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问卷

2024-07-11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问卷(精选8篇)

1.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问卷 篇一

教师关注及实施“学业情感”评价情况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本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您关注及实施“学业情感”评价的现状,旨为中学生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教育评价理论的研究提供宝贵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协助!

填问卷时请注意:(1)这个调查不是测验,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只要求大家按照自己的做法和看法,如实填写。(2)请您特别注意分清单项题和多项题后,选择出您认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一个答案和多个答案,并在相应的位置上填写或编号上打“√”或者打“〇”。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有关初中生化学学习中情感领域评价现状的调查问卷》

一、您的基本情况:

1、性别:A、男B、女

2、年龄:A、小于20岁B、20—30岁C、31—40岁D、41—50岁E、50岁上

3、学历:A、初中或以下B、中专(高中)C、大专D、本科或以上

4、教龄:A、不足3年B、3—5年C、6—8年D、9—15年E、15年以上

5、您所任教的年级:A、初一年级B、初二年级C、初三年级D、高一年级E、高二年级F高三年级

6、自新课改以来,您参加过相关培训的次数:A、没有参加过 B、1—3次

C、4—6次D、7—10次E、10次以上

二、您关注及实施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的情况

7、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有()

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8、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你认为那个目标更要?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三者同等重要

9、您认为在中学生地理学习中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有必要吗?()

A.迫切的必要B.必要C、有一定必要性D、不太必要E、没必要

9.1、若你认为有必要,理由是:

A、有利于促进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B、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的育人目标

C、有利于促进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D、有利于促进认知训练与情感培养的均衡E、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9.2、若你认为没必要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没必要的理由是:()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很私人的事情,不经过当事人的同意,不能随意去探察

B、我们不能探察出学生真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水平

C、根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无法评定学生的成绩

D、中考或高考时并不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水平

E、其他

评价内容及方法

10、您认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应该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可多选)

①学习兴趣②学习态度③学习意志④学业价值观⑤其它

11、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我们可借助纸笔测试等方法来考查,那么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方法是否与知识、能力方面评价方法有区别?()

A、有区别,那区别在于:B、没区别,原因是:

12、在中学生地理学习中,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相比,您觉得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难吗?()

A、难B、不难C、一般D、不知道 如果您觉得实施情感评价难,原因在于()

A、自身缺乏相关理论B、应试压力

C、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D、缺乏校领导、同事或家长等的支持

E、学生不配合或态度不积极

F、其它

请按最难原因到最不难原因对上述选项进行排序

如果您觉得不难或者一般,原因在于:

13、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我们可采取以下那些方法()

A、通过观察学生以了解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状况

B、与学生谈话以了解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状况

C、通过作业、试卷分析得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状况

D、出测试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水平的调查问卷测试学生相应水平

E、将此方面评价渗透在与学生的自然交往或课堂教学中

请按从最易接受到最不易接受的程度对以对你选的选项进行排序:

14、您在课堂上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的情况:

①经常②一般③很少④从不

15、您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时,使用最多的以下那种评价:

A、诊断性评价(发生在教学活动之前了解学生学习的原有水平)

B、形成性评价(发生在在教学活动之中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

C、终结性评价(发生在教学活动之后了解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

D、三者综合使用

新课程改革前后的对比

16、新课改实施以前,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业情感:

①是②否

17、新课改实施以前,您是否对学生的学业情感实施过评价:

①是②否

17.1如果选择了“是”,请回答您主要评价的内容有:(可多选)

①学习兴趣②学习态度③学习意志④学业价值观⑤其它

17.2如果选择了“是”,请回答您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有:(可多选)

①观察法②谈话法③问卷法④投射测验⑤利克特量表它

18、新课改实施以后,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业情感的关注程度: ①比以前提高②和以前一样关注③仍然不关注

19、新课改实施以后,您是否对学生的学业情感实施过评价:

①是②否

19.1如果选择了“是”,请回答您主要的评价内容有:(可多选)

①学习兴趣②学习态度③学习意志④学业价值观⑤其它

19.2如果选择了“是”,请回答您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有:(可多选)⑥其

①观察法②谈话法③问卷法④学习档案⑤利克特量表⑥考试 其它

影响教师评价的因素

20、你认为在中学生地理学习中顺利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教师最需要的是()

A、相关理论学习

B、转变观念

C、掌握一定可操作性的方法

D、校领导、同事等的支持

E、其它

21、您认为进行相关的培训对您实施学业情感评价会有多大作用:

①作用很大②作用一般③作用比较小④没有什么作用

20.1如果您认为培训对您有作用,您期望获得哪些方面的培训或者帮助:(可多选)

①相关的评价理论②评价的技术和方法③评价结果的利用④其它

22、目前,您认为影响中学生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可多选)

①历来只重成绩、忽视情感的教育传统②学校不重视,教师理念上也不重视 ③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顾及④对评价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缺乏了解 ⑤缺乏相关的培训⑥情感本身具有内隐性,难以评价⑦其它

您辛苦了,谢谢您的支持!

2.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问卷 篇二

一、研究起于问题——现象透视

传统上我们对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解比较狭隘, 仅限于事实性知识的掌握。但是, 新课程提出了三大目标领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说明学业成就的范围大大扩展, 纸笔测试显得单一而不全面, 难于对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有学科进行全面评价。

我们进行过关于“学生学业评价”的调查问卷、座谈, 发现在一些学校、教师身上存在如下两大误区:

1.认识误区:把考试、评价的目光更多地集中于一次集中监控的最终分数, 认为过程性评价可有可无。

2.行为误区:部分学校、教师过分看中期末测试分数, 由于压力较大, 造成考试过程中有一些违规行为出现;我们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曾经以大学区为单位尝试期中阶段过程性监测与评价, 但是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教师应付的行为。

另外, 结合全国很多地方学校的考试与评价工作现状, 我认为:多年来,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的重心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 忽视了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功能,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体制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表现为:评价的内容更多的是关注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 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 更多的是以分数来评价,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身心状况和个性特征。

二、改革基于思想——基本理念

(一) 值得借鉴的国内外经验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运用“档案袋评价”, 收集和记录学生、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 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二) 我国关于教育评价的理论支撑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 先后出台了一些改革考试与评价制度的相关文件。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出,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育评价的目的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也提出, 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 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三) 确定研究问题

评价是导向, 是指挥棒。当今, 亟待建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机制, 形成基于课标的、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持久的动力。这就是我们的研究问题:“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

(四) 确定研究方法

采取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

(五) 核心概念的界定

1. 学业:

指学生学习的结果。通过测验和评价衡量出来的学生个体所取得的学习结果。其内涵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更为广泛, 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掌握上”, 也体现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态度价值观”上。

2. 评价:

以往被界定为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 如今赋予了新的内涵:评价不是简单地根据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和比较, 不应将学生当作被动的参与者, 应当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全过程中, 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就, 还应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3.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

根据上述概念边界的确定, 我将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看作一个有目的地收集关于学生在达成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所知和能做的证据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非常关键:

第一, 学生应当到哪里?即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应知和能做的是什么?

第二, 学生在哪里?即学生相对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处的位置, 或者说学生在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过程中的状态。

第三, 学生当前的状态与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之间有多大差距?

三、方法成于行动——操作实践

(一)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原则

坚持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二)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

学习质量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 应该是一个综合指标。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体育健康、审美表现、个性发展。

根据上述内容的指标框架, 结合我区质量提升工作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科特点, 将监测与评价内容确定为以下三个部分:

1. 以知识+能力为主体的学科测试,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

2. 以能力+操作为主体的学科考核, 包括科学、思品、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四个学科;

3. 以知识+素质为主体的学科考察, 包括体育、音乐、美术三个学科。

(三)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

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 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可以采取分数评价、等级评价、评语评价、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观察记录评价、情景测验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性评价和个性特长展示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要注重一些诊断性的、描述性的评价, 同时可以采用“二次评价”与“延迟判断”的方法, 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

(四)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

1. 申报确定试点学校

我们区按照学校自愿申报、教研室审核的原则确定了14所学业评价试点学校、学区。

2.深入一线大胆实践

各个学科教研员深入到自己的试点学校, 开始了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具体研究工作。身为小学教研室主任的我, 带领全体教研员一起开展工作。我们先后召开试点学校任务分解会, 明确工作任务与职责;各个学科教研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到对口试点学校参与、指导学校的学业评价工作;进行了一次全区集中寻访工作, 包括听课、查阅过程性档案、参与技能考核等。我们组织试点学校负责人走进其他学校, 互相了解, 互相借鉴, 不断完善此项工作。

3.实践带给我们的收获与思考

(1) 单项抽测是一种形成性评价的形式, 用于检测学生某一方面能力形成的情况。它反映这样的评价理念:不仅将学科知识作为重要的检测目标, 更要注重学习能力及学习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2) 分项测试的形式, 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水平, 缓解一次性全面考试所带来的压力, 形成“人人有优势项目”的局面, 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 促进其追求全面发展。

(3) 我们在非工具学科的测试上做了一些尝试, 是想体现面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理念, 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情况。

(4) 评价的形式追求多元, 分数与等级等评价相结合, 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测试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效果。

4.科学制定评价标准

各个学科教研员都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制定了本学科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例如:

(五)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胆实践, 我们区在“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工作上有了可喜的变化。

1. 评价内容由分项走向了综合

学业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学习质量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 应该是一个综合指标。所以, 我们的评价内容做到了考试与考查相结合, 包括: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操作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文化测试与特长发展相结合。

2. 评价形式由重结果走向了重全程

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突出评价的发展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即通过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关注和引导, 通过有目的的评价来改进教与学, 不断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我们把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评价主体由单边走向了多元

教育是服务。围绕教育服务, 我们可以找到评价的5个关键维度:

家长——教育服务的购买者 (家长满意) ;

学生——教育服务的享受者 (学生喜欢) ;

领导——教育服务的管理者 (领导称心) ;

同行——教育服务的协作者 (同行佩服) ;

自身——教育服务的实践者 (自我认同) 。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 更多的是由教师这个单一主体来评价, 主观性较强。如今我们探索转换主体、多边互动的评价方法, 强调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与互动性, 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加到评价中, 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4.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多样走向了全面

评价结果体现多样化的标准评价。在遵循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同时, 关注个体差异, 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 使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多样走向全面。

比如:除了纸笔测验以外, 还有等级评价、评语评价、访谈评价、问卷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和活动表现性评价等多种方式, 注重一些诊断性的、描述性的评价。

总之,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 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某个学习领域、某方面能力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作与表现的能力。

3.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问卷 篇三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问题

(一)学生厌学

中职生的语文学习素质偏低。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异常薄弱,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到了职校,没有了升学的压力,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端正的态度、缺乏主动的参与、缺乏快乐的情感。

(二)教师厌教

在与同事的多次交谈中,发现由于某些学生不期待、不配合,让教师的教学热情降到了冰点。再者,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深刻,缺乏职业发展的理想。教师的职业感、幸福感不强,职业倦态就成了不可避免的归途,没有激情去帮助学生创造高水平的中职语文学业质量。

二、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学生的努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去追逐学业的成功。要使教师的教必定导致学生的学,师生间能进行有效的互动,首先学生要有学习的信心,知道未来的道路需要自己开拓,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有一技之长去谋生。学习语文,不仅可以让自己获得知识,更多的是素养的锻炼,要有信心把它学好。其次,学生要有学习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和情趣,坚持走在学习的道路上,让语文成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效发展的铺路石。再次,学生要有学习的成功体验,不管怎样,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并不是一无是处,朽木不可雕,语文教师“按类施教”“循‘个教学”,多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再次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才有了符合甚至高于标准的可能。

(二)家长的努力

学生的成长就是一面多棱镜子,可以折射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家庭的生活氛围、家长的素质、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与中职生今天的厌学有莫大的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到职校里再呆三年会成熟点,出去工作胜算大,学校成了“托儿所”,教师成了保姆。连家长都不重视孩子在“职校的学习情况”,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开展得更好?学生的语文学业质量怎么能提高?要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发挥语文特有的育人功能,提高语文的学业质量,必须家校联合,成立家长委员会,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让家长明确语文在学习中、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家长也做个自觉的语文学习者,通过家长去影响学生也重视语文的学习,熏陶学生成为语文的自觉学习者。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完全可以实现家长与教师对话,充分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老师教育引导他们,毕竟父母的威力比老师强得多。越是配合得好的家长,教师对其孩子实施的语文教学就越成功,也只有家庭、学校在孩子的教育教学方面能互动、达共识,才能有教育合力,孩子也才能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努力

作为教育者,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改变。

1.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

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其战略行动的重要部分便是教育。这一战略行动要求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各学校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语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用“互联网+教育”模式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场景,是中职语文教学的追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都可以走进课堂,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微博、微信、作业盒子都可以用于辅助中职语文教学。比如,“作业盒子”信息技术,让数字化作业成为现实,可以解决教师因为学生不想、不会完成语文作业的难题。作业盒子作为基于学习与作业的互动平台,集“个性化教学、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趣味性学习、服务获得泛在性”的技术特征,通过连接教师和学生,记录作业数据,为学生匹配个性化作业,实现分层教学,提升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生成错题本,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善知识的薄弱环节。借助反馈平台,教师还可以监控学生的作业情况,聚焦学情,调整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实效。借助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作业盒子还能减轻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把教师从重复、低效而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学生学习,提升学业质量水平。

2.综合各种方法提升教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将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到教学中,构建生长性课堂生态。中职语文教学,除了师生人文情怀的教育,更多的是语文能力的培养,为专业学科的学习打基础,为职业生涯谋发展,而中职生语文水平已是“先天不足”,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更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以应用文“便条”的写作教学为例,导入部分,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写作的兴趣;“便条”写作结知识的学习,可以综合采用导学探究、案例分析法,练习法。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所综合采用的方法会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其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对于基础稍好点的学生,老师只需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利用案例稍加点拨,学生就做好练习写便条的准备。可基础太差的学生,老师不仅要想办法维持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要对理解案例、结构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指导。

基于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刍议

3.用自身的发展保障教学

教师要葆有热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信心,不厌其烦地想办法提升教学效率,试图让每个学生都因学习而生动,最大的精神堡垒是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中职语文教师该如何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缓解职业倦怠,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呢?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做个“学者”,努力学习各种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探究各种新事物,能破旧立新,勇于进步,走出职业倦怠和教学无助感的困境,让自己有能力幸福教书、幸福生活。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做个“师者”,直面教学的现状,认识到“为人师者”的重要价值,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期望,修得一颗爱教育爱学生的心,具有敬业乐业的情怀,用自己的师德魅力、人格魅力一丝不苟地滋养学生,让学生因学习而发展,生命因发展而丰满。“学者”和“师者”是中职语文教师职业发展的两翼。

(四)学校的努力

教师的许多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1.语文课程研究的转变

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对中职语文课程的研究转变为对语文学程的研究,再造语文课程新体系。中职生本身的学习差异是很明显的,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学习路径不同、学习终点不同,将来的职业成长都不同,学程应代替课程成为中职学校重点的管理单位。学程有三个特征:个别化、学习链和课程链,由课程研究重点转变为学程研究,既需要研究学生学什么,又要研究学生是怎么学的,学校必须接受新的挑战与追问。首先,要研究的是:现有的中职语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评价是否适应不同学程的中职生,是否脱离中职专业知识体系?是否促进学生的专业学科的学习?是否有助于学生养成综合职业素养?其次,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发现学生,知道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在深度剖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路径与学习链的基础上,基于学习链的差异化,相应的课程链是什么?如何有效开发和选择性地整合教材、教学环境、学生、教师、专业知识、社会时事、社会实践等一切课程资源?应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去构建课程?什么样的管理策略和教学策略能够帮助中职语文老师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并能以有效的方式介入,做到按类施教、循“个”教学?教师要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才最终有助于学生自适应学程的形成?这些问题都研究透了,有实践的方案,中职学生语文学业质量的提高就不会是一句口号,语文的独特育人功能将真正有效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

2.教学评价研究的转变

完善的教学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指导学生更好的自觉学习,同时促进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现实中,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模式跟普通初中、高中相比缺乏职业性的创新,评价目标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单一。中职学校应该试图用“多元”的视角去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首先,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涉及“听、说、读、写”的四个方面。其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倡导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既要探究语文课程设置的价值,要关注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质疑释疑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理解学习内容的方法技巧,学习成果的展示,以及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等。再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为主,辅以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员的评价。最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不仅需要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所以其评价方式须结合学生的专业分层设计:成长记录评价、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课外阅读评价、社会实践评价、口语实操、书面考试等。

4.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价办法 篇四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吴建军

目前,中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主要采用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三个指标。实践证明,这种指标系统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较好地体现了“抓两头,带中间,促全局”的管理思路,但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数位迷信”和“唯量化”。为了让学业质量的量化,既简捷直观,又能发挥“精细管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让“质”与“量”成为学业质量管理的两翼,本文提出中学生学业质量OAR评价模型,以均差值O,优秀值A和后进值R三个评价参数,分别取代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三个评价指标,用以反映样本学业质量的整体水平、优秀水平和后进水平,以期优化并加强学业质量评价在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优秀学生和教育后进学生三个方面的激励改进、诊断反馈功能。

一、评价参数——均差值O,优秀值A,后进值R的操作定义及其作用

1.均差值O()作为反映样本整体水平的评价参数,是指样本平均分 与标准差S的差值,其作用与平均分 类似,都可用以刻画样本的整体水平。

平均分 作为某样本参评学生成绩总和与样本参评人数的比值,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样本的集中趋势,但在人数较少或出现极端数据的情况下,其代表性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譬如甲乙两班平均分都是75分,甲班学生成绩集中在75分上下,而乙班学生成绩分布呈现严重两极分化。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分难以真实反映甲乙两班学生学业质量的整体水平,无法体现甲乙两班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程度。

样本均差值O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样本平均分 的高低,也与样本标准差S(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离散程度的统计量)的大小有关。要想取得较高均差值,我们不仅需要努力提高样本中每位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提高平均分 ;而且还必须致力改进后进生的学习,从而降低标准差S。因此,以均差值O取代平均分 作为样本整体水平的评价参数,由平均分 和标准差S共同制约均差值O,有望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体现并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近年来,世界经合组织PISA项目的评价报告也显示,学生平均成绩比较高的国家也是成绩分化小的国家和地区(譬如芬兰、中国香港),过早对学生分流会导致两极分化,而不是带来平均水平的提高。这促使德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分流教育体制,也促使各国致力于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平均水平的同时,注重提高后进生成绩,努力降低标准差,以减少分化程度,提高集体教学的效能。

2.优秀值A()作为反映样本优秀水平的评价参数,是样本优秀率U与优秀离差均值Ea的乘积,这与优秀率反映样本优秀比例的价值取向相似,都是为了奖掖和鼓励先进。样本优秀率U作为该样本优秀学生人数与样本人数的比率,只能反映样本的优秀比例,并不能体现样本的优秀程度。譬如甲乙两班人数相等,各有15人达到优秀水平,但甲班15名学生成绩只是略高于优秀分数线,而乙班15名学生则远远超过了优秀分数线。可见,优秀率难以全面反映甲乙两班学生学业质量的优秀水平。

样本的优秀值A既与反映样本优秀比例的U成正比,又与体现样本优秀程度的Ea(指该样本所有优秀生成绩 与优秀分数线B的离差和除以样本参评学生人数N所得的商数()成正比。对于某一个特定的年级(即总体)来说,这个年级所属各个班级(即样本)的参评人数N是相对稳定的常数。由公式 可得,各班级的优秀值A既与该班级优秀生人数Na成正比,也与该班级所有优秀生成绩 与优秀分数线B的离差和 成正比。要想取得较高的优秀值A,我们不仅要努力增加优秀生的数量Na,还要设法提高优秀生成绩 与优秀分数线B的差距之和。因此,以优秀值A取代优秀率U作为样本优秀水平的评价参数,既需要在“量”上致力提高样本的优秀比例,又必须在“质”上注重提高样本的优秀程度,这有利于在培养学科优秀生方面发挥更加科学合理的导向作用。

3.后进值R()作为反映样本后进水平的评价参数,是样本后进率H与后进离差均值Er的乘积,这与及格率反映达标水平的基本着眼点相类似,都是为了鞭策和扶助后进。

样本的后进率H作为该样本后进学生人数与样本人数的比率,只能反映后进学生的后进比例,并不能体现样本的后进程度。譬如甲乙两班人数相等,各有25人为后进水平,但甲班25名学生是略低于后进分数线,而乙班25名学生则远远低于后进分数线。可见,后进率也难以全面反映甲乙两班学生学业质量的后进水平。

后进值R的绝对值既与反映样本后进比例的H成正比,又与体现样本后进程度的Er(指该样本所有后进生成绩 与后进分数线C的离差和除以样本参评学生人数所得的商数)的绝对值成正比。

对于某一个特定的年级(即总体)来说,这个年级所属各个班级(即样本)的参评人数N是相对稳定的常数。由公式 可得,各班级的后进值R的绝对值既与该班级后进生人数Nr成正比,也与该班级所有后进生成绩 与后进分数线C的离差和 的绝对值成正比。

鉴于后进值R是负数,其绝对值越小,后进值R就越大,样本的后进水平就越高——即该样本的后进生质量水平就相对越高。要想使后进值R变大,我们不仅要降低后进生的数量比例H,还要设法缩小后进生成绩 与后进分数线C的差距,使后进生成绩 与后进分数线C的离差和 的绝对值变小。因此,后进值R作为样本后进水平的评价参数,既需要在“量”上努力降低样本的后进比例,又必须在“质”上致力缩小样本的后进程度,这有助于增强学科教学在促进后进生转化方面的自觉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学业质量监测评价中体现并落实“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理念。

二、评价参数的标准Z分数与标准T分数

均差值O,优秀值A和后进值R,作为基于测试原始分数统计所得的评价参数,其三者之间并不具有可加性和可比性,不同学科、不同测试之间的均差值O,优秀值A和后进值R均不具有可加性和可比性。譬如某班第一次测试均差值为70,第二次为75,如果两次测试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要求不同,两次测试所得的均差值O就没有可加性和可比性。

1.标准Z分数是以1个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成绩分数在群体中所处相对位置的量数。当数据在总体上接近于正态分布时,标准Z分数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能够比较分属性质不同的数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二是能够合成不同质的数据。所以,均差值O,优秀值A,后进值R只有转化成标准Z分数Zo,Za,Zr才具有可加性和可比性。

评价参数O,A,R分别转化成Zo,Za,Zr分数后,它们的平均分均为0,标准差均为1。这样,每个样本的评价参数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就十分清楚了。以优秀值A为例,某班级的标准Za分数是1,说明该班级的优秀值Za比所在年级优秀值的平均数高出1个标准差;某班级的标准Za分数是0,说明该班级的优秀值Za刚好处于所在年级优秀值的平均水平;某班级的标准Za分数为-0.18,说明该班级的优秀值Za比所在年级优秀值的平均数低0.18•个标准差。2.标准T分数是为了避免出现负数和使用方便而对标准Z分数作一次线性变换所得的标准分数。这是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分数。如美国大学入学考试(CEEB)T分数的平均数定为500,标准差定为100(T=500+100Z);托福(TOEFL)考试则把T分数的平均数定为500,标准差定为70(T=500+70Z)。为了使标准T分数符合中国人对百分制的理解习惯,本办法设定均差值O,优秀值A,后进值R三个评价参数标准T分数的平均数为70,标准差为15。其计算公式是:T=70+15Z(Z>2时取2)。譬如,某班级均差值的标准To分数大于70,说明该班级均差值高于所在年级的平均水平;某班级优秀值的标准Ta分数等于70,说明该班级优秀值刚好达到所在年级的平均水平;某班级后进值的标准Tr分数小于70,说明该班级后进值低于所在年级的平均水平。

三、界定样本参评学生人数N的意义

为了预防因学业质量监测评价而出现排斥后进生、抢招优秀生和学籍管理失范等问题,尽量淡化区域、学校、班级之间因办学条件、教学环境、师资配备等差异引发无序竞争,避免极端数据对学业质量监测评价的干扰影响,我们需要对样本的参评学生人数N进行界定。各样本的参评学生人数N在同一总体中建议统一按以下公式界定: 某样本参评学生人数

式中: 为上次测试各学科优秀生人数的平均数; 为上次测试各学科后进生人数的平均数。对于某班级来看,不参评的优秀生人数(按上次测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和不参评的后进生人数(按上次测试成绩由低分到高分确定)分别占前测各科优秀生和后进生平均人数的10%和10%;但就所在年级而言,不参评的优秀生人数和不参评的后进生人数均只占该班级注册在校生总数的2%。

四、标准To,Ta,Tr分数的权重与评价系数K

1.标准To,Ta,Tr分数的权重是采用特尔斐法分配的。近年基于中学校长、教务主任问卷咨询所达成的意见是:中学一年级学科教学应侧重于提高后进生学业质量水平;中学二年级学科教学应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着力避免两极分化;中学三年级学科教学可适当侧重于提高优秀生学业质量水平。

中学各年级水平指数W建议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一年级水平指数 ; 二年级水平指数 ; 三年级水平指数 ;

中学各年级标准To,Ta,Tr分数赋予不同的权重,其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校管理者和学科教师明确本年级学科教学不同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强化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的目标导向作用。各校在参照本办法开展校内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时,可采用相应的问卷调查,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各年级权重。

2.评价系数K=法定周课时数/实际周课时数(时取1),在区域和学校层面评价时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定,在校内评价时可由学校自行确定,其目的是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如果各样本均按规定安排课时,可统一设定为1。

五、评价指标——水平指数W与效能指数 的功能

普及教育后,学业质量评价的功能应从强调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过程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转变,学业质量评价的定位应从认定筛选(裁判员)向诊断反馈(教练员)、激励改进(运动员)转化。为此,中学生学业质量OAR评价模型在均差值O,优秀值A和后进值R三项评价参数的基础上,设立水平指数W、效能指数 两项评价指标,并在区域、学校两个层面推出了相应的OAR评价模型操作软件(网址: )。

其中,水平指数W指样本均差值、优秀值、后进值三项评价参数T分数的加权和与评价系数K的乘积,用于横向比较不同样本、不同学科同一时期学业质量的综合水平;效能指数 指样本本次测试水平指数与前次测试水平指数的差值,用于纵向比较同一样本、同一学科不同时期学业质量综合水平的增值效能。

如果说低效的教育源自评价系统的缺失,那么异化的教育则因为评价指标的不科学。如果我们以考试代替评价,以考纲架空课标,把平时测验当成选拔考试,把频繁增减课程当成教育核心改革,我们不仅不可能拥有科学的评价系统,而且难以拥有真正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所以,今年10月我们在省内率先引进“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试图通过建立可与全国各地参照的本市数据常模,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与标准比较三个维度的中学生学业质量测评机制,对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进行问题分析和诊断反馈,并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坐标上,有针对性地指导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规范质量管理,减轻课业负担,推进有效教学,以适应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

附: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价办法(试用稿)

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价办法

(试用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价工作,促进学校规范管理,正确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调动广大师生教学积极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以区域或学校、班级为样本,遵循统一性、客观性和整体性原则,按学科监测评价中学生学业质量。第二章

评价参数与指标

第三条

本办法设立均差值、优秀值和后进值三项评价参数,分别反映样本的整体水平、优秀水平和后进水平。

1.均差值O是指样本的平均分 与标准差S的差值。均差值

式中: 为样本平均分,;S为样本标准差,; 为样本中所有参评学生的成绩总和;N为样本参评学生人数(当N<30时以N-1代入计算); 为该样本中每位参评学生测试成绩 与平均分 的离差平方和。

2.优秀值A是样本的优秀率U与优秀离差均值 的乘积。优秀值

式中:U为样本优秀率,为样本的优秀生人数; 为样本的优秀离差均值。B为优秀分数线,按总体(指所有样本)学生成绩排序占前20%的人数比例划定,也是总体所有优秀生成绩的下界; 为样本中每位优秀生测试成绩 与优秀分数线B的离差和,为样本参评学生人数。

3.后进值R是样本的后进率H与后进离差均值 的乘积。后进值

式中:H为样本后进率,为参评后进生人数; 为样本的后进离差均值。

C为后进分数线,按总体(指所有样本)学生成绩排序占后20%的人数比例划定,也是总体所有后进生成绩的上界; 为样本中每位后进生测试成绩 与后进分数线C的离差和,为样本参评学生人数。

第四条

本办法设立水平指数和效能指数两项评价指标。

1.水平指数W为样本的均差值、优秀值、后进值三项评价参数T分数的加权和与评价系数K的乘积,用于横向比较不同样本、不同学科同一时期学业质量的综合水平。各年级水平指数W可分别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一年级水平指数 ; 二年级水平指数 ; 三年级水平指数 ;

式中:K为评价系数=法定周课时数/实际周课时数(时取1),区域或学校为样本时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定,班级为样本时由学校审核确定; 为样本均差值的标准T分数,(Z>2时取2);Zo为样本均差值的标准Z分数,; 为总体均差值的平均数; 为总体均差值的标准差,;M为样本总数(当M<30时以M-1代入计算)。优秀值T分数 和后进值T分数 计算方法同理。

2.效能指数 为样本本次测试水平指数与前次测试水平指数的差值,用于纵向比较同一样本、同一学科不同时期学业质量综合水平的增值效能。第三章

监测评价程序

第五条

按学科统一命题,各样本根据统一规范组织测试。

第六条

评卷、登分、录入、核查,并提供教学质量监测评价OAR系统软件用户名、密码及相应评价用表。

第七条

按下列公式统一计算确定各样本的参评人数N。式中: 为上次测试各学科优秀生人数的平均数; 为上次测试各学科后进生人数的平均数。第八条

汇总所有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并按学科形成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价报告。分析反馈样本监测评价结果时,按评价数据公布规范仅向各样本单位提供总体常模和样本数据。第四章

附则

第九条

优秀生和后进生所占比例及其对应的临界分数线,样本的参评人数N、评价系数K、评价参数T分数的权重,可根据总体实际相应调整。

第十条

5.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问卷 篇五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图漫画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有(D)

①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要坚持以民意作为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③要将群众呼声作为验证认识正确性的依据 ④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 漫画“静坐当思自己之过,闲谈多听百姓之言”,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①④符合题意;应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②错误;要将实践作为验证认识正确性的依据,③错误。正确选项为D。

2.“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简短而富有情怀的辞职信,以其超凡脱俗、回归本我的生活态度,折射出我国当前高压力下无数人内心的渴求。这表明(D)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③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④人的需要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④

[解析]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简短而富有情怀的辞职信,以其超凡脱俗、回归本我的生活态度,折射出我国当前高压力下无数人内心的渴求。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说明人的需要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②④适合题意,①错误;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③错误。故本题选D。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体是人民,建设者是人民,受益者还是人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密切党群关系,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主要体现了(C)①社会意识的变化同步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体是人民,建设者是人民,受益者还是人民。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②适合题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密切党群关系,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③适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①错误,排除。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4.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十大流行语”,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等上榜热词,无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这说明(B)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D.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这些上榜热词,无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符合题意;D正确,但题干中没有体现,D不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项观点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C错误。答案选B。

5.中共中央组织部摄制的系列微视频《两学一做·榜样》讲述了各行各业有代表性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视频中践行合格的榜样都是在检视初心中出发,在坚守初心中淬炼,在践行初心中涅巢。不忘初心如“子罕辞宝”千金不易,更如“家传至宝”需传承发扬。由此可见(A)①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材料中“视频中践行合格的榜样都是在检视初心中出发,在坚守初心中淬炼,在践行初心中涅巢”强调了不忘初心,即强调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作用,①②正确;③强调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不选;材料强调了社会价值,没有强调自我价值,④不选。本题选A。

6.唐太宗曰:“为君之道,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论断中,与上述观点价值内涵一致的是(C)①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②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 ③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万民之忧乐,而在一姓之兴亡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材料中唐太宗的观点是强调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定的重要性,②③适合题意;①是强调公正无私的重要性;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新年贺词中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给我们的启示是(C)①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启示我们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①正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③不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8.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这个为了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九旬老翁说:“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这给新时代青年人的启示是(D)①贡献与索取从来不可兼得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①表述错误,贡献与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②在材料中未体现。黄旭华为了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奉献了毕生精力,启示新时代青年人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9.某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这一倡议的哲学依据是(B)A.有价值的人生不考虑个人利益

B.人生价值只能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 C.贡献和索取在人生价值中同等重要

D.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同等重要

[解析] 本题考查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这一倡仪的哲学依据是人生价值只能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B正确且符合题意;有价值的人生也应考虑个人利益,A说法错误;贡献和索取在人生价值中并非同等重要,贡献是主要的,C说法错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也不是同等重要,实现人生的价值主要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0.2018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选择与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接地气,更针砭时弊。如小品《真假老师》讲述的是孩子教育问题,直击教育和亲情的本质;小品《提意见》讽刺职场弊病,辛辣痛快,让人忍俊不禁,又充满反思意味。这表明(B)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绝对独立性 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主观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①④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或“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发展,②③表述错误。

11.下图漫画《汇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B)

A.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B.要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 C.人生的价值在于创新创造 D.要充分利用社会客观条件

[解析] 漫画重汇报,轻工作,夸大工作成绩,是坚持错误价值观的表现。B项符合哲学启示;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A项错误;人生的价值创造价值,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12.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基本规律,要以谋求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崇高价值理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D)①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②有什么样的价值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价值判断

③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④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基本规律,要以谋求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崇高价值理念。这启示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③④适合题意;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是不科学的;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②是错误的。故选D。13.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A)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③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要求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的道理,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依据,即为什么要改革,③项不符合设问要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14.2018年初的一场大雪让南京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4万多名环卫工人、市政人员、警察、城管、军人、志愿者以及党员干部挑灯夜战清扫积雪,“一夜雪无”温暖了整个朋友圈。这告诉我们(A)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人生追求是实现自我价值 ④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人生的真正价值、价值的创造与实现。4万多名环卫工人、市政人员、警察、城管、军人、志愿者以及党员干部挑灯夜战清扫积雪,“一夜雪无”温暖了整个朋友圈,这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追求不只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5.习近平在国家公祭仪式上强调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习近平讲话蕴含的哲理是(B)①尊重历史事实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价值选择帮助人们清醒地认识和正视历史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习主席的话说明历史事实不容篡改,不容忘记,应该尊重历史事实,这有助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项符合题意;只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能促使人们清醒认识和正视历史,②项观点错误;坚持真理是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前提之一,正视历史,珍惜和平与正义,就是坚持历史真理,③项符合题意;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是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与题目主旨不符,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16.中国“天眼之父”,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在上个世纪90年代舍弃国外高薪,毅然回国。从“天眼”预研到建成的22年时间里,他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南老的事迹启示我们(C)①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是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③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把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南老的事迹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②③符合题意;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是以人民利益为重,①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正确选项为C。

17.“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B)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8.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秉持崇高的价值追求,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闻宣传的一条主线、一种底色,叫得更响亮、亮得更鲜明。这是因为(C)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闻宣传的一条主线、一种底色,叫得更响亮、亮得更鲜明,这是因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近期,国家频繁出台租房政策,其中引起大家广泛讨论的就是“租购同权”。回答19~20题。

19.“租购同权”政策的实施之所以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D)①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对不同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③我国房价问题过于复杂,因而对其真理性认识并不唯一 ④该政策尚未经实践检验,是否为真理性认识尚存争议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以大家广泛讨论的“租购同权”为背景,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租购同权”政策的实施之所以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同时是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该政策尚未经实践检验,是否为真理性认识尚存争议,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20.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一个对自有住房有着长期偏好的国家而言,租购同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下列最符合这一论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C)A.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B.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 C.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解析] “对于一个对自有住房有着长期偏好的国家而言,租购同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21.“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人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C)A.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B.社会对自己价值的认可 C.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依靠个人奋斗实现自我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材料中的雷锋的话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22.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唯物史观看,不忘初心就是要(A)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②不忘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不断推进改革,以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唯物史观看,不忘初心就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忘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2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宪法修改是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需要进行的第五次修改,修改后的宪法将更好地发挥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此次宪法修改(D)①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属于社会意识的变革,能直接创造出人们期望的社会生活 ④属于社会意识的完善,能为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宪法修改属于对上层建筑的完善,以更好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为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③中“直接创造”表述错误,社会意识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选择D。

24.罹患重症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科学家卢永根用行动诠释了(B)A.人生价值取决于贡献与索取的总和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C.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需要砥砺自我 D.不同的价值观制约着人生道路的选择

[解析] 人生价值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A项错误;卢永根把毕生积蓄捐献给教育事业,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诠释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B项正确;“砥砺自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辉煌中国,辉煌成就。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各族人民在砥砺奋进中创造的辉煌成就。

《辉煌中国》8个摄制组走遍全国31个省市区,拍摄了近3200个小时的纪实和航拍素材,记录下众多珍贵的瞬间。在创作上,该片采用“内容众筹”的创新方式,由百姓自己讲述精彩“中国故事”,众筹案例线索、照片、短视频等逾万条。该片播出后,掀起全民参与、全民接力的“讲辉煌”、“赞辉煌”的互动传播,网络诗友的《西江月》《菩萨蛮》等作品迅速流传开来。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创作和传播过程。(9分)[答案]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分)②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是《辉煌中国》创作素材的源泉;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为拍摄照片、视频,进行航拍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3分)③纪录片的众筹素材和播出后流传的网络诗歌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丰硕精神财富。(3分)[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创作和传播过程。首先要明确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就是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知识,其次要结合材料,分析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创作和会传播过程,就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作用的过程。就是深入群众生活获得第一手创作素材的过程。就是展示人民群众精神财富直接创造的过程。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论述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隔36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出了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变化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9分)(2)结合材料,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5分)[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的认识也随之改变。(3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主要矛盾认识的改变为我国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3分)对主要矛盾的深刻认识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3分)(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新的战略安排遵循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2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新的战略安排体现出现代化建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分)[解析] 本题有两个设问,分别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和联系观的知识,知识设定明确,设问一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变化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原因是从1981年的社会主要矛盾到党的十九大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我国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现实意义是有利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设问二考查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属于体现类试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那么战略安排也要随之有变动这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新的战略安排遵循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分成了两个阶段,一步一步稳步推进,这体现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信心不可泄。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要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材料二 按照“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正能量是指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其延伸定义,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1)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蕴含的哲学道理。(6分)(2)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知识,结合材料二简析把“正能量”一词放在社会中考量有何意义。(8分)[答案](1)①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分)②保持中国信心,实现中国梦,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实际,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分)③始终保持中国信心,将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2分)(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社会正能量对人们的行为有积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4分)②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4分)[解析] 本题以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1)本题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材料一蕴含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本题考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知识,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简析把“正能量”一词放在社会中考量有何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的价值、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分析。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依照对中国的301知识产权调查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宣布美国政府计划对至少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中美两国的贸易战一触即发,中美两国在彼此的经贸关系中都占据最重要地位,美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美两国经贸合作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美国日益浓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既不利于美国经济增长,又增加了世界经济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当今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都应该担负起捍卫经济全球化的职责,只有坚持合作共赢,才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这更是一个大国理所当然承担的责任,历史已经证明,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会结出好果子,合作才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共赢才能走向更好未来。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两国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难免,最关键的是双方能够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努力把矛盾的转化为合作点。

6.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问卷 篇六

调研问卷

部门:

为了更好地推进全面质量标准化及班组建设工作,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现下发问卷,在征集广大员工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公司将对全面质量标准化及班组建设工作进一步改进,望广大员工认真填写。

一、全面质量标准化

1、你认为我公司全面质量标准化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 进?

2、2010年我公司全面质量标准化工作应从哪些方面提升管理水平?

3、你所在的部门全面质量标准化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4、你对所在部门的全面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实情况有何建议或意见?

5、你觉得如何实现全面质量标准化

二、班组建设

1、你认为公司班组建设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2、你所在的部门班组建设工作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7.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问卷 篇七

刘利民指出, 课程标准在整个教育教学链条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这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极其重要, 也非常紧迫。首先, 要放在立德树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来认识, 放在统筹推进课改的大背景下来设计、来谋划, 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率先落实到高中课程标准中。其次,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着力解决10余年高中课改存在的突出问题。再其次, 要做好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与高考改革政策的衔接, 确保学和考的有机结合, 增强育人效果。

刘利民强调, 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准确把握好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要求。要增强思想性, 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充分体现民族特点。要增强科学性, 在课程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上, 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与学科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有机结合好。要增强可操作性, 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育人环节的统领和指导作用, 确保协同推进, 形成育人合力。要增强整体性, 把跨学段整体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作为重要工作任务, 做好统筹协调, 强化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纵向有效衔接和相关学科间的横向协调配合。

刘利民强调, 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全面部署、统筹推进。教育部将健全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专业力量的作用, 将自上而下的督促推动与自下而上的自觉改革相结合。专家工作委员会要统一思想认识, 明确目标要求, 创新工作机制, 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修订任务。

会上,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介绍了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下一步工作考虑。与会的200余位专家认真研究讨论了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有关工作, 特别是对如何全面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提出了意见建议。

8.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问卷 篇八

关键词:中学化学;学业评价标准;应用研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8-001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中学化学学业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应用研究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受人教社化学室的委托,宜昌市课题组从08年下半年开始,历经三年探索,完成了初中部分相关要求的制定,现将其研究的基本内容介绍如下。

1 研制《评价标准》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国家提出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建立教育质量监测系统,这个监测系统需要有对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进行合理描述的系统框架。作为化学学业评价纲领性的文件,《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呈现逻辑是在“课程理念”指导下确定“课程目标”,进而确定“内容标准”,然后又帮助教师提出“实施建议”。课程标准的表述相对较为简略,不利于化学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控制教学课时和过程。将《课程标准》细化成教师课堂教学中操作性的指导文本,已成为落实《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

《评价标准》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规范化、标准化,它突出了课堂教学评价的三个要素:对化学学习有效性的判断;对化学学习行为变化增量的认识;对化学学习行为变化增量的记录。我们承担的《评价标准》(初中内容)的制定与应用研究,旨在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认知三者对接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深刻性、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2 《评价标准》的制定步骤

课程标准给出的一、二级目标,只能反映对某一部分知识或某一类学习能力的评价要求。《评价标准》制定可分为两步,即评价目标的遴选和评价材料的设计。首先依照课程标准中的一、二级主题,从K(知识与技能)、P(过程与方法)、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评价领域展开研究,构建可操作性的评价目标。以此为基础,对照评价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材料。下面笔者以课程标准“C2.1地球周围的空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一局部内容为例加以说明。

2.1 从评价内容中遴选评价目标

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的具体标准是为“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结合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设置来看,本内容是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础上完善与提高。学生进行本实验时,要学会组合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实验操作的一般技能、明确选择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药品的理由,在此基础上能抽象并应用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思路与方法。据此,可确定如表1所示的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是教与学过程与结果目标的量纲,又以教材为依托成为目标体系,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易于把握。

2.2 评价材料的设计

根据评价目标这一量纲要求,评价材料将筛选三类内容,即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建议、评价样例(见表2)。评价指标指依据评价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是选择评价内容、设计评价案例的主要依据。评价方法建议则提供了评价实施的思路、策略、方法与注意点,为教师设计评价案例提供操作性的指导。而要进一步增强评价材料的指导作用,就需要设计能够说明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建议的评价样例。

评价样例是围绕评价指标设计的针对性训练题。若针对单一的评价指标,则评价样例中的知识内容就应该是单一的。如果同时针对多种评价指标,则评价样例涵盖的知识应该是复合的。在编制评价样例时,课题组遵循以能力立意统领命题方法的原则,追求学业评价命题的规范化,以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为核心目标,而不仅仅关注知识目标。评价样例的设计主要依照以下思路进行:

首先,依据评价指标,确定试题的编制守则。编制守则主要包括基本信息、题干特征、答案特征三部分,分别说明试题分值、难度、表达、答案等方面的特征(见表3)。

其次,依据命题守则,设计、讨论并完善,最终形成试题。再次,对所编制的习题进行实践测试,统计学生的应答情况,确定试题的区分度、难度等技术指标。最后,依据这些技术指标对试题的内容、结构、表达进行全面修改,并再次进行检测,最终形成成熟的评价样例。例如,依据编制守则设计的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评价样例如下:

(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想原料(见表4)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技巧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为了验满一瓶装有二氧化碳的气体,一般是将带火星的木条______,发现火星熄灭,证明二氧化碳装满。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过一会儿,发现______则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小结与应用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由反应物的______决定发生装置,由生成气体的______决定接受装置。如实验室选择A装置制取氧气,它的反应物—定是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

评价样例设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考查确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的能力,第二层次考查学生对实验室里制取常见气体操作方法的理解,第三个层次则是考查提炼实验方法和应用方法的能力。三个层次内容环环相扣,能力要求逐渐加深。

3 《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评价标准》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与评价过程中的落实。为此,还需建立与《评价标准》相配套的实施方法指导体系。下面再以“C2.1地球周围的空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为例,详细说明评价的操作方法。

3.1 带着问题学习,围绕标准评价

学生学习是教与学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学实质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将“问题预设”与评价标准融为一体,在“问题生成”中考核目标达成水平。问题预设就是教师根据知识属性设计的问题展开教学层次,而问题生成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真实学情引导教学的发展。“问题预设”内容可源于评价材料中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样例。本节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与操作方法如下: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教师应用上述评价材料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介入,抓住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对比分析这几个核心要素进行引导与点拨。

(2)从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的方法生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本环节问题生成的七个子问题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在第一个问题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原理)理论知识人手,过渡到实验技能知识,从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推广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实验思路”,把学生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领域,然后应用“实验思路”将知识与方法有机融合,从而顺利达成本节课的评价目标。

3.2 品味评价要素,提升审题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只关心知识弄懂了没有,会不会做这道题,而不会主动关注试题结构特点,更不会关心命题者的意图。在教学中教师也容易忽视引导学生分析试题的评价要素,品味试题的结构与技巧,这是难以提升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重要原因。命题思路属于方法范畴的技能,具体如图3所示。在命题思路五步中,学生一般只会从试题所属知识类别这一表象来认识试题,容易忽视从“答案范畴、评判标准”这一角度思考问题,其结果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在应用《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做到“相机”与“持续”的引导,让学生慢慢感悟,并逐渐学会应用评价的尺度去检测自己的学业水平,使学生的学业能力不断从表征层面进入领悟层面,进而达到整合层面。

总而言之,《评价标准》的制定质量取决于对《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认知三者的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的应用水平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智慧,依赖于教师的创造。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哪些下一篇:销售管理制度范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