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2024-08-09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共9篇)

1.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篇一

2013--2014初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时限:40分钟满分100分)2014.6.10

姓名:班级:

一、选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B、洛阳C、北京D、健康

2、中国的四大发明是()

A、印刷术、火药、瓷器、造纸术B、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C、印刷术、火炮、指南针、造纸术 D、书法、火药、指南针、造纸术 3.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下列诗词与右图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相同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A.科举制行省制B.科举制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行省制D.郡县制丞相制5元曲由那两部分组成()

1、杂曲

2、相声

3、散曲

4、小品

A、1和3B、1和2C、2和3D、3和

46、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7、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8、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9、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护府B、西域都护府C、安西都护府D、新疆行省

10、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A、波斯B、大食C、大秦D、天竺

11、明朝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主要表现在()A、废行省,改三司B、实行“削藩“政策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1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共同作用是()A、驱逐了殖民势利B、“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 C、“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D、巩固了清朝统治

13、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安石

14、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临安C.广州 D.泉州

15、下列关于“广州十三行“的表述错误的是()A、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

B、是清政府管理商业的机构C、代外商收购中国的商品 D、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16、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 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全过程()

A 帝国的彷徨B 中华的荣耀C 东方的曙光D 王朝的振兴

17、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立的机构是()A、驻藏大臣B、伊犁将军C、理藩院D、伊犁巡抚

18、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是()A、小麦B、玉米C、高粱D、水稻

1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

20、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亡,这部著作名字是()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

21、被誉为“诗仙”“诗圣”的唐朝诗人分别是()A、李白 王维B杜甫 白居易C李白 杜甫D杜甫 李白

2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23.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同属于一个领域的一项()

A.《水经注》和《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和《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D.《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4.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一位外国人说“一个人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没有任何困难

克服不力的。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C.辽东、嘉峪关D.鸭绿江、临洮

25.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在我国古代提出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的人物是()

A.沈括B.郭守敬C.毕昇D.司马迁

二、材料题(38分)

22.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和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秦朝中央机构图二唐朝中央机构

图三明朝中央机构图四清朝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二中字母所代表的历史含义。(4分)

(2)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变化?(4分)

(3)从图一到图四,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4分)

23.明清是我国古代社会最后的两个王朝。他们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有相似之处,也有独具特色的地方。(1)明清两朝在军权上有什么共同点?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4)

(2)明朝和清朝在对外关系方面的政策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不同点在哪儿?(4)

(3)明朝时期曾出现过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你知道是什么吗?这种经济形态在中国发展起来了吗?为什么?(6)

24、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请你以小导游的身份为现在前来参观的外国游客介绍一些关于北京城的历史,相信你一定能让他们满意。请回答:

(1)北京最早开始成为统一的封建王朝的都城是在什么朝代?当时的名称叫什么?(4)

(2)明朝的北京城又是谁营建的?明朝营建的新北京城布局特点?(4)

(3)你能为外国游客推荐现在北京主要的两个旅游景点吗?(4)

三、简答题(12分)

请回答:清朝成为亚洲疆域最大的国家,请写出它的疆域范围?

2.初一政治下册期末试卷 篇二

21、集体是由个人组成,没有个人的努力就没有集体的发展,因此个人高于集体。( )

22、法律的作用只有在制裁违法犯罪时才能体现。 ( )

23、我国各民族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 )

24、民族关系和睦,政治关系就会稳定,经济就会获得发展。 ( )

25、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弘扬传统美德可以规范人们的一切不文明行为。 ( )

三、问答题(三个小题,共26分)

26、“先集体后个人,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为集体添光彩?(8分)

27、“正能量”在就是网络热词,热度一直不减,延续到。还当选了国内词,由于这个词汇体现了民众呼唤公平、正义、温暖的诉求。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不仅如此,许多人还积极投入到传递正能量的行列中。

以上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8分)

28、目前大量可以代替手帕使用的一次性生活用纸已经充斥着整个市场,全方位走近了人们的生活。中小学生已习惯使用一次性面巾纸。我国每人每年消耗的纸和纸制品折算成木材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生产这些纸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目前,西方国家正从我国大量进口手帕。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每次从裤袋里掏出手帕时,总会这样说:“30年来,我只用手帕,从不用纸巾。” 一些中小学生对此现象不以为然,认为现在用手帕“老土”了,使用面巾纸方便、气派,更能彰显生活品位。你认为呢?说说理由。(10分)

四、活动探究题(共24分)

29、某校在中考临近时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并且划定了一个分数线,规定凡成绩低于这个分数线的学生都将被劝退,不能参加中考。考试结果出来后,学生王琳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她爸爸提议,跟学校打官司,替女儿争回考试的权利。她妈妈反驳道:“是你女儿不争气,怪谁?”

(1)请你判断:学校因王琳成绩不好就予以劝退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5分)

(2)说说看法:你赞同王琳妈妈的说法吗?为什么?(5分)

(3)出谋划策:王琳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诉讼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鉴于这种情况,请你给王琳爸爸支招。(8分)

3.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56 篇三

学校姓名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两岸的豆麦和河低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荚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 méng()胧在这水气里。„„ 那声音大gài()是横笛,wǎn()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jìng(),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祢散在含着豆麦yùn()藻之香的夜气里。

2.根据语境,从备选词语中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我们的情感,随着她的动作,引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哀愁娇羞)

3.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正。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C.建国六十年来,中 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 断 改革。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4.诗词默写。

(1)山际见来烟。(吴均《山中杂诗》)

(2),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4),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5)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6)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7)《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

“。”(2分)

(8)《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终于凯旋的诗句是: “。”(2分)

(9)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5.仿句(2分)

例句: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美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又瞎又聋,但他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仿写:我感受到,生命因为_______________而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填空:(5分)

蜜蜂的幼虫们都被母亲安置在四周紧闭的小屋里,或呆在丝织的茧子里,为的是可以静静地睡一个长觉,直到它们变为成虫。可是这些宏伟的蓝图往往不能实现,敌人自有办法攻进这四面不通的堡垒。每个敌人都有它特殊的战略——那些绝妙又狠毒的技巧,你根本连想都想不到。你看,一只奇异的虫,靠着一根针,把它自己的卵放到一条蛰伏着的幼虫旁边——这幼虫本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或是一条极小的虫,边爬边滑地溜进了人家的巢,于是,蛰伏着的主人永远长睡不醒了,因为这条小虫立刻要把它吃掉了。那些手段毒辣的强盗,毫无愧意地把人家的巢和茧予作为自己的巢和茧子,到了来年,善良的女主人已经 1

被谋杀,抢了巢杀了主人的恶棍倒出世了。

(1)这段文字出自(作家名)的《》。

(2)《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的主人公是。其他两部著作分别为:《》和《》。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7.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造更美好的企业形象,打出了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列问题。广告中“联想”一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伟大的悲剧》选段,回答问题。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议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极,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8.第一段“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切”中的“这样”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中“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段中的“海市蜃楼”比喻什么?为什么是“海市蜃楼”?使用这一比喻的好处是什么?

10.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

11.选文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试分别找出来。

12.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是为了“寻找刺激”,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我长大了》,回答问题。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3、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14、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15、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_____________

16、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17、“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早些进入中学作为长大的标准。第二次,“我”曾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作为长大的标准。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____

18、“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一)《口技》选段,回答问题。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9.解释划线词语 ①当是时()②一时齐发()③以为妙绝()④毕备()⑤意少舒()⑥未几()⑦中间()⑧两股()

20.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不能名其一处也卷卷有爷名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立有间 ....

c.几欲先走双兔傍地走D.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21.选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于_____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____________。

22翻译句子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3.请根据上面的文段内容填写对联。

上联:千种声响惊宾客。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今者臣来臣:我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

C.我欲之楚之:往。去D.吾用多用:用处 ..

25.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

26.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

四、作文 :(略)

以“合作”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

七下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1.朦概 宛 静 蕴2.娇羞哀愁盛怒3.a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b缺主语,删掉“使”字c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d“整”与“左右”去掉一个4.⑴竹中窥落日⑵深林人不知⑶思君不见下渝州⑷马上相逢无纸笔⑸野渡无人舟自横⑹闲敲棋子落灯花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⑼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5.示例:我感受到,生命因为顽强拼搏而美丽,张海迪阿姨身有残疾,但她顽强与命运抗争,而《轮椅上的梦》成了激励青年上进的明灯;我感受到,生命因为有无限的价值而美丽,伟大的作家鲁迅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一生都奉献于发明上;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助人为乐而美丽,雷锋把一生都用于为人民服务中6(1)法布尔《昆虫记》(2)高尔基阿廖莎《在人间》 《我的大学》 7.第一层意思是每个人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1分)第二层意思是联想公司的产品一一联想电脑。

二、(一)8.暴风雪的袭击和死神的到来心中的海市蜃楼 9.比喻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因为他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见到祖国、亲人和朋友了。使用这一比喻增强了悲剧效果。给人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10.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希望生还,做好了牺牲的准备11.“垒了一个石墓„„十字架”“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12.这是一种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走出封闭的家园,认识了美丽的地球,使人类走向了进步

(二)13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14.、为自己闯到了老奶奶,又想逃走的行为,感到羞愧15.会遭到父亲的责骂父亲是很严厉的(我不知如何去面对父母)

16、通过描写我如何面对闯人事件,认识到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7、长青春痘承担责任18.(言之有理即可)

三.(一)19.20.C21.正面侧面 技艺的高超22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出现的.23一张巧嘴乱真假

(二)24.D(“用”是“物资”“财物”之意)25.虽然马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26.(做事)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结果越糟(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4.初一英语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篇四

七年级 英 语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每空1分,共15 分)

( ) 1.----Dad, we can sports in school an hour a day now.

---- Really? That sounds great.

A. to play B. plays C. play D. playing

( ) 2.He goes to school after breakfast every morning.

A. the, the B. , C. the, D. , the

( ) 3. We should do more in our lessons.

A. exercise B. exercises C. exercising D. exercised

( ) 4. The fish .

A. taste well B. tastes well C. taste good D. tastes good

( ) 5. --- How many teacher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 About four .

A. hundred B. hundreds C. hundreds of D. hundred of

( ) 6. She often a train to school, sometimes she goes to school bus.

A. takes, takes B. takes, by C. by, takes D. by, by

( ) 7. It will you a long time a language well.

A. spend, learn B. to spend, to learn C. take, to learn D. take, learn

( ) 8. Li Tao is from a small village.

A. a 11 years old boy B. a 11-year-old boy

C. an 11-year-old boy D. an 11 years old

( ) 9.Our teacher is very strict us our homework.

A. in, in B. with, with C. in, with D. with, in

( ) 10. The movie is , and we are really very when we see it.

A. relaxing, relaxing B. relaxed, relaxed

C. relaxing, relaxed D. relaxed, relaxing

( )11. There are many animals in the zoo. But some animal are scary.

A. kinds of, kind of B. kinds of, kinds of

C. kind of, kind of D. kind of, kinds of

( )12. There are a lot of in our school.

A. woman teachers B. women teachers

C. woman teacher D. women teacher

( ) 13. CIs the woman your teacher?

-- Yes, she teaches Chinese.

A. us B. our C. ours D. we

( ) 14. C Excuse me.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 .

A. Yes, it is. B. No, this isn’t. C. Yes, there is. D. No, there aren’t.

( ) 15. C Have a nice weekend.

-- .

5.初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篇五

1、在下列远古人类中,还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是:(D)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B)

A、水稻、小麦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

3、我国原始居民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是:(C)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大汶口人 D、半坡人

4、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B)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大方鼎 C、铜车马 D、盂鼎

5、“国人暴动”发生在:(C)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6、“春秋五霸”中,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A)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7、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时期:(D)

A、形成 B、发展 C、鼎盛 D、瓦解

8、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是在:(A)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9、战国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主张的是:(D)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10、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开始于:(C)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0年

11、“焚书坑儒”这一严重破坏文化的事件发生于:(C)

A、战国 B、春秋 C、秦朝 D、西汉

12、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A)

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吸取秦亡教训 ③重视发展农业 ④王国势力强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把田租定为三十税一的皇帝是:(B)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4、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C)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5、发明于汉武帝时期的播种工具是:(D)

A、犁壁 B、水排 C、耧车 D、耕犁

16、下面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B)

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17、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交往的历史开始于:(C)

A、甘英到达波斯湾 B、罗马人身着中国锦衣绣服

C、中国丝织品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D、公元166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

18、最早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在我国的:(C)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9、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D)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20、下列人物中两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最杰出的代表是:(C)

A、范缜 B、王充 C、董仲舒 D、张衡

21、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B)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22、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D)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

23、下列四个成语中,不出自淝水之战的是:(D)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

24、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谢石、谢玄带兵迎击秦军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B)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D)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下列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28、我国古代杰出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C)

A、500年 B、800年 C、近1000年 D、1100年

29、下列著作中,属于郦道元的著作是:(B)

A、《论衡》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30、建安诗人的时代是:(B)

A、两汉之交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考古发掘表明,我国原始社会中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 人,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北京人人。

2、元谋人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前,北京人距今年代为70万年至20万年前。

3、西周为巩固奴隶主政权实行了分封制 制,建立众多的诸侯国。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战国时期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5、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写的不朽的抒情长诗名为《 楚辞》。

6、西汉文景两朝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文景之治 ”。

7、汉武帝时,派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使 西域地区正式归汉朝中央政权统治。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8、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9、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 《伤寒杂病论》。

10、右为《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①是 国,建立于 年,④是(填都城)。

11、北朝农学家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12、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被称为“书圣”的是孔子。

13、按朝代顺序排列下列王朝:

西汉 西周 商 夏 战国 春秋 东汉 秦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封建社会:、、、三、连线题:(共8分)

春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孙子

战国 “民为贵,君为轻” 董仲舒

西汉 “温故而知新” 孟子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孔子

四、列举题:(共12分)

1、列举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者和亡国者。(6分)

2、列举汉武帝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的措施。(6分)

五、材料题:(共4分)

材料:“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是谁的话?

司马迁

2、作者写过什么书?内容如何?

《史记》 记载了从黄帝到炎帝3000年的历史

六、简答题:(共14分)

1、你认为秦始皇采取的哪些政策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8分)

告诉后世改革是社会之本。

2、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汉人胡食、胡人汉服、改姓氏、通婚姻、迁都洛阳

初一历史第一册期终练习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5

C B C B C A D A D C C A C C C

30

B D C B B B D D B B C A C B B

二、填空(每空1分,共32分)

1、北京 山顶洞 2、170万年 70万到20万年 18000年

3、分封 县

4、李冰

5、诗经 离骚

6、文景之治

7、张骞 新疆 夷洲

8、河西走廊 欧洲

9、《神农本草经》

10、魏 220 洛阳

11、贾思勰 齐民要术

12、张仲景 王羲之

13、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封建社会:战国、秦、西汉、东汉

三、连线(共8分)

春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孙子

战国 “民为贵,君为轻” 董仲舒

西汉 “温故而知新” 孟子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孔子

四、列举(共12分)

1、各1分

朝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建立者 禹 汤 周武王

亡国者 桀 商纣 周幽王

2、①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分)②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1分),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1分)。③汉武帝鼓励推荐人才,破格录用有才能的人。(1分)④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1分)。

五、材料(共4分)

1、司马迁(1分)

2、《史记》(1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分),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1分)

六、简答(共14分)

1、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专制集权统治,被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下来(3分)⑵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经济交流。(2分)⑶修筑万里长城,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进攻。下令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秦朝疆域广大,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3分)

6.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篇六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对中国古代哪一工程的评价?

A 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2、“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3.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最主要的原因是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令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③令玄奘西游天竺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不可能看到的画面是

A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B筒车灌溉

C携贡品来长安的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 D活字排版

6、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7.“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8. 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 蒙古族 D.党项族

9.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A. 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10、人们常说“读史使人聪明”,宋神宗则评价一本史书:“有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此书也因此得名。这本史书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1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表现为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 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13、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

A.安史之乱 B.澶州之战 C.郾城大战 D.雅克萨之战

14、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①戚继光 ② 郑成功

③渥巴锡 ④岳飞 ⑤文天祥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⑤

15、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

7.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篇七

宋道口镇初级中学

韩素娟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9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试题分析:总体较为平和

(一)选择题:选1、6、18、19、20因审题不清出错

(二)非选择题:

1、选择题共29题,本册书各课均有覆盖,知识覆盖较为全面。

2、能够突出重点,体现一定的知识跨度。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涉及知识重点如下:

第26题: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其中“(4)结合材料一和三说出‘三农’分别指什么?”有一定的开放性,考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27题:根据人物的名字联系历史上对应发生的事件,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灵活掌握情况。其中“(6)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今昔对比,乙丙两个人人物一定有颇多的感触和认识,请你替他们分别谈一谈。”这题问得很好,考察了学生文革和大跃进的认识。

第28题:外交成就:(1)阅读材料写出与旧中国外交相比,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考察了学生读史料的能力;(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 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特点?并举例说明。史政结合,既考察了学生对90年代外交成就的总结,有考察了90年代外交的特点,有一定难度,第29题:对外开放: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名称及意义,写出对外开放的四个特区,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回答“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学以致用,考察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历史兴趣,暑假布置学生读《世界上下五千年》或与世界史相关的浅显书籍。

2、夯实基础知识,在课堂上抓落实。

3、关注成绩落后同学,多关心、多鼓励。

8.初一下册历史期中质检试卷 篇八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经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

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 李渊 B. 杨坚 C.李治 D. 杨广

2.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完善了()

A. 三省六部制 B. 行省制度 C. 金瓶掣签制 D. 君主立宪制

3.唐太宗、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中的共同点是()

A. 抗击突厥 B. 提升有军功的士兵地位

C. 创立自荐为官的制度 D. 重用人才

4.右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与雁塔题名直接相关的是()

A. 拓片文字为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

B. 汉代官府为表彰地方乡绅题名

C. 北魏孝文帝“南伐”诏书

D. 科举考试

5.民族之间的通婚成为民族联系的重要纽带之一。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是在()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秦朝

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南宋 D.元朝

7.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C. 它是古代史上世界最长的河之一

D. 大运河的开通是隋文帝的政绩

8.“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

人对隋代开通大运河的评价正确的是()

A. 符合史实,认识到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B. 不符合史实,夸大了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 符合史实,认为开凿原因是隋炀帝为赏琼花

D. 不符合史实,因为大运河未达到“千里”

9.唐朝时期掌握司法、诉讼的是()

A. 兵部 B. 刑部 C. 礼部 D. 吏部

10.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李世民誉为“人镜”的是()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鉴真 D. 魏征

11.在唐代有一部中国现存最早的完备法典。这部法典是()

A. 《唐法典》 B. 《唐律疏议》 C. 《唐本草》 D. 《全唐诗》

12.武则天时期编撰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内容都包括其中。下列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唐朝对各派学说和外来文化兼容并蓄

B. 盛唐思想文化体现了中西贯通的特点

C. 体现了盛唐文化海纳百川的精神

D. 说明儒道文化需要佛教来做补充

13.下图中被北方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是()

14.5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访日的最后一天参观了有着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寺。下列事件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鉴真六次东渡

C. 玄奘西游天竺 D. 郑和七下西洋

15.下列建筑中不是唐朝时期建造的为()

16.11世纪中期,北宋政府每年把“岁币”送给()

A. 辽,西夏 B. 西夏,金 C. 辽,金 D. 辽,蒙古

17.回族的形成是()

A. 建立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果 B. 民族融合的结果

C. 蒙古政权建立的结果 D. 民族分化的结果

18.“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盛赞的对象是()

A. 李白、杜甫的诗歌 B.赵州桥上的雕刻作品

C.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D. 《霓裳羽衣舞》

19.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导致两人不同的诗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 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B. 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C. 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 D. 所经历的的仕途状况不同

20.中国古代绘画往往反映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唐玄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

B. 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

C. 唐太宗接见波斯王子

D. 唐玄宗接见波斯王子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材料三 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10月17日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本政要的参拜行为招致全球众多媒体的谴责

(1)材料一图一与图二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出国前往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 4分

(2)材料二中的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唐代新政中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与选拔人才的? 2分

(3)请你就安倍晋三拜祭靖国神社伤害了两国人民的感情的事实,结合史实,向你的某位日本学生朋友说一句话。 2分

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材料二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瓦舍中有看棚、勾栏,大的可以容纳数千人。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4分

(2) 结合材料二,说说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3) 材料三中图一呈现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写出它的名称和最早出现的地区。 2分

(4)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政府采取的政策密切相关。依据图二简要说明宋代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政策与态度。 1分

3.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贞观之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材料反映了他具有怎么样的高贵品质?(2分)

【人才选拔】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2分)

【技术创新】

(3)材料中画面精美,选自哪一经卷?此经卷在当时采用了什么印刷技术?(2分)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青海迎娶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娶大唐公主,为幸实多。”——《中华上下五千年》

(4)吐蕃人是今天的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她对吐蕃有什么贡献?(4分)

【伟大人物】

(5)盛唐时期有近百年繁荣,为这个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有一位“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的伟大女性,她是谁?她还使科举制有新发展,分别首创了哪两种考试方式?

9.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九

潘丽丽

一、试题的基本结构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共有四种题型。其中选择题10题 30分,组合列举题3题36分,解答题2题22分,活动探究1题12分。

2、考查的内容。

本学期学生的学习内容一共有七个单元。本张试卷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多,除了最后一单元没考查,其余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在试卷中都体现出来,并且对第四、五单元作了重点考查,通过两道材料题体现出来,其它单元的考查放在选择题和组合列举题中。

二、主要试题的特点及命题意图

1、考试内容全面、突出主干知识。

试卷考试内容均在考试大纲规定的全部必考范围内,题目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考试内容覆盖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同时,本次考试注重突出了主干知识。

2、注重三维目标的考查。

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收集、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如材料题15题。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材料题14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活动探究16题。

3、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和社会。

本次考试试题的编制既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也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的社会实际,加强了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学生成绩分布情况

参考人数99人,优秀率19.2%,及格率50.5%。最高分94,最低分0分,80分以上人数19人,不及格人数49人。

四、教学中不足

1、少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体不端正,字迹潦草,涂改严重,不在规范区域内填写,多字漏字现象严重,错别字较多。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概念不清,凭感觉答题。

3、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4、学生对教材的宏观把握上欠缺,导致不能很好地将各领域的知识融合起来。

5、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审题能力训练不够。

6、学生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知识点复习不到位,影响考试效果。

五、教学启示

1、教学要规范:教师书写要规范;准确整理考点;上课、练习坚决避免知识性错误;在讲解历史专有名词时要规范,要进行强化训练。狠抓学生

书写规范,做题规范,强调练字,坚决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 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上一篇:2008—2009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下一篇:工作服采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