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终身影响

2024-10-27

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终身影响(共4篇)

1.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终身影响 篇一

浅谈篮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这一学期有幸选到了张伟老师所带的篮球课,在张老师的教导下,我对篮球这一运动项目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将根据自身体会对篮球这一运动的特点,以及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生理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心理方面的影响三个部分进行阐述,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篮球运动的特点

(一)集体性特点

篮球运动的活动形式是以两队成员相互协同攻守对抗的形式进行的,竞赛过程,集整体的智慧和技能协同配合,反映和谐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协作风格,才能获得最佳成效。

(二)对抗性特点

由于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竞争是在狭小的场地范围内快速、凶悍的近身进行的,获球与反获球的追击、抢夺与限制、反限制,其拼智、拼技、拼体、拼力,必须有聪颖的智慧,还需要特殊的体能,顽强的意志与必胜的精神。

(三)转换性特点

快速转换攻守对抗是现代篮球比赛的重要特点,因为篮球比赛的规则规定,以进攻得分多少分高低,而进攻又有时间规定,攻后必守,守后必转攻,攻守不断转换,转换又在瞬间,瞬时变化无常,使比赛始终在快速而和谐的高节奏情况下进行,给人以悬念。

(四)智艺性特点

现代篮球运动竞技拼争日趋凶悍激烈的基础是智慧、技艺、体能和默契配合的组合,所以具有特殊的观赏性。如何扬长避短,克敌制胜,除需自身的身材条件、体能素质水平、技能能力、意志作风等保障外,更需人文修养、智慧、,计谋和精湛的技艺作保障,用此调动对方。因此,从事篮球活动需要技艺上精益求精。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刻苦磨练,博览群书,充实自己的智能结构,使自己更聪明起来。

二、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生理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大部分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身体仍然处于发育阶段,身体的形态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篮球运动属于集体对抗性很强、很激烈的项目,只有较好的身体机能、素质状况才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篮球运动中的对抗包括地上的对抗、空中的对抗。强壮的身体,良好的身体形态与极强的运动机能为自己扩大空间,使自己在对抗中取得优势。对于积极地、凶狠的防守,运动各种跑跳投等动作尽自己的全力进行摆脱与突破。可见,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大学生就能很好地发展身体形态,运动机能,身体素质。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发展得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较好的心肺功能使高校大学生在快速激烈的篮球比赛活动中坚持到最后,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性要素。健康的身体不仅仅需要有强壮、宽大的体格,体内的呼吸功能、心血功能等同等重要。由于篮球运动具有时间的持续性,长时间的有氧无氧运动很好的锻炼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心脏促进血液的循环,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氧的利用能力,增大肺活量,促进呼吸、心肺功能等身体器官的适应能力。

三、篮球运动与大学生的心理方面的影响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描述观点归纳总结,六点是重中之重: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人际和谐、行为合理、人格完善和适应环境。对于大学生而言篮球运动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篮球运动是一场游戏,能够很好调节大学生低落的情绪,内心的烦躁,通过篮球比赛让学生忘记自己投入其中,大汗淋漓,感情宣泄,使一些不愉快的心情通过篮球活动得到很好地治愈与释放。篮球运动对大学生适应环境、改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自信、积极乐观的良好品质。篮球运动具有促进团结合作、提升组织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改善人际关系。篮球运动是一个多数人参与的运动,每个队员的相互配合,协调合作,才能使自己的技术战术发挥的更好,同时,也需要组织管理能力,通过队长的组织管理,每一位队员明确分工、落位与跑动都达到细致分明,才能减少无用功的付出,高效率的工作而获得胜利。篮球运动的竞争性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篮球比赛,一方面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所需的竞争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展示自己的风采来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形成一种表现自我的方式。在竞技面前,努力的展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人格。从而能感悟人生,准确认识自己,合适的定位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促进自己心理健康。同时通过练习和比赛,可以有效地让大学生们学会思考、学会运用自己所具有的中的智慧,学会独自运用技巧和战略来克服困难,克服自己的弱点;再者,能调节情绪、强化情绪,保持心理稳定性,学会在困难面前冷静思考,心态平和。

四.结论

第一,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机能,完善身体形态。适应健康中的发展趋势,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第二、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在培养独立性、竞争性方面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及能很好地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控制情绪的能力;篮球运动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地影响。

第三,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样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及受挫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为大学生更好的适应、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终身影响 篇二

一、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及特点

互联网的产生使全世界信息的交换实现了实时化,人们接受到的信息和文化也更为多元化,这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巨大冲击,进而产生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和使用的,具有鲜明的时效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是在媒体的推动下广为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的一种新类型,除具有一般语言的特征之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语言形式的特点。

(一)鲜明的时效性

很多网络流行语的产生都与社会上出现的热点事件有关,如“躲猫猫”“范跑跑”“蒜你狠”“我爸是李刚”“小月月”“且行且珍惜”等。每一个网络流行语都是对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们心理状态的反应,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和新的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昨天人们还广泛传播的网络流行语,今天就可能被抛之脑后继而销声匿迹。如“躲猫猫”“蒜你狠”“小月月”等前几年的网络流行语,现今已经很少有人再提及,而新产生的“然并卵”“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在网络空间到处可见。

(二)强大的创造性

每一个网络流行语都体现了人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强大创造力。如用数字和符号表达,886(拜拜了),“TOT”(表示流泪和大喊);用谐音来表达,杯具(悲剧),三克油(Tank you);用省略组合来表达,蛋白质(笨蛋+ 白痴+ 神经质);用社会热点事件表达(我爸是李刚)。以及网络上出现的各种淘宝体、甄体、舌尖体等,都反映了人们丰富的创造性。这与作为网络社会主力军的青年学生充满活力与创造性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三)传播的广泛性

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广泛普及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流行语本身精炼简洁、幽默诙谐、意蕴深厚,网络流行语一经产生就被人们争相接受、使用和传播。如果不懂或不使用这个网络流行语就会被认为是“OUT”了,所以再加上人们这种从众和求异心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更加广泛了。很多已经不仅仅在网络空间使用,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甚至政府文件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中也广泛使用。

(四)内容的多元性

当今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开放社会,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民族地域特色文化等不仅极大丰富了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和内容,而且也促进了各类文化的传播和融合。如“待我长发及腰,菖菖娶我可好?”出自《十里红妆》;逼格,由英文Bigger谐音翻译产生,意为装逼的格调;“我顶你个肺啊”本是广东方言,后来在网络上也广泛传播;“GF”是英文“girl friend”的简写,意为女朋友。所以,网络流行语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其内容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五)价值的意蕴性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产生和传播也必然带着创造者和传播者的特定价值观。人们在面对一种事物时必然会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认识、评价和决定取舍,那些能符合人们需要、反映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事物必然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传播。所以网络流行语的深入传播,必然承载着人们的某种价值意识。如现在很多人的择偶标准都是“高富帅“”白富美”,交友标准都是“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官二代”“富二代“”拼爹”等网络流行语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仇官仇富心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理。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与传统的仅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学校教育接受社会化和形成价值观的方式不同,目前,大学生社会化和价值观的形成更多地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据统计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已经超过5 个小时,微信、微博、QQ等网络空间成为每天必须浏览的内容,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主要载体。大学生每天耳濡目染的各种网络流行语,其包含的价值观必然会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们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网络世界是一个纷繁复杂、五彩斑斓的世界。如果想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和认同就需要自己独特的具有创性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大学生正处于获得自我同一性的心理阶段,也是最富有激情和活力的年龄阶段,所以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网络流行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如“然并卵”“也是醉了”“亲,包邮哦!”的淘宝体、“这真真是极好的”甄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看肥皂剧”等各种根据古代诗词创造的流行语。

2.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很多网络流行语都是和社会热点事件密切相关,如“我爸是李刚”“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阅兵蓝”等。这些简洁幽默而富有深意的网络流行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其背后的社会事件本身。大学生也通过关注各种社会热点事件创造出表达自身政治认识和政治态度的网络流行语,如“钓鱼执法”“表哥”“欺实码”等。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得到了提高。

3.开拓大学生的认知视野。网络流行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其中涉及不同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原来大学生都是全盘接受传统知识方法、思维模式和价值标准,对书本和权威人士的言论思想深信不疑。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揭示出一些社会现象和权威人物的背后真相,大学生们也开始思索事情背后的真相与规律,不再单纯地相信一家之言,增加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去伪存真的品质。网络流行语开拓了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不仅使其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更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道德价值观的失范化。“语言的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必然体现着个人或社会的道德意识、道德标准及道德取向。”网络流行语也必然体现着使用和传播它的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网络社会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得各种暴力、色情、虚假信息无处不在,并且网络的匿名性也让网民们的言行没有切实的道德规范约束。很多低俗、丑恶的网络流行语充斥其中,并且逐渐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TMD(他妈的)、我艹(我操)、小婊砸、逗逼、很黄很暴力等。受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大学生的语言和行为逐渐粗俗化,思想道德素质也日渐滑坡。特别是由一些社会事件产生的网络流行语,如小月月、扶不起的老人等,这些道德失范的案例,使很多大学生表示当自己遇到类似情况也会考虑和犹豫。所以,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失范,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塑造。

2.爱情价值观的功利化。大学生正处于对爱情憧憬与幻想的阶段,爱情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我们一直倡导的是建立在自由恋爱基础上的男女双方彼此吸引仰慕的爱情观。但是面对当今社会生活压力的剧增,“房奴、孩奴”成为很多年轻人真实的生活写照,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很多大学生的择偶标准都是“高富帅”“白富美”“土豪”,金钱和物质成为考虑的第一要素,认为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是不会长久的。“被包养”“傍大款”“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等网络流行语成为大学生的口头禅,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爱情观和择偶观。

3.人生价值观的迷失化。人生价值观是指对自己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和准则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传统的像雷锋、焦裕禄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艰苦奋斗的人生价值观典型,在大学生心中日渐遥远。随着“网红”“嫩模”“天王嫂”“芙蓉姐姐”等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羡慕这些通过网络一夜爆红的人,并逐渐产生了强烈的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很多大学生不是想通过踏实奋斗,而是想通过一夜暴富,嫁个“金龟婿”等实现所谓的人生目标,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迷失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由于其本身深刻的价值意蕴性、传播的广泛性等,对网络社会主力军的大学生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需要我们国家、社会、学校等及时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

参考文献

[1]赵静.网络流行文化透视下青年价值观的基本特征[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5).

[2]李宇杰,高雅.从网络流行语看当代青年的价值观[J].社会科学家,2012,(6).

[3]徐津.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及引导对策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终身影响 篇三

【关键词】篮球运动 大学生 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篮球运动的现状

(一)大学生中篮球运动的普及率较低

大学生中篮球运动普及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观念的影响

篮球运动在我国全民普及的时间还比较短,由于受到上一代人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家长以及学校在体育运动方面存在很大的偏见,导致学校、家长和学生将重心主要放在学习上,从而忽略了体育锻炼。虽然现如今人们的意识已经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重“文”轻“体”的观念依然非常的浓厚。

2.闲暇的时间较少

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少也是导致篮球普及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一部分学校重“文”轻“体”,文化课程安排的比较多,体育运动课程安排的较少,学生有极少的课外时间参与体育运动项目。

3.个人兴趣爱好的差别

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影响篮球运动普及率低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讲,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学校和老师的观念都可以对一个人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些影响因素是持久的、强烈的和难以改变的。另外男生和女生在篮球运动方面的偏好也有很大差别,篮球运动一般在男生中的普及率较高,而女生则较低,这与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有着必然的联系。

4.基础设施不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篮球场馆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篮球场馆建设经费不足、场馆的数量相对较少、基础设施质量差、人均占地面积水平较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体育场馆建设的速度和数量上与大学生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体育场馆被非法占用,部分场馆多为室内场馆不是对学生免费开放,很多大学生受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影响,会减少篮球运动的次数。

(二)篮球教练员的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高校篮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和普及程度都有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篮球运动的竞技水平普遍偏低,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我国高校篮球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偏低。篮球运动的发展水平与篮球教练员的专业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1.信息交流空间范围较小、次数较少

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训练多、比赛少,或者只是高校小范围的竞技比赛,信息交流的闭塞,对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极为不利。我国高校国际间的篮球竞赛更是少之又少,不利于我国高校教练员向发达国家的教练员吸取先进的战术、打法、技巧等实战经验。

2.理论知识的欠缺

我国高校篮球教练员虽具备了篮球训练教学的基本知识,但是距离培养世界级优秀篮球运动员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由于大部分篮球教练员都只是注重篮球运动的训练而忽略篮球运动理论知识的修养,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也会严重制约篮球教练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3.专业化程度不足

在我国高校,大多数篮球队基本上都是由一个教练员负责,只有少数球队配备了体能教练,这种状况是极不利于教练员专业特长的发展。所以篮球教练员专业化的程度不高也是导致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水平偏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现代篮球比赛中的运动负荷为高密度、大强度,最大强度的心率可超过210 次/分钟。作为普通大学生参加篮球运动或篮球比赛,运动强度可能大大小于专业篮球运动员,其有氧代谢提供的能量比例更大,一般达到90%以上。因此,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肺泡通气量,提高呼吸效率,改善心血管机能,促进组织器官中氧化酶活性升高,增强利用氧的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运动员经常在强烈的对抗中运用各种的技战术,这需要具有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机智、勇猛、灵活、果断的意志和精神。在运动比赛过程中,必然会体会到成功、失败以及竞争,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胜负观与竞争观,让学生保持意志坚定、坚韧不拔、努力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团队意识和价值观的影响

在篮球比赛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的紧密协调、密切配合才能赢得胜利,因而,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增强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同时,当代表集体参加比赛时,为了争取集体荣誉而努力,也能够增强运动员的使命感和荣誉意识。

(四)对智力以及文化素质的影响

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使腦细胞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积极的变化,有利于人的观察力、注意力、判断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得到有效提高。

三、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启发

(一)转换观念,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校、老师、家长应转换观念和认识,摒弃以往的思想偏见,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要认识到篮球运动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心理素质的促进作用。从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增加教育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高校篮球场馆的建设,提高人均体育运动面积。一方面我们既要注重其使用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多功能利用、节能环保以及人文设计。从而改变过去由于功能单一、新技术、新材料匮乏带来的资源浪费,使体育公共设施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三)完善篮球教练员的培养机制

国家和学校要加强我国高校篮球教练员的培养机制,既要注重篮球教练员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也要注重篮球教练员实战经验培养。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用理论知识指导实战经验,用实战经验检验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闫华;蔺新茂.我国体育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河南大学体育学院.2004(02)

[2]顾春先;何文涛;胡波多.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8)

[3]李晓智.论我国高校篮球专业教练员的现状及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 2009(01)

4.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篇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探讨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以扬州大学其他院系喜欢且偶尔会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为对照组(16名),以体育学院12级篮球专项班学生(参加篮球专项学习有一年以上的时间)为专项组(16名),共32名学生进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如表1所示,两组学生在年龄、身高、体重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可以排除在身体形态、性别、年龄方面的干扰因素。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中国知网、体育杂志期刊、学校图书馆等途径,对与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进行搜索,了解记录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趋势动态和近期成果,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1.2.2问卷调查法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这份量表中共有10个因子总共90个项目,每一因子反映受检者在某一心理方面的情况。

1.2.3数据统计法

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对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检验来分析是否存在差异显著性。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篮球运动对参与者强迫症状的影响

强迫症状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特点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4]。通过下表2可以看出,专项组的强迫症状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均分(P≤0.05),分析其中原因,进行篮球运动会有一定的运动量,适宜的运动量可以对有机体起到促进心理健康积极变化的作用,适宜的运动有助于情绪的改善,从而增加或改善运动者对身体的满意程度。这样的运动会具有很好的持续性,正常进行篮球运动持续的时间都能够达到30 min以上,持续适宜运动有利于机体内内啡呔的释放,这种内啡呔具有吗啡类作用,能使人获得镇静、镇痛的效果,同时伴有舒适、欢快的情绪感受。进行长期的有一定的目的的篮球运动对改善大学生的强迫症状有促进作用。

2.2篮球运动对参与者人际关系方面的促进作用

人际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是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机会的一种形式,因为体育锻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使人与人之间发生交往和联系。篮球运动是团体性的,参与人数必定会超过两个人,在篮球运动中必然会有语言的交流,肢体的碰撞,往往在语言交流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和一个动作即能完成沟通,产生语言交流的效果。促进互相间的交流,对于沉默寡言的人来说,肢体语言可以被他人很好的理解,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借助肢体语言交流成功的契机改善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会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合作精神。因此,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满足其人际交往的需要。也就是说,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体会个体如何适应其他个体和团体,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更好的立足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5]。

通过对比分析,专项组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P≤0.01),这表明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人际关系有明显的正干预作用。

2.3篮球运动对参与者焦虑症状的改善作用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坐立不安,没有任何缘由的紧张担心,心悸,出汗等,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6]。

从上表3中可以看出,专项组的焦虑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篮球运动中,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友好交往,互帮互助,不但使自己的球技得到了提高,身体素质也能得到很好的增强,在团队运动中更可以得到队友的肯定与鼓励,从而获得了成就感,体会到了运动的快乐。最终达到内心的压抑情绪得以疏导,没有缘由的紧张担心消失。进而可以说明国外研究认为的转移机制的存在,即人类的不良情绪通常发自左脑半球思维部分,而产生愉快情绪的区域在右脑半球。人在运动时,左脑半球会逐渐受到抑制,右脑半球则逐渐活跃从而取得支配地位。不良情绪受到抑制,愉快情绪的产生,可以说明篮球运动对缓解大学生焦虑症状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2.4篮球运动对参与者恐怖心理的克服作用

恐怖是指人或动物面对现实的或想象中的危险、自己厌恶的事物等产生的处于惊慌与紧急的状态,伴随恐怖而来的是心率改变、血压升高、盗汗、颤抖等生理上的应急反应,有时甚至发生心脏骤停、休克等更强烈的生理反应。一个突然的、强烈的恐怖可能导致猝死。

从表3中可以发现,专项组的恐怖因子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恐怖因子均值(P≤0.05),说明篮球运动对缓解大学生恐怖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干预效果。篮球运动是一项具有集体性、对抗性和宣泄性的运动,运动过程中会有肢体的接触,语言的交流,队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可以释放压力,有效的摆脱无谓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更加注重同伴间的愉悦合作和行为的合理性,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他人的肯定,对提高生活兴趣、宣泄不良情绪、克服恐惧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2.5篮球运动对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的影响

透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到专项组大学生的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均值与对照组大学生的均值基本持平(表3)。其中,专项组的躯体化均值略高于对照组的学生,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原因,躯体化症状是一个人本来有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但却没有以心理症状表现出来,而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专项组的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从运动中学会了很多新颖奇特的动作,在运动中表现出来,可以被同伴很好的理解,然而当在其身体中出现其他问题时,自己却不愿意说出或被诊断出,而以一种躯体方式去呈现,在日常生活中却很难被他人所理解,从而导致心理状态每况愈下。

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4个因子在专项组与对照组分析中都没有显著性差别,其可能的原因是,在校大学生所面对的人与事基本上没有区别,所要承担的责任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学习上都有一定的压力,对学习的要求比较相似,都会有来自父母家人期盼所带来的压力,自己对自己都存在一定的要求,对于在这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都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好好面对等,也有可能与受测者生活环境、学习氛围、家庭教育背景等方面有关。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在SCL-90中其他共有10个因子,主要是用来反映睡眠以及饮食的情况,根据上表的数据,篮球专项组的均值略低于对照组的均值。分析原因,篮球运动是一项促进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体育运动,可以更好的发展练习者身心系统,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身体机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睡眠质量得到改善,饮食状况得到优化。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从事篮球运动对于改善大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等心理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等因子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2)篮球专项组与对照组在抑郁、精神病性、偏执、敌对、其他五个因子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3.2建议

(1)建立校级或院级的篮球社团或俱乐部,增加篮球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组织各种不同层次的篮球娱乐和竞赛活动,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与性别和不同篮球技术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尽量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我的运动才能,为大学篮球更好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

(2)增加篮球在体育课中的课时,建议高校开设专门的篮球运动选修课,面向全校招生,培养篮球裁判、篮球教练、篮球经纪人、篮球记录员等等。传授最基本的篮球技术、战术、规则等。

(3)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积极的去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教授正确的体育锻炼技能,做好正确的运动动作示范,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赵萍.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健身价值的影响[J].产业与科学论坛,2013(2):113-114.

上一篇:写小鸭子的作文400字下一篇:2016幼儿园教师上学期期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