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龄办2012年工作打算

2024-11-06

市老龄办2012年工作打算(精选10篇)

1.市老龄办2012年工作打算 篇一

**老龄办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政策创制,认真负责,统筹规划,扎实工作,努力推动自治区老龄工作再上新台阶。2012年自治区老龄办工作要点为:

一、做好80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的发放管理工作。根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80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管理办法的通知》(内政办发〔2011〕127号)要求,认真抓好高龄津贴的发放管理工作,密切相关部门的联系,保障高龄津贴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完善高龄津贴的申报、审批和发放程序,配套必要工作设备;做好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

二、尽快出台《**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各地尽快编制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与国家规划相衔接)自治区老龄办已起草《**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党委政府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审议,要结合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尽快出台《**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党委政府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

三、抓好第三届敬老“孝星”评选表彰工作。严格按照《**敬老“孝星”评选表彰办法》的要求,坚持公正、公平、公开,进一步扩大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在全社会宣传敬老“孝星”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孝老传统美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做好第一次全区老龄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自治区老龄办将组织召开第一次全区老龄工作会议,要求各盟市分管领导、民政局局长和老龄办主任参加,会上将表彰全区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提前与相关部门协调,做好全区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申报审批、会议材料及设施设备等筹备工作。

五、启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参与战略研究,召开前期会议,成立战略研究领导小组,正式启动战略研究;召开课题组专家会议,进一步完善课题框架、课题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方案,分解研究课题,明确研究任务,撰写研究报告;与国家老龄办战略研究课题组建立联系,争取国家老龄办的支持和帮助。

六、抓好“银龄行动”。根据**老龄办制定的开展“银龄行动”工作方案,密切与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的联系,进一步完善《金色华龄·爱心行动—内蒙古贫困老年人心脏病救助计划实施方案》,尽快启动救助计划,做好配合、服务工作,确保“银龄行动”取得喜人成果。

七、组织老龄工作专项督查。督查将与**党委、政府督察室和自

治区人大、政协共同开展,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督查组,就高龄津贴、敬老“孝星”的申报、审批、发放情况和基层老龄工作机构、人员、工作经费的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专项督查。

八、举办**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老龄办将与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要提前与自治区体育局、老年体协等单位取得联系,成立运动会组委会,制定竞赛规则,选定比赛项目、比赛场地,挑选比赛工作人员,全力做好运动会的组织筹备工作。

九、举办**第十三届老年人松鹤杯书画赛。为庆祝自治区成立65周年,丰富和发展中华书画艺术,增进老年人文化交流,自治区老龄办将举办自治区第十三届老年人松鹤杯书画赛。要尽快确定承办单位,积极协助承办单位做好书画赛的组织、选拔、布展等工作,确保书画赛圆满成功。

十、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在去年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扩大“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温馨家庭”试点范围;选择条件比较好的试点城市5—6个和宜居社区4—5个,提升创建水平和质量,做好经验总结、交流;组织一次试点工作检查,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成果。

十一、举办一期全区**市、**县(市区)老龄工作人员培训班。聘请区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或老龄工作负责人进行专题讲解,要求各盟**、**县(市区)老龄办工作人员参加,以提高各级老龄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十二、做好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积极配合**人大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执法检查、问题调研等工作;密切与司法、公安、法律援助中心和社区等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老年人维权工作,配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十三、大力开展老龄宣传工作。要结合全国老龄办在“敬老月”期间掀起的宣传高潮,大力宣传“爱我父母、孝敬长辈、关爱老人、构建和谐”的主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重阳节期间组织《红叶风采》文艺晚会。

2.市老龄办2012年工作打算 篇二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突出五项重点、力求四大突破”的工作要求,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工作任务,按照“抗疫情、保需求、稳增长、强服务、促改革、防风险”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好“六保、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发展,积极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全市金融运行保持良好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金融运行稳步向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

x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xxxx.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x.xx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xxx.xx%,增长x.xx%,增速位居全省各地市第五;各项贷款余额xxxx.xx亿元,贷款规模首次突破xxxx亿元大关,比年初增加xxx.xx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xx.xx%,增长xx.xx%,高于全省平均水平x.xx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各地市第二。存贷款增量好于预期、增速在全省排名好于去年同期。全市实现保费收入xx.xx亿元,其中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xx.xx亿元,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xx.xx亿元。全市xx家小贷公司新增贷款xx笔,新增金额x.xx亿元,贷款余额为xx.xx亿元。全市xx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责任余额xx.x亿元,较年初增加x.xx亿元,增长xx.xx%,全市xx家典当行典当余额达到x.xx亿元。全市政府性倒贷基金总规模达到x.xx亿元,累计帮扶企业xxxx户,累计帮扶金额xxx.xx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了xx户和xx亿元。

(二)金融改革深入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稳步推进。

《绿色金融支持xx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方案》即将以省绿色金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中国银行、农业银行、xx农商行、xx银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均相继设立了生态支行或生态金融事业部。xx农商行成功发放了xx市首批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xxx万元,xx农商银行成功发行了全国首笔支持生态价值实现同业存单,全市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x.xx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x.xx亿元,古屋贷抵押贷款余额达到x.x亿元,水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x.xx亿元,排污权质押贷款余额达到x.xx亿元,用能权质押贷款余额达到x.xx亿元;采砂权质押贷款余额达到xx.xx亿元,采矿权质押贷款余额达到xxxx万元,养殖权质押贷款余额达到x.xx亿元。

(三)金融机构持续新增,地方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光大银行xx分行(筹)正式选点,待银保监会批文下发后年底前可正式开业运营,实现了全国股份制银行引进的新突破。此外、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及民生银行正式表达了入驻xx的意向,兴业银行xx支行正式启动了升格二级分行事宜。新增了农发投绿色产业融资担保、资溪县泰通融资担保、交建投赣东融资担保等x家担保机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实现了县域全覆盖。顺利引进了新浪金融等全国科技金融业态头部企业,海峡交易所、微贷网、xx信用卡、盈盈易贷战略重组事宜稳步推进。xx新开源基金管理公司和xx高新智能制造业发展引导基金顺利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和猕猴桃产业发展基金顺利组建。《xx市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发展规划(xxxx-xxxx)》通过专家评审,“科贷通”示范区建设进展加快,“科贷通”贷款已发放xx笔,贷款总金额达到x.xx亿元。

(四)直接融资规模加大,企业融资渠道日益拓宽。

x-x月,我市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达到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x%,完成全年企业直接融资目标任务的xx.xx%。从发行市场看,交易所市场融资x.x亿元,同比增加x.x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xx亿元,同比增加xx.x亿元;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x.xx亿元,同比增加x.xx亿元。从发行主体看,政府投融资平台直接融资规模xx.x亿元,占全市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的xx.xx%,较去年同期提高xx.xx个百分点。从债券品种看,市投资公司、东乡区城投通过项目收益专项公司债券、中票、PPN等方式融资xx.x亿元,占全市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的xx.xx%。

(五)企业上市加快推进,“映山红行动”实现突破。

深入实施“映山红”行动,万向新元科技顺利回迁,全市A股上市公司达到x家。志特新材已完成xxxx年报审计工作,已向国家证监会和深交所提交待审;灿辉科技于x月xx日向港交所提交了第xxxx审计报告和更新后的招股书,卓朗科技与壳公司基本确定股权转让协议,北斗变电科技已与壳公司签订并购协议,云时代教育启动纽交所上市事宜,老表互联科技已与合作券商对接赴荷兰加勒比证券交易所上市事宜,迪比科已完成股改并正在做好辅导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股改的龙鑫生态、明正变电、国化实业、联益电子、银涛药业等企业已确定券商等中介机构进行上市准备工作。

(六)金融生态日益优化,金融稳定态势巩固提升。

印发了《xx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开展了“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xx市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日活动,对全市小贷、担保、典当等“x+x”地方类金融机构组织了地毯式排查,妥善处置了海峡交易所相关投诉,全市非法集资实现了零发案。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x.xx%,较年初下降x.xx个百分点。成立了市金融办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坚决打击金融领域的违法放贷、违法过桥、暴力催收、现金贷、套路贷、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守护我市良好的金融生态。

二、存在的问题

从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看,金融主要指标运营平稳,但受疫情影响,企业上市进展不同程度受到制约,同时,贷款结构投向还不均衡,担保增信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

一是金融支持工业力度还不够。

根据全市贷款投向分析,贷款重点投向房地产行业,而工业贷款投放力度不够。截止x月末,全市工业贷款余额仅xxx.xx亿元,较年初仅净增x.x亿元,增长x.xx%,贷款增速低于各项贷款增速x.xx个百分点。而同期房地产业贷款规模达xxx.xx亿元,较年初净增xx.xx亿元,增长x.xx%。

二是企业上市工作推进还不够。

自今年万向新元科技成功迁址以来,受疫情影响其他重点上市企业忙于复工达产而放松上市工作推进,上市的动力出现滑坡。此外,一些拟上市企业比如志特新材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下滑,从而影响上市进程。

三是融资担保作用发挥还不够。

截止x月末,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余额xx.x亿元,注册资本金xx.x亿元,担保倍数只有x.xx;疫情期间累计为xx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金额x.xx亿元,不管是担保户数还是担保金额,与注册资本金远远不相匹配,部分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担保业务较少或未开展业务,未充分发挥担保助力企业融资的重要增信作用。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及主要举措

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统将持续提升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密集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做好“稳企业保市场主体”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确保“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一)切实强化信贷投放,全力稳企业保市场主体。

制定出台《xx市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方案》,结合“两宣一帮”活动深入园区、企业开展稳企业保市场主体的金融政策宣讲活动。继续深化与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用好央行x万亿再贷款和全省首批xxxx亿元的专项贷款政策,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努力增加对我市的有效信贷投放。推进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每月定期开展分行业、分产业、分企业、分领域的政银企专场对接活动。积极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扩大开发性、政策性贷款投放,确保全年新增贷款xxx亿元,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目标。

(二)持续开展企业帮扶,全面加强企业融资服务。

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金融帮扶专项行动,继续加强金融机构服务收费监管,规范收费行为,落实央行降息降准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资金流紧张的企业,加大信贷投放,采取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展期续贷,收回再贷等措施,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断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款安排,还本付息可延期至xxxx年x月xx日,并免收罚息。联合人行和银保监部门,不定期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或企业进行疫情期间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对落实不力的银行机构从严进行问责处罚并全市通报。

(三)狠抓企业上市挂牌,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

全力做好志特新材排队待审工作,推动灿辉科技顺利挂牌港交所,跟踪做好北斗变电、卓朗科技的并购回迁工作。抓住上交所科创板扩容和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契机,深挖全市“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推动其去科创板和创业板挂牌融资。抓住“新三板”全面改革契机,积极推进企业与新三板市场及xx省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的对接,力推更多企业等到“新三板”及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上市。加大债务融资工作力度,力争市城投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并抓好x亿美元“绿碳美元基金”落地。推动金溪、南城、乐安、广昌等有条件的县(区)实现债务发行“零”的突破。启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基金实质运营,做大重大工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三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运营规模。

(四)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不断拓展“两山”转换通道。

积极学习借鉴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构建具有xx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研发多层次、全方位的绿色金融产品,加快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支持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建设。鼓励各家银行在我市开展绿色金融改革试点,按照“一县一品、一行一品”的试点要求,创新推出“两权”、山权、林权、水权、采砂权、收益权、采矿权、养殖权、用能权、排污权等“信用+多种经营权”生态专属信贷产品。督促各银行机构加大“两权”抵押贷款投放力度,确保“两权”抵押融资目标达到xx亿元,绿色信贷规模力争达到xxx亿元。

3.市物价局2012年工作打算 篇三

2012年物价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全省物价局长(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重点任务,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强化价格监管,建立健全稳价惠民的长效机制,推进物价工作“加速、提升、增效”,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造宜居幸福城市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具体措施:

一、牢牢把握稳定物价这一首要任务,加强五项建设,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一是加强调控手段建设。推动《青岛市市级价格调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尽快出台,并组织实施。探索扶持“平价商店”、“直销商店”建立发展的措施。坚持价格形势分析报告制度,切实增强价格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发挥价格调控联席会议机制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方面的协调落实作用。

二是加强监测体系建设。贯彻落实《青岛市价格监测条例》,出台配套政策;加强价格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并完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加强粮油肉蛋菜及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监测分析,及时报告市场价格变化及趋势;适时开展农产品成本收益专项调查。筹建全市价格监测信息数据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三是加强联动机制建设。继续完善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制度,准确测算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合理确定和调整价格临时补贴标准,进一步扩大联动机制保障覆盖范围。

四是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完善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修订《青岛市价格预警和应急监测工作预案》,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演练。五是加强市场信息引导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周期性波动规律的研究,及时发布重要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成本信息,积极引导农民理性种植、养殖,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强价格舆情收集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宣传政府价格工作职能和价格政策。

二、牢牢把握推进改革这一发展动力,加强工作创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是服务重点区域发展。围绕全市科学发展重点项目落地、发展需要,认真做好寻标、对标、夺标、达标工作,积极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梳理提出支持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建设的优惠价费政策意见建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促进我市相关产业和重点区域的发展。

二是深入开展清费减负。积极发挥价格职能作用,助力国际标准、一流政务商务环境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对小微企业免收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政策规定,加强后续监管工作,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收费监管,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结合青岛实际,继续清理收费,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收费减免政策。继续清理价格行政审批事项。贯彻《山东省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贯彻落实国家、省电价、成品油等价格改革政策,切实做好相关政策配套工作,适时推进我市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推进价格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支付能力,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进一步配合做好医改和托幼教育事业改革相关工作。完善物业收费、经济适用住房等涉房价格管理制度。

四是拓展价格认证工作范围。探索开展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涉案财物价格认定,积极为纪检监察案件快速查处提供必要的价格认定服务;有计划地开展涉税财务价格认定,为加强税收征管服务。

五是提升价格研究水平。对价格调控、价格改革、价格服务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专人成立课题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为价格决策发挥积极参谋作用。

三、牢牢把握强化监管这一执行保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一是加大日常价格投诉举报资源整合力度。探索建立12358投诉举报电话市、区(市)两级统一受理、联动办理、统一回复机制,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推进价格诚信建设,加大明码标价工作力度。

二是加大涉农涉企和民生价费检查力度。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开展商业银行收费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的各种乱收费行为;继续开展涉农涉企价格检查,坚决落实好各项清费减负政策。组织开展医药价格、医疗服务收费、教育收费、电信收费等专项检查。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开展房地产市场价格检查。配合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价格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加大市场价格秩序整治力度。重点查处商贸流通企业虚构原价、虚假折扣、不履行价格承诺等价格欺诈行为。根据国家、省部署,及时依法调查集中涨价、企业频繁调价或大幅调价等现象。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四是加大重大价格违法案件曝光力度。通过有关媒体,建立重大价格违法案件曝光平台,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五是加大价费公示工作力度。充分利用青岛政务网平台,建立停车收费网上公示系统。逐步整合其他价费公示资源,建立统一的价费网上公示系统,提升价格服务能力与水平。继续做好有线“数字物价”频道建设。逐步公示一些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影响重大、社会关注度高、舆情集中项目的成本情况。

四、牢牢把握制度建设这一提升整体工作基础环节,以制度管人管事,切实提高服务履职能力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推动《青岛市价格监督检查办法》、《青岛市涉税财物价格认定管理办法》列入全市政府规章立法项目范围。

4.市审计局2012年工作打算 篇四

2012年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按照加速、提升、增效的要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切实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坚持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更好地发挥在促进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新的贡献。着力抓好以下七项任务:

一、围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宏观政策执行审计。适应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总体要求,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揭露和查处违背政策要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促进政令畅通;深入分析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完善、不配套、不衔接以及政策目标未实现等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合理有效。关注经济结构调整情况,检查财政支出结构,分析评价财政资金投向的公平性、合理性,促使各级财政更多地用于新农村建设,用于改进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用于推动产业升级;检查政府投资结构,促使投资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等重点领域倾斜,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关注文化事业情况,对文化事业资金、广电影视剧场、科技馆、大剧院等项目进行重点审计,检查关于文化建设的财政、税收、投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检查文化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体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维护文化资金和资产安全。关注资源环境情况,将对“十绿”资金、污水处理企业经营管理、小涧西垃圾处理厂扩容改造等资金和项目进行审计,揭露破坏浪费资源、造成国有资源流失和危害资源环境安全等问题,促进资源环境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围绕促进重大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突出政府投资审计。进一步加大跟踪审计力度,本着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的精神,对地铁工程、董家口港区、世园会建设、大沽河堤防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民生工程项目,从项目前期准备到竣工决算,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促进项目规范动作。进一步加强工程决(结)算审计,促进投资效益提高。进一步加大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促进项目管理、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绩效审计力度,把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建成后的运营状况和实际效果相结合,把评价经济效益与评价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

三、围绕促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突出预算执行审计。抓好财政管理审计,以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为重点,全面关注财政收入、支出和分配以及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职责履行等情况,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抓好税收征管审计,重点关注税收征管机制、专项优惠政策、重大税收制度等运行情况,揭示在执行税收政策、履行征管职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完善征管机制、推动财政收入增长。抓好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关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特别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追加调整的规范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节约公共资金。继续关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促进降低行政成本。审计中,在对一级预算单位进行重点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二、三级预算单位延伸,向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单位延伸,全面掌握财政财务管理状况,提高预算执行整体效果。

四、围绕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科学行政,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适应换届工作的要求,适度加大对区市、市直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依据。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区市委书记和区市长同步审计,全面推进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指导区市搞好村(居)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加强对村(居)干部的监督。进一步细化对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操作流程、组织方式和审计方法等,完善审计内容,规范审计评价体系,做到审计评价与审计内容相统一,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围绕促进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突出专项资金审计。围绕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资金和项目,进一步搞好专项资金审计。在社保方面,将对全部社会保障资金、就业资金等进行审计;教育方面,将重点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进行审计;医疗卫生方面,将重点对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妇儿医院、中心医院等资金和项目进行审计;住房保障方面,将重点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住宅专项资金等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揭露和查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和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惠民政策的落实,推动幸福城市建设。

六、围绕促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突出国有企业审计。按照“强化管理、推动改革、维护安全、促进发展”的要求,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继续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加强企业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节能减排等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促进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对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关注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推动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注重揭示影响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风险,深入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国家方针政策之间的内在关联,维护企业安全,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提高经营发展能力。

5.市民族宗教局2012年工作打算 篇五

2012年,青岛市民族宗教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方针,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全力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

1.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好第十二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氛围。举办青岛市第6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2.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继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谐社区和“五好清真网点”创建活动。召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现场会,总结推广创建经验。加强少数民族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继续创新城市民族工作进街道、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工作。

3.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4.大力促进民族用品企业经济发展。积极申报新的民品企业,努力为民族企业办实事做好事。加强清真食品管理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强化清真食品执法检查,确保清真食品市场安全。

二、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5.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组织开展第十四次全市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举办宗教团体负责人和教职人员培训班,提高贯彻落实宗教政策法规的自觉性。认真宣传贯彻《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制作宣讲课件,利用多种载体,继续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讲活动。做好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事项与《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衔接、配套工作,实行网上公开。

6.加强对大型宗教活动的管理指导力度,确保活动安全有序。依法对治理整顿乱建庙宇、滥塑宗教造像情况进行督查,巩固清理整顿成果,维护正常宗教秩序。

7.依法妥善处置涉外非法宗教活动,坚决抵御境外宗教渗透。

三、切实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8.深化创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活动。适时召开现场会,认真总结创建经验,努力争创全国、全省和谐宗教活动场所。继续搞好教职人员认定和宗教场所财务管理两个专项工作。

9.进一步发挥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部门协调机制作用,依法妥善处置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确保民族宗教领域安全稳定。

10.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团体自身建设。继续加强爱国爱教思想教育,支持引导各宗教开展论道讲经活动。继续推动天主教、基督教主任(会长)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加强民主办教。指导山东湛山佛学院和崂山太清宫道教研究生班搞好教学工作,切实加强宗教高端人才培养。加大少数民族社团组织的管理服务力度。每季度组织一次民族宗教团体负责人参观考察活动。

11.认真组织民族宗教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挖掘和弘扬优秀民族宗教文化。支持宗教团体开展慈善公益活动。指导宗教团体开展宗教文化研讨和对外文化交流。规划建设东部基督教堂和太清宫老子像,搞好浙江路天主教堂维修,清真寺穆斯林服务中心建成使用。

四、着力提高民族宗教工作水平

12.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工作。高度重视“三支队伍”建设,组织民族宗教干部参加各级培训班。举办6期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依法行政、宗教界和少数民族界培训班。督促各宗教团体

和场所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提高教职人员素质。

13.加强民族宗教信息调研工作。重点对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形式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调研,形成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文章。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

6.市老龄办2012年工作打算 篇六

2012年,青岛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文化青岛”和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大局,不断加强和创新文化管理,坚持不懈地实施文化执法“1711”基本工作思路,以建设文化环保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出版物市场净化、正版普及、阳光网吧、文明娱乐、高雅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和健康视听等七大工程,着力抓好封堵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等十一项重点工作,同时,突出抓好“两规范、一加强”,即: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和“扫黄打非”规范化建设,加强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切实维护文化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到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在实践中切实抓好八项具体工作:

一、加大“文化环境集中整治”力度,努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围绕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文化领域热点焦点问题,以开展“文化环境集中整治”为抓手,扎实组织开展各类专项行动,突出抓好网吧网络、出版物市场、演艺娱乐市场、荧屏声频等重点领域,突出管好中小学周边、集贸市场、早夜市、车站码头等重点部位,确保全市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为“文化青岛”和“文化环保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确保政治文化安全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国家、省、市各级两会和省、市党代会也将陆续召开,“扫黄打非”、维护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我们将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集中力量抓好查堵反制境外政治性有害出版物、整治互联网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两个专项行动。严把出版物进出境、印刷、发行等关口,确保各类非法出版物特别是境外有害出版物不流入青岛,不在青岛印刷、发行、传播。坚持网上治理与网下治理相结合,扫除网络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深入查处侵权盗版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不断创新“扫黄打非”工作方式方法,完善“扫黄打非”长效机制,巩固提高我市“扫黄打非”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水平。

三、扎实推进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建立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

坚持重心下移,以镇(街道)、村(居)及基层企事业单位为重点,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体系、目标责任、市场巡查、信息反馈、培训教育、社会宣传、量化考核等一系列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社会义务监督员作用,为文化市场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提升新形势下文化市场控制力

创新文化市场社会化管理方式,努力争取中央、省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指导支持,争取市直各相关单位的配合帮助,争取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关注报道,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关心理解,发挥相关行业协会作用,营造起各级各界关心重视文化执法工作的良好环境。把文化执法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组织建设、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工作有机结合,提升文化市场控制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文化市场管理新格局。

五、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实现依法执法、和谐执法、科学执法、安全执法

加强法制建设,加快推进文化综合执法立法进度,年内争取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文化执法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行政执法各环节采取严密的监督措施,切实做到依法执法。加快技术监控体系建设进度,建设集文化执法办案平台、技术监控平台、指挥调度平台、文化执法网站等于一体的文化执法技术监控体系,提升科技防控水平,努力做到科学执法。充分发挥12318文化市场举报投诉电话作用,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查处文化领域违法违规问题。加强与相关领域监管执法对象的沟通交流,保障其合法权益,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和谐执法、安全执法。

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文化综合执法和“扫黄打非”工作

按照国家、省文化综合执法和“扫黄打非”规范化建设的统一部署,以体制建设、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建设、装备建设、技术监控体系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等为重点,全面推进“两规范”工作。理顺体制机制,市级层面按照实际需要在增加人员编制数量、增设内部职能处室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区(市)文化综合执法改革进度。加强装备建设,统一市、区(市)两级执法服装、执法车辆、执法器材、执法证件和执法文书等。完善内部制度,建立健全业务工作、人员管理、激励约束、协作协调、内部管理等基本制度,完善局机关处室及个人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强化执法保障,切实加大财政、人事、法制、公安等各方面保障力度,努力促进文化综合执法和“扫黄打非”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搞好“三大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文化执法宣传:一是以“文化环保行”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围绕文化市场管理相关领域组织新闻媒体记者开展走进基层系列访谈活动;围绕文化执法热点焦点问题组织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开展电视讨论活动;围绕宣传普及文化法律法规开展文化环保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园区活动;围绕展示工作成果举办文化综合执法和“扫黄打非”成果巡回展活动,使文化执法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基层。二是文化执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12.4”普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文化法律法规,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化执法。三是非法出版物和非法文化产品集中销毁活动。分别于年初和年终举办两次集中销毁活动,以此震慑不法,宣传教育群众。

八、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能力素质

7.市老龄办工作总结 篇七

一、发放高龄津贴和救助农村高龄特困老人两项民生实事任务落实到位。由市老龄办提议,将为9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补贴和救助农村80岁以上特困老人列入市政府2013年民生实事。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市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市老龄办、市财政局下发《××市救助农村高龄特困老年人暂行办法》,共计为全市7002名90至99岁老人发放高龄津贴210.06万元,为300名80岁以上农村特困老人发放救助金15万元。

二、开展《老年法》“宣传月”活动。

由市老龄办起草,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的意见》,明确了我市贯彻规定的重点和措施。6月份作为新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集中宣传月,市、区老龄办在中心广场联合举办《老年法》宣传日活动,为群众发放新《老年法》3000份。宣传月期间,全市组织各类宣传活动30余场次,印制新《老年法》70000余份。

三、总结推进“银龄安康”工作。

“银龄安康工程”是为全省老年人打造的以商业保险辅助养老保障制度的幸福工程。我市连续两年作为“银龄安康工程”先进单位受到省老龄办表彰奖励。2012年全市“银龄安康工程”覆盖面达到老年人总数的33%,有463名老年人获得赔付,赔付金额达166.4万元。年初召开会议表彰先进,确定目标,推进工作,预计今年全市覆盖率将突破37%。

四、争取上级支持,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今年争取省老龄办、省财政厅“以奖代补”资金40万元扶持我市2家民办养老机构。市级财政拨款12万元扶持我市6家民办养老机构。

五、养老护理员培训。

和市人社局举办第二期民办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班,来自三个区、县的近100名学员进行了为期17天的专业资质技能培训,经考核,全部获得全省统一的养老护理员初级资质证书。

六、开展“敬老月”活动和宣传报道工作。

“敬老月”期间,市委副书记满春重、副市长董绍辉走访慰问百岁老人,拉开敬老月活动序幕。全市各级领导走访慰问百岁、高龄、特困老人达3500多人次,提供慰问金、慰问品达500多万元。在不同媒体组织专题报道、发表领导人讲话、反映活动动态新闻稿件共计500余篇。

七、老年维权工作。

市老龄委与市司法局联合发文并成立老年人维权活动领导小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有780多名老年人获得法律援助,减免律师费、诉讼费9万元。仅去年以来就对农村赡养案件的286名涉案老人及时提供法律援助247次,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18万余元。

八、开展老年文化活动。

8.市金融办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 篇八

2015市金融办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和工作部署,在省金融办指导下,克服经济下行及机构变动等困难和影响,全面承担省、市年中不断加大的工作任务,开创了服务实体经济、支持调转促、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以及自身建设良好局面。

一、2015年主要工作

(一)大力拓展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全市共组织包括中外企业跨境贸易对接等银企对接活动80余次。协调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淠河干渠综合治理及金寨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推动市内银行落实小微企业流动资金续贷政策,扩大“循环贷”、年审制贷款等发放。协同财政等部门制定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各县区续贷过桥资金,有效化解小微企业续贷风险。全面贯彻“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政策,全市2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10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开展业务,截止11月底共对227户企业发放贷款10.7亿元。市XX县区两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增资扩股4.5亿元,累计担保额增加到116.8亿元,显著提升了担保能力。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并印发了“税融通”业务实施细则,开展了动员部署,已对信用良好、纳税等级较高的3户小微企业发放低利率信用贷款。通过全市上下努力,2015年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82亿元,同比增长12.9%,比年初增长123.9亿元,尽管仅完成任务的82.6%,但从前11个月看,进度居全省第九位,增量居全省第八位。

(二)强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工作。面对省政府年中新增的繁重上市挂牌任务,省、市层层加大、传导压力,全年由我办承办直接融资和上市挂牌的各种高规格推动会议、调度会8次,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县区和企业巡回督导;建立了60家上市挂牌重点企业的市领导精准帮扶机制,形成了高位推动的强劲态势。推动各县区分别建立了领导包保、部门帮扶、定期调度、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有效工作机制。市级建立了由60多家企业组成的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并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培育。落实省市上市挂牌激励政策,市本级兑现去年以来直接融资奖励410万元。在北京大学举办金融知识专题培训班,提升领导干部利用资本市场能力。组织企业积极开展资本要素对接,在省对接会上股权项目融资签约金额2.2亿元。协调落实企业上市和资产重组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规范和股改等涉及的各类问题协调予以解决。做好券商等中介机构协调服务工作,目前共有近20家证券企业前来xx开展业务,成为我市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服务力量。全年我市新增ipo企业1家,在省证监局上市备案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在审企业3家,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3家。全年直接融资36.5亿元,其中股票融资10.5亿元,除新三板挂牌企业户数外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任务。此外,我市成功打通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融资审批通道,今年中期票据到位资金20亿元。今年形成的上市挂牌良好氛围,为我市“十三五”资本市场利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积极探索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在全省率先出台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政策性指导文件,全面启动各县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工作。各县区按照“一县一品”、突出特色的思路制定方案,形成了改革路线图。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XX县,围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内容开展试点,“三权”抵质押贷款实现了突破,其农村综合产权服务中心及交易网投入运营。作为省改革试点的XX区林权质押贷款达1400万元。徽商银行、农行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小型金融服务室,今年全市村级金融服务室新增10家,总量达51家。全市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xx分行4月份开业,今年来已发放贷款8.2亿元。招商银行xx分行筹建完成。全市共新设支行级网点14家,新设小额贷款公司1家,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皖新融资租赁从合肥迁至我市,丰富了我市金融业态。组织地方融资平台对接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城市发展基金,协议规模达110亿元。改革后的全市7家农村商业银行机制活力迸发,11月末全市农商行新增贷款达54.7亿元,占全市贷款增量的47%。工商银行xx分行成立小微金融业务中心,成为全省该系统3家试点行之一。农业银行xx分行深化县域三农事业部改革,推行县支行“六个单独”管理,增强了支农能力。9月份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进出口企业项下融资业务,农行、徽行先后进行了集中投放。在金寨、金安、霍山、舒城等县区的部分农业企业中启动了小额贷款保证保险,11月末,全市34家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54.8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2亿元,已决赔款8.3亿元,赔付率48.6%,有效地发挥了“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四)努力维护地方金融稳定。进一步完善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工作机制,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移动通信终端、户外广告、金融机构网点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非法集资的形式、特点和危害,加强风险警示。深入开展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协助开展了泛亚贵重金属、e租宝等省内外重大非法集资案件的处置协调工作,防止出现区域性金融风险。建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变更事项会审制度及市级审批事项公示制度。组织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培训,开展信用评级,分市县组织开展检查,强化两类公司日常监管,规范经营行为。

(五)全面加强系统和机关建设。以“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为抓手,围绕忠诚、干净、担当主题深入学习研讨,紧扣“三聚集三查找三确保”主线,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活动,对照检查剖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整改措施,从而有力的推动了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和“从严从实”的作风建设。面对机构改革中,我办由行政单位向事业单位转变造成的干部思想波动,通过做深做细思想工作,协调解决由此产生的各类问题,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和各项工作不受影响。在机构改革中,通过以上率下,各县区均成立了金融办,而且编制数均在5人以上,全市金融办工作体系得以健全。其中,市金融办编制增加到10人,当年遴选、选调、调入各1人,队伍不断壮大。在市委关心下,新成立的办公室党组健全了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及时肩负起重大事项决策、人事任免、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职责,加强民主集中制,全办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全面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明确领导班子和内设机构“一岗双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准则》《条例》,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三十条”、市委“二十条”规定,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三查三单”制度,推动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事项的落实,建立机关效能日常监督考核制度,促进机关效能提速。紧盯华西希望等重点招商项目不放,全年引入招商引资项目1个,到位资金1亿元,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以重大提案议案办理为抓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全年办理提案议案9件,其中市领导亲自督办1件,满意率100%。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普法宣传教育,梳理、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录入平台,通过市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变更事项会审制度,规范行政许可,建立市级审批事项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规范性文件2件,并对文件进行系统解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对预决算、人事、提案办理等事项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会同牵头单位多次深入扶贫单位XX县黑石渡镇杜家冲村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制定计划、确定项目、精准支持。加强政务信息工作,作为市直较小部门,信息发布量在全省金融办系统和本市各部门中保持了中等偏上水平。同时,加强同上级金融管理部门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络,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总结2015年工作,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国有大型银行投放积极性不高,受少数银行贷款下降影响,全年新增贷款规模较目标任务缺口26亿元;同时由于省政府年中临时追加我市8户任务,导致我市新三板任务未能完成。二是由于社会融资紧张,以及金融监管体制问题,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形势较为严峻。三是由于在机构改革中全市金融办成建制转为事业单位,行政监管职能严重削弱,与日益增大的金融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二、2016年工作打算

明年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以十八届三、四、五中全会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政策落实为主抓手,以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通道以及服务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攻方向,努力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努力提高资本市场利用水平以及经济金融融合发展水平。全年新增贷款投放不低于上年水平,其中“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全部贷款增幅;全年直接融资30亿元以上,其中股票融资5—1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以上;实现保险深度和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步。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密切跟踪国家和省出台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细化措施,推进落实,保证政策落地生根。围绕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精心组织推进金融扶贫。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发挥政府资源对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源的撬动作用。做大做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增强增信服务能力。通过循环贷、过桥接续等措施,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运行。大力推广“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和“税融通”业务,全面提升小微企业信贷资源的可获得性。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推广力度,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能力。进一步充实完善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力争后备企业达到100户,全面提高储备企业质量。力争每县区优选1户具有上市潜质的重点后备企业,加大动员和辅导力度,集中政府资源扶持,力争安徽渠道网络公司上市发行,全年5户以上企业启动上市工作。鼓励和支持已上市企业再融资和兼并重组,发挥带动作用。每县区选择2户以上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加快规范和股改等挂牌前期工作,力争挂牌企业数量与我市经济体量相适应。坚持和强化上市挂牌工作行之有效的领导联系包保、部门帮扶、督查调度、考核奖惩等制度,落实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形成支持企业上市挂牌的强大合力。

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登记发证并建立县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基础上,推动扩大农村“三权”抵质押贷款试点。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资产管理公司及面向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服务的融资担保基金。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促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网点下沉和审批权限下放,努力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四是维护金融秩序和稳定。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风险管控,确保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大对各种类金融企业及投资理财类公司的筛查力度,发现风险苗头,及时加以处理。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非法集资和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打击力度,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9.市老龄办2012年工作打算 篇九

一、召开全市老龄工作现场会确定今年老龄工作任务。*月**日,市老龄办在上黄镇召开了全市老龄工作现场,各镇(区)老龄委常务副主任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参观了上黄镇部分村的老年活动设施,同时会议部署了今年的主要任务:一是编制出台**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指导全市今后五年老龄工作做好准备。二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创建活动。三是加强村、社区居委会老年协会建设,确保基层老龄工作的落实。四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启动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试点。五是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服务工作。六是创新老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抓典型,突出**市自己的老龄工作特色。

二、大力开展老龄宣传工作,营造老龄工作良好氛围。

为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重视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半年来我们把老龄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是:

*、开通**老龄网对我市老龄工作进行全面的宣传报导。为及时客观的反映我市老龄工作各阶段进展情况,宣传报道我市老龄工作的动态信息,市老龄委于今年三月精心筹建开通了《**老龄网》,旨在让电子化、网络化融入到老龄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创新我市老龄宣传工作的机制,不断总结老龄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可以说,该网的开通为我市的老龄工作及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宣传阵地。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新风,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将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抓好春节期间敬老宣传活动。春节期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部门都做到了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全面发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尊老敬老和《老年法》的宣传活动,市镇两级及各部门的领导还分别慰问高龄老人和特困老人,并通过新春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促进敬老意识的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了镇老龄工作目标考核。从****年起,我市对各镇(区)老龄工作实行年度目标考核,今年初,为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检查与督促,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针对新的形势和近几年目标考核存在的不足,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联合下发了《****年各镇老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从规划与投入、组织机构建设、老年维权、老年教育等十个方面制定出具体工作内容和百分制标准,要求全市各镇加强目标管理,年底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考核。

四、抓措施落实,不断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

*、网络机制进一步健全。为推进“老龄工作进社区”工程,市老龄办对各村(社区)老年协会进行重新登记备案,各镇、村(社区)也进一步健全了老龄工作网络,完善了依法维权、思想教育、生活关爱、文体活动等组织体系,进一步开展了精神慰藉、社区助老、法律服务、老年互助等项活动。

*、突出重点,关爱老人,加强为老服务工作。一是逐村逐户走访慰问了全市**名百岁老人,发放长寿补贴*****元,并为他们进行了体检;二是及时为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做到随到随办,上半年发放老年优待证****份,并经常检查为老年人优待服务的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矛盾。三是动员老年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落实老有所医,并经常组织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据统计,上半年市老龄办发放老年保健资料***多份,各镇、村(社区)免费为老年人举办老年保健知识讲座**场次,授课老年人****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农村家庭养老义务书》签订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各镇(区)在切实做好《农村家庭养老义务书》签订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签订养老义务书的过程中注重树立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如溧城、后周、新昌等树立表彰了一批子女孝顺父母的典型,并将其事迹在村老年活动室内张榜公布;二是督促义务书的兑现落实,许多村老年协会在年初对义务书的兑现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落实了子女的养老责任,强化了家庭养老功能,弘扬了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到目前全市已有**%的村完成了养老义务书的签订工作。

*、老年维权工作稳步发展。据统计,上半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受老年人法律援助*件,市老龄办调解涉老纠纷*件,大营巷社区成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站,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各镇、村(社区)加大了尊老、敬老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各级老龄组织还加强了老年人的来信来访接待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信访中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五、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0.市粮食局2012年工作打算 篇十

2012年粮食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保障全市粮食安全中心任务,深入推进宏观调控、市场流通、产业化经营、行政执法和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职能,稳定粮食市场,全面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保障全市发展、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做出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年内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完成粮食购销总量9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全市粮油加工企业产品生产总量28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粮食专业批发市场交易量50万吨,交易额17亿元。

(一)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和应急管理,维护粮食市场、粮价稳定,确保全市粮食供应。推进粮食市场预警机制建设,完善市场监测体系,加强信息分析和报告工作,开展专项调查,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增强宏观调控预见性。强化粮油市场监督管理,指导重点市场和骨干企业开展产销合作,搞活市场经营,扩大粮食流通。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做好调控粮源适时投放工作,增加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加强成品储备粮油管理,落实各项监管制度,确保成品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需要时可随时投放市场,在政府实施市场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根据我市粮食供需变化趋势,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预案,细化操作方案,完善工作制度,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应急队伍组织管理,开展应急企业认定和授牌工作,核定应急保供网点,实施动态监管。适时组织应急演练,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二)强化粮源掌控,组织粮食购销,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根据我市和全国范围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国家调整2012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新形势,深入开展夏秋粮食产购调查和市场调研,拟定、完善收购工作预案,做好动员部署,全面开展收购准备工作。加强与农发行、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工作协调,指导基层部门和收购企业认真执行国家收购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落实收购资金和支持政策,促进购销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收购期间的工作督导和调度,开展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督促国有及骨干企业带头执行国家政策,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继续加大力度改造建设基层收储设施,完善收购条件,培育和规范粮食经纪人队伍,强化基层企业收购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满足农民售粮需求,保障种粮农民利益。

(三)深化储备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储备粮管理水平。加强储备能力建设,指导有关区市继续充实粮食储备,完善储备结构,进一步夯实全市调控物质基础,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对储备粮油的监管,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数量、质量情况检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储备粮安全储存。认真做好储备粮轮换工作,完成年度轮换计划。继续深入开展储备粮油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全省、全国示范粮库争创活动,提升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新技术,促进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推进全市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试点工作。认真制定试点方案,加强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全力做好试点部署工作。督导承建单位加强质量管理,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建立农户科学储粮档案,强化对农户科学储粮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四)加强军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全力保障部队军粮供应。以建立“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的军粮供应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全天候军粮供应保障体系,全面增强部队综合保障能力。严格执行国家军粮供应政策,加强粮源统筹管理,严把军粮质量关,确保军粮质量安全、粮源稳定。推进军供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百强军供站”和“全省规范化管理星级示范站”创建工作,狠抓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对部队的服务保障水平。加强军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各军供站点的改造。加强军供应急综合能力建设,完善细化应急保障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综合保障能力。指导军供站在圆满完成军粮供应

任务的同时,发挥军供品牌优势,开拓经营服务领域,发展军供副营业务,增加经营效益。加强与部队后勤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开展拥军活动,增进军地情谊。

(五)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发展粮食大流通,活跃粮食市场。以保证全市居民口粮供应、满足多元化粮食消费需求为重点,推进城区粮油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完善市粮油综合批发市场服务功能,通过实施交易区园区化改造、引进战略伙伴联合经营、完善经营机制加强管理等措施,活跃市场交易,增强市场辐射作用。积极促进有建设条件的区市加快口粮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口粮市场网络体系。以拓展我市粮食流通区位优势、整合资源发展粮食大流通为重点,推进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建设。指导帮助产粮大市搞好产地粮食集散中心建设规划论证,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扶持,加快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积极促进有实力的粮油加工企业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形成具有集成品粮油加工、仓储中转、成品配送、质检、信息处理、综合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平台,壮大我市粮食流通市场主体,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

(六)加强行业指导,完善行业运行监测机制,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做好粮油工业统计和行业监测统计工作,完善行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运行态势,保障粮食调控需要,有效指导行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争创粮油精品名牌。指导帮助企业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促进优势企业聚集发展。大力扩展粮食服务民生的行业优势,组织开展 “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 活动,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扩大放心粮油经营网络覆盖面,建设可靠的放心粮油产销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指导行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依托粮油协会搞好对企业的服务,促进行业加强自律,企业诚信经营。

(七)提高粮食行政执法和质量监测水平,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稳定,保障粮食消费安全。扎实推进全省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和执法体系建设,完善粮食网格化执法模式,开展业务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粮食执法人员执法能力。严格落实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认真做好粮食库存例行性检查工作,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市场秩序专项检查,维护全市粮食流通秩序。进一步完善粮食质量监管体系,加强质检中心快速检测能力建设,提高新入库和新收购粮食质量和品质指标检测水平;落实粮食质量监管制度,认真做好储备粮、政策性用粮质量监管工作,确保全市粮食消费质量安全。

上一篇:审计局关于2021年第三季度工作总结以及第四季度工作安排的报告下一篇:家风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