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四年级语文试卷

2024-10-11

聋校四年级语文试卷(共4篇)

1.聋校四年级语文试卷 篇一

XX----XX学聋校四年级数学上册教

学计划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米、毫米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米、毫米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分米、毫米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的特点: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体会和感受分米、毫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册内容的重点、难点:

分米、毫米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主要教具、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1.多位数计数器2.多级数位顺序表3.计算器4.用硬纸条做的角和长方形、正方形

六、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

2、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切实周围,也可以采取适当分散、多举事例等办法。

3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

4要揭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七、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内容课时数第一周9、1---

9、17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整理与复习16第二周9、23----

9、30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7第三周10、7----

10、17吨的认识口算除法9第四周10、20---

10、30笔算除法10第五周11、3----

11、13笔算除法期中考试6第六周11、17---

11、27常见的乘、除法应用题、整理与复习8第七周12、1---

12、11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及周长10第八周12、15----

12、25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整理与复习10第九周元、1----元、16总复习、期终考试6

2.聋校四年级语文试卷 篇二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低年级聋生也不例外。教师应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突破聋生局限的认知水平和薄弱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化静为动、去腐存真,将低年级聋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衍化为具体的实际意义。将所学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段落大意、所涉及的故事梗概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加深学生的认知。例如,在学习《明明上学》时,明明酷爱蛐蛐,不想放弃捕捉一只好蛐蛐的机会;但上学路上时间紧迫,明明在捕捉蛐蛐和按时到校之间难以取舍。对于低年级聋生来说很难产生共鸣,体会这种难以取舍的两难情绪是学习的难点。此时,如果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用形象的画面呈现“为难”这一抽象的情绪,就会使学生马上明白明明所面临的窘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与学生探讨“假设自己是明明,会做出怎样的决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权衡利弊、遵从内心的思想斗争,引起对明明的共鸣。探讨后学生自行体悟明明的窘境,做出自己的选择,升华主题:学习明明遵守纪律不迟到的好品德,学生自然就能明白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没有迟到的时候,“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多媒体资源是化虚为实的利器,能把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资源无限整合,以视觉感知情境来弥补听力障碍的缺陷,激发低年级聋生的学习兴趣。

二、角色扮演拓展情境,引起情感共鸣

创设表演情境,是利用课文内容本身的丰富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以语言、表情和动作的形式将具体课文内容和情节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把静态的文字变成可视的具体情境,加深聋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提高了低年级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习《老山羊请客》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排练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特征,设计具体情节,丰富角色语言内容,最终将这部课本剧表演得非常生动富有创意。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调动自身积极性,将每个人的巧妙心思都融入课本剧中。他们用手语和夸张的姿态语言以及表情,将每一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都能反映出他们对角色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课本剧为聋生提供了角色扮演的机会,提供了表演情境。在表演过程中,引发了学生对文本角色的强烈共鸣,加深学生对角色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的理解。

三、手语优化导入情境,提高低年级聋生感知能力

对低年级聋生来说,手语是他们最重要的语言,而恰巧手语是要借助表情、肢体等传达沟通意义,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手语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创设具有沟通意义的情境,也能吸引聋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聪明的华佗》时,教师在介绍故事情节和任务背景的时候,可以将相关的影视作品和手语结合,呈现多彩的内容。通过手语将聋生置于丰富的视觉情境中,学生会被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华佗深深吸引,在此基础上再回到原文中学习,聋生就会有趣味盎然之感。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时,应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呈现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受到文本的情绪感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亲近自然感受生态情境,提高低年级聋生生活感知能力

情境教学法助力聋生走出教室,来到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利用周边的生态环境,与课本内容做有效的衔接,带领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环境,习得的知识更牢固,并且更有利于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有效地运用。

综上所述,在聋校低年级段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巧妙地从多种途径建构教学情境,从多角度、多维度呈现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情境教学法的效能,激发低年级聋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信息感知系统,提高学习效率。在情感的感召下,使语文学习变为精神享受。

摘要:在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构建恰当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视觉情境代偿低年级聋生的听力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最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聋生,语文,情境教学法,低年级

参考文献

[1]曹锭.情境教学之我见[J].上海幼托,2015(5).

3.聋校四年级语文试卷 篇三

关键词: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实践;研究

由于聋校低年级学生群体较为特殊,无疑给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带来一定挑战,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就聋校低年级语文日常教学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内容即为字词教学,不但是聋校低年级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基础性项目,同时还是聋校低年级学生学习交往技巧以及沟通技巧的重要途径。聋校低年级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通常需要学习大量生字和词语,如果采取传统教学手段,往往难以满足其学习需求,所以开展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活动尤其关键。

一、直观教学方法的有效实践

聋校低年级学生受听力限制等方面的影响,在认识外界事物、了解外界事物时都会受到直接限制,而在语言理解方面也存在着极大困难。一般而言,如果聋校低年级学生的听力损失程度已超过55dB,与其他孩童进行交流时,通常会错过大量语言信息,因此,把握直观教学方法的有效实践程序十分重要。直观教学方法强调对多媒体设备、实物、动作、图片、标本以及模型等具体形象进行合理利用,并开展各项教学程序。直观教学方法可以使聋校低年级学生更加明确、直观、清晰地了解相关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其加以应用。通常而言,聋校低年级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着缺陷,但是其视觉方面却能够得到补偿,因此这些聋校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非常丰富,开展直观教学模式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合理应用各种教学设备

聋校低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相对迟缓,在学习活动中其反应也会受到影响,为了弥补其听觉方面的不足,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图片或者是各种实物,有助于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学习字词时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使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字词,进而学会理解、应用生字词。例如,教师在讲解“雨”“雪”“鸟”“虫”“鱼”等生字时,可以选择图片教学法,通过给聋校低年级学生展示生字所对应的图片,使聋校低年级学生形成直观感受,从而加深其记忆。

2.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基于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其传统教学手段以静态教学为主,即借助实物或者是图片等器材开展直观教学活动。近几年,随着国内外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越来越多学校引进、推广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正式走入课堂,教学模式也从静态模式升华至动态模式,聋校同样不例外。投影仪、计算机以及电视等设备可以为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通过对乏味、枯燥的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再以生动、鲜亮的模式呈现在聋校低年级学生眼前,以吸引其注意力,使之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有利于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效率。

3.合理应用动作演示方法

动作演示方法即在课程教学实践程序中,教师配合动作演示的形式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及记忆能力。一般而言,在给聋校低年级学生讲解动词时,由于动词出现几率非常大,同时其所占比重也非常大,所以可以考虑应用动作演示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擦桌子”“踢毽子”“做游戏”“慢跑”以及“跳绳”等词语时,可以借用各种道具进行实地演练,并鼓励聋校低年级学生参与演练程序,在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使之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趣味性,并在此过程中对所讲授的词语产生直观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提升其词语利用的精准性。

二、加加减减方法的有效实践

聋校低年级学生常用汉字有五千多个,其中以表形文字、表意文字为主,因此聋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有针对性地给聋校低年级学生讲解,以相加或者是相减为主要方式,对字形进行重新组合以后,使之变为一个新字,再结合其表意部分对改字含义进行讲解,即可化难为易,在加深聋校低年级学生记忆的基础上,使之能够理解改字或该词的深刻内涵。例如,教师在给聋校低年级学生传授词语“鸭子”时,由于聋校低年级学生已经对“鸟”字有所认知,同时“甲”字在其中起着表音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告知聋校低年级学生“鸭”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甲”和“鸟”。

与此同时,部分字词既非表音,也非表意,只需相加或者是相减即可对其字形进行转变,需要教师加以利用。譬如,在讲解“前”字和“剪”字时,教科书将“剪”字安排在第二册中,“前”字安排在第三册中,所以聋校低年级学生学习“前”字之前已经对“剪”字形成客观理解,而在具体教学程序中,教师只需告诉聋校低年级学生“剪”字去掉下面的“刀”即会变成“前”字。采取该教学手段不仅能节省时间,同时还可能带领聋校低年级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升教学程序整体趣味性。

三、句子理解方法的有效实践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部分词语、字会单独出现,以至于聋校低年级学生无法对其进行深入了解。针对这些字词,教师应当创建出个性化语言环境,并将聋校低年级学生带入语言环境中,从而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生字“会”时,教师可给聋校低年级学生观看小朋友浇花的图片或视频,同时带领聋校低年级学生亲身体验,使之认识到其操作过程即可称作“会”。在此环节,不仅能提升教学程序的趣味性,同时还能确保聋校低年级学生在实践程序中领悟到生字的意义与内涵。

四、自主学习方法的有效实践

低年级语文内容中有部分词语并不需要聋校低年级学生进行理解,只需其进行观察以及认知即可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趣味教学”的实践程序中,应当引导聋校低年级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带领聋校低年级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强化其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针对字形偏难的生字,教师可予以深入讲解,确保所有聋校低年级学生都能掌握该生字后,有助于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自信心,使之感知到自我存在价值。

综上所述,开展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不仅体现可行性特征,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现实意义,是当前聋校低年级教育领域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为了优化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程序,不仅要求学校领导及教师把握直观教学方法的实践程序、加加减减方法的实践程序以外,还应当把握句子理解方法以及自主学习方法的有效实践,通过优化其教学程序,不断提升其实践价值与效率,从而推动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活动得以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薇.生活处处皆语文,只捡语言多处行:谈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3):35-36.

[2]郑璇,袁小勤.聋校开设“手语汉语互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特殊教育,2012(05):29-34.

[3]刘清华.让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提供广阔天地:谈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整合[J].读与写,2014(03):49.

[4]姚水生.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突出语文工具属性,服务聋生职业发展的聋校语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31-32.

4.聋校四年级语文试卷 篇四

【摘要】由黄昭鸣博士提出来的“1+X+Y聋儿康复教育模式”在我国已经应用多年并取得了成功。笔者尝试将该模式在聋校小学低年级(1-3年级)学生中运用,并根据具体学情进行拓展,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小学低年级听障学生的教学康复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基于“1+X+Y聋儿康复教育模式”的低年级语文和康复课程的整合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言语、语言发展的。

【关键词】1+X+Y 语文教学 康复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01-02

2002年,黄昭鸣博士将医教结合康复理念应用于我国聋儿康复,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1+X+Y 康复教育模式。

1+X+Y 模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集体教学(1)、个别化康复(X)和家庭康复(Y)。集体教学是指在康复机构中,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聋儿进行康复教育的过程。个别化康复是指在康复机构中,由治疗师利用现代化设备,对聋儿听觉功能、言语技能、认知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估,并结合其在集体教学、家庭康复中的有关问题,制订相应的听觉言语康复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的过程。家庭康复是在教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由家长实施康复的过程。

目前,该模式已在上海小小虎幼稚园使用多年并取得了成功,得到了众多聋儿康复专家的肯定。

基于对该模式的了解和受到的启发,我们尝试在聋校小学低年级(1-3年级)学生中运用该模式。但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心理、听力水平、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相应的变通,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小学低年级听障学生的教学康复模式。

一、集体教学课程(1)

1.小学低年级阶段(1-3年级)的集体教学课程有很多,在这里主要是指:语文课程和集体康复课程。

低年级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会拼读、识字写字、学习句式等。集体康复课程则是侧重于针对学生的听力损失而引起的功能障碍展开的,主要是规范学生的发音,加强认知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两种集体课在形式上是相对独立的,并列而设,但在内容上又各有重点,相互补充,有机融合。

下面,我们以教学汉语拼音声母/j/为例进行说明: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汉语拼音声母/j/,通过授课,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掌握/j/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学会指式,学会拼读音节[jia][jiu][jiao],理解音节[ji]和[ju]配图所表示的意义,会看口形和打指语,掌握j的书写格式。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一定的康复手段对学生的发音方法进行指导和纠正。

相应时间段的集体康复课则以/j/为目标音,设计围绕“卫生间”主题展开言语认知训练。课上的词汇、句子训练主要以声母/j/为主导,运用生活中的图片教给学生把在语文课中学习的/j/的发音及相关音节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学会说“镜子、洗衣机、毛巾、毛巾架、卫生间”等词语。听障学生发音不清晰的主要原因除了听觉补偿效果不佳,构音舌位不准确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课上教师按照学生的言语水平,分层次教学,为语言发展较好的学生设计了对话:你家里有卫生间吗?卫生间里有什么……在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复习巩固了语文课上学习的音节[ji] [jia]的发音,拓展了[jian] [jie] [jin] [jing]等日常生活言语中出现频率高的音节。

这两节课侧重点不同,但内容又有所关联,在使学生提高认知水平的同时又获得了言语矫治、听觉训练,提高了语音的清晰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2.康复课程中增加辅课教师

小学班级的编排并非按照学生的听觉、语言水平,因此,每个学生在言语在听觉、言语等方面的水平并不统一,学生间差异性较大。集体康复课程侧重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听觉言语能力,教学层次较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节课下来,要么内容过少、进度过慢;要么只是点到为止,不能惠及大众。因此,我们尝试在康复课程中加入辅课老师。在主课教师进行授课的时候,辅课老师会将班里有突出问题的学生集中在自己周围,重点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在听课的同时辅课教师还会着重记录每个学生发音时出现的问题,为后面的个训课做准备;在对学生逐一进行构音和语言训练的时候,主课教师和辅课老师同时展开个别辅导。这样,不仅可以关注每个学生的构音和语言表达问题,还可以大大缩短集体训练时间,加深学习内容。

二、个别化康复课程(X)

个别化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特定聋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听觉、言语和认知训练。

由于生源多为乡镇聋儿,在小学低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其听力补偿效果并不理想,一个班级中,只有一两个聋儿进行了听力重建。在年龄上,大部分学生也都已经过了语言的抢救期。再对每一个学龄儿童进行个别化康复训练并不会获得实效性进展。因此,我们从班级中选取年龄符合语言抢救期、听力重建及听力补偿效果较好的学生,在集体康复课程之外,再加入个别化康复训练。

其个别化康复训练的内容紧密结合语文、康复课程内容,同时依据学生的具体听觉、言语和认知水平进行难度的调整。

比如:在集体康复课/J/中,某生在发音练习时,存在较大的问题。辅课教师会将该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反馈给负责给该生个训的教师。个训教师针对该生的具体问题安排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得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三、家庭康复课程(Y)

由于学龄段儿童有部分住校生,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存在着滞后性,这也相应的影响了住校生家庭康复的效果。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对他们进行康复指导和师范,提高他们的康复技能。对于走读的学生家长,我们采用面对面示范讲解的方式。每天放学时,康复教师均会到校门口与家长们进行一天康复内容、技巧的讲解和示范。第二天,家长们再将家庭康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康复教师。对于住校生,每天下午,由班主任老师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每周五,住校生家长来接孩子时,康复教师会重点为家长讲解一周以来的康复重点内容和技巧。对于一些难以理解、难以操作的方法,我们还会采用微视频的方式,通过手机传送给家长,由家长带回家学习后给予孩子指导训练。

四、语文教学与康复课程的有机整合

我们所实践的这种康复模式,可以说是1+X+Y的整合模式。从集体教学、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三方面入手,将听觉康复、言语矫治和语言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真正做到机构康复与家庭康复相配合,集体教学与个别化康复相补充,教师、家长、治疗师多管齐下,共同实现聋儿全面康复的目标。

从教学内容来看,我们将课程分为了语文课程+康复课程(集体康复、个别化康复、家庭康复)。语文课程和康复课程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整体。通过这些课程之间的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学生的听觉、言语和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该模式实践一年后,我们将该班只参与语文和康复课程学习而未进行个训的10个学生入学时和近期在构音语音功能评估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对比。他们入学时的构音清晰度平均为42.28%,现在的构音清晰度平均为54.35%,平均提高了11.97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基于“1+X+Y聋儿康复教育模式”的低年级语文和康复课程的整合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言语、语言发展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师政治学习总结2下一篇:师德师风培训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