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习作7范文

2024-09-25

四年级上册习作7范文(共11篇)

1.四年级上册习作7范文 篇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7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7,是依据照片写作文,照片共5张,第一张是一只被大货车撞死了的燕子躺在公路上,第2张至第4张是另一只燕子在叫喊和扑打这只死了的燕子,企图“救”走它,第5张是小燕子绝望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死去的小燕子。随照片还附了文章的开头: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两只家燕在马路上寻觅着农用车上掉下来的谷子。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

写作的要求是:依据照片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题目由自己来定。

设计理念

教学时,要体现观察与想象,动物与人类,生活与课堂,说话与写作,学习与创新的五大教学理念。要把动物人格化,运用设身处地法,想象燕子的语言、动作、神态,逐步诱导学生把自己看成一个演员,进入画面中燕子的角色,写出有真情实感、富有教育意义的作文。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文字、影像等),编写提供学生阅读的文章——《巴尔扎克写作的一个故事》。

学生准备:

一、收集燕子吃稻谷与虫子的材料,了解它们对人类的贡献;

二、想一想,好的文章是怎样打动读者的?将自己编写的《巴尔扎克写作的一个故事》印发给同学们阅读(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去拜访他,走到他的家门口,只听巴尔扎克在很伤心地哭泣,这位朋友止住了脚步,他想:巴尔扎克遇到什么不幸了?为什么哭得这样凄惨?他正准备敲门,忽然里面又传出了巴尔扎克重拳捶击桌面的声音,并伴之声嘶力竭的怒号:“就是你呀,害死了这个青春少女!你一辈子就知道钱,钱,钱!这万贯家财能买回你的女儿吗?我恨不得把你碎尸万断„„”他听了愈加迷惑不解,便从门缝里窥视,发现房间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他正坐在椅子上,又悲痛又气愤像要跟谁搏斗似的,办公桌上摆着他写得厚厚的一堆稿纸。这位朋友莫名其妙,终于敲开了门。一问,才知道,原来,巴尔扎克正在写《欧也妮.葛朗台》,当他写道欧也妮因父亲贪财嫁不出去而抑郁患病时,悲痛地哭起来了——他完全沉浸在自己创作的故事里去了。这部作品后来风靡全球,成了千古不朽的伟大作品。这里,巴尔扎克就是运用了设身处地法,把自己虚构的“欧也妮”当作了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人,为“她”痛哭。)

三、优秀演员演的电演为什么催人泪下?

四、动物人格化。请你当一回演员,进入那只小燕子的角色——如果你是那只小燕子,遇到自己的亲人遭到了劫难,你会说什么,会有什么动作和表情,会是怎样的悲痛?

设计意图

第一项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燕子是人类的朋友,对人类有不可替代的贡献。第二项任务是让学生知道:只有能打动自己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第三项任务是让学生明白:演员只有设身处地,完全进入故事中的角色,才能演出真情实感。第四项任务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从小燕子的角度作想,进入角色, “想燕子之所想,急燕子之所急”才能写得真切感人。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照片,想象画面内容,大家讨论,指导写作。

教学难点:把动物人格化,运用设身处地法,想象燕子的语言、动作、神态,逐步诱导学生把自己看成一个演员,进入画面中的角色。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向,激趣入课。

1、运用课件播放小燕子飞翔和捕捉虫子的视频录相(感受燕子的美丽活泼以及对人类的贡献)。

2、我们班上有位同学叫李玉燕,你还知道谁的名字中带“燕”字,说明什么?(燕子是美丽灵敏的,人是多么喜欢燕子。)

3、了解预习情况。

⑴一只燕子一年吃多少害虫?

⑵读了《巴尔扎克写作的一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⑶优秀演员演的电演为什么可以催人泪下?

设计意图:这一流程的1、2是进行直观教学,感受燕子的俊俏、机灵和可爱,了解燕子捕捉害虫的过程,领悟人们对燕子的喜爱,激发对燕子的兴趣和保护的情感。流程中的3则是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上一则设计意图已说明。

二、观察照片,分析画面。

第一幅图:这只燕子怎么死了?结合下图想想,它可能为谁而死?(告诉学生,五幅照片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要相互联系地看。)

第二幅图:来了的燕子和死去的燕子可能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或夫妻关系,或母子(女)关系,或父子(女)关系,或朋友关系,让同学们自行决定。)“同学们在家中与谁的感情最深?这只小燕子与谁的感情最深?”我们把它们假设成什么关系最好写(母子(女)关系)?能不能假想老燕子是为了保护小燕子而死的(能,说说老燕子是怎样保护小燕子而献身的)?你在心里把自己看成演员,你就是那只死了父母或其他亲人的小燕子,你会怎么样?小燕子会对老燕子说什么? 板书:图一:为谁而死? 图二:关系、喊;

第三幅图:小燕子有什么语言、动作、神态?

第四幅图:小燕子又有什么新的语言、动作、神态? 板书:图三:哭、拍、喊; 图四:哭、拍、喊;

第五幅图:小燕子为什么离开了?它还会说什么? 板书:图五:绝望、悲诉。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先了解燕子,再把燕子人格化,继而运用设身处地法,逐步诱导学生把自己看成一个演员,进入画面中的一个角色,因此,学生“变”为燕子,对燕子有了深刻的感情,打开了写作的思路,掌握了新的思维和写作方法,学生的情感及价值观都得到了提升。

三、教师诱导,学生说文。

1、教师点拨: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电影分明是假的,但却能引人入胜,有时催人泪下,是因为演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之中,“想角色之所想,急角色之所急”,才能演得逼真。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之所以风靡全球,成了千古不朽的伟大作品,重要的一条是因为他在创作时完全沉浸在故事里去了。他把自己虚构的“欧也妮”当作了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人,为“她”痛哭。巴尔扎克就是运用了设身处地法,把自己看成演员,在扮演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下面请五位同学根据照片说说图意,要注意说清小燕子的语言、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对于小学中年级来说,说是写的基础,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启发,也可以让同学们补充内容。有了说的基础,学生相互启发,写的内容就丰富了,就连后进生也能在听的过程中,有话可写了。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起重要作用。

2、大家讨论,拟定题目。(A、燕妈妈遇难后„„B、一场“车祸”,C、小燕子的悲痛(悲愤、悲哀、哀痛)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主题的揭示,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同时理解悲痛、悲愤、悲哀、哀痛几个近义词的异同。这几个词都可入题,但在写作时却要有所侧重:在悲的基础上,悲痛,重在写痛苦;悲愤,要写对驾驶员的愤恨;悲哀,重在写对于痛苦和驾驶员的痛恨却又无可奈何;哀痛,既悲惨又无奈。

四、静心写作,师生共评

1、齐读作文要求:语句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段落分明,标点正确,首尾呼应(此要求以前张贴黑板一侧,平时让学生写好后对照要求自行检查、修改)。

2、布置写作。

3、指名读文,指名点评。

4、修改誊写

(当堂写作,使学生无法抄袭报刊上的文章;当堂评改的方法是,让学生听读后,根据作文要求逐条点评。教师给予总结。)教学建议:教师指导一课时,学生写作及师生共评一课时。在学生写作前,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打腹稿的写作方法,尽量把整篇文章想好了才下笔,不能边想边写,写到后两句,又改前一句,这种被称作“十步九回头”的写法会把人弄得头晕脑胀,效率甚差,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板书设计:

设身处地

进入角色

图一:为谁而死? 图二:关系、喊; 图三:哭、拍、喊; 图四:哭、拍、喊; 图五:绝望、悲诉。设计意图:本板书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故事的思路,同时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提问有启发性,动词的出示展现了形象性,引领学生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效果:笔者运用上述教学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全班绝大部分学生写得内容具体,感情真诚,催人泪下。

小燕子的悲哀

当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两只家燕在马路上寻觅着农用车上掉下来的谷子。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

我睁开眼睛时,发现果然有一只家燕已经遇难了,鲜血不停地从黑白相间、光滑闪亮地羽毛里往外流。一只小家燕飞了过来,停在它的旁边。我看到这一幕,不禁收住了脚步。飞过来的小燕望着遇难的家燕,叽叽喳喳地叫着,声调很急促、凄惨。它用一只翅膀拍打着尸体,见没有动静,又用另一只翅膀拍打,见仍然没有反应,似乎更加焦急,就用两只翅膀拚命地拍打着尸体,叫声也更加悲凉,好像在说:“妈妈!妈妈!爸爸还在家中等我们回去吃晚饭哩!再不走,等一会汽车又要来了。”可是,它妈妈躺在地上纹丝不动。

小燕子像发疯了一般,用嘴不停地啄着它妈妈的身体,双翅飞快地扑打着,叫声更加叫人心碎:“妈妈,我对不起你呀,在车子冲过来的关键时刻,是你用叫喊和翅膀的拍打提醒我快飞啊,可你却撞在了车玻璃上了,你用生命救了我呀!你可不能死啊!你生、我养我,教会学会生存的本领,我从来都没有报答过您呀„„妈妈,您不能死呀„„妈妈,我求求您,别扔下我和爸爸„„”

远处又传来汽车的轰鸣声,小燕子恋恋不舍地离开妈妈,终于扑腾着翅膀飞开了,一边飞一边悲鸣:“司机啊,我妈妈每年为你们人类吃掉害虫40多万只,为你们保护了200多亩庄稼,难道你们不能把车开慢一些吗?难道看到了我们不能揿一下喇叭吗?„„” 我的双眼模糊了„„

2.六年级上册《习作3》教学品评 篇二

师:(出示一名学生的周记《炒土豆丝》片段:开始切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可怎么也学不来。妈妈切的土豆厚度不到半厘米,而我呢,切的最薄的也有2厘米。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经过十分钟的努力,终于将土豆切好了。)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生:开始能学着妈妈的样子切,很聪明,只是妈妈怎样切的我们没看到,可以补写出来。

生:他能用数字——“半厘米”“2厘米”来写,只是他是炒土豆丝,两厘米多厚呀!一个完整的土豆,一般只是十厘米大小,几刀下去不就完了?用得着十分钟吗?

生:读到现在也不知他切的是土豆丝,还是土豆片。

生:“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他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大家帮帮他,把切土豆的动作写具体。

生:我觉得要将动作写具体,要一步一步慢慢地回忆。

生:实在想不起来回家再做一次,边做边记录,不一定全记下来,做完了再回忆、写完整。(板书:回忆体验记录)

【点评】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写作契机。看似一个简单的评价,为下面写好动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亲自观察,体验动作

师:现在,咱们一起亲自感受如何写好动作。拿出你们带来的大蒜头,揉揉,捏捏,闻闻,它像什么呢?

生:它像个白色的小南瓜,上面还有个长长的小辫儿。

师:真会观察,注意到颜色,还看到了小辫儿。教师手里的这颗蒜头的小辫儿像什么?

生:直直的,像小姑娘的冲天辫,大约有两厘米长。

师:看得真仔细,比喻用得也恰当!怎样剥,猜猜看,能用到哪些动作?(板书:捏、掐、撕、拍、拽、捶、咬、掰、抠)

师:下面大家一起剥大蒜,注意动作和感受。(学生剥蒜)能说说你是如何剥大蒜的吗?

生:我用力掰没掰开,用牙齿咬,太辣了。我又用力拽中间的小辫儿,居然把它拽开了一个口子,再一掰就掰开了。

生:我是这样剥大蒜瓣儿的:先用食指挠几下,没把外皮挠掉,我用牙轻轻咬开一个小口,再用手剥,就撕开了它的外皮,露出白嫩嫩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白白的,就像个小宝宝。

师:你不仅会剥大蒜,还边剥边观察,边想象,真了不起!能把自己刚才剥大蒜的过程写下来吗?

三、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1.生写剥蒜头,交流

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读你认为最漂亮的几句或一段?

生:看看它的头顶,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绿绿的芽,弯弯的,像舞动的小草,美极了。底部是一条条的蒜须子,黄黄的,硬硬的,摸起来一点也不舒服。我用指甲顺着蒜瓣的缝隙使劲地向外拉,想揪出一个来,可它们死活不愿分开,不知是兄弟情深,还是故意和我作对。

生:我拿起一个蒜瓣,它仿佛热了,早就想让我帮它脱外衣似的,我只是轻轻地一掀,它就脱去了外衣,露出白白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可爱极了,像个可爱的小宝宝裹着一层纱衣。忍不住闻一闻,好香呀,真舍不得放进嘴里……

【点评】让孩子自己剥大蒜,亲自体验剥大蒜的过程,自然水到渠成,写起来便会得心用手。其实,每做完一件事,学生们都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习作也是一样。

2.写后修改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周记,用刚才学习写动作的方法,把你做菜的动作放电影,修改自己的习作。看谁的菜肴味道美,谁的菜肴我们一读就会做,就想吃!(生改习作)

师:谁愿意让我们分享你修改的快乐?

生:我先把锅烧热后倒油,谁知刚倒下去的油“啪啪”地叫起来,那些小油滴们到处乱蹦,好像一大群顽皮的孩子在玩蹦蹦床,一会儿蹦到东,一会儿跳到西,好不热闹。我赶紧把切好的千张倒进去,响声立刻小了许多,只有几个还在顽皮地小声偷笑。

生: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只鸡蛋小心地在碗边敲起来,可鸡蛋好像和我作对似的,就是不开口。我稍微用力敲几下,好不容易才出现一个小洞,我用手一掰,蛋清和蛋黄就滑人碗中。淮知不小心,鸡蛋壳竟然掉了进去,它就像一只小船在河里划行。

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是抓住动作这个细节来修改文章的,炒菜会了,打球、洗衣、骑车……是不是都会了?放慢速度,好好体验,成就一篇精彩的习作!

【点评】这节课教师对学生“点化”了习作方法,并“引导”实践运用,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印象深刻,影响也深远。

3.四年级上册习作7范文 篇三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1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2互相交流

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

3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在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 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4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再读读例文芊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5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教科书小书包课桌电视机电冰箱等等

6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7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 班级中交流

苏教国标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5》教学设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1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2互相交流

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

3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在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 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4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再读读例文芊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5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教科书小书包课桌电视机电冰箱等等

6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7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4.苏教版语文上册五年级习作7教案 篇四

1.认真读一读“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等作文题目。

2.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一、多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有意思的作文题,你们想读读吗? 2.出示相关作文题目及习作要求。师生共同品读、赏析。

3.看到这些作文题目,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件件往事,有趣的生活令人回味。但究竟选择哪一个题目呢?

二、确定内容,自主表达。

1.在这些作文题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它? 2.选择,确定自己打算写的作文内容。选材指导:

如果是记事的,那选事情有些波折的,这样作文有起伏,吸引人。如果是写景的,挑有代表性的景物来体现季节特点。最好自己亲自观察过的,感受比较深刻。

如果选“喜欢的课文”的,一定要有喜欢的理由,有理有据地写,内容才充实。

如果写“盼春节”的,要突出“盼”字。但突出“盼”字最好也用故事、事例来体现。

3.给自己选定的作文内容选一个漂亮的题目。题目要能体现中心,要能概括内容,要与众不同,有吸引力。

4.集体交流讨论写作方法,把握作文的重点部分。选择一个材料,说一说你准备 怎么来写,其他同学可以提建议。

三、教师指导

1、《我喜欢的一篇课文》,在写不同题材的课文的时候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要把喜欢的理由说清楚,有理有据地写,内容才充实。如:写人的课文应着重写学习人物品质,为人物的或机智勇敢,或坚贞不屈等品质所打动;写景的课文应着重体会景色之美和作者语言的表达等;

2、《有趣的一次实验》重在“趣”字,此“趣”学生常会写成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了他们所谓的“趣事”,但实则是一些低级趣味的事。在引导时注意,此处的“趣”可以是实验时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可以是实验本身就很奇妙,就很有趣;选事情有些波折的,这样作文有起伏,吸引人。

3、《冬天》在引导学生时注意挑有代表性的景物来体现季节特点。不要一看到“冬天”二字就是下雪,就是堆雪人、打雪仗,应写出新意,抓住冬天的特点,写出别人没有发现或不太引起别人注意的你所观察到的或体验到的独特的东西。最好自己亲自观察过的,感受比较深刻;

4、《盼春节》则重在一个“盼”字上,突出“盼”字最好也用故事、事例来体现,写出“盼”时急切的心情,这应该是这篇作文出彩的地方。

例文:

有趣的一次实验

“今天好快乐,半个小时就写完了作业,真棒!”我自言自语道.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呢? 我该去看看妈妈买来的小金鱼.我快步走到扁圆形的鱼缸前,鱼儿好像欢迎我似的,一上一下地向我游来.其中,狮子头金鱼扬着大脑袋,甩着红白相间的尾巴,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美丽.我突发奇想:鱼在水里为什么会控制平衡? 我观察到鱼儿游动时,不停地摇摆,是不是鱼鳍和鱼尾在起作用?为了验证我的猜想,我做了大胆的实验.我先准备了小剪刀、鱼网、纱布.然后用鱼网捞出了一条喂乌龟的小草鱼,这条鱼儿好像觉察到了危险———拼命挣扎着,我默默地对小鱼说:“小鱼,你别害怕,为了实验成功,你就奉献一次吧!”我把双面胶粘在我的拇指和食指上,一下把小鱼儿粘住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了剪刀,一下一下地把小鱼儿的鳍剪了下来,剪完后,我就把秃头秃脑的鱼儿轻轻地放进了鱼缸里,起初,小鱼儿挣扎了一会,就沉到水底,过了好一会儿,它也没有再游动.看来,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我还有点担心,就去查阅了百科全书,上面果真写着:鱼的鳍是让鱼掌握平衡的.鱼的尾巴是掌握方向的.通过这次实验,我觉得经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是多么有趣呀!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作文

这学期我们共有26篇课文,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先讲述了滴水穿石是怎样形成的。水滴那样告诉我们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够把石块滴穿。然后分别举出了三个活生生的例子: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文中并没有用很大一段话来介绍他们的事例,而是用几句简短精练的话语来概括。虽然是概括但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那种向水滴一样的精神。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以一句真理来结束了这篇课文。这句真理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我之所以喜欢这篇课文是有原因的。首先这篇课文写的很精彩,里面有许多的好词。如: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孜孜不倦;接连不断;坚持不懈;日雕月琢;锲而不舍。这些词都是表明学习工作刻苦认真和勤奋。我想如果我们把这些好词都铭记在心,将来写文章一定不愁问题。第二本文是以几件真实的事例来给我们说明“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所以文章读起来和看起来也不是怎样空虚了。如果你只是说“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文章不仅短而且很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篇文章他的写作目的是要让我们知道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要让我们向水滴的这种做法学习。

经过几次读课文后,我觉得很神奇。小小的水滴竟然可以把一颗坚硬无比的石块滴穿,而且看来看书中的图片,图片上显示的窟窿很大,简直难以置信是柔软的小水滴滴成的。所以只要做事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你就可以创造奇迹。

5.四年级上册习作四语文教案 篇五

能仔细观察教师走进教师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能连贯,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地动作,并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作小品,摄像师。

【教学过程】

一、学会观察

1、师生问好后,教师做一系列动作。(如:准备写课题,却发现粉笔不翼而飞,于是在黑板粉笔槽、讲台上、学生课桌里急切地寻找,最后在讲台下找到粉笔,写上课题粉笔飞了。)

2、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宋老师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吗?这些动作我又是怎么做的呢(预设:只能说出几个比较突出的动作)

3、师提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事,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罢了。

4、摄像机回放刚才的动作,生仔细观察,并按顺序将动作列出。

5、课堂交流:在这些个动作中,你对哪几个印象比较深?请具体说说。

二、学会表述

1、将一连串动作连成一段话。

*你能将这些个动作练成一段通顺具体的话吗?(学生准备,点名个别学生演示)

教师随机点评,渗透进:用上恰当的连词,将有些动作合理兼并。

2、生动笔操练,要求给片断起个题目,教师巡视,

3、抽样评讲。

(1) 选文一,以教师评讲为主(点评时围绕动作素描的要求进行。)

(2) 学生听后,自行修改片段。

(3) 选文二,以学生点评为主。

4、小结: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清动作,用准动词,加上适当联想)

三、实践运用

A、回家后,仔细观察父母刚回家时的一系列动作,尝试为他们写一幅素描,然后读与父母听,请他们进行点评。

B、看动画片,写片断。

设计意图:

学生在习作中常常表现出描写人物的动作简单无趣,很生动的事到了他们的笔下往往变得枯燥乏味。其实这都是不会观察,不注意观察造成的。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就提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本课习作辅导落脚于扎实有效,即通过创设常见的情境,通过学生实实在在的练习,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因此本课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找粉笔。当时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观察的状态,当然不可能有多少发现。接着借助媒体回放,学生有意识地再次观察了老师的动作,有了不少新发现,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注意到教师做了什么,还注意到教师是怎么做的,更尝试着从教师的一些体态语言揣测心理活动,这样一来,原本单调的动作一下子丰满起来,在描写动作的同时,还在练习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亲身参与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同学的举动,并尝试进行表述。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3、能抓住游戏中的关键人物或关键环节,进行描写,体现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爱做的游戏种类,从中选择合适的引入课堂。

【教学过程】

一、游戏实践

[设计意图:将游戏引入课堂,为学生创造观察同学、观察生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习作素材。]

1、导入:同学们,大家一定爱做游戏吧?平时你们都爱做哪些游戏呢?

2、提出游戏中的注意事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之前,老师请大家注意三件事:

1)、注意安全;

2)注意观察身边同学在游戏中的表现;

3)注意体会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不同感受。

3、明确游戏内容及要求:

1) 游戏名称老鹰捉小鸡

2) 请学生简述游戏规则。

3) 引导学生分组,分配任务。

4、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穿插期间巡视或参与游戏活动。

二、谈话引导选择习作内容及重点,梳理习作思路。

5、大家玩得开心吗?

6、在游戏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为什么?

7、在游戏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环节是什么,为什么?

上述两个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回忆游戏场面,在学生的交流反馈过程中,教师有机地围绕下列目标进行引导:

1) 通过反馈,与学生一同回忆游戏三方在攻守之间的不同动作,并尝试用准确的动词进行表述。

2) 通过反馈,引导学生不仅能说出游戏三方的不同动作,还要能回忆出当时是怎么做这些动作的,并能用恰当的语句进行描述,使得语言更加具体生动。

3) 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内心变化,并尝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

上述三点中,1、2为重点引导内容,3为对习作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的特别提醒。

8、如果老师要请你写写刚才的这个游戏,你打算怎么写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想要体现游戏的快乐,你认为哪个内容可以多写几句的?

引导学生理出习作的思路,分出思路来。

三、佳作欣赏。

1、教师出示范文,按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2、我们可以从这篇习作中学到些什么?

借助范文,更加直观的引导学生明确:

1)习作的答题思路

2) 本次习作素材的详略安排

四、学生当场完成习作

五、讲评习作

1、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以学生习作中比较典型的习作进行讲评。

3、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6.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四教案 篇六

刘德荣

珍惜资源/环保建议书:

一、导入

出示有关资源课件

二、新授(写作指导)

1、介绍有关建议书常识 建议书是个人、单位和有关方面,为了开展某项工作,完成某项任务或进行某种活动而倡议大家一起做什么事情,或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也叫倡议书、意见书。

建议书是应用文的一种类型。其内容很广泛,像弘扬雷锋精神,开展精神文明活动,援助贫困山区孩子读书,开展工作拥军优属活动家等,都可以写建议书。

建议书是面对群体时,虽然也带有建议,但主要是宣传、鼓动对方去做,具有一定的号召性。建议书是面对领导和有关部门时,一般是中肯地提出自己对对方工作的意见和自己的建议,没有要求对方去做的意思。不具有号召性。

2、建议书的格式 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大体相同:(1)、标题 一般只写“建议书”三个字,有时为了突出建议的具体内容,可以写《关于×××的建议书》。题目要写在第一行的中间,字体要大些。

(2)、称呼 提出的建议希望得到哪些人的响应,称呼就写那些人。要写在第二行顶格,后面加冒号。

(3)、正文 就是建议的内容,从第三行空两格开始写。先写提出建议的理由,再写建议的具体内容。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条写。

(4)、署名 在右下角写出建议人的姓名,即提出建议的团体的名称或个人的名字。

(5)、日期 写在建议人姓名的下方。

3、写建议书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提意见、写建议要根据具体问题、实际需要和可能的条件,而不能凭空想像,不着边际地提,这样才有助于改进工作方法,开展有益活动。(2)、说话得体,有分寸

首先,所提意见和建议应当比较准确、比较合理,并且要掌握一定的分寸。意欲晓之以理,首先动之以情,这样写,意见容易被接受,从而到达目的。其次,要使意见和建议在现实条件下行得通,不应该说过头话,也不应该提过高的要求,否则就无济于事了。(3)、内容具体、清楚、实在

建议书的核心部分是所提建议的内容。因此,写建议书不管是分条开列,还是不列条款,都应当把建议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使人一目了然。这样领导、机关、单位和个人在考虑和采纳的时候才容易落到实处。切记不要说空话、套话,不要抽象、笼统。(4)、语言准确、精练

建议书是人们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一种工具,因此,语言一定要准确精练,要言简义明地把具体的办法、具体的措施准确地、一目了然地写出来,而不是过多的分析和去论证。

三、范文赏析

7.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七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我校的一个薄弱点,于是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语文教研组准备迎难而上,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争取在作文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本周,有我校在作文教学上有一些突出成绩的都娟英老师首先为其他语文老师上了一节研究课,以供老师们一起来学习,一起来讨论。就这节课,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都老师执教的作文课是习作1——设立新节日

1、在整堂课上,老师利用谈话、想象、交流等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启发,发言很有新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心愿想到了悦读节、亲子节、宁静节、小鬼当家节、爱心节等。学生这些火花的闪现,老师在期间的启发、调动、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2、学生交流具有层次性。学生要想写好,必须要先说好。教师对于学生的交流要求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由简到繁,层层深入。一开始,都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心里有什么愿望,想设立什么新的节日。在第一次交流的.基础上,都老师又再次让学生结合一件具体的事例说说自己为什么想设立这个节日。此时,学生交流的要求就更高。

不过,在这节课上,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老师对于书上的习作要求,没能指导学生好好读一读,明确写作要求。审题能力的高低,有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作文的的发挥。

8.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习作(共) 篇八

习作要求: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过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颐和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贾沫雪,叫我小贾就行了。很高兴有缘在这里为各位导游。

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之一的颐和园。

颐和园主要有以下景区:最东边是东宫门区。这一带原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会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

中间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丽。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

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

颐和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三,特别是南部的前湖区,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6座不同形式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点,造型十分优美。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相信在下面的游览过程中,各位一定会品味到颐和园博采众长,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的独特魅力。另外,烦请大家在一饱眼福的同时,“除了相片,什么也不要带走;除了欢笑,什么也不要留下。”祝各位愉快!

孩子的话:

以前,我从来不知道还有“导游词”这种文体,尽管我也有过旅游观光时听导游讲解的经历。但是,从来没有把那和语文和作文联系在一起。这一次,真的是让我领略了生活处处皆文章!

老师告诉我们,写导游词要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和口语化,这使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导游讲解我愿意听,有的导游讲解我不愿意听,也听不懂。原来和导游词的好坏有很大关系啊!不知道我的导游词是不是有人愿意听呢?

家长的话:

写导游词,查找资料非常重要。我首先和孩子一起查找了“世界遗产”,又明确了我国的“世界遗产”。然后确定写作对象,再搜集相关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又发现一个景区里总是有若干景点,一篇导游词绝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孩子确定写入园的开场介绍。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又再次对资料进行甄别筛选„„

老师的话:

9.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4 篇九

教学要求:

1.懂得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写的时候一般都加上引号。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道象声词及作用

1.出示例文,自由读。

厨房交响曲

你也许听过贝多芬弹奏的钢琴曲,听过中央乐团演奏的世界各国的交响名曲。可你曾注意过你家厨房里发出的各种奇妙的声音呢?我告诉你,只要你细细地去品味,那可也是一首极其美妙的交响曲啊!当外婆买菜回来走进厨房,美妙的交响曲就奏响了。她首先打开了水龙头,随着水龙头 “哗哗”地流出一股清水,她忙着洗涤着各种蔬菜和鱼肉。外婆把洗好的蔬菜和鱼肉放在案板上开始“工作”,不时发出“嗒嗒嗒”、“咔嚓、咔嚓”的切菜和剁鱼肉的时快时慢的声音。

一切下锅前的准备工作做完以后,外婆拧开了煤气灶的开关。只听“嗒嗒嗒”几下,电子点火器点燃了煤气灶,接着又“啪”的一声,一簇蓝色的火苗从煤气灶口窜了出来。“轰轰”油烟机也开始工作了。不一会儿,油旺了,外婆马上把刚洗好的菠菜倒进锅里,锅内随即发出“ 口兹——”的一声,接着又发出勺子、锅子碰撞的“当当当”声。转眼间,锅里菠菜熟了,绿油油的,真馋人。“吱悠”外婆手脚麻利地拿出碟子,“嚓嚓嚓”一盘香喷喷的菜新鲜出炉了。嗞这时,另一灶台上的水烧开了,水壶发出了“呜——”的鸣叫声,提醒外婆:水开了,快去灌开水!外婆 “啪”地一声关掉煤气灶,立即灌起了开水。“咕噜咕噜”、“嗒嗒嗒”、“哒哒哒”、“咔嚓、咔嚓”、“呜——”……此起彼伏,不时互相交杂,时短、时长、时低、时高。这从厨房间发出的各种声音,难道不是一首美妙而动听的交响曲吗?

2.讨论:读了上文,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回想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也能像例子这样表达出来吗?

1.看书上四幅图,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2.展开想象,描绘画面,用上象声词,写在草稿本上,3.小组讨论交流,比赛哪组想得最多,最合理。

4.将用的准确、恰当的象声词板书到黑板上。

三、指导写作:

1.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事?看到过什么场景?

2.学生思考,交流。

3.动笔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象声词。

4.指名读,主要由学生评点,老师适当指导。

10.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 篇十

胜似亲人

在某个城市的郊外,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苗族老奶奶,老奶奶的子女都到远方的县城工作了,很少回家。老奶奶只好和她的老伴相依为命,但不幸的是老奶奶的老伴前段时间也去世了。只剩下老奶奶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着。 一个叫小红的汉族小姑娘是老奶奶的邻居。小红每次看见老奶奶拐着拐杖作家务活的辛苦样子时,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同情之心。她决定去帮助老奶奶做家务活。有一天,小红看见老奶奶,一只手拐着拐杖,另一只手拿着洗衣服的棒子,艰难的在洗衣服。小红跑到老奶奶的面前,亲热的对老奶奶说:“奶奶,让我来帮您洗吧,您到一旁歇歇吧!”老奶奶一听连忙把手摇了摇说:“小红,不用了,不用了,我自己来。”但小红坚定的说:“不要紧的,我长大了吗,帮您作家务活是应该的吗。”老奶奶听了,没办法,只好让小红做。于是小红又是搓,又是打,一件件脏兮兮的衣服,被小红洗过像是刚买来一样干净。小红干完了活,刚准备走。 却被老奶奶抱住了,老奶奶那张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红,嘴里还说:“小红你真棒!”小红害羞的说:“没什么,没什么。”

从此,小红经常在生活上帮助老奶奶。虽然小红和老奶奶不是亲人,但她们的爱却比亲人还深。

胜似亲人

有一位小姑娘叫晶莹。她住在苗族的某个村里,她是汉族人,她的脸色红润,好像涂了胭脂似的,头上经常戴着小花。村里大多是苗族人。其中有一位苗族老婆婆,她的儿女都外出工作了,每年都很少能回家。她经常头戴黑色头巾,耳朵上戴着银耳环,身上穿着苗族特有的服装。

年迈的老婆婆,虽然手挺巧,可干起粗活儿来并不方便。于是,晶莹每天放学回来都帮老婆婆干活。

以前,晶莹还小,只能帮老婆婆洗洗碗,擦擦桌。可是现在晶莹长大了,不仅能帮老婆婆洗碗、擦桌子,而且还能帮老婆婆捶背、洗衣、拖地板、煮饭??每天忙到很迟才回家写作业。

今天又是周末,晶莹赶紧写完作业,去帮老婆婆洗衣服。一进屋,她就围上围裙、卷好袖子,开始洗起衣服来。桶里的衣服洗完了,挂在晾衣架上晾。晶莹又帮老婆婆洗被子、床单等。

老婆婆进屋一看,晶莹的手冻得通红。她激动地走过来,右手搂住晶莹的脖子,左手抚摸着她的脸,头贴着晶莹的头小声和蔼地说:“莹莹,你真是个好孩子,你这样照顾我,帮助我,真比我亲儿女还亲,我真不知该怎么感谢你!”晶莹小声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后来,全村的人都赞美晶莹有颗高尚的心。

胜似亲人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小红愉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家,她写完了作业,正准备出去玩的时候,她想:我们家的邻居是苗族的张奶奶,她年纪很大,白发苍苍的,满脸布满了皱纹。她的老伴早就死了,儿女也到外地打工去了,我应该为张奶奶做一些事。想到这里,小红立刻跑到张奶奶家的房子前。小红轻轻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但是,张奶奶不在家里。小红一转头,看见院子里放着一个盆和好几件衣服。小红想:张奶奶洗这么多衣服一定很累,我帮张奶奶洗吧。

小红拿起一个盆,把盆装满水,然后端着盆和几件衣服走到院子里。她把衣服放进盆里,开始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洗衣服。她先往盆里撒了一些洗衣粉,并且用手搅均匀。然后,她就开始用力地搓衣服。搓了,她打开衣服,看见领口处还有一点儿脏迹。于是,她拿出肥皂,使劲地搓起来。搓了一会儿,她累极了,想:张奶奶年纪很大,行动不方便,要是我放弃了,张奶奶一定会再来洗的,我要坚持下去。于是,她又继续洗起来。过了一会儿,她又打开看衣服了一下。这回,没有任何脏迹了。她大喜过望,把衣服提了起来,搭在了晾衣架上。

11.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习作四 篇十一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天长市一小 四(1)班 华乙玮

大自然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当风儿婆婆坐着大风车来到人间,便吹得大树弯着腰“沙沙”地喊,便“呼呼”地吹着低着头的小花小草。当小雨妹妹站在雨中,花、草、树,一起抬头,想喝个饱;当大雨姑姑将豆大的雨水泼向大地,“哗哗”,大家连忙“砰”的一声打开了雨伞,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伞尖上流下来,就像一张张雨帘。雷公和电母听到了大雨“哗啦啦”降落的声音,就连忙“隆隆”地将雷和闪电射向地面……转眼间,又到了冬天,鹅毛大雪纷纷落了下来,“咯吱咯吱”人们踩在厚厚的雪上,一个个雪人堆成了,小孩子们“呵呵呵呵”的笑声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

上一篇:《触摸春天》教案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心理咨询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