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2024-09-17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精选8篇)

1.通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篇一

通信专业2013-2017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概述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是2003年申办、2004年批准面向全国招生的新增本科专业。为了使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工作突出专业特点,把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卓有成效,特制定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1.专业概况

内容要点:专业开办时间;专业办学规模(现有班级、学生数)。

从2004年开始招生,每届招生两个行政班级(每个行政班级约40人)

2.专业办学条件

内容要点:师资情况;实践教学条件;教科研成果等。

现有专业教师22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12人,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为通信行业生产厂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邮电、通信等部门的技术研究、开发、教学和管理提供专门人才。

2.基本思路

①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改计划,确定教改课题,拟定教改方案,承担院级以上教改课题,认真组织具体实施。

② 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规范与要求。

③ 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达到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践环节、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④ 宽口径,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行“知识—能力”并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工作。

⑤ 厚基础,加强专业基础教育,从师资配备、实验设备乃至学生奖励等方面都要加大力度,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确保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

⑥ 加强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按照信号、信息处理和通信、信息系统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分析与比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21世纪新教材。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科学地处理教材,经常开展说课与评课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实现网上答疑。

⑧ 加快专业课实验室建设步伐,保证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逐渐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和比例。

⑨ 深入研究考试方式与方法,建立和完善专业基础课试卷库或试题库,逐步实现考教分离。

⑩ 建立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检测与监控体系,确保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实现专业教育与教学模式的过渡,在五年时间内把通信工程专业建成具有一定特色的院

级重点专业,并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① 构建“知识—能力”并行教育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与重构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实现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统一,加强现代电子设计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入。

②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使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上更加合理。

③ 加强学科建设,夯实学科基础,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积极申报并承担科研和教研教改项目。

④ 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⑤ 建立稳定的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并行体系。加强本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改革思路的圆满实现。

⑥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稳步发展,保持本专业的鲜明特色。

⑦ 确保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确保毕业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达到90%以上的就业率。

四、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一)人才培养规格

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方针,作为地方高校新办的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按照“定位科学、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素高能强”的思路,我们把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定位在:

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线,融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工程教育,面向地方特别是内地城市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通信工程应用与开发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规模

① 专业教师的生师比达到18︰1,其中主讲教师中高职称比例≥40%;55岁以下高职称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达100%。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的比例大于70%。有本专业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梯队。

② 保持通信工程专业在校学生300人左右。

③ 在确保基础实验、教学设施配套、完善的基础上,力争建成学校一流的通信工程专业实验系统。

④ 在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开辟2~3个现代大中型校外实习基地。

⑤ 力争实现省自然科学基金以上项目零的突破,发扬团队优势,申报省级以上科研、教改课题3~5项,发表学术和教改论文10余篇,院级以上科研成果2~3项,参与科研、教改项目的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⑥ 配合通信工程学科建设,建好一个有较高水准的通信工程专业资料室。

(三)人才培养模式

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培养过程模式”三个方面组成。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掌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处理、信号变换的理论和测试方

法;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了解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方向,以现代电子设计、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为重要工具,构建以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两个二级学科为专业方向的宽口径培养目标;“通信与信息系统” 专业方向包括现代交换技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多媒体通信、现代通信网、卫星通信、电视技术、微机通信与接口等;“信号与信息处理” 专业方向包括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信息技术、图像处理与传输、数字语音处理、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等。

(四)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体上采取人才引进与自培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1、积极物色和引进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从事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高职称、高水平、高学历优秀人才3~5人,壮大专业师资队伍、优化专业师资结构。

2、大力支持在职教师积极申报高一级职称,挖掘潜力,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3、制定通信工程专业在职教师进修、培训计划,适时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行相关领域的专业学习,达到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目的。

4、鼓励在职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5、充分发挥高职称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一帮一作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6、尽快确立本专业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抓紧专业学科梯队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专业学科梯队结构、不断提升专业学科梯队的层次。

通过以上措施,使专业教师的生师比达到20︰1,主讲教师中高职称数≥40% ;55岁以下高职称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达到100%。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的比例≥70%。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有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两个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梯队。

通过以上措施,使专业教师的生师比达到20︰1,主讲教师中高职称数≥40% ;55岁以下高职称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达到100%。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的比例≥70%。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有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两个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梯队。

(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室建设

① 在总体建设目标下,详细制定每年度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规划。

② 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实验开出率,确保资金到位、项目建设到位。

③ 确保三个通信基础实验室和两个现代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和建设质量,保证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一定满足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要求。

④ 对现有实验室与实验设备进行科学整合,提高专业课实验的开出率,逐渐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⑤ 加强专业实验室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业务培训、岗位责任学习以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的学习。

2.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主要解决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实习基地问题。

① 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力量,继续巩固和建设好已有的5个校外认识实习基地和2个校

内外电子工艺实习基地,使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生产实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②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新建立2~3个大中型现代化校外实习基地,主要解决毕业实习的实习基地问题,使毕业实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六)课程建设

①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规范与具体要求。

②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达到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践环节、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③加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程,积极推进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推广,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和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应用水平。

④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教育,全面推行“知识—能力”并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信息反馈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注重电磁场理论、通信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确保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

⑤充分发动教研室专业教师,按照“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两个二级学科方向以及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科学分析与比较,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推荐或获奖的新教材,保证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⑥充分发动教研室专业教师参与,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科学地处理教材,讲好每一堂课,经常开展说课与评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⑦充分发动教研室专业教师,深入研究考试、考查方式与方法,共同建立和完善专业基础课试卷库或试题库,逐步实现考教分离。

⑧紧密依靠中、老年教师,加强学生信息反馈,建立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检测与监控体系,确保教研室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⑨⑩

(七)教研科研

以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校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教研室为教学改革工作的主体,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制定教改计划,确定教改课题,拟定教改方案,承担院级以上教改课题3~5项,认真组织具体实施。

(九)课程资源平台建设

加快专业课实验室的建设步伐,保证专业实验设备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在逐渐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选做实验内容的基础上,逐渐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五、保障措施

1.经费投入

为了达到既定的专业建设目标,在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和教学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首先需要学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对通信工程新办专业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投入;同时也需要系部的自身努力和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

根据通信工程新办专业建设目前的实际情况,五年内专业建设规划所需经费至少400万元,主要用于专业实验室建设、专业人才引进、专业调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

2.经费使用

通信工程新办专业建设经费预算使用计划(含使用方向、办法等)见附表。

2.通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篇二

通信技术专业培养具有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 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 通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信息化的时代, 通信技术成为高等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专业办学定位

我们通信技术高职专业的办学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产学研为动力, 以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 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精品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通信网络的组建、维护和管理, 其培养目标是精维护、重调测、懂施工、懂管理、知设计。

二、课程建设改革的思路

1、专业建设的过程也是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过程。

课程建设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本着“强化高职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通过开放实训室, 组织技能考核比赛活动;邀请校外行业专家讲课、作报告, 使学生及时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请校外专家给高年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专业老师组织课外专业兴趣小组,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精品课程的建设。

精品课程要突出基础理论与基本技术的融合;基础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强化知识点和技术点的应用;加强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精品课程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技能, 同时体验高科技手段的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及精品课程建设相配合,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改变。将传统的课堂讲述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 变为课堂讲授、实训室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将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改变为“探索-思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更加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 通信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本着双师型教师和双师型队伍的原则来运作。对校内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参加产学研项目, 送到企业培训及参加实训基地建设来实现;行业教师主要以聘请专业委员会成员和依托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专兼结合。

四、实践环节建设

实践环节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实践环节, 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硬件”和“软件”建设并重, 而后者更需要进一步加强。

1、硬件建设.

通信技术专业已建有程控数字交换实验室、光通信实训室和计算机通信的实验环境。利用实训室,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实际操作现场的全程全网的实验、实训环境, 学生可以从现场了解网传输技术, 掌握通信常用设备及仪器的使用, 了解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营、测试、管理等, 建立全程全网的概念。

2、软件建设。

为了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职业性, 我们配合专业理论和技术教学, 结合课程、实训环节落实双证书教育, 推出与信息产业部合作的职业技能证书, 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五、产学研合作

在现有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校企共建的实训平台, 建立基于企业的学习环境。通过校外基地, 使学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职业训练。

依托通信行业、走开放式办学的道路。“走出去”:从二年级开始, 每一个学期要有到校外实习基地学习的机会;“请进来”:邀请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来校授课或举办讲座等。企业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而且参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支持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任务, 全方位地参与人才培养。

六、引入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参照职业资格鉴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改革专业课程结构, 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

在“双证”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中, 首先参照职业资格鉴定对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要求, 对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 构建通识教育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职业资格培训和企业综合实践等教学模块, 实行与职业资格鉴定相通的、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知”、“应会”要求, 优化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

根据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原则、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原则、应用性和实践性原则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原则, 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力求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等特点, 实现理论与实践、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相互衔接、相互整合, 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3、借鉴和吸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与方式, 改革课程考核标准与方式

在课程考核标准与方式方面, 借鉴和吸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与方式, 建立以职业技能考核为核心的职业型标准化考核方式, 以及以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为主的“用户”评价机制, 以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 使考试的方法切合职业技术应用的实际。

4、改革教学方法, 积极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

3.浅谈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篇三

关键词: 课程体系;典型工作任务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是院级精品专业,培养掌握通信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初步创新意识和能力,具备从事通信网络建设、通信系统运行维护、线路勘察和设计、通信机房勘察和设计、CAD制图、通信工程概预算、3G基站运行维护、数据网组网等电信机务员、通信网络管理员、电话交换机务员、铁路专用通信工等多种岗位的基本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面对现阶段通信技术专业如此的培养目标,原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既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高职教育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既缺少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使学生毕业就能具备通信行业所需专业技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一线电信企业的专家,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在对2009届通信技术学生实习就业情况进行跟踪的同时,对未来短期内学生就业方向进行了预判,在此基础上,对2009级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的改革,调整了专业的培养方向。打造了在专业核心课程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体的符合发展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一次次不断完善,2009级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基本完成。

2009级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是在08级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在课程体系上进行大幅度修改。整体框架满足“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2009级人才培養方案的原则意见”内关于制定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结构的要求,努力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反映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而专业的培养方向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哪个方向能提供就业机会给学生,就向哪个方向培养学生。整个课程体系的制定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09级通信技术就业新亮点:哈尔滨市地铁将于2012年12月底建成通车,为提前搞好地铁运营人才培养和储备,该公司已和我校签订了《企校联合培养意向书》,拟在我校招聘一批有志于地铁运营的人才,其中就包括通信维护专业26人。

09级通信技术就业重点:09年铁路专用通信从铁通划归到铁路,这为本专业的就业又将开辟出一条新路,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本专业毕业生将有一部分在此获得就业岗位。

09级通信技术就业的全面保证:前两年通信技术在就业上,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以下的一些公司就接收了我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比如方正科技、数字电视公司等一些企业。

3G通信引领通信技术全局发展。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3G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项目竞赛 2009年6月29日在天津举办。我院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此次大赛。通过大赛,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引导通信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专业调整新方向。今天,随着3G网络在我国的全面覆盖,对3G网络工程人才一定有大量的需求。

据此,09级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以三个职业岗位为依据(数据通信设备维护机务员、电信机务员、电话交换机务员)来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职业岗位——铁路专用通信工,以此来满足地铁公司和铁路专用通信公司的需求。依据这几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推出专业课程,增加了《铁路专用通信I》、《铁路专用通信II》、《通信工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和《CAD实训》。删去了《Protel电路设计》、《综合布线技术》、《光纤通信实训》、《电话机组装实训》、《通信终端设备实训》、《无线通信设备维护》课程,大幅度改变了《移动通信技术及基站运行维护》、《光缆通信工程与设备维护》课程的授课内容,调整了所有课程的学时数。

09人才培养方案和08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对招表(如下表1)

以新增岗位铁路专用通信工为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推出课程,如下表2所示。

可以看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单单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事情,一定需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团队,要调动起整个团队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专业岗位的调研到典型工作过程的设定再到课程的组成以及课程内容的整合,都需要整个团队所有人员共同全力参与。同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必定需要大量的实习实训设备,这些都需要有充足的财力支持。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件关系到全局的大事,只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有了深刻统一的认识,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简介:

4.通信专业学习及自我规划 篇四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通信专业学习及自我规划

【摘要】

本论文先对通信技术进行了概述,主要通过对通信工程的研究对象和通信工程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而通信工程在信息方面的作用又从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但这些都只是一个介绍。论文的重心是对通信专业的学习及自我规划。在规划中先阐述了自己对通信这个专业的认识和兴趣,同时表明了自己必胜的信念。在重心的第二部分主要写了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初步计划和自己的一些规划。分别从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四个阶段进行了比较细的规划。在论文的最后写了对自己对兴趣的发展和计划,还有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一. 通信技术概述

1.通信工程的研究对象

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信宿)。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等。

2.通信工程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通讯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使人类进入了虚拟时代、数字时代。虚拟,就其本身来说,是数字化方式的构成,它是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虚拟性激发了人们创造能力的巨大发展。通信技术的进步还改变了人们的某些生活。

通信技术不仅在社会与生活中,起到了促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在经济方面,由于新技术的使用,运营商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还开发出了如数据业务、视频业务、短信业务等新服务品种,多方面的满足消费者需要。在政治方面,一个综合实力强的资本主义大国又往往以先进技术为筹码,科技实力强,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快,从而就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此外,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还可以(1)人们通过终端设备可以方便地存取异地计算机中心的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这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重复输入和保管工作,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发挥了信息的应有价值。而且,可以使人们共享网络中信息资源,迅速获得有用的信息,赢得时间和机会。(2)利用远程教学,推动国际间文化交流。同时通信在预报气象变化、传递气象信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战胜洪水等自然灾害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通信还可用于科学研究、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和医疗卫生等领域,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发展。

由此可见,通信技术不仅在现代社会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政治,教育方面也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并且作为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通信专业学习及自我规划

在不知不觉中大一已经过了一半。回想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对这个专业充满了憧憬,但是更多的还是朦胧!对这个专业的很多都不清楚,当时选这个专业时也是相信了自己的第一感觉。但通过对通信导论的学习,这模糊的影子开始逐渐清晰!虽然当时选这个专业是因为感觉,但通过这学期的了解,我并不后悔当时的选择,而且很喜欢这个专业。在剩下的大学时间里,我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专业的学习,我不想在四年之后来后悔当时选择这个专业。青春的含义就在于不管我们选择了什么、成功与否,都不后悔。我希望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深切地来体会青春和成长所带来的喜悦和甘甜。

在这学期中虽然没有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但通过一些渠道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这个专业以后要学的专业知识和它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电路、模电、数电、C 语言、高频电子、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 等。专 业课: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信令系统、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嵌入式等。学习这么多的课程,无疑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我并不会后退,因为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对于这个专业的学习我也进行了一些规划!

①大一:在大一的时候课开的比较少,只有高等数学、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是比较重要的课。在这么宽松的时间里,把这三门课学好,因为这是以后学习这个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并且努力准备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争取在大一下学期过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留出更多的时间。同时在大一下学期结束前思考好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为以后发展做好准备。在这其中也去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比较喜欢编程和网络渗透。虽然在以前对这些几乎是一片空白,但通过一学期的自我学习已经有所了解。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也会在这方面继续学习。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我也会通过努力,争取进入李老师的实验室更好的锻炼自己。

②大二:利用大一到大二的暑期时间,安静的努力学习基础知识,我打算将重点放在JAVA和C语言上,并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通过询问、借阅、电子工具把高年级重要课程进行浏览,将重要点做好记录。以便以后能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大二的专业课程增多,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训练,我会做好接受更高专业知识的准备。尽量将大三的专业课程转移到本学年,以减轻大三学习压力。在大二这个关键的阶段,我计划花更多的时间到专业课的学习,在大二的时候打好专业课的基础,以便以后学习更容易。在实验方面,就个人而言,我是很喜欢做实验的,在以前由于只为高考,并没有很多的实验机会,所以失去了很多的锻炼机会。大学有这样的机会,有这样的平台,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一定会全身心的投入,好好的锻炼自己,把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便更好了理解、记忆知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③大三:人们都说“闻道有先后而术业有专攻”可以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花那么大力气去,学习的专业都掌握不了,那么他真的没有掌握其他方面知识的可能了。所以大三全身心投入专业的学习于研究中,精益求精夯专业,理论实践齐飞翔!专业的学习,不是一气呵成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东西,目前的学习可以说完全是 停留在理论阶段,还没有真正的让我们意识到或亲身投入到实现其专业价值的实践中去。所以我会在大二争取能进入实验室,在老师的带领下,提前接触软件公司或企业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和所需的理论知识,知道的理论的具体实

践价值,在来学习就不会产生厌倦感了。相反我们可能会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它,那么,困难和厌倦何以在你心里产生呢?比人不懂而你懂,别人未知而你已知,我相信单单是那份成就感就足以慰藉我为此辛苦探究的疲惫心灵了。对于考研现在还没有此想法。所以与此同时,在大三时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主要的计划内容有: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多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掌握简历、求职信的写法及其技巧;了解并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

④大四:1.开始积极准备实习;2.完成毕业论文;3.制作简历,学习面试技巧,找工作

5.医院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制度 篇五

为完善我院专业技术队伍的结构分布状况整体提高我院诊疗技术水平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保障医院持续稳定发展实施科技兴院的宏伟目标经医院办公会讨论通过特制定《监利县妇幼保健院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1、接纳、聘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对自愿来医院工作的优秀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医院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努力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最优厚的待遇和条件使他们能够“既来之则安之”全身心的投入到本专业的实际工作中去从而为医院的长远建设和发展储备必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各科人才梯队建设坚持老、中、青即高、中、初三结合的人才结构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做到后继有人。

2、认真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严格执行《监利县妇幼保健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规定》开展全员医药卫生特别是中青年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突出“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四新”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方面知识的学习尽早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不定期选派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高、责任感强、工作积极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培养他们早日成为本专业的技术骨干。

2.1高年资的业务技术人员负责培养、指导下级业务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并制定科内人才培养计划拟定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工作。

2.2二梯队中级人员在科主任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加本科范围内的医疗、教学、科研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2.3医士相当初级积称在主任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积极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练好基本功提高临床效果不断总结经验。

2.4主治医师工作两年以上医师相当初级职称临床工作三年以上根据科室情况本人申请、科内推荐可定向送出培训进修。

2.5科室学科带头人可通过科学测评推荐“知识全面、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综合素质较高”的业务技术人选作为梯队建设的后备人选。

2.6定向业务进修深造保持队伍活力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3、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员“低职高聘”办法。对本专业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低职称聘用为高一级职称的办法充分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力。

4、加强重点专科人才的培养工作。有针对性选派重点专科带头人员到知名专科医院进修学习新技术和特色技术聘请上级医院、医学院校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定期来我院坐诊、查房指导和讲学促进重点专科人才的迅速成长。

6.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措施 篇六

(1)加强专家队伍建设

加快制定两级专家管理办法,使专家的选拔、考核、使用、培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两级专家的使用是关键。加大对专家的考核和选拔力度,结合每位专家的情况,制定业绩指标和考核标准,做到责权利统一。

(2)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要按照扩大专业范围、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要求,将那些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优、业绩突出的优秀专业人才吸纳进来,充实学科带头人队伍。要以继续教育、深造学习为主的培养方式,加大培养力度,为两级专家做好人才储备。加大对学科带头人考核力度,按照考核期限的要求,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学科带头人进行考核,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取消考核不合格的学科带头人的资格和津贴。

(3)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7.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建设探索 篇七

随着军事、经济和社会相关领域对信息对抗专门人才需求的不断快速增长, 我校2008年开始申报信息对抗专业, 经教育部批准, 于2009年开始首次招生。然而如何基于我校的办学条件、生源情况和师资力量等各因素, 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和我校学科优势进行信息对抗专业建设, 力争在该领域中打造出专业特色并最终形成专业优势, 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 我们从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探索我校的信息对抗专业建设方法。

1 培养方向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涉及多门学科, 应用性强, 主要包括:雷达对抗、通信对抗、计算机 (网络) 对抗、光电对抗、电子对抗、水声对抗, 引信对抗等多个专业方向, 每个方向都特色鲜明。根据我校的办学优势和信息对抗专业本身发展的特点, 来进行规划和建设本专业的培养方向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目前国内开设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学校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十几所学校。通过调研开设信息对抗及其相关专业的兄弟院校, 我们了解到目前全国开设了信息对抗几十个学校培养的方向不尽相同。例如, 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同类院校相同专业已各办出了优势和特色, 北京理工大学的信息对抗技术脱胎于他们的品牌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 其特色为通信对抗、电子对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该专业是从原国家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分离出来, 其特色为电子对抗, 雷达对抗方向;南京理工大学该专业是在无线电引信、雷达和通信技术等专业基础上新办的国防专业, 其特色为电子对抗;长春理工大学该专业来源于他们的品牌专业“光电技术工程”, 其特色为光电对抗。

根据我们办学的条件、生源情况和师资力量等各制约因素及与其他同类院校比较, 经过反复多次的研讨, 逐渐明确了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学科, 发展相应的信息对抗研究方向。我校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背景与兄弟院校完全不同, 我校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依托于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我校的网络工程和信息安全学科优势突出, 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 信息安全专业是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基于网络工程和信息安全专业方面的优势进行建设十分有利。因此我们以网络对抗方向为龙头整合学科资源, 这样有利于依托现有优势专业和科研基础, 建立专业共享的基础课平台。综合上述分析, 我校这个新专业的发展更适合选择网络对抗方向。

2 培养目标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控制布点的国防武器类专业, 该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等特点。依据我校的定位, 根据国家和地区对信息对抗人才的需求, 我校的信息对抗专业定位为应用型信息对抗专业——侧重于为社会提供信息对抗的应用人才。通过我们走访用人单位发现, 用人单位希望大学教育在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 能够与时俱进对新的信息对抗领域知识有所涉及,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便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移动3G的普及促使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 与此同时,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主要的载体, 移动终端越来越多的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 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性、开放性和互联性, 使得移动互联网终端正在面临传统的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基于以上的分析, 结合我校的特色及优势, 我校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确定了以网络对抗为基础, 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设备信息对抗的办学思路, 制定了自己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实际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掌握网络尤其移动互联网对抗中, 有关信息安全检测、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相关技术, 掌握嵌入式设备的安全检测和安全保障, 具有较强的信息对抗相关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开拓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 课程体系

信息对抗专业是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等多学科交叉专业, 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较扎实的数理基础, 并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我校关于信息对抗专业的课程体系体现了我院关于信息对抗专业的办学思路:重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 强调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 课程体系建设过程

信息对抗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制定,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改进实践教学, 突出能力培养, 办出专业特色, 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为指导思想, 参照了其他兄弟大学信息对抗专业教学计划, 经过了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专业建设骨干的反复讨论、调研、修改制定而成, 最后由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定稿。

作为新开设的专业, 需要根据调研结果和教学效果对课程体系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每年本专业都组织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调研, 与主要用人单位和校友进行座谈;毕业前夕召开应届毕业生或各年级学生座谈会, 发放相关调研表, 充分掌握学生在校期间对学院和专业的各项建议,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践条件、学业辅导等方面的反馈信息;根据既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课程或教学环节特点, 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进行全面评价, 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方案。每年对当届毕业生完成评价工作并形成评价结果报告;最后根据调研、座谈、就业现状对专业和课程进行实时调整, 组织包含行业企业专家在内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促进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持续改进。

3.2 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

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是结合自身的特色, 以培养应用型信息对抗人才职业需求为导向, 体现重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 强调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办学思路, 遵循教育规律,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实现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2014版信息对抗专业课程体系构成及毕业学分最低要求如表1所示。

信息对抗需要坚实的信息安全基础, 因此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必须具备的。现有的工科数学基础课程还不能完全满足本专业的需求。因此本专业在现有工科数学基础上, 增开离散数学、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等课程, 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这将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基础课方面, 强调计算机、电子方面的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的内容要求应用性强, 并尽可能地紧跟专业前沿新技术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学时, 改革实验课内容, 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同时, 大力加强实验内容的改革, 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开设学科前沿讲座、新技术专题等课程, 拓宽学生知识面, 使所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结合本专业特点, 删减陈旧落后的课程内容, 介绍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 让学生对前沿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逐渐凝练出“网络攻击与防御”、“病毒原理与防范”、“逆向技术”等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掌握网络对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综合运用方法。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大力推进大学生科研计划,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等活动, 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过程的工程教育背景下, 强调科学理论与工程实际应用背景的相结合, 学生从大一开始接受学校内部专业导师团队的项目指导, 在大三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 以此来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推理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特别是将我校承办的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大赛与相关课程结合, 以赛带学, 以学促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 结束语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首批毕业生已踏入工作岗位, 新专业建设已完成了部分建设目标。本文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 针对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探索。下一步工作需要凝练专业特色, 根据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 结合社会需求, 为把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建设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摘要:信息对抗技术是信息领域中具有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等特点的专业。作为我校的新增专业, 我们从学科的特点、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培养方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探索我校的信息对抗专业建设方法, 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信息对抗,专业建设,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冯登国, 蒋建春.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2:27-30.

[2]陶然, 王越, 单涛,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 2008.4:39-43.

[3]何燕飞, 危琼辉.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11.1:71-74.

[4]孙晓燕, 于帆, 罗鸿雁.信息对抗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07.9:22-24.

8.通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篇八

【摘要】分析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训基地建设等举措,将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满足铁路企业用人需求、更好地服务于铁路企业的优势专业。

【关键词】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88-04

近年来,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机制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在运输生产组织和行车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实现铁路运输组织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由于铁路通信与信息化系统是全路统一、严密的运营和维护及管理的体制,因此必须组建一支专门的铁路通信与信息化设备的维护队伍,这对铁路通信与信息化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都提出了高标准和新要求。因此,如何加快推进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的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铁路企业用人需求,更好地服务于铁路企业,是当前具有铁道交通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一、特色专业建设的理念和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特色专业建设的理念。依据“适应铁路产业结构、瞄准岗位需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服务铁路企业”的特色专业建设理念,结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强调服务,强抓质量,强固技能,强化特色”的办学宗旨和校企合作“以岗导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解决问题。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专业建设与铁道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问题,解决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适应性问题。二是研究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问题,解决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体系对接、专业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对接等操作性问题。三是研究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问题,重点解决教学偏离岗位、实训基地缺乏职业氛围和生产性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等问题。四是研究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举”制度,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弱、上手慢的问题。五是研究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互相促进,解决跟踪企业需求意识、服务产业能力弱等问题。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实践“开放互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铁路企业提供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检修作业标准,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合作建设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进行新技术的消化学习,并积极主动接受教师挂职锻炼和学生现场实习,积极参与学生技能考证培训与鉴定。学校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组织教师开发培训包,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工作。2010年以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铁路局南宁通信段签订合作协议、与柳州电信公司签订校企联盟共建协议、与柳州联通公司签订联合组建“联通沃精彩”通信教学实训室合作协议,形成了“开放互助、合作共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二)强化“企业型”教学团队建设。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注重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着力建设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实践操作动手能力、技术服务研发能力。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引、聘、培、挂、带等方式强化“企业型”师资队伍建设(如图1所示),取得明显实效。

图1强化“企业型”教学团队建设

(三)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铁道通信和信息化专门人才提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岗位要求,铁路企业建有一支专门的铁路通信与信息化设备建设与维护队伍。通过研究铁道行业人才要求和能力结构,优化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专业建设与铁道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联合南宁铁路局南宁通信段、广州铁路局广州通信段进行铁路通信工职业能力和岗位的调研以及毕业生的成长轨迹的追踪,通过铁路通信类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高职铁道通信与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岗位面向(如表1所示),进而确定其人才培养规格。

铁道通信和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由素质、知识、能力构成三要素,培养主要面向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工程公司等单位,从事铁路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工程施工与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具有较强的铁路通信网络和设备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以及铁路通信设备安装、调试、日常维护、故障处理及检修等实践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沟通、协作能力以及新技术学习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表1专业—职业背景分析

职业领域职业范围初始岗位发展岗位

铁路通信与信息化铁路通信设备维护室内设备维修、现场综合维护、线务维护、无线维护、电源工网络维护管理、技术管理岗位、行政管理岗位

铁路通信施工光电缆线路施工、站场及专用通信施工、无线通信施工、通信机房设备安装安全质量管理、物资机械管理、市场经营、技术管理岗位、行政管理岗位

(四)构建“工学结合、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通过解读职业标准、分析岗位要求、结合技能大赛,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的有效对接,据此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重点从基本技能、专业单项技能、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项目实战能力四个方面的职业能力四阶递进关系确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3所示),最终将学生职业素质形成全过程的各项活动有机地协调起来,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工学结合、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

图2专业课程体系逻辑结构图

图3 职业能力进阶逻辑图

(五)建设“教学、培训、生产”一体的实训基地。通信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围绕以下思路和举措展开。(1)面向通信岗位群,夯实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条件。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训练,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以真实设备与仿真虚拟相结合,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夯实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实训教学条件。(2)任务工单+实战,促进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结合具体的行动领域、职业领域、实际工作情境,建设“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场所,促进实践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对岗位工作能力分解,开发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结合现场真实工程项目、设备故障处理和检修作业书,设计实战内容;并依据项目需要确定实训基地的功能与装备标准,从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育人理论出发,结合通信行业和专业的特点,提出实训基地人文“软环境”建设要求,浓厚职业氛围,增强学生学技能、比技能的氛围。(3)面向行业企业生产需求,充分发挥基地的生产性功能。积极与自治区通信管理局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建成区内首家符合通信行业鉴定场地要求的实训中心,满足行业开展技能鉴定、技能比武的需要;与铁路企业合作利用实训基地开展铁路通信工的职业资格鉴定和培训;与运营商和工程施工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部分设备,合作建设通信专业实训室;使基地建设既满足学校教学,又为铁路通信部门企业员工、通信企业员工以及社会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4)基地建设投入实现多途径(如图4所示)。一是政府投入,例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实训基地2010年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50万元主要用于实训基地设备采购,同时实训基地得到了柳州市地方财政的不断投入,2012年投入200万,2013年投230万元。二是合作企业投入,合作企业以设备支持或用冠名的方式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室),学校与南宁铁路局南宁通信段、柳州三个运营商、广西润建公司等合作共建通信技术实训基地。企业提供通信专业教学用传输、程控交换、基站、电源和数据等设备以及建设电信营销实训营业厅,累计投入设备金额近500多万元。三是“筑巢引凤”,在通信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有偿或无偿提供场地,整合三大运营商在学院的在网运营移动基站、传输、数据通信等设备,作为通信专业学生现场实践教学场地,及时将运营商最先进的在网运营设备引入通信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真实设备。

图4基地建设多途径投入模式

(六)改革“任务工单+实战”实践教学模式。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传输技术与设备等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基于过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将现场故障案例物化成考核用的任务工单,教师根据工单就知识的掌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利用专业与柳州联通公司、柳州移动分公司在校内共建的营销实训基地(校内营业厅),将营业厅及其延伸业务的营销活动完全融入到“电信市场营销与业务”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专业课程“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更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以实战形式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团结协作的社会能力。

(七)开发铁道通信系列教材和职业培训包,规范核心课程标准。结合铁道通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师与北京通信中心、南宁通信段、广州通信段等企业合作,开发铁道通信专业系列教材,该套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校本教材系统化。着重解决课程之间的交叉、衔接问题,使其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体系。(2)教材内容职业化。将国家通信职业(工种)标准和国家铁路通信工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整理优化教学资料,物化成教材体系,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两个标准的特点和要求;同时引入企业资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从而使教材内容职业化。(3)表现形式立体化。该系列化教材的最终成果,除了主教材(纸质)之外,还辅以电子教案(软件)、综合题库(印制品)乃至网络课堂(软件,包括案例分析、操作范例、操作规程、安全守则、学习指南及技术前沿),使其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并与南宁铁路局电务处、南宁通信段共同开发通信工班长(适应性、资格性)培训包、铁路通信高级工(无线维护、现场综合通信)培训包、高铁综合通信岗位培训包等企业培训包等。

课程标准建设进一步规范了课程前言、课程内容和要求、学习情境设计、实施建议。其中课程内容和要求描述了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以及工作与学习内容,学习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学业评价;学习情境设计则主要关注教学实施层面,列出工作任务、知识点、训练或工作项目、教学重点、建议学时等。

(八)引入企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在专业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中,强调:(1)考核要点源自职业标准。借鉴职业资格标准中对考核鉴定方式和规范的要求,主要做法是开展基于过程考核的评价方式,在全面考核操作能力等技能之外,强化工作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等“隐性”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如“通信线路与综合布线”课程的任务考核中,就安排有两位同学合作完成一个接头盒中光缆的接续,同时对工作场地的清理、过程中对工器具使用和爱护都体现在了考核评分标准中。(2)考核手段同步企业现场。借鉴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程序和流程,最终在课程考核中体现为任务工单的形式。如“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课程,完全模拟企业现场来设置工作任务,从故障受理、故障排查到总结分析,全过程的考核均体现在任务工单中。再如“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的考核,在按前述思路贯彻过程考核之外,在最后的试卷考核中,也完全模拟了国家《通信工程概预算》从业资格证的考核模式。(3)直接由企业进行认证鉴定。将考核鉴定的权限完全交由企业,企业按照在岗从业人员或“准员工”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评价。如专业所开展的特有工种铁路通信工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考核认证,最终的评价完全由铁路局掌控;在与广州地铁开展的“半订单”中,在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之后,学校负责培养方案中的教学实施,最后的学员考核由广州地铁主持实施,只有通过了这一轮考核的成员才能最终进入广州地铁公司。

三、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

(一)形成了“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通信技术专业现已基本形成的“高职通信专业‘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到人才培养活动的实施、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闭环反馈系统,该系统能实时优化、与时俱进(如图5所示)。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三三四”,即将“校企合作”这一主线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将企业力量引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创新了高职通信专业校企合作的新思路——“开放互助、合作共赢”;完善了高职通信专业改革与建设机制——“三三制”,即通过“分析岗位要求、解读职业标准、结合职业技能大赛”等三个步骤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双师教学团队培养、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开发”等三个维度支撑教学做一体课程的实施,通过“分解企业评价标准、选用现场案例项目、引入企业考核方式”等三个环节构建企业本位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举”制度,做到学以致用。

(二)完善了“开放互助、合作共赢”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紧密型的“开放互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了基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铁路企业岗位要求、检修作业规范,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建设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合作进行新技术的消化学习。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南宁通信段、柳州电信、柳州联通和柳州移动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共投入设备值近500万元、指导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

(三)打造了一支企业型教学团队。通过“引、聘、培、挂、带”,形成企业型的教学团队。其中,企业兼职教师占32.3%,行业工作经历教师占33%,高职职称教师占38%,硕士学历占67%,“双师”素质教师占71%。深厚的技术底蕴,为技术输出服务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与南宁铁路局电务处、南宁通信段合作,作为技术负责人开发的“便携式机车应急综合无线电台”通过南宁铁路局科技成果鉴定,并与柳州联通合作开发“移动通信网络告警分析系统”,与广西象新通信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承接柳州广电、柳州联通、柳州移动等公司的宽带接入、网络升级改造等工程项目10余项。

(四)构建了“工学结合、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基本素质课程、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和职业综合实训课程。能力结构从基本技能、专业单项技能、专业综合能力、专业项目实战能力四阶递进,形成了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互为对应。

(五)建成了“教学、培训、生产”一体的实训基地。通过政府投入、校企合作、“筑巢引凤”的多途径建设通信技术实训基地,已建成1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设备总值1500多万元,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其中与柳州移动、柳州联通、柳州电信联合共建3个移动通信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由实际在网设备构成、涵盖了3G的三种主流制式;校内建设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3个营业厅,均由专业教师带领专业学生主导日常运营。

(六)强化了“任务工单+实战”的实践教学模式。选取现场案例转化成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在课程教学中实施“任务工单”模式;承接实际工程项目,使专业学生接受“实战”的锻炼和洗礼。区级精品课程“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物化现场实际中的故障案例成教学用的“任务工单”,仿真工作实际中故障受理、障碍处理和总结分析的全过程;区级特色课程“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蓝本,组织、设计并实施教学,最后又回到实际工程项目现场,接受实战锤炼。

(七)开发了先进的专业规范、课程标准和培训包。主导开发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建设规范。面向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资格证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出专业课程体系,并对专业教学团队的配比、专业教学设施配置、学习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均进行规范。制定“列车无线调度通信”、“铁路专用通信”等6门核心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的定位和学习目标,重点规范了教学情境的设计,对评价考核、学习资源建设等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开发出融合培训、技术进阶和技能鉴定的“3T”培训包,面向在校学生和企业职员共享学习。

近年来,由于特色专业建设的推进,学生技能得以强化,专业素质大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2010年以来专业学生参加区内外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13项,获奖34人次;2010年参加工信部主办的全国通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和网络优化单项第二名,是广西区内高职通信类专业首次获奖;2010年参加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项目获一等奖,实现了广西区内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通信专业毕业生的凭借其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职业能力,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受到铁路企业和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达到97%、一次签约率保持在95%以上,有80%以上的毕业生被铁路企业和相关企业录用。多家企业与专业开展“半订单”和“全订单”培养,现已完成订单培养20多班次。在为广州地铁培养了3届“半订单”学员之后,青岛和厦门地铁慕名而来洽谈合作,学院现已成为这两家公司在国内唯一“全订单”培养通信维护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学院。

四、进一步改革与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第一,随着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铁道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跟上发展趋势、跟踪技术前沿,及时将专业建设各方面融入新技术新标准,使专业培养人才规格对接铁道通信与信息化的需求和要求,将成为专业课题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第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硬件平台已经搭建的基础上,如何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使专业学生在其“生产性”功能的发挥中切实受益,将成为基地建设与课程改革下一步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第三,本专业目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以及标准与规范的形成。为此学院将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与建设,加大对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培养,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倾斜。

【参考文献】

[1]周群.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建设案例阐述[J].高教论坛,2010(10)

[2]黄欣萍.高职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3(4)

[3]刘功民.高职教育“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通信技术)(桂高教[2011]66号)

(责编吴筱)

近年来,由于特色专业建设的推进,学生技能得以强化,专业素质大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2010年以来专业学生参加区内外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13项,获奖34人次;2010年参加工信部主办的全国通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和网络优化单项第二名,是广西区内高职通信类专业首次获奖;2010年参加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项目获一等奖,实现了广西区内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通信专业毕业生的凭借其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职业能力,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受到铁路企业和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达到97%、一次签约率保持在95%以上,有80%以上的毕业生被铁路企业和相关企业录用。多家企业与专业开展“半订单”和“全订单”培养,现已完成订单培养20多班次。在为广州地铁培养了3届“半订单”学员之后,青岛和厦门地铁慕名而来洽谈合作,学院现已成为这两家公司在国内唯一“全订单”培养通信维护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学院。

四、进一步改革与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第一,随着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铁道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跟上发展趋势、跟踪技术前沿,及时将专业建设各方面融入新技术新标准,使专业培养人才规格对接铁道通信与信息化的需求和要求,将成为专业课题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第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硬件平台已经搭建的基础上,如何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使专业学生在其“生产性”功能的发挥中切实受益,将成为基地建设与课程改革下一步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第三,本专业目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以及标准与规范的形成。为此学院将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与建设,加大对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培养,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倾斜。

【参考文献】

[1]周群.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建设案例阐述[J].高教论坛,2010(10)

[2]黄欣萍.高职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3(4)

[3]刘功民.高职教育“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通信技术)(桂高教[2011]66号)

(责编吴筱)

近年来,由于特色专业建设的推进,学生技能得以强化,专业素质大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2010年以来专业学生参加区内外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13项,获奖34人次;2010年参加工信部主办的全国通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和网络优化单项第二名,是广西区内高职通信类专业首次获奖;2010年参加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项目获一等奖,实现了广西区内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通信专业毕业生的凭借其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职业能力,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受到铁路企业和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达到97%、一次签约率保持在95%以上,有80%以上的毕业生被铁路企业和相关企业录用。多家企业与专业开展“半订单”和“全订单”培养,现已完成订单培养20多班次。在为广州地铁培养了3届“半订单”学员之后,青岛和厦门地铁慕名而来洽谈合作,学院现已成为这两家公司在国内唯一“全订单”培养通信维护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学院。

四、进一步改革与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第一,随着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铁道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跟上发展趋势、跟踪技术前沿,及时将专业建设各方面融入新技术新标准,使专业培养人才规格对接铁道通信与信息化的需求和要求,将成为专业课题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第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硬件平台已经搭建的基础上,如何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使专业学生在其“生产性”功能的发挥中切实受益,将成为基地建设与课程改革下一步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第三,本专业目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以及标准与规范的形成。为此学院将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与建设,加大对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培养,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倾斜。

【参考文献】

[1]周群.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建设案例阐述[J].高教论坛,2010(10)

[2]黄欣萍.高职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3(4)

[3]刘功民.高职教育“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通信技术)(桂高教[2011]66号)

上一篇:旅游美学考试试卷b下一篇:借名义购车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