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问题

2024-11-24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问题(共13篇)

1.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问题 篇一

其实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散文

1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拥有梦想?

迪先生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他说生活已经一地鸡毛,人们需要寻找希望,而梦想就是恰好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

前些天看了电影《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故事主题大概都差不多。

讲述一个女孩追梦的故事,无论是自己的梦想还是父亲的梦想,总之经过了一系列苦难,结局都是他们实现了梦想。

这两个故事在豆瓣的评分都极好。除了演员本身把角色诠释的比较到位,更多的是故事给人一种希望。

让人相信付出是可以得到回报的,让人在苟且的生活里看到希望,让人拥有某种力量。

即使生活给予我们很多的苦难,亦或是我们生活一地鸡毛,只要有梦想,生活就会有希望。

很多人吐糟鸡汤文,成功学为什么现在这么受众!其实是因为需求,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容易焦虑,所以需要一些标杆,让人心怀希望。

2

经常有学员问我,写文很久,依然没有结果,我为什么要坚持?

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觉得无能为力!因为有时候现实就是这样,努力不一定会获得结果,或者付出和得到不一定是成正比的。

我曾经创业很久,我以为我会成为一个商人,有属于自己的事业。

可是结果却很不如意,经历了几次创业失败,甚至连继续前行的希望都失去。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萎靡期,甚至连活下去的欲望都很少。

那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我是否足够努力?其实我已经足够努力,我拼尽全力的去工作,没有休假,起早贪黑,一刻也未曾歇息。

可是结果呢,还是一塌糊涂,那时候我否定努力的意义,不知道努力和付出到底是为了什么。

而今我开始明白努力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那百分之一的成功的可能性。

我四五年前在街头摆摊认识一个男人。那时候,他已经三十多岁,妻子在韩国打工,好几年回来一次。

每次跟他聊天,他都会跟我们说准备出国挣钱,跟媳妇一起打拼。

后来好几年没有见,上次逛街的时候遇见,问他在干嘛!他依然在说,准备出国打工,云云之类的话。

三年了,这事情他已经想了三年还是在想,依然在街头摆摊买各种小东西。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三年之后和三年之前完全相同。

这一刻我忽然知道,只要我们坚守某种期望,也许人生还会有某种可能。若是我们放弃,我们的人生真的就连一丝希望都没有了。

3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所有的想法永远都只是想,而不去做。

我365开课之后,很多人写了自己的新年计划,基本上都是关于写作计划。要做到日更,涨粉,出书,赚钱。

现在放弃的人一大片,坚持的不过二百人。

我仔细分析了这二百人的主页,几乎每个人都获得很大的成绩,有人完成一本小说签约出版,有人拿到了绿标,有人成了其他平台的签约作者,还有人挣到了稿费,月入几千。

所有想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坚持好像无法得到结果,可是为什么要坚持呢!可是坚持至少有希望。

有人批判整日喊着追求梦想的人,有人批判鸡汤文盛行,有人批判成功学存在的意义。

有时候,我们批判某种东西的时候,并不是,这个东西本身有错,而是我们的思想出现了误区。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加速我们的成长,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

曾经有人因为一句励志话重拾梦想,有人因为一个人的成功经历而坚持不懈,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这世上没有什么的存在是不应该的,只要它有价值,他就是应该存在的。

4

我曾问训练营的学员,为什么来到我的训练营?很多人说,并不是因为你的文字,而是因为你这个人。为什么是因为我的这个人?是因为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讲真这就是一种鸡汤精神,让人看到希望。你能赚到钱,我相信我也可以,你能全职写作,我比你写的好,我相信我也可以,你能够坚持梦想,那么我为什么不能呢。存在的这个我 是一种鞭策,一种希望。

有时候有人跟我讲。感谢我对她的影响,我想能得到这个好的结果,并不只是因为我,还有她本身的努力和坚持。

所以活着拥有希望很重要,至少让我们能够知道,我们这样苟且是为了什么。

前些天,我看过一部大鹏导演的`电影叫《缝纫机乐队》。在那部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让我感同身受。

他说:“为什么要坚持梦想,是因为心里的那口气,有这口气在的时候,每天想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没有这口气在的时候,每天想的是什么时候结束。”

我记得以前上班的时候,每天想的就是赶紧下班,这样一天就又结束了。人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也没有希望。

5

现在开始写作之后,每天都盼望着重新开始,期望在新的一天里做更多的事情。

害怕时间流失,害怕浪费时间,即使没有太多的回报,心也是满满的。

我写了很多文字,小说,杂文,故事,散文。虽然没有获得很大的成绩,可是当我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就觉得满足。因为我在做一件我喜欢做的事情,因为这样的生活状态就是我梦想的生活。

全职写作之后,我发现我并没有轻松下来,反而比以前更加忙碌,几乎时间都不够用,恨不得一天48个小时。

每天坚持写原创文章,修改小说,写课程,读书,寻找更多的机会,见各色各样的厉害人物,学习各种课程,打理社群。

有时候看书的时候累到睡着,忽然惊醒,以为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看过时间才知道,只睡了十分钟而已。

跟尹沽城聊天的时候,跟他讲起刚才的经历。他笑着跟我说,他也常常这样,总是怕浪费时间,怕努力不够……

有时候也会质疑努力的意义,可是总是有一些人的经历,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希望。

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许不重要,但是不努力,我们永远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成为一只可有可无的咸鱼。

看过很多让人记忆深刻的小说比如《一个人的朝圣》《月亮和六便士》都讲述一个人在某一个时刻,幡然醒悟去寻找希望的故事。

也许努力的意义就是,在暮年来临的时候说一句,这一生无怨无悔,所做的每件事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时候,我想有些事情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2.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问题 篇二

(问)本学期,你还阅读过哪些课外书,你能写出一本来吗?

(答)《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问)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主人公吗?

(答)主人公是海伦·凯勒,她虽然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不屈不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19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

(问)你读了这本课外书后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我们应该学习海伦·凯勒那种不向命运低头、不屈不挠的精神。

笔者后来询问了此班的部分学生,原来是因为现在很多语文试卷上都有类似的“课外积累”训练,语文老师怕他们因各自理解不同导致答案有误而失分,于是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套“标准答案”,即,打印了一份资料让学生背诵,资料的内容大体为一些课外书的书名、作者姓名、作者写作意图、主人公简介、故事内容梗概,等等。既然有了“标准答案”,考试也就能应付了,于是除一些有课外阅读兴趣的学生外,很多学生也就干脆不进行课外阅读了。笔者听完,禁不住想:学生的课外阅读竟然也能如此被异化吗?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当前,课外阅读已成为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丰富知识体系、了解课外世界的重要途径。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能提高其语文素质水平,这已逐渐成为共识。也正是基于此,作为具有导向性的试卷中突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正是为了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广泛阅读,为了促使教师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毋庸置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众所周知,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试问,背诵那些印在纸上的书目能算得上是课外阅读吗?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吗?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吗?还有意义吗?再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本来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因害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自己的见解、在答卷时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而失分就剥夺其课外阅读的权利,统一“标准答案”,那与“因噎废食”又有何异?

笔者不禁想起曾经阅读过的一则小故事来:这是一个有不同国籍孩子的幼儿园,此时正值家长来接孩子回家。孩子们正在沙坑里玩沙,玩具有小铲、瓶子和漏斗。不同国家的成人在指导孩子的方法上有很大差异。首先看美国孩子,他用小铲把沙装进漏斗,但他发现漏斗总也装不满,便疑惑地拿起漏斗上上下下看了一会儿,似乎明白了其中奥妙,于是用手指堵住开口,使漏斗装满了沙子。接着,他试图把漏斗里的沙子倒进瓶子里,可是发现从手指移开到对准瓶口,沙子已漏得差不多了。孩子开始加快手移开的速度,几次之后,他突然意识到,把漏斗直接对准瓶口,沙子就会听话地进入瓶中。他按照这种方法很快装满了一瓶沙子,一直在旁边未动声色的妈妈这时高兴地拍手以示鼓励。再来看中国孩子玩沙,他一开始也是忙着拿起漏斗向里面装沙子,也同样发现了问题,所不同的是旁边的母亲一看沙子都漏光了,就手把手地教孩子把漏斗直接对准瓶口,然后再灌沙子。结果孩子没经历任何挫折就立刻学会了正确的方法,但也很快就爬出沙坑不玩了,因为玩沙的过程一被简化就没意思了。

虽然两个孩子都知道了答案,但是美国孩子因为经历了寻求答案的过程,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中国孩子却只得到了一个枯燥的答案,并因此泯灭了最初的兴趣,丧失了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高明的美国家长啊!她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道,传授给孩子现成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他学习知识的方法。而那位中国家长呢?“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虽然解决了孩子的“一时之饥”,但日后当孩子自己再面对“饥饿”时怎么办?如果我们为了分数而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异化为背诵相关资料,那与“授人以鱼”又有何异?如果我们只给学生一些纸上谈兵的知识,而剥夺了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的权利,降低了他们阅读的兴趣,与故事中的中国家长又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课外阅读”又有什么意义呢?要知道,过程比答案更重要!

笔者对《西游记》中“猪八戒吃人参果”的记忆尤为深刻,猪八戒虽然吃了人参果,却不知道是何滋味,等于没吃!学生的课外阅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虽然试卷中的答案写出来了,也是正确的,但是却没有了自己的阅读过程与体会,这与没阅读又有何异?要知道,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只有参与阅读过程并通过积极自主的实践活动,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这些,如果都被那印在资料上的“标准答案”取代了,试问,这与“猪八戒吃人参果”又有何异?再说,囫囵吞枣,也不利于消化啊。

3.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篇三

王石之所以不愿意接受采访是可以理解的,在各方博弈的情况下,谁都不希望在媒体聚光灯下暴露过多,所谓“言多必失”。水面看似平静,其实各方都在水底下博弈。观察人士认为,“万科股权之争将是一个经典商业并购案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如果从2015年7月10日深圳宝能系第一次举牌万科算起,距今万科股权之争持续已经整整一年时间。近一年时间里,三方由最初的资本并购之争转变为控制权争夺,由资本与管理之争演变为情怀与规则论战,甚至有演变成娱乐事件的倾向。

可以说,万科股权之争是继国美股权之争后中国又一则商业经典案例。实际上资本市场中,股权争夺大多是最好的炒作题材。这则商业案例集合多个必备元素:隐秘富豪、地产大亨、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女人的因素等等。在这场商业大战戏剧里,每个人、每个机构都找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

至今,围绕万科股权争夺,万科管理层、华润和宝能系三方的角力依然没有完全和解态势。而在另一方面,万科股权之争的过程却在检验中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和监管尺度。

围绕万科股权争夺,国资委、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都相继作出回应。市场乐见的是,目前,监管各方还未过多干预万科事件。从某种角度来说,万科事件的典型价值早已超越该事件本身,它值得各方反思和借鉴。

4.初一议论文: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篇四

我们都知道昙花一现,它只有一瞬间的绽放。观赏的人们在乎昙花开花的时候,但是他们更喜欢等待绽放的过程。那一晚,这些人们是多么地小心翼翼,生怕惊扰这个美丽的“妖精”,心惊胆战地,总算没有错过开放的最佳时刻。最终,当花朵盛开,人们也放下心来,用照片记录这美丽的瞬间,直到凋零。

同样的,我们在学习中,有些同学过分在乎考试的成绩,见到不理想的成绩,他们就会放弃学习,想着:“反正我再努力也不会拿到好分数。”但是他们忘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有些知识已经潜移默化进入我们的脑海中。即使结果不理想,这些知识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知识是在过程中积累的,不注重过程只会让我们的结果变得越来越糟糕。

沿途的风景值得我们欣赏,终点不过就停靠一瞬间,再怎么也不及过程美丽。

5.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问题 篇五

时光呼啸而过,转瞬之间就带走了那些张扬放肆的青春岁月,留下满地烟尘,记忆走过高三,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又在脑海中熠熠生辉。

奋斗、笑容、泪水……这些与青春密切相关的词语排着队一个个从我眼皮底下掠过,极轻易地,就勾起了那些深藏于心的“傻里傻气”的悲欢。

在未正式进入高三之前,学校就安排老师给我们补习,也就是说,从高二走出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真正开始了我们的“炼狱”生活。

炎热的夏季,60多个人的教室里没有空调,哪怕一个小小的电风扇也没有,为了保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还得把前门后门都死死掩住,你能想象出这样的场景么?我们就像是蒸笼里的包子,一个个都熟透得涨起来了,整个教室,唯有挂在墙上的高考倒计时表缩水了。

当时班主任还跟我们开玩笑:“我是为了你们好,特意选了一个没有电风扇的教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正是夏天,容易打瞌睡,没有空调没有风扇的话,估计你们也热得睡不着,正好学习呢!”语毕,全班同学唉声叹气,捶胸顿足,还没过几分钟,各自又自觉性地埋头苦干,奋战于数不清的题海中。

也许,这就是高考给人的无形压力吧,就算成绩再差的人,也想要努力考上一个好大学,而成绩本身不错的人,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值也更高,可以说,在那个暑假,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像打了鸡血一样游走于教室与老师的办公室之间,而那60多张课桌以及教室走道上,都摆满了《高考必备》《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英语辅导大全》《高考试题调研》之类的书。确实,光看那些书,就有种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高三的上学期,是我的学生生涯中最忙碌也是最艰苦的时期,在那短短的一百多天里,我得过两次病,一次是被病毒感染的带状疱疹,一次是感冒咳嗽。两次的生病时间都历时很久,加起来总共长达五十多天,我怕打吊针,既耽误时间,又怕因为血管小被护士“试针”,所以,最后两次都通过吃药解决,感冒的那次,总共去拿了三次药,还把好友的感冒药也全吃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药罐子。

然而,药物都或多或少有种催眠的副作用,意志力再好的人,也免不了在课堂上昏昏欲睡,那段时间,我的成绩急剧下滑,我在感冒的煎熬和成绩下滑的自责中度过,慢慢地,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够?那个梦想中的大学,是不是真的只能存活于梦想里?可是,我后来总结出来的是,越怀疑自己,越得不到正确答案,事实也恰好如此。

初中是月考,高一高二是周考,到了高三,就是日考了,那时候,我们每天都要考试,永远有做不完的试题在等着我们,而日考的成绩,也随着心态变化一直降低,直到某一次的大型考试,我考出了有史以来最差的成绩,当即被班主任叫去办公室,当时有种崩溃的感觉,班主任没有批评我,只是帮我分析了一下心态,没来由地,我就哭了。

不身处在那个时刻的我们根本无法理解,怎么会因为一次成绩就哭?确实,现在的我,可能也无法理解当时的自己,或许那次的成绩只是一个情感的导火线,或许只是因为在乎,所以更加害怕失去,或许,后来,仅仅是因为压抑了那么久的苦涩和泪水,终有一天会爆发……

自那次与老师的交流过后,我开始尝试着“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与其花时间去怀疑自己,不如用心再多做一道题。心态放好了之后,我的身体也逐渐好转,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态的作用,毕竟,那时候,我已经吃了不少药,但我真的很感谢班主任那一次与我的谈话,让我逐渐看清自己,看清那些得与失。

高考前夕,我也并未感觉紧张。那年我们学校的考前政策特别怪异,所有学生都要于规定时间在校自习,唯一庆幸的便是我们不用搬教室,可以“高枕无忧”地在自个儿地盘上“撒野”。然而,连续一个多星期的自习后,我们都成为了热锅上的蚂蚁,恨不能马上高考,马上脱离这该死的“蒸笼”。

当高考真正来临时,我们大家却心照不宣地安静下来了。或许是高考本身就带着一种庄严和凝重,在此之前,无论我们如何放肆,如何谈笑风生,都不足以摧毁高考的哪怕一点点的肃然。

我们也知道,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就为了高考时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为理想而战,为未来而战,我们背负着自己、亲人、朋友和老师的期望,这种种交织的情感,于考前宣誓的那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宣誓,我们以梦想的力量歌唱《我要飞得更高》,我不知道是否有学生被自己或被同学感动着了,反正我的眼睛里确确实实氤氲了一层雾气。虽然,我们都很清楚,理想中的大学梦不一定会实现,但我们有理由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在青春的年纪洒下一路汗水和泪水。

6.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问题 篇六

我首先需要指出,自律和主观能动性并不等同,自律和他律都是从知到行的完整过程,都需要人自己去做,两者的区别在于,自律的动力来自自我要求,而他律的动力则来自于社会契约。对方不要混淆概念。另外,当对方辩友满怀浪漫主义情怀看待个体的自律能力,为我们尽情演绎最终幻想时,希望各位能同我方一起客观的审视现实。直面问题,如果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没有税收征管法规,没有行政裁量权基准,执法人员又依靠什么内化于心呢?我方立场是:在税收执法过程中,他律比自律更重要。

第一,自律是个人对自我的约束和管理,他律则是社会契约的作用,是政策、道德等事物的外部约束。人非生而知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告诉大家,正是由于自律有限,人们才让出部分权益去形成统一社会制度以达到和谐平等,这种社会制度的约束就是他律。

第二,当今社会,意识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内心准则即价值多元化,正如一千个观点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税务干部心中也许也有一千个执法标准。这就为自律的实际可操作性提出了非同一般的要求。税收执法过程中,我认为每日下户,了解广大税户的喜怒哀乐,只要不收受财物就是自律了,而他却认为避免接触,按章办事方能体现体面无私,这样随着环境变化,事实进程不断演变的自律标准,我们如何能够稳定践行呢?我们总不能在干部从善如登之时乐见其效,在其从恶如崩之时束手无策吧?

第三,今日社会逐步和谐昌盛,不是只凭一个人内心强大,道德崇高能够做到的,更多还是依赖于社会契约的广泛约束。党员干部履职,正是有了《八项规定》的约束,才更能恪尽职守,公正廉洁;执法税收过程中也正是有了《自由裁量权基准》的规范,才能更确保执法公平公正。对方辩友,如果自律的作用足够强大,这些规定基准是都形同虚设么?

7.方法比勤奋更重要 篇七

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很多时候,方法比勤奋更重要。第一只蚂蚁毫不气馁的勇气值得我们佩服, 但是在不断努力和不断失败后,是否该停下来想想,寻找一个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面对失败,我们更需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而改进思维方式,调整努力方向。如果一味地盲目蛮干,不仅白费力气,还会贻误时机,给自己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个支点就是一个恰当的工具, 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方法得当,即使问题再棘手,也有解决的可能。相反,如果没有适当的方法,纵然勤奋做事,不辞辛劳, 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白白浪费精力和资源。

8.“走转改”,结果比姿态更重要 篇八

关键词:走转改 互动 能见度 质量 竞争力 社会责任

变与不变是辩证的。如果一切不变,社会没有发展,时代没有进步;如果什么都变,历史就有断层,文化就会割裂。20多年前,我也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如今社会和时代变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方法也在变。但有一些基本的理念和精神是不变的。比如说当今的“走转改”活动,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其内容,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素质,一种姿态,一种过程,一种必然,因此,最好形成一种机制,长期坚持。

一、“走转改”的功效

“走转改”活动不但是一项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的活动,而且对中国新闻界存在的一些病灶弊端有一定的救治作用。

一是治浮。浮与沉相对。中国新闻界的“浮”症有三个体征:一是浮飘,即一些新闻工作者贪图舒适,只愿意浮在城市,浮在机关,飘在领导的面前和会议场上。二是浮躁,即一些新闻工作者心态浮躁,状态浮躁,急功近利。三是浮夸,即一些新闻产品远离社会焦点和问题,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甚至报喜不报忧,只反映上级和领导的意志。治浮的目的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沉”入社会,潜入民间。

二是治虚。虚与实相对。中国新闻界的“虚”症也有三个体征:一是新闻题材避实就虚;二是新闻采访过程虚与委蛇;三是新闻文风虚词丽句,虚情假意,哗众取宠。治虚的目的就是要新闻工作者实心实意,实事求是。

三是治假。假与真相对。中国新闻界的“假”症亦有三个体征:第一是情感假,即一些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职业缺乏感情,对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缺乏正确的认识。第二是作品假,即新闻作品的内容与事实出入很大,甚至无中生有,每年由《新闻记者》杂志评选出来的十大假新闻可以为此注脚。第三是效果假,即一些新闻媒体或新闻工作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或者短期的、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对新闻传播的效果弄虚作假,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公共形象。最近媒体披露的电视收视率作假事件便是典型例证。治假的目的就是要新闻工作者不但要追求真实,而且要追求真理。

当然,上述诸症并非每一个新闻媒体、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有,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更不可能一针见效,一劳永逸。但是,每一个新闻媒体、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当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走转改”活动作为一种契机、一种制度,长期地坚持下去,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走转改”的内涵

“走转改”是几个动词、几个连续的动作,如何理解,见仁见智。但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则不仅取决于如何理解,而且取决于如何行动。

比如说“走基层”,则不仅要看我们走到哪里去,还要看我们怎么走。即便是“走”到基层,如果只是身在基层,心不在基层,或者蜻蜓点水,雨打芭蕉,最后也不过是形式上“走”到基层了,与走过场没有什么差别。因此,“走基层”首先要心有基层,心在基层。其次是真实地反映基层,服务基层。只有像战士走进战场,目标才能瞄的更准;只有像“蛟龙号”沉到七千米的海底,才能看到前所未见的瑰丽风景;只有深入基层,与基层打成一片,我们的新闻产品才不会脱离市场,脱离受众,脱离社会的需要,脱离时代的趋势。

“转作风”也不是简单地转变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是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态度,转变立场。如果说“走基层”是一种接近市场的方式、接近受众的姿态,那么,“转作风”就是跟我们的采访对象交朋友,增加互动,被老百姓接受。身体上走近、接近不一定能够被群众接受。只有作风和做派跟群众接近了,才能真正被群众接受。

“改文风”,说到底是一个如何让媒体、新闻作品更容易、更快捷、更有效地被老百姓喜欢的问题。“走”是为了让群众看到,“转”是为了让群众接受,“改”则是为了让群众喜闻乐见。新闻工作者应当诚实,新闻作品的内容应当真实,新闻作品的文风应当朴实。

三、“走转改”的意义

“走转改”活动已经开展一年多,一些新闻单位已经成效初现,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但也有些新闻单位将信将疑,虚声敷衍。实际上,“走转改”活动不仅对新闻“病”有“救治”的作用,而且还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第一,“走转改”活动可以提高记者的互动能力。记者如果不善于跟受众,跟自己的采访对象交流互动做朋友,起码不是一个称职的记者。不走基层,不去接近自己的采访对象,长而久之必然变成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因此,要提高记者的互动能力,就要让他们走近新闻源,走进新闻市场。

第二,“走转改”活动可以提高媒体的能见度。当今时代,新闻媒体过剩,信息渠道乃至信息本身也过剩。如果见物不见人,仅仅靠电子声音或图像或者新闻作品去跟受众交流互动,这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无效的。如果新闻媒体、新闻记者常常来到基层,直接与受众或用户交流互动,则无论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还是从活动传播的角度来说,效果都会更好。因为,这不但能够提高新闻内容产品的能见度,也提高了新闻媒体的能见度。

第三,“走转改”活动可以提高新闻产品的质量。“走转改”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要把新闻产品的质量搞上去,把新闻产品中的水分拧干,让老百姓看新闻就像吃饭一样,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第四,“走转改”活动可以提高媒体的竞争力。现在媒体的竞争是立体竞争,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都有着非常激烈的竞争。新媒体有很多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点和优势,但是,也有不少缺陷,比如说权威性和可信性不足,碎片化和捕风捉影的信息多等。传统媒体的记者作为专业的、职业的新闻工作者,如果经常通过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手资料和第一手信息,把基层的声音和社会的真实反映出来,就会更有权威性,更有竞争力。

第五,“走转改”活动可以提高记者和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什么是责任?简单地说,责任就是在特定的环境或者系统当中,个体能够为改善环境或者系统做点什么。我们的新闻媒体或者新闻记者能够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呢?如果我们的新闻媒体或者新闻记者能够经常这样想,就意味着我们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已经具备了社会责任意识。但是,光有责任意识还不够,就像有慈善意识但是没有慈善能力也不行,新闻媒体还要锻炼队伍,让更多的记者走进基层,深度地触摸、全面地了解中国国情,让他们深切地感到中国不仅仅有繁华的“北上广”,还有贫瘠的“陕甘宁”,我们的制度、我们的社会现实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眼有所见,才会心有所感,最后才能笔带深情,语露真诚。如果连真都没有看到,何来真实、真诚呢?

9.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篇九

大家下午好,提出问题象征着科学研究的本源,科学的特征决定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而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为科学研究提出了新思路,打开了新领域,并且决定了科研的结果是否有创新的意义,甚至决定了科研的成败,提出问题也是一项艰辛的过程,不仅要发现抽象总结,更体现着挑战权威与承受不解与孤独的科学精神。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古人常云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千百年来敢于怀疑、敢于提出问题,才是人类打开宇宙智慧大门通向美好未来的金钥匙。在这里我十分感谢对方辩友用实际行动为我方作证,在攻辩和自由辩论的过程中,他们更愿意提出问题、质疑我方,而不愿意应对发问、解决问题,所以对方辩友在对提出问题欲罢不能的同时,还欲说还说。这是不是证明在对方辩友的潜意识当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能掌控本次辩论赛的主动权呢?

众所周知,所谓的提出问题就是科研主体基于一定的知识背景,对理论现象进行理性分析,预设其求解目标,选取应答域,提出新理论的假设和猜想的过程,当问题提出,就已经决定了科研答案之所在,而解决问题只是在对该问题证实或证伪的过程而已。

下面我将系统总结我方观点

一、提出问题是一切科研活动的开端,如果没有问题提出的话,科研则无从谈起,假如有一天问题都被解决了,而又没有人提出问题假设,那么科研也就终结了,人们只能在自己建设的科学大厦前顶礼膜拜到永远、却手足无措。对方辩友今天的辩题中心是四个字“解决问题”好,大家请看,现在假设所解决的问题是A,但是问题A并没有人提出来,好,扔掉,那么现在我不竟要问问对方辩友你们拿着这么两个字,你们在干什么。

二、问题内容决定解决方向和科研性质,提出问题的同时便找到了方向,解决问题

仅仅是沿着预设的方向再前行,当牛顿被苹果砸到时,他问的是“为什么苹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他以此研究提出了万有引律定律,但是如果他提出来的是“为什么为什么苹果要在这个季节掉下来”那么他可能会成为一名生物学家,如果他问的是“这个苹果看起来一定好吃”那么他研究下去的话有可能成为一名美食家。相反,如果提出的问题存在问题,比如说有人提出天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或者为什么人不能单性生殖的话,那么这些问题,解决也是徒劳,甚至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三、提出问题决定了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事实证

明,真正推动科学家做出进一步发现、起原动力或者动因作用的出发点是问题,问题是创新的开端,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世界上没有一沉不变的理论,理论也需要深入和发展,如果人类固步自封那么只能在未被认识的规律面前失去本该有的自由,所以唯有敏锐的提问,我们的科学才能深入发展,科学革命才会一次次到来。

四、面对已形成东西的保守性,提出问题也需要坚强的信念和勇气,也会经历十分

繁琐的内心挣扎,稍有不慎便玉石俱焚,布鲁诺面对火型场对日心假说的誓死捍卫荡气回肠,爱因斯坦面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范例,其深刻质疑更是振聋发聩,再比如说,当有一个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凤姐会不会爱上我的时候”,他将会面临多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所以在人类探求真知这条荆棘重生的道路上,唯有勇敢的提出问题才能启迪革命,若在权威面前俯首称臣,着科学的圣殿将关闭其大门。

爱因斯坦临走前告诉我们,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所谓的学问这个概念,就早已经从文字表面告诉我们了学问就是学会提问。

如果提出问题是光明的呐喊,那么解决问题靠的是呐喊的勇气;如果提出问题是无数次推开未知的门,那么解决问题只是其中一次推开门之后的惊叹。当科研因提问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是提出问题使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的科学要欲穷千里目时,是提出问题使科研更上一层楼。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在科研道路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公众要。

爱迪生的发明天赋是因为他爱问为什么,对方辩友难道否认正是由于他经常提出问题才有那么多的发明吗?

反方二辩:可是爱迪生提出问题正是为了解决问题呀。

反方二辩:科学具有客观性,那么也应该具有价值,比如牛顿通过苹果落地研究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非常大的价值,不知对方辩友如何认为?

正方二辩:这只不过是一个故事。如果都像牛顿,你用两只脚向前做一个跨越,踏实了你成功,但踏空了又怎么办?

正方三辩:马克思提倡要先怀疑一切再解决问题,对方辩友作如何解释?

反方三辩:马克思之所以先怀疑后解决,正是没有解决才要解决问题,这可使我方的观点。反方三辩:请问对方辩友科学研究是否沿着提出问题的方向进行?

正方三辩:这就好比一只蜗牛,合理问题的提出好比是它的背,而不合理的问题就如它的躯体,仍要继续探索。

1、提出了不解决,有什么意义?

其实,辩题是一个比较性辩题,并没有取舍其一,所以我们认为的是提出与解决都同样重要,只是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

2、问题的解决更能够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我相信,对方不能够很好的打好这一点,因为这需要一个标准,我相信对方对这整一个辩题的评判标准很难定夺,即使对于这一个点又标准,也是根基不牢,容易动摇的。

3、打例子战

10.能力比责任更重要三辩问题及总结 篇十

2、三辩,同意“能力越大,责任应该越大这句话?”

3、那么,即便是纵横捭阖,睥睨天下的将才,是不是也有选择“安邦治国平天下”或者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自由?

4、不论一个人的能力如何,他都有权力选择做什么,做到哪种程度的自由是吗?

5、你看到一个姑娘,您一见钟情,我想请问,最后真正能追到姑娘的,是浓的化不开却又看不见的深情还是一天一支表达爱意的红玫瑰呢?

6、请问对方辩友,能不能做是能力问题,想不想做是责任心问题,最后能不能做好是能力和责任两方面的问题对吗?

7、“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句俗话?

好的,谢谢主席,下面就让我借对方辩友一双慧眼,把这复杂的命题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首先,对方辩友欣然同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同样也承认每个人对于自己做什么怎么做都有选择的自由,也就是说,即便你胸有韬略,是可安邦治国平天下的将才,你同样也可以只钟情于“老婆孩子热炕头”,选择不去做你本有能力做到的事情。所以对方辩友就是认为,能不能做成是您的事,想不想去做同样是您的事,别人管不着。所以如果将能力化为一百分,最后真正有多少能付诸实践,那就全看心情了。责任心强一点我少减一点,责任心弱一点我多减一点。本该心随我动,心到手到的一件事情,被对方辩友活生生做成了一道减法。

11.解决问题比舆论引导更重要 篇十一

我所在的城市,六年前连续发生三起公交车在斑马线上撞死、撞伤数名学生的事件。事发后,民怨沸腾,舆论哗然。对此,市领导高度重视,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交通、交警、媒体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会议还没切入正题,交通部门就大为光火,把一肚子怨气发泄到新闻单位头上:都是媒体小题大做,捕风捉影,误导市民,才闹到今天这种地步。

见此,主持会议的市领导拍案而起:“今天是请你们来查找原¬因,反思过失,承担责任,而不是叫你们来指责他人,推卸责任的。没有你们的事故在前,何来新闻媒体的报道?新闻媒体总不至于无中生有吧?”现在这位市领导虽然退休了,但我们这些吃新闻饭的,平时遇见类似的事还常常叨念他,说要是我们的领导都这么明白事理,这么支持舆论监督,这个社会乌七八糟的问题,恐怕就会少一些。

遗憾得很,这样的领导犹如凤毛麟角。更多的时候,媒体是“替罪羊”:一个地方社会治安不好,是媒体的阴暗面报道太多;工作上不去,是媒体正面宣传太少……¬反正都是媒体惹的祸。这还算是客气的,更有甚者,你敢对一个地方所谓负面的东西披露得多一点,轻者通报批评,重者撤职降级。要是外来媒体胆敢说三道四,那么,动用专政手段,四处追捕记者也是常有的事。当然,不排除个别媒体的确存在操弄民意、唯恐天下不乱的现象,但绝大多数媒体还是本着“铁肩担道义”的良好愿望,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的。对前者,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没必要滥用公器;而对后者,则应旗帜鲜明地支持,绝不能公器私用。

最近读报,得知广东省东莞市的一些新举措,颇为欣然。报道说,最近东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东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媒介素养,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意见》的文件,要求东莞各级政府和公职人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处理事件,要把“解决问题放第一位,舆论引导放第二位”。文件规定,东莞各级政府和公职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是“真相第一,技巧第二”,“查清多少公布多少”,尽量减少公众和媒体因得不到真相或者真相滞后而做不实的片面推测。另外,还要充分借助新型的网络平台,开拓网络问政新渠道;加强与网民沟通,增强服务媒体的能力;着重关注弱势群体的表达渠道和利益诉求,收集听取网络上“沉没的声音”。文件还提出,东莞各级政府和公职人员要做好新闻处置统筹保障工作,现实事件处置时把解决问题放第一位,舆论引导放第二位,既要避免出现掩耳盗铃式的回避问题,又要摒弃“都是媒体惹的祸”的认识,更要避免“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的错误观念和推卸责任的错误做法。

我们实在有理由为东莞市委、市政府的开明做法击节叫好。好就好在它们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头脑清醒,说了大家都明白,但大家都不愿意挑明更不愿意付诸实践的大实话。这相当不容易,是了不起的进步。

(作者系《厦门日报》总编辑)

12.市场意识比核心技术更重要 篇十二

为什么有的企业如鱼得水、日益壮大, 有的企业却如昙花一现, 悄然而逝, 其中自是原因很多, “企业的存亡取决于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也就是说是否具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 具体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 溜不掉的。”

中国的企业过去虽然没有核心竞争力, 但一样能够赚钱, 一样能够发展, 除了当时中国属于卖方市场, 竞争不激烈之外, 还因为中国企业具有以下四大优势:一是廉价资源优势。过去, 中国的企业使用了大量的稀缺资源, 如土地、资金、人才, 但并没有支付足够的成本。二是政府垄断和地方保护。三是家族式管理。四是产品优势。有一些产品我们是有优势的, 比如做中国菜, 外国人没法和我们比。但现在, 这些优势还会存在吗?廉价的资源不会再有了, 土地要拍卖, 资金已经市场化了, 人才也自由流动了。如果按人才的市场价值计酬, 很多企业就要亏损了。今后, 很可能是中国企业想重视人才却没有机会了, 因为你不能为优势人才支付足够高的薪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小企业只要抓住以下三点, 就可以走在市场的前沿, 那就是“市场突出细分化、营销突出差异化、策划突出实战化”, 在目前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如何发现潜在的消费群体, 将市场进行细分, 抓住适合自己产品的消费群体是成功的第一步, 然后在营销手段上要尽可能突出差异化, 这样更容易抓住目标群体, 最后就是可以在适当时机借助外脑, 现在国内的智业机构多如牛毛, 第一种是玩理论, 只会纸上谈兵, 只会拿别人的钱做策划, 如果哪一天让他自己操作个产品, 他就瞎了, 而另外一种就是实战策划机构, 玩得都是实战, 既给别人做策划, 同时也有实战营销演练平台, 所以做营销这一行必须得有市场实战经验, 否则不行。

在与媒体的合作上, 从产品的招商来说, 一般的产品离不开依靠媒体招商, 但首先要选对路, 比如目前国内权威度较高的营销媒体有《中国经营报》、《销售与市场》、《商界》、《医药经济报》、《现代营销》等, 如果与这些媒体合作的话, 招商成功的几率就非常高。

该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它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

技术创新。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独创性和先进性。一个行业, 一个企业, 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 就没有发展的源泉。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通常以一项核心技术或几项关键技术为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上, 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 必须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 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或整合, 也就是说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 弄清一般技术、通用技术、专有技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公关、开发、改造, 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 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要保持核心技术能力, 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必须是独特的, 是不断变化和创新的, 而不应是现存的一般意义上的A模式、E模式,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 在原来的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 保证企业组织机构合理, 管理优化, 企业在竞争中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如果不注重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核心竞争力就会被赶超。这样不仅企业核心地位不保, 恐怕连竞争力都将会失去。在管理创新方面, 海尔不断创新其管理思想和方法, 如源头论、长三只眼睛、OEC管理法、斜球坡定律、市场链、业务流程再造、负债经营等, 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尊重人才。把人才当作竞争成功的最大筹码。人是最宝贵的资源,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都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 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核心技术竞争的关键。最宝贵的东西不是资产, 而是在公司工作的人, 是他们头脑里所有的想法和一起工作的能力。现代企业的竞争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和最本质的是人才的竞争, 所以企业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经验又有理论素养的高层次、外向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一是要完善培训机制, 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 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二是完善人才的管理机制。革除过时、僵化的人事管理形式, 全面推行公正、公开、公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的动态用人模式。三是完善人才的使用机制, 彻底打破用人条条框框, 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的用人原则, 营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内部环境, 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公平的内部竞争、晋升和奖励机制, 以便让优秀人才能够尽快脱颖而出。

塑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味。能否有效地提炼和充分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发挥着根本的作用。没有文化的企业就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准确分析和把握优势, 公正对待自己, 对待员工, 对待竞争伙伴和合作伙伴, 企业文化使企业树立双赢、竞合的理念, 使企业人懂得了借船出海、优势互补、与人合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通过向员工宣传统一的企业价值观而将他们凝聚在一起, 这些价值观影响着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信念, 促使他们积极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13.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篇十三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生活比文凭更重要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清华大学校长留给毕业生的一段话 方向比努力重要。现在是讲究绩效的时代,公司、企业、政府,需要的是有能力且能与企业方向共同发展的人,而不是一 味努力但却南辕北辙的人。自己适合哪些行业,哪些职业,有很多东西是先天决定的,只有充分地发掘自 己的潜力,而不是总与自己的弱点对抗,一个人才能出人头地,就像现在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他们相信 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让火鸡学会爬树,但是还是觉得选个松树方便一些。方向不对,再努力、再辛苦,你 也很难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能力比知识重要。知识在一个人的构架里只是表象的东西,就相当于有些人可以在答卷上回答如何管理企业、如何解决棘 手的问题、如何当好市长等等,但是在现实面前,他们却显得毫无头绪、不知所措,他们总是在问为什么 会是这种情况,应该是哪种情况等等。他们的知识只是知识,而不能演化为能力,更不能通过能力来发掘 他们的潜力。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研究能力模型,从能力的角度来观察应聘者能否胜任岗位。当然,高能力 不能和高绩效直接挂钩,能力的发挥也是在一定的机制、环境、工作内容与职责之内的,没有这些平台和 环境,再高的能力也只能被尘封。健康比成绩重要。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这是很多人已经认同的一句话。对于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学生阶段的成 绩将成为永久的奖状贴在墙上,进入一个工作单位,就预示着新的竞赛,新的起跑线。没有健康的身心,如何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和人生变革,如何应对工作压力和个人成就欲的矛盾?而且在现代社会,拥 有强健的身体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心理越来越被提上日程,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承受挫折与痛苦、缓解压力与抑郁,这些都将成为工薪族乃至学生们常常面对的问题。为了防止英年早逝、过劳死,还是多 注意一下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投资吧。生活比文凭重要。

曾经有一个故事,说有个记者问放羊的小孩,为什么放羊?答:为了挣钱,挣钱干啥?答:盖房子,盖 房子干啥?答: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答:生孩子,生孩子干啥?答:放羊!记得去年在人大听一个教授讲管理学基础课,他说你们虽然都是研究生,但很多人本质上还是农民!大 家惊愕,窃窃私语。他说你们为什么读研究生,很多人是不是想找个好工作,找好工作为了什么,为了找 个好老婆,吃喝住行都不错,然后生孩子,为了孩子的前途更光明,这些不就是农民的朴素想法吗

?那个 农民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更好?说说你们很多人是不是农民思想,什么时候,你能突破这种思维 模式,你就超脱了。当这个社会看重文凭的时候,假文凭就成为一种产业,即使是很有能力的人,也不得 不弄个文凭,给自己脸上贴点金。比起生活,文凭还重要吗?很多人找女朋友或者男朋友,把学历当作指 标之一,既希望对方能够给他/她伴侣的温暖与浪漫,又希望他/她知识丰富、学历相当或更高,在事业上 能蒸蒸日上;我想说,你找的是伴侣,不是合作伙伴,更不是同事,生活就是生活,这个人适合你,即使 你是博士他/她斗大字不识一个,那也无所谓,适合就会和谐融洽,人比文凭更重要。很多成功的人在回头 的时候都说自己太关注工作和事业了,最遗憾的是没有好好陪陪父母、爱人、孩子,往往还伤心落泪,何 必呢,早意识到这些,多给生活一些空间和时间就可以了。我们没有必要活得那么累。情商比智商重要。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大家忽然一下子对情商重视了起来,因为在新的世纪,情商将成为成功领导中最重 要的因素之一。比如在许多员工和自己的亲人因恐怖袭击丧生的时刻,某公司 CEO Mark Loehr 让自己镇定 下来,把遭受痛苦的员工们召集到一起,说:我们今天不用上班,就在这里一起缅怀我们的亲人,并一一 慰问他们和亲属。在那一个充满阴云的星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自己和他的员工,让他们承受了 悲痛,并把悲痛转化为努力工作的热情,在许多企业经营亏损的情况下,他们公司的营业额却成倍上涨,这就是情商领导的力量,是融合了自我情绪控制、高度忍耐、高度人际责任感的艺术。曾经有个记者刁难 一位企业家:听说您大学时某门课重考了很多次还没有通过。这位企业家平静地回答:我羡慕聪明的人,那些聪明的人可以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律师等等,而我们这些愚笨的可怜虫只能管理他们。要成为卓越 的成功者,不一定智商高才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情商高,懂得如何去发掘自己身边的资源,甚至 利用有限的资源拓展新的天地,滚雪球似得积累自己的资源,那你也将走向卓越。


上一篇:聚苯板保温施工方案下一篇:书籍《稻草人》的读书笔记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