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室工作制度

2024-10-05

治未病科室工作制度(精选9篇)

1.治未病科室工作制度 篇一

预防保健科是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理念。以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与慢性病患者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改善人群体质、促进疾病痊愈、防止病后复发为目的,集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和医疗为一体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一)、日常管理制度

1、预防保健工作在医院领导小组管理下进行,与其他临床科室分工合作,相互促进。

2、工作人员比喻服从医院规章制度,遵从医院考勤制度与请假制度。

3、工作人员具体岗位责任见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4、科、室应当定期举行科室会议,对日常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5、不定期的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二)医德医风管理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发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每年至少对医务人员开展一次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2、将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和评价科室工作的重要标准。

3、制定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底进行考核评价。

4、机构新成员必须进行医德医风岗前教育,未参加爱培训不得上岗。

5、建立医德医风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制度。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社区群众监督。

6.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作为应聘、晋升评优的重要条件。

(三)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1.监督检查建立质量管理部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及保障落实措施。

2.监督检查对医务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和知识知晓情况。3.每年至少一次检查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工作质量、技术规范、服务流程及基础质量指标达标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4.监督检查开展“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岗位练兵活动。

5.监督检查医疗风险防预案与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6.监督检查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投诉的登记、报告、处理、分析情况 信息采集管理区域负责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每人一份。2.应为全市来本院查体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3.健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4.健康档案每年至少随访一次,急性动态管理。5.健康档案应及时收集及时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

6.健康档案管理应责任道人、制度到位、硬件落实、管理达标,逐步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和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负责分析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体质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健康干预。

(一)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在医院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开通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热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二)健康咨询工作制度

1.建立健康咨询台,负责门诊导医﹑咨询﹑预约﹑便民服务等工作。

工作人员要认真﹑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为病人服务。

2.负责协调病人就诊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接听热线电话,做好电话咨询工作。

3.发放健康手册﹑健康教育处方,播放戛纳看那个教育的有关录像﹑关盘﹑录音。

4.为病人提供饮用水﹑出借轮椅﹑收费查询等服务。

5.保持环境整洁,维护就诊秩序,提高安全意识,防范安全隐患。

五 综合干预区域工作制度

(一)预防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1.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应确定以为主治医师或高级住院医师协助科主任领导本科的门诊工作。2.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人员调换时,应与医疗护理部门共同商量,上岗前进行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

3.门诊的医护人员应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担任,实习人员及并未授权的进修人员应上级人员指导下工作﹑不的独立就业。

4.对疑难重病员不能确诊,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科主任﹑主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解决疑难病例。对某些慢性病员和专科病员,应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设立专家门诊。

5.对65岁以上老人及来自远方的病员,应优先安排门诊。

6.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主治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7.门诊与住院处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有计划地收容病员住院治疗。

8.加强检诊于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小儿科﹑内科应建立传染病诊室,做好疫情报告。

9.门诊标示强袭明白,设有导诊服务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10.门诊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疾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有饮水设施及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开栏。11.门诊医师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方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的负担。12.对基层或外地转诊病人,认真诊治在转回基层或原地时要提出诊治意见。

六 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一)临床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完成工作任务。

4.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5.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6.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7.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8.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二)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3.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4.定期参加门诊工作。

5.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6.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章。7.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三)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向科主任汇报。

3.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尽享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四)临床医师(士)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疗治疗,并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工作。

3.书写病历。新入院的病历,一般应在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做好交班工作,对需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勇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6.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视一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视)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9.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0.在门诊工作时,应按门诊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七 继续教育制度

1.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以期达到符合任职工作岗位的全部要求。

2.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培养独立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真正起到技术骨干、中坚力量的作用。

3.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

术、新方法,把我其发展方向,用于改进指导本科室的工作,制定本科室业务发展规划,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4.继续教育采用临床实践、理论知识学习、技术训练、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参加何种学术会议、医疗业务技术讲座、互教互学、短期培训、进修学习、计算机化教育等有考核的自学方式。

5.各科室结合专业特点和临床工作开展专业查房、教学查房、专题讨论、危重病历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手术示范、新技术操作,通过开展这些工作,借以加强全体医护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6.在院长副院长领导下,举行全院性的学术讲座,介绍国内外医学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拓展医护人员的知识领域。7.鼓励支持医护人员撰写医学或护理论文,开展新项目。开展科研,支持业务骨干参加学术会议,有目的地安排他们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回院后能够开展新的项目,促进医院业务水平的提高。

2.治未病科室工作制度 篇二

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之谋略,也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系统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淮南子》也载有“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唐代孙思邈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理论。

把擅长治未病的医生称之为“圣人”、“上工”,这说明了历代中医学家对“治未病”的重视程度。在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时,强调防患于未然。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1 未病先防

1.1 调养形体,顺应自然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并能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于饮食起居和劳逸要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即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节制,劳而不妄,则可维持人体正气充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反之,若生活起居没规律,饮食劳逸没有节制,就必然会影响身体健康,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疾病易于发生。故《素问·上古天阵论》又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体通过运动和适当的劳动,不仅能促进血脉流通,使关节灵活,且可使气机调畅,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健康水平,防止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对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而形体的健康也正反映了生命运动的正常进行。实践证实,充沛的精力,必须寓于健壮的身体,而健壮的体魄,又来源于适当的劳动和经常不懈的体育锻炼。因此加强身体锻炼,是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1.2 调摄精神,志闲少欲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与脏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故精神活动的正常与否,对于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对于机体既可以起到积极的增强的作用,也可起到消极减弱的作用。而积极的增强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如愉快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的气血畅达,机能旺盛,而消极的减弱作用,则可降低人体的活动能力,如抑郁悲观的情绪可以导致人体气滞血瘀,功能紊乱,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故《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制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起于阴,即病由内郁发之意。

中医学十分强调对内在精神的调养,即要注意意志的锻炼,情绪的稳定,树立起战胜疾病的意志和决心,又要心胸开阔,清心寡欲,方能减少和防止情志的刺激,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故合于道。”因此,强调精神调养,必须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才能够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未”的养生目的。

1.3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适宜要有规律。《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饮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饮食适宜规律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饮食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生存和健康的必要条件。若饮食不节,饮食无度,则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所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适量,不可过饥,也不可过饱,尤其不可过食肥甘厚味。还要注意调剂饮食性味,使寒热调和,五味均衡。此外,更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要有规律。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生命活动的节律与自然变化息息相关。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并要顺应四时和昼夜的变化。

1.4 药物预防,人工免疫

《素问遗篇·刺法论》有运用“小金丹”预防疫病传染的记载。我国于16世纪发明了“人痘接种法”,用于预防天花,是世界免疫学“人工免疫法”的先驱。此外,中医还有用苍术、雄黄等药物烟熏以消毒的方法。近年来,运用中草药预防疾病,已经越来越多引起医药界的重视,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贯众、板蓝根、大青叶等预防流感,用金银花、连翘等预防甲型H1N1流感,用茵陈、栀子预防肝炎,用马齿笕预防痢疾等,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5 避其毒气,以防意外

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邪气还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如高温、高压电流、化学毒气、枪弹杀伤、虫兽咬伤等,即使正气强盛,机体也难免被伤害而发病。戾气在特殊的情况下,常常会成为疾病发生的决定因素,如非典、甲流、禽流感等等。所以,“避其毒气”之说就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邪气的侵害,这也是防止疾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2 既病防变

防患于未然,是最理想的愿望和目的,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所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半生半死也。”说明外邪侵入人体,如果不能及时诊疗,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从而使病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重,其治疗也就越加困难。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传变的途径,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才能控制其传变。《难经·七十七难》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气。”所以,根据此传变规律和防治原则,中医临床常于治肝的同时,配合健脾和胃的方药。这乃是既病防变思想的具体体现。

3 愈后防复

所谓愈后防复,就是指在病愈或者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一般病人初愈后,大多身体虚弱,这就要求在康复医疗中,做到除邪务尽。针对患者气血衰少,津液亏虚,脾肾不足,血瘀痰阻等病理特点,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促使脏腑组织尽快恢复正常,达到邪尽病愈,病不复发的目的。

3.治未病科室工作制度 篇三

中医“治未病”理念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論基础和准则。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而后为历代大家推崇。唐代医家孙思邈也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元代医家朱丹溪说:“今以顺四时,调养神志,而为治未病者,是何意耶。盖保身长全者,所以圣人之道”。近年来,国家也很重视传统的中医中药,并大力扶持发展。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2008年1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开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致辞,就开展“治未病”工作强调了三点意见。并指出通过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大力开展“治未病”服务,对解决人类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问题,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更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工作基础厚实。2000年成立中医管理科,开展中医工作至今,有了比较健全的组织领导,完善的工作制度,清晰的网络构成,明确的责任分工。多次参与常州市卫生局、天宁区区卫生局的中医工作的创建,2006年获“常州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街道”的荣誉称号,2008年获“江苏省中医特色社区卫生先进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常州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配合市、区的中医工作安排,我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9年起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我中心中医工作基础坚实:①有优良传统,中心有多位资深的名老中医,其中2位被评为“区名中医”,他们的医德医术能被老百姓称赞,有扎实的群众基础。②有特色创新,中心领导目光卓越,坚持走专科专病和中医药特色的道路。我中心的“甲状腺专科门诊”和“烧烫伤专科门诊”于2004年被常州市卫生局评为“常州市中医特色专科”,在优胜劣汰的经济社会大环境中开拓了市场。③后继有人,中心近年引进中医药专业本科大学生,依凭前辈的“传、帮、带”,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各自的特长,促进我中心中医药事业健康、和谐、可持续地发展。④团结合作,中心中医管理科和医务科两个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统筹兼顾,融会贯通,中西结合,确实地做好社区卫生惠民工作。

开展“治未病”服务是一种新的健康保障服务,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我中心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并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

预防、保健工作:在预防保健工作中,我中心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中医药方法积极参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定期为街道所属的幼儿园、小学的儿童,敬老院老年人巡访,做健康宣传教育,分发预防的药物。对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慢性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的管理,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加体质辨析,对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通过辩证分出证型,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有相应的内容反应,做为指导保健治疗个体化的依据。中心还制定了社区老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开展并推广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运动功法等活动。使预防保健工作的内涵深化,内容丰富,更易被群众接受和掌握,减少避免疾病的发生。

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指导:目前社会生态环境恶化,工作压力增强,人群身体素质下降,心理健康缺失,有很多生理、心理亚健康的人处于发病状态的边缘,如果此时进行正确地引导和干预,能够体现出“治未病”事半功倍的成效,能够节约大量的社会、医药资源。而且社会、个人也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中心领导对这项工作也非常重视。一方面设立对外联系部,负责体检工作的接洽;成立体检小组,负责体检报告的汇总、体检结果的评定、治疗方案的制定、预防保健的宣传。对于有需求的,进行中医药方法的调理治疗,也得到了很好地成绩。另一方面,主动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工作。成立健康宣讲团(其中2位被聘为市级健康宣讲师),每个月举行健康教育讲座,针对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中医防治方法进行讲解、答疑,并坚持在门诊、家庭巡诊时进行宣传教育,使群众接受有用的、正确的知识,改变养身理念,改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谐的社会沟通能力。

医疗、康复工作:我中心成立了7支全科医疗服务团队,由经过全科培训的医师、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组成,并保证每个团队均有1名中医师,负责辖区内的社区居民健康工作。

中心确立了甲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小儿麻疹等病种的中医药防治、诊疗规范;制定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九种慢性病的干预方案,要求临床相关的内科、儿科、中医科、防疫科的医师能熟练掌握运用,其他专科医师能够基本了解。负责社区卫生的临床医师和乡村医生基本上都能够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处理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正确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品。

我中心积极推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火罐、敷贴、穴位注射等方法,发挥了中医药在基层卫生事业中的简、便、廉、效的优势作用,能被广大群众乐意接受。

在对中风后遗症、伤残康复治疗、指导中,我中心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应用现代和传统互补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作业疗法,配合中医针灸、推拿、理疗等手段,取得了令人满意疗效,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

我中心切实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下规范的服务理念、服务准则、服务功能、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及有关技术操作要求,认真开展“治未病”服务,在服务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充分认识中医“治未病”实施工程、构建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我中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探索能有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在内部以中医“治未病”工作制度为工作标准,以中心中医管理科为基石,医务科、预防保健科、康复科和妇科、儿科等相关职能科室为重点部门,按要求在运用中医药知识、技术和方法开展健康指导、健康管理、健康教育、防病治病等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老年医学等紧密融合,与社区、农村等基层预防保健需求紧密结合,与中医药文化建设紧密配合,切实强化、细化和深化“治未病”内涵建设。

对外加强与其他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横向联系,深化与市级医院和市中医医院的纵向合作,整合资源,各取所长,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经过3年的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新形势下开展“治未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念系统阐明了人与疾病的辩证关系和“预防为主”的重要思想,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治未病”工作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治未病”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在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中医“治未病”工作能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之中,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是做好这项健康惠民工程的一把金钥匙。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以服务群众健康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是我们的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行之有效的。我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也不断提升,2008年获“常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治未病工作计划 篇四

一、前期准备(2017年6月1日-31日)

1、房屋设施改造(6月1日-20日):门面改造、体检大厅改造装修、综合治疗室改造装修、艾灸室改造装修、洗手间改造、设置1间身心健康咨询室。

2、仪器设备购买配备(6月21日-27日):

现有设备治疗工具有体质辨识系统1台、骨密度仪1台、肺功能仪1台,火罐、刮痧板、耳豆贴各1宗,小型随身灸艾灸盒1个

还需购进的仪器设备有推拿治疗床4张、升降凳5个,橱子3组、脉诊仪1台、神灯2台、红外线烤灯1台、中频治疗仪1台、榨汁器1个、粉碎机1台、艾灸仪1台、督灸盒1个、治疗车2个,艾柱、艾绒、艾贴、贴敷贴、刮痧油各1宗,治疗盘、弯盘、收纳箱1宗,心理测评系统1套、沙盘1套。小音箱2个。

3、人员配备:(建议)

医疗:邵如宇、陈勇、董恩海、赵海东、陈新超、石富强、刘兴林(每人1天轮流值班)

护理:王丽、刘冬霞、赵国华、金芳、张艳丽、马秀梅

其他:李东林

4、外出学习(6月中旬)

5、院内培训(6月下旬)

6、宣传发动(6月中下旬)

二、开展工作(7月开始)

1、服务项目: 1)中医体质辨识,2)健康调养咨询服务包括开具健康处方、养生功法示范指导、中药调养咨询指导等。

3)中医特色干预技术,包括针刺、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足浴、刮痧、音疗,及热疗、电疗等其它理疗技术。

4)心理服务,包括心理测评、心理咨询、沙盘治疗等 5)推广膏方、养生茶

6)慢病管理,综合调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肿瘤等患者。

7)小儿常见病调理及体质调理

2、开展方法

1)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切入点,住院患者(儿科患者除外),中医门诊首诊病人,普通门诊慢性病患者,医生开具体质辨识人数纳入考核:

(1)住院病人每漏检1人扣分科室绩效10元(2)门诊医生坐诊日普通门诊每天1人(儿科除外),中医门诊每天3人,按门诊日计算每低于1人扣发个人绩效10元

(3)每开具1人医师按收费的15%发放绩效

2)治未病医生根据体质辨识结果给患者提出养生建议和中医适宜技术调理方法,患者同意后缴费到中医特色治疗室或治未病中心进行治疗,开具医生按收费15%发放绩效。

3)根据查体中心客户查体结果筛选亚健康人群进行筛选调理对象。

4)根据县慢病系统慢病患者筛选调理对象

5)乡医和本院职工介绍调理对象,按收费10%发放宣传绩效。

5.落实“治未病”工作理念工作总结 篇五

“一对夫妻一个孩”计划生育已见成效。现在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出现对孩子的溺爱和纵容使得许多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差散漫成性厌学情绪严重、自控能力差导致部分学生逃学、早恋、打架斗殴甚至敲诈勒索、抢劫等最终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当然导致“问题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还有社会、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班主任要学会驾驭、统筹全局的本领练就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怀着仁爱之心本着以人为本思想耐心的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在落实“治未病”工作理念下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工作预防了学生心理与行为部分问题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了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据不完全统计在校学生中学生的错误倾向50左右是由于心理健康原因。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班主任向他们广泛的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比如开展专题讲座、观看心理卫生和励志为主题的影片、开设与心理卫生和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等将宣教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要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讲究教育艺术注重心理疏导矫治学生的心理误区坚持虚功实做使他们学会记忆、学会思维、学会办事、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完美的人性。

二、加强了教育和管理班主任或心理老师在对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思考、总结再思考、再总结。做到了1明辨是非端正态度。分析问题找准病根“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上网、谈恋爱的问题班主任不是一味惩罚、批评因为这样的“严”不但起不到教化作用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把握尺度做到严之有方严之有度、严之有情、严之有则、严而垂范严中有爱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过程中感化问题学生。

2提高了个人素质主动学习教法和管法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技巧。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和青春期学生心理特征及个体特点进行教育随着“问题”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班主任或心理老师转变思维定势怀着大爱之心与耐心进行学生教育。走进学生掌握思想变动依据个体特征选择最佳技巧实施教育。

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苛求一次性药到病除做好“反复”的思想准备。正如前面所说“问题学生”历来有之老师做好学生反复的心理准备。在“问题”反复时老师不急躁、付出耐心和爱心告诉学生的进步。

三、利用现代化手段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随着现代通讯的飞快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利用网络、手机、电话等手段与学生交流随时随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并且极具速效性和隐蔽性对那些处于心里不健康的学生特别适宜。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批量学生大面积授课这种途径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6.开展治未病工作总结 篇六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对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这种强调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提前干预、教育与有效引导,有利于杜绝不良行为发生,净化学风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领导重视、统一部署、健全网络。

1.未病先防——重视学生心理及行为的教育引导 学生由于社会适应能力欠缺,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大,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会出现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依赖和独立的矛盾。同时,人际关系、异性交往、升学等问题也会困扰他们。作为班主任应善于发现苗头,及时、科学地进行干预,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发生,避免他们出现性格孤僻、烦躁、抑郁、恐惧、休学、出走等行为。中医学“未病先防”思想关键就是在“防”字上下功夫,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应对转变,由事后采取措施向事前干预、调节转变,由心理障碍疏导、心理疾病医治向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健康管理转变。我校依托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加强对“问题”学生心理矫正,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2.见微知著——加强学生心理及行为的疏导工作

作为班主任应善于收集、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一些违纪、违规案例还处于“酝酿”阶段就将其处理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深入学生当中多留心,勤观察,勤做笔记,善于思考与学习。班主任要为每一个学生备课,更要细心、全面的为 “问题学生” 多备课,备好课。班主任要融入到学生中间,注意观察,随时劝导、教育。同时,班主任还要在班中安排一到两位信任的、保守秘密的同学做好班主任的“耳目”,通过他们来掌握班级和重点学生的动向,以利于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干涉。此外,在学生管理中一定要从细节入手,注意防微杜渐。学生违纪、违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要从细微处入手,防止学生违规行为由轻变重,由小变大,由局部向全校蔓延。只有及早发现,提前干预,才能防止小事变大乃至恶变。3.对症治疗,防止进一步扩散、恶化

我们要认识到“问题学生”任何时期都会有,作为班主任、心理辅导人员要虚心学习、善于总结规律,正视学生的错误,以治病救人的思想,及时、果断的采取补救措施,不可偏激定性,以免导致事态恶化。4.加强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 本学期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应向师生广泛的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比如:开展专题讲座、观看心理卫生和励志为主题的影片、开设与心理卫生和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等,将宣教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而又非常艰巨的工作。要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讲究教育艺术,注重心理疏导,矫治学生的心理误区,坚持虚功实做,使他们学会记忆、学会思维、学会办事、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完美的人性。总之,学生管理无小事,我们只有怀着“治未病”的思想,努力做好防“病”在前,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工作,付出加倍的爱心、耐心,就一定能帮助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

燕子墩乡中心小学

7.治未病科室工作制度 篇七

随着当今医学思想正由“以治病为目的, 对高科技无限追求”向“预防疾病与损伤, 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的方向转变, 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繁衍与生息重任的中医, 无论从其理论思维, 还是辨证论治方法, 无不符合现代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趋势, “上工治未病”的重大现实意义由此进一步凸显。

1“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

1.1 中医“治未病”的涵义

与西医文化相比, 中医药崇尚自然的特点彰显了中医文化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医药学具有“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提倡“因时因地因人”辨证施治, 倡导“恬淡虚无, 病安从来”的健康理念以及“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的预防疾病的思维。

“治未病”是中医药学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 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四气通天论》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若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唐代药王孙思邈则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 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之病”, “消未起之患, 治未病之疾, 医之于无事之前”的理论。

1.2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核心内容

中医“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生命信息把握疾病动态变化, 达到有效维护健康、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它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

(1) 未病先防:在疾病未形成之前, 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 采取针对性措施, 预防其发生。未病先防的目的在于固护正气, 增强体质, 避开各种病邪的侵害。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同时又是导致多种外感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 未病先防必须顺应自然,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性, 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提高生存质量。

(2) 有病早治:对某些疾病出现的前兆, 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及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就是“上工救其萌芽”。

(3) 已病防变: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 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防止疾病的蔓延、恶化和转变。《内经》养生思想就十分重视正气的盛衰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脏腑阴阳气血协调, 人体才会健康;正气不足, 正不胜邪, 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4) 病盛防危:对已经较严重的疾病, 应积极采取救治措施, 防止其向更危重凶险的方向转变。

(5) 新愈防复:在疾病控制的稳定期或疾病发作的间歇期应提前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 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对此, 中医提出了祛邪务尽、防劳复、防食复、防房复等有效措施。《素问·热论》言:“病热少愈, 食肉则复, 多食则遗, 此其禁也。”

2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优势及体现

中医从整体出发, 强调证的把握, 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 全面审查人的神、色、态、脉、舌等体征及性格、饮食、二便等情况, 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 诊断出病理体质。“治未病”体现了中医“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念。

2.1 预测疾病, 防患未然

一般而言, 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素问·玉机真藏论》曰:“邪风之至, 疾如风雨, 故善治者治皮毛, 其次治肌肤, 其次治筋脉, 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 半死半生也。”可见, 当疾病开始来袭时, 人体还处在强健旺盛之期, 此时治疗, 不仅易于祛除病邪, 而且也有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故《千金方》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 中医医欲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之病。”

2.2 养生保健, 注重治本

“治未病”体现了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治本、顺应自然等思想, 中医养生保健主要通过饮食、运动、推拿按摩、气功、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养正气, 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维护身体健康的目的。

(1) 合理饮食, 做好基础预防。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全由脾胃供给, 人的生命活动依赖水谷精气的不断补充, 而不合理的饮食, 会伤害到脾胃的功能, 并影响到对水与谷物的消化和吸收, 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引发疾病。《内经》很注重饮食的调节, 强调饮食定量, 不能过饥或过饱。《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和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可见饮食要定时, 不能因贪图美味而多吃多餐, 食物冷热要适宜并且不要偏食, 这样才能使脾胃调和、体质强健, 增强抗邪抗病的能力。

同时, 中医还认为除合理饮食之外, 还要从调理脾胃入手防止疾病发生, 先食之而后药之, 所以无论是何种疾病, 只要出现饮食欠佳的表现, 就需先调理脾胃, 然后再辨证施治, 方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2) 强身健体增添活力与动力。运则立、动则健, 机体正气的强弱、血液循环状况的良否、新陈代谢质量的高低、抗病能力的大小、疾病治疗和恢复程度的快慢等, 都与运动息息相关。在春秋战国时代, 我国先民已应用“导引术”和“吐纳术”来防治疾病。东汉名医华佗根据“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的道理, 创造了“五禽戏”健身运动, 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来防病健身。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治未病, 他在《抱朴子·地真》中提出:“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 治未病之疾, 医之于无事之前, 不迫于既逝之后。”随后, 健身方法日益丰富, “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健身方法层出不穷, 不仅能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还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3)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首要标准。中医认为“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也就是说人的欲望不要过高, 要保持心态平和, 那么病邪就不会侵袭人体而致病。

“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刺激是百病之源, 中医称之为七情, 一般情况, 七情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 但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 就会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和耐受程度变成致病因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故要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让消极的心理状态转变为积极的心理状态。

3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现实意义

3.1 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近几年来, 我国医疗费用持续增长, “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受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疾病谱中比重加大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世界范围看, 就是经济社会发达的国家, 基于现代医学和以巨额财政补贴为代价的医疗健康保障模式, 也被认为是“供不起和不可持续的医学”。相比之下,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穷国办大卫生”, 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十分有限。

为了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那些最具有成本效益的行业中去, 通过继承与发扬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运用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的中药、针灸、推拿等“简、便、验、廉”的诊疗手段与方法“治未病”, 能够减少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或将患病年龄推迟, 不仅能为群众减轻病痛, 也能为家庭减轻负担, 更重要的是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2 满足“以人为本, 崇尚自然”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观念发生转变, 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 人民群众对于保障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的需求正日益增长, 再加上人们对医源性疾病、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 “绿色健康”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中医药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 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决定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内在的文化认同则使中医“治未病”思想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中医“治未病”提倡的是注重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健康模式, 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崇尚自然的“绿色健康”理念。它是一种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 注重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手段达到整体调和的医疗保健目标, 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 更重要的是让你不生病”的健康医学新概念不谋而合。

3.3 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长期以来, 由于生态环境的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 学习、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 以及受到人口剧增, 疾病谱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传统的只看“病”不看“人”, 将“病”和“人”相分离的生物医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的要求, 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则克服了传统医学模式忽视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局限性, 强调全面系统地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认识人类的健康与疾病, 其实质就是由治“已病之人”转变为“治未病之人”。

3.4 满足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

开展“治未病”是继承发扬中医药学术思想、彰显特色优势、拓展服务领域的重要手段。“治未病”历经2 00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起了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保障健康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形成了如针灸、推拿、刮痧、中药熏洗、体疗、食疗等简便易行、疗效迅速、方法灵活的丰富多样的诊疗技术及干预手段。时下, 随着人们“绿色健康”意识的提高, 如果能够有效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常见病、多发病中的预防作用, 那么中医药的服务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4 结语

总之, 提倡“治未病”, 既是保障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从“以疾病为主导走向以健康为主导”战略重大转移顺利实施的积极举措, 也是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及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强劲动力, 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8.端午民俗“治未病” 篇八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与春节、中秋二节齐名。史书上也有称“端阳节”“重午节”的。我国各地围绕这一节日的习俗很多。其中最普遍的就是赛龙舟、吃粽子、门楣插艾叶和在身上涂雄黄酒。

从医学角度看,端午节的这些习俗大多和夏日防病有关。中医重视“治未病”,也非常重视用调节生活方式的方法预防疾病。久而久之,经验流传,预防疫病、健体养生的观念就逐渐融入了传统节庆之中。

端午防病,节日主题

按照时令,端午节处于小满与夏至之间,正是多种传染病的发病高峰期。此时自然界暑气渐盛。不过,昼夜温差还比较大,正是所谓“阴阳交替”的时节。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古人发现,当季节变化或环境改变时,人的机体不能立刻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抵抗力就会下降。各种疾病很容易发生。预先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疾病发生的可能。

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端午节民俗的记载。南朝的学者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提到,插艾叶“以禳毒气”。明朝文人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着“渍酒以菖蒲,插门以艾,涂耳鼻以雄黄,日避虫毒。”

古人的这些说法证实了端午习俗的防病意义。但是,限于历史上科学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对许多问题还无法作出准确的解释。当时的巫医就利用人们对鬼神的信仰,给医疗卫生掺入了“神灵”的说教,使一些原本符合科学原理的习俗带上了浓厚的迷信色彩。

正本清源,去伪存真。我们有必要还优良民俗以清白,恢复它们的纯洁面貌。同时,也摒弃不良民俗,避免它们的危害。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重焕光彩,更好地为百姓健康服务。

端午习俗,可褒可贬

赛龙舟强健体魄,愉悦身心

早在战国时期,“龙舟竞渡”就是一种半宗教,半娱乐的游戏节目。唐朝诗人张建封的诗中写道:“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可见当时赛龙舟的盛大场面。

今天,赛龙舟的习俗已经不仅限于中国大陆各地。它已经成为了整个华人社会都非常喜爱的活动。端午节,我们在江河湖畔常能看到赛龙舟的喜庆场面。参赛的选手力争上游、精神饱满。观众们也是奔走欢呼、兴奋雀跃。

赛龙舟活动让所有参与者都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帮助人们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迎接暑日的到来。

菖蒲酒对祛病强身有一定作用

菖蒲的药用和文化价值在唐代以前就被充分认识和运用了。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中就有“以昌阳引年”的话。这里的“昌阳”,就是菖蒲。端阳节饮昌阳酒,有使阳生、阳昌的吉意,既有增强人体机能的含义,又符合中国古文化的特色。

菖蒲的主要作用是化痰开窍、利湿和中。可以增进食欲,轻身健体,令人耳聪目明。现代科学分析也证实了菖蒲所含的生物碱和挥发油,对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具有积极的药理功能。综合这些功效来看,饮用菖蒲酒的确对祛病强身有一定作用。

不仅民间有饮用菖蒲酒的习俗,在古代皇室生活中,莒蒲也有着特殊身价。清宫医案记载,光绪皇帝服用的“长春益寿膏”的主药就是菖蒲。《道藏》中有“菖蒲传”一卷。书中说,坚持以酒送服菖蒲丸,一个月消食,二个月痰除,五年骨髓充、颜色泽、白发黑、落齿更生。但是,光绪皇帝也没有长寿,菖蒲丸也不会如此神奇。可见,古书的记载也不能尽信。插艾叶驱蚊杀菌

艾叶,也称艾、艾蒿、香艾等。明代诗人庄昶在“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萧鼓”的诗句中有过吟咏,形容的便是艾叶的景致。同样是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讲解的是艾叶的用途。

中医药理中,艾叶有调理气血、驱逐寒邪、温通经脉、安固胞胎、止血止带的用途。以艾为灸,可以获得比单纯的针灸更好的疗效。

端午节插艾叶,利用的是艾叶所含的挥发性物质。五月鲜艾,长势正盛,气味刺鼻。用其驱蚊杀菌的确有良好效果。这也是被现代药理学研究肯定了的。

雄黄酒毒性强烈,不可盲目使用

雄黄酒这个习俗的来路就有些蹊跷了。雄黄有解毒杀虫的功效,从《神农本草经》到现代研究,对其结果都持有肯定态度。但是,它主要的作用是治疗外伤。含有雄黄的中药包括消痈止痛的醒消丸、治疮痒疥癣的二味拔毒散等。这些药都用于治疗一些外科疾病。

内服雄黄需要非常慎重,通常用量严格控制在0.3~0.9克以内。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氧化后成为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运用不当会引起中毒,乃至送命。

史书并没有民间饮用雄黄酒防病的记载。只有戏曲《白蛇传》中,白娘子端午节误饮雄黄酒现蛇形的渲染,为这个不良风俗打开了市场。

由于雄黄的毒性,不仅雄黄酒不能饮,在身上擦雄黄也很危险。因为雄黄可以由皮肤直接吸收。反复或大面积擦涂同样会引起中毒。对雄黄杀虫解毒的功能要正确认识、科学运用,万不可无端以俗为据,盲从使用。

本文精要:

端午节的民俗大多和强身健体,消毒环境,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有关。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端午节的民俗有些确实可以促进健康,有些可能危害健康。

9.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 篇九

“治未病”工作任务刚一下达,我院领导便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对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传达,并对有关政策进行了深入解析、学习,积极筹备成立“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为我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在组织上给予了保障。

二、构建服务平台,工作稳中有进

我院中医“治未病”科在业务工作上与专家门诊、检验、传统疗法等科室有机相连,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为核心,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成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同时,在中医传统思想指导下整合为集健康体检、传统疗法保健治疗、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保健中心(由体检中心、传统疗法中心、健康咨询门诊三部分组成),确保了我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有效、稳步的开展。

三、注重业务培训、建立人才保障 工作中我院完善人才、技术保障,并把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科技兴院、人才培养作为全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与建立健全“治未病”服务机制有效地衔接,确保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不出现断层现象。利用传统中医师带徒模式及西学中等方式大力培养了一批“治未病”优秀人才,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

四、丰富宣传模式,推广保健知识

20__年,我院中医专家多次深入社区、基层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讲座,面对面的讲授让老百姓加深了对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普及了“治未病”知识,更弘扬和传播了中医药文化。我们还通过建立宣传栏,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举办“治未病”健康讲座等多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加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宣传,20__年共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各类宣传材料共计600余份,举办健康讲座10期,以上工作确保了“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

五、推广适宜技术,发挥特色优势

预防保健工作中,我们还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并开设饮食、运动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充分发挥了中医“治未病”优势。

六、现存的问题与不足

上一篇:小学创卫工作活动记录下一篇:雷鸣镇关工委2011上半年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