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2024-09-10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精选11篇)

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篇一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一、推广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确保生猪健康无疫

1、做好免疫接种:

加强生猪免疫注射,建立有效屏障,是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核心,因此我们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了我县生猪免疫程序,并实行免疫耳标化管理制度,要求农户在仔猪30日龄前到各乡镇兽医站登记防疫,在30—35日龄内,山兽医站防疫人员上门进行猪瘟、日蹄疫浓缩苗免疫注射,猪瘟苗1头份,高效w苗1ml,分不同部位注射,并扎上防疫耳缺,回站后记录首免情况,到仔猪达55—60日龄时,兽医站兽医人员根据首免记录情况,上门进行阉割并实施加强免疫,不同部位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1头份和高效w苗2ml,并扎上塑料防疫耳标。母猪的防疫注射在仔猪首免时肌注三联苗1头份,二免时肌注高效w苗2ml,公猪的防疫注射为每6个月肌注猪瘟、丹毒、猪肺疫三联苗lml,每四个月注射高效w苗2ml:规模猪场引进位猪育肥隔离观察15天,加强免疫高效w苗2ml一次。出售和屠宰肉猪一律凭检疫证明和防疫耳标上市和屠宰。对没有防疫耳标的动物,一律不准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补免合格后才可再次申请检疫。

2、加强检疫力度:

产地检疫是一项基础检疫工作,临床检查情况确切、全

面、检疫效果好,能及时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为确保供沪生猪的安全,我们及时对检疫工作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产地检疫的工作力度,建立并实行了生猪售前检疫制度,生猪检疫实行到场到户制度。要求各养殖场(户)在生猪出售或调运前,必须到当地畜牧兽医站报检,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在接到报检后,出检疫员到场户进行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畜主凭产地检疫证明方可上市交易和调运。对无检疫证明收售生猪、养殖场(户)出售生猪未报检的,一经查实,依法按规定予以处理(罚)。

3、推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

规模场(户)猪群密集,人员、物资、车辆、猪只等往来频繁,是生猪疫病的易发地,一旦发生,数量多、损失大,为此我们将规模场(户)的防治工作,列为重点来抓,实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生猪户口簿山县畜牧兽医站统一印制,山乡镇畜牧兽医站统一管理,出包片兽医和畜主具体负责对规模场(户)饲养生猪和防疫检疫情况进行登记。登记记录的内容包括登记时间、存栏数量、出栏情况、预防注射、检疫情况、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山兽医在预防注射、产地检疫和定期检查时登记和填写,并由畜主签名核对。生猪户口簿一式二份,一份出农户保管,一份由包片兽医保管。生猪户口簿的建立,对于掌握规模场(户)生猪饲养发展动态,防止漏免、漏检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确保规模场(户)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同时,制定了”五公开服

务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兽医人员及时、准确地做好生猪免疫接种,并列入站员考核指标。有力地保障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广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品质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涉及到生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重点围绕提高和改善生猪品质推广技术:

1、猪种改良技术:猪的品种直接关系到鲜肉的品昧和风味,我们针对市场对生猪瘦肉率的要求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确定以内三元”杜长嘉”为供沪商品猪种。在杂交组合的选择上,其父本,杜洛克又有很多品系,我们根据饲养对比和鲜肉市场反馈的信息,确定以浙江省农科院种猪试验场的台系杜约克为佳,其杂交商品代在体型外貌和生长性能方面受养殖户的欢迎,其鲜肉色泽、肉品及风味很受消费者的欢迎。2003年,我站补助引进3头台系杜洛克,用于猪种改良:良种公猪(含长白公诸)覆盖面为100%。母本改良也是利用杂种优势的一项关键技术,“长嘉”二元母猪的选留,由县牧医站指导和组织实施选育工作,乡镇兽医站负责在扩繁群中具体统一选留,再安排给农户。其选留方法和技术是:一是母本产仔多,以性能温顺为佳,在3—5胎次中选留母猪:二是选留的母本至少有充分发育,沿腹底线布位匀称的8对奶头,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予选留:三是选取的小母猪体格健壮、匀称,外生殖器良好:四是远留头数是需求母本量的110%以防不育母猪。

2、改进饲喂技术:根据“杜长嘉”商品猪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了统一的营养标准,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剂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不饲唱高铜、高铮日粮,在饲喂方法上适当加喂青粗饲料,控制生长速度;使用药物治疗严格执行休药期,以减少药物残留和提高猪肉品质。

3、推广使用饲壮灵:饲壮灵是一种肉猪肉质改良预混合饲料,把纳米科学和动物营养有机结合,适用于30千克以上的肥育猪。据示范基地和浙江一星饲料集团有限股份公司试验测定表明:饲用后明显改善鲜肉色泽和食用品质,提高风味,降低脂肪和提高瘦肉率。

三、建立和完善监控体系,确保生猪安全供给

制定了《无公害生猪饲养综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生猪生产关键点控制程序》等一系列规程和制定,严格按照海盐县无公害生猪饲养基地的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联动场(户),通过签订产销协议来规范养猪生产秩序,实行统一技术标准,并通过采用奖励措施和违约责任实现利益共享,对生猪抽样进行盐较酸克伦特罗的取样检测,确保畜产品安全:兽医站站员分片负责,做好规模场(户)的生猪户口簿制度和散户阔、防登记制度,在猪种、饮用水水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医防疫、无害化处理和出栏检疫等方面进行全面登记、管理和监控,做到每头出栏商品猪都有据可查:县站加强监管力度,对全镇进行不

定期、经常性的抽查监测,逐步建立“点与面、条与块”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实现以农户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监控。

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篇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蔬菜 (菜薹) 的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管理措施。

2 产地环境

生产基地要求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土壤肥沃, 远离“三废”污染地区, 其环境空气质量、灌溉用水、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均符合GB/T18407.1-2001的规定。

3 品种选择

3.1 早熟品种

四九19号、四九20号、全年菜心, 一般比较耐热耐湿、生长期短、冬性弱、抽苔快、花期整齐、采收时间短、播种至初收26~33天, 株型较小, 产量较低。

3.2 中熟品种

60天特青、宝青60天、绿宝70天等, 耐热耐湿比早熟种弱, 播种至初收为38~45天, 株型中等。

3.3 迟熟品种

冬性强, 播种至初收为55~65天, 株型较大, 花球大, 侧芽多, 品种有迟心2号、迟心29号、80天菜心等。

菜薹不同类型对播种季节要求严格, 应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品种, 因此, 早熟品种适宜于5~9月, 中熟品种适宜于春季4月、秋季9~11月, 迟熟品种适宜于12月及早春1~3月, 温度较低时 (15℃以下) , 应采用冬性强的迟熟品种。

信丰华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是采用直播方式, 迟熟品种可适当采用移栽种植, 直播用种量667m2为0.5kg左右。

4 整地起畦

土壤深耕晒白, 施足基肥。基肥一般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硫酸钾5~10kg;或腐熟鸡粪、鸽粪1000~1500kg, 高钾复合肥20kg。畦宽一般1.3~1.5m, 高30~40cm, 呈龟背形。

5 田间管理

5.1 间苗定苗

直播菜薹第1次间苗在1~2片真叶, 第2次在3~4片叶时进行, 除去高脚苗和弱小苗, 留苗间距在6~10cm。移栽菜薹在幼苗3片叶时结合补苗进行间苗定苗。定苗株行距早熟品种一般为10cm×13cm, 中熟品种为17cm×20cm, 迟熟品种为20cm×23cm。

5.2 合理施肥

追肥宜勤施、早施、薄施, 宜用速效的完全肥。菜薹在第1片真叶展开时及时追肥, 667m2施稀粪水或15-15-15复合肥3~4kg, 3片真叶时结合间苗追1次肥。之后, 每隔5~7天可667m2用腐熟花生麸5~10kg和15-15-15复合肥5~10kg混施。现蕾时施重肥, 667m2施高钾复合肥20~30kg和腐熟花生麸10~15kg, 采收前10天停止施肥。采收主苔后继续采收侧薹的, 则应在大部分植株采收主薹时, 追施浓肥, 促进菜薹发育。

5.3 水分管理

全生育期保持土壤湿润, 每次追肥后都应用水浸半沟水 (不能上畦田) 浇透土壤。夏季晴天早晚淋水;雨天注意排水, 以防畦面积水;越冬前、干旱时, 灌水防冻, 即灌即排, 不漫灌。

6 病虫害防治

采取以防为主, 选用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耐热 (寒) 的抗病优良品种, 合理布局, 一定时间内实施轮作;每一茬后要清洁田园, 降低病虫源基数;培育壮苗, 提高抗逆性;增施有机肥, 平衡施肥, 少施氮肥。利用黄板诱杀蚜虫、黑光灯诱杀蛾类。

6.1 病害防治

主要有炭疽病、霜霉病、软腐病。防治炭疽病:用65%好生灵80~100g/667m2喷雾, 连喷2~3次。防治软腐病: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喷雾, 连喷2~3次。防治霜霉病:用68%精甲霜锰锌100~150g/667m2, 或65%代森锰锌 (好生灵) 80~100g/667m2喷雾, 连喷2~3次。

6.2 虫害防治

主要有黄曲跳甲、小菜蛾、菜青虫、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防治黄曲跳甲:用4.5%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用1.8%阿维菌素80~100m L/667m2喷雾防治。防治斜纹叶蛾、甜菜叶蛾:用4.5%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7 采收

3.无公害农产品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 篇三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西葫芦的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管理措施。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三、产地环境要求

生产基地要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土壤肥沃、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地区,其环境空气质量、灌溉用水、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应符合GB/T18407. 1-200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

四、生产技术管理

1.-栽培季节

早春栽培、秋延后栽培、越冬栽培。

2.-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抗病、早熟、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如早青一代、4094、冬玉等。

3.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要求纯度≥90%,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9%。

4.施肥原则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控制氮肥使用,提倡使用商品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粪水和污泥,不施用未经充分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禽粪尿等有机肥料。

5.播种时期

5.1-日光温室越冬栽培:10月下旬播种育苗。

5.2-日光温室早春栽培:12月下旬播种育苗。

5.3-塑料大棚、小拱棚春提早栽培:元月下旬播种育苗。

5.4-秋延后栽培:8月下旬直播。

6.-用种量

每667平方米栽培面积需种子500克左右。

7.-育苗

7.1-营养土配制

用60%肥沃田园土与40%腐熟厩(圈)肥充分混合,在混合时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三元复合肥或过磷酸钙1千克拌匀。营养土过筛后铺入畦面,或装入穴盘或10厘米×10厘米的营养钵。

7.2-苗床整理

苗床设置在日光温室内,以南北向为宜,床宽100厘米~120厘米,苗床深12厘米~15厘米。整平床面,摆放穴盘或营养钵。冬季育苗可采用地热线提高地温。

7.38--种子处理

7.3.1--浸种(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7.3.2--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20分钟,并不停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继续用温水浸泡6小时,捞出,再用清水掏洗干净后催芽。

7.3.3--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再用30℃的温水继续浸泡5小时,捞出,用清水淘洗干净后催芽。

7.3.4---用清水浸种4小时~5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分钟,捞出,用清水淘洗干净后催芽。

7.4-催芽

将浸过的种子用湿润棉纱布包裹,在25℃~28℃温度条件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1次,待种子露白时播种。

7.58播种

播种前将营养土或营养钵或穴盘浇透水,平摆种子,覆盖1厘米~1.5厘米厚的营养土。播种后覆盖地膜,增温保墒,出苗后及时揭除。

7.68苗床管理

播种后,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28℃,夜间12℃~15℃,并适当浇水,同时注意通风,及时防治病虫害。

7.87炼苗

定植前7天炼苗。保持白天温度在25℃~28℃,夜间10℃~12℃。

8.#整地施肥

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厩(圈)肥4.3#米~6.3米或禽肥2立方米~3立方米、三元复合肥30千克~50千克。其中2/3撒施土壤表面后,深翻20厘米以上,1/3在种植带内集中沟施。整地做垄,垄宽80厘米~100厘米。

9.#棚室消毒

温棚栽培在定植前进行棚室消毒。每667平方米棚室用80%敌敌畏乳油250毫升拌适量锯末,与2千克~3千克硫黄粉混合,分10处点燃,密闭一昼夜后放风。或采用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消毒。

10.#壮苗标准

株高10厘米~12厘米,茎粗0.6厘米~0.7厘米,3片~4片叶时,叶片小,色浓绿,苗龄20天~25天(冬季35天左右)。

11.定植

11.18定植时期

苗龄20天~25天,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即可定植。日光温室越冬栽培:11月下旬定植;日光温室早春栽培:1月下旬定植;塑料大棚、小拱棚提早栽培: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定植宜在晴天下午进行。

12.田间管理

垄上单行定植,株距50厘米~60厘米。可根据情况采用铺地膜等保温措施。定植后浇透水。

12.1#缓苗期

缓苗期不施水肥。保持白天25℃~28℃,夜间15℃~20℃。需3天~5天。

12.28缓苗期至结瓜初期

促根控秧,可轻浇水。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12℃~15℃。

12.38结瓜期

应掌握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白天25℃~28℃,夜间15℃~17℃。当根瓜10厘米长时,可每天10天~15天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每次追施复合肥10千克~15千克。也可进行叶面喷肥。采瓜期,不能施速效氮肥。温棚栽培时棚内温度不应该超过28℃。

12.4#植株调整

保护地越冬栽培采用吊蔓方式,及时调整枝蔓和基部侧蔓、病叶、老叶。

12.5#保花保果

根据生长需要,搞好温湿度调节,改善光照条件,促进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平衡。也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或适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穗。

13.病虫害防治

13.1#常见的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白粉病、病毒病、灰霉病、霜霉病、疫病、蔓枯病等。

13.2#常见的虫害: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

13.3#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13.4#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轮作;进行种子、床土消毒;采用地热线和穴盘育苗技术;膜下暗灌;加强温湿调控;深耕土地,科学施肥;培育壮苗;定植前炼苗。

13.5#物理防治

温汤浸种;采用橙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利用夏季高温天气进行土壤消毒。

13.6#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优先采用生物农药防治。

13.7#药剂防治

13.7.1#农药的使用

严格执行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浓度、次数及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13.7.2#推荐农药

13.7.2.1#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可用多菌灵、霜霉威等。

13.7.2.2#灰霉病:可用腐霉利、灰霉灵、多抗霉素等。

13.7.2.3#白粉病:可用粉必清、烯唑醇等。

13.7.2.4#病毒病:可用植病灵、宁南霉素、盐酸吗啉呱等。

13.7.2.5#霜霉病、疫病:可用杜邦克露、扑霜、霜霸、代森联、丙森锌、锰锌·霜脲、百菌清等。

13.7.2.6#蔓枯病:可用异菌脲、多抗霉素等。

13.7.2.7#蚜虫、白粉虱:可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等。

4.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标准化问题 篇四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标准化问题

最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了8项有关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国家标准,分别是:<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安全要求>;<无公害畜禽肉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作 者:王忠敏 作者单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刊 名:企业标准化英文刊名: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年,卷(期):“”(1)分类号:关键词:

5.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篇五

一、环境条件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证“三通”(通电、通车、通讯);远离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区;设置垃圾废物收集桶,定时清理;养殖场内不得养禽畜污染池塘 ;建立生产、用药和用料等制度。

二、池塘

通风向阳,池形整齐,规格为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面积6-15亩,水深2-3米,利用生态循环水模式进行养殖,属于标准化池塘;每个生产周期,在放鱼入池前,要适时进行池塘干底修整、清淤泥、消毒、晒塘底、肥水、增氧气和试水处理。

三、水质

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水体无异色、异臭和异味,酸碱度在7.0-8.8,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总氨氮低于0.4毫克/升,亚硝态氮低于0.01毫克/升,透明度在25-35厘米,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科学肥水:使用合成肥水药物及微生态制剂肥水。苗种投放前5 ~7 天,施绿肥400~450公斤/亩或有机肥200~250公斤/亩;养殖期间追肥应以无机肥和微生态制剂为主;起捕前2个月不能将有机粪肥投入池塘。

水质调控:通过科学使用增氧机及时注换新水和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生石灰、滑石粉等措施改善水质。

四、苗种

选择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繁育场,选购外表正常、无病状、游动活泼、规格一致的优质苗种,购买前应细心检查,合格后方可放养;投放前应进行苗种常规消毒。

五、饲料

不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及添加剂;不使用变质和过期的配合饲料;鲜活饲料鱼必须无病虫、无损伤,投放前进行常规消毒。

合理投饲:采用“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方法,以投喂具有质量保证的配合饲料为主,投喂量随鱼的生长、天气、水质情况适当增减。

六、药物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使用的水产养殖用药应保证“四证”齐全(国家兽药GMP认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号),并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科学使用,遵守休药期。

七、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做好苗种入塘前后、渔具以及高温季节的常规消毒。发现病鱼或死鱼要及时捞起,经技术员检测确定病因或死因后消毒并深埋泥土中。

八、生产记录

做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记录养殖种类、苗种来源及生长情况、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水质变化等内容;《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记录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用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内容。生产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九、起捕运输

核对休药期,确保上市食用鱼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的要求;起捕前15天内,不得使用化学药物;起捕前1-2天,停止投料。

活鱼运输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水温适宜,中途换水量不超过2/3,温差不超过5℃;运输密度合理,尽量在适当低温下运输,配备增氧设备和增氧剂,不得使用抗生素或孔雀石绿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

十、养殖废水

6.如何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篇六

当前,不少县份都在向有关部门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那么,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要经过哪些程序呢?近日,记者走访了农业部门。

据介绍,凡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规定,生产产品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具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有效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均可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人从中心、分中心或所在地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归口单位领取,或者从中国农业信息网下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及有关资料(网址为)。

申请人直接或者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归口单位向申请认证产品所属行业分中心提交13份材料(一式两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产地《环境检验报告》和《环境现状评价报告》(2年内的)、产地区域范围和生产规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证明、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无公害农产品有关培训情况和计划、申请认证产品上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过程记录档案(投入品的使用记录和病虫草鼠害防治记录)、“公司加农户”形式的申请人应当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和农户名单以及管理措施、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详见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认证申请书)。

分中心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查工作。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进行全面评审,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认证结论。

7.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开发研究 篇七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提高, 即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在提高。近年来, 因为在食品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 使民众对食品安全意识快速提高, 人们对食品质量及营养性要求在不断提高, 不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而且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的要求和市场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 人们愿意为这些高质量农产品买单, 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开发经济效益前景看好。

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是使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 降低农药用量, 施用有机肥, 减少化学肥料使用, 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农产品的品质得到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 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生态环保效果。

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在发达国家的模式

食品安全也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食品安全的管理体系。欧盟是由横向与纵向的网络管理体系构成, 覆盖了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 并于2002年初正式成立了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 (FSA) , 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产品可追溯。同时, 有法律法规体系保障, 对违规企业有法可依地实行处罚, 可以有效地抑制危害事件的发生。

2.黑龙江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优势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 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具有生态和资源优势。如何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优势, 对于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以及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统计,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经济总量、种植面积、质量安全水平等多项指标在全国领先。然而这些优势以往并未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从根本上说, 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因种植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获得应有的高经济效益, 随着生产管理的改进和人们对无公害产品的认知提高, 将会迎来无公害农产品广受欢迎的时期, 近年来从黑龙江省农产品在各地展会的热度看, 黑龙江省优良的农产品已受到其它省份民众的广泛认可, 经济效益也会随之提高, 也会带动本地农民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中。

3.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原则

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巩固和发展这一门专业技术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统一完善的系统管理原则

建章立制, 有章可循, 做到生产有规程, 产品有标志, 认证有程序, 市场有监理, 过程有记录, 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在严格管理之中, 使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和良好的产品信誉有可靠的保证。

(2) 严谨规范的生产技术原则

无公害农产品的环境品质独特性是其生产技术独特性所决定的, 只有严谨规范的生产技术, 才有符合特定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

(3) 循序渐进的产品开发原则

市场消费能力、消费观念、消费特点都是分层次的和分阶段而有不同的要求, 现阶段消费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正处于培育扩大过程, 在生产中必须相适应地发展。由于技术进步的渐进性, 故此也决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的渐进性。

(4) 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引导, 技术力量的加强和支持做保障

政府政策的导向扶持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根据地区特点设定准入门槛, 并给与技术支持, 无公害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可以灵活多样, 规模也不应一味求大, 因地制宜, 加强地区统筹, 从生产到销售有统一体系, 扩大宣传, 引导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地参与到无公害农业生产中, 提高农民收入, 也有益农业的长久发展。

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中, 已造成农业土壤环境退化、农产品不同程度的污染, 已引发民众对食品安全的疑虑, 这种危机促使新的无公害农业发展战略的产生, 是农业发展的转折时期, 势必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不仅仅是适应市场需求, 更是有益农业生态环保,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在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模式及原则上给出参考或建议。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农业,生态,原则

参考文献

8.无公害农产品红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篇八

关键词:无公害;红辣椒;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50

1生产技术

1.1品种选择

选用经审(认)定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3标准。

1.2种子处理

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5℃~60℃温水中,不断搅拌,保持恒温15~20分钟,将种子捞出直接放入室温下的清水中浸泡8~12小时。

药剂处理:可选用10%磷酸三钠水溶液浸泡15~20分钟,用清水洗净,适温下催芽。经过包衣处理的种子,可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

催芽:捞出、摊开、晾干种子表面的水膜后,用湿毛巾包裹放在25℃~28℃条件下催芽。

1.3播种

营养土配制:选用无除草剂残留且三年内未种植茄果类作物的田园土、腐熟草炭、腐熟有机肥,按6∶3∶1的比例配制。

时间:设施育苗,3月5日~3月15日播种。

播种量:每平方米苗床20~25克,每公顷用种量500~600克。

方法:浇透底水,水渗透后播种,撒匀,然后覆土,厚约0.8~1.0厘米。覆土后覆地膜,50%~60%出苗后撤掉地膜。

分苗:出苗后2~3片真叶时分苗,营养面积6厘米×6厘米。

1.4苗期管理

温度:红辣椒苗期温度管理指标见表1。

水分:分苗前适当控制水分,分苗后根据“见干见湿”原则浇水。

秧苗锻炼:定植前7天进行秧苗锻炼。

1.5定植

整地:定植前整地。垄作,垄宽60厘米;畦作,畦宽120厘米,双行,宜采用地膜覆盖。

施肥:每公顷施入腐熟的农家肥40~50立方米或鸡粪1.5吨~2吨;三元素复合肥500公斤。施用肥料符合NY/T496標准。

定植时间:终霜过后,土壤10厘米温度稳定通过10℃,定植要选择晴天进行。

密度:每公顷5~6万株。

方法:沟栽或埯栽,株距27~30厘米,覆土、浇足定植水。

1.6田间管理

水分:定植后7天浇足缓苗水。门椒坐果前适当蹲苗,结果期视土壤墒情及时浇水,防止田间积水。

肥料:结果前期和结果中期各追肥一次,每次尿素150公斤/公顷、硫酸钾100公斤/公顷。

2病虫害防治

2.1防治原则及对象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方法,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方法。主要对象有立枯病、病毒病、疫病、炭疽病、蚜虫、红蜘蛛等。

2.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等一系列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杀方法诱杀蚜虫。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要求。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收,具体病虫害防治药剂和使用方法详见表2。

3采收

果实达到完熟期,适时采收晾晒干椒。初霜前3~5天,整株拔下放铺,晾15~20天后码垛,垛高1.5米左右,垛间0.7米,10天翻动1次,不用叉类利器翻动,避免伤害果实。达到收购水分时摘下,装袋放在阴凉干燥避雨处待售,也可摘下放到屋顶、场院等地方晾晒。采收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9.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指南 篇九

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程序

1、申请人(申请人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农技推广站或村委会、协会)向产地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逐级上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请书》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及相关资料从广东农业信息网站()/政务版/政务信息/办事指南下载获取。

2、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符合要求的,出具推荐意见,连同申请材料上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复审,合格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产地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由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知申请人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其产地环境及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由市级农业部门主办单位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地环境进行评价,并填写《产地认定申请书》中“产地现场检查情况”栏目和《产地认定信息登录表》。

3、申报材料的要求:产地认定材料和产品认证材料分开装订成册,产地认定材料一份,产品认证材料一式二份成册,同时申报。

4、审批程序:《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由省农业厅审批;《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由省农业厅提出审核意见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批。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产地认定必须向省农业厅报送的材料:

1、《产地认定申请书》

2、《环境检验报告》

3、《产地环境评价报告》(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示,模版见相关连接)由市农业局审核和保存的材料 :

1、产地区域范围、生产规模。

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三年内的生产计划,面积,种植开始日期,生长期,产品产出日期和产品数量)。

3、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

4、产地区域及周围环境示意图及其环境状况说明。《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请书》填写注意事项:

1、必须用钢笔正楷填写或电脑打印。

2、填写内容必须前后一致(特别是面积和产量等有关数字必须一致)。

3、申请人不能是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农技推广站或村委会、协会)。

4、申请人必须用全称。

5、申请书封面必须有生产单位盖章。

6、产地认定规模种植业单位为公顷,畜牧业单位为万头、万只。

7、产地地址必须详细填写,如:广东省 市县镇村(管理区)。

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一)种植业产品认证

以下材料(除产品检测报告)均需要加盖申请人章,一式二份装订成册

必须报送的材料:

1、申报材料目录(注明名称、页数和份数);

2、产品认证申请书;

3、《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

4、产品检测报告;

5、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申请人制定的本单位的质量控制技术文件);

6、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申请人制定的本单位的生产操作规程);

7、无公害农产品有关培训情况和计划;

8、申请认证产品上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过程记录档案样本(投入品的使用记录和病虫草鼠害防治记录); 根据申报单位及产品情况须报送的材料:

1、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提供其复印件;

2、个人申请的提供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3、“公司加农户”形式需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和农户名单。(1)购销合同:应含有对农户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的内容,以及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办法;

(2)管理措施:含有公司对农户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人员分工、技术措施、奖惩措施等内容。

4、初级产品加工厂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二)畜牧业产品认证

以下材料(除产品检测报告)均需要加盖申请人章,一式二份装订成册

1、活畜禽类产品(包括生猪、肉牛、肉羊、肉兔、肉鸡、肉鸭、肉鹅、肉鸽、鸵鸟、火鸡、蛋鸡、蛋鸭等)需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材料目录(注明名称、页数和份数)。(2)无公害农产品申请书。(3)产品检测报告

(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

(5)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包括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疫病防治措施,药物使用管理措施,饲料使用管理措施,动物防疫合格证(复印件)等。

(6)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兽药使用记录、免疫接种记录、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最近一个生产周期的疫病监测记录等。

(7)如“公司加农户”形式需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以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8)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其复印件。

2、鲜蛋类产品(包括鸡蛋、鲜鸭蛋、鹅蛋、鹌鹑蛋、鸵鸟蛋等)需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材料目录(注明名称、页数和份数)。(2)无公害农产品申请书。(3)产品检测报告。

(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

(5)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包括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疫病防治措施,药物使用管理措施,饲料使用管理措施,动物防疫合格证(复印件)等。

(6)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兽药使用记录、免疫接种记录、疫病监测记录等。

(7)“公司加农户”形式需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8)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其复印件。

3、申请认证的咸蛋类产品(包括咸鸭蛋、皮蛋等)需提供以下材料(1)申报材料目录(注明名称、页数和份数)。(2)无公害农产品申请书。(3)产品检测报告。

(4)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检验报告。(5)《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6)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

(7)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进出货记录、原料使用记录等。(8)初级产品加工厂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9)如“公司加农户”形式需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10)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其复印件。(11)外购原料的需附购销合同(复印件)。

4、肉类产品(猪肉、猪肝、牛肉、毛肚、羊肉、驴肉、兔肉、鸡肉、鸡杂碎、鸭肉、鸭肝、鸭肠、鹅肉、鹅肝、鸽肉、火鸡肉、鹌鹑肉、鸵鸟肉等)需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材料目录(注明名称、页数和份数)。(2)无公害农产品申请书。(3)产品检测报告

(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养殖场的证书复印件)。(5)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检验报告。

(6)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包括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4 疫病防治措施,药物使用管理措施,饲料使用管理措施,动物防疫合格证等。(7)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兽药使用记录、卫生消毒记录、免疫接种记录、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最近一个生产周期的疫病监测记录等。(8)屠宰厂的有关资料。包括动物防疫机构驻厂检疫员证复印件;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定点屠宰许可证复印件(猪肉产品必须提供)。

(9)养殖基地为申请主体的申请人需提供屠宰加工协议书(复印件)。(10)如“公司加农户”形式需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11)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其复印件。

5、生鲜牛乳需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材料目录(注明名称、页数和份数。(2)无公害农产品申请书。(3)产品检测报告。

(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

(5)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包括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疫病防治措施,药物使用管理措施,饲料使用管理措施,动物防疫合格证(复印件)等。

(6)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兽药使用记录、免疫接种记录、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最近一个生产周期的疫病监测记录(包括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等。

(7)如“公司加农户”形式需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8)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其复印件。

6、申请认证的其它奶类产品(包括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奶等)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材料目录(注明名称、页数和份数)。(2)无公害农产品申请书。(3)产品检测报告。

(4)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检验报告。

(5)《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奶牛场的证书复印件)。(6)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

(7)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产品进出货记录、产品质量检测记录、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最近一个生产周期的疫病监测记录(包括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消毒记录等。

(8)初级产品加工厂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9)如“公司加农户”形式需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以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10)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其复印件。(11)外购原料需附购销合同(复印件)。

7、申请认证的蜂类产品(包括蜂蜜、蜂花粉、蜂王浆和蜂王浆干粉等)需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材料目录(注明名称、页数和份数)。(2)无公害农产品申请书。(3)产品检测报告。

(4)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检验报告。(5)《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6)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

(7)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兽药使用记录、卫生消毒记录等。(8)如“公司加农户”形式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以及公司对农户管理措施。

(9)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复印件。(10)外购原料需附购销合同(复印件)。(11)初级产品加工厂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三、无公害农产品申请书的填写注意事项: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填写注意事项: 1.申请人资格

(1)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申请人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农技推广站或村委会、协会等均可申报;

(2)生产《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的产品;(3)产品产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单位(包括企业、事业、社团)或个人;

(4)行政部门和纯流通企业不具备申请资格,不能作为申请人。2.每份《申请书》只能申请认证一种产品。

3.《申请书》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全面,栏目不得空缺,如没有填写内容的应填“无”,填写不下可附页,但须注明。

4.请用钢笔或签字笔正楷填写(或计算机打印),字迹整洁,术语规范,印章清晰。所有复印件需加盖申请人公章,个人申请,需在所有复印件上加盖申请人的印章。

10.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篇十

2012年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部署,以规范认证和强化监管为重点,以标志推广和监管示范为抓手,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法,全面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发布单位】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 2012-02-27 【生效日期】 【效 力】

【备 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各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机构: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体部署,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制定了2012年无公害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要点。现予印发,请各地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部中心办公室联系。联系人:姚文英;联系电话:010-62191443;传真:010-62115730。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部署,以规范认证和强化监管为重点,以标志推广和监管示范为抓手,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法,全面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力争全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000个,其中种植业产品6000个,畜牧业产品1500个,渔业产品1500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000个,种植业产地3000个,畜牧业产地1000个,渔业产地1000个;做好到期产地和产品的复查换证工作,确保年底有效无公害农产品达到70000个;力争新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200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使用率明显提高。

三、推动措施

(一)扎实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围绕标准化示范创建,狠抓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要结合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按照加强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建设的要求,围绕各类标准化示范创建,继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力度,实施整体推进和规模化发展。加强对已认定产地的监督检查,确保产地环境符合标准;做好到期产地复查换证工作,巩固产地认定成果。

2.依托各类产业化组织,狠抓产品认证。进一步发挥各级农业产业化组织,特别是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产品认证。在产品种类上,要以“菜篮子”、“米袋子”产品为重点,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结合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和“三园两场”建设,稳步推进整体认证,不断完善整体认证工作模式,逐步扩大整体认证规模。按照保证质量、优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复查换证工作机制,做好到期产品复查换证工作。

3.全面落实规范性要求,提高认证质量。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要继续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健全制度、完善程序、狠抓落实,进一步规范认证审查评审,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坚决不予批准,切实提高认证质量和有效性。各地区、各行业要严格落实现场检查核查、材料审核把关、主体资格认定、质量控制能力建设和投入品使用等方面规定,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规范,不断加大现场检查力度,严把认证审核关。

(二)稳步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

1.扎实推进登记。抓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有利时机,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强宣贯动员,进一步提升申请登记积极性,促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创立和保护。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登记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做到成熟一个、登记一个、开发一个,鼓励开展产品登记申报前期的论证评估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要统筹协调、全面把握,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兼顾地区间、行业间产品登记的协调平衡。

2.严格审核把关。制定《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报导则》,强化源头管理,加强基层申报工作的指导和技术培训。加快制定《农产品地理标志审查规范》,明确审查评审要求和职责分工,完善评审制度,充实专家队伍,规范审核行为。建立审查评审退回(退出)机制,对于产品特征不明显、地理区域不清晰、知识产权不明确、申报程序不到位的产品一律做退回或退出处理。

3.加强合作交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国际国内交流,跟踪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内外最新动态,积极参与中欧、中瑞知识产权工作组会议和地理标志国际磋商谈判。开展国外地理标志先进登记保护相关技术研究,引进配套适用的管理模式和关键技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三)依法加强证后监管

1.规范标志使用。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志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强标志使用管理,着力解决标志使用和认证登记相脱节的问题。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探索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新模式。加强标志推广与监管的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建立标志使用定期通报制度,探索建立强化标志推广与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继续开展标志使用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冒用、超范围使用等不规范用标行为。

2.严格质量监管。组织实施2012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监督抽检,根据质量检验监测信息和应急管理需要,针对性的安排专项抽检,不断扩大抽检比例和覆盖范围。继续开展2012综合检查,进一步优化检查工作机制,逐步从集中突击检查向强化日常监管转变,加强隐患排查,杜绝重大事件发生。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对于引发安全事件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产品,坚决淘汰,并进行公告。积极推动将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纳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管理范围,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检查频次,确保获证产品的公信力。

3.推进追溯管理。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和要求,研究拟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方案建议,积极推动创建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结合标志推广,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追溯管理试点,为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积累经验。

4.强化应急管理。搭建无公害农产品应急处置管理交流平台,增强工作机构应急处置工作能力,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及时受理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并做好核查处置工作。

(四)不断健全支撑体系

1.加强人员培训。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部中心抓紧研究制定《无公害农产品师资、检查员、内检员培训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突出抓好师资培训和定点检测机构业务骨干培训,各地要加强基层检查员、内检员培训。简化检查员注册程序,强化检查员注册管理。全面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业务培训,扩大核查员队伍,增强核查员能力。

2.制定实施检测目录。稳步推进认证检测目录的实施工作,组织制定16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建立风险监测技术支持机制,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对已实施的检测目录及时开展分行业技术评估,适时调整检测参数,加强动态管理,规避认证风险。

3.加强检测机构管理。继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能力验证考评,强化定点检测机构工作质量要求,建立检测机构淘汰退出机制。优化检测机构布局,新遴选一批区域性检测机构,满足检测工作需要。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机构资质委托延展工作。

(五)增强事业发展后劲

1.加强体系建设。围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推动工作机构向基层延伸,积极争取将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纳入乡镇监管机构管理范围,做到推动工作有人员、有职能、有经费、有手段。探索对工作机构实施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开展省级工作机构绩效管理试点。

2.加强信息宣传。开发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网上申报试点,探索建立认证申报审查网络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认证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围绕重要工作部署,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为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农交会、绿博会、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以及农业网络信息平台,扎实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以品牌化促进标准化。

1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篇十一

1.科学的选择渔药

选择渔药应严格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渔药必须是具有兽药许可证且通过农业部兽药生产GMP认证的正规兽药生产企业生产,且取得产品批准文号和有生产标准的渔药。养殖者在购买渔药时一定要向厂家获取以上证件,千万不要购买“三无”渔药。要根据“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选用渔药,不要购买和使用国家禁用药品,提倡选择使用水产专用药、生物性渔药与渔用生物制品。渔药必须容易分解或降解,产物基本上是无害的或者很容易通过其他动物转换,避免药物在养殖对象的组织中或生产环境中积累。

2.渔药的使用

2.1病害预防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对病、虫、敌害生物的防治,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为鱼、虾创造良好、稳定的生存环境,增强鱼、虾体质,减少疾病发生。清塘消毒宜选用杀菌力强、药效期短、药物残留小的药物。定期使用有益活菌改良养殖水体,为鱼、虾创造良好稳定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养殖中后期如果池塘底质较差时,选用颗粒状、沉水性活菌产品效果较好,可先用适量粒粒氧全池泼洒进行底部增氧、再用0.5ppm~1.0ppm片状、粒状活菌(菌种为硝化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底部改良,结合使用一些沸石粉高效底改,效果更好。平常不要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多使用大黄、穿心莲、板兰根、黄芩、黄连、鱼腥草等中草药物添加饲料预防疾病,毒副作用小,病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2.2对症下药 无公害养殖发生病害时应对症下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加大用药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用药时间,以免影响水产品质量。 一般来讲,细菌性疾病如赤皮、肠炎、烂鳃、白头白嘴及暴发性鱼病等,应使用杀菌类药物内服加外泼,可选用极具杀菌能力的“强氯精”进行泼洒治疗。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如车轮虫病、中华蚤病、锚头蚤病等,则应选用杀虫类药物,如渔用灭虫药物和菌虫杀手对杀灭寄生虫效果特别显著。真菌病可使用亚甲基蓝或主要成分为中草药的“水霉净”泼洒防治,淡水网箱鱼类、亲鱼用千分之一食盐、千分之一小苏打合剂浸洗10~15 分钟有一定效果。敌百虫、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类虽然较有效控制寄生虫,但本身对鱼类毒性大,加上应用时间长,很多寄生虫对其产生耐药性,不宜使用。为切实保障水产品质量,水产养殖饲料中的药物添加也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要求,不得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素类药物;不得直接使用原料药。

2.3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法 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法对防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常用方法有全池泼洒、浸浴、內服、挂篓挂袋、注射、局部涂抹和间接投药法等。全池泼洒法必须做到药物充分溶化和泼洒均匀,保证所有个体都接触到药物,泼洒药物应选择晴天上午9时进行,应尽量避免傍晚施药,以防药物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后,腐烂造成水中溶解氧的缺乏,引起池鱼的浮头死亡(该种情况极易造成病鱼中毒死亡的假象)。内服对预防体内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但要防止盲目增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及延长用药时间。

2.4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防止药物残留 水产品上市前,应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0-2002)》要求,避免药物的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上一篇:安全防范工作情况总结下一篇:乡风文明建设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