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加工室管理制度

2024-10-07

数字化加工室管理制度(精选11篇)

1.数字化加工室管理制度 篇一

房产登记档案的数字化加工

随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的持续强劲发展,房产登记档案的数量急剧增加,房产登记档案的利用率大幅提高。由于利用率的不断提高,使得传统纸质房屋登记档案的种种局限性逐渐凸显,必然对房产登记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管理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房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加工是新形式下房产登记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动态化的基础和核心。如何更好地实现房产登记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使房产登记档案管理规范、科学、标准、高效,加强内外管理,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成本和资源消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房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加工的重要性

开展房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房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加工,建立与纸质档案一致、同步更新的电子复本,构成海量存贮的房产登记电子档案数据库,同时建立历史档案房屋电子登记簿,实现计算机辅助房产登记档案生成、数字化存贮、动态更新和一体化管理,建立规范化、网络化的房产登记档案处理流程和管理体系。在现阶段,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

一是减轻档案库房的压力。通过对房产登记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形成与现实同步的电子复本,建立统一管理的房产登记档案数据库,可以大量减少档案、资料的副卷和复本数量,有效节约库房空间。二是提高房产登记档案管理、利用效率。对房屋登记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可打破传统的提供利用及查阅方式,有助于方便、快捷地在系统中取得数字化信息;提供查档等服务的部门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工作,进而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档案数据共享,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保护房产登记档案原件。房产登记档案经过数字化加工形成电子档案后,除非特殊需要,提供查档利用时一般不再调阅档案原件,利用者通过网络访问即可取得档案数据库的资源,不仅减少了档案原件的借调频率,还避免了复印机等光电设备对档案原件的损害。四是确保房产登记档案的安全。通过数字化加工及加工成果的备份,可有效防止水、火及人为擅自改动档案内容和档案损毁等损失。数字化加工成果备份副本异地存放,使档案资料在出现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不致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从而确保房产登记档案的安全。

二、房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加工的环境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专职机构,配备专人负责房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完善突发情况应急响应预案;强化数字化工作会议总结制度,制定数字化工作的中长期规划、时间表和具体方案;健全完善登记机构内部关于数字化加工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日常工作流程;强化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档案资料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定期和软件公司沟通交流,使软件更加适应业务需求。

二是开展人员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数字化工作人员的规范、安全和保密意识;加速房地产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传统工作观念;组织数字化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引进专门人才,及时调整人员结构,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组织业务骨干外出考察学习。

三是加大硬件投入。结合实际需求和财力状况,采购必要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办公设备;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规范》建设计算机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标准机房,在配供电、防尘、防潮、防雷、隔音、消防安全、综合布线、温湿度指标等各项硬件条件上要符合要求;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调整升级,逐步从局域网(LAN)向广域网(WAN)转变。需要注意的是,在设备采购上应以实用为原则,结合所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日常档案量、当地房地产业市场发展情况等因素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不必追求过高配置,盲目采购高精尖端设备。

三、房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内容

一是加工流程。房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加工前必须对纸质档案进行手工整理装订,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并将数字化加工成果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进行备份。房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加工的流程是连续且相辅相成的,主要包含卷宗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与异地保存等步骤。

二是注意事项。应注意按电子登记簿的编制要求制订合理规范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遵循“最小基本信息”的原则录入信息。进行档案扫描时,应充分考虑房产登记档案的利用率、档案保存期限等因素,对于需永久保存的房产登记档案应逐页逐卷进行全部扫描,对于宜定期保存且格式性文件较多的抵押权档案、预告登记、预抵押登记等档案则有选择地扫描。同时应根据设备性能和电子档案利用的实际使用情况,合理设置扫描精度,以适用的图像清晰度为宜,以实现数字化加工成果存储载体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是信息检测与维护。以维护数字化成果和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为主要目标,保持纸质档案与数字化加工成果、数据库信息的一致性。同时要清查数据库中的重复或无效信息,保障系统信息的唯一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2.数字化加工室管理制度 篇二

随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 各地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传统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所谓档案数字化加工, 就是利用现代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对传统实体档案进行录入、扫描、加工等处理, 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文字, 形成电子目录数据库、原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数字档案资源, 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利用效率, 发挥档案的服务支撑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往往出现简单化、形式化地将传统档案转换为电子档案的现象, 认为只要将现有目录输入计算机形成目录数据库, 将现有档案扫描、转录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就是数字化加工, 而没有根据档案管理和利用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理清历史档案的脉络, 在保留档案“原貌”的基础上, 构建合理的、便于管理利用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

档案数字化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好、利用好档案。因历史原因, 馆藏传统实体档案客观上存在立卷不规范、著录信息不完备等现象, 也存在著录格式及内容不适宜计算机检索需求等情况。如果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加工时仅仅停留在纸质与电子的形式化转换上, 很可能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所进行的数字化加工并没有优化我们的馆藏资源, 并不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 甚至不能有效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查阅利用的服务质量。所以, 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 有必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

二、档案数字“深加工”的含义及特性

所谓档案数字化“深加工”, 就是“精加工”, 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 在尊重档案历史原貌、保留档案基本信息的基础上, 合理构建新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形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便于查阅利用的电子档案资源。

档案数字化“深加工”的实施策略应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前瞻性。在新形势、新需要下所开展的档案数字化加工, 其加工的标准、规范必须具有前瞻性, 立足现实需求, 兼顾未来发展趋势。否则, 现在数字化加工的成果若干年以后又面临同样的问题。二是针对性。档案数字化“深加工”需要一定人力、财力的投入, 必须谨慎权衡“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着重针对重要的、保存价值高的、利用率高的档案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切不可盲目开展。三是实效性。档案数字化“深加工”以达到提高档案查全率、查准率, 提升档案服务利用质量和水平为目的, 具有非常突出的实际应用效果。四是规范化、标准化。档案数字化“深加工”不意味着背离国家、行业数字化加工的规范、标准, 应该是在遵循国家数字化加工规范、标准的基础上, 灵活地加以应用, 达到兼顾国家标准、规范和自身应用需求的目的。

三、档案数字化“深加工”的途径和方法

下面以高校档案为例, 介绍档案数字化“深加工”的方法。

1.“细化”档案分类体系。

因不同历史时期档案立卷归档的内容和形式存在不同, 建立一个新的科学的档案分类体系, 将历史档案纳入该体系就是档案信息化首要解决的问题。“细化”档案分类体系, 就是深入馆藏, 理清档案分类, 根据最新的国家及行业档案管理法规和条例, 着眼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兼顾原有档案分类, 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兼容性高的数字档案管理分类体系, 进而深入分析, 将历史档案资源纳入这一新的框架结构中。例如, 根据最新的教育部、国家档案局第27号令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规定, 高校数字档案资源的分类体系应该划分为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本建设、仪表设备等11个一级类目。我校根据立卷部门不同, 又在每个一级类目下细分为党委办公室、组织部、校长办公室、人事处等二级类目。那么, 如何解决馆藏中立卷归档时没有按照这个分类体系归档的老档案呢?可以创造性地在每个一级类目下增加一个“未分类党群”、“未分类行政”等与11个一级类目相应的二级类目, 专门放置馆藏中立卷部门变更或目前部门不存在的档案。这样既兼容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档案分类不同问题, 又便于当前的查阅利用。

2.“优化”档案著录结构。

一般情况下, 各档案馆 (室) 在管理各类档案时, 其著录项结构基本相同, 主要包括档号、题名、保管期限、归档单位、归档时间、责任者、密级等标识。但当我们以“利用为中心”进行数字化加工时, 如果某些门类档案采用这种著录结构会影响查阅利用效率, 就需要适度调整, 制定更完善、灵活的著录结构。例如, 高校学籍档案往往按照学院班级进行立卷归档, 卷内目录通常简单化为学生姓名, 如果照搬原样建立目录信息, 意味着日后的查准率不高。假如我们将卷内目录著录项加以补充, 建立包括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等信息的著录项, 那么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3.“完善”档案著录项内容。

从现代档案管理的角度审视, 历史档案著录信息不完善、不准确的情况比较普遍, 例如档案密级、归档时间、档案页数或页号等。特别是著录项中的关键词字段, 往往形同虚设。而在采用计算机检索利用时, 关键词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就需要补充完善。“完善”档案著录项内容也就是补充完善档案案卷级、文件级目录著录信息。例如, 涉及职称评定、职务任免的文件, 日常查阅利用率高, 往往查阅的都是历史较久远的档案资料, 在查阅者不能确定档案年度、文件文号等信息的情况下, 如果我们把文件中涉及的人名作为关键词加以补充完善, 那么档案检索效率将得到提高。再如高校的科技档案, 项目类别、合同号等信息常常是查阅的切入点, 而著录项信息中往往没有包含, 在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将其作为关键词信息加以完善就显得尤其必要。

4.“细化”档案卷内目录。

提出这个措施的前提是基于一定历史时期的档案“粗放型”立卷归档。所谓的“粗放型”立卷归档, 指的是案卷级或卷内级目录拟定过于粗略, 以至于通过查阅目录难于较准确地定位所要查阅的内容。当历史档案立卷归档的方式不适宜甚至可能降低数字化以后的利用效率时, 就需要考虑“粗放型”立卷向“精细型”立卷转变。例如, 高校查阅利用率极高的新生录取名册, 其内容信息量大, 查阅利用要求精细度高。而通常情况下此类档案案卷级目录就是“某年新生录取名册”, 卷内目录就是以省份为单位成条目。实际查阅利用的切入点往往是人名或专业、班级。即便以省份作为查阅切入点, 一个省份几百人的快速定位也有一定难度。假如照搬原样地加工此类档案, 很可能查阅利用效率不及传统手工翻阅纸质档案的方式。此时如果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进行数字化“深加工”, 其查阅利用的效率将提高数倍:方法一, 细化原有档案目录, 尽可能细化到以页为单位的卷内目录, 并辅助建立每页的学生姓名关键词信息;方法二, 在档案质量保证的情况下进行OCR识别, 制作双层PDF格式文件, 方便全文检索。两种方法都可以根据学生姓名定位到具体页。

5.“深化”档案原文信息。

一般情况下, 档案数字加工后的原文信息是以一定格式的图形文件存在, 基本满足利用需求。但当某些档案的内容非常有价值, 往往作为档案编研的素材时;或者某些档案的内容检索利用率很高时, 就需要进行数字化“深加工”, 即OCR全文识别, 经过“深化”后的档案原文, 为更高层次的档案编研与服务利用提供可能。

以上只是以高校档案数字化加工为例, 说明如何进行“深加工”、“精加工”, 不同行业、不同门类的档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本类档案的实际情况, 分析利用需求, 制定合理的“深加工”实施策略。

总之, 档案数字化加工不是浅表意义上的著录和扫描, 应根据每类档案的管理方式、利用方式、查阅利用效率综合分析, 确定相应的数字化实施策略。“深加工”需要有创新精神, 但也不能脱离档案原貌, 应该是在保证档案“完整、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尽管档案数字化“深加工”在实施过程中投入相对较大, 但从长远的实际管理利用效果来说, 是必要的, 也是“一劳永逸”的。

参考文献

[1]刘璐.论档案数字化之前的鉴定[J].档案学通讯, 2007 (1) .

[2]康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 2008 (2) .

3.数字化音频的简单加工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依据】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五章第2节第2小节的内容。本小节通过一个音频处理软件Cool Edit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数字化音频的简单加工处理过程。

一、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己经可以熟练使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程序。但由于生源和计算机接触面的不同,学生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字化音频的基本加工和合成过程。2、能根据主题选择音乐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音乐的基本加工和合成过程。2、通过对音频信息的加工,体验音乐在信息表达交流中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多媒体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能理解并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认真负责地利用音频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音频信息的加工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信息技术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

1、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对于制作手机铃声,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这节课中,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手机铃声的制作,是一个创作实践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实践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合理设置任务,体现分层教学思想。由于学生在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故本堂课采用了分层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课堂掌握情况完成相应层次的任务,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3、自主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十分感兴趣,而且能熟练使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程序,故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程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教师主要是指导和组织学生学习,避免枯燥的讲述,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探索和具体操作的时间。

4、教学流程的设计

情境导入 探究学习 协助学习 实践创新 拓展评价

五、教学方法

高中新课程理念下,基于任务驱动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创设情境(3分钟)

(1)请一位带手机的同学拨打教师的手机号码

学生欣赏教师手机铃声

师:大家知道刚才我的手机铃声是哪儿来的吗?

学生七嘴八舌回答

“网上下载的”、“掏钱买的”……

(2)更换手机铃声,再请一位同学拨打教师的手机

学生议论

“这不是我们音乐课刚学的歌曲吗?”

师:大家听到的手机铃声都是我自己做的,第一首铃声是我女儿在幼儿园时唱的儿歌,我录下来之后再配以背景音乐做成的。后边听到的铃声是你们最近在音乐课中学的王力宏的歌曲“心跳”,我把高潮部分截取下来做的。

2、任务驱动、实践探究(30分钟)。引入本节课学习主题:数字化音频的简单加工——手机铃声DIY

布置任务:把学生2人分为一小组,遇到问题互相讨论、互相帮助,用Cool Edit软件为自己或亲友制作手机铃声。

任务一:截取歌曲的高潮(好听)部分作为手机铃声。

(1)引导学生从学校的FTP服务器上下载教师自己制作的Cool Edit教程。

师:请同学们自己从网上下载一首歌曲用来制作手机铃声,注意不要侵犯别人的版权。如果是给亲友制作,一定要考虑他们的爱好和欣赏水平。

学生下载教程后,从网上下载自己需要的歌曲。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Cool Edit教程进行探究学习,期间巡回指导,给学生以适当的启发和帮助。

学生边学习教程,边进行同步制作。

(3)等多数学生都完成后请一位操作较熟练的同学到教师机演示完成任务一的步骤,同时教师在旁讲解,强调重点。对同学们积极探索、遇到问题互相讨论、协作的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

任务二:制作个性化手机铃声

师:现在,大家体现个性、展示自我的机会到了。让我们来做个个性化的手机铃声吧。可能有的时候,大家有一段独白或者其他声音,然后又听到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想将这两个声音片段叠加在一起作为手机铃声。

引导己完成了任务一的同学实践探究教程里的“个性化手机铃声制作”方法,完成任务二。

鼓励没有完成任务一的同学继续努力完成。

学生对照教程二边学习边制作,甚至有个别同学还用Cool Edit自己录音。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录一段想说的话或者唱点小曲再找背景音乐合成。

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实践情况。

3、作品评价(5分钟)。根据交上来的作品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个案,请这些同学分组上来为大家播放作品并介绍铃声是给谁做的,自己认为做的怎么样,有哪些优缺点,请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点评。

4、总结拓展。请几位学生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最后进行概括和补充。

师:音乐在信息交流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在对其加工过程中要用心去感受。请大家课后到网上去探究学习,对自己今天制作的铃声进行美化和润色比如添加回声、混响、平滑、音色等。

七、教学反思

1、本堂课按预先设计是学生完成任务一之后教师不进行示范操作直接让学生去探究完成任务二,但我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发现,有少部分基础差的同学对于自己探究学习好象无所适从,又不善于向同组成员求助,大多数同学任务一都完成了,他们才刚把歌曲导入,所以我让一个操作熟练的同学到教师机一步一步示范操作,同时进行讲解,强调重点(这个过程中己经完成任务一的同学在脑海中也可将自己刚才的操作做以总结),最后又给予个别辅导,使这些同学最后顺利完成了任务一。

4.数字化音频的简单加工_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第2节“数字化音频的简单加工”的内容。

数字化音频信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和信息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关数字化音频信息加工的内容,教材分 “数字化音频的采集”和“数字化音频的简单加工” 2个内容进行阐述。其中“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从信息的需求出发,讲授音频采集信息的一般过程并且能运用多种工具与方法实践音频信息的采集。“数字化音频信息的简单加工”运用Cool Edit Pro在对音频信息进行简单音效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两个音频信息的合成。通过上述两项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体验音频信息处理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已初步掌握数字化音频信息采集的一般方法,也感受到了音频信息的魅力及信息技术中对音频文件的采集。由于好奇心的趋使,学生也急切得想通过信息技术将所采集的音频信息进行加工,使其更完美,因此本课就“趁热打铁”与学生一起对所采集的音频文件进行加工。本节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但是学生之间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也很大,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分层次教学,并以任务驱动为主,学生实战实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的音频加工软件

2.熟悉并了解CoolEdit中的相关界面及基本操作

3.掌握CoolEdit中音频文件的插入及其音频信息的合成操作

4.能对音频文件进行简单的编辑操作如“剪切”、“淡入淡出效果”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音频文件的简单加工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频文件加工的一般方法 2.在音频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完美的数字音频文件

【情感与态度】

1.通过自制“老鼠爱大米”的手机铃声,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将“语文学习”与信息技术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配乐诗《匆匆》的合成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

音频信息的导入、CoolEdit中音轨的概念以及音频文件的合成与保存

【教学难点:】

音频信息的“剪切”、“移动”、“淡入淡出”效果以及“音量控制”等操作

【教学资源环境:】

微格实验室,投影仪及PPT课件、教案等。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为主,教师演示及学生互助为辅等,以问题或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给学生播放网络流行歌曲“猪之歌”和“老鼠爱大米”。问:大家知不知道这两首歌最早是在哪流行起来的,它们的演唱者或者说创作者又是谁呢?

答:是在网上流行起来的,香香和杨臣刚唱的。师:大家回答地很对,但大家知道吗?其实他们和大多数网友一样都不是专业的音乐人,他们是利用电脑,选择了合适的声音加工软件,对声音进行加工,而合成制作了自己的音乐作品,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他们是怎样用电脑软件来制作音乐作品的呢?想不想自己也来搞一下音乐创作呢?那么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音频加工软件吧!

教师简单讲解一下常用音频加工软件:

师:今天我们主要运用上述那么多软件中的一种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音频加工软件Cool Edit来自己搞一下创作!首先我们要到网上搜索并下载该软件,同时下载该软件的汉化包。安装该软件,并安装其汉化软件,以方便使用。

生:仔细看老师如何安装并汉化,以便课后自己去机房实践。

师:老师先演示一下如何启动Cool Edit,以及来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操作界面和一些基本加工。

Cool Edit界面和加工简介 :

师:通过切换按钮我们来看一下单轨和多轨操作界面是怎样的。

单轨界面 多轨界面 师:探讨归纳一:基本加工

探讨归纳二:简单合成

探讨归纳三:精细加工

实例 1 尝试自制手机铃声

师:现代社会,手机铃声已经不止是来电的提示音,而成为了一种代表个人品味的文化。同学们,当听到别人手机响着好听的铃声,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悠然自得的拿出手机接通电话时;当你在为网上下载不到新曲铃声而着急时,你是否想到过我们可以自己制作呢?下面我们以前面的歌曲《老鼠爱大米》为例,通过加工制作成为一首好听的铃声。首先看一下大概的制作流程: 步骤一:如何将音频文件插入音轨? 实现方法:

单轨界面:打开文件按钮,选择音频文件,直接将文件添加到单轨中。(注意左上角是单轨还是多轨按钮。)步骤二:如何截取片断? 实现方法:

单轨界面: 左键选取一段音频,右键菜单“复制为新的”。步骤三:如何淡入淡出? 实现方法:

单轨界面:方法一:选中区域,“效果”-“波形振幅”-“渐变” -“淡入/出”卡-预置中的Fade In或Fade Out -也可自行调整滚动条的数值-“确定”

方法二:选中区域,“效果”-“波形振幅”-“音量包络”-选择一种选项-“确定”

步骤四:片断重复或多段拼接,如何实现? 实现方法:

单轨界面:选中区域,右键“复制”,选择好插入点,右键“粘贴”

(可让学生尝试多个音乐片段的拼接。)步骤五:分享音频,如何输出成MP3格式? 实现方法:

单轨界面:“文件”-“另存为”-选择文件类型,保存位置,起名 实例 2

合作完成配乐诗朗诵《匆匆》 教师准备素材:《匆匆》朗诵原始录音.wav 伴奏 天鹅湖.mp3 合成的诗配乐.mp3(给学生听一下成品)

师:制作了好听的铃声之后,我们来把这两段音频合成一下,使它变成一首

配了音乐的诗朗诵。看一下操作流程: 步骤一:录制原声

利用耳机、麦克风和Windows系统自带免费软件录音机进行录音,深情朗诵诗歌《匆匆》,并保存为wav格式。步骤二:对录音进行加工

对《匆匆》朗诵录音进行简单加工,如:去除噪音、对录音的音量进行适当的增益或衰减调整、也可以添加相应的效果,如添加回声、进行淡入淡出、自动降噪等,最后保存为mp3格式。步骤三:导入背景音乐

将Cool Edit软件调整到多音轨状态,选取第二音轨,并将工作点定位到入点上,在该音轨中调出快捷菜单,选取“从文件中导入波形文件”命令,将背景音乐(“天鹅湖.mp3”)首先导入到音轨中。步骤四:导入人声音频

在反复监听背景音乐的基础上定位黄色旋钮到人声应该开始的位置,在第一音轨的相应位置导入已加工过的《匆匆》朗诵录音。步骤五:修改和调整

仔细监听合成的效果,对工作点进行精确的调整,使人声和背景音乐在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相一致,并对背景音乐和人声音量等声音参数进行调整,使整体听起来和谐、统一。步骤六:保存

导出合成的波形文件,导出的格式是可以调整的,如选择MP3格式。学生思考: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侵犯他人版权行为?

A、课后老师把录制的学生演唱作品发布到因特网上 B、两位同学共同创作的作品,其中一位同学签署了自己名字拿去发表 C、从网络上下载MP3歌曲,刻录成CD出售 D、翻唱他人的歌曲,发布到互联网翻唱网站上

【全课总结】

1、常见的几种音频加工软件:(录音机、绘声绘影、Windows Movie Maker、Gold Wave、Cool Edit、Adobe audition)

2、Cool Edit软件的界面认识以及基本操作:

3、音频信息的插入:(多音轨操作、文件的插入、直接录音操作)

4、音频信息的编辑:(音轨信息的选取、移动、裁剪、分段、音量调控、淡 入淡出操作、自动降噪、添加回声等)

5、多轨道音频的合成

6、音频信息的保存;(音频信息的文件类型MP3、WAV等)

【拓展提高】

1、以小组为单位,用Cool Edit软件完成一个作品,可以是诗朗诵,也可以是歌曲作品,可以发布到互联网上大家分享。音乐翻唱网 http:// 中国娱乐基地:http://

5.数字化加工室管理制度 篇五

二、教学内容:

1.介绍数字化图像的采集工具

2.学习用photoshop软件工具处理图像。

3.图像加工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图像加工、合成的过程

1.简介photoshop7.0

photoshop7.0是由美国Adobe公司开发功能强大的图像编辑工具,最早产生于苹果公司的Macintosh平台上,后被移植到PC机的Windows平台上。它将选择工具、绘画和编辑工具、颜色校正工具及特殊效果功能结合起来,使用多种彩色模式对图像进行编辑处理。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目前是蓝苹果机和PC机上最流行的专业图像处理工具。

Photoshop的工作界面:

菜单栏、选项栏、工具箱、工作区、调板

选择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绘画工具:画各种图形工具、编辑工具:文字工具

2.新建文件

方法:单击“文件”菜单栏中的新建,弹出“新建”对话框。

该对话框中有“名字”、“图像大小”、“模式”、“内容”、“图像分辨率”

3.打开一个图片文件

用“选择”工具把该图片拖入一个新建文件中。

如果图片有点倾斜,我们就可以利用“变换”调正图形的角度

4.变换工具中的菜单的作用(打开方法:“编辑”菜单|“变换”命令)

命令菜单


操作效果


命令菜单


操作效果


自由旋转


选中图片自由旋转


Skew


改变图片的形状


Scale


缩小或放大选中部分的大小


Distort


改变选区形状


Rotate


旋转图片的角度


Perspective


使图形呈对角形变形


4.有时为了调整原始图片的构图,重新组织图像的布局,突出主题,去除不相关的或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用“裁切”工具处理。

裁切的内容是选中的部分,当使用“裁切”工具时,圈住需要保留的部分,再按“退格键”,则不需要的图片内容被删除。

使用“魔术棒”工具,一般选择是相近的颜色,选中欲删除的部分后,按“退格键”删除。

5.色彩调校

⑴色彩模式的调整:图像|模式(Mode),①Grayscale:图片变成灰白

②Bitmap、RGB Color、CMYK Color、Lab Color

③Indexed Color:当使用这个命令时,会弹出一个提示对话框,点击“是”按钮,又弹出一个对话框,在“颜色”框里输入数值“20”(3~256)

④Multichannel:颜色呈爆光(单色)

⑵亮度/对比度的调整

方法:图像|调整(Adjustments)|亮度/对比度(Brightness/Contrast)。如右图

⑶色相/饱和度的调整

方法: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Hue/Staturation)

Hue:

Staturation:调整颜色的变化

Hue:调整黑亮程度

⑷色彩平衡的调整

方法:图像|调整|Channel Mixer

6.滤境调整

使用各种专用滤镜进行特殊效果的制作,如锐化、模糊化、渲染、艺术化、扭曲变形等。

三、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图像的合成——把原来的多幅图像合成一幅图,突出表达某个主题。

操作过程

(1)打开两幅图片,用椭圆选框在某一幅图上欲需要的位置,然后把它拖至另一幅图片的背景层上,给新图层重新命名。

(2)双击新图层,弹出一个“图层样式”对话框。

样式有投影、内阴影、外发光、内发光、斜面和浮雕、光泽、颜色叠加、渐变叠加等。

现设置“外发光”样式。

(3)双击“背景”图层,将其转换为“图层0”并将“不透明度”调小。

(4)设置特殊效果:滤境|扭曲|球面化。

实践题: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一些关于地球的图像资料,然后用Photoshop工具处理。

要求:①用套索工具把画面分面两部分,右面做成浮雕效果,使现在的地球与未来的面貌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用色彩反转效果突出地还应未来的残酷主题。

③通过“镜头光晕”效果表现阳光的光晕。

6.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篇六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一、加工前应检查食品质量,腐败变质、有毒有害食品不得烹调加工。

二、食品应充分加热,中心温度不低于70摄氏度。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熟内生,烘烤食品要受热均匀。

三、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放凉后再冷藏。

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五、剩余食品及原料应按照熟食、半成品、生食的卫生要求存放,不可混放和交叉叠放。

六、食品加工煎炸用油,应控制使用次数,重复使用不宜超过三次,重复使用过的煎炸油不能再次用于食品加工。

七、火锅等餐后残剩油禁止再次用于食品加工。

八、隔顿、隔夜、外购熟食须回锅烧透后再供应。

九、灶台、抹布要随时清洗,保持清洁。

7.数字化加工室管理制度 篇七

1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是进行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中小学数字教材的编写必须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阐述了通用技术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并提出了课程的学业质量标准、实施建议,以及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等。因此,它是我国普通高中进行技术教育的国家标准,是编写《通用技术》数字教材的指导性文件和主要依据。在编辑加工数字教材稿件时,判断一本中小学数字教材稿件是否合格,必须要抓住三点:第一,教材是否符合课标所倡导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第二,教材的基本概念、技术知识点涵盖得全不全,有无丢知识点;第三,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及技术实例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在审读稿件的过程中,我们将对稿件中每个知识点及技能点的落实情况进行详细统计,最后形成一张统计表,使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分布情况都能做到一幕了然,且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水平要求要与课标中的内容标准要求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数字教材稿件是否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2 知识结构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每门课程都有一套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都有自己的课程理念。而教材的编写过程就是对学科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再组织、再创作的过程。因此,每一本教材都会有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数字教材以技术设计的基本过程为主线来建构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按照课标的基本要求,教材以章节的形式编写,每节内容一般先从社会或生产、生活实践中提出问题或给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与评价学生身边的典型技术案例来创设学习情景,引入学习活动;再通过调查研究、技术试验等一系列的技术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最后通过评价与交流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这充分体现了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获得知识与技能—实践应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缩短学生心理上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习效率。可见,在教材结构体系设计中,蕴含了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因此,在审读稿件时,我们不仅要从教材的学科逻辑看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是否合理,还要从教材的“心理逻辑”看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要认真审读每一章节知识结构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是否符合上述编写要求,是否体现了教材本身的编写特点,教学内容的呈现是否具有层次性,在教学内容的顺序、逻辑关系等安排上是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规律和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建立一个科学的学科教学体系,等等,这是编辑加工中小学电子教材需要把好的又一个重要关口。

3 栏目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取向和学习需求

栏目是中小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引领教学、激发兴趣、任务驱动、引导探究等作用。同时,教材栏目又是课程观的载体,栏目的内容、形式等都体现着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地质版通用技术数字教材是以原版纸质教材为基础研发的。原版纸质教材的主体部分设置了“调查研究”“自学技术”“技术实习”“技术试验”“试一试”等栏目,要求学生在弄懂科学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做中学”。在此基础上,数字教材中又增设了“指点迷津”“开阔眼界”“帮你解疑”“设计实践”“技术实践”等栏目,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掌握技术要领,开阔知识眼界,了解设计过程,亲历技术实践。各栏目的内涵和作用如下。

指点迷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每节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每节教材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内容,理解和感悟技术规范。

开阔眼界:根据数字教材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技术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你解疑:针对原版纸质教材中“问题思考”“讨论交流”“技术试验”“技术实习”等栏目的要求,或给出题目答案,或给出解题思路,或给出技术操作要领,或给出活动指导建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材中所规定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活动内容。

设计实践: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出相应的设计项目,学生可利用电子教材携带的设计软件,在电脑上完成一个或几个产品的设计,以亲历某个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

技术实践:根据学生操作实践的需要,给出了教师讲解各种工具使用的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模型和原型的制作。

在审读上述数字教材稿件时,首先要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沟通,要弄清楚各栏目的含义和特点,并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教学需要来对电子稿件中设置的栏目进行必要性、适配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判断,最后提出审稿意见,再由作者决定该栏目的取舍或修改。

4 媒体的选择是否适合教学,兼容性如何,格式是否统一

中小学数字教材是通过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来呈现教学内容的,因此,在对数字教材稿件进行审读和编辑加工时,需要从下三个维度着手。第一,要看媒体的选择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教学,是否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落实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理念,等等。第二,要看所选媒体的格式是否统一,大小是否合适,所选软件之间是否兼容,媒体是否好用,是否达到了出版要求,等等。因此,在对数字教材稿件的编辑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所选媒体的格式、属性等进行检查、转换、剪辑、标识或修改。例如,对稿件中的图片往往需要剪切、尺寸调整、调色和转换格式;对稿件中的视频往往需要进行剪辑、合成、压缩及编辑字幕等,对视频的格式、清晰度等需要进行调整,以达到出版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第三,要看数字教材中的各个工具是否能用、好用。我社出版的通用技术数字教材,在每个主页面上都设有画笔、橡皮擦、工具选取、放大缩小、便利贴、文字输入、链接档案、小白板等按钮,学生可以在电子书上做笔记、标重点、写体会、补资料,并可随时对这些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为保证这些功能的实现,在对数字教材稿件进行审读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除了要对上述工具按钮的用途、功能等进行审核外,还要对其实用性、兼容性等进行检测和试用,这是责任编辑在对数字教材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时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5 教材内容不能存在政治性和科学性问题

中小学教材在政治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所反映出的重大政治观点应该是国家的观点,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观点。《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指出:“审稿要注意政治。书稿中凡涉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评价,国家法律,国界、政治、军事、外交、统战、宗教、民族、保密等重大问题,以及涉嫌宣扬淫秽色情、封建迷信、荒诞无稽等内容的,不论明显的或隐性的,均须认真审读,慎重对待,提出处理意见”。政治问题是中小学教材的一条红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在审读和编辑加工数字教材稿件时,要时刻绷紧严把政治关这根弦,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编辑人员的一项神圣职责。

中小学教材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它对学校的教学内容有规定性作用。可见,中小学教材中绝对不能出现科学性问题。所谓科学性问题是指稿件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审读和编辑加工数字教材稿件时,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材内容是否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是否客观地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所选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准确表述地表述了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第三,使用和解释科学术语是否正确。第四,是否认真分析和选择材料,引用的材料是否真实和准确,等等。

6 教材引用的材料中是否有著作权问题

数字教材是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信息于一体,为多介质传播提供多媒体内容和服务的一种出版物。相对纸质教材而言,数字教材媒体形式多样化,知识信息量非常大。教材中不可避免地要选用一些他人的短文、插图、照片、图表等作品,而这些作品是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原作者对其享有著作权。在审读和编辑加工数字教材稿件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教材中所引用的原始材料是否存在著作权问题:第一,必须是作品片段或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单幅的美术作品,而且必须是已经发表的;第二,必须是原作者没有事先声明过不许使用的作品;第三,要标明所引用作品的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只有同时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才能有效地规避数字教材中引用材料的著作权问题。

8.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篇八

2、熟制加工的食品要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

3、直接入口熟食品须盛放在经过消毒的容器或餐具内。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或者区分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坚持清洁。

4、油炸食品时避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随时清除煎炸油中漂浮的食物碎屑和底部残渣,煎炸食用油不得连续反复煎炸使用。

5、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及时采用高于60℃热藏或低于10℃冷藏(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

6、应当将直接入口食品与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不可混放和交叉叠放。隔餐隔夜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使用。

7、灶台、抹布随时清洗,坚持清洁。不用抹布揩已消毒的碗碟,滴在碟边的汤汁用消毒布揩擦,及时清除抽油烟机罩。

9.加工车间管理制度 篇九

1、在车间劳动的服刑人员必须遵守各项监规纪律,服从警官安排,

2、遇有外宾或上级领导参观检查车间时,听到口令应起立问好,回答问题时必须立正。

3、服刑人员在车间劳动时,严禁大声喧哗、衣冠不整,严禁不文明言行举止。

4、严禁私自接受外协人员的物品,严禁通过外协人员传递信件及物品。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向警官汇报。

5、服刑人员必须严格按照 “四互三共”互助小组固定座位,不得私自变动劳动岗位,不得自行脱离互监,离开互监小组时应报告,车间小组长及小组人员必须知道其去向,

互监组内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警官汇报。

6、各车间必须按规定按时领发劳动工具,并做好记录,由管理警官按时检查签字。

7、服刑人员应爱护劳动工具,不得将劳动工具作其他用途,严禁将劳动工具带出车间。

8、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质量要求进行,不得私自丢弃生产材料,质量不达标的.应及时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一律没收。故意损坏产品、蒙混过关的,视情节予以处理。

10.钢筋加工配送管理系统简介 篇十

1 系统简介

所谓钢筋加工配送是指在专业加工厂或加工基地,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和专业化成套设备加工,以及工厂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利用设备计算机接口通讯技术,将采集到的工程设计电子文档、施工现场、定单等配筋数据信息,转化为设备加工信息依据,最终将原料钢筋加工成所需形状的成型钢筋,并通过物流环节配送到施工现场,直接安装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而钢筋加工配送管理系统就是将钢筋翻样软件、数控钢筋加工生产线设备、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仓储监控系统及成型钢筋配送车辆跟踪等,通过网络实现设备的互联与集中监控,构成集成化的从合同签订、原材料入库、生产加工到成型钢筋配送至各建筑施工现场的钢筋加工配送全过程的管控系统,其整体流程见图1,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1)录入合同相关方的相关信息,实现合同管理流程和统计分析功能。

2)以一定时间区间的钢筋配料表作为本时段内的钢筋采购毛需求量,参照库存数据生成钢筋采购的参考数据,生成原料钢筋采购订单。

3)建立库存管理,生成钢筋条码,以标牌的方式与对应原料钢筋捆扎在一起,便于识别。

4)通过IC卡记录到货车辆信息,地磅系统计量运送车辆的毛重、皮重并计算净重,用于与供应商结算。

5)钢筋下料优化套料模块,优先使用余料,提高钢筋的利用率。

6)派工单中增加条码信息,通过条码的扫描来统计生产进度。

7)通过对加工工票条码的扫描,实现将待加工工序要求信息自动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加工。自动收集加工完毕信息,实时反馈工序生产执行情况。

8)下料后的钢筋及成型钢筋统一编码,根据业务人员提交的出库计划,系统会自动识别。

9)采用无线条码采集终端,在各业务环节现场,采集钢筋批号条码,快速、准确反映业务发生情况。钢筋到货检验、国家质检人员、客户第三方监理的检验结果可在相应的环节进行录入,并可以查询。

2 效益分析

该模式顺应了国家对钢筋集中加工与配送管理的大背景,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符合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战略规划,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动化设备可降低加工成本,采用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后可减少2/3的工人数量,减少2%的材料浪费率以及降低了其他综合管理费用;加工配送中心能同时为多个工地配送成型钢筋,可进行综合套裁,使钢筋的利用率提高,节约了资源,大大降低了加工配送中心钢筋制作成本;以大量通尺为原材料来加工成品,同样保证质量被施工方认可,并且可赚取通尺与定尺的大额差价,约200~300元/吨;在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时,由工厂自进原料,可以直接承揽整个工程的钢筋用量,而甲方在结算时是以3%的损耗预留量来结算,把原本属于乙方的利润重新分配到配送工厂手中。

11.粗加工管理制度 篇十一

一、加工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着洁净的工作服,个人卫生符合《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的规定。

二、加工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发现有腐

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使用。

三、各种食品原料在加工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类分池清洗,禽蛋在加工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四、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工的刀、墩、板、桶、盒、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五、用于食品加工的各种机械(切肉机等),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洁净,用后应彻底清洗,不留死角,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六、对蔬菜要认真清洗,必要时采取浸泡清洗,先洗后切,如发现有发芽或霉烂的蔬菜应及时剔除,对动物性食品加工后应做到无血污、无毛、无鳞、无污物,内脏要彻底清洗干净。

七、粗加工间设有足够的净菜架,洗净切好的蔬菜不得直接放置在地面。

八、活养、活杀的禽类,水产品区应与净菜区严格区分。

九、随时保持粗加工间的室内外卫生,垃圾应用专用容器密闭,日产日清,保持地面干净,无积水,下水道通畅,下水口处设防鼠金属网。

粗加工管理制度范文

1、分设肉类、水产类、蔬菜、原料加工洗涤区或池,并要有明显标志。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场所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

2、加工肉类、水产类、蔬菜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分开使用,并要有明显标志。盛装海水产品的容器要专用。

3、各种食品原料不得就地堆放。清洗加工食品原料必须先检查质量,发现腐烂变质、有毒有害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不得加工。

4、蔬菜类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无杂草、无烂叶。

5、肉类、水产品类食品原料的加工要在专用加工洗涤区或池进行。肉类清洗后无血、毛、污,鱼类清洗后无鳞、鳃、内脏,活禽宰杀放血完全,去净羽毛、内脏。

6、做到刀不锈、板不霉、整齐有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工结束及时拖清地面,水池、加工台工具、用具容器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切菜机、绞肉机等机械设备用后拆开清洗干净。

7、及时清除垃圾,垃圾桶每日清洗,保持内外清洁卫生。

8、不得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内清洗拖布。

粗加工管理制度

一、员工须持有效《健康证》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

二、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或洗澡,勤理发勤更衣,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上岗或返岗前必须洗手消毒。

不得有面对食品咳嗽、打喷嚏等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班前班后搞好各自岗位卫生工作。

三、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清洗外壳,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四、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它感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或使用。

1、肉类加工:

加工肉类首先注意肉类新鲜度,病死、毒死、死因不明、腐败变质的禽畜肉不得采用。

海鲜类不要与禽肉类混合清洗。

禽、畜、鱼肉类品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

加工好的肉类必须无血、无毛、无污物、无异味。

砧板要求做到“三洁”(砧板面、砧板底、砧板边保持光洁),收市后应刮洗清洁后竖放。

2、蔬菜加工:

蔬菜瓜果进货后必须分类放在蔬菜架上,不得随地堆放。

蔬菜加工时必须做到一拣、二洁、三切。洗涤蔬菜要有足量清洁水清洗,洗涤后的蔬菜不得有泥沙、杂物、昆虫等。

腐烂的蔬菜、瓜果不得食用。

五、工用具(菜架、容器)必须洁净,不得积污。

下班后必须清洗水池、地面,保持沟渠畅通。

上一篇: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下一篇:校园快递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