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事迹观后感(精选7篇)
1.党员事迹观后感 篇一
哲学里说,每个人都应当有信仰,那么施星灿老人就是一个大爱的信仰者。
对于《武陵山上的星光》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对信念老人施星灿的事迹已有所了解,但真正静下心来融入影片,眼含泪花,看看身边一同观看的同事们,个个眼睛发红。施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那种大爱深深折服了我们。原本,震撼人心的东西远不需要惊天动地,润物无声同样会令人满面泣泪。
施星灿老人平凡而光辉的一生让我们深为感动。脑海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他能够坚守基层岗位,一干就是二十一年,又是什么让他将青春和生命都献给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平凡的人说是执着,善良的人说是责任,坚强的人说是毅力,我说是信念。
在现实生活中,比施星灿老人生活条件优越的人太多太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像他那样。我想这种差别归根到底是我们对党的信念与责任领悟的还不透彻。正如施星灿老人说的:“从入党的那天起,我就选择了永远跟党走,这么多年我的理想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坚定理想信念,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私奉献,把平凡坚守成伟大,把细小默化成崇高,他对自己的节俭称得上严苛,显得是那么的贫穷,而面对国家和人民的危难,他从不计较私利,经常慷慨解囊,却又是那么的富足。贫与富,俭与慷,这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词语,施星灿老人解读的却是如此完美。
从施星灿老人身上,仿佛看到了老领导胡苏副局长曾经跟我讲过他的“师傅”——一位基层税务所夏所长的身影。胡局长在刚刚税校毕业参加工作时,也曾迷惘于努力工作的意义。夏所长的回答让他记了一辈子:“咱就为了那两个红本,一个红本是党员证,一个红本是退休证。拿到党员证就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应该时刻记得自己的使命,为人民服务,忠于党,忠于人民;拿到退休证能光荣退休,不是每个公务员都能拿到退休证,退休证就是税务干部一生守纪律、讲规矩的最好证明!”
那位有三十多年的党龄、四十年的工龄的夏所长,在偏远的乡镇税务所一待就是二十余年。有屠户为了少交屠宰税,每次都把上好的新鲜猪肉悄悄放到他的宿舍,但他每次都提着猪肉在集市上挨家挨户的问直到找到送肉的人,然后当众将肉退回去,并且拉着屠户苦口婆心的宣讲税法。渐渐地大家都自觉按时交税,再也没有纳税人敢送东西给他了。夏所长多年来始终如一、坚守原则的做法,最终赢得了纳税人的理解和敬重。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共产主义的赤胆忠心和一名税务人员的浩然正气,这就是我们无数老一辈税务人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种甘于奉献、清正廉洁、务实进取的精神推动着我们新一代税务人更加奋勇前行。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青春正当时,我很荣幸自己是一名基层税务干部。站在最基层,站在最贴近纳税人的地方,希望可以将“扎根基层,奉献青春”这句话,由年轻时的誓言,变为回首一生的写照……
2.党员事迹观后感 篇二
他是村里唯一用煤油灯照明的,为的是省下电费好资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35年如一日,他倾力捐资助学,总计捐资30余万元,超过了他全部工资的总和。
他是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省、市各级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奖提名人。他就是江西省铜鼓县罗坊镇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 他的名字叫蒋国珍。
他用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赤诚情怀谱写了一篇捐资助学的动人乐章。
1930年出生的蒋国珍,194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新干县城关区政府、新干县公安局、南昌地委宣传部、铜鼓县政府和铜鼓县三都小学工作。1957年被打成右派,1979年被平反,1983年,在罗坊镇六元小学教书的他因病提前退休。虽22年含冤受屈,但是,蒋国珍同志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对党的忠诚和入党的坚定信念从没改变。1995年,65岁高龄的蒋国珍交了入党申请书,1997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35年如一日,捐款30余万元,倾力资助贫困学生
1979年,他把自己平反后领到的22年补发工资9600元全部捐给希望工程以来, 35年如一日,他倾力奉献教育事业,用于捐助贫困学生。为了抠出更多的钱来资助、奖励学生,蒋国珍在吃穿住行等方面严格控制自己。他住的是一间全村最旧的老平房,(2010年因房屋倒塌才被安排在下山桥小学居住), 每日靠红薯煮稀饭维持生计,只吃两顿。最奢侈的生活是偶尔到集镇上买一点无人问津、几毛钱一斤的牛肝打打牙祭。30多年来从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一条洗脸巾要分成两截使用,一床被子几十年来从没更新过,硬得像块铁,从家里到集镇,有大约十里路程,可他从来不坐公交车。他是村里唯一用煤油灯照明的,为了不浪费电费,他还将上级部门给他送的电视机送了人,多年以来,他坚持让自己每天的开支不超过一元。为积攒更多的钱资助学生,他还种水稻、红薯、 芝麻等,他家里有一个地窖,里面全藏着他种的红薯,红薯稀饭就是他的主食,多余的农产品他拿到集市上去卖,每年有好几百元的收入。 有人粗略做过统计,他这30多年来用来捐资助学的钱,超过了他全部工资的总和,已达30万元以上。寒门学子李爱平一家三兄妹因他的资助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捐资助学,关爱学子,蒋国珍一直在路上
蒋国珍在捐资助学的同时,将触角延伸到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工作中去。自2008年以来,罗坊镇在中小学校园内广泛开展“新三好少年” 评选活动,奖励面不断扩大,蒋国珍每年用于奖励“新三好少年”的金额在一万元以上,他还捐钱,将新三好少年的典型事迹编辑成《星光大道》,在各个学校广泛宣传, 在罗坊镇校园里掀起了人人争当“新三好少年”的热潮。
为进一步弘扬、传承蒋国珍同志捐资助学、大爱无疆的无私精神, 2011年,罗坊镇党委和政府自筹资金10余万元,将各大新闻媒体对蒋国珍同志的宣传报道,市教育局组织的关于学习蒋国珍同志的征文中的部分精华编印成《无我的追求》, 分发给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学习蒋国珍、人人争标兵”的活动,还成立了蒋国珍爱心基金会,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为贫困家庭学子送去一份份关爱和温暖, 让他们求学之梦得于延续,为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铺平道路。
3.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事迹观后感 篇三
卢永根院士晚年在罹患癌症后,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同时,他决定把去世后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如是说。
卢永根院士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17年,卢永根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9年,卢永根获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在中共中央这份《决定》中,是这样介绍卢永根院士的:
卢永根,男,汉族,1930年12月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省广州市,1947年12月参加工作,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8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9岁。
卢永根同志是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作物遗传学家。他对党、对祖国无限热爱,毅然放弃香港的优渥生活,把毕生精力都献给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他学高德馨、治学严谨,满腔热情投身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他廉洁奉公、甘为人梯,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2年间,大刀阔斧推动改革,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从不为自己和亲人谋取特殊照顾,深受师生的崇敬爱戴。他一生恭俭、淡泊名利,将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880余万元全部捐献给学校,并在去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事业,用模范行动践行了“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的初心誓言,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决定上这样评价:周永开等7名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进楷模,是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榜样。党中央号召,全国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都要向他们学习。
要像他们那样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始终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心中,挺起崇高的精神脊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要像他们那样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始终保持鲜明的人民立场,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真心实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要像他们那样苦干实干、担当奉献,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豁得出、顶得上,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要像他们那样严于律己、坦荡无私,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周永开等7名同志先进事迹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结合起来,作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先进模范为镜,向先进典型看齐,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只争朝夕、顽强奋斗,汇聚起新征程上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磅礴力量,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卢永根院士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这是华农人的骄傲
我们将沿着卢院士一心向党,一生爱国的足迹
4.党员事迹观后感 篇四
几经辗转,1955年初,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面临退役转业的人生转折。听说湖北西部恩施条件艰苦,急缺干部,他二话不说:“我可以去!”
听说来凤县在恩施最偏远、最困难,没有丝毫犹豫,他又一口答应:“那我就去来凤。”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从武汉动身,一路向西,再向西。恩施是湖北西部边陲,来凤更是边陲的边陲,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张富清来了。
“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带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张富清来了。
此后几十年,“人民功臣”张富清勤劳的身影,先后出现在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双脚却很少再迈出来凤。母亲去世,他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从不争名争利。张富清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献给了这片曾经毫无关联的大山。
浴血奋战,战功卓著……自从到了来凤,过去的一切,都被张富清刻意尘封起来。
5.党员事迹观后感 篇五
人民日报消息,近日,中宣部、公安部部署开展“最美基层民警”评选活动。一批扎根基层、不忘初心的人民警察候选人脱颖而出,被授予“最美基层民警”称号。
每一位“最美基层民警”,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庄严承诺。
群众利益无小事
百姓冷暖放心间
人民警察爱人民。他们永远用热情贴心的服务浸润人心,谱写出一曲曲警民鱼水情深的赞歌。
这天,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磁器口派出所民警何巧,到磁建村社区入户登记常住人口时,遇到一名聋哑居民,因为写不全自己的名字,着急地比划着手势。不懂手语的何巧看得一头雾水,很着急。
“作为社区民警,就是要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服务。”何巧说,“如果连与群众沟通都做不到,还怎么为他们服务?”
为了与聋哑群众打好交道,何巧找来手语教材和视频,每天自学。通过努力,她逐步掌握了手语技巧。现在,只要何巧一进社区,几位聋哑群众都会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有什么想法和需求,都愿意找她“诉说”。去年初,何巧创建了“巧姐无声警务室”,帮残疾人找工作、解难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就信咱们派出所的小傅,这孩子办事让人心里踏实。”说起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右安门派出所民警傅天雷,居民刘大妈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提高辖区居民防范电信诈骗意识,傅天雷在社区建立了“反诈联盟”微信群。可不久,“反诈联盟”群就变成了“有求必应”群:装修噪音吵、邻里纠纷等问题不时在群里出现。“无关问题没必要管,管不好还落一身埋怨。”有人劝傅天雷说。
但傅天雷却认为,只要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无论大事小事都得管!慢慢地,社区群众认识了傅警官,遇到事都愿意找傅警官,微信群成了傅天雷及时化解矛盾、发现安全隐患的微平台。
浙江省长兴县公安局虹星桥派出所负责户籍办理的民警沈云如,2年内帮助33名无户口群众解决了“身份难题”。这期间,他四处走访调查、进行DNA和人像比对……每一项都很考验耐心和细心。为了收集信息,沈云如睡过野外,滂沱大雨中走过多个村子,还去过山林中荒芜的废弃厂房取证。沈云如说,“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就一定能想出办法。”
民警把百姓当亲人,百姓也把民警当亲人。
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民警肖振宇从开始,加入“_网”志愿者团队,参与公益寻亲600余次,成功帮助500多个家庭实现了团圆梦。这一个个团圆故事,凝聚着肖振宇为人民解难的热诚和执着。南阳市宛城区市民张某看着回家的儿子,激动地说:“我们全家永远把肖警官当亲人!”
守护万家灯火时
不辞辛苦保平安
万家灯火时刻,广大基层民警仍在街上、在警车里、在抗疫一线守护万家平安。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晴天一身灰,风天满嘴煤。”这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的真实写照。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甘其毛都大队公路巡逻一中队中队长斯日古楞,已经在此坚守了。
通关日,运输煤炭和铜矿粉的重卡车队从境外经口岸到卸货场绵延数十公里,车辆过后煤尘四起,有时能见度不足5米。从口岸到货场10公里,斯日古楞一天下来得走3个来回,近60公里。执勤中,他对违章停车、挤占道路等违规车辆不停喊话劝导。有害颗粒物的吸入,使他身体大不如前,走路多了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组织上关心他,想给他放个假休息一下,他谢绝了:“这里总得有人在。”
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中南警务综合服务站地处老城区。武汉战疫期间,站长刘俊以站为家。他在警务站不到10平方米的会议室里支了张折叠床,24小时守护辖区安全。
“我的妻子是中部战区总医院的护士,我们距离不到1公里,但我俩只能靠微信相互联系相互鼓励,两个多月无法见面。”刘俊说。疫情防控期间,中南路警务站共处置涉疫警情635起,送治病患107人。
走遍街巷和村镇
默默奉献在基层
从塞外边关到莽莽深山,从大小街巷到远郊村落,不少民警扎根基层,默默奉献。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地处边境,绿水青山在此交映。这天,辽宁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大江口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李庆峰,骑着自行车,沿着山路,将辖区内百户村宅巡查了一遍。
这条33公里的蜿蜒小道,李庆峰已经走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申请调到条件更好的城里工作,他说:“15年了,我就像棵树,根已经扎在了边防线上。”
为了掌握辖区治安动态,李庆峰要经常爬坡过坎、翻山涉水,逐户走访。到河口村3年,他就访遍1041户村民。辖区内“大到一户、小到一物”都被李庆峰绘制在28张辖区分布图上。
靠着对辖区大小事务了如指掌,李庆峰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800余件,避免引发治安、刑事案件600余起,所辖4个村连续刑事案件零发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乌依乡,环境恶劣、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数年前,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公安局胜利派出所政治教导员熊中华,主动请缨,远赴乌依乡参与脱贫攻坚战,并挂任乌依乡禁毒专职副书记。
“既然来到这里,就要把大山当成自己的故乡。”他挨家挨户了解贫困人口情况,白天收集信息,晚上完善归档;用心用情拟写的《致各地公安战友的一封信》,让百名帮扶对象顺利外出务工,这一模式被全州推广;创新建立“农户+村组+乡镇”三级联劝联防联管工作机制和“大美乌依健康家园”微信群,帮扶村民。3年间,熊中华的工作成效多次考核名列全州、全县第一。
“我的使命就是扎根基层,守护一方安宁。”望着苍茫戈壁,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公安局副局长兼闽宁派出所所长任建华说。
来到这片“金沙滩”,任建华立即深入基层,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在相关政策指导下,派出所先后建立了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社会群防群治特色调解组织,形成了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共同团结进步的生动局面。
“最美基层民警”是全国广大公安民警的优秀代表。在这支有着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队伍中,还有更多无名英雄在为人民群众的平安喜乐、岁月静好而负重前行。
2020最美基层民警观后感党员二
上班第一天,片儿警何巧就遇到了处理不了的“麻烦”。
到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建村社区照常入户登记常住人口时,一名听力障碍居民因为写不全名字,着急地比划着手势。看不懂手语的何巧一头雾水,只得转身离开。
这次经历令她有些自责。社区里听力障碍居民不多,但如果不能与他们有效沟通,迎面打招呼都困难,更别说主动提供服务了。
想到这里,何巧打定主意要学手语。看书、上网课、请教专业老师……刚学会几句简单用语,她便主动找听力障碍居民聊天,顺手再帮他们做些小事。慢慢地,沟通的桥梁畅通了。
去年初,何巧创建了“巧姐无声警务室”,下设“调解室”“谈心角”“学习室”等功能区,帮残疾人找工作、化解矛盾,无声的交流成了社区一道风景。
这让她意识到,多数人的便利要考虑,困难群体的利益诉求也不能被忽视。
如今,智能生活提速,连去菜市场买菜都要扫码支付。不久前,社区里的廖婆婆满头大汗地来找何巧。原来,由于用不惯微信支付,廖婆婆账号被锁。何巧赶忙帮她打客服电话,按提示一步步解锁。想到社区里还有不少老年人,何巧又联系几名志愿者开起了“智能手机小课堂”。“点击这个可以和子女视频通话”“健康码这样登录”……对于这些操作,老年人一下子记不住,他们就一遍遍地教。
闲下来时,何巧就在社区进行反诈骗宣传,什么链接不能点,电信诈骗套路有哪些……“社区老年人多,我们多说几句,说不定就能有帮助。”
为方便与社区里的听力障碍居民交流学手语,在政务服务中为老年人留一个人工窗口,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体现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作为公共服务的末端提供者之一,社区警察、基层干部不妨在工作中多花些心思,为每一位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的便利。多一些人性化考量、多一份理解包容、多几许融入关爱,都能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最美基层民警观后感党员三
何巧,女,1984年11月出生,6月入警,年6月入党,四川绵阳人,汉族,本科学历,三级警长,三级警督,现任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磁器口派出所磁建村社区民警,先后荣获个人嘉奖4次。6年多来,何巧把辖区聋哑群众当亲人,坚持不懈学手语,创建“巧姐无声警务室”,热情为聋哑群众排忧解难,认真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在平凡的岗位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无声关爱之歌。
架起沟通的桥
何巧所在的磁建村社区非常特殊,原重庆市高压开关厂有149名聋哑工人被集中安置于此,由于他们生活圈子比较局限,加之自卑封闭,与社区居民存在隔阂,曾一度矛盾纠纷频发,搅得鸡犬不宁,两年内先后换了7个物业经理也没能解决问题。
因为工作难度较大,磁建村社区如同一个烫手山芋,那个社区民警接手都头疼。9月,刚到社区的何巧,第一天上班就碰了钉子。她到聋哑群众家入户,群众用手语比划了半天,但她怎么都闹不明白。看着她一脸茫然,群众急得满头大汗。这件事对何巧触动很大,与群众打交道,沟通交流是基础,必须得过这一关。何巧下定决心学手语。她找来手语教材和视频,每天坚持挤出一个小时业余时间自学手语,并利用节假日报名参加了重庆师范大学手语培训班。由于各地聋哑人手语习惯不同,只按教材和视频学习根本不够,何巧还主动找到社区的聋哑群众拜师学艺。通过3个月不懈努力,她逐步掌握了手语技巧,此后不论是入户调查还是调解纠纷,都能和聋哑群众交流自如。跨越沟通的障碍,何巧很快就拉近了与聋哑群众的距离。现在,只要何巧一进社区,聋哑群众都会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有什么想法和需求大家都愿意找她“诉说”。
何巧在工作中发现,社区聋哑群众因缺一个相对固定的交流活动场所,以往都是到处“打游击”,甚至还抱怨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何巧想聋哑群众所想,急聋哑群众所急,及时向派出所领导反映情况。初,在派出所领导的支持下,她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巧姐无声警务室”,将原来不到10个平方的警务室拓建到近50个平方,紧贴聋哑群众需求特点,不断健全完善警务室接待、预约、报警救助等制度;科学设置“调解室”“谈心角”“学习室”等功能区域;精心配备聋哑群众专用的助听器、手写板、急救药品等物品。聋哑群众都“说”:这里就是我们温暖的家!
燃起温暖的火
聋哑人群体因为身体功能障碍,有声听不见,有苦说不出,生活中面临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何巧时刻把聋哑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心上,像对待亲人一样,热情细致做好服务,想方设法排忧解难,受到他们一致好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何巧铆在社区一线战斗。在做好入户排查、巡逻守卡等工作的同时,她针对聋哑人群众老人、小孩较多,接受防疫信息渠道有限的问题,手绘出一组防疫知识图解,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手语宣传讲解。有时一天下来要几十次重复一套动作,回到家里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疫情防控最吃紧时期,防疫物品较为紧缺,为了帮助聋哑群众做好防护措施,她向亲戚朋友多方求助,并自掏腰包购买了口罩、酒精等及时送到聋哑群众家中。许多聋哑群众喜极而泣,何巧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赢得了聋哑群众的信任支持。
48岁的夏洪因幼年被父母遗弃,一直居无定所。何巧了解到情况后,多次与社区和残联协商,终于在小区活动中心为他落实了一间住房。夏洪不再东奔西走寄人篱下。2020年8月,夏洪需办理第三代残疾人证找何巧帮忙,何巧当成自己的事办,立即上门帮助开具户口证明,收集整理身份信息资料,在办证窗口还当起他的手语翻译,当拿到崭新的残疾人证后,夏洪激动得手舞足蹈.
何巧主动帮助的聋哑群众还有很多。79岁的聋哑老人付某患有老年痴呆,傍晚外出时走失,正在发烧输液的何巧二话没说,拔下针头连夜寻找,凌晨3点把老人从冰冷的街头带回温暖的家;聋哑老人王文玉、夏孝梅夫妇因病生活不能自理,何巧帮助联系了歌乐山第三福利院妥善照顾;辖区儿童刘俊杰父母都是聋哑人,辅导功课力不从心,何巧当起家庭老师,给他辅导作业,解疑答惑……
近几年来,何巧共参与调解130余起涉及聋哑人的矛盾纠纷,成功率高达100%;为辖区聋哑群众排忧解难240余件(次)。社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辖区居民看着社区发生的新变化,无不为何巧点赞:她就像一团火,温暖了聋哑群众,也温暖整个社区。
点亮指路的灯
聋哑群众内心相对敏感,容易产生自卑、迷惘等负面情绪的问题,加上外界沟通渠道不畅,法律意识淡薄,遇到问题往往不知如何去正确处理。何巧积极引导聋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融入社会、实现价值。
20底,专门服务聋哑群众的棋牌室在社区开张,聋哑群众在棋牌室娱乐制造了大量生活噪音,导致社区噪音扰民的投诉激增。由于没有控制音量的意识,也不清楚制造噪音的法律责任,聋哑群众对投诉很不理解,与其他居民的关系一度比较紧张。得知此事后,何巧一边努力安抚双方情绪,一边通过张贴海报、上门家访等方式对聋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在何巧的引导下,聋哑群众主动规范了活动时间,加强了音量管控措施,生活噪音大大减少。何巧又积极协调,找到了一处更宽敞、隔音效果更好的活动场所。从此棋牌室再也没有引发噪音扰民投诉。
2020年8月,聋哑老人傅某被酒醉的邻居无故打伤后,觉得自己是残疾人,惹不起对方,打算自认倒霉。何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耐心细致地对傅某进行法制宣传,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立即展开调查,对伤人者依法进行了处理。当她把处理结果告之傅某时,傅某用手语表示,以后要是碰到这种事,再也不会忍气吞声了。
为了给更多的聋哑群众普法,2020年10月29日,何巧把普法课堂搬进了社区活动室,她用手语向聋哑群众耐心讲解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课后还积极为他们答疑解惑。如今,何巧主导的特殊的普法课已经举办了8场。聋哑群众都“说”,普法课让自己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法律知识,知道了如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4岁的社区聋哑少年李某一度对未来很迷茫。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看不到希望,甚至自暴自弃产生缀学的想法。何巧及时靠上去解思想疙瘩,又积极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两个月后,李某思想有了较大转变。何巧并没就此打住,又针对社区聋哑青少年开设了“巧姐无声微课堂”,通过观看励志成长影片、开展文体活动、解答思想和心理困惑,帮助他们树立乐观阳光的人生态度。前不久,学校举行半期考试,李某取得了较好成绩,他在微信中对何巧说,何阿姨,您就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谢谢您!
为了进一步树立聋哑群众的自信心,在何巧的倡导下,社区8名聋哑人成立了一支“无声义务巡逻队”,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巡逻防控等工作。2020年10月1日,这支巡逻队在何巧的带领下,开始了第一次巡逻。如今,只要走进这个社区,就会看到他们戴着鲜红的袖标迈着整齐的步伐,穿梭在辖区街道楼宇之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2020最美基层民警观后感党员四
贺小东,男,汉族,197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甘肃庆阳人,1993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八大队大队长,一级警督警衔。从警27年来,贺小东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精神状态投入侦查破案工作,共参与侦破案件1000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1500余名。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3次;2020年被评为兰州市优秀人民警察。
战法创新,巧用传统手段突破新型信息网络犯罪
多年来,贺小东凭着对刑侦工作的热爱,凭着坚定执着的毅力,凭着敢打硬拼的精神,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他不但注重利用各类新型侦查手段侦破案件,更善于利用传统侦破手段渗透、突破新型信息网络犯罪。2020年的“5·03特大杀猪盘”案件,就是这样一起案例。
在案件侦破中,贺小东充分利用犯罪嫌疑人的贪念,在网络上进行反套路,成功获取了部分诈骗证据,在掌握嫌疑人身份信息后,再逐步摸清犯罪集团架构,为全案侦破创造先决条件。
之后贺小东赶往一线,突击取证,获取了全案打击的证据支持,并密切跟进三个多月,待团伙成员全部入境后,组织侦查员在甘肃兰州、重庆彭水、四川、贵州、陕西、福建等地同时行动,将该犯罪团伙31名嫌疑人全部抓获。该案为甘肃省在打击境外电信诈骗犯罪如何取证创立了模板和实际参照案例。而对贺小东来说,这些案件的侦破不仅为他的刑警生涯增添了一份热血情和成就感,更为他应对各类杂难网络案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心怀大爱,善用延伸式执法减少百姓受损
“不仅要用大案的思维办小案,还要用对待大案的态度对小案”,这是贺小东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因为他知道,无论大案小案,牵涉的都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5月,有群众反映,五年前他们在兰州购买商品房,置业顾问以外地人买房需要本地社保证明为由,向每人收取了4000元到8000元不等的办证费用。而事实是当时兰州市只对部分住房限购,他们所购房屋并不在限购范围内,无需提交社保证明。五年后他们了解到全小区有150户居民受骗,先后找到多家单位申请解决,但因没有留下任何凭证而无法解决。受骗群众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刑警队。
全案无书证且历时五年时过境迁,贺小东没有丝毫退缩,他安慰受害群众说:“我们肯定会查清楚,给大家一个说法。”他组织大队侦查员将150多家住户的报案材料及相关证据收集齐全,同步强化多证形成关联,积极联系房管部门配合示证,将五年前的这起系列诈骗案件梳理清楚、证据固定成型,锁定了40多名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40多名犯罪嫌疑人分散在全国各地,贺小东带领侦查员战胜各种困难、克服多种阻力,历时五月,将全部嫌疑人抓捕到案。
由于时间已久,嫌疑人拒不认罪退赃。贺小东深知案件虽破,但受害群众最期盼的是被骗的钱能追回来。为此,他定下全额追赃的目标,组织大队民警对嫌疑人逐个攻心审讯,通过示证、宣传法律政策,苦口婆心、连续作战三个月,150余户受害群众的200多万钱款被全部追回。在返还大会现场,受害群众感激不已,全场掌声雷动。
案子结了,但贺小东却有了心结:一个案子有如此之多的房屋销售人员参与犯罪,如果不加强行业监管,侵害老百姓财产的事还会发生。于是他多方协调,主动与多家大型房产企业对接,反复沟通,以案说法,促使各大房产企业加强内部售房人员的管理教育,并在兰州市小区内张贴宣传售房政策。这种延伸式执法取得了打击犯罪与社会防治的双重效果,兰州市近五年来再未发生过此类案件。
善于学习,活用自身经验指导各地攻坚克难
人生中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从实践中学,更要从理论中学。贺小东深谙此道。
同事们都知道,贺小东非常爱学习,特别是党中央对政法工作、公安工作的各项指示、各类打击刑事案件的工作部署、各种司法解释等指导性学习资料,他都采用手机收藏、书面打印双保存的方式学习。他不仅自己学,还发到各个工作群带领大队民警一起学,经常用通俗易懂的道理给大家说法条、讲法理,是全队上下一致信服的教官。
平时,兰州市各分县局刑警大队遇有重大新型信息网络案件,领导们都指名要贺小东去把关指导。贺小东每次都会认真给办案同志列出取证重点、具体方案,深入一线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仅2020年,他参与指导打掉的电诈犯罪集团达20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00余名,特别是向上级领导建议以打黑灰链条的推广团伙为切入点打掉了多个为境外电诈集团进行推广的犯罪团伙,在全市掀起了波次打击推广团伙的热潮,短期内改变了部分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不会打、不敢打、不能打的状况。
贺小东参与侦办2·12套路贷案件的成功经验得到公安部充分认可,受派在全国刑警大课堂、全国刑警总队长培训班、全国刑侦局长会议上介绍打击套路贷经验。受邀赴河南、江苏、山东等地参与指导当地特大疑难套路贷案件,成功侦办了“2·12”“6·19”等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黑恶势力套路贷案件,为全国打击套路贷做出了甘肃刑警的贡献。
比起侦破数起大案,贺小东认为自己最自豪的事,是他一直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我,完善自我。
清正爱警,诚用自身魅力感召队伍发展
作为刑警,在贺小东心中,现勘的寻找、抓捕的心跳、审讯的技巧、群众的微笑都是他热爱刑警工作的理由,而更重要的,是他有一支充满活力和干劲的队伍,他由衷地喜爱和影响着这个集体。
贺小东1991年入党,是一个有29年党龄的老党员,长期从事侦办侵财性案件,他把执法公正作为准则,坚守底线,廉洁自律,带头守纪律、守规矩。他常对全队民警说:“一定要让老百姓满意。是案子,我们认真办;不是案子,我们讲清楚、说明白,不要滥用公权力,要做到心中有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处理复杂或新型案件中,贺小东会及时请法制和检察院工作人员提前介入,确保用制度完善监督。工作多年来,他经手的案件从未发生过违反司法程序和违反工作纪律的情况。
工作中,贺小东是公认的敢打硬仗、敢于冲锋、有思路会解决难题的大队长。生活中,他是一位让民警们感到贴心暖心的好“家长”。每逢队上有人过生日,他都会给这名同志送上一个生日蛋糕。若过生日的同志出差在外,他就安排内勤给出差的同志录一段生日祝福的视频,表达他和战友们真诚的祝愿。队上有家庭分居两地的同志,他尽其所能,积极协调各方政策,力争使其夫妻团圆,减少工作后顾之忧。繁重的加班任务过后,一有时机,他总是安排队上的同志轮休,而他却是坚守在单位时间最长的那一个。平时的工作中,他也不忘嘘寒问暖,使队上的同志感受到点点滴滴的关心关爱。
在贺小东的影响下,大家保持着快乐工作的氛围,民警们奋勇争先,屡创佳绩,团队彰显出强大的战斗力。自年以来,贺小东带领大队共侦办破获各类案件270余起,其中破获特大系列诈骗案件15起,为受害群众追回钱款2.05亿余元。八大队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2020最美基层民警观后感党员五
“母亲临终遗愿,要我找到哥哥,感谢南阳公安民警帮我圆梦,国内警察科技一流,服务一流,人民至上……”9月15日,一封来自美国洛杉矶市的感谢信寄到了南阳市公安局,55岁的美籍华人吴梅感谢南阳市公安局民警肖振宇帮自己圆了寻亲梦。
肖振宇收到吴梅寄来的感谢信
美籍华人辗转寻亲
吴梅,是一位美籍华人,现在美国洛杉矶市工作和生活。
吴梅说,她的母亲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解放前,在南阳内乡嫁给一户姓任的人家,1949年生了一个儿子叫任元生。1957年左右母亲离婚,之后在天津结婚,生下了她们姐妹四人。
多年来,母亲一直深深挂念着生活在内乡的儿子任元生,但是由于顾及吴梅姐妹的感受,母亲一直将这份思念深深埋在心底。吴梅知道母亲的心思,也支持她寻找哥哥,但吴梅早年移民海外,在寻找哥哥这件事上也力不从心。2020年1月,母亲突然离世,临死还惦记着儿子任元生,希望吴梅能找到他。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亲人生不能相见。”母亲离世前未能见到哥哥任元生,这件事对吴梅触动很大,她想找到哥哥任元生的愿望非常强烈。在她看来,这不仅是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算着哥哥也是七十岁的人了,而她自己也五十多岁了,实在不想给人生留遗憾。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电话求助国内公安部门。洛杉矶时间7月15日晚上,在公安部、河南省公安厅的引导下,她打通了南阳市公安局情指行联勤中心的电话。
南阳民警倾力相助
7月16日下午,南阳市公安局情指行联勤中心将吴梅的求助信息转交给民警肖振宇。经过与吴梅沟通,肖振宇了解了兄妹失联几十年的原因,决定尽快帮忙寻人。
有了名字,找人应该很容易。可是肖振宇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经过查询,内乡县城关镇的任元生比较符合吴梅哥哥的信息。
肖振宇立即联系了当地派出所民警,经查询发现,前几年任元生在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的手机号码早已停机不用了。随后民警前往任元生的居住地,发现原居住地已经拆迁,没有找到任元生本人。而且任元生原来的邻居、朋友都没能联系到任元生。无奈,肖振宇通过大数据查询发现,任元生有个儿子,目前在广东打工。在广东警方的协助下,他顺利联系上任元生的儿子,并找到了任元生的联系方式。
当肖振宇告诉任元生,美国洛杉矶有个叫吴梅的在找哥哥时,任元生很激动。他说那是他的三妹,他们失去联系已有很多年了。任元生说,早些年他与母亲还有书信联系,后来母亲被妹妹接到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渐渐联系也少了。知道妹妹在海外一直挂念着他,任元生很高兴。
兄妹相认感谢民警
而在美国洛杉矶,吴梅得知肖振宇这么快就找到了哥哥,非常激动。而且吴梅得知,肖振宇获知她家的情况后,担心任元生会因为母亲和妹妹们这么多年没联系他而心有怨气,主动与任元生沟通,把母亲和妹妹吴梅这么多年对他的牵挂及时告知,消除了任元生心中的隔阂。做好了这些工作,肖振宇才把任元生的电话提供给吴梅。
兄妹几十年未曾谋面,微信视频电话接通那一刻,他们泣不成声。对于这次顺利认亲,吴梅内心非常感激,她说,能和哥哥顺利相认,是肖振宇提前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帮忙找到了人,还安抚了哥哥的内心。
昨天记者联系到任元生时,他高兴地说,自成功认亲后,三妹吴梅常打电话给他,关注他的身体健康情况,关注他生活是否有困难,就连肖振宇警官也时常给他打电话关心他。
“肖警官是个好人啊,帮助我们兄妹相认,还这么关心我的生活,我从内心里感激他。”采访结束时,任元生告诉记者。
2020最美基层民警观后感党员六
陶永生,男,汉族,197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95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公安局乃则尔巴格派出所教导员。20余年来,陶永生始终以一名退役军人对党的赤胆忠诚、一名基层干部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一名公安民警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扎根基层,辛勤耕耘,用真情换真心,用行动促稳定。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20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三仗一战”专项行动先进个人,2020年被喀什地区公安局党委授予全警实战大练兵“标兵个人”,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
把辖区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从农村参军入伍,再到从警为村民服务,秉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的理念,陶永生始终用真情和实干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作为所领导,无论再忙,陶永生总是利用空闲之余,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当中,走访串户与人民群众交谈,听民声、察民情,及时了解情况。当得知辖区的居民生活困难,他会拿出自己的工资为困难群众买米面油;当得知困难群众家中的劳动力没有工作,他会积极主动地与辖区企事业单位沟通联系,积极协商为他们解决就业;当得知群众家中的子女上学遇到困难,他会主动联系学校,与学校老师一起解决学生困难。在陶永生看来,派出所的工作,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一定要把公安工作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中间。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陶永生主动请战,组织全所民辅警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配戴红色袖标,深入居民小区和单位为群众服务。外出时,他随身携带两部对讲机,一部与派出所保持联系,一部与社区保持联系。每当对讲机传来谁家没有菜,他第一时间组织党员义务为群众代买蔬菜送到家中;得知哪家有人生病了,他第一时间组织党员买好药品送到病人手中。辖区群众需要什么,他都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群众解决。
4月22日晚,喀什市突降暴雨、冰雹,短时间强降雨导致辖区的道路积水,群众生活出行遇到很大影响。陶永生带领民警及时走访辖区年久失修的房屋和积水最严重的地方,卷起裤腿和战友一起清理积水,转移受灾群众和物品。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民警们衣服已经全部湿透,大家又冷又累,但大家没有丝毫的退却。随着雨势的消退,街面的积水基本被清理干净。陶永生又和民警在背街小巷排查,检查墙体是否坍塌,墙面是否有裂缝,确保没有大的损失后,他才安心地回到了所里。
以身作则带好队伍
“作为党员,干工作要冲在最前面!”陶永生经常对年轻党员民警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身体力行、以上率下,树立标杆、凝聚“头雁”效应,引导全所党员民警辅警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治理等工作中主动作为、迎难而上。
陶永生如今45岁,但身体素质和所里的年轻小伙子比,却一点也不差。喀什市公安局举办全警实战大练兵比武活动,陶永生主动要求参加。所里的内勤问他都参加什么项目,他说:“有什么项目我都报、都参加,不用怕。”比武活动一共五个项目,不管是政治理论、体能和技能,陶永生都没落下,是全局26个派出所中唯一一个参加比武的正职领导。在赛场上和年轻人一样你追我赶,丝毫不落下风。在他的带动引领下,乃则尔巴格派出所夺得全局比武活动团体第一、两个单项第一。
在同事眼中,陶永生是一个“工作狂”。他总是说:“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最好的。”一起工作的年轻人,对他超乎寻常的责任心总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工作敬业、经验丰富,亲自干、带头干,是大家的主心骨,各项工作都能高标准的完成。“恨”的是他工作要求标准高,工作抓得细、盯得紧,大家都不敢有丝毫懈怠的念头。
工作上出类拔萃,但在孩子眼中,陶永生却是“不称职的父亲”。长期以来,陶永生工作都是“5+2”“白+黑”,常年以所为家。繁重的公安工作任务夺去了他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他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儿子,生活上关心不够、学习上也无法尽责。有时候工作忙得无法脱身,他就把儿子叫到派出所生活学习,他有时候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儿子,但一投入到工作中,他似乎又忘了这些。
6.党员事迹观后感 篇六
习总书记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啊!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十四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只有共产党人不断的奋斗,才能为人民谋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作为一名基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党员,离群众最近,一定认真学习体会榜样们的精神和做法,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将精神贯穿到具体工作中,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难题。切实打通打实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要永远获得人民群众支持拥护,就必须永远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放在整个社会,困难群众的比例可能不大;但具体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困难就是100%的困难。所以,要让群众安居乐业,最需要的就是解决好群众切身的困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终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这些实事,既体现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全社会的“大事”,也体现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门口的“小事”。畜牧工作者在做好日常统计数据、材料上报工作的同时,更要服务好群众,向他们宣传科学的养殖技术,帮助他们做好疫病防控,切实提高农牧民的收入,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只要我们帮群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就能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实现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在新时期重叙鱼水情谊。
7.党员事迹观后感 篇七
青春岁月,灼灼其华。当一些年轻人还在纠结于青春何处“安放”时,一位把青春乃至生命都奉献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年轻党员干部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她,就是广西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黄文秀同志作为一名优秀的硕士毕业生,有着美好的前途,可她放弃了,甘愿回到贫穷落后的家乡,用自己的双手支持家乡的建设。6月16日晚9时至17日凌晨5时,百色市凌云县遭遇强降雨,持续暴雨引发山洪,多个路段被冲毁。黄文秀在开车途经凌云时,不幸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7月1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看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眼泪湿了眼眶,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我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层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我们都应该向文秀同志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学习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学习她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文秀走了,千千万万个文秀还在,每一个青年学子都要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时代的洪流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最大限度将自己投入到祖国伟大建设当中去。
从黄文秀扶贫手记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她从一个扶贫“新手”逐渐成为“熟路”的过程是艰苦的。从家乡困难群众最开始对她的“质疑”,认为她只是来这里镀金的,不会真心扎根这里帮助大家脱贫,到后来走村入户,“死皮赖脸”的向乡亲们了解情况、收集诉求,完全将自己融入困难群众之中,到后来老乡们慢慢接受她、认可她,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也充满了委屈。她背地里流过多少泪,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深得体会,她始终将自己的责任扛在肩上,将自己的使命记在心中,值得我们学习。
从黄文秀扶贫手记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她从一个扶贫“新手”逐渐成为“熟路”的过程是快乐的。“我也要让家里的孩子在大学里申请入党”,让孩子入党是她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是她希望将自己未完成的使命和责任继续传承下去的希望。25000公里,是她心中的长征,是她在驻村一年时间里车轮走过的印记,也是她将自己奉献给基层、奉献给困难群众的永恒记忆。
黄文秀虽然离开了我们,她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她的精神必将长存,必将成为所有扶贫干部的标榜。作为市委选派到村第一书记,我从她身上汲取向上的动力,无私奉献,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这是对黄文秀同志最好的致敬和纪念。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心得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每个人给出的答案可能都不尽相同。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一个无悔的人应是将“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样的豪言壮语使人振奋,令人神往,但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一些人,他们在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将理想化作现实中奋斗的动力,在短暂的生命中实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优秀的共产党员黄文秀同志便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她的先进事迹向我们诠释了一名共产员的抉择与坚持。
回到故乡,选择坚守。黄文秀同志在城市与乡村的抉择中,毅然选择回到故乡,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她在毕业后,面对城市良好的工作环境,毅然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广西,家乡艰苦的环境没有难倒她,反而成为她坚守的动力,要改变家乡的面貌成为她的梦想并为之努力,这也是我们这些基层党员共同的心声,她的抉择与付出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故乡的决心,我们将接过黄文秀手中的接力棒,在建设家乡的艰难路途中坚定前行。
回到基层,选择拼搏。黄文秀同志在基层工作中,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将脱贫攻坚的困难化为倾情投入工作的动力,在奉献自我中实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用美好青春时光和不息的拼搏精神,完美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脚踏实地的行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黄文秀的事迹对我们这些基层党员产生了极大的触动,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也曾遇到过群众的不理解与误解,但了解了黄文秀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我们才深切地感受到自己遇到的困难时如此的微不足道,这也促使我们不断转变工作方法与思路,在基层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心系群众,选择光荣。黄文秀时刻牢记党的殷切嘱托,不忘中国共产党的红色传统,心系群众,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立下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誓言。她的一言一行都自觉践行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推动实施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修建蓄水池等工程项目,为百姓发展出谋划策,带领群众产业致富,将百姓的生活放在首位,践行了中共党员为人民生活谋幸福的初心,为我们基层党员树立了一座光荣的丰碑,督促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奋进,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体会
近日,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是从广西的贫困山区出来的,我想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一句朴实的话语,透露出的却是“准90后”女孩黄文秀对青春的无悔选择。兴许,在偌大的体制当中,身为第一书记的她仅仅是为基层默默奉献的“路人甲”之一,甘于放弃更优厚的待遇,把本属于独自内心深处的“乡愁”变为为当地群众解忧济困的实招,这是黄文秀最为质朴的“初心”。
扎根一线撕下女孩“文弱”的标签,不惧怕入户连吃“闭门羹”,实地勘察跑项目、做方案,在职责范围内为农户申请产业奖补,看似一桩桩不起眼的“小事”,却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了心头的“大事”,一年“驻村期”,她用心用情书写下了平凡却伟大的“实绩”:实现88户418人脱贫,完成屯内1.5公里道路硬化,新建4个蓄水池,安装17盏路灯,集体经济增收6万多元。为实现心中的“小目标”,黄文秀秉承的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踏实做事的优良传统,坚持用“土”办法挨家挨户进行遍访,带领群众学习别村的种植经验发展特色产业,在积“跬步”中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用笃定的意志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镀金”只“打铁”。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没有书生气的黄文秀,用实际行动走到了群众“心里”,用心帮扶、用情交流、用智突围,在革命老区的她,坚信“山沟沟”也能有“好兆头”。拿起书本可以出谋划策,扑下身子可以两腿沾泥,作为一名具备高学历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从没有“高高在上”的骄傲感,更没有把一线作为仕途的跳板,而是像体温计一样,实时监测着各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动态情况,掌握贫困群众的第一手信息,为实施精准扶贫创造了可操作条件。打铁需要铁打的人,在城乡间奔忙,在村屯间穿梭,把脱贫作为奋斗事业的她牵住了百坭村发展的“牛鼻子”,把常人眼中的“艰苦”化作干事的热情,坚信只有带领村民们一起冲破交通、产业和教育的屏障,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子”,如今步入百坭村,道路平坦了,用水清洁了,产业兴旺了,晚上也亮堂了……往昔破旧的村貌换了个模样。
知行合一说易行难,黄文秀正是用对扶贫事业的纯粹担起了组织的重托,用“点点星火”燃动了村民对过上好日子的期待。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战火年代,还是充满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今天,一名共产党员该如何在轻若鸿毛与重如泰山之间作出抉择?从不叫“苦”的黄文秀,在她的入党申请书里写下了答案:“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总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号召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黄文秀同志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极大的感染着我们,要认真学习她的事迹,从她身上学习东西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工作中去。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工作思想转变
扶贫工作本来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要从思想上就有深刻的认识。它不是简单的靠几个表格统计就能全面了解到情况,也不是仅靠项目补贴就能脱贫,需要我们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多管齐下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奏效。造成贫困的原因错综复杂,而且每户与每户的情况不同,扶贫的方法也不一样。尽管时间短,任务重,但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出发。要保证长期有效的为群众服务,就要摆正自己的姿态:我们不应该只是他们口中的“干部”,而是以更低的服务者的身份面对他们。能够放下身子去交流,才能让他们心田的“苦水”流到我们的耳朵里,才能真真明白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二、工作方式和方法
初入社会的我们,身上还或多或少保持着学生时代的思维和处事方法。这其实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还是有一些不适应。身边工作多年的前辈就是我们很好地学习榜样,向他们请教可以了解到所服务村镇的基本情况,知晓每家每户的详情。更重要的是学习到如何和村民沟通交流的技巧,如何高效处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经验心得,才能走近乡亲,与他们站在一起。黄文秀从一开口就是普通话,敲贫困户的家门时吃“闭门羹”。转变工作方法后,她到贫困户家不再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帮助扫院子干农活;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帮他们摘砂糖橘、种油茶,一边干活一边唠家常;她不说普通话了,学着说方言……这种工作的细节真的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三、工作内容
我们的帮扶手段应该多元化。在熟知贫困户的需求后,我们积极帮助他们协调和探寻可能性。没有脱贫产业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平时要注意了解相关的知识和讯息,多去相关部门跑跑,了解政策、争取机会。让每一户受贫苦的群众都能早日过上富足的生活,就需要千千万万个有黄文秀精神的我们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做好自己的本分。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收获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始终专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却带领了家乡88户417人脱贫致富。黄文秀,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干部,却用美好青春点亮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她就像一盏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对群众,“真”字在心。有村民问黄文秀:“大家都说你是北京毕业的研究生,你为什么到我们这么边远的农村工作?”黄文秀说:“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虽寥寥数言,却道尽了黄文秀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片真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我们每一名组工干部都当以黄文秀为标杆,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时刻铭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认可作为“第一目标”,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把权力用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惠上,用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对工作,“实”字在前。要实现精准脱贫,基础设施是关键。为解决百坭村交通困难的问题,黄文秀带着“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到镇里、县里申请项目,扎扎实实组织实施。到现在,两条路已经修好,其余3条已经列入乐业县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组织工作担负着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配置组织资源,涉及范围广、事务内容杂、门类头绪多,既有务虚内容,又有实在主题,肩负着为党的政治路线提供组织保证的重大使命。因此,每一名组工干部要像黄文秀一样,以对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把踏实干事作为一种心理自觉、一种工作习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专注于每一项工作,实实在在地干、认真负责地做、精益求精地钻,以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来谋划组织工作,促进组织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对困难,“勇”字当先。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号刊登的一篇黄文秀的扶贫心得体会中,她写道:“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她就是以这样的精神激励自己在扶贫路上勇往直前。组工干部要干好组织工作就必须拿出像黄文秀一样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要有勇气去担当,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要敢于下深水、善啃硬骨头,有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遇问题不回避,对上敢讲真话实话,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旗帜鲜明地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做斗争,敢于抵制,敢于较真。
【党员事迹观后感】推荐阅读:
2019榜样4党员观后感心得体会_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07-20
十星党员事迹10-01
高校优秀党员事迹06-22
最美党员事迹纪实08-21
党员个人事迹简介08-23
带头致富党员事迹材料07-07
优秀党员干部事迹材料07-18
党员岗位标兵事迹材料07-23
教师党员典型事迹材料07-24
申报优秀党员事迹材料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