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怀旧阅读文章及答案

2024-06-19

水乡怀旧阅读文章及答案(精选3篇)

1.春日登楼怀旧阅读答案 篇一

(1)荒村与古寺 断霭与流萤 生与语

(2)诗人登高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相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的稀少,凸显了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顾客,久久无人过河,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2.水乡阅读答案 篇二

沈括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cX、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cX中,候干,即以水车L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释】陆途:地上的道路。病涉:苦于涉水行走。泽国:低洼积水之地。cX:芦苇。漉:淘干。实:填塞。L:排水。

小题1: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 。(1分)

小题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2分)

小题3: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样,指上文“就水中以cX、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

小题1: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

小题1:嘉佑年间苏州至昆山县一带修筑长提的经过。 有智慧

小题1:代词一般指代其前边的内容,要具体答出。

小题1:译文: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而没有陆路,百姓都苦于往来涉水,很久就想要筑长堤。但苏州到处都是水乡,没有地方取土。嘉佑年间,有人建议,在水中用粗竹席和干草做成墙,排立两行,相距三尺。在离墙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道墙。捞起水中淤泥填实到竹席墙中间,等淤泥干了,就用水车汲去两道墙中间的积水,墙中间六丈宽的地方都是泥土了。保留它的一半作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

3.《杂说》阅读文章及答案 篇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22-26题。(13分)

杂说

罗隐

珪璧①之与瓦砾,其为等差,不俟言而知之矣。然珪壁者,虽丝粟玷纇②,人必见之,以其为有用之累也;为瓦砾者,虽阜积甃盈③,人不疵其质者,知其不能伤无用之性也。是以有用者丝粟之过,得以为迹;无用者具体④之恶,不以为非。

亦犹镜之与水,水之于物也。泓然而可以照,镜之于物,亦照也。二者以无情于外,故委照者不疑其丑好焉,不知水之性也柔而婉,镜之性也刚而健。柔而婉者有时而动,故委照者或摇荡可移;刚而健者非缺裂不能易其明,故委照者亦得保其质。

【注释】①珪璧:一种玉器。 ②丝粟玷纇:丝粟,细小。玷纇:瑕疵,缺点。 ③阜积甃盈:阜,山。 甍,井。 ④具体:全体。

22.第一段以“珪壁”比喻 ,以“瓦砾”比喻 。(2分)

23.对“为瓦砾者,虽阜积甃盈,人不疵其质者,知其不能伤无用之性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些瓦砾,即使堆积如山,人们不会非议它的本质,是因为知道这不能妨碍它无用的本性。

B.那些瓦砾,虽然堆积如山,人们不会嗤笑它的本质,就在于知道这不能改变它无用的事物。

C.那些瓦砾,虽说堆积如山,人们不会指出它的本质瑕疵,是因为知道这不能损害它无用的本性。

D.那些瓦砾,纵然堆积如山,人们不会嘲讽它的本质缺点,就在于知道这不能伤害它无用的事物。

24.分析第二段中镜与水的异同。(4分)

(1)相同点:

(2)不同点: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

26.概括两段文字的观点。(2分)

(1)

(2)

参考答案:

(六)(13分)

22.有用者(高尚者) 无用者(低贱者)。(2分)

23.A (2分)

24.(1)相同点:可以照物;对外物没有情感。(2)不向点:水性也柔而婉,镜性刚而健;水随风而动改变所照物的映像,而镜子不会。(4分)

25.采用整句的形式(整齐的句式),将镜子与水两两对照,突出两者截然不同的特性与作用。(3分)

26.(1)人们重视有用者(高尚者)的缺点,而不在乎无用者(低贱者)错误。

(2)刚健者(高尚者)能使人保持本性,而柔婉者(低贱者)却能改变人的本性。(2分)

译文

美玉与瓦砾,它们之间的.差别,不待说就知道了。然而美玉有细小的瑕疵,人们一定看得见,因为它成了有用(物)的牵累,那些瓦砾,即使堆积如山,人们不会非议它的本质,是因为知道这不能妨碍它无用的本性。所以有用之物的细小瑕疵,能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无用之物整体上的坏处,人们也不认为不好。

上一篇:工作方法学习心得下一篇:2010年乡镇政府镇长述职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