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经典心得体会

2024-08-02

幼儿园教师经典心得体会(共12篇)

1.幼儿园教师经典心得体会 篇一

二、 区域开展时,整布局

区域位置想好后就是要进行搬动柜子,椅子进行摆放的过程,其实有很多时候想的和现实是有区别的,如对教室尺寸、柜子长度的估算,就如这次我带小班的时候,换了新班级教室的格局不同,还有小班游戏和大班游戏的区别,小班要三个娃娃家,再加一些其他的店,区域活动也有生活区、益智区、美工区、语言区、建筑区等区域,一开始我在脑海中想的是把三个娃娃家并排在教室的南面,其他区摆放在教室的西面,因为东面和北面是黑板和卫生间、午睡室的入口。 放了保温桶架和杯子架就占据一个快地方,北面就没有位置放区了。在摆放娃娃家的时候其中两个娃娃家占了四分之三的位置,一个娃娃家因为有进出活动场地门的原因,位置只能往长里摆放,和我之前想的感觉小了很多,但是由于空间、位置的原因,就只能如此摆放了,因为孩子们没有参与进去,所以也不能判断是否合适。尽量的把孩子的家布置的温馨一些,划分了厨房、客厅、房间等区域。把原本靠墙放的钢琴横了过来作为了娃娃家和公共汽车的隔断。在实际进行整理班级区域时只有利用好了班级中的每一件物品,考虑好它摆放在区中的用途、对幼儿的发展等因素,才能最大限度的把区域规划的好一些。

2.幼儿园教师经典心得体会 篇二

有一个博士生分到一家研究所, 成为所里学历最高的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 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 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心想与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 正所长放下渔竿, 伸伸懒腰, 蹭蹭蹭从水面上快步如飞的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瞪得都快要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 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面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意思去问, 自己是博士生啊!过了一阵儿, 副所长也站起身来, 走几步, 蹭蹭蹭的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 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 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10分钟的路, 而回单位上厕所又太远, 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 憋了半天后, 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 我博士生就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 博士生栽到了水。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 问他为什么要下水, 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 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埋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 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 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启示:学历代表过去, 只有学习能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有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 也应该是学习性的团队。

二、选择

有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犹太人要被关进监狱3年。监狱长让他们3个一个人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 要了3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 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 他要一部能与外界沟通的电话。3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 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 大喊道:“给我火, 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 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 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小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 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3年我每天与外界联系, 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 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 我要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 而今天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3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最新的信息, 了解最新的趋势, 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三、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 住在一个经常住的旅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梦到下雨天, 他带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 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 你想想, 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 心灰意冷, 回旅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 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要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 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 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 你想想, 墙上种菜不是高种 (中) 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 觉得此人说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的参加考试, 居然中了个探花。

3.魅力教师 经典课堂 篇三

一、没有精美的课件,也没有花哨的形式,实实在在但却一点也不平庸

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专家们在课堂上的提问,都那么恰到好处,他们总是在关键处引导,迷惑处点拨,让你有多一句啰嗦,少一句逊色的感觉。而正是这些恰到好处的提问,把学生不由自主地推向了学习的主体,通过探索、合作、讨论、总结等形式,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比如吴正宪老师讲《数的整除复习》这节课,备课只有八行字,上课只有几张简单、凌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卡片。在课的开始,吴老师先提出两种学习方法:一种是教师将知识串联,另一种是由小组自己学习串联,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当然选择自己来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开放性、实践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到课程生成过程中。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时,对学生不太清楚的问题,吴老师适时点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交流辩论达到自我建构的目的。在评价方面,吴老师并不为学生的对错作出简单的判断,只有在学生认识产生分歧的时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做,科学地处理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整堂课不管是授课老师,还是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是在非常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度过的。吴老师的课设有精美的课件,也没有花哨的形式,实实在在却一点也不平庸,的确显示了大家风范。

二、将简单的知识讲深刻,将深奥的知识讲通俗,展现非凡的教学艺术

鸡兔同笼问题是古老的数学问题,对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不小。如果处理不当,大部分学生是死记公式,生搬硬套,过后很快忘记;少部分学生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知怎么回事。一节课下来,弄明白的没有几个。而柏继明老师讲这节课,是从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物开始,找一找鸡和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很快发现了鸡和兔都有一个头的相同点,鸡有两条腿、兔有四条腿的不同点。随后,柏老师说:假如让鸡扮演兔应该怎样扮演呢?对了,把两只翅膀插到地面上。假如让兔扮演鸡怎么办呢?对了,把两只前腿举到头顶上(柏老师还做了动作,既形象又可爱)。现在屋子里有一只兔和一只鸡,假如让兔扮演鸡(学生不由自主地做动作),那么地上有几条腿呢?(4条)可实际有几条腿呢?(6条)多的这两条腿是谁的呢?(学生举举两只小手)是兔子的。现在屋子里有两只兔子和一只鸡,地上有几条腿呢?实际有几条腿呢?多的这4条腿是谁的呢?假如现在屋子里有鸡和兔5只,数一数地上共有1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呢?柏老师就是这样,从简单的例题入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有意识地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引出凑数法、假设法、画图法、列式法,最后通过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总结出解题的最优方法。奥数中难讲的问题,就这样被柏老师讲解得既透彻又精妙,真可谓是“玩着玩着就学到了数学知识” 。其实,数学就应该这样有趣而又简单。

三、教师要具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意识,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吴正宪老师教学的《数的整除复习》,内容繁多,联系也错综复杂,所以要求一个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整理完善,太难,而吴老师在课开始就给学生减压,提出要求:在非0自然数内研究,不求全,能找对多少算多少,一组两组都可以,关键是要把有联系的概念连在一起,说清它们的联系。最后组与组之间可以进行补充、完善,大家齐心协力完成知识网络图。就这样,复杂的知识网络图在学生们精彩的你一言我一语中,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我们也能这样设计的话,那么课堂上就不会看到学生们那愁眉苦脸的样子了。

课上吴老师还用生活中的一个俗例,解释了一组数学概念。“质数与质因数”一字之差,有什么不同?吴老师提出问题后请起一位没发过言的男生让其回答,这位男生说不上来。吴老师问:“××同学是男同学,你们有意见吗?”同学们一致喊:“没意见。”“××同学是哥哥,你们有意见吗?”“有,他是谁的哥哥?”“现在你说质数与质因数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说了“质因数必须说谁是谁的质因数。”正如吴老师说的:“小学生该学什么样的数学?与其学听不懂的严格的数学,不如学听得懂的、不太严格的数学。”因此,教师应具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意识,我们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俗话说得好,看花容易做花难。其实这些我们看似简单的说法、做法背后蕴藏着的是智慧,是深厚的功底,也是名师们长期钻研、实践、反思、总结的结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谨记柏老师的话:找准自己的位置,教学适应学生的发展,教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

4.关于幼儿园教师职称述职报告经典 篇四

记得,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又熟悉。“老--师--好!”一声声稚嫩又悦耳的童音在耳边响起,“哦,你们好!”我微笑着走到孩子中间,从好些友好和信任的目光中,我读到了孩子们的心音:“老师,我们欢迎你!”我心中有些异样,从今天起我就是老师了。

美好而充实的日子匆匆流逝着。每天清晨,我迎着美丽的朝霞走进幼儿园。在充满欢歌笑语的幼儿园里,孩子们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扯着我的衣服,有的女孩伸手抚弄我头上和她们一样的甚至更漂亮的花绳结,那是一种怎样的亲近啊!即使再累,心情再不好,烦恼再多,也会烟消云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奥秘在于热爱孩子”是啊,有人曾经把教师的爱比作阳光、雨露;比作空气、养料。教师的爱能打开孩子们心灵的窗户,照亮其人生的道路,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是博大的,是不求任何回报和补偿的无私的爱。十多年来,我每天用微笑迎接孩子,用欢乐迎送孩子,用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个孩子。当孩子们不会穿脱衣服时,我就是他们的妈妈,手把手地教他们。

当他们要听故事,我就是他们的大姐姐,给他们讲很多故事,同时不忘记在故事中培养他们如何做人;当他们要做游戏了,我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和他们尽情地玩。“老鹰捉小鸡”,我就是鸡妈妈,保护着我的鸡宝宝;“大老虎”我就是大老虎,尽量逃脱小猎人的枪子。我们常常在一起看图书、读小青蛙报、说说报中的童话故事,讨论报中的竞猜题;我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我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为什么要保护地球?为什么植物会有根……

那时的我,就是童年的我,我的周围成天是孩子们的吵闹声,可我觉得那是令人舒心的甜美的旋律,我用会说话的眼睛给孩子以鼓励和暗示,教她们如何做一个好孩子,我用童话和诗歌,去开启她们幼小心灵的窗户。与孩子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于是我的心中装满了孩子,一切的工作是为了孩子。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逐渐摸索出教育孩子的”三心“规则,即”爱心、信心、耐心“。爱心就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爱护她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信心就是教师要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个孩子,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的孩子;耐心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地耐心教育。”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我从不以个人的好恶,特别是孩子能力的高低来选择对孩子的态度,相反的对于“差生”我更加关心照顾,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使他们觉得老师不仅不偏心,并且特别关爱他们。

记得有一年我教中班,班上有个叫祎祎的孩子,妈妈是医生、爸爸是警察,由于工作需要,没到预产期就要求剖腹产下了她。孩子先天发育不足,一个眼睛有些斜视、一条腿骨头没有长好、有点瘸,各方面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因此,家长将对孩子的愧疚转化成对孩子过多的爱,事事包办、代替,并且由奶奶专门照看,平时很少出去,怕外面环境对孩子造成不利,因此孩子依赖性强、胆怯怕生,不愿与班里的小朋友交往,做事缺乏独立性,缺少孩子应有的活力。刚开学时,总是嚷嚷着要妈妈,要回家,我象妈妈一样按抚她,抱抱她,给她讲故事,带她去认识新朋友,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发动班中的孩子要象哥哥姐姐般照顾好她,渐渐的,她开始喜欢幼儿园了,不再哭着要回家了,情绪稳定下来了。

由于孩子的先天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她害怕学习、对自己缺乏自信,于是,我将每天的学习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给予孩子个别的指导,孩子早操不会做,我把早操动作教给孩子的奶奶,让奶奶回去帮助她复习巩固。了解到孩子对画画有兴趣,我经常利用双休日、假期定时定点的给予指导,以小班的要求指导她,渐渐的,她的绘画水平提高了,并且在班中受到老师的多次表扬,她觉得学习并不是那么可怕了,对自己有了自信。在我悉心的教育与关怀下,祎祎小朋友在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上都有了明显提高。一年后虽然不在我班上了,她还时常和奶奶来到我的班上来看看我,路上碰见,我还没看清人影,老远就听见她在叫我了。

只有爱的播撒才会有爱的收获,在我生病期间,好多小朋友、家长都打电话来问候我,希望我早些康复,就连已经毕业的小朋友知道我生病的消息后,也登门来看望,那时病床上的我是无比的激动,孩子们对我的真情比医生开给我的药还管用,我开始急着要好起来,急着要回到孩子们的身边。

深知教书育人的核心首先是育人,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规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此,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打喷嚏要转过身、用手捂住嘴,有垃圾要随时扔到垃圾桶,关水龙头时,用手中剩下的水冲洗一下水龙头开关……这些细小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我平时习惯的真实写照,而孩子们这些习惯的养成单靠一次专门的教学活动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必须通过老师始终如一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孩子,使孩子们从小学会做一个文明人。

回想起这些年来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我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我用我的勤奋和执着提升自我,用我的热情和好学感染同事,用我的母性情怀慰籍童心。在幼教改革的洪流中,我更是知难而上、勤于研究、勇于实践、乐于奉献。我从1999年秋季开始参加“三结合”学前教育大专班的培训,三年中,我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生活的关系,不仅在学业上成绩优秀,而且光荣地被评为99年度“三结合”培训优秀学员,荣获三等奖。2001---2002 年我参加了申花块探索组活动,我设计的活动:“种子的秘密”、“有趣的根”等受到了曹荣珍老师及姐妹园老师们的好评。

2001、9月我又参加了青年教师音乐研修班培训,并且多次参加区里的文艺演出,受到了李坤老师的好评。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又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活动中去,2002年我的课题“利用农村自然物,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2003年的课题“探究农村自然资源奥秘,激发幼儿探索兴趣”都被命名为区级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所有的一切更坚定了我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无限执着,对身边每一个孩子的无限热爱,我愿将我的青春岁月装点的绚丽夺目、灿烂无比!

俗话说:“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这些年来,对于园内组织的各项任务,我总是以积极的姿态投入,认真的完成。这其中,我取得了一些成绩:

(略)

日出日落、春去秋来,岁月总在你漫不经意的呼吸间悄然溜走。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久了,便有了心灵的默契,我也似乎忘了自己已到了而立之年,窃窃自喜依旧有着孩子样的心境。我愿自己永远保持这份心境,用心灵的清泉细心的浇灌青春的小苗,我愿守着清贫遥望明天;我愿牵着孩子们的手迈向明天!

最后,我向评审小组申报幼教中级职称!

述职人:***

5.经典的幼儿园毕业教师寄语一段话 篇五

2. 可爱的小女孩,你的“爱心”让同伴称好让老师赞叹,因为你并不把自己当成班内最小的“妹妹”,而事事都能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去帮助其他小朋友。平时的你爱说爱笑,天生快乐的心情总能给别人带去一份灿烂阳光。现在的你语言发展较好,能用完整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最让老师欣赏的是你能很好地遵守各项规则,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希望你升入一年级后,能让自己带着愉悦的心情去翱翔“趣味数学”世界,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孩子,知道吗?自从了解了你的家庭状况,就非常的怜惜你。但三年的相处相知后,才真正觉得你就是个勇敢的男子汉。那上课时专注的神情心算时敏捷的思维跑步时矫健的步伐踏步时昂首的姿势……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老师与家长为你喝彩!你没有因特殊的家庭而自卑,反而处处要强,时时都保持着一份乐观开朗的心情。你也要谢谢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的支持豁达才让你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4. 从小班一直看着你长大,你的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以前总是动不动就哭,现在好多了,也就是说你在逐渐坚强起来了,这是让人高兴的事。胆子小这对你来说是一个障碍,你在老师面前总是很不自在,只要我们注意到你,你就会显得不知所措,甚至是局促不安,如果靠近你讲话你就更加紧张,可能有些小朋友生来就和老师之间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感,但是我们真心希望你进入新的环境后能放开心去接纳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让自己大胆自信起来,我们会在心里祝福你,加油哦!

5. 记得老师的细心照顾,记得老师的细心呵护。记得同学们的可爱热情,记得我们团结的小班级。要毕业了,心里的不舍涌上心头。进入小学后一定会努力用功,不让老师小伙伴失望。拉拉小手,我们说好的,一起成长。

6. 你是一个帅气活泼开朗的男孩子,你活跃的思维是男孩的特征,分明的喜好是你自己的个性,你比较独立自主,不依赖大人,但是我们感觉你还是缺少一点自信,记住:机会是自己把握的,不主动展示自己,永远不可能让别人了解你认识你!加油吧,小铃铛,等你戴上绿领巾时一定要回来看阿范和彩红哦!

7. 当你第一天加入我们这个大集体时,就让老师和小伙伴们感受到你爱说爱笑,与众不同的个性。聪明懂事好学是你在幼儿园获得本领健康成长的动力。你就像一艘准备起航的小船,载着父母的期望老师的嘱托和童年伙伴的欢笑即将远航,在你有了收获时别忘了驶回起点报告佳音哦!

8. 小小的你经过三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已经茁壮成长,你从一个不善于与人交谈的孩子变成喜欢与同伴一同玩耍,共同游戏的孩子。现在的你喜欢画画,你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你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老师祝你在今后的日子里永远健康快乐,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9. 你的小手真能干,不仅能折剪出漂亮的纸工,精致的剪纸,还能熟练地进行数学操作。你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能主动收拾玩具,整理图书,你搭的积木真棒!就要上小学了,如果你回答问题也能象做游戏那样能干,那你一定会更棒的。

10. 好奇好问好学是你在幼儿园获得知识源泉健康快乐成长的动力。你是老师眼中的“小精灵”,小伙伴眼中的“小老师”。顽皮机灵的你充满阳光般的朝气与热情。愿你跨入小学校门后,获得高超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像赛马一般,越过一道又一道高栏;让生命扬帆前进,驶向碧波滔滔的大海!

11. 你知道吗?现在的你有多棒!原先撒娇的你变得坚强勇敢了;爱哭鼻子的你变得爱笑了;上课不太专心的你变得爱发言了!让老师觉得最棒的是你的那优美的舞姿悦耳的歌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愿你进入小学后,能更大胆地表现自己,努力学习,相信你能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所有关心爱护你的每一个人。

12. 这个班的家长们也都很热心,不仅从中班起就安排许多郊游野餐采摘烧烤活动,让孩子们真实感受快乐童年。临近毕业,还一起和老师张罗着编辑毕业图册,承担了非常繁琐的工作。我这个习惯于旁观的人,实在不好意思了,这次自告奋勇写最后的家长寄语。在此,记录如下,算是对小何何的毕业的一个小总结。

13. 和你相处了近两年,老师发现你有很多的优点:你的独立能力很强,在生活上自己能照顾好自己;挺乐意地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你在学习上还有一股韧劲,遇到困难从不退却,总是耐心地去解决。老师相信,凭着你的这股韧劲,你的未来一定很精彩!现在你就要毕业了,祝愿你健康快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14. 孩子,看着你现在活泼可爱又唱又跳的样子,不经意想起当初你迈着蹒跚的小步才入园,哭哭嚷嚷要回家的情景。现在的你长大了,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很幸福,因为老师有幸和你一起感受着你的开心,也有幸为你见证你的进步和成长!一路走好,我可爱的孩子,但愿你成长的每一个驿站都有母爱般关爱的情怀。

15. 你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小朋友。上课你都能认真地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你的知识面很广,你画得画真棒!你的想象真丰富!而且本学期你变得特别的懂事了,能自己吃好饭,自己叠好被子,还能主动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要上小学了,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16. 三年就要过去了,孩子们,你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我和老师们再难看到你们睡梦中甜蜜的笑脸,再难看到你们无忧无虑地咯咯大笑的模样,再难看到你们生气时噘起的小嘴,再难看到你们破涕为笑的天真可爱??我舍不得你们,你们的老师更舍不得你们,但你们终究要长大,要离开幼儿园。我们将会永远牵挂你们,因为在你们身上有我们三年的爱。

17. 念念,也就是一定会想念我们的意思,要离开了,还真的舍不得你,你分发名片时第一张就送给了我,可见你已经把我当成了你的朋友,我的心里很感动,也很自豪。平日里,你常在我们身边粘粘乎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你很聪明,还很幽默,我们都好喜欢你,希望你能告诉自己:我很棒!我能行!祝愿你能早日戴上绿领巾,然后是红领巾哦!

18. 告别幼儿园意味着你们已长大,是你们成长岁月中大一个标志,真的好舍不得你们每一个小朋友。和你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我人生中最珍贵和美好的回忆,我将如同珍宝一样深藏在心底。希望在若干年后,你们依然还能记得我,还能记得你对滑滑梯说的悄悄话。你们每个人都有深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将有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未来。此时,我想对你们说:“孩子们,海阔天空任你翱翔!”

19. 我们认识的贝贝是个十足小男生,有自己的主见,爱读书爱学习,你最让我们佩服的还是你的认真和自觉,这样的学习态度注定你以后在学习方面一定会非常棒的。但是范范和彩红希望以后能看到一个独立自主的贝贝,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提醒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不依赖大人,好吗?多锻炼锻炼你一定行的!我们相信你!另外,范范还想有机会和你探讨爱车呢!所以一定要回来看我们哦!

20. 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生,你在小朋友中间非常受欢迎,阿范和彩红也很喜欢你,所以你不来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很想念你的,但是没有办法,身体最重要,所以进入小学读书后希望你能多锻炼,让自己的身体坚强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学习呀,你说对吗?另外,还要给你的个缺点提个醒:做事情太磨蹭啦,一点没有计划性,这样的习惯非常不好,会影响你的学习的,一定要改掉哦!加油吧,婷婷!

21. 在所有人的眼中,你是一个活泼开朗可爱的男孩子。在幼儿园的三年里,你能积极认真地参与每一次的体育比赛活动,在钻爬拍球投篮等方面总能胜人一踌,动作发展比较协调。而且,你对于动脑筋的数运算很感兴趣,掌握也较好。相比之下,对音乐节奏绘画技能等方面还要多多加油噢!因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超越他人,必须要全面发展才能做到!衷心地希望张艺焓到了小学里后,能以此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成为一名光荣的三好学生!

22. 三年时间的相处,对你的了解已经不是一点两点了,虽然平时的你调皮了一点,但是我们知道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你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它是纯真无暇的,你心痛小蚂蚁,不愿伤害蜘蛛;你犯了错误勇于承认……你对朋友的理解也很单纯,你认为只要你愿意,别人就一定要做你的朋友,可总是事与愿违呀,这时的你很伤心很无助,肯定也特苦恼,所以阿范和彩红建议你以后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祝愿你在小学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6.中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经典】 篇六

冬日,幼儿入园时,教室里飞进了一只小鸟。“教师,小鸟在外面太冷了”,“小鸟迷路了”,“不对,小鸟要和我们一齐做游戏呢!”“教师,快捉住小鸟”……在小朋友的议论声中我悄悄地捉住小鸟。刹时间,我的手也捉住了孩子们许多惊喜的目光。

孩子们一窝蜂地涌过来,“小鸟饿吗?”“小鸟会说话吗?”“小鸟要不要小便呀?”我微笑不语,把叽叽叫着的小鸟放在一个孩子的耳朵旁边,让他听小鸟说话,孩子们争着要听小鸟说话。他们的欢声笑语如一束束灿烂的阳光,给教室带来了温馨。我明白,在他们小小的心里,已用爱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巢。“小鸟的眼睛闭起来了”,“小鸟好象哭了,它是想妈妈了吧!”只听珊珊和丹丹面带愁容地说着。顿时,教室里安静了。“小鸟是不是想家了,它的家在哪里呢?”随着我的问话,小朋友们陷入了沉思。我告诉他们:小鸟的家是蓝天,它喜欢自由地飞翔。我和孩子们共同商量后,站到阳台上放飞了小鸟,孩子们欢呼着:小鸟再见……

小鸟飞走了,留下了我的思索:假如我没有去捉那只小鸟,孩子们的好奇心就得不到满足;假如我当时不是放飞了小鸟,而是用绳子系住小鸟细细的脚,把它留在教室里让孩子们赏玩。那就失去了一个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机会,结果会大相径庭的。

7.幼儿园教师经典心得体会 篇七

“经典阅读”的价值追求

“教师的文化判断力”是指教师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化积累、品评鉴赏能力和敏锐的观察批判能力, 对一定文化现象及其价值进行识别、选择、取舍并加以改造整合的能力。它作用于教师文化生活的意识形态层面, 包括信仰、道德、科学、艺术、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判断力是教师审视文化生活、提高文化警觉、认清各种“垃圾文化”的危害、增强对不良文化意识抵御能力、体验和建构积极的教育教学文化场域的必备专业发展素质。基于此, 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阅读工程将提升教师文化判断力作为教师“经典阅读”的价值追求之一。

“经典阅读”对于提升教师文化判断力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经典阅读”可以丰富教师的文化认知。文化判断力要以一定的文化认知为基础, 教师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认知和已存文化印象基础上, 才能对各种文化信息、文化现象及其价值进行有效的识别、评判、取舍、整合和选择。一般情况下, 教师的文化判断力与其文化认知是成正比的。同时, 教师文化判断力作为一种文化理性的智力资源, 也是教师文化认知在理性思维驱动下, 作用于文化层面的表现, 而不是简单的本能重复。因此, 只有提高教师的文化认知层次, 才能提升教师文化判断力的品位。“经典阅读”的价值在此彰显。

2.“经典阅读”能不断完善教师文化价值取向。教师在文化认知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其中, 对文化信息进行重构和整合的, 是在一定文化价值取向作用下的文化筛选能力, 它用以整合教师的文化认知, 反映教师已有的文化品位, 同时又表现为教师的一种文化见识。“经典阅读”关联着教师文化价值取向的发展完善。

3.“经典阅读”能够发展教师文化审视和文化辨析的思维方式。教师文化审视和文化辨析的思维方式是教师文化判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是教师对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识别能力的一种内在把握, 一种把不同的文化感知对象, 以具体感性和抽象理性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表达的思维机制, 外在体现为教师文化扬弃的思维能力。“经典阅读”能有效促进教师这种文化思维的发展。

“经典阅读”的内容要略

2006年3月,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做了一次全市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问卷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出教师阅读的“三化”现象:一是教师的阅读行为越来越平面化, 经典的人文读品与科学著作日益受冷落, 而娱乐性的休闲读物却逐渐受到青睐;二是教师的阅读内容越来越狭窄化, 阅读视界只局限于本学科;三是教师的阅读目的越来越功利化, 迫于考试压力和业绩考核, 许多教师只关注教参, 而排斥其他读物。“三化”现象充分显示了教师文化判断力缺失的原因。对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和中小学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现状所做的深度调查中, “你认为当前教师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统计结果颇具警示意义:认为“工作忙没时间读”的超过50%, “教师阅读面窄缺乏深度”的占29.55%, “书太多, 不知从何读起”的占15.34%, “缺乏有效的组织”的占12.5%。可以这样解读:由于缺乏有效的阅读组织与指导, 阅读尚未成为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 在繁重的教育教学压力之下, 教师不知道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读什么、怎么读, 由此带来的是, 教师面对课改背景下纷繁芜杂的教育教学文化现象无所适从, 丧失了自己职业范围内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因此, 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表现为教学形式单一, 程式化倾向严重, 教育教学缺少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诸多因素中, 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为教师提供最能提升其文化判断力的读本, 让教师以最为便捷的方式, 有效弥补其文化判断力的缺失。

“经典阅读”的实施方式

青岛市教师“经典阅读”得以深入开展, 除得益于《每周一读》精心研发外, 更主要的是灵活多样的有效组织、引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招募骨干读者, 搭建阅读交流平台。第一年, 向全市中小学赠阅《每周一读》2006年卷, 在中小学校干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青岛市教育学会会员中招募5000名有一定理论素养、热爱读书的教师担任志愿者, 要求他们精心阅读, 并在2006年开始青岛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 设立“我读《××》”等读书项目, 以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调动教师阅读积极性;《青岛教育》杂志设置“读书札记”栏目, 为教师开辟阅读交流的平台。

2.更新学习方式, 为一线教师提供阅读方法指导。一是“请进来”读书研讨。利用市教科所理论学习时间, 集中学习研讨《每周一读》中的一篇文章, 教科所研究人员领衔主持, 邀请本所科研人员和各区市、基层学校教科室主任共同参与、观摩研讨。二是“走出去”互动研讨。市教科所全体科研人员应邀与基层学校教师一起开展读书研讨活动。

3.建立专家干预下的组织化、持续化阅读机制。一是创建教师阅读激励机制。自2006年起, 青岛市教科所每年组织开展“经典阅读”音像演讲活动。活动采用层层选拔制, 先由各区市组织本区域教师开展音像演讲, 择优推荐参加全市读书演讲活动。该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诸如“诵读经典, 叙说故事”“品读经典, 感悟教育”等, 引导教师逐步把经典阅读与自己的专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阅读与实践的连接点上增强教师的文化判断力。二是建立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科研工作站与“十一五”阅读工程联动机制。

4.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拓宽教师的阅读视野。青岛市教科所购置、募捐图书1000余册, 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传播、互信、分享、成长”。“传播”可以使有限的图书资源获得无限的增值;“互信”可以成就教师生命中的高贵, 也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契机;“分享”可以让教师学习教育文献中的教育智慧, 尽享思想的盛宴;“成长”是本次漂流活动的最终指向, 使全市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增强文化判断力、收获职业尊严。

8.幼儿园教师经典心得体会 篇八

1998年,中国青年基金会启动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就倡导孩子要“从小沉浸于中华文化这最深切、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学前教育虽然在此方面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表述“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中,仍可以深切感受到幼儿接触、感受经典古诗文的必要性。

但如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有效的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凸显经典诵读活动的价值等方面还有待研究和解决。我园开展《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园本研究》课题研究,着重对“活动实施的策略”进行探索,从选材、环境创设、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了研讨。

二、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

1.内容选择:“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国的经典古诗文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做到不主观臆断;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多层次地选取经典教材。

(1)教育性及品质培养

一些经典小故事往往蕴含许多教育寓意,结合《我们都是好朋友》《亲亲热热一家人》《准备做小学生》等主题活动,通过听经典故事诵读三字一句两字一句的《弟子规》,吟诵诸如《游子吟》等古诗,让幼儿获得更多生活启迪和为人做事的启蒙道理。

(2)从传统节日人手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有趣的典故、独特的风俗。同时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习俗的发扬。于是,我们将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古诗诵读结合起来,如春节选择古诗《元日》、清明节时选择古诗《清明》、重阳节时选择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多层次地选择经典教材,使得经典诵读内容“百花齐放春满园”。将经典诗文渗透于孩子的一日活动中,使其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能潜移默化地浸润幼儿心田。

2.环境营造:“一树梅花万首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环境创设得好可以使活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了让家长和孩子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我们要做到诵读活动环境的多方位营造。

(1)幼儿园诵读大环境的创设

在楼道中布置了诗配画,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幼儿时时展示经典诵读的内容,吸引了幼儿和家长的眼球。每天上下楼梯时老师会有意识地带领幼儿读一读,认一认,学一学。家长在接送幼儿时常常会停下脚步朗读画板上的古诗文给幼儿听,让幼儿处处沉浸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之中。

(2)班级诵读区域环境的创设

老师对班级小环境也要巧花心思进行创设。在活动室的角角落落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如“经典诵读屋”“经典图书角”“经典对对碰”“经典小舞台”等。我们在这些区域里摆放自制的《三字经》故事书、唐诗棋谱,三字经接龙卡、表演道具头饰……环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兴趣。在区域里,幼儿自由、愉快地玩乐,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

“一树梅花万首诗”,诵读环境的多方位营造,让每个幼儿和家长都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参与经典诵读活动,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随时受到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感受到“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3.教法探索:“教无定法,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育观点注重“因材施教”。而现代教育思想也认为“教无定法”。特别是对于幼儿,经典古诗文中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深奥的内容,非生活经验少、认知水平低的幼儿所能理解。幼儿刚开始接触,出于新奇,他们会很认真。但若一直按一种固定的模式去活动,随着时间的延长,他们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只有顺应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多样性、游戏性的活动,才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1)故事表演法:多方位参与、寓教于乐

故事是幼儿百听不厌的,为了让幼儿能理解经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可以将经典内容编成一个个贴近幼儿生活、道理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如:在教授《三字经》片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时,教师融入了“周处改过”的故事,并添加了人物对话,让幼儿一听就明白了是非对错。

(2)愉快诵读法:你方唱罢我登场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在学生感受体验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再创造活动,在学习古诗文的基础上,我们可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诵读,一方面可以巩固幼儿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节奏韵律感。在诵读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有节奏诵读、配乐诵读,两个幼儿对读,接句诵读,接字诵读等方法有效地调动幼儿读的积极性,营造“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诵读氛围,渐渐地,“古诗文诵读接龙”。“古诗文配乐诵读”“诵读打擂台”将成为幼儿喜欢参与、愉快参与的活动。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要做到多角度、多手段,做到“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让幼儿在生动的情境中,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领略古诗的内涵与意境,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经典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注:此文为课题《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园本研究》相关论文。

9.小学教师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篇九

书中第16页谈到《学生上课不带书,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都常常遇到,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常会有学生忘记带书本或带作业的现象。比如,我要讲试卷了,总是有个别孩子说试卷丢在家里或忘在寝室等,这种情况下,我通常的做法就是批评他们粗心大意。虽然也常常告诫他们――卷子就是打仗用的枪,枪在人在,现在人在,枪却不在了,这像话吗?但是,我发现不管怎么强调,还是会有孩子忘记带这个忘记带那个。

在这个话题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他没有一味地责备学生,而是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充分分析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忘记带的各种原因,并建议我们自己准备几本备用教材,以备急需。这个注意倒是提醒了我,比如我们每次发的试卷都有剩余,我为什么不多带几张到教室,如果有学生丢失或遗忘,我就可以拿出来给他们用,为什么非要责备他们呢?理解,原谅,同情和帮助,是我们班主任要做的事情,这十分简单,可是就我们只重视了责备和提醒,却往往忘记了帮助。给孩子多想个补救措施吧,不比责备他们更有效吗?

我们的班上总是会有学生不写作业,但作业学校是要不定期检查的,怎么办?唯有罚了!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罚写多遍的方式来强制学生完成,这在一定时候是有效的,可是罚抄多遍的方式却是作者最不提倡的,一来处罚次数过多学生无法保证质量,二来对学生的思维也毫无益处。 我也深有同感,其实处罚是最无奈也最无助的管理方法。我很佩服作者的做法,他说罚作业的最高限额是两遍,我们的目的不是罚学生,而是让学生纠正不做作业的坏习惯,而纠正这个坏习惯,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比如协调各科老师的作业量,如果作业量超过了一个半小时,学生可以找班主任申请“罢工“。这些听起来会让我们决定不可思议,但是我却从中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和智慧。我们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替学生着想,然后才会有学生替老师着想。

对于学生自习课说话的问题我也一直苦恼,通常我们采用班长坐在讲桌上管理着全班学生,看谁表现不好,批评他或者记名字等老师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震慑作用,但长期效果却没有。从书中58页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

首先老师让大家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很自然地抛出自己的观点:用笔谈的方式。他们把这个方案叫做纸上谈兵,对于纸条的处理也是一个智慧的点子,把纸条保留下来作为老师的写作素材或同学间的聊天记录。多么好的解决方案!我始终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不会严厉禁止他们,用智慧来解决,我们的班上也同样能做到讨论静而无声。

10.党员教师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经典篇 篇十

为我所知,“旅游+”代表着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旅游+”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培育旅游大产业,关键是做好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当前,我国整体发展为“旅游+”创造了条件。通过实施“旅游+”,我国旅游业将经历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过程,进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数量增长到质效提升、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的大变化,向旅游强国稳步迈进。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们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把旅游看成是孤立的行业。实际上,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是消费,而是覆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领域;旅游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产业,也是具有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功能的新经济增长点。横峰县是国贫县,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乡村旅游扶贫也是该县农村扶贫开发的主渠道之一。横峰旅游扶贫既有利于打破横峰县贫困地区的封闭状态,又有利于更新人们观念、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9月11日上午,横峰县旅游局全体干部认真传达学习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暨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并对县委书记饶清华就如何抓好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暨基层党建工作的讲话精神进行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我们作为县级基层旅游部门,该如何做好旅游扶贫工作呢?我个人的思考是: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目标,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富民兴村为目标,突出“四个一” 工作重点:

一是编制一部乡村旅游规划。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挂联扶贫的困难群众逐户见面,摸清民情、民意、民愿,围绕旅游扶贫做好旅游规划基础材料,立足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聘请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文本中,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把全村产业进行立体化布局,明确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与“种养畜林果水”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将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转化。

二是争取一批旅游扶贫项目。县级旅游干部要深入挂联扶贫乡村,与挂联扶贫的村委会班子成员进行座谈对接,通过了解村情村貌及存在的问题,找准帮扶对接的重点,根据了解到急需解决的问题,县旅游局与县扶贫办一起将积极争取有关项目给予支持解决,同时将积极引导支持挂联扶贫乡村在草莓西瓜蔬菜采摘、垂钓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增加群众的收入。

三是培育一批旅游示范户。按照统一规划、分散建设、带动示范的原则,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参与旅游发展意识强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育,拟选定有条件农户开办农家乐、家庭旅馆、娱乐项目、土特产品开发等,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设立“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并在村委会挂牌,主要负责该村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和服务,同时,县旅游局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节日慰问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当中去。

11.幼儿园教师经典心得体会 篇十一

本文意在以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谈谈经典名著阅读的重要意义和阅读的途径。

一、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超越性的经典阅读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长期的、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本身的发展,终身学习观已成为个体发展的迫切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主要途径是教师自己坚持不懈地学习、读书、思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谆谆指出一条建议——读书,“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

的确,教师的教育生命中不可或缺书籍的滋养,读书是提高教师教育技能技巧的关键措施。但目前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本身都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师范教育又没有过系统的滋养,阅读书籍相当有限,走上工作岗位后,因为工作的繁忙和身心的疲劳,使他们拥有自由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具有阅读习惯的教师,大多选择了功利性的阅读:即只读教学案例,读教学技巧的书籍。从教学来看,技巧当然是重要的,没有高超的教育技巧,就没有教育的智慧,这便是把功利性阅读降格为庸俗的实用主义阅读了,这种阅读的唯一结果就是窒息教育的精神生命,扼杀教育的生气。因而教师当前急需要的是超越性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要读的书有三类:自己所教学科的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跟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书”,超越性的阅读就是主张教师直接去读这些方面的经典原著。哲学家叔本华曾劝告有志于哲学研究的人说:“只有从那些哲学家思想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因此,谁要是向往哲学,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

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这种超越性的阅读,才能在经典名著中分享前人思想学术成就,积淀底蕴,丰富学养,让自己的内心鲜活,文化气质油然而生,也才能把汲取的知识转化为教育永久的动力,从而达到教育的自然之“道”的最高境界。

中学历史教师的经典名著阅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阅读中外史学名著和史学理论著作,深化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二是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尤其是教育学家的经典名著,开阔教育的视野,理解教育的真谛,把握教育的规律;三是阅读中外思想史上有意义的中国和西方学者在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的人文经典,构建多元的人文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以便于在历史研究与教学中,真正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创新性学习的需要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道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引导者,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具备学科研究能力的创新者。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把一味地研透教学大纲、吃透教材、讲透教学内容便视为教学成功的最高境界,教师潜生的是保守,不求发展的惰性,一些历史教师视专业研究为畏途,不能享受专业发展带来的乐趣。笛卡尔说过:“最具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也同样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一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鼓励和培养读者的好奇之心,求知之欲望,阅读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史学名著,不但可以提高素养,而且从中可以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因此,研读一本经典名著,就犹如给自己的思想找到一块基石,立足于这块基石就可以构建自己的学术思想大厦。这便好似站在巨人的肩上,以他们为思想榜样,学着以他们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问题,观察世界,而这种视角也正是理性的创造性思维的真正动力。教师的这种创新性思维,有利于课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主导地位和宏观启迪的实施。

三、课程建设与开发和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仅是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而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积极参与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教师的这种自主决策权力,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对课程设计与研发能力的主体性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教师自身学科知识的深厚底蕴和学科研究的理论素养。

同时,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也越来越被重视。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从根本上说并不是追求得出系统的理论,而是借助已建立或获得的理论认识来分析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而教学反思却必须借助于理论的指导,才能正确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改进教学的方案。也只有具备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师才能在教学反思中站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基础上,理解所遇问题的性质、内涵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制定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案。因此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直接影响教学反思能力。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历史教师对历史学科研究理论所知甚少,对各种各样的历史观也多是道听途说,或闻所未闻,教育理论的掌握也是一鳞半爪,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阅读一些历史学科和教育理论类的名家名著,从中感受其广阔缤纷的理论世界。因为对于历史学家和教育学家来说,每一本著作都包含着他们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理论内涵,阅读之,决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提出的某个思想观点很深刻,很新颖,而是因为这些思想观点是被系统的、严密地论证出来的,认真地阅读,就是与这些名家们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思想对话,体味他们缜密的理论思维过程,增强理论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又能在这些理论的启迪下,孵化出新的课程思想,组合出新的教育观念,嫁接出新的课程策略。

四、拓展和涵养主体精神的特殊意义

经典著作因其丰富的承载力和阅读的特殊机制在拓展和涵养主体精神方面有其独特的影响力。与经典文本的对话,与作品意境相通相融,便能充分感受名家的思想与精神,因为这些文本都是作者将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体验付之于字里行间的,读懂了就是一种思想和品德的终极关怀,有益于自身人文品格精神境界的良性构建与灵性启迪。

教师的这种良性的主体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经典名著阅读为教师的形象增添厚重的质感,何况爱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好的品格。教师读书的品格感染、熏陶着学生,师生之间这种精神上的以读书及其趣味为纽带的密切联系,是师生彼此追寻生命价值的支撑,是他们相互的智慧和人格力量的共荣共生。

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除了社会、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宽松的舆论环境、工作环境外,教师自身的善于调节更为重要,教师不妨在经典名著阅读中有效地进行调节,因为面对经典的博大精深,它要求我们要真正地沉静下来,将宁和怡悦的心境放进书里,任何浮泛燥动、急功近利的心绪都不可能形成真正的阅读佳境。同时当我们与文化精华对话时,我们的心灵也会变得坦荡而宽广,柔韧而顽强,温煦而宁静,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会荡涤一切的浮燥和倦怠,有益于思想的自由驰骋和身心的健康与愉悦。

在充分认识经典名著阅读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后,接踵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去阅读。

五、重组时间,为教师的阅读创造条件

有些教师感叹,想读书但无时间。的确,时间资源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授课任务已经很重,除了参与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批改作业等。由于在学校的任务过多、过杂,教师的在校活动中显得杂乱而片段化,穷于应付,缺少时间和精力投入阅读。哈格里夫斯曾把时间比作教师的敌人,他说:“时间是教师的敌人,让教师的期望无法实现!”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他认为必须给教师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并引导他们去读书。

教师的反思和学习都需要时间,学校必须要合理重组教学时间,解放教师的时间,把教师从繁杂琐碎、耗时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帮助教师实现从“事务型”到“学习型”的转变,教师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广阔的阅读才有可能。学校要建立多元化、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不再让学生的成绩决定一切,要把坚持广泛阅读也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之中,亦或以校本方案的形式督促教师读书。学校还要努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校长要以身作则,同时要安排固定的时间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等,努力把学校办作学习的团体。

六、掌握阅读的工具

面对茫茫书海和我们有限的阅读时间,如何掂量经典名著对我们专业发展和教学指导的轻重缓急,价值高下,不妨依据一些工具途径,达到更有效的阅读。

1.走过导读的门径

著名学者、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讲过:“读古代之书,不可不知其人,论其世”这就意味着阅读经典,不仅是阅读经典的文本本身,同时也是必须围绕着、簇拥着这一“经典”的一系列“经典阐释”来进行,并以此为门径,进一步认真地研读体验原著,寻微探幽。

2.预备知识的积累

由于年代久远和文化发展变迁,以及时代知训技术条件的局限,对于古典名著中的许多内容我们不易做到完整全面的理解。阅读中国古典著作时,我们需具备古汉语、文献学、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古典作品中注意的讳字、特殊的修辞、礼俗和典章用语、方言和语音学的掌握等,理清作者思想,得出一个合乎当时社会情态及作者原意的解释。

阅读外国经典名著时,深刻理解原著的精髓需要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预备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一些术语的内涵和转移的把握,方能领略著作的准确含义。

3.构建阅读的理解力

阅读中,主体阅读理解能力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审美体悟的鉴赏性理解能力

“鉴赏”是对文本的鉴定和欣赏,即主体在阅读时辨别、确定文本的优劣,并由此获得美好的享受,领略其精神意蕴的活动过程。由于经典名著包含社会、历史、宇宙的多种审美因素,是个体审美意识、时代审美意识和人类共同审美意识的复合,使得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审美意蕴丰富,而主体在对这种审美性的感悟、理解和接受中,就是一种鉴赏性理解能力的构建。比如教师在阅读史学名著时,就是通过这种鉴赏性解读,潜移默化地感受史学家的学识风范,以其倡导的思想观念引领自己的行为方式,并最终实现由外烁的被动模仿向内在的自觉体悟的转化的,专业学习与发展也便在这种熏陶下渐入佳境。

(2)解读过程的反思性理解能力的构建

前文说到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反思性能力的构建,经典阅读中,也需要这种反思性阅读理解力的构建。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并不仅是局限于对经典名著的一味鉴赏,它同时也是对文本的反思性理解,即由“鉴赏者”到“解读者”的演变。解读观认为:文本是一种包含诸多“空白点”的未完成的立体召唤结构,而这些“空白点”就是反思的契机,所谓读书阙疑,便是这一深层阅读的自然结果。我国学界把读书存疑当作一条理解读物的道统,朱熹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阙疑,由疑而问,必须反思,方能形成独立的理解。

自然,经典文本中的内容、形式存在一定的规定性,我们可以突破权威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也不能超越一定的文本限制,同时,经典阅读也有一定的选择性,阅读时同样存在着吸取积极成分,剔除消极成分的选择,批判性的反思能力,同样是要具备的。

(3)个性化生成的创造性理解力的构成

解读是指向未来的创造,经典阅读的核心结果不仅强调的是个性化理解,更要重视的是个性化的生成。解读的目的就是力求在读者与文本的开放式的视域融合中产生新的视域,实现文本定义和读者自身的共同超越。教师在对经典名著的由鉴赏到解读过程中,以反思的姿态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创造性地试探回答这些问题,形成渐进的或突发的思想火花,由这些思想火花再联系教学的实践过程,与教学的反思融为一体,这便是一种创造性理解的生成。

总之,“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对于经典名著自在而又执着的阅读,既是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为了心灵的惬意。阅读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永恒的生存方式。

参考文献

[1] 仓修良主编.中国历史名著评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2] 刘明翰主编.外国史学名著评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3]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

12.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经典诗文诵读 篇十二

关键词:幼儿师范生,经典诗文,诵读

一、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和现状

(一) 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

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将来大多从事幼儿教育。 人生百年, 立于幼学, 幼儿教育具有启蒙性、奠基性、不可逆性。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作为为学前教育输送师资的幼儿师范学校, 对在校幼师生经典诗文、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容忽视。 “经典”一词, 《辞源》对其解释为:“典范的经书。”《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诠释为:“权威的著作。”经典即经典诗文, 诗主要是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等, “文”主要是指四书五经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贤文。 “经典诗文”富于哲理, 发人深省, 语言精粹, 极富情趣。

(二) 经典诗文诵读的现状

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是语文教师表现出来的素质令人担忧,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高校年年扩招, 普高热的持续冲击,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师文化课教研关注力度不够, 幼师范学校儿固有的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思想仍然存在, 文化课教研活动普遍偏少, 对广大幼师教师进行进修培训的机会更少, 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相当一部分教师从未见过新课标, 何谈用新理念指导教学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 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一本教材, 一本教参, 一份从网上下载的教案, 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学计划进行, 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做合理调整。 这样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学生语文基础薄弱, 语文素养不高, 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幼师不同于普通中学,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入学的起点不高, 有不少学生甚至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

针对经典诗文诵读现状, 笔者开展了“诵读经典诗文”调查。 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知识具体了解多少, 对诵读经典诗文是否感兴趣等。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 并进行总结, 形成研究的理论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不够浓厚, 诵读古诗词处于半自觉状态, 主要靠老师的催促, 学生诵读的时间不固定。 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范围较窄, 以读教科书上的古诗词为主。 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把握不了诗歌的感情, 不能准确地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学校很少开展古诗词方面的活动, 学生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但调查发现, 学生普遍认为语文不是“闲学”, 他们认为学好语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 所以要学好语文,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遗产。 87%的学生都希望学校开展经典诗文学习活动, 92%的学生都认为中华的传统文化应该继承和发扬。 由此可见, 学生愿意学习经典文化, 愿意诵读经典诗文, 愿意接受人文的熏陶和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经典诗文诵读实践研究的预设目标和诵读内容

(一) 经典诗文诵读实践研究的预设目标

1.用经典诵读为幼儿师范的师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 用洋溢的书香感染熏陶每个人, 在校园内兴起读书学习的热潮。 以经典诵读为抓手, 通过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系列活动, 努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让师生“以经典为伴, 与圣贤为友”。 在吟诵的乐趣中, 受到教育和启迪, 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综合素养, 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2.打造具有幼儿师范特色的经典诵读模式。 幼儿师范教育有鲜明的特色, 幼儿教师有鲜明的职业特点, 本研究旨在实践中探索适宜的经典诵读内容与开展诵读的方式。

3.在实践中探索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教师口语教学和幼儿文学教学等课程的关联点,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师范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第四, 丰富校本课程的建设, 促进幼儿师范学校在新形势下的内涵发展。

(二) 经典诗文诵读阅读素材研究

经典诗文包括中国古典诗文和现代诗文。 选取的原则是精选精读, 取其精华。 我国的经典诗文浩如烟海, 由于历史的原因, 这类经典诗文, 特别是其中一些典籍多有精华, 但也会夹杂一些与现代社会不相符合的糟粕。 所以, 一般采用“洁本”的方式选读其精彩华章而非全读, 以利于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人文教育。 语文教研室专门成立了经典诗文素材搜集组, 大家认真筛选、研讨, 针对幼师学生特点选取较为适合的篇目, 编成了《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读本基本按照中国文学史顺序, 分为千古风骚、汉乐府诗和南北朝民歌、盛世之音、古代散文、古代神话寓言、现当代散文、现当代诗歌等七个板块。 虽然读本有许多不足之处, 有待改进, 但经试用, 很受学生欢迎, 填补了学校校本教材的一项空白。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一) 学生活动

1.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增加诗词积累。为此, 我们在班上经常举行诗词诵读、为诗配画等活动,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每四人一组每周推荐一首古典诗词, 在班里进行讲解鉴赏讨论, 并要求全班同学进行比赛背诵默写, 以此增加积累量。

2.加强学生课前的预习, 多朗读, 可配乐, 可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调查显示, 部分学生建议强化预习和诵读环节。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这两个环节, 但检查和落实还不够, 因此, 根据调查反馈意见, 今后应在学习过程中加大检查落实力度。

3.化整为零, 阶段性地安排鉴赏的目标。 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对此我采取化整为零的目标达成方式, 先是诵读积累, 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注意从题目挖掘隐含的信息, 如学习 《归园田居》时, 学生就会发现一系列问题:作者之前住哪儿、为啥要归园田、归园田之后如何等, 这时学生势必要探究, 就有可能结合注释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 做到知人论世。 紧接着意象的找寻、意境的把握就很轻易了。 最后让学生归纳作者的写法和鉴赏诗词的步骤。 通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诗词的鉴赏步骤及方法。

4.以鉴赏优秀的古体诗、曲词为示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古体诗中的名篇如《将进酒》, 可以播放名家如濮存昕的诵读视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让学生自己体验诵读, 以自评互评的方式促进朗读,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体会古体诗的韵味和魅力, 使学生的鉴赏范围和兴趣更加广泛。 诗歌与很多艺术形式之间有着相通之处。 我国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诗情画意, 根据这一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为一首诗配一幅画, 配一段背景音乐, 或谱上曲吟唱, 或根据音乐和诗的意境编一段舞蹈, 喜欢书法的学生可以把古诗写成书法作品, 如果有条件, 就可以利用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录制电视短片或制作电脑动画。 如可为柳宗元的《江雪》画一幅画, 可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 》并编舞蹈。

5.改变体裁, 想象体会。 让学生发挥想象, 对古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 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词中描绘的事物、景象串成一篇散文。 通过对散文的体会, 并与原诗进行对照品读, 讲解诗词语言的特点, 学生能突破狭隘的思维空间, 得到一番美的熏陶。

6.实战操练, 多组织课外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朗朗上口、易于背诵, 可根据古诗词的这一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开展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活动等。 这样, 学生赛得开心, 古诗词背诵、默写的效果显著。如我校先后开展了“五月的鲜花”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迎国庆”诗词创作大赛、“畅想生命、展望未来”散文创作大赛等大型活动。 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提高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发挥特长的机会。

(二) 经典诗文诵读与教学研究

诵读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汉代杨雄强调:“能读千赋, 则能为之。”朱熹主张:“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字求其训, 句索其旨。 ……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之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清代的唐彪也曾说过:“读书须将本文熟读, 字字咀嚼有味。 ”熟读成诵, 是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前提。 “文章读之极熟, 则与我为化, 不知是人之文, 我之文也。作文时, 吾意所欲言, 无不随吾所欲, 应笔而出, 如泉之涌, 滔滔不竭。 ”可见诵读之重要。 学生对诵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喜好程度, 诵读的质量和数量, 以及教师对诵读的认识、诵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等情况都令人担忧。 可以说, 诵读教学从教师到学生, 从观念到认识, 从方法到过程, 都存在很多问题。

教无止境, 学无止境。 笔者将继续做好经典诗文朗诵教学的研究, 努力提高自身文学与文化素养, 提高教学水平, 为幼师语文教学的发展、为学校的内涵发展、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更为祖国年轻一代的成长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扬雄.答恒潭论赋书.

[2]朱熹.朱子童学须知.

上一篇:文明课堂承诺书下一篇:安全生产月宣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