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探讨论文

2024-08-22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探讨论文(共10篇)

1.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探讨论文 篇一

当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生活上碰到的困惑,有时无法自行解决,长期如此会产生心理上的障碍。此时确实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帮助,我们学校心理咨询室正是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服务的,为了使心理辅导进一步得到普及并更好地为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服务,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并了解心理辅导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承。

3、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力求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心理辅导的方法、途径:心理咨询室“心灵的港湾”,各班级心理教育课,学校橱窗,各班级黑板报,“开心由此”电话,“悄悄话”信箱,红领巾广播“心灵之声”栏目等。

2、校辅导站地点:浴宇楼四楼东首“心灵的港湾”。(电话:83229875)

3、辅导站定期开放时间:每星期五5:00―6:00(其它时间的咨询辅导由学生另行预约)。

4、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级文件,有关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方法等,使每一个教师首先每天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理面对学生。

5、除建立“心灵的港湾”,定时开放外,每位班主任每人一本记载本,随时辅导记载,为一些难为情和不愿进心理咨询室喜欢和班主任老师交谈的同学服务。

6、班主任做好平时日常教学中的学生心理辅导,辅导站老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各班可利用班队活动、心理健康课深入浅出地辅导学生心理健康,从学生身边的事展开。还可与家长联合起来,积极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习惯等。

7、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本学期安排出两期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向全校宣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8、完善学校心理管理机制,紧密团结在以刘玮校长为中心的心理教育组,明确各项分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讨各类案例。

9、更好的开展家校联系,开展家校联系卡,举办家校学生心理座谈会,共同探讨心理现状及各类应对措施……

10、对班级咨询员进行选拔、考核、辅导,再各班级由同学推选出两名学生咨询员。要求:心理素质良好,乐于奉献,热爱集体,关心同学,能够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最重要的是要求能够保守秘密。在选出后,对咨询员进行教育,严格遵守咨询处的纪律,明确工作目的。然后开展简单的咨询指导辅导。如果,时间场地不允许组织集体学习,咨询处讲准备学习材料分发给个人进行自学。

11、对广大同学进行心理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以心理测量表的形式对同学进行心理调查。主要对以下四方面作为重点:

(1)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否符合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

(2)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否与社会协调一致。

(4)有没有完整的人格。这些只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因为考虑到个人差异及工作量的问题,仅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建立每个同学的心理档案。

13、建立多种联系方式,随时随地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尤其敏感自己的隐私,很多初次咨询的孩子对老师还缺乏心理信任,所以开设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广大同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咨询,具体方式如下:

(1)面对面咨询咨询者可以与指导教师同学当面沟通;

(2)电话咨询指导教师和班级咨询员联系方式祥见附表;

(3)信件咨询咨询者可将自己的问题以信件形式投递到指定信箱;

(4)电子邮件同学也可以通过e-mail咨询问题。

我校咨询处虽然没有专业人员,但是我们将以最大的工作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竭诚为同学们服务。

2.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探讨论文 篇二

一、识恩——让学生在感恩的氛围中熏陶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首先应创造感恩教育的氛围, 让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感恩教育活动的启动阶段,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创设感恩的氛围。例如:在午休时间, 学校在“红领巾”广播站中播放《烛光里的妈妈》、《感恩的心》、《父亲》、《母亲》、《小时候》等温馨感人的歌曲, 让孩子们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亲情;各班级利用间操时间组织学生学做《感恩的心》手语操, 使孩子们在舞动的节奏中, 体会感恩;每学期开学初, 学校组织各班开展《三字经》、《论语》诵读比赛。使孩子们在诵读的过程中, 用心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和他人的帮助之恩。感恩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潜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

二、知恩——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感恩教育需要在活动中通过主体的参与、主体的感悟, 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也就是说, 需要在既定的情境中, 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恩情和为什么要感恩。为此我们学校少先队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比如在《感恩父母, 感悟亲情》系列主题演讲比赛中, 小选手们用真挚的感情, 朴实的话语, 表达了自己对父母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一片感激之情。有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赵××深情地诉说道:“在我很小的时候, 妈妈就离我而去了, 是爸爸即当爹又当妈的费尽心血把我养大。他每天为我洗衣做饭, 送我上学。我要发自内心的说一声‘亲爱的爸爸, 您辛苦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好好孝顺您, 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在《名字的含义》征文活动中, 六年三班的张赛同学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的姐姐叫张竞, 我叫张赛, 我们俩姐妹的名字合起来就是‘竞赛’。我们的名字中饱含了爸爸妈妈无限的期望。他们希望我们姐妹在学习生活中, 勇于竞争, 敢于拼搏, 做生活的强者。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们一定不辜负您们的期望, 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在五年级《算算亲情账, 感知父母恩》主题班会上, 队员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了如下问题:1、妈妈早上几点起来烧火做饭?妈妈早晨做饭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冬天没有什么农活了, 为什么妈妈却早早的在厨房里忙活, 妈妈不怕冷吗?2、你摸过爸爸妈妈的手吗?为什么他们的手那么粗糙?你在家做过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爸爸妈妈种一亩地的收入是多少?

爸爸妈妈每天、每月为你花费多少钱?4、爸爸妈妈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等等。孩子们通过“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的情境讨论, 从自己平时视而不见的小事中深深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挚爱深情, 在这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发言中, 很多孩子热泪盈眶, 感动之心溢于言表;有的孩子默默地拿起笔给爸爸妈妈写信, 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体验到理性的思考, 再到心灵的碰撞, 使孩子们经历了深刻的亲情感悟过程, 心中不禁蓄满了浓浓的感恩之情。

三、感恩——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1、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我们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例如:结合“爸爸 (妈妈) 过生日的时候”号召学生上山采一束鲜花送给父母, 并对父母说上一句温馨的祝福;或者给爸爸妈妈“捶一次背、洗一次脚、洗一次袜子、做一件事”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在春天, 结合“五一劳动节”让学生给自己最爱的人剜一把新鲜的“苦麻菜”, 送一个自己制作的感恩卡, 写上对“最爱的人”的祝福……。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 如同春雨入夜, 轻轻滋润着少年的心。课堂上孩子们听课更加认真了;做作业时, 孩子们更加仔细了……。因为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来报达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爸爸妈妈, 回报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这一系列的活动无不浸润着孩子们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品行。

2、与体验活动相结合。

体验教育是教育对象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认知, 明理和发展的活动过程。它要求少年儿童用“心”去体验, 用“心”去感悟, 并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 外显为行为。孩子们在家里每天沉浸在爱的海洋之中, 完全是一个个生活的享受者, 从不懂得父母的辛苦劳累。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我帮妈妈扫扫地”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干农活”、“我当一天家”等活动。通过下田干农活、洗衣叠被、打扫卫生、烧火做饭等实际生产和生活尝试, 不仅使孩子们体会到父母每天劳作的辛苦以及持家的不易, 还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 锻炼了基本的生活能力。通过这些活动, 很多孩子能够主动帮助父母揉肩、捶背和分担家务, 形成了关心家人、孝敬父母的意识。

3、与“手拉手互助”活动相结合

3.农村小学科学教育探讨 篇三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科学;自然环境;乡土资源

相对于城市便利的现代化建设条件,农村的科学教育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例如,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以及广阔的大自然环境,而这些显然为小学生更好地感知自然现象以及科学规律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以下,笔者仅从农村小学的科学教育实践出发,尝试围绕如何才能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教育这一主题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将小学科学课堂搬到农村广阔的大环境之中

农村生活包罗万象,有形形色色的动植物、有千变万化的气象景观、有稀奇古怪的地质条件,还有或缓缓流淌或汹涌澎湃的江河水系……这些农村特有的资源,都为具体科学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及资源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恰当而灵活地改变教学的主阵地,即在必要的时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广阔的农村大自然环境中帮助学生实现对教材所教科学理论知识的更深刻认识、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学“土壤里有什么”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要求班上的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项、分发完铁锹、放大镜等工具之后,组织他们有秩序地到泥土地里进行土壤挖掘的实践活动。这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使学生对土壤挖掘兴趣非常饱满,在呼吸到农村地区大自然新鲜空气的同时,帮助他们体会到了农业劳作的艰辛。除此之外,该实践操作活动实现了预期的理想教育效果,即:帮助学生借助他们自身的力量切实获取关于土壤的相关信息,促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与深化之前在课堂上所学的关于土壤的相关理论知识:

1.土壤中所包含的颗粒大小及形状都不尽相同;

2.土壤中所包含的物质在颜色上有些许差异,有的颜色较灰暗,有的颜色则相对较明亮;

3.土壤里有一些存活的小昆虫或者其他有生命的有机物;

4.土壤里还有一些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的植物或动物尸体;

5.不同区域的土壤在湿度及密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如此一来,学生在上述实践认识的基础上,就对之前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土壤其实是由空气、水、沙、黏土、无机盐、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这一知识点实现了进一步的深化认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对该节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将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运用到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农村的大自然环境中蕴含有小学科学学科所必需的一些资源,可是,由于安全因素、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经常将小学生带到自然这一大课堂之中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考虑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当适当将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引入到课堂这一教学阵地中。这也不失为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使其更好地为小学科学教学服务的一种有效途径。

如,在学习“小蚯蚓找家”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就提前准备了几只小蚯蚓、土壤及一小瓶水。随后,便带领学生分别进行了如下两组对比比较强烈的实验:潮湿、阴暗、松软、肥沃的土壤环境以及干燥、光亮、坚硬、贫瘠的土壤环境这两种土壤环境中蚯蚓的活动状况。如此一来,借助蚯蚓这一特殊资源,学生就能在上述对比实验中非常明确地认识到适宜蚯蚓生活的土壤环境。而这很显然正是本节科学教学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再如,在学习“观察蚂蚁”这一知识点时,我就提前准备了几只小蚂蚁,然后在课堂上分发给各学生小组一定数量的放大镜,引导他们借助放大镜认真观察蚂蚁的身体构造、蚂蚁的爬行规律、蚂蚁同同伴进行信息交流时可能出现的动作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从实际观察中对蚂蚁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大大保证了他们对当堂教学知识点的更好吸收。综合实践来看,将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恰当地运用在小学科学的具体知识点教学活动中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将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综合素质为主要教学目的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在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此,我们小学科学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农村地区的独特教育资源,并将其能动地运用在自身的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相信如此,方能在帮助学生形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积极生活态度的同时,显著优化他们的科学学习效果与质量。而这正是小学科学所要求实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张玉平.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研究述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3).

4.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探讨 篇四

贵州省思南县瓮溪小学 宋天星

摘要:“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国家为优化教育设施,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而精心建造的教育资源网络,其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主要资源。农村中小学要在既不能闲置和浪费资源,又不要生搬硬套,直接利用资源取代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重视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为学校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支持,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学习、更新观念,完善制度管理,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校本教研、服务“三农”等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构建方便实用、有趣味的网络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远程教育 资源 应用 探讨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国家为优化教育设施,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而精心建造的教育资源网络,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农村中小学开展教师培训、校本教研、服务“三农”等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资源。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农村中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提高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认识

2003年,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实施的“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远程教育是一个新事物,是一个获取教育资源和信息的空中渠道。它的 快捷途径,给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全新的教学方式,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运用,也直接推动了农村教育手段的改革,现代远程教育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等变得触手可及,促进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学校领导、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领会课改精神,使教师真正的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二、以“制度管理”为保障,确保远程教育资源合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远程教育资源网络”的资源目标重点指向各学科的教学。为了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必须建立制度化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确保远程教育资源合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首先,学校要成立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根据远程资源运用研究的需要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明确职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建立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如:《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教研小组职责》、《远程教育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多媒体教室安全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等作为保障,推动学校远教工作健康快速地发展。

其次,建立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可由各教研组长或远程项目管理员以及信息技术特长教师为成员。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师需求制定培训方案 和计划,建立检查与考核制度,通过管理系统的建立,保证远程教育资源合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三、以“远教资源”为平台,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很少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与城市中小学教师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远程教育设备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这些设备和资源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对于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议学校开展教师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

(1)专项集中培训

专项集中培训可以根据学校、教师的需求,以项目实施的意义和作用、远程教育设备的操作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怎样浏览和保存资源、资源应用方法和技巧、资源中教学可见的使用和再加工等内容作为主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主讲教师要以本校教师为主,经过项目培训的老师、应用资源较好的教师都可以作为某一专题的主讲教师。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内容而定。

(2)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业务培训

示范课是资源中心精选的全国各地优秀教师主讲的课堂实况录像,反映了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出门就可以观摩 到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学校可以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业务学习,集体观摩示范课。观摩前要提要求,之后要组织讨论,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也要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3)教师自主学习

学校提出要求,并为教师业务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由教师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学习。远程教育资源中除了示范课以外,还为教师们安排了教研论文、课程改革、信息技术等栏目,内容涉及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制作、学科教学经验论文、新课标解读、教学案例等,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都很有帮助。其中的文字资源都是可以编辑修改的。

四、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优化学科资源应用

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学校有了优质的远程教育资源,并不等于就有了高质量的教学,关键还在于如何把优质的资源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学校要以“校本教研”为载体,重视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中央电教馆远程资源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实现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学校要重视优化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动态》、《课程改革》、《示范课》、《直播课堂》等栏目中丰富的课堂教学实例,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示范课,通过专家、名师的讲课,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为教师提供借鉴,吸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自己的教学重新进行设计并应用于课堂教学。要求学科教师利用资源提供的课件和素材 自己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优化学科资源应用的新模式。

五、以“少年文化”为依托,开展德育工作,增强教育效果 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注重条文而忘却生活,封闭管理而疏于社会。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少年文化” 板块,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素材保障。学生们在“文史大观” 中了解历史事件,认识文物瑰宝、研读古代诗词;在“人物星空” 栏目中认识中外著名人物,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从“科普之窗”内接触野生动物,研究古代科技;在“军事迷彩” 里大话武器,了解历史上的经典战役,学习军事百科知识,欣赏精彩纷呈的军事图片;还能够在栏目中参加“网上读书”活动和趣味游戏,这些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克服农村中小学条件差、信息狭窄等问题,创造出有效的教育情境,大大增强德育教育效果。“专题教育” 板块还有很多台海局势问题、安全教育、禁毒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预防艾滋病、青春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成材之道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专题学习机会,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帮助;特别是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法律经纬”内容,为学校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提供了经典案例,我们利用这些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以“服务三农”为纽带,构建家校交流平台

学校的远程教育资源信息中心,要坚持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要把《农村综合信息》栏目中《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市场行情》、《信息动态》、《供求信息》和《生产资料》等资源下载、整理,通过举办“为农服务”专栏、街头宣传、学生家长会等形式,向当地农民宣传政策法规、传承先进文化、普及科学、医疗卫生知识。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经济管理等技术培训指导,提供劳务信息、农产品市场行情及相关生产,资料信息;推荐作物、果品、蔬菜、禽类、兽类及水产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为农民脱贫致富当参谋;以《农业与法》栏目为依托,向农民宣传政策法规、各种卫生和技术标准,提供法律咨询,同时还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供服务。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学校与家庭之间和谐的交流平台,为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了活力。

5.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五

课题类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研究单位: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刘家场小学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呈现出共同的趋向:加强课程的综合性,软化学科界限,重视跨学科的综合性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进行探究与体验学习;现实的落差与时代的呼唤期待重新对活动课程加以规范,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于是“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又是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小学急待规范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思维、操作实践的重要阵地,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我国基础教育从单一学科课程体系向由学科和活动共同组成的新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变革,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单纯结论教育向过程教育的转变,同时也是育人模式的深刻革命。它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综合课程的思想,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组织的综合性特点,另一方面则有效地吸纳了现代综合实践课和的核心,重视课程实施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可以说,它是传统的综合课程和新时代活动课程有效结合的产物。

我校位于刘家场镇,全镇国土面积2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万,是两省三地五县边缘结合部和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被评为“全国重点镇”、“中国首届乡镇投资环境300佳”,湖北省命名为“重点口子镇”。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都为学生综合实践提供了了广阔的天地,这里栖息的土家族、回族、汉族人纯朴、勤劳、和睦,他们的民风民俗、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一种三养”等,吸引着学生关注。这里的几十家省地市产业和2000余户商家有待学生去认识、去研究、去体验。我们组织学生以研究性学习为平台,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促进学生发展。

我校有八十余年的建校历史。是一所育人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研究水平前卫的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9个,在岗教职工61人,学生数1286人,学校文化积淀厚实,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水平显著,曾先后参与过省市“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四科同步改革”实验、“活动课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实验、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教育技术促进小学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的实验及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学科网站群促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变革的研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鉴于此,我校经过充分酝酿,申报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委托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本课题的目的:

(1)通过与相关课程的分析与整合,开发出一套适应于我地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让学生能通过本套教材联系社会实际,亲身体验进行研究性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三、四、五、六年级各有侧重点,探索本地资源,让其融入社会、融入自然。

(3)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1)加强学生综合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2)重视学生多元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等。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开展开放式教学方式的研究,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打破课堂就是阵地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让师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社区。

(4)大力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校本资源,冲破教材、课堂和校园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编写出一套适合我地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教材。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总结的方式开展活动,综合采用实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以校本培训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研究水平。

2、以校本教研的方式,以学科组为单位,围绕课题展开研究,探讨研究性学习的教法与学法,梳理出各个学段的地方性学习内容并进行价值评估。

3、加强与乡镇重点小学的密切交往,加强对本镇兄弟小学的教学辐射,强强联手,强弱联动,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检验、推广。

4、专家引领、骨干带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培训,接受课程改革的前沿信息,受训教师返校后按要求完成:一场报告,一堂课例,一份成果。

5、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教育技术理论和课程开发研究的文献资料,参照其它地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有效指导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四、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负责人:胡庆文

校长

荆州自然教学名星教师

2、主要成员:

覃春丽

德育主任

松滋市骨干教师 朱传超

副校长

省语文骨干教师 熊

教导主任

荆州市骨干教师 王

网络管理员

信息技术课教师

黄万兰

镇小学语文学科组中心教研组长

荆州市骨干教师 郑

镇小学数学学科组中心教研组长

廖光亚

镇小学艺术学科组中心教研组长

松滋市骨干教师

谢丽君

镇小学英语学科组中心教研组长

牟中华

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

胡玉珊

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

荆州市骨干教师 五:开题活动概况

2010年12月28日下午2时,松滋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验启动仪式在刘家场小学拉开了帷幔。参加会议的有松滋市教科中心黄主任、辛老师、贺老师,镇中心学校罗校长,此次课题申报的三所学校的校长、课题负责人等,三所学校分别是松滋市实验小学、大岩咀小学、刘家场小学。整个会议分四个议程:首先是教科中心的贺老师宣读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对三所学校下发的立项批复和各学校负责人的聘书;二是三所学校的课题负责人宣讲了各学校制订的课题实施方案;三是三所小学的校长在会上就课题实验作了表态性发言,纷纷表示会积极主动的做好课题实验工作,特别是经费方面会大力倾斜。并将此课题实验引向深入;最后教科中心黄所长做了总结发言:课题研究要建立长久的研究机制,必须在先进的理论下展开,由骨干引领打造研究团队。通过扎实而有效的课题研究,让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常态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实验是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项目”,也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一五”重点研究项目。此活动的启动,各学校将加强对课题的研究、师资培训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的指导与管理。为综合实践的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松滋市的常态有效实施。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

1、确定课题名称、成立课题组,课题申报立项,接受审批部门的验收。

2、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学校实际,编制课题研究方案;

3、组织研究人员培训,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知识、理论以及相关工作要求;

4、年前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选题任务。

5、确定主题:把各学科组的选题进行统计梳理,明确大致意向。

6、加强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经验。

7、构建课题实验教师的目标责任,课题实验的促进措施,建立管理、激励的长效机制。

8、制定研究方案,主要指实施阶段的进程、任务、方法。

(二)实验阶段(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

按上级课程设置标准,科学合理的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三到六年级每周至少有一节研究性学习课。由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一名专职综合实践老师担任联系人,具体负责课题实验。教研组长、部分学科教师参与研究。

1、教研组初审,合并相近课题,成立子课题组,明确各子课题组负责人及相关职责。

2、分学科组选择子课题,设计活动方案。

3、按研究方案分阶段实施,完成各阶段的任务。落实各阶段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总结。

4、按课题实验方案做好四个转化,即课题向主题的转化,主题向过程的转化,过程向资料的转化,资料向成果的转化。

5、每个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一次联系会,分析实验现状,交流实验心得。每学期召开一次实验总结会,总结经验,汇报成效,整理资料,上交成果。

6、每学期围绕课题研究,分类整理资料,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7、做好课题实验的阶段性评估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

1、全面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2、结集成果,编印《论文集锦》,出版校本教材资源包。

3、整理材料,做好结题工作。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学校预设每学年投入经费2万元左右,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6.农村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六

农村小学教研活动总结(一)

一学期来,我校坚持以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实施“教育强市”工作目标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大力开展校本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教研组的辐射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认真抓好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

1、一学期来,学校能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教改为重点,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摸索、总结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模式。全面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继续开发校本课程,办出特色。

2、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着重在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坚持每周业务学习的制度。

3、加强艺体卫管理,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4、强化质量意识,基础学科的教师能认真做好阶段性检测、分项检测、基本技能检测等质量监测工作,学生作业、教师批改等常规性工作好于往年,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有明显地进步。

二、认真抓好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继续开展“一师一课”活动,集中进行评课,并做好评课记录。本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分学科进行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新课程实验的教学教育讲座、资料包、教学录像等。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业务学习做到“五有”:有安排表、有主持人、有考勤、有交流、有活动记录。

2、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发挥集体备课活动的作用,在语文、数学学科中首先采用单元备课负责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学习理论,钻研教材,实现自我增值。在课余时间认真总结教学心得及理论创新,积极参加各级论文评选、业务技能竞赛。

3、能认真落实并开展好“四个一”活动。本学期,认真落实“教学反思—课改理论学习—教学案例—学生访谈录”四个环节,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4、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共同探讨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努力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强化教育科研,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质量

我校能充分认识到骨干教师培养对提升全体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本学期,我校继续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尽可能多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各级各类研究会和课题研讨活动,以获取先进的教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面对我校实际,在不能满足让所有教师参加高一级培训的情况下,通过教师返校后把学习精神带回来与全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抓好完善常规工作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一学期来,学校能加强学籍管理。规范转学、休(复)学等手续,杜绝辍学;规范学籍档案、资料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以各级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好“外来生”、“三残生”入学工作,不断完善提高制度建设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能。

2、一学期来,学校能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严格按规定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学校能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实效。学校认真抓好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努力抓好教学过程 中各个基本环节的管理,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辅优补差和质量测试等工作采取跟踪检查制度,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反馈,及时督促改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4、认真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由校长、教导亲临第一线)。一学期来,毕业班的任课老师能以夯实双基,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学业考试优生率为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利用双休日时间为学生补缺补漏。教师能做到精讲和精心备课,并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意指导学生学法;讲评习题能及时解决学生暴露的问题;答疑能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进一步思考,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5、能加强对各专用室的管理,提高各室和各教学具的使用率。规范使用电脑室、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对现有的教学具能充分利用,并做好登记。

6、发挥兴趣小组的功效,在特色上求突破。本学期首先江兴趣班纳入地方课程,每星期三下午第三节开展美术、音乐、体育、英语、腰鼓、前鼓等兴趣班,做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体育类活动能围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竞,开展课内外的组织训练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参加镇田径运动会上xxx取得女子60米第四名,xxx获得男子垒球第五名,xxx获得男子跳远第六名。

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完善评价办法

1、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开发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成为形成办出特色的有力依托。

2、能根据自身实际,落实师生成长记录工作,切实做好材料的滚动工作和管理工作。

3、继续实行新课程评价体系,全体班主任能认真做好《xx乡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手册》的填写工作。

六、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1、一学期来,学校能认真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以新《守则》、新《规范》为基本内容教育学生。认真落实《中小学礼仪常规》,各班级能以“五有”为突破口,继续实施《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若干要求》规范学生言行,在校园内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2、一学期来,学校加大校风、班风的建设。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一部分资金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各班级有班刊,做到经常更换,有卫生角、有废纸袋,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努力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保持校环境的整洁,优化育人环境,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在晋江市德育常规督导中,检查团给予了“活动开展正常化,记录翔实、资料完整,学校管理很到位”的评价。

3、全体任课老师能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要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各个教学班能通过班队会,早会课和重要节日开展传统道德、革命传统、法制、科普、安全、劳技教育,认真上好思品课、班队活动课。一学期来,学生中没有出现较大的违纪事件及安全事故。在市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级别三年行动工作大检查中,教育局执法科长的评价是“安全工作很重视,活动很实在,常规化,资料很完整,管理很好”。

农村小学教研活动总结(二)

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开展中认真执行工作计划,结合学校工作安排,强调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的功能,紧紧围绕“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这一目标,坚持以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础,以加强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教研组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潜力,促进全校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为主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本学期加强理论学习,把握课改发展动态,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本学期我校数学教师认真阅读《数学思维教育学》、《小学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史》这三本书,加深了对数学史、数学本质和数学教学活动的认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这两个平台,学习了相关理论文章,分享数学教学经验,努力实现了互动交流的目的。

本学期我校以人教版教材各资料领域的整体解读为重点,透过年级组等各层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潜力。期初的教材分析,进一步改善教材分析活动的资料与方式,教师能立足于教材的整体解读与分析,以单元教材分析为切入口,帮忙教师提高教材的研读潜力。

本学期组织教师写了数学论文写作。期末每个教师都写了一遍数学教学论文.增强了教师执行常规意识。为使“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推荐》,教师的教学常规意识得到提高,成为学校的教学常态。本学期进行了两次观摩课。选派了xxxx四位老师到xx听了全国优秀“赢在课堂”的讲座和示范课,课后刘文华老师回到学校上了一节示范课。教师的学科教学常规得到了提高。

本学期结合继教的学习,听课对相关教师“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推荐”了解学校数学教学的整体现状,找出了差距,主要是学生的计算潜力太差,对以怎样提高我校学生的计算潜力进行了专项课题研讨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本学期将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组织教师参加了到雷山县郎德镇中心小学、以数学教学为载体的校际交流,切实开展了研讨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回校后教研组还在网上发了简报。[由整理]

校本研修进一步做实。教研组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了对有效课堂的探索,继续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组织8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和远程学习。参培教师全部合格。

注意学生学习用心性的提高。从最基础的抓起,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作业展,并评出了优秀,由学校进行了奖励。透过多种形式开展教研教学研究。个性是重视提高每次活动的有效性、专题性。

具体活动如下:

x月份

1、制定了学期工作计划

2、进行了三《1》班公开课

3、专项课题:讨论了怎样提高我校学生的计算潜力

x月份举行全校性数学作业展示活动

x月份

1、进行了五年级《1》公开课

2、到xx县xx中心小学进行了校际交流

x月份

1、进行了常规检查

2、每位数学教师交了论文

x月份

1、组织了学期期末考试;

2、教师写了数学工作总结并上交

农村小学教研活动总结(三)

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关注课堂教学,抓好教学质量

学校的教学工作都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学校本期制定了教学目标任务,各年级对目标任务向班级和学科教师进行了分解,学校对上期学区教学质量考试的质量情况向全校老师进行了通报,各年级召开了总结会,制定了本期教学计划,拟定了措施,小学教研工作总结。老师们向课堂要质量,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各位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好教材中所蕴涵的思维发散点,充分展现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培养学生乐思、善思的学习习惯,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学习,当堂训练”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习题精选,题量适中,评讲及时,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好新教材

突出新课程改革工作重点。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领会其改革的精神实质,科任教师熟悉新教材,逐步摸索出适应新教材,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路子,重视学法指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校切实抓好教研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对新课程实施不断总结。

三、充分发挥教研活动作用

加强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教务主任认真对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业务的管理。重点抓备课、教法研讨、命题研究、质量分析。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同学科教师加强沟通,充分发挥了团队作用。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认真制订活动计划并积极实施。学校每月对教学工作全面检查。

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实施新课程的组织领导和新课程设置管理,继续细化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教学常规的要求,以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为重点,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将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针对调研和巡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将情况向全体教师进行通报分析,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行为,工作总结《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五、搞好考试安排,严格考试管理

严格考试的考务工作。强化考纪教育,增强考试的严肃性,确保考试的客观、真实、有效。严格考试管理,加强了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对考试情况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面向全体进行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切实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认真组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

开展校内教师公开课活动、学区、校际教师观摩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了校际间的教育教学交流。

七、参加学区教学检测班级教学工作紧张有序

参加学区教学检测班级教学工作“紧张、有序、科学、高效”。根据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形势及时调整备考策略,优化教学行为。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优化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益。所有老师有质量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认真研究检测形势,认真研究考试策略,千方百计提高参加学区教学检测班级的教学质量。

八、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崇德尚美、才高艺精的教师队伍。学校领导、优秀教师认真开展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在思想上引导。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师德规范,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校开指导青年教师钻研教材、教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业务能力。学校善于发现青年教师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表彰。

九、重视教学反思,提高教研水平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研最普通的形式,按教学进程,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教学前,反思教材、学生、教法三大教学要素,使教学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教学中,要求及时、自觉地对师生的行为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重心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通过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十、开展教师讨论活动,促进教学交流

教师讨论活动在周五进行,教师轮流演讲,每次发言教师两名。讨论内容主要是一周以来的教学心得、教育故事、教育反思、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学科探索和学校管理。教师发言时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有力,能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通过这项活动,老师们能够在反思教育教学,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讲述亲历的教育故事,给教师以亲近感、亲切感,促进了教育教学交流,让教师们分享了教育的成功与喜悦,在倾听和诉说中,探究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十一、重视学情调查,研究学生情况

学校每月、期中、期末对学生开展学情调查,对学情分类进行归纳,及时反馈并进行研究,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对学困生和留守学生的调查,从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心理素质多方面进行研究,准确地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措施,这样,“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十二、不足之处

1、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探索和吸收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2、在计划、安排工作时还要注意多思考、多商量,以便更周到、更细致、更完美。

3、要进一步实施好教研结计划,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落实检查和考核。

4、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教学研究,求真务实。

5、加强对新课程的培训、指导、检查,切实转变师生教学观念。

7.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探讨论文 篇七

关键词:教师评价,资源应用,教学观念,管理观念,应用效果

自2004年实施现代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以来, 来凤县在远程教育设备投入、教师培训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来凤县辖区学校已添置、更换了三种模式的设备, 中心学校的远程教室已达两个以上, 并建有办公局域网;城区学校除共用的一至二间多功能教室外, 每个年级配备一间远程教室, 并配有电子白板,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已深入日常课堂, 从最初的怎么应用资源转变到怎样用好资源的阶段, 这一喜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中的教师评价。

来凤县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施的初期采取奖惩性教师评价方法, 即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针对学校和管理员制订了详尽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方案, 并搭建了网上上传远程教育月报表平台, 学校对科任教师也制订了相应的考核办法, 每月由学校向装备站上传一次应用情况表, 装备站每学期根据月报表和精细化考评细则对学校和管理进行考评, 通过树立典型, 以点带面, 有力地推动了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 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资源应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随着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活动地深入开展, 教师由对新技术的好奇和新鲜逐渐减弱, 要保持教师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热情, 就需要改变学校对教师的惩性教师评价方法, 采取发展性教师评价, 注重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教师, 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改进, 强化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和改进,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同时有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教师的制度及与之相应的评价体系。

首先学校建立一支持团队, 从技术上、方法上对他们进行指导, 让教师从信息技术盲逐步成长为一个熟练的使用者, 让广大教师找到自信和一种真正的归属感。只有教师自愿做出的与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行为, 他们工作起来才会主动、乐于合作和奉献, 才会创造性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优化课堂结构, 才会实现远程教育工程的良好初衷, 让偏远农村的孩子打破城乡差别, 享受公平的优质教育。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不仅仅关系到教学观念的更新, 更深层次地涉及到管理观念的更新, 随着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 对教师的评价面临着挑战。对教师备课的考核是评价教师的重要一环, 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时, 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备课强度, 即使对信息技术这个工具相当熟悉, 资源的查找、取舍、组织各个环节, 也要花费教师相当多的精力。学校应给予教师充分的理解与关怀, 给予他们成长的时间与空间, 着眼于教师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研究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新型备课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细则。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它营造了一种相互信赖、相互帮助、共同交流的集体氛围, 便于远程教育资源在业务上的传帮带, 可以相互及时地解决教师碰到的问题, 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在实施上以教研组为单位, 将教材划分为不同的模块, 每位教师负责准备相关模块的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资源、制订教学方案, 然后集体讨论。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案进行修订, 对现有资源进行再组织。采取这样的方式, 既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 发挥了集体智慧, 减少了重复劳动, 又挖掘了每位教师的潜力, 为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每位教师的劳动成果都得到承认和分享, 自信心得以增强, 同事之间可以相互感染、帮助和监督, 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只有在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中, 个人才会得到进步, 给予别人的同时, 自己也会得到升华。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城乡教师、学生共享优秀教育资源架设了一条超越时空的快车道, 为农村的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教师评价正是启用这条高速公路的钥匙, 我们将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实践与研究, 让农村的学生享受学习的无穷乐趣, 开启他们的创造思维, 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EB/OL].http://www.edu.cn/20020121/3018178_2.shtml.

[2]梁红京.论教师评价中的区分评价[EB/OL].http://www.pep.com.cn/200406/ca470484.htm.

[3]李琼.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成长[J].教育评论, 2002, (3) .

8.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探讨论文 篇八

【关键词】农村 体育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05-01

小学生的年龄出于7-14岁之间,是各项体能与心理自然发展的敏感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据统计,农村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的74%左右,这种比例结构说明抓好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对提高我国体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1.1城乡差异

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我国城市乡村体育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相比之下,农村的小学体育教育质量较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有3节体育课。但是研究表明,被调查的县级小学只有32.8%按标准要求开设,乡镇小学仅有13.2%,农村小学进本没有按照标准执行,而且仅有21.4%安排每周有一个课时。即便是处于城乡结合部的高新区,课时安排也没有达到足课足时开设。

1.2中外差异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教育部有关部门对15个省份的129个县(市、区)监测显示,四年级校园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不足率分别高达56.5%。教育部有关部门另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2%的小学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2007年一项对8000所学校的调查显示,我国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率只有38.8%,大量的教育投入,并没有向体育教育倾斜。国外孩子:在美国,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有80%以上的孩子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日本孩子在学校每天都有体育课,体育好的孩子更让大家尊重。新加坡小学生学业负担并不轻松,但学校都会在每天下午两点后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2.农村体育教育发展滞留的影响因素

2.1 思想陈旧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并以此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水平。基于这一个思想,体育教育变成了教育中的附属品。在学校、老师甚至学生的心目中认为,体育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体育课的质量基本是无人关心。目前,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基本有班主任自行安排,或者被其他课程代替。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体教结合”,然而在农村教育中却显得那么淡薄。

2.2器材、场地、经费缺乏

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现有的器材场地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有些偏远地区的小学甚至连足球场地都没有,往往仅有一个操场,角落里几个乒乓球台,两边只有两个篮球架……陆克珠在《甘肃省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设施的调查研究》中显示:该地区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对体育的投入非常少,大部分学校没有正常的体育基本经费,人均投入只有可怜的1.67元;体育经费的投入在真正落实上也面临各种问题,导致体育经费被挪作他用。从此类研究文献中得出,当前我国农村小学体育,体育设施短缺,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都是影响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3 师资力量匮乏

统计表明,在年龄结构方面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很不合理,以青年教师为主,其中 22-30 岁之间的体育教师占到所调查教师总数的 84%;31-39 岁的教师占 16%,40 岁以上的体育老师更少,这说明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年轻化,缺少老、中、青的合理梯队。

2.4 家长对于体育教育认识的缺失和偏差

在农村,家长的主要思想还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仍然占有主导地位,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就是在浪费时间,家长仍然愿意让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也不愿意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3.发展对策

3.1 有关部门提高重视

为保障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农村小学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激发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指导等保障。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切实保护体育课的实施。

3.2建设相关设施

学校应该拨出经费加强体育教育建设,增加学校体育投入,保证专款专用,减少体育教育资金的挪用现象,同时要加大体育投资,保证小学体育器材的质量。

3.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经常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教育心得,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

(二)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给予鼓励、肯定、赞扬,从中教育孩子在生活做人的道理。

3.4加强学生家长沟通

家长是少年儿童的监护人,家长对与孩子的影响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加强学生家长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提高家长对于体育教育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物质保证,从而可以让孩子得到参加体育活动更多的保证,真正意义上让少年儿童能够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

4.展望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确实存在许多客观不足,但是国家、学校、教师们只要付出努力便会使这一现状得到改善。 身为农村小学一线体育教师,应该发扬体育人的拼搏精神,发掘和合理利用体育教学资源,发展特色,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只有农村体育教育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张艳波,制约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因素的调查[J].高师理科学刊.2010.01

[2]郝作杰,浅谈鲁西南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3]于子初,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出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作者简介:

9.农村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总结 篇九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精心准备

自1月份村两委参加了,开发区关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动员后,村党总支及时的召开了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村两委干部的思想,提高了认识,并成立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村开展主题教育的工作领导。同时,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制定了村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和活动日程安排,确保了活动开展有步骤、有目标,为实现推进整改任务落实、推进组织生活规范、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并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强劲的精神动力。

二、学习培训,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按照镇实施方案及文件要求,我村于201月28日召开了由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的开展主题教育总支动员大会。会议由村党总支书记作了动员部署,为确保学习培训阶段取得实效,我村认真的做到了以下五点:一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保证了集中学习三次,村两委集中学习和自学不少于五次,并认真的做好了学习笔记。二是村党总支书记带头上党课作辅导,积极的进行了宣讲。三是发挥了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在分支部进行了宣讲活动。四是保证了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讲话精神、美好乡村建设政策规定等。五是利用元旦和春节期间,人员相对集中,积极抓好党员干部的集体学习和自学。

在认真做好广泛宣传工作方面,我村充分的利用了村公开栏、村活动场所的电子屏并在村庄醒目位置悬挂“固教育活动成果,促农村全面小康”为主题的横幅、标语等,进一步的掀起了舆论热潮,营造了浓厚的教育活动氛围,有力的推动了活动健康的开展。

三、落实任务,推动工作,务求实效

1、亮晒一次整改情况。按照深化“四风”整治,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要求,村党组织和班子成员对整改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进行了一次全面盘点分析和“回头看”,并在村党务公开栏进行亮晒,让广大群众真实的掌握了整改落实的进展、效果和下一步的对策措施,自觉全面的接受了群众监督。

2、开展了一遍走访调研。村党总支按照活动要求,开展了一遍走访调研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进组入户、下农田、听意见、摸实情、察民意,重点走访了困难户、五保户、老党员户、发展大户、流动党员户、返乡农民户、信访户等。村两委干部每人深入农户20户以上,普通党员每人走访了不少于3户,并建立了民情日志制度,在走访调研中,我们切实尊重民意,认真聆听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寻求各种解决办法,真正的做到群众困难有人帮、群众意见有人听。

3、征集了一批意见建议。村党总支在围绕“今年整改落实怎么看,明年小康建设怎么办”,利用春节期间人员集中返乡时机召开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大学生村官、“双培双带”示范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座谈会,广泛征询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收集一批建设美好乡村、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等方面的“金点子”。经过认真梳理,归类为关于解决“四风”问题意见建议两条,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意见建议一条,促进美好乡村建设意见建议三条,建成农村小康社会意见建议两条。在此基础上,村两委结合征求的意见和建议,研究确定了20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为复兴村描绘了新的宏伟蓝图。

4、实施了一次送温暖活动。在元旦和春节期间,我村两委干部积极开展了“两节”慰问活动,并分别重点对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离任村干、困难群众进行慰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对象户家中。同时,村党员干部积极开展了为民服务活动,每人为群众办成2件以上的实事好事。

5、规范了一套组织生活制度。在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我村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在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日常管理的有关制度,把“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处置不合格党员、治理“小四风”等制度规定分别落到了实处。

6、开展了新一轮公开承诺。村党总支和党员干部在走访座谈的基础上,开展了新一年度创星承诺活动。年我村充分任用了能力较强并具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干部进行承诺,引导无职党员选岗履责,并进一步创新了岗位,有效的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能。

7、解决了一批村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在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六有”目标,找准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突出问题方面,村党总支对组织设置是否顺畅、班子健全情况、工作制度、经费场所保障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宗旨意识方面、工作作风方面、服务能力方面,坚持对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有效的推动了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村党组织在加大农村党建工作创新方面,坚持“一村一特”的要求,并确定了2015年度以“发挥五个中心功能作用,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的农村党建创新项目,不断增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在服务农村社会及建设美好乡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我村在开展2015年度主题教育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些许不足和问题:一是少数党员在加强学习方面不够积极,学习意识不强、浅尝则止。二是年岁较大的老党员没有文化,在学习党的精神和政策方面理解不透。三是群众的要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比如要求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方面,由于财力等方面的限制,未能达到村民的期望。

五、今后打算

10.农村小学科技节活动总结 篇十

一、加强学校领导与宣传动员

学校根据教育局的精神,积极统筹协调,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科技节活动的领导小组,加强领导,重视组织策划。学校德育处精心策划并详细制定了科技节的活动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实现人人参与的活动目标。科学孙老师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时间进行科技节的启动仪式,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孙老师结合时事热点,介绍了中国天才少年曹原的事迹,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

二、参加科创画和科技征文比赛

为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xx市教育局等组织举办第16届少年儿童科技作文及科技创想绘画设计比赛。我校积极响应此次比赛活动,科学组和美术组配合协调,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选拔,并对推荐作品进行细心的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比赛活动,创作了一幅幅具有创造力的科幻画和一篇篇具有想象力的科技作文。科幻画的比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提高了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科技作文的比赛活动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知识空间,培养了学生将科技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三、策划班队会和主题板报

全校所有班级利用周一上午班队会课时间开展主题班队会,班队会结合科技节的主题,组织学生讲科学家的小故事。学生变身为小老师,事先收集整理资料,选择一个科学家,对科学家的事迹和贡献进行介绍,突出科学家的科技创新和对社会的贡献。学生在查阅资料和演讲的实践体验活动中,深刻地感受科技创新的精神。此外,班级以“科技筑梦创新成长”为主题,策划了主题板报,板报内容紧扣主题,内容丰富多彩、活泼生动,充分展现了学生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科技竞赛体验活动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实现人人参与的目标,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竞赛体验活动纸飞机飞行竞赛、纸船承重竞赛、水的密度大体验、航模制作比赛。

一二年级开展纸飞机飞行竞赛,学生将一张A4纸折成飞机,用折好的飞机进行飞行比赛,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久,以及谁的飞机飞远。竞赛活动自下而上进行组织,班级组织全班所有同学进行竞赛,推荐前五名的同学参加学校的年级比赛。所有学生积极投入,自由设计并改进纸飞机的形状,力图折出飞行效果最好的飞机,学生用自己亲手折好的飞机进行飞行比赛,每位同学热情高涨,脸上洋溢着幸福。学生在纸飞机竞赛活动中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四、六年级开展纸船承重竞赛,学生将半张A4纸折成小船(小船的形状自由设计),往折好的小船里放入一元硬币,直至小船沉没,比一比谁的小船承载的硬币多。把纸折成小船是学生们经常做的一件事,但是怎样的船承重能力最大却是需要学生去动脑思考和动手尝试的。学生对这个活动极具兴趣和热情,积极思考如何从纸船的形状、纸船的防水处理、放硬币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突破。活动以两个层次开展,第一个层次是班级的竞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竞赛,班级学生全员参与,自由组队,现场折小船并承重测试,推荐成绩最佳的一组参加学校的比赛。第二个层次是学校的观摩比赛活动。三、四、六年级的所有学生集中在二楼活动大厅,科学学科的名师陈校长深入浅出和风趣幽默地介绍了纸船承重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生在明白了纸船承重活动蕴含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方面道理。班级代表队的现场展示活动,更是吸引了在场所有学生的眼球。学生们直观地看到一个纸船竟然能够承载64、72甚至86个硬币,切身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现场气氛高昂,不时地传来同学们的掌声和欢呼声,相信这次不一样的科技竞赛活动给学生带了一次不一样的体验,让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技的创新提升了一个大台阶。

五年级开展水的密度大体验和航模制作活动。学生在实践教育基地中也投身到科技活动,其中水的密度大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水的神奇。一杯杯不同颜色的水,依次用滴管取到小试管中,它们没有互溶,而是分层了,就像鸡尾酒那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不同颜色的水的密度不一样。神奇的现象背后蕴含着科学原理,一次简单的体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航模制作活动中,学生对简单的材料进行裁剪、折叠、粘贴、打磨、拼接,做成可以自由飞翔的飞机,在这样一个动手的活动中,他们提升了动手创造的能力。他们飞翔的不仅仅是自己亲手制作的飞机更是根植在心中的梦想。

上一篇:道士塔教学教案下一篇:###在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