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表考核标准

2024-08-11

绩效考核表考核标准(共8篇)

1.绩效考核表考核标准 篇一

护士绩效考核标准

1、护士绩效考核标准包含“综合考评标准”、“专业岗位考核标准”和“嘉奖项目考核

标准”3 个级别, 并细化为护理质量、劳动纪律、三基考核、继续教育、岗位完成情况、技术职务完成情况、医德医风、科研科教8 个层次;分服务质量、技术质量、全勤、理论、操作、学分、学术讲座、学历、论文、临床护士的各班种(普通班、夜班、责任班)、非临床护士岗位、行政管理人员(另分护士长、护理部干事、护理部主任3 个层次, 按广东省护士岗位职责[3]考核)、带教老师、质控员、技术职称、岗位年限、表扬、先进个人、竞赛、先进集体、科研课题立项、科研结题、科研成果、专利、质量改进(QC)参与等25 个子级。

2、综合考核标准分为护理质量、劳动纪律、三基考核、继续教育4 个层次。其中护理

质量主要考核要素有服务质量和技术质量。服务质量主要以工作的效果反馈, 如将病人对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否投诉作为量化指标。技术质量主要指安全质量, 以有无护理缺陷、差错为考核量化标准。劳动纪律考核主要侧重点为考勤情况。三基考核含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继续教育考核有继续教育学分达标情况、学术讲课、学历状况、论文发表等要素。“综合考核标准”为各级护士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项, 也是各岗位护士考评的共性部分。

3、专业岗位考核标准分为岗位完成情况、技术职务完成情况2 个层次。岗位完成情况

分专业岗位护士和行政管理人员2 个不同层面, 专业岗位护士中对担任责任护士、夜班护士、兼任科室质控员、带教老师等不同角色给予不同的分值, 体现不同岗位的责权利分配原则, 考核标准重点向临床一线和夜班岗位人员倾斜, 并在此拉开距离;行政管理人员对护士长、护理部干事、护理部主任分别以其岗位职责和护士对其满意度来评价考核。技术职务完成情况考虑高年资或不在一线老护士的客观实际, 设置了技术职称与岗位年限2 个方面, 兼顾横向的公平。

4、嘉奖项目考核标准分为医德医风、科研科教2 个层次。医德医风包括顾客表扬、评

先、劳动竞赛、获奖等个人荣誉或所在科室集体荣誉及其奖项级别等各个要素;科研科教考核内容包括继续教育项目的立项、各层级讲课、科研立项与等级、结题与否、申报成果、申请专利及医院质量改进(QC 发布)活动等内容, 均分档次给予加分(如对以上各种奖励均分为医院级、区级、市级及负责人排序第1、第2、第3 等授予不同学分)。

5、每季向院绩效考核办公室提供考核结果,与护士的绩效

奖、晋升、评优挂钩。

6、7、考核标准的权重与分值考核总分为120 分。“综合考核

标准”55 分, 其中护理质量20 分, 劳动纪律10 分, 三基考核12 分, 继续教育13 分;“专业考核标准”45 分, 其中岗位完成情况25 分(岗位分临床与非临床及行政管理等不同岗位), 技术职务完成情况20 分;“嘉

奖项目考核标准”20 分, 医德医风和科研科教各占10 分。

2.绩效考核表考核标准 篇二

关键词:职能管理岗位,工勤岗位,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绩效考核,岗位说明书

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有赖于管理、临床、医技、护理及工勤等多部门的通力合作,职能管理、 工勤、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作为紧密联系临床一线科室的中枢部门和不可缺少的服务部门,在医院的日常运行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我国医院管理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1], 这就迫切需要医院管理者推动职能管理工勤等部门的员工管理与服务理念的转变和升级,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建立一套既符合医院当前实际情况,又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尤为重要。

1存在的问题

1.1绩效管理部门对制定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标准有畏难情绪

医院这三类岗位属性各不相同, 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差异很大,除少部分一岗一职多人外,绝大部分均为一岗一职一人,考核标准个性化强, 制定标准复杂,量化难度大,考核实施更困难,故绩效管理领导与部门有畏难情绪,不愿投入更多精力,运用大量时间去攻难关,做精细化绩效考核标准。

1.2绩效考核指标不明晰

目前对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无量化标准,只有粗放的德能勤绩定性标准,对三类岗位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缺少客观的依据,绩效考核评价准确性受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未能得到充分激励。

1.3制定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标准基础性工作较差

大多数医院忽视岗位分析工作, 没有细化的有针对性的各类、各岗的具体职责及工作标准,不少医院三类岗位没有岗位说明书,职责不明确, 更谈不上工作标准,采用临时分配工作,这既不能发挥员工的主动性,更谈不上有效的绩效考核。

1.4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脱节

这三类岗位员工每年都进行粗放性绩效考核,结果与分配脱节。绩效工资分配采用的是以学历、职称或职务为主要依据的“计点系数”,即以全院平均绩效工资额度,再下降一些百分比,按所属系数分配,与考核结果脱节。年终考核优秀或基本称职与不称职也只影响占绩效工资很小比例的年终一次性绩效工资分配,起不到奖罚的应有效果,使员工的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绩效考核效应名存实亡。

2研究目的

建立以科学高效的管理目标为导向、较为完善的、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与方法,客观地评价员工日常工作、绩效创造的过程与结果,正确引导员工提高自身的工作计划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潜在能力。

3研究方法

采取文献检索的方法,了解绩效考核基本理论及国内外关于此类岗位绩效考核的情况;采取专家咨询的方法,针对当前医院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绩效考核的总体工作思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关键考核指标进行调查,确定各类考核指标的分类建议,供参考使用。

访谈的专 家主要来 自北京 、 浙江 、 江西 、 四川 、 广东 、 广西 、 贵州、新疆等有代表性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 共18人。

问卷的调 查范围涵 盖北京 、 上海、浙江、四川、广西等九省市的三级甲等医院,其中综合医院占86.0%, 专科医院8.8%,中医医院5.2%。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为担任管理职务:院长(书记)占1.2%,副院长(副书记)5.4%,处(科)级干部31.2%, 科主任18.3%,护士长17.4%,其他26.4%;担任现管理职务年限:3年及以下占33.3%,4-10年占38.2%, 11-20年占23.0%,21-30年占3.3%, 30年以上占2.1%。

4研究结果

4.1三类岗位员工考核应以定性考核为主

三类岗位的员工,包括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即处长、科长)的绩效考核应以岗位分析、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的制定为基础,以岗位职责、 工作标准描述为依据,建立与各岗位工作密切关联的考核标准。考核分为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定量考核以岗位说明书所设定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的完成率和完成质量为主;定性考核以服务对象评价为主,参考课题提出的关键考核指标,根据医院实际确定权重,并按照图尺度评价法和配对比较法确定考核的结果。结合专家咨询的意见,三类岗位的员工考核应以定性考核为主。

4.2三类岗位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定性考核部分的关键考核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相应的指标分类。

4.2.1管理岗位负责人考核要素的确立依据及各项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的方法来确立考核评价体系, 职能管理岗位负责人的定性考核指标调查问卷设立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细化描述35条,将35条按照很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分别赋值为5-1,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后得出考核指标均值,见表1。

根据表1描述统计分值,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指标分层并把指标分为一类指标、二类指标、三类指标:一类指标是均值≥4.5539,聚类分析第1类的指标,包含了21个二级指标;二类指标是均值在4.3275和4.5322之间,聚类分析第2类的指标,包含了10个二级指标;三类指标是均值≤4.1345,聚类分析第3类的指标,包含了4个二级指标。

4.2.2普通职工考核要素的确立依据及各项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的方法确立职能管理和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普通员工的定性考核指标,调查问卷设立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3个;按照很重要、重要、一般重要、 不太重要、不重要,分别赋值为5-1, 调查问卷统计后得出考核指标均值结果,见表2。

根据表2描述统计分值,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指标分层并把指标分为一类指标、二类指标、三类指标:职能管理和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员工一类指标是均值≥4.3900,聚类分析第1类的指标,包含了13个二级指标;二类指标是均值在4.3363和4.1749之间,聚类分析第2类的指标,包含了7个二级指标;三类指标是均值≤3.9883,聚类分析第3类的指标,包含3个二级指标。

4.2.3工勤岗位员工考核要素的确立依据及各项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的方法确立工勤岗位员工的定性考核指标,调查问卷设立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按照很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 分别赋值为5-1,调查问卷统计后得出考核指标均值结果,见表3。

根据表3描述统计分值,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指标分为一类指标、二类指标、三类指标:一类指标是聚类分析第1类的指标,包含了8个二级指标;二类指标是聚类分析第2类的指标,包含了8个二级指标;三类指标是聚类分析第3类的指标,包含3个二级指标。

5讨论

5.1规范的岗位说明书是制定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标准的基础

课题组提 出三类岗 位的员工 绩效量化考核标准的依据是《岗位说明书》所设定的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 重点是岗位工作标准。岗位工作标准是针对每一项工作职责,提出能够量化的工作要求,是三类岗位的员工个性化量化考核的内容。因此,制定规范的岗位说明书至关重要。规范的岗位说明书制定要注意以下两个环节。

5.1.1认真做好岗位分析、岗位设置工作。要将医院交给部门的工作职责, 尤其是医 院战略定 位的任务 进行梳理,按照医院核定的岗位数分解部门职责,将同类内容职责归入一个岗位, 防止部门与部门之间重复设置岗位名称的问题[2];职责分解尽可能避免交叉, 有的职责工作量大需多个岗位的员工完成的,要将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各岗位的员工有所侧重。要防止部门职责有遗漏而无人负责;也要注意各岗位之间的工作量平衡;责任大,技术含量高的要由高等级岗位的员工承担。

5.1.2制定规范的《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的基本框架,应包含以下项目:所属部门、岗位名称、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岗位代码、直接主管职位、执行日期、工作综述等;三项重点即岗位职责、岗位绩效标准和岗位任职条件(包括最低学历、工作资历、专业知识和所需要的岗位技能)[3],前两项重点是绩效考核标准,后一项重点是招聘员工的条件。岗位说明书不需要修饰词,直接简明写清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要求,既要有数量,也要有时限。为了保证岗位说明书的质量,需要组织审核修改小组,进行修改审定,保证《岗位说明书》的规范,同时也审定三类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标准。

5.2建立三类岗位的员工日常量化绩效考核制度

进行周或月绩效考核工作,每周召开一次部门会议,员工依据部门的工作计划,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汇报本周所做工作;或每月初部门负责人或员工依据部门工作计划结合自己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制定月工作计划;员工自己制定的计划要经批准,部门负责人下达的计划要注意与员工沟通,月底员工汇报落实情况。周、月员工汇报的内容要经过部门领导确认后进入员工档案,供年终综合考核使用。

5.3科学有效地组织管理岗位、工勤岗位等的定性考核

定性考核评价应采取360度考核的方式进行,在具体应用时应正确地选择参加评价的人员范围,建议选择对考核岗位工作有充分了解的人员参加评价,并且要注重上级、同级、下级评价的侧重和权重。建议有条件的单位采取网络化评价的方式进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5.4绩效考核评价的落实需要一定的组织保障

5.4.1医院必须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有完整、清晰的组织架构,有细化的部门职责与要求。

5.4.2加强三类岗位部门负责人培训, 使之管理 理念 、 知识 、 能力不断 提升 。 尤其在岗 位分析 、 岗位设置 阶段,要十分清楚本部门所有岗位的工作内容、任务量和质量要求,合理设置岗位,科学制定工作流程。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绩效管理理念与方法自下而上地贯彻实施。

5.5多方位地使用绩效考核结果是绩效考核质量的保障

3.如何为团队成员设定绩效考核标准 篇三

有一次,我应聘一家公司的培训经理职位,这家公司当时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最后,我被录取了。我发现自己原来公司的一名同事和我同时进入这家公司。我们在工作中一直相处愉快,而且我们私底下关系也不错——我们有时候还会到对方家里烤肉。虽然试图隐藏这个事实,但是我们还是知道对方也应聘了培训经理这个职位,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这家企业对我们两个人都非常中意。因为公司在迅速壮大,他们最终决定聘请我们两个人。因为现在要把原本指定给一个人的工作分给两个人做,他们就把我定为“高级培训经理”,把我的同事定为“培训经理”。也就是说,他成了我的下属。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我们一起吃了一次烤肉。在交谈过程中,我们都真诚地表示了自己在新环境中希望和对方协作的愿望。

上任两个星期后,我和这位朋友就开始分歧不断。到了第三个月,这种分歧已经上升到了冲突的程度。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原来对彼此的印象一直不错,我们在原来公司的合作也很愉快,我们私下还是不错的朋友。对于培训应该发挥的作用,我们也没有任何意见相左的地方。

但是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关系上,而是出在培训的实施方式上。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两个都固执己见。虽然新的公司为我们两个人制定了职位描述,但是职位描述的方式是建立在“投入”基础上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我们应该如何完成这些工作),而不是建立在“产出”的基础上(我们每个人需要实现什么目标)。因为我们的职责描述中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所有我们之间的不同意见都成了“角色冲突”。

我个人的经历听起来好像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这绝对不是一种极端现象。有些时候,人们即使深陷其中也没有意识到“角色冲突”的存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错误地认为,这是我们性格之间的冲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绝对不是。

第一步:明确定义每个团队成员需要扮演的角色

作为一名管理新人,你一定要非常明确地确定自己团队成员的职责角色;明确你对每个团队成员在工作上有什么期望。否则,误解就会导致团队成员的表现差强人意,甚至和你的期望背道而驰。如果事情发展到更糟,这些误解最终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角色冲突”。

(1)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职责角色时,采取“产出型”,而不是“投入型”的方式。

职位描述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很多描述经常是建立在“投入”而不是“产出”的基础上。“投入”指的是员工需要完成什么工作,而“产出”指的是员工需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例如,“监督、指导销售服务团队的运作”就属于前者,而“确保客户满意”就属于后者。如果职位描述是以“投入型”的方式规范的,那么就可能造成以下3 个结果:

首先,不同团队成员的角色职责可能会出现重合的地方,或者有些团队职责无人负责,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大。因为想要把需要完成的所有工作一一列举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团队成员可能会刻板地完全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职责,这就意味着,他们会变得思维狭隘,看问题的时候无法纵观全局——也就是说,他们会忘记为了整个团队甚至整个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再次,立足于“投入型”的职位描述可能会被员工拿来为自己辩护。例如,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尤其是在那些等级分明的公司,如果使用“投入型”的职位描述,就会无可避免地导致冲突。如果出现了目标没有实现的情况,员工们就会把自己的职位描述拿来当成“免死金牌”。他们可能会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辩护:“我的职位描述上根本没有这部分工作。”不管职位描述写得有多么详细、具体,没有任何职位描述可以涵盖所有事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重视“产出”才显得如此重要。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使用“投入型”职位描述会让员工觉得工作强度过大。如果分配某个员工去做他的职位描述中没有具体指明的事情,他就会以“这不是我的职责所在”作为托词。

(2)在制定职位描述的时候征求团队成员的意见,从而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当中去。

在制定职位描述的时候,应该就这个职位预计实现的目标和自己的团队成员达成一致。

作为一名管理新人,制定职位描述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不断讨论,努力达成一致的过程。就职位的“产出”和自己的团队成员达成共识,这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这件事对团队的工作关系、工作设定,以及最终的企业架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职位描述存在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一页纸上。

职位描述的制定不能靠某个人独断专权,同时也不能交到人力资源部门的手中就放任不管。如果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参与职位描述的制定过程当中来的话,他们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对执笔者进行培训,或者提供某些辅助性服务。但是真正的执笔者应该是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团队成员。最重要的是,职位描述不应该是按现成的相关书籍照猫画虎,也不应该按模板生搬硬套。负责制定职位描述的人员应该考虑清楚,他们想让这个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完成什么目标。

(3)通过添加适当内容将“投入型”方式转化为“产出型”方式。

那么应该如何写出有效的以“产出”为基础的职位描述?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在现有职位描述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例如,下面列举的工作职责是从一个大型中央处理器中心主管的职位描述中摘抄出来的:

·在大规模、多主机的运作环境中监督、指导计算机控制室的运作情况;

·为操作人员提供现场培训支持,确保他们遵守标准的运作流程;

·在系统软件、硬件分析和修正的过程中和运行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提供帮助,或者选择合适人选来完成这些工作;

·维护计算机使用记录和运作日志;

·担任值班经理的副手。

以上这些描述都是以“投入”为基础,而不是以“产出”为基础的。如果要把这些岗位描述改写成“产出型”的,我们应该按照表5-1进行如下改动。

nlc202309031923

所以,正如大家所见,将“投入型”职位描述转化成“产出型”,实际上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或者,我们也可以采取另外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针对每条“投入型”职位描述提出问题,问问为什么。如果不停地问为什么,最终就会得到关于“产出”的答案。

讲到这里,有些读者就已经有些跃跃欲试,想要重新改写表5-1中剩余的3个“投入型”职位描述了。

在改写的过程中,你会注意到,一些关于“产出”的描述会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是因为“产出”关注的是事情的结果,而不是工作完成的方式。通常情况下,为了实现某个“产出”,可能要进行多个“投入”。立足于“产出”的职位描述经常会比相关“投入”的职位描述要短很多。虽然工作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是管理者可以稍后对其做出描述,也就是在管理者和自己的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制定绩效标准和衡量办法”这个步骤之后,再重新回到这个话题。现在,在明确角色职责的阶段,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确定“产出”上面。

大多数“产出型”的职位描述最后列出的“产出”也就5~6 条。如果职位较低,这个数量可能会上升到8~10 条(一定要注意,对于“产出”的职位描述不要混入任何关于“投入”的成分)。

按照我们的经验法则:职位越高,管理者的“产出”数量应该越低。也就是说,如果你已经做到了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你的“产出”可能只有1条,那就是“实现高效管理,从而达到股东们的期望值”。

一定要记住,针对“产出”的问题和团队成员进行协商,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过程对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工作设计及最终的企业构架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职位描述绝对不仅仅是纸上功夫。所以,一定要保证工作人员也要参与到职位描述的制定过程中来。

如果你的团队成员现在还没有任何职位描述,那么你就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让每个团队成员将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罗列,然后将这些职责转化为“产出”。大家在短时间内就会学会这种方法,快速的程度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为了每个团队成员的工作岗位确定“产出”还有一个积极的副产品。那就是,管理者可以以此为基础,制定立足于结果的培训项目。也就是说,一个名叫“保证客户满意度”(“产出型”)的培训项目可能会和“为客户提供服务”(“投入型”)的培训项目截然不同,前者的高效程度会胜出后者很多。

讲到这里,我要顺便说一句,本文开头提到的故事结局,是我的同事最终在企业的其他部门担任职务——他原来的职位一直空缺。此时,企业和我本人都知道了“产出”的重要性。

第二步:制定考核标准和衡量方法,就这两点和团队成员达成一致

现在,你已经为每个团队成员都规定了预计“产出”,参考这些“产出”是制定考核办法最简单的方法。

(1)在制定考核办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团队成员参与进来制定考核办法,对于绩效管理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至关重要的。如果他们从一开始就参与进来,实际上就减轻了管理者的工作量。你会发现,如果团队成员在制定考核办法的阶段中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他们在实现考核标准的过程中会表现得更加负责。

(2)和每个团队成员进行单独会谈,一起讨论考核办法管理者应该和自己的每个团队成员进行单独会谈,制定考核办法,同时就考核办法和相关成员达成共识。

让所有团队成员制定自己的“产出型”职位描述,然后在每一条产出后面加上衡量方法。制定“产出型”职位描述很简单,团队成员只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可以了:“如果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预计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或者 “我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情况下会包含关于衡量方法的信息,衡量的角度包括:

数量,也就是“多少”;

质量,也就是“达到了什么标准”;

时间,也就是“到什么时候为止”;

成本或收入,也就是“多少钱”。

例如,在表1的基础上绘制表2。

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角色职责,然后和成员一起设定考核办法,同时就考核办法达成共识,会让管理者的工作更加轻松。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规定的考核标准。如果管理者在制定考核办法的过程中,不采取这种合作式的办法,充其量也只能让团队成员一味服从而已。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希望我的下属能够积极主动地为工作不懈努力,而不是简单地唯我马首是瞻,你呢?

4.餐饮员工绩效考核标准 篇四

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标准

基层员工的考核项目分工作能力、团队意识和职业能力三项,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25%、35%、10%,每个项目所包括的考核因素如下:

一、工作能力

对普通员工工作能力的考核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方法、出勤情况、执行力,共5个评价因素。每个因素的内容及评分标准如下:

1、工作质量:是指所承担的生产、工作、服务的完成过程情况。评定标准:若超过,5分;完成指标,4分;尚可,3分;勉强,2分;太差,1分。

2、工作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速度。

评定标准:若很高,5分;较高,4分;尚可,3分;较低,2分;太差,1分。

3、工作方法:是指为完成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否按照规范。评定标准:若很得要领,5分;得要领,4分;尚可,3分;欠佳,2分;不得要领,1分。

4、出勤情况:即迟到、早退、事假、病假、公休、其它福利假期和旷工的统称。

评定标准:若正常公休,5分;有其他福利假期,4分;有迟到、早

退,3分;

有病假、事假,2分;有旷工,0分。

5、执行力:是指服从能力和落实能力。

评定标准:若很高,5分;较高,4分;尚可,3分;较低,2分;太低,1分。

二、团队意识

对普通员工品德的考核包括学习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责任感、服务性、协作性、个人修养和集体荣誉感共7个评价因素。每个因素的内容和评分标准如下:

1、学习精神:是指对培训学习技术、专业知识、规章制度的兴趣和自觉程度。

评定标准:若很高,5分;高4分;尚可,3分;欠佳,2分;很低,1分。

2、工作态度:是指对完成目标工作所持有的态度。

评定标准:若很好,5分;好,4分;尚可,3分;欠佳,2分;很差,1分。

3、工作责任感:是指对完成目标的责任程度。

评定标准:若很强:5分;强:4分;尚可:3分;欠佳:2分;太差:1分。

4、服务性:即是指在完成工作过程中态度、语言、行为和意识的综合体现。

评定标准:若很强,1分;强,2分;尚可,3分;欠佳,4分;太

差,5分。

5、协作性:即是指在工作中要经过相互帮助、协调才能够达到预定效果的配合行为。

评定标准:若很强,5分;强,4分;尚可,3分;欠佳,2分;太差,1分。

6、礼节礼貌

评定标准:很有修养,5分;有修养,4分;尚可,3分;欠佳,2分;很差,1分。

7、集体荣誉感

评定标准:相当具备,5分;具备,4分;尚可,3分;欠佳,2分;很差,1分。

三、职业能力

对员工学识的考核包括专业知识、一般知识和学识应用本职工作程度共3个评价因素。每个因素的内容和评分标准如下:

1、专业知识:是指从事本职工作应掌握的专业基本知识、技能技巧,国家颁布的相应法律、法规、政策等。

评定标准:若很丰富,5分;丰富,4分;普遍,3分;不足,2分;太差,1分。

2、学识应用度:是指专业知识和一般知识在工作中应用的深度、广度。

评定标准:若很好,5分;好,4分;尚可,3分;欠佳,2分;不好,1分。

四、月、季度、年绩效考核得分规定

员工(月)绩效考核得分=员工考核标准+部门考核成绩30%

员工(季度)绩效考核得分=员工该季度3个月考核得分综合÷3+部门负责人综合测评20%+人力资源部综合测评10%

员工(年)绩效考核得分=《绩效考核表》成绩×70%+员工述职评定10%+部门负责人综合测评10%+人力资源部综合测评10%

五、由人力资源部整理汇总,根据(季度)绩效考核成绩评定技能等级。通知相关部门调整技能工资。

六、原则上评定技能等级按季度执行;如工作表现特别优秀,可由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人力资源部评定后,报总经理审批。

七、如遇员工调职、升职、离职情况,不做评定。调职、升职员工将根据新的工作岗位进行评定。

八、季度绩效考核补充说明

(一)以下情况评定标准:

1、该季度累积旷工一天(含一天),维持原有技术等级;

2、该季度累积旷工一天以上,技术等级下调一级;

3、该季度事假、病假累积超过3天(含3天),维持原有技术等级;

4、该季度事假、病假累积3天以内,病假每半天扣绩效总分1分;事假半天扣绩效总分3分;

5、该季度迟到、早退累积超过6次(含6次),维持原有技术等级;

6、该季度迟到、早退累积超过6次以内,每次扣绩效总分1分。

(二)人力资源部将员工本季度内的所有奖惩记录汇总后给予评分,评分标准如下:本季度1.、内若无任何奖惩记录,绩效总分则得10分;

2、奖励:绩效总分嘉励一次加1分;记功一次加2分;记大功一次加3分;

3、惩戒:绩效总分警告一次减2分;记过一次减5分;记大过一次减10分;

4、功过相抵:嘉奖一次抵警告一次;记功一次抵记过一次;记大功一次抵记大过一次。

九、绩效考核补充说明

(一)以下情况评定标准:

1、该累积旷工三天(不含三天)以上,取消资格;

2、该旷工累积三天(含三天)以内,每半天扣绩效总分10分;

3、该事假、病假累积超过30天(含30天),取消资格;

4、该事假、病假累积30天以内,病假每天扣绩效总分1分;事假天扣绩效总分2分;

5、该迟到、早退累积超过20次(含20次),取消资格;

6、该迟到、早退累积超过20次以内,每次扣绩效总分1分。

(二)人力资源部将员工本内的所有奖惩记录汇总后给予评分,评分标准如下:

1.、本内若无任何奖惩记录,绩效总分则得10分;

2、奖励:绩效总分嘉奖一次加3分;记功一次加5分;记大功一次加9分;

3、惩戒:绩效总分警告一次减5分;记过一次减10分;记大过一次减15分;

4、功过相抵:嘉奖一次抵警告一次;记功一次抵记过一次;记大功一次抵记大过一次。

(三)绩效工资作为年终奖金的发放标准。

A级、90分以上 年终奖金1000元

B级、80分——90分年终奖金900元

C级、70分——79分年终奖金800元

D级、60分——69分年终奖金500元

E级、50分——59分年终奖金 200元

F级、50分以下 无年终奖金

5.怎样设定绩效考核标准 篇五

设定绩效考核标准在整个考核过程中是重要一环,却常常被人忽略。工作职责明确了该做的事情,绩效标准说明其必须达到的程度。两样合起来才算是把对员工的要求解释清楚。

设定绩效标准的目的有二,第一,引导员工的行为达成既定的工作标准。国际知名的专家、美国管理协会会长杰姆士.L.海耶士曾说过:“如果您切实地与您的下属一齐建立起绩效标准,并且说明了您对他们的`要求,那么即使您从不考核他们,也仍然是桩值得的事;因为大多人都会想做好工作使上司能接受。”

第二,奠定公平考核员工的基准。除非建立清楚的绩效标准,考绩常因感觉与主观的看法而流于偏颇。不管考绩作业所用的方式与表格设计有多好,要做好有效的考绩,最重要的就是明白阐释主管的要求如何,而绩效标准就是达到此目的的最佳途径。

有效的绩效标准乃是根据工作而来,因此岗位说明书的内容就是绩效考核的要项,而考核的标准应是可以达成的、易于了解的、明确且能衡量的。

部属应参与制订他们自己的绩效考核标准,如此,标准才能订得恰当;部属也能受到鼓舞而努力去达成甚至去超越标准。如意见不能协调一致,主管应做最后之决定。

一件工作的绩效考核标准该有几个,并无最少或最低之定数。多项标准有助于主管的要求并有助于主管了解部属的长处及应该加以辅导的地方。主管及部属在决定标准的数目时应把握恰当与实际两个原则。

6.企业员工绩效考核评分标准 篇六

考核指标

分值

工作绩效完成情况

(40%)

能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且工作效率极高

40-37

能胜任本职工作,工作任务能按时完成,且工作效率较高

36-31

工作不误期,表现仅限于基本符合要求

30-23

勉强胜任工作,表现一般,偶尔有差错(考核期间出现1—2次差错)

22—13

工作效率低,无法完成工作任务,且时有差错(考核期间出现3次及以上差错)

工作责任心

(10%)

严格认真地履行岗位职责,并能够主动承担责任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上没有出现疏漏

基本上能够按照本岗位要求做,踏踏实实,工作上偶尔出现疏漏但不回避责任

责任心不强,遇到问题不能主动解决,回避责任

工作避难就易,挑挑拣拣,无责任担当

工作积极性

(10%)

工作非常积极主动,工作量很饱满,经常超额、提前完成任务

工作积极主动,工作量饱满,有时超额、提前完成任务

工作比较积极主动,工作量比较饱满,基本按要求完成任务

工作积极性一般,工作量基本正常,大部分时间能够完成任务

工作积极性一般,工作量不太饱满,需要经常督促,完成情况较差

团队合作精神(10%)

能够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和他人通力合作,积极达成目标

充分理解团队目标,乐意为团队目标作贡献

理解领导意图,主动为领导者分担责任,乐于协助团队其他成员,共同努力

只关心本职工作,对其他工作不闻不问

只关心个人利益,难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甚至影响团队工作氛围

业务操作技能(10%)

不断自我提升学习,完全具备高品质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还能一专多长

能够不断地自我完善,业务能力强,对本职工作操作得心应手

具备完成本职工作的一般技能和技巧,基本能够完成份内的各项工作

具备较好的基础或潜力,但在技能、技巧上仍有所不足,还需一定的指导

基本技能、技巧未达到要求,不主动提升,虽经指导也无法完成基本工作

理解沟通能力

(10%)

理解上级的工作安排,掌握重点,工作超出期望,并能进行及时主动的沟通反馈

能够很好的理解上级工作安排,工作基本达到期望,能够进行主动的沟通反馈

基本能够理解上级工作安排,并完成工作任务,但沟通反馈偶尔存在不及时主动的情况

不能够很好理解上级工作安排,需要反复交代几次,时常需要提醒才进行反馈

理解能力差,反复交代也不能够较好地完成交办的工作,常常需要督促确认

出勤及奖惩加减

(10%)

考核期全勤无奖惩得10分,出现以下项进行加减分(其中事假、病假扣分最高扣5分):

1、出勤:迟到、早退扣0。5分/次;事假、病假扣0.5分/天;旷工扣5分/天。

2、奖励:嘉奖加2分/次;记功加5分/次。

3、处罚:警告扣2分/次;记过扣5分/次.员工绩效考核评定评分标准

序号

考核项目

分值

评分标准

分项分

子项分

通则

1.1

敬岗爱业

工作热情高,主动执行任务,服从领导,敢于负责,认真办理公司交办工作

工作不主动,办事拖拉,不负责任扣1~5分;不服从领导扣5分

1.2

遵守规章

遵守和执行与本岗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

不认真执行法律、法规扣1~4分;有事不请假和工作时间办私事每次扣1分;迟到、早退一次扣0.2分

1.3

学习进取

学习本岗位业务知识,参加教育培训,不断充实自己

不参加教育培训扣2分;对本岗位相关业务知识不学习扣2分

1.4

团结协作

与领导和同事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具有团队精神

工作中不沟通、不协作、缺乏团队精神扣1~4分

1.5

服务意识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为业主(服务方)服务好

不认真办理业主(服务方)提出的问题扣1~3分;发生违纪行为本通则全项为零分

工作目标

2.1

分部、分项工程报验资料及时

分部、分项工程报验资料不及时扣1~5分

2.2

工程完工备案资料及时

工程完工备案资料不及时扣1~5分

2.3

工程竣工后档案资料整理、移交完整、及时

工程竣工后档案资料整理不完整扣1~5分、不及时扣1~5分

管理工作

3.1

接收公司的各种管理文件,及时进行登记、标识

文件登记不及时、未标识扣1~8分

3.2

接收的监理、施工单位的文件,及时进行登记、整理、归档

接收的文件登记、整理、归档不及时扣1~8分

3.3

对相关工程所需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应及时进行辨识、获取和更新,并做好发放记录

发现一次不符合标准要求扣0.5分

3.4

项目经理交办的内勤工作

未及时完成项目经理交办的工作一次扣1分

3.5

项目工程竣工后,及时向物业公司办理文件移交手续

向物业公司移交不及时、不完整扣1~10分

3.6

文件资料整理、立卷,及时向公司移交

向公司移交的文件不及时、不完整扣1~10分

7.绩效管理不等于绩效考核 篇七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差别,混淆

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管理的更新, 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越来越被政府和企业家们所重视。而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进行业务计划和控制的手段, 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绩效考核评价, 它是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综观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可以看出, 谈考核的多于谈管理的, 谈结果的多于谈过程的。谈绩效言必称考核, 谈考核言必称量化, 似乎除了考核与指标的量化, 绩效管理再也无其他的东西可言, 似乎做了指标的量化, 做了考核就是做了绩效管理。仔细研究绩效管理的理论, 我们可以发现, 我们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实在是两个差别很大的概念, 两者既不能混淆, 更不能等同。

其实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层面的问题。绩效考核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它被称为结果趋向的评估, 即绩效考核最终是要考评员工为公司做了什么;而绩效管理是将组织和个人的目标联系或整合, 以获得组织效率的一种过程。因此, 要想使绩效管理成功, 必须对一些常见的错误概念有清醒的认识, 因为这些错误概念能使最好的经理晕头。

1 概念

1.1 绩效管理是员工和经理就绩效问题所进

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绩效管理是在目标与如何达到目标而达成共识的过程, 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在这个过程中, 经理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 帮助员工订立绩效发展目标, 然后通过过程的沟通, 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 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 作为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 经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 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 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 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帮助员工改进缺陷和不足, 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该过程是由员工和他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承诺来保证完成, 并在协议中对下面有关的问题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总结一句话, 绩效管理是经理和员工的对话过程, 目的是为了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 使员工的努力与公司的远景规划和目标任务一致, 使员工和企业实现同步发展。

1.2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一段时间的工作、绩

效目标等进行考核, 是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 同时考核结果为相关人事决策 (晋升、解雇、加薪、奖金) 等提供依据。

2 区别

2.1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绩效考核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

2.2 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 注重过程的管理, 而绩效考核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2.3 绩效管理具有前瞻性, 能帮助企业和经

理前瞻性地看待问题, 有效规划企业和员工的未来发展, 而绩效考核则是回顾过去的一个阶段的成果, 不具备前瞻性。

2.4 绩效管理有着完善的计划、监督和控制的手段和方法, 而绩效考核只是考核的一个手段。

2.5 绩效管理注重能力的培养, 而绩效考核则只注重成绩的大小。

2.6 绩效管理能建立经理与员工之间的绩效

合作伙伴关系, 而绩效考核则使经理与员工站到了对立的两面, 距离越来越远, 制造紧张的气氛和关系。

3 联系

二者的联系是,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为企业绩效管理的改善提供资料, 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有效性, 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 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 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

4 别让考核绊住管理者的脚

在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实践中, 许多的管理者只是认识到了绩效考核的作用, 认为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将员工的绩效水平区分开, 可以依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职务变动的决策, 可以决定涨薪的差别, 可以决定培训的实施等, 认为做到这些就是做好了绩效管理。

实际上,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交流过程, 该过程是由员工和他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它是一个循环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它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 更通过目标、辅导、评价、反馈, 重视达成结果的过程。这个系统包括几个重要的构件:目标/计划、辅导/教练、评价/检查、回报/反馈, 仅盯住系统的一个构件, 是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绩效管理不是一个什么特别的事物, 更不是人力资源部的专利, 它首先就是管理, 管理的所有职能它都涵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因此, 绩效管理本身就是管理者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想躲都躲不开;难怪有不少管理者在接受绩效管理的培训后发出感慨:“管理者不做绩效管理, 还能做什么!”

通过上述两大循环, 我们不难发现, 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 它在绩效管理中投入的精力应该是最少的!也就是说, 我们不能简单的将绩效管理理解为绩效评价, 更不能将绩效管理看作是一件孤立的工作, 认为它只是反映过去的绩效, 而不是未来的绩效;认为它与管理者日常的业务和管理工作毫不相干, 与员工发展、绩效改进、组织目标、薪酬管理等工作没有联系, 它仅仅成了一种摆设, 这样人们认为它毫无意义也就不足为怪了。

所以, 在企业具体操作绩效管理时, 断章取义地将绩效考核定义成绩效管理, 一门心思地设计绩效考核表格, 设计考核指标, 研究指标量化的可能性, 让数字说话。你不能不说, 企业的管理者着实为此下了一番功夫, 为了能够获得考核的真经与秘籍, 他们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咨询公司做绩效设计方案, 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但是做来做去, 却总也逃不出考核的陷阱, 总也发现不了十全十美的考核方法, 指标的量化总是不能尽如人意, 考核的表面文章, 形式主义依旧十分明显, 考核造成的经理厌烦、员工害怕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该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 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

这样做绩效的路子, 使得管理者就像被考核绊住了脚, 无法前进和提升。

5 考核不是绩效管理的全部

考核固然重要, 考核指标的量化也很关键, 但一定要明确, 他们不是绩效管理的全部, 也不能根本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使考核成为顺利的必然, 成为受人喜欢的东西, 过程的管理一定不能省略, 系统的建立、过程的努力才是解决绩效考核难题的关键。

不让考核绊住脚, 首先解决绩效观念的问题, 树立管理出绩效, 而非考核出绩效的观念。绩效一定是管理出来, 而非考核出来的。

建立P-D-C-A的绩效管理循环系统。所谓P-D-C-A循环即是计划、实施、检查、调整。落实到绩效管理上就是设定绩效目标、持续不断的过程沟通、做文档记录、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诊断与提高的五步一循环。

通过这样五步一循环的操作, 真正建立起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 将绩效的关注点落脚在管理提高上, 融入到管理活动的过程中, 在企业管理者中树立绩效管理不是额外的工作, 而是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的改变的观念。使管理者明白通过实施绩效管理是为了建立管理者与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 而不是为了制造对立, 通过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操作, 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对立, 营造一个共同创造绩效良性循环的管理环境。

确立绩效管理的远期目标, 着眼于未来求发展。战略性地看待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在短期内可能受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 甚至可能出现一些不良的反映, 受到一些外来的阻力。但是企业的管理层一定不能浅尝辄止, 盲目下结论、盲目判断。给绩效管理3年的观察期, 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培育它的成长, 也许到了3年的时候, 你想放都放不下了。

参考文献

[1]金延平.人力资源管理[M].哈尔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8.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 篇八

企业推行绩效考核,本是为了提高竞争力,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比如,设定考核指标后,大家就只想着完成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没有涉及的工作就不做了,又比如,老员工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愿意向新来的人传授经验,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等等。

所谓企业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员工的工作激情、团结精神、主动性和责任心等方面,绩效考核量化了某些指标,这些没法量化的企业竞争力的真正内涵,倒变成了“打酱油的”。本来在创业阶段很团结的一大家子人,实行了绩效考核,反倒一下子生分了,冷了心,浇灭了正在燃烧的事业激情。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后,只顾自己的活儿,连扫把倒在地上都不扶一下;销售人员实行单一的业务提成,抢单、与客户串通作假的现象多了起来;研发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后,只顾着完成研发计划,会忽略研发工作应该带来的企业价值。

这成为一种不得不提的痛。原以为实行绩效考核后,可以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鼓励员工成为优秀员工,可以让有才华的人充分发挥才华,没成想,凝聚力没起来,却把企业搞成了一盘散沙。

痛定思痛,不禁要问一句,这是为什么?

大凡积极推动绩效考核的企业,往往是因为业绩停顿,或者是内部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现象严重,或者是企业规模上了台阶,管理吃力了,需要借助别人的管理经验。这样的企业,总是期待绩效考核能够带来美好的结果,却往往缺乏对绩效考核的正确认识,只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或方法,以为拿来好的工具后就可以不用操心,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于是,在设定指标时,为了图管理方便,只顾着能够进行简单加减乘除的指标,在设定目标时,要求过高,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老总不加理会,由人力资源部自己折腾。于是,指标定得合不合理,没人管,目标达成率怎么样,没人管,工作绩效究竟有没有改进,没人管。高管没时间管,人力资源部管不了,结果无外乎两个:要么认真考核,以前工作业绩还蛮自以为是的人被评了低分,因为以前没有考核,大家都认为自己工作挺好的,现在有了尺子一量,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要么绩效考核走了形式,大家都评了高分,但企业业绩仍然没有进步。被评了低分,自然不干,就要说道说道绩效考核的公平性;走了形式,老总也不干,业绩没增长,凭什么都拿高分呀?

其实,这些企业没有弄懂绩效考核的内涵。企业应该实施的是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绩效考核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要真正理解绩效考核,先得明白绩效管理。如果我们只把绩效管理当做一门技术,那么确实应该寻找解决方法:制定更加合理的指标,制定更加合理的目标,加强绩效管理的计划、组织执行、评估和改进,加强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配套制度,以期从技术方面完善绩效管理,就可以从机制方面去防止绩效管理失效了。

但是,绩效管理恰恰不仅是技术问题,因为管理本身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因为绩效管理本身不是工具,而是管理行为。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工作有更好的绩效结果,换句话,绩效管理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任务目的。而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让人们去完成任务,实现目的。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其本质就是绩效管理。因此,绩效管理理所应当就是管理行为本身。企业管理者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绩效管理。管理的首先任务就是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使命。如果把绩效管理仅当做一种工具或是一门技术,那么就没有真正理解管理;如果把绩效管理仅当做是引进的管理方法,当做新学会的手艺,而不把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常态管理,不把绩效管理化为管理行为,那么组织就不会有好的绩效。

当然,将绩效管理化为管理行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中国的管理者自古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感,重视的是公权力,而不是管理的责任。起义时,大家是兄弟,有难同当,起义成功后,就有君臣之分,有福不同享了。当官是为自身的享受,不论自身的责任。中国古已有绩效管理,但到现代,我们早已淡忘了,反倒要向西方学习,就是因为国人的绩效管理一直不出成效。春秋时管仲提出:“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明确地提出了考核臣子的“德,功,能”三个标准,就是一种绩效管理。侯经川等人撰写的《中国古代政府的绩效管理:发展与启示》中称,中国历届政府不仅有考核机构、考核标准,还研究过很多考核方法,他们在考核对象上坚持全员考核,在考核内容上坚持全面考核,在考核操作上坚持制度规范,在奖惩机制上坚持业绩导向。只不过,中国古代官府的考核权力过于集中,考核标准虚化,考核流于形式,重个体考核轻整体考核。

我们向以自己的祖先为自豪,只不过自豪之外没有学到什么好的东西。这不,考核标准不好操作,考核流于形式,重个体轻整体,重结果奖惩轻过程辅导,重表面上的功夫轻实质工作的担当,哪一样不是中国现代企业的毛病?而这种毛病的根源在于管理观念,重管理权力轻管理责任的管理观念。存在这种管理观念,就会轻视自己对员工的责任,轻视自己对组织任务的责任。德鲁克对管理的总结是“管理:任务、责任与实践”,这样的总结才概括出管理的实质,也概括出管理者的本质工作。

只不过,我们的管理者太不喜欢“责任”这两个字了。缺少管理责任的管理者,自然不愿意让自己被真正考核,所以就挑一些不痛不痒的考核指标,使考核得高分,工作绩效却不高;缺少管理责任的管理者,自然不愿意费心与下属就提高绩效进行沟通,也不愿意得罪下属,考核下属也就体现不了真正的公平;缺少管理责任的管理者,总是想省点事,主要精力放在了迎合上司的身上,自然不愿意多花时间去考虑如何帮助员工提高绩效、帮助员工成长;缺少管理责任的管理者,喜欢对下属“论功行赏,分封诸侯”的君王感觉,喜欢高喊一句“冲啊,活捉曹操者赏银百两”,然后等着曹操“人头来见”。缺少管理责任,就只会把绩效考核当做一种工具,对工具本身求全责备,而不是进行绩效管理,把绩效管理当做自己应有的管理任务。

将绩效管理化为管理行为,将目标沟通、计划沟通、成绩沟通和奖惩沟通当做管理行为,将组织任务和员工的工作成效当做自己的责任,绩效管理还会难吗?绩效考核还会成为管理者心中的痛吗?如果企业里所有管理者都具有这样的责任意识,那么什么工具或方法,甚至于咨询师,都可以休矣;那么,员工的工作激情、团结精神、责任心等都可以再次成为我们的欣慰;那么,企业竞争力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只有管理者都具有了管理责任,才能真正解决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虽然我是个咨询师,我能够换碗饭吃的本钱就是这些工具或方法,但我是如此地不喜欢这些工具或方法,因为它们迷惑了管理者的双眼,使他们不去追求自己的管理责任,反而追求只能给他们带来痛苦的所谓科学或最佳实践结论。

(编辑:可潇wqz3217@163.com)

上一篇:机构编制 七届全会精神下一篇:同乡会的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