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议论文训练

2024-08-07

高三议论文训练(精选8篇)

1.高三议论文训练 篇一

高三作文训练一

训练方向:符合题意

课前准备:阅读《高考作文双核教程》第1~5页“命题作文快速审题”和第15~19页“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

考点阐释:

符合题 意是作文 的首要问题,“符合”含义是恰 当、适当。现在的高考作文题 从内容 的选材到思想的定位,都 比较宽泛,要求也相对灵活,但一定要“符合题意”。“题意’就是题 目的宗旨、中心、观点、思想。抓往题意就抓住了灵魂,抓住 了‘神 ”,不然就会无的放矢。所谓’符合题 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符合题意”,主要是理解试题 材料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文章符合题 意,关键在行文 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 题 的意义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 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严重偏 离题 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得分也不会超过20分,就会“一着不慎,满 盘皆输”。所以,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 成败的关键一步。

关于审清题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把它列为“基础等级”中的第一项,并具体切分为四个等级,即“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意题意”。

技法点拨: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走向式微,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平分秋色。材料 作文 的命题并有悄然的变化:由“任选一个侧面或角度”变成“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内立意,构思作文”。这种材料 作文,它不同于以往 根据 材料 写议论文的材料 作文,也不同于有明确话题 的话题 作文,是介于两 者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我们姑且把它叫做新材料(或后话题)作文,题目中所供材料 既是审题 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 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可见,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那么,如何审题立意呢?

1、从抓 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 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 住 这些关键句,就能把

握材料 主旨,准 确理解材料。正确 立意。

2、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 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作者情感 倾 向入手

有的材料 在叙述,说明 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 的情感倾向入手审题立意。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 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 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审题立意的能力决定考生思维水平的高低,同时决定作文分数的高低。考生应当从材料的整体意思出发而不是从材料中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角度出发展开写作。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 用的。每则材料都 可从多个角度 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二、审题立意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挑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他们在不同季切里绽放着自己 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各有各的精彩”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审题:

(1)题眼“精彩”,什么“精彩”?植物、动物、风景、人(生活、学业、事业、才不、人品、为人处世)、社会制度„„为什么说这算是一“精彩”?美丽(优美——优点(长处,优势),优秀(不凡,出众),成功(成就,辉煌)价值(有贡献、有意义有作用)„„

(3)“各有各的”暗示要写两 个式两 个以上的事物,而且进行事物间的比较。

2、立意

(1)什么人有什么样的精彩?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的人生是精彩的;像蜗牛一样脚 踏实地的人生也是精彩的,丑陋的人有品格上的精彩失败的人有精神上的精彩„„

(2)为什么各有各各的精彩?性格不同,才能不同(天生我材必有用)追求不同(梦想不)境遇不同„„

(3)如何做到各有各的精彩?保持个性,扬长避短,冲破束缚不断创新,找准 位置,提高个人修养„„

实战训练:下面两则材料,选做一个。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传说,佛祖的前身是位国王。有一回,他看见一只饥饿的老鹰正在追捕一只鸽子,慈悲心起,把鸽子藏进怀里,老鹰说:“那你就忍心看着我饿死吗?”佛祖命 人取来天平,他愿意从自己 身上割下一块与鸽子同等重量的肉还给老鹰。可无论佛祖割多少肉都无法与鸽子的重量相等。最后,佛祖亲自跳上天平,天平的两端终于相等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香港首富李嘉诚说:“知止而后有为。”《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隋朝的大儒王道,还专门写过一本《止学》,其中有一句非常好的话:“大智知止,小智惟谋。”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高三议论文训练 篇二

瞄准课标要求,重视教材复习。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能力的源泉。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千万不能让学生轻视课本,好高骛远。因为学生在高一高二通过新授课所学知识很分散,系统性不是很强,只有通过系统的复习,才能形成知识网络,才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并把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形成能力。教材的复习可以从高一开始,重点放在基础词汇、短语、交际句型、语法(可以系统复习)、文章的主题句、主旨大意及对文章的认知与体会上。复习课并不是带着学生“烫剩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调节复习课的课堂气氛,不能死气沉沉。 练习设计上按高考题要求创设情境,寻找隐形信息,培养学生运用能力。

二、注重词汇的积累方法

词汇总起来说包括单词、短语和一些固定搭配、习惯用语等。众所周知,提高阅读能力也要以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 近年来,高考书面表达评分中有“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的要求,这也与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词汇量相符合。所以, 为渡过高考这一难关,教师必须给以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学生的词汇积累,在课本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并做到词汇知识题目化,切实重视词汇的辨析、归纳、比较,拓宽词义,学会运用。

三、关注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1.关于听力。高考听力测试与其他测试相比,有其特殊性。它要求学生从头到尾按顺序往下听,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选择,没有回头看的可能性,所以很多学生一提到听力就感到紧张畏惧。教师平时注意听力测试与听力训练相结合,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及阶段侧重点。听力的选材来源于生活,体现生活情景,所以在内容安排上把听力按照情景内容分类训练,如购物(shopping)、打电话(making phones) 、找工作(looking for jobs)、等多项话题分项训练,然后再使用综合训练题。除每周安排一到两节集中听力训练外, 还应注意听力的日常化训练,另外教育学生在听听力时要身心放松,有重点地听,尤其要把数字、时间、日期、价格、距离等做好笔记,以便做题时进行计算,个别听不懂的单词或句子要放过去,不要停留以免影响后面的听力。

2.关于说。语言的学习以能够交流和运用为最终目的,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之一,而许多学生怕犯错误不愿张嘴去说,成了哑巴英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采用情景教学营造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翻译单句,设置情景表演短剧,每天做值日报告等,并且教师要多多给予表扬,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3.关于阅读。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选材,二是多授予学生方法。现在市面上练习材料琳琅满目,良莠不齐,教师选练习时尤其需要注意,所选材料要与时俱进,要具有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突显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关注当今世界大家都关注的热点话题,如教育、环境、道德情感、科学发展等。此外,材料要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能过难,材料需配有详尽的解题指导,以利自学。教师可以把近几年的高考题作为最后的攻坚训练材料。高三复习阶段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要求他们每天至少读两篇阅读理解和一篇完形填空。学生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传授给他们做题的方法,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上下文去猜测不懂的地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不要逐句讲解,如果教师大讲特讲,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不去动脑的坏毛病。

4.关于书面表达。书面表达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命题趋势来看,逐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的灵活性。文字提示有减少趋势,而词数要求有增长趋势。出题者留一定的空间让考生发挥。教师首先要书面表达日常化,做到每周一题型,并要求学生背诵各类题材与体裁的优美的范文。其次要注重批改与讲评,一是采用面批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要求并建立档案,二是把学生的错句归纳起来投影出来让所有同学来改并予以讲评。

四、答题应试的速度与规范

任何的考试都有时间限制,对于学生来说高考时间的一分一秒都弥足珍贵,所以答题的速度尤为重要。学生要想在高考中保证速度,一是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能力,二是要合理地分配各大题的答题时间。教师平时要按照高考的时间分配对学生进行适量的定时训练和模拟训练。答题的规范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所以教师平时要重视学生答题的准确性,答题卡填涂的规范化,书面表达的书写规范(包括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等)及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答题(如任务型阅读每空一词)。

五、在平时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考不仅考学生的文化知识及应试技能也考他们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超常的水平,考出好成绩。因此,教师平时要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他们把平时的考试当做高考来对待,把高考当做平时的练习来对待,不要患得患失,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平和的心态去完成高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优胜者。

摘要:高三英语教学是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中最后和最关键的一环。高三阶段,教师除了少量的新授课,着重会花精力对高一、高二课本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复习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高三复习课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考结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复习,教学

参考文献

3.高三体育生铅球训练初探 篇三

【关键词】 体育生;力量;速度;铅球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原地推铅球是一项结合了力量与速度的田径投掷项目,其对体育生的协调能力与控制能力有极高的要求。多数省市也将原地推铅球作为体育生高三的必考项目,但它同时也是一项失分项,是教师讨论如何提高高三体育生成绩内容中的重点。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众多,例如训练时间不足,大部分体育生从高二下学期或者高三才开始进行铅球训练,仓促的时间内无法掌握核心技巧。学生考前的简章情绪也会对原地推铅球成绩造成影响,因为推铅球项目对体育生的协调性要求极高,而身体协调性容易被情绪所控制。总之,只有在深刻了解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才能具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影响高三体育生推铅球的因素进行分析与阐述,再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训练方式建议,借此希望帮助高三体育生提高原地推铅球成绩,争取优异的高考成绩。

一、影响高考体育生推铅球成绩因素

(一)训练时间短

有学者调查显示,一般进行一年到一年半时间的体育训练,才能在高考上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但是,大多数考生的铅球训练开始得较晚,总体训练时间约只有4—6个月的时间,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且原地推铅球并不是一项可随时随地进行的项目,对场地的特殊要求,也使得学生训练机会较少。但是铅球项目本身确实一项循序渐进的体育活动,单凭短期的集中训练,必定不能达到预期的成绩。

短时间的训练一方面不能让考生深刻理解技术要领,看似简单的“蹬、转、推、送、抬、挺、撑、推、拔”要诀,需要反复练习,根据自身身体素质进行综合调整才能完全使动作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训练时间短也会对考生的心理造成影响,让体育生产生不自信的心理,缺乏在考场上从容、灵活应变的能力。

(二)力量与速度协调训练不足

推铅球是一项力量与速度完美结合的运动。一名体育生的自身力量素质可以决定铅球成绩成败的关键;而速度和爆发力训练则是铅球成绩的重要保障。

肌肉在进行活动时,克服外界阻力能力的大小,是评价一个人力量素质的标准。当一个人的力量素质提高,相辅相成的速度、灵敏度、耐力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在一般学校中,体育生缺乏较为集中、科学的力量素质训练。另一方面,体育生的训练常常是针对个别项目为训练而训练,缺乏整体性和一致性。因此,不能发掘和激发体育生最大的潜能。有些体育生力量素质欠缺,因得不到整体的训练而失去了提高成绩的宝贵机会。

(三)心理因素

体育生的心理素质有时会直接影响其铅球训练成绩,甚至是高考成绩。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诱发体育生产生焦虑、失望、自卑等负面心理,如不能及时得到疏通和引导,会直接产生倦怠的行动反映。当学生对训练内容产生排斥、倦怠时,任何训练都无法正常进行。

二、提升铅球训练质量对策

(一)精准掌握技术要领

由于高考课程安排等客观原因,一味增加铅球训练时间不尽实际。在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如何精准掌握动作要领,掌握核心技术成为铅球训练及考试致胜的关键。

本文不再赘述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通过专业课中教练的系统讲述,学生基本可在2—3周内掌握其基本动作。我们所谓的精准是学生在练习时常常忽略的发力顺序,它体现着全身的协调性。发力顺序需要学生不断的体会,不断与自己的身体对话。发力的顺序错误,会大大影响铅球脱离手中一瞬间的速度与力量,决定成绩的优劣。整体动作要一气呵成,身体协调发力,最后动作定型。如果只追求训练所要达到的远度,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为完成训练而训练,破坏了技术动作和要领,久而久之,错误动作将很难并纠正,并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稳步提高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的科学训练直接关系到成绩提升幅度的大小。上肢和下肢的爆发力、腰背肌理及腕关节的训练是铅球项目中重要的力量训练。一般来说,最有效也最重要的力量训练是发展身体肌肉的爆发力,训练方法有:抓举、托举、快捷推举、颈后推、负重半蹲、全蹲、卧推等,这些都是发展身体肌肉爆发力的基础训练发放,特别注意的是在每次肌肉力量训练完后应进行全身肌肉放松练习,使身体肌肉很快得到恢复,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增加肌肉的爆发力,避免训练成所谓的“死肌肉”。[1]

其次,力量素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最大负重和恢复周期。如果超出最大负重或没有恢复周期内进行训练,疲劳会导致人的运动中枢受到抑制,疲劳的信号会直接传递给大脑,使学生的运动兴趣降低。在训练中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力量规律,熟悉发力的感觉与顺序,循序渐进将之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反应。

(三)积极的心理调节

心理调节与心理训练应该贯穿于体育生的整体训练中。心理训练是指采用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或消除心理障碍,保证运动员能在训练或比赛中创造出优异成绩。[2]

首先,学生的大部分心理焦虑来自对考试失败的恐惧。教练与家长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为自己制定可行的理想目标;还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对成功与未来发展的正确认知,消除学生心中“一试定未来”的观念。

其次,教练应该在平时训练中,多模拟考试实景,让学生适应、习惯这一场景,从而消除心中的恐慌与焦虑。此外,模拟训练还可以增加考生的稳定性,激发学生的潜力。

第三,心智锻炼

大多数人认为运动是单纯的肌肉活动,其实不然,优秀的运动员都拥有较好的大脑心理机能。也就是说,运动员想要提高成绩,不光是靠勤奋的苦练,更要学会利用心智深刻揣摩动作要领,思考所有将影响训练成绩的因素并加以分析。教练员对学生的训练,也不仅仅是体能与技术上的训练,还要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不因一次成败而情绪起伏。在独立思考的情境下,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自信心、激发潜能。

高考体育生的铅球训练要讲求规律性、个体性与科学性,在力量因素、效率因素与心理因素上全方位进行针对训练。只有在这三者平衡的基础上,才能让训练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体育生在铅球项目中的得分率。

参考文献:

[1]王维平.中学体育铅球训练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1(9)

4.高三作文开头训练 篇四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

有人说:“好的开头,有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如何在一开头就先声夺人、令人一见钟情呢?

开头要采取开门见山式,简短的首段,一般建议三句话以内即亮明观点。首句尽量采取修辞方法,或引经据典,以求达到吸引阅卷老师目的。二句过度,引入文章主题。三句亮明观点,让阅卷人明确作者主旨,建议采用判断句式,如:什么是什么类句式。

开头最忌讳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实际上是直白的告诉老师你审错了题。好的开头的标准:

1、扣题目,点明中心主旨。

2、形象的诠释中心、主旨的内涵。

3、引用修辞名人名言等为开头增光添彩。

4、短句子

5、美感,力度,感染力

6、小段落

7、多加几个形容词

不好的开头例子:

如:关于以“暖”为题目的开头:

1、安徒生说:“善良是一个温柔的枕头。”当世间充满爱的呵护,当善良温暖人的心灵,一切就如同那美好的四月天一样。如果万物都有温度,那么善良一定是温暖的,柔软而宜人。

评:此开头中心词关键词是善良并非暖,开头就没有扣住暖,离题。如:关于“尊重”为主题的开头

2、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说过:“有智商无情商的人怀才不遇,有情商无智商的人会得贵人相助。成功属于既有智商又有情商的人。”而我认为想要成为有情商的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学会尊重才能拥有情商,才能成大事。

评:此开头过于拖沓,直到最后才引出“首先要学会尊重”,之前写的是成功属于有情商有智商的人

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这片森林里的一花一鸟,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用情感孕育和浇灌出来的,都是值得爱护而尊重的。

评:此开头引用村上春树的这段话哪里是写尊重,硬是牵强的引出“尊重”,适得其反。

好的开头举例:

“暖”的开头

暖是调色板上的鹅黄,混合着春的气息,勾勒出明艳的生机。暖是指尖跳动的阳光,在时间的行进中沉默了生命的喧闹。暖是希望,是感动,暖是融化千万年冰封的温度,是描绘青荇如画的力量。

以比喻开头,扣住“暖”这个中心,形象生动的诠释“暖”的内涵。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这个精灵的女子,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的才,她的貌,她的轻灵,她的坚韧,犹如四月天的春风,温暖了一个时代,温暖着一代代人。

以恰当准确的例子开头,形象直观扣题。

“尊重”的开头

(1)刘墉曾说过:“施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尊重是予人帮助却未成施舍。尊重是站在他人角度多一点的考虑。

(2)卡耐基有言:“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能尹琪别人的讨厌和憎恨。”尊重他人犹如折桂送人,往往最后也会手留余香。尊重他人,真诚面对心与心的距离,就如一块磁铁,将爱与温暖吸来,使身边环境化为人间四月天。韩韵

“ 静”的开头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宁静则会悠远。

宁静是一种戒骄戒躁的品质,是一种淡泊名利的修养,是一种富有诗意令人向往的境界。梭罗找到了,在瓦尔登湖畔,他孤生一人,耕作渔猎,他找到了能使自己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面对喧嚣社会的我们如果能摈弃浮躁,以宁静的心态面对人生,那我们就能由静生出巨大的智慧!

(2)“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借此告诫自己的儿子,若无一颗静心就无法高瞻远瞩。心静则可以顺指针声寻手表,心静则可以听花开声悟生命,心静则可以淡看跌宕人生,与心无旁骛间领略那句“生命在于静止”。有事不让心乱,是智慧,是对沉浮人生最好的参透。

评:好的开头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内容上要紧凑,扣住中心,诠释主题内涵,一要有深度和层次。

补充好的开头:

1引名句,起点高远2作排比,造势磅礴3趣拟人,别开生面。4巧设问,发人深思。5用对偶,严谨整齐6巧博喻,形象开阔.7巧用修辞,美不胜收8巧述故事,引人入胜9借用章回小说笔法10巧用题记,揭示主旨11巧用名人作问答12巧用诗文显诗意 13创设情境渲染烘托14借助评议引出观点

01,引名句,起点高远

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江苏考生《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02,作排比,造势磅礴

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江苏考生《水边的女人》)

03,趣拟人,别开生面

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们随着风儿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选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圃,“这里争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似的走开了。(《一粒种子》)

04,巧设问,发人深思

开篇设计疑问,造成悬念,往往能吊人胃口,激发读者探知的兴趣。如:

(1)怎样才能煮好一壶上乘的咖啡?(河南考生《煮咖啡》)

(2)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江苏考生《稳中求胜》)

05,用对偶,严谨整齐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慨。活着真叫苦,有人这么喟叹。活着真的轻松快乐,我却喜欢这样对生活箢结。是我的累颜比别人少吗?不是,因为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充满了四个字:清点生活。(《清点生活》)

06,巧博喻,形象开阔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交替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诚信是什么》)

07,用呼告,亲切动人

一个千年的回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道出了你柔而不弱的品质。一个沉痛的叹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绘出了你高雅的性情。(《水的联想》3)

08,用人们熟悉的或自编的故事打开思路,易能调动人们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读下去。如: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江西考生《桃花源祭》)

09,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三国英雄开会》)10,巧用题记,揭示主旨。

如果在文章的开头,精心设计一个短小精炼而又意蕴丰厚的题记,既显露了自己的才情,又会一下子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但是要注意题记的格式。如:

(1)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题记(山东考生《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2)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题记(四川考生《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例1用排比的形式写成题记,对比之中点明文旨: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精辟睿智而独具魅力;例2用精美雅致的语言点出对待挫折应持的人生态度:直面挫折,化解痛苦,生命之花常开不败。凝练隽永,蕴情明旨,令人兴味盎然。可见,用题记开头,“未成曲调先有情”,确实是“争夺眼球”的一个好办法。11,巧用名人作问答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给灵魂一个支点》)12,巧用诗文显诗意

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万象人生坚守自我》)13,创设情境渲染烘托

语文专家夏沔尊先生曾说:“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适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志看那下文的发展。”因此,设置一个具体可感的情境,让读者一下子就沉浸到作品的氛围中去,无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呆呆地坐在车中,望着窗外缓缓退后的一棵棵白杨,不知远处的草原此时是一幅什么景象。我的身后,是夕阳下的古道,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来吗?(陕西考生《昭君行》)

巧绘一幅《昭君出塞图》,使读者的思绪一下子被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随昭君走过古道,走入大漠。这样的作者恰似一位出色的“导游小姐”。14,借助评议引出观点

对和文章主题相关的一些事情、现象或哲语等,作一番独到的评析,从而自然地引出自己的观点,也是成功开头的一大特色。如:

5.高三作文系列训练 篇五

话题作文以其形式开放、体裁自由、内涵丰富等特点,颇受命题组专家的青睐,已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尤其是“三自(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主立意)”方针的出台,使考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长处。既可以写传统的议论文,也可以写小说、讲故事、编寓言,阐述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形式自由,内容多样。但考生对于这种“自由”(文体自定)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于是近几年高考中文体特征不明,思路散漫,内容单薄的文章不时可见。

“文体自定”不是不讲求文体,而是要求考生选择适合立意为文,而且自己比较擅长的某一种文体进行写作。虽多了选择的自由,但任何文章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各种文体都有其相对应的写作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就要遵循其中的“潜规则”。比如,打算写议论文,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统摄全文,说理要透彻,主要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若想写记叙文,则要有“人”或“事”,语言简洁,叙述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方式等。因而“文体自定”不等于“无文体”。我们要杜绝满纸飘摇、玄虚无序,无“人”无“事”,无“论”无“议”的“四不像”文章的出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切实实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就得“像什么”,就得“是什么”。

我们用三次训练来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依次是记叙文篇、议论文篇和散文篇。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文章样式,如戏剧、人物采访、书信、病历等等,缺乏普遍意义,就不再专门训练了。

高三作文训练一: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记叙文篇 知识例话

以话题记叙文为例,考生从小学就开始写话、写日记、写作文,写到高中,记叙文是最熟悉不过的文体了。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写得连初中水平都没了。究其原因,恐怕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高中记叙文和初中记叙文的区别,什么才是高中记叙文的水准,也未曾为跨上这一档次而真正扎扎实实地努力。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有水准?说来标准也多,在这里,且不说选材典型、组材有方、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就笔者进行作文指导的体会,谈几点拙见。

第一,“以理服人”。说白了,就是文章要“有思想”“有深度”。虽说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但高中记叙文要想真正把一个人写活了,把一件事写生动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平铺直叙,是远远不够的。“文以载道”,任何文体的文章失去了一定思想的依托,所写之人或事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思想”就是“立意”,和议论文不同的是,议论文可以直接亮出观点,但记叙文只有用形象说话,只有把立意内化为“人”或“事”,因而,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有了立意,下一步就是选材。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小的细节,也可以挖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小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2、人生又何不似这茶?一次又一次地被沸水冲起来,水凉后又跌落杯底,这样浮了又沉,沉了又浮,直到最后仍然散发着生命的脉脉清香。若是害怕沸水烫碎了心,烫失了生命,那么清香也会随风逝去„„生命便应该像茶一样从容,不为成功沾沾自喜,更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担惊受怕,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

3、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恰恰是大多初中生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第二,“以情感人”。这是高中记叙文的要旨。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要根据命题要求写出自己熟知的真人、真事,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只有自己十分熟识的人、事、景、物,只有自己动了真情的感受,才能在下笔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产生感人的力量。若置自己熟识的于不顾,而去冥思苦想那些“新奇”素材,编造“感人”的故事,势必会弄巧成拙,吃力不讨好。当然,并不排斥符合生活真实的某些细节的加工虚构。基于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高中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第三,“以新动人”。记叙文的“新”,是在技法上做一些努力。尽量避开大家都有可能涉及的人或事,对一些自己非常欣赏的而又会给人“雷同化”印象的取材点,可从结果上或内容上改头换面,给人“推陈出新”“会拿来”“懂借鉴”的印象。例如,同样是记叙一件事,许多人囿于思维定势,按时间顺序来写,而如果你能来个倒叙,或者先写中间,在写两头,不更好么?又如,褒扬一个人,大家都从正面写某个人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你可否来个曲径通幽,来个欲扬先抑,或明贬实褒,或对比衬托,以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来反衬对方的高尚?“新”,还可以体现在意境、语言、人称的运用、表现手法的巧用等。

高中记叙文若做到以上三点俱佳,加上适时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细腻的心理、生动的细节、传神的表情等描写手法,就算到了“火候”了,这样的文章也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上乘之作。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谈到他在师范毕业时和父亲的一次交谈。他问父亲:“我应该怎么办?是当教师还是成为歌唱家?”父亲这样回答他:“如果你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能跌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帕瓦罗蒂听从父亲的劝告,毅然选择了唱歌,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闻名全球的歌唱家。

确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我们应选定一把椅子,否则,精力分散,我们最终只能在一事无成的悔恨中慨叹。请以“选择一把椅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③记叙文 ④800字左右 写作提示

话题中的“选择”与2002年高考题的“选择”在立意、拟题、角度方面的范围略有不同:后者是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利人与利己、生与死之间的选择;前者则是个人在生存与精神追求、职业与事业、自贱与自尊等之间的选择。

高三作文训练二: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议论文篇

知识例话

一、存在问题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它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

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1)文体意识不明确,议论性不强.(2)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用例古板、勉强,甚至不堪用而用之;至于理论的阐述更是无力展开。

(3)在论证的过程中就是论点加上二三个事例,像小孩玩积木一样简单堆砌起来,缺乏必要的议论。这种观点加材料,根本就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说理。

(4)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常前后脱节,顾左右而言他。

考察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平时写作或考场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症结何在。

其一,材料奇缺,信息库储存的信息少得可怜。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正面论证总喜欢援引司马迁、陈景润、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事例,一旦要用反例,又津津乐道于方仲永的幼年、牛顿的晚年。究其原因,就是信息库缺乏写作议论文的必需的材料,事实的或理论的。这无形之中陷入了提取信息捉襟见肘的窘境,其结果轻则用例古板,重则知其不堪用而用之,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

其二,论证无力,信息的组合缺少分析的链条。遗憾的是学生的议论文往往观点加材料(事实),缺少分析的链条,因而论证显得干瘪无力。

其三,转移论题,不具备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当他们在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评价、取舍的时候,无法淘汰无效思路,而误把它当作正确的设想加以肯定。这样,学生津津乐道于离谱的话题而不自觉,便也不足为怪了。

二、应对措施

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迅速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帮助学生建设信息仓库,以解除“无米之炊”的苦恼。秦牧说,写文章“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然而,建设信息仓库却是一项看似平常实则非凡而艰巨的工程,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腋成裘,才可能真正建成。

(二)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弥补“机械组合”的缺陷。学生写议论文只是“论点加例子”,与不懂得如何对例子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原理渗透法、引用分析法、由果溯因法、逆向设想法、对比评析法、本质评述法。

(三)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独立性(不人云亦云)、思维的批判性(是非分明)、思维的辩证性(一分为二)、思维的客观性(实事求是)等。

三、写作对策

1.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议论文常见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再发感想。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

2.学会分解分论点。①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②层进法。

3.要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并切合题意。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学生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李时珍、爱迪生、史铁生、中国女排,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老师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考生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增强说理的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写作议论文,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理论论据,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许多同学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反观成功之作,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写议论文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决不能“以摆代论”。话题演练

(一)人才

中国入世后,电视台搞了一次对话节目。外经贸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先生与各路精英的对话。对话中涉及话题很多,其中有三个话题录写如下:

1、包容与人才

2、什么样的人才最被认可?

3、把人才当成千里马,还是当成高能电子? 你对以上三个问题怎么看?请以“人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二)一天,上帝带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把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写作提示

(一)“骂”与“捧”,从扼杀人才的两种手段谈起,写一篇议论文,说明对待人才应有的态度。

扼杀人才有两种手段:骂杀与捧杀。“骂杀”即是对人才极尽打击之能事,“捧杀”则是不负责任地一味表扬。“骂杀”在当今很少但不是没有,“捧杀”在当今最为流行。如某少年绘画得奖,则“天才”、“第一”、“无双”等赞语一起涌来,一直到少年得意非凡,不思进取为止。对待人才,应肯定其长处,发现其不足,给予其施展长处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爱惜人才。

(二)“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篇话题作文的选材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科技越发达,分支科学越繁多,社会分工就越精细,而个人的智力、知识面是有限的,因此,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合作的领域很多,包括方方面面,合作首先必须有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其次合作伙伴之间必须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准确地讲,“合作”也是一种“交际”。

论证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要进行合作”上,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合作的必要,可以引用名言阐述合作的必要,也可以举例证明,合作带来的各种好处,还可以从反而证明不合作带来的弊端,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要全面,理由要充足,最后还要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合作的途径。

对这篇话题作文可以这样开掘主题:“合作”是“社会人”的标志,因为孤立的“自然人”是不存在的。小到个人,中到家庭、集体,大到国家、社会都离不开合作。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但更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取得保证。合作万事兴。

写议论文,论证角度有“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协作就是力量”、“团队精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

高三作文训练三: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散文篇

知识例话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体,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发端于先秦诸子百家,源远流 长。它可谈事业,谈人生,谈理想,不囿于成见,幽默犀利,激扬清浊 ;也可表情达意,记人叙事,描摹事物,神与物游。可深刻,可诙谐;取材广,语言活。秦牧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散文的这种优势,决定了它是最切合高考评分标准的“ 发展等级”的文体。

那么散文真的是限制最小,最易操作的文体吗?其实并不尽然。

说到散文的特点,几乎所有写作者可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形散神不散。”但往往下笔时,能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如何写出一篇名副其实的散文,以下笔者将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提出几点意见和大家共同探讨:

如何做到“神聚”?

无论选用什么文体,文章都得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不能为了形式的新颖,忘记了写作的根本目的,文体使用出新,构思也很别致,读下来却不知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可能,却是同学们在打破自己旧有写作定式,力图出新时,常见的毛病。因此散文写作时切忌“无的放矢”,这个“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神”。动笔之前,文章究竟要写什么,表达什么,必须成竹在胸,不能边写边纵思,情感喷涌而出,却是到处流淌,百川不能归海,成了篇不知所云的“意识流”散文。怎样才能组织文章时聚神而作呢?不妨注意几个小点:

围绕文章主旨选材。散文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文学样式,因此在取材时可选择的素材很多,这就需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一是把那些真正与话题要求相关,与你本文创作主旨意图相关的材料从生活中提炼出来。二是散文描写取神略貌,组织素材时就应注意写人不求全面周到,叙事不求完整曲折,写景不求充实细密,而是挑选出最为打动人心,谙合神旨的生活细节。例如叙事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一应铺开,但散文似乎不要这么全,就像“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你不必问是哪一天,喝完酒又干什么了一样;又如写景,不以丰富悦人,而以神韵情调取胜,很像中国画的技法,几个竹节,几片竹叶,竹子的风貌毕现眼前。“一粒沙里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天国”,我们要找出创作时所需要的那粒沙,那朵野花。

学会使用标志性的词句。写作时不妨开宗明义,用一个标志性的语句点明文章的主旨,让读者开篇即明晓你立意所在,也能时刻提醒自己行文时紧扣中心展开。散文创作时线索也很重要。有些散文可以用标明时间递进,路线转移的句子串起整篇文章,还有些散文可以选择一些独特的意象串起文章,比如萧乾的那枚“枣核”,巴金的那点点“灯光”„„ 如何拿捏散文的语言?

巴乌斯托夫斯基《 散文的诗意》中说:“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表达,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匹配。我们在诸多优美的散文中,总看到让人过目不忘的语言。我们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脑中积累的好词好句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散文需要优美的语言并不等同于自己词句库的集中登场亮相,笔者认为这儿的“优美”强调的是与文章整体风格和谐一致,是能最大程度表达作者心声的实在载体。我们看到很多学生的抒情散文大段的排比运用,大把的华章丽句,满目的诗文经典,却不能得到一个同样熠熠闪光的分数。这正是因为这些小作者创作时重“形”却忘了“神”,散文语言的运用依然不能脱离文章的主旨,再朴实的语言只要它能够真实而多情,它就是最“优美”的,最有“诗意”的。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的描写:“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是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的背影,恐怕不只是作者看到流下了眼泪,每一个读者读文至此也会为之动容。这段文字没有成语,没有名句,没有任何修辞,简单的动作描述,却饱含了深情,写出了父亲对儿子一种无声却巨大的爱,语言背后有故事,这样的语言才有张力,这样的语言才可谓“诗意”。

散文写作的学习绝非寥寥几言就可说尽,以上是笔者发现当前高中生在话题式作文考试中选择散文文体创作时亟待解决的几点问题。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家小小的速递公司,叫“风火轮”。公司投递员从城北赶到城东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为了保证非典时期客户的安全,他按公司规定见客户时戴上了口罩;他双手捧起快件递到客户手中,说声“让你久等了,请把快件收好”。小小的风火轮公司能否争取到客户,成败常常在细节中。

生活种种其实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写作提示

细节就是“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要写好此文,首先必须有一双慧眼,能捕捉到现实生活或历史长河中那些令人怦然心动抑或给人启迪的细节。其次必须动情,在细节的铺染中融进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再次必须有悟性,能在对细节的工笔细描中勃发出对生活哲理的深切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在事、情、理的融合中,迸溅出思辨的光华和艺术的美感。

高三作文训练四:作文中的立意

知识例话

学生在写作文时,对于文章的立意,往往一带而过,不作深入思考,或者是思考难于深入。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文疏意浅,对于文章立意所要求的“正确、鲜明、新颖”的标准而言,“正确”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的,但是,“鲜明”和“新颖”就很难达到了,这使许多学生的作文流于表面、简单和平庸,很难在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此外,由于立意不够深入丰富,文思不畅,文章的整体表达也会受到影响。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感觉到“没话说”,需要“凑字数”,这固然和平时的积累有关,但是文章的思路打不开,言大意小、言多意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实,大多数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个初步的立意,比如,看到“滴水穿石”的题目,就会想到“持之以恒”的道理;看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题目,就会想到“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的道理。但是,这样的立意必须得到有效的拓展,文章的内容才能显得丰富而深刻。那么,应该怎样对初步的立意进行拓展呢?

首先,要对文章的立意进行概念的清理。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学生在作文时,要对自己所论述的内容的主要性质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且在文章中能作出清晰的表达。

其次,文意的拓展可以在理清概念的基础上分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是分析的方向,这是一条纵向的思路。它是对概念的内涵作纵深向的分析,引导文意由表面走向本质。比如:《滴水穿石》这个题目中,我们就不能满足于论述“坚持”的重要性,反复宣讲只要锲而不舍就能成功的道理。这时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下题目的内容本质,要抓住“滴水”与“穿石”之间的关系,分析一下“穿石”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要“穿石”水就要“滴”,也就是要有行动,有动作,有活力;第二滴水的方向一定要集中于一点,才会“穿石”,不能东滴一点,西滴一点;第三滴水在时间上要有连续性,不能隔很长时长才滴一下,要连续不断才会有效果。中心论点从这三方面展开来论述,文章也就有了广度和深度了。

第二,是联系的方向,这是一条横向的思路。它是对概念的外延作辐射式的或瓜蔓式的联系,使得文意由特殊向一般扩展。比如:如果以《种瓜得瓜》为题,那么除了要分析“种瓜得瓜”所包含的耕耘和收获的因果关系之外,还要能引申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层层推进、井然有序地展开论述。这样,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富、眼界开阔了。

当然,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综合地交错地运用这些方法。再有,有时适当地进行一些反向思维,也是文章立意的一种方法。

最后,如果题目蕴涵着比喻和象征意义,那么文章立意也要从它的比喻和象征意义中引发。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立意,在分析了材料或选择了话题后,基本上还是可以作类似的拓展。话题演练

一天,上帝带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把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

“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篇话题作文的选材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科技越发达,分支科学越繁多,社会分工就越精细,而个人的智力、知识面是有限的,因此,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合作的领域很多,包括方方面面,合作首先必须有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其次合作伙伴之间必须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准确地讲,“合作”也是一种“交际”。

立意的角度可以是 “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协作就是力量”、“团队精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

高三作文训练五:话题作文的切入方法

知识例话 一.化大为小

高考作文话题往往比较宽泛,时间、空间距离比较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思绪难以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法驾驭,最好的办法是“化大为小”,从“小”切人,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表达独到的见解。

1.切割话题。

写作时将话题进行切割,使之变成若干个“小话题”,然后从中筛选,选取自己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一个去写。比如,“语文活动”这个话题,可以把它分成:写一次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讨论会等,或者写一次春游、社会调查、街头错别字检查等;还可以写一次自改作文、作文比赛、自办小报、猜字谜等。缩小后的题目更贴近生活,适合学生自己,容易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与思考。

2.限制话题。

话题的限制越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就越大。但实际写作是我们必须对话题加已限制,做到宽题窄写。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同时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如: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等。话题缩小了,思路容易集中,避免在材料、立意等方面与别人的文章雷同。

3.设问构思。

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例如,写“理解”这个话题,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什么是思考?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我理解别人吗?别人不理解我时,我的感觉如何?――这种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真切独特的自问自答,可以使作者的思维逐渐深入,进而获得对生活深刻独特的认知。

二、小中见大

有的话题所引材料具体、情境真切,话题也很小,学生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拓展,同样难以下笔。此时,我们应该从时代的高度、哲学的层面,用理性的眼光观照材料,透析材料中蕴涵的思想本质,以扩大视野,显现气度。

话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什么叫做文化?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以“人与文化”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写作提示

6.高三作文训练(详解) 篇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校园,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这是正好一个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生走过来说:“你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的答应了。那位新生于是轻装的去办理各种手续。一个多小时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的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各自走去。几天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学子惊讶的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细读这则材料,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导思:这道拟题训练题的角度也颇多。

1、如果就事论事,做表面文章,则拟题为:“助人为乐”“平易近人,以身作则” “一诺千金,负责到底” “谦逊为人,长者风度” “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2、如果稍稍挖掘一下材料,把季老的行为看作自己开学的第一课,则可拟题为:“开学第一课”“北大第一课” “人间自有真情在” “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

3、如果再深一层,审视一下季老作为一个知名学者、北大副校长,如此对待一位普通学子行为背后的东西,则可拟题为:“己所欲,施于人”“不以善小而不为”“可敬的赤子之心”“质朴无华见纯真” “自然心——最高的境界” “金子般的平常心”“难能可贵的平常心” “呼唤平等与博爱” “超凡脱俗境界高”“ 博学之,笃行之”“小细节中见大品德”。这些标题赞颂季先生平凡中的伟大是真正的伟大。

7.高三议论文训练 篇七

1、从审题入手,强化切题、扣题意识。新材料作文虽然开放度、灵活度、自由度都很大,比起命题作文审题难度大大降低,淡化了审题意识,但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审题环节。事实上,从高考考场作文到平时的练习及各种检测、模拟考试作文来看,学生切偏题意乃至背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要想学生在高考考场上稳妥地拿到基准分,就必须强化审题意识。讲评时,可挑选切题准确的高分段习作和偏题、背题的低分卷,进行对比性点评和分析,培养学生不管碰到什么材料都能准确审准题旨的能力。

2、题旨审准之后,就要着眼于强化围绕题旨确立观点、提炼中心的能力。新材料作文“三自”原则中强调“立意自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在于观点是否鲜明或明确,中心是否突出或鲜明。如果学生仅仅只是审清或审准了题意,而没有准确、恰当的立意,想获得理想的分数乃至高分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作文讲评的第二个环节自然要针对立意是否准确进行。同样,可选取成功和失败两类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具体点评和剖析,培养学生针对各类难易不同的材料恰当、准确立意的能力。

3、新材料作文“三自”原则中“文体自选”的要求,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扬长避短,各显神通,这正是新材料作文最具优越性的地方,但绝不是不要文体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实际上,这类“四不像”文章在高考考场,各类大、小型模拟和检测中非常普通,原因就是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淡化了文体意识,甚至没有了文体意识。所以,第三个环节就要强化训练学生“写什么像什么,写什么是什么”的能力。讲评中,可选择正、反两方面的习作加以评析、归纳,让学生准确把握议论类、记叙类、散文类乃至另类文体的典型特征,确保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

4、新材料作文“三自”原则中还有一条就是“题目自拟”。在各次模拟月考阅卷中,常常会发现有文无题的文章,而这类作文中,扣偏题意、背离题意的情况很普遍,这与学生不重视拟题环节很大的关系。所以,作文评阅中要分类记载有典型性的“好题”和“坏题”,讲评时专点示范评析,让学生懂得“题好文一半”的道理。同时,以专题形式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拟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拟题能力的提高。

5、强化学生围绕立意打腹稿或编写提纲,围绕提纲构思成文、谋篇布局的意识。学生作文思维混乱、没有布局、杂乱无章的现象应该说是十分严重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匆忙下笔,草率成文。所以,要在限时训练中要求学生认真编写好写作提纲或打好腹稿。首先,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设计出一个靓丽的“凤头”,精彩、生动、富有引力。其次,设计好中间部分各层或各段的中心句,注明选用哪些典型材料,详略如何安排等。第三,设计好章的结尾。是点明题旨、深化中心,是设置悬念、促人思考,还是安排意外结局、留下余音绕梁之效……这样,就可以避免漫无边际、稀里糊涂涂抹文字的弊端,在下笔前确保成文的相对质量。

6、鉴于高考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应试型的限时作文,最后,还要着力培养几种意识。1考场意识。让学生明白,在规定时间里写不完文章就意味着考试的失败,因为未完卷在评卷中是被判为最低档的。2卷面意识。让学生明白,整洁的卷面、隽秀的工整的字迹,是作品留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特别是在网上阅卷时代,更显重要,绝不能因为时间紧而乱涂乱抹、连飞带跑、龙飞凤舞。如果那样,吃亏的只能是自己。3求新求异意识。不要慌忙下笔,仓促成文。因为在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中,新颖的选材、独特的立意、生动活泼的语言、与众不同的构思,往往能够强烈撞击评卷人的眼球,从而获得满意的分数。4修改意识。考场作文的修改,自然不能“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修改环节却是不可少的。因为文章中屡屡出现的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过多,过渡照应不周,语意衔接不顺等方面的问题都会给评卷者留下不良的印象而影响到最终的得分。所以,要强调学生不可偏废修改环节,哪怕考试时间只剩二、三分钟,也要进行修改。当然,修改过程中要尽量维护卷面整洁。

8.高三英语阅读理解训练初探 篇八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理解部分减少失分呢?这是我们高三教师应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一、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

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读者的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理解有赖于读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只有当读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文章的信息发生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理解。如果学生对输入的新信息一点背景知识都不知晓,他就无法理解新信息。背景知识的缺乏会造成阅读理解障碍,比如,2007年江西省考生大部分都在阅读理解E篇失分惨重,他们都是缺乏对哲学这门课程的了解,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这门课程,所以理解不透彻,因而产生了惧怕心理,最后导致看不完全文而胡乱猜测答案。因此,在理解文章句意时不仅要运用语言本身知识,还要运用客观世界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1加强阅读,增进习得

语言习得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习得的,而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和阅读方法的介绍来提高的。这种阅读实践必须是真实的,它负载的信息量不同于阅读训练中针对阅读技能的阅读实践。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困难。教师除了教会他们从上下文猜测词义等之外。还应要求学生养成主动查词典的习惯,并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不望字生义,也不依赖别人。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既获得了大量信息,增长了许多知识,又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运用网络,广泛猎取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跳出教材,放大阅读范围。鼓励学生,读“纸质书”(书报杂志)“电子书”(网络光盘)和“无字书”(自然万物,人情世故等),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

二、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

纵观我国近几十年来的英语教学。由于在主观上缺乏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在客观上又违背了一些语言教学规律,我国的外语教学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普遍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缺点。如何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1多学语法知识,正确理解长句

高一新生有这么一种情况——缺乏适当的语法和词汇知识。没有适当的语法和词汇这些语言基础知识,语言能力便没有了根基,因而看不懂原文材料,更谈不上理解了。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应该重视教会学生判断、分析句子的结构,以及面对一个长句如何简化等方法。如果学生能准确分析长句,就能把握主要信息,提高做题的准确度。同时,学生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人交际、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增加词汇,克服障碍

考纲明确说明,阅读理解材料可以含有教纲之外的生词。但不会影响阅读。事实上,考生往往会因为文中有些生词而影响阅读,甚至产生了惧怕看这种材料的心理。众所周知,江西省2007年英语高考阅读理解较易,但E篇失分较多,原因是很多学生不认识“Philosophy”这个单词,因而理解整篇文章就比较困难。作为教师,要求学生熟记教材中的生词,掌握构词法,还应该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及平时训练遇到的生词都摘抄在笔记本上或课本词汇表后,经常浏监,以至于能读得正确、听得明白、记得住中文意思。如果常抓不懈,学生的词汇量就自然扩大了。同时,教师如能介绍词汇的背景知识,拓宽知识面,那么就更利于扫除阅读的词汇障碍。

三、传授学生的阅读技巧

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体裁多样、篇幅较长、信息量大,如果学生每篇文章都按步就班慢慢阅读,那么时间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跳读、略读、速读等。另外,在平常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熟悉不同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果学生对文章结构越熟悉,阅读时就越能把握思路、层次,对文章的特定框架、各段落的组织排列以及文章的逻辑关系等就越清楚。读起来就能得心应手,阅读速度也会随之提高。

上一篇:年度教学成果展示下一篇:对县委班子的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