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小学论文

2024-07-07

信息技术小学论文(共8篇)

1.信息技术小学论文 篇一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电子教案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小学

王文秀

课题:认识PowerPoint2000

一、教材

PowerPoint2000是Office的组件之一,它能够制作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一般一个演示文稿是由多张幻灯片组成。另外Office组件的统一界面、相似的菜单命令,使学生在学习掌握了Word2000操作的基础上很容易迁移掌握PowerPoint2000的使用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PowerPoint 2000,学会启动PowerPoint 2000选择幻灯片版式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在幻灯片上文字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

3、使学生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4、能用PowerPoint 2000制作两张以上幻灯片。

【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幻灯片。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情意目标】

1、分小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他人的版权。

教学重点

1、能制作两张以上含有文本和艺术字的幻灯片。

2、小组合作、研究、制作出作品。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2、能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幻灯片。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课件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2、讲练结合教学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每天下课时你们都要到室外活动,老师制作了几张

关于课间活动的作品,把它们存在了电脑中,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你们看到的画面有什么特点?

它们都是用PowerPoint 2000这个软件制作的,它的中文名

字叫“电子幻灯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一内容。

(观看课件回答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启动PowerPoint 2000

PowerPoint 2000和我们前面所学的Word 2000都属于

office办公软件之一,它们在操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学们能不能用启动Word 2000的方法找到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给学生看。

(自己寻找启动PowerPoint 2000的方法,在计算机上操作,并回答。)

(板书:启动)

2、新建第一页幻灯片(老师边演示边讲解)

(1)、教师说明:这时,屏幕上显示的是“PowerPoint”的对话框,我们一般选择空演示文稿,再单击“确定”按钮,就弹出“新幻灯片”对话框。在这个框中列出了各种幻灯片的版式。今天,我们选择“标题幻灯片”版式,教师用鼠标单击左上方的“标题幻灯片”版式,再单击“确定”按钮。这时,在“PowerPoint”窗口的编辑区中就出现了所选版式的第一张幻灯片,教师介绍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等,现在就可以制作幻灯片了。

(板书:新建)

(2)、我们单击“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框,输入文字“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再单击“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框,输入“德惠市实验小学 ”。我们还可以选定文本,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按钮,对字体、字型、字号、颜色、对齐方式等进行设置。这样,第一张幻灯片就完成了。同学们看明白了吗?想不想试一试?下面请大家自己动手作一张幻灯片。

(仿照老师的作品,制作一张标题式的幻灯片。)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教师小结:大家完成得都很好,那么,做好第一张幻灯

片后,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插入第二、第三张„„幻灯片。

(板书:插入)

3、插入新幻灯片

(1)、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插入一张“空白”版式的幻

灯片?

(学生看书自学,并且小组讨论,合作完成问题,并在计算机上操作。)

(2)、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

插入新幻灯片的一种方法是:单击“插入”菜单中的“新幻

灯片”命令,同样弹出“新幻灯片”对话框,再单击对话框中的某种版式,如“空白”版式,再单击“确定”按钮。这时,在“PowerPoint”窗口的编辑区中就出现了所选版式的第二张幻灯片。

另一种方法是: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幻灯片”按钮,同样可

以插入第二张幻灯片。

教师强调:

“插入”菜单中的“新幻灯片”命令是在原文件中插入一张幻灯片,而“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是建立一个不同的新文件,一定要仔细区分。

(学生按要求进行分组练习,制作关于课间活动的幻灯片。)

(3)、下面大家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新幻灯片中制作一张关于课间活动的幻灯片。

①标题文字,“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用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制作;

②其它文字用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制作。

老师巡视辅导。比一比,谁做得最漂亮。

(4)、保存文件

a、我们制作好了幻灯片,接下去把它保存下来,保存的方法与“Word”中的文件保存方法是一样的,谁来说一说怎样保存文件?

(指名说说保存文件的方法)

(板书:保存)

b、请大家把刚才完成的作品以自己的名字为文件名保存文件,并且保存在D盘自己的文件夹中。看看谁能第一个完成。

C、教师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

(让学生根据要求保存文件。让学生进行评价。)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如何启动PowerPoint 2000,并能在PowerPoint 2000 中插入文字、艺术字、作出几张幻灯片了,大家掌握得都比较好。

(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知识,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四)、作业

启动PowerPoint 2000制作两页幻灯片,内容是学校或个人的简介,然后以“练习1”为文件名进行保存。

三、板书设计

认识PowerPoint2000

一、启动

开始——程序——MicrosoftPowerPoint

二、新建

文件——新建——“PowerPoint”的对话框——空演示文稿„„——确定

三、插入

插入——新幻灯片——空白——确定

四、保存

文件——保存或另存为

2.信息技术小学论文 篇二

在这种大环境下, 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 把计算机技术有机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

一、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

华罗庚曾经说过, 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标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 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现行的数学学科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引入时代活水, 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 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 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 使教材“活”起来, 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例如, 在教学行程问题的练习课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某校组织秋游活动, 旅游的目的地可以在下面三个城市里任选一个:徐州、南京、淮安。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展示了三个城市的图片资料, 让学生对其方位及旅游名胜有所了解。学生在明确本次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 以小组为单位挑选理想的旅游目的地以及各种游玩方法, 并对整个活动计划及结果进行简要的整理。接着让小组根据自己的选择以分工的形式上网查找所需的数据, 并利用数据解决相关问题。如计算出经费、最优路线的选择等。在交流时, 展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到淮安路程短价格相对便宜。有人认为到徐州价格便宜, 还可以坐火车欣赏美景。学生在既定的情景中开展多元化的研究使教与学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焕发出课堂生命力。

二、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学科成为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 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 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以使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 我有意识地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 而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 小学数学活动课《面积的计算——铺地砖》一课就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 构建了一个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课前,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 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 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 组成了材料收集、测量、计算、整理与统计数据四个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 (或自己查找到的) 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了解有关房屋面积的概念、灵活掌握面积公式的综合运用, 熟练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初步学会房屋的设计。最后, 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三、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更灵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 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高效课堂的实施更加需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 让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

1. 利用电脑网络, 教学重难点更易突破

新课标对每一段每一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 但在具体教学环境中由于教育对象存在心理和个性上的差异,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 创设学习情境, 由难变易, 轻松自如。

例如, 《圆面积计算公式》一课中, 掌握面积公式是重点, 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难点。而学生对于推导过程, 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是很难理解的。我们用多媒体演示就形象多了, 动态演示把一个圆先平均分成四份, 用不同颜色表示, 拼起来不像圆;再把四份平均分成八份, 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然后, 再依次进行平均分成16份、32份和64份, 让学生通过对比, 直观地看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动态演示, 使学生知道半径和圆周长的一半与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 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 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深刻印象, 实现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转化过程, 学得轻松自如。

2. 利用电脑网络, 更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增加了教学容量,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 通过网络去寻找知识, 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 使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

如“挑战自己 (分级练习) ”“看我的 (综合运用) ”“小小擂台赛 (智力挑战) ”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新知掌握的情况, 自主选择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这一转变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反复的探索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点燃了创新的火花,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优化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四、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学习活动更具探究性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 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 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 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 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做中学, 学中做,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初探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偏差:素养:对象和方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胜,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走到底。新形势下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学科知识是否扎实,还看教师具不具备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掌握一些新兴教学设备的运用技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最明显的就是,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近几年我们听得频率相对比较高的一个词语一教育改革。无可否认,经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改革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尽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对“整合”一词的理解存在偏差

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存在着片面的认识,没有真正理解“整合”的内涵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没能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目的、任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了信息技术简单的叠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①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②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③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二、盲目地运用信息技术,忽视了学科教学的特点

我们知道,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恰当地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从课程内容出发,适时并且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本的学科。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展示都必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和观察能力的锻炼。然而,在现在很多中学的化学课中,由于许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科的目的和任务的特点,无论什么内容都完全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舍弃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本来可以亲自操作、直观感受的实验被一些图片、动画视频等等来代替,这样就达不到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

三、盲目地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精美的外观,忽视了课程的内容的实在性

在教学前,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完整、美观、漂亮的课件,上课时,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但接着进入正题教学后,却发现先前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课本的内容并没有多大的逻辑关系。我认为,如果老师太过注意课件的外观,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些漂亮的按钮、精彩的动画、神奇的特效上面,干扰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与理解。会让学生没有投入太多的精神到课程的内容之中去,这样的教学方式反而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素养的高低对学科教学也有重要影响

和上面能够娴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师相反,现实中很多学科老师几乎不怎么会使用网络或者多媒体教室上课。经过调查,原因主要是他们认为自己对硬件或者软件的不熟悉,有的怕由于操作不当弄坏了学校设备;有的怕自己不会了在学生面前处于尴尬和窘迫的局面;有的觉得用自己不熟悉的设备设施会使得自己不能掌握教学时间,从而破坏教学效果。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对象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对于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不同的人来说,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有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则更愿意独立学习、进行个人钻研,更能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在整合过程中要选择“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模式,更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任重道远。全体老师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现代信息技术真正发挥效益。

4.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四

学会开、关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会开、关机

教学难点:

1、了解计算机外设的开、关顺序

2、正确学会开、关机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面前看到的是什么呀?

对了,是电脑。

老师告诉你们电脑现在正在睡觉,这个大懒虫,到现在还在睡觉,我们让小朋友把它喊醒,让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好不好?

二、教学新课

(一)教师示范讲解

在把电脑喊醒之前老师先考考小朋友们一个最最简单的问题,小朋友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干吗?老师再重复一遍,是第一件事。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有的说穿衣服,有的小朋友说是洗脸,还有的小朋友说叠被子,但老师却不同意小朋友的意见,再好好想想,我们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对了,首先是睁开眼睛,我们小朋友只有先睁开眼睛然后才能去穿衣服、洗脸、刷牙等等。电脑同样如此,它也要先睁开眼睛,然后才能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所以 第一步我们要让电脑睁开眼睛。怎么做?

1、教师示范开显示器,同时提醒电源指示灯的颜色变化

光睁开眼睛怎么行呢?,我们的目的是让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我们要让他动起来,那第二步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就是接通电源。

2、教师出示电源开关“POWER”标志,同时逐台电脑巡视开机情况

按下它之后,我们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左边的三个灯会同时闪一下,同时第一个灯变绿了,其它两个灯熄灭了。

现在电脑就会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了。比如说画画了

3、教师先展示几幅电脑作品,然后用“金山画王笔”给学生做示范。

刚才我们让电脑给我们小朋友画了几幅画,它说他累了,我们还是让他休息吧,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如何关机。

4、教师一步一步示范,手把手教学生关机,并重复几次。

小朋友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睁开眼睛,那上床后我们会把眼睛闭上。然后开始休息。电脑同样如此。我们最后也要让电脑把眼睛闭上,要不然电脑就休息不好,他会生气的。再次提醒小朋友,我们最后千万不要让电脑的睁着眼睛睡觉。记住了要把电脑的显示器关掉。

5、教师示范关显示器。

(二)、学生练习开、关电脑

在教师的组织下,有步骤的打开电脑和关闭电脑。

教师巡视指导。

全课总结(略)

河南省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参赛教案

画感觉(教学设计)贾真真

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计算机画图工具。教学目的:

1、使学生灵活运用“画图”工具。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画图”工具,画出自己的感觉。

3、注重计算机与美术、语文、音乐等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意识。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综合运用Windows系统中的“画图”工具进行作画。

2、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使学生综合运用小学各学科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课件:拉幕式播放象形文字图片和世界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谈感觉。板书:画感觉。

二、回忆旧知

复习画图工具的用法并介绍四种基本符号“点、线、形、色”。

三、传授新课

1、看一看,画一画。

师做示范,说出自己对秋天的感觉,用哪些画图工具表现的这种感觉。学生谈看到我的作品时的感觉。

渗透每个人对秋天的感觉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2、尝一尝,画一画。拿出小礼物,打开尝一尝,把品尝到的感觉画下来。学生作画。展示作品。

3、听一听,画一画。

学生先依次听四首曲风不同的乐曲,每首听一小段。这些曲子已保存在学生机器的硬盘中,指出路径,然后选择其中的一首,再去仔细听,把听到的感觉画下来。学生作画。

做“找知音”游戏,让学生互相猜小作者听到的是哪首曲子,并用语言表达出,用什么画图工具,表达怎样的感觉。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尝一尝、画一画,听一听、画一画,利用点线形色表达了我们的感觉,画出了不同的感觉,以后如果你遇到了开心或者烦心的事,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图把这些感觉画下来,让计算机成为你、我、他的好伙伴。

8.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人美版六年上)8.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授 课 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情感目标 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重点 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

提问:

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小组研究 :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学生观察回答。

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学生发言。

学生设计作品。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邻近色 教后反思:

家乡的老房子(人美版六年上)

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5.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五

课题: 3.3.3 文本的选定、复制与移动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 1. 认识目标:

2, excel(1)

excel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把学生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表广播,并且说明总分、名次都是由excel自己算出来的,吸引学生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我们前面学习了word,大家都知道这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今天我们学习的excel也是microsoft office组件之一,被广泛

3, 插入图片(1)

第一课 图片的插入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学会插入图片和修改图片格式来美化文章

2、操作技能目标:学习从文字处理软件知识中归纳文档排版的规律,尝试应用己知的规律去对较复杂的文档排出符合版式要求的图文混排文档。

3、情感目标:通过分小组团结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1、插入剪贴画或图片文

4, 《快乐的小作家--Word(C)》电子教案(3)

教材:全国计算机考试(少儿NIT)指定教材 教案设计:初一年级组 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显示方式 教学目标 认识WORD的四种视图 认识WORD的不同显示方式学会同时显示两个WORD文档 教学重、难点四种视图与两种显示方式

5, “资源管理器”简介(1)第十七课时:第十七课时:“资源管理器”简介教学重点:继续了解“资源管理器”程序中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教学过程 : 复习旧知:(略)引入新知: “资源管理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管理磁盘文件,包括建立文件夹、复制、移动、删除、查找文件或文件夹及重命名等。讲授新知:板书:

一、建立新的文件夹讲

6, 计算机网络简介(1)课题:计算机网络简介 教学时间: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7, 用FrontPage 2000快速制作动态按钮(1)用FrontPage 2000快速制作动态按钮 教学目标 :制作出动态按钮你一定看到过很多网页上的动态按钮效果,一般而言实现它需要后JavaScript(或VBScript)网页脚本语言支持,对于只懂使用初级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一学制作动态按钮的“傻瓜式”方法。我们以制作一个

8, 使用帮助 第四节 文件系统(1)第二章第三节 使用帮助 第四节 文件系统教学目标 :

1、掌握如何在“开始”菜单,应用程序中获得帮助;

2、什么是文件?文件名的组成;

3、扩展名的作用;

4、文件夹(子文件夹)、驱动器概念及作用。教学重点:

1、9, 欢乐课堂,信息技术第一课(1)

背景:信息是一个比较抽象概念,如果何在学习之初引领学生较好得把握信息的的特征,体验到信息对我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并能较快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科意识,这作为新课标实验教材的第一节课来讲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针对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我进行了本次教学实验。本次教学以快乐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充分开展师生交流,一起讨论信息的概念、特征,和本学科的学习意 义

10, 修饰表格(5)

课题 第10课 修饰表格 课时 1 教学目标 1.总结表格工具栏的命令按钮的作用 2.表格外边框设置、行列设置的不同; 3.表格底图和表元底图的不同操作 4.运用于实际操作中 重点、难点 1.相似结果,找出不同操作 1, 《文 字 的 修 饰》教 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文字修饰方法,能对字体、字号、字形、颜色以及修饰效果进行设置。

(二)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并能制作出比较漂亮的文件。

(三)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勇气,善于听取借鉴他人之长,并尊重别人意见的情感。

(四)态度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辨别的接受别人的意见

2, 走进网络教室(6)

第1课 走进网络教室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电脑的外观。2.了解Windows桌面和桌面背景。·技能目标 1.掌握开机的方法。2.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和右击。3.通过设置桌面背景,来熟练鼠标的操作。4.会安全关机。·情感目标通过始学教育,了解有关进入网络教室纪律和卫生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

3, WINDOWS98资源管理器教案(12)WINDOWS98资源管理器教案第三节windows 98资源管理器(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资源管理器的结构;通过资源管理器掌握利用左键和右键的拖动完成文件及文件夹的复制和移动这两个操作;能分别使用左键和右键进行这两种操作,且能区分左键和右键的不同。

2、能力目标: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4,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20)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2章 PC系列计算机 第3章 中文Windows 98基础 第4章 文件管理和资源管理器 第5章 中文 Windows 98附件工具

5, excle教案(50)《EXCEL函数》教案设计 课题 函数的使用 课时 1 教材 北师大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电子表格与多媒体制作)第四课。教材通过实例讲解了EXCEL电子表格中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最大值函数和最小函數

6, 查找与替换(6)科 目 计算机 课 题 《查找与替换》 教 师 高海民 年 级 四 年 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查找字或词的操作;掌握替换字或词的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创新目标:理解计算机操作的思想,自己编辑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

7,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8)第一节 WORD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和启动与关闭,掌握汉字的输入方法,学会窗口的基本操作。教学重点:汉字的输入方法;窗口的基本操作。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

1、8, 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5)

课题: 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模板的使用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了解设计模板的;概念 2.了解模板的种类 3.掌握使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的方法教学重、难点:背景设置、修改配色方案、学会使用“帮助” 教法、学法: 讲演辅结合教学程序模板:分为设计模板和内容模板

9, 网页中插入图片(5)

10, 初识计算机硬件(13)

初识计算机硬件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件特点、功能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1、微机各部件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教学难点 :如何形象地说明微机部件与功能的对应关系课

1, 微型计算机基础(5)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结构;知道五大部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结合练习过程中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五大部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结合实物、课件,讲述与操作相结合。【课型设计】通

2, 初识windows98(5)

初识Windows98

一、硬件认识: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

二、开机先打开显示器电源,再打开主机电源。

三、本节任务:

1、鼠标的操作:移动、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右拖。

2、任务栏的操作:① 高度调节:用鼠标拖动任务栏的边,可以改变任务栏(转载自本网hpwwdwynwncom,请保留此标记。)的高度。② 位置变化:用鼠标拖动任务栏可以改变任务栏的位置,可以置上、置下、置左、置 右

3,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7)

主题: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4, 初识PowerPoint 2000(5)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PowerPoint 2000,学会启动PowerPoint 2000选择幻灯片版式的方法。

2、学生掌握在幻灯片上文字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

3、学生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4、能用PowerPoint 2000制作两页幻

5, 运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5)运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累计课时:8 [学习目标]:

1、掌握插入图片,学会简单修饰图片的格式。

2、掌握插入艺术字。

3、掌握插入文本框,学会简单修饰文本框的格式。

4、学会总结一定的操作规律。5 6, 下载信息(5)

一、教材分析 : 《下载信息》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50课内容。此课是在学生已学习掌握了浏览器的使用及如何利用中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网站后,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在互联网中查找所需的网址,将所需要的网页上的图片、文字等材料下载到本计算机上的方法,操作性技能比较强。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簡單

7, 认识Word(7)

认识Word课题:《认识Word》课 型: 新 授课时:1课时授课人:郑祖彬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Word的启动和退出的方法。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和使用。掌握Word的文档的新建保存和在文档中输入文字。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能运用本课知识初步使用Word进行基本文字处理操作。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

8, WIN98的桌面与窗口(6)

9, 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7)

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3、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难

10, 认识WINDOWS(5)

芦溪县首届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案评选参评教案 课 题:认识Windows(启动与关闭计算机)授课人:蔡淑华课 时:1课时学 校:麻田中学授课地点:电脑室 教 案 课 题 认识Windows 课时

1, 制作调查表(5)

课题:4.3 制作调查表

一、学习目的:

1、让学生了解表格的用途和基本的制作方法。

2、让学生了解制作、调整、修饰表格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调整表格大小、选定表格、“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平均分布各列”“对齐”按钮的功能、表格居中的方法。

4、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并强化“发现问题” →“寻找答案”

2, 《创建图形元件》(5)创建图形元件》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FlashMX中的图形元件,培养学习兴趣,并渗透美育方面的知识。技能目标:学会创建图形元件,能根据自己的作品建立图形元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组合自己的图形元件。认知目标:了解图形元件的概念,初步掌握新建图形元件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3, 画一棵苹果树(15)画一棵“苹果树” 授课人:姜颢一. 教学要求通过“画图”软件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Windows 中使用软件的一般方法。二. 重点和难点1、4, 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5)【课题】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课时】 1课时【教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材分析】本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了制作多媒体贺卡的全过程。本课综合了第3单元和第4单元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媒体融合倒word2000文件中,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教学思路】教师向学生展示多种贺卡(实际

5, 计算机教案2.txt(9)

图文混排 教学目的:学习图像、文本框的插入以及艺术字的制作,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教学重点:图像、文本框的插入以及艺术字的制作;图文混排的技巧。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步骤 :

一、艺术字的插入

6, 电子演讲稿之超级链接的制作(7)电子演讲稿的超级链接制作(教案)教学目标 :让学生充分动手,学会利用动作按钮和设置标记来展示文稿的交互功能,学会建立有交互功能的“我的学校”展示文稿;并且知道如何利用ppcentrl.pps文件自学其他更多的课外PowerPoint强大功能;能为校庆45周年修改电子贺卡。教学过程 : 1.

7, WORD教案(10)

第一章 信息技术简介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社会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

8, 数据库综合练习(5)教学目标 :

1、认知要求:(1)熟练掌握数据库建立(2)熟练掌握数据的查询(3)理解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

2、操作要求:使用ACCESS2000完成一次数据调查处理的全过程

3、情感要求:参与调查积极主动 &nbs

9, 美化你的文章(5)

科 目 计算机 课 题 《美化你的文章》 教 师 刘莉 年 级 四 年 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设置字体,字号,自形,设置各种颜色,设置字符对齐方式等操作,学会美化文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10, 窗口里的小编辑(6)

科 目 计算机 课 题 《窗口里的小编辑》 教 师 高海民 年 级 四 年 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选择文本的操作;掌握复制文本的操作;掌握粘贴文本的操作;掌握剪切文本的操作;掌握插入文本的操作。

6.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六

1、学会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

2、初步了解窗口的基本组成。

3、学会鼠标的拖放。

4、了解玩纸牌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

了解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先复习开机的过程,再出示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问:怎么样才能找到纸牌游戏?引入从“开始”菜单进入纸牌游戏。

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是Windows较为常用的方法,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才一课时,鼠标的操作不熟练,学生难以将鼠标移到特定的选项上,所以教师因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时间。

教师演示进入纸牌的过程,让学生尝试进入纸牌游戏及其它一些程序。

7.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篇七

一、游戏导学, 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都是8-13岁左右的孩子, 年纪尚小, 喜欢游戏, 喜欢玩, 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应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一些教学内容比较复杂, 如果按照常规教学, 会使学生对其不感兴趣, 不愿意去操作。然而如果我们将这些内容设计成小游戏, 找一些游戏性、趣味性很强的软件, 引导学生边做游戏边掌握教学内容, 会寓教于乐,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深吸引住学生,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练习了教学的相关内容。比如“切水果”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用鼠标的灵敏度, “赛车”“劲舞”等小游戏可以练习学生对一些键的运用和掌握。

二、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主探究, 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 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 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师应大胆放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 明白了此即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 指导得太细。比如在“画图”软件中, 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 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 就不必再讲解了, 从教学效果来看, 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 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 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 让学生自己去练即可。所以说, 大胆放手,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分层教学——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不同, 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不同, 个性特点也存在差异, 如果采用统一教学, 就会使得电脑知识掌握多的学生觉得教学过于简单, 不愿意去听教师讲, 使接触电脑少的学生摸不清头脑, 很难理解和掌握。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 应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一)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 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可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努力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比如说, 在教学“插入表格”时, 我给电脑基础好的和电脑基础差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目标:基础好的学生要学会插入几行几列, 插入表格以后对表格的行高和列宽进行设置, 设置行高几厘米、列宽几厘米, 给出三个要求让学生设置。而对电脑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只要求其学会插入几行几列即可, 也给出三个要求让他们进行插入。当然了, 如果电脑基础掌握较差的学生有能力, 也可以试着设置行高和列宽, 只是不做特定要求。这样, 所有的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教学目标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掌握, 教学效果自然会比较事半功倍。

(二) 教学过程分层

在教学目标的分层情况下, 在进行教学过程的教学分层, 才能使分层教学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对于电脑基础掌握较好的学生, 我们在讲课时可以提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 布置一些有难度的作业, 进行相应的评价: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则可以提问一些难度低的问题, 布置一些难度低的作业, 并进行鼓励评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教育, 最终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全方位互动, 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其中合作是新课程标准尤其注重的内容。在这个时代, 单枪匹马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合作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全部学生参与进来, 多方互动, 激发每位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比如, 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 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 最终将所有小组的作品拿出来进行评比, 不仅激发了学生合作的精神, 也调动了学生竞赛的热情。

五、充分展示学生作品

每位学生都会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完成的作品是最完美的, 因为每个作品都是学生认真、用心完成的, 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作品也要注意及时鼓励与赞扬,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作品展示时, 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 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 让学生体验成功, 找到自信, 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 能起到示范的作用, 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学生会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以使他们的作品是最棒的, 这样逐渐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同时, 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 让学生学以致用, 参与创新。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勤学好问。因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 教师正确的引导是关键所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 多一些活动的空间, 多一些表现的机会, 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多一些成功的体会, 从而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红霞.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J].山西教育:教学, 2011 (7) .

[2]奚彦.谈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 2011 (20) .

[3]曹国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11 (50) .

[4]孟莹.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5]王蕾.小学信息技术体验式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8.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 信息技术教学 游戏

随着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以及活动范围和方式的不断扩大,他们对新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也同样如此。而在当代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正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总体趋势,它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下面,谈谈我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看法。

一、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这就需要教师有更多的知识,且要不断更新。作为教师来说,通过简单的介绍、片面的几句话来让学生接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因此,教师在传达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因教学资料、知识资料不全所造成知识盲点,而要通过多种手段更多地掌握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广播等多种形式来实现。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网上查询获取教学中的所需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并运用各种动画、音乐等教学手段,全面灵活地传输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途径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学生之间交流较少,这就造成学生知识的狭隘,所受局限性比较大。而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弥补此教学的不足,因为信息技术具有操作起来比较方便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使书本上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进行信息的处理,大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当代的小学生非常渴望接触新鲜的事物,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所带来的丰富信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中的奥妙,在教师的引导下,必然会吸引小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心理。而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中,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学习,能够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在生活当中,火山的喷发、化石的形成、恐龙的灭亡、江河的形成等,学生不可能去实地考验,而且从时间、人力、物力等因素考虑也不可能进行,而计算机所提供的虚拟演示功能,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对于小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小学生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思维能力越来越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多,对知识的需求也就会越来越强烈。因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加强知识的积累,积极探讨疑难问题的答案,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主中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钮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实,无论学生还是成年人,大家都能深切感受到,对于感兴趣的内容或事情,就会比较投入地去学、去做。而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往往表现在爱玩各种小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等,而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去学习。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会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既然学生爱玩小游戏,那么就应该让学生通过玩小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把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例如,我在讲指法练习时,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和指法要点,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学生就会感觉学的累,而且也不愿意学。我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的特点,适当地采用一些练习鼠标和键盘的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诵、识记理论知识、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会很好。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通过新鲜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后,指明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可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如我在讲解Word软件时,进行《插入图片》教学,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我首先利用广播系统,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包括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动画等,学生看了以后,便互相的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在他们的眼中不时流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这时我马上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并鼓励学生:“只要你们能够认真的思考,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想象的翅膀,你们也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学生听了以后,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通过这样的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又如,我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单击“图形”连接到相应的页面,先画个“图形”,选中:“右键→动作设置→超级链接到→选择需要的页面”,返回“目录” 在文字页面中也画个“图形”,选中:“右键→动作设置→超级链接到→目录页。”这样学生应该明白:怎样“链接”和“返回”。当然学生可以自由地去发挥,“目录页”当然不是一个“图形”,有专门的“按钮”来控制连接。在“菜单栏→插入→图片→自选图形→右边数第二个按钮(动作按钮)→选择”,当然用任何一个图形也可以制作连接。学生有能力的话最好做一些光效的按钮,会为幻灯片增色不少,最下边的“绘图工具栏”里“自选图形”当然也有了。最后,我让學生之间互相交流。我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另外我在教学时,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学生学完画图软件后,我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在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声音的插入练习,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因此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要想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把一些比较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乐趣。

上一篇:第2周工作总结下一篇:新公务员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