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相关的心理学实验

2024-07-23

情绪相关的心理学实验(精选6篇)

1.情绪相关的心理学实验 篇一

试用相关情绪理论对自己的情绪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自己情绪能力的计划

情绪是人类对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体验,是人类需要得满足与否的表现。情绪常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变化和面部表情,它能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情绪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渗透在我们的一切生活中,每个大学生对此应该都有切身的体会。按情绪所起的作用可以把情绪划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可以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消极情绪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起着“减力”作用。

我们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情感丰富而且极易波动,由于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和客观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变化较为明显。这种频繁情绪波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无不产生影响。

通过对于情绪理论的学习,我对自己的情绪特征进行了分析。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这一发展在情绪上表现为情绪活动的对象、内容增多,出现了自我体验,自我尊重需要强烈,自卑、自负情绪活动明显。.由于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加上精力旺盛,虽然具有一定的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但本身具有的冲动性和暴发性一旦失控,往往造成可怕的结果。并且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情绪跌宕起伏,积极性往往随情绪起伏而涨落,激情不能始终一贯地保持下去,情绪活动随其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特别是对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或物都会有强烈的压抑心理。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我会经常性的感到孤独,虽然有很多同学和朋友都在身边。并且怕这怕那,顾虑重重,追求尽善尽美,感觉不被人喜欢,还很容易紧张、悲哀和沮丧。在社会交往方面,有事宁愿藏在心底而不愿向身边的人袒露,这些心理经常搅得我对事物缺泛活力,而导致心情不快,依赖性强,难以集中注意力,喜怒无常。

学完心理课后,我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这些情绪特征,并想.出了一些完善的计划。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会珍惜自己,体验幸福,正确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能够合理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不管是喜欢和不喜欢的,都要怀着愉快的心情接受下来,而不要排斥和嫌弃,才会产生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其次是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要一味的钻进一条死胡同,导致自己的情绪越来越激化,这样不可能会有好的心情,而且容易走偏锋。我是学美术的,经常会叫老师改改画之类的,如果叫老师改画,而老师只是点评几句,讲讲怎样改更好,并不动手帮你;而其他同学叫老师改,老师就会点完评再帮忙改一点,这时候有的同学就会觉得老师偏心而钻进了死胡同,认为老师反正都不看重自己,学那么多干嘛,还是该怎样快乐就怎样,这样就容易忽视了学习;如果这时候你会换个角度想想,觉得这是老师觉得我画的好,没有很差的地方需要他改,你就会更努力的学好这门课程。

要学会适当利用“酸葡萄”效应和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曲调和节奏不同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可以经常听听音乐,调节调节自己的心情,根据自己的情绪状况,选择适合的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况。还有就是学会倾诉,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二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所以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不要自己生闷气,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而应当学会倾诉。该哭的时候哭一哭,发泄下心中堆积的郁闷。要不就去运动运动,把不快的心情通过运动发泄出来,就会轻松很多了。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方式,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不同的表情和行为表达。我们要正确的去分析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特征,并努力完善这些特征的不足之处,做个人见人爱的同学和朋友。

2.情绪相关的心理学实验 篇二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五院临床护理教师278人。

2 入组标准

2.1 纳入标准

(1) 具有临床带教资格即毕业三年及以上的护士; (2) 已被确定具有临床护理带教资格者; (3) 对调查知情同意者。

2.2 排除标准

(1) 严重发作期躯体疾病者; (2) 已被临床确诊为精神障碍性疾病或其病史者。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及时间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 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自身对照研究。

3.2 干预措施

(1) 选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初次问卷调查。 (2) 问卷后进行干预:a.请相关心理学专家定期进行如何培养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讲座, 以使临床护理教师对人的情绪达到正确的认知。最大可能的适应角色, 减少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讲座每月一次, 1h/次;b.加强临床护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情绪的启发和引导。c.各级管理者加强对护士的情绪性社会支持, 护理部建立护士压力有效宣泄途径;即护理部设立了专门为护理人员宣泄或沟通用的电子信箱, 这里可以畅所欲言, 将工作中的压力和消极情绪及时的发泄出来。另外, 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每周三下午3:00~4:00, 为护士提供沟通的机会, 护士可以随时随地的与护理部进行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心理沟通和心理交流。d.鼓励护理人员从事体育运动:护理部与院工会协调, 医院的活动室每天中午开放, 护士可以进行诸如健美操、舞蹈、乒乓球、跑步机等等, 多种形式的运动, 这样, 可以使负性情绪得以及时的释放。e.用数据说话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缓解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压力。f.改善传统的评优及绩效发放惯例, 提高护士的公平感。

4 调查工具

4.1 SCL-90症状自评量表[1~3]

4.2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

4.3 工作倦怠问卷 (MBI)

5 资料收集方法

5.1 调查程序

在正式调查之前, 排除本医院的护理管理者, 集体培训调查员 (培训员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04护本大学三年级学生) , 统一调查方法和指导语。调查员以病区为单位进行调查, 统一发放问卷, 统一回收;调查问卷复核, 如有遗漏问题及时补调。最后剔除无效问卷。

5.2 无效问卷

补调后研究因素项目仍然有遗漏者;本次发放问卷278份, 回收270份, 有效问卷264份。

6 资料分析方法

有效问卷选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 量表的评分情况应用两样本含量较大时均数的U检验;检验界值a取0.05水平。

7 结果

7.1 一般资料

见表1。

7.2 实施干预措施前后各量表评分结果

见表2~4。

注:与常模比较, P<0.01

注:U=6.37, P﹤0.01

注:U=4.68, P<0.01

7.3 SCL-90检测阳性者分布

不同年龄组项目阳性率:18岁~组123人, 阳性率29.27%;30岁~98人, 阳性率28.57%;40岁~43人, 阳性率13.95%。其中, 18岁~与40岁~比较:x2=3.95, P<0.05。;

7.4 SCL-90评分阳性者因子异常频率依次为

强迫38例次, 占26.21%;抑郁24例次, 占16.55%;人际关系23例次, 占15.86%;焦虑18例次, 占12.41%;躯体化17例次, 占11.72%;精神病性9例次, 占6.21%;敌对7例次, 占4.83%;偏执5例次, 占3.45%;恐怖4例次, 占2.76%。

7.5 不同组间护理人员的MBI结果比较

见表5。

注:χ2=10.68, P>0.05

8 讨论

8.1临床护士心理状况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见, 本组护士人群中有26.5%的心理状况不佳, 低于符文琛[4,5]报道的31.8%。264名护理人员SCL-90测量结果显示, 40岁以上年龄组的强迫因子分与常模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与宋华[6]报道的一致。70人阳性者中, 18岁~年龄组阳性率高于40岁~年龄组,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此年龄组人员绝大多数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等因素相关。不同学历者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阳性者症状频度前5位, 与逄冰洁[7]等研究的发生率较高相近。

8.2 临床护理教师积极情绪与健康

目前, 由于护士人力资源的极度匮乏、患者对护理服务、护理技术的高标准要求、各大院校对临床护理教师素质要求、以及护士的工作性质经常参加夜班工作、工资待遇较低、加之各级护理管理者的天天检查、月月考试等等因素, 无形中增加了临床护理教师的压力, 这些压力危害着她们自身的健康, 而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能够保持生理、心理的健康, 积极的情绪状态还可增加人的心理资源, 增加自信心。在面对压力事件时, 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而对于患病者, 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 配合治疗并进行锻炼[8]。研究发现, 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相应地提高免疫系统的活动, 而消极情绪则相反[9]。所以, 各级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护士的积极情绪、重视其身心健康。

8.3 工作倦怠问卷及其分析

8.3.1 工作倦怠问卷

8.3.2 调查结果分析结果显示, 264名护理人员情绪过度疲惫和逐渐增加的衰竭感觉、在护理工作时的完美感和个人成就感、竞争力和成功的体验, 在不同的年龄、学历、职称、职务的护理人员之间差异并不明显, 反映该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趋势, 较为稳定。相关分析显示, 情绪枯竭 (EE) 与去人格化倾向 (DP) 呈显著性正相关, 与个人成就感 (PA) 呈负相关。说明情绪疲惫和衰竭感越明显, 在对服务对象实施服务照顾时, 越表现出冷漠、麻木不仁、没有人情味 (好象是机器样的非情感性反应) , 工作时的完美感、成就感和竞争力也降低, 对专业的喜欢程度和对医院的信心也会减弱;反过来, 如果护理人员有积极性, 就会对医院充满信心, 则工作时的完美感、成就感就高, 精力也充沛, 更能有效引导患者和妥善处理工作中的难题。

8.4 护理人员正性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

8.4.1 中国护士压力主要来源于[10]

(1) 目前, 中国护士属于弱势群体, 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晋升及继续深造的机会少、经常倒班、工资及福利待遇低、工作的独立性少等等; (2) 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大的问题, 目前,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 非护理性的工作繁多; (3) 工作环境及仪器的问题; (4) 担心工作会出错、护士的工作不被病人及家属承认、病人及家属不礼貌行为等; (5) 管理及人际关系的问题, 天天的检查、月月的考试等等, 另外护理管理者缺乏对护士的理解和支持、缺乏其他医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等等。

8.4.2 压力导致负性情绪

由于这些压力, 使护士感到精力不足;工作反复核对;经常头痛;感觉自己在亲人面前容易生气或被激惹;腰背胀痛;对事情过分担心;以至于对工作缺乏热情和信息, 缺乏主动性等负性情绪会源源不断的滋生。因此, 会出现临床常见的对待护生或患者缺乏热心、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的现象。

8.4.3 护士积极情绪的培养

通过研究, 我们探讨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护理人员的积极情绪, 效果可佳:即 (1) 请相关心理学专家定期进行如何培养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讲座, 以使临床护理教师对人的情绪达到正确的认知。最大可能的适应角色, 减少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讲座每月一次, 1h/次; (2) 加强临床护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情绪的启发和引导。 (3) 各级管理者加强对护士的情绪性社会支持, 护理部建立护士压力有效宣泄途径;即护理部设立了专门为护理人员宣泄或沟通用的电子信箱, 这里可以畅所欲言, 将工作中的压力和消极情绪及时的发泄出来。另外, 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每周三下午3:00~4:00, 为护士提供沟通的机会, 护士可以随时随地的与护理部进行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心理沟通和心理交流。 (4) 鼓励护理人员从事体育运动:护理部与院工会协调, 医院的活动室每天中午开放, 护士可以进行诸如健美操、舞蹈、乒乓球、跑步机等等, 多种形式的运动, 这样, 可以使负性情绪得以及时的释放。 (5) 用数据说话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缓解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压力。 (6) 改善传统的评优及绩效发放惯例, 提高护士的公平感。其对工作、对教学、对生活提高积极性, 增进积极情绪, 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护理人员积极情绪的培养不容忽视。

8.5 应对策略

8.5.1 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

应定期、及时的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体检, 使得早发现、早干预。

8.5.2 从各个方面呼吁

护理人员合理定编, 即保证了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 又解决了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问题;建立健全护理支持系统;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工作量。

8.5.3 加强积极情绪的培养、学习和指导

应用一切可行的措施培养护理人员的积极情绪;鼓励和指导护理人员学习掌握心理学理论与技术, 适时调整自己的认知能力、情绪和行为, 提高维护自身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促进自我的身心健康。

8.5.4 加强护士自信心和正确人生观的培养

引导护理人员热爱护理事业, 勇于接受新的挑战, 刻苦学习, 勇于挑战挫折, 充分自信地提高生活质量。

8.5.5 积极应对影响工作倦怠的因素

Mooro (2004) [11]研究表明, 人力不足、工作强度过载是导致衰竭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严格按卫生部要求, 积极配置合适的护理人力资源系数 (即三级医院临床一线护士与床位比为0.4:1) ;加强护理工作中的支持与理解, 尤其是来自上级比来自同事的支持更为重要[11]。

8.5.6 努力提高各级护理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提倡护理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 全面培养护理队伍综合素质。

9 结论

9.1 护理人员中容易发生现存和潜在的心理问题, 常见的心理问题:抑郁、焦虑、多疑、强迫、神经质等, 应当引起各级管理者的重视。

9.2 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压力和负性情绪, 而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的形成又将影响到其对工作的满意度。即压力、负性情绪、心理问题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密切联系。

9.3 积极情绪是可以习得的。通过对护理人员的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 进行积极情绪的培养和学习,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调整其负性情绪和心理问题, 从而改善工作满意度。

9.4 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情绪与临床教学质量密切相关, 因为, 绝大部分的护理人员在临床都承担着临床教学工作, 她的积极情绪不但会影响到临床护理质量, 而且还会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同时临床护理教师的情绪还会影响到护生的学习态度。

9.5 护理人员的积极情绪对其创造力的影响。我国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且由于护士学历、知识结构的局限等多种因素限制了其的发展、程度和完善, 这就需要加强临床护理教师创造力的培养, 而人类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 反之, 一旦护理人员缺乏积极情绪, 产生消极情绪时, 就会对工作和专业产生厌倦和应付, 严重阻碍其创造力的发展。

3.情绪相关的心理学实验 篇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7月~10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和地区10家三级综合医院的血液透析科在职女性护士1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自愿参与本研究;(2)年龄18~55岁;(3)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护士。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4部分:(1)护士一般资料,如年龄、婚姻、学历、职称、工龄及编制等;(2)情绪智力测量量表(WLEIS-C)[1],属于自评量表,共计4个维度,分别是自我情绪评估、他人情绪评估、情绪应用、情绪管理,总量表的Crombach’α系数为0.87,各维度的Crombach’α在0.60~0.75,采用7级评分,0代表非常不赞同,6代表非常赞同,分值越高表示情绪智力越高;(3)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项采用4级评分,0代表没有或很少时间有3代表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分值越低表示状态越好,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后再乘以1.25后取整数部份,即标准分;(4)抑郁自评量表(SDS)[2],量表包括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0代表无,3代表持续,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分值越低表示状态越好,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再乘以1.25后取整数部份,即标准分。

1.2.2 调查方法

利用横断面调查法,通过各科室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分发问卷200份,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真实填写,1周后收回问卷。共计收回问卷191份,淘汰填写不完整或填写错误的5份问卷,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是93%,满足此次实验需求。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5.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情绪智力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护士情绪智力总分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69和-0.59,均P<0.01)。此外自我情绪评估(r=-0.62和-0.52,均P<0.01)、他人情绪评估(r=-0.60和-0.50,均P<0.01)、情绪应用(r=-0.64和-0.57,均P<0.01)和情绪管理(r=-0.68和-0.60,均P<0.01)得分均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见表1。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2 护士情绪智力与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将情绪智力总分作为因变量,心理因素(焦虑、抑郁)以及人口学变量(工龄、婚姻、编制、学历、职称)作为自变量,进入逐步回归,发现仅焦虑能进入回归方程,并且达到显著水平(t=-6.22,P<0.01),F=21.65,决定系数为0.47,即解释47%的情绪智力总分。见表2。

3 讨论

众所周知,血液透析科收治的病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血液透析患者实际上是过着一种非正常的生活,他们很大程度上是与透析机器“绑”在一起,几乎终生依赖于医疗设备、依赖于医护人员存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都很重,长期病理因素的影响也使患者具有情绪不易稳定、容易激惹等特点[3]。并且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所以情绪变化反复,很容易造成护患矛盾。此外,血液透析科护理工作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感染、针刺的危险等,这些因素也使血液透析科护士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焦虑、压抑、恐惧等应激状态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还易影响其心理和身体健康[4]。

本次调查研究现实婚姻状况、编制和学历是影响护理情绪智力的重要因素,已婚护士和正式在编以及本科学历护士有着较高的情绪智力。另外合同制护士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也显著高于正式在编者,可能是由于所面临的薪资待遇和身份压力所造成的差异。但护士的抑郁状态还受到职称的影响,职称越高者所拥有的抑郁情绪越低,而如工龄、婚姻状况、学历等对焦虑和抑郁没有明显影响。这与王美凤、潘康平等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可能是由于研究样本来源不同,以及研究方式的差异等原因所致。

参考文献

[1]储婷婷.情绪智力研究述评[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15):3.

[2]孟凡杰,张岗英.员工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0(11):1667-1670.

[3]靳玲,吴玲.临床护士认知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719-720.

4.情绪相关的心理学实验 篇四

一、积极心理学中关于积极情绪定义和作用的理解

积极心理学中对积极情绪定义的理解, 有着很多种不同的看法,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虽然这些观点各自不尽相同, 却又大体相似。对于积极情绪如何影响和促进人各方面的发展这方面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也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1、积极情绪的定义

拉尔森和狄纳 (Larsen&Diener) 认为“积极情绪是一种具有正向价值的情绪”;哈塞 (Russell) 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展得顺利时, 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觉”;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着愉悦的主观体验, 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力”。塞里格曼将积极的情绪划分为三类:与过去有关的幸福、与现在有关的幸福、与将来有关的幸福。由此可以看出, 积极的情绪就是指能对人产生正向价值的, 让人心情愉悦并感到幸福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能力。

2、积极情绪对人身心各方面的作用

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义。积极的情绪状态 (如乐观) 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 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在面对压力事件时, 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而对于病人, 那些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并进行锻炼。其它科学研究亦表明, 积极的情绪能够降低血压、减少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生存寿命。因为我们体内的细胞是在不断生死循环的, 而积极的情绪会促进细胞的生长, 消极情绪则加速细胞的死亡。

佛雷德里克森 (Fredrickson) 曾经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理论的内容为:积极情绪体验能扩展即时思想行为指令系统, 进而建构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 最终改变人们原来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并实现螺旋式上升。即, 积极的情绪如快乐、满意、自豪, 虽然表现出来的现象不同, 但它们都有拓展人们短暂的思维行动倾向的功能。她还认为拥有积极的情绪, 会在“我”和“你”之间看到更多的联系, 并最终看做“我们”。也就是说, 带着积极的情绪, 能让人们看到自己和他人之间更多的交叠, 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同一性, 产生更多的交集, 从而就会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感。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 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对人的各方各面发展都是有正向促进作用的, 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如此。幼儿期是人的情绪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很不稳定, 古人云:小孩的脸, 六月的天, 说变就变。而且由于幼儿对情绪的认知和体验不足, 所以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不强, 在情绪情感的表达上就易冲动、易变换、易外露。为了让儿童的情绪更加稳定, 自制力更强, 更加积极健康, 父母和幼儿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 这对于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有着持久广泛的意义。

二、积极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重要时期, 而研究也表明, 情绪在人的发展过程的各个方面中起着核心作用。

1、积极情绪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积极情绪可以加速人体内的新陈代谢, 加速新细胞的成长。如果能培养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则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的细胞的生成, 使我们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 远离疾病和死亡。长期悲观失望的情绪则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并诱发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病症, 幼儿如果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的压抑之下, 更易导致生理和心理的不健康。健康的身体寓于健康的精神, 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父母和幼儿教师除了应该给幼儿安排合理的膳食, 提供充足的营养之外, 更应该密切关注幼儿情绪的变化, 让幼儿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情。

2、积极情绪可以发展幼儿的智力, 拓展幼儿思维, 提高幼儿认知水平

幼儿期是智力大发展的时期, 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都在这一阶段会有质的突破。拿思维能力来说,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的主要思维方式, 要想从这一阶段顺利地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幼儿必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产生互动, 不断地解决问题, 在头脑中留下印象建立关联。积极的情绪能促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从而诱发出更多的思想和行为, 特别是能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建设性的想法和行为。

而且, 积极的情绪会带来良性循环, 比如幼儿在学习如何阅读时有着良好的参与情绪, 就会让这一学习过程变得相对容易, 达到更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因为幼儿表现良好对孩子进行了表扬和赞赏, 孩子受到了表扬之后很高兴, 回家就告诉了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听到教师表扬了自己的孩子也觉得甚是高兴和欣慰, 又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孩子得到了来自父母的动力支持就变得更加乐观和积极向上,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良性循环的过程, 然而, 如果从一开始这件事是从幼儿的消极情绪开始的, 那么可能事情就不会这样发展下去。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就有可能激发幼儿的思绪, 打开幼儿的心灵, 用接受和吸收的心灵来积极的思考, 提高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3、积极情绪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 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 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 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逐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情绪的调节和表达、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包括情绪的发展, 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其他方面的发展, 尤其是幼儿人际关系的进步。

在幼儿时期与父母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与同伴发展友好的关系, 有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 能够学会逐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适当的表达, 多表现亲社会行为这些都是儿童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积极的情绪作为社会性的一个方面, 与其他部分紧密相连, 互相影响。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儿童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主要是幼儿与周围的人建立社会关系的能力。我们知道, 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个从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儿童的视线和思维都开始从自己逐步转向周围的世界。这一过程对于儿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儿童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移情, 能从别人的角度上理解问题, 思考问题, 正因如此, 儿童才有可能发展友谊, 与他人建立社会性关系。

4、积极情绪能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发现美, 更积极地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美育是幼儿体育德育智育的催化剂, 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和语言表现美是幼儿时期美育的基本任务。幼儿的审美感知是与幼儿的情绪密切相连的, 当幼儿需要得到满足, 情绪积极愉快时, 就能对周围的人事物产生美感;反之, 则对美的东西反应迟钝, 甚至反感。所以在对幼儿进行美育时, 一定要建立在幼儿积极情绪的基础之上, 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一个主要环境, 是幼儿情绪产生和发展的摇篮, 是幼儿进入社会后强大的支持力量和心灵港湾, 而且家庭的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持续的影响, 所以家庭成员应该为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营造一个支持环境。

1、满足幼儿合理的物质要求, 为幼儿情绪发展提供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

家庭是幼儿情感习得和发展的起源地, 健康情感的获得又是建立在幼儿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的, 若是幼儿最基本最合理的物质要求父母都不能给予的话, 很难再谈幼儿情绪这种社会性需求的满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只有在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的发展。所以, 家长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一个满足的物质环境, 不必奢侈豪华, 但要丰富多彩。

2、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形成健康的教养方式, 构建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 为幼儿情绪发展创设良好的精神熏染环境

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气氛, 让孩子感觉到爱, 这样就会使得孩子放松自己, 情感才会得到宣泄[7]。所以在家庭里, 父母应与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恋, 与幼儿建立亲密温馨的亲子关系;在教育方法上, 要坚持一贯而终的原则, 不能朝秦暮楚、反复无常, 在幼儿情绪失控的时候, 不要采取激烈的惩罚或者无条件的满足要求这些策略, 应该问清缘由, 讲清道理, 然后给幼儿一点时间来冷静下来。父母及其它家庭成员之间也应有和谐的关系, 父母应该注意自己情绪的控制与表达, 为幼儿做好榜样模范的作用;此外, 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 幼儿生在其中耳濡目染、近朱者赤就能慢慢的养成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 这对于幼儿健康向上情绪的发展和对自己情绪的调控都是有好处的。

四、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庭、踏入社会的第一站, 幼儿期也是幼儿情绪发展的关键期, 所以幼儿教师要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能够有利于幼儿情绪稳定和发展的环境条件, 并辅之以教育手段。

1、创设安全有序的物质环境

安全是幼儿园物质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幼儿良好情绪能够发展的基本条件, 没有安全保障的环境, 幼儿只能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胁的焦虑和不安, 乐观的情绪是不可能逐步建立起来的。整洁干净的教室, 宽敞明亮的卧室, 图书及游戏材料的有序摆放, 这些都能有利于幼儿拥有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

2、创设温暖舒适的精神环境

教师应该与幼儿之间培养起温馨的师生关系, 不仅如此, 还要让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友爱的生生关系, 为幼儿情绪的发展奠定温暖的精神氛围。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情绪的变化, 并合理应对幼儿情绪出现波动起伏的状况, 加以适当引导。

幼儿情绪的发展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 包括先天遗传的因素, 以及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再加上幼儿本生的内部动力和主观能动性, 这些都制约着幼儿情绪的发展。那么, 为了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使幼儿保持健康的心态, 需要家庭、幼儿园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积极心理学家们认为:积极的情绪能让人们全身心的欣赏周围的美好。像花儿一样, 它们都尽力的将自己伸展, 朝向太阳尽情绽放。人类追求积极情绪和幸福生活, 就如同花儿向光性一样, 执着坚强。幼儿是未来的希望, 更应该细心呵护。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 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是将来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本领, 更是能让幼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食粮。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它的三大支柱即三大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便是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家们认为积极的情绪对人的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很好的影响, 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欢乐、充满活力、充实和更加欣欣向荣。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对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也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 所以, 无论是在家庭中, 还是在幼儿园里, 家长和幼儿教师都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努力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幼儿,积极情绪

参考文献

[1]高强、白乙拉、王卫东:《积极心理学的渊源初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2]段成龙:《积极心理学下的情绪探究》,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9) 。

[3]Lauren B, Abramson A.On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optimism promotes positive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A commentary on Aspinwall and Brunhart.In:The science of optimism and hope:Research essays in honor of Martin E.P.Seligman.Philadelphia:Templeton Foundation Press, 2000:201-212

[4][美]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著, 王译:《积极情绪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78。

5.情绪相关的心理学实验 篇五

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解放军炮兵学院选取被试学生137人,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7份,有效率为92.0%。男生64人,女生73人;文科69人,理科68人;农村75人,城市62人。

1.1 研究工具

(1)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这是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nis等人于1980年编制评价父母养育态度和行为的量表,由岳东梅等人进行了中文版的修订,包括父亲养育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YF1)、父亲惩罚严厉(YF2)、父亲过分干涉(YF3)、父亲偏爱(YF4)、父亲拒绝否认(YF5)、父亲过度保护(YF6)6个因子(共58个条目);母亲养育式中母亲情感温暖理解(YM1)、母亲过分干涉与过于保护(YM2)、母亲拒绝否认(YM3)、母亲惩罚严厉(YM4)、母亲偏爱(YM5)5个因子(共57个条目)。该量表按1~4级评分,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要求被调查者通过回忆成长过程中,父母亲对自己的养育方式来进行评定[1]。(2)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该量表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编制,共有210个项目,分为7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有30个项目,分别从自卑、抑郁、焦虑、强迫性、自主性、疑病症和自罪感7个方面来评价1个人的情绪稳定性。本研究从中抽取了自卑、抑郁、焦虑3个方面进行测试和研究,测验记分为正向记分和负向记分,正向记分规定符合被试情况的记1分,不符合的记0分,不确定的记0.5分,负向记分则相反[2]。

2 结果

2.1 军校新生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测试结果

*P<0.05;**P<0.01。

表2测试结果表明,父母教育方式在YF2、YF3、YF4和YM1上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在YF2、YF3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YF4和YM1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父母养育方式的YM2和YM3城乡差异显著:城市学生在YM2和YM3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2.2 军校新生情绪稳定性测试结果

表2所示军校新生在自卑感、抑郁、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学生在焦虑上得分高于理科学生,在自卑感和抑郁上得分低于理科学生;不同生源地军校新生在焦虑、自卑感、抑郁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军校新生在焦虑上得分低于农村新生,在自卑感和抑郁上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新生。

*P<0.05;**P<0.01。

2.3 父母养育方式与军校新生情绪稳定性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YF3、YM2和YM3与军校新生的焦虑相关显著;YF2、YF3、YF6、YM2和YM3与军校新生的抑郁相关显著;YF2、YM1、YM3、YF6、YM2和YM3与军校新生的自卑感相关显著。

2.4 军校新生情绪稳定性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别以军校新生情绪稳定性中焦虑、抑郁和自卑感三方面为因变量,以父母养育方式的各因子为自变量,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养育方式的YF1、YF2、YM2、YM3、YM4对预测军校新生的焦虑有显著作用,见表4,建立的回归方程为F1=2.378+0.034×YF1+0.104×YF2+0.057×YM2+0.115×YM3+0.150×YM4;父母养育方式的YF2、YF6、YM4对预测军校新生的自卑感有显著作用,见表5,建立的回归方程为F2=1.410+0.116×YF6+0.093×YF2+0.126×YM4;父母养育方式的YF6、YF2、YM4对预测军校新生的抑郁有显著作用,见表6,建立的回归方程为F3=1.420+0.117×YF6+0.094×YF2+0.127×YM4。

3 讨论

3.1 军校新生情绪状况

自卑感分数比常模低3~4分,表明军校新生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评价较低,缺乏自信。这是因为现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不同价值观的冲击,使军校新生感到无所适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从而产生自卑感。抑郁分数比常模低3~4分,表明军校新生的心情偏于抑郁,对生活满意度不高,容易灰心丧气,这可能是刚进大学在人际交往和学习等方面遭遇挫折,并且不能较好应对所致。焦虑分数比常模也低3~4分,表明军校新生的心态相对比较平静,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缓解一些负面情绪。

3.2 军校新生的个性差异

不同专业的军校新生在自卑感、抑郁、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学生在焦虑上平均得分高于理科学生;在自卑感和抑郁上平均得分低于理科学生。不同生源地军校新生在焦虑、自卑感、抑郁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军校新生焦虑得分低于来自农村的新生,自卑感和抑郁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新生,这是因为来自城市的新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家庭、社会给予的期望大,家教严格,使其形成遇事谨慎、追求完美、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的个性使然。

3.3 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

本研究中父母养育方式YF2、YF4和YM1存在性别差异:父亲更多地采用惩罚、严厉的方式对待男孩,而对待女孩则更多采用偏爱的方式;母亲则把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倾注在女孩身上。父母养育方式中YM2和YM3存在城乡差异,说明城市孩子在受到母亲过多干涉和过度保护的同时,也经受了母亲更多的拒绝和否认。

本研究中父母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军校新生情绪稳定性正相关显著,说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是有益的养育态度和行为,有利于子女形成稳定的情绪。而偏爱、拒绝否认、过度干涉或过度保护、惩罚严厉则不利子女形成稳定的个性。本研究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相比,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军校新生焦虑的预测作用更显著;母亲的过度干涉或过度保护、偏爱、拒绝否认,对军校新生自卑感和抑郁的预测效应显著高于父亲的作用。

摘要: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对137名军校新生进行测量,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稳定性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军校新生情绪稳定性现状不容乐观,在自卑感、抑郁、焦虑因子上明显低于常模。(2)不同学校和生源地之间军校新生情绪稳定性在自卑感、抑郁、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养育方式的各因子与军校新生情绪稳定性的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4)父母的养育方式即惩罚严厉(YF2)、父亲偏爱(YF4)和情感温暖理解(YM1)在性别上存在差异。(5)父母的养育方式即过于干涉和保护(YM2)和拒绝否认(YM3)在生源地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军校新生,父母养育方式,情绪稳定性,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

6.员工情绪心理疏导的途径及方法 篇六

情绪心理疏导的内容、核心与意义

所谓情绪疏导, 就是用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方法, 对人们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异常心理变化或情绪波动, 进行科学的心灵调适、慰藉、安抚、沟通或说服, 以达到心理和谐及实现个人与组织目标一致性的一种活动方式或方法。

情绪心理疏导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 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 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 帮助员工提高自觉意识, 控制情绪低潮, 保持乐观心态, 不断自我激励, 自我完善。加强员工情绪心理疏导, 能够减少员工对企业的报怨,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促进企业内各部门、各层次员工间的沟通;能提高员工士气, 改善组织气氛, 降低员工的缺勤、离职率;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更重要的是解决市场竞争带来的各种问题, 帮助员工缓解压力, 促进员工身心健康, 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企业员工负面情绪分析

人的情绪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由多种因素引起。当前产生企业员工负面情绪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点。

1、工作的压力。

随着改革发展进程的加快, 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 员工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工作负荷, 紧张的工作气氛, 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 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的困惑;还有对时间分配的失控、对知识飞速更新的惶恐、对信息爆炸的应接不暇。所有这些, 都使员工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甚至感觉到威胁和挑战, 产生情绪的持续紧张状态。

2、因人际关系而焦虑。

有的企业员工不能很好处理与用户、与上下级和同事的人际关系, 不信任他人, 动辄责备迁怒、反应过度, 由此给企业内部的合作与竞争带来了负面影响。

3、因工作性质和管理制度产生的工作倦怠。

原因是员工感到职业生涯前景黯淡, 工作单调重复, 缺乏创造性;对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战略、工作环境、管理机制及个人待遇不认同;感觉工作枯燥无味、工作量过大、责任不明确缺乏自主性、不能参与决策、分配机制不合理、奖惩失当、管理者方法偏颇等, 导致员工对工作倦怠。表现为心理疲劳、情绪冷漠、玩世不恭、丧失成就感和工作动力。特别是生产一线的员工, 如机加工工序、装配线上的工人, 每天工作固定重复, 很少有休息时间, 因而最容易产生职业性厌倦。

4、个人生活的心理危机。

员工个人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如身体欠健康, 恋爱失败, 法律纠纷, 家庭暴力, 夫妻关系紧张, 家属疾病或伤亡, 子女成长挫折, 经济负担过重, 对失业和收入下降的恐惧, 对多样化选择的不知所措, 都会影响员工的心境, 进而影响到员工在工作中的情绪和表现。

实施企业员工情绪心理疏导的途径及方法

上述员工的心理问题, 在今天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时有发生, 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及时跟进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法, 以确保员工心理正常。那么实施员工情绪心理疏导的途径及方法都有哪些呢?

1、提高认识, 以人为本

当前, 企业各级领导、管理人员, 特别是政工干部, 要充分认识员工心理疏导的重要意义。要转变观念, 做广大员工情绪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更多听取员工意见和心声, 从细微处关心员工的疾苦, 真正做到想员工之所想, 急员工之所急, 务员工之所需。事实说明, 只有员工心情舒畅、家庭幸福、人际关系和谐时, 精神状态才会昂扬向上、工作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时刻把员工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 最大限度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让他们切实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 是做好员工情绪心理疏导非常重要的环节。

2、广泛宣传, 有机融合

当面临困难和挫折时, 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积极面对, 表现出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反之, 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情绪低落, 忧郁不振, 怨天忧人, 自暴自弃, 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企业员工往往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这就要求企业充分利用宣传栏、网站、内部报刊、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 使员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正视心理问题。鼓励员工遇到心理困扰时积极寻求帮助, 而不是消极自闭;同时, 更要坚持把疏导与管理有机融合。在日常心理疏导中, 企业应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使其有充分的发言权、民主管理权, 尤其在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时, 一定要保证员工的参与权。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质量, 还有利于改变员工的心态, 激发员工参与管理或决策的责任感, 从而大大减少员工的心理不适。

3、加强培训, 提升能力

一个人认知水平的高低, 往往影响他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学习可以改善人们的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的提升又可以改善人的心理。如果员工的知识视野在拓宽、其认知能力在不断提升, 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会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并使认知产生质的飞跃。这样, 员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保持良好心态。因而在员工中倡导终身学习, 不断提升员工的认知水平, 就能不断改善员工的心态。所以我们要将心理学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拓展训练中。通过设置系列课程, 如压力管理、挫折应对、心态调整、社会支持、人际沟通技巧、教练技术等, 对管理者和企业员工进行心理卫生的自律训练、性格分析和心理检查, 使其了解职业心理健康知识, 掌握心理素质提高的基本方法,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培训使管理者掌握员工心理管理的技术, 在员工出现心理问题时, 能够快速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

4、改善环境, 指明方向

为企业员工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 减少或消除导致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改善工作的物理环境, 可通过改善员工工作条件, 增设休息室、健身室等来实现;另一方面, 通过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岗位轮换、员工生涯规划等手段, 来改善工作的软环境, 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内容, 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方向。

5、实现目标, 科学导向

人的心理, 随个人满足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一个需求满足了, 新的需求又产生了。当新的需求一时满足不了, 心理问题便由此产生。这就要求我们对员工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导向。一方面要注意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 如安全的保障、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等;另一方面又要导向员工的心理期望, 而且要建立在符合主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 并注重引导员工把新的期望变成一种新的追求, 以促进员工通过更加艰苦的努力去实现新的目标。比如, 可以引导一般员工去考技师、考高级技师, 或者引导员工竞聘更好的工作岗位等等。此外还可为每一位员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度身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等。引导和补偿疏导的结果, 必然会在员工中营造出一种良性的心理态势。

6、适度宽容, 寻机赞美

作为管理者要适度赞美员工。从心理学角度讲, 每个人都需要赞美、渴望赞美。因为赞美能滋润人的心田, 使人感到心里舒服。管理者要学会赞美人, 只要不是用显微镜去找员工的缺点, 而是用放大镜去找员工的闪光点, 就会发现有许多可以赞美员工的机会, 从而使员工的心理更加愉悦。

7、承认差异, 尊重个体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一样, 也没有两个性格和能力完全相同的人。尺所有短, 寸有所长。如果管理者不把握这一常识, 就会以一把尺子去衡量员工、要求员工, 甚至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去要求一般员工, 这很容易造成员工心理不悦。管理者既要承认个人差异, 又要尊重个体, 将最合适的岗位或最合适的事安排给最合适的员工去做, 不要求全责备, 而是要把导致员工不良心理的因素降到最低点。

8、良好心态, 感恩情怀

时常怀有一颗感恩心的人, 他的心态往往正常, 并把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单位里做个好员工、在同事间做个好朋友、在家庭里做个好成员, 作为自己报答社会、组织或亲人之手段。但目前一些员工的感恩意识并不强烈。单位收益再好、领导对他再好、同事对他再好, 他都认为理所应当, 缺乏感恩之心。这就要教育、引导员工, 让他们感受到, 在自己常年忙于工作时, 是家庭其他人承担了一切家务和抚养孩子的重任;是组织给了他一个好的职业, 才有了今天不错的收入。总之要通过教育引导, 使员工保持一种感恩的情怀。

9、搭建平台, 互动疏导

健全员工心理疏导组织网络、扩大疏导阵容。企业党政领导、班组长、党小组长、工会小组长、生产技术骨干、还有老工人等, 都应是重要的心理疏导者, 以解决当前企业疏导人员严重缺乏的困局。还要注重疏导的载体建设。在当前, 应强化信息公开、互动座谈、个别交流、互发短信等沟通渠道的畅通。要充分应用企业内部网络, 加强网上的互动论坛, 做到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交流, 以使员工的心理失衡甚至不满情绪有地方倾诉或释放。企业还要适当地加大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 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疏导技巧或方法, 从而不断提升心理疏导的技术含量。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力, 管理者只有及时体察员工的心理状态, 关心员工的心灵呼声, 积极为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才会缔造出企业强大的人文合力,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六年级关于做错事范文下一篇:工厂车间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