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古诗诗人

2024-08-01

端午节的古诗诗人(精选9篇)

1.端午节的古诗诗人 篇一

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汇总

1、出城李贺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2、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3、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老夫采玉歌李贺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5、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6、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7、天上谣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8、神弦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9、秋来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10、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飒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11、帝子歌李贺

洞庭帝子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12、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李贺

邺城中,暮尘起。探黑丸,斫文吏。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

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扶毂来,关右儿。香扫涂,相公归。

2.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古诗 篇二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抚州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封荆国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宋神宗熙宁二年(1070年)任宰相,实行变法,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保守派反对,新法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端午节与诗人屈原作文 篇三

农历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民间节日“端午节”,因为在五月,又可称之为“五月节”。在这个节日里,很多地方都以包粽子以及赛龙舟的.方式来纪念古代杰出诗人屈原。

少年时,每逢端午节这一天,我既有芳香扑鼻的粽子吃,又可以与同伴们到家乡的小河里畅游“龙泉水”(民间传说把这一天江河里的水称之为“龙泉水”)。与同伴们在水里嬉戏、追逐,把这一天藏在内心的喜悦尽情地挥洒出来。这是端午节留给我最初的、最深的印象与留给我最美的回忆。

随着时光的飞逝,今天已为人师的我,在端午时节,想起的是《楚辞》,想起《离骚》,想起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想起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据史说,公元前278年秦兵功陷楚国首都郢都,诗人屈原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于当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名为“端午节”。屈原在楚国早期是极受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的,他极力主张联齐抗秦,并争取由楚国实行统一天下,。然而,后来楚怀王却听信保守势力与奸佞小人的馋言,而渐渐疏远屈原。屈原受到排挤与流放,在流放途中闻国已破。此时此刻屈原的内心是多么失望、多么悲愤、多么的矛盾。痛恨楚国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使爱国之士报国无门,导致奸佞误国,以致亡国。屈原在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下,甘与国家共存亡,毅然投江自尽。以他的死去唤醒世人。

4.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古诗词 篇四

作者:王昌龄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赏析: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诗人贬龙标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于是诗人再用两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说到这里,读者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不是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吗?

5.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又称诗人节解释 篇五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正处于危亡的紧急关头,此时的郭沫若在重庆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周恩来任文工会的指导委员。郭沫若利用这个文工会在国民一党一中的合法地位,努力开展以文化工作为名的抗日宣传活动。当时文工会里有茅盾、田汉、翦伯赞、老舍、陶知行等左翼文艺界人士,文工会汇集了一批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学者和戏剧、美术、音乐等文艺专家。1941年端午节前,郭沫若向文工会的人员和重庆的文艺界人士发出倡议:从当年开始,将夏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定为纪念屈原的“诗人节”,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当时,重庆文艺界的进步人士认为,利用这种形式既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又能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无疑是一大良策。当年5月30日端午节,重庆文艺界人士在成都举行了首届诗人节庆祝大会,郭沫若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在致词中说:“端午节与五卅纪念凑合在一天,是有深长意义的;中华民族的诗人,即中华民族的战士,我们要效法屈子的精神,使一草一木都成为表现民族气节的题材!”会上发表的《诗人节宣言》称:“我们决定诗人节,是要效法屈原的精神,是要使诗歌成为民族的呼声,是要了解两千年来中国诗艺已有的成就……是要向全世界举起独立自一由的诗艺术的旗帜,诅咒侵略,讴歌创造,赞扬真理。”5月31日的《新华日报》给予公开报道,评论此是“良举”,并认为:“屈原的投江,实由于当时不甘忍受楚国之沉一沦现象,并非如一般批评屈原是工愁、牢骚而自一杀。他确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诗人。”郭沫若利用诗人节纪念屈原的活动影响,为鼓舞人们的抗日斗志和反抗国民一党一zheng府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

但是,诗人节的活动引起了国民一党一zheng府的注意,国民一党一的文化官僚潘公展、张道藩等人在国民一党一《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公开反对诗人节的纪念活动。因此,诗人节纪念屈原的活动只在1941年公开地举办了一年,随后,重庆文艺界的进步人士只好静悄悄地来举行纪念活动了。1942年端午节,安徽文化界举行了“诗人节”。姚雪垠批驳胡适“屈原否定论”的《屈原的文学遗产》,就是在这次纪念大会上发表的。1944年6月25日端午节这天,成都文艺界抗战协会在虹垣别墅客厅举行了“诗人节茶会”,40余人参会,在会上,人们以诵诗、独唱、演讲等形式纪念屈原和宣传抗日活动。成都《新新新闻》及时报道并发表了纪念文章《诗人节》。该文说:“近两年来,文化界又把这一天定为‘诗人节’,本年已是第三次了。到了今天,又不禁把二千年前往事勾上心来……我们纪念诗人,应该深体时艰,努力抗建工作,以慰诗人在天之灵。”

1945年6月14日,是农历端午节,云南昆明《诗与散文》出版了“诗人节特刊”,闻一多《人民的诗人――屈原》被该刊全文登载。当天晚上,文艺界抗战协会昆明分会等十六个一团一体,在云南大学至公堂联合举办了诗人节纪念晚会,姜亮夫、闻一多先后作专题演讲,闻一多说:“当认识了人民时才能认识屈原,因为屈原是人民的诗人,现在我们是认识了。”当时,还举行了诵屈原、屈原作品学术交流等活动。

6.端午节的古诗诗人 篇六

众人皆睡我独醒。

——题记

八月份,成都正值深秋,曾经繁荣的唐王朝在风雨中飘摇欲颓,无情的战火,死亡的恐惧笼罩在每个人的心上,浣花溪边的草堂,他的志向,又该何处安放?

他拄杖站在那不能称之为门的破旧木板旁,听着肆虐的狂风从他身边呼啸而过,卷走屋顶上那越来越少的茅草。茅草飞向天际,跨过江水,没有目的的随风飘荡,有的挂在树梢上,有的落进低洼积水之地,有的索性越飞越远,了无痕迹。他看着眼前这番景象,想起自己如今的处境,不正如那飘零的茅草,随着战火的波及而颠沛流离吗?

忽然,一群调皮的孩童从对面的竹林里蹿出,笑嘻嘻的拾起地上散落的茅草,又一溜烟地蹿回竹林里去了,一边跑,一边还不忘给他一个调皮的鬼脸。他拄着拐杖,踉踉跄跄追了几步,便气喘吁吁挪不动步了。他无奈地低下头,身子微微发抖,不知是因为天气的寒冷还是因为顽童的无理,亦或者有别的原因。他张了张嘴,想冲那些远去的身影喊些什么,却终于只发出了一声叹息,是呀,在这风雨欲来,山河破碎的时代里,他能做些什么?又敢做些什么?他能做的,也只是发出一声叹息罢了!

一道闪电刺破了天空,短暂的白光过后,天空愈加阴沉,雨水挟裹着阵阵雷声倾盆而下,将还未来得及进屋的他浇了个透心凉,他苦笑一声,其实进了屋又如何?不过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罢了。雨水顺着他雪白的发梢流下,滴落在脸上,又转了个弯儿,抓着他的胡须荡起了秋千,又是一声长叹,叹给何人听?

他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屋里,看着一贫如洗的家,不由悲从中来。缓慢地挪移至床边,手指触碰之地,竟是一片冰冷,薄薄的棉被因使用多年而冷硬似铁,被里已破碎不堪,而破坏者——他的儿子在如此环境中竟睡得如此香甜,是呀,这么小的孩子,本不应该卷入这战乱纷争,如今睡得安稳,倒也是美事一桩,可他什么时候才能像孩子一样,放下心中的忧虑,悠闲地美梦一场呢?

夜深了,他终于睡着了,梦中,数不清的高楼大厦耸立在他面前,为天下的穷苦之人提供容身之所,风雨之中也岿然不动。一声闷雷响彻天际,惊醒了向来浅眠的他,回忆刚刚的梦境,他不由长叹一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屋外的雨还在下,已无睡意的他执杖伫立在门口,像一尊历经风雨的雕塑,等待黎明的到来,万籁俱寂中,唯他独醒……

一声轻叹,消融半生流离,可悲;

一间茅屋,承载两行浊泪,可怜;

一部诗篇,安放济世情思,可叹!

7.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篇七

2、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4、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5、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7、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0、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1、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3、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4、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8、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9、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20、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2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3、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4、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25、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26、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7、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28、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29、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0、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3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32、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33、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4、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3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3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3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3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9、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8.端午节的古诗全诗 篇八

1:已酉端午

作者: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乙卯重五诗

作者: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作者: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4: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作者: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5: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6:端午三首

作者: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7: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8:屈原塔

作者: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9:竞渡诗

作者: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0:同州端午

作者: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9.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古诗词 篇九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翻译】

汉庭看重巧言令色徒,轻视边疆立功者。可叹你枉称骢马使,空有雄才直到白头。

《庆云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氲。

昔在帝妫,南风既薰。丛芳烂熳,郁郁纷纷。

旷矣千祀,庆云来止,玉叶金柯,祚我天子。

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庆云谁光。

庆云光矣,周道昌矣。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二无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答韩使同在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闻诏安边使,曾是故人谟。

废书怅怀古,负剑许良图。出关岁方晏,乘障日多虞。

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连兵屯北地,清野备东胡。

边城方晏闭,斥堠始昭苏。复闻韩长孺,辛苦事匈奴。

雨雪颜容改,纵横才位孤。空怀老臣策,未获赵军租。

但蒙魏侯重,不受谤书诬。当取金人祭,还歌凯入都。

《洛城观酺应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圣人信恭己,天命允昭回。

苍极神功被,青云秘箓开。

垂衣受金册,张乐宴瑶台。

云凤休征满,鱼龙杂戏来。

崇恩逾五日,惠泽畅三才。

玉帛群臣醉,徽章缛礼该。

方睹升中禅,言观拜洛回。

微臣固多幸,敢上万年杯。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大君忘自我,应运居紫宸。揖让期明辟,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皇极礼容申。南面朝万国,东堂会百神。

云陛旗常满,天庭玉帛陈。钟石和睿思,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娱乐,王业本艰辛。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

上一篇:我想变教学设计下一篇:原来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