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总结

2024-09-24

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总结(通用8篇)

1.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总结 篇一

**市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报告

按照省委和**市委的统一要求,我市于2011年11月9日开始,至11月20日结束,对全市434个行政村、11个农业社区的村级党组织进行了换届选举,全面完成了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我市通过超前谋划,加强领导,周密组织,严格程序,在全市444个村采取了“两推一选”的方式、1个村采取了“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班子成员。共选举产生农村党组织班子成员1670名,其中,有1145名优秀干部连选连任,占班子成员总数的68.56%,新当选525名,占总数的31.44%。在性别结构上,共选举产生女委员90名,占总数的5.38%;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166人,占总数的9.94%,36-45岁的512名,占总数的30.65%,46-54岁的644名,占38.57%,55岁以上的348名,占20.84%,村党组织成员换届前平均年龄为45.5岁,换届后平均年龄为43.2岁,比上届降低2.3岁;在知识结构上,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772名(其中研究生文化程度2名),占46.22%,初中及以下程度的898名,占53.78%。换届选举产生的428名村支部书记中,连选连任289名,占67.52%,新当选139名,占32.48 %。在性别结构上,共产生女党组织书记12名,占总数的2.81%;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30名,占7%,36-45岁的136名,1

占31.78%,46至54岁的183名,占42.76%,55岁以上79名,占18.46%;在知识结构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29名,占53.5%,初中及以下的199名,占46.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符合参选条件的大学生村干部通过踊跃报名,积极参选,成为此次换届选举的一股新生力量,共有74名党员大学生村干部选入党组织班子(其中12名成功竞选党组织书记),占大学生村干部党员总数的100%,比上届(上届入选12名,占12.3%)上升87.7%。总之,此次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达到了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精简职数、增强活力的目的,收到了组织、党员、群众“三满意”的预期效果。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省、**市关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安排部署之后,我市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其他常委及部分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公检法“三长”任副组长的第九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一室六组”(综合协调办公室,组织指导组、督导检查组、信访接待组、宣传报道组、秩序保障组、法律监督组)同步开展工作,形成了推动换届选举的工作合力;组建了16支由四大班子领导任组长,曾担任过乡镇书记、乡镇长,有乡镇工作经验的市直单位正职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和曾担任乡镇长、人大主席、副书记的市直单位副职为成员的换届工作检查指导组,强化了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认真搞好农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关于认真搞好农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方案》及换届选举阶段工作流程图,在全市

农村“两委”换届工作会议上就村级组织换届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编排了换届日程,建立了乡镇党政一把手直接抓、分管副书记具体抓、班子成员协调抓、包村干部指导抓的工作机制,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

2、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增强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透明度,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我市始终把宣传发动党员群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整个换届选举工作始终。市、乡、村三级通过媒体宣传、会议宣传、户外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换届选举工作的政策和要求,积极引导党员群众依法、民主、有序参与换届选举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严肃农村“两委”换届选举纪律十六条监督措施的通知》,印发了《农村组织换届选举纪律宣传手册》和《农村“两委”换届纪律明白卡》等相关宣传资料,在市电视台制作专题新闻报道11期,编发动态报道20期,张贴宣传标语3200多条,组织观看《第一书记》、《九品村官》和《村官李八亿》445场次。各乡镇还同步利用党务、村务公开栏对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方法步骤、选举资格、候选人的资格条件等进行公开公告,切实保证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

3、认真开展培训,提高工作水平。采取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的方式,对乡村干部、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和参选群众就相关法律、省市文件精神、“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程序、候选人提名方式、正式候选人确定办法及具体的投票程序等进行了培训。特别是对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员、联络员

进行了重点辅导培训,对市委制定的“四项条件、十四个不得”和“六严禁、五做到、四严格”等限制性条件进行了讲解分析,力求使换届选举工作人员和所有参选人员做到熟悉政策、主动工作、依法办事。全市累计举办培训班34期,培训党员群10000余人(次)。

4、深入调查摸底,夯实工作基础。为进一步找准摸透农村“两委”班子在换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在10月下旬,市委就从市人大、市委办、市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信访局等部门,抽调了一批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多次参与换届工作的人员,利用一周左右时间分四组对全市16个乡(镇、办事处)进行了换届前期工作调研。调研中,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走访农户、填写调查表等形式,先后座谈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干部176人,座谈农村(社区)支书、主任264人,深入29个村、3个农业社区座谈走访党员、群众代表338人。通过调研,基本了解了全市农村(社区)现任两委班子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各乡(镇、办事处)本次村级组织换届中的重点村、难点村的基本情况,同时也挖掘了上届村级组织换届中的一些好经验和好做法,收集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全市的换届选举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各乡镇也普遍组织包片领导、包村干事,同所包村的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专题座谈,并对现任两委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谈心谈话,及早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摸准摸透村情民情。

5、加强工作指导,严格选举程序。在村级党组织换届

选举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和要求,不折不扣地严把换届选举各项工作程序。一是严格任期审计。按照先审计后选举的要求,各乡镇对现任村级党组织班子及其成员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村级债务、集体资产管理等情况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确保换届工作清清白白,不留尾巴。二是严格竞选标准。对推荐出的候选人,各乡镇党委根据干部职数情况,从年龄、学历、能力、性别等班子结构要求出发,对候选人的德、能、勤、绩、廉以及年龄、学历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并注重工作实绩、致富带富能力及群众公认度等关键指标,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三是严肃工作纪律。为严肃农村“两委”换届纪律,严厉打击“贿选”等违法行为,保证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市乡两级普遍建立了换届过程全程监督监督机制和违反换届纪律问题核查机制,形成对“贿选”、“扰选”等违法行为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切实加强了换届纪律监督。为使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熟知换届纪律并主动进行监督,市委组织编印了《高平市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纪律宣传手册》2万册,发放到了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手中。印发了《农村“两委”换届选举纪律明白卡》14万份,做到了户均一份,切实加强了对竞选人员和全体选民的宣传教育。在整个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期间,我市未发生一起贿选、扰选等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我市村党组织集中换届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从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党员流动性大,在召开党员大会民主推荐和选举时,党员的参会率还不够高。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化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年涌入城市创业,客观上造成村级党组织后备干部难选的问题。三是极个别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工作一般化的村,选配班子比较难,原任村班子成员换不掉,一些有致富能力、愿意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党员进不了班子。

要解决上述问题,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注重教育培训工作实效,切实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思想境界。畅通不合格党员的出口,探索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加强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力度,及时处臵不合格党员。尤其要积极探索加强对流动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使他们流动不流失。二是要重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致富能手,返乡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学生和大学生村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三是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政策。推行村干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阶段性重点工作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报酬,扩宽村干部的政治出路,落实离任村干部养老制度化等,不断增加村干部工作岗位的新引力,使优秀的村干部有干头,村干部岗位有争头,促进村干部队伍有序流动,始终充满活力。

2.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总结 篇二

在党的组织机构中,农村村级党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这些基础的组织形成了党组织的一个个战斗堡垒。在党的组织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堡垒作用呢?

1 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

1.1 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要想做好村级党组织建设,必须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农村村级组织的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核心,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得以贯彻执行的保证,党在农村的一切任务,都要通过农村党组织团结和领导农民群众来实现。现在,不论从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占有的战略地位看,还是从党同农民的历史联系看,加强农村党的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目标

农村村级党组织应当建设成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开创两个文明建设新局面,具有很强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的战斗堡垒。1994年10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个好”(即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体制、好制度)的目标要求。从根本上确立了新时期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正确方向。

1.3 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1)坚持党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立场,有很强的党性和组织纪律性;(2)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严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3)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勇于进取、锐意改革、开拓前进的新的精神风貌;(4)具有领导现代化农村经济的知识和本领,能够跳出传统农业的小天地,懂得“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才不兴”的道理,做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务各业并举;(5)懂经营,会管理,具有指导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素质。

2 做好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措施

2.1 结合中心工作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

村支部面临多项工作,但要抓住中心工作,统筹兼顾。这个中心工作就是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生产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只能以生产力这个根本标准来衡量。一个村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那里的商品经济发展就比较快,村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就比较强,社会风气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就比较好。党员在新时期带领群众勤劳致富是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表现;党员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是共产党员的天职;带领群众发展农村商品生产,走勤劳致富之路,是农村党支部的中心任务。

2.2 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

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农村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是要调整和改革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都需要党员去带头去探索,去创造、去实现。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2.3 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

加强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一个关键问题是抓好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其中,又特别是选好支部书记。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时期,凡是农村经济发展得快,农民富裕面广的村,那里的党支部一定坚强有力,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凡是穷村面貌未改的或是条件优越而未富的村,那里的党支部不是软弱就是涣散。

2.4 发展党员工作

2.4.1 发展党员的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确定发展党员的基本方针,不断地为党组织输送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使他们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骨干力量。

2.4.2 发展党员的基本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贯彻落实新时期发展党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必须树立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新观念。树立衡量一个农村积极分子表现如何,既要看他有无共产主义理想和献身精神,又要看他有无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有觉悟有文化的农村青年上。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勤劳致富光荣的新风尚,把那些思想好、有本事、受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和致富能人吸收到党内来。

2.4.3 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培养积极分子挑选和培养教育

好入党积极分子,是发展党员的基础工作,也是保证党员质量的前提在挑选、确定积极分子的基础上,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强培养教育工作,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自觉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4.4 坚持党员标准,保证党员质量

坚持党员标准,保证党员质量,是发展党员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方向。坚持党员标准,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党员标准。党章中第一、二条规定的党员的基本条件和第三、四条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行使的权利,综合起来,就是党员的标准,是衡量党员质量和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依据。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工作,是保证党员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多种途径完善村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村级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使农村村级组织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由于各地村情不同,党组织自身建设的状况也不同,所以具体一个村,一个阶段,在党建工作中要有所侧重。要对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找差距,有的放矢,缺什么补什么,从大处着眼,从难点突破。同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党组织的自身情况,建册立档,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村党组织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组织建设是保证党的领导地位,巩固、发展、壮大党组织的重要因素,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担负起历史重任。因而党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党的组织建设。

3.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换届后;村级组织;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144-03

如何应对新时期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探索建立科学、民主、规范、有序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是当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摸清换届后村级组织的运行情况,加强村级组织运作规范化建设,提高村务治理能力,保证广大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逐步实现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程序化,进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们组织开展了本课题的调查研究。

一、当前村级组织工作运行现状分析

2011年4月份,余杭区村(含社区,以下同)级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换届后的村级组织已运行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村级组织的工作运行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给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村级组织工作运行基础明显夯实。本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实现了“又稳又好”的总体目标,特别是通过鼓励党员参与村委会竞选,提高了村委会班子成员中党员的比例。本次村(社区)组织换届共涉及179个村和65个社区(不包括委托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管理的9个村)。本届共选举产生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经联社社管会)三副班子成员1556人,平均每村(社区)6.38人,共比上届减少了40人。党组织全部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进行换届,其中有76个村(社区)采取“带职直选”的方式,占1/3,一次选举成功的达97%。

2.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能力提高较快。三副班子中党员占93.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5.9%,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占64.6%,均比上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100%的村(社区)"两委"班子中有妇女干部,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35岁以下干部,村(社区)工会主席100%进入党组织班子,妇代会主任(妇联主席)100%进入"两委"班子,有172名到村(社区)高校毕业生担任团组织书记,同时,党员在村(社区)各组织、村(居)民代表中的比例也进一步提高。此次选举共产生党组织班子成员941人,其中新进党组织班子264人,48周岁以下的791人,占8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903人,占96%,分别比上届提高7个和5.5个百分点。在选举产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新任书记59名,基本达到“领头雁”工程“3个80%”的要求。有31名到村(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进入党组织班子,有83%的村(社区)党组织班子中有女性委员。

3.村级组织工作运行秩序更加健全。更加完善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运行机制:以村党支部(总支、党委)“公推直选”、村委会“自荐海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选举机制;以村“两委”联席会议、党员议事会、村务大事民决、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决策机制;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机制;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干部任期或离任审计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机制。真正把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富民强村本领好、服务群众意识好、自身作风形象好的“四个好”优秀人才,选进了村(社区)班子。

4.党员群众利益诉求机制进一步通畅。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村级班子成员之间更加团结,发展思路更加科学,谋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从实行“两票制”到“两推一选”到“公推直选”,村委会换届选举从有候选人选举到无候选人选举的“自荐海选”等一系列民主选举机制的实施,特别是随着在全区推行了村务大事民决等民主决策制度后,农村基层民主氛围不断浓厚,民主诉求不断高涨,广大群众对村级事务特别是钱怎么化,人怎么定,事怎么办等村级重大发展问题的透明度、公开度、公信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二、换届后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村级组织工作运行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剖析其存在问题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运行机制的牵制。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化发展加快进程中,有些村级集体收入大幅提高,有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则入不敷出,甚至欠债累累。目前我区还有一部分村(社区)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在50万元以下,一定程度上造成村干部津贴报酬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一些村干部一心想搞好村里工作,提高农民收入,却受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而无能为力。村级组织运行和基层民主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成本,而基层组织“无钱办事”,导致一些好制度应有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如民主测评、党员活动、民决等工作措施因付不起误工报酬而无法正常开展。

2.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对村级运行机制的影响。虽然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制定了不少制度,但有的村干部照章办事的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使一些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有的村干部不严格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展工作,有的村委会主任认为自己是全村的“村官”,是管人的“一把手”。甚至个别村干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随意实施村级运行机制,使村级组织运行的相关規定和程序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执行。一些村干部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民生方面上缺乏动力与热情。

3.村级组织运行机制自身不健全的内在制约。对于规章制度是否对村级适用,是否执行,是否检查督促等方面考虑尚不足,往往使得一些制度容易流于形式。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在决策事项、决策程序等方面均缺乏具体规定,导致操作中的随意性。有的村大小事务都通过召开“两委”联席会议决定,有的由村党组织书记或村主任说了算。有些村组织虽然都建有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但由于职责权力、监督方式不够明确,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不能有效地通过监督来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4.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后遗症的影响仍然存在。个别村“两委”之间或班子成员存在对立情绪,相互扯后腿,直接导致村级班子不团结,从而影响到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农村的社会稳定。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民主法制观念较淡薄,参与村级事务的能力不强。一些农村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年龄普遍老化,新知识新制度相对匮乏,缺乏民主议事的能力。还有一些村干部平时忙于经营企业,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太多精力考虑村里的事情。

三、加强村级组织的工作运行机制建设与对策思考

我们认为,加强村级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建设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大力优化村级组织班子队伍组成,进一步改善整体结构,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农村干部综合影响力的弱化是导致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的和深层的原因。作为直接与村民群众打交道的村干部,必须处理好与村民的干群关系。要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着眼点是提高干部的素质,规范干部的行为。作为村级基层干部,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以便处理好与村民的关系紧张问题。一是要强化非权力影响力。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二是要有一定知识。农村干部如果具备较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会在工作中博得农民群众的信服。三是要有较高才能。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等才能,会使人们对他产生敬佩。同时,区层面要结合“网组片”工作,认真开展村(社区)干部、基层党员、群众等多层次走访谈心活动,引导新一届党组织班子形成合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及时组织开展村(社区)干部“三项承诺”和党员遵纪承诺履行情况的跟踪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及时纳入到村(社区)干部综合考评和党员创先争优评议活动中,督促践行承诺。

2.注重创新方法,规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村级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村级组织的公共服务职能从当前村民对公共服务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农村社区的发展定位来看,村级组织的服务职能将越来越凸显。要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便民服务方式方法。按照“能进则进”的原则,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定群众要求最迫切、最需办理的事项进入镇街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或代理,并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事项。政府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拨款和定向补贴方式搭建了农村基本的服务载体和网络平台,而后期的运作和完善往往需要村级组织自行解决。村级组织通过管理服务职能的分离,应当进一步吸纳更多的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来源,为社会资源、民间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创造空间,从而提供群众更多便民惠民服务。可运用“民主化决策、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农村惠民利民新平台,以行政机制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搭建行业企业集约化服务窗口,将超市、菜市、商店等集中科学布置,培育壮大农村民间慈善组织、互助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等社会组织,形成常态化的服务供给来源和社会管理体系。

3.切实理顺村级组织关系,优化“两委一社”的运行和治理监督机制。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从根本上说,这两个权力结构的存在都是为了更好地代表和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而当前,“村党组织 (或村委)+合作社”的重叠模式已经成为通行做法,由村党组织或村委会替代经济合作社的情况十分普遍。当前的重叠模式也加大了村级组织运行风险,造成村党组织或者村委会干部易将掌握公共决策和行政管理的权力优势转变为个体或集团牟利机会。要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的职责加以明确细化,使村级党组织的决策权和领导权有具体的操作依据。要针对村级换届后班子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理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要重视村民代表队伍建设,使他们既能反映民意参政议政,又能从程序上遵守规则,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上发挥作用。要强化监督机制,着力在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认真推选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账目,并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

4.强化培养教育,抓好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丰富活动载体,倡导党员先进性。强化培养教育,抓好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要从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出发,编制好《党员发展五年规划》,特别是要制订好前三年党员发展计划并实施到位,计划要突出对农村优秀青年、致富能人和女党员的培养力度。二是做好分类管理。要根据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分类施教,分类管理,互相取长补短,并做好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三是丰富活动载体。要建立党员关爱机制,不断激发党员的自豪感和光荣感。结合“美丽洲先锋”创先争优,通过上党课、“闪光言行”展示宣传等形式,组织分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实际工作能力、为民服务能力。通过党校、远程教育等阵地,采取课堂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四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村级干部队伍的管理工作机制,做到思想教育和监督管理并重。五是健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要具体量化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价,将村干部工作报酬与工作实绩、群众评价、综合考核结果相挂钩。同时,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充分落实党员亮化评议制度,保持“出口”畅通。

5.强化农村社区工作者的培养和激励,推进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全面加强农村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一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骨干作用。结合城乡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社工人才开发,搭建社工人才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积极发挥工、青、妇、科协等群团组织的人才优势、组织网络优势和职能优势。二是要完善农村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提高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拓展社会工作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加强引人留人的机制建设。三是要提高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配套措施和激励保障机制,调动广大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干事业的积极性。四是要重点培养村(社区)后备干部。完善村(社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考核、任用机制,建立完备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和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对村级后备干部实行镇、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层面,全方位、多角度监督后备干部工作状况,定期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评议。

参考文献:

[1]杨雅涵,殷焕举.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综述[J].科学社会主义,2010(05).

[2]龙观华.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弱化现象探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02).

[3]徐春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7(04).

[4]杨雅涵,殷焕举.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11(02).

[5]覃博.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基层党组织建设若干问题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7).

[6]杨雅涵,殷焕举.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综述[J].科学社会主义,2010(05).

[7]邓小伟.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资源困境及开发对策——以江西省吉水县农村为例[J].农业考古,2010(06).期

[8]刘鸿渊,陈芳,何周富,史仕新.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學报,2011(01).

4.村级党组织换届试点工作报告 篇四

按照中共县委组织部《关于认真做好村(社区)党组织换届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经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将村作为换届试点村,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支部基本情况

村支部现有农村党员XX人,预备党员X人,入党积极分子X人,从性别结构来看:男党员X名,女党员X名,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X人;35岁-60岁X人;60岁以上X人,从文化结构来看:小学文化X人;初中文化X人。村现任支部书记XX,现年XX岁。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机构,推进工作落实。

9月初,乡党委成立以书记为组长、乡人大主席、乡长为副组长,副书记、组织委员及村包村组为成员的乡村级党组织换届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前期调查摸底,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充分了解掌握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乡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方案》。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9月中旬,乡党委召开乡村级党组织换届试点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了换届相关工作、培训了换届骨干人员,制定了相关横幅及标语。同时,领导小组指导村支部召开了党员大会、解读了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相关法律法规、选举程序、任职条件,强调了换届纪律,营造了良好的换届氛围。

(三)深入调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为确保村支部换届试点工作完满完成,乡党委组织村包村组成员围绕换届选举对全村矛盾纠纷进行了1次全面排查,深入分析了村支部换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做到“五个清楚”,截至目前,村未发现影响支部换届的矛盾隐患。

(四)精心组织,严格依法推进。

在村支部委员候选人的产生过程中,乡党委、村支部严格按照《选举法》相关规定,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顺利完成了代表推荐工作。一是开展“三推荐”。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结合村支部换届工作实际,乡党委组织指导村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乡党委书记、乡长XX进行党员“一对一”谈话逐步完成“三推荐”(组织推荐、党员联名推荐和个人自荐),共推出村支部委员候选人初始人选5名。(XX、XX、XX、XX、XX)。二是开展“一测评”:9月18日,村召开党员民主测评会,围绕支部换届,对全体党员德、能、勤、绩、廉方面进行了1次全面测评,从测评排名靠前的党员中,选出了XX、XX、XX和XX4名初步人选。

5.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总结 篇五

文章标题: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总结

***县现有11个乡镇,166个行政村,有农村党员8811名,农村人口达万。根据省、市委的有关要求,我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从年初开始,于5月底结束。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是不断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形势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认真贯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主要按照村党组织“两推一选”和村委会“公推直选”的要求,精心谋划,严密组织,规范操作。从1月初开始,在钟管镇试点先行,到5月下旬结束,165个村依法选举出新一届

村党组织、村委会班子,新一届村“两委”总数994人,平均年龄42岁,高中以上学历656人,占%,女性189人,占19%,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岁,高中以上学历82人,35岁以下13人,女性15人,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岁,高中以上学历122人,35岁以下16人,女性11人,一大批综合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人才被选入村级领导班子,切实优化了班子结构,增强了整体合力。在这次换届选举中,我们还分别选择7个村开展村党组织、村委会无候选人直接选举和村党组织“两公推一直选”工作,对推动基层民主进程作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主要做法

根据浙委[2004]24号、湖委发[2005]10号文件精神,我们在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

1、统一思想认识,精心组织部署。县委深刻认识到,只有将村级组织建设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上水平、上

台阶,在组织实施中,切实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是深入调研摸实情。从年初开始,带着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这一课题,县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等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全县11个乡镇62个村,对我县村级组织现况、选举前夕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影响换届选举的不稳定因素等情况,实地调查了解,听取意见建议,分析解决问题,并充分运用调研成果,制定出台全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意见和方案。县委还专门成立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的工作指导小组,主抓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强化了组织保障。二是专题部署抓落实。3月11日,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县委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县委书记亲自做动员报告,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步骤、原则要求等作出全面部署,要求乡镇和部门务必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认真抓好。为发挥县级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作用,县人大、政府、政协等

领导班子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县指导小组针对排查出存在不稳定因素的16个村,建立县委领导联系制度,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县指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召开阶段性汇报会和座谈会,分析讨论热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提出指导性意见,确保了工作的平稳推进。三是上下联动促合力。各乡镇和村结合各自实际,创新工作载体,狠抓任务落实。如武康镇抽调镇领导和机关干部100人组成工作组,进村指导工作;筏头乡党政“一把手”带头蹲点联系村,分片包干负责抓好选举;新市镇选举骨干到到余姚县直选村取经;7个直选村针对一些工作环节没有法律政策依据的实际,主动依托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讨论作出决定,或在选举办法中加以明确,等等。全县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促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2、强化培训动员,抓好宣传指导。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我们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认真抓好培训指导和宣传发动,不断夯实思想保障。一抓业务培训。专门举办换届选举骨干培训班,集中一天时间对各乡镇分管领导、工作骨干进行业务培训,11个乡镇重点抓好农村工作指导员和村选举工作人员的培训,如雷甸、洛舍等镇为确保培训质量,采取分阶段培训的方法,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学,为换届选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业务保障。据统计,县、乡两级共计培训13人次。二抓督查指导。我们在设立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的基础上,专门从组织、纪检、人大办、民政、信访等部门抽调18名工作骨干,分成综合指导、政策处理、宣传保障等三个工作小组,统一负责业务指导、政策处理等工作,避免了政出多门现象。围绕村干部违法违纪、历史遗留问题等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的16个重点村提出具体的工作对策措施。并建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巡回检查制度和换届选举工作周一上报制

度,分3次对对乡镇、村开展工作巡回检查,每周一组织各乡镇上报工作推进情况,对发现的违法行为或其他不当行为,及时给予了制止和纠正。三抓宣传动员。我们利用标语、横幅、板报、以及广播电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全县共印发选举指导手册3200余册,宣传资料6000多份,张贴标语1000余条,并专门设立村级组织换届专线服务电

6.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总结 篇六

河洛镇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总结2007-02-06 09:45:1

3根据市委《关于做好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我镇党委高度重视,结合我镇实际,研究下发了《河洛镇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并根据方案要求,严格程序,分类指导,按照“两推一选”的要求,对全镇个村党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经过党员民主推荐、村民代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审批、党员大会选举,各村党支部都按照要求,顺利产生了新一届的党支部委员会。河洛镇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下面就这次选举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洛镇各村党支部共有党员名,村民代表名,参加选举的党员有名,参加选举的代表名,党员参选率达,代表参选率达。个行政村党支部换届后共产生支部委员名,其中书记名,副书记名,委员名;男性委员名,占,女性委员名,占;—周岁名,占,—周岁名,占,—周岁名,占,周岁以上名,占;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名,占;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名,占,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名,占。此次选举连选连任的支部书记名,连选连任的支部委员名,交叉任职名。通过换届选举,新一届支部委员会班子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女性委员职数均有较大的改善,政治坚定、工作务实,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年青“双强”党员进入了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提高了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二、主要做法

⒈成立组织抓氛围。市委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安排部署之后,我镇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我镇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研究制定下发了《河洛镇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魏文红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及由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为成员的指导小组,指导各村党支部开展工作。为切实提高村指导组成员依法按章办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镇专门召开了全体指导组干部培训会议,进行了专门的政策业务培训。为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在整个换届选举工作中,镇党委着眼于教育,立足于宣传,注重于引导,始终把宣传发动群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整个选举工作过程。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两推一选”的目的、意义、原则、程序和方法,利用村务公开栏公布村党

组织班子成员职数、任职条件和党员基本情况,动员广大党员、村民积极参与这项工作,为换届选举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⒉发扬民主抓推荐。根据《河洛镇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村相继进行了支部委员组成人员推荐。全镇参加“两推”的党员、群众代表达人。镇党委在“两推”中紧紧把握政策,把民主推荐的人选作为确定候选人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认真广泛地听取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察,确定新一届支部班子预备候选人,并进行公示。

⒊规范选举抓程序。在整个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的程序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调查摸底到位。镇党委在换届选举前期已经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二是民主评议到位。民主评议是反映党

员、群众对支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民主评议环节,我镇尽可能地使党员、代表都参加评议,较好地体现了广泛性和群众性;三是组织考察到位。对于党内外推荐出来的人选,镇党委认真细致负责地做好考察工作,集体研究确定预备候选人;四是选举指导到位。在支部选举前集中精力,分工负责,认真做好选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党员到会率,确保大会选举成功。在具体操作上,严格把握“三关”:一是严把人选确定关。在确定支部候选人时,按组织程序从党员和群众推荐得票较多的人中确定初步候选人,并听取党员、村民代表意见,组织审查、考察公示、竞职演说,进行岗位书面承诺等程序,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既尊重了党员群众意愿,又体现了组织意图。二是严把选票填写关。在进行无记名填写选票时,积极创造宽松严肃的环境,设立单独的填票间,确保每个参加选举的党员都能充分行使个人的民主权利。三是严把唱票计票关。

所有的选票都在镇党委工作组的指导下,在党员代表的监督下进行公开唱票、计票,不搞暗箱操作。

三、几点体会

此次换届选举,各村党支部都按照要求,顺利产生了新一届的党支部委员会,选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换届选举成功的前提。在这次选举过程中,我们针对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对每个村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逐个进行分析,掌握实情。洛口村是我镇“两推直选”试点村,为做好工作,组织书记亲自带队做工作,通过不懈努力,洛口村“两推直选”顺利进行,上届支部书记顺利当选,两委交叉任职比例有所提高;七里铺、双槐树和鲁村三个村选情较为复杂,为搞好这几个村的选举工作,镇党委专门成立了工作组,深入党员、群众中,走访座谈,真正掌握实情,使换届选举

进展顺利,支部书记连选连任。在整个选举过程中党政班子成员和各村指导组成员经常是不分白天黑夜开展工作,督促工作落实情况,在全镇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整个选举非常平稳。

二是宣传透彻,广泛动员是换届选举成功的基础。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核心在班长。为使党员群众能够真正选出农村带头致富的“领头羊”,在这次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做了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党支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两推一选”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方法、程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对在调查摸底中发现的突出矛盾,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把握好手中的民主权利,保证了党委的主张变成广大党员的意志,选出了组织满意、群众拥护的新一届党支部班子。

三是抓好培训,提高素质是换届选举成功的关键。这次村党支部换届选举

工作,要求高、政策性强,没有经验可以参考。换届选举工作能否严格按照有关章程和规定有序地进行,工作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换届工作。因此,镇党委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要求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工作人员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和工作安排部署及时进行汇报,相互交流,使每个工作人员对选举的整个操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任务明确,确保实际选举过程中不违规。

四是严格依法,按章办事是换届选举成功的保证。一是镇党委结合各村实际在换届选举前制定了便于操作的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计划,规范选举程序,特别是在选举中我们用悬挂党旗,重温誓词的方式,增强了党内选举的严肃性,使党员能认真负责地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确定候选人过程中,进行组织审查考察并进行公示,既充分发扬民主,又严

格按章办事。在整个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中,严格按党内程序进行选举,坚持“两推一选”的办法,对其它一切影响、干扰和破坏选举工作的行为,严肃查处,及时纠正,保证支部换届工作健康地开展。

总之,在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我镇高度重视,严格程序,扎实推进,各村党支部都按照要求,顺利产生了新一届的党支部委员会,河洛镇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为我镇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7.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总结 篇七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参与者、实施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可见,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 也是我们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所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在村级组织建设中应该着力强化六种意识:

1 第一要务的意识

发展是第一要务, 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村级组织建设中要始终突出发展主题, 把村级组织建设放在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来思考和安排, 找准组织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 以是否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衡量村级组织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必须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 从本地实际出发, 抓住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机遇, 强化资产管理、资源开发、资本经营和社区服务功能,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效益农业和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城乡村联动发展、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

2 科学发展的意识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必须自觉遵循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 主动适应农村社会的新情况、新变化, 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要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 抓紧科学规划, 加快农村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步伐, 采取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市场调节等措施, 优化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配置, 合理调整生产布局,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提高村级组织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以人为本的意识

村干部来自农民, 退位后又成为普通村民中的一员, 与国家公务员相比, 他们没有稳定工资和福利保障, 这种特殊的身份和处境, 决定了他们在追求集体事业的同时, 必然需要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农村党员干部应成为带头致富的领头雁, 对他们主观上为自己, 客观上为社会的个人创业行为, 应该大力提倡和扶持。同时, 要不断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 不仅用事业留人, 用感情留人, 而且用恰当的待遇留人, 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逐步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

4 民主法制的意识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应该自觉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在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进程中巩固和发展村级组织建设。一方面必须充分体现民主要求, 按照民主的方法和思路加强村级各项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 把群众最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级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通过民主决策, 保证村级组织的各项工作都能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增强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相互信任, 保护干部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必须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切实巩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要充分发挥乡镇、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5 整体推进的意识

村级组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建立整体的、系统的发展目标体系, 重视搞好各种类型、各个方面之间的系统协调, 整体推进, 发挥他们的整体功能。必须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好”目标, 努力实现农村“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必须在配强配好村党支部书记的同时, 增强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6 固本强基的意识

8.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总结 篇八

一、当前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存在的不足

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1)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状况堪忧。(2)村级党组织维持村级社会稳定的能力不足。(3)村级党组织在形成致富产业方面作用发挥不够。

(一)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基本状况

村级党组织中,党支书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客观上要求必须熟悉农村的各项政策,具备一定威信。因此,上级党组织往往倾向于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上的老同志担任支书。据媒体报道,2011年四川省新一届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0.2岁[4],合肥市新一届的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46.4岁[5],2012年天津全市新一届的村支书平均年龄为47.7岁[6],这充分说明了村级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偏大。

下面,以笔者调查的甘肃省X乡为例说明。

一般地,村级党支书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两个部分。如上图:该乡的党支书都是高中文化程度,平均年龄为49.8岁,任职村干部的时间约为16.5年,任村支书的时间约为8.3年。显然,较低的文化程度和较大的年龄,严重影响了支书们对新观念、新思想的接收与消化。同时,村干部的更替不快,老的村干部在经验丰富的同时也存在经验办事创新不够的问题,相当多的村级干部任职前任职后也未进行充分的系统培训,该乡的村支书基本培训时间为3天/年,培训地点为该县县委党校[7]。基本教育和继续教育不够,造成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知识不能适应当下农村发展的需要。这些情况已严重影响了村级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二)村级党组织维持农村社会稳定的本领弱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类矛盾与日俱增,民众以闹事的形式表达诉求和愿望的现象越来越多,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频发”“多发”“剧烈化”等特征。

以笔者调查的甘肃省X乡为例,该乡近三年来的微型群体事件和上访事件均有发生。参与的人数平均为5~8人,每村每年约发生2~3起。上访事件大多数涉及到了县、乡两级层面,部分涉及到了省、市、县、乡四级层面,全乡上访人数大约为70多人次,常年上访户大约有4~6人[7]。这些事件一般都将矛头对准村级党组织。究其根底,90%是由于群众自认为村干部作风不正,损害自身利益,如低保户评选、惠农资金发放、居民点资金安排、大规模征地拆迁等,群众渴望收到比较大的经济回报。一旦当现实补偿与期望之间差距较大时,村级党组织未能及时向群众沟通说明,导致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村级党组织在处理农村社会事务中,治理能力存在严重不足。

据此,科学地认识转型时期的农村群体性事件,从中找出村级党组织的角色定位和处理模式与群体性事件的内在联系,提高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已成为关乎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新时期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之一。

(三)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形成致富产业能力不足

村级党组织治理本级社会事务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就是带动群众致富。以全国著名华西村为例,其在吴仁宝的领导下,形成了现代农业、制造业、生态旅游业为主体的致富产业,村民家住400~600多平米的别墅,有100~1000多万元的资产,实现了群众致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得到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等荣誉[8]。华西村的事例证明,村级党组织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形成致富产业,保证群众得实惠,是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标志。

尽管华西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就令人叹羡,但如华西村这样的样板村,在全国仍旧只是个案。绝大多数的村级党组织,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村级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上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以笔者调查的甘肃省X乡8个村的情况为例,2013年村级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仅2个村,甚至出现“空心村”。由于村级党组成员都是本地人,缺少对新思想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对市场的价格信号不能做出恰当判断,村级组织产业发展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困境

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的不足,客观上要求必须提升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然而,在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实践上的困境。

(一)村级班子的主观认识困境

由于村级党组织能力不足表现之一是党支部书记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的主观认识差,使得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多以“东施效颦”式的模仿为主,不能因时因地制宜。这凸显出村级班子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所遇到的主观认识困境。

以笔者走访的X乡为例,村干部们在开展群众工作时认为群众“刁民”“难管理”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对如何进行针对性引导和服务则显得力不从心,工作被动。由于党员干部年龄大,政治上出路窄,经济待遇低,使村干部们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于本年度工作谋划上,未能形成清晰的年度规划和阶段计划,用经验来判断村级的情况,应付上级组织。村级班子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观认识困境,由此可窥见一斑。

然则,村班子的主观认识困境,并不能通过“换人”的方式得到解决。其向上服从于乡镇党委班子;向下服务于村级的党员群众,是领导村级社会事务的主心骨。选择合适的村级组织班子,既要保证所选择的人能“听话”,将上级的各项意图贯彻执行下去;又要保证所选择的人能“有料”,熟悉基层事务,具有一定威信,能干事干成事,这是导致村级班子出现认识困境的本质因子。这种情况使得上级党组织在选择村级班子时,倾向于选择那些年龄偏长的党员,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村级班子的主观认识困境。

(二)村级班子的制度困境

制度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问题。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村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矛盾明显化,这对村级党组织协调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和矛盾提出新挑战。如何在现有的村级组织制度下,恰当处理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避免的新课题。

“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9]。这一规定使得推行村级民主成为其主要职责。在具体实践中,村级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村民的不公正待遇,使得村民忽视或放弃自身的基本权利,如选举权等。现行的村级组织架构中,村支书负责全村的一切事务,村主任协助支书开展工作,村支书是全村治理工作的“第一人”,权力集中于一身。而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本应是全村事务的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则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无关痛痒者。这种制度与实践相分离的模式,对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了很大困难。这一困境在实践中就表现为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村级财务规范制度、财务审计监督、村级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党小组监督制度等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备,村级党组织由服务机构变成了“老爷机关”。

从近年来的现实情况看,一些村级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内制度虚设化、民主管理不到位、村务决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笔者对X乡8个村的调查,村级制度执行落实不够的情况占65%,村级财务公开的仅占5%左右,这说明了在推进村级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存在着一定的制度困境。

(三)村级班子与上级组织关系的协调困境

在发展村级经济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村级党组织面临的困境极多。笔者以为,所有困境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妥善处理上级组织的“帮扶”行为与本村经济社会事物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处理“被发展”和“要发展”之间的关系。一般地,上级政府在调研基础上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更给脱贫发展的思路,村级党组织则具体负责执行上级的相关要求。在具体执行中,则必须“创造性地”将政策、项目、资金或集中使用,或分散到户,将上级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到群众身上。这种“包办”行为看似促进了该村发展,实则伤害了村民的真切渴望,最终的结果无非是群众的收入“被增加”,全村的产业“被形成”,该村的社会治理“被和谐”,“皆大欢喜”收场。

以笔者走访过的与X乡相邻的C镇先进村Q村为例,该村依托全市的脱贫行动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村金融改革示范点等项目,初步形成了瓜果种植、剪纸文化等为主的群众致富产业,但这些产业的形成都是在上级政府和相关领导的“帮扶”下,输血式形成的。这些新形成的产业,非但未能促进全村的经济发展,让群众受益,反而激化了村级社会治理中隐含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了村级组织治理社会事务的困难。

又以笔者调查的X乡为例,该乡共有8个村,每年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指导群众种植“全膜粮食”,罔顾实际地围绕“覆膜”工作而展开,包括春季的“顶凌覆膜”和秋季的“秋覆膜”,完全按照上级的规定任务操作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迎合上级的检查,该乡全年的工作都在种植“全膜粮食”,“示范点”变成了迎合上级检查的“晃眼点”,农民增收情况并不乐观。这些事例说明,村级党组织在引领群众致富上是失败的,甚至因强制推行上级的工作规划而导致农民怨声载道,村级党组织在迈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举步维艰。

一言以蔽之,农村的治理现状说明,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存在诸多困境。当前条件下,要想走出困境,基层民主是生命线,群众路线是孵化器,市场改革是催化剂。只有以足够的经济发展为保障,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服务精神,逐步扩大和彻底实现村级民主,做到治理体系的多主体参与,才能真正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江必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3-11-15(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9.

[4]四川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结束 新当选书记平均年龄40.2岁[N],四川日报,2011-3-29.

[5]合肥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6.4[N],合肥日报,2011-8-4.

[6]天津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换届完成,平均年龄47.7岁[N],天津日报,2012-9-3.

[7]本表数据来源自笔者2014年对甘肃省某乡村级党组织建设进行的调查统计.

[8]华西村概况[EB/OL],中国广播网.http://www.cnr.cn/zhuanti1/wrb/gk/

t20051230_504148712.html,2005-12-30.

[8]党的组织[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

/71380/71382/71383/4844873.html.

(二)村级班子的制度困境

制度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问题。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村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矛盾明显化,这对村级党组织协调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和矛盾提出新挑战。如何在现有的村级组织制度下,恰当处理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避免的新课题。

“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9]。这一规定使得推行村级民主成为其主要职责。在具体实践中,村级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村民的不公正待遇,使得村民忽视或放弃自身的基本权利,如选举权等。现行的村级组织架构中,村支书负责全村的一切事务,村主任协助支书开展工作,村支书是全村治理工作的“第一人”,权力集中于一身。而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本应是全村事务的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则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无关痛痒者。这种制度与实践相分离的模式,对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了很大困难。这一困境在实践中就表现为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村级财务规范制度、财务审计监督、村级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党小组监督制度等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备,村级党组织由服务机构变成了“老爷机关”。

从近年来的现实情况看,一些村级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内制度虚设化、民主管理不到位、村务决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笔者对X乡8个村的调查,村级制度执行落实不够的情况占65%,村级财务公开的仅占5%左右,这说明了在推进村级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存在着一定的制度困境。

(三)村级班子与上级组织关系的协调困境

在发展村级经济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村级党组织面临的困境极多。笔者以为,所有困境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妥善处理上级组织的“帮扶”行为与本村经济社会事物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处理“被发展”和“要发展”之间的关系。一般地,上级政府在调研基础上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更给脱贫发展的思路,村级党组织则具体负责执行上级的相关要求。在具体执行中,则必须“创造性地”将政策、项目、资金或集中使用,或分散到户,将上级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到群众身上。这种“包办”行为看似促进了该村发展,实则伤害了村民的真切渴望,最终的结果无非是群众的收入“被增加”,全村的产业“被形成”,该村的社会治理“被和谐”,“皆大欢喜”收场。

以笔者走访过的与X乡相邻的C镇先进村Q村为例,该村依托全市的脱贫行动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村金融改革示范点等项目,初步形成了瓜果种植、剪纸文化等为主的群众致富产业,但这些产业的形成都是在上级政府和相关领导的“帮扶”下,输血式形成的。这些新形成的产业,非但未能促进全村的经济发展,让群众受益,反而激化了村级社会治理中隐含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了村级组织治理社会事务的困难。

又以笔者调查的X乡为例,该乡共有8个村,每年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指导群众种植“全膜粮食”,罔顾实际地围绕“覆膜”工作而展开,包括春季的“顶凌覆膜”和秋季的“秋覆膜”,完全按照上级的规定任务操作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迎合上级的检查,该乡全年的工作都在种植“全膜粮食”,“示范点”变成了迎合上级检查的“晃眼点”,农民增收情况并不乐观。这些事例说明,村级党组织在引领群众致富上是失败的,甚至因强制推行上级的工作规划而导致农民怨声载道,村级党组织在迈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举步维艰。

一言以蔽之,农村的治理现状说明,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存在诸多困境。当前条件下,要想走出困境,基层民主是生命线,群众路线是孵化器,市场改革是催化剂。只有以足够的经济发展为保障,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服务精神,逐步扩大和彻底实现村级民主,做到治理体系的多主体参与,才能真正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江必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3-11-15(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9.

[4]四川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结束 新当选书记平均年龄40.2岁[N],四川日报,2011-3-29.

[5]合肥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6.4[N],合肥日报,2011-8-4.

[6]天津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换届完成,平均年龄47.7岁[N],天津日报,2012-9-3.

[7]本表数据来源自笔者2014年对甘肃省某乡村级党组织建设进行的调查统计.

[8]华西村概况[EB/OL],中国广播网.http://www.cnr.cn/zhuanti1/wrb/gk/

t20051230_504148712.html,2005-12-30.

[8]党的组织[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

/71380/71382/71383/4844873.html.

(二)村级班子的制度困境

制度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问题。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村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矛盾明显化,这对村级党组织协调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和矛盾提出新挑战。如何在现有的村级组织制度下,恰当处理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避免的新课题。

“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9]。这一规定使得推行村级民主成为其主要职责。在具体实践中,村级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村民的不公正待遇,使得村民忽视或放弃自身的基本权利,如选举权等。现行的村级组织架构中,村支书负责全村的一切事务,村主任协助支书开展工作,村支书是全村治理工作的“第一人”,权力集中于一身。而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本应是全村事务的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则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无关痛痒者。这种制度与实践相分离的模式,对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了很大困难。这一困境在实践中就表现为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村级财务规范制度、财务审计监督、村级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党小组监督制度等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备,村级党组织由服务机构变成了“老爷机关”。

从近年来的现实情况看,一些村级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内制度虚设化、民主管理不到位、村务决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笔者对X乡8个村的调查,村级制度执行落实不够的情况占65%,村级财务公开的仅占5%左右,这说明了在推进村级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存在着一定的制度困境。

(三)村级班子与上级组织关系的协调困境

在发展村级经济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村级党组织面临的困境极多。笔者以为,所有困境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妥善处理上级组织的“帮扶”行为与本村经济社会事物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处理“被发展”和“要发展”之间的关系。一般地,上级政府在调研基础上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更给脱贫发展的思路,村级党组织则具体负责执行上级的相关要求。在具体执行中,则必须“创造性地”将政策、项目、资金或集中使用,或分散到户,将上级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到群众身上。这种“包办”行为看似促进了该村发展,实则伤害了村民的真切渴望,最终的结果无非是群众的收入“被增加”,全村的产业“被形成”,该村的社会治理“被和谐”,“皆大欢喜”收场。

以笔者走访过的与X乡相邻的C镇先进村Q村为例,该村依托全市的脱贫行动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村金融改革示范点等项目,初步形成了瓜果种植、剪纸文化等为主的群众致富产业,但这些产业的形成都是在上级政府和相关领导的“帮扶”下,输血式形成的。这些新形成的产业,非但未能促进全村的经济发展,让群众受益,反而激化了村级社会治理中隐含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了村级组织治理社会事务的困难。

又以笔者调查的X乡为例,该乡共有8个村,每年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指导群众种植“全膜粮食”,罔顾实际地围绕“覆膜”工作而展开,包括春季的“顶凌覆膜”和秋季的“秋覆膜”,完全按照上级的规定任务操作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迎合上级的检查,该乡全年的工作都在种植“全膜粮食”,“示范点”变成了迎合上级检查的“晃眼点”,农民增收情况并不乐观。这些事例说明,村级党组织在引领群众致富上是失败的,甚至因强制推行上级的工作规划而导致农民怨声载道,村级党组织在迈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举步维艰。

一言以蔽之,农村的治理现状说明,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存在诸多困境。当前条件下,要想走出困境,基层民主是生命线,群众路线是孵化器,市场改革是催化剂。只有以足够的经济发展为保障,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服务精神,逐步扩大和彻底实现村级民主,做到治理体系的多主体参与,才能真正推进村级党组织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江必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3-11-15(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9.

[4]四川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结束 新当选书记平均年龄40.2岁[N],四川日报,2011-3-29.

[5]合肥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6.4[N],合肥日报,2011-8-4.

[6]天津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换届完成,平均年龄47.7岁[N],天津日报,2012-9-3.

[7]本表数据来源自笔者2014年对甘肃省某乡村级党组织建设进行的调查统计.

[8]华西村概况[EB/OL],中国广播网.http://www.cnr.cn/zhuanti1/wrb/gk/

t20051230_504148712.html,2005-12-30.

[8]党的组织[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

上一篇:《礼貌显魅力》八年级政治同步教学设计下一篇:关于校园真美丽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