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一流建设(共7篇)
1.高校双一流建设 篇一
8月18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着眼国家“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中国高等教育强国梦。“双一流”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建设迅速成为全社会和各高校高度关注的话题,各地也纷纷出台了与国家“双一流”建设对接的方案。可以预见,“双一流”建设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来之后,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何为一流?如何评估?
8月6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市隆重举行。由于近年来巴西政局动荡不安,奥运场馆建设进度一再延期,大家对于里约的开幕式没有太高期待。但看完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后,大家普遍感到“很好,很巴西”,虽然其预算不到伦敦奥运会的十分之一。
高校学科评估与奥运会比赛很相似,都是每四年一次,相当于全国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大比武。在观看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笔者联想到了高校“双一流”建设与评估的问题,油然而生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是大学与学科的特色发展非常重要。里约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很有特色,“很巴西”。比如热情的桑巴舞表演,巴西人心目中的英雄“杜蒙特”驾驶着他发明的“14BIS”飞机飞越多个里约地标性景观(高耸的基督山等),世界名模吉赛尔邦辰走秀等。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极力彰显主办国的特色。笔者认为,特色没有高低之分,特色就是一流,我们很难说北京、伦敦、里约奥运会开幕式水平孰高孰低。
这次奥运会共有来自207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含独具特色的难民代表团)的10500名运动员参赛。代表团规模差异很大,最大的是东道主巴西代表团,共462人,最小的仅1人(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笔者注意到各代表团入场时,服饰和表演很个性化,尽力在全世界面前彰显特色,入场的介绍词也很个性化,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该代表团的水平最高的项目和运动员介绍出来。它让笔者联想到,世界体育强国如同世界一流大学,占据优势的比赛项目往往比较多(比如美国和中国)。但体育弱国或小国只能搞特色体育项目,在某些项目上占据优势,这如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国家财力和人力跟不上。一个国家如何发展体育项目和一个大学如何搞学科建设是大道相通的。
第二是一流大学和学科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全世界几个著名的大学和学科排名机构的标准本来就不一致,同一个学校在不同排行榜上的位次有时候相差较远。美国US News甚至对于世界大学与国内大学排名使用不同的标准,前者科研权重很高,后者人才培养权重很高。美国西点军校是大家公认的世界军事名校,号称“美国将军的摇篮”,许多美军名将如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等均是该校的毕业生。西点军校“职责、荣誉、国家”的校训、《学员荣誉准则》中“学员不得撒谎、欺骗和行窃,也不得容忍他人有上述行为”的条款给笔者留下很深印象。这些都很具有西点特色,但是西点军校的科研水平却并不太高。
第三是高校的学科评估应该分层分类,充分借鉴奥运会比赛的经验。目前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正在进行,与前几轮学科评估方法相比,本轮评估做了不少改进,比如捆绑评估约束更强,弱化资源投入,强化产出等。但笔者认为,目前的学科评估除了评估指标体系不稳定难以发挥“诊断器”作用外,最明显的不足是没有分层分类评价,不利于引导各学科特色发展。
目前学科评估只有很粗的分类评价(9类),比如理工科几乎评估指标体系都一样,也没有分层评估(博士点学科和硕士点学科一起评,而美国是分开评估的)。这相当于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学科。这非常不利于高校(尤其是非211高校)的特色发展。
比如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由于我国高铁和地铁过去几年发展很快,大项目和大奖都很多,大交通学科一起评估,铁道类大学肯定占绝对优势。如果“双一流“建设按照这样评估的结果只择优支持,以应用型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主的民航和海运类院校肯定吃亏。
笔者认为,奥运会的比赛组织对于改进学科评估工作有重要启示,因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体现了分层分类评估原则。奥运会比赛项目分成大项(sport),分项(discipline)和小项(event)。比如,本届奥运会共设28个大项,38个分项,306个小项,每个小项设一块金牌。此外,奥运会项目分男、女、男女混合比赛项目,且夏奥会与残奥会分开举行。奥运会比赛小项越多,则相当于学科评估中分层分类越细,评估对象越是具有可比性,越容易突出特色。
笔者所在的中国民航大学是一所行业特色极其鲜明的交通运输类学校,已有66年的建校历史,校址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首任校长方槐将军由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建校60周年期间,中国民航局提出了把学校建成“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著名的民航类高等学府”的目标,这为我校建设特色一流民航大学指明了方向。
中国民航大学提出了“特色一流大学,特色一流学科,特色一流专业”的“三一流”建设目标,并已经被中国民航局列入“十三五”规划。我们把安全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这两个综合交叉的特色主干学科作为学校特色一流建设学科,把空管、机务、飞行和机场运行管理等特种专业作为特色一流建设专业。中国民航局直属的本科以上普通院校只有两所,中国民航大学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前者是国内唯一民航学科专业最齐全的多科性大学,后者以飞行员培养为主,两者在校生的规模都在世界同类大学中居领先地位。国内航空航天类高校主要以飞行器设计和制造为主,与以航空器运营为主的民航院校关系不大,所以我们“对标发展”的目标学校就是世界著名的三个民航大学:美国的安伯瑞德航空航天大学、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大学和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民用航空技术大学。这三个学校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研究为主。目前中国民航大学与这几个学校在研究生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方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GEA)合建的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与美国安伯瑞德大学合作的“3+1+1”本硕联合培养工作,与美国安伯瑞德大学和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大学三校轮流主办的国际空管和适航学术会议等。
记得去年访问美国安伯瑞德大学时,笔者与该校校长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我说贵校在世界民航业知名度很高,被时代周刊誉为“空中的哈佛大学”。该校校长说,“不对,哈佛大学是地面上的安伯瑞德大学”。这句话展现了他们特色立校的自信。
笔者认为,奥运会的组织对于高校学科评估工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国家即将实施的高校“双一流”建设要把“择优”和“择需”相结合,把“双一流”建设和特色发展引导相结合,应该引导全国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中争创一流。中国高校进入ESI排名千分之一的学科数73%集中在化学、工学和材料学科,我国学科评估方法也存在没有分层分类评估等局限性(比如前面提到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不能简单使用国际ESI排名或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依据。国家要统筹处理好“强中国特色”和“创世界一流”的关系,各行业高校也要统筹处理好“强行业特色”和“入主流、上水平”的关系,这需要智慧和艺术。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
2.高校双一流建设 篇二
今年6月28日, 有消息称:国家将废除“985”“211”工程有关文件。这引起社会舆论对“985”“211”工程存废的又一次关注。
“985”“211”工程的利与弊
我国推出“985”“211”工程的用意, 是为集中少数优质资源, 重点建设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 但从具体实践的效果看, “985”“211”工程, 对改善我国高校的硬件条件、发展学术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
首先, “985”“211”工程, 使高等教育的等级化管理更为严重, 人为制造了学校不平等和歧视。列入“985”工程的高校, 不但享有更多国家资源, 而且地位也比其他高校高一等。在“985”高校推出之后, 我国高校就被各种工程、计划排出等级座次:“985”高校 (具体还分一期、二期、三期) 、“211”高校、小“211”高校 (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高校) 、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 这使高校陷入不平等竞争, 也让整个社会的名校情结更浓。鉴于进入“985”“211”高校可以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以及今后就业拥有学历优势 (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就提出“985”“211”高校学历要求) , 不少学生把“985”“211”高校作为奋斗目标, 非之不读。
近年,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 有的用人单位甚至提出3个“985”的要求——“985”本科、“985”硕士、“985”博士。而对于这种就业中学历门槛、等级, 舆论意见不一。在反对学历歧视的同时,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 这体现了“985”“211”院校的价值, 是学生努力考取“985”“211”院校应得的回报。其实, 赞同学历门槛者, 更多是站在“985”“211”院校立场说话。拥有身份特权者, 总会为身份特权辩护, 这不可置否。可这种优势, 本来就不应该有。以学历论英雄, 这是学历社会陈旧的人才观, 难道名校所有学生的能力、水平都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吗?
其次, “985”“211”工程, 说到底, 是政府部门推行的行政性计划, 带有很强的行政管理、评审意图。进入“985”“211”工程, 既意味着获取资源, 也提高了学校的“地位”, 因此, 很多高校就把跻身“985”“211”工程作为办学奋斗的目标。随之带来的问题是, 高校都追求“高大全”, 在申报“985”“211”工程过程中弄虚作假, 搞形式主义等。教育部在多年前就宣布, “985”高校在未来10年不再扩容, 一时打消了“211”院校跻身“985”高校的念头。但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985”“211”工程的负面影响愈发明显。
“双一流”计划要废除高校特权身份, 更要消除行政思维
2015年10月, 我国国务院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下文简称《方案》) , 该《方案》明确指出, “985”“211”工程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和重复交叉的弊端, 用新的“双一流”建设方案替代“985”“211”工程, 是为了开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新局面。我国原来实施“985”“211”工程的文件被废止, 这是启动“双一流”建设的信号。
不少舆论认为, 我国“985”“211”工程被废除了, 就不再有所谓的“985”“211”工程高校了。实际上, 废止建设“985”“211”工程的相关文件, 并不意味着就废除了高校的“985”“211”身份。在笔者看来, 如果废止了“985”“211”工程建设文件, 却依然保留“985”“211”高校身份, 我国“双一流”建设根本不可能消除高校身份固化和竞争缺失的问题。因此, 教育部门应该明确宣布废除“985”“211”高校的身份, 也不再在官方文件中提“985”“211”高校。
而比废除身份更难的是废除行政计划办学思维。我国的“985”“211”工程、科研计划、人才计划出现变异, 是因为由行政主导, 对学校、教师进行行政评审、评价, 才会有入选工程、入选计划, 而学校的办学, 又只对上负责, 不对教育和学校师生负责。所以, 问题的根源在于行政治校。
因此, 推进“双一流”建设, 要想和原来的“985”“211”工程不同, 就必须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不能采取原有的行政计划方式来实施“双一流”计划。最近已有专家预测, 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之后, 学校和学科会有新的“双一流”标签, 这是必须警惕的问题, 即要防止“双一流”建设重蹈“985”“211”工程的覆辙。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调整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 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 政府向学校放权, 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同时, 在学校内部推进现代治理改革,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具体而言, 必须进行两方面的重大改革。首先, 我国应该建立国家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 负责根据高校的办学任务和实际业绩进行拨款预算, 并监督政府部门拨款。如果有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拨款, 那么, 高校就不会担心与政府部门关系不好, 或没有列入某项计划而没有拨款。与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对应, 各高校则建立大学理事会治理模式, 负责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和预算, 并监督学校行政执行预算, 要求财务信息公开透明, 实行独立的财务审计。
其次, 要在大学里推行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分离, 对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实行以教育和学术为本的管理, 而不是由行政领导和行政机构统管学校的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 这会让学校严重行政化和功利化。以前在建设“985”“211”工程时, 我国高校出现了合并潮, 还有不少高校追求“高大全”, 增设了很多学科做大学校体量, 这都是行政推动的结果, 有的学校合并和学科建设, 根本不符合教育和学校发展的规律。在“双一流”建设中, 会不会有学校为入选“双一流”又搞学科合并呢?如果不推进学校现代治理改革, 很难说有些高校不这样做。
3.高校双一流建设 篇三
【关键词】大学文化 高校 文化建设 “双一流”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11-02
大学文化,是指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术传统、文化精神和基本理念,反映了广大师生对大学的整体认知、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是凝聚师生力量的精神纽带。创建高水平大学必须要有先进的大学文化作支撑,高品位和富有特色的大学文化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教育师生员工,重点是弘扬爱国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办学精神。
一是弘扬爱国精神。要加强对师生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的爱国情怀,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师生的爱国力量。把爱国精神体现在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在教职工中倡导“爱校敬业、努力工作、健康生活”的工作生活理念,提高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学生中倡导“爱校笃学、刻苦学习、快乐成长”的学习生活理念,提高广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是弘扬科学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师生员工,引导师生崇尚劳动、崇尚知识、崇尚先进、崇尚科学、崇尚真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教师科学求实、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和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怀。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志存高远、立志成才的道德品质。
三是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要引导广大师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自觉热爱人民、关心他人。秉承“学校以人为本,人以学校为家”的理念,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全心全意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真心诚意爱学生、为学生服务。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感恩人。
四是弘扬办学精神。办学精神和校训是大学文化的内核,是激励凝聚广大师生团结进取、拼搏创业的内在动力。新的历史时期,高校的广大师生必须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办学精神与校训,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要重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文化的精神之窗。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先导,端正教风是端正学风的突破口。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教风,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师德水平,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以优良教风带好学风。广大学生要大力弘扬“积极进取、求真求实”的学风,勤学求实,勇于创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加强大学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外在表现。行为文化建设就是要从强化师生员工“知行合一”观念入手,努力形成“言行一致、立说立行”的良好风气。在要求教职工主动工作、高标准做事的同时,引导教职工养成良好的敬业观念、诚信观念、礼仪观念,修身立德,敬人敬己。在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遵纪守法,茁壮成长。抓行为文化建设,要从小事抓起,从细微处抓起。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个师生员工的行动上,大力提升个人行为的文明程度,认真治理、努力消除各种有损学校形象、国家形象的不良风气。
三、加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契约。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约束师生、规范师生、引导师生、培育师生,营造有序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制度文化建设重点是:一要大力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二要大力提高执行力,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要按照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要求,定期梳理学校的各项制度,及时做好制度废改立工作,不断完善教学系统、科研系统、行政系统、后勤系统各项规章制度。现在,高校在管理方面最大弊端的还是制度执行不好。说了不做,定了不办,不仅破坏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而且严重影响了工作。要给制度以灵魂,真正把师生员工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与具体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使之既能起强制约束作用,又能发挥激励导向作用。要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尊重和尊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要使规章制度成为无需强制就能在广大师生中自觉执行的精神文化传统。
四、加强大学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是指校园物质设施、物质产品和环境建设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是大学文化持续发展和延续传承的载体。
一是加强硬环境文化建设。要按照文化理念,搞好校园绿化工作。要加强场馆和人文景观建设。要做好校园内楼名、路名的命名工作,加强公共场所的楼宇文化建设。要通过硬环境文化建设,让校园里的每一个物件都作为文化符号,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信息,浸透着一定的教化功能,发挥着一定的育人作用。
二是要加强软环境文化建设。软环境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第二课堂,要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学生成人成才进行系统思考、总体策划。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开展社团、讲座、论坛、艺术、体育、竞赛等活动,突出活动的育人主题,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对于新老校区两地办学的高校,要积极推进新老校区校园文化的融合。要在校园中大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要让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和社会上其他单位不一样,有一种无形力量的存在,催人奋进,陶冶情操。要让师生通过感受校园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使师生的思想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素质得到提升。
五、加强管理文化建设,发挥干部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是根本,管理文化建设是关键。加强管理文化建设,就是要用先进的理念影响和规范干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工作方式。结合当前高校实际,重点是各级干部要树立“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文化理念。
一是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高校各级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保持光明磊落、积极宽容、乐观自信的心态,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坚持工作公开透明,依法办事,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自觉接受师生监督,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是要树立“诚实守信”的文化理念。高校各级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心底无私、襟怀坦白、实事求是;讲诚信,以诚待人,以信处事;能包容,不利于团结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坚决不做;善沟通,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三是要树立“勇于担当”的文化理念。就是尽职尽责,工作认真负责,遇事敢于担当。看一个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干部,会把工作作为事业去追求,激情满怀地投入工作。敢负责,才能勇挑重担、奋发有为。高校各级干部要忠实履行岗位职责,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工作,在其位,司其职,负其责;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师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工作遇到的风险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任务积极落实;敢于问责,敢于触及矛盾,敢于动真碰硬。
参考文献:
[1]钟秉林.加强科学谋划提高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6(1):21-26.
[2]靳诺.育人为本 教师为体 制度为基 文化为魂[J].中国高等教育,2016(6):46.
[3]惠泱河.以文化建设培育英才[N].光明日报,2012-12-26.
[4]郭霄鹏.整体优化 创新人才培养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
作者简介:
郭霄鹏(1969.08-),男,陕西省铜川市人,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4.嘉兴市双一流高校人才见面会感受 篇四
昨天上午(2018年7月27日),在南湖区区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我们一起前往秀洲区参观学习,并参加了“青春学子行,筑梦红船旁”——“双一流”高校暑期实践学员嘉兴见面会。秀洲区现代化的高新产业园区、先进的光伏小镇、神奇的5D电影体验馆、高智能的家居体验馆,,,都给我们带来一场科技与现代化生活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的盛宴。但最令学员们影响深刻的却是在创客咖啡举办的见面会。在见面会上,领导们系统地向我们介绍了嘉兴这个开放包容的城市,以及嘉兴市对于人才的追求和渴望。
会议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方俊良主持,在方部长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中,会议拉开了序幕。接着是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永根介绍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朱主任从历史人文、区位发展、经济社会、城市名片等诸多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维度全方面的嘉兴市,让我们知道了,嘉兴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星火之源,也是新时代中国梦的践行者和排头兵,更是新青年们实现梦想的温床和沃土。而通过市人社局副局长冯俊华对嘉兴市人才新政的讲解,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嘉兴市对于人才的重视和渴望。嘉兴市通过创业就业保障、租房住房保障、学历再深造保障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为优秀人才在嘉兴落户生根,发展生活扫除了一切后顾之忧。全面、贴心、实在的人才新政让我们看到一个城市的充满希望的生活环境、思贤求贤爱贤重贤的人才培养态度。最后,由“双一流”高校选调生代表周炎以及在嘉兴市创业的人才代表刘敏以自身为例,向我们展现了他们在嘉兴生活和发展的经历,让我们对于嘉兴市的人才发展环境有一个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周炎学长通过讲述他初到嘉兴,认识嘉兴,爱上嘉兴,选择嘉兴,奉献嘉兴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一个外地人在嘉兴的逐梦过程,嘉兴市充满希望,包容大气的生活环境,“小政府大社会”的工作环境,让他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地方,并在这里扎下了他梦想的根。而刘敏先生也讲述了自己在北京高校任教、在其他城市企业工作,最后选择嘉兴的过程,也表达了自己当初选择嘉兴的幸运,为成为建设美丽嘉兴的一员而自豪。
实现梦想是我们的不断追求,但是梦想的实现不仅仅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和殚精竭虑地苦思冥想,更需要实现梦想的沃土。而我相信嘉兴就是我们需要的沃土,它开放包容的环境给了我们更加宽阔广袤的逐梦空间,贴心完备的人才新政扫除了我们逐梦的后顾之忧,让我们轻装上阵,不断前行。愿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不会被辜负,选择嘉兴,在梦想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冲破黑暗的束缚,推开顽石的重压,冲出地面的阻隔,在阳光下恣意挥洒我们的青春,施展我们的才华。
5.高校双一流建设 篇五
一、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
二、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拟定名单:
(一)华北地区:
总数57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52个
B类学科 总计:93个
C类学科 总计:170个
33 北京 总计:45个 总计:63个 总计:84个
1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护理学 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 园艺学、草学、生态学 农业经济管理
3 中国人民大学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 统计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档案学
4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 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戏剧与影视学 生物学、统计学、哲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学理论、公共管理学
5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数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6 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机械及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7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8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9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统科学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10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11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生物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药学
12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3 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地质学
14 中国矿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5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生物医学工程
16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风景园林学 林业工程 植物学、生态学、林业经济管理
17 北京中医药学 中医学、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18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9 中央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
20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政治学
21 对外经贸大学 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
22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戏剧戏曲学、电影学 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23 首都师大 数学、美术学、音乐学 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
24 中央民大 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华民族史
25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外交学
26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与国际教育
27 外交学院 外交学 国际政治与关系
28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学 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29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 舞蹈学
30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戏曲学 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31 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学 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32 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33 北京体大 体育学
8 天津 总计:7个 总计:22个 总计:29个
1 南开大学 数学、化学、生物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生物学、物理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药学、工商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公共管理
2 天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风景园林、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
3 天津医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理学
4 天津科技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5 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6 天津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 天津师大 心理学、政治学
8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7 河北 总计:0个 总计:4个 总计:28个
1 燕山大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2 河北大学 化学、动物学、光学工程
3 河北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
4 河北医科大学 生理学、法医学、神经病学、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药理学
5 河北师范大学 数学、生物学
6 河北农业大学 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
7 华北理工大学 冶金工程
6 山西 总计:0个 总计:2个 总计:18个
1 山西大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化学、哲学
2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采矿工程、电气工程
3 中北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设计及理论
4 山西师大 化学
5 山西医科 生理学
6 山西农大 作物学、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3 内蒙 总计:0个 总计:2个 总计:11个
1 内蒙古大学 生态学 生物学、理论物理、应用数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学
2 内蒙古农大学 草学 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兽医学、林学
3 内蒙科大 冶金工程
(二)东北地区:
总数29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19个
B类学科 总计:51个
C类学科 总计:106个
15 辽宁 总计:5个 总计:14个 总计:52个
1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水利工程 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理学、化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机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商管理
2 东北大学 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矿业工程 化学、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哲学、公共管理
3 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 中药学
4 中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生物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5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国际法学
6 东北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
7 沈阳农业大学 园艺学 农业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学、食品科学
8 大连医科大学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9 大连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10 辽宁师范大学 地理学、物理化学、心理学
1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
12 沈阳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
13 大连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水产学
14 辽宁科技大学 冶金工程
15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4 吉林 总计:2个 总计:21个 总计:30个
1 吉林大学 化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农业工程、兽医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应用化学、交通运输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毒理学、药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日本语言文学、技术经济管理、
2 东北师范大学 化学、生物学、统计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 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环境科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
3 长春理工大学 光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
4 延边大学 朝鲜语言文学 生理学、药物化学
10 黑龙江 总计:12个 总计:16个 总计:36个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城乡规划学、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技术经济管理
2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
3 东北林林业大学 林学、林业工程 生态学 生物学、风景园林学
4 东北农业大学 兽医学、畜牧学 作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植物学、蔬菜学
5 哈尔滨医科大学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6 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7 黑龙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医学、药学
8 黑龙江大学 化学
9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10 哈尔滨师范大学 遗传学、自然地理学、音乐学与舞蹈学、美术学
(三)华东一区(沪苏浙):
总数56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34个
B类学科 总计:99个
C类学科 总计:181个
15 上海 总计:15个 总计:37个 总计:48个
1 同济大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城乡规划学 数学、物理、生物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化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2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学、教育学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软件工程、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 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体育学、世界史、公共管理、金融学
3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 数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4 第二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生物学
5 上海大学 冶金工程、电影学、美术学 数学、物理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设计学
6 东华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7 上海财经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统计学、工商管理 法学
8 上海外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
9 上海中医大学 中药学、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10 上海师范大学 数学、中国语言文学
11 上海理工大学 光学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系统科学
12 华东政法大学 法学
13 上**洋大学 水产 食品科学与工程、水生生物学
14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学与舞蹈学
15 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戏曲学 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16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学
17 上**事海事 交通运输工程、轮机工程
27 江苏 总计:18个 总计:57个 总计:97个
1 东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新材料及其应用、新能源发电与利用、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哲学、法学、美术学
2 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学、兽医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 现代园艺科学、畜牧学、农业信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
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物联网与控制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核能安全与材料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4 南京理工大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力学、高端装备与微纳器件设计制造、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 苏州大学 数学、物理学、绿色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基础医学、特种医学、设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法学、金融学、体育学
6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药学工程与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7 中国医科大学 药学 中药学 药物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
8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9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教育学、美术学 复杂系统建模与大规模科学计算、材料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生物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设计学
10 江苏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 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生物技术及其医药转化
11 南京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2 河海大学 水利工程 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海洋科学
13 扬州大学 作物学、兽医学 畜牧学、数学、化学、农村水土安全与环境保护
14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轻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防灾与技能、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15 南京信息大学 大气科学
16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 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
17 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有机光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18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 林学、风景园林学 生态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植物学
19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药学 中西医临床结合
20 常州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
21 江苏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22 徐州医科大学 麻醉学 医药生物学
23 江苏科大 先进材料及加工技术
24 苏州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环境功能材料与技术
25 南京审计大学 现代审计科学
26 淮海工学院 水产
27 解放军理工大学 大气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14 浙江 总计:1个 总计:5个 总计:36个
1 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学 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2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药物化学、化工过程机械
3 浙江师范大学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宁波大学 水产、信息与通信工程、工程力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近海冲击与安全工程
5 温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6 浙江理工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软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8 杭州师范大学 数学、生物学、有机化学
9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 浙江工商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统计学
11 中国计量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2 浙江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水产
13 浙江农林大学 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
14 温州大学 化学
(四)华东二区(鲁皖闽赣):
总数31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6个
B类学科 总计:46个
C类学科 总计:125个
12 山东 总计:6个 总计:32个 总计:53个
1 山东大学 数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 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
2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水产 环境科学与工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药学、大气科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4 山东农业大学 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兽医学、森林培育学
5 青岛大学 生理学、眼科学 神经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病原生物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6 山东师范大学 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
7 青岛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8 济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眼科学
9 山东科技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软件工程
10 山东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11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13 青岛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
14 曲阜师范大学 数学、光学
15 聊城大学 光通信科学与技术、分析化学
16 青岛农业大学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果树学
7 安徽 总计:4个 总计:22个
1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2 安徽大学 化学、生态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汉语言文字学
3 安徽师范大学 化学、生物学、生态学
4 安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5 安徽农业大学 茶学 生物学、林学
6 安徽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7 安徽工大 冶金工程
8 福建 总计:2个 总计:8个 总计:38个
1 厦门大学 化学、海洋科学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生态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2 福州大学 化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土木工程、药物分析学
3 福建农林大学 植物保护学、林学 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
4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学、音乐与舞蹈学 数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
5 福建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药理学
6 华侨大学 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数量经济学
7 集美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学
8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骨伤科学
4 江西 总计:2个 总计:12个
1 南昌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内科学、外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2 江西师范大学 化学
3 江西农业大学 作物学、畜牧学、林学
4 江西财大 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五)华中地区:
总数35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19个
B类学科 总计:97个
C类学科 总计:146个
15 湖北 总计:13个 总计:50个 总计:71个
1 武汉大学 化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 数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电气工程、信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 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世界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学
2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水利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管理 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力学、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理论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3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风景园林学、水产、农林经济管理 农业工程、土资源管理
4 华中师范大学 数学、物理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农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公共管理学、情报学
5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船舶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设计学 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6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
8 武汉科技大学 材料科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9 湖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数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0 武汉纺织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11 三峡大学 水利工程
12 长江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3 武汉工程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4 武汉轻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15 海军工程大学 电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11 湖南 总计:5个 总计:39个 总计:43个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数学、物理学
2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数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理学、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法学、工商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3 湖南大学 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物理学、统计学、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软件工程、应用经济学、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4 湖南师大 生物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英语语言文学、舞蹈学
5 湘潭大学 数学 物理学、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6 湖南农业大学 作物学 生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植物保护
7 中南林业科大 生态学 植物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
8 长沙理工 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9 南华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
10 湖南科技大学 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11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9 河南 总计:1个 总计:7个 总计:32个
1 郑州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数学、物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物化学、考古学
2 河南大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英语语言文学
3 河南师范大学 动物学 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
4 河南农业大学 作物学 林学、农业工程、兽医学、畜牧学
5 河南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6 河南理工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7 河南工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8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儿科学
9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六)华南地区:
总数20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6个
B类学科 总计:45个
C类学科 总计:88个
14 广东 总计:6个 总计:44个 总计:66个
1 中山大学 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工商管理 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
科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哲学、理论经济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 地质学、力学、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护理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基础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图书馆学
2 华南理工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数学、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统计学、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工商管理
3 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教育学、体育学
4 暨南大学 应用经济学 生物学、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国际关系、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
5 华南农业大学 作物学、兽医学、植物保护学、农业工程 生物学、生态学、食品科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
6 南方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 生物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7 汕头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数学、海洋生物学、结构工程、生物化学与生物分子学
8 深圳大学 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法学
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国际贸易
10 广州大学 数学、土木工程、统计学
11 广东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12 广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13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药学
14 广东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
5 广西 总计:1个 总计:22个
1 广西大学 微生物学 土木工程、化学光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兽医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2 广西师大 化学、应用化学
3 广西医科大学 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儿科学、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药理学
4 桂林电子科大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5 桂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6 海南大学 植物学、作物学
(七)西南地区:
总数26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7个
B类学科 总计:51个
C类学科 总计:102个
11 四川 总计:6个 总计:34个 总计:45个
1 四川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临床医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美术学 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植物保护、宗教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英语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2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3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与工程 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4 西南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
5 四川农业大学 作物学、畜牧学、林学 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园艺学、兽医学、草学
6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 土木工程、地球物理学
7 西南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8 西南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9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医学
10 四川师范大学 基础数学
1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
6 重庆 总计:1个 总计:13个 总计:37个
1 重庆大学 电气工程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 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冶金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应用经济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2 西南大学 心理学、教育学、畜牧学 数学、化学、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水产养殖
3 重庆医科大学 生物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理学、护理学
4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5 重庆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 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
3 贵州 总计:4个
1 贵州大学 软件工程、植物保护
2 贵阳医科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3 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学
6 云南 总计:4个 总计:16个
1 云南大学 生物学、生态学 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民族学
2 昆明理工大学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3 云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畜牧学
4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林业工程
5 昆明医科大学 外科学、肿瘤学
6 云南师范大学 地理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七)西北地区:
总数25所 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12个
B类学科 总计:59个
C类学科 总计:113个
14 陕西 总计:9个 总计:53个 总计:70个
1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统计学、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应用经济学、国际法、公共管理
2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水声工程 数学、物理学、化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声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学、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 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兽医学、林学 生物学、生态学、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
5 西北大学 化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古学 数学、物理、地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药物化学、软件工程、科学技术史、中药学、理论经济学
6 陕西师范大学 化学 数学、物理、生物学、地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
7 长安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地质学、地质资源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水利工程
8 西安理工大学 水利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
9 陕西科技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10 西安建筑科大 土木工程、建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
11 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矿业工程、岩土工程
12 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学
13 第四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 生物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14 空军工程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5 甘肃 总计:3个 总计:5个 总计:27个
1 兰州大学 化学、生态学、草学 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 地质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畜牧学、地质工程、临床医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
2 西北师范大学 化学、物理学、数学、地理学
3 甘肃农业大学 草学 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4 兰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流体机械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5 兰州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
青海大学 高原医学
宁夏大学 水利工程、草学
4 新疆 总计:1个 总计:13个
1 新疆大学 数学、动物学、地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 石河子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3 新疆农业大学 草学 水利工程
6.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一览 篇六
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
第一轮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名单
给予公开警示首轮建设学科名单
新增建设学科认定程序和条件
●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大全
返回目录>>>
●第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序号 |
学校名称 |
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
1 |
北京大学 |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3 |
清华大学 |
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会计与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现代语言学 |
4 |
北京交通大学 |
系统科学 |
5 |
北京工业大学 |
土木工程(自定) |
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7 |
北京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
8 |
北京科技大学 |
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
9 |
北京化工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
10 |
北京邮电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1 |
中国农业大学 |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
12 |
北京林业大学 |
风景园林学、林学 |
13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 |
14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
15 |
北京师范大学 |
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 |
16 |
首都师范大学 |
数学 |
17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18 |
中国传媒大学 |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
19 |
中央财经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20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应用经济学(自定) |
21 |
外交学院 |
政治学(自定) |
22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公安学(自定) |
23 |
北京体育大学 |
体育学 |
24 |
中央音乐学院 |
音乐与舞蹈学 |
25 |
中国音乐学院 |
音乐与舞蹈学(自定) |
26 |
中央美术学院 |
美术学、设计学 |
27 |
中央戏剧学院 |
戏剧与影视学 |
28 |
中央民族大学 |
民族学 |
29 |
中国政法大学 |
法学 |
30 |
南开大学 |
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31 |
天津大学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
32 |
天津工业大学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33 |
天津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自定) |
34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中药学 |
35 |
华北电力大学 |
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36 |
河北工业大学 |
电气工程(自定) |
37 |
太原理工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
38 |
内蒙古大学 |
生物学(自定) |
39 |
辽宁大学 |
应用经济学(自定) |
40 |
大连理工大学 |
化学、工程 |
41 |
东北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2 |
大连海事大学 |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
43 |
吉林大学 |
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44 |
延边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
45 |
东北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4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
4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48 |
东北农业大学 |
畜牧学(自定) |
49 |
东北林业大学 |
林业工程、林学 |
50 |
复旦大学 |
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现代语言学 |
51 |
同济大学 |
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 |
52 |
上海交通大学 |
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 |
53 |
华东理工大学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
54 |
东华大学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55 |
上海海洋大学 |
水产 |
56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中医学、中药学 |
57 |
华东师范大学 |
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
58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59 |
上海财经大学 |
统计学 |
60 |
上海体育学院 |
体育学 |
61 |
上海音乐学院 |
音乐与舞蹈学 |
62 |
上海大学 |
机械工程(自定) |
63 |
南京大学 |
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64 |
苏州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
65 |
东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
6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力学 |
67 |
南京理工大学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68 |
中国矿业大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
69 |
南京邮电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70 |
河海大学 |
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
71 |
江南大学 |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
72 |
南京林业大学 |
林业工程 |
7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大气科学 |
74 |
南京农业大学 |
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
75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药学 |
76 |
中国药科大学 |
中药学 |
77 |
南京师范大学 |
地理学 |
78 |
浙江大学 |
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
79 |
中国美术学院 |
美术学 |
80 |
安徽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
8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
82 |
合肥工业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自定) |
83 |
厦门大学 |
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
84 |
福州大学 |
化学(自定) |
85 |
南昌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86 |
山东大学 |
数学、化学 |
87 |
中国海洋大学 |
海洋科学、水产 |
8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89 |
郑州大学 |
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 |
90 |
河南大学 |
生物学 |
91 |
武汉大学 |
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92 |
华中科技大学 |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93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94 |
武汉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95 |
华中农业大学 |
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
96 |
华中师范大学 |
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
97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法学(自定) |
98 |
湖南大学 |
化学、机械工程 |
99 |
中南大学 |
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
100 |
湖南师范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
101 |
中山大学 |
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
102 |
暨南大学 |
药学(自定) |
103 |
华南理工大学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 |
104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中医学 |
105 |
华南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106 |
海南大学 |
作物学(自定) |
107 |
广西大学 |
土木工程(自定) |
108 |
四川大学 |
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
109 |
重庆大学 |
机械工程(自定)、电气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
110 |
西南交通大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111 |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
112 |
西南石油大学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13 |
成都理工大学 |
地质学 |
114 |
四川农业大学 |
作物学(自定) |
115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中药学 |
116 |
西南大学 |
生物学 |
117 |
西南财经大学 |
应用经济学(自定) |
118 |
贵州大学 |
植物保护(自定) |
119 |
云南大学 |
民族学、生态学 |
120 |
西藏大学 |
生态学(自定) |
121 |
西北大学 |
地质学 |
122 |
西安交通大学 |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
123 |
西北工业大学 |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12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25 |
长安大学 |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
12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农学 |
127 |
陕西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自定) |
128 |
兰州大学 |
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
129 |
青海大学 |
生态学(自定) |
130 |
宁夏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
131 |
新疆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定)、化学(自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定) |
132 |
石河子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
133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
13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135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136 |
宁波大学 |
力学 |
137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138 |
国防科技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139 |
第二军医大学 |
基础医学 |
140 |
第四军医大学 |
临床医学(自定) |
返回目录>>>
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
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教育学”)
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应用经济学”)
宁波大学:力学
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
西藏大学:生态学
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新疆大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
公布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中,对一些学科做了公开警示,并没有退出建设范围,请问有何考虑?给予公开警示的建设学科又是如何确定的?
答:从首轮建设的成效来看,所有建设高校都取得了明显建设进展,整体上实现了阶段性建设目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要求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公开警示是其中重要内容。首轮建设虽然总体上实现了建设目标,但实际建设时间还不长,有些学科因各方面原因,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其他同类建设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相对靠后,为激励督促,也是为了警示其他建设学科,需要给予这些学科公开警示的处理。经“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严格评议,个别被公开警示的建设学科按要求结合学校定位、首轮建设成效和学科特色优势,作出调整,原学科撤销。警示学科和调整后的学科,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
返回目录>>>
新增建设学科认定程序和条件是什么?
答:与首轮建设范围认定的程序相同,“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建设学科进入的条件后,以认定方式对第二轮建设范围提出了咨询建议。本次认定中,新增建设学科必须同时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切合急需。学科方向需要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有较为精准的匹配度。二是水平出色。对应领域的一级学科在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贡献水平等各方面表现均应比同类显著,突出建优促强。三是整体达标。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门槛之上,学科认定多维度设置条件,不与各种大学排名、论文指标等挂钩。根据专家委员会咨询建议,三部委研究后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二轮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7.高校双一流建设 篇七
【关键词】双一流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46-02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推进国内高校及其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该方案提出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争取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1]。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川大校长谢和平认为一流大学需要培养拥有全球视野的人才。而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张杰认为,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
只有全面、深入把握研究生群体和培养过程的特点才能更有效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前期笔者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的研究生群体中进行了调研,得出相关数据和特点,并总结了以下经验启示。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重在思想引领,坚定理想。
从教育活动的类型来看,研究生接受度最高的是校园文化类活动。如何让将思政教育的内涵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成为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当代研究生以90后居多,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实验室”。在提到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这样的话题时,远远不如一份实习、一场网络游戏有吸引力,这是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惑和挑战,需要使用一些策略来克服这些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从根本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类似传播学中传播主体把传播内容传给传播客体的一个过程。在传播学中,传播对象的心理、利益诉求及其性格特征会对其接受信息的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从教育学和调查研究的视角,我们发现90后到95后的大学生有一些共性特点:他们认为对其有所用的东西更愿意接受,他们认为有意思的东西更愿意接受,他们认为有面子的东西更容易接受,他们自己参与完成的东西更愿意接受。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唤醒其内在的利益需求,不是强行地灌输;应该是饶有兴致地讲故事,不是僵化刻板地讲道理;应该是双向互动,不是单向说教。所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巧妙融入思想引领的内涵,选取爱国荣校、航空报国等主题,配以新媒体、音乐、微电影、舞台剧、舞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形式,创作和开发文化产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让学生有信念、有信仰、有正确的价值追求。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载体,它重在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和教育,它就像是一直无形的手,在推动,引领着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二、研究生需要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从研究生的培养角度,近70%的研究生认为“学术氛围”是培养过程中最大的影响因素,营造学术氛围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学术氛围的灵魂和本质是学术精神。学术精神作为大学生心理面貌和教育水平的反应,是评价研究生思想、理念、价值观、道德观水平的标志。学术精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术精神体现为专注于本学科的具体遵循,而广义的学术精神应该有两种,即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的学者指出21世纪的学术精神主要体现为“诚实、自由、创新、献身精神”,其中诚实、献身精神即可理解为人文精神,而自由、创新可理解为科学精神。诚实可以理解为坚定自己的理念,追寻理想的指引,杜绝弄虚作假。自由即具有独立的人格,发散自己的思维。创新指学生不能局限于现有的书本,技术,应该具有自主思考的能力。而献身精神可以理解为学生不应关注一己之利,不应沉迷于现阶段取得的成就。学生应该把学术精神看成是自己的追求,是道德的最高层次。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着力于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理性的态度,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懂得求真。作为一名研究生,做学问搞科研,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和工具等运用的表层上面,应懂得科学之科学,学会培养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理念。而教育管理的职责是想办法给学生提供科学精神形成和培植的土壤,同时,让最大多数的同学都在这个土壤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养分,自由生长,形成森林。高校应多开展大师名家进校园进课堂、学术沙龙、主题论坛等形式,引领研究生探讨科学的终极原理和追求,明确科学研究的最初目的。
另一方面,应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自由、向上的精神,核心意义是教育人坚持理性,追求理想的人格、理想世界和自身的完善,充满对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的向往。追溯到大学的本源,古希腊人希望每个公民都能得到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德育、美育、智力和体育等全方位发展的合格公民,古希腊的诸多学者,像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先哲为此还专门建立了学园,就是大学的前身,可见他们是很有远见的。从那以后,大学就成为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摇篮。高校应开展读书交流会、思辨会、诗会、演讲等文化活动,回归大学的本源,为学生创造人文精神呼吸和翱翔的天空,让学生有信念和信仰,成为一个内心丰富、精神充盈、热爱生活的人。
三、研究生培养坚持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从研究生的管理方式来看,75%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最有效。黑格尔曾说:“现代世界的原则就是主体性的自由。”中国文化中用“以人为本”来阐释这层含义。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应是教育的主体。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当今教育管理面临的新课题。在教育管理中,应是双向互动,而不是单向说教;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将舞台还给学生,将机会让给学生,将成长留给学生”的原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中收获成长。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们普遍有自我发现的潜能、自我选择的能力,应当给予学生自我认识的机会,赋予他们为自己的成长、发展负责任的意识与能力。
教育培养的首要任务在于激发学生为自己负责的内在动力,为了学习生涯阶段的自己负责,更是为了持续一生的生涯发展负责,为了学习负责,更是为了自身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负责,既有长远眼光,又有天下情怀,是理想境界。具体到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研究生群体相比本科生,心智相对成熟,自治自立能力强。高校应打造以硕博士生纵向交流的小微平台,博士生提升自己的同时带动硕士生,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体现传帮带的作用,激发学生发展自觉,营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同时应该发挥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研究生会作为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一个群众性的学生组织,在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多元的校园生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研究生会应该发挥自己群众性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学生活动。
四、做好师生沟通的桥梁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关于对导师的期待,调查结果显示,83%的研究生最看重的是导师的师德典范。中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是协助导师开展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任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同样需要导师的理解与支持。更好地服务导师与学生,要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对于研究生来说,与导师的相处是他们从未经历过的学习生活模式,面对就业的焦虑、课题的压力、师生矛盾也时常出现,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启示
总之,鉴于研究生群体较为多样化、个性化、大众化的特点,在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学术为本”引领研究生教育管理,明确学术科研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学术为本”,树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着力提升研究生素质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坚持“育人为本”,凝聚研究生教育管理合力,让研究生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提供有效支持和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2015-10-24.
[2]冯蓉,刘秀东.思政教育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正向功能[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117-120.
[3]杜昕,宋丹.论研究生会在研究生管理和培养体系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6):53-55.
【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荐阅读:
电气工程一流高校08-15
高校学风建设现状11-06
高校共青团建设07-05
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建设11-06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11-12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06-25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优化途径07-28
浅谈高校师风师德建设09-17
建设和谐高校促进社会和谐论文09-28
高校教师作风建设心得体会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