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的沟通

2024-08-09

与孩子的沟通(13篇)

1.与孩子的沟通 篇一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的沟通融洽?

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与孩子相处的融洽。让孩子感受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关心自己。不少家长在遇到宝宝顶嘴或“讲歪理”时会大发雷霆,并给予严厉地训诉及制止。他们不知道是孩子有健全四维的表现,也是培养孩子明辩是非、学会与父母沟通的好时机。

孩子的“歪理”是以自己的理由来看事物。父母应用客观的角度观察孩子的叛逆问题,也要审视自己的态度。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急躁的家长要保持冷静,才能使孩子冷静下来,便于沟通。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才能跟孩子相处的更融洽。此时孩子的反抗行为自然就会减少。说出自己的好感觉。而不是直接指责批评孩子。总是太直接和太武断,没头没脑地批评孩子,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特别是对大一点的孩子。

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多思考一下,用关切的言语和孩子交流,孩子才能感受到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关心自己。虽然作为家长要建立某些权威,要求孩子做合理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掌握好语气,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如果家长能用温和的态度管教和指导,会大大增强教育效果,并且还能提高孩子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别动不动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

与孩子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是理智的沟通而不是吵架)

别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不足,这样会扼杀自己孩子的自信。我们可以经常鼓励孩子,给孩子自信。孩子有了挫折,应鼓励他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给予孩子鼓励和勇气。把您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2.与孩子的沟通 篇二

关键词:幼儿教育,沟通和交流,方法

沟通是一种相互理解, 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 是在双向交流中相互协调的默契。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 首先需要的是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且《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 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 心情愉快, 形成安全感, 信赖感。”因此,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管理和教育的时候, 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生理健康, 还要掌握与幼儿沟通交流的方法, 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使他们成为有热心、有爱心, 以及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孩子。

一、沟通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所谓沟通是指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 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 师生间的沟通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渠道,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使成人有时忽视了与幼儿的沟通, 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 以致因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 造成代沟, 教师与幼儿缺乏沟通, 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因此, 成人与幼儿之间需要沟通, 并在沟通中互相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重。师生间的沟通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加深师生间的了解, 而且在沟通中, 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 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被接纳感, 感到自己为教师关心、喜爱, 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 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 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 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 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 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 并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因此教师与幼儿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 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要掌握与幼儿沟通的方法

(一) 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师生间沟通的前提

人的需要种类很多,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将其分为七种, 即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等。幼儿是社会的人, 他们具有一种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 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 要求自主, 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教师对幼儿被赞扬和被认可需要的适度满足, 可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师生的沟通中, 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是欣赏的态度, 就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的, 就会乐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与认识上的交流。

(二) 用爱心感化幼儿

教师与幼儿沟通的内容方面, 讲道理应该只占5%, 而爱心要占95%。对于幼儿来说, 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 是除了母爱之外, 世界上又一种伟大的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 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幼儿产生巨大的内动力, 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幼儿以真挚的爱, 给他们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 幼儿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情感, 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 我们教师才能“对症下药”, 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幼儿, 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 这样才会产生动情效应, 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 选用适当的语言

1. 说话语调和速度要适当

在沟通的过程中, 教师说话的语调对于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幼儿而言, 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会使交流效果更好, 更能激起他们交流的兴趣和欲望。同时,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的语速要适中, 不能太快, 也不能太慢, 太快容易导致幼儿听不太清楚, 太慢就会使幼儿等得太急, 使他们原有的积极性降低, 而且教师与幼儿交流时的音量也要适当, 要使每个孩子都能听清楚。

2. 语气要和善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 语气是否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语气, 听起来会感觉到一丝丝温暖的情意, 幼儿也更容易接受。此外, 为了更好地达到沟通效果, 教师可以适当制造悬念, 让幼儿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四) 多给调皮儿童一份关爱和一些鼓励

实践证明, 被成人厌弃的幼儿, 常自暴自弃, 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 有些儿童喜欢捣乱, 活动时常打打闹闹, 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及关注不够, 他们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的关注, 获得老师的爱。因此, 对于调皮儿童, 教师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 而要通过多种形式向他们表示关心和爱心。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 都会使幼儿感受到“老师还是爱我的, 我应该听老师的话”。

三、与幼儿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 激发孩子说活的兴趣

教师师应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兴趣, 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 更要想办法激发他说话, 可找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 同孩子一道玩, 边玩边与孩子交谈。交谈时, 教师应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还可以找几幅图片给孩子看, 之后让他们根据图片来讲故事, 引发他们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这样他们就会越来越愿意与老师交流。

(二) 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

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 尤其是他们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 但教师和父母往往忽视这类问题, 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 经常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幼儿, 会挫伤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幼儿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 不要轻易地打断他们。

综上所述, 如果幼儿和教师的沟通无障碍, 他们就会觉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 而且教室里会充满笑声, 每一个孩子都有归属感, 上起课来如沐春风, 而教室必然春意盎然, 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参考文献

[1]陈欣凡.浅谈与小班幼儿的沟通策略[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 2009 (1) .

[2]田霞.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 2005 (6) .

3.怎样与上大学的孩子沟通 篇三

作为父母,也总是看着孩子走远,心里不时地惦记、牵挂着,在新的环境中,孩子是否适应?天气变化了,孩子是否增减了衣服?而父母们更想知道的是,孩子是否在努力地学习、工作,都遇到了哪些困难,结交了些什么样的朋友?

桂莲是河北农村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为了大儿子上一所好的中学,她和丈夫搬到了乡镇。艰辛中,大儿子顺利考上大学了,她以为生活就要轻松起来了,但是半年之后,她却不断向我诉说她的新问题:“李老师,你说这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就是要钱的时候,才给家里打个电话,不需要钱的时候从来不和家里联系,我给他打电话他还嫌烦,两句话没说完就挂了。”

我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以后,有段时间也很少与家里联系。我也听到过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很少与家里联系。有位清华大学的家长甚至说,她到学校来看孩子,孩子都很难抽出时间来“接见”呢。

我也曾经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个女生嘁嘁喳喳地抱怨、嘲笑家长:

“我妈几乎每天都给我打电话,没什么事,就是那几句话,问我吃得好吧?然后就是多吃水果,注意别感冒了……”

“我妈也是,她不打电话就让我爸打,我爸也是这一套。我爸更烦人的是总问我学习成绩。大学里那么多的课,我跟他说哪一门呢?”

面对家长与孩子联系、沟通难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我想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和理解,孩子离开家庭开始他们独立的生活,这是他们人生必然的一步,是一件应该为他们高兴的事情,像小鹰总是要展翅高飞一样,家长除了惦记、牵挂,更要给予他们生活的空间、处事的机会,鼓励他们去适应新环境。

再就是与孩子联系、沟通也是有很多好方法的,家长们只要学习一下,多少改变一下自己,就能与孩子很好地联系与沟通。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嘘寒问暖法。这是大部分父母都在使用的方法。但父母们往往抓起电话来就是:

“你在学校里吃得好吧?”

“天冷了,穿毛衣了吧?”

“多吃水果啊!”

对孩子,我们是要嘘寒问暖,表达我们心中的关爱,但不妨改变一下方式与内容。

我曾见过一位母亲,她与儿子坐在一起还互发短信。她说她每天问候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快乐吗”,然后是国内外各种重要新闻与评论。她儿子是学国际关系的,我看到她儿子发给她的短信,每天也是一大段一大段的。他们之间似乎有谈不完的话题。

二、询问、了解法。父母们也总是急切地想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所以与孩子联系的时候,总是询问的多,问了这个问题又问那个问题,弄得孩子像汇报工作,所以他们便不耐烦起来,时间久了,也就不愿意接听父母的电话了。

父母们在想询问、了解的问题上,可以只问重要的,并且采用朋友一样的口气,而不要用家长或者侦探的口气。这样孩子才愿意多说一些。

三、请教法。这是我后来使用的一个方法,很有效果。

我孩子在大三的时候准备考托福,我也正学外语,我的外语很差,所以每次联系孩子,我都请教他怎样学好外语的一些小问题。我还专门摘录了一些英文的优美诗句、名人格言等用短信发给儿子。儿子常一眼就发现我文中的一些小错误,打电话来就帮我纠正。这样,还有利于促进他的外语学习呢。还有一些使用电脑、手机的问题我也经常请教孩子。此外,我还阅读了一些物理方面的专业书、了解到一些前沿信息,不时地请教儿子。儿子总是很愿意做我的老师指导、帮助我,而我也通过这些了解着“老师”的学习、进步。现在我与儿子联系的时候,每次他总要问我:“你还有什么问题?我帮你解决。”

四、互聊法。每次跟孩子联系,除了让孩子说说他的生活、学习,父母也可以把家里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跟孩子说说,让孩子知道家里的变化,同时也增强他对家人的关爱、责任心。

4.家长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 篇四

了解一个人最有效快捷的方法就是沟通,如果一个人的沟通能力有所障碍的话,这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影响,所有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是家长刻不容缓的,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与自己沟通少之又少,这对家长来说是非常大的遗憾,无法与孩子一同体验他成长的每一天,所以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是家长不可忽视的。

缺少沟通,在家庭中是最危险的现象,走不进孩子的心扉,探索不到孩子内心最真诚的的宝藏,对父母来说是非常遗憾的,卓卷美式超营依据广大父母的需求,推出了“父母课堂”,主要针对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所设立的课堂,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赏识教育专家教您掌握交流的方法,获得孩子对您的信任,成为孩子的挚友,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如果父母想真正地理解孩子,就必须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把握孩子的内心,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

所谓沟通就是对准频率,频率不对,就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沟而不通。我们要调整自己的频率,而不是叫别人调整频率。要先观察对方的频率,把自己的调得跟他一样,他就很容易跟你沟通。

由于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人伦关系,所以在沟通的时候,需要融合伦理的观念,忌讳没大没小,否则就会破坏人际关系。比如,打招呼这件简单的事情,你若是遇到熟悉的同事、同学,大可拍拍他的肩膀:“老张,你好啊!”若是遇到领导或长辈,还以此种方式打招呼,对方心里就不高兴。若是遇到你的下级或晚辈,你只需等着对方和你打招呼就行了。中国社会特别重视关系,彼此的关系良好,就算偶尔说错话,也没有什么关系。若是关系不够,或者关系不好,那就会鸡蛋里挑骨头。不过,也有本来关系很好,一句话伤了和气,便老死不相往来的可能。这就更加促使我们重视沟通的重要性。

5.如何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篇五

一般来说,销售人员提问的语气不同,客户的反应就不同,得到的回答也不同。例如,“这位女士,您杀价这么狠,我们能接受吗?”“这位女士,您的杀价远远超出我们的估计,有商量的余地吗?”这两句话虽然者B是提问,但语气大有不同,前者似乎有挑战的意思,它好像要告诉客户:

“如果你杀价太狠,我们就没什么可谈的了”。而后者则能使谈话的气氛缓和许多。可见,提问的语气会直接影响客户的态度。平时,在与人交往中,你会发现,用肯定的语气与人交谈会给别人可信可亲的感觉。反之,用否定的语气与人交谈,则会给别人留下疏远疑惑的印象。因此,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要多用肯定的语气与客户交谈,这样才能使客户对你所销售的产品产生更大的兴趣。不要问:“我想知道您是否还有足够的洗发膏?”“我能使你对改变办公室的布局和装潢发生兴趣吗?”像这类问题均不应向客户提出。你可以借鉴一些好的开头,比如,“您想……”“您愿不愿意……”“您是否……”“您已经……”等等。总之,推销工作开始进行时,你应该集中谈论客户感兴趣的问题。

二、提问时切忌无的放矢

销售员必须记住:向客户提问必须切中实质,不要无的放矢。也就是说,与客户沟通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紧紧围绕着特定的目标展开,对客户提问时同样要有目的地进行,千万不要漫无目的地脱离最根本的销售目标。

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一定要带着目的性向客户提问,否则,盲目的提问是毫无意义的。比如,有一位牧师问一位老者:“我可以在祈祷时吸烟吗?”他的请求自然遭到了坚决的拒绝。另一位牧师又问同一位老者:“我可以在吸烟时祈祷吗?”他被允许了。后面牧师的提问意愿与前面牧师的提问意愿相同,为什么前面那位牧师遭到了拒绝,而后面那位牧师却获得了允许呢?因为前面那位牧师没有思考他提问的目的,而后者那位牧师很明确自己提问的目的,因此,他非常注意措辞,措辞一变,结果也随之发生改变。

三、不要向客户提出“最后通牒”

在销售过程中,有的销售人员往往要求在面谈中向客户提出这样的问题,比如,“您到底买不买呢?”“您还不做购买决定?”“我们今天能否达成协议?”“您是否接受我的推销建议?”“你会购买这种产品吗?”这些类似发出“最后通牒”的提问往往使客户很反感。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提问也违反了销售心理学的一条规则,即要避免提出一些容易遭到反对的问题。以“最后通牒”形式询问客户的意见,只会招致否定的答复。比如,“我们再来谈一谈你要不要这个产品好吗?”这样的提问只能引起客户的反感,得到否定拒绝的答案:“不!不!我现在不想谈这个!”

因此,为了摆脱销售人员一方的压力,客户会毫不留情地拒绝销售人员的建议。所以,在诱导客户购买产品的时候,销售人员千万不要提出“最后通牒”式的命令性问题。

四、提问时必须保持礼貌和谨慎

6.如何与孩子沟通 篇六

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主要侧重两点:什么是有效沟通;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1、什么是有效沟通 提问:(1)你了解孩子吗?让家长说出10个孩子的优点.(2)什么是有效沟通?(3)有爱就是沟通吗? 误区:有条件的爱,给出各种各样的条件.陈教授举了官城春的一个孩子与家长的例子,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随手关门的好习惯,竟然拿针扎孩子的手,仅仅是因为孩子没有随手关门的习惯.这种做法太严厉过头了.应该怎么办呢?好好沟通,改进不对的地方.*家长和孩子总是话不投机?家长:作业,考试,物质上的.命令式.杨笑:把学校好的事告诉家长希望引起家长的关注孩子:学校的事,家中的事,心灵上的沟通.得到尊重.*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批评学会谴责,压力学会逃避

1.怎样进行有效沟通 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是玩,玩中学很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女儿以好成绩考上当地高中,结果去技校学美术,她尊重孩子,如虎天翼.大学退学,理由:没有还老师,想从事纯艺术,如愿以尝进入美术院校.*了解孩子充分发挥潜能总结如何沟通的方法:以心引导:做知心朋友,放下架子,当倾听者,不要以自己的定义去判断,错误引导孩子,以行动引导孩子以身引导:童心不灭以言引导:重话轻说,空话实说,长话短说.情在先话在后.以笔引导:回味无穷 *学习的五个层次:学习意愿,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知识

7.与孩子的沟通 篇七

孩子给家长的九条建议

☆不要用物质满足我。

☆不要对我大喊大叫。

☆不要总是发号施令, 假如你向我提出请求, 我会更心甘情愿地去做事。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我。

☆不要拿我和任何人比较。

☆让我自力更生, 也许我做不好, 但给我学习的机会。

☆履行诺言。

☆当你犯了错, 请承认错误。

☆不要让我去做你自己不做的事。

学生的心里话集

16岁的郭同学是一个文静贤淑的女孩子。她表示看过报道很有感触, 觉得都是自己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心里话, 九条建议让她觉得那就是肺腑之言。当看到“不要拿我和任何人比较”那一条时, 她动情地对笔者表示, 她的妈妈非常好强, 总是喜欢拿她和别的孩子比较。她有一个表姐成绩很好, 如果考试不考第一名就会哭。小郭的妈妈总在小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数落她, 说她“不思进取, 不懂得进步, 人家表姐就知道着急上进, 你就不知道愁”之类的话, 还说她要是再不知道努力就会被社会淘汰, 而且一说就是很久很久, 从进小区门口就开始批评, 一直批评到进家门, 连院子里面散步的大爷大娘都认为她成绩不好要妈妈操心。她觉得这让她很难堪, 觉得自己特别丢人。

小郭对笔者表示, 她非常想对妈妈说, 希望妈妈可以顾虑自己的感受, 不要总在公众场合批评她, 自己知道着急上进, 有了错误也是知道如何改正的, 希望妈妈可以给她改正的空间, 不要把很小的一件事情夸张到个人的品性上。

18岁的杨同学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女孩子, 快乐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她对笔者表示, 看过上一期的报道, 觉得自己特别幸福。她表示, 她的爸爸妈妈就是很通情达理的, 父母总是很信任她、鼓励她, 对她说话从不大声, 总是轻声细语的, 遇到问题也总是告知方法, 点到为止。她记得有一次自己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比平时退步了很多, 她就告诉爸爸自己很难过, 成绩不好。本以为会受到批评, 没想到爸爸却安慰她, 开玩笑地说:“你考多少分都无所谓, 别难过, 名次退后了是一件好事情, 证明咱们进步的空间更大了嘛。”她记得当时自己非常感动, 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 不能让爸爸妈妈失望。

家长的沟通宝典

家住河东区的李女士表示, 在看过上期的报道后颇有感触。她的儿子就处于青春期, 母子交流起来总容易出现问题。有时候她觉得儿子让她很伤心, 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她表示, 自己总是苦口婆心地告诉儿子要好好学习, 但是儿子总是听不进去, 甚至有时候和她顶嘴吵架。看了这篇文章后, 她明白儿子这样做是要引起自己的注意, 因为自己和丈夫平时的工作很繁忙, 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请阿姨来做, 自己真正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时间也不多, 总是提纲挈领地告诉儿子要学习, 但是并没有真正了解儿子的具体情况。她记得一次儿子在和她争吵时哭着说:“你知道我的朋友是谁吗?你知道我的烦恼吗?你什么都不知道, 你就知道工作!你根本就不关心我!”当时李女士觉得儿子不懂事, 自己平时好吃好喝地供着他, 让他从来没缺过什么, 居然还说不关心他。现在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不是那些物质, 而是父母真正对自己心灵的关心。

家住南开区的毕女士表示孩子刚上大学, 她看到报道后心里很难过。据她回忆, 孩子上中学的时候自己对孩子的管教有点过于严格了, 总是要求孩子额外做很多练习题。本来孩子学校的课业就很重, 自己又给孩子留作业, 让孩子常常学习到三更半夜很辛苦。其实她看孩子点灯熬油也很心疼, 但是狠下心一定要她考上好大学, 因为她觉得上一个好大学孩子的前途就会有一个更好的归宿。现在反省自己, 发现自己强制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是私心太重, 因为自己没有上过大学, 大学就是一个没有实现的梦想, 所以就特别希望孩子能弥补自己没有完成的梦。“如果我再有第二个孩子, 我就不会这样过分地严格要求, 会让他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不再把我的梦想强加在他的身上, 会尊重他的想法。”

家住和平区的郭先生表示, 看过报道之后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他一直以来坚信父母和孩子应该各善其事、各行其责, 父母做好自身的榜样工作,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因此, 他和妻子给孩子的独立空间很大, 让他觉得父母给他充分的自由和信任。但自己并不是对儿子不闻不问, 在他需要帮助和指点的时候还是会及时给与中肯的意见, 为他指点迷津。他记得有一次儿子对他说:“同学说特别怕他爸, 不敢和他爸讨论问题。听说我和你常在饭桌上讨论时事政治或者对某件事情的看法都不相信。他特别羡慕我, 说你不像我爸, 像是我朋友。”郭先生当时特别高兴, 觉得儿子相信自己, 愿意和自己沟通交流, 自己时刻能知道儿子的思想动态, 这个爸爸做得就挺称职的了。

老师指点迷津

南开中学的黄小虎老师表示, 看过这篇文章, 他认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鸿沟”主要出现在交流上。针对中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他认为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要重质量而非数量。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内容过于集中在唠叨上, 而不是有针对性地就事论事, 解决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处于一个敏感的阶段, 这时期他们的思维是兼具孩童和成人两种模式的。因此,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技巧, 应当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于孩子的一些小错误应该多多包容, 对于原则性的大错误应该及时指出。约束虽然有, 但是不应过严过死。同时, 家长应该注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当发现自身教育理念与老师不一致时, 要注意多与老师沟通, 那样才能确保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

8.与孩子沟通有技巧 篇八

晨晨家长:我孩子上六年级了,作业比以前多了许多,平时玩乐、游戏时间也少了些。所以,他偶尔会想着偷偷懒,有机会就趴在电脑上,或者看看漫画……作为家长,我看着总有一些担心和紧张,怕他耽误了学习,家长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孩子的娱乐休闲方式呢?

郑玲玲老师:眼看孩子就要小学毕业了,生活节奏加快了,平时休闲游戏时间就少了,偶尔想放松一会,家长要理解孩子啊——咱们成年人还盼着过节、放假呢,何况一个孩子。

首先,请你理解他。也许你会担心他因为娱乐而耽误了学习,即使你知道他是个自觉、认真,对自己负责的孩子,但还是忍不住想要去提醒他一下。这样,偶尔就会引来孩子的不满和生气。请注意: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许多东西充满好奇,自尊心也很强,开始质疑周围的事情。我们在此阶段更要理解、帮助他,这时的孩子对周遭的一切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认识和体会,只是他自己还不是十分明白,遇事具体该怎么解决。作为家长,我们就要更加用心和用思想去跟他沟通,发自内心地了解他的想法,然后再去引导他怎么做,怎样去解决问题。

“双口”家长:郑老师,我孩子“双口”(注:化名)是个学习积极、主动,即使遇到难题也敢于尝试的孩子。对待自己的学习也很认真、主动,尽管偶尔他会偷懒,但我一直还是很相信他。可是,随着孩子大了,年级升高了,我觉得自己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好像不顺畅了。我该怎么办?

郑玲玲老师:谢谢信任!请你看看我曾经写给孩子的一些话语——

“小伟同学,你的表现一直很出色,老师期望你更棒,所以对你提出一些小建议:学习中要更加自信哦。一、学会把自己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即使出一点小错又怎样?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接触新事物,不断出错,然后思考总结知识的过程。而且,因为平时你的表现大家都有目共睹,不会有人愚蠢到因为一次的失误去嘲笑你的。二、审题要认真,思考要细致、大胆。解题的时候最需要细心吧?你许多时候犯错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做事急躁,计算出错。今天开始,做个冷静、细心的人好吗?三、学习中独立思考特别重要,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也同样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独立思考要保持,但也要学会听老师讲解,做个有效利用课堂学习的孩子吧!”

我觉得:与孩子沟通并不难。首先,要注意“降低自己的高度”——与孩子肩并肩地沟通、交流,尽量不要采用居高临下的角度;其次,要用仔细地观察与思考做基础。观察孩子的优点与不足,思考与孩子交流先谈什么后谈什么,声调怎么控制;最后,明确自己的建议。请试试看,有问题,请再来阳光会客厅。好吗?

9.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篇九

首先是要了解孩子,了解是沟通的前提,平时要善于观察了解孩子的所做所想,看看他近一段时期内有什么变化(包括说话做事,有没有比较心烦的表现,情绪上有没有波动)。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话,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情绪,苦恼与要求,其次是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在人格上要平等,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发言权,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您不是父亲,不是母亲,您就是孩子的朋友,再次,尊重和理解是沟通的关键。进入小学尤其高年级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成人感、独立性和自尊心,渴望别人理解自己。希望得到尊重。当家长理解并尊重他们时,就能打开他的心扉。有的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数落孩子,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再是善于捕捉交谈契机,1、孩子取得成绩时。每个人都有荣誉心,爱面子,孩子更是如此,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提出新的要求,巧妙指出其“美中不足”,孩子不但乐于接受,而且会以实际行动向新的目标迈进。比如孩子这次考试物理考55分,您告诉孩子你努力了,你进步了,下次朝着一个什么目标发展(70分),2、孩子遇到挫折时,孩子情绪低落、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弃,家长马上给予必要安慰,使孩子懂得:失败只是一次人生经历,失败并不可拍,可怕是失败后的沉沦。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千万不要盲目责怪,“火上加油”。比如:孩子考试失利了,考试前自己预计能进前50名,结果考了100多名,有的孩子会心灰意冷,觉得没有前途了,这是最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您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是题难了,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还是自己粗心大意了。

3、孩子做错了事,如有的孩子在学校违纪受到学校处分,孩子自己很后悔、痛苦。这时最需要家长的谅解,家长不要一味进行批评,机智的“诱导”、指出其错误,分析原因,剖析其危害,点名其教训。真诚的关怀和亲切的教诲最容易触动孩子稚嫩、无助的心灵。

4、孩子感情受到伤害时,如孩子与最好的朋友发生矛盾,孩子很委屈、痛苦、愤怒,这时家长给予必要的关怀爱护,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有没有孩子自己错误的地方,不但能增进感情,而且让孩子感到你可亲、可敬、可信。

5、当家庭遇到困难时有的家长遇到困难时只知道自己默默的承受,自己多少苦处孩子并不知道,比如家里没钱了,孩子又想买衣服,有的家长又恨了狠心也给孩子买了,但孩子却根本不知道家里的困难。

实践证明,家长如能善于捕捉交谈契机,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会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等家长用眼睛管教孩子;二等家长嘴巴管教孩子;三等家长用拳头管教孩子。各位家长应当争做一个一等、至少是二等的家长,千万不要做三等家长。家是学习过程中的加油站;家是备考征程中的减压仓;家是成长历程中的避风港。

感谢您的指导,孩子的进步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真诚期待与您的合作。别忘了,常过来看看!

10.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 篇十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父母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说教”,那么怎么与孩子正确沟通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1、有道理的引导

当孩子与身边的伙伴一起玩时难免会吵架,这时作为家长应该要先弄清楚事情缘由,再讲道理给孩子听,告诉他正确解决事情的办法,并且要多说“对不起”、“谢谢”、“请”。

错误的方法

发生事情不要对孩子大声指责,也不要对孩子大声呵斥,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2、与孩子交朋友

在生活中要与孩子以朋友的模式相处,孩子做错事,要温柔引导,虚心劝说,聆听孩子的想法。

错误的方法

言语充满指责,有的家长还会使用“体罚”,用小木棒打孩子、甚至直接用手等不良的`行为,这样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

3、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应该挖掘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去扼杀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事情。

错误的方法

11.与逆反期孩子沟通的七个技巧 篇十一

1.多一点尊重,少一点限制

“妈妈,今天期末考试结束,明天休息,我能看明天凌晨2:30分那场球赛吗?”

“如果你想看,我建议你中午睡一会儿。晚上我会给你准备夜宵。”

“妈妈,您真是太好啦!”

“注意电视机的音量不要太大,别影响邻居休息。”

“我保证!”

父母应避免对孩子的行为做过多的限制,尊重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是从源头上遏制孩子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的好办法。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沟通的大门自然会向你敞开。如果你用高压手段对孩子限制过多,必然激起孩子的不满和愤怒,即使他们表面上屈服,负面情绪也会悄悄在心里积攒,指不定哪天以令你莫名其妙的方式发泄出来。

2.对孩子先说“是”

“爸爸,今天期末考试结束,明天休息,我能看明天凌晨2:30分那场球赛吗?”

“谁对谁?”

“巴西对科特迪瓦。比赛一定很精彩,我不想错过。”

“巴西队的比赛是不该错过,我们一起看吧。”

“太好了,您真是一个好爸爸!”

“为什么这样说?”

“这次考试我发挥得不好,恐怕进不了班上前10名,我以为您会生气。”

“发挥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考试前,我半夜偷偷看了两场球,没睡好,所以……”

“我上大学的时候,因为看球误过回家火车,被你爷爷好一顿臭骂。”

“您为什么不骂我?”

“因为我知道你已经很后悔了。”

“爸爸,您放心,绝对不会有下一次了!”

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剖析人性弱点时指出:人的思维有惯性,当你的思维朝某一方向倾斜时,就倾向于一直延续下去。巧妙地利用这一原理,有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具体来说,和孩子谈话或讨论问题时,不要一开始就批评孩子或反驳孩子的意见,那样会将双方的观点对立起来,接下来你说什么孩子都可能说“不”。相反,尝试先谈论一些你可以和孩子达成共识的话题,营造和谐愉快的谈话氛围,让孩子在温和的气氛中,从心理上接受你。一旦孩子从心理上接受了你,对你的观点就会认同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过渡到双方可能存在分歧的话题。此时,由于前边的谈话氛围和心理定势做基础,孩子对与你有分歧的问题反应就不会太强烈,双方的沟通就容易进行下去。

3.让孩子感觉他是大人

“妈妈,今天期末考试结束,明天休息,我能看明天凌晨2:30分那场球赛吗?”

“你都17岁了,这事该自己决定,妈妈没意见。”

“可是,爸爸会答应吗?”

“我猜,他巴不得看球有个伴儿呢。”

“可是,这次考试我发挥得不好,可能进不了班上前10名了。”

“这次世界杯,听说德国队输给墨西哥队了,是吗?”

“是啊,德国队表现太差了!不过,德国队还是强队,我对它有信心。”

“我对你也有信心。”

有些父母习惯于在谈话开始便提出批评或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的重要或权威。事实上,这是许多家庭亲子沟通陷入僵局的一个常见原因。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放下父母的架子,敞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孩子平等地交谈,同时给孩子营造一种他已是大人的气氛,让他享受大人的部分权利,引导他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如果做到这些,孩子与你的共同语言就多了,你与孩子的沟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什么都告诉你的,你和孩子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4.角色互换

“爸爸,这次期末考试我考砸了,恐怕进不了班上前10名了。”

“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小时候我也考砸过。”

“您考砸的时候,爷爷骂您吗?”

“骂。”

“您恨爷爷吗?”

“当时恨,现在不恨了,他是为我好,就是太着急了。将来你当了爸爸,也会这样着急的,因为考试这事,你替不了他。明天凌晨2:30分有场足球赛,巴西对科特迪瓦,想和爸爸一起看吗?”

“我让您失望了,为什么您还允许我看球赛?”

“第一,因为我知道你是巴西队的球迷,不想错过一场精彩的比赛;第二,因为我知道你努力了,考砸只是失误,只看比分不看过程的球迷不是真球迷。”

“爸爸,您真是这样想的?”

“儿子,如果这届世界杯巴西队得不了冠军,你会从此不看球赛吗?”

“爸爸,我明白了,我就是你的巴西队!以后我会加倍努力的!”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扮演扮演父母的角色,让他体验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角色的互换就能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不妨试试和孩子轮流做家长,让孩子体验一把做家长的感觉,负责整个家庭某一段时间的日常事务。到时候,他不和你沟通恐怕也不行了。

5.顺势方法化解孩子情绪

“妈妈,这次期末考试我考砸了,恐怕进不了班上前10名。您是不是很不高兴?”

“当然。你考砸了,妈妈和你一样难过。”

“那您打算怎么惩罚我?”

“让我想想。这样吧,罚你一夜不睡觉,怎么样?”

“为什么要罚我不睡觉?”

“因为明天凌晨2:30分有场精彩的球赛,巴西对科特迪瓦,爸爸邀你一起看电视直播。”

“妈妈,对不起,我……”

“别说了,儿子,好好看球,和爸爸一起疯一把,明天上午睡个懒觉,起来后咱再总结失败教训。孩子,别想太多,一次考试失败,天塌不下来。”

当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时,他会故意做一些事情来气父母,目的是激怒父母,如果父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但是父母出乎意料地接受了他的行为,平静地接受他的反抗情绪,孩子就会感觉一拳打到棉花上,使不出力,从而转变态度,心甘情愿地与父母沟通。

6.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

“妈妈,这次期末考试我考砸了,可能进不了班上前10名。”

“儿子,别太关注成绩,找到原因是最重要的。”

“原因是考前我偷偷半夜起来看了两场球,考试的时候精力不集中。妈妈,我错了。”

“这是一个教训,也是一条经验,以后考前要合理安排作息。”

“我知道了,妈妈。可是……”

“可是什么?”

“明天凌晨2:30分有场非常重要的比赛,巴西对科特迪瓦……”

“我知道。我已经准备了两份夜宵,你和爸爸后半夜一定会饿。”

“熬夜看球赛害惨了我,您还允许我……”

“此一时彼一时也,明天又没有考试。”

批评孩子应就事论事,不算旧账,不对孩子发出过多的指令。沟通的问题还要具体化。家长有一个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积极的方式是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7.给孩子做好表率

“爸爸,今天期末考试结束,明天休息,我能看明天凌晨2:30分那场球赛吗?”

“当然可以!我们爷儿俩一起看。不过,我只能陪你看上半场。”

“为什么?”

“因为明天中午以前我得修好咱家的洗衣机,否则妈妈没办法洗衣服,所以我要早点睡,明天上午10点起床干活儿。”

“可是,只看半场多难受啊!”

“只看半场球,我一个人难受;洗衣机坏着,我和妈妈两个人难受。”

“爸爸,您真爷们!”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以律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为有这样的父母而自豪。这样,就给父母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要把工作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对孩子发脾气,不要喜怒无常。总之,父母先要解决好自身的情绪问题。

我们必须承认,很多时候,影响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最大障碍,是我们常常只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奉为真理,因而总是误解孩子。事实上,孩子需要的既不是父母死死盯住他的毛病不放,也不是咄咄逼人的提问和填鸭式的灌输,更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父母的理解和同情,尤其是对他行为背后的情感的理解。一旦他的情感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情绪得到宣泄,他就不会再焦虑,更不会依赖他人,而是转向积极地寻求自我的力量,并且最终独立地、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做父母的务必摆脱成人思维习惯的干扰,学会倾听、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学会说一些雪中送炭而非雪上加霜的话。也许有时这样做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可以让孩子的感觉好受一些,更重要的是,它会让你的家庭更加和谐,让孩子的性格更加平和。

12.与孩子的沟通 篇十二

一、语言交流平易近人

1. 内容要求淡入淡出

儿童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 他们正在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形象思维, 他们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 不可能从外到内、从现象到本质全面地把握事物, 进行抽象概括。所以少儿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平易近人, 尤其是话语, 主持人应尽量用一些简单的词汇、单句和口语来表达意思, 让少儿感受到亲切, 体验到关爱, 自然轻松地理解和接受。

2. 语言表达口语化、少儿化

少儿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有独特的语言运行方式, 喜欢用一些叠声词汇、拟人化的语言, “嗯”、“啊”等助词, 所以, 主持人在少儿访谈节目中要多掌握这类语言, 应尽量选用口语词, 如不用书面语“父亲、母亲”, 用“爸爸、妈妈”, “即将”改用“马上”。少儿掌握的词汇量不大, 主持人选用的口语词汇也应是小朋友所熟悉的词汇, 尽量避免用华丽、繁琐的词语。简短的句式是少儿节目主持人语言口语化的一种方法。例如, “小朋友, 你叫什么名字呀?”“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呀?”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会调动少儿的积极性。但要避免过于嗲声嗲气, 男主持人尤其应该注意, 既要把握语言特色又要避免过于幼稚。比如大家熟知的董浩叔叔, 他的语言风趣、幽默, 又能结合少儿特点。

3. 注重感情色彩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以情为先导, 主持人应在镜头前尽可能多地传递鼓励和快乐, 让少儿体会这种美好的情感, 得到知识, 受到教育。儿童心理学者认为: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 自己的评价能力是比较差和比较简单的, 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在儿童个性发展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 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 客观、公正, 任何过高、过低或其他不恰当的评价都是有害的。少儿节目主持人有时在节目中是游戏的裁判, 有时是讲授知识的老师, 对孩子的失败、失误应有正确的评价, 不能说:“你永远也学不会”, “你真笨”, “你怎么老是输”等等, 应多说一些:“没关系, 再来一次”, “做得不错, 加油”, “你能行”等等来鼓励孩子, 帮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孩子不是用来做节目的道具, 他们是节目的主角。有时候, 小朋友参加节目录制时会有些紧张, 也不能长时间专注于节目的录制, 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要与少儿进行面对面、直接的、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 缩短与少儿的心理距离。为了能尽快消除少儿在录制节目中的紧张感, 让他们更好地在舞台上表现, 主持人在节目录制前和录制时要尽量多地跟他们进行接触, 消除陌生感, 多加鼓励, 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他们感觉到主持人并不是高高在上, 而是生活中的大哥哥、大姐姐, 是能和他们一起玩、一起闹的一个伙伴。这样在节目录制过程中, 主持人与小朋友的配合就会默契。

二、问话方式因人而异

少儿节目主持人对孩子进行采访时, 要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来选择问话方式。由于年龄的不同, 幼儿园、小学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同的。在采访幼儿时, 可用简单的选择问句, 答案是简单的语汇。如“你喜欢红的还是绿的”, “你长大想当老师还是警察”这样的问题, 他们都能如实回答。

少儿节目主持人去幼儿园采访时, 幼儿经常是答非所问, 或者不予理睬, 往往达不到预期的采访效果。原因之一就是提问方式欠妥。在摸不清采访对象的语言水平时, 可先问一个选择句, 视他的回答情况再决定是否进一步采访。比如, 一次采访中, 少儿节目主持人问孩子:

问:你喜欢你的妈妈吗?

答:喜欢。

问:你喜欢她什么呢?

答:我喜欢妈妈笑。

问:为什么喜欢她笑呢?

答:因为妈妈笑起来特别好看, 所以我喜欢。

这段对话是典型的从选择句入手, 让幼儿从回答单个词汇到简单句再到复合句的过程。为了采访到更具体和富有童趣的材料, 主持人又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哭呢?”那个孩子愣了一下, 接着说了一大段:“妈妈笑起来很开心, 很好看, 妈妈要是哭, 就会变老的……”这段富有童真的话使节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持人在对幼儿的采访中要注意诱导, 使用由浅入深的问话方式, 尽量让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采访小学生时, 就相对简单了许多, 因为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幼儿有很大的提高, 这时, 主持人问“为什么长大想当警察”, 孩子们就能较为完整地回答:因为……所以……因此, 主持人在采访时就可直奔主题, 选择更加有效的问话方式。

三、巧妙运用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是表情语、手势语、肢体语等容易传递情感的语言。少儿节目的主持过程中, 主持人要充分利用表情和肢体语言, 吸引小朋友对节目内容的关注, 增加他们的兴趣, 也便于他们理解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 为了表现小马过河的故事, 主持人不仅要在语调、语气上表现小马过河时的心理变化, 脸上的表情也要随着故事情节而变化。在表现小马胆怯和慌张的时候还可以用肢体语言来配合, 这样更为形象生动, 孩子们理解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但是肢体语言不能过多过于繁杂, 否则适得其反。

1. 表情语的运用

表情丰富是少儿节目主持人的一大特点。在主持节目时, 主持人的目光应是炯炯有神的, 充满真诚和友好, 可通过眉毛的变化传达内心的情绪, 通过嘴的笑意程度表达内心的情感。男性少儿节目主持人可以较多地使用一些较为夸张的表情, 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2. 手势语的运用

主持人为了加强或弥补有声语言, 也为了使孩子们更直观、形象地理解事物, 可以使用手势语, 或者描述具体事物的形状大小、比划数量, 或者加强情感。如用食指点太阳穴, 表示动脑筋;用手摸摸肚子, 表示肚子饿了;手握拳头, 在胸前挥一挥表示加油鼓劲……只要是具有儿童特征的手势, 主持人都可适时、适地地运用。

3. 距离空间语的把握

距离空间语也是一种无声语言, 不同的距离表达不同的语言符号。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巴克认为, 人与人交往的亲疏关系在距离空间语中的表现为:亲密区 (小于0.45米) , 个人区 (0.45—1.2米) , 社会区 (1.2—3.6米) 。幼儿期的儿童需要得到成人的关心爱护,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总喜欢拉着成人的手, 愿意与成人的身体接触, 从而产生安全和愉悦的情绪。主持人与幼儿交往时, 可采用拉手、拥抱等亲密的身体接触, 拉近与幼儿的心理距离, 采用亲密区的距离较合适。

13.如何让孩子真诚的与他人沟通 篇十三

沟通是一门艺术,人与人的沟通之所以困难,与其本质上的鸿沟有很大关系,人们总是潜意识的愿意听自己爱听的话,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大脑天然有这样的设定。人的认知有“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两种方式,前一种是我们大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后一种是知觉管道送进来的外界刺激信息。我们在处理信息时,“从上而下”的影响远大于“从下而上”。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家庭是教会孩子做人、生活、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于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孩子不会照父母说的去做,但他们一定会照着父母做的去做。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首先做到,否则就别挑孩子的毛病。无论孩子怎样,都是父母培养的杰作。欣赏优点,包容缺憾,允许孩子的缺点和不完美。父母百分之百的接受孩子是与孩子真诚沟通的重要基础。

赞美是全世界最具震撼力的营养品。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真诚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与欣赏。”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学会倾听,这是沟通的第一点。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话,全神贯注地倾听。俗话说:“以心换心”,当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真诚时,决不会无动于衷。如果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小家伙,随口敷衍,就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上一篇:遵守考场纪律保证书下一篇:道闸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