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诗句

2024-08-09

梅兰竹菊诗句(共5篇)

1.梅兰竹菊诗句 篇一

1.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2.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3.阳春破土身坚节,到朽身残节不残。

4.闻香喜识玉兰幽,雅洁清新韵欲流。

5.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6.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7.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8.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9.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10.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11.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净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1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中.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2.“梅兰竹菊”四君子(下) 篇二

竹子修长挺拔,拂云冲霄,有玉立风尘之表;竹子疏畅洒落,翩翩飘飘,有羽仪鸾凤之姿;竹子苍翠葱葱,四时不易,有坚韧永恒之志;竹子下实上虚,中通外直,有君子表里如一、虚心见性之操。故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竹既是刚直不阿,高风亮节的代言人,又是谦虚淡泊,潇洒俊逸的化身,博得了“此君”、“万玉”、“管若虚”、“清虚居士”等嘉称令名。

自古以来竹子的直节虚心就受到历代谦谦君子的比附和思慕。唐代大诗人自居易襁养竹记》中,从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对竹之于君子的高尚品德进行了归纳。他说:“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正因为竹子具有志坚、正直、虚心、贞节这四种品德,所以古代文人士大夫多植竹于庭,日与相伴,引竹为友。竹子不仅有四德,还具有刚、柔、忠、义、谦、常六品。唐代诗人刘岩夫在《植竹记》中云:“原夫劲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虽春阳气王,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常也。”此六品乐贤进德,依竹而生,为君而明,因而君子酷爱比德于竹,以竹为师焉。

不唯如此,身兼四德六品的翠竹并非只是道德楷模的标杆,它还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刘岩夫曾经对竹子的功用精辟地总结道,竹之“及乎将用,则裂为简牍,于是写诗书彖(tuan)象之辞,留示百代。微则圣哲之道,坠地而不闻矣,故后人又何所宗欤?至若镞而箭之,插羽而飞,可以征不庭,可以除民害。此文武之兼用也。又划而破之为篾席,敷之于宗庙,可以展孝敬。截而穴之,为箎为箫,为笙为簧,吹之成虞韶,可以和人神。此礼乐之并行也”。有了竹子制成的简牍,人们就可以记载和传播文化知识,并传之子孙后代发扬光大。如果没有竹子,那么先贤的精微大道早就湮没无闻,毁之殆尽,后人又到哪里去宗奉文化源头呢?在战场之上,竹制弓箭又可以征讨邪恶,保境安民,为众除害,成为伸张正义的重要利器之一。另外,竹子制成的篾席可以用于宗庙,展示孝敬,教化天下;竹子制成的乐器可以奏之朝堂,闻于乡里,调节内心,协和秩序,成就了五千年中华礼乐文明之邦。倘若嫌此为其大,那么再来观其小,箱箧筐篓,笊箸笥筛,簟席帘挂,篙竿舟筏,衣之有竹布,食之有竹笋,写之有竹管,书之有竹纸,凡此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看到竹的身影。

千百年来,竹子的形象和品德早已深入到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之中。东晋王子猷感叹:“何可一日无此君!”吐露出自己一天也离不开清竹君子的真挚感情。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他以质朴直白的心灵感悟,呼唤那似竹般清白高雅世风的到来。在深厚的中华竹文化涵养之下,到南朝刘宋时期,戴凯之率先撰成《竹谱》一卷,以飨天下爱竹者,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竹类专著,称誉海内外。戴凯之的《竹谱》以四言韵话记载竹子种类,其下自为之注详其细目,文辞古雅,读之成诵,可以说既是一部优秀的竹子分类专著,又是一部优美的六朝韵文佳作。戴氏竹谱产生后,对后世叙竹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北宋释赞宁《笋谱》、元代刘美之《续竹谱》、李衍《竹谱详录》、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清代《广群芳谱》等诸书中都能够看到戴凯之《竹谱》的笔蕴,可谓泽被后世,惠及无穷。今之整理再现戴凯之《竹谱》全貌,乃希望竹之挺拔有节,竹之虚怀若谷,中华竹文化的博大精神能够传之久远,永世其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犹如一位竣泊而乐观的隐者,从秋高气爽中飘然而至。

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中,菊以淡泊著称。当百花争艳的时候,菊花并不浮躁,恬淡自如,不为外物所迁。正如宋元之际的著名诗人和画家郑思肖所云:“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种淡如的品质恰好契合了君子洁身自好,志向难移和定力如磐的情操。菊花又以斗霜傲雪,凌寒不凋而称名。当众芳零落的时候,菊花却不消沉,静静开放,“卓为霜下杰”。郑思肖曾有一名句赞美菊花的铮铮傲骨:“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从此以后,“宁可枝头抱香死”遂成为菊花凌霜不屈精神的最佳写照。在世人心目中,菊花淡泊以明志,凌霜以固心,她岁寒不折,傲立风中,独自盛开,达观自乐,永远都在挺立着高昂的头,舒展着俊雅的神姿。这与隐逸名士百折不挠,遗世特立,志节孤高,不改其乐的高尚情操配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故而自晋陶渊明独爱菊之后,菊花遂得“花中隐士”之令名。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然而这只是菊花“出世不折”的一重品格。菊花还有保健轻身,延年益寿,赈济充饥之功效,其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又与奋发有为、济世救民的君子之道相吻合,从而更加引发了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对菊花的追捧和比附。两者可谓志趣相投,天赐知音,此乃菊花“积极入世”的另一重品格。

菊花养生的功效也较早受到诗人骚客的关注。屈原在《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旬。到了曹魏时代,曹丕非常喜食菊花养生,他在《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中谈道:“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请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他把菊花看作延年益寿的最佳良药,希望能像屈原那样餐菊防老,像彭祖那样长生不老。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曾经宣称:“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qiu,干粮),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也是期望通过食用杞菊来达到长命不衰。北宋诗人欧阳修也有诗云:“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枯时始见花。”全诗未见一“菊”字,但却将菊花独立寒秋,养生延龄之志趣描述殆尽。

菊花一身而兼具二品的性格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赞颂。菊花不争芳艳,不媚世俗,恬淡自然,又能惠民济民,这种“出世超然”与“人世积极”的双重品格,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精神诠释得酣畅淋漓。其坚贞淡泊,豁达乐观的节操最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雅重。因此,与其称菊花为“花中隐士”,莫若誉为“儒花”更为贴切也!

两宋时期中国全面走向内在,儒家士大夫的精神境界也提升到新的高标。当此之时,宋人自然不会对修身养性大有裨益的菊花予以忽视,不仅赏梅、赏兰、赏竹相继出现了高潮,艺菊赏菊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随之而来,菊花专著也大量出现。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刘蒙撰写出第一部《菊谱》,亦称《刘氏菊谱》或《刘有8部菊花专著相继问世。比如,史正志《史氏菊谱》、范成大《范村菊谱》、史铸《百菊集谱》等。其中,范成大的《范村菊谱》记载了苏州地区的36个菊花品种,能起到与其它菊谱互为参照的作用。可惜的是,两宋菊谱中,胡融、沈竞、马楫、文保雍的菊谱已经佚失不传了,因而整理范成大的《范村菊谱》就显得特别具有文化传承意义。

3.描写梅兰竹菊的唯美诗句 篇三

《梅》: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兰》:

傅玄《秋兰篇》

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

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

徐丰之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宾,希风永叹。

《竹》: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作于元丰二年(1020)湖州

於潜僧绿筠轩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菊》:菊城吟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尽醉醒,残花烂漫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咏兰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题新竹

唐杜牧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山园小梅

林和靖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咏兰朱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幽兰唐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4.《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学习,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学习中国传统四君子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梅兰竹菊。

2、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兰竹菊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的画法。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竹子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1、了解竹子的特点。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绘画和诗词。

(1)展示、欣赏美术史上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有关竹子的诗词。(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了解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方法。

4、分组讨论竹子的画法。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干、竹叶)的过程。

5、尝试画竹。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材料尝试画竹。

6、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收集的有关咏梅的诗词。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1、情境导入。

出示关于梅花的录像或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欣赏梅花诗词与绘画作品。

(1)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并加以解释。

(2)展示优秀的梅花绘画作品,如王冕的《墨梅图》,并请学生谈谈感受。(3)展示关山月的作品《俏不争春》,让学生比较与古人作品的区别。

3、示范画梅花。

出示有画梅花步骤的教学录像,或教师示范梅花画法步骤,让学生了解梅花不同形态的表现方法以及枝干的表现方法。

4、尝试体验。学生尝试画梅花。

5、评价与展示。

5.描写梅兰竹菊的好段 篇五

香有别韵

虽无桃花之艳,但她的美却散发出一股内在的韵味;虽无桂花之香,但她的味竟会窜进你的骨子里;虽无苹花之腻,但她的魅究竟惹得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折腰,已不得其数。这,就是梅。

不惧寒冷,不惧孤独,选择了在冬天生存,便足以表明她的心迹。银妆素裹的冬,似乎被她当成了一件外衣,从容不迫地就披了上去。

最终,她坚守住了这场冰冷的考验,于是,百花之中,惟有她单独拥有一季,惟有她无畏寒冷挑战极限。“ 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人们视她为高洁的象征。所以,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诗人林逋将她的.美融在了这句诗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幽谷佳人

水淡石荒的泉边,一株卓立,就会水石生香;石荒山简的山谷,一株绽放,就会清芬悠远;即使独处一室,一株盛开,清高的气质亦会袅袅浮动。兰,浓缩了她的菁华,你便得到一字——蕙。

一任花季深深,喧嚣纷攘,她只愿默守一枝的宁静;一任百花齐放,坠粉飘香,她只愿修炼蕙心,怡悦自己。“兰生幽谷,无人自芳”,因此,屈原喻她为贤人美士,而板桥爱她,至死不渝。

高风亮节

【梅兰竹菊诗句】推荐阅读: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07-16

上一篇:改革督察报告下一篇:作文 内向的男孩遇上内向的女孩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