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论最新热点解析

2024-09-22

公考申论最新热点解析(精选4篇)

1.公考申论最新热点解析 篇一

2015公考申论热点:关注创客文化

【背景链接】

2015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深圳,首站便是位于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柴火创客空间。就在这里,Ai.Frame创始人之

一、25岁的创客孙泽波团队向总理介绍了其智能机器人项目。成立于2011年8月的柴火创客空间是深圳最著名的创客聚集地。空间取名柴火寓意“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创新制作者提供自由开放的协作环境。就在1月4日,李克强总理成为了该空间的一名荣誉会员,为柴火空间再“添柴”。

李克强所强调的创新、创业,正是深圳这座城市的代名词。深圳凭借“鼓励创新”的城市文化和“硬件好莱坞”的先天优势,成为了创客的天堂;而作为创新风向标的创客,又在为各种奇思妙想赋型中,为深圳从“山寨之都”到“设计之都”,再到“创新之都”助力。

【内涵阐释】

创客(Maker,又译为“自造者”)概念来源于英文Maker和Hacker两词的综合释义,它是指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的人群,他们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以创客为主体的社区(Hackerspace)则成了创客文化的载体。

【政策理论】

十八大报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意义分析】

1.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引导就业主体转变就业观念,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除此还面临因产业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问题。振兴创客文化,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2.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创客主体主要有年轻一代构成,他们展现出的创新潜力,让业界对其寄予厚望。因为创客的出现,使设计

创客的创新活动有望成为社会创造和创新的新力量。创客运动还能从基因上改造传统制造业。创客运动的小批量产品满足的是特定群体需求,面向用户提供设计和制造,与用户的互动关系极强。这种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方式是对传统制造业的巨大挑战。

一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了气候,它就会成为社会的稳定阀,社会矛盾会大大减少,减少社会和政府的压力,因此很有必要来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问题概述】

1.前置审批环节多。民营企业的投资项目需要经过多层多部门的行政审批。关卡多、效率低、费时长,实质上抬高了进入门槛、增加了成本,客观上限制了民间投资。

2.执法随意性大,收费不公,负担偏重。有些部门仍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有的执法部门到企业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简单的罚款、收费。

3.税赋重,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使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双重征税、“低国民待遇”、税收优惠政策打折扣等。“双重征税”即民营企业除了交纳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4.融资难。民营企业一方面平均规模较小,有的还因为房地产手续不全等问题,无法达到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另一方面,贷款需求额度小,需求频率高,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所以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重要举措】

1.继续简政放权、去除公章之痛。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注册资本登记,逐步实现“三证合一”,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依法行政,可以有效降低创业创新的成本,形成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

2.搭建公共平台。让小微创新企业可以天天进行路演、网上发布,吸引国际资本圈到场。如深圳正在搭建创客创新平台。深圳湾将成为创客聚集新高地。在深圳高新区软件园基地200米长的大街上,将建立深圳湾创新广场。创新广场为创客提供创业空间,并且引入国际国内排名前20位的创业服务机构入驻,让创新创业的成果及时与各路资本进行对接。

3.拓宽融资渠道,放管结合、打破资金之箍。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4.改善政府服务,创新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报告原文】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结回顾中指出:2014年我国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在2015年工作计划中,多个章节体现了对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关注,比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创新创造关键在人。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坚决打击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发明创造,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

“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等等。【中公解读】

这是“创客”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创客”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潮中,涌现出的一批真正从个人兴趣出发、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年轻人。

事实上,2015年1月4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正在深圳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体验了一把年轻“创客”的创意产品。总理曾现场评价说:“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而今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

创新的原因]

中国始终走的是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在独立自主的旗帜下,正是创新的要求,挺起了我国科技强国的坚强脊梁;正是创新的实践,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科研力量;正是创新的品质,熔铸成“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血脉。近年来,一系列创新突破提升了国家实力,也让世界惊叹“创新势头在地理上正向东方转移”。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发展,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治理能力,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都需要谨记总书记的殷殷寄语,“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鼓励创新创造,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奔涌,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科学探索中,向着未知领域进发,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的精神;民族复兴征程上,向着现代化目标进军,每一次前行都需要创新的力量。[面临的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

新形势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十分突出,结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根本问题。包括需求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资结构、城乡区域结构等各方面。经济的结构问题与科技创新的能力和结构、人才队伍的水平和结构密切相关。发达国家曾经拥有的资源环境等有利条件,是目前我国所不具备的。如果没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难以真正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依存度必须大幅加强。二是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到目前,全球真正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只有十多个国家。作为一种客观现象,这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跨入这个区间,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当前,我国人力、土地、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提高,发展原来依靠的要素投入都受到约束,但经济不能因此就不发展了,新的发展还得依靠创新。

三是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越来越强,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技、经济的结合不是人为的要结合,科技本身就有一个渗透性和扩散性。刚开始我们讲计算机的时候就是一个大型计算机,那时计算机和老百姓无关,现在计算机从传感开始,感觉你的声音、农业的土壤墒情等。再比如生物芯片,原来是电子芯片,现在变成蛋白质的,扩散越来越广。[基本举措]

一是紧扣发展,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情出发确定跟进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

二是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

三是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按照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要求,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要以转变职能为目标,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四是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创新创业更离不开金融的创新,这次论坛是以创新驱动下的财富变革为主题,正逢其时,意义非凡,纵观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改革创新的历史。

今天青岛围绕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要把我们青岛打造成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这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动创业创新创客与金融的联动,互赢共生,开展金融改革的先行先试,这是青岛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当然也是国家所赋予青岛的重大使命。

创新之城 创业之都 创客之岛

“三创”开启青岛新一轮机遇期

潘旭涛

宋晓华

2015年06月11日08: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中国,正迎来新一轮的创业潮。为了顺应与推动这股潮流,青岛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三创”。

近日,青岛举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观摩会议,提出把青岛建设成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要把“三创”作为青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打战役,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好平台和服务,改革阻碍“三创”的体制机制,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激发、释放出来。

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示范城市、国家成果标准化评价试点城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一个个殊荣已成为青岛熠熠闪耀的创新名片,印证了青岛在创新上的努力和成就。

完整的创业生态圈

戴上“腕带”,点开手机,就可以远程连续收到孩子的体温数据,在青岛高新区盘谷创客空间,青岛智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未来,展示了一款无线智能体温计。借助大数据时代形成的体温地图,可在疫情防治、病例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盘谷创客空间,像王未来这样以专利发明作为创业资本的创客还有很多。目前已入驻企业104家,内设蓝贝创新园、移动互联大学生创业基地、蓝贝创客咖啡、明阅书吧等创客空间。

以“滴滴打车”的模式改造升级传统家政市场的“滴滴家政”,实现餐厅大堂到后厨智能化管理的“智能餐厅”微信项目,通过穿戴产品与健康安全智能云平台搭建信息化居家养老体系的喵星科技„„在李沧区托普科技创新工场,以信息科技和智能硬件为主的创客项目,正不断落地生根。

青岛的创业孵化器已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位于高新区的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汇聚了一批专家型创客,一个个高端科技项目令人耳目一新。融智生物(青岛)科技有限公司由青岛“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周晓光博士创办,专利产品DNA指纹分析仪已投产,能够在2个小时内快速、准确进行现场DNA分析;青岛派科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由“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崔洪亮教授创办,主要开发新型光纤传感器系列产品,可用于大洋海底探测、石油勘探与生产实时监测,目前已累计实现收入4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还吸引了日东(青岛)研究院落户,成为世界创新百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在中国设立的唯一研发机构,具有研发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等功能,已与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昌盛日电等企业开展光触媒空气净化、光波长转换膜、水处理膜、减振材料等近10项技术成果对接。其研发的工程防水先进材料已在青岛地铁局部试用,膜材料产品还为园区内斯博锐意公司解决了瓶颈问题。

投资者蜂拥而至,创业路风生水起,是青岛创业环境的真实写照。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孵化器7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17家,居全国计划单列市首位。全市已建和在建孵化器面积1014万平方米,投入使用45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940家。

青岛何以会吸引如此众多的创客前来筑巢?

良禽择木而栖。近年来,青岛加快打造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出台孵化器“十条”,启动“创业青岛千帆起航工程”,建立“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三级辅导体系,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以盘谷创客空间为例,注重完整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打造是其最鲜明的特质,形成了从创业点子到项目孵化产出一条龙。创客们自发成立群体,不定期举办沙龙活动,资深天使投资人、创投企业代表、成功创业者、草根创客等齐聚一堂,互相交流,不经意间的一个思想碰撞就会闪现出火花。

针对创客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青岛开展“园区集合贷”等融资服务,引导组建9只天使投资基金,规模近10亿元,已为21家初创型企业投资1.3亿元,助推“拎包入驻、零元创业”。

托普科技创新工场的迸发式发展,正得益于这里独特的投资驱动型孵化模式,不仅出钱,更通过“投资+辅导”的模式,告诉创业者钱该怎么花,提高注入资金的实际效用。

集群发展的创新模式

众所周知,在新常态下,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今年以来,青岛企业创新已经呈现千帆竞发的集群发展态势。海尔获批开展国家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开启“人人创客”时代;海信获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列为全国3个典型案例之一;南车四方将打造全球创新中心,代表国家承建中泰等海外高铁联合研究中心等。

同时,青岛积极扩大国际技术合作。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阿斯图)中方总部、乌克兰特种船舶设计研发团队、美国TSC青岛海工装备研究院落地运行;积极推进德国史太白、英国牛津ISIS等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落户;海尔、海信、南车、软控、海洋局一所等在欧、美、日、澳等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全市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7个。

创新离不开人才、设备、技术等诸多要素,而这正是占绝对比重的中小企业所担忧的,青岛找到了“破题”路径——搭建公共研发平台。

通过创新,青岛从去年开始在重点经济产业领域规划布局了12个公共研发平台,依托平台的高端仪器设备和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全力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在青岛橡胶新材料平台,价值上千万元、可观测到0.19纳米物体的电子显微镜,让现场观摩人员无不称奇。

高端要素汇集的青岛橡胶新材料平台,不仅设备水平全球前3,更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一流专家团队,已成为国内橡胶行业最先进的公共研发平台,可以为新材料企业提供低成本甚至免费的检测服务,大大方便了企业技术创新。

海之大,因纳百川。高技术含量的科技平台为企业创新插上了翅膀,平台利用自身集聚的科技团队,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降低了社会的创新成本。

青岛一家生物企业计划从海藻中萃取生物成分开发降血脂新药,无奈缺乏顶尖技术设备和人才队伍,在青岛市海洋药物公共研发平台专家团队的帮助下,企业把已获得的数据样本送到平台进行最终的开发研判,很快就获得了完整的信息报告。

此外,青岛还利用自身特色,建设海洋创新平台。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获批建设并全面启动运行,着力打造世界第七大海洋科研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全面加快建设,作为“蛟龙号”母港,将成为世界第5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青岛还获批建设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奠定了在国家海洋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青岛启动实施“千帆计划”,针对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改“漫灌”为“滴灌”,重点支持企业的首投、首贷、首保,3年内拟培育扶持2000家,带动全市企业过万家。三年来共有395个项目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近3.3亿元支持。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746家,全年为企业减免所得税近16亿元。

被激活的众创基因

青岛创新层次高端、创业成果丰硕,创客群体正从“小众”走向“大众”,创新创业创客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已在青岛快速形成。

青岛打出“三创”牌的底气,离不开这个城市所拥有的创新基础和创新基因。

2014年,青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73%,居副省级城市第7位。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近4万件,授权量同比增长48.4%,两项数据连续两年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60.5亿元,同比增长70.9%,增幅居副省级城市首位。3年来共争取上级科技经费53亿元,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72项。

实施“三创”,人才是关键。青岛积极加强科研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在计划单列市中居于首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10家,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6位。同时,实施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加强高端创业创新人才培育引进。全市国家“千人计划”90名、“万人计划”11名,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80人,入选国家各部委创新型团队22个,并获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是大势所趋、创业是万众需求、创客是时代呼唤,“三创”为青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率先走在前列注入强大动力。

青岛市市长张新起指出,要围绕加快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狠抓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加快人才集聚,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强化载体支撑,加快千万平方米孵化器和人才公寓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孵化器,支持发展多层次创客空间。

未来,青岛“三创”将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互联网+”和“海洋+”,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建立平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同时,强化服务支撑,大力推进创业服务、金融服务和行政服务创新,为创客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时不我待,必须快马加鞭。青岛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义,可谓找准方向,布局超前,“三创”带来的发展变化,将会步步涌现。

6月16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力实施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做好“三创”(创客、创新、创业)工作,并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我们一头撞上了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你有准备还是没有准备,愿意还是不愿意。当下互联网之于青岛,之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不是你入不入网、用不用网的问题,而是必须用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状态下生存、发展、壮大。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张瑞敏说:“不触网,会死亡。”这位善于哲学思考、以敏锐著称的企业领袖,抓住了互联网机遇,大胆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时代转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蜕变。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马云的话有点绝对,但绝不是危言耸听。他在提醒世人,要用果敢的精神,决绝的态度,直面互联网的挑战,在新思维、新技术、新课题面前,迎风斗浪,勇立潮头。

创新、创业、创客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创新是创业、创客的核心和关键,创业是创新、创客的动力和追求,创客是创新、创业的实践和载体。通过万众创新,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创业机会、创业岗位;通过大众创业,可以把更多的创新成果实现转化;通过众多创客,可以聚力点燃全社会创新创业之火。让“三创”成为青岛新的更加亮丽的名片 创新是大势所趋,创业是万众需求,创客是时代呼唤 让更多有梦想、有创新意识的人把想法变成现实

“三创”目标的实现需要发扬科学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 人才是“三创”的最核心资源

2.公考申论最新热点解析 篇二

一、政治部分(7)

1.建设服务型政府

*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践行这一宗旨的最好体现。* 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无疑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文明的必然选择。

(1)建设服务型政府面临的问题

一是有些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对待百姓生、冷、硬;二是政务信息不透明;三是政府机关办事无根据,主观色彩严重;四是有事无人管。

(2)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

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内容;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依法行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保证;确定责任、明晰各部门负责范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

(3)相关新闻

替谁说话

河南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被开发商建了别墅和楼中楼,记者对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进行采访时,遭到质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一时间,“替谁说话”事件成了全国公众热议的焦点,被网上称为“最牛的一句话”。

评论:“逯军事件”所代表的政治立场是否具有某种普遍性,如果是,那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要严肃查处。逯军说出把党和群众利益严重对立、具有严重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问题的言论,这样的干部是如何上到如此高的位置、主管如此重要工作的,似乎也有追究责任的必要。逯军把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说成是“闲事”,而郑州市委组织部一位干部竟称这是逯军个人的行为,组织部也管不了。如此看来,我们有理由认为,当地的“官场生态”是否真的出了问题,需要上级部门认真研究。

2.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有什么样的指挥,就有什么样的演奏,有什么样的考核评估,就有什么样的干部行为。*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

(1)错误政绩观产生的原因

一是主观原因,即某些领导干部对政绩观认识的偏差。二是客观原因,就是当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存在问题:(1)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内容;(2)考核内容比较随意;(3)包含项目过于繁杂。

(2)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对策

一是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把群众意见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二是解决好“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来创造政绩;三是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到转变作风务实绩;四是解决好“如何考核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考评量政绩。在考核班子和干部上,既重视“硬件”,更重视“软件”;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要既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重视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数字,又不能惟数字,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

(3)相关新闻

荒山绿化

富民县勤劳乡梨华村村民杨先生自家房背后老首山上刚被关停的采石场,数千平方米的裸露山体全部被人用绿色油漆喷刷了一遍。这个被当地村民讥笑成替大山戴“绿帽子”的“绿化”工程,让当地村民迷惑不解。“10多名工人整整喷了20多天,油漆桶都拉走一车。这些钱用来买树苗搞绿化,可以栽满几座山了!”组织实施此次“绿化”工程的富民县林业局,为山体“换新装”的行为可谓费力不讨好,被当地村民质疑为目光短视的“面子工程”。

评论:“美容”毕竟不同于美容。如果花着纳税人的血汗钱,且不惜牺牲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甚至为了“形象”、“政绩”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混淆视听,千方百计隐瞒和封锁本地发生的失职、失误、腐败的事件真相。这样的“美容”,就像赵树理笔下的三仙姑一样,“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结果只能是让人感到恶心。

3.行政问责制

* 行政问责制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

(1)行政问责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践尚处于摸索和试点阶段,健全行政问责制,从根本上防止权力滥用和行政不作为,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仍是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一是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问题,使得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过程中责任主体难以明确。推诿扯皮这一行政过程中的痼疾,正在从事前的行政行为实施环节,延伸到事后的行政问责环节。

二是问责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凸显“六重六轻”现象:重行政问责,轻法律问责;重内部问责,轻外部问责;重执行问责,轻决策问责;重事故问责,轻日常问责;重应对问责,轻预防问责;重形式问责,轻结果问责。

三是行政问责制相关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制约了行政问责制的推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问责主体不能充分有效地了解行政行为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公众不能及时、准确了解行政问责程序。问责制度作为现代行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和行政公开、依法行政等相关制度共同发展,互相推进。

(2)推进行政问责制的对策

一是合理配置和划分权力、明确职责。当前我国党政之间、行政机关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职责划分不规范,职能重叠现象严重。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多头监管模式”是造成监管不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改革,明确机构的职能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否则,责任人难以确定,最终有可能使问责制归之无效或不公平,导致责任虚置或责任追究不到位。

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和健全监督。官员问责是一种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而让问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社会各界包括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不可缺位。真正的问责制不应当是强化官僚制,而是要强化官员对人民的服务质量与责任。只有政府透明、政务公开,才能把政府及官员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负责任的政府应当加强信息公开,方便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才能使问责不成为“内部解决问题”的姑息行为。

第三,建立自下而上、由公民到政府的真正有效的问责制度,并贯穿到日常的行政管理中去。要使问责制度常态化,并成为悬在每个官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让官员提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民本意识,切实依法行政,心有忌惮,减少乱作为、不作为。同时也要防止大量被问责官员风头过后异地为官的制度化安排,让问责制在构建官员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中发挥作用。

(3)相关新闻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问责启动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目前已造成34人死亡,191人受伤,12人情况危重。在事故现场救援紧张进行的同时,问责业已迅速展开。铁道部党组24日决定,对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4.政务公开

* 政务公开是推进依法行政和优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

(1)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开信息不真实;二是公开信息不及时;三是公开错位;四是公开内容简单、流于形式;五是公开手段落后。

(2)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

一是提高政府领导干部 “阳光意识”。政府官员要树立“阳光意识”,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是完善信息公开实施细则等基本制度。以国务院《关于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为依据,加快制定各级政府和部门信息公开实施细则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三是进一步把握“公开”与“保密”的尺度,加强信息公开,同时,强化保密管理,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信息公开与保密提供保障,切实提高发现和查处泄密隐患、泄密事件的能力。

四是完善信息公开管理机制。建立一整套的信息筛选和发布机制,建立相应的归类查询制度。在政府网站上,以专栏的形式,将群众急需的信息及时地向外发布。政府部门还应加强调研,到基层群众中了解群众最想知道的信息,建立与群众的经常沟通机制。同时,在信息提供中应该强化服务意识,把它当成一种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

五是完善政府行政行为过程公开。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集中于结果公开、程序公开,而对过程公开基本上没有涉及。社会公众所期望的信息公开涉及面更宽,如官员财产情况,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过程等。应加大对于重大公共决策,过程的公开,及时公布“正在调查、讨论、审议、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如举办新闻发布会、在各种会议地点提供市民旁听席、开展意见征求会等。

六是进一步强调公民参与。各级行政机关必须按法定的重点范围主动公开为公民、法人等政府信息申请提供便宜服务。如果政府部门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举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予以监督和追究。

(3)相关新闻

三公经费公开

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作出决定,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进一步明确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进入6月,众多中央部委步科技部后尘加入“三公”经费公开行列,“三公”经费公开也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5.廉政建设

*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党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 党风廉政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1)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二是问责程序不到位;三是有些党员干部价值观缺失。(2)廉政建设的对策 一是健全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既包含体制层面的内容也包含具体制度的内容,二者需要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具体制度要公开、透明,比如重大议题的提出要公开,具体决策的执行过程应公开,结果到底如何要有一个明确的反馈。这些环节都真正的公开透明,才能对腐败起到一个遏制的作用。加快反腐倡廉法制化进程,制度是保证。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斗争,必须逐步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当前应分层次有步骤地推动制度建设,对于现有的制度规定,不完善的要完善,制定实施细则。要在加强实体制度建设的同时,使制度规定便于操作,真正管用。

二是加强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员价值观的教育,只有社会环境和党员价值观建设的互动才能逐渐改变我国腐败高发的现状。

三是着力于监督的全方位,强化对权力运作的监督制约。监督是关键,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强化监督制约,要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首先,领导干部要树立“监督就是爱护”的意识,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其次,对领导干部监督制约的核心,是对权力运作的制约。再次,要特别重视整合信息资源,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公共决策过程和程序的事前、事中监督。通过全方位的监督,保证权力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3)相关新闻

“三最”女贪官

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在任职期间,利用掌管征地款、动迁补偿款等机会,贪污受贿3000余万元,另有折合人民币3000余万元的财产无法说明来源,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12月20日以受贿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判处罗亚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据悉,罗亚平不仅刷新了辽宁官场贪腐犯罪涉案金额的纪录,而且其案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民间因此称她为“三最”女贪官。

6.群体性突发事件

* 暴力的终点永远是暴力,如同那句名言:由剑得到的亦将因剑而失去。但是我们在谴责暴力的同时,亦应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暴力。

(1)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

一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性因素,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分化、组合。二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经济性因素,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公众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或漠视,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或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公共政策失误或基层干部的不良工作作风所致。

三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文化性因素,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弱、法制观念较淡薄。

四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治性因素,政府的决策偏差、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五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性因素,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六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启动性因素,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2)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一是要把着力点放在准确判断事件的性质、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上来,靠法律、靠政策、靠政治优势解决问题。

二是领导干部要到一线指挥,面对面地与群众对话,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

三是要高举维护群众利益、维护法制尊严、维护社会稳定的旗帜,把握先机,争取主动,依法果断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四是要始终贯彻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文明处置、依法处置、防止矛盾激化。

五是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六是要在第一时间把真实、准确的信息全面地让媒体知道,并借助媒体力量披露事件真相和细节。

(3)相关新闻

石首事件

2009年6月17日,湖北省石首市永隆酒店厨师涂远高坠楼死亡,警方在永隆大酒店6楼的宿舍进行了检查,发现了一封写在电信缴费单上的遗书。遗书的大致内容为自己悲观厌世,警方排除他杀,初步认定为自杀。警方要把涂远高的尸体带走火化,未得到家人同意。经历了长达8天的“护尸”行动后,在政府与家属签订了免责协议后,家属们终于同意将涂远高的尸体火化。

评论:网络时代,想要隐瞒重大突发事件几乎不可能。今年的石首,在长达80个小时

内,警方对青年厨师涂远高的非正常死亡未能给出令家属和公众信服的解释,却强势要求家属立即火化尸体;官方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终于酿成比瓮安事件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府陷入极大被动。

7.依法行政

*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推进依法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证;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政府建设和反腐败的重要举措。

(1)存在问题

一是执法分工不清,责任区分不明;二是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法律意识不强;三是监督机制不到位;四是政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完全实现阳光操作。

(2)依法行政的对策

一是把普法工作作为保证依法行政的根本性措施来抓;

二、狠抓执法队伍业务素质建设,夯实依法行政基础;三是完善监督机制,扫除监督盲区;四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3)相关新闻

钓鱼执法

09年10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18岁男子孙中界开着公司车因好心意外搭乘一名乘客,不料这名乘客竟是上海交警队“钓鱼执法“的工具。孙中界也因“非法营运”遭到罚款。他回公司后又遭到同事等指责,为了表示自己清白一怒之下便自断小指,并上诉法院。直到10月26日,上海浦东新区终于迫于舆论压力做出了判决。10月26日中午,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通报关于此事件的处理意见,认为有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使用了不正当取证手段,10月20日公布的结论与事实不符,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道歉。

二、经济部分(6)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十二五”规划的又一个鲜明特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

第一,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三,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第四,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决定性基础,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因此,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顺应党心民意,符合时代潮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胜利前进。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在当代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指要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来看,要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转型,就必须实现五个历史转变。

第一,必须实现从注重增长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到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适度、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历史转变。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保持足以稳定和促进我国现代化发展所必要的适度的快速增长,不再不惜代价地追求与以往类似的高速经济增长。必须在经济适度增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改革30年来所获得的经济、体制成就,尽快转向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化发展。

第二,必须实现从外需带动型经济发展到内需拉动型经济发展的历史转变。必须充分认识这一转变的内涵和意义,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的优势,利用众多人口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和结构转换所带来的极其巨大的增长空间。

第三,必须实现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到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的历史转变。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推动原始创新、应用创新和高端创新,激励与引导自主创新,举全社会之力为向自主创新经济转变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四,必须实现从资源高耗型经济到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历史转变。必须以降低发展资源成本为核心,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必须把节约优先和效率为本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必须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炭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必须将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重点,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必须将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

第五,必须实现从生产能力提高型经济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型经济的历史转变。必须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尽快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积极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不同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

(3)相关新闻

鄂尔多斯的奇迹

我国内蒙古西南部的鄂尔多斯,曾经是“老、少、边、贫”的典型地区,风大沙多,干旱少雨,沟壑纵横,现如今却是一个工业大市、绿色大市、畜牧业大市和文化大市。在中国社科院2008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效益竞争力名列第三。

当山西、陕西等毗邻地区提出大规模整合煤炭资源,探讨如何走出“粗放经营、矿难频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怪圈的时候,鄂尔多斯早在3年前已经成功完成这项“大动作”,在规模化、节约化开采上迈出了实质性新步伐。

当西部其它地区为人才大规模流失而慨叹时,鄂尔多斯短短几年内建起4个博士后工作站,两个自治区特色产业人才基地,吸纳区内外高校毕业生两万多人,培养造就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优秀人才队伍,建成了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国家羊绒标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实现了生产要素从低端向高端、从要素流出区向要素流入区的跨越。

鄂尔多斯发生巨变的奥秘,就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生态良好的多赢局面。

2.节能减排

*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1)节能减排的原因

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污染加重,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节能减排的对策

一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要强化技术创新,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四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3)相关新闻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 6

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评论:在即将到来的“低碳”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其实,“低碳”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抓住机遇,转“危”为“机”。

3.扩大内需

* 拉动内需即提升国内消费需求和提高国内投资需求,简单讲就是提高购买力和提高政府支出。

*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1)扩大内需的原因

一是金融危机造成企业和个人资金不足,购买力下降,社会产品积压,社会总供给大大超出总需求。

二是资金不流通,银行无法提供贷款,企业得不到资金运转,无法获利。国家没有税收,财政收入减少。因此拉动社会需求,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平衡,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需要。

三是农村作为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有待于开发。

四是适度消费有利于增加就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对策

关键是增加收入(有钱花)和完善保障(敢花钱),具体措施:

一是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要确立均衡共享的模式。二是政府要加大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之需,加大社保的投入。

三是优化创业环境,特别是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就业者变成创业者,要通过扩大就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四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更多高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群体。

五是把城镇化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

六是培育新型的消费文化,完善消费的引导机制。(3)相关新闻

家电下乡

从2007年12月开始,山东、河南、四川3省进行了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试点工作,对3省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含冰柜)、手机3类产品,比照出口退税率,给予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以达到拉动农村消费,帮助农民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家电行业健康发展的目标。2008年12月1日,山东、青海、河南、四川、内蒙古、辽宁、大连、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陕西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开始推广家电下乡。试点的三省一市执行到2011年11月底,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执行到2012年11月底。从2009年2月1日起,其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家电下乡工作。

评论: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

4.国企改革

*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的有益探索,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

(1)国企改革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是认识上的不足。小平同志曾经就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的过程,提出“摸着石头过河”的论断。

二是既得利益主体的阻碍。既得利益主体主要有三个,一是作为生产者的企业职工,二是作为经营者的企业领导班子,三是作为所有者的政府相关机构。

三是配套改革跟不上。广大国有企业职工之所以抱住企业不放,不仅仅是一个就业的问题,还要考虑住房、养老、医保等许多方面。

(2)国企改革的对策

一是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关键是要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政策,保证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在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改革的动力来源和阻力风险,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政策,完善管理者的激励与补偿办法,以最大的努力落实改革保障政策,消除困难群众对改革的困惑心理;

三是在改革的规范和监管上加强力度,让更多的职工代表参与企业决策,保证程序公正、手续完备、真实操作,促进国企改革转制成功。

(3)相关新闻

限薪令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国企高管收入与职工和其他社会群体收入的差距是公众热议的话题,2009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尽管没有美国版限薪令“50万美元”这样的具象规定,但这份被称为中国版限薪令的文件首次明确规定国企高管基本年薪与上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联系”,绩效年薪根据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以更为变通的方式规定了高管薪酬的上限。

5.资源能源

* 能源资源战略事关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1)建设资源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原因

一是供需紧张,我国能源工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二是能源发展和能源保护存在深层次的矛盾; 三是能源效率低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策 一是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要加快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的规划和标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要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综合运用法律手段以及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明确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全面促进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以及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对外磋商机制,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监测与考核指标体系,在现有污染排放物监测以CO2、SO2、固体颗粒物等指标为主的基础上,扩大污染排放物监测面。强化目标责任机制,保障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途径。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加快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等政策,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四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要求。要通过加大生态保护执法力度,保证生态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恢复成本。同时要加快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资源损失与环境破坏。

五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要逐步淘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传统落后技术,加快开发绿色低碳技术,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科技支撑体系。要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重点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努力突破节能减排的技术瓶颈。同时要大力推进技术产业化。

六是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制定针对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浪费资源者和破坏环境者提供法律依据。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引导各种主体的行为。

七是转变观念,培育绿色文化。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保证。一方面政府要树立节约意识,在决策和规划中珍惜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引导合理消费,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

(3)相关新闻

新能源战略

科技部权威人士在3月30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透露,科技部“十二五”能源战略将把支持重点放在新能源产业上,具体包括智能电网、煤基清洁燃料、风电、太阳能四大领域。

6.建设创新型国家

* 科学技术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的根本途径。

*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

一是中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意味着从改革开放开始,直到2020年,中国要连续40年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根据测算,如果能够在今后继续保持40%的投资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否则就不能够完成在2020年翻两番的目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是非常困难的。

二是中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以后,面临着越来越紧迫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是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各国的经验表明,只有靠科技进步,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出路。

三是在全球化进程当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

四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弱化。因此,中国的产品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这几方面考虑,我们没有别的出路,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

一是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二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三是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3)相关新闻

知识产权保护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各行业的发展目标。然而,转型中的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本土,山寨品牌泛滥,“走出去”,又遭遇国外知识产权障碍。那么,中国应如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中,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评论: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专利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三、文化部分(6)

1.网络建设

*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随之生成,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 当前形势下,经济社会正加速转型,网络文化发展十分迅猛,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网络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安全问题;二是诚信问题;三是低俗问题。(2)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对策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3)相关新闻

网络监督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胡锦涛总书记于2008年6月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

网络监督的作用,积极作用在于,第一,网络监督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第二,网络监督有助于促进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第三,网络监督有助于提供腐败行为线索,打击违法犯罪。消极作用在于,第一,由于网络监督的匿名性,网络监督所提供的线索往往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甚至有“网络暴力”,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等情况;第二,网络监督具有很强的偶然性,是一种非常规监督;第三,网络监督虽然具有广泛性,但不是平均抽样,代表性需要打一定的折扣。

做好网络监督规范引导工作的措施在于,第一,要积极引导,依法规范。要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和建设性监督。对于网络监督,也应该按照这个方向加以引导和规范,把握网络舆情的正确方向,注重网络监督的社会效果。第二,把握重点,讲究艺术。一是要加强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多从正面提出希望和建议;二是要加强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促进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三是要加强对侵犯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四是要加强对不良社会现象和社会风气的监督,弘扬社会正气。与此同时,还要讲究监督艺术,把握网络舆论监督的主动性。第三,加强研究,形成机制。虽然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但是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专门针对网络监督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管理机制建设还没跟上。要加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实现网络监督与政府监督监察制度的对接。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的好处在于,方便信心查询,提高办事效率。借助“人肉搜索”,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集体智慧,通过人碰人、人挤人、“一呼百应”的方式,人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查询,迅速得到想要的结果。同时可以净化社会空气,方便草根监督。“人肉搜索”可以揭露社会丑闻,还原事实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虐猫事件”、“华南虎事件”、“辽宁女事件”均是网民自发揭露丑恶,还原事实真相的典型案例,其中的大部分事件当事人没有触犯法律,但受到了社会道德的谴责。但它的弊端也不容忽视,“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网民在进行道德谴责的同时难免会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人肉搜索的参与者中,追求精神刺激、恶意中伤者也不乏其人。

面对网民发明的“人肉搜索”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应对,一是开展网络实名制。实名制有利于规范“人肉搜索”行为,减少网络上垃圾信息,增加信息的可信度和网民之间的信任度,“营造更加和谐的网络文化”。鉴于实名制涉及公民自由言论的问题,可能引起网民的反感,可以考虑先在一些规模大、影响大、人气旺的网站推行网络实名制、循序渐进、逐步推开。二是加强对论坛的管理和信息审核。要规范“人肉搜索”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网站本身必须负起网络监管的责任感,严格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和信息审核。三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人肉搜索”侵权案件的日益增多,建议法律明确对“隐私权”的保护,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而且便于规范网络秩序。同时,例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专门规定也应细化,明确规范“人肉搜索”。四是加强培训和宣传引导。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教育网民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网络秩序;加强对网站的监督和管理,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培训活动,提高网站管理员、论坛版主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水平,避免或减少泄露个人隐私、恶意攻击谩骂等网上不良信息传播。

网络群体性事件

近期“百万级点击率”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如“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张家港官太太团出国事件”、“贫困县县委书记戴52万元名表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等等。其中以“史上最牛”、“天价”等词搜索,就会发现“史上最牛的中部地区处级官员别墅群”、“史上最牛的官腔”、“史上最牛的官员语录”、“史上最牛服务通知”、“史上最牛公章”、“天价烟局长”、“天价薪酬高管”、“天价表县委书记”、“天价公款账单”等话题,无一例外都是网上热点。

网络群体性事件特点在于,一是传播迅速。在网络中,由于联系的快捷方便,一个简单的共同话题就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建立“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联系。二是更容易产生冲动。网络具有特殊的“匿名性”,网民不需要为自己在网络上的非理性行为承担任何责任,因此更倾向于以道德的名义参与事件的发展,很多人的行为更有明显的群体娱乐特征。三是规范管理方面存在空白。虽然社会群体性事件在法源上还未形成一个从权利的设置、组成到行使、保护、规范的完整体系,但还是有宪法、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及其实施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信访条例等,以及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等规章制度进行规范限制。但在网络上,若有集群行为,则不受这些法律法规的限制。

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策,一是健全法律法规,实施网络实名。二是做好教育工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是使政务公开,政策透明,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四是政府电子政务部门要时刻关注重点社区论坛,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早控制。五是快速反应,厘清真相。

网络低俗文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监管的滞后,低俗内容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大行其道。网络中的低俗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公害”。鉴于这种情况,从2009年1月5日起到2月上旬,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等七部门联手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这些信息的广泛传播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首先,青少年长期在低俗网络文化环境中成长,容易沉迷于色情、暴力等信息当中,只知感官享乐,不思进取,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理想抱负,不利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其次,网络低俗媚俗之风盛行,极大地污染了社会风气。传统的社会道德观被曲解、覆盖,人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很容易迷失自我。再次,时下有些网站认为只有含有黄色信息、桃色事件、血腥凶杀的内容,才能提高 11

网站的点击率,由此导致网络媒体的误入歧途。最后,网络的低俗现象也容易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很多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就是受到网络传播的低俗内容的影响而造成的。,网络低俗文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低俗之风盛行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社会心理。二是传媒受利益驱动。三是技术条件为网络低俗之风提供了传播渠道。四是当下社会环境的影响。五是缺少法律和技术上的监管。

治理网络低俗文化的对策在于,一是建立贯穿全社会的信息安全预警系统。二是逐步实现网络实名制,不断强化不良信息治理的力度。三是完善网络不良信息的举报与受理制度。四是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2.文体遗产保护

* 文化遗产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上不重视;二是专业人才短缺;三是相关制度不健全。(2)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一是切实做好文物调查研究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改进和完善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凡涉及文物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在项目批准前征求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严格执行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

二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切实抓好重点文物维修工程。提高馆藏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

三是清理整顿文物流通市场。加强对文物市场的调控和监督管理,依法严格把握文物流通市场准入条件,坚决取缔非法文物市场,严厉打击盗窃、盗掘、走私、倒卖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际合作,对非法流失境外的文物要坚决依法追索。

(3)相关新闻

佳士得拍卖

2008年10月,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将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消息传出后,引发中国民众热议,近百人组成律师团追索。2009年2月24日,法国法院批准拍卖。2009年2月26日,商人蔡铭超拍得铜像,但称因拍品无法入境而不付款。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原因

一是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十分强烈,而我们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无论在数量、品种还是质量上都与之还不相适应。

二是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享有的文化权益上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群众文化生活相当贫乏,有的地方低俗文化不断蔓延,农民富裕后享受不到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城里人文化生活虽然比较丰富,但也不平衡,一部分高收入者享受着各种高水准的文化消费,而有的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几乎与文化生活无缘。进城务工的农民们,其文化需求也很难得到满足。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

一是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二是我们要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通过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是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其中把新的科技手段引入到传统文化领域是很重要的方面。

四是要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责任,要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到政府的目标管理,纳入到当地的财政预算。

五是我们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维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众的文化权益。

(3)相关新闻

北京部分公园和博物馆免费开放

记者昨天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7月1日起,市政府决定再免费开放紫竹院公园等12个公园和6个博物馆。今后,市民和游客游览、参观这些地方不用再购买门票。

据统计,免费开放的12个公园上年接待游客超过228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1200万元;6个博物馆上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门票收入60万元。免费开放后,市、区两级财政将给予免费开放的公园和博物馆补贴,以保证公园和博物馆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据了解,此前北京市注册公园169个,收费公园58个,免费公园111个,加上此次免费的12个公园,免费公园数量增加到123个,占注册公园总数的72.78%。市、区文物局及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属博物馆共51个,收费的49个,免费的2个,加上此次免费的博物馆,免费博物馆将增加到8个,占市、区文物局及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属博物馆的15.69%。

4.提升文化软实力

*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命题,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一般说来,“软实力”指的是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和文化的感染力等所谓的软要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原因

一是发展文化产业对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向起着积极作用。三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文化体制改革走向深入。(2)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3)相关新闻

电影票房

2010年,美国电影的本土票房达到了106亿美元,是中国国内票房总额的7倍左右,而且全部来自于其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美国全球票房的299亿美元中,海外票房就占了2/3左右,是其本土票房的近两倍。相形之下,2010年中国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尽管与往年相比稳步提升,但仍然只有35.17亿元。数字之间的落差,不仅指向两国影片本土市场占有率的差距,更反映出各自在全球市场表现的巨大悬殊。2011年1月,《纳尼亚传奇3》和《创战纪》两部好莱坞豪华巨制又开始在国内公映。这些美国大片拿走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金钱,更重要的是它在以美国人的意识形态影响着中国的青少年,它正把西方的伦理、道德观念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5.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是强国的根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

(1)中国人才的现状

当前,我国人才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尖端人才短缺。

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三、人才专业结构、产业分布等不合理。

四、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五、人才机制依然存在诸多缺陷。

(2)建设人才强国的对策

一、要破除妨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观念。倡导不拘一格,破除人才歧视。倡导唯才是举,破除嫉贤妒能。倡导用当其时,破除论资排辈。倡导任人唯贤,破除任人唯亲。倡导用当其能,破除官本位,倡导人本位。

二、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

三、要突出人才工作的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

四、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人才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

(3)相关新闻

中国颁布人才规划纲要

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策

一、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

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

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同时,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共铸和谐,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

(3)相关新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是继我们党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著名论断之后,提出的又一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的新阐释,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民生部分(8)

1.就业保障

*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1)就业难的原因

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逐年下降(即高增长低就业)。另一方面,劳动力大量供给,即劳动力资料过剩。具体说:

一是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的、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劳动力自由流动存在体制性障碍。

二是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这在大学生就业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是劳动就业岗位创造乏力,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不够,对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增加较多就业的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及社区服务等行业挖掘不够。

四是劳动力市场有些政策还没有到位,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滞后,就业领域存在着劳动权益不平等现象。

(2)解决就业难的对策

我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各级政府通过坚持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第一,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第二,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坚持把发展服务行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更多地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

第三,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第四,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途径。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积极发展劳务派遣组织和就业基地,为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第五,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确立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同时,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等项改革,改善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六,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植再就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行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政策。为鼓励服务型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

策。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行税收鼓励政策。

第七,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专门安排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补助。

第八,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事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相关新闻

念不好书,掏大粪也没资格

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济南大学、沈阳建筑科技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政法大学的3男2女,最终在1102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被录取为济南清运队的掏粪工。近日,他们在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拜师、上岗。据了解,5人中有两名党员,年龄最小的23岁,所学专业涉及计算机、法学等。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已变成活生生的事实。大学生,曾经的“天之骄子”,也许在他们上大学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不会想到,毕业后有一天,他们会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掏粪工。

2.医疗改革

* 医疗是民生之需,身心健康,既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又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1)看病难原因

一是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全国医疗服务资源80%集中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

二是政府卫生投入不足。200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6%下降到4.5%。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只占17%,企业和社会承担27%,56%是居民个人承担。

三是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

四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

五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存在混乱现象。

六是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各级卫生部门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现象,缺乏对医疗机构监管的手段。医疗机构条块分割,也是造成监管不力的原因。

(2)解决看病难的措施 基本思路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基本原则是,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能变;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道路不能变。

第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认真研究解决医药不分问题,切实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

第二,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第三,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各级政府选择一、二所综合性医院,收费低廉,财政保证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公益性质。

第四,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严格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防止医疗机构以此乱收费。第五,开展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第六,加快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设,提高群众抵御疾病风险能力。第七,加强政府监管,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3)相关新闻

医患矛盾

产生医患矛盾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法制建设不完善,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不强。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医院推向市场,受利益驱使,医院有了经营性质。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患者也一步一步被推向市场,从內心难以摆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福利性,希

望自己掏钱看病的同时,得到等值甚至超值的医疗服务。四是医疗体制改革后,各方利益重新分配和调整,客观上形成了医保、医药、医疗“三匹马分头拉车”的局面。而“三马分头拉车”把矛头集中到了医院。

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国家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二是加强诚信建设和医患沟通,“钝化”医患矛盾,三是医疗机构要从自身找问题,重建医德。四是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五是改善就诊环境,适当降低费用。六是社会要理解医疗服务是“特殊服务”,而不是普通的花钱买服务。七是继续加大卫生立法的力度,逐步完善卫生法律体系。

3.住房改革

* 李克强同志指出,住房是民生之要,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一直是中国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1)房子贵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但是,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

一是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

二是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

三是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四是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需求。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五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

(2)解决买房难的对策 一是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二是调控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

四是调节需求的重点,是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五是改善供应的重点,是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同时,还要在以下三点上加以注意

第一,要提高认识。稳定住房价格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工作的统一政策部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落实责任。国务院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要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区)、县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3)相关新闻

2010年上海房价继续飞涨

在限购令、限贷令打压下,2010年的上海楼市经历了一个典型的调控年,但房价仍在上涨。数据显示,2010年年底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相比年初累计上涨达4223元/平方米,12月份均价为24176元/平方米,较1月份上涨了21.16%。

4.教育改革

* 教育是民生之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目前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政府投入不足。政府不投入或投入不足,所有压力就全压到学校身上。学校职责是办好学校,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却还要承担起筹款还贷任务。

二是教学资源不公平。

三是家长们的期望值太高。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社会用人制度的导向,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不但导致期望值过高,同时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许多孩子从一出生,家长就打听上哪个学校,如果自己小区的学校好点,一出生就落户口。如果差点,就舍近求远。这样就有了择校费,而且伴随安全、上下班接送、交通堵塞等问题。

四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五是查处不严,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2)解决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抓紧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特别是困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期性困难和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发展教育的新模式;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管理。依法加大教育投入,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健全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教育。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此外,还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合理配置教育公共资源,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3)相关新闻

天价择校费

北京晚报3月29日电:一篇题为“北京幼升小中间人开价参考价目表”的帖子,明确标出了近20所小学的“中间人开价”,钱数从3万元至12万元不等,更有人曝出25万元的择校天价。对高额择校费,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家长以捐资助学方式,将钱交到政府财政账户,无法认定为违规;如果钱是交给了中介,可以告中介欺诈;如果钱由学校收取,家长可以直接举报。对这种说法,家长们却不以为然:捐资助学基本都是“被自愿”的,“我们不敢不自愿”。

5.养老改革

*歌德说过,老年时象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物质是养老的基础,精神是养老的支柱,科学是养老的法宝。要有正确的养老观,开创人生第二春。

(1)养老问题概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与日益严

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2)养老问题的对策 首先,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我们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其次,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 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

再次,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

最后,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应是下个世纪老龄工作重要内容。

(3)相关新闻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据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因此,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但中国的问题尤为突出。中国老龄化有四个特点:老龄人口多、老龄化进程快、生产力及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历史欠账较多。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包括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医疗费用加大等。

目前中国老龄人口已超过1.67亿,占人口总量的12.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39年,我国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被称为“老龄社会危机时点”。近期,来自各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层面带来的冲击空前强烈。

6.调整分配关系

* 分配是民生之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现在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要继续做大财富蛋糕,而且是怎样分好蛋糕的问题。

(1)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难点

一是利益格局已经形成,既得利益者或特殊利益集团不可能自动放弃在财富分配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二是路径依赖本身也是阻力,很多政策已经实行几十年了,一下把它矫正过来很难。三是政策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构成了无形的阻力,实践中产生的摩擦带来的抵消作用不容忽略。

(2)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

一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消除行政性垄断。对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国有企业,逐渐减少国家持股比例。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促进行业竞争,最终消除垄断利润。

二是强化劳动法令执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扭转单个劳动者相对于资本的弱势地位,形成劳资双方共创、共享企业财富的新模式。还包括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三是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创造更多的机会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职工劳动报酬的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四是政府在二次分配领域通过发挥财税政策的收入转移作用,确保财政的公共性和满足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有关方面的发展目标。通过加大二次分配领域的调控力度,19

将公共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低收入者和广大农民,更好地满足人民这方面的需求。

(3)相关新闻

慈善事业

四川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向灾区踊跃捐款捐物,对地震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给与了极大地物质和精神支持。2009年台湾“莫拉克”风灾又一次激发了国人捐款做慈善的热情,短期内募集到慈善基金过亿。近两年捐款总额不断地在刷新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纪录。但是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慈善事业还是相对落后。

7.生活安全

* 安全是民生之重,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1)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是食品监管体制不顺,职能重复交叉导致执法交通不高; 二是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分散,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三是生产经营环境治理滞后,食品安全信用度较差;

四是农产品尚未实施有效的安全准入,现代科学种养技能推广乏力; 五是部分经营者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不能自觉抵制问题食品。解决食品安全的对策:

一是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 二是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三是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四是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论证;

五是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六是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七是加强进出品食品安全管理。(2)药品安全

药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企业缺乏责任心;

二是监管漏洞堪忧,制假售假、虚假广告屡禁不止。解决药品安全的对策:

一是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三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完善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并严格实施药品安全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四是增加药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五是加快完善药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六是深化药品审批制度改革;

七是加强队伍建设,防治腐败行为。(3)生产安全

生产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是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二是一些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 三是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四是金融危机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解决生产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是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二是加快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三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四是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

五是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六是加强安监队伍建设。(4)交通安全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二是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三是公交企业普遍亏损,缺少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 四是发展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 五是道路基础设施不健全; 六是交通管理手段落后。

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对策: 一是优化公共交通线路;

二是采用先进的公交智能调度技术; 三是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体系;

四是建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开展响应需求服务; 五是财政补偿。(5)公共安全

公共不安全因素存在的原因:

一是体制转型期内产生的社会震荡;

二是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变态利益需求取向;

三是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产生的附带性社会治安问题。治理公共安全问题的措施: 一是做好“事前预防”;

二是在做好事前预防的基础上,“事后处理”也要公正、及时; 三是各部门在协作与配合的基础上做好监管工作。(5)相关新闻

我爸是李刚

2010年10月16日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经紧急治疗后,方脱离生命危险,现已转院治疗。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2011年1月30 日,河北保定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一审宣判,李启铭被判6年。

8.三农问题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就像温家宝总理讲的:“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1)农民工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

一是一些地方在农民工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许多不合理限制; 二是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

三是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 四是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五是社会基本保险普遍缺失。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一是解决好雇佣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意克扣工钱和拖欠工资等问题; 二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

三是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四是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 五是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

六是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

(2)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主要原因

一是一些地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一些房地产项目资金来源不落实,是造成拖欠的重要原因;

二是部分开发商资金不足,盲目立项、开工;

三是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导致总包单位无力垫资又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施工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民工工资的拖欠;

四是包工头为了自身利益多赚利润,故意拖欠;

五是包工头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民工投诉时缺乏法律依据,另外,不按时发工资也是造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之一。

解决民工工资拖欠的对策:

首先,充分认识解决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性。第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第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要求。

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第一,应该建立一个认定拖欠民工工资的制度。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民工拖欠工资管理条例》,而不是各地自搞一套;第二,要建立民工任职的资质认定,以此遏制我国由于民工进城没有管理造成的巨大浪费;第三,要建立劳动合约的认定制度,通过第三者公证,在法院打官司的时候就具有法律效力;第四,要加强民工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教育,增强其维权意识。

(3)农民增收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状况,总的来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主要有:

一是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 二是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 三是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掣肘了农民增收; 四是非农岗位就业不足抑制了农民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关键;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是必要条件;

三是发展劳务经济,改革户籍管理是必要途径; 四是减轻农民负担是保正; 五是政府加大投入是基础。(4)统筹城乡发展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尽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农业生产力水平偏低、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不强的特征并未根本改变。农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二是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无论是覆盖面还是保障水平,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条件较差,目前全国还有2.5亿农民饮水安全缺乏保证,近100个乡镇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约200万户农村人口用不上电。一些地区村镇布局不合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设施缺乏。

四是农民的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尚未得到切实保护,侵犯农民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低价征收征用农民土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较突出,征地 22

纠纷频繁发生。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还不到位,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最低生活保障、工伤保险、子女教育、廉租住房等权利缺乏有力的制度保护。

五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需要下更大决心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向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倾斜。在规范转移支付、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政府支农资金管理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些涉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层次改革,如推进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形成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流转的机制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

一是要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二是要深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理解; 三是要善于统筹,找准农村改革的突破口; 四是要解放思想,大胆试验;

五是要从文教卫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税费体制、社会化服务体系、财政支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等几个方面给予落实。

(5)相关新闻

开胸验肺

在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打工的河南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工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因此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为了证明自己患的不是肺结核而是职业病“尘肺”,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证明。2009年8月,河南省卫生厅通报批评诊断出张海超“尘肺合并感染”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对其立案调查。通报称郑大一附院在不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情况下,进行职业病诊断,违反了《职业病防治法》。此举迅即引起网络舆论热潮。

3.公考申论最新热点解析 篇三

央视网消息:

法制日报的报道:长沙城管公示罚款底气何来?说是长沙开全国先河,城管罚款信息和罚没物资流向一律向市民公示。

长沙为什么敢开这个全国先河? 两点:

一、公示罚款能大大减少市民对城管执法的抵触情绪;

二、长沙将老城管人员全部解散,新招城管人员全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收入全部由财政拨款。

不用创收,严格执法,就是长沙的底气。

中国网络电视台综合消息:城管,可以说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他们为什么常常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城管到底怎么了?他们对城市的发展和改观,做了些什么?请继续收看今天的“走基层·长沙城管朝阳中队蹲点日记”。

这一周,该轮着朝阳中队的王涛值巡逻班了。王涛,35岁,是2000年长沙市城管局刚刚组建时,考进来的第一批大学生。今天一大早,我们就跟着他上街了。

李中秋,一名20多年的老城管。他所说的那个时候,是指从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个世纪末期。在这10多年间,城管队员的工资福利,几乎都是靠罚款来维持,进入城管队伍的门槛也相对较低。在那时,哪里的城管处罚得越重,哪里城管队员的福利就越好。

2000年,经国务院法制办批准,长沙市成立了一支正式的城管执法队伍,城管队员工资福利不再靠罚款来保障。前几年,长沙市出台了《城市管理条例》,但一直困扰城管执法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这几年,长沙城管部门推出的“首次违章免罚、当场不罚款、罚没物资去向公示”等做法,使城管执法中的冲突少了许多。但尽管这样,还是得不到更多人认可,城管队员王涛觉得有些委屈。

回忆起刚刚入行的那会儿,“公务员、铁饭碗、吃皇粮”,这些令人羡慕的字眼,着实让王涛兴奋了好几天。可没过多久,王涛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如果不蹲点接触王涛,我们很难想象,爱吃水果的他,在穿上城管制服后,竟然连水果都不吃了。

4.公考申论最新热点解析 篇四

垃圾处理也应列入村镇规划

日前,笔者在陪同山西定襄县质监局推广农业标准化时发现,在不少村镇,由于垃圾得不到及时、科学、合理的处理,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在不少地方的村口、巷口、街口、路口,到处堆满了垃圾。村口路口倒满了,便向村外延伸,路旁、渠畔、林间也成了倒垃圾的地方。每到夏季,臭气熏天、滋生蚊蝇,碰上刮风下雨,废塑料、垃圾袋又随风刮得满地都是,甚至挂上树梢,刮上山坡,花花绿绿,非常难看,久而久之,污染了农村环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垃圾围村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不少农民盖了新房、装了电话,甚至买了汽车。然而,随处乱倒的垃圾却与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强烈反差,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

农村垃圾增多,与农民的富裕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农民越富裕,所产生的垃圾越多。而造成垃圾污染的直接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没有把垃圾处理列入乡镇规划,更没有列入乡镇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以至于许多农村在处理垃圾时无章可循、无人管理。

建议把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列入村镇规划,积极探索并且制定农村垃圾的科学处理方法,还农村一个天蓝、水碧、风清、日丽的自然景象。

应在农村设立垃圾中转站

眼下,你只要到农村走一走,就会发现,原来一些清澈见底的池塘、河沟,大多被生活垃圾“占领”。池塘里的水不能洗菜、洗衣服;淤泥漆黑无比,用竹竿搅动,刺鼻难闻。废弃的塑料袋、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塑料碗、塑料杯,到处都是。农民将用过的农药瓶随手乱扔,既污染了环境,又给农民下田作业带来不安全因素。特别是传统节日期间,生活垃圾更多。垃圾多了,农民往往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又造成了大气污染。

近些年来,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以为新农村建设就是盖楼房、铺水泥路,忽略了环境问题。不能在农民腰包鼓起来的同时,加重了农村环境污染。应在农村设立垃圾箱、垃圾中转站。对一些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品如塑料袋、废旧电池、用过的农药瓶等,国家采取补贴政策予以回收。加快农村池塘清淤进度和力度,根据实际面积以奖代补,让广大农村重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定时定点定人治理村头垃圾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一些农村的环境状况是:一堆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长期堆放在路边、村头。村边河水混浊如墨,终年散发着腥臭味。“村头垃圾”成为当前农村环保面临的

一大难题。

怎样有效根治农村环境?

首先,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实行“户集、村收、镇(村)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行政村可在远离交通要道地点,设立临时垃圾箱、垃圾桶,配备专职的保洁员和专用垃圾车,定时、定点、集中清理。市以上财政可对贫困村建垃圾池、垃圾填埋坑及购置农村垃圾清运车等给予适当补助。

其次,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处理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要求,实行环卫设施有偿服务,明确垃圾收费相关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第三,因镇、因村制宜,制定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成为村民的自觉习惯。

第四,推广先进、绿色农业科技,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发展经济。大力推行农村沼气建设,既可消除部分垃圾,又可以解决生活用能,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农民增收。

第五,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回收利用。对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对各类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安全处理;对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以减少对水源、土壤、空气的污染。

这里村村都有“党员环卫队”

近日,走进河南省林州市各村庄,放眼望去,标识清楚,街道清洁,秩序井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过去杂物随处堆,垃圾遍地扔,有路不通行形成了鲜明对比。村民们高兴地说:“自从有了党员环卫队,在他们的影响和监督下,我们的环境卫生习惯规范了,空气洁净了,心情也好了。”

上一篇:2015主治医生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挑战杯作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