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比赛总结

2024-10-11

世界技能大赛比赛总结(精选8篇)

1.世界技能大赛比赛总结 篇一

赛后心得

印刷1201 龚珍

7月19日,比赛完的第一天,想到比赛时的场景我仍记忆犹新,紧张的心情更是不能忘记,高考都没这么紧张过。不过通过这次比赛我也收获颇多。

为了这次比赛我已备战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熟悉了比赛涉及的软件,同时也收获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经验。这次比赛的形式分理论基础考试和技能操作两大部分。其中理论在学生组中占30%,实操占70%。理论分为单选、多选、和判断题。实操分为图像输入及处理、图形制作、图像特殊效果操作、排版和输出五大模块。其中理论知识考试在7月7号上午11:00-12:30,实操在7月8号上午9:30-12:30。

关于理论知识考试,因为和初赛时用的同样的题库,所以更加记得牢,而且有了初赛老师对题库的讲解,我更加理解每一题。这次考试所选的题目完全来自题库的原题,照理说拿高分是很轻松的,可是就在考试前夕,我埋头记题库的内容,以至于比赛时一紧张,觉得每道题都是对的,完全记混了,所以我觉得我的理论成绩拿高分有点悬。

关于实操,在比赛前我信心满满,因为比赛前培训了一个月,关于比赛要求的技能我都学会了,特别是排版软件。可是我这次考砸了,首先,这次的题量有点多,在三个小时内完全做不完,其次,由于比赛所用的软件与我自己所用的有点差异,导致我不能有效快速的完成题目,我第一个做的是PS,其实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可是我没有做好,因为那个裁切工具和我自己用的不一样。开头就遇到困难,让我开始不安起来。但是我还是接着完成下一题,其实飞翔排版的题目很简单,但是由于我在前面花费的时间太长,导致我后面的题目没做多少。

比赛结束后,我对这次比赛进行了反思。我觉得还是自己的经验不足,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比赛心里有点紧张,再加上自己的速度不是很快,才会得到不佳的成绩。但是我不后悔参加这次比赛,通过这次比赛我知道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往后会更加努力,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

2.世界技能大赛比赛总结 篇二

1 比赛回顾

1.1 选拔

为在全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省于2011年4月20~22日举行省级选拔赛。共有来自省属中专的3所学校及各市卫校的9所学校的代表队参加,每队选派4名选手,共48名选手。选拔比赛项目为密闭式静脉输液、无菌操作技术、卧有病人更换床单;采用甘肃省统一评分标准,由省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担任评委;设4个封闭赛场,当场评分并由选手签字确认;最终,取成绩前4名选手参加全国护理技能大赛。

1.2 培训

确定4名参赛选手后,笔者被选为指导教师之一。在认真研究全国比赛项目和评分标准,深入了解4名参赛选手特点和学习水平后,制定了培训计划,于5月2日,在甘肃省卫生学校护理模拟病区开始集中训练。详细培训过程回顾如下:5月2日,让4名选手熟悉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并逐项示教。5月3~8日,选手反复进行练习,熟悉操作过程,重点练习内容为心肺复苏技术、氧气吸入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5月8日,指导教师对每名选手的操作进行回示、纠错。5月9~20日,选手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备考和上课之余继续进行练习,每天每项操作至少练习4遍。期间,指导教师反复进行纠错,并对操作难点进行分步强化练习,针对部分选手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问题,指导其通过模仿教师、背诵评估内容和重复诵读的方式进行训练;针对选手心理素质,分别安排其为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堂示教。5月22日至6月8日,选手开始全天候集中强化训练,每天练习平均10小时。5月24日,组织甘肃省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全体护理教师对选手操作进行点评,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5月31日,为再次训练选手心理素质并检验训练效果,组织了一次模拟比赛。6月1~8日,指导教师全程指导选手练习,针对细节问题进行强化训练,并采用逐人、逐项过关的方法进行针对性辅导。

1.3 竞赛过程

比赛设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必考项目为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和卧有病人更换床单法,选考项目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无菌技术及氧气吸入法。选手随机抽取其一进行比赛,6月11日参加必考项目比赛,12日进行选考项目比赛。其中,我省选手1人参加无菌技术比赛,1人参加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比赛,其余2人参加氧气吸入法比赛。由于各项操作安排紧凑,赛场气氛紧张,我省4名选手心理素质较差,在比赛中频频失误,导致成绩较低。

2 结果

我省4名参赛选手中,有2名获三等奖,2名获优秀奖。

3 反思

本次比赛中,尽管我校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参赛前的预计目标和期望值相差较大。回顾整个比赛过程,从选手选拔到培训,再到参赛指导,每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反思如下。

3.1 选手选拔不够科学和全面

(1)这次我省4名参赛选手都是经严格选拔的我校学生,虽然有本校比赛优势,但也是因其表现突出才被选拔出来的,体现了全省最高水平。指导同校学生组队参赛,其优点是易于掌握选手特点,便于统一训练,提高其技术水平。但是,同校学生往往优点与劣势一致。省级比赛中我校选手对比赛场地、用物及工作人员都较熟悉,天时、地利、人和,从而能在赛场上从容镇定操作,较好发挥。但当她们去外校参加竞赛,失去这些有利条件,就手忙脚乱、频繁出错,发挥不理想。由此,我们反思认为,在选手选拔上应更加全面,需要不同类型、特点、性格的选手使之优势互补,才可能在全国比赛中发挥出色,取得较好成绩。

(2)一次选拔赛的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选手综合素质,还需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才能选出真正优秀的选手。而这次是一次性选拔赛,选手失去了再次选拔的机会,无法优胜劣汰。此外,一锤定音的选拔方式使选手在练习时没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导致其盲目乐观,最终影响了比赛成绩。

(3)选手取得好成绩,有赖于技能水平、形象气质、语言表达、完整教育经历、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其中,可通过训练得到很大提高的是技能水平,而其他素质是选手本身较为恒定的能力,在选拔时应作为重点考查。我们在选拔时,仅考虑了选手的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评估,致使选拔的选手虽技能熟练,但具有性格内向、没有临床经验不懂变通、不善沟通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欠缺等缺点。

3.2 培训方式有待改进

3.2.1 培训针对性不强

所有选手的操作均由同一位教师指导完成, 而其他省采用“一对一”指导方式, 即一名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或一项操作。显而易见, “一对一”指导方式能使指导教师更好地了解选手特点和练习进度, 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 进行针对性辅导, 有助于技能的提高;可使指导教师细致、深入地研究本项操作的特点, 方便进行专项辅导。相对来说, 我省采取的“一对多”的培训方式有以下缺点:首先, 不能全面了解选手特点, 无法进行针对性辅导;其次, 指导教师的思维易形成定势, 对各项操作问题很难周全考虑;最后, 指导教师工作量大, 易疲劳。

3.2.2培训时间不够

本次比赛正值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夕, 学生学习任务重。其中3名选手一边复习考试, 一边抽时间练习, 压力较大, 培训精力不集中, 影响了训练。而指导教师工作事务繁杂, 没有专门抽出时间集中指导训练,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训练质量。

3.2.3 心理素质训练不够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心理因素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发挥,它在比赛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我省选手的训练大部分是面对指导教师完成的,较少有心理素质训练,致使选手在比赛时紧张,发挥失常。我省1名选手在进行吸氧操作时,由于紧张导致操作超时1分40秒,扣去6分,与二等奖失之交臂。

3.2.4 应变能力训练不够

在比赛中发生意外,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而我省选手在训练时,场所、用物固定,操作程序由指导教师反复示教、灌输,形成了思维定势,操作偏重于机械模仿和重复,导致比赛时面对陌生用物、环境不会灵活应对。

3.3 关注比赛过程的客观因素

选手在陌生环境中,难免会产生轻微的文化休克症状,如出现反方向旋紧湿化瓶、灭菌方盒透气孔未关闭等常识性错误,这说明环境的适应也是参赛应当十分关注的问题。

4 参赛心得

4.1 优化选拔方式

(1)选拔选手不仅要参照技能成绩,而且要注重形象气质、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基础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进行多种方式选拔,并邀请专家根据各项素质在比赛中的权重与在培训中的可塑造性来确定侧重比例。重视选手评判性思维能力、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的评定,突破学业评定思维定势,制定综合评分标准,从而有效地避免流失一些有潜力的选手。

(2)选拔选手应扩大筛选基数,增设多层选拔环节,增加储备选手。逐层筛选,优胜劣汰。还可通过逐级选拔赛来锻炼选手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选手质量。

4.2 改变培训方法

(1)结合技能学习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任何一项技能操作都是程序化、自动化、连续化的外显行为,其学习过程一般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4个阶段,指导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研究各项技能学习的曲线变化,同时深入了解选手学习水平,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练习时间、进度,协调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的关系,达到快速、高效的训练效果。

(2)调整训练方法,引导选手主动思考。首先,指导教师不仅要强调动作结构和具体要求,还要引导选手明白操作原理和各动作间的联系,变机械模仿为主动思考。在选手熟练操作步骤之后,可指导选手在练习时结合授课语言来提高主动思维的能力。其次,在练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纠正,要指导选手独立思考解决,甚至可通过有意制造难题来培养选手的应变能力。最后,要适当训练选手的动觉控制能力,即要引导学生培养“手感”。

(3)利用多种反馈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反馈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非常关键,不仅巩固正确动作,纠正错误动作,达到预定目标,而且能激发选手练习技能的兴趣。在训练过程中,除选手内部反馈和指导教师外部反馈外,可利用多种反馈方式促进培训效果,如可定期组织学校领导、护理教师或学生观看选手操作,提出问题和建议,锻炼选手心理素质;或安排选手扮演教师角色为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堂示教,了解选手训练程度,提高选手主动思维能力;还可利用录像方式让选手自己观看和总结,提高选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选手练习积极性。选手心理状态和参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练习效果,指导教师要善于调动选手积极性,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选手面临操作中的一些难点,容易产生身心疲劳,兴趣降低,出现厌倦等消极情绪,指导教师要给予理解,并加以正确引导和有力支持,帮助其保持强劲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4.3 立足长远,提高选手总体水平

高质量的参赛选手可通过严格选拔和科学培训产生。归根结底还是得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使选手总体水平得到提高,这需要我们从长远出发,认真探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模式,研究行之有效的护理技能教学方法。

摘要:我省首次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 成绩不理想。笔者从大赛指导教师的角度对比赛进行回顾和反思, 发现存在选拔标准过于单一、选拔过程太过仓促、选拔干扰因素考虑不周、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方法单一无针对性、选手心理素质训练不足等问题。为吸取教训, 在以后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提出一些关于技能比赛选拔和培训的建议。

3.世界技能大赛概述及启示 篇三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发展

世界技能大赛(World Skills Competition,WSC)始于1947年在西班牙举办的全国技能大赛,最初由时任西班牙青年组织主席奥拉索发起,旨在证明职业培训的有效性。结合来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灵感,奥拉索联合西班牙培训中心等部门,发起了首届全国技能大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赛事影响力的扩张,世界技能大赛为职业教育和培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世界技能大赛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尝试阶段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西班牙经济开始复苏,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技术工人数量的急速增加。1947年,4000多人参加了西班牙全国技能大赛,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吸引了很多技能领域的专家、政府官员和学者的关注。由于语言、历史和文化的相似性,西班牙有意与一些国家联合举办一个国际大赛,但最初并没有得到这些国家的认同,只有葡萄牙对这个项目感兴趣。1950年,西班牙培训中心董事比达尔借鉴并发展了奥拉索的理念,发起了第一届伊利比亚比赛,共有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12名高技能工人参加。全球职业大赛初现雏形。

(二)成长阶段

欧洲国家的一些学者和专家受邀对伊利比亚比赛进行了观摩,对这个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兴趣。1953年,在西班牙的邀请下,德国、英国、法国、摩洛哥和瑞士第一次参与西班牙全国技能大赛。这些国家的加入让大赛更富挑战性,也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扩张阶段

1954年,第一个由参与国的政府代表和技术代表共同成立的技能大赛组委会成立,旨在为技能大赛设定竞赛规则。在这一时期,技能大赛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有选手积极报名参与。当时的比赛对参赛者的年龄没有限制,组委会接纳所有人员并为他们提供展示技能的平台。由于德国和瑞士的参与(德国和瑞士的职业教育培训系统成熟较早),双元制职业教育系统对西班牙组委会有很大的影响,而德国和瑞士选手在技能大赛上取得的成功也体现了双元制系统的成功。

(四)成熟阶段

1958年世博会期间,第七届国际职业培训大赛(后改名为世界技能大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一年之后又在意大利摩德纳举行。比赛地点不再限于西班牙,而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这也说明这一比赛开始真正走向世界。1970年,国际职业培训组织(后改名为世界技能组织)开始席卷亚洲,技能大赛在日本的东京举行,后来也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中国台湾等)举办。由于该组织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比赛也将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播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各个领域。

(五)稳定阶段

作为世界技能组织的发源地、技能大赛的创始国,西班牙已举办11届比赛。1976年以前,西班牙承担所有比赛费用;从1976年开始,组委会将部分权利转交给主办国,一部分费用也由主办国承担。自此,世界技能大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宣传,主办国的技能推广权利、特色技能展示以及巨大的商业利益让各国趋之若鹜,一些国家和城市开始申办该赛事。为了提高大赛的质量以及选手的水平,大赛从开始的不定期举行到1989年开始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目前,世界技能大赛有61个国家(地区)参与,且参与的国家不断增加。

二、近十年来比赛项目设置的变迁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的依据是职业的发展情况,并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引领性。2001~2013年,从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的变迁可以看出,变化基本遵循如下规则:评判分数中客观分数的比重增加;从鼓励个人参赛到鼓励团队参赛;从传统技能到现代化技能的转变;从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的转变;从基于培训系统的技能到基于工作坏境的技能的转变。总体来看,世界技能大赛从最初的不成熟慢慢走向成熟,比赛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大的提升(见表1),对具体的技能操作定义越来越精细,参加国家以及参赛人数都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反映出世界技能组织影响力越来越大,也说明大赛对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现在的世界技能大赛既有机电一体化、飞机维护、模具制作等高端科技项目,也有移动机器人、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设计、企业IT软件解决方案等新兴职业,同时兼顾焊接、印刷、汽车喷漆、砌砖、木工、插花、烹饪、美容美发、护理等传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将传统职业技能项目与高端前沿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世界技能大赛项目须包含至少以下3项元素,其中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是不可或缺的[1]。

自2009年,比赛项目开始划分为运输及物流 、建筑及建筑技术、制造和工程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社会及个人服务业5大板块,在项目划分上兼顾了企业生产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的大多数技能项目。而且除了对年龄做了限制(除了飞机制造等大型项目,其他参赛者均需在22岁以下),没有进行其他分组设置。从近6届的比赛项目来看,除了项目数量发生了变化,大赛还对项目进行了分类、增删或升级:一部分比赛项目随社会的发展需求而被取消,一部分则因社会发展需要而被添加进来,另一部分项目则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开发进行了转型升级(见表2)。归结起来,比赛项目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能精细化

技能精细化其中的一个体现是石雕到建筑石雕的细化。石雕主要包括园林雕塑、建筑雕塑、雕像、石雕工艺品几大类,而建筑石雕是以建筑装饰为主要功能的各种石雕,如石牌坊、石门、石柱、柱石、建筑装饰雕刻、石桥等,历史悠久,最早可溯源至中国汉代。2009年世界技能组织将技能比赛项目分为6大类后,建筑类和艺术类自成一派,石雕技能项目便具体化为建筑石雕。

(二)材料绿色化

材料绿色化其中的一个体现是国际大政策变化导致铅管工比赛的终结。第五届世界环保大会于2012年8月31日至9月2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以“引领经济繁荣的未来动因: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世界环保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如今,建筑领域也面临着思想变革:绿色建筑逐渐登上房地产商的宣传手册,建筑材料环保化趋势明显。据悉,目前铅热稳定剂在美国已被禁用,欧洲也正在制订相关的禁用条例,有机锡热稳定剂已在美国全面取代了铅热稳定剂。这些变化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也得到了体现:早在2009年加拿大举办的赛事中,铅管工项目就从比赛中消失了,这也说明大赛一直都与国际趋势保持一致,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三)领域扩散化

领域扩散化其中的一个体现是,比赛与社会对市场的认可度保持一致导致工业控制项目的转移。在伦敦举行的2011年世界技能大赛中,工业控制从建筑行业大类转移至制造和工程技术大类。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控制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次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化浪潮拓展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空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最优化,将工业控制引入到制造和工程技术领域,与此同时,现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将工业控制专业设置在机械工程类学院。

(四)项目市场化

项目市场化其中的一个体现是,市场的需求变化促使2013年比赛增加了塑料模工程项目。增加项目的背景就是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五)推广特色化

推广特色化其中的一个体现是,主办国的技能推广特权催生移动机器人项目。日本的移动机器人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因此在日本静冈举行的2007年世界技能大赛就增加了移动机器人技术这一主场优势项目,并成为接下来几届大赛中的热点竞赛项目。这不仅把日本的机器人技术推广到了全世界,也体现了全球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走向。

(六)主题国际化

主题国际化其中的一个体现是,为了呼应国际热点议题,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保持一致,在2013年的竞赛项目中增加了环境科学,其原因就在于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这充分说明世界技能大赛是站在全球的角度,用科学的眼界和手段来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

三、对我国技能竞赛的启示

2010年,中国大陆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并于2011年10月首次组团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派出6名选手参加了数控车、数控铣、CAD机械设计、美发、网站设计、焊接6个项目的比赛,比赛总平均分在51个代表团中排名第二,获得1枚银牌、5个优胜奖。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比赛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我国参赛选手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反映出我国在技能赛事举办方面仍有提高空间。

(一)满足社会需求,体现普及性。

我国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近年来大幅增加,但部分普及性强的项目并未纳入比赛。在项目开发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世界技能组织的做法,多途径选择技能项目。如世界技能大赛的测量绘图全部源自AutoDesk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企业产品,具有非常大的普及性。竞赛项目的多样性发展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全方位发展。

(二) 符合发展趋势,体现先进性。

我国应及时更新技术类竞赛内容和技术说明,对工具和材料的要求应尽量与世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在评判标准方面也应与时俱进。如工业设计项目可参照ISO标准,开发新的项目,考察参赛者对新科技手段的应用能力。

(三)全面发展个性,体现创新性。

在一些现代项目中,应该重视对选手创新意识的考察,例如形象设计、服装设计、烹饪项目等;在评判标准方面,应当对主观分数和客观分数赋予适宜的权重,不仅要符合世界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也要与世界技能标准接轨。

(四)发扬民族文化,体现特色性。

我国有众多值得发扬和传承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世界技能大赛鼓励主办国推广特色技能项目,所以我国也可以考虑由不同的城市举办技能竞赛,并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开发特色技能竞赛项目,这样做不仅可以传播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发展我国在世界比赛中的优势项目。2012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技能大赛,中职组的手工制茶项目和高职组的中药传统技能项目就代表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四、总结

世界技能大赛的发展已经历了数十载,对各国职业教育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对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和竞赛操作内容的分析,及对其技能项目变迁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技能大赛的开展提供借鉴。作为一个新加入该组织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更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平台,结合自己的特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开展技能竞赛。全国技能大赛是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应在各个方面与国际先进技术和世界技能大赛接轨。

参考文献:

[1] Competition Rules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Execution of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s[R]. World Skills International, 2011(5).

[2]世界技能组织官方网站[EB/OL].http:// www.worldskills.org,2012-05-01.

4.技能大赛比赛演讲稿 篇四

20技能大赛比赛演讲稿

我,隐藏在茫茫人海中。我既没有柔美的身段,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进取的`心,有似水的梦怀,有崇高的理想,我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不愿随波逐流。在《未选择的路》中弗罗斯特曾写过:“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只融于大众的我便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平凡人。我不愿去走别人庸俗的老路,去过跟别人同样庸俗的生活。在偷觑他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

我,幽默宽容。我向来不喜欢看别人满面怒容的样子,我认为他人的笑才是天下最美的风景。所以每天,我都会变成一颗开心果,尽可能地给他们带去欢乐。“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使狭隘的胸怀容纳百川,所以对待别人的过失,我都付笑谈中。

我,要做自己。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当流行泡沫小说时,我感觉那时在浪费时间,当流行网络游戏时,我感觉那是在虚度青春。要做自己,看清真实的我,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告诉自己:“我就是我,凭什么跟他一样?!”抛掉那些人为的浮华雕饰,亮出自己的王牌,追求自己的个性,做我自己,最好!

我,积极进取。小小的我是一粒沙,但不甘于落后,一生庸碌无为。我愿做生命的酋长,做一粒不朽的珍珠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渴望朝向艺术之塔,文化之巅,事业之厦,庆功之缘,不负这繁花似锦的时代,留一行扎实稳健的足迹,把美和爱洒向人间…

这就是我,风华正茂的我,意气风发的我。

5.世界技能大赛比赛总结 篇五

文章导读:我,积极进取,2011年技能大赛比赛演讲稿。小小的我是一粒沙,但不甘于落后,一生庸碌无为。我愿做生命的酋长,做一粒不朽的珍珠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渴望朝向艺术之塔,文化之巅,事业之厦,庆功之缘,不负这繁花似锦的时代,留一行扎实稳健的足迹,把美和爱洒向人间…

我,隐藏在茫茫人海中。我既没有柔美的身段,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进取的心,有似水的梦怀,有崇高的理想,我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不愿随波逐流。在《未选择的路》中弗罗斯特曾写过:“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只融于大众的我便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平凡人。我不愿去走别人庸俗的老路,去过跟别人同样庸俗的生活,演讲稿《2011年技能大赛比赛演讲稿》。在偷觑他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

我,幽默宽容。我向来不喜欢看别人满面怒容的样子,我认为他人的笑才是天下最美的风景。所以每天,我都会变成一颗开心果,尽可能地给他们带去欢乐。“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使狭隘的胸怀容纳百川,所以对待别人的过失,我都付笑谈中。

我,要做自己。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当流行泡沫小说时,我感觉那时在浪费时间,当流行网络游戏时,我感觉那是在虚度青春。要做自己,看清真实的我,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告诉自己:“我就是我,凭什么跟他一样?!”抛掉那些人为的浮华雕饰,亮出自己的王牌,追求自己的个性,做我自己,最好!

我,积极进取。小小的我是一粒沙,但不甘于落后,一生庸碌无为。我愿做生命的酋长,做一粒不朽的珍珠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渴望朝向艺术之塔,文化之巅,事业之厦,庆功之缘,不负这繁花似锦的时代,留一行扎实稳健的足迹,把美和爱洒向人间…

这就是我,风华正茂的我,意气风发的我。

6.世界技能大赛文件体系研究范文 篇六

世界技能组织(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于1950年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联合发起并创立。截至2015年,已有65年的历史,并已举办了43届世界技能大赛(WorldSkills Competition,以下简称世赛)。我国于2010年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正式成为其中一员。至今,我国已连续参加过3届世赛,并于2015年8月在第43届巴西圣保罗世赛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取得了5金、6银、4铜和11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参加世赛的过程,也是对世界技能组织庞大的规则、文件体系的学习、了解、研读的过程。世界技能组织经过数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文件体系、规章制度以及有效的管理运作方法。为了深入了解世界技能组织、世赛的机制,切实了解其运作相关规程,有必要对其规章制度、文件进行梳理、研读以及保持持续的跟踪,进行系统性研究。

本文以2015年第43届巴西圣保罗世赛为节点,对其文件体系、分类、主要内容与功能进行了解读与总结。基于研究结果和往届备赛的情况,对我国参赛项目专家团队在选拔、集训、备赛、参赛等不同阶段所需研读及参考的文件及对应内容提出了建议。

一、世界技能大赛组织官方文件体系

根据世界技能组织自身对文件的分类及文件的效力位阶、功能与内容,其文件可分为三类:官方管理文件(official documentations);竞赛技术文件(competition documentations);其他资源(others),如下图1所示。

其中,官方管理文件由章程、议事程序、竞赛规则、道德规范组成。而竞赛技术文件则包括了技术说明、测试项目与评分方案、基础设施列表、技能管理计划、健康安全与环境规范、场地布局,除此之外还有咨询报告、会议纪要决议等其他文件资源,各类文件的中、英文名称与分类如下表1所示。

二、主要相关内容

1.官方管理文件(official documentations)

世界技能组织的官方文件由四个文件组成,分别为章程、议事程序、道德规范、竞赛规则。

(1)章程(Constitution)。作为世界技能组织的根本性文件,是世界技能组织经特定的程序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程的法规文书,是一种根本性的规章制度。章程主要规定了世界技能组织的名称、所在地、宗旨、使命、目标、内部组织结构、常任委员会、组织的官员构成。此外,对世界技能组织的成员体(包括国家与地区)的吸纳与管理进行了规定,并包括了经费的计算与缴纳方式,通用条款、最终条款。世界技能组织的首个章程于2000年在葡萄牙里斯本确立,历经3次较大改版与7次小范围修订,目前采用的章程为2015年8月在巴西圣保罗第43届世赛时修订的3.4版本。

(2)议事程序(Standing Orders)。该文件规定了相关行政事务议事规则,内容精简但较为具体,涵盖了会议机制与选举程序、执行委员会的选举与任命、提议的方式与处理流程、世界技能大赛的申办、成员体的类别与加入接收、财务、理事机构与常任理事会的权利和义务、选出与任命的官员的权利和职责、官方语言、翻译与旗帜、最终裁决机制等。议事程序于1995年在法国里昂首次设定,此前历经了3次大的改版和8次小的修订,目前为2016年1月新修订的3.6.1版。

(3)竞赛规则(Competition Rules)。竞赛规则作为竞赛组织、管理与实施的官方文件,历经6次大的改版及多次局部修订,原有的2013年7月公布的5.1版为最后的单一规则。2014年11月,竞赛规则版本升级为6.0版并拆分为两部分,即A卷和B卷,该A、B分卷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竞赛规则A内容为世赛的组织,现版本为6.1版,修订于2015年4月。主要包括了世赛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对外交流、质量审计、举办技能项目、可持续发展、受委派的参与者、赛场权限与认证、正副首席专家的提名等相对宏观的竞赛组织方面相关内容;规则B为世赛管理、实施的规则与流程,现版本为6.1.1版,主要对健康安全与环境、基础设施与场地组织、技术说明、技能特定规则等技术文件的功能与内容进行了定义,此外还规定了评测方式、测试项目、评测程序、奖牌与奖励、事件与争议解决程序。

(4)道德规范(Code of Ethics);对如何确保竞赛公平透明、问责机制、回避制度、环境与可持续性进行了规定。目前为2011年8月修订的1.3版。

2.竞赛技术文件(competition documentations)

(1)技术说明(Technical Description)。又译作技术描述,对于竞赛项目而言,技术说明是最重要的技术文件。其对技术标准规范、评分策略和规范、评分规则、测试项目(赛题)的形式和出题方式、技能管理与沟通、材料与设备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是参赛各成员体技能项目的全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技术层面重要规范。技术文件在每届世赛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更新,目前大部分项目为2015年圣保罗第43届世赛之前更新并使用的5.0版,部分为5.1版。

(2)测试项目与评分方案(Test Projects,Marking Scheme)测试项目。也就是赛题,通常可分为图纸、文字或图文混合的形式,以图纸、文字、图形等方式对竞赛项目的测试项目的规范、参数等进行了详细描述,部分竞赛项目还包括了产品模型文件、电子版素材等内容。评分方案与测试项目对应,以评分表及汇总表的形式呈现,评分内容通常分为评价与测量两部分,即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

(3)技能管理计划(Skill Management Plans)。即竞赛的日程安排表,技能管理计划除了正式世赛的4天之外,还包括了赛前7天的准备时间以及赛后2天的收尾时间。按级别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世赛整体技能管理计划,为大赛的整体计划,对竞赛日程包括赛前准备工作、竞赛期间所有活动、赛后的整体安排进行了规定。另外一种是项目自身的内部技能管理计划,按照世赛整体技能管理计划制定,具体到每天的每个小时甚至分钟,对该项目的赛前准备、竞赛期间每日的工作内容、责任人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4)基础设施列表(Infrastructure Lists)。列出了每个竞赛项目由主办方提供的所有赛场内物品、设备、工具等,通常包括通用设施、办公设备、场地用品、机床与设备、耗材、赛前熟悉用材料等,并包括了设备的数量、品牌、型号、规格、图片、说明书等详细信息。基础设施列表在赛前根据主办方与赞助商、供应商的谈判结果而不断更新并调整。按照竞赛规则,大赛主办方应至少在大赛前9个月向所有的成员体的技术代表、专家组组长提供机床、设备与工具的详细信息。

(5)健康、安全与环境规范(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Regulations)。主要涉及每个竞赛项目的相关法规、防火、电气及工具认证、场地安全、个人防护用具等相关要求。按规定,所有官方认证的参加者均有责任遵守主办方与世界技能组织的健康安全规范。另外,据竞赛规则,如果成员体本国的健康安全环境法规标准严于主办方与世界技能组织的标准,则该成员体应遵循较严的本国标准。

(6)场地布局图(Workshop Layouts)。通常包括了三种:整个世赛场地整体布局、某个场馆的整体布局、单个竞赛场地内部的详细布局图,包括了场地电气路线、压缩空气等基础设施详尽信息。

3.其他相关文件资料(other resources)

包括了由世界技能组织官方的评测顾问、技术顾问等官员撰写的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以及各种会议纪要、决议、过程文件、技术文件等。包括全体成员大会、技术活动周、竞赛准备会议等特定事件的讨论内容和决议,并对上述文件中未能详细约定的内容进行补充。部分内容将逐步按程序正式补充入上述的官方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以2015第43届巴西圣保罗世赛为例,其他资源还包括了主办方官方文件、商业推广策略与材料、培训资料、技术管理团队资料等、测试项目模板、报告、官方认证人员指南、相关准备会议过程文件、纪要、决议以及装箱运输等具体文档。

三、备赛与参赛等时期涉及的文件

鉴于在国内选手选拔、集训备赛与参赛等环节所需考虑的要点及侧重不同,结合前期对技术标准的研究和解读以及往届备赛的实际情况,在此就不同文件在不同时期所需要注意研读、研究的内容提出相关建议。

1.竞赛规则

竞赛规则作为竞赛组织、实施的权威官方文件,在国内选拔赛选拔前,组织部门、项目技术牵头人、技术团队应基本了解其规则A、规则B等宏观内容,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组织国内选拔。而在选拔阶段与集训时,应深入了解并掌握其规则B中涉及参赛、评测、流程等相关环节,并注意关注竞赛规则的更新情况。而在赛前,应熟悉并完全掌握规则A中受委派的参与者,尤其是对于首席专家、专家、裁判及裁判长等各自的职责与权利、事件与争议程序。可竞赛前制作并携带双语版的竞赛规则小手册,以供随时查阅。一是确保严格按照规则,规范参赛;二是必要的时候可以及时援引竞赛规则相关条例维护自身权益。

2.技术说明

作为竞赛项目技术层面最重要的文件,对于单个竞赛项目来说,在国内选拔赛之前应按照其制定国赛的技术规范设计赛题、并严格遵照实施测评;在集训阶段,除了按照其中的技术标准规范内容设定选手的训练内容和制订训练计划之外,还应及时注意关注更新情况,如对技术说明的内容解读存在模糊或歧义,应及时通过论坛、对外交流、邀请赛等场合开展讨论澄清,并保留证据,做到赛前全体专家团队熟知、选手完全掌握所规定的内容,遵照执行,以确保竞赛时的理想技能状态与竞技水平。

3.测试项目、评分表

测试项目与评分表,在国赛阶段是选拔优秀选手的重要依据,测试项目设计的技能点与难点,应在集训环节完全掌握并融会贯通,鉴于技能竞赛的特点,选手在大赛时的发挥水平通常低于平时训练的最好水平;故专家团队应通过不同的训练手段,确保选手在按照测试项目、评分表的训练技能水平在不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变能力等有足够的冗余量,以应对赛场的高压复杂环境和赛题变化。此外,对于部分测试项目,赛前才公布赛题或进行30%的变动,集训时应考虑到这种变动对选手操作的影响,大赛时应密切关注、核对测试项目的动态及变动情况,遵照新公布的赛题或变动后的方案制定适当的工艺路线。

4.基础设施列表

基础设施列表包含了竞赛项目由主办方提供、在竞赛期间所使用的机床、设备、工具和耗材等。国内选拔赛期间,由于时间关系,通常还不能获知下届世赛的具体机床、设备型号,只能参照上届的设备情况,赞助商或供应商等信息,对本届设备的推测进行选拔和训练;在集训阶段,则应紧密关注并按照世界技能组织和主办方确定并公布的机床、设备等品牌、规格、型号等信息,尽快获取相同或类似的资源,以获得和竞赛时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训练条件;而在大赛时,应检查并重点核对赛场的主要机床、设备,是否按照基础设施列表规范提供了相关的机床、设备、配件与耗材,维护自身最大利益。

5.健康、安全与环境规范

按照竞赛规则和健康、安全与环境规范,赛前的安全检查环节,将由主办方的专业检测人员对选手携带的电动工具、工具、耗材等进行严格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工具设备将被清理出竞赛场地,不得在竞赛期间使用。尽管按照竞赛规则,选手拥有“独立完成竞赛不受打扰的权利”,但也存在唯一的例外,即如果发现健康安全环境相关的风险时,任何人均可以向有关人员报告,在某些情况下,选手有可能被中止操作并被纠正该不安全行为。因此,专家、教练、选手从个人防护用品、设备操作、工具摆放、场地清洁卫生等各环节均应严格、严谨达到标准要求,确保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比赛时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场地环境整洁卫生。

因此,竞赛期间的健康安全等相关规范应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国赛、集训阶段就采购并使用符合相关标准、安全规范的机床、设备、工具;二是按照相关规范提前采购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具、用品,在集训期间专家团队等、选手一旦进入工作场地,均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三是前在国内选拔赛、集训等阶段严格执行严格的安全标准,严谨、规范操作。从而在硬件配备予以保障,养成规范、标准的良好操作习惯。

6.技术动态、相关信息

按照竞赛规则和技术说明规定,世界技能组织的论坛的作用很大,部分项目赛题的开发、官方人员与专家组组长的沟通、专家之间的技术层面讨论以及表决只能在论坛进行并具有很高的效力。因此,专家团队应密切关注相关动态,包括动态发布的信息、过程文件等;密切关注论坛动态并积极参与讨论与沟通,一方面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尽可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对于与自身相关的关键问题,应做好记录并存留证据,以为可能出现的维护自身权益保留足够的证据。

表2为各项文件在不同时期所需要研究与关注的情况简表。

四、小结

组织与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获取准确、权威的信息,是科学参赛、提升技能和竞技水平的有效保障。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世界技能组织及世界技能大赛的相关规则、技术标准及相关动态,相关主管部门、各项目专家团队、相关人员应在对相关文件体系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深入学习、数量掌握并持续关注相关动态,以对国内选拔、集训、备赛参赛等相关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确保在世赛取得更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上述文件体系可以为我们提供较好的参照,有助于推动我国技能竞赛的规范化与科学管理,进一步推动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宏观上助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7.世界技能大赛:我们的收获与差距 篇七

收获

关键词:规则/训练机制/交流机制/理念

一是进一步了解了世界技能大赛的规则、试题特点,保证了集训的正确方向。备战大赛期间,各项目专家组想尽办法,通过出访、网上论坛征集资料、邀请外方专家来华交流等多种渠道,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大赛的有关技术规则、试题和评判要求等技术文件。正是这些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训练思路逐渐清晰,训练方向不断得到修正、调整,从而保证了正确的集训工作方向。

二是初步形成了选手训练的技术工作机制。首先,逐步形成了专家组、教练团队和集训基地在训练中的三方协调配合机制。其中,专家组按照大赛规则要求制定训练方案,教练团队严格执行训练方案,并将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专家组进行沟通,而专家组定期到基地进行训练指导,集训基地始终跟踪训练进度,及时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

其次,形成了选手考核、选拔机制。在集训过程中,共进行了三次重要的选拔考核,即第一阶段的集训队伍的确定考核,参加英国热身赛人选的选拔考核和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人选选拔。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形成了训中有考、以考促训的训练工作机制,即每一阶段的训练都伴随着多次考核,通过考核发现问题,随之调整训练的方向和节奏,从而使选手的技能水平在短期内有明显提升。

三是形成了竞赛的对外交流工作机制。在备战世界大赛的过程中,共举行了7次中外交流。另外,在这期间,我们还邀请了世界技能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约翰••希尔先生来华讲解世界技能大赛评分系统。应该说,在选手训练过程中,对外交流活动已成为集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对外交流应该成为备战世界大赛时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应逐步丰富其形式、完善其过程并坚持下去。

四是更新了竞赛工作观念,开阔了人才培养思路。通过对大赛各种技术文件的学习和研究、集训过程中的对外交流,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清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基本理念——在大赛中注重产品的工艺、质量,通过大赛促进技能人才整体水平的提升。我们的竞赛组织、训练工作逐渐被这一理念所影响,并使我们意识到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将竞赛与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多项工作结合起来,使其更好地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差距

关键词:赛前准备/选手素质/赛场应变

6位项目专家组长在总结中都对本项目训练及选手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大家普遍认为,虽然是首次参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国选手的技术水平与高水平选手相比还存在差距。

从训练时间及赛前准备方面看,一是训练时间过短,总共半年左右,而多数国家选手训练时间均在1年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年;二是对大赛的技术规则还未完全吃透,有些规则我们还未真正理解和掌握;三是训练的设备、工具较单一,且与大赛所用的工具设备存在差距,一些训练工具的精准程度也达不到比赛要求。

从选手自身情况看,一是此次6位参赛选手的基本功还有待提高,由于训练时间短,加之我们以往过于注重难度和速度的技能训练观念,造成选手在基本工方面与高水平选手相比还有差距,作品质量还有待提高;二是选手体能素质有待加强,在比赛初期,我们的选手通常表现较好,成绩处于领先状态,但到了中后期,尤其是在参加最后一天的比赛项目时,由于体力严重下降的原因,许多选手的技能水平开始下滑,注意力也不像比赛初期那样集中,最后影响了比赛成绩;三是选手的外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此次6位参赛选手中只有CAD机械设计项目的选手可以独立阅读英文试题,进行英语交流,其余选手在这方面都要完全依赖翻译,这对比赛也有一定的影响。

从赛场表现情况看,一是选手在比赛现场发现问题、运用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在此次比赛过程中,选手在遇到问题时不敢向大赛管理机构或仲裁机构提出疑问,也没有灵活利用比赛规则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的意识;二是对赛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需要提升;三是部分专家与技术翻译的配合不够默契。

我们相信,在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行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专家、教练、基地和选手的共同努力,在下一届技能大赛中,我们的参赛成绩还会有较大提升。同时,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必将促进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科学发展,从而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副主任)

8.世界技能大赛比赛总结 篇八

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焊工比赛决赛(学生高级组、学生中级组)于2010年11月7日~1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技师学院举行,本届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30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队的中级组55人、高级组42人共97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本届决赛分实际技能操作和理论考试两部分,各占总成绩的70%和30%。实际技能操作选用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三种焊接工艺方法。在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竞赛技术工作文件制定会议上,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培训处蔡兵处长明确提出,焊工和机电一体化两个工种要考虑和国际技能竞赛接轨。因此,我们在焊工竞赛项目的设置中,确定了两个基本原则:1,向先进看齐,要采用国际技能竞赛使用的竞赛项目。这是一个导向,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2,循序渐进分步走,从易到难逐步接轨。首先要尽量采用国际技能竞赛使用的所有焊接方法和焊接位置,其次要尽可能应用竞赛项目的构件结构和尽可能采用一致的检测评分标准。也从实际出发,暂不使用铝合金及不锈钢材料,而只使用低碳钢材。所以,在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焊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设置中,考虑到我国目前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国际技能竞赛项目做了部分修改后,有条件地引入了国际技能竞赛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的内容。首先考虑必须引入压力容器项目的焊接,因为该项目采用的焊接方法较多、焊接位置也较全面,对选手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基本上也是国际技能竞赛焊接项目中的常设重点项目,2009年占总分的36.85%。基于是技校选手第一次焊接压力容器,适当降低难度,其结构较2009年国际技能竞赛的压力容器(重约35kg)更简单,焊接工作量、时间减少约1/4,压力容器单件总重约29kg,但使用的焊接方法和焊接位置与国际技能竞赛相同。第三模块铝合金结构和第四模块不锈钢结构,因材料价格较贵,目前学校难于承受,所以采用了相对应结构件的形式,材料则改为厚度为3mm的低碳钢板,焊接方法及焊接位置与世界技能竞赛相同。同时,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还保留了我们以前设置的项目(也是国际技能竞赛第一模块)的板/管对接部分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是焊工的基本功,2009年占总分的38.15%,其中1个管对接组件、2个板对接组件、2个板角接组件分别占总分的10.25%、17.4%、10.5%。

学生按照其学习年限及技术能力,分为高级组、中级组两个竞赛级别。在技能操作竞赛中,学生高级组设置在技能操作竞赛中,高级组竞赛内容涵盖了使用金属板、管构成的焊接组合件和压力容器的焊接过程。分为两个模块,三个试件:模块1—组合件1板-板角焊缝的平焊(PA)、使用实心焊丝CO2气体保护焊(代号135)焊接;组合件2板-板对接焊缝的仰焊(PE)、使用焊条电弧焊(代号111)焊接;模块2—压力容器的焊接,包含焊条电弧焊(111)、药芯焊丝CO2气体保护焊(代号136)、钨极氩弧焊(代号141)等3种焊接方法和板-管的平、横、立、仰等全位置焊接,水压试验压力7MPa。参考国际技能竞赛评分标准,在板-板角焊缝的平焊评分标准中增加了20分的折断试验分值。板-板对接焊缝的仰焊,射线探伤及外观检测各占50分,理论考试按高级工应知为基础,满分100分,占总成绩30%。中级组竞赛中,在保留了焊条电弧焊根焊、CO2焊药芯焊丝半自动填充盖面的板-板横焊外,新增了CO2焊实心焊丝半自动板-板平角焊T型接头及钨极氩弧焊的钢结构件焊接。在评分标准上,在CO2焊实心焊丝半自动板-板平角焊T型接头上增加了50分的折断试验分值。在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中,仍然保留了理论知识考试加技能操作考试的竞赛形式,其分值比例为3:7,折算后二者成绩相加得出竞赛总成绩。

本届决赛设置了个人奖和团体奖,分学生高级组、学生中级组两组,分别命题、统一考试、分别计分,分别排名。学生高级组前5名可晋升技师,6-15名晋升高级工;学生中级组前5名可晋升高级工,6-15名晋升中级工。

本次比赛是在我国参加世界技能组织、国务院召开技能人才培养会议的背景下进行的,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技能后备人才技校学生的教育工作。现代表裁判组,就本届比赛理论考试及实操考试情况分述如下:

一、理论考试:

命题依据和思路

焊接项目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竞赛项目,命题是依据大赛的工作文件要求的职业技能标准及参考我国其它行业焊工比赛项目的相关标准而制定的。

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电焊工》(中国劳动出版社)的中、高级工应掌握的内容为主进行焊接理论知识考试。理论试题由组委会在临考前组织命题,理论考试满分为100分。

1.试卷基本情况:本届比赛的理论试题题型包括判断题70题(每题分值0.5分)、选择题70题(每题分值0.5分)、填空题30题(每题分值1.0分),满分为100分。

理论试题内容涵盖了金属材料、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工艺、焊接检验、焊接安全技术和焊接质量以及与焊接相关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电学等方面初、中、高级焊工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命题范围

中级-主要选自《职业技能鉴定指导 电焊工(初级、中级、高级)》教材中的中级电焊工知识要求部分练习题,少量选自该教材中的初级电焊工知识要求部分练习题。

高级-主要选自《职业技能鉴定指导 电焊工(初级、中级、高级)》教材中的高级电焊工知识要求部分练习题和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焊工(高级)》中的试题精选,少量选自教材中的初级和中级电焊工知识要求部分练习题。题的考点内容为指定用书全部范围,符合本届比赛组委会对考试题目的要求。

2.试卷成绩情况:中级工组,80分以上1人,占1.8%;70~80分段6人,占10.9%;60~70分段13人,占23.6%;50分以下16人,占29%;卷面最高分83.5分,最低分26.5分。正答率小于50%的共53题,占总题目170题的31.17%;其中判断6题,占判断总题目40题的15%;单选25题,占单选总题目的25%;多选22题,占多选总题目的73.3%。正答率小于10%的共4题,其中单选1题、多选3题,分别涉及焊工培训、异种钢焊接、喷焊材料、焊接设备。正答率小于20%的共12题,除前述正答率小于10%的4题外,有单选2题、多选6题,分别涉及热处理、焊缝组织、焊接材料、设备及射线探伤等问题。高级工组:80分以上1人,占2.38%;70~80分段3人,占7.1%;60~70分段11人,占26.2%;50分以下11人,占26.2%;卷面最高分83.5分,最低分33.5分。正答率小于50%的共54题,占总题目170题的31.76%;其中判断4题,占判断总题目40题的10%;

单选31题,占单选总题目的31%;多选19题,占多选总题目的63.3%。正答率小于10%的共4题,其中单选1题、多选3题,分别涉及检验检测、金属组织等问题。正答率小于20%的共14题,除前述正答率小于10%的4题外,有单选6题、多选4题,分别涉及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焊接材料、热影响区及力学性能等问题。

3.总体评价:

本次出题难度高于上届,题量也不小。所有选手答题费时均超过60分钟,没有选手不能完成答卷。

中级工组、高级工组不及格人数超过二分之一,理论教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今后在对焊工进行理论知识培训时,还要求他们进一步从原理上清晰理解、完全掌握。

二、实际操作技能

本次比赛的实操结果我个人认为还是相当不错的,反映了我们的技工院校焊工技能教学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尖子选手的技能水平不让一线焊工,特别表现在高级组的压力容器焊接上,应该说成绩是很显著的,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学生高级组:

1.焊条电弧焊板对接仰焊:这个比赛项目是焊工的基本功,也是本届比赛难度最大的比赛项目之一。从X射线照片结果看,一级无缺陷片(50分)1人,占2.38%;40分~49分3人,一级片率仅为9.5%,比上一届降低4个百分点,说明尖子人才在减少;外观无满分,40分~49分1人、30分~39分23人,合计优良人数24人,优良率43.6%,比上一届减少15个百分点,说明我们还要狠抓焊工基本功的培训;本届比赛仍有22人X射线片成绩为0分,占52.4%,比上一届降低了16个百分点,总的说来有进步。主要缺陷还是密集气孔、夹渣,仍需要我们在培训工作中强调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未熔合、焊瘤等外观为0分的有5人,有1人判0分是因为违反比赛规则,对焊缝背面用TIG焊进行了修补;20分以下的4人,20~30分的21人,还需要我们加倍努力。

外观缺陷最主要的是咬边、未熔合,收弧端错边也普遍存在;然后是焊缝外形控制不好,焊缝余高、高低差、焊缝宽度、宽窄差,几乎没有得满分的,还需要加强焊缝表面成形的技能训练。其实表面成形的美观度主要受焊缝高度、高低差、宽窄差、咬边所影响,有很强的相关性。焊工还需要在电弧摆幅、停留时间、电弧高度控制方面下功夫。

2.板-板角焊缝使用实心焊丝CO2气体保护焊的平焊(PA):这是国际技能竞赛项目,第一次引入作为我们的竞赛项目。船形位置焊接,规定焊接2~3道。原以为此项目成绩应该很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只有2人成绩在90分以上,80分以上的仅5人,70分以上的17人,占总人数的40%,60分以下的13人,占总数的30.9%。外形尺寸扣分较多,主要缺陷是焊角尺寸不够、咬边、垂直度不够等;焊角尺寸仅1人得满分,0分16人,小于8mm的10人,其中最小的不到5mm;大于10mm的6人,最大的14mm。垂直度得满分的仅5人,0分的9人。折断断口检测,熔深较浅,得满分和0分各15人,点状缺陷得0

分的22人,条状缺陷得0分的9人。我们要加强焊道排列及焊接规范参数及操作技能的调整。

3.压力容器。这是本届竞赛最大的亮点,也是本届比赛项目难度最大的。需要使用3种焊接方法和板与板、板与管的各种不同位置焊接。焊接结果好于预期,水压试验得满分的37人,占总人数的88%;3人得0分,占总人数的7.1%。外观得分100分以上19人,也有1人未焊完。CO2焊表面气孔较多,上边缘咬肉较多。可能是干伸长度太长、焊枪角度未随身体运动改变,焊接电流较大,排道层次欠佳等原因造成。下部的贴脚焊焊角尺寸不够,一些接头安排在四个转角处,显然不合理。钨极氩弧焊管皮咬肉较多,焊角不均匀。可能是焊接规范大、速度慢,熔池大、填丝少等原因造成的。焊条电弧焊的管板咬边也严重,四条立缝的缺陷也主要是咬边,主要还是操作技能的问题,如果使用断弧焊,二层二道,结果可能好一些。原以为此次压力容器的焊接时间未必富余较多,能拿得时间加分的不多。实际有15人拿到满分的时间加分,提早2小时完成的选手3人,仅2人没有得到时间加分。相信大家会越做越好,同时竞赛项目也可能越来越难。

学生中级组:

1.焊条电弧焊板对接横焊:这是工程建设焊工的基本考试项目之一,本项比赛一级无缺陷片(50分)3人,比上一届增加2人;45分5人,一级片率达到14.5%,基本与上一届的16%持平。0分也有33人,占总人数的60%,比上一届略有降低。缺陷主要是密集气孔、条渣、未熔合和未焊透,应该属于基本技能尚未完全掌握,同时比赛时选手也紧张所致。外观无满分,0分6人,40分~49分的1人,30分~39分的23人,外观成形优良率为43.6%,仅为上一届87.6%的一半。主要是操作技能不到家,这需要今后在教学、技能培训中注意加强的。

2.CO2焊实心焊丝半自动板-板平角焊T型接头焊接:最高分93分,60分以上者30人,占总人数的54.5%。折断试验断口结果显示,根部熔深普遍不够,0分者多达30人,根部熔深超过2mm得满分者仅10人,占18.2%;点状缺陷得0分者22人,条状缺陷得0分者11人;外观垂直度大部分都得分较少。需要加强焊道排列、焊接规范、操作手法等方面的培训

3.钨极氩弧焊的钢结构件焊接:最高分90分,60分以上者9人,50分以上者24人,占总人数的43.6%;0分9人,占总人数的16.4%,主要是未焊完、未熔合、补焊、修补等。焊角尺寸控制不好,几乎都超标;轻微咬边较多。这个项目主要为今后过渡到不锈钢结构、铝合金结构焊接打基础。

二、从本届比赛技能操作现场监考的情况来看,有如下特点:大部分代表队和参赛选手准备充分,对待赛事非常认真,还需要加强竞赛心理的学习和培训。

监考过程中发现不足的方面:

(一)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选手打磨时候不按照技术文件要求佩戴护目眼镜;

2、部分选手检查设备及试件时候不按规定佩戴手套;

3、个别选手不按规定穿戴劳保鞋;

4、部分选手抽除二保焊焊丝不注意方向,使被抽除的焊丝朝电源开关箱方向滚动,造成焊丝端头插入开关箱内部,虽未出现人身伤害事情,但也是一起严重的安全未遂事故;

5、放置二保焊焊枪要领不正确,放置焊枪时焊枪自重触动开关,焊丝大量送出,在焊丝与焊架接触时候出现短路,焊丝几米严重发红,几乎触及地面的焊接电源和磨光机电源线,也是一起较为严重的安全未遂事件。

(二)技术文件理解存在的问题:

部分选手看错图纸,未领会技术文件的相关要求,有的把容器底板的对接平焊当成仰位焊接,有的把平位角焊当成船型焊缝进行焊接,有的把船型焊缝当成平位角焊焊接,有的选手用错焊接方法等方面的诸多低级错误。

(三)设备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选手没有学习过氩弧焊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不懂得设备及附属设施的使用方法,不懂得调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电压与电流值的配合。

(四)现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选手安排的焊接顺序不合理,工具摆放凌乱,严重影响选手技术水平的发挥。项目与项目之间衔接不合理,施焊过程中不能合理地安排体力、时间的关系,把精细焊接试件搁置在体力消耗较大的容器试件后面焊接,影响精细焊接试件的焊接质量。部分选手过分追求提前分值,提前时间太多,没有合理安排适当的时间到具体的项目中。

(五)选手赛场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选手进入考场后很是急躁,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待比赛,没有把握合理的装配和焊接节奏,焊缝成形较为粗糙,时常发生气管拉脱,打磨钢号位置,点固焊点位置错误,用力过大损坏面罩等等。

上一篇:生命≠生命600字作文下一篇:勤奋读书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