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政绩观(精选10篇)
1.领导的政绩观 篇一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为了所谓的“重点项目”,河南兰考县某村百余亩长势旺盛且即将收获的小麦被毁,群众怨声载道。而在应对记者提问时兰考县,与此相关的副县长和乡长等官员互相指责,推卸责任。
应该说,让人记住河南省兰考县的名字大多是因为上世纪六十年代被誉为“县委书记好榜样”的焦裕禄,兰考县很大程度上因为这位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县委书记而闻名遐迩。在这个本该传承爱民传统的地方却出现了这种把即将成熟的麦子毁掉的伤民之举,粗暴侵犯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还玷污了它曾经的光辉历史,实在是令人痛心。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这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了问题。
我们知道,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所谓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总的看法。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政绩,究竟是大是小,其根本标准都在于人民是否从中得到实惠以及所得实惠之大小。从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的。但是也有个别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而政绩观的扭曲,导致一些干部的行为出现偏差,患上了所谓的“政绩急躁症”,突出“症状”有:表现在:一是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一些干部专门喜欢干那些容易被算作“政绩”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二是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三是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这些,都是与正确的政绩观格格不入的。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危害极大: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兰考“毁田事件”中,也正是因为对群众利益的完全漠视,才会导致这些干部完全不顾当地村民“等收了麦子再占地”的请求,毫不留情的毁掉即将成熟的小麦。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可见,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影响干群关系,也会影响到领导干部本人的健康成长。领导干部要取得政绩,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做做调研、多想想群众,扎扎实实的走下去调查,认认真真的坐下来研究,诚心诚意走入群众中,践踏实地的工作,才能创造出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与百姓的真实需求和利益相符合的政绩,才能把民心民意这个政府最大的“重点项目”做好。
2.领导的政绩观 篇二
一、我国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 社会转型的挑战。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影响, 整个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变迁, 具有如下特点:整体价值观向实利化方向发展, 物质需求超越精神需求发展, 经济效益需求超越社会效益需求发展;个体价值取向重于集体价值取向;伦理价值中的克己、忍让、服从走向竞争、平等、法律取向;单一价值取向向多元化价值取向转变。这种变迁, 对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价值取向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导致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意愿增强的同时, 还将强化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取向。由于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公民个体之间利益或价值诉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必将会使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满足全部参与公民价值诉求的难度加大。
(二) 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挑战。
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最深刻的动力来源于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政治要求:“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 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必然会涉及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职责和职能等转变, 以前的行为模式或方式方法等在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下必然会随之转变。而这正是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前提。在其位谋其政, 地方领导干部的职责任务决定了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工作, 应该创造怎样的政绩。脱离其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或者说不按照其职位的要求去创造政绩是不能实现的, 或者说不能很好的创造满足公民需求的政绩。因此, 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不仅会改变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量, 而且也会重新决定领导干部所创造政绩的质。而本来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的政绩考评, 在这种境况下无疑会加大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难度, 对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各方面提出新的挑战。
(三) 民主化浪潮的挑战。
冷战结束以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政治领域也掀起了一股席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浪潮。在这股被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称为“第三波”的民主化浪潮, 对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提出的挑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随着民主思潮的迅速传播, 公民的民主参与能力得到了各方面的提高。伴随着公民参与意识觉醒的是其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的考评范围与深度的拓展, 需要更广泛, 更深入的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 而这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复杂性、综合性、某些环节的保密性存在一定冲突, 势必会给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带来一定挑战。二是我国移植西方民主之后, “西方民主的优点与长处显现不充分, 而其弱点与弊端却很鲜明地凸显出来, 如腐败现象、富人民主、权钱交易、行政效率不高等”, 这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政府与公民之间关系的紧张, 人民内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会激烈化, 这也不利于公民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来。
(四) 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
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过程,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公民如何获取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真实信息, 及如何加工处理这种信息并做出判断, 是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生命线。如果公民获得的领导干部政绩信息错误或者说获取信息无法用科学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就不能很好的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 为公民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但是这也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提出了新的挑战:公民拥有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及经济基础和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与经济收入之间存在矛盾。具体说来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高文化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 并且必须的拥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参与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公民才能积极利用发展的信息技术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来, 而我国的公民整体素质水平距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二、创新我国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公民参与机制的有利条件
机遇和挑战并存, 机遇寓于挑战之中。在一定条件下, 机遇与挑战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管理创新、民主化浪潮、信息技术发展使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面临严峻挑战的话, 那么这些新环境也将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的创新带来诸多机遇。这些机遇也就是进一步创新我国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的有利条件。
(一) 提供观念引导。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进行分野与汇流, 形成了以儒家政治思想为主线的政治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认知, 在中国民众心理不断的积淀, 形成了“权威崇拜”、“清官思想”、“与世无争”、“在其位谋其政”、“枪打出头鸟”等观念。这些观念“强调宗法等级意识、权威主义、人治主义与人情关系, 主张无为、中庸之道与明哲保身”, 造成了人们长期对政治参与的冷漠和盲从。有资料显示, 我国公民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低, 有着不咨询、不参与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 即使有什么需求和不满, 也只习惯于在下面发发牢骚而已, 真正出于自主意识自愿参加的公民参与行为具有随大流的从众性。我国历史上的君主专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的教育体制培养了公民典型的“顺民”思想, 愚民政策的长期实行及现实存在的对公民身份的否认, 导致了我国普通公民对国家事务的超常稳定的冷漠状态。这是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现状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公民的社会利益意识觉醒和社会利益个体化取向更加明朗, 个人价值观从“重集体利益”转向“重个人利益”的趋势更加清晰, 通过参与领导干部政绩考评, 影响政府行为, 从而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谋求更多利益等诸多个人主体意识变得更加强烈。并且, 由于全球民主化浪潮的袭击, 公民的民主意识增强。加之在通过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实现自我更高层次的需求的推动下,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意识进一步加强, 使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良好运行有了主体保障。
(二) 提供政策保障。
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创新需要政府的强力推进, 而政府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支持和推进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创新的政策, 是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创新的重要保证。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政府一方面必须简政,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进行职能重新界定和改革, 真正将政府职能转移到培养市场体系、搞好基础建设、从事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来, 为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另一方面, 政府必须让市场和社会更多的参与到公共领域, 将自己的权力有条件的更多的转移给社会和市场, 以期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这就必须要求政府不断地培养公民参与意识, 改进公民参与条件, 畅通公民参与渠道。而这些措施正好是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所需的政策保障。
(三) 提供法律保障。
根据前文对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内涵的界定, 我们知道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的法律保障是机制创新的重要环节。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在很多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参照, 表现为法律缺位, 因此给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公民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主体权益的保护、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具体内容、公民获取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信息的途径、公民参与的渠道等都没有法律明确的规定。这导致公民在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的权益无法保障, 经济、政治愿望无法落实, 从而要么对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产生冷漠情绪, 要么采取非制度化参与。这都不是实施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之鹄的。而市场经济及民主政治最基本的精神是机会均等, 公平竞争, 反对歧视和特权。这不仅需要政府制定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评相关的法律, 保障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之间权利, 而且也需要地方政府以统一、公正合理的方式执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它政策措施。这就意味着, 政府在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趋势将会受到法律限制, 公民与政府不对等的弱势地位将有法律加以改善;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冲突也有法律加以协调, 真正为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地位与途径提供法律保障”, 推进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创新。
(四) 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离不开对领导干部政绩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一是可以降低政府发布领导干部政绩信息及政绩考评信息的成本, 让政府花费较少的资源将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信息客观、全面、公正、便捷、迅速的传递给公民。并且, 借助信息技术有利于政府制定领导干部政绩考评规划、高效处理公民参与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信息和及时的发布公民参与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结果信息等。二是有利于公民准确、有效的收集信息及凭借自己拥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信息进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因为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让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信息丰富起来, 而且使公民获得领导干部政绩信息的渠道、途径、方式方法也多样化起来。并且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公民参与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时间, 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民为获取和处理领导干部政绩的经济成本。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能让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知识“得到极大普及……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知识的传递和使用变得十分便捷, 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参与主体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所以信息技术发展的积极作用使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创新在信息时代成为可能。
摘要:社会转型、政府管理创新、民主浪潮的澎湃卷起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给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创新带来了挑战。但机遇和挑战并存, 机遇寓于挑战之中, 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面临的新环境, 也必将为其创新带来良好的机遇。
关键词: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参与机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第2卷) :83
[2].管仕廷.“第三波”民主浪潮的当代启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2, 6
3.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篇三
不容置疑,近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我们党和国家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有少数干部不是把心思放在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上,而往往是考虑个人得失、心浮气躁,追名逐利、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其主要表现是: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思路和安排上,重局部轻全局,缺乏全面的长远的规划;在规划实施上,追求“立竿见影”、急功近利,不注重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具体工作方法上,习惯于搞“短、平、快”的短期行为,追求轰动效应。这些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心剂”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长远上解决问题。
一是主观主义的认识偏差。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情况掌握不准,心中无数,仅凭主观主义的想当然来指导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要求,不仅文山会海,还要层层加码。表面上看迅速及时、坚决有力、轰轰烈烈,但根本没有吃透“两头”、抓准结合点,结果是上面表扬,下面遭殃。
二是私心杂念的驱使。有的干部对个人的私利考虑较多,怀着个人目的指导工作,必然“跑偏”方向。当前,一些同志主要是围绕一个“官”字,陷入了误区。表现比较突出的有四种现象。(1)有的怕出了“大事”免了官。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只是采取消极的防范性措施,以保暂时“平安”。一旦发生问题,就遮遮盖盖,担心上级追究责任被免官。(2)有的怕跟得不紧“误”了官。习惯于看领导的眼色行事,当上级的传话筒,甚至把个人前途“押”在个别领导的身上,很怕无人提携,耽误了升官。(3)有的怕出格“越位”丢了官。虽然对工作有些好的打算,也想做进一步探索,但担心触犯规矩,越了“雷池”,反成了“罪过”,所以只好按老套路干,图个安稳,当太平官。(4)有的怕政绩平平争不上官。千方百计在粉饰工作、出奇冒泡上下功夫,不惜损害长远利益,创造假政绩,哗众取宠、沽名钓誉。
三是评估工作的误导。有些干部之所以政绩观不够端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评估工作的误导。现实生活中,往往报喜得喜、报忧得忧。这就势必“鼓励”下级多报喜少报忧,欺上瞒下,其害无穷。
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干部的健康成长,败坏党风、民风和党的威信,阻碍党的事业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关键所在,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为人民负责的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围绕群众的利益开展工作,以群众满意检验工作,在实践中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不急功近利创政绩,不哗众取宠争虚名,认认真真谋发展,扎扎实实干事业。
二是要用思想改造的方法消除心理污垢。首先树公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跳出个人的小圈子,从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全局出发,对待自己从事的工作。党和人民把权力与责任交给我们,也把信任与期望寄托于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努力工作呢?“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才能开阔眼界,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好工作方向。其次淡名利。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坚决反对极端主义。正确对待名利,视个人名利淡如水,视人民利益重如山。
三是要用新的思维方式开拓工作思路。必须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摒弃陈旧的、僵化的、滞后的思维方式,用新的思维方式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有所作为上下功夫。首先是确立系统性思维。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决不能以牺牲全局利益为代价,换取局部利益,决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影响长远利益。其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要勇于冲破习惯的思维定式,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勇于研究新情况,探索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开拓进取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再次是发展预见性思维。树立超前意识,把握工作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得到人民群众称颂的认可的政绩。
四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而且要从制度上落实,特别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广大群众参与评议、选拔、监督的制度。落实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规定、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的规定、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的规定、上级党委对下一级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同时,还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使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
五是要坚持正确评估导向。干部的评价与任用,有着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组织怎样评价政绩,使用什么样的干部,树立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少数干部之所以陷入政绩误区,与一些地区或单位在看待政绩问题上的导向不正确有直接关系。在干部考察考核中,正确看待政绩,就是要坚持辩证思维,处理好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现任政绩与前任基础、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现实成效与长远发展、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关系。要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4.领导的政绩观 篇四
会议时间:年 月会议地点:
主持人:授课人:
记录人:
参加人员: 主要内容: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1)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
(2)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意义
(1)政绩。
(2)政绩观
(3)政绩的目的,其实质是要回答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即我们建立政绩到底是为了什么。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只有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来。
(4)政绩的内容,其实质是要回答,什么是真政绩,什么是假政绩。
5.领导的政绩观 篇五
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正确政绩观主题教育的安 排 意 见
为推动学习实践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根据区“两学”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经局领导办公会研究,决定近一段时间内,在全局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中,开展正确政绩观主题教育,具体安排意见如下:
一、目的意义
开展正确政绩观主题教育,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工作作风,创造经得起检验、群众满意的政绩,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目标任务
1、强化一个理念,就是强化“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的理念。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注重把上级决定与我区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相结合,创造性抓好落实,把贯彻上级决定的过程变成服务群众、为民谋利,利用法律的手段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为我区“依法行政示范区”工作的早日实现和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核心区”的宏伟目标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
2、抓好一个重点,就是把抓好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作为重点。能够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反对形式主义,不搞短期行为,不搞“形象工程”,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3、形成一种导向,就是形成“凭实绩评价和使用干部”的导向。重奖重用那些实绩突出、真抓实干、群众认可的干部,引导领导干部自觉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主要途径。
4、健全一套机制,就是健全一套保障我局实现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制。重点完善以下四项制度:一是联系群众制度,通过深入基础、蹲点调研等,及时了解掌握基层情况和群众呼声,为作决策、办事情提供参考。二是民主决策制度,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和办法,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三是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四是评判问责制度,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让各界公开评判干部政绩探索建立虚假等不良政绩的问责办法。
三、推进措施
1、组织专项培训,加强教育引导。我局将集中时间,采取集中学习的形式,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将正确政绩观教育列入全局干部培训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教育引导局领导干部加强主观世界改造。
2、开展专项研讨,形成广泛共识。结合当前全市正在开展得向王彦生同志学习活动,适时召开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主题教育交流研讨会,进一步深化认识,在“为谁创造政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创造政绩”等方面形成共识。
3、进行专项查摆,深入查找问题。把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通过班子议、领导点、自已找、互相帮、群众提等方式,组织全局每名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反思,深入剖析,积极查找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
4、实施专项整改,务求活动实效。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与“干部作
风建设年”活动整改工作,针对政绩观方面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认真抓好整改。(1)树立正确导向。坚持“六个并重”: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并重、经济建设与发展民生并重、总量提升与资源环境并重、客观实绩与主观努力并重、现实成效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并重。(2)完善考评办法。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办法,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注重“五看”:即,一看司法行政工作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二看司法行政工作对我区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三看司法行政工作对我区信访稳定工作的促进作用;四看司法行政工作对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促进作用;五看司法行政工作对我区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的促进作用。(3)加大问责力度。将干部政绩与奖惩挂钩,实行末位淘汰,加大问责力度,真正体现凭实绩选干部、用干部,引导干部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
四、组织领导
1、坚持领导带头。开展正确政绩观主题教育,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重点。要带头加强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整改提高,带动全体干警树立正确政绩观,从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看待和创造政绩。
2、定实活动方案。要紧密结合实际,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制定操作性强的主题教育实施方案。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制定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目标、标准和努力方向。
3、强化督促指导。要把主题教育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推进载体,加强督促,大力推进。局“两学”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进行重点表彰。
6.领导的政绩观 篇六
一、单选(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2006年,政府的各种收入至少高达六万六千亿,全部政府收入占当年GDP的()
A.21% B.31% C.41% D.51% 2.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官员有多少对“官员财产申报”持反对意见?
A.67% B.77% C.87% D.97% 3.从1978年到2003年,中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增长了多少倍?
A.67倍 B.76倍 C.78倍 D.87倍
4.200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党员干部13万人,其中涉及省部级干部多少人?
A.5人 B.7人 C.10人 D.12人
5.“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这是谁强调的?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江泽民
6.《品格的力量》的作者是谁?
A.塞缪尔·斯迈尔斯 B.霍华德·斯迈尔斯 C.乔治·斯迈尔斯 D.塞缪尔·斯塔德迈尔
7.中国现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多少?
A.0.6亿 B.1.6亿 C.2.6亿 D.3.6亿
8.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起源于哪里?
A.瑞士 B.瑞典 C.美国 D.英国
二、多选(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1.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的个人主义严重的表现有哪些? A.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 B.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 C.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
D.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 2.评判政绩的客观标准要经得起哪些方面的考验?
A.实践的检验 B.人民的检验 C.历史的检验 D.敌对势力的检验
3.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关于勤俭从政不奢靡的要求有哪些?
A.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我国基本国情,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B.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勤俭办一切事业 C.带头执行中央有关精简经费开支的要求
D.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4.胡锦涛提出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要()
A.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 B.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C.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
D.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
三、判断(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邓小平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
正确 错误
2.政绩是主观世界努力改造客观世界的成绩,政绩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
正确 错误
3.1978年,我国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4.71%。
正确 错误
4.政绩就是领导干部在领导工作中所创造的真实成绩,是其所办的真正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有利的事情,是其所办的对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正确 错误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级领导工作中去,首先要实现领导工作科学化。
正确 错误
6.贡献和奉献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为人民做好事。
正确 错误
7.在任何一个国家,精英群体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正确 错误
8.政绩观是指对创造政绩的主观目的、检验领导工作成效的客观标准、评判领导者优劣的实践尺度、看法和观点。
7.领导的政绩观 篇七
本次会议指出“要以人为本,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这为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几千年来, 城镇之所以被人们向往的一个朴素认识就是城市比农村好。城市比农村好在哪里?现代社会, 城市的高楼大厦、繁华、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便利拉开了巨大的城乡差距, 高福利、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制度令农村人向往, 城市的组织性、开放性和相对农村的公平吸引着人们走进城市。正因为城市与农村的差距, 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异, 吸引着人们从乡村走进城市, 从小城镇走进大城市。从历史看, 城镇是非农业人口的集中居住地, 是非农经济活动的聚集地, 也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人类文明及其发展的集中表现形式之一。城镇享有比乡村更高的生活、福利水平和更高的文明程度。城镇也是一种组织, 具有秩序性和制度性等约束要求, 它消除了农村的自由散漫。
城镇必须让常住人口市民化, 不能让新进城的居民受到政策和制度的歧视。因此, 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 不要超越自身能力和条件盲目搞只见楼群不见人的城镇化, 更不能搞身份待遇歧视的城镇化。城镇化“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要入城农民、常住人口享受市民待遇和福利, 从拆迁、建设布局、小区建设设计, 包括车位、老年人、孩子活动场所, 公园配置上, 须有人性化的安排;城镇必须是生态、环保、节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 否则, 城镇在严重的污染和雾霾之中, 也不是人民所期望的;城镇也必须适宜居住、建筑物可长期保存有地方特色而非大拆大建。城镇必须设置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城镇的建设应有立法、规划, 按照规划布局和建设, 城市群、主城与卫星城相互协调布局。一个城镇和城市的发展是无数代人努力的结果, 不应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不切实际的妄想。
8.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篇八
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拥有科学正确的政绩观,在各自岗位上恪尽职守,不负重托,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政绩,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有的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增长。有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编造“GDP神话”,为个人树碑立传。
领导干部对政绩观有什么样的看法,直接反映着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和观念,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根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按照中央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忠实实践党的宗旨,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谁创政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执政为民的宗茸,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这样的政绩观是正确的;相反,仅仅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官位和权力,去做“面子工程”、“花架子工程”,这就是错误的政绩观。当前,有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政绩是个人的事情,工作是做给上级看的,凡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他们追求政绩的目的不是为了造福于民,而是为了给自己留名,为自己升官,这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创造政绩是为了造福人民。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落实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观,就必须把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考察政绩,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感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创什么样政绩?对于领导干部来讲,追求政绩本身是没有错的,关键得看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政绩。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坚持正确政绩观,要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是个总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当成为各级干部的行为准则。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这就决定了创政绩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又要坚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经济发展,又看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既看城市发展,又看农村发展。既看经济增长情况,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主观努力,又看客观条件。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这就决定了创政绩必须坚持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这就决定了在创政绩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局部与全局以及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发展的连续性、长远性和稳定性。
靠什么创政绩?首先要坚持求真务实。要坚决反对说的多干的少、说的好干的差的工作作风。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吹”出来的、“喊”出来的,要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实绩把写在纸上、喊在口号上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变成现实,忠实于党、取信于民。其次要坚持勤政为民。要多深入基层,多深入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坚持“身”与“心”同下,带着感情下去,带着思考下去,带着问题下去,问计于群众,求教于实践,努力使下基层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最后要堅持廉洁自律。要坚持廉洁从政,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意识,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决杜绝“权力私有化”、“权力市场化”、“权力商品化”。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提高从政的道德修养,不断增强法律观念,提高依法从政水平,努力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取得群众的信任。
怎样考核政绩?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解决好“怎样考核政绩”的问题。干部干什么,怎么干?政绩考核是一根“指挥棒”。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各地都把GDP增长速度变成衡量当地在任官员政绩的唯一标准,这是非常片面的。为此,我们应当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全面客观地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将关注民生、关注经济增长质量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和谐以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防止各级领导干部重经济指标轻社会发展,片面追求GDP等倾向。另一方面,要建立正确的政绩评价机制,实现干部政绩考核方式向“民评官”转变,让社会公众来评估领导干部的政绩。民众在评估政府官员的政绩方面往往具有信息优势,民众不仅会追求那些客观的、可量化的发展指标,还会追求那些主观的、不可量化的、可感知的指标,如公共服务质量,社会安全程度等。与此同时,民众还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地方知识优势,为政府提出可参考的发展目标。因此,将评估政府的权利还给民众,将政府官员的“进退留转”交由当地群众决定,将官员的升迁与政绩评价回归于当地群众,由公共服务对象来评价各级领导干部,那么他们在工作中就会更多地考虑追求能惠及当地民生和社会进步的政绩,必然有利于各级官员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
总之,正确的政绩观,体现在政绩的内容上,应该是实实在在、有利于当地建设和发展;在创造政绩的目的上,应该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为了推进当地建设而不是做给上级看;在创造政绩的途径上,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而不是投机取巧、竭泽而渔。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9.领导的政绩观 篇九
《造绿之殃—苏荣“造绿工程”警示录》、《蝇贪之害》纪录片通过一个个活鲜的腐败案件,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慎始慎微,带头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准确理解和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坚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决反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重要的人生必修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实谋事,始终把为人民谋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就“全面彻底肃清苏荣案余毒,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主题,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期迅速整改提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深,思考认知力不高。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系统性、全面性不足。自己虽然能够按时参加各种集中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上还不全面,内容偏向业务范围内的知识学习,其它新知识学习偏少,只是限于学习了上级规定的篇目,没有做到原原本本地系统学习,真正对党的理论知识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等重要内容掌握的还不牢固、不细致。比如中央、省、市下发的有关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等文件,大部分都是粗略的学习一遍,没有认真、深入的领会文件精髓,学习还不够深入。
2、政治敏锐性不够强,严守政治纪律规矩不够。认为自己作为领导边上的一兵,只要把分管工作搞好,政治纪律上不犯错误就行,没有清醒认识到目前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对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号召作用、自身的使命感认识不够充分,自身贯彻落实党和上级的要求只是被动僵化执行,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在执行、落实上级政策文件时,虽然不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有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时紧时松的问题,有的政策落实效果打了折扣,缺乏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出成效不罢休的韧劲、狠劲。
3、攻坚克难精神不足,勇于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对新形势下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的力度不大,存在畏难情绪。比如,当前环保高压态势下,作为一名对口线的府办副主任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站位不高,面对一些不利言论,有时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这个工作涉及面太广,容易得罪人,攻坚克难精神不足,力度有限,对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解决得不是很到位,办法还不多。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自己出身农村,人生第一站就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工作十年,在农村工作前后近六年,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岗位的变化,这种感情逐步在淡化,产生了优越感和自满情绪,以至于以自我为中心,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自己就逐步淡忘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淡忘了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工作中自身利益考虑多了,群众利益考虑少了,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很好的换位思考,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得不牢,甚至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2、党性修养有待加强。在工作中,由于强调工作忙,不由自主放松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放松了党性锻炼和世界观改造,没有做到慎独、慎微。面对盛行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由反感到感染到随波逐流;面对形形色色的腐蚀诱惑,由警惕到麻痹到半推半就,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抵抗能力,沾染了不良风气,甚至对一些“四风”问题习以为常,没有认识到“四风”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直接、最严峻的危险和挑战
3、自我要求不够严格。强调工作忙、没有时间而放松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有时会针对遇到的问题学习,但都是被动学习,缺乏全面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不能全面的提升自己素质,以适应新情况、新岗位、新要求。存在小节无害论的思想,没有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在具体工作中,抓落实不够细致,致使有些制度落实不彻底,工作推动打折扣。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1、坚定信念,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党员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失去灵魂。涉及职务犯罪的十余名官员之所以走向犯罪道路,究其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金钱、官位名利的诱惑下,放弃了对境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等腐败现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只有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时刻提醒自己,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过好金钱关、人性关、权力关,才能经受各种考验。
2、正确对待名利,把握关键环节。近年来,很多被查出的腐败分子虽然职务各有高低,年龄差别不同,学历层次不等,都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名利得失,就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名利,加强世界观改造,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3、严于律己,带头遵纪守法。一例例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例,看到昔日热血
方刚的领导同志,如今看到他们声泪俱下的忏悔和迟来的反省,深感震撼与惋惜,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非常重要,为此要经常加强学习、辨是非、不攀比、干好事,以平常的心态处理事情,不羡慕别人富有,做事做人要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党纪国法。党纪、国法对任何人都一样,在纪律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作为一名年轻领导干部,必须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群众,取信于组织。
4、加强党性修养,筑严思想防线。要加强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从一个个身边的案件中不难看出,不注重自身学习,不注重党性修养,私欲膨胀,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政治上丧失信念,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终将踏上不归之路。通过观看警示纪录片,我深深认识到开展警示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总之,我要居安思危,牢记前车之鉴,时刻提醒自己,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重要意义,严格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一名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
为 《本文为 word 可编辑版,若不需要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习题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习题 一、选择题 1、桃花的下列结构中,经过发育最终成为果实的是()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受精卵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3、旱地里的农作物被水淹没后,要及时排涝,主要是为了促进()
A、叶的光合作用
B、叶的蒸腾作用
C、根的呼吸作用
D、根的吸水 4、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利用率 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
D、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
D、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如下距离处,在相同时间内试管内产生气泡数量最多的是()
A、10 厘米
B、20 厘米
C、30 厘米
D、40 厘米 7、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
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
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
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二、实验探究题 1、下面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具体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 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的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 小时~4 小时。
③ 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
变成。
⑤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
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
色。
(1)步骤①的作用是:。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3)这个实验说明了:。
2、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
变成了 “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问
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____________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把甲放在___________下培养,把乙放在__________处培养。
10.领导的政绩观 篇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精神,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经中央同意,现就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政绩考核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目标责任考核、绩效考核、任职考察、换届考察以及其他考核考察,要看全面工作,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中央有关部门不能单纯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来衡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成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评定下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考核等次。
2.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
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的考核。
3.对限制开发区域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等指标。对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评价自然文化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情况。对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重点考核扶贫开发成效。
4.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把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审计和责任追究,防止急于求成,以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注重考核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连续性,考核坚持和完善前任正确发展思路、一张好蓝图抓到底的情况,考核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情况,把是否存在“新官不理旧账”“吃子孙饭”等问题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
5.加强对政绩的综合分析。辩证地看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前任基础与现任业绩、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既看发展成果,又看发展成本与代价;既注重考核显绩,更注重考核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既考核尽力而为,又考核量力而行,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注意识别和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和纠正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6.选人用人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要按照好干部的标准,根据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需要、群众公认等情况综合评价干部,注重选拔自觉坚持和领导科学发展、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
速度与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划等号,将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作为高配干部或者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依据,作为末位淘汰的依据。
7.实行责任追究。制定违背科学发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强化离任责任审计,对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的,造成生态严重破坏的,盲目举债留下一摊子烂账的,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也要追究责任。
8.规范和简化各类工作考核。加强对考核的统筹整合,切实解决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繁琐考核等问题,简化考核程序,提高考核效率。精简各类专项业务工作考核,取消名目繁多、导向不正确的考核,防止考核过多过滥、“一票否决”泛化和基层迎考迎评负担沉重的现象。中央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当年开展专项学习教育活动或换届考察、巡视的,可不再重复进行考核,根据工作情况,综合运用专项活动督导以及换届考察、巡视等成果形成考核意见。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本通知精神,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抓紧清理和调整考核评价指标,废止不符合中央要求的制度规定,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使考核由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观念,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中共中央组织部
【领导的政绩观】推荐阅读:
关于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10-02
浅议民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08-25
用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科学的发展观09-24
政绩考核机制主题10-07
感谢领导培养的话语 感谢领导培养的短信10-29
领导的要素09-02
领导能力的提高06-23
领导的角色定位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