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2024-09-15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共10篇)

1.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篇一

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儿童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

泗阳县新袁镇中心小学晏浪

一、研究思路: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四、研究步骤: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思维影响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

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

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

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继续进行试验、观察、检测、比较,针对第二阶段发现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修正研究计划

1、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发散”素材,培养发散思维的积极性。

2、充分运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培养发散思维的求异性。

3、注重变式引申,培养发散思维的探索性。

4、重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发散思维的创造性。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修正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进行研究行动验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1.进一步研究、探索、总结、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在校内上研究课,进一步获取同行们的评价和建议。

2.通过多种方式,测试学生的训练成果。

3.收集、整理课题的研究材料,总结研究的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篇二

近几年来, 山西省晋城市在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项目中也无一例外地运用了自动化系统, 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纵观自动化系统的书籍、文章, 对具体配置方案的详细说明少之又少, 现笔者根据山西省水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对相应的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案做一实用性的阐述。

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 可分为三层:1) 现地单元层:直接采集数据和执行控制操作的保护测控装置及自动化设备;2) 通讯管理层:进行通讯协议转换、数据分组预处理的设备;3) 后台监控层: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人机交换、打印等的计算机系统。

现地单元, 每台机组设一套现地单元 (机组LCU) , 公用设备设一套或多套 (对于10 000 kW以上的中型机组可设多套) 现地单元 (公用LCU) 。各层之间的通讯方式有两种:RS485总线方式和以太网方式。

系统到调度的通讯可以采用串行方式 (介质可以是电话拨号、载波、无线数传等) , 也可以通过以太网 (需要有光缆线路) 通讯。

根据电站机组容量和设备数量的不同, 系统配置方案一般有三种:1) 基于RS485总线 (或CAN总线) 的系统配置。2) 基于以太网的系统配置。3) 基于以太网+RS485总线 (或CAN总线) 的系统配置。

1基于RS485总线 (或CAN总线) 的配置方案

如图1所示, 这种配置方式适合于5 000 kW以下的小型水电站和微型水电站, 或者设备数量较少的水电站, 晋城市的水电站基本符合此种配置方式。

注:为便于扩容, 通信管理机和主站间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

保护测控装置和机组自动化装置通过RS485总线 (或CAN总线) 与通信管理机通讯, 通信管理机对所有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规约转换和预处理后, 通过以太网和后台监控主机通讯。

温度巡检装置、转速信号装置、微机同期装置等可直接通过RS485口接入通信管理机, 也可以先将信号和模拟量由PLC采集再一并接入通信管理机。采用哪种方式视具体应用及装置是否有通讯功能而定。

各保护测控装置、自动化装置、PLC装置以及计量表计、直流系统监控装置通过相应的RS485总线将数据以不同的通讯协议送到通信管理机, 并可以接收通信管理机下发的命令。

通信管理机收集各种类型的装置的数据, 进行数据预处理和通讯规约的转换, 以统一的规约格式向后台监控系统传送数据, 并接收后台监控系统下发的命令, 将命令转发到数据采集终端和各保护单元。通信管理机还有将数据向调度端传送的功能。

操作员工作站是实施电站控制的主要设备, 采用高档工控机。它的功能主要有数据处理、人机对话、信号功能、参数修改、打印功能和控制功能。其中人机对话:可显示全站主接线图, 显示各机组、变压器及线路的电压、电流、有功、无功, 励磁电压、励磁电流等实时参数;各开关状态、机组运行状态;各种曲线、统计报表;下发控制命令等。控制功能:根据键盘命令, 上级调度部门通讯命令或存入的运行计划、实时向各地LCU发布开停机、负荷调节、输变电设备分合闸等控制命令, 由各单元完成指定的操作, 实现对全电站的人为自动控制。

2基于以太网的配置方案

如图2所示, 这种配置方案适合于1 000 kW以上10 000 kW以下的小型水电站。

所有保护测控装置具有网络通讯功能并直接接入系统以太网, 机组自动化装置、计量系统、直流系统等分别通过RS485总线与通信管理机通讯, 通过通信管理机接入以太网。这样整个系统以以太网为主通讯网, 对于不能提供以太网的设备, 通过通信管理机统一接入以太网, 实现了全站的以太网通讯。

在通讯介质的选择上, 对于较小的站, 可以直接与以太网连接;对于较大的站, 可以采用光纤作为通讯介质, 当以光纤作为通讯介质时, 需要增加以太网光电转换器或配置具有光纤接口的网络交换机。

操作员工作站的功能和第一节中操作员工作站功能相同。

工程师工作站的主要功能为系统的运行监视、人员培训、软件开发和远方终端等。远方终端可通过多种通讯方式接收数据 (比如拨号上网、无线电传输台、GPRS上网、GSM短消息等) 。

3基于以太网+RS485总线 (或CAN总线) 的配置方案

如图3所示, 这种配置方案适合于水电站规模较大的情况。

每套机组设备通过一台一体化前置机或一体化工控机接入主以太网, 这样减轻了主以太网的接入数量, 而且便于单个机组的管理。

机组管理机的选择本着以下原则:当机组管理需要较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情况下, 选用一体化工控机作为机组管理机;当对机组的管理要求高可靠性和高实时性时, 选用前置通讯管理机作为机组管理机。

在需要对机组进行单独监控的情况下, 也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配置。

如图4所示, 在这种模式下, 通信管理机完成协议转换及数据转发工作, 同时向后台主机和机组一体化工控机转发数据。其中一体化工控机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显示功能和控制功能等。一体化工控机作为机组管理单元, 同时作为后台监控主机的后备装置。无论是后台监控主机出现故障还是机组管理机出现故障, 都不影响机组LCU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参考文献

[1]DL/T578-95,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S].

[2]DL/T578-1996,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S].

[3]GB50062-19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S].

[4]GB7260, 不间断电源设备[S].

[5]JB5777-1991, 电力系统二次电路控制及继电保护屏通用技术条件[S].

3.《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评介 篇三

全书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什么是微型课题、微型课题研究什么以及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作者认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微小、具体、突出的,影响教育教学效率和效益,并且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的实际问题称为微型课题。因此,微型课题研究就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科学方法对自身教育实践中的细微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知活动。微型课题研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准备、研究实施、研究结题三个阶段。研究准备阶段应做好三方面工作:选定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研究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有实施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梳理、积累研究经验体会,收集保存资料。研究结题阶段主要是将研究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撰写论文、报告等。

第二部分如何生成好的微型课题,着重分析了一线教师如何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选择微型课题,介绍了选择选题的具体方法和如何设计微型课题。微型课题从哪里来?作者指出,可以从日常教学的矛盾中、班级常规管理的事件中、平时学习交流的思考中挖掘课题。选择微型课题也有几种方法:聚焦选题法、菜单选题法、多层选题法和矩阵图选题法。那选好题后要如何设计微型课题呢?首先,要正确表述微型课题的名称;其次,要学会设计微型课题的研究变量;最后,要学会让课题变“微”。

第三部分如何制定微型课题研究方案,主要指导一线教师制定研究方案,并详细讲解了研究方案的内容以及撰写要点。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大致包括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和预期成果等。对于撰写研究方案,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要求。一般来说,研究目的和意义、对象和内容、方法等一些基本要素在研究方案里是必不可少的。作者也展示了一些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格式以供读者参考。

第四部分用什么方法研究微型课题,告诉一线教师可以用哪些研究方法研究微型课题。作者指出,微型课题研究关注的是教育教学微观层面的实际问题,强调在现场和工作的过程中去发现、体验、感受和反思,更多是在自然的教育情境中做研究,在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不必要追求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作者重点介绍了五种方法,包括用“调查研究”说明事实、用“个案研究”分析典型、用“观察研究”探究真相、用“经验总结”提炼工作、用“实验研究”求证假设。对这五种方法的特点、适用类型和一般步骤,作者一一进行了深入的说明。

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重点讲述了如何表达微型课题研究的成果,包括用“日志”积累有意义的教育生活、用“叙事”讲述有道理的教育故事、用“案例”展示有价值的教育事实、用“课例”再现教学背后的理由、用“报告”总结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用论文呈现课题研究的新成效等。

4.小学微型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四

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2、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校师生对作文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我们的语文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

3、基于我校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的条件。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研究的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长评价。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最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之后,收入班级自办的《循环日记欣赏》,并向优秀刊物推荐发表。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要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写作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们通过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

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化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

四、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5、效果对比法:将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五、研究过程和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__年9月—20__年1月)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分析教师、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2、中期实施阶段(20__年2月—20__年1月)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收集和积累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作文指导课、作文竞赛等。

(3)做好实施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后期实施总结阶段(20__年2月—20__年6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工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结题,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等)。

六、预期成果:

1、课题方案、专题论文和研究报告。

2、实验课光盘。

3、学生习作集。

4、师生获奖情况及有关资料。

七、文献资料: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5.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本次微型课题研讨活动以督促教师继续完成县级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为归宿,进一步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引领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程序

1、学习微型课题理论知识。

2、县级微型课题活动内容简介。

3、课题管理经验介绍。

4、专题研讨、互动。

三、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10月29日中午

地点:多媒体教室

6.微型消防站建设方案 篇六

为加强公司消防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提升公司初期火灾自防自救能力,根据公安部印发的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总体目标

依托公司保安队,以后勤主管为站长,建设公司微型消防站。通过规范性的管理和针对性的训练,达到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的目标,切实提升公司面对初期火灾的自防自救能力。

二、工作步骤

1、部署动员阶段(4月15日前)

成立微型消防站建设推动小组,由行政后勤部主管任组长全权负责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工作,行政后勤部其他员工任组员,负责完成组长交代的任务,推动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工作。

2、深入开展阶段(4月25日前)

编制微型消防站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明确微型消防站的作用和微型消防站的岗位设置,并明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

编制微型消防站训练方案和训练计划。配置站内灭火救援物资。

组织保安队成员召开微型消防站建设会议,学习微型消防站所承担的职能和消防站的岗位分工,了解本岗位的工作职责。

设立微型消防站值班室和站内器材存放室,(值班室设于消防控制室内,器材存放室与应急物资存放处共用)。

制作微型消防站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人员组织机构图等的喷绘图,并将其张贴于微型消防站值班室。

按训练方案和计划对站内队员进行训练。

3、验收总结阶段(4月30日前)检查站内物资是否齐备有效。

检查微型消防站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是否符合需求。考核站内队员消防技能是否达标。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规范标准

微型消防站是公司消防安全的管理、执行单位,担负着公司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和初期火灾的扑救的重任,因此,必须提高认识,重视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工作,同时必须按照《消防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等文件的要求,规范微型消防站的建设,配备齐全站内物资,建立完善各岗位职责,规范队伍的管理和训练。

2、加强落实,按期完成

微型消防站建设是公司4月份消防安全重点工作,建设小组应加强各环节进度的落实工作,按期完成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工作,使微型消防站能及时投入使用,确保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四、附件

《消防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

附件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

建设标准(试行)

为积极引导和规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简称“重点单位”)志愿消防队伍建设,推动落实单位主体责任,着力提高重点单位自查自纠、自防自救的能力,建设“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实现有效处置初起火灾的目标,特制定本标准。

一、建设原则

除按照消防法规须建立专职消防队的重点单位外,其他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建立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积极开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工作。合用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可联合建立微型消防站。

二、人员配备

(一)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不少于6人。

(二)微型消防站应设站长、副站长、消防员、控制室值班员等岗位,配有消防车辆的微型消防站应设驾驶员岗位。

(三)站长应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兼任,消防员负责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工作。

(四)微型消防站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扑救初起火灾业务技能、防火巡查基本知识等。

三、站房器材

(一)微型消防站应设置人员值守、器材存放等用房,可与消防控制室合用;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置。

(二)微型消防站应根据扑救初起火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水枪、水带等灭火器材;配置外线电话、手持对讲机等通信器材;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防护靴、简单的破拆工具等器材。

(三)微型消防站应在建筑物内部和避难层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可根据需要在建筑之间分区域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

(四)有条件的微型消防站可根据实际选配消防车辆。

四、岗位职责

(一)站长负责微型消防站日常管理,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灭火应急预案,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教育和灭火训练;指挥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二)消防员负责扑救初起火灾;熟悉建筑消防设施情况和灭火应急预案,熟练掌握器材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并落实器材维护保养;参加日常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教育。

(三)控制室值班员应熟悉灭火应急处置程序,熟练掌握自动消防设施操作方法,接到火情信息后启动预案。

五、值守联动

(一)微型消防站应建立值守制度,确保值守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做好应急准备。

(二)接到火警信息后,控制室值班员应迅速核实火情,启动灭火处置程序。消防员应按照“3分钟到场”要求赶赴现场处置。

(三)微型消防站应纳入当地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参与周边区域灭火处置工作。

六、管理训练

(一)重点单位是微型消防站的建设管理主体,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成后,应向辖区公安消防部门备案。

(二)微型消防站应制定并落实岗位培训、队伍管理、防火巡查、值守联动、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

7.《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评介 篇七

全书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什么是微型课题、微型课题研究什么以及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作者认为, 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微小、具体、突出的, 影响教育教学效率和效益, 并且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的实际问题称为微型课题。因此, 微型课题研究就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科学方法对自身教育实践中的细微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 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知活动。微型课题研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准备、研究实施、研究结题三个阶段。研究准备阶段应做好三方面工作:选定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研究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有实施研究方案, 开展研究活动, 梳理、积累研究经验体会, 收集保存资料。研究结题阶段主要是将研究中的材料进行分析, 撰写论文、报告等。

第二部分如何生成好的微型课题, 着重分析了一线教师如何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选择微型课题, 介绍了选择选题的具体方法和如何设计微型课题。微型课题从哪里来? 作者指出, 可以从日常教学的矛盾中、班级常规管理的事件中、平时学习交流的思考中挖掘课题。选择微型课题也有几种方法:聚焦选题法、菜单选题法、多层选题法和矩阵图选题法。那选好题后要如何设计微型课题呢? 首先, 要正确表述微型课题的名称;其次, 要学会设计微型课题的研究变量;最后, 要学会让课题变“微”。

第三部分如何制定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主要指导一线教师制定研究方案, 并详细讲解了研究方案的内容以及撰写要点。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大致包括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和预期成果等。对于撰写研究方案, 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要求。一般来说, 研究目的和意义、对象和内容、方法等一些基本要素在研究方案里是必不可少的。作者也展示了一些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格式以供读者参考。

第四部分用什么方法研究微型课题, 告诉一线教师可以用哪些研究方法研究微型课题。作者指出, 微型课题研究关注的是教育教学微观层面的实际问题, 强调在现场和工作的过程中去发现、体验、感受和反思, 更多是在自然的教育情境中做研究, 在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 不必要追求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作者重点介绍了五种方法, 包括用“调查研究”说明事实、用“个案研究”分析典型、用“观察研究”探究真相、用“经验总结”提炼工作、用“实验研究”求证假设。对这五种方法的特点、适用类型和一般步骤, 作者一一进行了深入的说明。

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重点讲述了如何表达微型课题研究的成果, 包括用“日志”积累有意义的教育生活、用“叙事”讲述有道理的教育故事、用“案例”展示有价值的教育事实、用“课例”再现教学背后的理由、用“报告”总结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用论文呈现课题研究的新成效等。

8.微型课题管理初探 篇八

微型课题研究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为了使教师这种自发的教育研究行为科学化、组织化、制度化, 我们根据“建水县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研究指南”,制定出台了和“曲江镇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研究实施计划”。通过实践,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微型课题研究不仅有利于普及教育科学研究, 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还有利于减负增效,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加深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认识, 本文就微型课题研究的含义以及管理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微型课题研究的含义

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 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入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 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 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数学应用题审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

3.“實”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高效利用一小时锻炼”等。

4.“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写实文章,真做实践。

5.短, 即周期短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 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 长的三至五个月, 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

6.快, 即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 因而速度快、效率高, 一个问题解决了, 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 一个问题解决了, 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 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 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 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二、微型课题研究的措施保证

1.制度导向。小课题研究利用教师考核评价等导向性手段,强势推行。

2.完善组织。中心学校成立校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下设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评审小组,与学校教导处共同开展工作。中心校微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微型课题研究规划,组织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微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评审小组一般由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引领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并对研究成果作出鉴定。

3.课题运作

(1)随时申报。教师只要有问题想要解决,并且这些问题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可以随时向中心学校教研室提出课题申报。学校微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中的2位成员对该课题进行开题论证,并在学校教科室进行立项备案,教师的小课题就成功立项。

(2)方案简洁。在保证有问题、有分析、有主题、有策略的前提下,小课题研究方案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文本式的,也可以是表格式的。

(3)结题自由。微型课题研究起于问题的发现,止于问题的解决。教师只要认为问题已经解决,已形成相关研究成果,便可向中心学校教研室提出结题申请。中心学校教研室将多个结题时间趋近的课题汇总后,协调小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及小课题评审小组成员,进行结题鉴定。

(4)成果多元。除了常规的研究报告外,微型课题研究的成果还可以是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案例、课堂教学光盘、课件、自制教具等。同时,它可以是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组合。

4.过程监督

(1)开展周调研督导工作。学校微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与教师保持联系,亲临教学研究现场,了解掌握微型课题研究进展,对微型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指导。

(2)《微型课题研究报告单》追踪研究过程。学校教科室负责研究过程的日常督导工作,要求每个参加微型课题研究的教师,把从申报立项到课题结题这一全过程中的主要会议、大事、体会等都需清晰记录在学校专门设计的《微型课题研究管理手册》中。

5.支持服务。中心学校为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提供全程服务,排忧解难。

三、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

1.找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2.围绕问题与困惑搜集资料。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微型课题。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4.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不一定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但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研究” 微型课题,教师的研究思路是:一是教师应吃透教材,掌握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把握计算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二是要求教师上课思路清晰、语言精炼、有感染力;三是变化练习形式提高计算兴趣,及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变换使用基础性训练、针对性训练、记忆性训练、规律性训练等;四是教师做好示范,言传身教并经常鼓励学生;五是要求实验教师每天给学生10道计算练习,做到持之以恒。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5.采取措施与行动实施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

6.总结取得的初步成效并反思改进。微型课题研究适合于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边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修正自己的研究行为。教师应从学生的表现,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效果来观察发现自己课题研究后有哪些改变,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需要及时纠正的,以不断调整小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行为。

9.微型消防站灭火救援演练计划方案 篇九

微型消防站灭火救援演练计划方案

(2016)

2016年5月15日

马鞍山市中心医院

微型消防站灭火救援演练计划方案

一.演练目的:

1、根据《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处置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演习,检验预案的编制是否合理有效,能否在3分钟快速达到火场,扑灭初起火灾。

2、检验医院微型消防站组建后,消防队员是否能够按职责完成各自使命。

3、在紧急情况下我们的辅警、保安队员的应变能力,使每个消防员都懂得消防知识,遇到火灾时知道怎样报警,怎样扑救,怎样疏散人员,怎样使用各种灭火设备等。

二.演练时间、地点

2016年5月 30 日下午3时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输液厅门前,因吸烟发生火灾。

三、演练要求:

1、本次演练是一次实战演练,由中心医院保安科牵头组织,中伟保安和门诊医护人员配合。

2、消防队员必须提前一小时做好准备。

3、演练人员必须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统一指挥和安排。

4、参加演练人员要确保安全、特别是紧急出动和现场灭火演练过程中,要注意协调。

5、保安科保安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演练当天下午 2时 至 4时 ,演练区域禁止停放车辆,保证空场。

6、参加观模人员每科室不少于3人,各病区丶门(急)诊护士长必须参加。院外各门诊部丶南山分院等由领导带队派员观模学习。

四丶物资准备

1、现场演练横幅1条,横幅内容“2016市中心医院消防安全现场演练会现场”

2、各类型号灭火器10具、水带水枪、着战斗服等

3、引火丶燃烧物(油盆丶废油等)

4、急救箱1个

5、手提式扩音喇叭2只

6、警戒线一卷

五丶现场组织及参加人员:

总指挥:杨乾荣

副总指挥:吕 诚 尹寿文

现场协调:王圣越 黄勇 黄兴城 韦建平孙成庆 郑少翔 丁 雷 孙美娟 现场指挥:韦建平(消防站站长)各组组长及成员:

1丶通讯联络组:组长 丁 雷

成员: 于 宏 王 磊 李永胜

2丶灭火组:组长 张玉喜(消防站付站长)

成员: 张玉喜(兼)毛 亮 刘德平胡建刚 盛士勤 朱润才刘 芬 盛广利 孙国祥 陈先芳

3丶火场疏导组: 组长 孙美娟

成员: 夏 芳 汪金红 王亚萍 陈平

4丶火场警戒组: 组长 孙成庆

成员:张汝方 徐益龙 沙学宝 六丶演练项目及程序安排:

一丶灭火救援逃生演练程序;

1)总指挥下达灭火演练开始后,门诊输液厅护士长孙美娟发现输液厅门口发生火灾;

2)火情发生后,一名立即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消控中心电话3146)并向保安科报告;(保安科电话3234)3)保安科及时向院领导汇报,院领导指示启动灭火应急预案;

4)按照微型消防站已制定的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现场指挥(韦建平)下达灭火、疏散和抢救受困人员命令,对重点部位保护的命令,付站长(张玉喜)立即使用对讲机急招消防队员微型消防站集中待命。

5)各组按照分工职责各司其职。

①通讯联络组:立即启动微型消防站灭火程序,通知相关部门赶往火场。②灭火救援组:接到报警后,立即使用对讲机通知消防队成员, 穿戴灭火战斗服装,带上灭火器、水带水枪等器具直奔火灾现场,按照“先救人后灭火”的原则开展工作。四名消防员(辅警)着战斗服,各拿两盘水带两只水枪快速奔跑至火场。赶到火场后就近分别从两处室内消火栓铺设两盘水带,接好栓口和

水枪做好喷水灭火准备。(同时启动室內消火栓泵供水)。其他消防员推着两台推车和手提灭火器奔跑至火场。

两名保安带上警戒绳跑向火场, 拉好警戒绳控制好现场人员。

③火场疏导组:由孙美娟页责,带领四名护士进入火场后,疏导人员通过消防通道有序撤离火场至室外安全位置。(撤离人员由在校学生配合,要用毛巾或衣物围住口鼻)

④火场警戒组:在保安孙成庆带领下,控制好两侧通道行人只岀不进。6)火灾现场保护。火灾现场保护是调查起火原因非常重要工作,灭火后所有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现场,保安人员拉岀警戒区域,查明起火原因后方可恢复。

七、演练总结

1、领导对此次演练进行讲评。

2、所有参训保安人员清扫场地。

八、注意事项:1、2、3、4、全体参加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对参加人员要进行宣传讲解。

所有演习人员必须于5月30 日下午2.30之前做好准备进入现场。人员疏散时,应保持镇静,快速、有序,避免拥挤和踩踏事件的发生。演习过程中,演习人员应听从指挥,接到指令后迅速到指定地点集合。

保安科

10.微型课题研究 篇十

习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所谓预习,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诠释为: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诚然,预习是个传统的话题了,但细读,预习的关键词“自主学习”却是新课程中的重点,甚至是灵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而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也应该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这样,学生的预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然而,新课程下的预习,是否真正走向了生本,是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其实教师在预习指导中存在很多误区,有的只注重预习内容的数量,有的只侧重预习任务的布置,有的预习要求太模糊。为此,我通过关注成功的预习指导案例和结合自身的预习指导,认为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要注重预习的明确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内容

小学高年段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题遵循这一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常规预习习惯

常规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找出问题或初步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

2.培养质疑预习习惯

质疑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了解教材的内容,学会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

3.培养探究预习习惯

探究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理解教材的内容,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学会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探究和发散思考,养成对问题追根求源的习惯。

4.培养创新预习习惯

创新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掌握教材的内容,学会主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对问题深入探究和发散思考,经过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习惯。

三、研究重点

1.初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常规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处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初步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实现近期目标。

2.中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质疑预习习惯”和“探究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质疑、探究、发散思考的方法,引导学会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实现中期目标。

3.高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创新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分析归纳和独辟新径,形成见解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深入探究和发散思维,形成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习惯,实现长期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实验对象,追求实验的整体效果。

2.主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评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及时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帮助、指导学生,使其逐步具备自主预习所必备的素质和掌握预习需要的方法、技能。

3.科学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现代教育研究理论为指导,既要严格按照现代教育研究理论指导的程序科学操作,又要坚持从实验研究的班级实际出发,根据小学高年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分层次、分阶段的设定目标和建立引导机制,不断创新和丰富实验研究的内容,为实验研究的理论增添新的实践成果和科学依据。

4.民主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在“课前有效预习”的养成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尊、自信和预习的成功体验,从而迸发出更大的自主预习积极性和前进动力。

5.差异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原有预习习惯的基础,制定针对性措施。对学生分层次、分阶段设定目标和提出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促使良好预习习惯的尽快养成。

6.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始终坚持谋求学生终身发展,一是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原有预习习惯中值得发扬的优点和长处,二是诚恳地指出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预习的方法,激励学生着眼于未来,努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题研究实验的最终结果:

★ 经过实验研究和不断探索,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课前有效预习的研究”策略。

★ 经过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实验对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人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五、研究措施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的进行,在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

1.实施调查

(1)调查现状。调查准备,着重做好抓好两件事:一是设定调查的内容,围绕农村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现状设置调查细目;二是定调查方法,根据“简便易行“的要求,按照具体内容,选定最佳调查方法。

(2)调查实施。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选定具体对象,包括骨干教师、普通教师、新教师不同的调查对象;二是按不同的方法组织具体的操作,主要为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三是清点整理调查材料,查漏补缺,保证调查材料符合课题研究的要求。

(3)调查分析。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力求报告的现状既全面又突出研究方向法,成因分析透彻明晰,对策建议切实有效。

2.理论学习

以新课程理念来引领课题研究,通过参加太仓市语文学科工作组活动、个人自学等形式努力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促进老师的科研素质。阅读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书籍、小学语文杂志、网络搜索等渠道,以电子稿的形式摘录与课题相关的内容,并将资料整理,每学期做好了一份“课题理论学习资料卡”。每学期在太仓市语文学科工作组中进行一到两次围绕主题的课题沙龙活动。

3.反思研究

结合自己的教学与语文学科工作组听课所思,积极撰写每月一篇教学的随笔,记录下自己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针对教学现状及时思考改进的策略。

4.教学研讨

课题的研究与落实,都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实现,也是落实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课题一直坚持“抓教学,重实践”。

(1)备课活动。教师在备课时,深钻教材,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形式新颖的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

(2)磨课活动。磨课融入常态课堂教学中,同年级教师备课中碰到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设计好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解决教学难点,同时更好的为追求高效课堂服务。在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语文与作文公开课中,以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为导航,课堂环节清晰。参加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学科组,到朱棣文小学上示范课,受到听课老师的肯定。

(3)读书活动。在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生本学科组,阅读《老子十八讲》《教育激扬生命》《教育走向生本》《谛听教育的春天》等。

六、研究成果

一年半来,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对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性认识,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一年半来,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原有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从教师设计的作业到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预习作业这种学习实质的变革,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受益者,他们大胆自信,主动沟通,成为学习的成功体验者。

1.形成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策略。

(1)激发需求策略。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特别要重视激发教师与学生内在的需求,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共同创造出和谐、有效的课前预习新天地。

(2)目标明示策略。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教师备课理念的显得更新尤为重要。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师对课堂

教学目标、任务与价值的准确把握与定位。教师真正从学生的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师生共振”的理想境界。

一堂课的目标聚焦于1到2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课前明确告之学生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中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双向提问策略。

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既体现在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又反映思维的独特性与创造性,它能促进学生思维中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利用预习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在预习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难点,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学生做到了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也有希望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2.形成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练习策略。

(1)童趣化策略。

设计预习练习时,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开放题,并起了童趣化的名字,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描一描,写一写叫“小小书法家”;照样子,写出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词语叫“变魔术”;划去下列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叫“火眼金睛”;按要求归类叫“紧急集合”;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生动叫“锦上添花”„„

(2)综合化策略。

高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丰富,但是知识的提取性却相对稀少,导致学生“学习今年忘了去年”这种低效的学习现状。因此,看拼音练习中可以加强同音字的练习;阅读中增加好词好句的积累并学会仿写。

3.研究者的教育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育理论和修养,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阶段性检测监控教学能力,两学期阶段检测名列同年级之首。

在课题理论学习中,每月对课题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摘录;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收获与疑问;撰写教学论文在“师陶杯”与“太仓市”课题论文比赛中获奖,撰写的教学设计在江苏省“蓝天杯”评比中获奖。

七、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作为一个微型课题,实施一年半来,已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回顾课题研究走过的历程,一方面,我为课题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不尽如人意之处深感遗憾,也更激发我增加勇气、创新思路,从而不断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启示一:培训与理论学习至关重要

缺乏理论与专业的培训与引领,我常感觉到有些迷茫。感谢参加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生本学科组,让我的迷茫逐渐拨开,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提高了本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示二:科学合理、趣味十足的预习练习设计至关重要

上一篇:大学生团干个人总结下一篇:铁路普通党员学习党的十七大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