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家长讲座

2024-08-07

青春期心理家长讲座(精选7篇)

1.青春期心理家长讲座 篇一

——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指导

中学阶段是人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是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发展得黄金期,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得关键时期,而且还是个体身心发展急剧变化并充满矛盾的“危机期”。面对这样一个重要时期,我们要充分理解学生得身体和心理得变化,并要给予及时、全面、人性化的帮助,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危机期”。

第一讲: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从年龄特征上来说,中学生处在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生长迅速,变化急剧。

1、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在中学阶段,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肩宽、骨盆等都在加速增长。以身高体重为例,中学生的身高每年少则增长6-8厘米,多则增长10-11厘米;体重一般每年增加5-6公斤,突出的可增加8-10公斤。第二性征的出现是中学生外形剧变的又一表现。所谓第二性征是指性发育的外部特征。如男孩子开始出现上唇生须、喉结增大、声音变粗或嘶哑、腋毛、第一次遗精等,女孩子出现乳头突起,声调变高、第一次月经出现。

2、体内机能的迅速健全。中学生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迅速增强,并逐步趋向成熟。以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为例,在青春发育前期,大脑重量和体积的增加较前减少,但内部结构复杂起来,大脑皮质的沟回组织和神经元细胞已经完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步平衡,特别是内抑制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到青春发育后期,第二信号系统不仅已据优势地位,而且在概括和调节功能上也有显著发展。青春发育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成熟为中学生心理的渐趋成熟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但中学生毕竟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脑和神经系统尚有待进一步锻炼。

3、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在中学生中,女性从十一、二岁左右生殖器官开始发育,至十三、四岁出现月经初潮,这标志着女性发育的即将成熟;男性生殖器官的成熟比女性要晚,到十五岁时,男性睾丸的重量才接近成人,十六岁左右出现首次遗精,首次遗精意味着男性性机能的成熟。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一方面,它刺激了中学生成熟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给中学生带来很多异性交往和性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第二讲: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人生当中最富有特色的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特别是中学生的性机能发育成熟导致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心理特征。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分为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发展。

1、认知的发展

在感知方面,在注意方面,在记忆方面,在思维方面,在想象方面,在言语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2、情感的发展

从中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来看,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中学生的情绪高亢强烈,充满热情和激情,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二是情感的两极性明显,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同中学生主客观矛盾的增多和青春期生理发育有关。三是情感内容的社会性越来越深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内容与水平愈益丰富和提高。四是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中学生,其情感表露越来越带有文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五是中学生的友谊感迅速增强,并且出现两性爱情的萌芽,这种情况若引导得当,可促进其心理品质和行为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一些中学生的哥儿们义气,拉帮结伙,早恋或两性关系上的“劣迹”形为,对些应引起高度重视。

3、意志的发展

中学阶段学习活动的范围和难度的增加,以及青春发展期生理上的剧变和情感的波动,要求中学生大力增强意志的控制能力。这种客观需要推动了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使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中学生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他们对外界或成人指令的依赖性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根据目的任务自觉作出意志决定的水平则随年级升高而递增;中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随年级升高而增强,这同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集体舆论的约束力有很大关系;中学生的其他意志品质,如果断性和自制力,在良好教育的培养下也有很大发展,不过在初中阶段,轻率、冲动的现象还经常可以看到,这需要教育者的耐心引导和帮助。特别需要把意志的培养和情感的调控结合起来,以情炼意,以意制情,在控制情感的过程中锻炼优良的意志品质。

4、个性的发展

就中学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来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逐渐接近成熟,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性等愈益明显地表现出来,不过在初中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中学生的兴趣沿着方向日渐明确,个人兴趣不断扩展和分化、男生一般偏“理”,女生大多重“文”的趋势向前发展,这种情况在中学生兴趣发展的指导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中学生的理想在其形式上,是按照形象、综合形象和概括性理想的水平向前发展的,中学生理想的发展还具有现实性随年级增高越来越强,稳定性随年级增长越来越大的特点;中学阶段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理解随年级增高而水平上升,但总的来说,中学生的世界观可塑性很大,尚需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磨炼和发展。

就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来看,集中反映在良好性格特征的锤炼和性格品质的发展上。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意志特征之间的密切程度,随年级增高而加深;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初中阶段可塑性较大,到高中一、二年级时便趋于成熟或基本定型;在良好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化的积极结果在学生性格的发展上越来越得到明显的反映。因此,抓紧中学生性格成熟或定型前的锤炼或“塑造”工作,是促进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总之,中学生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幼稚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有时由于体形身高的变化被看成是大人,有时又由于不懂人情世故,缺乏生活常识而被当作孩子对待。在挫折面前,他们自己也会感到是处在既不是大人又不是孩子的时期,是哪边也靠不上的时期,也可以说是“上不上,下不下”的极不稳定的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结果在这一时期,中学生出现了三大心理矛盾: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自我意识迅猛增长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

第三讲: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指导 针对前述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扰十分明显,心理矛盾含突出,从近年来我们在咨询活动和实际操作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围绕学习产生的心理矛盾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

1、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老师学校期望也比较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前来咨询时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们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不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信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晚上1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飞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考试焦虑问题,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瘭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业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来访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们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至。我们在咨询时就经常碰到这样的询问,“我和一个男生很要好,现在他升大学了,我想与他确立关系可以吗?”“我和一个男同学很谈得来,想发展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师和家长不同意,影响不好,该怎么办?”“我喜欢一个男孩,可有好几个女同学喜欢他,我该去竞争呢,还是退下来?”等等。

其二、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恋,同性恋等。这在中学生中虽不普遍,但也不罕见,多表现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有位高三的女生,学习很好,人也很聪明,学校还想保送她上大学,可她却与一个比她大10岁,且已有家室的男子同居了,而且说到她这么做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感情”。虽然,从理智上讲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日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还有位学生恋上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英语老师,明知没有结果,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喜欢他,整日就想见到对方,与对方呆在一起。当对方不接受这种情感时,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此外,还有一些恋你妒母,喜欢同性成人伙伴等畸恋现象,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并不简单。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头况,作为教育、心理工作者,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患,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该如何从事这项工作呢?具体做法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

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四)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睦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实施:

1、引导学生合理民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潜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伯依赖性较强,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助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3、注意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心因性原因外,很重要的影响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的训练,最好是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4、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象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咨询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帅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咨询失效。

(五)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心理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

总之,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出发,国家教委提出“九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健康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一门新生学科。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尊重异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地使生理需要服从社会需要,完善自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今天的中学生将是我们新世纪的主人。而21世纪的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现在必须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样,才能成为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健康、更幸福、更和谐、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用人才。

2.青春期叛逆心理讲座 讲稿(共) 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青春期叛逆心理的知识。(page 1)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定义:(page 2)青春期叛逆心理是指青少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里的“对方”尤其指我们的父母长辈和老师。叛逆心理是我们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我们这个年龄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那么青春期叛逆心理在我们身上有哪些表现呢?(page 3)

在分享这些表现的同时,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些心理或行为。一是认为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比如父母给我们规定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学校里的规章制度等,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不合理的,认为这些规定、制度剥夺了我们的自由。有些人是背后有怨言,而有些同学呢,则以违反这些规定、制度的行为来表示不满。这些都是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具体表现。

(page 4)二是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我们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家长、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而现实中,我们却常常处于家长和老师们的监管之下,因此当师长再三叮嘱同一件事时,我们常常会感到厌烦,甚至恼怒。尤其是在认为家长、老师的话有漏洞时或者他们批评我们时,我们会觉得特别反感和恼怒,从而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和行为,来显示自己的“成熟”,却往往是事与愿违,显得更加幼稚,也可能伤害师长们的感情。

(page 5)三是“逆反行为”频发。什么是逆反行为呢?简单来说,逆反行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顶牛”、“对着干”等行为。逆反行为的对象往往是针对“教育者”。这种反常的心理和行为是由于我们的逆反心理作祟,目的是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长大了”。

同学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身上是不是也经常出现以上这些心理和行为?心理学上认为,青春期叛逆心理是这些叛逆行为产生的原因,那么青春期叛逆心理又是如何产生的呢?(page 6)

青春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说,有4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方面的因素。

(page7)第一是我们自身的因素。青少年时期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方式超出了童年期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青少年时期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为逆反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同时,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对立心理。这些心理使得他们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人和事,比如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提出质疑。因此他们很容易把老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吹毛求疵,是对自己的嘲弄,是对自尊心的伤害,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page8)第二方面是家庭的原因。首先大多数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因此对子女要求过高,一旦要求超过了子女能承受的范围,对子女来说这是一种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的反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也可能使子女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对子女提出要求的方式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是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子女屈服,不给予子女任何自主性的空间。久而久之子女便会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产生反感、抵触,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page 9)第三方面是学校的因素。首先,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简单的教育方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仍没有根本改变,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代办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

其次,教育过程中的民主化程度低。有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能体谅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排斥,进而对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再次,目前评价学生的方式还是”分数至上“。不少教师过分注重分数,忽视对学生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客观评价,对学生的一点小错就揪住不放,使得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page 10)第四方面是社会因素。社会的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都可能影响敏感而好奇的学生,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带有一定的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叛逆心理都有哪些危害呢?(page 11)

第一,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和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导致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后果。

(page12)第二,上述病态性格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如徐力杀母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说明,如果对叛逆心理疏导失当,将会出现多么惨痛的后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面对青春期叛逆,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阶段呢?(page13)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第一,善于体谅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学校的大家庭里,我们要学会为他人考虑,体谅他人。体谅父母、师长的辛苦,体谅他们为我们的一片苦心。

第二,控制情绪

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那么我应该学会冷静对待,理解的要接受,不理解的要冷静对待。

第三,主动交流

生活中一多半的矛盾都是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应学会与他人平等地沟通,让他人了解你的真实想法。

第四,承担责任

我们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而真正的长大是从能够承担责任开始的。因此我们要做自己该做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以正确的方式显示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其实我们都是幸福的人。我们没有理由再去抱怨父母没有给我们更好的生活,当你欣赏到下面的图片时,就会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人们说,父母之爱是无条件之爱。他们为了我们,忍受着生活的艰辛(page14)他们用自己的肩膀,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空,我们才能无忧无虑地成长(page15)

而我们的老师们,传授我们知识,呵护我们成长,是值得我们去尊敬和爱戴的人。(page16)

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page17)而有些偏远山区的同龄人却只能在露天教室里接受知识的洗礼,他们生活艰苦,却仍拥有梦想,刻苦学习。那么,我们呢?(page19)

(page20)现在的我们,正生长在璀璨而美丽的生命季节,你们有激情,有梦想,当然也有些叛逆,我们需要个性和成长。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正面临着成长阶段中必然出现的心理逆反期这一阶段,希望我们和家长、老师们一起努力,来走过这一段特殊的路。我相信我们必然是很出色的新一代学生,也相信我们会如愿以偿,梦想成真,成长为理想的自己。

今天与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青春期叛逆心理的知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我自己感觉收获很多,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因此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地思考下:(page21)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想青春期的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与父母、师长相处得更融洽、更和谐。”

3.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简报 篇三

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11月15日,赤蓝桥小学开展以“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为主题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此次讲座引导教师从积极心理视角出发,用正面积极的教育理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深入浅出。引导教师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心理调适,给自己树立合理的认知,适时适当地宣泄不良情绪。同时,教师要了解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给学生情绪疏导的办法,让学生在合适的场所用合适的方法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此次讲座,不仅加强了各位教师对自身心理状态的了解,也提高了思想认识,为更好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幸福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4.青春期女生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篇四

——关注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仁和小学 李青竹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不知同学们是否意识到一种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呢? 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及的我们的身体发育问题。我想,在座的同学们比我清楚,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这确是一个事实。你或者你的同伴,正在长大。今天,我们单单请了你们女同学来,是要探讨一下我们要面对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一、如何与异性同学正常地接触、交往

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同学交往、接触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当一个问题不会不懂的时候,需要懂的同学帮助你,难道他是男同学就不去请教吗?男女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很好,但是,这一时期男女同学还很单纯,幼稚,一块学习,朝夕相处,由好感变为很喜欢见面、接触,这时候一不注意,就把学习的心思转移到对异性的注重上来,听课精力不集中(想着心事),这就叫做学习上分心了,影响了学习,这时候再不正确认识,将耽误了学习,也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以至断送了青春年华。

那么,怎样与异性同学接触、交往、相处才不易走入这个误区呢?更好地利用青春期这个关键时期在学习上打好基础,较好地让身心健康地成长呢?这就需要大人们正确引导。我想给同学们说的是一句话:把心思集中到学习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认识两点:一要树立远大理想,向伟大的女性学习:如居里夫人、宋庆龄等,她们年轻的时候是如何度过青春期的。二要明确自己目前的学习任务,多少人盼你成才呀!同时,大家应该知道,男女同学相处,应该是真诚的,友谊是纯洁的,尤其是女同学,犹如朵朵盛开的鲜花,更要洁身自爱,自尊自重,让花开得更鲜艳,而不是过早地凋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女同学爱打扮的问题。我们应该懂得美应该是心灵美与外表美的统一。

二、如何做一个自信、自尊、自爱的人

小泽征尔的故事: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大赛,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稍做准备便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一点不和谐,开始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但仍觉得不自然,他感到乐谱确实有问题。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都声明乐谱不会有问题,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声音刚落,评判席上那些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因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一流音乐指挥家,在三名选手中,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不附和权威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自信是一种力量,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微笑地,平静地面对人生,有了自信,生活便有了希望。“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命运之神一次次把我们捉弄,只要拥有自信,拥有一颗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心,成功迟早会属于你的。当然,自信也要有分寸,否则,过分自信,就会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那么必然会导致失败。

昂起头来真美: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其实青春期如果处理好,是轻松愉快的。愿同学们能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这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让成长不再充满烦恼,让你们这朵朵鲜花更加娇艳。

三、女生如何自我保护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又是一个大染缸。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的女同学应当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呢?

1、提高警惕性,防范以恶意出现的坏人,也要警惕以“善意”出现的好心人。

2、不要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女同学到公园、河边、树木等偏僻的地方去看书或复习功课。

3、不要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女同学招手搭便车。

4、不要去各种酒吧或歌舞厅。

5、与父母闹别扭时切不可赌气离家出走。

6、衣着不要太暴露。

7、不要贪图小便宜,对别人的过分殷勤要小心。

8、在生疏的地方问路时,不要独自跟着愿意带路的人走。

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青春期是美丽的。让我们好好把握美丽的青春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描绘绚丽的青春,创造辉煌的人生!

5.青春期心理家长讲座 篇五

同学们、老师们:你们好!

很高兴,今天能和在坐的各位女同学在一起,每次在校园里看到大家,就会心生感慨:青春真好!健康真好!

在活动开始前,我想先给同学们分享个故事:

一名妇女发现三位蓄着花白胡子的老者坐在家门口。她不认识他们,就说:“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但各位也许饿了,请进来吃些东西吧。”三位老者问道:“男主人在家吗?”她回答:“不在,他出去了。”老者们答到:“那我们不能进去。”傍晚时分,妻子在丈夫到家后向他讲述了所发生的事。丈夫说:“快去告诉他们我在家,请他们进来。”

妻子出去请三位老者进屋。但他们说:“我们不一起进屋。”

其中一位老者指着身旁的两位解释:“这位的名字是财富,那位叫成功,而我的名字是健康。”

接着,他又说:“现在回去和你丈夫讨论一下,看你们愿意我们当中的哪一个进去。”妻子回去将此话告诉了丈夫。

丈夫说:“我们让财富进来吧,这样我们就可以黄金满屋啦!”

妻子却不同意:“亲爱的,我们还是请成功进来更妙!”

他们的女儿在一旁倾听。她建议:“请健康进来不好吗?这样一来我们一家人身体健康,就可以幸福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了!”

丈夫对妻子说:“听我们女儿的吧。去请健康进屋做客。”妻子出去问三位老者:“敢问哪位是健康?请进来做客。”

健康起身向她家走去,另外两人也站起身来,紧随其后。

妻子吃惊地问财富和成功:“我只邀请了健康。为什么两位也随同而来?”两位老者道:“健康走到什么地方,我们就会陪伴他到什么地方,因为我们根本离不开他,如果你没请他进来,我们两个不论是谁进来,很快就会失去活力和生命,所以,我们在哪里都会和他在一起的!”

同学们很聪明,一定知道老师想说什么,那就是:“人生的幸福之一,是保持了你的健康。”

现在故事讲完了,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宣读关于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请---同志宣读关于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 “青春健康教育” 活动的实施意见。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议程:请讲话,大家欢迎。下面,进行会议第四项议程:青少年代表做表态发言。

同学们,本次讲座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活动,今天黎校长为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辅导,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我们受益匪浅。黎校长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指导大家加强自我保健,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这次讲座,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从而以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愉快地学习,幸福地生活。

6.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篇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把引起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与父母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儿女身上寄托着父母甚至几代人未竟的希望与梦想。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特殊国情,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压在了一个孩子的身上。因此,孩子从小就像一只身负重托的蜗牛,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艰难地爬行。不少家长培养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是出于个人虚荣心的满足,他们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目标或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从小就按家长的意志发展,根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其他个性特点。当孩子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时,他们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迁怒于孩子,大打出手。震惊全国的“徐力杀母事件”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事情天天照样进行着:可怜的父母们,正在为塑造他们自己心目中的音乐家、舞蹈家、画家、书法家、外交家、国际象棋大师„„而忙碌着。他们哪里知道在孩子心里深处早已播下了厌倦的种子!如此一厢情愿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给儿童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家长学习了解一些教育科学知识,能够依据一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家教行为,并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既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能把握住自己孩子的过高期望值,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这是塑造小学生健康心里的非常重要的一面。

二、儿童学习适应性及发展性与教师教学儿童化程度之间的矛盾

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有一个逐步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从教师到同学有陌生之感,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和正规学校教育的组织纪律约束等等,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在学前期身心的发展的基础上,小学教育开始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儿童所达到的已有心理水平又不能完全适合于这些新的要求。这样一来,就使小学教育向儿童提出的新要求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产生矛盾。在教育的影响下,这些新的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着小学生的心理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事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将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呢?这要取决于教师教学的儿童化程度的高低。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切实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并努力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各科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和进一步发展有特殊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小孩子的各种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去了解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快乐及需要,从而根据儿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参与孩子的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放下成人的架子与老成,怀着一颗童心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独特而五彩缤纷的心灵空间,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建立起平等、信任、友爱的师生关系。如此教师怎能不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又怎能不喜欢读书学习?因此教师教学儿童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儿童个性发展与成人化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人的心理卫生问题,大多是在成长过程中,因受到各种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大脑机能尚未发育成熟,人格特征还处于初步的形成过程中,整个心理发展也还处在幼稚和不稳定时期。因此,小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刺激的伤害和影响。“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出了无知便无畏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不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变得越来越“胆小”起来,越没有个性呢?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成人化的社会里,孩子毕竟是弱小者,顺从者,他们要想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必须从小就得学习和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记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保护儿童权益公约》的广告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一阵车鸣声、传呼声、麻将声、成人吵闹声中,一直不停地在倾诉着什么,但他发出来的微弱声音,早已被成人社会的“燥声”淹没了,最后当一切噪声停止,才听清孩子说了一句:“你们为什么都不听我说呢?”。我想这个公益广告的确把儿童的生活处境揭示得淋漓尽致!难怪那么多小学生感到孤独,认为谁也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父母、教师总是要管这管那。还好,有电视当中的大风车、动画城陪伴他们成长,还有书店里仅管数量不少,质量不太高的少儿读物伴随着他们渡过不被成人理解和尊重的童年时光。年轻的教育专家李镇西曾不无感慨地说过:“中国的教育是理想主义、充满玫瑰色的教育。”的确,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是单纯的理想化的教育,一旦他们进入社会,才发现这个社会并非书本里讲的那样美好,他们就产生了困惑,甚至痛苦的思索。当然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格再塑的过程。如果引导不当,会造成儿童个性(人格)发展的严重扭曲或缺陷。现在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接班人,他们将随着时代潮流,进入成人社会。要从根本上提高新一代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就必须优化、净化社会环境,尊重儿童应有的权益,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和成长条件,这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讲述的三点之外,还有其它因素,比如升学压力(从长远看)、父母离异、同学人际交往等等,就不逐一讲述了。

溪山镇中心小学

7.青春期心理家长讲座 篇七

三个问题1、与异性交往好吗?怎样与异性交往?2、是友情还是爱情――异性交往中友情与爱情的界限。3、早恋有害吗?

第一部分与异性交往好吗?异性友谊是人类友谊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异性朋友的结交,是友谊交交往中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我问大家,你们更喜欢同性别的交往还是异性交往,只要凭心而论,两相比较,你可能是更喜欢异性交往。

一个人在异性面前更想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从而激起自己行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举个例子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某校某班学生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一片嬉笑,吵闹杯盘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男生彬彬有礼,你谦我让,不乏君子风度,女生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范。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异性效应。其实,异性交往还具有心理的整合、协调与保健功能。俗话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就中学生而言,男女同学在异性交往中还有相互补偿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1、有利于心理平衡

根据你的观察,你是否注意到男女生在性格气质上存在的差异?实际上女生心思较男生更为细腻,而男生则较为粗犷而更有胆识。这样在交往时往往能在心理发展上达到一种平衡和补偿的效果。当你沮丧时,可能异性的劝慰更加切中要害,女生可以请求男生在勇气和魄力上的支持,而男生可以请女生一些要求细致的工作。譬如班级中,往往是男生做班长,女生做团支书,这种工作分工正好体现了一种性别上的互补和搭配。、有利于人格和谐发展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与父亲有良好沟通的女孩在长大后更有具有女性魅力,更加温柔。对于我们来讲,两性之间似乎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有歌唱道:“女孩的心思你别猜。”而男孩渴望自己被重视,被异性青睐,所以也唱到:“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其实这都表明,由于性别不同,对世界的体验和看法也会不同。所以我们才会去渴望和异性交往,否则就无法体会到异性的想法和感受,以后进入工作和婚姻就会产生很多的隔阂和矛盾。3、可以避免和异性交往的恐怖因为男女两性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总是觉得异性是我们完全不同的人,这就会使我们不敢与异性交往。时间长了,对异性伙伴就有一种恐怖感,说话、办事、交往都无限的紧张,而当我们开始频繁地与异性

交往后,便会发现其实异性也没那么神秘,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轻松的交往模式。案例:某学生的异性恐怖,因为中学时同桌长得象明星林志影,多看了眼遭到白眼,之后再也不抬头看黑板,意志力非常顽强,只靠听,记笔记,不会问同学,考上了大学。直到大学毕业父亲发现女儿的异常,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告诉她正常与不正常的区别让她泪流满面。).有利于在活动中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人都有心理上存在“异性效应”,青少年尤甚。这种“异性效应”的表现是,有异性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参加者一般会感到更愉快,干得也更起劲、更出色。这是因为,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会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愉悦感,从而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既然和异性交往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中学生异性交往是值得提倡的。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同学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有的学生表现为与异性交往时过分害怕、紧张甚至恐惧;有的学生则表现为过分随便、没有分寸、甚至放荡不羁。这两中情况都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⑴不必过分拘谨。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注意消除异性间交往的不自然感。在心理上,应该像对同性朋友那样去与异性交往,因为友谊本来就是感情的自然发展,异性间自然交往的步履常能描绘出纯洁友谊的轨迹,这已为无数的生活实践所证明。

⑵不应过分随便。异性间交往过分拘谨固然令人生厌,但也不可过分随便,诸如嬉笑打闹,你推我拉之类的举止应力求避免。须知异性毕竟有别,有些话题只能在同性之间交谈,有些玩笑不宜在异性面前乱开。此外,异性交往时要注意自尊自爱,言谈举止要做到庄重文雅,切不可勾肩搭背,搔首弄姿,卖弄风情。因为过分的亲昵,不仅会使你显得轻佻,引起对方反感,而且还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⑶不宜过分冷淡。异性同学交往时,理智行事,善于把握自己的感情固然是必要是,但不应过分冷淡。因为这样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也会使人觉得你高傲自大、孤芳自赏,不可接近。

⑷不可过分卖弄。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如果想卖弄自己见识多广而口若悬河,丝毫不给别人讲话的机会;或者在争辩中有理不让人,无理也要辩三分,则会使人反感。当然,也不要总是缄口不语,或只嗯“、”啊"不已,如果这样,尽管你面带笑容,也会人觉得你城府

太深,令人扫兴。

第二部分是友情还是爱情――友情于爱情的界限

青春期-----一个黄金般珍贵而多有神秘的人生必经时期。也许女孩子已经发现了自己日益美妙的体态,男孩子也听到了自己声音的反常。也许,你会为一条美丽的裙子得意半天,也会会为在异性面前的一次失态而懊恼几日„„这时的你,开始注意异性,在乎同异性同学的接触。异性注视你的目光,偶尔间的接触,随意的问候,都可能使你怦然心动.这种情感是非常自然和纯洁的,不带有任何的功利色彩,代表着少男少女纯纯的感情,美丽而动人。什么是爱情一天,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4 岁的女儿问了他一个问题:“父亲,什么叫爱情?”和所有的父亲一样,苏霍姆林斯基也陷入了忐忑不安之中。但他没有回避,而是用信书的方式和女儿一起探讨爱情,并通过自己儿时的经历以及几个神话故事为女儿解释爱情。他在《给女儿的信》中把自己的祖母当年讲给他听的关于爱情的一个童话故事说给女儿听:在祖母充满了文学色彩的童话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曾三次来到人间。第一次上帝在那对青年男女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远远超过蓝天和太阳,土地和长满小麦的田野。总之,比上帝所制作和创造的一切都美”,他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第二次“上帝从他俩的眼神里看见了更加美丽和更加强大的力量,而且好像又增加了新的东西”,他读到了“忠诚”;第三次他从男人“非常忧虑”的神色中读到了“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而且蕴藏着一种新的东西”,那是“心头的记忆”,是对永不会逝去的爱情的追念。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正是五十年彼此的忠诚、扶持、依赖与追怀,造就了这相濡以沫、刻骨铭心的爱情,虽然“每一个人最终都要变成一把骨灰,但是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这话不由得不让人细细地品尝、深深地回味。爱情也是人类所独有的,文章借童话故事和祖母的话语叫人咀嚼一番:“上帝站了很久,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从此以后,人就成了地球上的上帝了”,“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一代一代地相传。”的确,只有人才能够爱,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无比,苏霍姆林斯基用充满诗意的童话故事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人类生存繁衍,相互忠诚,永远怀念,这就是爱情,人类所特有的爱情。爱情与友谊的界限友谊,词典上解释为“朋友间的交情”。他是有相同兴趣、爱好或性格相似的人结成的一种彼此关心、相互帮助的友情,是在心理相容基础上形成的个人之间强烈而深沉的情绪依恋。它不分男女,也没有范围和年龄的限制。友谊的最显著特点是不排斥他人,可以是三五人或更多的人形成的朋友关系。这种友谊可以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久的。友谊结束时并不一定

彼此造成心理伤害,因为友谊是多元化的。例如中学时代结束了,中学同学间的友谊可以结束,也可以持续,不少同学又有了大学时代情谊更深的朋友。而爱情则不同它含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两性之间在体貌上互相吸引,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在文化层次、教养水平、人生目标、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一致性。爱一个人实际上意味着在对方身上实现你本人在诸多方面的追求,比如审美追求、理想追求、生活目标追求,还有性的追求。这就是说,爱情包括了精神上的追求,心理上的追求,物质上的追求(双方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今后共同生活作准备),还包括性的内容。而且,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双方渴望通过婚姻的形式以求获得合法的肉体结合并承诺终身相守。爱情具有排他(她)性,他(她)要求相爱的双方感情执著、专一,同时与多人保持爱情关系则被视为不道德。实际上,与多人同时共有爱情也是不可能的。以上是我们在一般意义上对友谊与爱情做的分析,但是要对友谊与爱情的话题进行讨论,我们讨论三天也讨论不完,也许同学们关于二者的界限与区别还有很多的问题,我们今天就不再做具体深入的探讨,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在咱们学校的图书馆借到一本《爱-----你准备好了吗?》的书,它可以解答大家更多的疑惑。

请你判断以下(1)当你和异性朋友常常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不愿扩大交往的圈子时,当对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你的心思时,当对方不在你身边,你就坐卧不安,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时。(2)男女孩之间很快陷入一对一地交往,彼此形成情感依赖,希望时刻和对方在一起,因而脱离了群体,不再与其他同学交往。(3)双方交往过于频繁,把大量课余时间花在散步、聊天等娱乐活动中,无心学习或学习兴趣减少、成绩下降。(4)双方交往带有隐秘性,瞒着老师、父母及同学,常常向家长撒谎。

上一篇:大型活动申请报告下一篇:难忘的清明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