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快乐工作有感(共19篇)
1.读快乐工作有感 篇一
你是否曾经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找一份我自己喜爱的工作?”有人这样做了,并且永远都在困惑和感觉失落,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你喜爱的工作,你能做的,只是去喜爱你做的工作。
每个人在当自己真正投身工作的时候,都将会被“无奈”的现实所折服。因为当时的遐想和期待在遇到枯燥乏味。
高薪或高职位也成不了快乐的人,人的欲望是无法得到彻底满足的,奔波在风头、浪尖的人其受到的排斥和阻力也更大,假如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势必会被飓风、大浪所淹没。也有人喜欢阔阔而谈,付之于实际的却非常甚微。“坐而谈不如起而行”,试想,整天在高谈阔论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而不去真正投入到新民主革命当中去,中国还会有今天稳定、繁荣的现象吗?整天在遐想宇宙的奥秘,而没有理论、实践的引导投身航天事业,能有今天的宇宙载人飞船吗?对待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动手就没有成就,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现实。一台卷包设备、一套制丝设备,没有工人实际的劳力付出,永远不可能生产出卷烟产品来。
人群是不同个体的组合,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特色的思维方式,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点、展露自己的能力,也是快乐工作的一部分。对每一个人而言,其不光是全方位的强者,同样也不会是彻头彻尾的庸才。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某一或某些方面的扬长避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作不应该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是在创造优质生活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2.读快乐工作有感 篇二
关键词:包涵心语,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
《包涵心语》简介:这是包涵任复旦大学化学系2001级辅导员时用四年时间写的周记的合集, 这本书有152篇周记, 共12万多字, 记录了她的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她对自己工作的认识与思考。本书由原国务委员陈至立题写书名,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作序, 李长春同志对这本书有很高的评价。
读了《包涵心语》, 心中有太多的感慨。时光飞逝, 转眼间在西安石油大学做辅导员工作已经一年多了, 却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梳理一下自己工作的思路。结合这本书, 谈一下自己的感悟。
一、要敢于创新工作方式
包涵老师把对学生的关心、教育、批评等辅导员生活工作中的点滴事情坚持用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娓娓道来, 却有着春风化雨般的奇妙力量。辅导员的工作是比较繁琐的, 但是我们该怎样在繁琐的工作中摸索出规律呢?包涵老师的周记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必须借助一个平台来总结思考我们的工作, 我们可以借鉴包涵老师周记的形式, 也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网站等形式, 记录我们生活工作的内容, 时常回过头来看一下自己做过的事情, 从中发现一些规律, 总结一些方法。
二、要善于记录身边小事
包涵老师的周记并不是每篇都文采飞扬, 更多的是例如考勤、卫生、活动等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但是正是因为日复一日的坚持, 使得无数涓涓细流最后汇集成了江海, 十几万字的文章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辅导员一定要善于记录身边的小事, 通过身边的案例, 总结出一些经验, 多写一些文章。只有在忙碌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思考、总结, 工作才能有所提高。
三、要仔细斟酌教育方式
包老师发现自己的一个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 但是由于虚荣心, 他把国家奖学金的一部分拿出来经常请同学们吃饭, 于是她写了一篇周记, 谈到国家奖学金为什么要设立, 为哪些人设立, 贫困生获得奖学金后该如何表现。结果她的这个学生给她回了信, 检讨自己的不对, 感谢包老师用这种方式教育他。这种做法对我的启发是比较大的, 自己也处理了不少学生问题, 我发现批评, 要引起受批评者的自我批评。辅导员工作是一门艺术, 好的方法都闪耀着辅导员的智慧。学生作为思想教育的客体, 同时也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 因此, 思想教育是一个双向过程, 它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来实现的。批评, 一定要引起被教育者的自我反省, 才能体现出批评的价值。
四、要对自己的工作拥有感情
包老师说她喜欢做辅导员的最大原因就是:“虽然做了很多, 虽然很辛苦, 但是学生的一条短信, 一个问候, 都是自己最大的安慰!”这确实引起了我的共鸣, 一年多来, 几乎每天都如快速旋转的陀螺, 而动力正是六百多位学生对自己的信任, 六百多双真诚的眼睛, 六百多个纯洁的心灵鞭策着自己不敢放慢速度!“亲其师, 信其道。”对工作有了感情、对学生有了感情, 学生才会信任你, 才能把你讲的话听进心里去, 所以辅导员要讲真话, 真心对待学生, 真正尊重学生, 这样才能够打通所有思想关节。
五、要勇于做出改变
包老师在书中说, 有人夸她脾气好, 从来不骂学生, 但是她做辅导员前的脾气确是很“霸道和凶悍”。我对包老师的这段描述有深刻的体会, 没有做辅导员之前, 自己的性子是比较急的, 有些事情如果做的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有时是比较生气的。但是做了辅导员之后, 发现自己变得有耐心了, 宿舍一间间的去查, 同样的话不厌其烦地去说, 有些事情不断重复地去做, 经常和学生及学生家长谈话谈一两个小时。在辛苦工作的同时收获了一个好的性格!我的付出越多, 我收获的快乐也越多!辅导员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去调整自身工作方法、性格脾气, 改变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这本身也是自己提高蜕变的过程, 所以我们不要害怕而是要勇于接受改变。
六、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作为一名辅导员, 又是一名基础理科的研究生, 包涵老师认识到, 只有具有良好的学术形象, 才能给学生全方位的感染和指导, 所以包老师在工作之余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别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 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辅导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才能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拿得出“干货”, 学生才能信服你, 你的教育才能起到效果。我在做辅导员期间, 不断加强学习, 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 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 今后将会一直坚持下去!
3.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三
关键词:班级管理;教师;学生;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66-01
暑假,我唯一最有收获的就是静下心来读了魏先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书中的语言朴实而让人受益匪浅,虽然我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可今天读这本书仍觉得亲切而有实用。
一、管理班级富有灵性
1、启迪思想 净化灵魂
魏书生老师说:“阳光、火光、电光,能照亮道路,能照亮物质世界。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观念,照亮人的思想道路,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他为他的学生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
黑板上的格言,魏书生老师班级的黑板右上角,每天都由学生写上一则格言。魏老师说:“我常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请看如下格言:“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自暴自弃”;“吃苦是人类的第一财富”;“你经常和什么人一起,那么,你就是什么人”;“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
课桌上的“座右铭”,魏老师要求全班同学,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座右铭”。座名铭上写清三部分内容: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第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第一个内容起到“精神充电”作用,第二个内容可以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积极性,第三个内容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实现第二个内容的最好办法。
心中有伟人,魏老师的学生,心中都有一位自己崇拜的伟人,书桌内放有这位伟人的传记。有时,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集体充电”,全班同学起立,各自想着自己最崇拜的人,自己就是这位伟人,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事都和自己崇拜的人一样。
2、方法科学 管理民主
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着,帮助着。一个班集体更像一个小社会,就应该有一个管理问题。而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靠的就是民主、科学。
二、教育学生蕴含灵性
魏老师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是的,他就是一个走进学生心灵的人。
1、善待错误 因势利导
当学生犯错误后,他不是责骂、体罚,而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做好事,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导向真善美,起到了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好自我的作用。魏老师在书中也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
2、培养自信 走向成功
魏老师说:“培养自信心从扬长开始。”学困生的自信心,是植根于他们“长处”的土壤上,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发掘和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并随时为他们创造机遇,搭设平台,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到“我并不比别人差,我也有比别人好的地方”,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激活他们奋发向上的内动力。
3、互相尊重 互相信任
魏书生老师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平等互助关系,老师既是长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有敢说话、敢问问题的勇气,且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即使学生有违犯纪律的言行,或者出言不逊,有损老师的‘尊严',老师要能宽宏大量,不训斥指责。有时还可轻言细语相劝,讲清道理,提醒注意,防止再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老师一旦和学生建立了这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关系,就会进入左右逢源的境界。
三、教学方法包含灵性
1、提高效率 分秒必争
在教学中,魏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首要一条是:提高学习效率。时刻提醒学生养成高速度、高效率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做任何事都要具有高度的效率感。
2、人人参与 奋发向上
魏书生老师喜欢在课堂中开展一分钟竞赛活动。他喜欢把同学们吸引到紧张有趣的学习潮流中。一分钟抄写比赛、一分钟默写比赛、一分钟朗读、一分钟速读等等。开展这样的竞赛,学生人人参与,增强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的效率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了同学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总之,再次读魏老师的书,又一次震撼了我的心灵,拓宽了我的思路,开阔了我的眼界。魏老师睿智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如一盏指路明灯,为迷茫中的我指明了方向,引领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努力做一名有灵性的班主任。
4.读《快乐精灵》有感 篇四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叫罗小卜的孩子被毛毛虫的谎言所诱惑,因为他把快乐卖给毛毛虫可以得到三个愿望。后来罗小卜后悔了,因为把快乐卖给毛毛虫得来的一百分、新玩具和冰淇凌,但他并不高兴,因为不是自己用自己的能力换来的。之后,他找到了毛毛虫,让自己变小,他又跟踪了毛毛虫到了“昆虫世界” ,他就开始寻找“快乐精灵”……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我们不要被一些事物所迷惑,贪图方便。做任何事情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和努力奋斗才会有结果与收获。如果罗小卜自己认真学习,我相信得到一百分是没有问题的,玩具、冰淇凌自然爸爸妈妈也会送给你的。我们也要认真学习,做什么事情都要好好面对,认真思考后再去做。这样我们才是最棒的最好的,明天会更美好的!
5.读《快乐》有感 篇五
这本书共分四部分还写,分别是:天堂的歌声、幸福的计算法、给生命配乐和梦想瓶子这四部分写快乐在于选择的方法。
在天堂的歌声中,让我学到的有趣的知识和感人的故事是: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得失,只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让他如愿以偿,灿烂的花朵只有在精心的呵护下才能绽放,只有洁白而美丽的心灵才能像花朵一样绽放!
在幸福的计算法中,我知道了幸福可以用计算的方式。泰戈尔曾经说过:“不要为错过太阳而哭泣,不然你也会错过群星。”生命中总有太多太多的美好等着我们去发现和享受,不要为生活琐事而烦恼,尽情享受生命的阳光,让心情在七彩的阳光下轻舞飞扬,只有用计算的方法才能让每一天都幸福。
给生命配乐,让我学到了生命有了快乐,用歌声为之锦上添花;生命有了悲苦,用歌声为之化解一切烦恼。歌声来自心灵,为歌声而歌的人,灵魂也会翩翩起舞。请让我们为生命而歌,让清爽的阳光伴随我们每一天!
在梦想瓶子中,我知道了只有给予他人,才能得到回报,这就是快乐。
让我们快乐度过每一天吧!
6.读《快乐作文》有感 篇六
一座小镇来了个马戏团,9个孩子都求父亲带他们去看。这是一个贫穷的家庭,但父亲还是带他们去买票。轮到他们了,爸爸说:“请买8张小孩的和一张大人的票。”售票员说:“共计20英镑。”父亲低下头,他下头,他的钱不够!一位排在身后的女士目睹了一切,便悄悄拿出20英镑,故意丢在地上,对孩子的父亲说:“先生,你掉钱了。”他回过头,拾起地下的20英镑,然后卖了票。对这位女士善举感激万分,深深的鞠个躬。
生活中小小的善行,不过是举手之劳,却能为他人解决莫大的困难,为社会增添一份爱的温暖,也给自己留下付出的快乐和内心的安宁,何乐而不为呢?
我曾听过这样一位修女,一生为穷人服务。她那干瘦的身躯已经佝偻,深深的皱纹像刀子刻的一样。在她的卧室里,除了电灯只有一部实在不能没有的电话。当她离开这个世界时,除了两件破烂的衣服和一双旧凉鞋,几乎一无所有。
修女身上体现的是一种更为无私的博爱精神。善侍他人,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心中常怀善念,处处皆有爱的光辉出现。
英敏想去机场。这时,一辆出租车行驶过来,她立即招手,但看到车内有乘客时就放下了手。然而车还是停住了,那位乘客下车了。她坐进车后,立即向司机表示感谢。司机说:“你应该谢那位女士,她是特意为你下车的。”英敏大吃一惊。
一个善良的人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真诚的付出令人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雨果曾径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善良是一种心境,善良来源于内心。
7.读快乐工作有感 篇七
作为一部科普著作,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和肯尼思·库克耶(Kenneth Cukier)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以下简称“该书”)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大数据的丰富的精神食粮。该书详细阐述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三个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其论点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故事来佐证,读起来很有趣味,同时又使我们充分理解其中的观点和思想。从总体上看,这本书资料详实,案例丰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很充分,论证过程也很有说服力。说它是最好的科普书籍一点也不为过。
该书主要分三大块:即大数据的价值、大数据带来的风险及其防范、大数据思维。其中大数据思维是全书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内容。笔者围绕这三个方面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在于推荐这本著作,更在于深化对大数据的认识,特别是对该书中值得推敲的几个命题或观点作进一步的讨论。
一、大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的价值是普遍性的,它不仅被应用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行业,而且在零售行业,金融行业,医疗卫生领域,以及科学研究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如下两个方面:即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价值和在国家治理或社会治理领域的价值。
现实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那些高新技术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其市场价值相差悬殊。为什呢?因为企业的账面价值反映的基本上都是有形资产的价值,而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了这部分有形资产的价值外,还包括大量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比如数据、品牌、人才、知识等。而这些价值实际上都很难衡量。在大数据时代,在知识社会,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对于有形资产的价值而言都是巨量的。这就是为什么诸如Facebook,Google和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的有形资产不是很高而其市场价值却很高的原因。大量的数据在商业中之所以成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价值源泉在于,凭借大数据分析的结论,企业能够做出相对更加客观和更加有效的战略或营销决策,这在某种情况下,相对于传统的直觉性决策更加科学。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史蒂夫·乔布斯就常常使用直觉性判断。
在国家治理或社会治理方面,不仅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预防犯罪、指挥交通,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扩散,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甚至预测地震,从而减少社会损失,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比如,Google通过人们在网上搜索的大量记录预测流感的传播,他们能比疾病控制中心提前一两周就预测出来,而且还能判断出流感是从哪里传播出来的。这一两周的时间能够防止更多的人感染流感,而且知道流感传播的具体的范围,就能更好地采取措施防止其扩散。但是,大数据要发挥作用,前提是要有大量的相关数据存在。美国联邦政府2009年推出数据开放门户网站Data.Gov,英国政府2010年也紧随其后推出自己的数据开放网站。2011年7月,美国、英国、挪威、墨西哥、巴西、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非等国家发起“开放政府联盟”,并于同年9月发布《开放政府宣言》。这些活动都旨在进一步开发大数据的价值。在这方面,我们也不应该落后,应该加紧数据开放政策方面的研究,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将那些不涉密的可以公开的数据向社会开放。
二、大数据带来的风险及其防范
同其他事物一样,大数据也有两面性,虽然它能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可以从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来看。就个人层面而言,首先,大数据威胁到个人隐私。正如该书所说,“大数据促进了数据内容的交叉检验”[1],使得“不管是告知与许可、模糊化、还是匿名化,这三大隐私保护策略都失效了。”[2]其次,人们可能把大数据分析的相关关系结论当作因果关系来用,滥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问题。比如,经过大量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发现红色汽车发生交通意外的情况非常少,于是大家都去买红色的汽车,这实际上就是把相关关系当成了因果关系,从而做出不科学也不合理的决策。但不管怎么说,大数据本身是中立的,问题在于拥有大数据和使用大数据的人或组织。因此,加强研究和颁布合理使用大数据的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在这个方面的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1月25日公布了《关于涉及个人数据处理的个人保护以及此类数据自由流动的第2012/72、73号草案》。该草案提出的“数据主体应享有‘被遗忘的权利’(Right to be forgotten)”的主张对诸如Google这样的大数据开发企业已经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因为“被遗忘权”超越了过去的隐私保护概念,一些关于个人的可能算不上隐私的数据,在数据主体要求删除的情况下,也将不得不被删除。关于数据和信息的法律法规如何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除了上述的个人层面,大数据还可能在国家层面带来不利影响。首先,发达国家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其他国家国民的大量数据,然后借助这些数据分析某个民族国家国民的社会心理状况;其次,发达国家还可能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获得其他国家的科技、政治甚至军事方面的情报;再次,发达国家对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垄断会使上述情况变得更为严峻。所有这些方面都对国家主权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不仅要在数据的开放和保密方面做出新的调整,还要开发自己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特别是从国家层面介入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开发,而不是仅仅让民间的企业去做。
三、大数据思维
在大数据时代,重视大数据的作用,拥有大数据思维是不言而喻的。该书指出:“大数据思维,是指一种意识,认为公开的数据一旦处理得当就能为千百万人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答案。”[3]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如此。另外,大数据思维还给我们带来一种观察世界和审视现实的新视角,这就是,“将世界看作信息,看作可以理解的数据的海洋。”[4]在一定程度上说世界是由信息构成的,一点没错。
尽管笔者很赞同上述这些观点,但是笔者对该书提出的下面三个命题或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持有异议。该书提出这样三个命题:[5]
首先,要分析与某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分析少量的数据样本。
其次,我们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再追求精确性。
最后,我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
可以说这三个命题是该书最富启发意义和最闪光的观点,其简化形式分别是: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即样本=总体;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就这三个命题或观点而言,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正确的,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数据及其作用,必须以更加科学和严谨的态度来审视它们。
首先,“样本=总体”这个命题从不那么严格的意义上讲是正确的。但严格一点的话,说“样本≈总体”似乎更恰当一些。尽管在大数据分析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数据,但并不能说这些数据样本就是总体,它们只是在某种程度上非常接近总体而已。况且,在允许数据存在混杂的情况下,难保数据没有遗漏没有错误,既然有可能有遗漏和错误,就不能绝对地说样本=总体。
其次,“我们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再追求精确性”这个命题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更好的说法应该是“我们允许数据存在混杂性,而不再苛刻要求数据的精确性。”首先,就精确性而言,要区分两个方面:其一是用于分析的数据的精确性,其二是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对于前者而言,在大数据情况下允许数据的混杂,对于后者而言,当然是越精确越好。笼统地说不要精确性是不对的。其次,就数据的精确性而言,允许混杂但并不意味着放弃精确性,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能使数据更精确,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在大数据情况下,之所以允许数据混杂,是因为数据清洗一方面可能是做不到,另一方面可能是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在大数据中,细微的或少量的错误和混杂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而在小数据情况下,之所以要进行数据清洗,是因为错误的或混杂的数据对分析结果会造成重大的影响。最后,的确如该书所指出的那样,大数据分析“就像捕鱼一样,开始时你不知道是否能捕到鱼,也不知道会捕到什么鱼。”[6]因此,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不仅可能使我们毫无所获,也可能让我们得到意外的收获。特别是在数据混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允许数据混杂和放弃数据的精确性都不是绝对的,但是追求数据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即使在大数据时代也不能放弃。
最后,第三个命题“我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把相关关系比作一个盒子,那么因果关系就是这个盒子里的东西。这即是说因果关系是相关关系的子集,两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必然是相关关系,但是如果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却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比如“啤酒和尿布”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况。因此,因果关系比相关关系更难找。的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几乎都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但也不排除在某些个别的案例中存在因果关系的可能。如果在不需要因果关系的情况下,仅就找到的相关关系就足够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不再进一步寻求因果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放弃因果关系。如果大数据分析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找到因果关系,而且实际上也能够找到的话,又为何不找呢?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不要在得到相关关系的情况下进一步寻求因果关系。在现实中,有时候把因果关系考虑进来的确会使问题复杂化,会使我们形成某种错觉,甚至会掩盖相关关系提供给我们的新视角,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因此,笼统地说“要相关不要因果”是不对的。在大数据时代,之所以强调相关就是为了防止任何时候都用僵化的因果关系思维看问题,但是也要防止只要相关关系,认为相关关系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如果这样就大错特错了。《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所说的大量的数据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理论的终结”[7]是不靠谱的。尽管大数据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只是为一些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找到一种新的思路,它只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众多钥匙中的一把钥匙而已。
四、结语
8.读《凡.高传》有感 篇八
文森特·凡·高出生在荷兰布拉邦特的格鲁特尊德特。一生中并未获得如同他死后出名的任何荣耀和金钱,在凡·高活着的时候,他是一无所有的,然而死了以后,他却成为了影响世界的非常重要的伟大人物。
在凡·高的作品中,你无法看见其他超现实主义的油画中那种一毫一丝的细致,但是他所表达的心情和思想并不会因为这而有丝毫的减损。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对比色来表现,在他的数幅自画像中我们也不难看见他各个时期的心情。
在《有蓝绿色漩涡背景的自画像》这幅画中,“凡·高把这幅自画像看做是自己神智正常的标志,同时暗示自己要恢复信心。”和后来的《献给高更的自画像》一样,脸上没有笑容,前者的目光坚定,然而背景中的绿色漩涡也表明了画家郁闷的心情:在这样的世界中,怎样才可以不被淹没?后者的目光更为犀利,也显得忧郁,在孔雀绿的背景下,画家的脸极为清晰的展现在面前。两幅画像都可以表现出凡·高当时的内心状态,而那副更为著名的割掉了右耳朵用白色纱布包扎后的自画像,凡·高看起来更为消瘦,不见他标志性的红色毛发。
凡·高最为众人所知的画作大概就是向日葵系列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画中单单用黄色橙色红色和绿色表现出的那种欣欣向荣的植物。凡·高画了包括复制品在内的大约十二幅《向日葵》,画中的向日葵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令人震撼的美。十二幅《向日葵》中每一幅都是特别的,无论是何种形态的向日葵都表现出了画家对生命的感悟,表现出了凡·高对生活的激情和信心。于是在凡·高死后,他沉睡的地方尽是金色耀眼的向日葵。他们独一无二,花朵是独一无二的,画家更是独一无二。在未来的世界里,注定不会再出现一个如此疯狂激情的画家。那同时也是凡·高自己比较得意的作品。
《露天咖啡馆》是被众人所爱的另一幅画,在夜空中,你看不见任何的黑色来表现夜,整幅画呈现出比白天更加丰富的色彩,这幅画作于凡·高成熟时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对比色更为明烈,露天咖啡馆在夜空下绽放着动人的金色,透露出它的繁华,也表现出凡·高有些不知所措的心情。
《丝柏》中,深绿色的丝柏和后面天空形似漩涡一般的云朵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的《有蓝绿色漩涡背景的自画像》,确实,我相信凡·高此时的心情也是复杂和矛盾的。不仅是天空,连丝柏和下面的草丛都有卷曲纠缠的感觉。当时的凡·高多次发病,他对未来有些恐惧和绝望。丝柏经常出现在凡·高的作品之中,不是很阴郁,但是却可以感受到他的绝望。
在圣雷米精神病院,他与其他病人一样被关在医院里不准外出,他只能从窗口看外面瞬息万变的风景。当时的凡·高为疾病所折磨而心力交瘁,色彩更为平和,不像《向日葵》中的热烈,也不像《丝柏》中的绝望。
《星月夜》中你可以看见天空中奇特的星体和月亮在天空中发出神奇的光彩,也展现出了画家内心丰富的想象,对星空的渴望和对自然的赞美,对于这些美好的事物的体现变成了画布上精彩的夜空。你无法想象画家内心中的夜空竟是这样的完美动人。但是画布前面的黑色丝柏也透出一丝不安。
凡·高的弟弟提奥给他许多支持,金钱上还有精神上的,于是凡·高的天赋得以体现,也留给我们如此众多的杰作。可惜一个人的光与热有时候虽然在生前发光发热,却无法在茫茫宇宙中被人所察觉。一个人的一生也许颇不得志,但是至少要为自己而活,做一个不会后悔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对自己的梦想执着的追求,不论如何,不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应该执着的追寻,任何的失败都不能阻挡我们追寻的路,我们将为了自己的梦想如同向日葵一样从不绝望。我们也怀着对未来丰富的想象和希望,世界也许并不是那样完美,但是我们的心中自然有和凡·高内心对夜空一样的幻想。这种力量,将支持着我们,直到追到我们的爱。
死后的凡·高安睡的地方种满了向日葵,那些朝着太阳热烈的绽放的花朵,也是凡·高一生的写照。对太阳那样疯狂的追随和狂热的喜爱,正如凡·高对自己心中那片天地的忠诚,并通过他的作品体现。他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他的价值,将会在茫茫时间的洗涤中越发清晰的体现出来。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而要做一个如同莲花一般坚定的人。
9.读快乐星球有感 篇九
几天前我读了《快乐星球》这本书,你们一定以为我很幼稚,你们谁知道幼稚中也有博大精深。这本书主要讲了步平凡从小就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地球人也有机会参加宇宙科技大会。
后来,他在快乐星球人的帮助下,完成了理想。读到这我们不由地发出疑问:一个仅12岁的男孩究竟凭什么获得成功――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理想,一个心中有理想的人,有可能成为一个创造历史的人。但人各有志,有的人理想只是一只麻雀;有的人理想是一只雄鹰,那你就真的会变成雄鹰。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然后在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但毕竟实现理想的过程是艰辛而又漫长的,会有很多的不顺心,会迎来一次次悲惨的失败。但只要你不放弃,坚持不懈,就一定会达到胜利的彼岸。因为困难是实现理想的环境,勇气和行动是实现理想的条件,意志坚强的人便是实现理想的最佳人选。
10.读《快乐》有感 篇十
藤原明日香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里,哥哥直人学习优秀,因为母亲静代觉得明日香长得很像自己讨厌的春野姐姐,所以十分讨厌明日香。哥哥无意中说出“你要是没有出生就好了”一话,使明日香遭到打击,失去了声音。在哥哥,老师,爷爷和奶奶的帮助下,明日香重拾信心,也可以开口说话了。转学后,不但帮助同学,还和养护学校的一生下来就患有绝症的惠美做了朋友。在明日香12岁生日时,母亲静代和从不关心明日香和直人的父亲裕治重新去关心,爱护这个失去温暖的家。
明日香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因为她的坚持,才让同学们变得能够友好相处,因为她的.善良,才让又聋又哑并且患有绝症的惠美充满了希望。读了这本书,我充分体会到了痛苦与悲伤,以及喜悦的感情。伤心的泪,难过的泪,感动的泪……泪水一直流到最后一行。
金泽同学一直受到全班同学的伤害,而看在眼里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老师居然不闻不问,任由同学摆布。但明日香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不但教会了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关心。
11.读《颜真卿》有感 篇十一
我最初学也最擅长的字体是颜体。每次翻开《勤礼碑》,流连于那丰腴端庄的碑文,我便会猜想颜真卿的样子——他一定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文弱书生吧。可是,走进《颜真卿》,我才发现,我心目中那个颜真卿的形象被颠覆了。
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颜真卿26岁中进士,后因仰慕张旭,初涉官场的他毅然辞官意欲求学于张旭,岂料未得张旭的赏识。但他并不甘心,37岁时再次辞官拜访张旭,终得其口授书法要诀,他的书法从此有了飞跃。“学而优则仕”,在那样的年代,有哪个书生不以谋得一官半职为荣?而颜真卿为了心仪的书法艺术两次辞官,这种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功名的行为,怎能不让人为之赞叹?
他是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安史之乱”期间,他毅然投笔从戎,后被推为盟主,统兵二十万,横驰燕赵,大震军威,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谁能想到,颜真卿还是一位戎马倥偬的大将军?长期驰骋沙场的他,居然能将书法技艺练得如此炉火纯青。我想,他的《祭侄文稿》能享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盛誉,恐怕与他在作品中融入侠骨豪情是密不可分的吧。
他是个视死如归的爱国者。颜真卿一生最壮烈的一幕,是晚年与李希烈的斗争。李希烈叛变,朝廷受挑拨竞派75岁高龄的颜真卿去劝降。他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却大义凛然受命前往。李希烈先以宰相的高官厚禄诱惑他,再用火刑、绞刑等酷刑来恐吓折磨他,他毫不屈服,大声痛斥李希烈不忠不义、大逆不道,最终被缢杀,为国捐躯,其赤胆忠心彪炳史册。
他是一代书法宗师。颜真卿晚年的书法艺术臻妙绝顶,彻悟生命哲学与书法艺术,并将生命哲学与书法艺术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斑驳血泪,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倾注一腔豪情,又在鳞次栉比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
颜真卿的书品和人品,万世景仰。
(指导老师:朱理华)
12.读《观书有感》有感 篇十二
《观书有感》初一读来, 诗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清新淡雅的风景画:半亩方塘, 一泓池水, 水光清澄, 波平如镜, 没有一丝涟漪;红日、白云倒映其中, 美不胜收, 天上云卷云舒, 日升月落。一位诗人在方塘边静坐深思:方塘的水为何长年这么清, 这么深?也许此时诗人在方塘边小径上徘徊, 当他看到方塘的水的源头处有一条小溪, 顺着小溪, 眼光再沿小溪上溯, 发现远远的溪流也许来自一座山, 也许来自一道瀑布, 站在方塘边也许还能听到瀑布的一点响声。此时作者也许心中有一个惊喜:方塘之水之所以这么清, 这么深, 原来是有源头活水来啊!
但令我们惊奇的是:这一美景竟然和读书的感受极其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塘边的朱熹, 捋着长髯, 手中拿着一本书, 忽有所悟:一页书, 一卷书, 不就是半亩方塘吗?打开书本, 面对的就像半亩方塘;阅读书的内容, 简直就是池中的天光云影。那么, 读书为何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呢?荀子《劝学》上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个人时常的不读书就会言之无味, 面目可憎;一个人时常的读书, 就会与古今哲人交流, 人生的境界, 自身的觉悟就会日有所进。书上的知识就是源头活水, 滋润着自己干涸的心田, 使自己的内心就像半亩方塘一样澄澈清明。会心的朱子顿悟后挥毫写下了这首小诗。老实说读这首诗, 使我想到了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的情形, 而这首诗就是朱子的读书悟道。是因为有长期读书积累的丰富知识。举例说吧:红学家们读《红楼梦》, 那是一种享受, 因为他们拥有广博的知识, 如果让一个小学生来读, 恐怕就会是另一番情景了。
今天我读这首诗, 一方面使我领略了朱子的读书之乐, 读书境界:书光悦人性, 理趣空人心;一方面使我仿佛置身于青岛崂山龙潭的潭边, 潭水清而深。上有龙潭瀑布的水长年注入, 下有龙潭水库大坝的阻拦, 不过不是完全的阻拦, 而是多余的水可从大坝上流过。这样进出收支平衡, 潭中的水四季总量不变, 可谓流水不腐, 否则光有源头的水进, 没有水出, 最终就会像“死海”一样没有生机。一个人光读书, 不进行知识的思考梳理, 不断的扬弃一些浅见陋识, 就会成为一个书橱式的书呆子, 只有多读多思, 继承一些, 扬弃一些, 方能步入读书的圣境, 成为一个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人。当年的朱子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位书海中的弄潮儿, 令我们后人仰视。
13.读《快乐的人生》有感 篇十三
有一天,我拿起了卡耐基的《快乐的人生》,茫茫的旷野里盲目寻找美好人生道路的我,仿佛看见了一缕阳光,遇见了一个引路人,找到一个洞悉自然、社会、人性的牧者,这条灰暗的道路才展示出隐隐约约的光彩,这颗一直寻找的心才开始踏上通往美好人生的旅程。这个人就是人类美好生活最好的导师之一:戴尔·卡耐基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快乐的生活呢?”书中也常提到“快乐是一种美德。” 是啊,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周围都有爱人、亲人、朋友,我们在过自己的生活的同时,也构成了他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快乐与忧愁不只是自己的事情,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每一个关爱自己的人。
所以说让我们学着改变自己,学会以快乐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把这作为自我提升的第一项。书中说:“不要忘记,快乐并非取决于你是什么人,或你拥有什么,它完全来自于你的思想。”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唯一真正需要我们改变的,只有我们脑部那架思想相机镜头的焦点,只要把相机的焦距调好,一切就都好了。
其实快乐的生活也是也是对自身素质的一种提升,从关注、发现、思考、理解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你就会发现属于你的快乐——看到孩子们在公园中嬉戏、玩耍,是一种快乐;与同事们分享一个一段笑话的过程,是一种快乐;看朋友们在一起有说有笑也是一种快乐;和家人一起吃饭聊天也是一种快乐„„从工作和生活中发现快乐,将快乐、开朗、爱心,阳光、自信,带给每一个人,将微笑送给每一个。我想这正是卡耐基书中的本意——快乐无处不在。
卡耐基结合社会论述了自己的观点,用简单明了的理论和生动活泼的事例,详细地分析了人具有的一般性格,如何寻找快乐的人生,并且对其进行大量的分类,总结观察人类特点的方法,同时提供相应的有效策略。《快乐的人生》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会指引着我们去改变态度从而改变人生,受益匪浅。
窦妪收费站
14.读《快乐王子》有感 篇十四
“快乐王子”得塑像本来立在市中心,本来身上缀满了薄薄得春金箔片,他得眼睛是两粒闪亮得蓝宝石,壹颗大大得红宝石在他得剑柄上闪闪发光。可为了帮助清苦得人们,他在小燕子得帮助下,把纯金箔片和宝石送给了需要帮助得人们。最后,小燕子最后冻死了。而快乐王子也破烂不堪了,最后被拆除了。虽然他们最终死去,但他们始终是快乐得。因为他们没给别人快乐时,自己也得到快乐。
我从快乐王子身上,不禁想到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得老师在桃李满天下是最快乐得,中国女排得姑娘们在顽强拚搏后得到冠军,不仅给祖国和人民争得荣誉,而且自己也流下了快乐得泪水。我经过五年得勤奋练琴,终于通过钢琴七级考试得时候,是最快乐得。
15.读《匆匆》有感 篇十五
不经意间, 时间就飞快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了。就像文中写的那样:“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想到这里, 我想起每天自己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 就是吃零食, 等时间很晚才写作业, 这样不仅没多学知识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作者最后说, “但不能平的, 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 既然我们来的时候赤裸裸的, 走的时候也带不走什么的话, 我们白来这世上一遭太可惜了, 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充实自己。鲁迅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挤还总是有的。”只要我能把平时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用在学习知识上, 相信我的学习会更加优秀。我要把别人玩耍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学习, 好好珍惜点滴时间, 做个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就看你是否愿意去利用它学习了。读了这篇文章, 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 我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 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 那样, 我的人生就不会留下遗憾!
16.读《春蚕》有感 篇十六
鄂尔多斯经济的崩溃,在我看来也是如此。诚然,崩溃的原因既有市民在经济形势大好的前提下缺少了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在经济出现波动的时候又没有正确的判断,实际上好些人根本就没有判断能力。但他们心中却又有着发大财的美梦。又有民间集资者的道德败坏,集资者在预感到经济已经不景气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刹车,而是选择隐瞒信息,“丧心病狂”的选择了吸纳更多的资金,企图来维系资金的流动。结果越陷越深,积重难返,最后崩溃。
在鄂尔多斯这样一个小的地域里,充沛的民间资金没有合理的流动去向,只能盲目的涌进了房地产市场,而有限的人口导致了住房需求的有限,有限的住房需求难以持久支撑房地产的泡沫。因此,通过房地产来拉动经济的增长的发展模式注定是不能够长久地。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崩溃是“情理之中,应有之义”。
官员的腐败问题由来已久且久治难医。何以?一者,权力的特性使然,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二者,官员的作风使然,权为己所用,利为己所谋,情为己所系。再者,制度的缺陷使然,我们的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样的设计,在制度层面一开始就给两种力量究竟谁能够成为根本力量留下了模棱两可的空间。而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也就难免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如此一来,对于权利的约束,监管也就无从谈起了。
但恐怕这些都还不是根源。我们的社会向来重视人际往来。甚至王朝的统治都是靠宗族,亲情,人际关系的力量来维持的。腐败的种子是在我们生存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的。官员的腐败之所以遭人痛恨,是因为他和权力,和利益纠缠在了一起,而这些权力和利益又是为大家所有的,而腐败却使大家的权力和利益受到损失,而使少数人“中饱私囊”。官员的腐败只不过是我们生存文化在一个特殊领域内的,被赋予了特殊面貌的特殊表现罢了。
由此观之,腐败的治理实在是在改变一种生存文化,其余的办法都是在“隔靴搔痒”。因为在文化的大染缸里,“幸免”很侥幸的事情。个人是无辜的,也是有罪的。“每个原告者都是被告者,每个被告者也都是原告者。”
然而文化习惯的改变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中,行政力量依然是主导社会的力量,好多事情都得政府从大局从根本出发,顶层设计,统筹推动。因此,这种“修葺”工作也就历史的落在了政府的肩上。
我们可喜的看到十八大后反腐的高调态势。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既拍苍蝇,又打老虎”再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再到“三不”机制,体现出的政府反腐的态度,力度,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但天下事有无到有易,由始及终难。反腐当然考验态度,力度,广度和深度,但更考验持久度。只有深入持久的进行反腐工作,腐败现象才会越来越少。同时,也许,在反腐的“倒逼”作用下,我们的社会文化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责任编辑 华南
17.读《快乐王子》有感 篇十七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在城市高高的柱子上,耸立着快乐王子的雕像。快乐王子在高空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城里人所做的一切。他看到了人世间的丑恶和痛苦,快乐王子哭了,他想把自己一切珍贵的东西都分给穷人们,正好有一只飞往南方的燕子路过这儿,快乐王子把他看到的一切都告诉了燕子。燕子很同情快乐王子,于是帮助快乐王子啄下了他的蓝宝石眼睛,剑柄上的红宝石和身上的纯金叶子送给穷人们。快乐王子变得暗淡无光。最后冬天来临了,燕子死在快乐王子的脚下,快乐王子的心碎了。上帝认为这个死掉的小燕子和这颗碎裂的心是人间最美丽的东西,于是把他们送上了天堂。
快乐王子这篇故事写得非常感人,我喜欢这个故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故事中的裁缝和小女孩一样的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非常渴望上学,但家里没有条件的孩子们,他们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如果我是一个穷人,别人帮助了我,我也会很开心的。如果我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会非常友爱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就像帮助我自己一样。
18.读《快乐星球》有感 篇十八
我们按字典上的解释,呆板地理解―― 快乐就是高兴和舒服。但自从看了快乐星球1,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快乐。四年级学生丁凯乐是个胆小、怯懦的男孩。但自从认识了快乐星球上的一群小伙伴后,他变得善良、勇敢、富有爱心了。乐乐获得了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喜爱。乐乐拥有了快乐。
一向闷闷不乐的乐乐竟然拥有了快乐,这是因为他学会了帮助别人。看了快乐星球1,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给别人带来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没有感到快乐,是因为我们没有经常帮助别人,让我们伸出双手,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吧!我长大以后要当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药丸,人们吃了就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从不快乐变到快乐;我要发明一双翅膀,人们带上它,每帮助一个人,就会飞到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我要发明一本书,人们翻开它,就会和乐乐一起情不自禁地帮助别人,体会快乐;我还要发明一张照片,每当看到它,你就会发现所有你帮助过的人正在向你微笑、招手。我们一定要让未来的人们明白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快乐星球1这本书使我收益匪浅,懂得了什么是快乐。
19.读《美丽中国》有感 篇十九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环境优美, 风景秀丽。有举世瞩目的万亩石榴园, 有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 有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有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听爸爸说, 我们枣庄还曾经是一座“煤城”, 可是由于过度开采, 现在煤炭资源已经枯竭, 成为了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我们的城市很美丽, 可是每到华灯初上, 街上的垃圾遍地都是, 美丽的东湖沙滩上也被游人污染得一片狼藉。
也许, 你对这些现象见怪不怪, 而读了《美丽中国》, 我知道了:如果我们再这样贪得无厌, 最终我们将失去一切;如果我们不爱惜自己的家园, 我们将再也看不到碧水蓝天。让我感到庆幸的是, 我在书上读到了徐秀娟和丹顶鹤的故事。她不远万里从黑龙江来到盐城, 大学毕业后, 毅然选择扎根湿地, 成功地一路孵出了三只小鹤, 为了寻找那只名叫“黎明”的天鹅, 失去了美丽的生命。这是一位有智慧、美丽而又细心的大姐姐, 她用生命诠释了对自然的挚爱, 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 这份挚爱让我感动。
【读快乐工作有感】推荐阅读:
读幼儿园快乐体育活动心得11-03
快乐在哪里——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10-27
快乐工作 享受生活07-26
如何快乐地工作07-28
讲座:调整心态 快乐工作08-29
让您快乐工作的秘诀09-23
教师快乐工作演讲稿10-05
银行用心服务 快乐工作心得体会11-03
是不是很难快乐的工作06-17
工作中寻找快乐的五个方法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