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论文

2024-10-07

旅游业论文(精选8篇)

1.旅游业论文 篇一

我国与旅游有关法律法规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一综述

1、我国旅游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部门,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带动和促进有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978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仅为72万人次,到1987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创汇1978年仅为2.6亿美元,到2007年达419.19亿元美元,到2010年达到458亿美元。中国国际旅游收入的排名,1980年在世界仅列34名,2001年进入前5名。1993年至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人数由4.1亿人次增长到2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864亿元增长到1.26万亿元。截止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亿元,增长23.5%,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2006年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二、与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我国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1)将旅行社从设立到经营管理各环节都做了规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2)今年

10月1日,为整治旅游行业乱象提供了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3)加强我国旅游饭店秩序,推动旅游饭店业发展的《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4)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消费者保护法》。5)保护旅游者和旅行社的合法权益的《合同法》。6)《文物保护法》7)《旅行社条例》8)中国公民处境条例9)导游人员管理条例10)旅游饭店等级划分与评定等一系列条例法规。

旅游者既是旅游企业的经济来源,又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利益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必须对旅游者的义务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以约束其行为.以今年10月1日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例,《旅游法》的实施,有效保护旅行者相关权益:《旅游法》的最大亮点就在于有效保护游客的相关权益,游客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有权知悉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对待“零负团费”,旅游法采取了“零容忍”态度。《旅游法》明确“零负团费”是非法的,并且从旅行社、导游及其他经营者各个环节都明确了市场规则和行为规范。

从法律层面协调门票价格:《旅游法》规定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旅游法》也对旅游资源的“护用并举”进行了协调规范,将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从法律层面加以协调。在制度层面上不仅方便了游客的投诉,而且强化提高了处理投诉的力度和效率

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作用的总结

1、明确了旅游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其合法权益

2、规范和引导旅游活动行为

3、对旅游行业进行了宏观调控

4、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创设良好的法律环境

三、加快完善我国旅游法律建设的措施(建议)

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旅的需要,保证我国旅游快速发展、健康发展,必须加快我国旅游法制建设。

1、需落实好细则。例如旅游景区容量超载问题,景区门票上涨问题,如何听证、如何制定政府指导价等等,都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细化的。

2、要加强宣传贯彻、解读培训。要尽快出台《旅游法》相关释义,做好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宣传,例如:可组织召开旅游行业贯彻学习《旅游法》的培训班;开展举办《旅游法》知识竞赛、《旅游法》报刊网络媒体有奖知识答题活动、在门户网站制作《旅游法》宣传版面……等一系列的活动。

3、要加大执行力度、监管力度,避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情况。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清责任,加强领导,精心部署,自觉把贯彻实施工作抓实抓好。要努力完善公共服务,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平台,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游客集中场所设置旅游咨询中心,设置旅游指示标识,为游客提供及时、必要、有效的救助。

4、在《旅游法》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并予以规范。地方旅游立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国家层面旅游立法的空白,而且为国家层面的旅游立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积累,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但是,地方旅游立法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如地方保护等,需要予以规范。

5、在未来的实践中对旅游法的不当进行纠正和补充。

结束语: 旅游法规是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而产生的,而旅游行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产生的经济及环境等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只有通过旅游法规来进行调整约束,才能有效遏制旅游行业的负面影响,使旅游行业发挥其正面的作用。要使旅游法规能完全发挥其对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使旅游行业真正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量地调整旅游法规好各主体间的法律关系,不但要做到全面,更要做到及时,跟得上旅游行业的发展。

2.旅游业论文 篇二

一、云南旅游业与东南亚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关系

(一) 东南亚较高的国际旅游知名度给云南旅游发展带来一种“屏蔽效应”

东南亚旅游业起步较早,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 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已陆续出台旅游发展政策和计划, 并开始设立和建设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地等景区点;同时, 注意加强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重视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 东南亚逐渐成为世界上国际旅游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是欧美国际旅游者的远距离传统度假地, 在国际上享有较高旅游知名度。早在1994年, 东盟国家接待的国际旅游人次已达2800万, 其中, 新加坡700万人次, 马来西亚600万人次, 泰国650万人次, 印尼450万人次, 而云南同时期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仅为5 2万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W T O统计, 每年进入新、马、泰、印尼、菲、文莱的国际游客约占整个亚太地区国际游客量的33%。2007年, 泰国、越南分别接待国际游客1500万人次和420万人次, 而云南接待国际旅游者仅为221.9万人次。

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云南旅游业虽然声名鹊起、成效显著, 但由于起步较晚, 旅游软、硬件等各方面问题还很多, 与国际旅游发达地区相比, 尚存有较大差距, 所以, 在国际上的旅游吸引力仍无法与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印尼等旅游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 云南旅游业必然受到来自东南亚旅游业的竞争压力, 云南国际旅游客源的招徕、拓展必然会受东南亚旅游业“屏蔽”的影响。

(二) 云南强劲的旅游发展势头对东南亚旅游业构成一定挑战

中国地大物博,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是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至2015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云南旅游业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偏隅西南边陲的云南旅游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989年, 云南旅游业排全国第12位;1994年, 排第10位;1996年, 排第8位;1997年, 排第7位;1999——2000年, 排第6位, 并在中国西部排第1位。在困难重重的2008年, 云南旅游业仍创新高, 接待国内旅游者冲破1亿人次大关, 达1.03亿人次, 同比增长14.1%, 创历史最高纪录;接待入境旅游者510.7万人次, 比上年同期增长11.4%, 其中包括海外旅游者250.2万人次, 同比增长12.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0.1亿美元, 同比增长15.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4.8亿元, 同比增长20.2%;旅游业总收入663.3亿元, 同比增长18.6%。云南正从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云南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 D P的比重为6.8%, 旅游业税收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10.3%, 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占全省劳动就业总人数的7.2%,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8.5%。云南旅游业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及强劲的发展势头, 必然对邻居一旁的东南亚的传统旅游客源产生冲击和分流, 故对东南亚旅游业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和威胁。

二、云南旅游业与东南亚旅游业的区域依赖关系

(一) 东南亚是云南最大的外国人旅游客源市场

作为中国的西南边疆、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相通的门户, 云南处于东南亚旅游圈与中国大陆旅游圈的交叉边缘地带, 地缘优势十分突出, 再加之云南与东南亚久远的历史、宗教、文化、血缘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使云南成为中国开拓东南亚旅游市场的桥头堡, 东南亚国家既是云南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对手, 更是云南最直接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我国旅游客源市场被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 (海外) 市场, 后者由外国人 (包括外籍华人) 、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组成。云南的海外旅游市场主要由港澳台、东南亚、东北亚、南亚、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几大部分组成。在这几个市场中, 港澳台市场所占份额最大, 其次就是东南亚市场, 再次为东北亚市场;而在云南的外国人旅游客源市场中, 东南亚占据第一位, 高于东北亚的日本和韩国, 超过欧洲、美洲、大洋洲和南亚市场。近十多年来, 东南亚的新、马、泰一直是云南的前五位旅游客源国, 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是云南重要的海外旅游客源地。2 0 0 8年, 云南接待海外旅游者250.2万人次, 其中, 港澳台市场和亚洲外国客源市场占了77%。2008年云南省10大客源国依次为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及瑞士。

(二) 中国、云南是东南亚地区最主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之一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 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发展快速稳定、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加强、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因而, 中国成为世界各地竞相抢夺的巨大旅游市场。但中国属发展中国家, 出国旅游的中国人仍以近距离为主。东南亚的新、马、泰、印尼、菲以及旅游业后起之秀越南等国家为开拓这一市场, 投入了巨大的旅游宣传、促销费用, 赴东南亚旅游的中国人年年剧增, 中国成为其最主要的客源国之一。据统计, 泰国接待的中国旅游者占泰国国际旅游人数的10%;越南接待的中国旅游者占越南国际旅游人数的27.8%, 越南的组织者直接打出“欢迎中国游客, 欢迎云南游客”的标语;泰国、越南均被列入“最受中国内地公民欢迎的十大出境旅游目的地”。云南拥有4200万人口, 就近的地缘优势、迥异的他国风光、共通的文化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云南人迈出东南亚旅游的脚步。据调查, 云南自费出国旅游的人次仅次于广东, 位居全国第二;而在云南的出境旅游者中, 95%是前往东南亚国家。

(三) 东南亚和云南互为旅游中转站和客源集散地

处于东西方交通要道上的优越地理区位、发达的航空客运、强大的旅游整体实力和经济实力等因素, 使东南亚成为国际性旅游中转站和客源集散地。一部分区域外国际旅游者来东南亚旅游时, 会顺道进入云南, 成为我国的国际旅游者。因此, 东南亚是云南的国际旅游客源中转站, 对云南及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的拓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云南也起到为东南亚集散游客的作用。云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大省, 正好位于东南亚旅游圈与中国大陆旅游圈的交叉边缘地带,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获得了两大旅游圈客源对流的门槛客源。云南省会昆明作为国际知名的全天候旅游胜地, 拥有较强的客源中转功能和游客集散作用, 为云南和西南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 并对东南亚、南亚具有一定的旅游辐射能力。近几年来, 通过云南口岸进入东南亚的旅游者越来越多。

总之, 特殊的地缘、人文和共同的旅游区位等因素, 决定了云南旅游业与东南亚旅游业之间既相互竞争, 又互为依赖的微妙关系, 亦决定了双方必须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旅游关系。所以, 云南与东南亚各国应正确看待相互间的区域旅游竞争关系, 重视共同发展的区域旅游伙伴关系, 一起塑造良好的区域旅游形象, 加强旅游合作, 拓展更加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 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共同繁荣, 最终推动各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发展。

摘要:从地理和历史角度而言, 云南与东南亚共处亚洲一隅, 江河同源, 山脉相接, 村寨相望, 自古以来息息相通。从旅游区位角度来看, 云南与东南亚同为东亚太 (平洋) 旅游区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云南与东南亚的旅游发展必然具有密切关系, 双方既是存在利益冲突的区域旅游竞争对手, 又是共谋发展的区域旅游依赖伙伴。

关键词:云南,东南亚,区域旅游竞争关系,区域旅游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洁.变云南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 拓展东南亚旅游大市场[J].云南学术探索, 1997 (5) .

[2]、佚名.云南与东盟实现“无障碍旅游”[J/OL].http://www.gzxz.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788.

[3]、云南日报记者.云南向旅游强省迈进[N].云南日报, 2002-1-12 (1) .

[4]、佚名.云南旅游收入去年超660亿接待人次首超1亿[J/OL].http://travel.sohu.com/20090119/n261842470.shtml.

[5]、认清形势突出重点切实做好2008年全省旅游工作——喻顶成局长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8-2-28.

[6]、佚名.短线游或成今年新热点08年全省国内旅游收入594.76亿元[J/OL].http://news.yninfo.com/yn/jjxw/200901/t20090120-763910.htm.

[7]、佚名.云南旅游10大客源国排定计划打造10大旅游节庆[J/OL].http://news.hz66.com/main/news/travel/2009012010173175.htm.

[8]、陈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国际旅游发展前景的预测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02 (4) .

3.旅游业论文 篇三

为了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提高杭州的城市国际影响力,杭州打造了杭州旅游集散中心和杭州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简称二个“中心”)。

二个“中心”的实施,使杭州旅游业的服务再一次得到了品质的提升,有效的把杭州的旅游資源整合了起来,全面提升了旅游产业的质量与效益,实现了“旅游场站、旅游业务、观光巴士、旅游专线、咨询服务及旅游换乘”六大功能,打造了旅游产业新格局。

现在,“集散功能旅游咨询假日换乘”中心已设计了100多条旅游线路,散客短线旅游“每日发班”和“周末发班”线路57条。已开通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每天7个班次;衢州烂柯山,每天2个班次的旅游班车,同时,浙江省内首条由中心至舟山中心旅游专线车,每天12个班次。

二个“中心”还首创了全国假日换乘制度。自2004年“五一”黄金周首次实行旅游换乘以来,发展至今已有黄龙、之江、省人民大会堂和一个短驳区间站,且有小车停泊车位3500多个,13条观光巴士线路,累计换乘车辆63529辆,换乘旅客达32万余人,缓解了节假日期间交通压力,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今年的“五一”黄金周,中心各换乘点成效显著,7天内换乘车辆达到13949辆,创历史最高记录,同比增长72%,由于换乘工作指挥有方,措施得当,不仅节约了公交单程时间,缓解了交通压力,而且确保安全、快速,真正实现了“站、车、线”交叉并举、动静结合的服务升级。

目前,二个“中心”的各分中心、营业部、销售点、96123服务热线以及各咨询点,接待和接受咨询的游客计272万人次,其中接受国内外游客96万人次;通过中心旅游套票出游的人数达到31万人次,观光巴士接待145万人次。

此外,中心旅游客运站还组建了“杭州旅游志愿者服务队”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涵盖英、法、日、德、韩等14个语种的“多语种”志愿服务队通过96123热线,以三方通话的形式,为海外的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另外,土生土长的“老杭州”志愿者服务队详实地介绍杭州的历史文化、风情民俗及人文景观,现场服务6000多人次,服务时间超2万小时。

4.旅游业界:中国旅游业态势分析 篇四

中国旅游研究院2日披露,该研究院组织编写的第6部《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2013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4年发展预测》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指出,受“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政策影响,2013年公务旅游消费急剧下降,商务旅游消费明显放缓,而国民休闲旅游消费则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2013年国内旅游人数33亿人次,同比增长11.6%,提前两年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的国内旅游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14%的目标。

报告还指出,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总体上平稳运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持续增长,产业运行相对景气。还有众多突出的亮点,如《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出台,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推出等,都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报告认为,2014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将延续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报告具体预测指标为:2014年中国旅游总收入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人数35.8亿人次,同比增长8.5%;国内旅游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入境旅游人数1.31亿人次,同比增长1.5%;入境旅游外汇收入490亿美元,同比增长2%。出境旅游人数1.14亿人次,同比增长16%;出境旅游花费14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至910亿美元。

5.旅游业研究 篇五

桂林休闲旅游现状及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秦宏莉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通过对桂林休闲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目前桂林休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桂林休闲旅游

发展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桂林;休闲旅游;发展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84(2009)06-0897-04

一、桂林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带薪假日的延长,度假旅游的规模逐渐扩大,传统旅游的功能已很难适应人们的需要,因此,应赋予旅游以更多的内涵。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指出:“中国旅游正从初级的观光型向高级的休闲度假型跨越。”在这种背景下,桂林市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在较短的几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2000年以来,桂林市实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使桂林市休闲基础设施与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通过地市合并和构建大桂林旅游圈,以桂林市为客源市场依托,加大力度开发了桂林市城郊乡村休闲旅游、桃花江休闲度假旅游区、愚自乐园、两江四湖环城游憩带,也开发了大桂林旅游圈辖县的阳朔乡村旅游、阳朔西街、阳朔世外桃源、印象·刘三姐、兴安乐满地休闲度假大世界和乐满地休闲娱乐主题园、荔浦龙怀世界华商大会商务休闲景区、龙胜温泉休闲度假区等,使桂林市的休闲旅游得到了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桂林市旅游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

乡村旅游是休闲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桂林市政府十分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桂林十一五规划中,将积极发展“农家乐”等农村特色旅游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得益于有利条件和因素,桂林乡村旅游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为休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发展规模日趋扩大,涵盖范围越来越广。

2004年以来,桂林市旅游局以创建全国、广西区农业旅游示范点为契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桂林恭城红岩瑶族旅游村、龙胜龙脊平安壮寨等,均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还被国家旅游局作为以旅促农、旅游扶贫的全国先进典型总结推广。乡村旅游已成为桂林休闲旅游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广西壮族自治 区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

如开展科技观光、田园观光、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购农家物、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到田间地头种种菜、去果林园中剪剪枝,同时轻松体验民俗文化、学习认知农业和科技知识等活动。这些活动参与性、娱乐性、差异性强,深受游客尤其是城市游客喜爱。

第三,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根据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休闲旅游接待设施不断完善,尤其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中把旅游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作为重点条件之一进行评审,现全市大部分农业旅游示范点内具备了交通指示牌、标志牌、景点说明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基本硬件设施。有的还修建了饭店、水上游乐项目、乡村度假别墅、特色产品加工基地、售货点等,有的还投资专门修建了进入景点的公路,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扩大了休闲旅游经济内涵,增强了休闲旅游的发展后劲。

第四,旅游消费以中低档消费为主。

目前,游客在休闲旅游点的消费大多在中低档水平,多数为吃农家饭、采摘品尝果蔬或钓鱼、烧烤、购农家产品等一日游游客,住宿过夜方面的消费所占比例不是很大。

(二)观光休闲旅游

桂林精华观光区主要是漓江景区,其次是资江-八角寨景区;湘江及支流灌江、洛清江、浔江、茶河、荔浦河也是观光比较集中的分布带。这些成熟的观光景区(点),为观光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随着游客消费意识的逐渐变化,以下这些景区(点)也是开展休闲旅游的良好场所,如:龙门古榕、奇峰林立、九牛三洲、大圩古镇、草坪冠岩、杨堤风光、兴坪佳境、渔村、书童山、福利工艺、普益等漓江风光;资江八角寨;天湖、天湖水库、茶田电站、海洋坪水库;丰鱼岩洞、八卦山庄、鹅翎寺、荔浦等等。

(三)民俗文化休闲旅游。

桂林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利用其优势开展民俗文化休闲旅游,也是这段时期开展休闲旅游亮点之一,如大圩古镇(灵川)、兴坪古镇(阳朔)、永宁州城(永福)、月岭古民居(灌阳)、榕津古镇(平乐)、秦城遗址(兴安)、古严关(兴安)等,虽说这些景区(点)在发展初期的定位不在休闲上,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感受桂林的民俗文化,休闲旅游者从中获益良多。

(四)历史文化休闲旅游。

在这段时期开办的历史文化休闲游:如靖江王城、靖江王陵;桂海碑林;古南门;伏波山还珠洞;李宗仁故居、官邸;甑皮岩;兴安灵渠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园;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等,对休闲旅游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辅以桂林山水这一世界品牌,桂林休闲旅游的层次和品位都有所上升。

(五)度假村休闲旅游。

桂林度假村休闲旅游在这段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度假村休闲旅游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休闲,而且也包含着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度假村形式能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延长逗留时间,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极大促进了桂林旅游的发展。如:灵川青狮潭旅游度假区、荔浦丰鱼岩旅游度假区、桂林桃花江旅游度假区和龙胜温泉旅游度假区等。

(六)体育休闲旅游。

这个时期,依托其强大的客源市场,桂林发展了大量的诸如高尔夫、漂流、攀岩、徒步、体育休闲山庄等体育形式休闲旅游产品,比较著名的有高尔夫休闲大世界、愚自乐园、十二滩漂流、五排河漂流、阳朔攀岩、临桂体育休闲山庄等。

二、桂林休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宏观的规划。

近年来,一些地区的领导或经营者急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没有认真分析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凭着一股热情,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休闲旅游,既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互相竞争,效益低下。

(二)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目前,休闲旅游尚未深入挖掘休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如果要发挥更大的旅游效益,仅仅是这些是不够的,这种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一些“农家乐”游客大多数只进行玩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体验、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要。这些都是与桂林要提升旅游经济的目标相矛盾的。

(三)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目前在实际的休闲旅游操作中,许多休闲旅游区,休闲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休闲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休闲旅游经营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状况相矛盾,休闲旅游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形成了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四)基础设施成为扼制休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休闲旅游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方(城市休闲旅游区除外),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难以适应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区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设施条件差,水电供应不正常,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也难以留住游客。

(五)经营管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旅游项目开办审批不规范;旅游项目尚未纳入旅游部门的正式管理范围之内,其开业、停业都较随意;价格不合理;管理和导游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对旅游项目没有严格的考察和动态跟踪管理,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制度;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纳入政府行政职能,旅游部门管理不协调,扶持和支持力度不大。

三、桂林休闲旅游开发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发展休闲旅游重要性认识不足。

经营者对哪些东西最能吸引游客缺乏了解,对休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缺乏准确的把握,误以为休闲旅游就是普通的观光旅游,因而不顾原先遗存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特色,大兴土木,甚至变更土地用途,建园造景。这种做法既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浪费了宝贵的农业资源,又扭曲了发展休闲旅游的本质和目的。

(二)休闲旅游促销投入不够。

由于桂林旅游营销预算经费有限,远远低于国际惯例,即用于旅游营销每个外国游客2.5美元,国内游客5元人民币的标准。正是由于营销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桂林休闲旅游宣传力度较小。加大桂林休闲旅游市场的营销经费投入力度是当务之急。

(三)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桂林多数休闲旅游资源仍处于起步或待开发阶段,休闲旅游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开发缺乏力度。休闲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要把土特产品、工艺品等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桂林蕴藏着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但由于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许多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这既影响了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影响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旅游业的整体收入。

(四)休闲旅游服务水平较低,休闲旅游教育及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笔者在对桂林旅游从业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具有休闲旅游相关知识的专门人才在旅游从业人员中的比例还不高,休闲旅游知识普及还任重道远。对桂林而言,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首先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休闲旅游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对休闲旅游者也要进行必要的培养和教育。

四、桂林休闲旅游发展战略对策

(一)实现桂林其他产业与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从休闲旅游产业外部着手,形成桂林工业、农业、交通、商贸、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与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休闲旅游业既定为桂林市(旅游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要使“为桂林休闲旅游业尽自己的义务”的思想深入到每个桂林市民、政府官员的心中,树立发展休闲旅游的观念,建立良好的旅游部门从业人员的工作氛围。

(二)扶持高质量休闲旅游产品开发。

杜绝低质量景点建设,扶持高质量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是一项关键性的战略。此战略的核心在于按照市场的需求开发产品,在扶持高质量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同时,还要采取措施通过控制新的低劣休闲景点的建设,拆除现有的低劣景点,来减少低劣景点数量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采取的措施有,成立景点开发委员会;划定休闲旅游开发的优选区域“桂林山水”(包括桂林城市休闲旅游)的中心地位后,在“桂林山水”的带动下,发展阳朔田园风景休闲旅游资源区、兴安灵渠风景休闲旅游资源区、龙胜龙脊梯田和矮岭温泉风景休闲旅游资源区、资江-八角寨休闲旅游风景区。

(三)保护和提升桂林休闲旅游的品牌。

漓江是桂林山水休闲旅游的黄金水道,整个桂林休闲旅游的王牌产品,是桂林休闲旅游的“品牌”,保护和提升桂林休闲旅游的品牌,建设漓江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带是桂林山水休闲旅游精品景区建设的灵魂。除此之外,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度假村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保健休闲旅游品牌,要逐渐加强品牌建设,有重点,分批次,规划好其发展愿景,提升桂林休闲旅游的品牌。

(四)建设和完善桂林城市休闲旅游。

建设和完善桂林城市休闲旅游,使桂林城市休闲旅游成为桂林休闲旅游发展的龙头,是桂林休闲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桂林城市休闲旅游是开展其他旅游活动的基础,以桂林城市为依托,可以开展其他旅游活动;促使桂林旅游结构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观光度假、会议旅游、专项旅游综合型发展;推动大桂林旅游体系的形成。

(五)塑造友好、安全、方便、个性的桂林。

提高当地人对桂林旅游的认识,使当地人真正拥有和认同桂林旅游的形象,自觉维护桂林的形象。桂林旅游的吸引力与桂林当地人密不可分,要使桂林成为真正的“世界级,桂林化”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必须有当地人的参与。鼓励当地人在旅游服务中的创新,靠淳朴、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感动人,使桂林当地人成为桂林旅游的一个新增长点。通过提高当地人对桂林的认识的教育,使当地人真正拥有和认同桂林旅游的形象,从而自觉维护桂林的形象,使桂林成为友好、安全和干净的休闲旅游地。

(六)完善配套休闲旅游销售品。

在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中,休闲旅游销售商品也应当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旅游收入,同时对其知名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与传统旅游销899售品不同的是,休闲旅游销售品应该首先定位在高档次这个层面上,更多的应该赋于其有形产品中的无形含义,比如说,开发度假村休闲旅游销售品,其设计应融合度假村本身独特的内涵和文化。完善配套休闲旅游销售品,对于打造桂林休闲旅游品牌,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七)建立政府、社区、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

政府、社区和企业是旅游发展的主体,缺一不可。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社区之间,要有充分的信息交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协调发展。旅游局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上起主导作用,因此需要制订和实施对外交流的计划。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各职能部门也应提高协作和合作的能力,打破市、区、县的行政区域框框,走联合发展之路;旅游服务行业之间,特别是交通、旅行社、饭店之间应建立起健康的商业关系,减轻因旅游业市场波动带来的商业风险,同时为旅客提供一体化的优质服务;发展社区项目,社区内部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社区得到健康发展。

(八)加强政府机构协调和管理力度。

旅游业竞争激烈,管理部门的压力大,机构能力建设至关重要,要改变以往被动式的机构能力建设模式。桂林旅游业的机构建设主要包括5项内容:机构协调;机构能力建设;充实研究和统计工作;加强监测体系的建设,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和提高项目管理能力。

(九)全面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引进解决旅游业中急需人才的短缺问题,全面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每年从旅游院校争取一些旅游高层次人才到桂林工作;二是从旅游局现有人员中选派部分人员到旅游院校进修;三是聘请一些著名旅游专家学者任桂林市旅游发展顾问;四是从从事桂林休闲旅游人员中选拔部分年轻人进行不同层次培训,使他们成为休闲旅游开发经营的骨干等等。

(十)增加休闲旅游业的科技含量。鼓励旅游企业使用IT技术,网络IT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旅游服务的一体化,提高旅游企业的服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网络IT技术可以改变了以往的商业模式,使桂林旅游业逐渐摆脱对外地旅行社的依赖,可以以多种形式与外地的旅游企业进行合作。

(十一)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依法治旅

政府部门要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依法治旅。管理部门要认真领会贯彻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保护旅游环境。同时要根据地域特点,建立健全旅游各项规章制度。如休闲旅游区开发的可行性报告中必须包含休闲内容的可行性论证和总体规划,然后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类别、分层次、分范围地明确管理职责,列入领导岗位目标管理。参考文献:

[ 1] 马惠娣.文化精神之域的休闲理论初探[J].齐鲁学刊,1998,(3):90-

107.[2] 王雅林.信息化与文明休闲时代[J].学习与探索,2002,(6):74.[3] 娄世娣.论双休日休闲旅游开发[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7):87-

88.[4] 楼嘉军.休闲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5-9.[5] 陈向红.四川休闲旅游发展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2):88-

91.[6] 刘群红.发展我国休闲旅游产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发展,2000,(8):41.[7] 吴克祥,李舟.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4,(8):62.[8] 孙凤芝.休闲旅游之浅析[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71

-73.[9] 张力仁.论我国城市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2,(7):54-58.[10] 李克夫.休闲度假:宏观调控政策下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J].北京

城市学院学报,2006,(1):48-51.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trateg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uilin Leisure Tourism

QIN Hong-li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Thirteen strategies have been pointed ou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uilin leisure tourism after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iscuss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uilin leisure tourism.Key words:Guilin;leisure tourism;development strategy

[责任编辑:朱乐朋]

6.第一章旅游经济活动与旅游业 篇六

3学时

第一节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一、旅游活动与旅游经济活动

(一)旅游活动AIEST定义《基础旅游学》P451、定义

教科书:以游览为目的的旅行,是人们出于各种个人的或社会的动机,离开原住地到异地游览一段时间再返回原住地的整个过程。

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瑞士):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

教科书定义缺陷:

——目的单一。旅游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游览,也有以休闲、养生、体验为目的的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探亲旅游

——动机多余。不论何种动机,离开原住地到异地暂时去游览、休闲、养生、体验都称为旅游。

——定性不准。旅游活动是一种生活方式,“过程”说法简单化。

——角度狭窄。只是从旅游者角度给出定义,广义的旅游活动定义必须包括旅游企业、本地居民、政府的活动。旅行社组团不叫旅游活动?

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瑞士)的定义又过于宽泛。

个人观点:旅游活动应分为狭义和广义

狭义:以游览、休闲、养生、体验为目的的旅行,是人们离开原住地到异地居住一段时间再返回原住地的生活方式。

狭义的旅游活动可以分为直接的或纯粹的旅游活动、间接的或特殊的旅游活动。间接旅游活动指的是出行的目的不纯粹为了旅游,而是参加其它活动顺便进行的旅游。

广义:由旅游者离开原住地到异地进行以游览、休闲、养生、体验为目的的旅行而引起的各种行为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的属性

(1)旅游活动的文化精神属性——本质属性

(2)旅游活动的经济属性学术界有人完全否定经济属性。

(3)旅游活动的社会属性

(二)旅游经济活动

定义:以商品生产和交换形式表现出来的旅游活动。或者说是在旅游活动商品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

(一)旅游经济活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

1、社会化大生产

2、人们社会观念、消费观念的转变

3、社会的开放性

(二)英国工业革命为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旅游经济活动提供了有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

2、工业革命使交通工具发生了质的变化,为旅游经济活动排除了空间障碍

3、工业革命改善了各种旅游服务设施,为旅游经济活动增加了旅游吸引力和提供了便利

4、工业革命使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旅游经济活动提供了广泛的出游动机和欲望

改善生活减轻压力了解世界

三、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

(一)初步发展时期:19世纪末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旅游人次与收入

△旅游设施

△官方介入旅游

△国际协会

(二)蓬勃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现代科技进步、世界经济往来密切、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旅游经济活动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旅游人次和收入

△旅游方式

△旅游关联度

△旅游企业规模

第二节旅游业的构成和特点

一、旅游业的构成(一)旅游统计构成中的旅游业

1、《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中的旅游业

国家统计局将旅游业列入社会服务业这一大的门类中:旅游业包括经营旅游业务的各类旅行社和旅游公司等的活动。不包括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厅(室)、游乐园(场)、夜总会等活动。

△国家统计局的旅游业仅指旅行社业。

克拉克三次产业分类法:

分类范围产业特点财富形式

第一次产业

(广义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依靠自然生产力有形

第二次产业

(广义工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依靠人工生产力有形

第三次产业

(广义服务业)商业、金融与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公务、社会公益事业和其它各项事业;为生产与生活提供服务无形

2、《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中的旅游业

国家旅游局根据自己的管理权限,将旅游业概括为旅游管理机构、旅行社、旅游涉外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贸服务公司和其他旅游企业。

△国家旅游局的旅游业未包括旅游区(点)。

3、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

世界旅游理事会将旅游业分为核心旅游产业和宽泛的“旅游经济”。核心旅游产业:运输业、住宿接待业、娱乐业及相关服务行业等。

旅游经济:除核心旅游产业外,还包括间接受到旅游业影响的行业。(教材P12)

4、新加坡旅游统计部门中的旅游业

新加坡旅游统计部门将旅游业分为13个子行业。(教材P12)

(二)旅游业构成的传统认识

1、美国学者Lundberg观点

定义:旅游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业。

十个组成部分(教材P14)

2、旅游业的六要素论

定义:旅游业是指与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相对应部门组成。包括:交通、旅游区(点)、旅游接待设施、餐饮、购物商店、娱乐场所。

3、中国学者谢彦君观点

旅游业分为狭义旅游业和广义旅游业。

狭义定义:指提供可以满足旅游者旅游审美和愉悦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产业部门。

广义定义:指凡与旅游者的消费活动有关,为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三)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卫星帐户中的旅游业构成旅游卫星帐户(TourismSateliteAccount,简称TSA):是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准确测度旅游业的经济影响而引入的一种新的统计方法。

旅游卫星帐户的特征就是将旅游业的构成从质的规定性转化为量的规模和水平。提出从供给方确定旅游产品与旅游业的核心思想。将旅游产品分为旅游特征产品和旅游相关产品,两者总和为旅游整体产品。其中,旅游特征产品是指多数国家中在没有旅游活动的条件下,将消失或对其的消费量将大幅度减少,并且其统计数据有可能收集的产品。如接待设施、餐饮服务、长途交通、旅行商以及文化与娱乐服务等。旅游相关产品指未包括在旅游特征产品之内,但在游客的总消费额总占有较大比例的产品,如手工艺品和出租车等。

以上我们对旅游业的构成及含义作了介绍。可以看出要想对旅游业及其构成作出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各国公认的解释几乎不可能。这是由旅游产业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旅游业除了旅行社业行业界限比较清楚,其他行业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对旅游业定义及其构成的界定,其困难在于即不能太窄,又不能过于宽泛。

几点共识:

(1)旅游业不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部门,而是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为游客服务部分的综合。

(2)旅行社业不等于旅游业,旅游业比旅行社业宽泛的多。

(3)组成旅游业的相关部门与旅游的密切程度不一样,因此,旅游业可分为不同层次。核心旅游业:景区景点业,旅行社业;

基本旅游业:酒店住宿业、餐饮业、旅游交通业;

扩展旅游业:旅游购物业、娱乐业及与旅游消费活动有直接关联的部门。

二、旅游业的特点

(一)综合性

综合性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一个显著区别,有别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无论是狭义旅游业还是广义旅游业,都带有综合性这一特点。

(二)敏感性(波动性)

旅游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内部因素有旅游业内部相关部门、相关环节表现出来的众多的比例关系。外部因素是指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

(三)开放性

旅游只有在开放的环境里才能存在,尤其是国际旅游。

(四)成长性

旅游业是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了国民经济其它产业。旅游业的成长性与人的需求层次和劳动生产率有关。

先导产业支柱产业

第三节旅游经济结构

一、旅游经济结构及其优化

(一)涵义

指旅游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构成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旅游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等。旅游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实际运行的结果,通过对经济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经济结构也是我国国情在旅游经济运行中具体反映。通过对旅游经济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经济发展之路。

(二)优化

指通过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它宏观调节措施,对旅游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使结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和逐步提升,以满足社会和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旅游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总量增长、结构转换和水平提高三方面,其中结构转换不仅决定着总量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且也影响着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优化的标志:

1、合理化

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旅游经济要素资源的条件,对不合理的旅游经济结构进行质和量的调整,以达到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

2、高度化

旅游经济结构向高一级层次的演化,使旅游发展水平得到提高。主要体现:旅游产业集约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和个性化、旅游产业高附加值。

3、均衡化均衡的三种涵义

旅游经济结构内部各组成部分保持相对平衡,互相促进,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一)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产业内部满足旅游者不同需要的行业之间形成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主要由旅行社业、景区景点业、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业构成。

(二)旅游产业的构成1、旅行社业

旅行社是依法成立,专门从事招徕、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收取一定费用佣金,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旅游企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不仅是旅游产品的设计、组合者.同时也是旅游产品的营销者,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旅行社发展的规模、经营水平及其在旅游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直接对旅游经济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

2、景区景点业

景区景点业是为旅游者提供核心产品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组合。旅游者游览、休闲、养生、体验的主要目的地。在我国,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度假区、风景区、森林公园、海洋公园、民族风情园、动植物园、博物馆、美术馆、文物保护单位等。景区景点业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价值大小、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感受。

3、旅游饭店业

旅游饭店是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的基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旅游饭店数量、饭店床位多少,标志着旅游接待能力大小;而旅游饭店的管理水平高低、服务质量好坏、卫生状况及环境的优劣,则反映了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因此,旅游饭店业在旅游产业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发达的、高水平的旅游饭店业,就不可能有发达的旅游业。

4、旅游交通业

旅游业离不开交通运输业,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就没有发达的旅游业。旅游交通作为社会客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又促进社会交通运输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交通运输要满足旅游者安全、方便、快捷、舒适、价廉等方面的需求,就要求旅游交通不仅具有一般交通运输的功能,还要具有满足旅游需求的功能,从而要求在交通工具、运输方式、服务特点等方面都形成旅游交通运输业的特色。

5、旅游购物与娱乐业

总体来说,旅游购物与娱乐业在我国旅游产业中还属薄弱环节,旅游消费在购物与娱乐方面比例偏低,但有非常大的前景。

(三)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途径

1、改变旅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的状况,走集团化发展经营路子。单体饭店、中小旅行社。

2、打破部门、所有制、地区的人为阻隔,走一体化发展经营路子。

3、改革企业的资产经营制度,走股份化发展经营路子。

4、提高旅游企业的科技服务含量和产品的高附加值,走网络化、集约化发展经营路子。

5、调整旅游产业的薄弱环节,走均衡化发展路子。

饭店档次、旅行社分工体系、淡旺季、旅游购物与娱乐

三、旅游地区结构

(一)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与旅游地区结构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东高西低,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态势。东部为发达地区,中部为中等发达地区,西部为不发达地区。与此相对应,除个别省份外,东部地区是我国旅游业的主体,中西部有很强的发展后劲。

(二)我国八大重点旅游区

国家旅游局《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纲要》

粤港澳旅游区(粤港澳金旅游区)

江浙沪旅游区

环渤海旅游区京、津、河北、辽宁、山东

东北旅游区东三省 呼伦贝尔

西北旅游区陕、甘、宁、青海、新疆

西南旅游区重庆、川、云、贵、藏

中原旅游区陕、河南、山西

海南旅游区

(三)促进发展的四分法及区域发展战略

1、四分法

根据经济发达程度与旅游发达程度两维标准,将全国31个省区划分为四个区域。

经济发展水平

表(P47)

优区极区

旅游发展水平

平区特区

2、不同区域及发展战略

极区:经济水平较高、旅游水平较高。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向高附加值、高收益方向,实施国民旅游计划和旅游倍增计划。

优区:经济水平较高、旅游水平一般。资源转化,做好开发和促销。

7.从休闲视野考察旅游与旅游业 篇七

一、与休闲相关的概念

(一) 闲暇与休闲时间

闲暇一词源于拉丁语, 表示“许可”的意思, 泛指在劳动之余获得许可进行的活动时间。关于休闲的研究在海外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1952年世界休闲组织 (World Leisure Organization) 的前身“世界休闲与娱乐协会”成立, 它作为国际非政府组织, 致力于发掘和增强各种有利条件, 使人们能够充分利用休闲成为人类成长、发展和幸福的动力。

那么, 什么是闲暇时间呢?所谓的闲暇时间, 是指人们除劳动外用于消费产品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是不生产的时间。闲暇时间是一种“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 “闲”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时空”。科学、健康、文明地利用和分配闲暇时间, 将指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 休闲时间越来越多, 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如何对其更好地划分和使用也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现在我国公众的休闲情况与过去大不一样, 从不健康的、中性的、健康的到低级的、中等的到高级的, 多种多样。农村的休闲没有正确引导, 打牌常被认为是最好的休闲方式。如何对大家的休闲进行引导, 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最容易接受的又最健康的方式来引导大家, 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技日新月异, 新知识不断产生, 我们都希望活到老, 学到老。如果能树立健康科学的休闲方式, 那将对国的前途影响深远。因为文化质量决定国家的质量。人的素质, 文化素养是21世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休闲质量的高低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甚大, 目前文化建设还任重道远, 休闲质量也令人堪忧。如何扭转这一现象呢?最根本的就是要进行闲暇方面的教育。

(二) 闲暇教育与休闲文化

闲暇教育, 指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包括: (1) 在闲暇教育过程中由他人传授有关的各种闲暇时间活动知识, 技能以及闲暇价值观念和态度, 即外在的闲暇教育。 (2) 在闲暇时间里通过个人独立思考, 评价和做出自己的闲暇选择, 决定和行为, 并认识这些选择对个人生活, 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 以达到闲暇教育的内在效果, 即内在的闲暇教育。休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欲建设先进文化, 必须重视对休闲文化的研究与引导。在现实社会中, 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与分配仍存在着不健康、不科学、不合理, 甚至是腐朽文化, 如封建迷信、旧俗陋习、黄色书刊等现象。它们无处不在, 有时是潜移默化, 有时是明目张胆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这些不健康腐朽的文化主要出现在人们的闲暇时间中。加强休闲文化的研究, 对于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营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文化内涵深厚的公共秩序、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 指导广大公众科学、健康、合理地规划休闲文化生活, 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从休闲视野考察对旅游与旅游业的影响

(一) 将使旅游规划, 旅游体系及其旅游者的消费发生变化

休闲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旅游则是休闲最健康的方式。我们在制定旅游政策, 考察旅游市场时要对休闲理论进行综合考虑, 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现在许多城市在打造休闲城市, 休闲城市的打造也证实了休闲对旅游的影响。

1. 休闲的发展将推动休闲度假旅游时代的到来, 并在市场上形成完善的休闲度假旅游体系。

休闲度假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 发展休闲旅游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 是有钱, 有支付能力;第二, 是有闲, 有旅游时间。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进步,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 公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大大增加, 旅游已经成为大家满足了温饱之后的一种新的需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 公民的休闲形态已经转化升级。据统计, 我国主要客源产出的三大经济区域, 即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人均GDP均已超过或接近4000美元, 这三个区域中的33个城市中70%的经济水平已达到休闲旅游以上的水平, 旅游已经成为这一地区更高层次的消费。

2. 休闲将使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消费格局发生改变。

休闲时间的增加, 使得旅游者在消费观念上更加与国际接轨。对休闲的认识越成熟, 出游动机也越理性化。人们的出游目的不再是传统由旅行社统一组织在规定时间、规定路线、规定活动范围内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方式, 而将更多倾向于自我选择、自主决定的自驾游或自助游。休闲活动形式渐趋个性化、多样化。观光旅游虽然还有较大的市场, 但已经不是旅游者唯一的选择, 赴异国考察、到城里购物、去乡村采摘、进森林探幽等都将成为新的休闲方式。旅游者对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的休闲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 旅游的安全系数会加大, 旅游管理与法制会更加突出人性化

国家的治理与调控不仅注重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而且更注重文化引导的作用和人文关怀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即人性、人情、人道、人文色彩。我国从1998年开始就实行每周五日工作制, 并推行了“黄金周”, 现在又实行传统节日的休假制度, 这样休闲度假方式多样化, 游客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景区, 这种没有同统一组织、无边无际如脱缰野马般的旅游方式给旅游安全监管也带来不小的挑战, 相关部门势必对旅游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测,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旅游的安全系数将会加大。旅游者的品位与素质将进一步提高, 旅游供应商会提高其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与推销过程中将更加注重文化, 突出人性化。

(三) 表明了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并将大大增加旅游收入

旅游-休闲, 休闲-旅游, 不单单是名词的任意组合, 它表明了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旅游的类型有许多种, 而由观光旅游到度假旅游是旅游发展成熟的标志。由旅游到休闲顺应了市场的发展规律。休闲消费是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消费就是休闲者在进行休闲活动时发生的消费, 休闲的时间越长, 发生消费的可能性越大, 从而大大增加旅游的收入水平, 促进经济的增长。

(四) 将对旅游教育改革产生影响

大学旅游教育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学科的交叉性—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参与休闲学研究。因此, 休闲教育迫在眉睫。中国大陆第一位到美国做休闲学研究的访问学者、杭州商学院的王国新教授说, 我们应该扭转我国目前旅游业的单纯商业目的性, 应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强化休闲的理念、休闲的价值观、休闲的文化灵魂, 因此在旅游学院和旅游专业渗透休闲理念和休闲价值观的教育十分重要。

休闲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复杂性和多学科的交叉性, 只要适当地界定了休闲的内涵, 并坚持休闲学的核心观点, 即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 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 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 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休闲学终将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以及相应的技术和应用学科, 在这一学科体系的建构过程中, 实证科学的方法, 哲学思辨的方法, 艺术审美的方法, 宗教体悟的方法等等, 甚至伦理学、价值学的方法, 心理学、社会学的方法, 以及人类学整合的方法等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总之, 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 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 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 也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而休闲的研究与发展正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折射, 同时对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一种启示。目前在新的休闲制度推动下, 我国休闲与旅游必将迎来一个新高潮, 也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的旅游经济强国建设。

摘要:休闲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在西方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在我国也有近10年的历史, 对休闲的研究与应用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从休闲视野考察旅游与旅游业, 是旅游业和旅游研究的必然, 也将对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休闲理论及其由此产生的休闲文化与教育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并试图从休闲的视野来对旅游与旅游业进行初步的考察。

关键词:闲暇,休闲,旅游,旅游业

参考文献

[1]凡勃伦.有闲价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张景安, 马惠娣.中国公众休闲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3]章海荣, 方起东.休闲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

[4]马惠娣.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13) .

[5]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18) .

[6]马宜妮.昆明城市休闲游憩特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03

[7]赵利卫.城市休闲空间系统的建构[D].北京工业大学, 2002.

[8]张建.城市休闲研究的空间概念体系辨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6 (6) .

8.掘金在线旅游业 篇八

未来10年年均5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0年将达到300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在线旅游已经成为全球电子商务中的第一行业。

近5年来,全球在线旅游连年以350%以上的速度发展。2002年在线旅游销售额突破630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商务销售总额的20%以上,享受过旅游网站服务的全球游客超过2亿人次。预计2005年,全球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美元。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消费群体。1999年美国在线旅游业的营业额较1998年的22亿美元增长2倍,达65亿美元。但到2004年,其市场规模已达到480亿美元。根据eMarketer和JupiterResearch的研究结果,预计美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2005年可达680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00亿美元,未来三年将以年均约18.3%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市场规模可达1040亿美元(图1-1、图1-2)。

反观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仅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占据微不足道的0.5%的份额。根据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近几年的增长情况,以及网络的普及等因素,我们预计未来10年内在线旅游业市场将保持年均5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中国在线旅游业2010年将达300亿元规模

我们认为,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日趋提高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加,游客对在线旅游业的先天性竞争优势的认同度将越来越高。参照国外旅游业运作模式的演进,中国在线旅游逐渐取代传统旅行社业务将成为历史的必然,其未来存在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预计未来10年内在线旅游业市场将保持年均5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2010年将达到300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为在线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入境游热潮汹涌、国内居民消费升级形成的国内旅游需求释放成为支撑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蓬勃后劲,旅游业由此也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产业之一。2004年,中国旅游业实现快速增长,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09亿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5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48.55%,内地游客出游人数达到11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36.9%(图2-1、图2-2)。预计未来10年里,中国个人旅游年均增长率将达到9.8%,商务旅行的增长率将达到10.9%,远远高出世界4%左右的平均水平。国家旅游局2010年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明确指出,2010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6400万人次,年均增长7%左右,有望居世界第3位;旅游创汇426亿美元,年均增长8%左右,有望居世界第3位;国内旅游人数16.9亿人次,年均增长8%左右;国内旅游收入881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1%左右;旅游业总收入122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全国GDP的7%。

虽然在线旅游在中国兴起仅6年时间,但伴随旅游业的飞速增长,其市场表现尤其是在高端市场的表现就已惊人,消费能力强的高端商务人土和休闲散客构成其基本客户群。

网络普及率提高推波助澜

信息技术业快速发展为中国在线旅游业发展推波助澜,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为4560万台,网民总数达10300万人,首次超过1亿人,同2005年1月、2004年7月相比,中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半年内增加了400万台,网民总数半年增加了900万人,增长率均达到9.6%。一年内则分别增长25.6%和18.4%。而根据中国网民文化程度和年龄分布图,网民中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31.3%,其次是本科(26.0%)和大专(25.6%)。18-24岁的网民占总网民数的比例最高,而从整体上说,年轻网民在网民中占多数。预计未来3-5年,中国网民数量将保持每年新增1000万左右的增长速度。根据对中国网络普及率的乐观预期,我们认为知识化、年轻化、个性化的网民将成为中国在线旅游业潜在的巨大客户群体和推广群体,这一群体的存在将成为中国在线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中国在线旅游服务业两大巨头携程和E龙上市后一直颇受国际资本追捧,携程市盈率达45倍左右,而E龙虽然2004年仍为亏损,但股价仍达11.10美元。海外投资者看中的也无非是中国在线旅游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且在线旅游迅速创造的财富使得国旅、中青旅等实力强大的传统旅行社也纷纷进入这一领域。

龙头公司快速成长,垄断竞争格局逐渐形成

在线旅游业市场的快速成长为提早介入该行业的携程带来收入和业绩的快速成长。2000-2004年,携程的收入和净利润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近200%和250%。其毛利率和净利率也连年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分别达到85%和40%。同期内,E龙网的收入年均增长率也达到近200%,毛利率也达到87%(图3-1、图3-2)。

但由于新兴领域需要提前投入巨大的资金和需要较长的市场拓展期,这造成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从开始创立到盈利一般都需要3-4年的较长时间,这在国外在线旅游业龙头公司EXPEDIA等和携程、E龙网的业绩增长历程可得到明显验证,也是E龙网2004年仍处于亏损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作为互联网高科技服务企业,在线旅游业充分体现新兴行业“高风险、高收益、重管理和技术”的显著特征。

与发达国家在线旅游业发展经历了一个20多年的循序渐进行业格局不同,中国在线旅游业还带有典型的“克隆”式发展特征,这造成中国在线旅游业这一业务模式自出现后就进入自由竞争格局。6年多来,中国出现了近千家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但由于介入时间、发展战略、规模和管理等因素的差异,中国在线旅游业经过6年的整合,先入为主、相对垄断的行业竞争格局特征日趋凸显。2004年,较早进入该领域的携程和E龙

网合计占据了约75%的市场份额,其它25%的市场份额则被其它在线旅游提供商分享(图4)。

根据目前中国在线旅游业市场规模、我们对该行业良好预期和目前携程销售规模,我们认为中国在线旅游业可以容纳20—30个左右与携程同样规模的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的生存。同时,由于新竞争对手尤其是国外旅游业巨头如美国胜腾集团、IAC等的不断进入、战略投资投入资金的不断汇集和市场拓展战略等的不同,我们认为中国在线旅游业这种看似垄断但又分散的竞争格局实际预示着该行业仍需要10年左右的整合期。

业务模式单一盈利模式仍需改进

与传统旅行社团体游相比,在线旅游实现了享受旅游乐趣和个性化服务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盈利模式,由此也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图5)。

但是目前中国在线旅游业的盈利模式存在简单化、同质化、层次低的问题,与欧美的集团化业务协作的模式存在相当的距离。

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全球在线旅游预订市场1999-2005的统计预测显示,在线预订主要集中在易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如机票、饭店、租车上,而复杂的、信息含量高的旅游产品如包价旅游、度假、游轮旅游的在线预订额较低。2002年美国在线旅游市场中各类旅游产品销售份额为:机票66%;饭店客房22%;租车9%;其他(包括火车票和游轮旅游)3%。 但是,这种行业运营格局并没有阻碍全球旅游业巨头如美国最大的旅游集团胜腾集团和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IAC集团在旅游业务集团化协作上的长期努力。实际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全球大型旅游企业已经构建了一个贯通整个旅游业产业链条的控股型组织架构,以美国胜腾集团和IAC集团为例,二者均实现了旅游景点—租车服务—票务公司—酒店—在线旅游—旅游产品提供—金融服务等现代化旅游产业链的融合。正是借助这种业务协作,其可以为游客提供一站式购齐的旅游服务,并通过相互协作推出分时度假(RCl)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种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有效融合的业务运作模式显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抗风险性。

与美国胜腾集团和IAC集团等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相比,业务结构较为单薄造成中国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同质化竞争问题较为严重,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

上一篇:事业单位模拟考试答案下一篇:大庆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