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9教案第三课时

2024-11-13

unit9教案第三课时(共10篇)

1.unit9教案第三课时 篇一

回声

(三)科目: 语文 班级: 二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1课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教具准备: 课件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读了生字,学习了词语。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他读对了,他家就跟着读两遍。

生:读词语(河岸、桥洞、倒影、圆圈、波纹、游到、周围、碰到、荡回来、返回来、呱呱叫)

师:你们读的真的是“呱呱叫”

学生开火车认读本课的所有生字(全体学生跟着齐读)

二、练习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因难的同学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

2、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样的?

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3、四人小组识字巩固。进行组间的识字比赛。

4、交流识字方法。

三、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3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范写,生边看边书空再临写。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

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师范写,生临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师:有两个生字朋友也想和我们见面(游圆)

观察结构

提醒笔画,怎么写漂亮

教师范写

学生写字,提醒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小青蛙一起学习了课文,知道大自然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声音——回声。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找一找,还从哪儿能听到回声?去感受回声的乐趣,去体验科学的奥秘。

生活处处有学问,同学们只要多看、多听、多实践,就一定会越变越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去查找资料,去了解有关回声的更多奥秘。还可以到空旷的山谷或房子内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30、回声

水波

河岸

声波

石壁

教学反思: 了拓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我还进行了课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了解回声的定义,并收集儿歌《回声》进行课内阅读,让孩子们了解有关更多回声的趣事。课后还推荐《山会说话吗?》,让学生自由阅读,指引学生的学习向课外延伸,向生活拓展,为孩子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第三课时口才教案1 篇二

一、【音调练习】

1.阴平例字:妈|乎|酣|先|通。2.阳平例字:麻|胡|含|闲|同 3.上声 例字:马|虎|喊|显|桶。4.去声。例字:骂|户|汉|县|痛。

词语:家乡 鞍山 离别 黎明 旅馆 法宝 上当 缺陷

二、【声韵练习】 双唇音b p m

这三个声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上下唇紧闭构成阻碍而发出音来的。它们的发音部位是上下唇,所以叫双唇音。

步兵(bù

bīnɡ)壁报(bì

bào)北边(běi biān)背包(bâi

bāo)

奔波(bēn bō)

冰雹(bīnɡ báo)乒乓(pīnɡ pānɡ)

拼盘(pīn pán)

偏旁(piān pánɡ)琵琶(pí pɑ)

批判(pī pàn)

排炮(pái pào)妈妈(mā mā)

埋没(mái mî)

门面(mãn miàn)

三、【美文诵读】 祖国是大家的妈妈

妈妈是我的妈妈,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奶奶是爸爸的妈妈。亲爱的祖国,是大家的妈妈!

四、【绕口令】

嘴说腿,腿说嘴,嘴说腿爱跑腿,腿说嘴爱卖嘴。光动嘴不动腿,光动腿不动嘴,不如不长腿和嘴。

五、【经典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张良,是汉朝的政治家。有一天,张良出门散步,当他走到一座桥头时,见一位老人坐在那里。老人见张良走过来,把一只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年轻人,我的鞋子掉在桥下了,去把它给我拣上来。” 张良先是一愣,他怎么用命令的口气呢?又一想,他这么大年龄了,就没有和他计较,马上到桥下,把鞋子给他拣了上来。老人把脚一伸,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心里想:这个老人真是得寸进尺 啊。既然已经把鞋子拣上来了,就替他穿上吧,于是张良跪下来给他穿上鞋。老人穿上鞋子,站了起来,看了一眼张良就走了。张良看见老人的举动 有一点奇怪,呆呆地看着他的背影。老人走了一段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还算懂事,是可以培养教育的。过五天后,你在天亮时,到这里来见我。到第五天张良一大早就来到桥头,只见老人已经先来了,正坐这等他呢。老人表现出生气的样子说:”你这个年轻人比我这个老头子来得还晚,过五天再来找我。“ 张良只好回来。过了五天,天还没有亮,张良就来到桥头,这次老人又先到了。老人再次责备他,又让张良五天后再来。又过五天,这一次张良没有到半夜就来到桥头。这次老人还没有来。张良等了一会,老人才提着灯笼来。老人见张良感到满意,说:”年轻人就应该是这样。"之后,将一本 《太公兵法》送给了张良。此后,张良认真读它,反复读它,反复钻研。终于帮助刘邦打败秦王朝,建立了汉朝。张良成为开国功臣。„注‟: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孺子可教”这句成语,用于年长人称赞年轻 人有培养成材的前途。

3.长亭送别教案5(第三课时) 篇三

网 中 网

http://

《长亭送别》教案5(第三课时)

一 由歌曲<<送别>> 导入课文:

爱情,古老永恒又年轻常新的字眼。

多少才子佳人、怨女痴男,多少悲欢离合,血泪辛酸。

由此,无数的文人墨客,几多真挚的描写、热烈的咏叹。

于是有了:

关关雎鸠的吟唱,孔雀东南的飞翔,那哭倒的长城,却哭不倒的爱情,沉没的百宝箱,却沉没不了的爱的向往,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千古绝唱,唱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万般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亭送别》

展示教学目标

课件

介绍课文简介

课件

《西厢记》源于唐元稹《莺莺传》。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也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佛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生自愿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率兵至,平定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

于是,张生和莺莺在经历了佛殿相遇、一见钟情、月下吟诗、互通歌曲,发展到传书递简、跳墙赴约,直至西厢幽会、两情缱绻,最后长亭送别、海誓山盟,他们的爱情最终是花好月圆。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西厢记》,《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长亭送别》是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莺莺在长亭为他送别。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明确:悲欢离合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二 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找出老夫人,张生,莺莺的语言,确立人物对功名和爱情的态度

课件:既然是两情相悦心灵投合的爱情,为什么莺莺又有这样的担心?

1、多情自古伤离别;

2、平安是福(孙飞虎抢亲**后,更加珍视平安);

3、中不了状元,老夫人会赖婚(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张生也许会不归(金榜无名誓语网中网 为你提供免费优质教学参考资料,欢迎上传资源共享

http:// 欢 迎 光 临

网 中 网

http://

不归)。

4、中了状元,会成为高门大户甚至是帝王之家择婿的对象,也许还会有异乡花草的吸引„„

明确: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在当时的社会,始乱终弃的例子不胜枚举。汉代有一位遭遗弃的女子用从一到万的数字串联起自己的凄凉心境,希望借此感动负心的丈夫。课件

请同学们找出表明女子遭遗弃的根本原因是哪句话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逐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也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点明了这种状况的根源就是“男尊女卑”。男尊女卑的社会不改变,那被遗弃的女子除了思念,除了辗转,除了痛苦,除了等待之外,便只有深深的哀怨,而哀怨又注定了与事无补。所以莺莺在临别时的句句叮咛中流露出那么多的忧虑,那么多的惶恐,那么多的无奈与愁苦,而这正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爱情与婚姻没有把握,不能自主。

小结:如果等级门第不再森严,张生便不必跋涉千里,为娶妻求取功名;

如果男尊女卑不复存在,莺莺便没有了临别前忧心将来,满怀愁苦与无奈。

过度结束语:

《西厢记》写才子佳人“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却又跳出一般风花雪月的局限,反映了崭新的爱情观。提出“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理想;歌颂了“直教人生死相许”的自由爱情,这是《西厢记》高于历代崔张爱情为内容的作品,也高于同时代其他爱情剧的地方,《西厢记》流传至今,广为传颂,不仅因为它提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还因为它“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言。下面我们作一点鉴赏。

三 课件:艺术特点:情景浑然天成,曲词妙笔生花

词句警人,满口余香

从“情、景、”的角度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情、景、境交融得极出色的一折。莺莺的离愁别情与不同环境中的特殊景物融合在一起就营造出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下面请同学们看[端正好]和[一煞]这两支曲子

1、齐读“端正好”,问:这支曲子中有哪些意味深长的意象?

课件:意象,蓝天白云、黄叶满地、西风凄凉、北雁南飞、霜林醉染。

问:这描写的一天中那个时段的环境?

清晨

长亭之别正值深秋时节。在奔赴长亭的路上,碧空浮云万里,遍野黄花萎积,耳边可以听到西风疾吹,眼底可以看见北雁南飞,一种离愁别恨油然而生。特别是清晨看到经霜的叶子如同酒醉的容颜,一定是离人的血泪将它染红。

问: 有何作用?艺术效果如何?

作用,衬托出莺莺为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两句是莺莺的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泪的莺莺的眼中,经霜的枫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萧瑟的秋景与悲凉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委婉凄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把读者引向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中。

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柳永的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语网中网 为你提供免费优质教学参考资料,欢迎上传资源共享

http:// 欢 迎 光 临

网 中 网

http://

景物描写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成天然

问:亦有人说这段曲词句句是景,只一句是情。哪一句 ?

只一“泪”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总是离人泪”,画龙点睛,着墨不多,却倾注了作家全部心血。

可以结合相似的情景交融来讲解:

课件:(1)、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马致远的《秋思》前面的每个景都和“断肠人在天涯”融为一体,同样是在秋天,同样是一个人,如果他是在等心爱的人前来约会,估计前面的景就不能再是‘枯藤老树昏鸦’了。

(3)、小结:

王国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齐读[一煞]一曲,问:描写的意象,所处的时段.课件

问:景物给你的印象如何

分析:[一煞]一曲,写莺莺目送张生离去,青山无情,挡住了送行人的视线,疏林不与人方便,没有挽留住斜阳,一骑绝尘去,转山坡,穿疏林,熟悉的身影在淡烟暮霭中依稀可见。分别后陪伴莺莺的只有冷清清的斜阳,秋风掠过禾黍,飘来声声马嘶,都撕裂了莺莺的心。这一曲描写的是四顾无人的郊外之境,又时值黄昏,因而这比[端正好]中途中之境更见凄凉。“青山”、“古道”、“夕阳”、“烟霭”不仅是这种自然环境下特有的自然景象,同时它们也都是传情寄恨的载体。而且这一支曲子通过时间的变化,写出了莺莺对张生的痴情:那种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之情。这一曲又是情、景、境的高度融合。

【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霭”四种意象,展示唐诗宋词中找出有关“愁”的诗句。

课件:青山: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赵企《感皇恩•别情》

夕阳: 秋草独行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王贾宜宅》

烟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霖•寒蝉凄切》

问:最后一句“遍人间这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使你想到了哪些诗词名句?试做比较分析。

讨论明确: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明确: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再次强调《长亭送别》的艺术特点:情景浑然天成曲词妙笔生花

四 检查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

五 【课堂练习】 教师示例

将【一煞】【收尾】两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歌

示例:一骑绝尘去,山峦笼轻烟/转山坡,穿疏林,熟悉的身影依稀可见/道一声平安,道一声珍重,陪伴着的是冷清清的斜阳/秋风掠过禾黍,飘来声声马嘶,马嘶声声叩击莺莺心语网中网 为你提供免费优质教学参考资料,欢迎上传资源共享

http:// 欢 迎 光 临

网 中 网

http://

田/劳燕分飞谁主使?离愁别恨苦难言/说什么功名仕途,只问何处归程何时归年/山程水泽情难忘,夕阳古道心相连/青山下,秋风里,离人泪,心自颠/那离愁呵,长如水,沉如铅/一辆车儿,如何载得起?如何拖向前?

六 家庭作业: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支曲子,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为之谱曲。

2、以组为单位,将课文改写成戏剧剧本,并组织表演.语网中网 为你提供免费优质教学参考资料,欢迎上传资源共享

4.一对一教案 第三课时 篇四

1、打 A 举 B 玩 C 对人进行攻击(!)好孩子不应该打人()(2)他打着伞去上学()(3)我们经常去打篮球()

2、光 A 完了,没有 B景象 C光线(1)月光柔和地照射着大地()(2)眼前是一片灿烂的春光()(3)他把身上的钱都花光了()

3、开:A、把关闭的东西打开;B、发动,操纵;C、设置,建立;D、举行。(1)今天学校开运动会。()(2)开国大典。()(3)他学会了开车。()(4)请开门。()

4、益:A、好处;B、增加;C、更加;D、有益的。(1)经过一番谈话,我觉得受益不浅。()(2)我们要保护益虫。()(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4)多参加体育活动能使人延年益寿。()

二、词义辨析。1.本来 原来

我们()是朋友的,但经过一次争辩后,我们的感情就破碎了。读了这本书之后他才发现,()这个故事这么感人。

[本来·原来]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2.本领 本事

无论什么行业,过硬的()都是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地方刻苦训练出来的。

老李真有(),把孩子教育的这么出色!

[本领•本事]“本领”着重指工作的技能,特殊的技巧,需经特别学习才能掌握的,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如“有本领”“本领高强”。“本事”侧重于活动能力,指一般的能力或手段,多用于口语,如“有本事的尽管上来”。3.本质 实质

事物的()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本质•实质] “本质”运用范围比“实质”广,“本质”指人或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与表面的或虚假的相对,如“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质”着重指事物论点或问题的实在内容,一般指抽象事物,如“精神实质”。4.变化 变革

多拉A梦的小口袋永远都()无穷,真是太奇妙了!这次伟大的()给这个村子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

[变化•变革•]“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情况,如“化学变化”“变化多端”。“变革”变旧革新,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如“变革社会”。题例:而当一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 为新事物的性质。(变化)5.变换 变幻

我们要适应季节的()

首先,通过大众传媒,我们对世界风云()了如指掌,否则我们就会一无所知。

一个物种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可以发展成另一个新的物种。

[变换·变幻]变换:只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能带宾语。如_变换位置/适应季节的变换。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的或奇异的变化,不能带宾语。如:风云变幻/情绪变幻无常。

“变异”指同性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如“物种变异”。

三、标点符号练习(1)

1、去好呢 还是不去好呢

2、你看到什么了 孩子

6、全体立正

9、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 那就是用脸盆 饭盒子 茶缸煮饭 煮东西吃

10、她问我们饿了没有 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思

11、他时而默读 时而朗读 时而背诵

12、我在市场里买了桔子 苹果 青菜 锤子 钉子等东西

13、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 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 读机械制造专业 我在百货公司工作

16、推开门一看 呵 好在的雪呀 山川 河流 树木 房屋 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18、图书馆里的书真多 梅林童话 上下五千年 十万个为什么 我都喜欢看

19、她带走了落叶 纸屑 尘土和果皮 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 啊 这不是王阿姨吗 她是我原来的邻居

23、往前没走多远 就听到小丽叫 快来呀 姐夫 我跑到跟前 扒开草丛一看 是个不大的水泡子 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 挨挨挤挤地都是鱼 我不禁叫起来 啊 这么多鱼 他连忙脱掉鞋袜 跳进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

24、散会了 大家想想我是孩子 应该照顾 就把糖呀 蜜饯呀 橘子呀 拿过来给我说 带回去吃吧 我连连摆手说不要 不要 我家里有 可是爸爸却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似的 不客气地拿出塑料袋 把糖果一把把地装进去 边装边说 不拿白不拿

(2)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说”后标点符号的几种用法。)

1、小伟说 我爸上班了 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2、我爸上班了 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小伟说

3、我爸上班了 小伟说 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我们小学生要做到 上课时 积极动脑 动笔 下课时 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

4、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是水浇得不够 是肥施得不够足 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一位雷达兵在生产队当过副队长 他找到了答案 瓜秧开了花要受粉

5、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6、在我国分布最广的家燕 又名玄鸟 拙燕 越燕 它体态轻捷伶俐 飞行快如流星 常结群横飞田野 在水面掠过 追捕蚊 蝇等害虫 燕群所过之处 蚊蝇为之一扫

7、黄山被人们称为 天下第一奇山 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为黄山四绝

8、山是靜的 海是动的 山是壮观的 海是活泼的

9、敌人来了 我们就到地道里去 敌人走了 我们就出来照样种田过日子

10、六一 前夕 我订了 中国少年报 故事大王 少年文艺 等许多书

11、儿童文学选 这本书里有一首诗 名叫 时光老人的礼物

12、我家种着许多花 有八月菊 紫罗兰 石榴花 我最喜欢的是那株八月菊 看着八月菊 我就想起陈毅爷爷写的 秋菊 这首诗来

答案:

1、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

2、你看到什么了,孩子?

6、全体立正!

9、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煮东西吃。

10、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思。

11、他时而默读;时而朗读;时而背诵。

12、我在市场里买了桔子、苹果、青菜、锤子、钉子等东西。

13、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工作。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14、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

15、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壸、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

16、推开门一看。呵,好在的雪呀!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18、图书馆里的书真多:《格林童话》《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我都喜欢看。

19、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啊!这不是王阿姨吗?她是我原来的邻居。

23、往前没走多远,就听到小丽叫:“快来呀,姐夫!”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是个不大的水泡子,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挨挨挤挤地都是鱼。我不禁叫起来:“啊!这么多鱼!”他连忙脱掉鞋袜,跳进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

24、散会了,大家想想我是孩子,应该照顾。就把糖呀、蜜饯呀、橘子呀。拿过来给我说;“带回去吃吧!”我连连摆手说:“不要!不要!我家里有,可是爸爸却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似的,不客气地拿出塑料袋,把糖果一把把地装进去,边装边说:“不拿白不拿。”

四、修改病句

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2.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3.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4.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5.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

6.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7.桌子上的闹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8.庐山瀑布、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9.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

10.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

11.桌子上有尺子和钢笔,这是她的,那是他的。

12.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

13、妈妈带我去参加蝴蝶展览。

14、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的习惯。

15、秋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

16、亮亮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17、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大。

18、马儿在宽阔的草原上奔跑。

19、老师带领我们去参与少儿书法比赛。20、小刚成了光荣的少先队

五,给句子排序。

1()()碧溪河从村前流过。()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

()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

()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2()()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长在绿草中,像蓝天上缀着的星星。()小花园在教室的左边,长八米,宽四米。

()花园里四周的道路上都长满了青草,好象铺了一层绿毯。()它紧靠短墙,由一排横、两排竖的篱笆和这面短墙围起来。()花是老师精心栽培的,有的长在地上,有的长在盆里,构成了一个个图案。()到了夏天,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绿叶,托着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各色各样的花儿,美丽极了!

3()()王红同学真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老天爷一直紧绷着脸,阴沉沉的,好象跟谁生气似的。()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一个女同学飞快地朝操场奔去。()天突然下起雨来。

()啊!那是三年级(4)班的王红。

()下午放学的时候,同学们背起书包正准备回家。()原来,她是冒雨去降国旗的。

()红领巾在她胸前飘动,就像一束跳动的火苗。

4()()我们坐在河边柳树下,放下了鱼钩。

()忽然,浮标一沉,我急忙把鱼竿往上一提,一条银白色的小鱼钓上来了。()星期天早晨,我和小明扛着鱼竿到郊外去钓鱼。()浅红色的浮标漂在水面上。

5.四年级上册《猫》第三课时教案 篇五

第三课时

一、回顾导入

说说猫有哪些古怪性格?

二、感悟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评价

2.品悟重点

(1)刚满月的小猫十分淘气,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一是刚满月,腿脚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了。)

(2)分层:一层:(1);二层:(2-4);三层:(5-末)。

(3)满月的小猫如何玩?说明什么?(贪玩、好动、淘气)

(4)从哪些地方看出胆子越来越大?

(5)花草被折腾得“枝折花落”,作者不生气吗?(作者对小猫的淘气,不但不责打,还赞赏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充分说明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总结

师:可以说,全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把它当作朋友,当作家人,当作孩子。正是有了爱,才把猫写得活灵活现。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三、全文总结

1.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作者爱猫的感情,为什么?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说它贪玩吧,……又是多么尽职”就像一个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别人叙述自己的孩子。又如,“在稿纸是踩印几朵小梅花”,明明是说猫的脚印把稿纸弄脏了,却说成是“踩印几朵小梅花”,更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还有,描述刚满月的小猫淘气的句子,也能说明这一点。)

2.探究写法

(1)修辞:反问、比喻、拟人

(2)作者采用“总分”式的构段方式,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写猫的性格古怪时,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鲜明生动起来。而且作者用词准确,字里行间蕴含着感情色彩。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动;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写猫的可爱时,“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的孩童。这样饱含情感的语句比比皆是,要注意认真体会。

(3)动静结合。

(4)师: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阅读

1.利用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拓展阅读。

这两段文字中,第一位作者是通过写猫的外貌和神情表达喜爱之情,第二位作者是通过写一家人对小猫的态度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对比阅读这两段,体会不同作者同样的爱猫之情,以及不同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

五、作业布置

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老实——贪玩——尽职

性格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胆小——勇猛

喜爱之情

满月:贪玩、好动,不怕摔

热爱生活

淘气可爱

6.第三课时 视觉暂留教案 篇六

视觉暂留——动画转盘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知道什么是视觉暂留,了解视觉暂留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制作动画转盘!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视觉暂留!

2、能动手制作动画转盘!

3、知道动画转盘的原理!重点突破:

1、对视觉暂留的理解;

2、动画转盘原理的理解; 课堂流程:

一、情境导入: 点名之后: T:科学实验室 S:我是小博士

T:有没有人把验钞器带来了,用100的成品展示,给自己加5分 T:为什么假币不会出现这个荧光字呢? S:......T:因为真正的人民币采用专用纸张制造,而假钞通常采用经漂白处理后的普通纸进行制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不会出现荧光反应。

T: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来探秘什么呢?首先我们看几段视频 S: T:第一个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 S:.......T:这些是什么类型的片子? S:动画片

T:你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啊? S:.....T:黄老师小时候也很喜欢看动画片,我小时候就在想啊!这些动画片到底是这么做出来的呢?你们猜一猜,动画片是怎么做出来的? S:....T: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动画片的神秘面纱!探究动画片的制作原理!

T:老师昨天拍了一张照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S:..........T:接下来再看看有什么变化没有!S:动了

T:为什么之前没动,现在动起来了? S:....T:刚刚黄老师做了什么? S:点了图片

T:我是这样一下、一下、很慢的点的?还是很快的点的啊? S:很快

T:你们能看到动画的效果除了很快的按动还有什么原因? T:看是不是还有很多图片? T: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S;......T:是不是连贯的

T:要想看到动画片,除了要快速变化,还要有连贯的图片!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一系列连贯的图片快速按动会出现动画的效果呢? S: T;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注视图形中央的四个点15秒,然后对着白色的墙壁,你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数15秒啊!1、2、3........对着白色的墙壁眨眼 S:哇!

T:接下来再看一个图片,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 S:......T:为什么我们能在白色的墙壁上看到图片呢?是不是黄老师提前画在墙上了? S:不是

T:因为我们的眼睛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视觉暂留!我们人眼看到的东西不会马上消失,会在我们的眼睛里停留很短的时间,这个时间到底有多短呢?请看屏幕,0.05秒——0.2秒,所以我们会在注视图片15秒之后,在白色的墙上看到图片!

T: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连贯动作的图片快速播放会出现动画效果了吗? S:知道了,因为视觉暂留。

T:由于的视觉暂留作用,连贯动作的图片快速播放时,前一个画面的印象还没有消失,下一张稍微有一点差别的画面又出现了,所以会出现动画效果

T: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动画片的制作原理,一个30分钟的动画片需要4万多张图片,所以为了能让我们看到动画片,制作动画片的工作人员是很辛苦的啊!

T: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视觉暂留的现象啊?黄老师再次拿出了我的小风扇,涉及到了很多的科学知识哦!有没有今天学的视觉暂留呢.? S:......T:我们坐在自己家的车里有没有视觉暂留呢?

车轮转动,还有树木、、、T: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科学知识,如果你不来学科学,你会知道这些知识吗?

T:如果我想看到一段人骑马的动画,你们觉得需要哪些材料? S:首先需要人骑马的图片

T:老师这里有一些人骑马的图片,那么我们今天怎样才能看到动画片呢? 现在先下课休息,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制作动画片!T:现在开始发材料了,请......S:.....T:首先我们刚说了,是不是要人骑马的图片,找找材料包里有没有,然后还需要能快速变化,对不对?那我们利用现在的材料来组装一个能把图片快速变化的东西,请你们拿出一个碗,然后在拿出一大一小的两个盘,最后在拿出一个叉子,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拿出来了,好的,现在你们自己把这些拼起,拼好了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T:现在黄老师发现了两种不同的组长方法,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你们认为哪位同学是对的呢? S:......T:为什么他的是正确呢? S:因为他的可以快速转动

T:是的,这个可以快速转动,把人骑马的图片放上去试试,你们觉得看得清楚吗? S:不清楚

T:我们现实是不是俯视,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叫俯视?

那么仰视呢,平视呢?我们现在来快速反映一下,考考大家,看谁的反应最快啊!俯视、平视、仰视、S:........T:那么我们平常在家里看电视上的动画片是采用的哪一种? S:平视

T: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平视今天自己做的这个动画片呢? S:..........T:看看袋子里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助大家的,把膜镜拿出来,数一下一共有多少面膜镜,然后想一想这些膜镜是干什么用的呢? S:贴在碗上的

T:那要贴在碗的里面还是外面呢?为什么呢? S:外面

T:贴在上面看一下,然后转动转盘看一看是不是可以看见动画了?看的清晰吗? S:可以看见,但是看不清楚

T:那你们观察一下,你们的膜镜,看怎么办才能把你们的动画变得清晰呢? S:老师,有一层膜,撕掉以后就可以看的很清楚了。

T:很棒,现在老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把袋子里的其他图片拿出来看一看,记得要注意观察哦

2分钟过后......T: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画片呢?

S:人骑马,划船,吃豆豆,跳绳,图形变换。

T:同学们看的都非常的认真,你们看到的动画片里面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S:有一张没有图片

T:那你们知道这张没有图片是用来做什么的吗?想一下,是的,是要你们自己制作动画片的,那同学们,你们想画什么动画片呢? S:人骑马......T:同学们的创意都非常的棒,那我们一起观察一下,你们刚看过的这些图像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T:设计的动作要简单; 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

7.《阿Q正传》第三课时教案 篇七

教学要点

1.未庄的环境变化,从不安到骚动到安静到太平。

2.阿Q革命的破灭。

3.假洋鬼子之流夺权成功。

4.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讲解课文。

教师启发讲话:全文开头时写到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后,曾带来“大不安”,未庄人“摇动”,反动派惊恐,接着静修庵革命,剪辫子**曾使未庄产生了一阵骚动以后的未庄又怎样了呢?(随着讲话在黑板上板书)

板书未庄(环境)不安(摇动、惊恐)――骚动(静修庵革命,剪辫子**)

1.请同学默读第二部分开头至“,革命党来了”。

释疑:航船七斤:撑航船的七斤,七斤,人名。绍兴人常在孩子刚生下来时称一称,几斤重就取名几斤。着了道儿:着,多音词,此处念zhuó;又念zhāo,如“第一着”;又念zháo如“自己睡着”;又念zhe(轻声),如“说着”、“想着”。

提问:试把这一部分未庄的环境描写与全文开头的那段描写作一比较,未庄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现实?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未庄经过一阵不安、骚动之后,人心又“日见其安静了”,这反映在了辛亥革命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只是进行了一场换汤不换药的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军政大权仍然落在地主豪绅的代表人物手中,最可笑的是“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跟课文开头写的三更四点偷偷摸摸把衣箱运到未庄来藏匿形成鲜明的对照。

城里革命是换汤不换药未庄革命则连汤也没换,只是赵秀才把辫子盘在了头顶,一个“盘”活画出了投机革命的嘴脸:进,可表示“革命”了,辫子已没了;退,可以随时放下辫子,迎接复辟。这种“秋行夏令”的壮举,真是“万分英断”!作者在对封建余孽们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也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作了深刻的批判。

2.教师朗读从“阿Q听到了很羡慕”至“呸”。语气要扣住“失意”,第三段要显出阿Q的要强,但是外强中干的“强”。

释疑:“拗”是多音词,此处念ào,折的意思;又念ào,不顺,如“拗口令”;又念niù,固执,如“执拗”。

提问:分析阿Q在盘辫以后的心理活动。学生议论。教师小结:阿Q在看见赵司晨盘辫之后,“才有了学样的意思,”这跟静修庵革命一样又慢了一拍,使未庄人见了他不像以前那样显出“惊惧的眼光”,而是“不说什么话”,因而感到“很不快”、“很不平”、“很容易闹脾气”,特别使他“总觉得自己太失意”!怎能不失意呢?①静修庵革命,“他们不来打招呼”,②“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③眼前“小D也将辫子盘在头顶上了”。这虽是阿Q的特殊心态,却含蓄地批评了辛亥革命在对待革命对象、争取同盟军上的错误做法,连阿Q也感到“既然革了命,不应该只是这样的。”现在偏偏这样了,当然使他对革命从“神往”而跌到“失意”了。

板书阿Q对革命的态度神往――失意

3.请一个学生朗读从“这几日里”至“叫洋先生了罢”。

释疑;城里一个:暗指秋瑾。L,念bì原意腿瘸,这里是慢慢走的意思;注意此字跟“蹩”的异同,蹩,念bié,跛,手腕或脚腕扭伤了,也可能有一跛一跛或慢慢走路的意思。如《药》里(驼背五少爷)“蹩到临街的壁角的桌边”。必恭必敬:必,现在写毕,过去通用。

“阿Q曾经领教过的棍子”,棍子:指手杖,第三章里阿Q骂假洋鬼子为“秃儿。驴……”时,曾挨过几下手杖。

教师讲解:正当阿Q失意之时,看到假洋鬼子为赵秀才带回一个银桃子,从此“大阔”,使未庄人“惊服”,而把阿Q更“不放在眼里了”。这使他悟出,要革命,“第一着仍然要和革命党去结识”。这个结论当然是对的,反映了他模糊的阶级意识,这跟假洋鬼子之流投机革命有本质的区别。可惜他找错了对象――假洋鬼子。

4.教师和学生共同分角朗读,从“洋先生”至“出现白盔白甲的碎片”。要读出假洋鬼子的趾高气扬,阿Q的卑躬屈膝,赵白眼的狐假虎威。

提问:①联系上一段文字,作者是怎样描写假洋鬼子的形象的?学生议论、发言。教师整理成板书:

②假洋鬼子原是因留洋而剪了辫子的,为什么又重新留起辫子来?又为什么不梳辫子而“拆开了披在肩背上?学生议论、发言。教师小结:他留洋回来还是清皇朝,留起辫子才能“做大官”。革命发生后,他因剪过辫子,便剩机进城去投机革命。一看城里只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实质并不变,于是回到未庄后继续留他的辫子。但凭他那敏锐的嗅觉,革命后总跟革命前有所不同,因此,他把头发披散在肩上,好为他今后的行动留有选择进退的余地。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成功,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假洋鬼子投机革命的两面派嘴脸,并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辛辣嘲讽和无情鞭挞。

③联系前文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阿Q去找假洋鬼子前后的心情的?这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议论、发言。教师整理成板书

阿Q的心情变化,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他的革命愿望从失意到破灭的过程,“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阿Q结识革命党的失败,是假洋鬼子们扼杀的结果,也是辛亥革命本身不彻底所造成的,而他自身的愚昧、落后也注定了他只能有这个唯一的结局。

板书阿Q对革命态度神往――失意――破灭

5.请一个学生朗读,从“有一天”至“两只脚却没有动”。全节的声调略低,语气急促,稍带神秘感,“宁式床”要读重音。

释疑:既转弯:转弯以后;既,已经,这里作“以后”更通。

提问:这节叙述赵家遭劫的事有什么作用?学生议论、回答。

教师小结:

①反映了革命以后没有解决根本的矛盾,致使社会秩序混乱,给趁火打劫之徒大开方便之门。“不上二十天,抢案就是十几件”(本书第九章“大团圆”)。

②与课文开头举人老爷下乡寄放箱子相呼应,交待了箱子的`去向。革命倒未使他失去什么,歹徒却抢去他的箱子,具有讽刺意味。

③呼应阿Q的革命狂想。作者故意用了“似乎”、“不分明”等字眼,采取雾里看花的手法,把阿Q幻想中的革命图景跟眼前的真实的抢劫行动混杂起来,让阿Q错把抢劫当革命。他多想参加啊,“两脚却没有动”。因为事先“他们不来招呼他”,假洋鬼子更不准他革命。

④为阿Q的最后“伏法”作了铺垫。不论是参加革命党还是参与抢劫,他两脚都没动,结果却被枪毙了,这就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人们在无限同情他的不幸的同时,更对吃人的封建社会表示强烈的愤恨,也对革命的不彻底表示深深的遗憾。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阿Q正传》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请说明出处

6.教师朗读最后两段。

释疑:末一段三个破折号的用法:第一个解释说明,第二个跳跃式地转换话题,第三个语气不连贯。

提问:未庄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议论、发言。教师不断重复一些词语:黑暗、寂静、太平、更漆黑、关好大门等。并在本课时开头板书的未庄(环境)……后加“太平”两字。小结:未庄经历了不安、骚动之后又一切恢复了太平,不过更“漆黑”了。

教师讲解末一段:阿Q革命彻底失败了,末一段作者以大段的心理描写写出了阿Q对失败原因的检讨:假洋鬼子不准我造反”。怎么办?阿Q又祭起了他唯一的法宝――精神胜利,“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要告一状”,把假洋鬼子“抓进县里去杀头”,结果自己却被枪毙了,多么令人辛酸的幽默!

二、布置作业。

1.抄录本课的多音词。

2.复习全文,思考:①本文的环境描写。②阿Q是怎样一个形象?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阿Q正传》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8.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三课时教案 篇八

授课人:

吴艳云

地点:高一(17)

时间:2012/10/17 课题:2.2.1对数与对数运算(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推导对数换底公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精神和态度。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推导对数换底公式的过程,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运算法则,对数换底公式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感受对数的广泛应用。

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换底公式,对数恒等式及其应用 难点:正确使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1)对数的运算性质公式有哪些?

(2)y13(1001)x(人口增长问题),当y18时,x是多少?

二、换底公式

logab= logcblogcaa(a>0且a1,c>0且c1,b>0)证明:设

logb=,则ab,两边取以c为底的对数可得:

logcalogb,即logalogb

ccc

logcblogclog即logbalogaccba

通常取以10为底,或者取e为底

三、换底公式的应用

1解决情景(2)

2求证下列等式(1)logab=3例题讲解

m1m(2)lognb=logb

aanlogba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log89log

32(2)

3logablogclogdloga

bcdlg9lg32lg32lg252lg35lg210解:(1)原式= 3lg8lg3lg2lg33lg2lg33

(2)原式=

练习求lgblgclgdlga1 lgalgblgclgdlog225log4log9的值

35实际问题的应用 例2(教材例5)

解:(1)lg20lg0.001lg20lg103lg2034.3

答:这是一次约为4.3级的地震(2)设5级、7.6级地震的最大振幅分别为

、

125lg1lg02.6lg2lg12.6lg2102.6

则7.6lg2lg01

212102.6398

答:7.6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约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398倍。

1例3(教材例6)

解:设生物机体内碳14的含量为1,经过一年后的残留量为x,经t年后残留量为76.7%

57301(1)x 则 2tx0.767(2)由(1)得x1215730代入(2)得

12t57300.767

tlog10.767 57302t5730log10.76757302lg0.7672193 1lg2所以王堆古墓是近2200年前的遗址。

四、对数恒等式

(1)xlogax(a>0且a1,xR)任何一个实数x都可以表示成对数形式 a(2)axloga(a>0且a1,>0)任何一个正实数都可以表示成指数形式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1)(2)logx(3)log1x3

2321log113解:(1)xlog12

333x2

(2)(3)两题由学生预习教材70—72页之后完成

五、小节:1学习换底公式及推导公式和对数恒等式 会用换底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不置:

9.负荆请罪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篇九

负荆请罪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一、复习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负荆请罪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www.520xy8.com/article/ “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别提了 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扔在一边避让 下一页 温馨提示:本文章的地址是:www.520xy8.com/sjbwz/12/17621.shtml欢迎并请保留地址,非常感谢!

10.安塞腰鼓第三课时教案 篇十

第1课时

本文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入手,视频播放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激越热烈的表演场面,并且让学生对安塞腰鼓这一艺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进入文本的学习打好铺垫。教学本文重在美文美读美评,重在熏陶感染,重在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鸣。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二、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过“摇滚”和“劲舞”吗?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一一安塞腰鼓。

1、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安塞腰鼓——气势铿锵激越,发聋振聩;动作变化豪迈粗犷;舞姿奔放雄浑。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

2、导入: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美读课文,学习新课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2)指导朗读。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怎么读?

请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教师指导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四、结束语: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二、重点、难点:

1、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 :

一、揭题读题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想到了用哪些词来形容它?

二、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表演中的安塞腰鼓。

这一部分中,作者对安塞腰鼓发出了一句由衷的赞美,并且在文中出现了多次,快速浏览课文,把它划出来。

好一个安塞腰鼓!

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的5-17小节,哪些语句特别能打动你、感染你,你可以多读几遍。

(一)学习6-8小节,体会场面的宏伟。

1.指名读,这一段主要写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或者说你感受到安塞腰鼓的什么特点?

引出: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2.这腰鼓,是怎样的壮阔、豪放和火烈呢?看!(引读)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理解“流苏”、“瞳仁”的意思。

3.出示第7小节,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找出反义词,腰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理解句子的意思。

4.以诗的形式练习了朗读。

现在我们就以诗的形式,读这诗一样的语言,品位诗一样的.意境。

安塞腰鼓如此豪放火烈,如此充满力度、激情和感染力,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学习9-11小节,体会声音的震撼。

1.男女生分组读。

2.找出两个比喻句。读一读。

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安塞腰鼓强烈是声响给人以震撼,腰鼓在动,所以山崖在动,心更在动。)

3.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变成牛皮鼓面了?(河流、黄土地、天空)

是啊,安塞腰鼓如此令人震撼,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如此使人惊心动魄,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学习12-14小节,欣赏击鼓的后生。

1、自由读,你感受到击鼓的后生怎样?

(有力、生命活跃强盛、能量奇伟磅礴、元气淋漓)

理解“元气淋漓”,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如果你是亲临现场的观众,你怎样夸奖他们?

2、这些后生们为何如此元气淋漓、如此能量巨大?因为有黄土高原这片土地的养育谈不上有——,可以说,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元气淋漓的后生,当然也谈不上有——惊心动魄的搏击。所以作者又发出这样的赞叹——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学习15-17小节,欣赏奇丽的舞姿。

1.指名朗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2.什么叫“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

3.指名读第15小节,几个排比?都是写什么?

4.引读:每一个舞姿都——

5.小结,这一部分,可以概括为——奇丽的舞姿。

如此奇丽的舞姿,如此使人拍案叫绝的舞姿,连山河也感到痛快,观众呢?怎能不陶醉其中,如痴如醉,浮想联翩,所以——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授:品味文章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我们一起领略了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感受了雄壮的声响,见识了击鼓的后生,欣赏了奇丽的舞姿,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闹或烈。

1.同学们,我们一起领略了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感受了雄壮的声响,见识了击鼓的后生,欣赏了奇丽的舞姿,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闹或烈。

课文中除了写“闹”“烈”,有没有写静呢?

读一读,男生1-4,女生18-20

这样“静——闹——静”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烈,强烈、壮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静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静是戛然而止、是平静、安静、宁静、寂静。不管是舞前的还是舞后的静,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烈,强烈、壮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静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静是戛然而止、是平静、安静、宁静、寂静。不管是舞前的还是舞后的静,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2.文章除了这种对比的写作特色外,在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排比、比喻、反复)

三、拓宽欣赏,理解地域差异以及文化的多样性。

同学们,如果说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那么,孕育在苏北里下河水乡的海安花鼓则是温柔秀美、欢快活泼的,而且还曾经参加了国庆50周年的庆典活动。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描写海安花鼓的文字。

一溜鲜嫩嫩的水乡娇娘,一溜红红的花鼓,一袭碧碧的绿裳,苏北的里下河呵,接纳了淮河,接纳了大海,接纳了长江,接纳了从上天垂下的雨帘。

碧碧的绿裳在飘,红红的花鼓在跳,柔顺的里下河女子在笑。绿裳是春色,花鼓是青春的火焰,娇嫩得可以掐出一把水的女子,是粘稠的老酒,将五千年的土地装扮得年轻,装扮得奔放。

水灵灵的影儿,在跳跃,在闪烁,在敲击。震醒了大江,震醒了大海,震醒了沉睡了五千年的土地,震醒了与大江、大海连接的里下河。多水的江海平原,多水的女儿,敲打出的花鼓声,溅出的也是水一样清澈的血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大物博,像安塞腰鼓、海安花鼓这样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

板书:

演出前 安静的腰鼓 静

演出时 隆隆的腰鼓 动

上一篇:鸡年新年的英文贺词下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