以法统方是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保证方剂针对病机,切合病情需要的基本前提;君臣佐使是组方的基本结构和形势,是体现治法、保障疗效的手段。

解表剂:1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2分类: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扶正解表剂。3适应病证: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4使用注意:(1)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2)宜温服,服后避风寒,温服。药后避风寒、保暖、取微汗。汗出病瘥,即停服,不必尽剂。(3)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4)外邪已入于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辛温解表剂:风寒表征

麻 黄 汤 Ⅰ类《伤寒论》-----1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2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3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咳喘、苔薄白、脉浮紧或流涕、喷嚏等。4配伍特点:麻桂相须,增强发汗解表之力。麻杏相使,加强宣肺平喘之效。5运用: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病机分析 主治症状

桂 枝 汤 Ⅰ类《伤寒论》----1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恢复卫阳和营阴的平衡协调)。2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中风)3症状:恶风(寒)、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或身痛、流涕、喷嚏等。4配伍特点: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5运用: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麻黄汤与桂枝汤之比较

病汗与药汗之区别: “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经方实验录》

九味羌活汤 Ⅰ类 张元素方,录自元·王好古《此事难知》----1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2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3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4配伍特点:(1)温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2)分经论治——“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故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动态观念,个体化用药。5运用:辨证要点: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内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6临床应用:?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小青龙汤 Ⅰ类《 伤 寒 论 》——1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2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水饮证。(表寒内饮证)。篇三:中医方剂学

内容: 1.麻黄汤第一章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三、扶正解表 9.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 10.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11.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二、温下 1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三 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泄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四、逐水 13.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第三章 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14.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15.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16.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二、调节肝脾 17.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18.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三、调和肠胃 19.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第四章 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20.白虎汤 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二、清营凉血 22.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23.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三、清热解毒 24.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柏栀

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柑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25.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四、清脏腑热 26.导赤散 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27.龙胆泻肝汤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29.清胃散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30.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肠胃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31.芍药汤 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32.白头翁汤 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五、清虚热 33.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第五章 祛暑剂 34.清暑益气汤 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第六章 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35.理中丸 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36.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二、回阳救逆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37.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三、温经散寒 38.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第七章 补益药

一、补气 40.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41.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沙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42.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参,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43.升脉散 升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44.完带汤 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

二、补血药 45.四物汤 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虚滞诸多症,加减运用贵变通。47.归脾汤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三、气血双补 48.炙甘草汤 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加芍去枣参桂姜,加减复脉

滋阴饶。

四、补阴 49.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50.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51.一贯煎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五、补阳 52.肾气丸 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53.地黄饮子 地黄饮萸麦味斛 苁戟桂附阴阳补。化痰开窍菖远茯,加薄姜枣喑痱服。第八章 固涩剂

三、涩肠固脱 54.四神丸 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共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五、固崩止带 55.固冲汤 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56.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第九章 安神剂

一、重镇安神 57.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二、滋养安神 58.天王补心丹天王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59.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第十章 开窍剂

二、温开第十一章 理气剂

一、行气 67.越鞠丸 行气解郁越鞠丸,香附芎苍栀曲研,气血痰火湿食郁,随证易君并加减。68.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二、降气 69.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祛痰方,夏朴前苏甘枣姜,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70.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71.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参甘枣尝,降逆化痰益胃气,胃虚痰阻痞嗳康。第十二章 理血剂

一、活血祛瘀 72.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73.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犀等,血化下行不作劳。73.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75.温经汤 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76.生化汤 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二、止血 77.十灰散 十灰散用十 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小蓟饮子 小蓟生地藕蒲黄,滑竹通栀归草香,凉血止血利通淋,下焦瘀热血淋康。78.黄土汤 黄土汤中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第十三章 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 79.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二、平熄内风 80.羚角钩藤汤 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附草襄,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82.镇肝息风汤 镇肝息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83.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杜寄生膝与芩,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耳鸣。第十四章 治燥剂

一、清宣外燥84.杏苏散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86.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桑麦膏,参胶胡麻杏杷草,清宣润肺养气阴,温燥伤肺气阴耗。

二、滋阴润燥 87.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88.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第十五章 祛湿剂

一、燥湿和胃 89.平胃散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90.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二、清热祛湿 91.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功在清热与利湿。92.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93.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

三、利水渗湿95.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四、燥化寒湿 97.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仲景剂,温阳化引又健脾,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98.真武汤 真武苓术附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脾肾阳虚水气停,腹痛悸眩瞤惕恙。99.实脾散 实脾温阳行利水,干姜附苓术草随,木瓜香槟朴草果,阳虚水肿腹胀祟。

五、祛风胜湿 100.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芍归地桂苓均,杜仲牛犀人参草,顽痹风寒湿是因。第十六章 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 101.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102.温胆汤 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

二、清热化痰 103.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胆星蒌,夏芩杏陈枳实投,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廖。

五、化痰熄风 104.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第十七章 消食剂

一、消化食滞 105.保和丸 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4.方剂学习笔记 篇四

2020年教师党员学习笔记篇1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

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基础原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要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道理所在。因为没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我们的____生活就会失去方向。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带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个理论成果,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正因为有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最好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为我们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所决定的。

【人名】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___周年的讲话中总结了党的____年的斗争史、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了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历程。中国共产党要继续站在时代的前沿,带领人民胜利前进,总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三个代表思想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这与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同时,三个代表思想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争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的胜利的基本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为人民的利益,在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制党,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党的战斗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的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具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它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由此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符合国情,代表民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通过细致的思想____工作,不断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力拼搏的自觉性,它通过共产党的自身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能够把人民群众带动起来,组织起来,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2020年教师党员学习笔记篇2

这段时间,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也为丰富我的党史知识,在校党支部的引领下,我再次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

一、牢记党的信念,提高工作能力

党员教师仅仅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立足本职岗位,埋头苦干的信念和决心。在工作中,我将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入手,针对残疾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这一现状,将生存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目标,积极探索生存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引领学生提高生存能力。从尊重残疾学生的需要出发,将自信心培养作为实施生存教育的突破口,通过激励评价、能力展示等措施,及时肯定学生付出的种种努力,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发展成长。重构课程框架,树立“学生需要的课程才是好的课程”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围绕生存教育重新构建课程框架,以指导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方式及课程效果的评价等,为生存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载体。强化技能训练,从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能力出发,积极营造生存文化。在坚持因人而宜、对学生进行礼仪训练、自理能力、家务劳动、社会适应能力和文化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培训中学到技能,在技能训练中学习劳动,在劳动中掌握生存能力,为其进入社会拓展生存空间。

二、学习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

提高专业技能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加强学习。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要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由被动教研向主动教研转变,用现代教育理论分析教学行为,深入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保障学生潜力的持续发展,教师素质的持续提高。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科研队伍里排头兵。只有这样,党员教师才能带动一般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之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所以,党员教师更应该站在终身学习的高度,力求把握机会,拓展未知领域,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完善知识体系结构,以适应新的挑战。

三、热爱特教工作,关爱残疾学生

做一个优秀的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奉献比别人多一点。我们讲奉献,是指为了党的事业、集体利益,不计报酬,不在乎金钱、地位和荣誉,发自内心地去为社会和他人做一些事。特殊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工程,是一种公益。它需要我们的激情、智慧、严谨和爱心。一方面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忠于特殊教育事业,对残疾学生学生的关爱无处不在,对教育事业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残疾孩子树立榜样,真正起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用,以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用高尚的德行来感化学生,用大方的仪表来影响学生。真心实意的为家长和学生服务。

总之,作为党员教师,要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就要在业务上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业务比别人精一点,工作效果比别人高一点,贡献也就会多一点、大一点。党的历史虽然只有____年,但党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为自己的人生向党、向社会,也向自己交上一份问心无愧、无怨无悔的答卷。

2020年教师党员学习笔记篇3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个人在学习中谈一些粗浅新的认识:

“爱”字当头,做好本职工作。党员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爱”必须是忠诚的,发自内心的,理应超出一般教师“爱”的程度。这种先进性的“爱”最终要把它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才更有可贵之处,否则是毫无意义的。在实际工作中,党员教师一定要把“爱”的种子均匀地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之中,让他们从心灵深处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温暖。只有善于爱学生的教师才是最受家长欢迎的好教师,不管到什么时候,学生也不会忘记你的辛勤哺育,这就是爱的伟大力量。

真心为生,抓好思想教育。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党员教师应认真积极地开展日常的德育工作,要把它抓实抓牢才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只有要因材施教,才能教好生、育好人,千万不能搞所谓的“一刀切”,否则只能坑害了孩子,也会受到良心的遣责和家长的唾骂。先进的党员教师历来都很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因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毕竟是教师的天职,所以,党员教师们理应带个好头。

善始善终,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检验每个党员教师工作态度与教学成果的最好方式。党员教师有理由备好每一堂课,应该上好教研课、示范课和公开课,多角度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知识的源泉。只要牢牢地牵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教育就不会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美之灵魂,点燃智慧之光。党员教师是光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本身不但要有语言美,心灵美,而且要有艺术美,创造美。面对学生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党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凭借美之灵魂去点燃智慧之光,必然会到达教育成功的彼岸。

党员教师心得体会-三联阅读

乐在其中,搞好教育科研。教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武器”。因此,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用科学的来从事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平时也要认真搞好“传、帮、带”三结合,努力促进新教师的迅速成长,当好教育长征的“铺路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先行。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党员教师们,请“武装”自己,做一名脚踏实地的教育工作者吧。

2020年教师党员学习笔记篇4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两会帷幕落下,代表委员的声音犹历历在耳;他们揭露现实,他们痛砭时弊;他们雷雨说笑,他们建言良策。他们的声音可以产生力量,可以带来改变。作为一名____老师,我深刻地感受到两会的重要性。

___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阐释中国梦,称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他说:“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李克强总理在首场“总理记者会”上答记者问,并分享心得“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他说:“人民要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

两会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代表委员们的好提议。比如山东省人大代表赵东苓、政协委员葛剑雄、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等,他们良言妙策,他们有思考,他们有智慧,除了批评,他们更多的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推动行动的实现,改变不合理的现状。政协委员崔永元被媒体称赞是“著名炮手”,媒体呼吁,希望委员像崔永元一样“直来直去有干货”,说实在话,做实在事。<文章来源:莲~山>

《尚书》有曰:“功崇惟志业广唯勤”。这样的声音在历史和民族的关节点提出,但它既不遥远,也不宏大,他与我们相关,他是每一个公民微笑愿望的达成:立志建功,精勤改变,便可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____主席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记者见面会讲话有关精神的学习,对国家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了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想,只有怀揣梦想,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心中有梦,内心明亮。为了能更好了实践两会精神,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____修养锻炼。在工作的同时,除了自觉学习重要思想和两会精神外,我还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够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工作上,我要不断的勤奋努力。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我还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0年教师党员学习笔记篇5

作为党员教师,我们必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____要求和学校党委的部署安排上来,“两学一做”,“学”是知、是内修,是基础;“做”是行、是外为,是目的,其关键在于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党员教师自觉践行“两学一做”,就是要围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事业要求,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做党和人民满意教师。

第一,学党章党规,树立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________指出,“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时,党章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管党、治党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规矩。学习党章对于党员和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党员教师学习党章党规具有重要的____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员教师学习党章,就是要自觉遵守党章、维护党章,树立党章意识,对党绝对忠诚,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绝对忠诚,进一步增强____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教师学习党规党纪,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正面典型激励自己,以反面典型警示自己,树立崇高道德追求,遵守党的纪律,增强党性,保持党的纯洁性,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第二,学系列讲话,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____大以来,________从时代和全局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________的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贯穿着坚定的信仰追求、强烈的担当意识、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2020年教师党员学习笔记范文_党员教师学习笔记范文心得体会

党员教师学系列讲话,就是要深入学习和领会________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党员教师学系列讲话,就是要切实学习和把握________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准确判断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解决问题,化解挑战,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三,做合格党员,做党和人民满意教师。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都对新时期党员提出了新要求,党员要坚持以知促行,做讲____、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党员教师,首先是党员,然后是党员教师,要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党员教师,要做合格党员,同时要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5.方剂总结(本站推荐) 篇五

寒热并用的特点的方剂:乌梅丸(酸苦辛并进),半夏泻心汤,黄连汤 枳实消痞丸

体现“甘温除热”法的方剂: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

体现“通因通用”法的方剂:大承气汤,芍药汤,桂枝茯苓丸,枳实导滞丸 体现“火郁发之”法的方剂:清胃散,普济消毒饮 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败毒散

体现“急下存阴”法的方剂:大承气汤

体现“阴中求阳”法的方剂:肾气丸,右归丸

体现“阳中求阴”法的方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治疗霍乱吐泻的方剂:藿香正气散,连朴饮

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方剂:消风散,大秦艽汤

体现消补兼施的方剂:健脾丸,枳实消痞丸

体现增水行舟的方剂:增液汤,增液承气汤

表里同治的方剂:麻黄细辛附子汤(上下同治,异病同治),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葛根芩连汤,五积散

用热酒的方剂:牵正散,玉真散

用当归身的方剂:一贯煎,百合固金汤,清胃散

交通心肾的代表方剂:桑螵蛸散

先煎枳实厚朴的方剂:大承气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以泻代清的方剂:泻心汤,凉膈散,葛根芩连汤

桂枝在各方剂中的应用:

麻黄汤———配麻黄——发汗解表

桂枝汤———配白芍——调和营卫

小建中汤——配饴糖——散中寒,辛散心阳

当归四逆汤——配当归——温经散寒养血

炙甘草汤——配姜酒——温通心阳 肾气丸——配附子——温肾助阳

桃核承气汤——配桃红——活血祛瘀

五苓散——配泽泻——温化膀胱,解表散寒

苓桂术甘汤——配茯苓——温中化饮

黄芪在各方剂中的应用:

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 玉屏风散——补气益表 归脾汤——生血 补阳还伍汤——行血

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兼可利水

半夏在诸方中的应用:

小青龙汤——温肺化饮以治肺饮

小柴胡汤——和胃降逆以治呕吐 半夏泻心汤——降胃散结以治痞证

半夏厚朴汤——降逆化痰散结以治梅核气 苏子降气汤——降逆化痰以治喘咳 旋复代赭汤——降胃祛痰以治呕逆 二陈汤——燥湿化痰以治痰湿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天麻化痰熄风以治头痛眩晕

大黄在诸方中的应用: 大承气汤——泻热通便 桃核承气汤——攻下瘀热

十灰散——泻火导热

茵陈蒿汤——攻下湿热,泻热逐瘀

治泄方的比较

痛泄要方——扶土抑本——肝旺脾虚疼泻

理中丸——温中祛寒——中焦虚寒之泻

参苓白术散——补脾渗湿——气虚加湿之泻

四神丸——温补收涩——肾寒五更泻

真人养脏汤——涩肠温补——久泻伤脾

藿香正气散——化湿调气——外寒里湿

保和丸——消食和中——食积内停之泻

特殊服药方法及配伍方法的方剂小结(超重要):

萆薢分清散——入盐一撮——引药直达下焦

五苓散——多饮热水,取微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小陷胸汤——先煮瓜蒌,后纳他药——“以缓治上”

保和丸——食远白汤下

大承气汤——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再纳芒硝

回阳救急汤——临服入麝香三厘——通行十二经脉

定喘汤——不用姜——

八正散——灯心煎汤送服——增利水通淋之功

上一篇:母亲诗句下一篇:难忘寒假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