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测试(学生自己出题)

2024-07-06

高二语文测试(学生自己出题)(精选3篇)

1.高二语文测试(学生自己出题) 篇一

自己出题自己做 不亦乐乎

教例]

如何让枯燥的计算练习课使学生兴趣盎然?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唱主角,途径方法很多。在教学两位数除法练习课时,我采用了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做”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复习“同头无除商9、8”

414÷46  216÷24  432÷48  711÷79

引导:

1、这些题目有什么特征?(各自观察  全班发言)

2、选择怎样的试商方法比较合适?(同桌交流,全班讨论)

做了这些题,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订正)

3、用竖式计算

513÷57  232÷29  315÷35    你是怎么确定商的?为什么?(指名回答)

4、下面□里最大能填几

43×□<416    65×□<605

38×□<302   26×□<213  (全班校对)

怎样能正确又迅速地填数,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大家吗?

二、寻找“差数试商”的方法

1、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103÷17  189÷19  137÷16

(1)    你能直接说出各题的商是几?(指名说说思考过程,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2)    组内讨论“差数试商”的规律,组间交流。(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    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你是怎样试商的?(全班反馈)

(4)    引导:除数是十几,同头无除时,也可以用“差数试商”的方法。

(5)    出示:135÷17  112÷19  97÷16  147÷18  157÷17

(6)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三、自己出题自己做。

(1)        比较异同:你有什么收获?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2)    你真懂了吗?自己出2题“差数试商”(“同头无除商9、8”)的题目(同桌检查  汇报错误原因 )你为什么错误?现在真懂了吗?

(3)    自己计算,算完同桌互查。做对奖励一朵花。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自己出题自己做,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对学生采取的心理、行动等将随之改变。我是学习的小主人,老师还等着我出题给大家做呢!这样地教学设计还有谁能不轻轻松松、心情愉悦?还有谁能不积极主动参与?只要学生对学习不恐惧,只要学生肯参与,那教学地最佳境界就可以呈现。

自己出题自己做,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活跃,对知识地理解程度加快,形成的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自己出题自己做,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学习要求,都将在学生地心中引起小小的震荡。由于年龄、心理的特征,没有见过的、新鲜的都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将自始至终关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最后部分由他们自己出题让别的小朋友做,更是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再一次激起,保持到课堂的最后一刻。真是“己出题自己做,不亦乐乎”!

2.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含答案 篇二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江渚zhǔ 玉箸zhù 绮筵yán 扁舟 piān

B.碣石 jié 溽暑 rù 菡萏qiàn 訇然 hōng

C.金樽zūn 危樯 qiáng 旧醅 pēi 蓦然mù

D.渺邈miǎo 酩酊 mín 砧声 zhēn 塞草腓fé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琴瑟 宦游人 物幻星移 玉簪螺髻

B.画栋 妆镜台 摧眉折腰 豆寇词工

C.徘徊 黯乡魂 列缺劈雳 形影相吊

D.青冢 车辚辚 魂悸魄动 紫台朔漠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住房产权纠纷调解会上,面对部分业主的恶意起哄和现场记者如雷雨般尖酸刻薄的追问,房管局许主任忍不住怒发冲冠,摔门而出。

B.在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上,主持人朱军数次话语哽咽,不时摧眉折腰,代表灾区人民向到场义捐的企业或个人连声致谢。

C.上海世博会中国文物展厅中,荟萃了全国各地的文物精品,珍饰书画、钟鼓馔玉,应有尽有,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与古老文明,

D.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阑珊,徜徉于美丽的田野村落,无处不充溢着大自然那盎然的生机和活力,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4.选出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们夫妻间无比深厚的感情,字字是血,声声是泪。

C.《将进酒》中大量运用的夸张手法表现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用“落日”,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5.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象中蕴含了动静、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对比,以幽清、明净之境,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以及友人能摆脱世俗,建构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王维《山居秋暝》)

B.“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这些意象营造了一幅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的凄冷画面。(杜甫《旅夜抒怀》)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名词意象叠加,内容上深化了主题,诗人把道路辛苦,羁旅愁思融化在早行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中,表达出一种愉悦恬适之情。(温庭筠《商山早行》)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韩愈《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6.选出对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真切地刻画出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的情境。(张九龄《望月怀远》)

B.“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连续的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的细腻入微,这些细节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使这首诗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杜甫《兵车行》)

C.“庭院深深深几许”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D.“休说鲈鱼堪?,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用反问语气来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既然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如像张翰一样弃官还乡,饱尝家乡美味,以排遣心中的愤懑。(辛弃疾的《水龙吟》)

7.下列各组诗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城上高楼接大荒(连接荒僻的边远地区) ②惊风乱芙蓉水(吹动)

B.①密雨斜侵薜荔墙(雨打) ②鬓云欲度香腮雪(飞越)

C.①花面交相映(互相)②车错毂兮短兵接(错误)

D.①左骖殪兮右刃伤(倒地而死) ②援玉兮击鸣鼓(拿,握)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所谓“盛唐气象”是指在这一时期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是王维和孟浩然,边塞诗派的代表人是高适和岑参。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是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杜甫是盛唐诗坛另一颗耀眼的巨星。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其诗显示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善于反映社会状况,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被称为“诗史”。韵律完美、沉郁顿挫是其独特的风格。

D.苏轼、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尤其后者是宋词创作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李清照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前期清新自然,属婉约派;后期沉痛哀伤,趋于豪放风格。

二、诗歌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9.这首词的三、四句写主人公的梳洗过程,你以为“懒”“迟”两字好在哪里?(5分)

答: 。

10.简要分析最后一句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5分)

答: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和运用(16分)

15.名句填空。(十三选十答题即可)(10分)

⑴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⑵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⑶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⑷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⑸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⑹ ,清风吹我襟。(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⑺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煜《浪淘沙令》)

⑻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范仲淹《苏幕遮》)

⑼ ,二十三丝动紫皇。(王维《李凭箜篌引》)

⑽雾失楼台, 。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

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⑿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6.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交际情境,加点的谦敬辞分别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解释原因并加以改正。(6分)

①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②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③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错误原因 改为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别的卖果子下不了这些功夫,也不晓得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处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因为路走得多。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

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有删节)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17.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你认为作者有什么用意?(4分)

18.小说写了叶三是鉴赏家,写了四层,按照下面的示例,对另外三层进行简要概括。(3分)

①三看画 ② ③ ④

19.“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这句话写出了季陶民怎样的性格特点?这对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20.作者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小说的结尾,你认为这个结尾合适吗?为什么?(7分)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遇见了智慧老人,便问:“您觉得这里如何?”老人反问道:“你觉得自己的家乡如何?”“糟透了!我非常讨厌。”年轻人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老人家就说:“那你快走吧,这里和你的家乡一样糟糕。”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他向智慧老人问了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满脸喜色地回答:“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树、花、事……”“这里也同样美好。”老人家便说。旁听者很诧异,问智慧老人为何前后答复不一样。老人笑笑说:“你希望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3.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测试试题10 篇三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yáo)长歌当哭(dāng)搴旗斩将(qiān)...B.撺掇(duō)妄自菲薄(fēi)搔首踟蹰(chù)...C.攒射(cuán)夙兴夜寐(sù)载笑载言(zài)...D.浸渍(zé)与子同裳(sháng)别出机杼(zhù)...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葳蕤生光 坚如磬石 槌床大怒 人贱物鄙 B.重蹈复辙 桀骜不驯 踌躇满志 意蕴深厚 C.粒沙瓣花 陨身不恤 池鱼故渊 纵横捭阖 D.息列索落 朔风凛冽 饱蘸深情 虔诚祈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做法尽管说不上多么光明正大,但毕竟没有伤害他人之意,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实在无可厚非。....B.积分榜上两个班交替领先,始终拉不开差距,实力如此半斤八两,也成为运动会的一....道风景。

C.长期以来,他始终一直默默地努力着、坚持着,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D.他虽然非常勤勉,也很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但写出来的都是不刊之论,没有哪家杂志....社愿意登载。

4.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参加“教师节”庆典的除本校全体师生外,还有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领导和企业界精英出席。

B.雷锋精神固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仍然需要学习雷锋精神呢? C.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曾经稳居年级前三名的李波的成绩节节下滑。

D.政教处通知说,让体育委员星期五前去提交并核实运动会参赛名单。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B.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C.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D.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治学,为己还是为人? 研究学问,投身学术,一个重要前提是明确价值取向。“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千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为学者和社会所关注。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对这个问题,孔子如是说。仅从字面上看,这句话似乎有些令人费解:众所周知,孔子的基本思想倾向是“厚古薄今”的,他所向往的是“周制”和“周礼”,因而有所谓“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感叹。从这一立场出发,他所肯定的想必就是“为己之学”,所否定的就是“为人之学”了。然而,如果从一般意义出发,把“为己”理解为“谋取一己私利”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为人”理解为“兼济天下、服务苍生”,那么,“为己之学”不是十分狭隘吗?“为人之学”又何错之有呢?

孔子的原意恐怕并非如此。根据《论语》中的相关记载及后世学者的诠释,他所谓的“为己”,主要是指通过治学来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尤其是德行修养;所谓的“为人”,则主要指将学问视为装点门面或哗众取宠的工具。例如,荀子曾在《劝学》篇中引用孔子的这句话,并指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从这个角度看,孔子的这句话就不但显得顺理成章,而且让今天的人们仍然有振聋发聩之感。依循孔子的思路,实有必要大兴“为己之学”、力戒“为人之学”。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者对“为己之学”有另一番理解,进而采取了相应的治学之举。在他们看来,治学纯粹是个人行为,完全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闷头去做,无须交流和探讨。对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果,他们视为家珍,容不得他人置喙、听不得不同 意见。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学术界长期存在“鸡犬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一些学术研讨会也往往异化为“成果报告会”,缺乏真正的探讨、交流和争鸣。这种“为己”的态度不可谓不彻底,但它是否有利于推动学术的繁荣发展,恐怕需要打个问号。

从完整的意义上说,治学绝不仅仅是学者个人自娱自乐、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更为重要的,它是学者群体为了探索真理、改造世界、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而从事的共同事业。从后一层含义上说,治学离不开学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广泛交流。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术上的许多灵感火花和发现创造,往往是在学者相互交流、彼此碰撞中被激发出来和得以实现的。当今时代,学术研究的领域众多,深度和广度空前拓展,许多学科仅靠一己之力实难承受。于是,各种学术共同体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这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同一个研究领域甚至同一个课题,都有许多不同的学者在研究;如果这些学者之间互不通气、各自为政,就很可能出现“撞车”、低水平重复等现象,很难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与此相联系,如果一个人仅把治学视为“私人产业”,不免显得太过狭隘,而且很难做出真正对社会有益的大学问来。倘若就此而论,今天应该倡导的就是“为人之学”而非“为己之学”了。

综合观之,简单地说治学为己或是为人,似乎都有失偏颇。比较准确的说法应当是:治学需要着眼于提高自身修养与境界即所谓“为仁由己”,但不可以闭门造车、固守一己之见;需要具有心系苍生的胸怀和面向世界的眼光,但不可有哗众取宠之心、欺世媚俗之举。

彭国华(《人民日报》2009年8月28日 07 版)

6.下列作者关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治学”“为己”,主要指通过治学而提高自身修养,荀子很赞同他的观点。B.孔子认为“为人”就是要“兼济天下、服务苍生”,还应注意不要哗众取宠、欺世媚俗。

C.作者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倡导的就是“为人之学”,而非“为己之学”。

D.现实生活中,某些学者对“为己之学”另有理解,即“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个人行为,不能推动学术的繁荣发展。

7.根据原文,选出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孔子关于“为己”之学观点的一项: ...A.通过治学来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尤其是道德修养。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C.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D.治学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或哗众取宠。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一向厚古薄今,他向往的是“周制”、“周礼”,认为有必要大兴“为己之学”,力戒“为人之学”。

B.一个人把治学视为“私人产业”,就会显得太过狭隘,因此很难做出于世有利的学问。C.当今时代,各种学术共同体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因此,许多学科难以承受在深度和广度空间上拓展的职责。

D.孔子所谓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个观点至今仍然令我们警醒。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彻底改变“为己”的态度,我国学术界长期存在的“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才会得到缓解,学术才会繁荣发展得更好。

B.只有学者互相交流、彼此碰撞,才可能在学术上激发出灵感,实现发现创造。C.同一研究领域甚至同一课题之所以很难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是因为经常出现“撞车”和低水平重复等现象。

D.如果不着眼于提高自身修养而一味固守己见,不心系苍生而只为装点门面,那么,这样的治学就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学。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第10—13题。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初入洛,居唐故宫室,而嫔御未备。阉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庄宗欣然。其后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皇弟存义,崇韬之婿也,进谗于庄宗曰:“存义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囚而杀之。朱友谦,以梁河中降晋者,及庄宗入洛,伶人皆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 进乃谗友谦曰:“崇韬且诛,友谦不自安,必反,宜并诛之。”于是及其将五六人皆族灭之,天下不胜其冤。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义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义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义、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馀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愤嫉,莫敢出气 嫉:嫉妒 .B.庄宗问所以禳之者 禳:驱除 .C.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 相属:“属”通“嘱”,互相嘱托 ..D.友谦不能给而辞焉 辞:辞职 .11.下列各句中,能够体现伶官胡作非为、祸乱朝廷的一组是

①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 ②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 ③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 ④四方藩镇,货赂交行

⑤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 ⑥友谦不能给而辞焉。进乃谗友谦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下列各项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唐庄宗宠信伶官,这些伶官也飞扬跋扈,随意侮辱官员,这些官员却都不敢整治伶官来出气。也有一些无耻的官员就阿附这些伶官,以图飞黄腾达。例如孔谦就称呼伶官景进为“八哥”,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B.景进等人借着为庄宗“充后宫”的由头大干坏事,以至于逼得军中很多士兵的妻子和女儿不得不逃离邺城。后来庄宗回洛阳,景进又带着上千邺城女子跟随,一路上男女混杂,乌烟瘴气。

C.郭门高本名郭从谦,郭门高是他做优伶用的名字。他善于钻营,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认庄宗的弟弟李存义为养父,因此当上了从马直指挥使。

D.由于郭门高和郭崇韬以及李存义的关系,再加上他的部下王温在禁宫中宿卫时图谋作乱,庄宗警告了他。他非常害怕,于是就图谋叛乱。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3分)

(2)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4分)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8分)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②。

注:①拂云堆,在今内蒙,有神祠。

②明妃:王昭君。

(1)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木兰女儿本色的?(4分)

(2)你怎样看待诗人将木兰与昭君相提并论。(4分)

15、填空(6分,每小题1分)

(1)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2)扈江离与辟芷兮。

(3),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以地事秦,犹,火不灭。

(5)《孔雀东南飞》是 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 ”。

(6)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夜晚五个时辰,依次为黄昏、夜半、鸡鸣、平旦。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雨果对“强盗”的控诉

中国的中学生,估计都知道大文豪维克多·雨果那一篇“两个强盗”的宣言。巴勒特上尉给雨果去信,向其征询对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意见,并且表示,他自己认为这场远征体面而高尚。

雨果以梦幻般的笔调开始了他的回信。他以中国人都缺少的那种对圆明园的丰厚感情和法国式的浪漫夸张描述了圆明园是如何的独一无二。铺垫完毕笔锋一转,开始了如下控诉:

“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似乎获得胜利就可以当强盗了;两个胜利者把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所得对半分赃。„„于是,他们手挽手笑着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勾当。”

“在历史面前,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强盗叫英国。但是我抗议。我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声明:统治者所犯的罪行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误;政府有时是强盗,但人民永远不会作强盗。”

中国人看了这信很激动。其实,也用不着这么自作多情。因为,雨果当时最大的敌人,仅是他的政府,严格说来就是拿破仑三世那么一个人儿。更关键的是,即使没有火烧圆明园,雨果照样能找到骂法国皇帝的理由,而且骂得比这还要狠。

雨果年少时曾经做过保王党,甚至拥护和歌颂过复辟的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但法国的革命风雨终归把他铸造成了自由共和主义者。当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称帝时,雨果因参加武装起义遭通缉,流亡国外,一流就是19年。期间,他发表《小拿破仑》、《一桩罪恶史》、《惩罚集》等。这些文章只有一个靶子:拿破仑三世。

雨果反对帝制,反对拿破仑。这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骂人方面堪比街头泼妇,骂半天也没有重复的:“历史大恶棍”、“小丑”、“强盗”、“混蛋”、“无赖”、“怪物”、“卖国贼”、“恶贯满盈”、“说谎就像别人呼吸一样”、“在卑劣方面也低人一等”、“政权就是个匪窟”、“拉皮条的帝国”云云

不管怎么说,这法国皇帝还算够意思,被骂得满脸满屁股墨汁了,还于1859年大赦政治犯时把雨果也包括在内了。不过雨果拒绝被赦。所以,当1861年巴勒特上尉写信向雨果征询看法时,正好给雨果一次扔墨水瓶的机会。于是我们会发现,他在信中承认中国人是野蛮人,但是认为文明人不该对野蛮人这么做。即使做了,那也不是人民的错,而是政府——严格说来就是小拿破仑的错!

这次的墨水瓶扔得最爽。一是赢得了法国民众的好评。二是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好评,你看人家雨果都骂自家政府是强盗呢。至于自家的政府与皇帝是如何的白痴、混账、无赖与恶棍,他们就假装不知或者忘记了。

不过还是要感谢雨果的,一个小小的墨水瓶,成了中华民族自尊心的安慰剂。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孩子,前仆后继地在中学课堂里接受这一针,疗效出奇的好。至于雨果说中国人野蛮什么的,则忽略不计。这也叫是药三分毒吧,为了治伤心之病,药伤胃之类的毒性就顾不上了。

1870年,色当战役中,拿破仑第三亲自做了普鲁士的俘虏。同是做皇帝,他境界就差远了——比咸丰傻多了:咸丰的亲征,就是亲自逃跑,而小拿破仑的亲征,却是亲自做俘虏,一被俘虏,政府当然就垮台。一垮台,法国人民就翻脸不认人,把他们选上去的总统、热烈支持过的皇帝就给抛弃了,于是,拿破仑三世在法国人心目中变成了真正的小丑。

小丑的可笑,更加印证了雨果的伟大。小丑9月2日做了俘虏,伟大雨果9月5日就回到了巴黎,受到民众热烈欢迎。普法战争爆发后,雨果以68岁的高龄参加了国民自卫军,甚至捐出稿费,铸造了两门大炮。巴黎公社失败后,他公开发文支持公社社员„„1885年5月22日,雨果与世长辞。灵柩停在凯旋门下一昼夜,群众围住不散。巴黎公社的老战士发表宣 言,号召社员们参加葬礼。6月1日,政府为雨果举行国葬,送葬者达百万,人们高唱《马赛曲》,把雨果送进先贤祠。

作家也该知足了,一直反政府,人家做皇帝,你武力反对,放中国,至少凌迟处死,株连九族。若遇上明成祖那样的英明领导,干脆就是株连十族了„„所以,泉下也该知足了,幸运生在法兰西。就你摊上的那破皇帝,远不如中国这边一个七品县官威风!

有意思是,1989年4月,中国一位教授专程到雨果在根西岛的故居拜访,发现雨果也是中国珍玩的鉴赏家和收藏家,他的收藏居然来自圆明园!敢情法国强盗拍卖中国文物,伟大的作家也前往捧场了吧?历史就是这样。

16、“中国的中学生,估计都知道大文豪维克多·雨果那一篇‘两个强盗’的宣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7、下面两句话在文章里是什么含义?(4分)

(1)所以,当1861年巴勒特上尉写信向雨果征询看法时,正好给雨果一次扔墨水瓶的机会。(2分)

(2)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孩子,前仆后继地在中学课堂里接受这一针,疗效出奇的好。(2分)

18、作者将本文命名为“雨果对‘强盗’的控诉”,你对此标题有何理解?(4分)

19、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对雨果作出了怎样的评价。(6分)

六、(12分)

20、参照示例,依据课文内容,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对出下联。(4分)示例:佛教胜地迎来道家主持

中华国宝尽受列强劫掠(《道士塔》)(1)周树人直面惨淡人生怒斥下作文人卑劣

(《记念刘和珍君》)

(2)泊石钟苏东坡求真相反臆断

(《游褒禅山记》)

21、根据下面这则材料概括古今学者对《离骚》篇各涵义诠释的最根本区别。(4分)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22、下面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徽,请对会徽构图及所表达含义进行说明。(4分)

注:EXPO是Exposition(展览会,博览会)的缩写

七、60分

23、以“牵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复杂的记叙文。

2009年秋季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1、C A 窈 yǎo B 菲 fěi C 渍 zì 裳cháng

2、D A 磐 B覆 C殒

3、A B.贬义;C.刮目相看强调进步大;D.不刊之论指不能更改的言论。

4、B A杂揉 C缺主语 D表意不明

5、C A.两个顿号错;B.引号后面无句号;D.句号在引号外

6、A B孔子未认为“为人”是“兼济天下、服务苍生” C省去了“倘若就此而论” D原文并无结论

7、C 此项是作者用以阐明治学离不开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

8、D A“一向”错,且原文有引号 B强加因果,原文为并列 C因果颠倒

9、D A对“为己”界定不明确 B“只有„„才„„”过于绝对 C强加因果

10、B(A.嫉:憎恨;C.属:相属,相连;D.辞:拒绝)

11、A(③为阉者言;④四方,指地方非朝廷)

12、B(A.“出气”错;C.存义视从谦为义子而非从谦认存义,“因此”不成立;D庄宗“戏”从谦)

13(1)庄宗派遣景进这些人出京城到民间查访,情况无论大小都把它们汇报上来。(得分点:出访 无 闻)

(2)庄宗喜欢伶人,却被伶人郭们高杀死,被乐器焚尸。难道不是很真切的吗?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得分点: 好 被动 反问 信)

(3)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14、(1)对比;作男儿与梦画眉

虚实结合,征战为实,画眉为虚 衬托,以征战衬画眉

(2)二人都为国家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1分)

二人在为国奉献上都有主动性(1分)只不过一征战沙场(1分),一和亲塞外(1分)。

15、(一题一分)⑴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⑵纫秋兰以为佩 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⑷犹抱薪救火,薪不尽 ⑸ 古乐府民歌 乐府双璧 ⑹人定 夜半

16、引出后文对雨果的介绍(引出1分,内容1分)

与结尾雨果收藏圆明园文物形成照应(照应1分,内容1 分)

17、(1)火烧圆明园使雨果有了又一次抨击拿破仑的理由(圆明园事件1 分,抨击理由1分)

(2)中国学生在读雨果控诉“强盗”的言论中,民族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大意对即可,控诉1分,满足自尊心1分)

18、(1)向读者介绍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雨果(2分)

(2)指出国人在援引外部评价时的利已性(2分)

19、①雨果为了信仰不畏强权(2分)②雨果为了国家不惜一切(2分)③雨果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缺乏足够的尊重(2分)(大意对即可)

20、(1)刘和珍正视淋漓鲜血展现中华女子勇敢

(2)游褒禅王安石叹缪传思慎取

21、古学者重注重“离”、“骚”字义的诠释

今学者重注重“离骚”音韵相关意的诠释

22、会徽图案以3个人构成了汉字“世”,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 家庭的和睦。(答出“世”或者“家庭和睦”皆可)②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③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答“和”或者“和谐”亦可)的理念。④表明世博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

(构图的4个内容,对构图的说明分析遗漏一点扣一分,含义答出一点给一分,共2分)

上一篇:中班圣诞节活动总结下一篇:德国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