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学设计

2024-08-09

“成长”教学设计(精选9篇)

1.“成长”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良好正确的网络使用的情感倾向。并且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实践目标:使学生能在网上区分那些不良信息和基本的对付黑客攻记得方法

观察目标:观察在网络上那些现象是属于遭到“黑客”和“不良信息”的攻击。

知识目标:对“黑客”的正确的基本认识;如何对待的网上的不良信息;小学生网络文明行为规定

思维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培养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习惯目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正确网络文明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对“黑客”的正确的基本认识。预防网络“黑客”和不良信息的攻击

2培养学生的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电影《职业特工队》和《007之黄金眼》片断

电影中的主人翁是怎样拿到他们想要的资料的?

学生回答;

老师引导:像这样利用网络来攻击和盗取资料的非法闯入他人计算机的人我们称之为“黑客”

课件出示:课本资料中黑客的一些行为记载

二、提出问题,主动探究

(1)你们大家有什么感想?

说明有些黑客的行为会对我们造成危害。

除了这些还会造成那些危害。我们又开怎样做呢?

(2)同学讨论

(3)老师引导归纳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部分条款

(4)那么是不是在网络上劈开了黑客的攻击我们就安全了呢?

(5)学生讨论

(6)学生小结:显然不是

(7)那我们大家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待呢?

三、团结协作、分组活动

(1)同学们分组讨论

(2)各组汇报结果

(3)老师引导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部分条款。

(4)板书课题

四、操作实践、协作学习。

(1)同学们刚才都说的很好只有做到以上这些你就是一名有良好的网络文明行为习惯的好学生

(2)大家看看这一位同学上网时他的行为文明吗?请看录像

(3)并请大家在我们学校的bbs中如何养成网络文明行为习惯讨论区进行讨论。

五、展示交流。

每组选出一到两分进行展示。

将部分学生的发送到每个学生机上进行展示、论坛。

六、自主学习加强认识

那么网上对小学生在网络上的安全和文明又有那些说法。

请每一位同学都去找。找到后。你对这篇文章由那些想法记下来。

发到老师的邮箱中去。

2.“成长”教学设计 篇二

教后反思作为一个完整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促进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 综合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学科。 一堂课中, 教师不可能把教材中所列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依据教学设计, 在授课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也难免有不足和失误, 为了促进教学相长, 课后的反思尤为重要。 对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的教后反思,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教材中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进行了优化整合, 能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后的反馈, 学生的学习效果,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 课后反思要重视对整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应该对比自己的教学或者听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 认真对比分析, 自己的教学是否从总体上把握了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 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得以有机地生成, 以便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规定, 更好地有的放矢地教学。

(3) 在传授基础知识, 能力培养的同时, 是否更加注重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初中历史教师教授多个班级的历史课, 班级与班级之间有差异, 班级内部学生更有差异, 一堂课后, 教师应该及时深入学生中间, 听取学生的诉求, 反思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 积极引导学生思维, 激发他们的课题参与意识, 提升课堂合作探究质疑的气氛, 注重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营造和谐的历史课堂, 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决心。

二、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反思, 指导学生学会确定重点, 突破难点

在教学常规活动中, 教研组针对一节公开课, 教师交流研讨, 往往指出:本节课教者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言下之意, 把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归结为教师的基本教学功能, 但忽略了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确定重点, 突破难点。 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上不能指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谈何能力的发展?

一节历史教材涉及诸多内容, 如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 而初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接受水平有限, 诸多内容很不容易掌握。 在优化教材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教学, 我们更应该反思, 制定新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知晓懂得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掌握教材中的重点。所以, 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 如授课语言的轻重, 板书的强调, 多媒体的显示, 作业的布置等等。 学生掌握了这些老师有意识的暗示和强调, 也就学会了如何确定学习重点, 从而提高了学习历史等能力。

例如, 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时, 我把中国近代史的线索确定了四个关键词:侵略、抗争、探索、奋斗,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每个单元的提示,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总结出了关键词涉及到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抗争——林则徐虎门硝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奋斗——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28 年的奋斗历程。 通过这样的指导, 学生明确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主题和学习的重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三、针对课堂情境的设置进行反思,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互动,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求知欲, 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课后反思应重视课堂环节中, 哪些历史情境设置合理, 哪些不适于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教学实际, 要有取舍, 设计更适合学生接受的历史情境。 例如, 在教授“重庆谈判”时, 第一次在八年级 (7) 班上课, 我按照教学参考的示例引导学生阅读, 总结出了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目的: (1) 争取实现国内和平; (2) 戳穿蒋介石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 由于没有设计具体的历史情境, 学生感悟一般, 课堂叙述程式化。 课后, 我进行了反思, 设置了如下历史情境———课堂辩论: 延安军民为毛主席是否到重庆建言献策, 之后我又引入了《沁园春·雪》的典故, 通过我的讲解和师生朗诵, 在八年级 (9) 班上课, 学生无不积极投入, 课堂气氛活跃, 他们都被毛泽东的宽阔胸怀、人格魅力吸引, 深深体会到了共产党人赴重庆谈判的历史深远意义。 所以, 合理的情境设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究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

“教就是为了不教”。 适时的课堂反思, 不仅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 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 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摘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修改教案的构思和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依然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经过认真思考、仔细分析, 精细化教案, 采取有效的措施, 有针对性地补救, 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法,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促进教学成长。这就是有效反思。

3.“成长小档案”教学设计 篇三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8页成长小档案、第115页自我评价。

设计理念与教学策略:

为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能力发展,新人教版教材设置了过程性评价的板块,内容有:一是“成长小档案”,安排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和每册次学习结束时,让学生回顾通过本单元、本册次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二是“自我评价表”,安排在全部学习结束时,让学生对自己本学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反思与自我评价,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习惯。这样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课是全册学习结束时的“成长小档案”,可用一整课时的时间来学习,设计5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通过读目录,按知识各类合并目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全册课本所学知识的基本结构;第二环节,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第三、四环节,通过阅读课文、分类整理、反思评价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全册课本所学知识的基本语言、基本思路;第五环节,通过查错纠错进行自我修正,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本册课本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时,以“成长小档案”的5幅插图为索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课文,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对知识要点进行分类、整理,对学习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最有趣的事进行回顾、再现。这样,通过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读目录

引导学生读课本目录,并整理第二、四、五、六单元合并起来是“数的运算”,这是本册课本的主要内容。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分数与整数的不同,它是一种新的数,也能像整数一样进行加减运算。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特征和周长,它与第三单元“测量”的长度单位有密切联系。

第一单元“时、分、秒”学习时间单位。第三单元“测量”学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学习集合。

环节二:了解复习内容和方法

读课题,第108页的“总复习”。读复习内容:一是“这学期有什么收获”;二是“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让学生边阅读相应的课文,边整理数学知识,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继续绘制“知识树”。

环节三:说说“这学期有什么收获”

1.认识分数。

教学图一。读课文,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批注“1→■”。把长方形剪成4个正方形(在课文画正方形),把4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也是■;批注“4→1→■”。

阅读第八单元课文,回顾主要的知识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比较大小,分数加减法,用分数的含义和除法解决问题。

2.认识图形。

教学图二。读课文,回顾主要的知识点: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阅读第三、七单元课文,总结认识图形的方法:从边和角两个角度观察图形,角有几个,有无直角;边有几条,边的长度。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画一个单位的长度,回顾长度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用一个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为了简便,把一些单位放在一起做成尺子等测量工具。

3.认识时间。

教学图三。读课文,体会测量时间的方法:把一些单位放在一起做成钟表,用一个单位去测时间的长短。秒针走1小格是1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时针走1字是1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即1分=60秒;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字,即1时=60分。

阅读第一、三单元课文,回顾1秒和1吨在生活中的表象。测量质量的方法:把一些单位放在一起做成称子,用一个单位去量物体的质量。

阅读第五单元课文,“倍”的实质是:用一个数为单位,用它去量另一个数,而度量的结果是一个数。

小结:数学家喜欢将所有标量看作为同一个概念。当单位确定后,就可用同一类的数去度量所有的量,这是数学的优点。

4.数的运算。

教学图四。读课文,让学生把乘法的计算法则补充完整(参见课本第62页)。

阅读第六单元课文,理解多位数乘法的条件:(1)与因数的每一位数相乘,(2)因数的每一位数的乘法与表内乘法相同,(3)掌握“进位”。0和任意数相乘都得0,所以,有的可以口算,有的可以用简便算法。

阅读第二、四单元课文,理解学会多位数加减法的条件:(1)只有同一数位的数才能直接进行加减;(2)同一数位上的数的加减与单位数的加减完全相同;(3)掌握“进位”和“退位”。

小结:多位数乘法的计算原理和加减法的有很大的不同。

5.认识集合。

阅读第九单元课文,说说集合的主要内容。

环节四:谈谈“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

教学图五。读图中同学的话,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其意思:左边同学说时间的表象,与图三连线。右边同学说身份证号码的信息,让学生阅读课文“数字编码”。

引导学生从方法和感受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体会,也可以把各单元中“成长小档案”的语句读一读。

“自我评价”。阅读第115页的评价项目,对照项目进行自我评价:表现好的,在第一栏画3朵红花;表现良好的,在第二栏画2朵红花;表现一般的,在第三栏画1朵红花。

引导学生统计自己所得红花的数量,与上个学期的数量进行比较,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以书面的形式回答问题:“你觉得自己还应该在哪些方面更努力些?”

环节五: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整理出本学期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习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自己修正。

4.《成长》教学设计1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复习前面课文内容,引出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大意,提出问题,培养归纳、质疑能力。】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 4

(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当时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学生传授经验的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 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边说,教师边分类归纳板书)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质疑中来,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以便于第二课时有目的地学习。】

(五)作业:

1生字、字词,熟读课文。

2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交流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从上一节课学生的质疑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你们上节课就《成长》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吗?(电脑出示这些问题)

2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此环节的安排是从学生前一节课的质疑引入,使得两节课衔接自然、紧凑,再抓住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用课文的重点句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课始就进入课文的重点,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 4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走入文本,深入体会小男孩内心所想】(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

【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3体会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①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②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③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 4

4齐读第14自然段,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没有相类似的经历,结合生活实际和大家谈一谈你的看法。

(三)总结全文

1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我们是不是该记住他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

2你觉得约翰哪儿可爱?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约翰可爱的语句,读一读。3如果约翰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夸他呢?

(四)作业

1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2把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5.《我们在成长》教学设计 篇五

《我们在成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丹凤县西街小学

李 婷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1.制定搜集成长的证据的活动计划。

2.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搜集成长证据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知道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事物或数据可以证明我们在成长。【教学重点】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教学难点】制定搜集成长证据的活动计划。【教学方法】

教法:观察探究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搜集资料及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课件

学生:学生幼儿、儿童时期穿戴过的鞋、帽和衣服、照片等能够证明自己成长的证据。【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本班学生不同时期的照片,让学生猜猜他是谁,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课题:我们在成长。(设计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64页上的四张图片,质疑: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设计理念:

突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后面的学生制定搜集证据的计划奠定基础)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新课程倡导下的合作学习得以体现。

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并进一步质疑:有哪些事物或数据能证明我们在成长?引导学生课堂上展示课外搜集到的一件能证明自己成长证据,教师适时板书。(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及整理资料能力)

二、制定搜集成长证据的计划

1、根据学生刚才课前搜集资料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除了我们刚才展示的一件证据,我们还还可以搜集哪些物品或数据作为自己的成长证据?而这些物品你准备去哪里搜集?怎样搜集?带着问题小组讨论,为接下来制定活动计划打下基础。

2、教师谈话,引出制定活动计划的意义,引导学生掌握本次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促使活动计划的合理性与完整性)

3、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并全班交流制定计划,教师及时做好评价与指导。

三、本节课小结

1、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总体回顾。

2、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感受及时做好记录,引入课外习题1,制作一张今天的成长记录卡。(由于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记录卡的方法,在这里教师不必要强调)

四、课外拓展

1、制作一张今天的成长记录卡,并与以前制作的成长记录卡制作一

套自己的成长简历,下节课做好展示。

2、课外根据制定的搜集成长证据的活动计划完成活动,督促活动有目的的落实,教师应温馨提示:注重实物与数据的真实性。

五、板书设计:

我们在成长

成长变化:身高、体重、体力……

搜集证据:儿时的衣服、健康检查记录表、照片等

6.《成长不烦恼》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成长不烦恼”,主要是从心理变化的层面,对青春期的特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处理好青春期所产生的一些心理困惑和矛盾。课程标准

主要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的部分:“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要求编写。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常识,认识和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初步学会一些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

【能力目标】增强自我调试、自我控制能力和灵活机智、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领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悦纳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变化,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青春期。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有针对性地减少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教学重点:掌握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学生从容面对青春期的变化,解决心理的困惑和烦恼。

教学准备调查青春期心理变化,查相关图片和资料,并制作成课件。⊙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设计目的

教学实施效果及其反思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家有儿女》的主题曲《阳光男孩阳光女孩》,在学生看之前给出问题,歌词唱出了三个小孩怎样的烦恼?

播放视频创设教学情境,歌词中唱到的烦恼:小小肩膀大大书包,妈妈的唠叨,我的漫画和罗纳尔多„„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希望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教学的距离。

学生一听到这首歌就比较兴奋,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理念。

活动一:烦恼大揭密 活动二:烦恼大倾诉 活动三:烦恼大解码 活动四:成长多快乐 小结

列举同龄人乐乐的四则烦恼小故事,让学生分析这些烦恼产生的原因,从中引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是这些心理特点使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矛盾。所以在青春期有烦恼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让学生把自己觉得最烦恼的事倾诉到纸上。虽然学生已从乐乐的烦恼事中产生了共鸣,但如果是用说的方式,可能有些学生会觉得是“隐私”而不愿意说,故采用“写”的方式。然后投入“烦恼箱”。

学生分组活动,每组派一位代表抽取一张烦恼纸,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并以多种方式呈现解决方法。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为同学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在呈现的过程中为自己的烦恼找到解决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是对学生资源的充分利用。

首先教师举例换个角度看烦恼也会感受到快乐,引导学生寻找、体会成长中的快乐。欣赏小诗,感悟青春是人生最美丽的季节,成长不烦恼,长大感觉好。

从同龄人的烦恼入手,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基本上能把自己的烦恼写出来,但由于无法把握他们写了些什么,所以可能会对下一个环节带来不确定因素。

由于很多学生的烦恼是相同的,所以可能有些组抽到的是类似的烦恼,如果学生比较活跃,找到多种方法,以多种方式呈现,课堂的气氛就会很活跃。

能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青春,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升华。通过前几环节,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会成长不烦恼。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过《家有儿女》吗? 生:略

师:看来大家都看过,这部电视剧被称为中国版的《成长的烦恼》。知道她的主题曲怎么唱吗?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大家要注意听,歌词反映了刘星他们怎样的烦恼呢? 【视频】《阳光男孩阳光女孩》

师:从歌词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烦恼呢? 生:略

【烦恼大揭密】

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们的同龄人乐乐也遇到了很多的烦恼事,我们来看看她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烦恼呢?

烦恼一:进入初中后,乐乐的父母给乐乐制订了一份作息时间表: 乐乐的作息时间表一:

时间 一天的内容安排

早上6:00—7:00 起床、背英语、吃早饭

上午7:20—11:00 去学校上学

中午12:20—1:00 练一张书法

下午1:20—4:20 去学校上学 放学后,晚饭前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晚上7:30—8:30 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 表二:

周六上午学英语下午学舞蹈 周日上午学奥数下午学书法

师:假如你是乐乐,看到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生:略

师:乐乐的感受也和你们一样,所以当她们家买了新房子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门上贴了一张告示。这是怎样的一张告示呢? 烦恼二:

乐乐家买了新房子,她终于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住进去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门上贴了一张告示:早上7:00之前不得入内;晚上7:00—10:00不得干扰;进门前,请敲门;进屋不得翻动任何东西。最后一句:请尊重个人隐私!„„ 师:为什么乐乐要贴这么一张告示? 生:略 师:(归纳)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强烈”,喜欢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师:我们班有没有追星族呢?乐乐喜欢唱歌,但这也给她带来了烦恼„„ 烦恼三:

乐乐一边哼着《千年之恋》一边扫地,自我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可那一点不懂得欣赏的丽丽竟然说:“什么烂歌!”一听“烂歌”二字,乐乐顿时怒气直冲云霄:“你知道这是谁唱的吗?”“知道,不就是那什么飞儿乐队吗?”“什么?你竟小看我偶像!”„„ 师:你觉得乐乐和丽丽接下去会怎么做呢?为什么?她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略 师:(归纳)情绪和情感丰富而强烈,富于感染力,但不稳定,容易冲动。烦恼四:

乐乐和小刚是小学同学,现在又是同桌,小刚的成绩很好,乐乐有什么问题都喜欢问他,他也很高兴为她解答。乐乐越来越觉得自己很喜欢和小刚呆在一起,但她也发现同学们看他们的眼光有些异样„„

师:为什么乐乐会有这种感觉? 生:略 师:(归纳)随着年龄增长,身心逐渐发育成熟,青少年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每个人生长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师:从乐乐的烦恼,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这些特点:(1)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强烈”,喜欢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容易产生“逆反心理”。(2)情绪和情感丰富而强烈,富于感染力,但不稳定,容易冲动。(3)随着年龄增长,身心逐渐发育成熟,青少年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每个人生长发育中的正常现象。从刚才同学们对乐乐烦恼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另一个特点:(4)智力逐步发展到高峰期,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37页青春期心理的基本特征部分内容)师:这些心理特点使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矛盾,所以有烦恼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烦恼大倾诉】

师:有烦恼不要藏在心里,不然你会觉得苦闷,我们应该把他倾诉出来,课前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纸,下面请同学们把你觉得目前自己最烦恼的事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然后投入“烦恼箱”。【烦恼大解码】

师:老师收到同学们这么多的烦恼,有烦恼不可怕,但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阻力,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它,学会心理调节,巧妙合理的排除它,这样才能更好更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师:下面我们先来分一下组,每组抽取一张写有烦恼的纸,小组讨论如何去解决这些烦恼。解决方法的呈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小品表演、语言表达、漫画、诗歌等。(活动)

师: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抽出部分的烦恼纸来探讨怎样解决烦恼,这里可能还有很多不同的烦恼没抽到,但我相信有了这些方法,什么烦恼都会迎刃而解。师:从刚才同学们讲到的这些解决烦恼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出,有了烦恼我们可以寻求老师、家长、亲友及社会的帮助,也可以自我调节,当自己的“心理医生”,从而保持心理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师:大部分的烦恼是可以解决的,(出示)有一个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人们的“烦恼”问题,做了这样一个有意思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在一个周日的晚上,把自己未来7天内所有虑的“烦恼”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指定的“烦恼箱”里。过了三周之后,心理学家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9成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然后,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将记录了自己真正“烦恼”的字条重新投入了“烦恼箱”。又过了三周之后,心理学家又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再一次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曾经的“烦恼”已经不再是“烦恼”了。实验者切身地感到,烦恼这东西原来是预想的很多,出现的很少。真所谓“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

师:这个实验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 【成长多快乐】 师: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烦恼,会有怎样的效果呢?就像刚才提到的乐乐的时间作息表,换个角度,你有没有觉得乐乐的父母把乐乐的学习安排得多么的井井有条,能报这么多的兴趣班,说明她家的经济条件还是不错的。在我国还有很多的失学儿童,我想如果他们看到这张作息时间表,肯定会觉得非常的开心。用这样一种思维来看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还有很多令我们快乐、开心的事情,可能有烦恼,或许也是烦恼并快乐着。请大家把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事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生:略

师:成长的过程有烦恼,但烦恼并快乐着。所以青春是多姿多彩的,青春是人生最美丽的季节。欣赏短诗

青春本来就是人生最美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沙砾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成黄金,青春的魅力可以让枯枝长出鲜果,让沙漠布满森林。

青春的美、青春的欢乐在我们身上闪烁,(生齐读)

师:的确,就像这首诗里讲到的,青春的烦恼构成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体会到成长不烦恼,长大感觉好!⊙课后反思 本节课,课前认真的分析、把握教材,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符合教学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实情。教学设计采用主题模块的方式,做到主线清晰,主题突出,教学过程有条理,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家有儿女》的主题曲导入,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但如果学生会唱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思品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个体经验,创设多种活动情境,以活动为中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师生的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本课以同龄人乐乐的烦恼为切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烦恼,针对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把书本中相关链接的知识分析得通俗易懂,学生也能接受有烦恼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7.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七

教育工作者给予教学反思高度的评价, 如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基石,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源泉,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途径, 等等。因此, 教师不能对教学反思持应付的态度, 如果是迫于上级领导的压力, 不得不写反思, 反思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教师应乐于教学反思、勤于教学反思、善于教学反思和精于教学反思。

一、乐于教学反思

乐于反思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各方面自觉地进行反思, 从中享受反思过程中的乐趣。当反思以文本的形式出现时, 它是教师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一)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要做到乐于反思, 首先要对教育工作充满激情, 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事业, 而非“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在这种心境下, 教师就会想方设法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从而自觉地进行反思, 把反思作为乐事, 并以此来充实生活。

(二) 教师要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不能把教学反思看作是加大自己的工作量, 是一种负担, 而应主动树立反思意识, 把它化为自觉行动。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能教好书, 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向研究型教师发展。时代呼唤着“教育家”, “教书匠”将被时代所抛弃。教学反思是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的一个途径。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体现在:

1. 反思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如果一个教师只进行教学而不进行深入的反思, 只是多次重复地进行一项工作, 那么教学水平就不可能有很大提高。

2. 反思能促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我们经常及时地反思, 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 然后再用一定的理论去分析、整合这些资料, 就可能挖掘、提炼和上升成一定的规律或理论, 也就有可能撰写出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教师积极反思, 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生活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勤于教学反思

勤于反思就是要积极地、经常性地写教学反思。上完每节课, 教师都应进行反思, 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 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在一堂课中, 总会出现教学亮点, 或者是突发事件产生的教学灵感和学生独到的见解, 教师要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坚持下去, 教学能力必将上一个台阶。同样, 一堂课难免会有遗憾的地方, 课后要及时总结,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相似的问题在下次遇到时就能顺利解决了。写教学反思要有恒心和毅力, 坚持写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快速行走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

三、善于教学反思

善于反思就是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反思。

(一) 反思的内容多样化。

教师要善于捕捉反思点, 积极进行自我审视, 自我剖析和评价, 自我积累经验。教师既可以反思自己的课堂, 又可以反思其他教师的课堂;既可以反思学生学习的过程, 又可以反思学习的结果, 即考试成绩;既可以反思教师教的策略, 又可以反思学生学的策略;既可以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又可以在教学中和教学后进行反思。课堂教学反思可以反思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反思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反思是否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反思是否分层教学;反思是否合理运用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反思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反思课堂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 反思的方法多样化。

1. 撰写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提高教师反思水平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在写教学案例时,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思熟虑, 对教学过程的优势与不足都做了充分的思考。案例的写作通常包括:选材, 确定主题, 写背景情况, 了解事件的细节与结果, 以及对事件的评价。

2. 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教学反思是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下来, 促使教师天天思, 日日记, 不断积累经验, 经常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 撰写反思随笔。

所谓随笔, 就是随时记录下自己教学上的感触和思考, 如果不及时写下来, 可能就会遗忘。教师要养成写反思随笔的好习惯。随笔的形式不拘一格, 可以是一段话, 也可以是一句话。

4. 开展教研活动。

校与校之间或者校内进行开课和评课, 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反思方法。评课时, 听课教师各抒己见, 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上课教师共同反思, 进行教学交流与分析, 通过相互切磋, 取长补短, 共同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教研活动除了听课、评课形式外, 还有备课组或教研组展开的集体教研活动, 包括集体备课和集体反思。“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备课组或教研组之间共同讨论, 共同反思, 有利于开发集体智慧, 使反思更有广度和深度。

5. 利用网络技术, 进行教学反思。

网络扩大了教师反思的渠道和途径, 正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接受, 其影响也越来越大。教师可以在教育论坛、教育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教学观点、经验和案例, 和大家一起交流、切磋, 凝聚更多人的智慧。利用互联网, 普通教师可以和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广泛的交流。

四、精于教学反思

精于反思, 就是反思不能泛泛而谈, 而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思考的深度。反思要有深度, 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 丰富教学理论知识, 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具备现代教育观念, 掌握教育的艺术。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 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度的思考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反思时, 必须充分挖掘反思的深度, 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寻找背后隐藏的教学规律, 再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 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思考习惯。教学反思是一种探索的过程, 教师应本着追求更好、更完善的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总之,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和教师走向成功的法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可以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 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使教学反思成为工作的一个必要部分, 使自己迅速成长为时代所需的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陈丽.关注教学反思, 促教师专业发展[J].文教资料, 2009.3, 下旬刊.

[2]陈明瑚.教学反思——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基石[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9, (3) .

[3]陈小玲, 甘剑.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的催化剂[J].江西教育, 2009.4.

[4]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5.

[5]杨登新.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 2007.3.

8.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八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成长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5-003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5.015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总结出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除了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充分准备好教案、认真学习教法之外,坚持写好教学反思也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方法之一。通过反思,可以不断地研究、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反思、学会反思、积极反思。那教学过程中如何反思?反思什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总结精彩片段

一堂成功的化学课,往往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闪光点: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对学生做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语,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这些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以后教学参考,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例如:在讲“原电池的原理及运用”这一内容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了铜-锌原电池及电子的流动情况,以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我没有让学生马上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而是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如下表),按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变化电极材料和烧杯里的溶液。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同学们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我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完成,同学们通过讨论也顺利地得出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从反馈来看,学生似乎掌握得很好。课后我把以上做法写成教学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和完善,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欠妥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演示实验的现象不明显,语言表达的含糊不清。教学内容处理的不当,教学方法设计的不妥,某些解题过程的繁琐等记录下来,课后要冷静思考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和探究,要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和纠正。

例如:在讲“提高燃烧效率”这一知识点时,我举了往炽热的炉膛内通水蒸气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但不能节省燃料这一例子。在备课时我想这个例子很浅显,学生一定会一听就懂。可结果是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一片茫然,经了解知道原来现在家里大都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很少有学生见过煤球炉,因而也就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面对这样的失误。课后我认真反思,积极找出原因。从此。我在引用事例时,尽可能从学生司空见惯的事和亲身体会过的经历中引出。在讲授知识点时。充分分析学生的起点,尽量做到“低起点”,使每位学生都能领会。

三、捕捉教学灵感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再现这些突然而至的教学灵感并挖掘其中蕴含的教学价值、探寻科学的教学策略。这些宝贵的经历便会稍纵即逝。令人遗憾。

例如:在做“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这个实验时,我取了少量溴乙烷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准备加硝酸溶液时我突然想到很多学生容易犯不加硝酸酸化就直接加硝酸银溶液的错误,如果按部就班的这样做下去学生就不能获得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不动声色的等反应之后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让学生观察。结果没有观察到他们预期的淡黄色沉淀。而是看到了黑色沉淀。大家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我知道大家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也故意装出惊讶的表情“怎么会这样呢?我哪儿做错了吗?”于是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最后通过讨论得出了正确的做法:在加硝酸银溶液之前还要加硝酸以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干扰实验现象。这堂课的效果相当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很少再犯这样的错误了。课后我把这次的教学灵感总结下来并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四、激励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摸索的过程中时常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这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并且虚心接受,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为自己的教学材料提供新鲜血液。

例如:高中的平衡移动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对勒夏特列原理总是不能很好的理解。一次在讲解时,一位学生说:“什么勒夏特列原理,不就是对着干吗?”听到后我让这位同学解释一下怎么对着干。于是他从浓度角度谈了如何对着干,“如果增大反应物浓度,对着干意思就是不让它增大,那平衡就正向移动了”。听了他的解释后其他同学也受到了启发从压强、温度角度给予了补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反思这节课这位同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抽象的原理,使同学们很快就记住了内容。我们应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的这种创新,并充分的利用这些好的见解。

五、完善再教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每节课下来教师都会有感悟,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如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有何新方法,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9.为成长鼓掌 教学设计 篇九

1、能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6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为成长鼓掌》,请大家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一)出示目标:

1、能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6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学生齐读。

三、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有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可圈、画、查、注、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2、指名多生读,其他同学更正,师随时板书读错的字。

3、集体认读所板书的生字。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

四、会认字。

(一)自学会认字。

(二)读一读,议一议。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

3其他同学更正。

五、流利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男女赛读。

六、写生字。

1、生自己临摹生字(策、励、继、续)。每个字写一遍。

2、两名学生板演。

3、师生讨论。(策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上短下长;励、继、续可采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进行识记。)

七、完成作业。

1、写字练习。

2、听写。

板书:

1、为成长鼓掌

策 励 继 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1《为成长鼓掌》,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

1、我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背诵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对鼓掌是一种鼓励,鼓励自己发挥更大的潜能;鼓掌是一种鞭策,鞭策自己继续前进,永不懈怠。

四、新授。

生自学

(一)出示第一题。

1、师读题,生在书中找出答案并读一读。

2、生畅所欲言,全班交流。

3、指名读。

(二)诵读诗句,加深理解。

1、导言:在这首诗歌中,有不少的诗句是值得我闷细细品位的,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诗歌,找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集体反馈,互相补充,教师适当的引导。

3、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三)出示第二题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指名读。

(四)情感朗读,背诵诗歌。

1、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同桌两人轮读,读后互评。

3、指名读,其他评议,然后再指导读,读出诗歌的韵律味。

4、小组比赛读,读中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流露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5、教师激发学生背诵诗歌的兴趣,学生自由背诵诗歌。

6、集体交流、反馈,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1、请你说说自己的长处或自己的进步,也为自己的成长鼓掌。

2、仿照课文编一编:

鼓掌是一种

鼓掌是一种

六、背课文。

1、自由背。

2、同桌背。

3、指名背。

板书:

1、为成长鼓掌

奖赏荣誉

鼓励潜能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盖房子教案下一篇:焦化厂2013年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