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2024-10-05

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共10篇)

1.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平均数的奥秘。(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新知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师:读情境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

师: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呢?

生: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师: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数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 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刚刚我们初步学会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做的。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公平更好一些。

师: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个平均数会比原来的数的最大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三、知识运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数的地方。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学习的如何。

1.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2. 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3. 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课后习题

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题。

板书

平均数

2.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篇二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复习位置与方向单元的相关知识。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了解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描述平面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对位置与方向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与优化。使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归纳和整理的能力。同时针对学生在之前学习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巩固和辨析,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总复习之前,学生已经对位置与方向单元中的知识有了零散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结构化的梳理。本节课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把回顾、比较、沟通、整理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建构起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建构稳固的知识结构;巩固练习注重结合具体情境,创设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复习并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注重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回顾位置与方向单元所学内容,能够用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了解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描述平面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

2.培养自主整理、合作交流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问题解决能力。(难点)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江南》这首古诗里藏着和数学有关的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

(二)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1.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内容。

任务布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打开书看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并整理在学习单上。

学生独立完成整理任务。

2.呈现资源,了解整理情况。

学生作品1:

学生作品2:

(1)问题:她们是怎么整理的?整理出了哪些内容?

学生介绍自己的整理成果,简单回顾单元知识点。

(2)问题:听了同学的分享,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自由评价。

(三)回顾知识,建构关联

1.生活中认方向。

2.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地图上认方向: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5.把东、南、西、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标在方位示意图上。

(四)运用知识,深化认识

任务布置:请你结合自己熟悉的地方,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方向的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画一画吧。

学生自主活动。

1.实景图中认方向。

我卧室的窗户在东面,钢琴靠着东墙,床头靠着北墙,写字台靠着南墙,台灯在卧室的东北角。

(1)质疑:你是怎么知道卧室的这些物品都在哪个方向的?

(2)解释是怎么确定方向的。

(3)介绍卧室物品的摆放位置。

(4)问题:听了同学的分享,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自由评价。

2.平面图中认方向。

(1)学生介绍数学书第109页的社区示意图中建筑的位置方向。

(2)质疑:学校在小清家的东南方向,你是怎么想的?

借助方向标解释想法,引出方向标的重要作用。

(3)健身园和加油站在小清家的什么方向?

(4)小清家在加油站和健身园的什么方向?

借助方向标解释想法,突出找准观测点的重要性。

(5)小结方法:确定观测点,借助方向标找准方向。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联系实际,商定游玩路线。

(2)提出问题:要去看圜丘,应该怎么走?

(3)联系实际,识读平面图,确定行走路线。

(4)小结方法:找准观测点,确定方向标。

(5)从祈年殿出来,去斋宫,应该怎么走?

(五)总结概括,畅谈收获

1.改进调整,内化知识体系框架。

通过以上的复习,同学们再来看看自己对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请你把它补充在单元整理的内容上。

展示学生资源

2.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

(六)自我评价

这学期学习要结束了,我们来给自己做个评价吧,给自己的表现画上小红花。

(七)布置作业

3.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篇三

学情

分析 1、对基础知识技能及新知的掌握情况如何?

学生对“线与角”这部分知识掌握比较好,从直观上很容易判断出各种线、角的名称与意义,说出其联系与区别来。

2、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

说出各种线、角的名称、意义及区别,可在小组内通过列表、交流等方法自己解决这部分知识。

教材

分析 补充内容:指导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画法要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1、1、引导学生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回顾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意义及其测量等知识。能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知道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通过列表、画图、测量、比较、交流等方法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并通过一些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回忆、讨论动手操作等各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回顾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及特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关系。明确角的定义、分类、关系及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过某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教学

方案

构建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包括课题教学策略,材料呈现方式)

复习一、导入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始,出示蝴蝶风筝图片,

这么漂亮的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再出示风筝框架图,看到这个框架图你能获得那些信息。由学生看图来说说风筝框架的结构,(由许多木线条钉扎在一起形成了许多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有关“线与角”的知识。

二、知识归纳整理 一、回顾交流

1、由教师说出本节课要求:本节课我们利用列表、画图、测量、比较、交流等学习方法来整理复习“线与角”这部分知识

2、出示板书中内容,指生读要求。

3、结合板书内容在小组内完成本节课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各小组可参照提示表格完成学习内容)

线

名称 意义 特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直线

射线

线段

角 定义

分类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4、各小组汇报并展示学习内容。

5、全体师生订正,取长补短。

二、巩固应用

1、请用量角器到黑板画一个50°的角。

2、请用三角板画一个135°的角。

3、画一条长5.5厘米的线段,并画出它的平行线与垂线。

4、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

三、巩固练习一、判断并说出理由

1、直线、线段与射线三条线比较,直线最长。()

2、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4、一条射线长80厘米。()

5、小于90°的角叫作锐角。()

二、填空

1、90°的角叫作()角,()度的角叫作平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作()。

2、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

4、在钟面上6点钟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所夹的角是()。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个交点。

6、经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

四、质疑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线与角

1、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学过的角?

2、说说它们的名称,概念、相同与不同之处。

3、画出学过的角,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4、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学过的线?

5、说说这些线的名称、意义、联系与区别。

6、画出一组平行线、一组互相垂直的线。

课后

反思 1、事先设计的进程与实际进程之间的差距如何?

事先设计的教学环节紧凑、涉及自主学习的内容较多,大多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完不成本节教学内容或对知识整理不完整不全面的情况。

2、在教学中有无印象最深刻的事件?

4.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篇四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总复习的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通过系统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又包括: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第二部分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

这部分内容建议用17课时教学

这部分内容在各学段各年级的分布情况,见教师用书后面的附页,写的很详细。

关于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见教师用书。

我们看一下具体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图形的认识》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给出了5条,我给定为4条我认为达成这四条就够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立体图形,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运用所学的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引导学生交流整理知识的方法。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时应重点指导学生再次感知图形特征,以此强化、扩展和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再通过一定的练习进行巩固。根据内容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在安排图形的认识的复习时分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系统整理,沟通联系”,主要是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有机联系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网络;第二部分是“把握特征、练习深化”,主要是从“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各种图形的特征,进行整理与内化,并通过一些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罗列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进行归类,梳理出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网络图等形式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组织学生展示整理的结果,并进行交流。知识整理呈现的形式不是唯一的,只要合理,教师都应该鼓励。对于学生呈现出来的好的作品,教师应该让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反思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在分类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将图形与其名称结合起来。在整理时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名称画出来(立体图形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出简图),二是通过分类,再次深化学生对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如在多边形的分类中学生可能会进一步发现,四边形、五边形等可分解成若干三角形,在复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时教材呈现了三幅图,是从不同的角度提示学生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第一幅图呈现的是一个正方体,是从“视图”的角度沟通联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面在体上”;第二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是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角度沟通联系;第三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锥的截面是一个三角形,是从“截面”的角度沟通联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各种立体图形,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适当的动手操作,以实现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上的提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新课标第一网

对于线与角的教学,教材给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线与角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复习“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有关知识。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画一画,然后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列表进行比较。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复习垂直与平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画一画,并说说判断直线垂直或平行的基本方法。第三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比较角的大小,复习角的测量等知识。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测量角的方法,并让每个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第四个问题是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及周角。

巩固与应用的题目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平面图形》这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其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梳理。如从边的角度进行梳理,特殊的四边形有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中包括长方形,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的对边平行并且四条边都相等;从角的角度梳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个角都相等;再如从轴对称图形的角度来梳理,这些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分别有2、3、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再整理时鼓励学生将知识用合适的形式表示出来。

巩固与应用

第2题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的复习。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第5题供有余力的同学去完成,全班不作统一要求。

《立体图形》这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认识及其特征,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教材中给出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尝试验证这些特点。来引导学生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再用一定的方式验证这些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主要从点、面、棱等方面进行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主要从面的角度去复习,还可以从展开图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第二个问题是找出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并连一连。来引导学生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巩固与应用

第1题主要是复习由平面图形旋转形成几何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面旋转形成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2题鼓励学生先想象,再操作验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6题鼓励学生先画一画,再进行交流。在b点比在a点看到的范围大,体会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

《图形与测量》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

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与测量》复习的主要内容时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度量单位的认识及进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围绕这些知识,教材在“回顾与交流”中给出了9个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教学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和班级实际分成几个课时进行复习。

教材的主题情境图是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中的物体说说对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的认识。如结合围栏的长度说说对长度、周长的认识结合水池的占地大小、草坪的大小等说说对面积的认识;结合柱子的大小、水池中水的多少说说对体积容积的认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

第2,3,4题主要是复习度量单位和进率,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多交流、多体会、多记忆。

第5题教材呈现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多边形和一片树叶,鼓励学生想办法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意义: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再组织学生交流对周长的理解及得到这些图形周长的方法。教师还可以结合练习,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第6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说说已学过的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再引导学生自己用网络图的形式进行系统整理,然后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这写公式之间的联系,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推导其它图形的基础。在其它图形基本公式推导过程中,都用到了转化的思想:主要是利用割补、平移等方法把未知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在以上的整理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一般策略,加深对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内在联系的理解。

第7题是复习远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的内容,远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利用了“以直代曲、以有限逼近无限”的方法。鼓励学生回顾这一过程,并说说圆的面积公式。

第8题教学时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立体图形和实际物体说说表面积的含义;再让学生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计算物体表面积的时候,变化较多,教师可以举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第9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四种立体图形的计算公式及其联系,回忆推导过程。在交流中体会类比的思想,感悟直柱体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在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体积计算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与变换

教学目标:Xkb1.com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3.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4.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5.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这部分内容尽管是复习,但教学时仍应重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具体内容的“度”,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作图需要借助方格纸,旋转的角度只限于90°,平移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回顾与交流的第一题是以常见的俄罗斯方块游戏为情境,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回顾与交流学过的的三种变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里的三个问题由静到动,有简单到复杂:先关注一个图形的性质,然后再去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学生叙述方便,可以在图中用字母表示某些点。

教学时,借助具体图形的变换,教师可以引导讨论三种变换的要素。对于平移来说,要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对于旋转来说,要指出旋转中心、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对于轴对称来说,要指出对称轴。进一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确定这些要素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鼓励。(比如,对于平移,可以找到平移前后的对应点,通过对应点的变化可以得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第二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它的轴对称性最好。

巩固与应用

第1题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折纸、观察等方法确定对称轴

第2题是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画图。

第4题很多同学对自刻印章比较感兴趣,通过想象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图案a是这枚印章印制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用笔写出字再从背面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答案。还可以用镜子反照等方法。

第5题让学生操作一下就能发现规律。

图形与位置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2.能在具体情境中,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材安排了确定大本营位置的情境,目的在于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要确定平面上一个物体的位置,可以用类似“第几排第几列”的方法表示位置,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前一种方法实质是以后要学习的直角坐标,后一种为极坐标。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有参照点(也就是原点)和两个要素。第一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如果设大鸣山为(0,0),大本营的位置可以表示为(4,3),也就是大鸣山向东400米,再向北300米。第二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原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这样可以用东偏北37°,离大鸣山500米表示大本营的位置。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设定原点以确定位置。这个情境需要学生自己建立坐标系以确定位置,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给与适当指导。

巩固与应用xkb1.com

第3题可以用方位角表示,东偏北30°,200海里处;也可以说北偏东60°,200海里处。如果有学生想到过点p分别向表示东、北的直线作垂线,借助方格纸的方法表示也可以。

第4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答出一种即可。

5.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篇五

二、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牢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教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计算,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四、教学难点:“位置”、“认识时间”、“图形”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七、教学课时:4课时

八、突破方法:根据学生平时掌握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使复习有针对性。

九、教学关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单元小结:

一、课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把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把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作业纸、卡纸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关键:让学生的知识更加牢固,并且能灵活运用。

九、教学过程:

我想与你们玩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哪位同学来和我玩?如果我输了,那么你将会拿到一个小蕃茄。如果你输了,那你得回答我一个问题。(请你从25起,一个一个数,数到32;请你从60起,十个十个数,数到100;从98起,往前一个一个数,数到90;等)

数数时,我们有各种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可以两个两个地数;可以十个十个地数;还可以倒着一个一个地数。

※数的组成

▲生活中的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它们。那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或者用到过这些数呢?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数,你认为会怎么样?

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可别忘了它们。

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水彩笔,从1~100这些数中选择最自己的一个数,写到卡片上。(提醒学生,别让小伙伴看到自己写的数)

▲猜数(数的组成)

教师先作示范:我写的这个数是由4个十和1个一组成,请问这个数是几?41。你们能够像我一样来说说你们手中的数吗?学生说、猜。并把部分学生写的数写到黑板上。没有机会站起来说的学生,让他们同伴间说一说,猜一猜。将卡片佩于胸前。

独立作业。(做作业纸上的题目)全班交流。

※找规律

▲60。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的数是0)谁能说出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10、20、30、40、50、60、70、80、90]

▲45。这个数的个位是几?那么还有哪些两位数,他们个位上的数也是5?[15、25、35、45、55、65、75、85、95]学生口头回答。

▲99。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9。十位上的9表示什么?个位上的9表示什么?还有哪些两位数,它们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11、22、33、44、55、66、77、88、99]写到自己草稿本上。校对。这些数又叫做整十数。

※比较数的大小

▲请2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自己胸前卡片上的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请3位同学到讲台前按自己胸前卡片上数的大小排队。人数依次增多。

▲完成作业纸中相应的题目。

▲猜数(数的大小)

教师写一数,让学生猜。可适当提示学生所猜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请学生写,学生猜。

※蝶恋花

出示两丛鲜花,分别写上“比70大的数”与“比50小的数”。请学生做一回小天使,让学生把胸前的蝶状的卡片,根据自己先前写的数按要求贴到相应的花上去。

6.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篇六

一、填空。

1、(    )÷15=0.8=(    )%=(     )成

2、篮球个数是足球的125%,篮球比足球多(  )%。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 )厘米。

4、如果3a=4b,那么a : b = (       ):(     )  。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 : 2 ,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6、12的约数中可以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请你写出比值不同的两组:(              )、(               )。

7、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5,另一个内项是(     )。

8、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9、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以长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一个底面直径是(    )厘米,高为(   )厘米的(    )体,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0、                       如左图所示,把一个高为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果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那么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选择。

1、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C、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D、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底面积扩大      倍,侧面积扩

大    倍,体积扩大    倍。A  2 、  B 4  、 C  8 、   D  16

4.六(2)班人数的40%是女生,六(3)班人数的45%是女生,两班女生人数相等。那么六(2)班的人数_____六(3)班人数。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都不是

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一个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_______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D.缩小6倍

三、计算。

1、用递等式计算。(12分)

0.16+4÷( - )  1.7+3.98+5  4.8×3.9+6.1×4

2、解方程。(6分)

2X+3×0.9=24.7         0.3 :x=17 :51        =0.5

四、画一画。(5分)

学校的操场长150米,宽60米,请你根据比例尺在下面的空白处画出操场的平面图。(并请你标明比例尺及长宽的厘米数)  (1:3000)

五、解决实际问题(25分)

1、下面是张大爷的一张存单,如果到期要交5%的利息税,他的存款到期时实际可得多少元利息?

2、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数);如果用来装水,可以装多少千克水?(每升水重1千克)

3、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它的  ,再修300米,就修好这条公路的一半。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4.有一个近似的圆锥形砂堆重3.6吨,测得高是1.2米,如果每吨砂的体积是0.6立方米。这堆砂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用塑料绳捆扎一个圆柱形的蛋糕盒(如下图),打结处正好是底面圆心,打

结用去绳长25厘米。

(1)、扎这个盒子至少用去塑料绳多少厘米?

(2)、在它的整个侧面贴上商标和说明,这部分的面积至少多少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12  )÷15=0.8=(  80  )%=(   八  )成

2、篮球个数是足球的125%,篮球比足球多( 25 )%。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12)厘米。

4、如果3a=4b,那么a : b = (   4    ):(   3  )  。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 : 2 ,这两个锐角分别是(54)度、(36)度。

6、12的约数中可以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请你写出比值不同的两组:

(    2 :3 = 4 :6     )、(     1 :3 = 4 :12           )。

7、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5,另一个内项是(  0.4   )。

8、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体积是( 157.7536    )立方厘米。

9、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以长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一个底面直径是( 8 )厘米,高为(6)厘米的( 圆柱 )体,它的体积是( 301.44 )立方厘米。

10、                       如左图所示,把一个高为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果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那么圆柱体积是( 500 )立方厘米。

二、选择。

1、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    C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C  。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C、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D、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底面积扩大   B   倍,侧面积扩

大  A  倍,体积扩大  B  倍。A  2 、  B 4  、 C  8 、   D  16

4.六(2)班人数的40%是女生,六(3)班人数的45%是女生,两班女生人数相等。那么六(2)班的人数___ C __六(3)班人数。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都不是

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一个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____ A ___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D.缩小6倍

三、计算。

1、用递等式计算。(12分)

0.16+4÷( - )= 32.16  1.7+3.98+5  = 10.98 4.8×3.9+6.1×4 =48

2、解方程。(6分)

2X+3×0.9=24.7         0.3 :x=17 :51        =0.5

X = 11               X = 0.9            X = 6.4

四、画一画。(5分)

学校的操场长150米,宽60米,请你根据比例尺在下面的空白处画出操场的平面图。(并请你标明比例尺及长宽的厘米数)  (1:3000)

长:150米 = 15000厘米   15000 ×  = 5厘米

宽:60米 = 6000厘米     6000 ×  = 2厘米

2厘米

5厘米                        比例尺:

五、解决实际问题(25分)

1、下面是张大爷的一张存单,如果到期要交5%的利息税,他的存款到期时实际可得多少元利息?

5000 ×5.22% × 3 × (1 - 5%) = 743.85(元)

2、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数);如果用来装水,可以装多少千克水?(每升水重1千克)

3.14 ×4  +  3.14 ×4 × 2 × 6 = 200.96(平方分米)≈ 201(平方分米)

3.14 × 4 × 6 = 301.44立方分米 = 301.44升 = 301.44千克

3、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它的  ,再修300米,就修好这条公路的一半。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解:设这条公路长X米    50%X -  X = 300    X  = 3000

4.有一个近似的圆锥形砂堆重3.6吨,测得高是1.2米,如果每吨砂的体积是0.6立方米。这堆砂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设这堆砂的底面积是X平方米      × X × 1.2 = 0.6 × 3.6   X  = 5.4

5、用塑料绳捆扎一个圆柱形的蛋糕盒(如下图),打结处正好是底面圆心,打

结用去绳长25厘米。

(1)、扎这个盒子至少用去塑料绳多少厘米?

(2)、在它的整个侧面贴上商标和说明,这部分的面积至少多少平方厘米?

(1)、(50 + 15)× 2 × 2 + 25 = 285厘米

7.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篇七

九、《寓言两则》

1、《亡羊补牢》亡:丢失 补:修补 牢:羊圈;

亡羊补牢:丢失了羊修补羊圈。比喻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

2、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他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3、《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一个人本来要往南边去,却驾车向北行。比喻有些人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反而会越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认准正确的方向才会成功。

4、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楚国在南边,那个人硬要往北边走。”

5、这个人往北走的原因有:马跑的快、车夫驾驶技术高超、带的盘缠多。

6、我想对这个楚国人说:“朋友,楚国在南边,你却硬要往北边走。你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就离楚国越远啊,还是听听劝,快往南走吧!”

十、《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1、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更羸看到大雁后断定这只雁受过箭伤。他首先观察到大雁飞得慢(原因是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然后叫声悲惨(因为孤单失群,得不到伙伴的帮助)。从而判断出不用箭就能“射”下它。

8.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八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板书设计: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ⅹ毫升。

ⅹ-2/9ⅹ=427

7/9ⅹ=427

ⅹ=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教案 篇九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快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巩固所学的386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能正确掌握有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写281个。

3.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口头运用能用部分词语书面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部分课文。

5.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学会“转述”、“劝阻”等方面言语交际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

6.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好和感叹号。复习重点:

1.复习字词,掌握汉字的结构,笔顺,部首,形近比较区别。

2.汉语拼音,字母表,部首查字法。

3.用词造句,选词填空,补充句子,整理句子。

4.背诵部分课文,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5.复习转述,劝阻。复习难点:

默写生字词,补充句子,填空,说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复习方法、措施:

分组,分项复习,归类复习、复习中要抓住重难点。

复习中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复习。

复习中教学方法要新颖,设计好各种类型练习题

复习中做好补差工作,不歧视差生,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

⑴生字,看拼音写词语,部首归类,音,形近字的区别。

⑵词:组词,扩词,词语搭配近,反义词,填合适的词。

⑶句子:造句,填空,补充句子。

⑷口语交际:写话、转述、劝阻 复习形式: 分单元复习和专项复习相结合。复习中以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

第一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认读韵文,学会生字,理解词意,积累词汇。2.了解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3.巩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在这个字的多个义项中理解这个字在一个词中的意思。

复习过程: 《识字1》

(1)读课文——背诵

(2)词串主要讲了哪方面的内容?(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

(3)你能用其中的一条词串说一句话吗?

2、你会用这一课学过的词语填空吗?(1)清明节,人们到郊外去(踏青)、(扫墓)。(2)(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3)中秋节,人们合家(团圆),一块儿吃(月饼)观赏月亮。《识字2》

(1)读课文——背诵

(2)词串主要讲了哪方面的内容?

(3)你能用其中的一条词串说一句话吗? 《识字3》

(1)读课文——背诵

(2)本课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象形字和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 “木、禾”、“竹字头”、“草字头”发展演变的过程。我们通过偏旁可帮助我们辨析形近字。(3)你能用本课的一组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识字4》

(1)读课文——背诵

(2)每组词语含义分别与什么有关系?

第二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篇目,学会生字。2.会给短语填上合适的词,积累词汇。3.默写《春雨》和《春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复习过程:

一、积累和运用

1、《古诗两首》

(1)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什么情景?(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默写古诗两首

2、《蚕姑娘》

(1)课文讲了什么的事?(2)蚕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3、《月亮湾》

(1)课文的主要介绍了什么?

(2)学会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情。

4、《快乐的节日》

(1)感受生活的美好。

(2)理解“有了-------就-------”一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3)本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4、习作训练(1)讲童话故事

(2)收集描写春天的故事

第三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在复习中可采用填空、接力赛,分角色和表演背诵等方法来进行检查。2.复习本单元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进一步巩固对偏旁部首的认识。

3.区别形近字、同音字,能根据它们的字形,字义的不同分别组词。复习过程:

1、《雨后》(1)《雨后》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什么情景?(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要是你也在孩子中你会做什么?(4)从诗歌中你体会到什么?(5)默写《雨后》.2、《谁的本领大》

(1)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

(2)当太阳赢了时,他会想什么?说什么?

(3)当太阳又提出比赛时,他又会怎样想,怎样说?风会怎样想怎样说?(4)阳光强烈船夫会又什么感觉他会怎样说?(5)当风赢了时,太阳会怎样说?(6)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7)用“觉得”造句

3、《蜗牛的奖杯》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要是你得了冠军你会怎样做?蜗牛的心情怎样?它会怎样说?(3)唯恐与生怕可以调换吗?为什么?(4)你想对没有翅膀的蜗牛说些什么?(5)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4《狐假虎威》

(1)题目是什么意思?(2)老虎一愣它在想什么?

(3)老虎松开了爪子,它会怎样想?狐狸又会怎样想呢?

(4)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在想什么?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在想什么?

(5)当老虎看到小动物的表现它会怎样想?

(6)当老虎知道了真相它会怎样想怎样做?(7)续编故事《老虎与狐狸再次相遇》(8)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4、习作训练(1)学会劝阻(2)《老虎与狐狸再次相遇》(3)写出你在雨后玩耍的情景

第四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四单元词语。默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老师帮助下,能借助图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懂得要说完整的话。

4.分辨清同音字,形近字的不同,并能正确组词 复习过程:

1、《9母亲的恩情》

A、读读、背背 游子吟 B、孟郊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

C、谁能用一段话来描述一下第一幅图? D、画出第一段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E、谁能用一段话来描述一下第二幅图?

F、他们母子俩在村口会说些什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G、孟郊告别了母亲,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H、请你回忆以母亲关爱自己的事例。I、填空:沐浴着母爱的(),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啊!J、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2、《10 沉香救母》

A、这一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B、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从没见过妈妈,是因为什么? C、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要救出母亲不容易的词和句子。D、理解重点句子: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E、用“一„„就„„”造句

F、从沉香拜师学艺的事情中,你学到了什么?

3、《11沉香救母》

A、沉香在路上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B、体会沉香的坚强: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C、沉香为什么能得到仙人的帮助? D、你觉得沉香是个怎样的人? E、沉香和妈妈会说些什么?

4、《12木兰从军》

A、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B、句子体会: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C、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如果你就是花木兰的战友,这时你会说什么? D、你认为花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E、填空

木兰()了亲人,()战袍,()骏马,()黄河,()燕山,()了前线。

第五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字词方面复习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给生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组词。2.阅读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读词语,借助书上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根据词语的意思进行归类。复习重点类型:

1.形近字、同音字对比组词。

2.选字填空。

3.词语归类。复习过程:

一、复习《识字5》

1.齐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眼

2.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每一行词串各讲了什么。

3.学生自读生字表,自由书空并口头组两个词。

4.说说要提醒注意的字(巡、航、导)

二、复习《识字6》

1.分小组比赛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字字入心。

2.说说每一组词串是按照什么归类的。

3.自己读生字表,组词、书空。

4.你要提醒大家什么字。(斑、袋)

三、复习《识字7》

1.出示两组形近偏旁“示字旁、衣字旁”“宝盖头、穴宝盖”,知道各自表示的意思。

2.指名2人背诵,听者要求字字入眼,特别注意生字的字形。

3.齐读生字表,指名比赛闭眼书空,及时提醒亭和耳的笔顺,辨别亭和停。

四、复习《识字8》

1.出示含有“鸟、隹”部首的字,知道这些字一般与鸟类有关,出示含有“月”字旁的字,知道它含有“月”与“肉”两个意思。

五、复习《练习5》

1.学用字词句;懂得几个标点的用法。

2.读读背背:读背成语和十二生肖。

六、作业:听写本单元词语

第六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复习课文13-16课,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安培、爱迪生、徐虎等人物的崇高品格和精神。能背诵课文及《练习6》中4个成语和三句读书名言,按内容填空。

2.巩固本单元69个生字(其中29个只识不写),辨别易错字,易混淆字。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表

2、本单元词语积累

(二)课文 《

13、学棋》

1、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秋收的两个徒弟有什么不同?

3、那两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吗?

4、你愿意向哪个学生学习,为什么?

5、造句:“一边„„一边„„”

6、通过学习本课,你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

14、“黑板”跑了》

1、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从课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3、我们要学习安培的什么精神?

4、你能找一些有关专心学习的成语吗?

5、填空说话:

安培研究科学非常(),所以成为();拜秋为师的一个学生学棋非常(),所以成为();我们读书学习时一定要非常(),才能成为()。

6、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安培说些什么? 《

15、晚上的“太阳”》

1、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但是当时光线特别暗,做手术会很危险,医生犹豫了,爸爸和爱迪生有什么表现?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3、最后,爱迪生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使手术顺利进行?

4、医生为什么说是爱迪生用指挥救了妈妈?爱迪生为什么会说将来一定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5、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爱迪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

16、“闪光的金子”》

1、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徐虎是上海市一个普通的——。许多年来,他利用——走遍了——,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

3、你喜欢这个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吗?为什么?

4、从这些感人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徐虎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5、徐虎被上海市民称为“闪光的金子”。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像徐虎那样助人为乐的同学呢?

(三)习作

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先仔细回想一下它的形状、颜色、味道,画一画,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七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能理解课文内容,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凭借书上插图及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正确书写。

2.能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3.复习补充句子,并练习加标点。复习过程:

1、《歌唱二小放牛郎》(1)背诵默写诗歌。(2)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3)王二小是个怎样的人?你要学习他的什么品质?(4)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鸟岛》

(1)朗读背诵课文(2)鸟岛什么多?

(3)默写本课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4)想象鸟岛上的鸟都在干什么?用句示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5)用“因为 所以”写句子

(6)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你将要怎样做?

3、《台湾的蝴蝶谷》

(1)为什么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台湾在哪?(2)为什么叫这些山谷为蝴蝶谷?(3)找出蝴蝶来聚会的动词

(4)你喜欢哪个蝴蝶谷》?说说理由

(5)请想象还有那些什么样的蝴蝶谷?能给它起个名字吗?(6)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7)背诵课文

(8)摘抄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4、《 欢乐的泼水节》

(1)你对泼水节有哪些了解?

(2)人们在泼水节过时做了哪些准备?

(3)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4)清水象征什么?

(5)人们过泼水节还有哪些活动?

(6)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7)背诵课文

4、习作

(1)自由习作。(2)描写一处景物

5、单元小结

(1)学习了本单元,你对哪篇课文印象最深?谈谈自己的想法与理由。(2)你学习了哪些道理?了解了哪些知识?

(3)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搜集了哪些生动的词语?(4)默写你喜欢的课文段落

第八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能理解课文内容,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凭借书上插图及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正确书写。

3.看懂图意,能把图意有条理,具体地说出来并写下来。培养学生观察、说话能力。

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表

2、本单元词语积累:

(二)课文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1)读课文——背诵

(2)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雨滴睡在绿叶上、小鱼游到小河里,它们会怎么想?(4)“我”为什么又想变成蝴蝶和蝈蝈?(5)“我”还想变成什么?(6)“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仅仅是因为它的漂亮、美丽吗?

(7)还有谁会来?他们会干什么? 《22猴子种果树》(1)读课文——背诵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猴子先后种了哪些果树?

(4)猴子种果树,先是种了(),然后种了(),接着种了(),最后种了(),结果()。

(5)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6)猴子种梨树时,一边种一边会想些什么?

(7)猴子听了乌鸦、喜鹊、杜鹃说的话后,为什么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呢?(8)猴子一心要吃水果,可是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9)此时的小猴多伤心呀!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10)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大家想像一下,这只猴子听了大家的话后,会怎么做呢?

10.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 篇十

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等周长的变形。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考点分析

转化能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认识、已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创造性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典型例题

例1、(运用转化的策略巧算周长)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分析与解: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就是求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和。图中有的线段的长度不知道,可以将其中的4条线段进行平移(如下图),平移之后形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和原来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因此求原来图形周长的问题就转化成了求下图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解答:(20+7+3)×2=60(厘米)

点评:通过相等面积的代换转化,把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容易判断的图形,这就是转化的优点,在解答时要灵活运用。

例2、(将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后计算面积)

如图1是一块长方形草地,长方形的长是16米,宽是10米。中间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长方形,一条是平行四边形。草地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图1图2

分析与解:求草地部分的面积,可以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两条道路的面积,但要考虑两条道路的重叠部分,因此计算比较复杂。可以将图1转化成图2,两条道路转化到了长方形草地的边上,很明显,图2草地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图1相等,现在求草地的面积转化成了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比较简单。

解答:(16-2)×(10-2)=112(平方米)

答:草地部分的面积是112平方米。

例3、(辨析)下面图形的周长可以转化成长15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来计算,

即周长是(15+9)×2=48(厘米)。

分析与解:如下图,将长2厘米的线段移到上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但还多两条3厘米的线段。

正确解答:(15+9)×2+3×2=54(厘米)

例4、(已知两个量之间的分率关系与它们的和,求这两个量)

学校图书馆购进的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购进的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1500册。购进科技书多少册?

分析与解:这类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可以用方程来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购进的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故事书是单位“1”的量,要设故事书有x册,而不能直接设科技书有x册。

解答:方法1:设故事书有x册,科技书有x册。

X+x=1500

x=1500

x=1050x=×1050=450

答:购进科技书450册。

很显然,上面解答过程比较复杂。可以这样想:把总数看作单位“1”,根据“购进的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可以把故事书看成7份,科技书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10份,科技书占总数的;可以看出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比是3:7,根据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可以知道科技书占总数的。

方法2:3÷(3+7)=1500×=450(册)

答:购进科技书450册。

例5、(辨析)红花的朵数比蓝花多,蓝花的朵数就比红花少。

蓝花:

红花:

分析与解:如图,根据“红花的朵数比蓝花多”,蓝花是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7份,红花有这样的9份。反过来,把红花看作单位“1”,红花平均分成了9份,蓝花相当于这样的7份,蓝花的朵数比红花少。

正确解答:红花的朵数比蓝花多,蓝花的朵数就比红花少。

例6、(综合题)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他再读30页,这时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这本书共多少页?

分析与解:本题中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均发生了变化,不变的量是一本书的总页数,即已

读的页数和未读页数的和没有变,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可以转化为“已读的页数是这本书总页数的”;再读30页后“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可以转化为“已读的页数是这本书总页数的”。

解答:3÷(3+2)=

7÷(7+3)=

30÷(-)=300(页)

答:这本书共300页。

例7、(综合题)六(1)班原来女生占全班人数的,新学期转出了4名女生,这时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六(1)班现在有女生多少人?

分析与解:本题中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均发生了变化,不变的量是男生的人数,因此把男生的人数看作单位“1”。“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可以转化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转出若干名女生后,“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可以转化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解答:4÷(9-4)=

2÷(5-2)=

4÷(-)=30(人)┈┈男生人数

30×=20(人)┈┈现有女生人数

答:现在有女生20人。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大雪养生知识下一篇:公司个税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