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市政给水基础设施的调查报告

2024-10-13

关于我县市政给水基础设施的调查报告(通用9篇)

1.关于我县市政给水基础设施的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安徽省石台县水务局

张丰秋

为了认真总结我县水利建设的成效与经验,进一步研究加快水利科学发展的新举措,我局领导班子深入基层开展了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石台水利突破”为主题的调研工作,重点调研当前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的改善,为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村水利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是我县的根本,我县历来重视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

(一)、全面建设防洪保安工程,为“三农”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水库安全是防洪保安的重中之中,我县现有水库50座,其中小

(一)水库6座,小

(二)型水库44座,山塘616口及三条河流沿河两岸防洪堤,总蓄水达2959.4万立方米,在供水、灌溉、蓄洪、发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大部分水库都是建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缺乏有效技术指导,且都是采取民办公助、土法上马的形式。一哄而上建起来的,工程施工质量较差。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多数水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险病情。目前,为防止水库出现问题,我局已组织技术力量精心会商,把全县五十座水库根据险病情大小,逐个排队,把险病情严重的31座水库上报省水利厅,并紧紧抓住中央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基本解决病险水库问题的机遇,力争在近几年内使得我县的病险水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二)、大力实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陆续在七井山、原贡溪高宝、横渡历坝,原六都银溪等地实施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由于当时省补助经费少,很难实际解决我县农村人畜饮水问题。据调查,我且农村我畜饮水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山缺水,居民居住点离水源点高差悬殊;二是丘陵平畈缺水,居民点离水源点水平距离远,有的长达数公里;三是季节性缺水,我县境内三大河流的一些支流来水面积小,属季节性河流,干旱发生时,居民饮水困难现象随处可见;四是地质性缺水,我县石灰岩地区广泛,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地质溶洞裂隙发育,破碎带多,地表形成径流持续的时间短。自2002年起,我县2.0万人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全面实施,到2005年全县实施结束。自2006年起,我县开始了3.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06、2007两年我县已解决了2.8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今年计划再解决1万人,项目涉及8个乡镇27个行政村35个居民点。农村人畜饮水和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发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改善了农村用水条件和生活环境,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二是有利农村社会稳定,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三是经济效益明显,就节水、挑水成本按30元/天计,年均500万元以上。

(三)、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对于涵养水源、减少水旱灾害、改善人居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对拓宽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有明显效益。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我们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通过大面积生态修复、小面积高效治理开发和小型水保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2平方公里,其中改造老式茶园0.62万亩,造林1.58万亩,封禁治理49.1万亩,修建截排水沟4.17公里,治理河岸侵蚀1.64公里,修建谷坊6道,堰坝2道。通过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我县的山变绿、水变清,各业均衡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全县经济和自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丁香镇 新中村自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后,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390元,发展到2007年的4150元,是当年收入的13倍。

(四)、积极探索节水灌溉试点,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长期以来,我国灌溉技术虽然历史悠久,但从总体看一直落后于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缺乏节水意识,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用水效率仍然很低,具体到我县,这项工程还处于探索试点阶段。2006年实施的仁里镇节水增效国债项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小农水建设对持续提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具有基础性作用。多年来,全县筑灌溉水田500亩以上的拦河堰7处,灌溉100亩以上的拦河堰100处,灌溉20亩水田以上的拦河堰247处。但由于历年来遭受多次洪水侵袭,全县水毁拦河堰就达125道。我县水库灌区工程原来都是土沟泥渠,直到上世纪80年开始,各乡镇的引水灌溉渠道才相继建成混凝土、浆砌石、混凝土U型槽、干砌石渠道和小型钢筋混凝土渡槽。到“十五”末,全县共建混凝土U型槽渠道9条,总长9.89km,混凝土渠道68条总长52.441 km。钢筋混凝土渡槽4座,总长352米,浆砌石渠道54条,总长41.850 km。干砌石渠道23条,总长7.285 km。全县农田有效灌溉保证率达80%。

(五)、以电气化县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事业。我县是“十五”、“十一五”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在“十五”期间,全县小水电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小水电装机容量由1995年4310kw迅速增长到2008年7月的18370kw。年发电量达1.6万千瓦时,年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各已建、新建电站发电效益良好,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在建的电源点项目有新华电站(1600 kw)和大叶岭电站(800 kw),大龙湾电站(3750 kw)已于今年7月建成发电。待建的项目有:香口水电站、黄河一级站、奇峰水电站、仙寓山水电站和车田水库等项目,项目装机容量达8480kw,设计年均发电量达2125万kwh。到项目建设全部完成,我县小水电装机可达2.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8500万度,达年销售收入2500万元。小水电发展将初具规模,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又一个有力增长点,成为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二、存在问题

虽然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

(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由于国家和省、市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市、县两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致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引水渠道工程每年春夏季受洪水威胁,渠道上下游已建成的拦洪坝、塥堰抗灾能力弱,急需加固防洪设施;农田渠道配套及设施还不完善,渠道防渗率较低,其中大部分渠道没有防渗;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灌溉和人畜饮水设施,因缺少资金维修和更新设备,已严重老化,无法满足用水需求。二是乡镇、村负债过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起来容易管理难。乡、镇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存在资金缺口大的问题,加上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跟进,因此造成工程质量难以达到设计要求或者是降低设计要求。同时,工程后期管护一直难以保证,更是严重缩短了工程的使用期限。三是受地理位臵影响,由于我县人口不多且不靠近大江大河,难以争取到大型综合性项目,上级支持我县的资金很难有大的突破。四是重建轻管现象普遍,管理资金难以落实。五是“多龙治水”“多部门修路”,重复投资现象普遍,有限资金难以用到刀口上。

(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我县只有横渡镇河西村等少数村庄有村庄规划,缺乏可执行依据,导致村庄建设无序,布局零乱,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二是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力度有待加强。我县各乡镇建设员虽自今年起已安排到岗,但村镇建设管理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仅靠一两个建设员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三是道路、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薄弱。一些乡镇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村庄基础设施更为薄弱。大部分村庄垃圾无固定收集、处理点,甚至沿河倾倒,导致水源污染,生态环境恶化。

三、意见和建议

(一)统筹农村各项事业发观,做好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田、路、通讯、村容村貌整治等多方面的建设,要加强各有关专业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民心,成为民之所向。

(二)多方融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思路寻找资金是关键。一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大幅度增加支农资金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投资,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道路等,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提供自然条件保证。二要以规划统项目、以项目统资金。要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抢抓投入机遇,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扶持。要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支撑体系,以项目库建设为基础,做好有关项目的筛选、编制、申报工作。

(三)积极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针对目前发改委、扶贫办、农发、水利、交通“多龙治水”“多部门修路‘的县状,请求县委、县政府支持部门规划,要求各乡镇尽快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行政村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资金,切实解决我县目前农村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三)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政策的引导,但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和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在工作中,要坚持群众工作原则,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注意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制订村镇发展规划,要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充分征求和吸纳农民群众的意见。对于农民自主参与、直接受益的建设项目,要通过政府资金引导,通过以奖代补、一事一议、项目补助等方式,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投资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2.关于我县市政给水基础设施的调查报告 篇二

浙江省诸暨市 3118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相应措施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指城市公共交通、道路、燃气、供水、热力、排水、环卫、防洪、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地下公共设施、管道安装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相关的项目繁多、施工程序复杂、有些项目施工难度大。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参建单位较多,许多施工单位进行交叉作业,在施工责任落实上管理不到位。施工队伍素质基础参差不齐,常常出现违规的现象。因此要及时做好市政基础设施的施工管理。

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机械、材料质量不合格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施工机械和材料,材料的优劣能够决定基础设施质量的好坏。有的施工方选择便宜的材料,用劣质材料施工。有的企业管理材料不完善,乱堆乱放,材料受潮变质,影响质量。比如钢材和水泥等材料变质、受潮、锈蚀后,失去了原本的性质。路基土质材料没有进行土壤调查,CBR值没有达到规范。这就导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到了施工的安全,并在施工前期就已经损害了工程的质量。

基础设施建设使用的施工机械流动性大、种类多,不能够全面的加以检查,而抽查检验又容易造成遗漏。一些施工方不能够很好的保养施工机械,造成机械设备老化、生锈。安装机械人员没有过高的素质,没有根据技术规范来加以安装,不能保证安装质量。以至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不能很好的使用,容易发生事故。

1.2施工过程缺乏监督

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离不开监督部门对进场材料、人员、设备的审查。一些监督机构人员的工作范围,却脱离了正常的工作圈,成为了建筑施工的安全员。从实际的角度看,监督人员根本不能替代施工安全员的工作,工作形式和方法上,也是以点带面。监督机构只能发现最初的工程安全隐患,而不在现场的材料检查却不能顾及。安全监督机构一直是不明确的机构性质,从而影响到了监督人员的工作范围。现行的法律也很不完善,难以寻找到明确的依据。

1.3施工现场管理不够

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管理中,最常见的就是施工质量控制程度不够。在施工现场,许多单位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存在轻质量、重进度的不良倾向,施工操作违规作业、控制不严。比如开挖排水工程的沟槽,不主动的开挖坑内集水井和排水沟。一些施工单位带水浇筑砼路面,砂方填筑时没有进行充水振实,砌筑的砖石空洞较多。由此引发多种工程隐患,对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质量造成影响。

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合理的施工管理措施

2.1不定期检查施工现场

安全检查能够及早的发现施工现场不安全的现象和问题,并及时的消除发生事故的隐患,避免出现事故的伤害,从而提高劳动条件。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条件比较复杂,检查的形式应选择不定期检查,这样既能够减少隐患中的人为因素,而且能够涵盖多个施工环节。监督部门可分为多个检查组,并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划分,挨个分批次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责令部门人员及时改正。安全检查的重点在于施工的现场、机械设备、劳动条件、人员工作状态以及安全卫生设施。安全检查是制度化、全方位的检查,因此,要联合各级部门,共同参与大检查中。员工发现故障和问题,予以一定的奖励。鼓励施工现场每一个人自发的进行检查。

2.2材料管理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材料管理关系到了工程的质量和成本。材料的节约、价格、使用以及质量都和工程成本有关,并且决定着工程质量的优劣。施工项目部要做好材料的选择、进场验收、保管和周转材料方面的工作。

在材料选择中,需要提前咨询材料的价格,并考察材料的供应商,选择可靠质量、价格便宜的供货商。保障材料的进场验收,做好现场布置图,并控制好材料的堆放以及临时仓库的搭设,做到方便施工。

材料进场时,做好材质证明等合格确认,做好验收的記录,办理质量验收工作。严格控制材料的型号、品种、质量,并将复检材料取样做证明报告。如果材料没有经过鉴定,则不能应用于工程之中。定期检验计量设备,出现不合格的材料,则要求更换和退货。

所有的材料需要验收之后才能入库,并根据自身的品种、型号分区的堆放,设置标识和编号,建立台账。将易燃易爆的危险材料,进行专门的存放和专人的保管。现场的材料利用平面布置图来定位放置,必须要符合保管制度。定期的清点材料,做好月结和日清,保证账物相符。

在周转材料中。要根据施工节点来控制好周转材料的计划。劳务方制定材料计划需要由各工长审查,并且在审查完毕以后由各生产经理进行审核。生产经理审核后与商务经理一起核对材料费。上述的程序审核完毕以后,才可以确定好材料的计划。根据施工的流水段,划分好材料的计划用量,实施分批进场,避免积压周转材料造成经济损失。及时清理用完的材料,并加以归类,去除多余的材料。周转材料需保证定量、定时和定节奏,控制施工的质量成本。

2.3施工机械管理

工程预开工时,需要对周边建筑物和现场情况进行调查,熟悉工程所需材料和所需的施工工艺,制定好施工的图纸。根据施工工艺选定施工机械,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布设。倘若机械属于租赁,则要仔细的考察单位资质。购买的机械要选择经济实用型,注重运行的质量。使用大型机械,要注意安排操作人员定期检查并填写资料表。每月检修一次机械,保证机械在施工时的使用安全。

2.4技术管理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班组、工种较多,施工工艺也比较复杂。因此,必须要做好技术领域的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时,先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施工技术管理规则。建设时需注意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施工的水平和质量。并总结提高建筑工程内的革新项目,做成标准图纸,给施工队伍使用。在技术管理中,还需构建建筑工程的网络信息系统,并设立工具标准和施工设备。仔细研究好施工工艺和标准设计。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信息化的公平决策系统,杜绝市场中出现不良行为。全面建设信息化的管理和项目,减少信息风险,改造施工技术和施工方式,提高施工的整体水平。

2.5控制基础工程的质量

在施工场地,要仔细观察周边的基坑内部土质,要与实际勘察结果保持一致。对基坑的支护方案要进行验证,充分考虑挡墙处和边坡地的车辆通行有安全保障的办法。对于基坑的排水能力也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深基坑内的支护结构,要按时定期检查其位移的状态,保证稳定不偏移。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浇灌时的温度。

结束语: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关系到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并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涉及的人员、单位和施工环节较多,监督管理上可能不到位。因此,要不定期的检查施工现场,管理好施工材料、机械和施工技术,控制基础工程质量。这样才能确保市政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管理需跟进时代脚步,有效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小华.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提高市政工程质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

[2]郑祖华,叶菁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管理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3]杨丰收.谈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

3.关于我县市政给水基础设施的调查报告 篇三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命脉和载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及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城市容貌的改善和政府品牌形象的展现。随着我区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工作越发严峻,维护人员短缺、设备机具落后、资金缺乏严重制约了市政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现将市政设施基本情况及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市政基础设施

我区现已建成城市道路67条(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城市桥梁18座,人行天桥7座,排水系统188.6公里(4大排水系:老城排水系、龙井沟、响水洞和虾子河、主干道边沟、13条独立干沟及其它支沟)。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已通过国家无障碍建设城市验收。

2、养护管理单位

我区市政道路、桥梁、排污沟涵养护单位是“红花岗区市政养护管理处”,养护处在职职工80人,临时工20人;

工程车辆2台,无养护工程机械。区财政拨付业务经费每月

1.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市政设施存在的问题

1、城市道路

(1)混凝土路面

由于城区干道建成时间较长,临近使用寿命,虽然平均每年维修约8000平方米,但道路不断开裂、塌陷。此外,部分新建道路通行不久也出现大面积破损、塌陷现象,其中:南岭路12450平方米车行道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严重碎裂、塌陷的近6000平方米;银河南路实地测量,破损面积达到9000多平方米。

(2)沥青路面

银河北路、银河西路、官井西路及遵南大道的沥青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沥青表层脱落(图1)。

(3)人行道方面

城区人行道经不断改造,已基本完成了块料面层铺贴,但存在部分档次不高,地砖破损、松动维修不及时现象。

目前,尚未完全铺装硬化人行道的路段有银河路、东欣大道等(图2)。

2、排污系统

(1)排污系沟涵

老城排水系由两支水系组成:一支是源于红花岗北面的夹槽沟,经官井,图书馆,体育仓库至康石桥。另一支源于府后山东北面,由大井坎南行与水井湾和府后山东流来的三条沟汇合后,经捞沙巷至康石桥与磨刀溪汇合。(表2)

由于捞沙巷排污系大部分已被建筑物覆盖,检查孔及具体走向已无法辩明,多年未清掏、维修,沟涵砂石已接近管顶,常年积淤致使排污系统失去大部功能,污水外流、道路积水。如遇洪涝灾害将对道路及周边居民造成严重影响,有路面爆裂塌陷、房屋倒塌的安全隐患。

(2)道路边沟

全区主干道边沟雨污合流,断面狭窄。除步行街为廊道结构外,其余均为砼管道和方沟,在全封闭情况下仅能对沉砂井进行清掏。由于使用空间有限地下管网种类及功能复杂,通信、供水、供电、燃气等管网公司管道侵占排污沟断面现象严重,极易造成下水道堵塞。路面检查井盖密集,一有缺损就会对行人及车辆造成隐患。目前,全区排污系统存在不同程度堵塞,其中北京路、中华北路两侧边沟和延安路北段最为严重。

(3)排污配套设施

我区各类检查井盖及雨水井箅被盗、损坏严重,给过往行人、车辆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图

3、图4)。市政养护处虽利用政府配套资金进行了购臵更换,但由于资金缺口太

大,无法完全修复,现仍缺失污水检查井井盖121座、雨水井箅573套(表7)。

(二)人员及业务经费不足

1、管护面积增加,人员匹配不足

我区城市道路由上世纪90年代50余万平方米增至2010年200余万平方米管护面积,养护处编制人员没有随之增加,缺员严重。区财政核批市政养护处临时工20人,加上在职职工80人,维护人员共计100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85)城乡劳字5号《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市政养护处配备养护人员应接近300人,缺额220人。

2、日常维护经费的不足

按照《1994年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测算,除道路中修、大修外,不计人工工资、材料上涨等因素,市政养护处日常维护经费每月应达到15万元以上。实际是区财政每月拨付市政养护处业务经费1.5万元,只及“估算指标”的十分之一,此经费只够生产用油、办公支出。根本不能满足日常市政设施维修保养等支出。红花岗区市政道路、排污沟由于资金严重短缺,造成道路破损不能及时修复,排污沟年久失修污水外流,既形成安全隐患,又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三)设备、机具缺乏

养护处现有机具设备极为原始,除两台非封闭式运输车

辆外,无任何现代化机具设备。

1、排污管沟堵塞污水外流后,仅靠手工疏通,工作效率底下,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急需购臵下水道作业设备:高压冲洗车1台、吸污车1台、封闭式淤泥清运车2台。

2、缺乏沥青路面养护设备

由于沥青路面有吸尘、低噪音、易维修、养护周期短等优点,是城市道路铺装发展趋势。我区现有沥青路面已超过11万平方米,而市政养护处无沥青砼生产设备及摊铺机具,没有能力完成沥青路面维护维修任务。

三、意见和建议

红花岗区是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服务的中心,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区市政道路建设维护管理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我区城区市政设施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政府要逐步增加道路养护经费的投入,根据市政设施养管事业机械化、科学化发展的需要,加快提升市政设施养管机械现代化水平。要按照现有道路等级和养护要求,及时购买沥青混凝土炒拌机、沥青摊铺机、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等设备,提高我区市政设施养护机械化水平。增加日常管理维护经费预算,便于养护单位适时开展维修工作,避免专

项资金集中大修,干扰城市交通正常秩序。增加养护编制,或增加临时聘用人员。

2、新建道路和管网改造要市政养管单位参与管理和监督,减少因抓工期或管理疏忽造成的道路施工质量、管网线路占用排污管道的问题。

3、新建成道路、桥梁等竣工资料应移交市政养护部门存档,便于数据统计、设施维护。

4、划拨生产场地,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建立、摊铺机具购臵。

四、经费概算

为切实改善我区市政基础设施破旧、养护工作欠账太多的状况,根据养护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概算资金需2011.11万元。

红花岗区城市管理局

4.关于我县市政给水基础设施的调查报告 篇四

根据县政协工作安排,2010年11月份,县政协农林组就我县水利设施维护与管理工作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大家对近些年来我县水利设施维护与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县水利设施的现状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的命脉,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根本所在。长期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县水利设施建设已基本形成了“支、斗、农、毛配套及大、中、小、微结合”的新格局。截止2007年底,全县已建成了一大批防洪、灌溉、供水的水利工程5500余处,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

(一)型水库3座,小

(二)型水库104座,山坪塘4048口,石河堰570座,实现有效灌面48.3万亩;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已建各类饮水工程10594处,解决了20.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县目前共有机电提灌站4872处66925千瓦;升钟水库南部灌区共有支渠、分支渠5条总长69.6749公里,斗渠21条总长158.84公里,农、毛渠216条总长2121.27公里。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了干旱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受体制、机制、资金和变化了的农村形势的制约和影响,我县已经配套的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问题逐渐凸显。

1、水利工程病害较为严重。我县大部分水利设施修建时间长,运行时间久,随着自然风化,暴雨伴随水土流失造成的滑坡淤塞,洪水造成的地质灾害,加之设备老化,自然锈蚀,人为毁损,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等,导致水利工程病害逐年增加,许多设施已不能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安全隐患,更谈不上发挥综合效益。据调查,我县升钟水库灌区总长2349.78公里的渠道,近五年来平均每年都有1600多处左右的病害;全县绝大部分的塘、库和小微水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淤塞,有部分山平塘的蓄水能力基本丧失;全县现有的机电提灌站由于设备老化,异型机具配件难购,维修费用高,相当多的电灌站不能发挥作用,特别是机提二级站53处、电提二级站680余处几乎完全丧失了抽提能力。

2、水利设施管护机制尚未健全。由于水利设施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宽量大,投入多,公益性质明显,多年来形成的重建轻管现象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致使部分地方政府和用水户在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上缺乏有效组织,管护制度虚置,特别是集体和联户水利工程,是有人用,无人管,或需用水时管,不用水时弃管,致使病害毁损现象严重。

3、水利设施管护资金十分紧缺。水利设施管护需要一年一度的长期而大量的资金投入。前些年,国家对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口大,解决

小微水利工程维修的项目少,加之群众两眼向上现象比较严重,致使投融资兴建、维修管理水利工程意识淡薄,地方财力投入又十分有限,导致资金的投入与实际需求差额很大,供需矛盾特别突出。

4、水利设施管护劳力严重不足。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清淤扩容、病害维修等体力活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才能完成,而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长年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基层党组织很难及时有效组织大量劳力进行冬春维修,使原本就处在“重症状态”运行的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三、加强我县水利设施维护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我县绝大多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已经完成,但因管护不善、破损严重,综合效益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切实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不但是我县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1、冲破体制障碍,健全管护体制

一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完善流域管理体制。水利工程因势而建,受益灌面往往打破目前的乡、村界限,因而应当因地制宜,实行流域管理。即:在有关乡镇政府协调、支持下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成立受益区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协会在有关乡镇政府的协调支持、受益区农民的配合下,完成对小型病害工程力所能及的维修、用水协调分配、合法的水费催交等,并负责其流域水利设施的经常性管护工作。二要打破条块分割限制,配套完善管理服务体制。县政府应成立水利工程维护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全县水利设施维护管理的行政、技术、设备、物质、资金等,以便对水利工程的抢险,除险加固,地质灾害造成的水利病害整治,大型塘、库的清淤扩容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在每年汛期结束后的10-11月,安排有关部门对当年全县水利工程的病害情况进行普查汇总,编制维修整治方案,安排部署冬春水利设施维修工作,保证来年灌溉的正常使用。

2、强化管护大局意识,明确各级应尽职责

县上应在明确哪一类水利设施的管护为公办民助,哪一类水利设施的管护属民办公助的前提下,根据受益大小,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受益区有关政府和用水户应尽的职责。当维护、管理经费预算一经有关部门审核认定,就应根据受益大小明确其支付数额,并由县水利工程维护管理领导小组或由其指派的人员跟踪督促落实,保证其按时、按质、按量维护和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应有效益。

3、创新水利设施建设管护投资机制,大力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水利设施建设要大发展,投入是关键。既要争取上级的投入,又要改革创新投资机制,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努力拓宽投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投入政策和激励机制,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渠道,引导和带动企业、社会团体、民间资金和农民等社会各界对水利设施建设及管护进行投入。一是国家安排的资金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国债资金等各项资金要形成合力,集中使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要加快现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促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走上以存量换增量、滚动发展的道路。同时,积极推广节水技术,鼓励节约用水,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计收体系,促使水管单位良性循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三是为推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对从事农村群众受益的小型水利建设管理的业主,制定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包括国家财政的直接补贴),并规范业主从事水利设施的建设管护。

4、整合各方资源,建立水利设施专项管护基金

建立水利设施专项管护基金可采取财政投入一点,受益户出一点,社会筹一点的办法,健全稳定的投入机制。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上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台班作业费。该基金由水利设施相关部门根据病害工程的“轻、重、缓、急”程度,一年安排一次进行跟踪实施,财政部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待验收合格直接报帐。只有这样,才能将资金用在刀刃上,让现有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5、不断完善筹资筹劳办法,引导和鼓励群众投工投劳

在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采取“一事一议”规范运作方式,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并对直接受益水利设施维修管理投工投劳,凡是通过“一事一议”或民主议事形式选定的水利设施的管护,应优先安排上级补助资金。对国家及各级财政的投入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要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

5.关于我县农村饮水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五

为推进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乐都县水利局副局长张永卿组织青海省乐都水利水电机械化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及项目经理对该公司实施的乐都县人畜饮水工程及农村饮水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组由乐都水利水电机械化工程总公司成立。通过听取镇、村相关人员介绍,实地察看工程运行状况,走访群众等方式来掌握我县农村安全饮水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公司承建的蒲台8村人饮工程、芦花马场人饮(一期)工程、达拉14村人饮工程、碾伯镇晁家赵家人饮工程。工程于2012年2月14日对存在的问题及工程运行状况进行了排查。

一、蒲台乡8村人饮始建于2007年11月于2008年9月份完工。已正常运行3年之多,经排查8个村13户人家因冬季管理不当,入户供水管件冻裂导致无法正常供水,主管道在大麦沟村(3+200)处有少量渗水,不影响8村人饮的供水需求,待解冻后查明原因并处理。引水口水源保护设施人为全部破坏。

二、芦花、马场人饮工程(一期)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2010年6月全部完工。工程运行正常,水源保护设施全部遭到破坏,2000方蓄水池通气孔上的通气帽也遭到破坏,目前由于二期工程没有续建,部分村社有供水困难的现象存在。

三、达拉乡14村人饮工程于2010年12月开工建设,2011年9月全面完工。项目建成至今运行正常,部分用户由于冬季未采取防冻措施,致使14个村约有20余户人家吃不上水,在自家储存的水窖中取水饮用,另有一处因山体滑坡造成支管道断开,有9户人家吃不上水,待解冻后解决。由于管理不当,引水口水源保护设施人为的全部破坏。

四、碾伯镇晁家、赵家人饮2011年10月开工建设,2011年12月完工,工程运行正常。有十几户人家因冬季管理不善未能正常供水。

6.关于我县对外开放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六

县委县政府两办调查组

一、我县对外开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对外开放推动年”活动为载体,以县纺织工业区为平台,以东莞联络处为窗口,积极推介我县比较优势,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招商引资、向上争取以及外经外贸等工作均取得较大突破。全年全县

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84个,完成引资11.9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8.03亿)的148.2;向上争取项目163个,到位3.46亿元,占目标任务(2.9亿)的119.2,累计进出口总额达6010万美元,增长19.8。新纺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为我县对外开放注入了新活力。

(一)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

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对外开放推动年”、“争创支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单位、十佳标兵”等活动,全县干群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政府推动、干部带动、企业主动、社会联动”的开放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突出项目主导,强化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全县共识。“工业强县”不再是一种口号,而变成为全县上下的实际行动。在调研中,溧河、上港、城关、城郊、新甸铺、沙堰等乡镇,对县委、县政府几年来能坚持不懈地抓思想解放、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给xx带来巨大的变化,表示衷心感激和热烈拥护。溧河铺镇党委书记曾浩在座谈时说:“我镇之所以能够在9月底就超额完成了全年的财政收入任务,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得益于全镇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得益于镇域工业的迅速崛起”。在xx吧上,可以看到不少贴子,称赞我县城市建设变化大,城镇化成为展示xx形象的标志,增添了xx人和xx籍外地务工、工作人员的自豪感,激发了xx人的热爱家乡、关注、推动家乡建设的热情。这正是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县委、政府坚持对外开放求发展,所取得的成功。

(二)组织工作的方法措施进一步改进

对外开放的领导机制、工作方法、合作及融资模式均有新的突破。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全县各级各部门都高规格成立了对外开放工作领导机构,切实把对外开放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确保了对外开放工作的高位启动。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组建了县“对外开放推动年”办公室,加强了对全县对外开放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开展活动等工作,促进了今年全县对外开放工作的健康发展。据市对外开放办公室反馈,我县对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开放办”工作的效果,均处于全市先进行列。

二是领导决策得到较好落实。首先,县委、县政府推行的“三分之一”工作法,在各乡镇、各单位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贯彻落实,一批机关干部、乡镇分留人员走上了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如县工业联社充分发挥所属工商企业外联面广、管理及技术人员多、下岗外出人员信息广等优势,成功引进纱厂、捻线厂和旅游皮阀艇等项目三个,合同引资额达1500多万元。前高庙乡充分发挥岑氏故里优势,派党政主要领导多次赴广州恩平和香港等地开展联谊活动,与香港、恩平等地岑氏同乡会建立了稳固的对接关系,近年来共为恩平“天之鸟”国际纺织公司输出50多名管理技术人员,其中有13人为机关工作人员。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县乡工作人员中共有300余人外出务工经商,140余人参办企业,600余人直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其次,“五个一”招商引资工作方法得到全面推广,各乡镇还结合各自实际,进行了进一步创新。如城关镇由前几年的全面出击“抢”项目,转变为目前的反复论证“选”项目,对投资额小、技术档次和科技含量低的项目,城关镇一律拒不接纳;溧河铺镇对优质项目采取了“盯住、靠紧、抓牢、办成”的办法,促进了项目落地;王集镇开展了“三个一”活动,要求每位村干部都要介绍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或引进一笔资金,或招来一个客商;樊集乡实施了“四个一”,要求“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笔经费、一抓到底”;上庄乡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制,凡投资者办理证明和审批手续,一律由乡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全程代理服务;沙堰镇坚持“成、建、排、跑、督、通”六字不放松,瞄准项目抓落实,成功引进广西桂林养殖公司到赵湖村投建猕猴养殖开发等项目。

三是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创新。今年以来,全县各乡镇都非常注重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表现在突出了“三个重视”。首先是重视已落户企业的增资扩容。对已引进来的企业,各乡镇主要领导能够经常上门拜访,解决困难,并鼓励其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今年全县共扩建项目98个,投资额近4亿元。其次是重视以老带新,以商招商。今年以来,通过已落户企业的推荐和介绍,全县共新上以商招商项目30余个。其三是重视返乡创业。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鼓励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投资创业或引资回报家乡。元—11月份,全县新上返乡创业项目40余个,投资总额6亿多元。其中城郊乡王雪峰投

资1.5亿元建设的PCB微钻针项目,填补了全省该领域空白;溧河铺镇今年新上的18个项目中,有8个项目是通过已落户的老企业牵线搭桥介绍来的,有4个项目是通过电话、发信动员溧河籍在外人员回乡兴建的。我县对外开放工作的作法,得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返乡创业工程于今年7月份被省开放办《简报》、《南阳日报》和市政府《市长参阅》刊发推广。

(三)招大商,上大项目的力度明显加大

通过参加南阳市“两节一会”、“杭洽会”、“豫洽会”、“珠洽会”,在北京举办“皮南肉牛肉品鉴定及新闻发布会”,以及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参加香港及海外岑氏文化联谊会等活动,成功引进了一大批大个优质项目。在南阳市第五届“两节一会”上,全县共签约项目36个,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涉及棉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轻工、机械电子、现代物流等6个方面,总投资18.2亿元,合同引资13.3亿元。全年全县共新引进1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84个,其中3000万以上项目22个,亿元以上项目8个。东莞鼎泰鑫、意利制鞋机械、上海汇优投资、江苏泉溪环保等外地企业,纷纷来我县投资兴业。

(四)外资外经外贸有了新的突破

今年新发展自主进出口企业20家,使全县拥有自主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52家。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6010万美元,增长19.8,居全市第1位。其中,出口3335万美元,增长20.1,完成目标任务(3330万美元)的100.1,进口2675万美元,增长20.6,完成目标任务(2500万美元)的107,进、出口增幅均在全市前列。累计引进外资670万美元,占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任务(650万美元)的103。各项外经外贸指标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居全市先进位次。

(五)软、硬环境进一步优化

通过在县直单位开展“争创支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单位、十佳标兵”活动,促进了全县思想环境、政务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及基础设施环境的全面优化。“双争”活动期间,县直98个单位共自我查摆整改服务质量、工作作风、对外开放、履行职能等方面问题5大类310余条,清理废止不符合《行政许可法》、不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的文件50余件,为企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法规咨询、项目代理代办、减免行政收费等具体服务9000多件次。我县以“双争”活动为载体,全方位优化发展环境,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近日市政府《市长参阅》以《构筑扩大对外开放的环境平台---对xx县开展“双争”活动的调查》为题,对我县的做法及成效予以刊发推广。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对外开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我省加快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的要求相比,与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的任务相比,与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

一是氛围不浓、压力不大,对外开放的热情还有待于进一步激发。在今年的对外开放工作中,各乡镇在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资金上的距离越来越大;尤其是县直部门积极性不高,多数单位有认识、有行动,但跟踪问效不够,工作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全县103个有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任务单位,止目前,仍有71个招商引资空白单位,66个向上争取空白单位,35个双空白单位,一定程度上,在氛围及成效上削弱了全县对外开放工作。

二是招商引资及向上争取资金的气魄不大。招商引资上主要表现在上大项目少,宛城、卧龙、南召等地新上项目动则上亿、十几亿,而我县仅有鼎泰鑫等几个项目引资额超过1亿元;在向上争取资金上,我们上跑的信心不足、决心不大、方法少、力度小,与兄弟县市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是招商引资的质量不高。大企业和知名品牌引进少,科技含量和产品技术档次高的项目所占比重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不强。目前,我县大部分招商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捻线、纺纱、养殖等初级行业,设备陈旧,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

四是对外合作的领域不够宽广。今年以来的268个招商引资项目中,棉纺织项目共97个,占项目总数的36.2,项目投资额达15.2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7.5;蔬菜畜牧产品加工工业项目相对较少,科技、信息、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项目更是寥寥无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五是外经外贸优势没有得到较好发挥。近几年,我县的对外贸易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但是我们没有把外贸优势转化为利用境外资金优势。元——11月份,全省新上外商投资企业384家,合同利用外资23.33亿美元,其中47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共新上外商投资企业84个,合同利用外资5.58亿美元,而我县实际引进1家,引进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

(二)原因分析

1、产业规划不够,招商引资针对性不强

项目带动、开放主导作为口号提的多,但缺乏规划和具体的措施。对于这方面出现和存在的问题,没有组织相关单位深入地研究分析和有效的协商。如近几年,我县一直强调要拉长棉纺织产业链条,引进印染、服装等项目,但我们却没有对全省、全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国乃至全球的情况进行专门研究,招商缺乏针对性,再如在依托产业优势招商方面,没有对不同乡镇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产业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全县区域性招商引资规划、以及相关企业集群建设规划。另外,我县对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分析把握不够,缺乏针对性强的招商引资措施,外出招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2、环境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是在服务环境上,有的县直部门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主动服务较少,承诺兑现不够,工作效率低下,开门招商、关门损商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在政策环境执行上,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机制仍需完善加强。在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调查发现,全县有近20个单位因场地有限等原因该进中心而未进;有11个单位名义上进了中心,却没有办过一笔业务;三是在企业生产和周边环境整治上,由于没有有效措施,阻挠施工、强买强卖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开工困难;同时,交通运输上乱查乱罚现象也直接影响了原料及产品的进出。另外,今年以来,我县社会治安环境反弹,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的对外开放形象。

3、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一是县直部门和各乡镇在向上跑项目时有所顾虑,担心前期经费无法解决,担心经费使用上出问题,担心万一跑项目失败了无法交待,向上争取项目或资金信心不足。二是一些争取到的项目也需要相应的资金配套,而乡镇和县直单位的可用财力有限致使能争取到的项目也不得不放弃。三是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的政策落实上,兑现不到位,影响了一部分单位和个人以及企业的积极性。如县委文件明文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新建项目,属县级有权减免的收费,全部减免。”但仍有嘉元公司等招商引资企业,因拒缴明令减免的费用,而被县直单位起诉至法院。四是乡镇党政领导忙于事务,走出去少、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影响了对外开放工作成效。

4、人才、用地、资金瓶颈作用限制

一是不少企业负责人,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小“发”即安,对外合作能力有限,缺乏大发展的决心,企业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二是在土地使用上,涉及到单位、乡镇、村、组、群众等,程序多,政策性也比较强,也影响了一些项目的落地。三是配套资金困难,对那些需要地方配套资金的项目,乡镇和单位往往望而却步。

三、加快我县对外开放的建议

(一)继续以解放思想大讨论、“双争”活动为载体,营造全县对外开放的良好氛围

xx地处于南阳襄樊两个快速发展的中等城市中间,东、西又受唐河、邓州两个大县市的夹迫,相对区位优势并不乐观,如果不奋力拼搏、大跨度超常规发展,在对外开放上突出重围,迅速崛起,就很有可能在几年内被周边大发展的光环所屏蔽,处于地域小县、经济弱县之列,在南阳市或汉水流域县市发展中处于配角和从属地位。2005年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有力地启动和加速了我县观念更新、加快开放、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2006年的“双争”活动又进一步促进了这种局面的形成。不同时期的活动,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和内涵,2007年要通过继续在全县组织开展这两个载体活动,重点解决小富即满、小“发”即安的思想和办事推诿、效率低下的问题,切实增强全县上下扩大开放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力促全县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开放理念进一步树立,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办事效率进一步加快。要促使全县上下把对外开放的理念、措施运用到我县的各项工作中去,农业产业化、社会事业、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应在对外开放中去寻答案、找办法。对明年的对外开放工作要早安排,目标任务早下达,工作措施早出台,工作会议早召开。根据网上情况看,江苏常州市12月初已高规格召开了2007年对外开放工作专题会议,还有一些地方已召开了万人、千人动员大会,今后各地对外开放的力度会更大、势头更猛。我县如果等省、市专题会议召开后再去安排,有可能错过“双节”这个招商引资的好时机。

(二)坚持“走出去”,前移对外开放的阵地

1、坚持走出去招商引资。只有两脚在外,大胆地走出xx,才能有招商引资大发展、大突破的机遇。一是要增设窗口,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驻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联络机构,增加我县开放“窗口”的数量,视野拓宽,把开放的阵地前移。二是要继续组织党政考察团,带领各级领导干部走出去参观考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三是以新纺公司上市为契机,以新纺公司为龙头,组织县域企业负责人到长三角、珠三角寻找市场,推销自我,寻求合作伙伴,力争引进几个大的客商。四是对县直单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外出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促其走出去。五是充分利用商务部门的优惠政策,组织全县拥有自主进出权的52家企业出国考察,寻找对外合作机遇。六是完善乡镇分流人员和企业下岗人员走出去的激励机制。加大劳务输出,以人员的大输出,大流动,带动财力、智力、项目的大回流。尤其是对乡镇分流人员应在考虑其相当待遇的情况下,鼓励其走出去务工经商、参办领办企业,每个乡镇至少要有30人以上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县开放办、组织部、人事局等单位要拿出切实方案,强力推行“三分之一”工作法,以全县党政机关干部的大参与,来加快对外开放的大突破。

2、坚持走出去争取资金。瞄准国家资金投向,及时了解掌握项目信息,经常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衔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力争取得向上争取资金工作新突破。一是要组织有关单位对2007年国家、省、市资金投向进行研究,结合我县实际,确定争取资金重点,下发各乡镇、各单位。二是由发改委牵头筛定主要项目,组建县级领导带队的专门班子,集中人力、物力向上争取。

(三)突出重点,规划好、包装好、推介好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对外开放工作,招商引资是核心、是重头戏,必须加大力度。一是要规划好招商引资的重点和区域。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我县各乡镇的优势产业,分类指导乡镇明确招商方向,避免盲目招商。在招商重点上,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要按照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新农村建设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工作重点,突出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在织布、印染、服装加工,蔬菜、畜牧、粮油等深加工,以及服务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在招商区域上,要面向“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地区及港澳台地区招商,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多方寻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在项目包装上,要组织专门人员列出全县对外招商的优势项目“清单”,对“清单”中项目进行精细化包装,广泛发布,吸引外地投资者的“眼球”。在项目推介上,要充分发挥东莞联络处等驻外机构和台办、侨联、工商联等团体的作用,多渠道宣传我县比较优势,吸引浙商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投资者到我县考察。

(四)进一步搞好软硬环境建设,真正让引来的企业留得住、发展好

一是要继续加强硬环境建设。加快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带动城东工业园区和高速口第二工业园区起步。建设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可以起到窗口示范作用和投资连带效应,能更好地实现以商招商,倍增对外开放的效益。县城东(城关、城郊、溧河铺)工业区可以挂靠县工业园区或单独命名,合理规划、集中连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3年内有一个大的提升,构筑新的招商引资平台。歪子镇计划在“二广”高速公路出口周围及四赵路两侧,建设占地2000亩的镇工业园区,县里应该提前介入,加强指导,高起点规划建设为县第二工业园区。

二是要进一步搞好软环境建设。要以“双争”活动为载体,以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营创良好的政务、服务、政策、信用环境。尤其是要认真兑现落实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强企业的信赖感。我们不但要亲商、安商,还要实实在在的重商、富商;一是选择不同代表的企业主的创业历程,制作成专题片,在电视台上播放;二是对外地来我县的投资者给予荣誉居民称号;三是对条件合格的来我县投资的企业主,可以当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激励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全县经济和政治建设。

三是要加大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增强企业安全感。首先要抓好企业的建设环境,确保签约项目能够及早落地。其次要打击不法势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议以发改委或是开放办牵头抽调政法、纪检、工商、建设、规划人员组成一个专门班子,对每一个引进来的项目,建立档案台帐,从有关手续办理、征地、施工、生产等环节进行跟踪帮扶,直到达产,真正建立我县有人招商、有人安商的良性工作制度。

(五)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议“对外开放推动年”办公室比照省、市更名为对外开放办公室,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促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目前山西省各级开放办为常设机构,主要职能是全面负责对外开放政策的制订及重大事宜的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对外开放、整治优化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中遇到的更大问题,建立和完善对外开放工作目标严核评价体系等。

二是继续实施县领导分包项目责任制。对引进的大型项目,由分包县领导组建专门班子进行跟踪服务,直到投产。

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目标任务,以大目标、大督查来推动工作;把全县招商引资的目标任务按15亿元(2006年目标任务8.03亿元)、向上争取资金目标任务按5亿元进行分解下达(2006年目标任务2.9亿元)。加大新上大个项目的考评权数比重。从94年起,我县对招商引资上项目数资额纳入了目标管理中,起初考评固定资产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每个乡镇就1—3个;随后起点升为30万元、50万元,现在是100万元,但仍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下步必须增加对新上投资额1000万元、3000万元、亿元企业的考核权数比重。同时,对各乡镇下达新增自主进出口权企业、出口创汇及利用外资目标任务,力争全年新增自主进出口权企业20家,完成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经过1—2年的艰苦努力,使我县跻身于全省47个对外开放重点县的前列。同时要变目前运行的年终考评、来年奖励,为一季度一考评、一奖惩,调动全县上下抓项目、争资金的积极性。

四是健全工作支持机制。建立项目经费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对论证可行的向上争取项目,由县级领导带队上跑,所需费用,由县有关单位联席审批下帐。对县直单位和乡镇招商引资项目所需的配套资金,单位和乡镇不能完全解决的,可由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扶持,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招商引资中涌现的纳税大户及第一引资人要及时给予重奖。对纳税前10名的大户不但要在会议、电视台表彰,还要把他们的大幅照片、情况介绍悬挂在县城繁华中心位置,真正营造出纳税人光荣、向纳税人致敬的氛围,以此激发全县招商引资的热情。

五是强化对外开放社会化机制。充分引导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在收集、传递生产与市场信息、协调中小企业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企业参与对外开放的能力。

六是创新人才、智力引进和培训机制。从大学毕业生或乡镇分流人员中选择一部分人,充实到与对外开放工作联系较密切的县直单位中去;选择一部分重点企业作为试点,从浙江、广东引进一些职业经理和高级技术工人,进行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利用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产工艺,提高我县的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利用县党校、县行政学院为阵地,分期分批针对性地全县企业主进行免费培训;同时,在加大对全县党政干部培训的基础上,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机关,督促机关工作人员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高对外开放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县共拥有专利103项,其中仅有40得到运用,科技局、科协等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2—3年内使我县80%的专利技术进入生产实践;同时要注意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引进他们的技术、管理,企业要利用好、发挥好我县职业教育的优势,又快又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

调研组成员:xxx、xxx、xxx

7.关于对我县农业投入的调查 篇七

一、农业投入的基本情况。

五年来,我县农业投入资金逐年增多,中央、市、县三级财政投入预算内资金1998年为1885万元、1999年1591万元、2000年1935万元、2001年4309万元、2002年4455万元,共计14175万元,其中农村生产支出3389万元、农业综合开发2356万元、农林水气象部门事业费4466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287万元、农业部门支出344万元,基本建设支出3333万元。而科技三项费用中用于农业支出为零,农村草场和畜禽保护补助费与农村水产补助费分别只有11万元和58万元。

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产业结构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虽然经过五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值由9.31亿元增加到10.23亿元,达到年均增长2%,但总体而言,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特色农业不突出,商品农业步履维艰;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甚微;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幅度小。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总体规划的科学性不强,实施不力。

一是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没有很好坚持科学论证、民主决策,主观臆断、行政行为突出,致使规划缺乏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二是规划着力点失偏,重在追求农产品数量和品种的微观规划设计,忽略从宏观上有效整合资源、强化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条件、提高综合效益。三是规划执行不能持之以恒,常常因人而易,朝令夕改,致使不少农业开发项目有头无尾,半途而废,成效甚微。

2、农业投入重微观轻宏观、重点不突出。

目前,我县农业投入呈两多两少现状。“两多”即向微观层面的具体生产环节具体农业品种投入多,向每家每户投入多。近年,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指挥农民种这养那,“逼民致富”。如种桑树,投入1200万元,由于承诺资金不能全部兑现,至今还欠农民桑苗补助款600万元未付,而农民又受之不愿、干之不乐,前种后拔,损毁严重。资金撒了胡椒面,干群关系紧张,政府诚信下降,项目发展无果,农民受益甚微。“两少”一是向农村基础设施、公益项目投入少。如我县水利设施大部分建于五六十年代,年久失修,功能退化,村社公路量少质差,疏于管理,严重制约农村发展。二是向效益高的非农产业投入少。目前外出务工经商约占农民收入的70%,但政府却关注少投入少,几乎处于一种农民自发自为的状态。

由于两多两少,政府强为农民办农民自主自力可以办的小事,费力不讨好;农民无力所为的大事,政府又缺位失责。农业投入抓小失大,重点不突出,效益不明显,不能从宏观上、总体上、基础上全面改善和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农业投入的体制不顺。

目前,国家农业投入中计划经济的痕迹较重,指令性较强,一些政策性规定既脱离实际,又不利于引入市场机制,发展市场农业。如项目的设定、资金的投放多向微观生产领域倾斜,不重视整个农业基础的改造提升,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其次,农业投入权力部门化突出。由于农业投入体制以条为主,各涉农部门为争取项目,通过“验收”,即“各炒各的菜,各敬各的神”,形成部门决策、各自为政、投入分散,效益低下的局面。三是基层政府统筹协调力度弱。农业开发综合度高,比如园区建设就涉及水利、交通、电力、农技等多方面,但投入条块分割,基层政府难以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满足建设需要。

三、几点建议。

1、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规划。

农业规划是农业发展的指导,必须要突出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要立足全局,把握世情国情,切合发展趋势,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客观规律,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

制定规划要坚持民主决策、科学论证,尊重民意,广泛听取各界意见,严格通过专家评审,建立民主决策制度,避免主观独断、盲目决策、规划失误。

执行规划要严肃持续,防止因领导更替、工作重点切换而随意变更终止,保障坚持不懈实施,一届接一届,干出成效。

2、农业投入要着力宏观,突出重点。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市场配置,微观经济领域活动自主自由,农业的具体生产、一家一户的生产活动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因此,要打破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模式,转变职能,准确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农业投入退出微观,着力宏观,突出重点。

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有利于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受益面广、利用率高,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备条件,也是政府应着力培植打造的公共产品。要作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快水利、交通、能源、信息等公众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络,提高档次,为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搭建平台,促进发展。

二是大力扶持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主导产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支撑,要大力培植,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生产水平较高,辐射带动力较强,体现了当前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应该从政策、技术、信息、融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增加投入,提供服务,积极扶持,充分发挥他们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

三是大力促进科技推广,开发人力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动力,大力推广科技,开发人力资源是改变农村原始、落后现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加农业技术应用和开发的投入,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兴办农民学校,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增强现代劳动技能,为农民就地发展商品农业、外出务工经商奠定基础、增强实力。

3、建立科学的投入体制。

国家规划农业开发项目,制定农业投入政策,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切合基层发展实际,倾向宏观领域,重视农业基础和环境改造。对投放项目的考核验收不能宥于条条框框,坚持“戴帽”对块,要重实际效果,给基层合理的自主空间,增加投入实效。

8.关于我县市政给水基础设施的调查报告 篇八

内黄县自2002年开始举办红枣文化节至今年已经是第十届,政府每年都提倡、扶持枣农办红枣采摘园。通过这种形式,我县红枣扩大了影响,枣农们增加了收入,同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现在又到了红枣成熟的季节,我们专程对此进行了了解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现状

(一)位置数量采摘园主要集中在后河镇桑村、后河村、西乜固等村,靠近省道213线(内中路)与省道303线(白条河-濮阳)的交通方便的枣树地块居多,有一定规模的约有50多处。后河镇大堤口、梁庄镇靳庄、中召乡小柴村各有一处。

(二)品种模式大多数枣园栽植品种为内黄大枣扁核酸,模式为农枣间作,树龄为几十年至几百年以上的大树;仅小柴村是枣树、柴鸡、金银花、牧草生态种养模式;梁庄靳庄栽植品种为冬枣,树龄为十年左右,密植栽培模式。

(三)规模方法枣农办采摘园一般都是自家地块、自家枣树,面积在十亩以内。在靠近路边的地方用木头、秸秆等材料搭一个具有农家特色的门,地块周围用布条铁丝等隔离起来,有的还在里面布置一些喜庆装饰、草棚、吊床等。另外有三个枣园规模较大,经营方式比较有特色。一是枣相情枣园,面积200亩左右,整体规划比较规范,不仅是红枣管理示范基地,大打枣相情富硒枣品牌,还搞了特色种植,主要有黑花生、紫色红薯、水果红薯、黑玉米等;搭建异形丝瓜、南瓜、葫芦长廊,今年又增添了根雕艺术展览、古老劳动工具织布机、纺花车、拖车展览和体验、农家菜品尝等项目,很有观赏性和趣味性。二是三源生态公司,面积400亩,今年第一年办园,突出宣传我县文化特色,深挖高王庙、高峰弯、岳飞、汉代遗址等名人、名胜古迹的一些民间传说,结合乡土人情创做的诗词,再播放一些本土戏曲等,创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加上生长郁郁葱葱的百年老枣树,树下成群跳跃奔跑的柴鸡,灵动的诗情画意,给人以愉悦身心的感受。三是冬枣园,面积100余亩,利用靠近二帝陵、汉代遗址景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打宣传牌,在景区门口设置冬枣免费品尝箱,吸引游客参观完古迹,再来采摘冬枣。

(四)价格收益园内价格一般在五元,以上三个枣园不仅规模大,而且各具特色,价格在6-7元。加上其他配套收入,收益要远远高于一般采摘园。

二、存在问题

(一)品种与模式单

一、采摘时间短。采摘园一般都是农枣间作模式,品种为扁核酸,其他品种与模式很少。因为品种单一,成熟时间集中,采摘时间较短,仅仅几天就过去了。

(二)园子少,地点集中。我县红枣面积很大,但举采摘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后河镇,并且是靠近省道213线(内中路)与省道303线(白条河-濮阳)的枣树地块,仅有几十家,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就没有。长庆路办事处、中召乡、梁庄镇、东庄镇、高堤乡等其他枣区更是没有。红枣文化节应是全县范围的文化节,而不仅仅是后河镇的。要达到遍地开花,百花齐放的程度,枣农才能真正受益,红枣产业才能大发展。

(三)规模小,项目少。由于枣农办的采摘园都是自家枣树地块,规模较小。主要服务项目是让游客摘枣,有的还有红薯、辣椒、花生,供人采摘、采挖。真正上规模,有特色的园子很少。

三、建议措施

(一)一是从本地稀有红枣品种中选育和从外地引进新品种相结合,培育适宜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达到早、中、晚,鲜食与制干品种合理搭配,丰富红枣品种,拉长采摘时间。二是引进试验密植栽培、保护地栽培等新模式,缩短挂果时间,提高种植收益。

(二)探索土地流转,大户承包或入股经营等模式扩大枣园规模,从增加文化性、趣味性、观赏性方面打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一些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地块也可通过办特色园来达到吸引游客,增加收入的目的。

9.关于我县市政给水基础设施的调查报告 篇九

关于我县商品混凝土现状的调查报告

苍溪县人民政府:

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苍溪,根据《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县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和《四川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的规定及《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县中心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告》(简称“禁现通告”)要求。通过2009年“梨花节”招商引资,四川省双宏建材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生产项目落户我县,并投产运营已有半年之久,现就我县商品混凝土现状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四川双宏建材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2009年3月,我县通过招商引资从成都引进一家专业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已于当年5月正式在我县注册“四川双宏建材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的生产经营;2009年6月底该项目在苍溪县陵江镇金斗村张家坝正式开工建设90式双站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46亩,设计建成日产1000立方米混凝土专用的砂、石加工生产线一条,年产商品混凝土30万立方米的生产线;2009年11月底建成完工并正式投入运营。

二、我县使用商品混凝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商品混凝土市场分析

据2009年统计,全县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灾后重建项目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市政基础建设项目为8万平方

1米,其砼需求量约为12万立方;广南高速、兰渝铁路、亭子口电站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虽所需砼量相对较大,但均各自有场搅拌站提供砼,除开其他乡镇和国家重点项目、灾后重建项目外,县城规划区所需商品砼用量相对较少,不足6万立方。从2009年11月至今,椐统计所用商品砼仅4500余方,占该企业年实际生产能力的约5%,虽随着苍溪未来的发展,商品砼的用量有所增加,5-10年间所需用量预计在25-30万立方,也仅仅只能满足该企业的正常运行。

商品砼生产、销售比例图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符合国家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政策,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我县商品砼起步晚,市场认知度不

够,大部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单从成本价格考虑,认为其成本价格高于现场搅拌,未真正从施工质量、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新产品使用等方面综合思考,故现场搅拌现象依然突出,造成了商品混凝土实际使用率低。

2、政策落实相对滞后,市场培育不够,制约了商品混凝土发展的步伐。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工作进程的通知》的要求,扩权试点县在2009年6月底前,必须完成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区域的划定工作,而我县现还未出台相应的政策,相关部门及各中介机构也难以具体落实。

三、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加强对我县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宏观控制,重点控制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数量,避免一哄而上,无序竞争;二是县人民政府立即出台相对应的禁现通知和政策,便于相关部门及各中介机构具体落实。故我们认为对招商引资企业,要引得近来,留得住,还要利于发展,才能起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若我县在近5年内再引进同类企业,则会扰乱建筑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形成无序恶意竞争。

(二)、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发展预拌混凝土的重大意义

禁止现场搅拌混泥土,不仅是推进水泥散装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文明施工、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预拌混凝土的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能,扩大社会影响,行业协会要积极引导各相关企业对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使用,为预拌混凝土的不断推广应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各方责任

1、县规划和建设局作为全县禁止现场搅拌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力度;县质量监督机构要把是否按规定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作为行为质量和实物质量的监督内容,确保建设工程质量;要把是否按规定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列入工程设计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动态和市场行为监管的重要内容,对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一经认定,一律作不良行为记录备案处理,并不予竣工验收备案。

2、在规定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办理施工许可时必须提供相关资料招标单位要把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使用要求列入招标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招投标监督管理机构要把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列入审查、备案内容。项目管理单位要督促工程监理部门加强对该项工作的落实。

特此报告

上一篇:感皇恩,感皇恩叶巽斋,感皇恩的意思,感皇恩赏析下一篇:初中民族乐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