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贫》有感(共11篇)
1.读《清贫》有感 篇一
甘于清贫
乐于奉献
——观四部电影之感
钢铁小学:朱雯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加之大跃进的失误及前苏联的连续逼债,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毛主席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到最基层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调整相关政策。周恩来总理在邓颖超陪同下,从贵州花溪一路风尘来到河北邯郸。武安县的伯延公社是革命老区,当年的刘邓大军曾在此驻扎,和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公社主任郭凤林在老支书父亲影响下,几十年对党忠心耿耿。他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怀着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的信念,不想让总理看到农村的困苦实情而堵心,便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粉饰太平的行动:威胁干部不能说实话;把平时爱说怪话的“落后分子”关邮电局后屋;对生性耿直的父亲封锁总理到来的消息。周总理到伯延后,看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吃到的是鸡鸭鱼肉。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不眠的四天四夜啊。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开导下,他交下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直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终于幡然猛醒,承认错误说出了实情。周总理和毛主席长时间含泪通话,当即做出了调整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的英明决定。全国人民一片欢呼!观看的过程中让我深受感动,眼泪夺眶而出。
电影《沂蒙山六姐妹》感人至深,让我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月芬与公鸡拜堂成亲、春英的满怀期待换来的只是丈夫的骨灰、黑燕为“偷粮”烧草棚、兰花哭找有情人、沂蒙女子肩扛门板搭成人桥······这一幕幕的场景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每一个细节和故事都激荡起我内心深处的感动和震撼,感动和震憾的不单是那未尽的姻缘、满门忠烈,还有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国难当头时的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战争将临时争相支前、舍小家顾大家、为党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沂蒙人民用自己宽如大海的胸襟和柔弱的臂膀,担起了革命。虽然没有一身戎装,但却用柔弱的身躯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了一座火线桥,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当镜头出现战争胜利后一门三烈士的灵堂、满门忠烈的匾牌与齐刷刷跪倒哭泣的父老乡亲时,那渗透在沂蒙人血液中的精神 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冲击和洗礼。陈毅元帅深情的说:“我就是躺到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这是对他们无私奉献最高的褒奖,不忘记沂蒙六姐妹,不忘记沂蒙精神。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让我们深深地受到教育和震撼。该片围绕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党的建设的八个方面进行深刻剖析,每个方面都有我们应该认真汲取的教训。该片充分发挥电视电影艺术的优势,把经过十五年沉淀和思考的成果展现在人们面前,画面系统形象,论述深刻透彻,看后能够引发人的深入思考。一个由列宁亲手创建的党;一个曾经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推翻沙俄反动统治,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党;一个抵御了14国武装干涉,胜利地捍卫了革命成果的党;一个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战胜了德国法西斯,并为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党;一个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并率先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的党,为什么在执政的74年之后竟丧失了执政地位?这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要居安思危,要充分认识到如今的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象苏联那样,出现国家四分五裂、内乱外患,就没有今天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局面,更没有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要倍加珍惜,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象牙塔”里的蜕变》主要讲了苏智泉、周学文、明亮、余志平等贪官由领导干部蜕变成了腐败分子,他们的理想信念动摇了,思想防线崩塌了,法律意识淡薄了,私欲膨胀了,被金钱诱惑了,滥有职权、心存侥幸、陷入违法违纪、腐败堕落的深渊,令人痛心。观看这部警示教育片后,增强了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自觉性,更加懂得坚持依法行政,让权力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行使。切实践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通过学习和观看这四部电影,我体会到只有无私才无惧。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作为基层党员人民教师,要树立坚定信念,扎实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认真面对和攻克工作中的难点,实实在在服务好学生,搞好党的教育事业,就是要安于清苦、耐住寂寞、乐于奉献。
2014.4.16
2.读《清贫》有感 篇二
但曾国藩却没有因此而发财致富。虽然可以支配的金钱如沙如海, 他寄回家里的钱, 却比以前当京官时还要少。从军之后, 他每年寄回家中的银两, 大率在一百两之数, 低于他清苦的京官时期。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他出山带兵时所发的那个“不靠当官发财”的誓言。曾国藩在家信中这样说:“余在外未付银寄家, 实因初出之时, 默立此誓, 又于发州县信中, 以不要钱不怕死六字, 明不欲自欺之志。”
当然, 发誓在军中“不要钱”, 并不只是为了保持个人的清名, 更重要的原因是曾国藩深知廉洁对战斗力之重要。只有立定“不要钱、不怕死”之志向, 才能组织起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队伍。
那么, 曾国藩自己的合法工资, 都用到哪了呢?
第一是用于军队开支。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夜, 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余有浙盐赢馀万五千两在江省, 昨盐局专丁前来禀询, 余嘱其解交藩库充饷。”
第二个方向是用于地方公益事务。家信中有多次记载, 他宁肯把收入捐给战区灾民, 也不送回家。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他居乡期间, 曾指示弟弟曾国荃, 在应酬及救济绅士百姓上, 要放手花钱。
宁可把大量钱财用于施舍他人, 也不寄回家里, 除了不靠做官发财之誓言外, 曾国藩还有更深入的考虑。曾国藩有一个独特的金钱观:奢侈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子孙的发展。
他曾在家信中说:“凡世家子弟, 衣食起居, 无一不与寒士相同, 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 则难望有成。”他说他决不“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 盖儿子苦贤, 则不靠宦囊, 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 多积一钱, 渠将多造一孽, 后来淫依作恶, 必且大玷家声”。
所以, 他不多寄银钱回家, 也是担心家小因此而坏。他在家信中说得很明白:“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 总恐老辈失之奢, 后辈失之骄, 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这一思想是曾国藩教育观念的一贯基础。所以他在给曾国潢、曾纪泽的家信中, 对后代的生活作风反复絮言。然而曾国潢对曾国藩的这些话, 执行得并不到位, 曾国潢自认为作为湘乡“第一乡绅”, 他生活已经十分节俭了, 但在曾国藩看来, 他在许多地方浪费了银财。咸丰六年三月, 曾国潢因事在省城向李仲云家借银二百两, 事后希望曾国藩代为偿还。曾国藩写信拒绝, 要求家中卖地偿还此项;“前三月间, 澄弟在长沙兑李仲云家银二百两, 刻下营中实无银可拨, 只得仍在家中筹还。前年所买衡阳王家洲之田可仍卖出, 以田价偿李家之债可也。”
3.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篇三
这本书是我在暑假看过感触最深的一本书,让我队大学的一些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本书的作者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过来人身份,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跟大学生深入、全面地谈论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考研、留学、求职、创业等方面要注意的问题,观点新颖、全面、深刻、实用......其实现在太多的大学生被一些看似传统却并非传统的观念牢牢地束缚着,走了一段又一段的弯路,绕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子。而这本书将我明白怎么主宰自己的大学生活。
这本书共分为自序: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
第一部分【大学不是绩技校
第二部分人生规划;三岔路口的抉择
第三部分;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
第四部分‘
四、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
第五部分;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第六部分;勤工俭学的辩证法
第七部分。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
第八部分;互联网:倚天剑与达摩克利斯之剑
第九部分;花开堪折直须折
第十部分;痛苦的安乐死
作者通过从每个方面举一定的事实例子,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度。
自序-----作者以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里的一个片段来引入主题,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上面临的现状。让大家通过书中的建议在以后能有底气的说,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
第一部分,大学不是技校,其实这个部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部分,确实,若不是从事那种专业的研究又会有多少人的专业和以后的工作会对口,又会有多少人会在工作十几年后还记得当初在大学里学的课本知识。。书中举了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几个学政治生物的大学生在房地产公司做着有关容积率的工作。但是因为通过大学期间系统的思维训练,已经学会了深入分析问题的方法,当这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应用在上面这项工作上时自然游刃有余。第二部分;人生规划,三岔路口的抉择。本部分主要讲了仕途—风光无限,如履薄冰。学术---孤独并快乐着。商场—一切皆有可能。作者从三方面给读者分析了利弊。
第三部分,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我觉得里面有一句话讲的很好请记住:你只是你自己!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者你的专业。这里面讲了关于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不管你是学什么的只要你努力就会学到东西。
第四部分—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在这个部分一个问题贯穿其中那就是社会究竟需要的是专才还是通才。哪个将更受欢迎。作者的主要观点还是术业有专攻,但在这同时掌握其他的技术也是需要的,例如,在一个外企公司面试的时候公司面试的时候,两个实力相当的人,但其中有一个人英语过了8级而另一个只是四级而已,那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应该让专业之外的一门专长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部分则是指出了,与其在一些无用的课程上玩手机睡觉还不如去听一些你感兴趣的课程或者是讲座,同时他还提出了逃课的方法,嘿嘿。。
第六部分指出了现在部分大学生并不是兼职员工而完全沦为了兼职学生,完全分不清学习和兼职孰轻孰重。
第七部分则是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做人的问题。现在大学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其中就不乏那种人脉特别好,能在偌大地一个校园随处可见认识的人,但还有一种极端就是读了四年书连一个班的人都认不全的人。这样的人可以说很大的可能会失败。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我们
在以后的社会上必不可少的的一项技能,在这方面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因为人际交往不只是一味的提高交际技巧。
第八九部分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互联网-一把双刃剑,需要好好使用。而恋爱,则是大学普遍的现象,但有许多人都只是一时热血和寂寞才谈的,这样太不成熟。。
第十部分,痛苦的安乐死,这个标题就有点矛盾,但对于考研确实如此。在当今的大学校园,“考研”可能算得上是最流行的一个词语了。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有些人可能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便在考虑考研的事情了。各种考研辅导班的广告贴满了大学的每一个角落,一些自称考研猜题大师的所谓著名教授像明星一样四处走穴,并受到了比明星更热烈的追捧。书中指出考研并不是赶集,并不是看他考我也去考。书中指出了是花时间在考研上还是寻求工作经验的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的讨论,在作者看来还是不建议读研的。当然在我看来这种事还是取决个人的,若一两次就考上了,那还好,若死考都考不上就是在没有必要了。
4.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篇四
读大学,这是一个很大范围的话题。作为大一学生,我们应该都已经发现,大学的真实模样和我们曾经脑海里想象的有所出入。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很好的说出读大学读什么,假期阅读完《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后,心里颇有感触。下面就让我感触最深的几点谈谈我的感想。
大学不是技校
我们在大学学习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系统分析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书中很多地方都强调了要培养思维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学识方面。书中有很多例子,如果没有提高到思维能力,只能用“教材或老师没有教过”来回答面试官问道的很多需要开拓思维的问题,无疑只能成为他人口中的笑话,而我们都不愿意成为这样的笑话。那么,读大学中学会灵活的思维方式则是必须的。思维方式也是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得到锻炼的。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在我们的学习、交流、实践等的过程中就能有所提高。除此之外,还应该培养自己观察力,洞察力。
当然,书中有一句话我倒不是很认同。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因为前者的人格才是独立的,独立的人格理应比一切都更重要。我不完全这样认为,如果一个人独立思考过却坚持错误观点,最终是害己甚至害人,没有人敢保证能够让他的独立思考而坚持的观点会一直正确,但是相比下,起码不假思索的人,坚持的是正确的,只要是正确的我们为什么不去相信不去坚持,而非要搞得与众不同。正如一个有德的蠢人和一个无德的聪明人,有德的蠢人即使笨但他做的是有德的事,而无德的聪明人只会在做坏事的时候做的更加不露声色,把是做的更坏。所以人格独立是要有前提的,不能一概而论认为人格独立比一切都重要。我们固然是要学会人格独立,但是要适度,太过于独立了,恐怕只会脱离群体,成为与别人隔层纸的另类。
这样说来就提到书中所说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后面的人脉问题。天资好不如学问好,学问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做人一方面是指内在的人格和人品,另一方面指的就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就
是人际交往的能力。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他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每个人都在走向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不应该成为太过另类的人,我们更应该成为合群的人。回想起以前高中政治课本里谈到的联系的问题。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独自一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光从我们单纯的交往来看,只要你是用心在于他人交往,别人也是如此待你的,当然前提是你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不过方式也很重要,要多换位思考。每个人总是会存在缺点的,等我们试着去熟悉的他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发现他也是一个你值得交的朋友。待我们逐渐长大,出来工作,便会有作者提到的人脉。书中说人脉需要经营,更需要懂得利用。这听起来有点奇怪,就像不是那么纯的友谊了,更像是一种交易。但是这样的交易以后处处可见,一个人的事业很多就是需要这些人脉。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要是双方确实对对方有所帮助,那叫合作、互助,那是双赢,在此过程中你一样是可以用真心去交朋友的。那么要使自己的朋友多,人脉广,必是少不了自身的实力了。这又回归到我们必须好好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实力增强,成为一个别人需要的人。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作为一个全职学生,好好学习就是我们的工作。不论是学知识还是学思维方式,都是要认真学的。那么学习很重要的就是制定合理的学习安排,合理分配时间,恰当处理好学习和生活的事。大学自理很重要,如果没有合理的时间分配,大学生活会很混乱,学习也就不可能学好。我们学习是为了将来就业,大学是就业的准备教育,大学生一毕业绝大多数人都将走向工作岗位。我们应该为几年后的就业做好知识、能力、素质等全方位的准备,珍惜大学时光抓好学业,为未来的就业、创业、成功立业开山铺路。古人云,天道酬勤。天道未必酬一切勤,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只有努力才可能有结果。哪怕你的专业热得发红红得发紫紫得发黑,你也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后才能取得成功。那么其实成功与否就和专业只有很微弱的联系了,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愿意为此付出,有足够的胆识和努力,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你也一样可以很出色。当然,我们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拓展自己的才能,人真的不能专攻一术的。专业外的特长,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是增加了我们手中的筹码。这是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也是让自己变得更出色。
既然是读大学,那么学习到的东西很多都是从课堂上得来的,这就涉及到逃课问题。作者认为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而我是比较赞同不逃课的,因为即使老师有优劣之分,但是并不一定要用逃课来解决问题,或许你前几节课听过后觉得这个老师的课堂内容没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然后你就选择了逃这门课,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总是有那么一点是值得学习的,或许就在你逃掉的课上出现,这样不就让自己学少的一点东西么?要提升自己的方式还能是在一个平庸的老师身上不受平庸思想侵蚀,并能从中学习到不一样的精华。或许你也可以选择在这课上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该听的就认真听,自己认为掌握了的,你便可以做自己的事。这样既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又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过几本书,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
其实很多人去图书馆都不是为了去那里看书,而是去那里静心写作业复习功课而已,我自己就是这样。因为自制力不强,所以必须有强烈的外在氛围使我潜心学习。但是说真的,图书馆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藏书,偌大的图书馆总是有许多值得我们潜心阅读细细咀嚼回味的书本,只是我们都还没认真去寻找这些书。大学四年,能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看几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拓展知识充实生活,更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向前走,这或许会使我们受益一生。而且找到几本我们喜欢看的书,对自己有益的书,用心去看,这是一种享受,享受着每一句话在心底留下的芬芳,享受着阳光下纸张一页一页从指尖翻过的宁静。
回到全职学生这一说法,既然是全职学生,主业当然就是学习啊。兼职的话我想一两分兼职不影响到学习的话也是没问题的。作为大学生,很多人这四年就是最后的学生阶段了,这还是属于汲取知识能量的阶段,而出来工作了更多就是运用知识释放能量的时候。那既然我们还在汲取阶段,我们就应该充分汲取能量。如果大学四年不是最后的学生阶段,那么便是成为研究生。虽然我是觉得作者更偏向于不考研,不过我还是觉得那些被考研害的好惨的人是少数的,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理智的对是否考研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所以关于考研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父母老师朋友的建议,也是能更合理的选择。
最后要谈的就是爱情。虽然我也觉得大学这么美好的时光,前面读书的12年都是不允许谈恋爱的,到了大学总是该享受一下爱情的滋味。但是,感情这种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刻意去追求爱情,丢的很可能就是我们的学业甚至更
多。书中有句话说得好,四年大学生活并不会因为没有恋爱而留下遗憾,反而可能会因为恋爱过而留下悔恨。当幸福的爱情被摔得支离破碎时,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一个错误的人一起犯了个美丽的错误。千万不要为了恋爱而恋爱,盲目的恋爱后果自负,甚至要负一辈子。这样的爱情要不得要不得。
此时,我对自己过去的大学第一个学期做了个总结。
学习方面,感觉自己成绩不够理想,很多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的不都合理,学习的效率不够高,读和听的时间还是少了点。好的呢是我觉得自己经过期末的努力有了一点进步,这说明平时的积累很重要,既然后期的努力也可以有进步,那平时的学习高效就更佳了。而且,在不停的接触英语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对英语的喜好。我觉得为了更好的提高成绩,应该制定详细的计划,充分利用时间。生活方面,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规律了,和同学也相处的融洽。适当参加了一些课外活动充实了生活。不足之处就是觉得自己动作不够迅速,做事不够利索,这也是挺影响学习的。
5.读《匆匆》有感 篇五
不经意间, 时间就飞快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了。就像文中写的那样:“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想到这里, 我想起每天自己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 就是吃零食, 等时间很晚才写作业, 这样不仅没多学知识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作者最后说, “但不能平的, 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 既然我们来的时候赤裸裸的, 走的时候也带不走什么的话, 我们白来这世上一遭太可惜了, 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充实自己。鲁迅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挤还总是有的。”只要我能把平时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用在学习知识上, 相信我的学习会更加优秀。我要把别人玩耍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学习, 好好珍惜点滴时间, 做个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就看你是否愿意去利用它学习了。读了这篇文章, 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 我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 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 那样, 我的人生就不会留下遗憾!
6.读《庄子心得》有感读 篇六
-----
于丹《庄子心得》体会颇多,最喜欢有两章,“境界有大小”和“顺应与坚持”
。纷繁芜杂得社会,如何去圆融通达的完成我们的人生,如何让我们的人生更好,这其实归
结在了一个人思想境界,目标,和内心坚持外在通达上。量有大小,内外有别,活在当
下,成就人生。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时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
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
伤,而世代漂洗为生;
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
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大智慧者,永远不教给我们小技巧,庄子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
庄子
“逍遥游”
里的境界,我们心向往之。但是,这种完整地看待一个事物地眼光,我们真正了然于心
了吗?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眼光,你也会抓住从你眼前走过的每一个机遇。
今天我们经常提到一个很时髦的词,叫做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不可仿效 的,是唯一的。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最好的,只有什么是唯一的。一个葫芦如 果长得小,可以做瓢,一个树长得小,可以做桌子椅子,他们都是有用的。一个葫芦长
到最大,不必破开,可以吧它当游泳圈一样浮于江海,它还是有用的。
一棵树长到最大,可以为人避风避雨,它是有用的。
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你质询自己的心,问一句:我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
什么?我究竟有哪一点是不可替代的呢?在金正昆教授的培训课中听到一句话,发展自
己才是硬道理!面对纷繁芜杂的环境和世界,有顺境有逆境,面对这些,我们首先应该
想如何发展自己?有了更广阔的眼界,才能有大的境界,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进
一步发展和提高自己。
二
坚持与顺应
庄子在他的书里面提出一种人生的价值观。
《知北游》篇中说:
“仲尼曰:古之人外
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
“外化而内不化”,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外表随物
变化,而内心有所坚持,凝静不变。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需要顺应规则,遵从法度,与人交往,这一切都是我们可以
叫做外化的东西。一个人在表面上可以非常随和,一切可以放下来,与人融通,这就是
一种化境。但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他自己,有他独特的价值观,有他独特的风格,有一
个人内心的秉持,就在于他的内心真正有他的
“不化”。
外在的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有新的情况,新的规则,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新的尺度和坐标,我们是要墨守成
规呢还是与时俱进的调整自己呢?这和做企业一样,一个企业的理念是什么?经营者的
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有所坚持的,而坚持理念,实现这目标的同时,也会考虑市场的
需求,生存的需要,不断创新改进调整,这些调整同样是为了达成所秉持的理念和坚持的目标。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人人会在这个
世界上遭遇危险,面临困境,会在一些突然而来的变故中从遭遇内心的挑战,如何去做
到处变不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太容易受外在言论的干扰,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的世界,只要有几个人跟你说话,三人而成虎,就能够影响人的想法,如果再加上七八个人一起
鼓噪,那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就是很容易的了。
一个人的朋友和他打赌,说:你今天在你的屋里挂一只空鸟笼子,挂一些天后,你
非养鸟不可。他说:不可能。挂鸟笼子和养鸟,是两回事。于是他们打了这个赌,他真
在屋里挂了个鸟笼子。
第一天,有人来,见了空鸟笼子,问起,这人跟人解释。
第二天,又有人来,问起鸟笼里的鸟之去向。
此以后,不断的有人来,有以为鸟死了来安慰他的,有送养鸟书的,后来居然有人捧着鸟来了,让他不堪其扰。没到一星期,他说,算了,我还是养只鸟吧。
这就像是我们的生活,曾经,我们心里有很多坚持,但是日常生活总在考验着我们,外部世界总是在试图改变我们,这和空鸟笼养上鸟是一个道理。
有人在上班的第一天开
始,决定不乘电梯,走楼梯,锻炼身体锻炼意志。可不断有人碰见便问:今天怎么了?
怎么走楼梯啊?迟到了吧?没坐到电梯?于是终于有一天,这个也许就想: 要不今天坐
电梯吧?我们为什么会改变一种习惯呢?因为我们
"
内不化”的力量太弱了。
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
失自己。
道家提倡,活在当下。也就是说,尽可能的做好现在的事情,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
7.清贫读后感 篇七
(一)清贫与美德--读方志敏的《清贫》有感
重温方志敏的《清贫》一文,感慨很多。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是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这在有些人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这段话,许多人是非常熟悉的,甚至曾经是能够背诵的。当年,作为小学生,读课文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想必是有口无心。而今,读起来,竟然感觉,字字珠玑,句句铭心,警醒的意味特别浓烈。美德。
方志敏是非常有才华的共产党人,写过许多比如《可爱的中国》等流传甚广的文章,他曾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官至红军政委、中央委员。在被捕时,浑身上下没有一个铜板,抓捕他的敌兵为此诧异,这么大的官,怎么会没有钱。而他自认最值钱的家当,大概也就是几件衣服,也让妻子藏在了山洞里。他的母亲为抚养他从小到大学毕业,负债许多,因为他从事革命工作,家里又多次被敌人焚烧。而他当了共产党的大官,却不能给母亲一分饷银。他的衣食住行,都和普通的士兵一样,没有一点特殊。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是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的。现在人读到这里,是不是也感到汗颜呢。许多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以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还有一些人,贪图享乐,生活奢靡,严重违反党纪败坏党风;还有一些人,对家人和下属疏于管理和教育,放任身边的人攫取金钱和财富,使党和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方志敏在36岁的美好年华牺牲了,他是为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事业而献身的。最宝贵的生命都可以舍弃的人,是可以为此坚守着清贫的生活的。而今的人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变低了。共产党人是不能放松对自己要求的,把自己等同于一般老百姓,甚至有些人还不如老百姓,这些人是不配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的。
欲壑难填,贪欲像魔鬼会吞噬着放松警惕而没有自制力的人。坚守清贫的生活,对一些物质生活无欲无求,自会战胜许多诱惑,成为一个简单而又高尚的人。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话,如今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清贫读后感
(二)正是景谷县人民法院如火如荼地开展读书活动的时候,我根据个人喜好,再次拜读了《清贫》一文。
文章是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中国革命最为严峻、最为艰难的时候,奉命率领红军先遣队北上抗日作战不幸被捕,关押于囚室内所写下的动人篇章!
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用朴实朴素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个革命党人为党的事业坚强、忠贞不屈的形象。也为我们折射出方志敏烈士的人性光辉和伟大!可以这样说,清贫正是他的财富!
读完此文,不禁引发我的无限思考思索……
人民法官是为民掌权,为民服务,定纷止争的承载者。在远离了艰难困苦的革命年代,我们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个人品德和人文素养,才能够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审判使命。
我想,在通读完《清贫》一文,相信每一位法官、每一位共产党员,心中都有了自己最好的答案,那就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不正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应当而必须追求和具备的法制信仰吗?
当社会各阶层对法律制裁的结果产生不解甚至怀疑的时候,当我们常常看到当事人为自己的诉求劳碌奔走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定位和坚守自己的社会角色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方志敏烈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读完此文,我甚至想到,从事法律职业的法官们,更难免会遇到当事人为诉求利益甚至是为自由而游说时,当面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个别价值取向的冲击时,我们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我想,就用方志敏烈士曾经掷地有声的话语回答吧:你们想错了!
研读经典,品味人生,此刻,请允许大声疾呼,让我们共同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法院文化氛围!相信你我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 系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
清贫读后感
(三)重读《清贫》
宋恕
由于从小比较喜欢文学,所以对于共产党员的印象,大多来自书本。而最初的启蒙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方志敏烈士的《清贫》。正好在我尘封多年的藏书中有一本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清贫》入选其中。是夜,我读着这篇短文,仿佛透过历史的云烟,看见方志敏深邃、冷峻的眼神正与我相望……重读《清贫》,思绪如潮,禁不住想写一点文字……
《清贫》只有千多字,通篇质朴白描。方志敏烈士是这样写的:
在他被俘的那天,抓他的两个国民党兵,面对这样一个“大官”,满肚子热望搜出千八百大洋,或者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搜出。方志敏对这个结果,作了最明白的说明:“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 《清贫》接着写道——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
掩卷沉思。方志敏的清贫,出自他置身的特殊年代,已经无需后人效法。斯人远去,其言其行在今天的许多人——先烈的继承者们看来,已经恍如另一个世界上的一个亮点,遥不可及。清贫不是脱离人民群众的“表演秀”,清贫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标志和先决条件。方志敏式的清贫似乎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这样的文章,也很少再被人提起。在报纸和其他媒体上,倒是时常不断读到另外一类文章和信息,报道着大大小小贪官追求腐朽生活和聚敛巨额财富的罪行。他们的罪行里,不约而同地罗列着成串的贪污、受贿金额,非法获取的金条、珠宝、豪宅、文物、名车……,其数目之巨,令人瞠目结舌!尽管这些人只是“一小撮”,但读着仍常常不是滋味。让我们记住《清贫》中的最后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共勉!
清贫读后感
(四)读方志敏《清贫》有感
几日前,有幸读到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文章述说被俘时的经过:两个敌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他,并猜到了他是位共产党的大官,可是只从方志敏身上搜到工作所用的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此外分文没有。
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来,经手的钱财数以百万计,却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他的信仰,更应是当今社会执政者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后,反腐力度空前,扒出军中多名高级的腐败将领。他们,无一不是违背了这一信仰与追求,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没有经得住考验,放松思想,利令智昏,为所欲为,漠视党纪国法的约束,()成为国家的蛀虫,人民的罪人。
清贫,是一种精神,并不是要厮守贫穷,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贫贱不移,矢志不渝,不去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
对于普通的我来说,清贫,不是贫穷,不是困难,是勤俭节约。认识我的人看来,我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我不穿名牌的衣服,没背高档的包包,没抹昂贵的化妆品,正如千万普通的女性一样。或许有人要说了,那是你卖不起!事实上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名牌衣服、高档包包、昂贵的化妆品对我、对千万普通女性来说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我崇尚着古语说的--成由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整夜亮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习主席在看到当今社会存在的奢侈浪费现象后做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成由勤俭败由奢,古语精准的道出了真理。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应当谨记这一真理,约束自己,要求自己,成就自己!
8.读《美丽中国》有感 篇八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环境优美, 风景秀丽。有举世瞩目的万亩石榴园, 有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 有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有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听爸爸说, 我们枣庄还曾经是一座“煤城”, 可是由于过度开采, 现在煤炭资源已经枯竭, 成为了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我们的城市很美丽, 可是每到华灯初上, 街上的垃圾遍地都是, 美丽的东湖沙滩上也被游人污染得一片狼藉。
也许, 你对这些现象见怪不怪, 而读了《美丽中国》, 我知道了:如果我们再这样贪得无厌, 最终我们将失去一切;如果我们不爱惜自己的家园, 我们将再也看不到碧水蓝天。让我感到庆幸的是, 我在书上读到了徐秀娟和丹顶鹤的故事。她不远万里从黑龙江来到盐城, 大学毕业后, 毅然选择扎根湿地, 成功地一路孵出了三只小鹤, 为了寻找那只名叫“黎明”的天鹅, 失去了美丽的生命。这是一位有智慧、美丽而又细心的大姐姐, 她用生命诠释了对自然的挚爱, 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 这份挚爱让我感动。
9.来自清贫作文 篇九
我的家在一个很偏僻的村庄里,其实在张艺谋的电影中经常能找到它的影子。迄今为止,在这片土地上没有高于两层楼的建筑,没有手机,电脑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则带着一种遥远不可企及的神秘。村中央一口陈年的老水井,哺育了整村的人们,井上的辘轳整日吱吱扭扭的唱着同样的曲子,就像村中家家户户升腾的炊烟一样永不变更。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习惯了这里的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习惯了父辈们黄土地边佝偻的身影,习惯了放学回来蹲在灶前烧茶煮饭。我很想捧一杯茶待在电视机旁,免得第二天到班里听同学那并不精彩的剧情解说;我也想追逐那袅袅直上的炊烟,去挥洒自己的理想……可看到父母那疲惫的眼睛,谁又忍心呢?哪怕只是家务活,只要能为父母减轻负担,我都愿意。
小时候,每当家里没了洗衣粉或盐时,母亲总是拎几个鸡蛋,拉着我的小手到集市上去。等到卖了鸡蛋,母亲就去杂货店。可是杂货店旁边就是家点心店,每次我的眼睛都要在那里驻留好久。终于有一次,母亲买了两个包子,我拿出其中一个,把它分成两份,一份给了母亲,一份留给自己,剩下的一个,我带回了家。
后来,我要参加中考了,我忧惧的心情简直无以言表,但我并不是怕考不上没面子,我怕的是假如复读,父母又要多花钱了。于是,我加倍努力,可我不忍向父母要钱买复习参考书,只得一遍遍做着书上题目。终于,我如愿以偿了!望着父母欣慰的笑容,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尽了儿子的责任。
可接踵而来的学费问题又缠绕着父母,于是,在那个炎热的夏天,父亲背着简单的行囊到外面打工。父亲只懂点水泥石浆,只能去做天底下最累的职业──建筑工人。我不用亲眼看见,就能想象得出:光着上身,青筋暴起,汗水滚到黝黑的脸上,却越擦越多。整整三个月,父亲没回家一趟,我知道,他不愿耽误一天,也不愿开销路费。当我从父亲手中接过那沾满泥沙味的`百元大钞时,我哭了,我分明感到那钱是从父亲身上一层一层抠下来的。
进入高中以后,我的眼界开阔了许多,也遇到了许多机会,但是只要有关钱的,我都主动放弃。我很想买《萧红文集》,也很想拥有自己的随身听,但想到父母,我都默默放下。当我从老师手中拿到奖学金时,我不是想去买怎样怎样的书,也不是梦幻着能有一次大方挥霍的机会,我只是轻轻地对自己说:父母可以不为我这个月的生活费操心了……
感谢清贫,把我磨砺成一个生活的强者!
感谢清贫,让我拥有一份独特的品德!
10.关于清贫学习心得 篇十
今年8月21日,是_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_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_总书记曾多次讲述_同志的故事,也曾多次读他写下的《清贫》。20,_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重温了_同志英勇就义前的豪迈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学__同志的革命精神,对于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感悟_的崇高信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信仰坚定是_同志的崇高境界。他深刻认同共产主义,“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他毫不畏惧地说,“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笃诚信仰者,大革命虽遭失败,但我毫无悲观失望的情绪”,随后秘密潜回家乡动员带领劳苦大众发动“漆工暴动”“弋横起义”,亲手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生死关头他坚守信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面对威逼利诱,展示铮铮铁骨,即使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依然为理想放歌:未来中国“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感悟_同志的信仰力量,我们要始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党的奋斗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流血牺牲前仆后继靠的就是信仰信念。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没有远大理想,就会迷失前进方向;要忠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_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培植精神家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2 感悟_的忠诚品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对党忠诚是_同志的突出品格。他立志为党奋斗终身,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他服从大局听党指挥,明知北上先遣抗日前路艰险,仍然坚决执行中央命令;他忍辱负重向死而生,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一系列文稿,以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彰显对党的忠诚。
感悟_同志的忠诚品格,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党绝对忠诚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党和人民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在实践中,要做到对党忠诚,就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在事关我们党和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政治问题上坚定站稳立场,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要听党指挥、步调一致,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要坚持原则、敢于亮剑,面对有悖“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当“战士”不当“绅士”,对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行为坚决抵制、坚决说不,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
3 感悟_的担当精神,敢于战胜艰难险阻
敢于担当是_同志的优秀风范。他大胆创新、敢为人先,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赣东北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苏维埃模范省”,被毛泽东同志誉为“_式”根据地;他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不仅从军事上坚决服从中央决策,将一手创建的红十军交给中央指挥,而且在经济上给予中央苏区数百万元经费支持;他负重前行、不畏牺牲,在怀玉山被困时,他带领先头部队本已脱险,但考虑到部队主力尚未突围,毅然不顾个人安危重入包围圈,最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被俘。
感悟_同志的担当精神,我们要敢于战胜艰难险阻。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解放思想、敢为人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创造的先行者;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勇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中迎难而上,在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挺身而出;勇于负责敢于担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坚决抵制“为官不为”和“好人主义”,鞠躬尽瘁、忘我付出,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4 感悟_的为民情怀,永远不改公仆本色
一心为民是_同志的赤子情怀。他爱国家源于爱人民,黑暗的旧中国,村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为此忧心忡忡,萌发了为民求解放、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因为“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正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他执政为民、造福百姓,在闽浙赣根据地坚持军事斗争的同时,注重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他敬爱百姓、秋毫无犯,在怀玉山侦察突围路线时,吃了百姓家的玉米饭,临别时还用自己的望远镜和红军袋抵押作饭钱。
感悟_同志的为民情怀,我们要永远不改公仆本色。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不断发展人民利益,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把握人民的需求意愿,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决维护人民利益,关心群众,敬畏百姓,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坚决破除违背党的初心使命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
5 感悟_的清贫思想,恪守清正廉洁底线
清贫思想是_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_总书记深情地说:“我多次读_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_甘守清贫,认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他艰苦奋斗,“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被俘时敌人只在他身上搜到一块旧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
11.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十一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 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 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 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反映人们的思想, 给人以亲近, 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 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 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 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高中教育, 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 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 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 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 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 摆脱束缚, 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 学会生活, 懂得珍惜,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 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 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 丑与恶。
当我打开第一页的时候, 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 正纷纷扬扬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 给人美的享受, 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 春天到夏天, 夏天到秋天, 秋天到冬天, 冬天又到春天, 过度地非常自然, 跨越了近10年的季节变化, 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 让一览无余。
最让我赏识的是,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 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 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感悟, 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 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 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 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 眼中熟悉了平淡, 思想上甘于平庸, 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 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 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 它会让你懂得:不管命运如何, 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中穿插两个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 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 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 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 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 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 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 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让人惋惜。是的, 没有浪漫。少安, 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 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 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 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 他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 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 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 可以这么说, 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 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 几度起伏。多么现实啊, 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 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