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通用8篇)
1.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篇一
:
反思与点评
配乐朗读古诗在美术课堂中引起反差,并带动学生情绪,紧接下来的精美的图片极大的勾起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引起兴趣.诗与画使得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导入的时候需要教师在语言上尽量的优美,最好是声情并茂,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这里对美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对其他国家的园林艺术巨大影响力,都会使得学生更加地热爱祖国,更加懂得爱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园林的定义因为随着时间变迁,范畴变大,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园林已经今非昔比了。所以这给老师增添难度,分析不能太枯燥,也不能泛泛而谈。要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并能以此来判断。如能实地观看、欣赏园林那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许多,所以我想尽量找些熟悉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园林,我举了南安一中的校园局部的例子,从熟悉的环境中理解园林的真正含义。我校已被评为花园式学校,校园中的一些景点是借鉴古典园林的一些特点
一、导入
配乐朗读唐诗《鹿柴》,诗中所写的鹿柴就是园林艺术的一种较早的形式。
(出示各地旅游景点图片)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乐山好水的中国人向往居住在景色优美的地方。如何能达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呢?(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切入正题)2分钟
二、讲授正课
l 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1.何谓园林?
2.造园的要素有哪些?
3.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了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
5.我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钟
l 何谓园林展示(南安一中美丽校园图片)
指在一定区域内用艺术的手法,通过种植花草树木,改造地形以及营造建筑,创作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游憩和调剂生活之用。2分钟
l 造园的要素:
建筑(亭台楼阁)、山石、池沼、花草树木、幽径。
1分钟
l 园林的发展
商周(萌芽)——秦汉魏晋(形成)——隋唐两宋(发展)——明清(辉煌)
2分钟
l 园林的分类(出示各类园林的图片)
中国的园林大致可分为:
在这个讨论的环节中,我将中国园林的图片与欧洲园林(凡尔赛宫后花园)的图片并置,学生在欣赏、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明显的发现两者的不同点。
皇家园林(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图片)
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
名胜园林(杭州西湖、绍兴兰亭)
寺观园林(峨眉山报国寺、杭州灵隐寺)2分钟
l 观赏方法的介绍:
即可边走边看也可驻足小憩可远看可近观,远可以放眼山光水色近可以倾听风声鸟语。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园中的意境 1分钟
l 欣赏苏州园林(探索·发现_世界文化遗产之苏州园林影片资料)并思考问题(提问并小结)
1.苏州园林寄托了文人士大夫怎样的情怀?(一种超越世俗的虚静的胸怀)
2.园林的意境指的是什么?(当我们置身园林优美的景色之中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思索,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真是百感交集)
3.苏州园林融入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据例子说明
园林的布局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突破空间局
限,创造丰富园景 ?
4.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15分钟
l 欣赏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探索·发现_世界文化遗产之颐和园影片资料)并思考问题(提问并小结)
1.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建筑集中反映了儒家的什么思想?(君尊臣卑)
2.中国皇家园林的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10分钟
三、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归纳下列表格
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色(与欧洲园林相比)以及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不同点。表1
类别
中国园林艺术 欧洲园林艺术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亲近与融合征服和改造
布局
自由灵活
轴线对称和几何形式
空间
假山起伏
大草坪铺展
景观
幽闭深藏
敞开式
道路
迂回曲折
笔直的林荫大道
两个题目难度不大,学生总能地说出一二,表述也比较准确到位,但是完整性不够,通过讨论的学习方式,集思广益问题得到解决。
6分钟 表2
四、课后思考
1、请举例子说明中国道家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2、如今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古典园林能不能与之相融合,我们该如何继承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 2分钟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2.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篇二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发展历史,现状问题,建筑设计
1. 基于校园文化的高校博物馆概念认知
1.1“高校博物馆”概念
高校博物馆是由大学经营的博物馆, 通常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要辅助大学的教学或研究。1一般来讲, 包括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校史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动植物园等。
1.2 高校博物馆与社会博物馆的差异
(1) 高校博物馆的藏品显示出学术化、专业化的特点, 多为相关学科的实物标本和科研成果的实物证据。比如, 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一般以综合类和文史类博物馆为主, 而理工农医科大学则以标本类博物馆为主。
(2) 高校博物馆的受众多为相关学术领域的师生、学者和对该领域知识感兴趣的公众, 因此在布展、讲解和演示上更有学术性、专业性。
(3) 高校博物馆的工作重点在于辅助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任务, 在展品的呈现方式上更为直观立体, 并注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4) 高校博物馆由学校或院系直接管理, 所需业务费用由学校承担, 管理人员多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兼任。
2. 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我国高校博物馆初创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受到救亡图存民族使命的驱使以及西方学说的催化和影响, 建设者试图运用西方博物馆这种新式文明来配合教育事业, 以达到启迪民智、激发民心、教育民众的目的。
20世纪50年代, 出现了高校博物馆的第一次大发展。新中国建立后, 受到国家矿藏勘探需要的影响, 高等教育中开始普遍建立地质、古生物、勘探等专业, 随之在高校中产生了一批自然博物馆。但由于建国初期经费短缺, 部分博物馆呈现规模较小、藏品较少、功能不齐全的现象。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高校博物馆建设逐渐被忽略。
高校博物馆的第二次大发展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 国家财力大大增加, 各高校都开始加强博物馆建设的力度。1994年, 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 高校博物馆随之产生了一项重大变革, 即由原本的纯收藏形式转为向社会敞开的展览形式, 从此结束了高校博物馆无人知晓的局面。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高校博物馆建设进入高潮, 各类大型博物馆在高校中不断崛起。
3. 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现状
3.1 高校博物馆的类别
(1) 按藏品类型分
自然科学类:这是我国较早出现的高校博物馆类型, 包括地质、生物、交通、医药、人类等。如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博物馆等。
历史文化类:这是近代蓬勃发展的高校博物馆类型, 包括历史类、民族民俗类、文化艺术类等。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博物馆等。
综合类:此类高校博物馆主要以校史纪念馆为主, 如同济大学校史馆、天津大学校史馆等。
(2) 按规模分
小型 (<1000m²) :此类规模的博物馆多出现在中小型高校, 因学校土地有限, 博物馆常会结合图书馆、资料室等布置陈列室, 也可以称之为类博物馆。
中型 (1000—10000 m²) :这是最常见的博物馆规模, 如北大赛克勤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2000m²) 、大连大学博物馆 (6000 m²) 等。
大型 (>10000 m²) :随着近年来高校博物馆的迅速发展, 逐渐涌现出一批规模巨大的大型博物馆, 成为学校的地标性文化建筑。如四川大学博物馆 (15000 m²) 、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25000 m²) 等。
(3) 按建筑形式分
现代形式:总的来说, 高校博物馆以现代形式为主。具体来说, 艺术类博物馆、美术馆等多强调体量交接和光影变化, 以显示浪漫的人文气息 (图1) ;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则多采用明确的几何形体和自由的虚实对比来突显建筑的个性;自然生物类博物馆却倾向于仿生形态来表达其象征意义。2
传统形式:在具有历史积淀的校园文化中成长起来的高校博物馆往往采用传统的建筑形式, 以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图2)
3.2 高校博物馆的职能
一般而言, 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包括收藏、研究和教育三项基本内容, 而高校博物馆则是以教育为主。具体内容包括:
(1) 专业知识的教学与研究。研究的依据一方面是文献资料, 另一方面是物质文化, 而博物馆正是物质文化最好的载体。3
(2) 学生素质教育。高校博物馆是校园和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有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视野拓展、审美提升以及心灵教育。
(3) 社会宣传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展示者, 许多学校专门成立了专题博物馆, 接待来自社会上的各方观众, 有时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 或举办专题展览, 以提高本校的知名度。
3.3 现存问题与局限
高校博物馆发展至今, 其外部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一些高校博物馆的行为模式仍旧遵循旧有的法则, 导致了诸多现实问题的产生:
(1) 以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为代表的高校博物馆往往专业性较强却深而不博, 无法与外专业师生以及社会大众产生良好的互动, 仅仅沦为收藏和保存文物标本的机械化机构。
(2) 从校园规划角度来看, 高校博物馆的可达性较差。这使得高校博物馆封闭性增强、利用率降低,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3) 与国外相比, 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机构设置显然不够丰满。在各级教育部门中, 缺乏明确的高校博物馆管理机构, 在管理中往往出现责任推脱、无人问津的现象。而且, 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配置也较少, 专业型管理人员不够, 无法针对藏品进行专业的研究。
4. 高校博物馆事业发展展望
4.1 馆藏内容的关联性
高校博物馆的主要任务在于推动科研与辅助教学, 因此, 无论是藏品还是研究和教育活动都应该反映最新的学术动态。而且, 高校博物馆也应根据学校定位建立有特色的藏品, 系统收藏特定门类的标本, 从而确立高校博物馆在高教事业中的地位。
同时, 藏品的关联性还表现在校园文化的宣传上。高校博物馆至少应该反映本校的历史, 从而树立学校对外界的形象。现在许多学校都已设立了校史馆, 它以直接的方式展现了一所学校的历史与传统;又如各类艺术博物馆, 它在提升学校文化氛围的同时, 也可以成为学校所在社区活跃的文化生活中心。
4.2 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性
高校博物馆与社会的互动包括校内和校际的合作。
首先, 高校博物馆的校内合作为校内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条件。例如, 中国美术学院即将成立一个由各校区博物馆组成的大博物馆群, 包括南山路美术馆、潘天寿纪念馆、民艺博物馆和包豪斯设计馆, 展品涵盖海内外多个领域, 让校内师生可以不出校门看世界。
在校际合作方面, 通过各大高校博物馆的联合, 可以极大地提高其社会知名度, 是整合科普资源、加强学术交流的良好契机。如2007年3月5日, 上海11家高校博物馆联合起来, 走向社会, 举办大型文化展览, 受到公众的极大欢迎。
4.3 经营管理的自治性
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高校博物馆缺乏专门的独立管理机构, 由于经费紧缺, 很多博物馆只能维持开馆的基本需求, 无法充分发挥社会功能。比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每年的最高收入只有六、七万, 学校每年对博物馆的投入是35万, 只能够勉强维持美术馆的运转。4
要改善这一窘境, 需要改变高校博物馆“计划经济”般的经济运作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 为博物馆建立一套自身的运营模式。原厦门市文化局局长彭一万曾经提出:“博物馆本身是非盈利单位, 但内部可以有不少经营项目。”比如纪念品、配套餐饮、摄影、复印、邮寄等, 虽不以门票赚钱, 但可以化门票经济为消费经济、服务经济。5
5. 高校博物馆建筑设计趋势
5.1 大型博览园区的发展
传统的博物馆形式具有特定的建筑空间, 展览大多位于室内, 形成严密的组织流线和完整的展示空间。随着各地大型博物馆的不断崛起, 博览空间不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场所概念, 开始出现一批以开放式园区为主题的博览园, 从而使展示空间融入整个校园环境, 或者说校园本身就是一座大型博物馆。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博览园为例, 它是国内唯一一家集五个博物馆和室外树木园圃于一体的大型博览园, 集标本收藏、教学示范、科学研究、科普展览、休闲娱乐、园林观赏为一体。博览园将整个室外景观作为博物馆的外部展示场所, 创造了人性化的自然空间体验。 (图3)
5.2 展示空间与其他功能空间的结合
除了单独建立的博物馆建筑以外, 也可以利用校内外原有的设施扩大陈列规模。比如图书馆、标本室等人文环境就非常适合陈列文物标本。辽宁大学博物馆就建在辽大图书馆内, 将两间三百多平方米的阅览室作为博物馆陈列室, 每间陈列一个主题, 成为独立单元。在教学和科研需要的时候, 可以每一间单独开放, 非常适合学校的特殊需要。6这种方法虽不及独立博物馆的展示效果理想, 但在资源条件紧缺的中小型高校中仍不失为一种选择。
5.2 展示方式的多元化营造
高校博物馆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因此设计者应该利用展品资源将展示空间创造为一个交流、授课、动手相结合的趣味性场所。
首先, 在展品上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等直接的信息外, 还可以增设像模型、影像、声音等展示手法, 使学生对相应知识得到一个全面、具象的了解, 也使展示空间的教学氛围得到渲染, 激发观者的求知欲望。 (图4)
另外, 在建筑空间的营造上, 也可以跟随人的体验, 创造多元化的空间环境。人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自主的行为, 在实践过程中, 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爱好,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体验, 这样获得的知识更容易在头脑中获得共鸣, 使之容易被接受。因此, 高校博物馆的流线选择和空间安排也应该以一种无约束、无限定、无指向性的方式呈现, 使其教育功能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图5)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
[2].校园文化影响下的高校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陈磐硕士论文
[3].关于高校中小型博物馆自身发展的思考——兼谈辽宁大学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王秋华《中国博物馆》2004年04期
[4].高校博物馆:何时走出寂寞的深闺刘君《教育与职业》2007年8月
[5].高校博物馆:何时走出寂寞的深闺刘君《教育与职业》2007年8月
3.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三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课件制作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
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
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 与瓷器
教学目的:
1、 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 了解中国ppt课件背景图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 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 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
教学难点:
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 新授
板书:陶瓷
1、 设问引导学生读书
2、 结合教材,提问: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
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赏析:人面鱼面纹盘 彩陶船型壶 鸟纹彩陶盆
鹳新概念英语鸟石斧彩陶翁 舞蹈纹盘 薄胎高柄陶杯
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
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
官窑: 冰裂纹开片 均窑:蓝色乳浊釉
定窑:乳白釉 景德镇:青花
三、小结
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师总结。
四、布置课外思考:
4.中国的平面设计-美文欣赏 篇四
一、汉字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无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无比丰富、构架无比完美、用途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深远。同时,又使这些设计出来的”单元产品“具有无穷的联结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具有对发展变化着的不同条件下的无限亲和性与适应性。
尽管许多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及其他的什么学家不停地研讨着”汉字“,但是说穿了,汉字实际上只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平面设计产品“。说它是”产品“,那是因为它是一种可供使用与流通的作品,它甚至还具有那么一点”一字千金“的”商品性质“;而且,它的确被世界上最多的人使用了最长久的时间,并有标准的产品目录:各种各样的字典。而且它还是只供人使用的产品,世界上有猫食狗粮卖,但尚未见供狗猫用的字典和书店。说它是”平面设计“,那是因为它是由只供平面设计用的点画这样的人造元件,通过平面设计的结构原理和手段,按照人类社会某种共识的理念设计出来的。而且,它有不断丰富的专门化设计工具,从刀到笔、从彩到墨等一系列独有的工具,人们还为它发明创造了专有的”载体“和”产品处理器“,这便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纸和印刷术,实际上是一切文明发展的基石与最初的信息处理编码方法。它还和一切平面设计一样,可以作为思想与实体的中介与检验标准.如同我们以设计图来对照检查某幢建筑物或某件器物那样,我们也可以用”立此为据“的产品来对照那些”口说无凭“的言行。更重要的是,汉字是和所有的平面设计一样的供人”看“的,是一种只需”认识“之后便可使用的平面图形。唯一特殊的是,汉字除了与其它的平面设计相似的功能外,它自身就具备有”终极产品“的特征,并可以作为终极产品使用,完成从标识、记志、状物、抒情、审美等诸多的直接文化功能,甚至形成了”书法“这类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汉字:汉字是出点画构成的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是供书写或类似方式处理的视觉信息符号。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看待许多与汉字有关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东西:例如,字典是汉字库,句子是汉字逻辑式,书法是以汉字为题材的书写艺术样式等等。
汉字的设计思想既高妙又单纯,它实际上只以”点画“两种元素构架而成;所谓的”永字八法“中,不同的笔画式样均可看成点画的不同位置与样式。早在宋代时,便有学者提出点也是一种画的”一画构成“理论。但汉字的结构方式却丰富无比、不可穷尽且有法度可寻。几千年来汉字发展选择的历史已证明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汉字的设计思想揭示了平面设计的逻辑本质,并将其逻缉方式发展到与人类的活动能作最广泛完美的联络。举例来看:”車“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它实际上是以点画结构设计出的最古老的车形图样,圆形的车辐的轮、车轴与车辕的基本结构,被用点画作员简洁完美的观念记录而形成了”车“字。然而,它并不需作所谓性、数、格等任何形象上的变化而永恒地完成了一切有关”车“的逻辑表述:它不但可以记志一切如马车、牛车、独轮车、自行车、火车、汽车、电车、摩托车、登月车、光子车、太阳车等等,古今中外,以至未来理想的”车“;它还可以表述某方面具有车的形式动态特征的东西,如水车、风车、纺车、车床等等;它甚至可以将一切与”车“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事、理表达出来,如;车水、车工、车刀、车水马龙、车过身来、行车表、车站、中夫、车轮战、车裂、车书等等。此外,”车“还可以作为汉字的设计元素,设计出遵从汉字设计规则的许多新字来,诸如:轰、轧、轨、轮、轩、辕、轿、转、斩、软、轻、轴、较、辇、辑、轳等等。由此而引发造就的各种词句,那简直不可胜数、难以枚举。它们不但有”轿车“这类当代车名,也有”轨迹“这类专用术语,更有”辅佐“、”转化“、”轩昂“、”轻率“这类无所不在的词汇,甚至有”轰轰烈烈“、”车站再大住不得“这类俗白。也许我们不难发现,任何古今中外、甚至可以想见的未来场合中.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随时随处会有与”车“有牵连的”设计产品“之使用。
其实,每一个汉字都是这样的”产品“,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迁延并光大了中华文化。其实,最初的汉字就直接称之为”文“,中国文字统一后的第一部字典便称为”说文“,在这部辞书精典中也明确地将汉字的结构规律与法则总结出来,并明确地指出”交画为文“的道理。而”文明“”文化“这些词汇,所总结的正是汉字那种”无物不明、无识不化“的特殊功能。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已成了最完善的”视觉平面信息记录体系“。有些不究此理、不明此义的人却违背这些,要搞什么”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的”汉字改革“,成立什么文字改革委员会,他们实质上是想取消汉字的视觉平面结构信息特征,他们不明白汉字多种写法那统一而同一的.构成规律,以减少汉字笔画来”改造“汉字,甚至以错字、别字来”规范“汉字。于是,出现了繁简二体,由于繁体字能包含代替简化字,而简化字却不具有包含代替繁体字的功能(至少在简化字出台之前一切汉字典籍均以繁体字留存),因此,这实际上是在每个字少了几笔之后而多制造出了几千个常用的汉字,造成了汉字体系的混乱化和复杂化,试看那越来越厚的字典(必收繁简两体),便不难明白这种错误的严重。这给汉字的规范化带来了许多困难的工作,不利于时空双向的开放改革与文化交流。要不然,在以开放改革为基本国策的今天,那个标榜改革的”文字改革委员会“何故要改称为”文字工作委员会“呢,以简化为先导,以取消为目的的”汉字改革“正是那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文化虚无论下的行政命令之产物。错了,改过来就是。汉字体系的宽容性的确有许多”文字工作“等待”文字工作委员会“去工作。
众多的以汉字书写的文明,对于中国人的造就,也许在今天会进一步得到发展与辉煌,汉字那平面设计中所包涵的精髓,也许正值得每一个”设计家“们学习、继承与探索。
我永远为汉字设计而感神圣与自豪。
二、铜钱设计
我经常会有一种想法,觉得世界最高的设计大奖应当授与中国古代那位替秦国设计铜钱样式的设计师。
也许我的想法并不无道理。就单件设计所使用的长久、所造就的产品数量之众多,再从使用这些产品的数目与人次,以及这一设计迁延时间的长久,这一设计思想的发掘与设计观念的拓展,这一设计导致的丰富文化内涵之发现与应用等等用以衡量设计成就的诸方面来看,可以说绝无出其右者。那么,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某一设计大奖的话,自然是非此莫属了。
中国是最早有货币的国家之一,自夏代开始,各样的天然货币与人造货币相继出现;商、周以降,各类货币的设计足以向我们展现出那几千年中高超而丰富的设计水平。许多定型化的货币设计样式一直影响到后来中华纹饰的发展与文化的形成。然而,这些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没有一件可与后来的铜钱设计相比。秦代的铜钱,选择了最为简洁的里方外圆之图形,完成了最完善的使用功能与最广博的教化功能。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对于圆形与方形的掌握,是人类最初对抽象图形认识的最重要的升华阶段之—,是由点、画这种基本笔画上升到由笔画构成的基本图形(由线性发展到平面)认识的标志。在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纹样中,基本的纹样除了点画曲线之外,趋于规整的便有三角形、方形与圆形纹样。这些纹样通过巧妙的组合,形成了丰富的纹饰。然而,要将方和圆作为设计元素与设计思想来运用和表达,还有赖于更进一步的对抽象设计元素的领悟与把握。当人们明白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道理,明白了”圆使动、方使静“的规律,甚至能以”天圆地方“、”方正圆滑“等文化观念与感受模式来量度”方“和”圆“时,这样的设计才显出了无比的高妙来。
钱是要使用与流通的,全世界后来所有的硬币几乎都归结到圆形的设计上,而只有中华民族选择了有方孔的圆形作为硬币的终极样式。以绳索贯穿着的钱币,自然便于计数与携带,而作为钻孔术来讲,铸造方孔要比钻圆孔容易得多。中国钱的这一设计,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文化要求,而使得它要”舍易求难“了。
正是由于这种”舍易求难“的工艺设计,铜钱的设计也自然在使用功能与文化亲和能力上才具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穿孔的钱更利于携带与计数。而方形的孔与圆形的钱又可同时更多容纳与图形有关的其它社会文化观念,例如流通与稳定这种钱的基本功能、圆滑与方正这类人的社会品格、周边与中心这类位置观念正是如此,才会出现了”孔方兄“这样的钱之称谓,使得钱也随孔夫子般地姓起”孔“来,适应了儒家倡导的文化精神。随之,中国的财神爷才有可能得了个”公明元帅“的名字。而”钱心方正,财神公明“这类的联语才可以从更广的文化观念上寄托着人们的希望,造就着人们的品格。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考察中国老百姓对许多日常用具的设计,我们也会发现不少”舍易求难“而”以应方圆“(规矩)之处。中国人须臾不离的筷子,老百姓生产生活最常用的箩筐簸箕之类用具,大抵作成一头圆一头方的形状,都是最常见的例子,也都是在设计制造上舍易求难的典型,否则,那些被”改造“了的现代方便筐、卫生筷之类就不会不继续这种耳目能详的造型。我们再看看当代无数的商标等标识的基本造型,大体上还遵循着以方圆等基本图形的相互对比、穿插或包含的基本路数。而这些,正是中国铜钱的基本设计思想。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铜钱的设计成功正是中国设计师们觉悟了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法则的结果。这一设计原理是永恒的。
三、如意设计
恐怕没有一个设计题目比”如意“更困难了,恐伯也没有一种设计比”如意“的设计经历过更漫长的探索和更广博的取舍了。而且我认为,没有一类设计比”如意“设计定型化之后的”成品“能更完美巧妙地解决设计命题的要求了。因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难能可贵的如意设计简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设计思想史与中国设计教课书。
从典籍史册来看,至少在晋代已有关于”如意“这种器物的记载与描述,而在历代的文献中,”如意“不绝于书,但其形制功用,却始终未能如一。大体功能是使用,可替圭板、可作搔痒、可捶腰背、可供玩赏。大致形制是长形有柄,可直可曲。直到明清之际,”如意“才成为定型化器物,主要功用是赏玩。其形状为曲线形的柄l头、中、尾部有不同大小形状的曲线形雕饰,或拟云头、或拟灵芝。材料有各种骨木瓷玉铁,工艺含各种雕缕鎸镶贴,而其上所装饰的纹样图形,则可说是从文字到图画以至纹样几乎无所题材样式不能包容了,其供赏时的陶教作用,自是可想而知。
细论起来,以”如意“为题的设计要达成定型化样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老百姓十分明白”有钱难买心中愿“、”匹夫不可夺志“、”心比天高“之类的道理。西方人也将”自我实现“当成人类最高层次而不可完全实现的心理需求。然而,”如意“的设计似乎在攻克着这样一个难题。从最初的功用看,如意似乎在满足着使用的功能要求,但进一步思考起来,它的所有功用,实则是更直接地通过对身心的作用来达到一种身心的满足。而后来它成之为供赏佳器,也正是抛开了对实用的追求而直接作用于人的把玩和因此产生联想而获得的身心满足有关。
中华民族远古的生存方式与生产方式——农业生产的方式造就了中华民族选择双眼变化视场的基本视觉习惯。并希望通过目光的变化停滞来对视觉对象作出由表及里的判断。从彩陶纹饰、青铜纹饰与后来众多的装饰纹样之结构与方式上,都不难总结出这样的特征来。而如意的基本造型正是这一具体视觉特征的理性表述:整个如意无论从哪一个侧面正视,其基本可视范围正是一个与双眼视场相若的区域,而如意的每一个构成部位,正是一个从上至下的变化着的、并停顿在能控制整个视场区域位置上打量的观察结果之示意图形。每一个中国人在注目欣赏一件对象时,文化导致的视觉方式与视觉心理都会引导着他们从上部某一角的停顿而弯曲地到达中心的停顿,继而反向弯曲着抵达下部另一角的停顿。将这视线与停顿以曲线与曲面表达出来,恰恰是一个如意的基本图形。实际上,从彩陶纹饰那种基本走向与转折停顿的纹饰,从青铜纹饰中那纹样起伏变化与各刻画部位的不同侧重,从秦汉漆器中那些飘动的云气纹,隋唐装饰纹样中那些卷草纹,以至于许多后来民间纺织、陶瓷等工艺的装饰纹样处理中,甚至于太极图的基本结构方式中,实际上并不难找到一个抽象出来的”如意形“的基本纹样单体。因此,每一个人都能从这种基本样式的造型中得到心满意足。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如意中选择不同的材质与制作手法,从至为昂贵的金玉宝石镶嵌的翡翠到最为普通的竹木,从最为精细的雕镂楼打磨到几乎未经加工的树根枯木拼接,在材质与工艺上可以制造出富贵、高雅、清贫、孤傲等等备种各样的感觉。
再一方面,更为丰富多样的表面饰纹又可以表达每个中国人的理想与追求。诸如祥云、嘉禾、瑞兽、珍禽,以至于三星高照、四季花木等等,使得许多观念得到形象的表述与逻辑的演释,给与了每个人思想感情上的快慰与满足。
正为其如此,它才被每个中国人称之为”如意",而成了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物品。成了中国设计中最有趣而引人深思的设计之一。
在当代设计的学习与探索中,也许这些不同的中国设计,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启迪。
★ 人性本善作文
★ 新排长之初范文
★ 中国传统节日经典美文
★ 夏之初体验作文
★ 新学期之初体验作文
★ 中国经典美文朗诵爱国
★ 创业之初的六绝招
★ 魂之初出江湖作文
★ 星巴克拟在中国每年新开100家店英语美文
5.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篇五
设计思路:
通过一则紫砂壶拍卖过百万元新闻报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古代陶器的魅力,导入新课。接着通过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陶器的起源、分类等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评述陶器的造型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接着让学生动手设计一款使用的陶器造型,画出设计草图。本节课重点欣赏彩陶的精美纹饰以及纹饰与器型的完美结合。在实践阶段,根据所学,用点、线、面装饰美化不同造型的陶器图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陶器的起源、作用、分类等基本知识。
2、了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中的纹饰特点。
3、通过对陶器造型和纹饰的欣赏评述,体会陶器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能力目标:
1、掌握欣赏彩陶艺术的方法
2、会用点、线、面装饰陶器
情感目标: 感受古代陶器艺术之美,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纹饰特点 教学难点:彩陶纹饰的点线面构成、排列组合 教学方法:探究法、点拨法、合作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师:课件、陶器图片、生:铅笔、橡皮、黑记号笔
一、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今天带来两件礼物(出示泥土和黄金)你选哪一件?(生答:黄金)地球人都知道,黄金的价值高。但我却选择泥土。请同学们看一篇新闻报道(播放课件2),一把由泥土做成的不足200克的紫砂壶卖到150万人民币的天价,你后悔了吧,老师这里还有更值钱的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播放课件3:精选陶器),认识的话就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生抢答)每一件物品都是国宝,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于一身,价值连城,又岂是黄金所能比拟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崭新的东西。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沧桑,走近神秘的古代陶器,去欣赏那些古国的遗珍!(板书课题:土与火的艺术----中国古代陶器欣赏,课件4)
二、新授:
(一)陶器的起源、分类
1、陶器的起源、分类、作用
陶器从新石器时代出现、兴盛,到东汉晚期三国时代,由于瓷器的烧造技术逐渐成熟,陶器逐渐被瓷器取代,退居次要地位。但人们制陶、用陶一直没有间断。那么陶器到底是怎么发明的呢?相传陶的祖先有一个很现代的名字,叫罗明,但古书中又留下了“神农耕而得陶,舜陶得于水”的记载,这些并不详尽的记述给陶器的发明蒙上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或许你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课件5:陶器的起源)好,视频看完,相信你们已经找到答案,谁来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师小结:陶器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明的。从刚才的视频中,你还获得那些信息?(抽生回答:黑陶、红陶、灰陶、白陶,饮食器、炊煮器、贮藏器)同学们的观察力很敏锐,归纳总结能力也很强。老师再补充一下:
陶器的分类(课件6:陶器的分类、作用,配图片)根据陶质不同可分为:红陶、灰陶、白陶、黑陶
根据器表装饰可分为: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
根据陶器的用途可分为:汲水器、炊煮器、饮食器、盛储器
2、小游戏:
我这里有许多造型各异的陶器(课件7:)下面就考考大家,能不能把他们归到相应的类别中。小组讨论(交流答案,说明理由)(课件8)
师总结:不同的用途,陶器的造型不一样,体现其实用性。
3、欣赏: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视频,看过之后,你会对陶器造型的实用性有更深的体会(课件9)
4、自主欣赏:
师:再看一件陶器,古人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课件10:白陶鬶)
小组讨论:这件陶器如何体现造型与实用完美结合的? 生交流,师小结:彩陶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在实用性进一步加强并同艺术性逐渐妥善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5、试一试:
请你根据陶器的用途设计一款实用的陶器,画出设计草图。3分钟 师生交流评价
(二)、彩陶的纹饰之美
1、纹饰解读:
在古代陶器艺术中,彩陶由于它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成为原始文化中最发达、最光彩的成就,古代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极具魅力的彩陶艺术,向人们传递着原始人赞美生命、追求美感的炽热情感。其中彩陶身上的纹样更是给人以美的享受,让我们深入解读这些精美的纹饰。(课件12)师: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都有什么样的线?
③不同的线如何排列、组织?
师小结:不同的线运用反复、交错、渐变的方法,有规律的组织在一起,使人感到协调,好像用线条谱成的“无声的交响乐”
④你能总结出不同文化类型的纹样的特点吗?生交流
⑤早期纹饰与晚期纹饰比较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生讨论交流,师总结:
2、欣赏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纹样是怎样与陶器造型完美结合的?(课件13)提问:造型有什么特点?
纹饰有什么特点?
纹饰如何在器表分布?生答
师小结:古代先民似乎更多地从波涛湍急的上游黄河汲取灵感。从出土数量可观的马家窑涡旋纹彩陶中洋溢出来的,正是人们崇拜这条孕育了中国文化的母亲河的伟大神圣的力量所激发的热情。欣赏一件陶器也要从三点来分析。
3、自主欣赏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欣赏陶器,推选一人上台展示小组的综合见解。
小结: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彩陶纹饰都集中在上半部,少数在内壁或口沿部。这是为什么?(生答:视角,古代人席地而坐,多是俯视)原始人非常追求完美,一件陶器从不同的角度都看到美丽的花纹。(课件14)从而达到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
三、课堂练习:
师:我们对纹样进行了解读,也了解到纹样与器形的结合。下面就到了同学们大显身手的阶段。每组都有六个的造型不同的陶器图片,请你来装饰。(课件15、16)
四、评价:生自评、互评,师总结评价。
五、总结: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是初步感受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魅力。陶艺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形式,许多个世纪以来,它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呈现出纷繁多彩的面貌。中国现代陶艺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陶艺更是被艺术家以个性化的方式赋予更为丰富的色彩。陶艺家认识到唯有立足于本民族传统,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的作品,才是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之道。板书设计:
6.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篇六
双方就日本住宅产业及中国住宅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场对门窗行业的影响交换了看法,YKK吉田社长认为,中国的建筑节能市场大有可为,门窗行业作为重要的部品行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希望能参予中国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合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领导表示将大力支持该公司的项目发展,并对日本建筑领域重视细小环节大加赞赏,这一点在该公司门窗产品设计方面体现得尤其突出。
住宅门窗正向节能型发展,门窗的功能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日本YKK在中国上海、大连、青岛等地设有合资公司,该公司门窗以“放心.安全”的企业理念,利用集团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开发重视设计美观型、耐风压、水密性、气密性优异的产品,向市场提供用于建造高质量住宅的世界品牌的门窗产品。
中国的住宅性能标准是要逐步提高的,专家一再申明中低收入住宅不是低档住宅,国家住宅工程中心针对门窗制定的技术标准最基础的就有五十条之多,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主任刘燕辉表示,任何企业的产品要想通过审核,都得逐条通过标准。
在日本,YKK门窗以生产销售铝合金门窗为主,已成为日本铝合金门窗产品的代表,其在美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深圳设立了大型生产基地。其门窗产品体现在建筑节能上首先是门窗的绿色理念:材料的有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人性化。其次是能源流失的及其与门窗相关的性能。最后是不同的门窗条件下,冬天使用热空调时的耗电总量对比。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门窗市场正在发生多方面变化,一方面市场的需求总量增长迅速,企业的数量和产能又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同时,国外知名门窗企业的进入,让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而竞争对手的增多,利润空间的挤压,同行之间的竞争之激烈,使门窗企业如何抓住机遇、提高实力、规避风险、树立品牌、争当强者,成为摆在国内外门窗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据了解,YKK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取得良好的业绩, 主要基于两点:首先, 运作方式与国内其他企业不同。并不是简单地生产、销售门窗,而是从型材到配件全部由自己生产,为客户提供主材、配件直至安装施工一整套供货服务,所以对产品品质充满信心。
其次,该公司在质量控制上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检验程序,将日本先进的质量监控体系引入中国的企业。不仅为客户制造优质的门窗产品,更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据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完成了一批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的国家和部委科研课题、技术攻关项目,在基础研究、政策研究、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为行业技术发展、集成创新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该院充分利用设计与科研、人才与技术等综合优势,积极开拓市场,于国内外开展合作,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YKK株式会社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在我国上海、大连等地都设有合资公司。YKK株式会社本次来华主要是拜会建设部和商务部等有关单位的领导。此次访问我院,是想更多地了解我国住宅领域有关情况。黄宏祥书记代表我院对YKK株式会社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大众住宅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并邀请YKK一同关注中国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对提高大众住宅的住宅品质做出努力。
7.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篇七
【关键词】建筑文化;文化价值;元素;建筑
穿越建筑时空的隧道,泱泱华夏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凝聚着无限的魅力,建筑作为人类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心理和审美感受,是人类真善美的结晶,它还涵盖着民族的、文化的力量,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它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已被社会确认。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本来就有着割不断的渊源。在多年建筑装饰工程的实践中,面对许多包含了不同的装饰内容,不同的地域和人文环境,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工程项目,对它们所表现出的装饰艺术风格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 理解建筑的本质
人类建筑从穴居、构木为巢到砖木瓦石建筑、钢筋砼建筑、钢铁建筑,再发展到今天采用新技术的智能建筑、生态建筑,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过程。人们对建筑的理解,也从“防风雨,避寒暑”发展到“凝固的音乐”、“艺术之母”、“绚丽的图画”、“石头的史书”、“住人的机器”,再到当今认为的“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建筑是显形文化”等等。人们对建筑理解的视野变得广阔深邃,建筑创作的哲学观念亦随之升华,并从多视角定位。勃罗德彭特对建筑的理解可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它表示建筑必须具备内部空间,其形状、尺度必须满足该建筑的各种活动;第二建筑是特定气候的调节器。他指出建筑的外面(主要是指外墙和屋面)应在封闭空间和外部环境中起到屏障或是过滤作用,特别是对声、光、热的控制;第三建筑是文化的象征。无可置疑的文化象征作用就是在“功能主义”建筑中依然存在。第四建筑是资源的利用者。这种资源包括材料资源、人工资源、技术资源、土地资源等等。建筑的过程就是这多种资源的使用和积累,且每种资源的利用都会增加建筑的价值,新建筑也使所处地段增值。
2 建筑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2.1 建筑与文化的关联
建筑与文化犹如鱼水相依,是人类的永恒课题。建筑,为人类留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砖瓦木石堆砌得遮风避雨处所;建筑,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先进的文化或是根本利益都是与建筑有着血缘的不解关系。建筑演绎出整个人类社会最具鲜活和充满和谐的韵律,记载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可以形象地比喻它是时代进步的镜子,经济发展的缩影。而建筑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集中表现,也正是建筑的个性和特色构成了城市的生命和灵魂。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一旦没有了旋律,自然是噪音,倘若建筑没有艺术情调和文化韵味,那它就失去了灵性,会因为缺少灵魂而成为钢筋和混凝土支撑的空壳子。总之,有文化的建筑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二者息息相关,永无终结。
2.2 环境、建筑、文化共同构建“城市树”
环境、建筑、文化三者的关系,很微妙,很“有机”,很“辩证”。说到底,是环境决定文化,但环境必须通过建筑,才能决定文化。相对于文化而言,环境是建筑的载体和母体,已建成的建筑又成为环境的一部分;相对于环境而言,建筑就是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构成文化的主体;相对于建筑而言,环境与文化的结合,能让建筑更具有时空性和地域性。环境、建筑、文化三者共同构成了“城市特色树”,即“环境之土,文化之根”,有了前两者的营养吸收与供给,“建筑之枝叶”才能繁茂,“城市树”才会有茁壮的活力和由茁壮焕发出来的魅力。可见,环境的美之于建筑的美,建筑的魂之于文化的魂。
3 中国传统元素的范畴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
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所以以下只是罗列了小部分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还有谐音文化。在当今世界上,文化能一脉相承并始终不曾中断的也只有经历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对民间美学更情有独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下,我们都应该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为己任,为荣耀。
4 现代装饰设计的思考
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装饰设计,都是在各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虽然各国的审美文化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在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并发展创新出更加心意的东西,其关键在于如何正式传统,发展今天并创造未来。
现代建筑装饰作为一种艺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一个时代在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的综合反映,从这个角度考虑,现代装饰设计要想走出一条新路子,必须得与时俱进,跟现实相结合,从现阶段的经济社会中寻求前进的方向。事实上,今天我们评价一件设计作品的价值,还是两点——技术创新;文化内涵。在很多时候,文化含量还会给设计带来难以估量的附加值。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并不是所有的“传统”与“现代”都是水火不容的。比如,西装虽然“战胜”了旗袍,但后者在某些场合依然风光;钢筋混凝土公寓楼对青砖四合院则是羡慕加嫉妒……。活字印刷在中国古代始终没有占据出版业的主流地位,但传到西方以后,与二十六个字母形成了天作之合,一举彻底改变了西方的文化传播方式,进而影响了全世界。评书与广播,“百家讲坛”与电视,编读互动与网络,差不多也是这样的“绝配”。因而,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风格,一旦形成“绝配”或“准绝配”,“传统”就能发扬光大,“现代”也能落地生根。
5 结语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更注重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建筑装饰从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建筑装修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无形折旧”更趋突出,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为此既要改造传统,也要改造现代,使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装饰艺术风格高度融合,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史亚丽.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03) .
8.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案 篇八
1.通过欣赏、比较中国画和油画的经典作品〃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画和油画的不同形式特点〃表现上不同的侧重点和审美的不同着眼点。
2.通过了解中国画和油画两大画种产生和发展的简要文化背景〃了解中国画和油画所反映的不同民族特色。
3.提高对美术的认识〃关注世界多元文化。
请思考:这两幅绘画个属于哪个分类< 什么叫国画?
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的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 传统的中西方绘画
1、中国传统国画的艺术特征:如重视以线条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强调笔墨变化〃讲求点线面构成〃采用散点透视处理空间〃画面追求情趣等文人气质;
2、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既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打破了时空观念的限制〃使画面产生一种时间艺术的“流动美”。
3、中国画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富有东方特色的艺术情 趣。画中诗的介入强化了中国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
中国画主流是崇尚传神写意〃但在北宋时期〃也曾经追求过对自然的写实摹画。什么是油画?
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采用油画颜料绘制作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到15世纪才开始被广泛使用〃16世纪中叶以后〃油画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
油画的工具和材料
油画作品的选用充分体现了西方传统油画重明暗、重色彩、重造型、重空间、重焦点透视、重真实再现这样一些主要特征。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9世纪末西方油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油画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艺术家将油画形式作为表现自己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媒介〃以想象、幻想等方法构造作品。从印象派开始〃对主观情趣的体现逐渐成为近现代画坛的主流。西画对自然是一种赞美的态度。
中国画对自然是一种“ 探求本质”的精神。油画欣赏 课堂总结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推荐阅读:
中国古建筑桥08-28
中国古建筑观后感09-28
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10-08
中国建筑工程局06-19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08-29
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07-09
中国建筑涂料市场发展06-16
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06-25
中国建筑史题库答案07-04
中国建筑业企业排名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