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学习习惯的养成

2024-09-23

体育课学习习惯的养成(精选12篇)

1.体育课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一

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论文

摘要:体育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身体锻炼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还有很多因素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探索如何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关键词:体育习惯;不良因素;培养措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强调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在过去十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体育习惯养成与否极其重要。那么,什么是体育习惯呢?所谓习惯,是由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体育习惯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械、指导者等)和个体参与体验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一、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几种因素

(一)学生本身对体育锻炼是否有兴趣,是不是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我国有句古语“强扭的瓜不甜”,在体育学习上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学生对体育兴趣浓厚,自然会自觉地加强体育锻炼,反之,如果他不能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就给人一种“强扭”之感,自然他也体会不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也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外界因素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

外界因素之一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因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包括很多老师在内,都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文化课是正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害怕体育锻炼会耽误了学习,影响成绩。家长和老师的思想无形中也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他们也认为体育不重要。而有些本来对体育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也就不敢表达他真实的想法,这都对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形成了阻碍。

外界因素之二就是学校的体育环境是否合格。这包括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目前,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设施还不完备,存在场地器材不足或者安全不能保证的情况,这些客观因素也影响了学生积极地去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很难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组织体育活动,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尽最大的力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

(一)体育习惯的养成也要从娃娃抓起

古语说:“养其习于童蒙。”《汉书・贾谊传》中也写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都说明了体育习惯应该从孩子的少年开始养成,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如果在孩童时代有教师积极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对于其体育习惯的养成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体育习惯养成

大家都知道,文化课的教学一直提倡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同理,体育教学也如此,如果单调地进行体育教学,除了枯燥还有很大的体力付出,有很多学生会接受不了,体育兴趣可能也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某些体育动作时,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动作,达到要求,完成任务。另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在学生受到挫折时,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当然,仅仅一节体育课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积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比如,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比赛、体育表演、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及体育意识;同时,组织好每天的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

(三)加强实践,不断强化,避免半途而废

很多学生也都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经常暗下决心要坚持下去,但是最后还只是“常立志”而非“立长志”,不了了之。所以,体育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有了锻炼意识就可以解决的,它还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对外部和内部的强化。那么教师此时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内部强化即要让学生有坚持下去的源动力,是发自内心地想去锻炼,教师就可以采取丰富其体育知识,加深对体育锻炼的理解等方法。外部强化则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如多和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当然这也包括他的同学。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同学的鼓励会成为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外部动力,当然也要有适当的批评,让他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就有一名同学给我印象很深。那是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遇到了一个体育素质很好的学生,条件很优越,也愿意学习体育。但不久我就发现,他没有良好的体育习惯,兴趣来了时就努力几天,情绪不好时就萎靡不振,所以体育成绩一直上不去。后来我和他谈心,讲解古今中外的体育趣闻、体育的起源与发展,扣人心弦的体育赛事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目的。同时到他家去家访,说服了他的父母和我一起来督促他进行体育锻炼,之后他成绩就有所提高了。在学校运动会上,他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在参加的几个项目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为班级赢得了荣誉,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坚定了他坚持体育学习、锻炼的决心。如今,我早已离开这所学校,这个学生也已顺利考上一所高校,相信这良好的体育习惯会伴随他一生,也受益一生。

综上所述,体育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体育相关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点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因素,有选择地从事某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愉快、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心,不断激发和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使广大学生能长久地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体育课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二

1. 教育学生注意细节,养成严谨 细致的良好习惯

高中生在体育学习中常常会养成懒散随意的习惯,具体表现在衣着不符合体育室外课教学要求,对老师事前的布置置若罔闻或是三心二意。这样的行为从小处看是没有按照要求做事,从大处看是学生没有养成严谨细致的良好习惯。笔者在教学中教育学生要从点滴之处做起,从注意细节开始,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良好习惯。每一节室外课学习前都要对照自身认真检查着装,并形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坚持下来。笔者还从这一现象拓展延伸开去,要求学生认真对照自身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尤其是言行举止中哪些方面不适应高中生的要求,哪些方面有违学校管理制度和章程,并认真筛选出自己所需要改进的问题,回顾不足并加以改进, 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这一项工作已经突破了体育自身教学的意义,对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因此,好习惯会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帮手。

2. 教育学生合作互动,养成团结 互助的良好习惯

当前高中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中缺乏团队意识,缺乏友爱精神,这样的状况应当引起高中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要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创设载体、创设机会让学生合作互动,在团队活动中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例如在篮球或排球等项目训练中,笔者把他们分成几个组, 各个组单独开展训练,以组为单位进行训练成效比赛。以赛促学的氛围更具竞争性和激励性,为了本组取得好的成绩, 小组内学生相互团结帮助,谁动作不规范,谁技能训练有难度,都会得到来自他人的热情帮助。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充分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友爱的力量,这是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团结互助意识的有效巩固。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3. 教育学生拼搏奋进,养成挑战 自我的良好习惯

许多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觉难度较大,一方面与他们自身体质有关,当前生活条件较好,偏胖型学生较多,参加体育运动较为费力;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拼搏奋进意识有关。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心理疏导、情感激励等路径,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够拼搏奋进, 能够挑战自身惰性,克服畏难情绪,勇于突破自我,这也是体育训练得以高效深入开展的重要支撑。例如在中长跑训练中,许多学生中途体力消耗较大,难以维持下去,笔者此时对学生进行言语鼓励,让他们将眼前的困难当成人生的一次挑战,这些小困难尚且逾越不过去, 如何面对将来更大的困难,如何取得更大的成功。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内心鼓足勇气,重新树立目标,勇于向自身生理、 心理极限挑战,最终能够全面完成训练任务。笔者对学生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精神风貌进行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养成挑战自我的良好习惯,遇到困难时不要首先选择退缩回避,而要在内心多问一下自己能否突破这一困难,勇于向自我挑战,这也是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中较为缺失的内容。 借助于体育教学的引导渗透和熏陶,学生能够逐步养成挑战自我的良好习惯, 对于学生全面成长意义重大。

4. 教育学生关注身心,养成身心 健康的良好习惯

当前,高中生身心发展状况不容忽视,体能不佳、存在心理障碍等现象频发,这是培养高素质青少年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渗透相关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关注自己身心发展,并养成健康饮食、坚持锻炼、 心理调节等方面的习惯,定期审视自我, 不断完善和提高。在室内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多传授一些健康膳食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如何均衡搭配营养,怎样吃才是健康的,既能满足身体需要, 又可避免肥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选择不同的方式因地制宜锻炼,并作为一项良好的习惯坚持下去,对学生增强体质、保持良好身体状态具有积极意义。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重点让他们明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组成了人的健康,向学生传授怎样破除消极情感、负面情绪,指导他们学会转移注意力,以积极乐观的因素驱除消极负面的情绪,始终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这样的习惯对于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3.体育课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三

关键词:体育;学习行为;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56-01

对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主要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对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新颖丰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渐约束不良体育学习行为。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意识

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首先需要教师加强良好的教育,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辨力,使学生尽早进入到自我行为的监督与调控状态。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才会寻找相应的策略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形成对自己行为的认知习惯,进行行为方式的反思与调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必须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情绪、兴趣、健康状况等有所认知。提高认知水平、发展自觉行为的主要渠道,一是利用开学第一周的理论课进行有效的教育;二是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的增加对学生自觉行为培养的内容;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不良的“苗头”要抓住时机,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技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师要严格执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目的就是规范教与学的行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具有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状态,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课堂常规的执行是否严格对于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体育教师可在入学初向学生宣布一些具体的要求与做法,并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学生的学习行为趋于稳定化,体育课堂效率和体育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有效提升和保障。

三、运用有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目的是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更进一步利用体育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养成,需要教师正确的把持好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作用与价值,根据学情与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使用这些学习方式。体育教学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大胆体验、主动参与,与同伴积极合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不断养成,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因此,力求运用新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是实现学习行为的规范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必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主要指教师在课前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养成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从自我做起,努力落实和提高课堂常规的执行情况,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如自我仪表的着装要求,课前认真备好课,教学资源的准备,都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严格要求自身的教学行为,能够树立威信和形成教师人格魅力,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散发出独具的影响力,有益于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感染性,不仅可以调控体育教学,而且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影响并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

五、充分发挥小组长和体育骨干的优势带动作用

培养小组长与体育骨干有益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规范的养成。课堂秩序的维持和常规习惯的养成,单靠体育教师一个人显得力不从心,小组长与体育骨干对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良好课堂常规的养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培养体育骨干呢?①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选出最能胜任的学生。这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强,自己能积极参与,又能组织和带领同学一起活动,可以作为全班学生的榜样。②小组长实行定期轮岗。使每个学生都有管理的机会。学生大多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爱受到表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较认真地投入到体育课学习中去,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③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帮扶制”或“师徒制”进行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教师将学习行为较好的小组长或骨干与那些体育学习行为相对弱的同学帮扶或者师徒进行结对,这样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防止从众心理现象的发生。

六、重视评价在学生学习行为养成中作用

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途径有多种,但体育教师切不可忽视利用评价的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在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评价时,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等这些良好的学习行为,在重视考察学生的技能与技术掌握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意志品质的体现等予以适当评价。

4.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四

听了老师的讲座了解了大学阶段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将来能取得成功。下面我谈谈我在学习习惯方面的看法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大学生要全面发展,除了学好医学知识外也要学习课外知识。这就要求大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7.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8.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9.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10.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11.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大学生应该随时注意运用如下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界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2)搜集相关问题的所有信息。

(3)打破原有模式,从八个方面尝试各种新的组合。包括改变方向,改变角度,改变起点,改变顺序,改变数量,改变范围,改变条件,改变环境等等。

(4)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

(5)让大脑放松,让思维掠过尽可能多得领域,以引发灵感。(6)检验新成果。以上六步是解决作业难题的有效方法。

5.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 篇五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年时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令孩子终身受益。有句老话:三岁看老,说明的也是从小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在孩子小学入学之初,甚至是提早至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的早教之时,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引导孩子养成认真、专注、细心的学习习惯。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是好奇心重,他们非常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接受新的事物;第二是可塑性极强,他们几乎是一张白纸,可以很好地按照老师、家长所要求的方法去学习;第三是服从性高,此时他们年纪尚幼,还没有初中生的青春叛逆性,因此能很好地服从父母和老师的教诲。由此看来,小学时期的前半段是孩子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父母在孩子身上多花些心血和时间,绝对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专心学习,心无旁骛

在家中,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与父母有很大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专心写作业,那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怎么可能专心学习。所以家长要加强意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另外,学生在家中学习和做作业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吃零食、看电视等坏习惯的养成。

二、严格作息,劳逸结合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订生活,学习规律,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

三、独立思考,自我检查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整理书包,查漏补缺

我就要求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后,自己养成整理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从小让孩子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从小养成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6.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六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课前准备习惯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要求大家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静待老师进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要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我们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课堂学习时要求我们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预习、复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我们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四、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

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收起。

7.体育课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七

通过对学生体育爱好的分析, 选择了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等体育课程的内容。为青少年来说, 从事体育活动都是源于其兴趣, 兴趣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力。兴趣作为人对客观事物存在的意义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可以促进人们进行全新知识的探索。故此, 对于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和激发是保证体育课质量的前提。如果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即使体育课教师很好的进行了课堂教育, 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运动方面的兴趣, 体育课也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1]

二、改革体育课类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教育部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作为推进体育课建设的根本性原则。教育部强调, 各个学校应把学校的体育工作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根据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体育教学情况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督导评估、质量标准、体育设施教师队伍、课堂教学以及课外锻炼等几个方面着手, 从整体上对设计进行强化, 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 提升改革力度。

经历了高中的繁重科学, 学生也提高了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希望能够对相关的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有所掌握。[2]为了能够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手段有所掌握, 基于学生的身体条件, 本着循序渐进的规律, 对体育课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改变。

三、引导学生由运动兴趣逐渐形成运动习惯

1. 教学内容要因人制宜,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学生对于某项运动产生了兴趣, 随之而来的就是求知的欲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从基本技术开始, 制定系统的合理的教学计划, 同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 不要过难, 也不要过于简单。可以根据学生所拥有的不基础水平进行不同组别的教学, 而在进行分组练习时, 要尽可能地将水平仪系的同学编在一组中进行练习。特别是在对抗性练习当中, 要兼顾不同组别之间的实力匹配, 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在教学中要结合基本技术, 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 避免长时间停留在一些较为单调的基础训练上, 否则会对学生的兴趣以及运动量的安排上造成影响。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妥善的安排。总之, 通过较为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技巧, 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 也会让他们的精神得到愉悦。[3]

2. 课内课外相结合

在学校里, 体育课一般为一周一次, 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通过这一周一次的体育课来完成, 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外锻炼的条件。在课堂上根据运动的技术特点, 将教学的内容手段以及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强化对抗性训练。比如在排球教学中, 可以在课余为学生组织班与班之间、系与系之间的比赛, 通过在课堂上对包括场地手势规则战术等内容的讲述, 是每个学生一方面上场参加比赛, 另一方面还能进行裁判比赛和场外指导。与此同时, 为学生提供较为完备的运动器材, 以方便学生进行课外运动锻炼, 同时教师要定期进行辅导, 这么锻炼情况进行督促, 解决学生在锻炼中所遇到的问题。

3. 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拥有较强的竞争性是青年的一种典型心理特征, 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举办一些多样的比赛, 使得同学都有参加比赛的热情, 如班级内或宿舍间举办比赛,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挂念,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运动习惯的养成。[4]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教学内容与国际竞赛相结合, 时刻关注国际竞赛的发展趋势, 这样可以引领学生将其关注点放在国际竞赛上, 为学生养成一种观看国际竞赛的习惯, 让学生对国际竞赛中的明星队员产生崇拜, 这更有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4. 教学要与季节相适应

季节以及球方面的变化会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产生一定的影响, 它有可能造成运动习惯的改变, 从而引起学生兴趣的转移。所以该教学计划安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特点, 即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 适时的安排一些季节性较强的运动项目, 如冬季的滑冰等, 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运动的欲望, 另一方面也能取得很好的锻炼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使体育锻炼这种兴趣爱好成为学生终生的兴趣之所在, 而也正是需要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对原因之所在。即使学生步入工作岗位, 体育锻炼也是其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在体育课上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逐步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从而实现提质增强的目的。

摘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制定与设置都仅仅考虑了运动项目的广泛性, 拥有较多的门类, 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仅仅是对教学大纲内容的完成, 而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 在体育课增强体质宗旨的实现方面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比。故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和弊端, 针对这样的情况,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体育课教学进行了试验创新, 实验结果显示, 学校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应该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作为其进行相关内容设置的依据, 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学生运动,兴趣,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季浏, 胡增荤.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 2001.

[2]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3]孙开宏, 季浏.体育课上自主支持感、行为调节与课外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J].体育学刊, 2010, 2:116-118.

8.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八

哈佛大学管理博士后,美国富顿集团中国总经理余世维先生讲:“成功与不成功的人最大的差别是:前者早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如果你想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就需要不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专心致志、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全神贯注: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另一方面要以学习为中心: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要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要方向不相关的乃至相悖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信奉“怀疑一切”这句格言。正是凭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爱因斯坦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所以我们学习时要专心致志,认真思考。

二、养成一心向学的习惯

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是瓦特平时一心向学,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了他们灵感的火花。同学们要有一心向学,真的要学好的准备;要有敢于吃苦,细微之处见真章的态度。

三、养成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断,虽粗茶淡饭,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饥一顿饱一顿,虽吃山珍海味,也难有好体格。与此相似,知识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事倍功半。若有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中,肯定是由不会到学会。那么,我们就要把预习、上课(包括听课、讨论交流、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复习、做作业周而复始的进行。如果缺少了上面的学习环节,就会逐渐的吃累,导致不会,听不懂,再厌学。所以必须养成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四、养成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中学生应该讲究学习知识和锻炼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智力和精力都是以体力为基础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再想拔尖往往不是拼智力而是拼体力。为此,在学习计划中要包括锻炼身体,学习放松的详尽内容,并且要严格执行。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这美好的一天开始,认真对待你认为的那些不足以道的小事,每天擦擦桌子,每天整理笔记,每天给关心你的人一个大大的微笑。当然我们应该支配习惯,莫让习惯支配我们。一滴水折射万丈光芒,一粒沙孕育一座天堂,良好的习惯为成功奠下基石。学无止境,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他人比较好的学习经验。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认真、努力地学习,早日达到胜利的彼岸。

9.《养成学习好习惯》的教案 篇九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与你亲密无间。我不是机器,但我全心全意听命于你。

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罪人。

培训我,--我会为你赢得整个人生;放纵我,--我会毁掉你的终身。

我到底是谁?--我平凡得让你惊奇。

二、讲故事引主题

故事一,在印度和泰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故事二,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大家猜一猜乞丐会怎么回答?

明确:“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过渡:这两则故事让我们震撼,习惯的力量原来如此巨大,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命运就被掌握其中了,所以人们说习惯决定命运是毫不夸张的,我们现阶段正接受教育,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刻苦学习,为了创造辉煌的未来,

我们必须改掉许多不良习惯,刚才仔细观察了大家讨论时候的表现,我发现了很多同学的坏习惯,正是这些坏习惯影响了学习效率,不信,我们可以再做一道学习时间利用率的计算题。

三、“学习习惯”小测验。

判断以下行为,你有的打√,没有的打×。(要实事求是的填写)

1、学习时间不固定(后附ppt)

2、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3、学习目标不明确;()

4、不爱用工具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5、不懂不会也不问;()

6、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7、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8、做作业前不温习,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

9、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10、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11、遇到好电视,或者一玩起来,就忘记做作业;()

12、边做作业,边听音乐或者看电视;()

14、学习用具乱扔,用时找不到;()

15、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16、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

17、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

5个以下√,要引起注意,立即改正

5―10个√,得赶快制定计划,自己改正

10个以上√,问题严重,请别人帮助自己改正

四、讨论平时,我们有哪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五、汇报讨论内容

六、学习上应该具备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2、做好预习3、做好课前准备4、勤于动脑,积极举手发言

5、做好课堂笔记6、勤查工具书,不懂就问7、专心致志地学习8、适应老师的习惯

9、及时订正错误10、整理错题集11、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

12、按时完成作业,把所学的教学内容弄懂弄通13、及时复习、总结14、自己留作业的习惯

15、阅读、写作的习惯16、劳逸结合的习惯

七、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说到做到,坚定不移。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4、持之以恒,惯性运动。

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

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

写作业,用心记,炼就本领比高低;课堂外,多读书,课外知识更丰富;

好习惯,我第一,健康向上有活力。

八、树榜样

19---19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每天故意让自己坐在闹市口看书。什么是闹市,也就是街上最热闹的地主,譬如说长沙成章街头的菜市场,他每天都坐在那看书,以培养自己看书的静心、恒心。后来毛泽东成为国家主席,仍不忘每天看书,并把它看书的地方称为“菊香书斋”。

过渡: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儿童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乃至事业上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孩子的巨大潜能。

10.激励养成学习习惯的名言 篇十

2)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约·凯恩斯

5) 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萧伯纳

6)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歌德

7)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陈鹤琴

8)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9)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0)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梅茵

11)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艾门斯

12)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奥古斯丁

13)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高汀

1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5)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6) 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洛克

17)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18) 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让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一个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天性。——培根

19)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1.浅析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体育;习惯;培养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否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引起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已成为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认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反而忽略了学生自身所固有的锻炼兴趣、习惯和态度。端正的锻炼态度、强烈的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才是小学生充分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良好的体育习惯的养成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是最基本的运动方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够增强学生的耐力,但是现在喜欢跑步的学生少之又少,如何使学生爱上跑步则成了体育教师最大的难题。但我们通过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踢足球在学生之间越来越受欢迎,他们在踢足球时总是精神充沛。于是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组织足球比赛,为了赢得比赛,学生会产生增强体力、速度和耐力的想法,并了解到唯有提升本身各方面的素养,才能提高踢足球的能力。这样,教师就能够有目的地开展跑步运动,学生的体力、忍耐度等素养也在无形之中得到大大的提升。学生于是会自发地进行自我提升训练,教学效率也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变革自身的想法,在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自身的自我认识能力。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生能力的养成具有两种含义:其一,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其二,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本能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并进行自我升华。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正确地锻炼自我,并将其变为提升自我的本能,才能算是达到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1.引导学生把握合理的自我锻炼的方法。并非每一项体育活动都是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素养的,不明就里地训练不但不利于达到预期成果,而且会使学生自身健康受到损害。学生只有明白和懂得锻炼的基本原理和合理锻炼的办法,才能获得意料之中的结果。仍然以踢足球为例,倘若教师纯粹让学生自由发挥,则会让伤害事件频频发生,如小学生因踢球而损伤手脚等。所以,教师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合理的训練方式办法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白并懂得如何使自身生理心理达到最佳状态,并懂得体育运动之前的预备活动和之后的善后活动等常识。另外,体育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岁数差距等,采用不一样的手法,领导学生合理地锻炼自己。

2.强化学生养成好的行为方式。好的行为方式的养成,是志向和努力的集合,体育教师要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教者与学者之间的联系等为基础,量身打造一个缜密的、合理的计划来训练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且要按部就班地一一进行。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地监督和查看学生行为方式的养成状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和自发地形成这种锻炼模式。

3.必须使学生将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和行为模式的养成相契合。学生只有热爱这一项活动,才能专注于这一项活动,而后喜欢这一活动,并凸显出对这项活动的向往,然后通过这个活动突破自己。反之,非但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的动力,为教学带来极大困难。

三、把握小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两个因素

1.体育教师应起到领导带头作用。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体育教师的做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行为,小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绝大部分取决于教师。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认真指导小学生,起到规范、纠正小学生行为的作用。教师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教导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并采取手把手教学,确保每一名小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受到应有的教育,能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小学生自律性的养成。小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种由内向外的过程,小学生是运动的主体,只有小学生自己产生锻炼的想法,良好的锻炼习惯才能养成。小学生只有主动参与锻炼活动并全身心地投入到锻炼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才能达成。这就要求小学生要有极强的自制力和自觉性,也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入手,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小学生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自觉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锻炼,形成由监督强制到自觉主动的变化,帮助小学生逐步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不断进行自我改正、自我完善。

四、结语

习惯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外在的压迫或强烈意志的驱使的行为方式,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般情况下,喜欢动是人的本性,尤其是小学生更喜欢玩,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玩的习惯就变得尤为重要,正确的“玩”的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体育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韩英灵.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初探[J].体育教学,2004(3).

3.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2.体育课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十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然而, 国民的健康状况却大不如前, 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健康素质更是不容乐观。在校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其中能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偏低。显然,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 对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 学校作为体育教学力量, 致力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势在必行的。对此, 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 对当前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分析, 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并探讨促进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有效性措施。

2. 学生体育习惯现状及其影响原因

目前我国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却不尽人意。据统计, 目前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而其中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从运动频率与运动时间来看, 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不够强。百分之七十的学生没有体育爱好, 而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如此看来, 体育教学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具体来说, 影响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学生主体没有形成对体育习惯的正确认知。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身体健康素质差、为改善体质才开展体育锻炼, 并没有真正从内心形成体育习惯的观点。其二, 体育教师的影响。若体育教师没有以身作则, 用正确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来影响学生, 或者没有及时地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加以督促与评价, 都会影响到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其三, 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倘若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方便、安全的体育活动场所与活动器材, 就会导致学生体育场地与器材的人均拥有量低, 减少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 从而影响体育习惯的养成。

3. 如何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体育习惯养

成的重要途径, 基于对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必须探讨加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以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第一, 加强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对体育习惯正确的认知。健康知识教育是体育习惯养成的重要前提。认知是习惯养成的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要促进体育习惯的养成, 首先要在根本上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这就要求体育教学重视并强调健康教育, 让学生从认知的层面上去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一方面, 只有通过加强学生对健康的理解, 才能使学生明确体育习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 要加强学生养成体育习惯的观念、意识。体育锻炼的意识是体育习惯形成的重要条件,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 才能在根本上指导体育习惯行为的养成。除此之外, 体育教学还要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第二, 体育教学要致力于通过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来形成愉悦的情感体验, 从而促进体育习惯的培养。只有培养积极的兴趣感, 学生才有可能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而兴趣的培养, 往往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与技巧的使用而取得效果。如在健美操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舞蹈的编排中, 在舞蹈中融入他们自己喜欢的动作。如此一来,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生对健美操的积极主动的态度。此外,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 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发展体育习惯。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从而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

第三, 要为学生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环境。体育场所与体育器材是制约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随着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加强, 学校应当加大对体育场所与体育器材的投资力度。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体育需求, 计划并加强体育设施与体育场所的建设, 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 还要通过各种方式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总而言之, 要为学生努力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反复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习惯的养成才成为可能。

第四, 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技能的指导, 并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体育技能是体育习惯的主要表现形式。能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的学生通常更能表现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相对更强。由此可见, 在体育教学中更应重视对体育技能的指导, 在加强技能指导的同时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 从而推动习惯的养成。此外, 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比赛项目,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 体育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 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这样说过。也就是说, 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但作为促进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关键性阶段, 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持之以恒, 加强健康教育, 改善体育锻炼的环境, 为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除此之外, 各校体育教学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不断探索出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磊, 李维芹.阳光体育与中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J].中国学校体育, 2010, (S2)

[2]李英, 黄彩华.大学生体育行为调查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4)

[3]江玉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与抑郁水平影响的调查[J].体育与科学, 2009, (05) .

上一篇:肥东公路分局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情况汇报下一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