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学批评标准

2024-11-01

浅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学批评标准(精选5篇)

1.浅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学批评标准 篇一

在推进铁路建设监理标准化管理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9月18日

张延昭

同志们:

根据(铁建设[2008]45号)《关于推进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铁道部自今年三月份以来,开展了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并明确表示,采用标准化方式进行建设管理,是实施大规模铁路建设的需要,是2008年铁路建设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国务院领导对铁路建设管理工作十分关心,张德江副总理在铁道部上报的一项报告上批示:“近几年,是我国铁路建设的高峰期,加强新建铁路的规划设计、投资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环保管理和节约用地等,十分重要”。铁道部要“在新建铁路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上下功夫”。刘志军部长对此非常重视,多次作出指示,要求组织铁道部有关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卢春房副部长多次部署并强调要安排建设单位的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推进铁路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铁道部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要求等纳入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合同,督促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实施与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匹配的标准化管理,实现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卢春房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监理单位也要把推行标准化管理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各项工作满足当前推进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形势的需要,要按照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要求,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着手研究自身推进标准化管理的有关工作”。卢副部长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实施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努力推动。在今年七月召开的监理委员会二届二次常委会已决定贯彻卢副部长讲话精神,逐步有序地推进监理标准化管理工作。我们今天召开的座谈会,就是集思广益,结合学习卢副部长讲话精神,提出贯彻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使此项工作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下面我就推进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谈三点意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推进铁路建设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大规模铁路建设需要,是实现铁路建设“六位一体”总体目标的有效途径。推进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将大大促进监理企业整体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必将大大提高监理企业的竞争能力。

2、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是铁路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铁路监理企业先进工作经验加以总结、规范并进行推广,从而实现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将促进监理站管理的标准化、促进监理企业制度的标准化以及监理企业人员的科学配备。通过对监理工作个重要环节的标准化管理,从而对建设工程各阶段实现科学集成管理,起到有机衔接的作用。

3、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将监理企业现场监理站监理工作经验加以认真总结、规范并进行推广,可以实现建设工程目标要素的集约化管理。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监理站管理的重点也应放在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和检查上,特别是要监督施工单位的现场标准化管理。

二、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监理工作管理制度标准化

其内涵是,构建结构清晰、职责分明、重点突出的监理单位管理制度和体系,从而做到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

监理公司应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将执行制度纳入对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监理人员的考核范围,应严格追究不执行制度相关人员的责任,形成以执行制度为荣的工作氛围。通过标准化制度的制订及严格的执行,实现监理工作管理的标准化。

2、监理工作人员配备标准化

其内涵是提高监理单位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监理单位要根据监理工作岗位要求配备具有相应技能、能力、知识的人员,岗位设置应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应满足岗位要求。

要根据《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组建监理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即监理站,并配备有一定铁路建设管理经验、监理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懂业务、会管理、有能力的监理人员。要明确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要点,以及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对高速客运专线等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中标单位应按照相应要求和监理合同规定,相应强化监理人员配备。

建立学习培训制度,也是监理工作人员配备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学习管理和业务知识,积极选派相关人员参加铁道部和有关部门组织的监理业务培训班,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切实提高监理人员对监理单位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和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能力。要注意做好培养和引进监理企业急需的各类高端人才工作,要搞好监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做好新知识培训和现场培训工作。

3、监理工作现场管理标准化

其内涵是通过规范监理工作标准,对现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监理目标。监理站的现场管理工作内容要具体化、定量化,把现场布置要求、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等提炼、升华为监理工作标准,进而做到文明施工,规范建设。

监理单位要熟悉监理工作标准、规范,并应严格执行。现场监理人员要依据工作标准和规范进行现场监理。监理单位要建立定人、定岗、定责、定点的检查制度,细化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督促施工单位按照现场施工标准和施工作业指导书组织施工,督促施工单位按劳务用工规定使用劳务,并定期对劳务用工情况进行检查,杜绝违法分包。

4、监理工作过程控制标准化

其内涵是将各项监理制度标准化、监理人员配备标准化、监理站管理标准化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形成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监管。就是要按照“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将过程控制具体量化,形成监理过程的管理标准并不断完善,再按照不断完善的工作标准实施过程管理。

监理单位要不断完善自身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标准、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工期管理标准、环保工程管理标准和技术创新工作标准等过程管理体系标准,保证过程控制达到实际效果。

5、监理工作行为标准化

其内涵是监理人员在建设管理过程中,要体现执法严谨、公正公平、廉洁奉公、服务到位、管理到位、形象到位的新时期监理人风采,要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来实现工作行为标准化。

硬件建设包括办公生活条件标准,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制度上墙、资料规范等。软件建设包括热情服务建设单位、严格管理施工单位,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工作,要能公正公平地处理纠纷;要实事求是地向建设单位反映现场建设的实际情况,绝不袒护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要经常向监理人员进行廉洁教育,绝不能向施工单位吃拿卡要,杜绝一切受贿行为。监理人员的吃住一定要与施工单位分开,没有条件分开的一定要付钱,违者按规定处罚,要制订严格的处罚条款,杜绝个别监理人员的不良行为;监理人员的行为举止、语言、做法都要按标准规范,接受投诉、检查工作、组织会议、记录日志、处理事项也都要标准规范。这样的监理人员才能既严格按规章开展了监理工作,又能受到施工单位尊重并受建设单位欢迎。总之,监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标准化,是建设监理工作的标准化管理的根本,再好的管理标准,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也是实现不了的。

三、推进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几点要求

1、各监理单位要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铁道部领导对标准化管理的指示和要求,学习贯彻铁道部推进标准化管理的有关文件,深刻领会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各监理单位要组成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工作班子,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选择一到两个现场监理站开展监理站标准化管理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广。

2、从监理站标准化管理入手,配合建设单位的现场管理机构,实现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我们知道,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正在逐步推进,与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相匹配的是参建单位现场标准化管理,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目前的重点也应放在现场。所以,监理站标准化管理是我们搞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切入点,也是监理工作标准化的重要一环,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3、要着手制订监理工作标准化的相关标准。监理委员会要在建设司的指导下组织监理行业的专家就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监理程序,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在此程序中所应做的一切工作,制订出一个系统的规范和标准,也就是在现有的监理规范、监理行业标准、监理工作制度基础上如何做得更好,如何使工作行为更加规范和标准。目前,监理规范已在去年作了修订,各种专业的行业标准也都基本建立了,各监理单位的监理基本制度也都基本健全了,ISO9000等三项认证各监理单位也都完成了,监理单位的现场管理也就是监理站管理应该说是初步得到完善,监理管理制度、监理人员职责、监理规划和细则也都初步建立。但是,不同监理单位的管理形式、内容、深度不一样,总监、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的素质也各不相同,有一些监理人员对自己的职责不清楚如何去做,或者说不清楚怎么做才能到位。此外,由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监理单位新加入的铁路建设监理人员增多,他们虽然经过一定的培训,但素质并未完全达标。这些情况都迫切需要有一套统一的管理标准以及统一的尺度来要求。此外,监理合同签订后到实施完成的全过程,对总监、各专业监理工程师乃至监理员也需要一套标准作业程序来规范各自工作。要把总监、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的日常工作行为标准化,让他们按标准程序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套日常监理工作的行为标准。该项工作需要各监理公司支持,因为监理公司的专家对现场工作最为了解。当然这项工作做好了,对监理公司的监理站标准化管理也是最好的推进。

4、认真做好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有序稳步地推进监理站标准化管理。初步设想要有重点地选择二到三家不同规模的监理企业开展监理站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监理委员会要及时跟踪了解并及时总结经验。这一工作要在铁道部建设司的指导和建设单位的支持下推进。这样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及时总结,争取在2009年下半年全面推广。同时,也要在监理站标准化管理工作基础上,推进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其中包括监理单位制度标准化、监理单位人员配备标准化等。

同志们,推进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是搞好大规模铁路建设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监理企业强化自身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项工作搞好了,对监理企业自身提高竞争力、促使企业不断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铁道部卢副部长强调,推行标准化管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久之计。铁道部将在今后的招投标、质量验收等工作中要纳入标准化管理相关要求,这将直接影响监理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和考核,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希望这次座谈会通过学习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孙杰民处长、上海铁路局周方道副总经济师的讲话,认真吸取上海铁路局建设处、华东监理公司、天佑咨询公司的有关经验,通过座谈讨论,提出有关推进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宝贵意见。我们要按照铁道部的部署,在铁道部建设司的领导下,在各铁路局建设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监理企业的支持下,制定相应的推进计划,抓试点单位、抓试点项目、抓试点监理站,稳步推进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工作。

2.浅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学批评标准 篇二

关键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思想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下称《讲话》) 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文艺理论为原则, 在总结我国新文化运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当时的客观实际, 论述了革命文艺的基本原理, 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方针、政策, 具有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革命文艺要具备革命性和政治性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 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 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毛泽东特别把“文艺”和“革命的文艺”分开来讲, 阐明了文艺和革命文艺的本质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在揭示文艺普遍性基础上提出了革命文艺的特殊性。革命文艺作为文艺的一类, 是革命时期的文艺, 是为了革命的文艺, 是“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根本属性便是其革命性。文艺的革命性突出表现在以辩证唯物主义阐释文艺发展规律的同时, 揭露一切虚伪的、诡辩的文艺理论的唯心主义本质, 并在这种理论斗争中不断开辟无产阶级文艺发展的道路。毛泽东号召革命作家深入生活, 其目的就是为了改造革命作家的世界观, 使其更具有革命性。

文艺的革命性与政治性是紧紧相连的。因为革命的前提是阶级的对立, 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必然会带有无产阶级的政治色彩, 这就是革命文艺的政治性。《讲话》中讲的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抗日, 是指当时全国人民从事的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毛泽东阐明了文学艺术同无产阶级政治的关系, 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到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去, 要求文艺作品在这严酷的斗争中起到激励群众, 鼓舞士气, 战胜敌人的作用都充分体现出了政治色彩。

二、革命文艺要具备大众性和服务性

《讲话》明确指出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 这也是毛泽东整个文艺思想的核心, 贯穿于《讲话》的全部论述之中, 起着统帅全局的作用。《讲话》提出和解决了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文艺与生活、普及与提高、歌颂和暴露、继承和革新、文艺批评、文艺创作原则、文艺与统一战线等许多问题, 而所有这些问题又围绕着一个根本问题, 这就是文艺要为广大人民群众。人民大众包括工人、农民、士兵、城市小资产阶级, 毛泽东科学地评价了他们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见, 文艺首先要具备大众性。

文艺的社会功能决定了文艺必须为人民而创作, 为人民所利用, 成为人民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帮助人民完成革命事业, 推动历史前进, 这就是文艺的服务性。为人民大众服务, 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是文艺的首要功能。“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 逐渐地移过来, 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 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 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

三、革命文艺要具备本源性和创新性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是文艺的根本问题。“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 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 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文艺来源于生活, 这就是文艺的本源性。没有哪个文艺家可以脱离和逾越丰富的人民生活而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实践证明,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都是那些植根于社会生活的作品。文艺本源论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理, 强调了社会生活对文艺创作的决定性作用。

事物要发展, 就必须要创新, 文艺也同样如此。毛泽东认为, 文艺创新应该从人民生活的实际出发, 描写“新的人物”、表现“新的思想”、展示“新的世界”。《讲话》中明确指出:“大后方的读者, 不需要从革命根据地的作家听那些早已听厌了的老故事, 他们希望革命根据地的作家告诉他们新的人物, 新的世界。”那怎样使文艺家了解并熟悉新的人物, 新的思想, 新的世界呢?“我们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 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 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

四、革命文艺要具备典型性和普遍性

文艺的普遍性与典型性是两种互相依存的特性。普遍性是典型性的源泉, 典型性是普遍性的提升。如果文艺作品只具备普遍性, 不具备典型性, 就不会引起受众的兴趣, 如果只具备典型性, 不具备普遍性, 就不会得到广泛传播。

“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 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 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遍的实际生活更高, 更强烈, 更有集中性, 更典型, 更理想, 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是美的, 但是人们不满足于观看自然形态的生活景物, 觉得日常生活太平淡, 而要求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就是因为艺术比生活更美。文艺作品的内容是从生活中来的, 但它经过艺术概括, 是文艺工作者从大量的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来的, 所以它比现实生活更具有普遍性。

五、文艺要具备多样性和独创性

毛泽东在《讲话》中确立了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 首先是为工农兵的这个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 也论述了文艺应该具备多样性。《讲话》把团结和抗日作为政治标准, 但又主张在这个大原则下, 应该容许包含各种各色政治态度的文艺作品, 党的文艺工作者应在抗日、民主、艺术方法各自不同的范围内和党外文艺家团结起来。在创作思想上, 赞成歌颂和暴露都需要, 对人民的缺点也要批评;在表现手法上, 认为应看对象而定;在作品的种类上, 认为应当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起来。总之, 他尊重艺术特点和艺术规律, 赞成题材、形式、风格等等的多样化。

艺术上的多样化是不能离开艺术上的独创性而实现的, 多样化须以独创性为基础, 反过来多样化又可以促进独创性的发挥, 二者相得益彰。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 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的原料, 要经过革命文艺家的“创造性的劳动”, 才能成为观念形态上的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艺术。为了发扬文艺家的独创性, 《讲话》批评了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的不良现象, 认为这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

六、文艺批评的标准

文艺批评是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 一个是政治标准, 一个是艺术标准。”毛泽东在阐述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时, 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 是符合文艺批评活动的实际的。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艺术, 都是一定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艺批评必须把文艺家和文艺作品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加以考察、研究和评价, 不能用一种标准去对待一切文艺作品。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 判断一部文艺作品是否有利于团结抗日, 首先应从它的政治倾向上进行考察、研究和评价, 是十分必要的。

文艺批评的基本标准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一标准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刻理解。首先, 政治和艺术的统一, 是毛泽东从整体效果的层次和角度对艺术作品提出的要求。其次, 任何文艺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互以对方为其存在的前提。一方面, 内容决定形式;另一方面, 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内容与形式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情况。文艺批评的任务就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去分析解决这些不同的矛盾的。毛泽东提出的这一标准, 正是建立在他对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为我们正确揭示了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的辩证统一关系。

七、结语

《讲话》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建设中国新文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最后走向成熟提供了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依据, 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不论在中国文艺史还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力群.毛泽东的文化思想[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2.

[2]张孝评.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M].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9.

[3]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3.浅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学批评标准 篇三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年5月23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中央对这次座谈会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讲话》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高度赞扬70年来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作出的重要贡献,对新形势下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必将鼓舞和鞭策广大文艺工作者沿着《讲话》指引的正确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70年前,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由文艺工作者和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系统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经验,鲜明地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从根本上回答了革命文艺的方向、道路等重大原则问题。《讲话》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确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篇彪炳史册的光辉文献。《讲话》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也对整个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和胜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指导作用;不仅将我国革命文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为我们今天探索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此时此刻,我们回顾70年峥嵘岁月,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联系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讲话》闪耀着永恒的思想光芒和跨越时空的不朽力量。

70年来,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我们党始终把文艺事业摆在重要位臵,高度重视、精心领导,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战略思想,作出新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文学艺术作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斗争中团结人民、战胜敌人的强大武器,作为鼓舞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的冲锋号角,激励和引导广大进步作家艺术家踊跃投身革命和建设的时代洪流,催生出一大批感人肺腑、影响深远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启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崭新纪元。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推动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指明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强调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文艺要为培育“四有”新人作出贡献,文艺工作者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文艺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作家艺术家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伟大人民的优秀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满腔热情地讴歌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繁花似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征程中,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把握时代前进脉搏,顺应历史发展要求,把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把文艺创造寓于时代的进步之中,满腔热情地讴歌时代主旋律,社会主义文艺充分发挥了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呈现出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70年来,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感召下,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自觉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出反映时代呼声、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德艺双馨、深受人民喜爱的文艺家,谱写了我国文化发展的辉煌篇章,为激励亿万人民投身民族解放、国家富强、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7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继承和丰富《讲话》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六是必须坚持尊重规律、团结和谐,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有利于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的良好局面。这些宝贵经验,体现了《讲话》发表以来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文艺工作的成功探索,反映了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本质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遵循,我们要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7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讲话》犹如精神灯塔,指引革命文艺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70年后,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纪念《讲话》,就是要引领文艺事业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讴歌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回顾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国文艺70年的辉煌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对社会主义文艺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去年,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的基本结论,鲜明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样的路、朝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次全会,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性阶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了人类文明进步有益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中华儿女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凝聚全社会智慧力量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贯穿了《讲话》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与《讲话》精神在思想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等方面一脉相承,又紧密结合发展了的实际与时俱进,体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广大文化工作者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清肩负的崇高责任和神圣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更加积极地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拓奋进,不断开创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强调要“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臶,并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才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社会主义文化才不断从繁荣走向新的繁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多样,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引领思潮,才能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才能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始终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根本的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落实到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评论等各个方面。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解决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巨大作用。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学习实践活动,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文艺创作,正确反映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正确反映近代中国革命史,正确反映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人们爱党爱国的热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根据时代变化的新要求,研究回答新时期文艺创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体系和美学体系,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评价体系,使文艺发展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之上。要紧密联系文艺创作实践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关注热点焦点问题,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形成有利于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要积极探索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思潮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思想活动的差异性,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在事关方向、原则的重大问题上,旗臶鲜明地表达党的文艺立场、文艺方针,理直气壮地批评不良倾向和错误观点,努力在多样化文化思潮中立主导、谋共识,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讲话》在中国革命形势最为严酷的时刻呼唤革命文艺承担起“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对文艺工作发挥团结凝聚亿万中国人民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使文艺“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推动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文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文艺作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必须自觉体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赋予精神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和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激发亿万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使命,自觉把正确的价值追求同崇高的艺术追求统一起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进行艺术创造。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化发展史,任何文化都是其精神价值与承载这些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之间的有机统一。精神价值是文化的“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是文化的“体”,决定着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每一次文化的繁荣发展,都是文化“魂”与“体”完美结合的结果。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魂”与“体”的辩证关系,努力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们情感世界的契合点,通过生动感人的形式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丰富多样的题材、鲜明生动的形象、个性化的艺术创新和有效的传播形式来培育和弘扬正确的价值导向,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得到陶冶、受到启迪,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扣党和国家工作主线,推出更多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生动展示中国人民奋发有为精神风貌和宏伟业绩的文艺作品,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影响更加广泛的文化活动,唱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最强音。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文艺作品的突出主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优秀传统,深刻反映当代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倡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在全社会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风尚。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讲话》旗臶鲜明地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这是毛泽东同志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文艺为什么人服务”这个根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不仅对我国文艺事业发展而且对整个文化建设都具有重大指导作用,是《讲话》这座精神灯塔中最耀眼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方向和最终目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一切伟大的文化工作者无不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怀,一切伟大的精神文化产品无不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当文化工作者的心与人民的心紧紧贴在一起的时候,文化产品就会拥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就会拥有传之久远的生命力。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追求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那就是文化源于人民、文化为了人民、文化属于人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牢记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自觉走与人民结合的道路,站稳群众立场,培养群众感情,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继承发扬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光荣传统,更加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民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忠实生动地记录普通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浓墨重彩地歌颂各行各业劳动者可歌可泣的事迹,满怀热忱地反映他们的精神世界。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投身“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心全意、真心实意地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关心人民命运,体察人民愿望,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中汲取灵感,把握生活的主流,展示社会的积极面,展现人生的美好前景,让人们在文艺作品中看到光明、看到进步、看到希望。要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创作生产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多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艺活动,把更多优秀作品投向基层,把更多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开辟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挖掘基层的文化资源,支持群众自办文化,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

《讲话》深刻地指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解决了,接着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科学发展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鲜明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鲜明主题。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只有通过科学发展,文化建设才能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空间,实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的科学发展之路,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激活文化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努力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文化建设规律,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紧紧抓住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解决好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文化项目,深入实施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目标,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抓手、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文化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坚持统筹兼顾,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力争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把提高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深入实施精品战略,充分发挥“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等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处理好繁荣与管理的关系,在促进繁荣的过程中改进和创新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繁荣文化提供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突出以文化人的功能,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

《讲话》深刻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毛泽东同志还反复强调,革命文艺事业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的根本保证。这些年文化领域取得的一切进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改革创新,最鲜明的标志也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有利于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臵中积极作用的体制机制,才能充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单位和文艺工作者遵循艺术规律,焕发创造活力,更好地贴近群众、贴近市场,丰富文化产品服务,繁荣城乡文化市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可以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继承和弘扬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一《讲话》核心思想的本质要求,与《讲话》精神一脉相承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由人民评判、为人民共享这一根本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贴近群众、贴近市场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完善服务方式、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能力。要进一步创新有利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基础上,把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合格市场主体,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进一步创新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坚持把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满意作为评价作品的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催生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神文化产品。要进一步创新有利于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服务群众、面向市场的体制机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引导和鼓励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各展所长、建功立业。要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浓厚氛围,保护创新热情,完善创新机制,鼓励原创,使一切创新的观念得到尊重,一切创新的举措得到支持,不断把文化创新的丰硕成果奉献给人民群众。

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讲话》指出,“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同时“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要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审美特征,积淀着深厚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开放的道路,我们要立足中华文化的深厚沃土,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和谐共存、互鉴发展。

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担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崇高使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新要求,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新的活力,使古老的中华文明之树开出新的时代之花,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坚持辩证取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提高转化再造能力,吸收借鉴一切国外文化有益成果,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要积极推动双边、多边文化往来,促进文化相互借鉴,使文化成为加深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精神纽带。要推动国际文化产品贸易交易和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在推动文化走出去中经常性、持久性的优势和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要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发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文化非营利机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要遵循国际文化交流规律,适应国际文化市场需求,改进对外文化传播方式方法,加快建设现代传播体系,既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和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又符合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审美特点和接受习惯,努力做到“中国内涵、国际表达”,充分展示中国人民改革创新、和平发展、文明进步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提升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推动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深入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关键在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大工作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各领域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加强文艺院校建设,努力培养更多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要关心爱护文艺工作者,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努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团结鼓劲、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引导作家艺术家努力践行文艺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珍惜时代提供的舞台,珍重社会给予的关爱,严肃对待作品的社会效果,热心公益、弘扬正气,以德艺双馨的公众形象,争作恪守职业道德的表率,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4.浅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学批评标准 篇四

农方团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宣言书,也是二十世纪中期马列主义文艺思想发展的里程碑。《讲话》的诞生,不仅对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起着无可置疑的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世界各国进步文艺工作者和革命文艺运动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很早就译传国外。《讲话》正式公开发表于1943年10月19日,时隔两年后的1945年12月,朝鲜咸镜南道就把它翻译成朝鲜文,在朝鲜出版。朝鲜是外国宣传和学习《讲话》的第一个国家。一本文艺论著问世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国外的重视,这在文艺界是不多见的。1946年,战后的日本的进步文艺工作者掀起了文艺革命,他们急切寻求一种适合时局需要的革命文艺理论,于是由“新日本文学会”主编,由千田九一翻译,以《现阶段中国文艺的方向》为书名,出版了《讲话》的日文译本。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在1945年的世界大战中,日本是个战败国,而且是被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人民打败的战败国。但是,日本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却能抛弃狭隘的民族观念,把世界革命放在第一位,于本国战败后的第二年,就翻译了毛泽东同志的《讲话》,这在文艺界也是少有的。真正的革命理论,对革命人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的传播是风快的,而且是没有国界的。随后,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法国、美国、英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印度、古巴、巴西等国家,都先后用本国的文字翻译出版了《讲话》。在印度,除了英文版外,还有孟加拉文、印地文、马拉提文、泰米尔文、泰鲁固文、马来雅冷文等各种印度文字的版本。1952年和1953年,随着《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的出版和翻译,《讲话》便通过各种文字,广传到世界各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的光辉著作之一。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一传到国外,就惊醒了千千万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和读者。他们生活于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属于不同的种族和民族,遍布世界各个地方,具有不同的文化修养。但是,他们都被《讲话》那简朴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和严密的科学态度紧紧地吸引住了,读后油然产生一种欣喜的敬佩心情,不禁惊呼毛泽东同志对革命文艺思想的见解和重大的贡献。一位印度作家就十分真切地表达了他对《讲话》的感受,他说:“我是在我的第二十六本著作出版后,才读到毛泽东的著名文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我真希望我能在开始写作以前,就已读到这些关于人民作家的立场、态度和写作范围,关于内容和形式问题生动的具体的意见,在读这篇文章时,我觉得象阅读一位‘朋友,哲学家和导师’向希望成为‘人民的和为人民的’作家和朋友所说的一篇亲密的当面的谈话。”这段话完全是肺腑之言,是挚诚的赞美的文字,确切地表明了《讲话》在国外深入人心的程度。其实,积极认真学习《讲话》的不只是文艺工作者,许多知识青年也都渴望阅读。例如,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生组织的“中国文学研究会”在一篇题为《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历史》的文章中,就十分明确地决定说:“研究会第一次进行研究的题目,就是毛泽东的《文艺讲话从”①一个外国知识青年组织,对《讲话》竟如此倾心,郑重地把它列为学习、研究的头等课题,可见《讲话》在国外影响的广泛。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讲话》的思想影响已经超越了文艺工作者和知识青年的范围,在国内固然是如此,在国外也是这样。它成为国外工人群众的思想武器。如参加早稻田大学学生“中国文学研究会”学习的D工厂工人铃木君就深

有体会地说:“我本来是个封建落后的人,使我获得正确认识的是中国文学研究会,特别是毛泽东的《文艺讲话》,它成了促使我转变的关键。”②这一工人的话,具体地道出了《讲话》思想的深刻性、革命性和战斗性。许多国外的评论家都一致认为,毛泽东是代表亿万战斗生活中真正的主人—工农兵说话的。对这一论点,日本铃木君的感受和体会,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讲话》在国外为什么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讲话》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思想。罗马尼亚作家协会书记托·赛尔玛鲁在纪念《讲话》的文章《十年以后》中就正确地指出: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渊源于列宁、斯大林的学说”,“是运用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于中国具体条件的典范”,“是一个具有特别现实意义的丰富的经典著作。”③这概括地说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既坚持了文学的党性原则,又发展了列宁、斯大林的学说;既具体地解决了中国文艺界的实际问题,又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专家竹内好更进一步具体地指出: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从内容上说,接触的都是文学艺术的根本问题,并且它不是纸上的空论,而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而达到相当高度的抽象理论。”④这就是说,《讲话》是从斗争中总结出来的革命理论,它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最富有生命力和指导意义。象竹内好一样,许多国外的评论家也都十分称赞《讲话》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正因为如此,无数文艺工作者都把《讲话》当作一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教科书,在有关的评论中,经常引用《讲话》里的精辟见解,加强自己的宣传力量。关于《讲话》在马列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朝鲜《劳动新闻》上一篇纪念《讲话》发表三十周年的文章,表述得最为确切。文章说:“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从摆在中国革命的文艺面前的迫切要求出发,对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文学艺术的对象问题,以及提高文学艺术战斗性和人民性的一系列原则问题作了解答,在马列主义革命原则基础上指明了革命文学艺术建设的正确道路。”“革命文学艺术建设的正确道路”就是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列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是各国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时刻关心和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是决定每一文艺作品价值高低的准则。这一问题,列宁已以新的方式解决了。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以及在对德国女作家蔡特金的谈话中,列宁明确地提出了文学应该“替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和“艺术属于人民”的光辉思想,而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发展和丰富了列宁的这一光辉思想,并进一步具体地提出了与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有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作家世界观问题,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批评的标准问题,普及与提高问题等。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各国革命文艺工作者在探索,但只有自《讲话》发表后,在世界范围内,才得到比较明确的认识,才得到系统、完整的解决,从而把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在国外所以产生如此深刻影响的另一个原因,是外国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和读者从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中,具体地看到了《讲话》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的发表,开创了中国革命文艺的新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它象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照亮了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它象甜美的甘露滋润着中国的文苑和艺坛,使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绽开了万紫千红的文艺花朵。《讲话》发表后,无数革命文艺工作者怀着一颗火热的心,积极响应《讲话》的号召,深入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生活,到工厂,下农村,去部队,和工农兵群众打成一片,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无敌三勇士》、《吕梁英雄传》、《原动力》、《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把眼光放远一点》、《同志,你走错了路》、《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等。在国统区,尽管《讲话》恩想的宣传和贯彻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在党的领导下,革命文艺工作者也写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屈原》、《清明前后》、《升官图》、《还乡记》、《山野))、《虾球传》等。总之,1942年以后,中国文学开始了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发展时期。国外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和读者敏锐地看到了中国文学的这一繁荣景象。日本毛泽东选集刊行会在翻译《讲话》时,全面具体地指出了这一点:“《讲话》发表后已经十二年。这期间,在抗日战争阶段,这篇《讲话》对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对国统区文艺工作者来说,成为革命文艺工作的旗帜,成为指示新中国的新文艺方向的灯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讲话》所长期培养起来的大批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从人民的各个阶层各种岗位中涌现出来,因而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鼓舞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对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其中有些作品已介绍到日本,给予了日本人民解放斗争以勇气,指出了战斗的方向和方法。”⑤这些评论何等中肯!它代表了世界各国文艺工作者和读者的真切心声,表达了他们对《讲话》指导中国文艺创作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的高度赞赏。从这些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一,国外广大文艺工作者和读者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成就,是以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为依据的;二,中国的这些优秀文艺作品,都是遵照《讲话》的思想原则来进行创作的;三,中国雄壮的文艺队伍是在《讲话》的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四,国外翻译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领会了毛泽东同志《讲话》精神的为人民服务的作品。显然,国外广大文艺工作者和读者,不仅重视《讲话》的理论,而且更重视《讲话》的指导意义。他们从学习《讲话》的文艺观点,到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盛况,从翻译和研究一部部具体的优秀作品,到对照《讲话》的理论,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讲话》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伟大的指导意义,从而在内心深处牢固地确立了《讲话》的重要地位。现在,国外广大文艺工作者,一方面,在国家报刊杂志上经常发表介绍《讲话》的文章,另一方面,大量地翻译中国现代文学优秀作品,这已成为他们引为自豪的使命。

正确、及时地解决了国外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在国外所以产生那样深刻影响的第三个原因。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既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同时又具有超民族、带有世界性的普遍的指导意义。一位印度作家说:《讲话》不仪对中国知识分子很重要,而且对印度知识分子也很重要。日本文艺理论家原藏惟人更深有体会地指出:《讲话》关于深入群众的言论,“不仅是中国的,而应当说是一切国家的革命文学家,有出息的文学家的座右铭和工作指针。”⑥事实上,许多国家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已经这样做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果我们概观藏原惟人自己的国家—旧本战后文学的现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法西斯反动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民主思想迅速萌芽和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外国的武装干涉,反革命、反人民的邪恶势力仍然十分猖狂。因此,战后的日本文艺战线出现了矛盾尖锐复杂的局面。一方面,革命的文艺家,通过艰苦的创作实践,在为日本的独立、民主、和平与中立而斗争;另一方面,反动的文学家则到处兜售腐朽、没落、散布民族前途绝望悲观心理的文学;再一方面,进步文学队伍里的一些作家,他们虽然向人民靠拢,但世界观仍保留着严重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面临这样复杂斗争的现实,广大文艺工作者经常为文艺一系列重大问题发生争论,竭力寻求一种真正是以指导他们创作,把日本文艺健康推向前进的光辉理论。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的译传,正如一道闪电,照亮了日本进步文艺的领空,廓清了灰濛的天宇,使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目豁然开朗,看到了革命文艺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在日本,在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斗争中,伟大作家德永直的感受最为深刻,成绩也最为卓著。他在《讲话》思想的启发下,坚定走深入工农、深入斗争实际、努力改造世界观这一根木的创作道路。他说:“向群众学习,不断改造自己,同时又进一步走群众路线,事实就是指到工厂或农村,这种从事生产的地方去。”又说“这种事给我教育最深的是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是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⑦而且,他还不断用《讲话》的思想来指导自己具体的创作实践,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在那部代表作品《静静的群山》第二部后记中,就具体地谈到了《讲话》对他创作的影响。他说:“从第一部到第二部之间,整整空白

了四年,其原因都在于作者,一是,作者想努力克服存在于第一部中的缺点—在第一部里,作者企图写出当时日本阶级斗争中所出现的幼稚性,但作者却是以同一水平的幼稚性来描写的;另一个是(其实是一样的)读了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知道自己创作上的缺点,想努力克服它”;又说:“如果第二部比第一部有点进步的话,这都是我受了日本人民英勇斗争的鼓励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启发,努力使自己接近工人和农民的结果。”⑧德永直这样按照《讲话》的思想,内省和磨炼自己的世界观,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使《静静的群山》比以前的作品,无论在主题思想和艺术创造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由于有德永直这一光辉榜样,所以,在日本,在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中,“把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变成自己的血肉”已成为一种急切的希望了。

当然,受到《讲话》启发教育,取得显著成绩的,不止东方各国的文艺工作者;对《讲话》的学习有深切体会的著名作家,也不止日本的德永直。法国女作家安娜·西格斯就深有感受地说过:谁研究了《讲话》,“并把他的体会应用到他的工作和周围环境中去的话,他也就是为自由与和平而努力的文艺工作者了。”⑨安娜·西格斯自己也就是这样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学习《讲话》使她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但希望知道的问题,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为她提供了不少正确的答案。她说:“毛泽东的讲话在我数年前读到它的时候,曾经帮助了我,它帮助我看到我的若干错误,它今后也将帮助我去避免犯错误。”⑩一个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学习《讲话》,从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文艺工作者,总对《讲话》抱着这样坚定的信念的。

以上大量的事实表明,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也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一样,是一部光辉的文献,它发表的四十年来,始终在启迪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指导着他们的创作实践,成为了各国进步文艺工作者的锐利武器,在世界各地的文艺领域中,显示出了它的不朽的战斗性和深广的意义。

注:

① ②《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日本》刘振赢,见《文学评论》1960年第3期第103页。

③ 《十年以后》,罗马尼亚作协书记托·赛尔玛鲁,见《新华月报》1952年6月号第202

页。

④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日本》刘振赢,见《文学评论》1960年第3期第104页。⑤ 同上,第99页。

⑥ 《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日本藏原惟人,见《文艺报》1957年第7期第8页。

⑦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日本》刘振流,见《文学评论》1960年第3期第108页。⑧ 《静静的群山》第二部《后记}),德永直,作家出版社,1957年。

⑨ ⑩《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发表十周年》,安娜·西格斯,见《新华月报》

1952年,6月号第201页。

5.在全市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五

市委书记

范**(2015年2月5日)

同志们、各位文艺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市文艺工作座谈会,这是我市文艺工作者的一次盛会,群贤毕至、群英荟萃。今天请大家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文艺界和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志们,相互增进了解,加强沟通交流,共商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大计。刚才,**、**等文艺界代表畅谈了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省委**书记指示精神认识体会,针对我市进一步繁荣文艺事业、推进文化强市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市文艺事业的真挚情怀,对**市发展的真切关心。

汉安大地,卧凤藏娇,人才辈出;书画之乡,翰墨飘香,声名远扬。20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兼容并蓄、崇文尚礼”的汉安文化,也培育了一大批文艺大家。邱老7岁开始学画,杖朝(chao)之年(80岁)仍泼墨挥毫,《大熊猫千态图》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熊猫画卷;魏老9岁唱戏,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变脸》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被誉为巴蜀鬼才,特别是创作的《大洲广场赋》,充分演绎了魏老的怀乡之恋、咏物之感、咏史之

“文化强市”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发展努力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狠抓“文化素质提升、文化事业惠民、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改革创新、文化精品文化名片打造和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六大工程,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发展繁荣的政策文件。去年,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汉安文化”、“书画之乡”等文化品牌打造,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文化艺术交流展示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市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大家功不可没。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文艺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当前,**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攻坚时期,文艺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任,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打造高品位的汉安文化品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需要我们去解决。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二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建设**“工贸双强、城乡共进”先行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的历史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自觉地投身到推进我市文艺创新和繁荣的实践中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中市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厚望,为的精神状态。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站在这个角度,经常深入基层,汲取营养、激发灵感,勤奋创作,通过推出精品力作和开展广泛的文艺活动来为**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呐喊助威。特别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市和法治中市的建设中,带着深厚感情、火热激情和满腔热情写人民、演人民、为人民,在为民服务中提高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准。

二、要以创新为动力,充分释放文艺创造的激情与活力。创新是文学艺术永葆生机的关键所在,也是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为文艺创新提供了千载良机。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一生追求艺术创新,他年过六十还在进行“衰年变法” ,堪称生命不息、创新不止的典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弘扬前辈大师的创新精神,尤其要努力增强原创能力,使文艺创造的激情充分涌流,使文艺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要积极探索文艺创作、宣传方式的创新,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变化,积极探索文艺体裁、风格、语言、样式的创新,使文艺产品和文化服务更为生动活泼,更让人喜闻乐见。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播媒介,拓宽传播渠道,加快传播速度,扩大传播效果,使优秀的文艺产品传得开、打得响。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

档案馆合建项目等现有文化阵地资源,均衡城乡文化统筹发展。要加强对汉安文化的推广普及,将书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注重从娃娃、学生抓起,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和幼儿园学前教育重要课程,市上拟编辑一本反映地方历史、文化、地理的特色中小学乡土教材,目前市上已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编辑委员会。

四、要以产业为支撑,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新路。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是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属性。发展文化产业既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新兴的经济增长力量。因此,我们要在强调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经济效益,注重产业的发展和带动,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优势,为经济发展开辟新途径,注入新活力,培育新的增长点。要通过整合我市书画文化、名人文化、糖业文化、宗教文化、宅院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重点文化产业。具体来讲,就是要倾力打造“八个一”工程:办好“两节”,发挥“中国书画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的作用,办好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兰亭书画艺术节”、“荷花诗画摄影节”,力争成为国内知名文化艺术节;建设“一园”,依托现有的公园,布局彩韵远眺、曲水虹影、泼墨画境、塔山含翠、大千气韵、沱江烟雨、关驿清幽、三桥映辉、汉安书香、蓉城之门“十境”,充分展现汉安历史文化;发展“一街”,继续培育书画古玩集邮

文化名人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市籍历代文化名人档案,鼓励当代**市籍文化名人为家乡文化发展出力献策,吸引更多文化高端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参与我市文化改革发展;要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要通力协作,全力支持,共同营造文艺人才不断涌现、文艺精品不断推出的良好环境,切实为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下一步,市委还将进一步出台措施,完善文联机构,设立“甜城文艺政府奖”,鼓励扶持文艺精品创造,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创作出更多符合群众文化需求的新时期文艺精品。

同志们,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重要时期,文艺事业正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关头。我相信,在**市这块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沃土上,经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作和耕耘,一定会产生一大批无愧于时代,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一定会产生一批新的知名艺术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再接再厉,开拓奋进,不断开创我市文艺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两访两创动员大会下一篇:新闻发布会正式主持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