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陆游

2024-10-02

诉衷情陆游(精选3篇)

1.诉衷情陆游 篇一

陆游《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所有这些,使陆游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

2.悲歌诉衷情,洁身当自好 篇二

关键词:陆游;爱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58-03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卜算子·咏梅》写于宋孝宗赵昚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陆游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宋高宗赵构把皇位交给了太子赵昚,当上了太上皇。赵昚(宋孝宗)即位之初,尚有收复中原之志,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正月,起用了抗金老将张浚为右丞相,都督江淮路军马,将东南一带的军政大权完全交给张浚掌握,这对统治着北方沦陷区的女真侵略者来说,构成了强大的军事震慑力量。这时,陆游博得“小李白”的美名已在社会上广泛传开,加上宰相史浩、黄祖舜又在宋孝宗面前推荐他“善辞章,谙典故”,孝宗赵昚便亲自召见了他。陆游趁此机会把如何巩固国家防务、怎样创造条件收复中原失地等见解与主张都说给皇上听。孝宗赵昚听了非常高兴,特赐给他进士出身,并在他原有职务之外,另担任了太上皇圣政所检讨官的职务。

可能因陆游得到宋孝宗赵眘赏识的原因,本应由中书舍人撰拟的《代二府与夏国主书》和《蜡弹省札》两个文件却是由他起草的。二府是中书省和枢密院,蜡弹是封缄秘密文件的蜡丸。为了收复北方沦陷国土,当时中央的军政大臣集议,准备在外交上联络西夏,争取得到西夏的帮助,共同抗击女真。同时又准备对沦陷区的军民散发秘密传单,发动他们武装起义。这就是上述两个文件中的重要内容。就在这一年的四月份,由李显忠、邵宏渊率领北伐大军,兵分两路正式北伐。战争发动之初,进展十分顺利,两路大军顺利渡淮,很快收复了宿州。种种迹象表明,形势的发展对陆游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李显忠、邵宏渊在如何犒军的枝节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小肚鸡肠的邵宏渊因此耿耿于怀,不顾北伐战争的大局,在敌人进行反扑,李显忠遭到围困的紧急关头,他竟然按兵不动,致使李显忠率领的部队成为孤军,不得不放弃收复了的宿州,于二十四日溃退到符离集一带。北伐战争的失利,投降派马上在朝中又抬头了,他们包围了孝宗赵昚。迫于投降派的压力和对北伐的悲观失望,孝宗赵眘于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四月撤销了江淮都督府,罢免了张浚,即刻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丞相,正式与金人议和,并签订了“隆兴和议”。即位时一心想奋发图强的赵眘一时又变得苟且偷安了。那些平时视陆游为眼中钉的卖国求荣的主降派,也趁此机会加给他一个“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在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免掉了他的职位。

陆游政治上遭到罢免后,闲赋老家山阴,寂寞度过四年时光。《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真实地描写了陆游受打击后的心境:梅花在寒冬风雨交加的黄昏里孤独地开放。词中被恶劣的自然环境所摧残的梅花,不正是词人在政治上惨遭不幸的一种形象化写照吗?词人以“春”、“群芳”隐喻表达了自己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词的结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寓意更为深远。它既表现出陆游洁身自好,不迎合投降派,即使自己被碾成了齑粉、化作了尘埃,自身固有的清香却永存。这里更表现了词人为了追求理想,无论遭受到怎样的不幸,其人格与政治情怀永远都不会改变。

陆游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少有的杰出爱国主义诗人。爱国主义内容是他作品的主弦侓,也是他人生观中的主弦侓。陆游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当时面临着国家山河破碎、大汉民族倍受女真人凌辱的社会背景,对他人生中爱国主义最终定型都不无关系。陆游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兼学者的家庭,祖父陆佃官至尚书左丞(宰相的次官),一生著述颇多,因受到奸臣蔡京的排挤,贬为亳州知州,上任不久就死了。父亲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是一个著名的藏书家,先后调任淮南计度转运副史、京西路转运副史,在金兵入侵时积极投入到反侵略的斗争中。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两路入侵的金兵按照预订的侵略计划顺利会师,并于年底攻陷了北宋京城汴京(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恒二帝。北宋王朝覆灭不久,宗泽等大臣将领兵在外的康王赵构拥立为帝,尊他为高宗皇帝,建都临安,改年号为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史称南宋。诞生于战乱之中的南宋王朝,面对强大的敌人不抵抗、一味逃跑。这种逃跑政策所带来的恶果就是广大难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抗战初期,陆游的父亲陆宰本在泽、潞一带供应军需,不久遭到一个尚未暴露汉奸身份的御史徐秉哲的弹劾而被免职。加上当时战事连连失利,陆宰不得不带着家眷,一大家人在兵荒马乱中历尽千辛万苦,逃难到了故乡山阴老家。后来,陆游把这段逃难的情景写入诗中:“我生学步逢丧难,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儿时的逃难生活,陆游目睹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空前灾难,幼小的心灵里刻上了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而当时他家乡义军领袖陈彦声的豪侠义勇、保境安民的爱国行动,也让他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熏陶。

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兀术率领金兵大举南侵,被南宋王朝主战派的将领打得落花流水,刘錡大败金兵于顺昌(安徽阜阳),吴璘大败金兵于扶风(陕西扶风),岳飞击败金兀术于郾城,直追到朱仙镇,距离汴京(河南开封)仅四十五里。北方的起义部队也到处击败金兵,北方父老乡亲都焚香膜拜,欢迎岳家军渡河北伐,赶走金人。就在岳飞准备乘胜渡河追击、金兀术就要仓皇逃遁的关键时刻,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却恐慌起来。他们一是害怕岳飞建立的战功太大,不受朝廷的控制;二是害怕北方的起义部队和岳家军合力战斗壮大起来,成为南宋王朝的威胁;三是害怕金兵俘虏的徽宗赵佶、钦宗赵恒回来以后,会动摇他们的帝相位置。基于以上的担心害怕,他们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退兵。按照当时的惯例,见到金牌如同面君,迫使岳飞不得不放弃所有的战果而撤军回到鄂州(湖北武昌)。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下狱,并杀害在风波亭,为他们卖国投降扫清了最大的障碍。当时陆游的父亲陆宰闲赋在家,无可奈何地过着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隐退生活。但参知政事李光、士大夫周侍郎等好友都到他家中拜访他。在政治上,他们都是反对投降的主战派,大家在一起谈论到北方沦陷、人民生灵涂炭时痛心疾首;谈论到投降派迫害忠良,屈膝乞和、不惜丧权辱国时怒火中烧,恨不得与之拼命。年少的陆游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知道是秦桧一伙葬送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开始懂得只坚持主战、广大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女真侵略者,才能拯救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

人生中最值得陆游留念的抗战斗争生活,莫过于他在南郑前线工作的一段时间。在陆游出任夔州通判时,抗战派领袖王炎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出任四川宣抚使,并将刚刚任满的陆游聘任到南郑担任干办公事的职务。王炎是一位政治、军事才能都很出色的长官,驻扎在南郑抗敌前线,并掌管着西北一带的军事、财政和人力大权。陆游这次参军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从事军事工作,为国捐躯的志愿只能是一种空想。这次意外地从后方调到了前方,并得到了长官王炎的信任,他精神振奋。他把这次参军作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大好时机,平时积极地为王炎出谋划策,处理日常公务,骑马到前沿了解军情,还刻苦锻炼身体,钻研兵书。然而好景不长,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九月,朝廷颁令把王炎调回中央,一切反攻的准备工作不得不搁置下来。朝廷的错误决策,致使陆游的理想又不能够实现,他只能“悲歌仰天泪如雨”!这时,他觉得特别对不起的是受尽煎熬、企盼王师解放的沦陷区人民。他痛心疾首地唱出了“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的悲愤之音。

王炎走后,陆游也很快被调离了南郑前线。虽然抗敌机会人为地丧失了,但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却没变。随着年龄逐渐衰老、精力不断衰退,陆游自此之后将战场杀敌、收复中原失地的理想只能寄托于梦境,寄托于剑侠,寄托于朋友和后代子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的就是他年老病卧山阴老家梦中为国戍边的情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对于社会上的剑侠朋友,陆游鼓励他们仿效古代刺客杀敌:“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虏。一身独报万国仇,归告昌陵(宋太祖的陵墓)泪如雨。”同僚有了杀敌报国的机遇,他更是欣喜异常。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春天,与陆游十分投契的辛弃疾,以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的名义召赴临安,征询他对北伐的意见。陆游知道后特写长诗相送。结句“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他用李广的典故嘱托老友辛弃疾以驱逐金人为首务,不必计较个人的恩怨。即使与农民朋友交往,陆游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征辽诏倘下,从我属櫜鞬。”他想到的是自己这一辈人老了,要把忠义传给子孙,朝廷一旦发出北伐命令,大家都要跟我拿起武器去战斗。陆游直到逝世的那一天,即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仍未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弥留之际,他把自己的理想写成遗嘱托付给儿子:“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绝句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对陆游所作出的高度评价。陆游一生满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满怀着对民族压迫的愤恨不平,为了收复北方沦陷的国土,他不计个人安危,不管前行的道路多么艰辛,仍矢志不移,最终带着王师北定中原的牵挂走完人生的历程。纵观陆游的一生,他的人生不可谓不伟大,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不可谓不悲壮!

参考文献:

[1]齐治平.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刘艳(1972.5—)女,汉族,讲师,在省部级杂志发表论文10篇,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3.《诉衷情》陆游教学实录 篇三

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下面提供《诉衷情》陆游教学实录,一起去看看吧!

一、汇报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词《诉衷情》,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都预习了吧?那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基本掌握了学习诗词的方法,所以,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根据汇报,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

生:我汇报一下有关词的知识。词,是中国古代诗歌

的一种。有两种流派,一种是婉约派;一种是豪放派。词又叫长短句,词的题目一般包括词牌名和词题两部分,词分上阕、下阕,也叫上片、下片。

师:你让大家了解了更多有关词的知识,那么根据这位同学的汇报,再来看看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

生:诉衷情是词牌名还是词题?

师:你很善于发现!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诉衷情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师:完全正确,诉衷情是这首词的词牌名。由于这首词的内容取词牌的本意,所以就没有另加词题。你明白了吗?谁来接着汇报。

生:我查找了有关陆游的资料……

师:你介绍得很全面,但是,如果能介绍一下陆游的人生境遇或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可能对同学们能学习这首词会有更大的帮助。哪位同学能做这方面的补充?

生补充

师:你补充得很有价值,赵老师也给大家补充了一些资料,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出示:陆游的一生以抗金报国为己任,扫除残掳,收复中原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无奈的是他的一生屡遭投降派的排斥、打击,一直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他的诗词大都饱含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比如同学们比较熟悉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写作这首词时,陆游已经年近七十,当时正被迫退居家乡山阴,有志难申。

师:希望以上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首词。接着汇报。

生:通过预习,我能把这首词准确地读下来,我给大家读一读。

师:字音有没有问题?读得非常准确,尤其是这个“侯”字,这是本节课的生字,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王侯。

师:它表示封建制度中的.爵位,你说的“王侯”就是取这个意思。它还表示什么意思?(生没有举手的,教师提示:赵、钱、孙、李……学生反应过来,回答还表示姓氏。

)字音没有问题了,那节奏呢?有没有问题?那就向他这样,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准确,节奏也很好。继续汇报。

生:我汇报一下对词意的理解,通过查阅工具书,我知道了几个重要词语的意思。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边疆要塞。梦断:梦醒。貂裘:战袍。

师:你很会学习,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理解,而理解这些词语这是理解整首词的关键,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认为特别重要的词语需要和大家说一说的。

生:我补充一下,觅封侯就是寻求封侯的意思,这里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班超家境贫寒,曾以为官府抄书糊口,后来出使西域,立了大功,被封为“定远侯”。

师:用典是诗词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只有了解了其中的典故,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所以说,你的补充特别有价值。还有补充的吗?

生继续补充。

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意。

师: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生质疑,请其他同学来解答。)

谁愿意站起来完整地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意?(指名说大意。)

师:第一,我要表扬你的勇敢;第二,要表扬你会学习,既有充分的预习,又掌握了理解词意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词意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师:从刚才的汇报可以看出,你们基本掌握了学习诗词的方法。(通过以上的汇报交流,既落实了解诗题,知诗人,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和理解词的大意等几方面的学习任务,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汇报交流中落实本课的知识要点。)

二、体会情感

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意思是倾诉内心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看看从哪能体会出陆游怎样的内心情感?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交流。

生:从“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这两句,我能感受到陆游的壮志豪情。

师:都来读一读这两句,展开想象,看看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硝烟四起的战场上,陆游穿着金色的战袍,骑着一匹白色战马,驰骋于万里疆场,冲进敌阵,奋勇杀敌,真是英姿飒爽,好不威风!

师:你的想象很丰富,语言也很生动,那就请你一边想象画面,一边给大家读一读。(生投入的朗读。)

师:在你描述的画面中,陆游是那样英姿勃发。是不是应该读得再高亢一些,再大气一些。你再来试一试?(生再次投入地朗读,激昂了一些。读诗中想画,画中赏诗,凭借丰富的想象,让诗中画面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让学生的想象与文本、与生活链接,勾画出更丰富的形象。)

师:这一遍好多了!前面已经说过,这里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那么,作者借用这个典故是想表明什么呢?

生:他坚信自己也能像班超一样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师:就请你带着这种坚定、自信读一读。有几分自信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坚定自信?(指名读)

师:此时的陆游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可以说是豪情万丈,一班的所有的男子汉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还从哪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生:从“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这两句,我体会到了路由梦想没能实现后的绝望,痛苦。

师:你体会得非常深,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两句,看看哪个字或者哪个词最能体现陆游此时的这种心情?

生:我从“旧”字体会到了陆游内心的凄凉。

师:从“旧”在可以看出时间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你还从哪能体会到?

生:这个“断”字可以看出作者梦想破灭后的绝望。

师:“梦断了”表面上是说梦醒了,实际上却隐含着梦想的破灭,你能理解到这种深层次的内涵,那就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给大家读一读。

师:应该读得再沉重一点,想象此刻你就是陆游,你向往的战场只能在梦中出现,你“报国欲死无战场”什么心情?谁愿意来试一试。(一生读得特别好。

)就像她这样,一起读。

师:当年意气风发陆游,如今却只能“僵卧孤村”,陪伴他的只有尘暗的貂裘,凄冷的梦境。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词的上阕,感受这种强烈的对比!(齐读)

师:你还体会了怎样的情感?

生:从“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从这三句我体会到胡人还未消灭,陆游现在已经两鬓斑白,他想报效祖国,可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内心充满了悲愤之情。

生:你说得特别好,这就是陆游当时的处境。放眼西北,胡虏未扫,再看看自己,两鬓斑白,空有一腔报国志,雄心虽在,壮志难酬,能不心生悲愤吗,就请你把这种悲愤之情读出来。

同学们都读一读这几句,体会一下,连续运用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连续运用短句在表达上的好处,从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中,更深入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

生:表达的情感越来越强烈。

师:那怎样读才能把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出来呢?先自己练一练。(指两名学生读

)你读得和前面的同学不一样,但同样表达出了强烈的悲愤之情。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法,在下面读一读。(练读、齐读)

师:运用连续的短句表达强烈的情感,这是词常见的表现手法。回忆一下,你积累的哪首词也有这样的特点?

生: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重点朗读了《满江红》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师:还有吗?具有这样特点的词还有很多,同学们以后读词时,注意体会。

(通过出示具有相同特点的诗词,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加深对这种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感悟。)

师:同学们看看下阕,这几个短句之后,紧接着又是三个连续的四字短句,谁能把这三个短句也读好?(指名读)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是陆游对自己一生的慨叹,此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已达到了顶点,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读?先自己练练。

同学们,由驰骋沙场,雄姿英发的陆游到满头白发,老泪纵横,的陆游,两个形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师:正像几位同学说的一样,时间在变,陆游的容颜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的那颗——爱国心。我们所体会到的,无论绝望也好,悲愤也罢,这都源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师:下面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这首《诉衷情》。此时,你可以仅仅作为读者来品读这首词,你也可以就是陆游本人,尽情地宣泄和倾诉你的衷情。(指名配乐读,通过配乐朗读,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三、积累背诵

师:你真正走进了陆游的内心世界。读得这么好,想不想背下来。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词背下来吧。(学生练习背诵,集体背诵)

四、拓展延伸

师:陆游还有另外一首《诉衷情》,想读一读吗?(出示另外一首《诉衷情》,教师范读)词的上片是忆旧,回忆了早年积极抗金的军旅生活,下片也是抒愤,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

师: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上一篇:安全员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庆祝国庆节比赛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