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理念

2024-07-16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理念(精选8篇)

1.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理念 篇一

工作作风要有新变化 论“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刘欣

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摆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振奋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以工作作风的新变化,推动铜溪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转变工作作风,要在精神状态上有新变化。良好的精神状态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那么一股“精气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闯不出一条新路,干不成一番事业。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谁能发展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往往就看谁精神状态更好,工作作风更扎实。

精神状态要有新变化,就要有勇于创新、敢想敢干的精神,克服不敢闯、不敢冒、怕担风险、怕担责任、办事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的痼疾。要有敢于超越、抢前争先的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痼疾。要有持之以恒不断线、没有收获不收兵的精神,沉下心来、集中精力做好各项工作,克服浅尝辄止不深入、遇到困难就退缩的痼疾。要有真抓实干、干就干好的精神,克服评头论足、袖手空谈的痼疾。要有争分夺秒、注重时效的精神,克服松松垮垮、拖拖拉拉的痼疾。要有支持创新、鼓励探索、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精神,克服不谋事、不干事、不发展、慢发展的痼疾。总而言之,就是要在全市上下营造人人想发展、个个谋发展、言必谈发展、事必为发展的良好氛围,始终保持敢想敢干的蓬勃朝气、干就干好的虎虎生气、永争第一的激昂锐气,以全新的精神状态,奋力实现铜溪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转变工作作风,要在注重实效上有新举措。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应该落实到解决具体问题上来,落实到确保当前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上来。要大力倡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潜心静气、不事张扬的工作作风,做到讲真话、报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大力倡导说办就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说一句、算一句,句句算数;办一件、成一件,件件成功。要在全镇造成一种局面,让作风优良、扎实工作的干部能够奋发工作,让作风飘浮、不干实事的没有市场;让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受到鼓励,让搞歪门邪道、作风恶劣的受到批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求党员做到的,领导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作出表率,抓出成效,在干部中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

转变工作作风,要在加快发展上有新成果。经济发展需要以作风的转变和扎实的工作来落实,工作作风的转变又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在我镇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要用实际的发展成果来检验作风转变的力度。对那些精神状态良好、发展实绩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公开奖励、宣传和推广,为各村、各镇属部门树立榜样,在全镇上下形成作风要有新变化、发展要有新成果的浓厚氛围,以发展实绩论英雄,以作风建设造就英雄。

2.防治癌症要有新理念 篇二

“带瘤生存”新观念

癌症并不是绝症,应多给患者灌输“带瘤生存”“适度治疗”的新观念,将其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当作一种慢性病。肿瘤发展到晚期,大多数患者不能再企求根治,应进行规范、适度治疗,使癌细胞在体内与人“和平共处”。这不仅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还能延长生命,患者甚至可独立工作和生活。

长期临床实践表明,癌症病灶的完全缓解有时并不等于患者有良好的结局。过去“治疗病人的肿瘤”的观念,应当转变为“治疗带肿瘤的病人”这一新理念。随着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微创外科治疗、细胞疗法等各种新技术的运用,一些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此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患者生活“舒适度”为治疗目的之一。

同时,医生和家属都要有“理财”观。在确诊癌症之后,紧随而至的就是放疗、化疗、手术,各种治疗的高昂费用,往往令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财两空。因此,“理财”观也应当作为肿瘤医生和家属的基本理念,懂得为患者“当家”,使患者能有钱做持续的治疗,带着肿瘤长期生存下去。同时,参加新药临床研究也是合理“理财”的重要方法。有些晚期恶性癌症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新药临床试验不仅给患者提供了一个免费治疗的机会,也增加了患者可能治愈或提高疗效的机会,新疗法可能比标准疗法更安全或更有效。因此,这类患者积极参与临床试验,从新疗法中得到目前国际上最好的治疗,或者是可能比常规治疗更先进的治疗,首先得到治愈的机会。

专家特别提醒,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愈中、晚期癌症的良药,切勿轻信某些补品的虚假治癌广告,不要盲目地把生命押在所谓的“神芝”“神医”或者“祖传秘方”上。癌症患者饮用补品最好先请教医生,因为有些补品不像药物那样经过严格的试验和长时间的观察,其功效有待进一步验证;而且补品不同,功效也不一样。

向致癌污染大声说“不”

环境污染与各种癌症都有一定的关系,这是一个“谈癌色变”的时代。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包括室内装修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都已经成为癌症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我国不少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及野生动物和人体中存在多种化学物质,局部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质浓度高于国际水平。究其原因,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城市污水灌溉,都会使土壤受到污染。被污染的河流湖泊也会直接将污染物渗透到地下水中。工业废水的直排也会严重污染地下水。部分地区土壤和种出来的农作物可能存在镉等重金属污染,只是尚未达到使人致病的程度。

人的一生有1/3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有一半时间是在家庭居室里度过的。装修污染中的甲醛、苯、放射性物质氡都是公认的致癌物。娱乐场所的黑光灯、旋转活动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光污染”,可危害人体健康。例如,黑光灯发出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阳光,人体如长期受到这种黑光灯照射,有可能诱发白内障、鼻出血甚至导致癌症。

厨房污染也不容忽视。由于煎、炸、烤等烹调方式能产生危害健康的污染物,如果不注意合理安装和科学使用抽油烟机,就会增加妇女发生肺癌的风险。因此,在家烹饪尽量不采用煎、炸、烤等烹调方式,如果需要时应打开门窗或开启抽油烟机。

除了汽车尾气会增加患癌风险,车内空气污染也会导致癌症高发。不少新车车主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买来的新车开了半年仍有股呛鼻味。经过车内空气检测,发现车内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甲醛易超标,其中有的车甲醛超标达到了3倍。

城市癌症发病率总体上高于农村,肺癌是城市居民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吸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也与空气污染有关系。农村居民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消化系统癌症,如胃癌、肠癌,与营养、饮食方式、水源污染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谈癌色变”没有必要,但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些“死亡数据”中获得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目前,癌症患病率的正常值是5/10万左右,因为40%的癌症可以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来进行科学预防,而癌症的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到65%以上。

健康生活降低患癌概率

近20年来,我国肿瘤死亡率上升了29.42%,每年新发病例达220万人以上,在治患者600万人以上。可以这么说,患癌约1/3与吸烟有关,1/3与饮食有关,1/3与感染和环境污染有关。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酗酒、吃宵夜……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主要诱因。

防癌,首要的是改变一些不良习惯,不做什么,而不是要做什么。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做出自己预防癌症的健康计划,用生活方式来改良“癌症概率”。经常改变食谱,品种尽可能多样化,避免食用加工的肉制品。腌制食物和盐的摄入量应当适度,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盐能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少吃发霉、腌制食品,避免喝含酒精、含糖饮料,限制摄入高热量食物。炒菜时油不要放得太多,不要吃煎炸食物。平时注意饮水,一天需摄入2 500毫升左右的水。母亲最好要对婴儿进行6个月的母乳喂养。

运动是防癌计划第一措施。健康人群应保持正常体重,平时要有适当的体力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身体活动不单指专门的运动、健身,也包括人们的日常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爬楼梯等,建议每天至少30分钟相当于快走的中等强度活动。专家强调,单靠吃什么、吃多少、运动多少,是不能完全彻底隔离癌症的。事实上,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观念,不论是饮食,或者运动方式,尽可能进行专业医疗咨询,在肿瘤专科医生那里得到科学的、系统的指导,而不是自己支离破碎地到处搜些知识胡乱地尝试。

体检是最有效而且经济的健康计划。每年至少做1次全面的身体检查,有可能发现一些“癌前病变”。不同的高危因素侧重点不同,如肺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做胸部CT检查;胃癌高发人群则应重视电子胃镜检查。长期便秘或有肠道息肉的患者,应每年行一次电子肠镜检查。对惧怕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可以行基础麻醉,在无痛情况下一次完成电子胃镜与电子肠镜检查。体检是最有效而且经济的抗癌计划,对各个部位的肿瘤预防都有意义。

欧阳学农 主任医师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主任,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军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临床肿瘤学杂志 》和《肿瘤学杂志 》编委。擅长治疗肿瘤化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与实验研究,尤其擅长乳腺癌、淋巴瘤、胃癌、鼻咽癌等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牵头或参与国际和国内药物临床试验项目20项。

3.经济发展要有新思路 篇三

在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发展要有新思路,经济发展更是如此。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全局的几个有关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体会。

一、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即21世纪头20年,中国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加快现代化,曾有不同的认识。不少省市特别是东部一些省市,都提出加快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因此有的同志主张用加快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但是,许多同志认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000年,我国人均GDP854美元,不仅同当年高收入国家人均GDP27443美元有很大距离,而且同当年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2039美元和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1153美元也有较大距离。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很大一部分地区农民收入没有达到小康收入水平,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农村有2800万人尚未脱贫,城市有近2000万人领取最低生活补助金)。根据这样的国情,比较切合实际的选择是,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应当看到,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一个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目标,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符合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不仅易于为人民理解,而且目标不那么张扬,不会给外国人以咄咄逼人的感觉,有利于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就全国整体水平而言的。有条件的地方,如东部一些省市,可以发展得更快一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任务是,用20年时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涵义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更高,要到21世纪中叶才能做到。

二、一个主题――新世纪头20年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讲的发展,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对中国来说,发展还不是一般的发展,而是要快速发展。因此,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主题就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78―200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52%,是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也是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2000年,我国GDP达8.94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计算超过1万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资料,2000年我国GDP总量排在美、日、德、英、法之后,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世界银行认为,我国2000年GDP已达到4万亿美元。由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下收入国家行列。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和划分标准,1999年全世界中下收入国家为人均GNP756美元以上,我国当年人均GNP已达到780美元。2000年,我国人均GDP(由于我们利用不少外资,因而人均GDP,略大于人均GNP)为840美元,有了进一步提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了一个台阶,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心就是要用大约20年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其基础和主题,则是要在这20年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即做到每10年翻一番,20年翻两番,平均每年经济增长7.18%。这个速度虽然比前22年低一些,但是仍属高速或快速发展范畴。分析各方面的条件说明,实现上述快速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工作做得好还有可能超过。

中国具有并将继续保持高储蓄率和投资率,有世界上最富裕的劳动力资源,正在迅速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同时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中国有世界上最广阔的市场。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生产力的组织,能够把各种生产潜力组织起来发挥出来。因此,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经济尽管已经持续高速增长了20多年,今后20年仍然具有较高的自然经济增长率,能保持7%―8%的平均增长水平,超过日本、韩国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持续高速增长的时间。2001年和2002年前三个季度在世界经济低迷的不利条件下,中国经济增势不减,仍实现7.3%和7.9%的高速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具有相当强的活力和发展势头。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经济2001―2020年年均GDP增长7.18%,同期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年均GDP增长3%,则中国人均GDP到2010年为1592美元,2020年为3027美元,同期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为2513美元和3097美元。可见,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到那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跃升到世界第3位,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4%上升到占8.4%。

为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制订和实施恰当的经济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已经为我国制订了三步走和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目标,即到21世纪上半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党的十五大以来和十六大,又进一步将第三步发展战略再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第二阶段从2011年到2020年,经济总量力争再翻一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经济总量大体再翻两番,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完善发展思路,实施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其它重大方针政策。首先,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趋势,发展要有新的思路。概括来说,一是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二是注重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保护,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注重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其次,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实施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其它重大方针政策。比如,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扩大国内市场应是我国经济发展

长期的立足点。当前要继续实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当长时期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更积极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战略等。

第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到2000年底,我们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到处可见,严重影响经济潜力的发挥。进入新世纪,改革还要求有新的突破,即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调整所有制结构、深化企业改革、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理顺分配关系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取得成功,将最有力地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开放也要有新局面,即要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新世纪新阶段的最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工业化一般指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从事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增加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过程。我国目前已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尚未实现工业化,这是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由于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都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已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而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新型工业化的特点,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经济效益好,三是资源消耗低,四是环境污染少,五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前四条是根据我国人均资源短缺(注:根据国家统计局材料,人均耕地面积2000年世界平均为0.24公顷,而中国只有0.1公顷。人均淡水资源,2000年世界平均为8241立方米,而我国只有2257立方米。人均探明可开采石油储量,2000年美国为13.6吨,巴西为6.7吨,而我国只有4.2吨。)和适应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第五条则是根据中国人力资源特别丰富的国情提出来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政务、商务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用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化的标志已不再主要体现在工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占优势,而应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占较大优势,同时农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的比重,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大大下降;建成独立完整的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体系,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取代初级产品占越来越大比重;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不是以拼资源、拼能源、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为代价,而是处处要考虑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提倡循环使用,回收再用,重复利用,采用新技术特别是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绿色化程度,等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特别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同重视发展科技教育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多问题要研究。

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

十六大报告对三农问题特别重视,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部分单列一题叙述,这是过去党代表大会报告中没有过的。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论述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又跳出农业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肯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市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十六大报告还提出,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只有走出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将成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才能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实现全面的小康,这已成为经济学家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速,至2001年已达37%,但是还不够快,至今仍有占63%的人口在农村,有占近5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15%。所以,今后在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要更有力地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或城镇化可说是发展新思路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认真研究诸如用城市化概念好还是城镇化概念好、城市化道路如何走、发展小城镇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

五、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中央十五计划建议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这是适应新阶段新形势(如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一般商品买方市场格局形成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出的正确选择。调整经济结构,除了上面已论述的调整城乡结构外,主要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一是要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信息、生物、航天航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在政务、商务、公共服务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二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包括加快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三是继续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和改造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四是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旅游和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未来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主要靠发展第三产业。做到了以上几点,我们就能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调整地区结构,实施西部大开发,更是要从各地区实际出发,发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加强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通过国家的支持和本地的努力,加快西部地区开发,首先要遏制与东中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然后才能创造条件,逐步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也许这要2020年以后才能做到。

十六大报告对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这就是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为做到这几点,国家主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则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在改革开放中走

4.高中多样化发展要有新突破 篇四

高中多样化发展要有新突破

作为连接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重要环节,普通高中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被赋予太多的内涵和期许。然而,现有普通高中的发展模式正在限制其应有功能的有效发挥,变革普通高中的发展模式,以其多样化发展的新思维满足广大民众的普遍诉求与社会发展的迫切希望,是普通高中发展的必由之路。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这是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应有之意。但当前普通高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唯升学倾向和管理体制的僵化现象使普通高中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趋同性,这种趋同性给我国未来人才培养带来了隐忧,即学生发展的多向选择受到限制,创造力的`发挥受到束缚,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出现断层。而要彻底改变普通高中的现有状况,需要从打破意识上的束缚和体制上的限定入手。打破意识上的束缚。意识上的束缚主要是指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对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误解,认为与职业高中相比,普通高中的目标就是为学生升学做准备。而国家对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规定是,学生既要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在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期间,在就业、升学两个方面都能有所理解、有所选择、有所准备、有所发展。打破体制上的限定。体制上的限定主要是指我国普通高中管理体制僵化影响了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正常实现。对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来说,多年来,各相关主体都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固有观念,因此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必须在推动观念转变上切实发挥作用,引领各相关主体对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形成正确的认识。应切实转变固有体制的束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正确认识自身角色的前提下,适当下放权力,构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普通高中之间民主和谐的权力与权利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权力与责任关系,以便激发普通高中的办学活力和积极性。同时,要保证国家对于普通高中办学的有力扶持,通过适当的评价机制,引导普通高中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公益性,坚持探寻自身发展特色,根除“千校一面”的锢疾,形成普通高中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良性发展格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必须力争实现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的突破,处理好办学主体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在不改变国家办学为主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民间资本办学,鼓励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多元发展,鼓励二者共同探求更适合学生个性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促进普通高中快速发展、个性发展、多样发展。应加速开展普通高中培养模式的变革。培养模式变革是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成果的重要表现普通高中培养模式的变革应从学校类型、招生制度、培养过程、毕业去向等多方面进行,这些方面的多样化才能保证实现普通高中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最后,应注意协调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间的关系。职业高中的发展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补充与参照,可以为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师资、课程、设施等资源支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制度设计者从更广博的视角来审视这一问题。可以想象的是,普通高中现有的发展模式已存续多年,人们对于普通高中现有模式的惰性依赖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普通高中的过度管理,都会成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重要阻碍。而打破这些阻碍又必须依赖于体制的全方位变革,这不但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支撑,也需要教育行政官员变革的魄力与勇气,更需要人民群众对于教育变革的理解与支持。(王智超,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杨颖秀,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院长)

5.新阶段,学前教育发展要有新思路 篇五

新世纪开始,首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观念和工作模式,以新的思路来发展学前教育事业,适应新阶段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以社区为依托发展学前教育今后5到,北京将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社区在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事业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依托社区、服务社区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九五”期间,本市在部分街道进行了社区学前教育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西城区的部分街道,以幼儿园为基地,通过居委会,辐射社区内每一个学前儿童家庭,面向社区全体0至6岁儿童及家长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扩大了学前儿童受教育率。东城区部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将本地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社区系统,在招生、咨询、家教指导、儿童活动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十五”期间,北京市将着力推进学前教育社区化的进程,逐步建立起以社区为依托的、正规与非正规教育并举的现代化学前教育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它依赖于街道社区组织的成熟与完善。在社区建设中,要将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纳入社区教育和服务系统,真正形成一个以社区为依托的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和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学前教育机构,也要自觉地把自己融于社区系统之中,发挥自身的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特别是一些企事业单位幼儿园,在后勤工作改革过程中,要从原单位的“小社会”中走出来,面向大社会自主办园,与所在社区密切合作,可谓是获得新的发展的最佳途径。

多渠道筹资发展学前教育多年来,北京市始终坚持“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园”的方针,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目前,城镇地区已形成了政府办园为示范、社会各单位办园为主体的格局。这一格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作为本市办园的主体部分,即企业、事业单位办园,其经费来源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部分都是国家投资,投资主体都姓“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这种投资体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影响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面对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建立起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投资体制。我国经济领域中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特别是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将为建立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投资体制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九五”期间,本市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鼓励公民个人投资办园、与境外组织合作办园、企事业单位幼儿园试行承办制或联办制等。这些做法改变了单一的投资体制,拓宽了学前教育投资渠道。“十五”期间本市将加快办园体制改革的步伐,在政府办好示范园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推动企事业单位办园改革,吸引境外投资办园等,同时要试行按教育成本收费的价格体系,改变“谁办园谁赔钱”的状况,逐步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投资体制。

6.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理念 篇六

“育儿式”工作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和民生持续改善,特别是“二孩”政策开放以后,有关育儿的话题始终是当今社会热点。与此同时,育儿理念也在不断进步,窃以为,一些育儿的理念同样可以应用到基层干部工作当中,指导和开展工作,更大程度发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的作用,让基层决策更走心,群众更舒心。

育儿应坚持科学喂养,工作要不断与时俱进。要让孩子健康成长,科学喂养必不可少。合理科学的喂养,甚至可能决定未来情商、智商的高低。这就要求家长要具备新时代的育儿知识,有问题及时咨询医生或查询相关文献,对于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传统育儿观念应及时摒弃,更不可听信没有根据的偏方。工作中也是如此,新时期我国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跟进群众思想动态,掌握新的民情,了解新的需求。“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我们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工作方式,更新工作理念。

育儿应合理按需喂养,工作要强调精准施策。我们知道,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不一样,应根据儿童自身需求合理安排。如果孩子不缺钙不缺铁就不要盲目补,补过量反而适得其反。如果孩子到了一定阶段需要添加辅食而不添加,也会造成发育不良。一定要根据儿童自身的实际发育情况作出安排。同理,为群众服务,贵在精准,难点也在精准。在为群众服务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摸清群众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定制“需求清单”,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才能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7.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理念 篇七

有“三识”

9月7日至11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巡视办、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该片全景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在纪检领域所发挥的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特别是王珉、武长顺、卢恩光等贪腐分子现身说法,内容发人深省、令人警醒,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充分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让巡视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作为一名基层巡察工作人员,如何在通过巡察工作推动管党治党迈向标本兼治中充分发挥利剑作用,我认为要具有“三识”。

一是具有“胸藏万卷书,脚行万里路”的学识。巡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要想准确发现被巡察对象的问题,就必须有“慧眼”;要有“慧眼”,就必须全方位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熟悉《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及搞好巡察工作的相关程序和方法,熟悉各项党纪条规,了解被巡察单位的基本情况、职能职责及廉政风险点,做到有的放矢。作为一名巡察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站位,增强巡察技能,练就过硬本领。

二是具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见识。巡察组进驻初期,可能会陷入干部群众不相信、不讲真话实话的困境。我们不能被一些暂时的困难所吓倒,要有“只要我们真巡察,群众一定会支持和配合我们,问题一定会被发现,腐败分子就一定会被挖出”的信心,从进驻前公开发布巡察对象,到进驻后公布邮政信箱和举报电话、开门接访,再到巡察结束后公开整改情况,将问题导向贯穿始终,畅通举报渠道,对所有来访来信来电,每一次每一都认真负责处理,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党真心信任,说真话道实情。正如专题片解说词所言,“当群众感受到是真巡视、真发现问题,他们就敢于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巡视中大量问题线索都是由他们提供的。”再次印证有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腐败分子的各种掩盖伪装不过是自欺欺人,必将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8.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理念 篇八

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本色,是治军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把艰苦奋斗精神真正倡导起来,实践中要悉心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对策,关键是适应时代特点,确立新的思路。

一、着眼点要高,使之与时代主题相吻合

第一,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时代精神去弘扬,提高人们对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即使有先进的技术,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也不可能赢得胜利。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仍然相当落后,要缩短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重要的一条就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舍此别无选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商品经济,亦赖于我们艰苦奋斗;要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离不开艰苦奋斗这瓶“防腐剂”。总之,只有把教育的着眼点基于时代高度加以认识,教育才能起着正确的导向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教育中要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防止片面性,真正使官兵准确全面地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艰苦奋斗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方式和目标。艰苦奋斗精神之所以能够在我军的历史进程中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倡导者的思路适应当时的客观实际,能够与时代主题相吻合。艰苦和奋斗是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只有把艰苦奋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准确把握科学内涵,教育才能够和时代合拍,与我们所处的环境相适应。

二、指导思想要明确,把广大官兵的思路引到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和无私奉献上

理由之一:部队官兵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离不开教育去解决,但教育要注意原则性和科学性。既要吸收发展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又要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既要照顾到官兵正当的物质利益追求,又要强化部队思想道德建设,理直气壮地灌输艰苦奋斗的大道理,坚持原则性。理由之二:军人职业就是以艰苦为伴,与奋斗为伍。市场经济下倡导艰苦奋斗,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帮助官兵解决好“为谁吃苦,为谁戍边”的道理。理由之三:身处艰苦环境下生活不但甘愿艰苦更要努力奋斗。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就难以作出自我牺牲,不艰苦奋斗,就难以有所作为。

三、路数要清,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开辟新领域。艰苦奋斗精神具有很大的先进性,亦反映了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必然趋势。好的传统内容也赖于好的形式手段去表现,传统教育更要探索新途径。一是要正确掌握传统教育的方向,做到坚持中求发展,在继承中求创新。二是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各地区、各单位、各层次和各类人员的经济状况、思想基础、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实际出发,讲求教育效果。三是从“启蒙式”教育,“消极防范式”的举措中摆脱出来,引导官兵不断从生活的体味中领悟艰苦奋斗的真谛,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上一篇:广告人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有关工作效率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