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2024-10-23

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14篇)

1.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一

10-11学年第二学期华师附小恒大南海学校

综合科组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07年修订版)》为指导思想,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能力、提高素质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教研活动形式;以发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探索、实践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本学期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继续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明确各学科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价值,让新的教学理念深入教师的心。

2、各综合教师要立足本学科阵地,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加强教学方法研究,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科目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配合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其探索、实践和创新精神,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注意教学经验积累,注意教学反思,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每次教研活动要求科组教师按时出席,认真参与,积极发表意见,每次活动要有所收获。

三、具体工作

1、首先要用自生学科《纲要》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与动手、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中获得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继续坚持集体备课

综合实践科组的教师科目较多,在教研组活动中,教师们多交流,多

说课,把备课中的创意与大家分享,困惑与大家讨论。通过集体备课、评课,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带动和促进每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得到提高。

3、统一教案格式

教案要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后记。教学后记要紧扣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教学后记不能雷同。教案统一字体,课题用小二号字,宋体,加粗,教案内容用四号字,仿宋,单倍行距。

4、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督促教师上课作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效率。

四、综合科组工作安排

1、各科积极参加市级、区级、镇级的各项比赛,多和兄弟学校交流学习;

2、积极高效完成学校“八个一”任务养成良好的读书、听课、评课、撰写教学反思、论文等好习惯。本学期教师重点研究理论知识;

3、体育组:组织好体育角、大课间、阳光体育周、应急疏散预案;

4、音乐组:集体舞训练与展示,六一文艺汇演;

5、美术组:美术作品展示,提高学生绘画能力。

二月份

1、制定科组工作计划,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2、学习《大纲》,研究教材,统一备课要求。

3、重点抓学生常规,广播体操、队列队形训练。

4、集体舞开始训练。

三月份

1、如何把握专科课堂—纪律、效率。

2、认真落实课堂常规工作。

3、班级体育角的启动。

四月份

1、正常教学交流活动。

2、教学常规检查。

3、八个一活动教研。

五月份

1、写好综合实践论文。

2、教学常规检查。

3、六一节目训练。

六月份

1、期末检测。

2、期末考试分析。

3、教学工作总结。

2011华师附小恒大南海学校综合科组 年2月20日

2.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二

笔者结合在外宣单位从事人事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思, 试对当前外宣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外宣人才队伍建设总体发展趋势良好

几年来, 在国家的重视下, 各方面的努力下, 外宣工作急需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得到加强, 人才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呈现出良好的趋势,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队伍建设的大环境越来越好。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针对文化行业提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发展文化产业, 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 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为外宣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自从2003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印发以来, 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越来越重视。近年来, 国家对外宣工作的重视, 经费投入的增加, 为采取一些举措提供了可能。全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也惠及到外宣人才, 使他们有了更好的发展、发挥空间, 价值和贡献得到了更多的肯定, 获得了一些实惠。一些高等院校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 纷纷开设对外传播有关课程, 对于培养外宣人才, 为外宣工作输送新鲜血液提供了基础。

2.外宣单位人事管理得到改善。

在很多外宣单位人才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 并没有消极等待, 外文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等单位已经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全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形势, 结合自身特点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一些成效, 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比如, 外文局下属事业单位开展了定编、定岗、定责的“三定”工作, 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 为引进和使用好人才提供了依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改革了考核制度, 将所有人才分为行政管理人员、节目编排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类, 采用了节目来信、收听率、安全播出等较为科学的考核指标。这些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单位氛围, 有利于外宣人才的成长成才, 以及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外宣事业凝聚了一大批人才。

近年, 随着国家对外宣事业越来越重视, 外宣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吸引了大批的人才投身其中。广大外宣干部对事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明显增强, 基本扭转了前些年骨干外流现象。某外宣单位2001年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 对事业发展有信心的职工占30%左右, 2004年上升到70%左右, 现在这个比例达到了92%。虽然外宣单位的待遇可能不如别的媒体高, 但由于从事外宣工作能具有国内媒体所没有的国际视野和对外宣事业的荣誉感, 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投身其中。中国的发展, 外宣媒体影响力的提高, 也吸引了一大批海外专家。到2004年,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编制内的外国专家已达78人, 每年临时聘用的有25~30人, 中央电视台在引进国外传媒专家方面曾经面临“找专家难”的局面, 而2004年正式签订聘用合同的外国专家已达69人。一直和外国专家有不解之缘的外文局, 目前拥有了一支40多人的专家队伍, 他们在各个语种的岗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人才短缺问题及其成因

毋庸讳言, 虽然在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呈现出了好的趋势, 短缺依然是外宣人才现状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是业内公认的事实。这其中既包括量的短缺, 即岗位上无人也包括质的短缺, 即岗位上虽有人但能力素质和工作态度不能满足工作任务需要。还有一种现象令人担忧, 很多老专家退休后仍返聘在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 大量高级专业人员近几年将陆续退休, 核心岗位即将出现的空缺给人才配置带来了压力, 如不妥善处理好, 短缺问题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加剧。

解决任何问题, 都要从分析原因入手。外宣人才的短缺有多种历史和现实成因。过去人才的大量流失造成现在短缺甚至是断档, 外宣任务要求的提高拉大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薪酬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力不够, 以及一些外宣单位内部还没有完全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等因素共同造成了目前的人才短缺。

1.骨干人才大量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人才市场逐步建立, 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为主的机制逐步形成, 竞争、流动成为必然。一些外宣单位受到这股潮流的冲击, 业务人才流失数量惊人。据统计, 中国国际播电台1980—2000年流失专业技术干部627人;《中国日报》从1981年创刊至2002年编辑部人员流失360人, 已相当于今天两个编辑部的编制;新华社对外部1990—2002年共招收英语专业毕业生128人, 而此期间离职的英文采编人员多达130余人;外文局所属某外宣期刊社, 1990—2002年共有近50名英文人员离职, 有领导说, 这部分人可以按当时的水平办三份杂志。

由于采取了多方面措施, 目前已经基本扭转了人才外流的现象, 但当年离职的有很多是中高级业务骨干, 新招录的年轻人成长又需要时日, 造成一些单位队伍出现明显断层。

2.外宣任务要求提高。

中央对外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需要有更多能力素质强的业务人才去落实, 对人才队伍产生了质与量的需求, 未得到及时、充分补充的人员需求就形成了短缺。量的扩张相对容易, 质的短缺弥补起来就难了。要做到外宣三贴近, 需要一批具有采编译合一能力的业务骨干, 但学外语的业务人员新闻采写能力较弱, 学新闻的外语水平一般又有限, 培养起来难度大、耗时长。新时期的外宣工作需要驻外人员具备国际视野、外语能力、对外交往能力、经营发行能力等, 原有人才并不完全具备这些素质。有的翻译人员长期习惯于伏案工作, 不善交往, 派往国外开展工作困难, 开拓能力强的同志却又不懂对象国语言, 造成两难的窘境。

3.薪酬水平相对偏低。

劳动经济学告诉我们, 在劳动力市场上,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双向自由选择, 工资既是影响这种选择的一个关键因素, 也是激励在岗者的重要手段。劳动者逃避工作的程度与被解雇所发生的收入损失成反比, 提高收入能提高生产率;劳动者的能力与其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正相关, 工资越高就越能吸引到能力强的劳动者;劳动者之间还会相互比较其收入, 当他们认定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 便不会好好工作。

目前, 外宣单位的薪资虽较以前有一定提高, 但在媒体从业人员中仍处于较低水平, 竞争力有限, 难以吸引和留住紧缺的优秀外语、新闻人才。某地电视台一位对外部负责人几年前曾说:“在外企同我一样资历的员工收入要比我高八倍。我部里的一般工作人员出去后, 收入也能翻两三番。”北外国际新闻传播系本来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到国内的涉外媒体甚至国际媒体去工作, 但很多优秀的学生却选择了外企、咨询公司, 或英语用的并不多但收入颇丰的娱乐媒体。现有的薪资水平要吸引能力水平较强, 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业务人员就更为困难。

4.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外宣单位多为国有事业单位, 在内部管理和单位风气方面虽已有了较大改善, 但仍遗留了一些多年积累的问题。人员能上不能下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但能进不能出、人浮于事等现象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由于外宣工作的特殊性, 业务人员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标准难以确定, 尤其是外宣产品如何从质量上区分出优良中差, 至今仍无特别有效的办法, 造成了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干好干坏一个样, 考核评优轮流坐庄, 对业务能力强, 工作业绩佳的业务人员造成不公, 也不利于留住、激励优秀人才。

三、几点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 专门论述了如何正确地考核、选拔、使用、培养干部, 中央在外宣工作的有关文件中也对外宣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 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笔者认为, 在当前现实条件下, 针对其成因,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业务人才短缺问题。

1.面向市场广纳贤才。

外宣单位必须认清形势, 以主动的姿态走向国际国内劳动力市场, 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招聘人才。一是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中高级业务骨干, 以适当的待遇, 外宣的事业和成长的环境吸引优秀业务人才。二是面向海外吸纳人才, 从国外特别是对象国引进高水平的语言专家和外籍工作人员。三是面向国内高校招收应届毕业生, 许多有晋升潜力的工作候选人最初就是通过在大学中直接招聘雇佣来的。这些年由于高校扩招, 每年有近200万名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为外宣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外文局2007年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中, 绝大多数职位与求职者已达1∶100。外宣单位可利用自身优势招聘素质高、基础好的年轻编辑、翻译、记者, 为将来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2.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是提升职工积极性、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可尝试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引入关键业绩指标、目标管理、360度考核、平衡计分卡等现代绩效考核理念与方法, 逐步在外宣单位内部建立起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考核结果运用五位一体的科学绩效管理循环体系。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健全是业务人员考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对广播节目编播人才的考核, 可尝试采用听众来信、收听率为主要指标, 对外宣期刊采编译人员则可采用发稿字数、差错率、是否有事实和政治导向错误为主要指标。指标的建立和具体评价标准的确定,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调整, 需经历若干年的时间。

3.适当改善工资待遇。

2006年进行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从整体上增加了事业单位职工的收入, 也惠及外宣人才, 各单位可根据业务人才的特点, 用足用好政策。在整体薪酬水平难以大幅度提升的现实情况下, 也可采取特殊的办法向关键人才倾斜。比如外文局自2004年起向核心业务人才发放特殊岗位补贴, 起到了稳定队伍、激发积极性的作用。待绩效考核制度得到改进后, 可考虑增加绩效工资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对业绩好的业务骨干给予奖励, 强化工资的激励作用。在保证外宣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各单位也可多开展经营创收工作, 为职工谋福利。

4.抓紧培养核心人才。

针对现有业务人员存在的不足, 开展大规模培训提升能力水平。可以考虑让学外语的提高新闻报道能力, 让学新闻的提高外语水平, 培养采编译合一的人才。为了拓宽业务人员视野, 提高外语能力, 了解对象国, 可加大力度选派优秀业务骨干赴海外院校和媒体学习外语、新闻传播课程。要大胆提拔使用年轻业务干部, 有意识地让其勇挑重担, 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对一些身兼部门负责人的业务干部, 应从时间、资金、渠道上支持其研习管理课程, 增强领导管理能力和带队伍的意识水平。

5.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外宣干部均是知识型员工, 其需求具有多样化特征。要想吸引、留住、激励人才, 光靠待遇的提高是不够的, 必须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努力在单位内部形成和谐乐观的小环境, 营造良好的业务氛围和积极上进的组织文化, 使业务人才一心一意干事业, 全心全意谋发展, 爱岗竞业, 争创佳绩, 这是物质刺激所不能达到的。

6.提升人事干部素质。

人事工作者作为一线操作人员, 岗位、人员信息等一手材料的掌握者, 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针对新时期的新要求, 人事干部应当学会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在更高的水平上思考人才工作。要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熟悉国家人事人才工作政策及动态, 了解外宣干部的特点, 懂得如何对待知识型员工, 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 实施管理。既要内知单位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又要外知人才市场状况, 在工作中争取主动。这些无疑都是很高的要求, 需要广大人事工作者付出努力, 不断提高。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外宣人才队伍要达到理想的状态, 完全满足外宣工作的需要,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人力资源管理告诉我们, 任何一支队伍都只能是在环境和任务要求的不断变化中寻求动态平衡, 不可能是一潭死水, 这就使问题显得更为复杂, 要求我们必须具有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当然,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下, 队伍建设的这种良好趋势会不断结出硕果, 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将投身于国家的对外宣传事业, 使之得到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新时期国家对外宣传工作面临更高的任务要求, 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了满足这种需要, 近年来, 外宣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 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宣传,人才,短缺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对外宣传有效性调研”课题组.对外宣传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J].中国记者, 2004, (2) :22.

[2]董克用, 潘功胜.西方劳动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5:116-120.

[3]段鹏.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54.

[4]唐润华.德才兼备——新时期外宣工作者的必备素质[J].对外大传播, 2005, (6) :52.

[5]乔木.中国对外传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首届中国全球新闻传播研讨会观点述评[J].对外大传播, 2006, (12) :13-16.

[6]王庚年.论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的人才保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5, (11) :10.

[7][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136.

3.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三

南陵职教中心数控教研组一共有八名成员:XX、XX、XXX„„,其中有四位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四位长期在实习工厂从事实践教学。数控专业是我校主打专业,也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正处于前进阶段,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各方面经验都不足,所以仍须我们积极努力地去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本学期在完成学校各部门布置的常规政治学习、教育教学、教研和学生管理任务外,还要发挥重点专业的优势,做大做强。针对数控专业特点,教研组本学期主要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数控专业建设

1、完成学校教务、政教、工会布置的各种政治学习,提高全组教师的政治思想认识和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师德规范。

2、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组织编写适合数控专业教学、通俗易懂的校本教材。我校数控机床目前用的是广数系统,由于该系统的教材很难在市场上买到,因此,本学期我们要加大力度,以“广数系统与编程”为主题,编写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

3、完善数控专业的教学、实践计划,合理安排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进一步完善数控专业的教学。

4、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数控实训车间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学生实习期间的纪律管理,合理使用数控设备,制定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计划。

5、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多种形式的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活动,参加学校教学教法评优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6、组织数控教研组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目前数控教研组教师中吕国赏已经取得技师资格,三位具有数控中级技工等级证书,五位具有普车高级技工等级证书。

7、教研组四位年轻教师,均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涉入教学时间不长,在教育、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困难,老教师要积极主动帮助他们。一方面,要让他们多听老教师授课,吸取经验;另一方面,老教师要多听他们的课,指出存在的问题,传授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8、由于数控专业学生较多,实习设备较为紧张,教研组要全力配合学校做好设备的添置工作。

二、完成数控专业教学、实践任务

1、完成09、10、11级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专业共三个班级的数控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完善课程设置,圆满完成09、10、11级数控专业教学任务。

2、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续做好09、10、11级数控专业新、老学生的实践操作实习工作。

3、计划在四、六月份月份开展数控专业技能知识(制图)竞赛和车床技能操作竞赛。

三、配合有关部门工作

1、配合学校其他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2、配合学校的半军事化管理及各项活动,要求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配合,争创优秀教研组。

3、配合学校进一步加强数控实习车间机床设备、附件和工量具等学校财产的管理工作。

四、各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新生报名

2、制定教学计划

3、召开教研组会议

4、核实本专业各班级专业课教材的发放

三月份:

1、参加校本培训活动

2、学生实训研讨

3、教师公开课

4、教研组例会

5、对实习工厂的设备进行维护、维修

6、完成10秋一班的钳工实训

7、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四月份:

1、参加校本培训活动2、09秋二班级学生考证

3、教师公开课

4、讨论“如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5、学生制图知识竞赛

6、期中考试出卷工作

五月份:

1、期中考试分析

2、教研活动

3、“优化课程机构,提高实践技能”主题研讨会

4、本教研组教师教学进度完成情况自查 六月份:

1、车床技能操作竞赛

2、检查教学进度完成情况

3、期末理论测试、实践考核工作

4、征求下学期专业课教材征订意见

5、期末总结

4.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四

学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心校的工作要求和我校期初工作计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规范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德育工作,提升师德修养

1、抓师德师风建设,促教师师德水平提升。本期我校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关规定,通过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坚持每周一的政治学习,树立典型,学习他们的先进感人事迹,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反思,加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我校教师形成爱岗敬业、勤学乐教的师德风范,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2、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促学生良好品行养成。在管理上我校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细化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在各班级之间开展学习、礼仪、卫生、操行等行为规范

教育的“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教育、表彰、少先队每日的轮岗督查,及时纠正学生行为偏差,真正将一日常规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礼仪意识、节俭意识、卫生意识。

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营造育人氛围。本期学校教导处和少先队牵头组织开展每月一主题的教育活动,如三月份的“历史的选择”为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四月份的春游野炊和清扫校园周边白色垃圾社会实践活动;五月份的经典美文诵读活动;六月份的新队员入队仪式及文艺汇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力得到了培养,锻炼了意志,开阔了视野,享受到快乐,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品质在快乐中提升。

4、抓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我校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利用每周二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组织学生开展阅览图书、下棋等文娱活动,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同时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与留守学生交心、谈心、辅导,定期和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家访,帮助解决他们学习生活等困难,让他们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二、精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抓教学常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本期继续根据《中心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评分细则》和我校教学管理制度,充分

发挥教导处的督导功能,期初教导处明确各项教学常规要求,让教师们有条可依,期中、期末对全体老师的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督查检评。特别在教师的课堂常规管理上加大力度,杜绝教师上课离堂的现象,切实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将教学过程管理落到实处。

2、抓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以“有效评课”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每人一节的研讨课,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研讨交流,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并通过收看名师课堂,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有效课堂”的构建。

3、抓学科教学监测,促教学质量提高。我校牢固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意识,强调教学质量是第一生命线。要求全体教师期初认真制订好如何提高两率的具体措施,学校在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关键环节、关键学科、关键教师,落实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广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得我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学年末验收考试中,各学科教学成绩合格率均达镇标,且有学科居全镇前三名。

4、抓具体学科教学,促学生全面发展。本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按课表上好艺体学科,教导处对教师按课表

上课情况巡视检查,并在例会上进行通报。教师们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带着学生唱起了歌儿。操场上有跑步、跳绳等活动的身影,校园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了,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

三、加强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安全工作始终放在工作重中之重,经常教育全体师生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期初与各班级、各老师签订班级安全管理责任书、路队护送责任书等,做到层层落实,人人有责。充分利用校务例会、周一升旗仪式、法制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定期组织教师检查学校的安全状况,确保了全期无责任事故发生,稳定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四、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5.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五

各系:

根据学期工作安排,拟于4月下旬开展本学期学生工作期中检查,具体通知如下:

一、检查形式与时间安排

由学工处、团委相关工作人员和每系各一名辅导员成立检查小组,对各系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请各系于4月25日下午16:00前将参加检查人员名单报学工处。

检查分两阶段进行。

1、资料检查。4月26日,10:00-12:00,动力系、船舶系;14:00-17:30,机械系、电子系、经管系。

2、集中交流。4月28日,地点待定。各系学工办主任(辅导员)汇报,互动交流。

二、主要检查内容

1、资料归整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常规数据记录:包括学生考勤、星级文明寝室建设、学生奖惩记录、上学期综合素质评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体测等相关原始资料。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例会会议记录、工作手册记录情况、上学期考核具体数据。

学生注册活动:各项活动原始资料(通知、计划、总结、获奖情况)。学生党、团组织建设:(1)党支部计划、总结及“三会一课”记录;(2)团发文件,各类通知的存档;(3)团干任职情况,包括系、班级团干部任职情况备案材料;(4)系、班级团干部的考核制度和考核结果的原始档案;(5)推优工作;(6)团支部工作手册的填写情况;(7)分团委例会会议记录。

学生会组织建设:(1)学干任职情况,包括系、班级学生干部任职情况备案材料;(2)系、班级学生干部的考核制度和考核结果的原始档案;(3)学生会例会会议记录。

评估资料:以相关评估条目为准。

2、在激励学生党团员作用的发挥、班级管理、学生常规管理、宿舍文化建设探索等工作方面的好做法、新举措。

三、检查要求

请各系做好期中工作小结,内容包括:学生常规管理(早操、晚自习、晚归、星寝创建等),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学风建设,学生奖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党、团组织及学生干部发挥作用情况。总结常规工作不用详细陈述,重点是亮点、特色、不足与难点,检查时上交,并做好交流准备。

6.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六

如何进一步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我个人认为需抓好一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宣传工作

邓小平说, "宣传工作就是一切革命工作的粮草"。之前, 我们认为只要实实在在的做了事就可以, 没有意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实践也证明, 只一味埋头苦干不适应当今潮流发展, 我们既要扎实工作, 也要积极对外宣传, 展示自身风采。我们的认识提高了, 新闻宣传队伍就有声势、有力量、有前途。同时也能鼓起一种宏大的士气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吃苦耐劳、深入基层、创造佳绩的精神来。

二、大胆探索、创新宣传模式

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努力创新宣传形式, 不断改进宣传方法,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进一步增强我所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扩大宣传动员的覆盖面。既要有集中性宣传, 又要有经常性宣传;既要有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宣传, 又要有深入细致的针对性宣传;既要有深度, 又要有广度。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 灵活运用新闻报道、专题专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针对以往不足加以改进, 实现由单一信息向调研性、综合性信息转变, 由常规信息向特色信息转变, 由事后报送向及时报送转变。要多动脑子想点子, 大胆创新, 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三、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做好典型宣传

总结典型, 宣传典型, 推广典型, 将先进的成功经验提前造势, 正确引导各地的实践, 是新闻宣传先导性的重要环节。让成功经验提前造势, 必须及时发现典型, 挖掘典型, 掌握典型的特点, 在宣传中有的放矢, 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让成功经验提前造势, 必须注重宣传不同的典型, 通过生动、形象的典型宣传, 促进基层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严守宣传纪律, 确保宣传的正确导向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是新形势下党的新闻工作的中心任务, 也是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的一个基本原则。一定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做到积极主动、有声势、有力量、有效果;在舆论引导上要得当。宣传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 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严守宣传纪律, 确保正确导向。要主动和各部门多联系、多沟通, 虚心向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学习, 努力掌握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 确保宣传报道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 确保宣传报道工作不出任何纰漏。使舆论引导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激发力。

五、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否有一个具有现代化素质和强盛工作精神的新闻队伍。因此, 应该把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以切实的工作计划, 可行的工作步骤, 不断的提高本单位新闻宣传人才的素质水平, 培养一批骨干人才, 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向前发展。在实际工作中, 要抓好这样两点:一是要抓好新闻宣传人才的培养, 利用和提拔, 要建立相应的用人机制。对热爱新闻宣传工作又具有一定的新闻宣传能力的人才, 要关心、培养、支持、任用。二是要加强新闻人才的培训力度, 不但要坚持经常性的培训制度, 而且要把握好培训的方法和角度。首先要从理论的角度提高新闻人才的政治思想水平, 使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 不转向。其次是要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提高新闻人才的新闻采写水平。以送外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单位培训和自学成才相结合的方法, 全面提高宣传人才的业务素质。在抓好以上两点的同时, 还要不断的完善宣传工作的奖励、激励机制, 这个机制主要是对新闻宣传工作者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 要给予适应的、及时的奖励。

7.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七

2010学年第二学期,继续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教导处工作安排,进行每周四活动,本组参加学生有20人,主要地点放在四年级三班。现将本学期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紧围绕市级各类科技竞赛进行活动。

本学期科技方面的竞赛有科技创新大赛,经过努力,我校在创新大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二、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经常给给学生找一些课外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也勤于动手,善于从自然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办法,这些办法如果能做成实物就是发明创造。不要以为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事情,小学生也能成为发明家。如宋传昊同学觉得锅盖的摆放非常占位置,设计出了一个扇形锅盖,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三、让学生自己积累、查找相关知识。

老师凭上课讲的一点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积累,看到容易好做的就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这样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积累了经验。

四、注重活动的拓展,争取家长的支持。

很多家长认为科技兴趣占用了孩子的时间,可能会造成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针对这一点,我注意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了解,让家长明白科技兴趣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还会促进学习。因为科技创新大赛中的项目需要花费孩子们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特别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关心。科技竞赛中的成功,也促进了学生对科学学科的热爱,进而促进了对学习的热爱,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8.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八

一、举办活动

(一)学习委员培训站

活动时间:

参与对象:09级10级新学委及09级优秀学委

活动内容:召开座谈会,请09级优秀学委和新学委分享大学学委委员的工作经验及注意事项,并向新学委提出学习部要求同时部署本学期学习部相关工作。

(二)饮食文化节

活动时间:11月—12月

参与对象:集美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活动内容:

1、文化交流—品茶与喝咖啡

2、食谱设计大赛

3、食品包装识别大赛

4、九餐最佳服务员评选

(四)英语角

活动时间:

参与对象:

活动内容:

二、部门建设

(一)纳新工作

1、纳新人数:8人

2、纳新标语:

3、纳新宣传方式:发传单,给宿舍成员写信

4、纳新考核方案:通过前期工作,从对待事情的态度,对部门工作的关心、完成工作的能力和与其他成员的相处四个方面来对新干事进行考核。

(二)部门安排

1、纳新工作完成后先举行一个部门全体成员见面会,通过各种小游戏让部门成员相互熟悉。

2、定期召开部门会议主动了解新干事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加强了解、促进交流。

3、在第一学期内举行部游,促进部门成员的感情。

9.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九

1 以大力开展新闻宣传为载体,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宣传无偿献血、传播人间真情友爱的舆论导向作用

新闻媒体的宣传具有范围广、力度大的特点, 再加上新闻媒体正面宣传无偿献血工作, 不仅是对无偿献血事业的一种肯定, 更是会有效的提高群众对血液中心的信任度, 从某种程度上大大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社、通讯平台等各种媒体, 围绕无偿献血者是血液安全的源头, 定期献血者不仅是最安全的献血者, 也是建立可持续血液供应体系, 满足所有病人输血需求的基础等内容, 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和定期献血对促进健康的重要意义。

其一, 辽宁省血液血液中心自建中心网站, 公开血液中心动态、献血法规、献血注意事项等, 全年更新中心动态新闻50余次, 更新健康常识等30余次;并开设了讨论区, 方便献血员在这里讨论献血感受, 为没有献过血, 但却有志于参加此项公益事业的人消除紧张感、恐惧感, 网站的设立大大方便了沈城市民对无偿献血事业的了解。其二, 在沈阳电视台黄金栏目《沈市早报》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一旦血液中心有缺血的情况发生, 马上会进行社会报道呼吁, 为保障沈阳市民用血安全建起了第一道防线。其三, 在沈阳市的大街小巷随时都可以看见公交车上印着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宣传标语。其四, 与沈阳电视台合作, 在黄金时间播出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在广播电台交通FM97.5频道每周播送献血的热点新闻和消息, 《沈阳日报》和《沈阳晚报》刊登献血先进人物的事迹和血站活动的热点。其五, 为庆祝《献血法》实施10周年, 辽宁省血液中心向市民和无偿献血者发放明信片, 给每一位无偿献血者发送爱心短消息, 让他们感受到辽宁省血液中心人对献血者的无限关爱。同时, 血站还建立宣传队伍, 加强新闻宣传力度。每个科室选拔一名热爱宣传的能手担任信息宣传员, 找老师定期进行写作宣传培训, 不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今年被辽宁、沈阳等媒体正面报道1000余次。

2 开展丰富多彩、符合时宜的宣传活动, 扩大无偿献血事业的宣传面, 使无偿献血、无尚光荣的意识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通过“情人节”、“3月5日学雷锋”、“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母亲节”、“614世界献血者日”“奥运会”等特殊节日和时期, 举办无偿献血奥运志愿活动, 加大街头宣传活动的力度, 成立了共计万人的沈阳无偿献血志愿队和辽宁省血液中心党员、团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迎奥运、庆七一”全中心写作能力大比拼活动, 在全市范围内举办无偿献血奉献爱心活动, 向献血者赠送福娃、手机链、玫瑰花等奥运纪念品和符合时宜的纪念品。丰富多彩的无偿献血活动, 使市民献血热情高涨, “6.14”世界献血者日活动当天有719人献血, 奥运期间, 全市共有1000余人参加到无偿献血事业当中来。与平安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专门针对献血者的保险卡, 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一份安全保障。同时购置多样化的无偿献血纪念品的标准, 更好地回馈无偿献血者。此外, 通过无偿献血社会监督员会议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 广泛征求献血者的意见, 以更好地监督血站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经调查, 今年献血者服务满意率达99%以上。

3 以辽宁省血液中心为基础, 中街、北行2个献血屋为发展, 办好站报, 建立无偿献血宣传长效机制

为了转变“献血有损健康, 献血与我无关”的观念, 创造“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认识, 使他们自觉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 各地利用各种媒体、多种形式, 进行长时间、全方位的宣传, 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了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和科学知识, 消除了疑虑, 增强了对无偿献血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调动了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无偿献血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加强大中院校、企事业单位的无偿献血宣传, 扩大无偿献血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增强广大市民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我中心坚持全年365天, 面向社会开放, 每一位到辽宁省血液中心参观的市民都会得到中心职工热情的招待和耐心的讲解, 化解市民对无偿献血的恐惧感, 增加市民关于无偿献血的知识, 使“献血无损健康”、“捐助血液, 就是救助生命”、“平时我为人人、急时人人为我”的社会公益意识和互助观念深入人心, 为推进无偿献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辽宁省血液中心将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列入科普宣传周活动, 认真制定预案, 通过悬挂横幅、派出义工、发放折页、设置展板、测量血压、鉴定血型、开展讲座等进行宣传, 同时, 各地还拓宽宣传渠道, 宣传无偿献血, 沈阳市为促进个人自愿献血率的提高, 制作了无偿献血IP电话卡和无偿献血纪念封。无偿献血IP电话卡给参加献血的大学生作纪念, 无偿献血纪念封则赠送给每位无偿献血市民。还建立了邮政代办所, 工作人员在纪念封上加盖当日邮戳, 将纪念封发放到每位献血市民手中, 以便市民留下永久的纪念。

4 双管齐下, 加强血液中心的宣传力度

对内对外宣传, 相辅相成, 互相推动, 促进辽宁省血液中心形象的不断完善。中心首先要做好中心内部的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 强化内在素质, 树立良好的形象, 提高献血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以此为基础,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积极、及时的报道中心、宣传中心, 更好的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好的为献血者和临床用血单位服务。真正做到工作领先、宣传跟上、为辽宁省血液中心成为全国一流血站奠定坚实的基础。

辽宁省血液中心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分析无偿献血工作形势, 尽快建立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 努力改善服务, 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 克服松懈和畏难情绪, 发扬成绩, 持之以恒, 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

[1]任晓辉, 孔令全, 杨秀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1995, 8.

[2]郭美香.浅谈营销战略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5, 12.

[3]杨振东.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增强医院生存发展能力[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12.

[4]范承斌.论新形势下医院领导体制的改革[J].中国医院管理, 1990, 7.

[5]程彩云.做好宣传工作促进中医院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 1996, 6.

10.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十

作为团、学、青三大组织里的一个较为年轻的部门,我学风部承担着系学风建设监督的任务,秉承着几年来宝贵的工作经验,继续发扬为同学们服务的精神,为系的学风建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2010刚落下了帷幕,2011又接踵而至了。有总结才能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也才能更好的开展部门的工作。下面是我对部门这一学期以来的一些工作总结。

一、部门内部建设

在新学期开学之初,我们就开始筹划部门的招新工作,为部门新鲜血液的注入做好准备。经过一系列的面试等招新活动,我们成功的为部门招进了四名优秀的助理。在招新过程中,部门成员也当了一次“面试官”,以另一种方式再次体会面试的气氛,学习一些面试技巧等。

调干后,我部门形成了由一个部长三个副部带四个助理的人员配置。为了更好的开展部门的各项工作,我们把工作分为早、晚签到,晚自习检查,文字资料处理,协调沟通等几方块,并且将它们细分给各个副部来负责,由副部带助理熟悉相关模块工作。虽然分工明确,却没因此而影响部门的团结凝聚,大家共同完成工作,分工不分家。

二、工作重心

本学期是10级新生的第一个学期,也是他们进入部门的一个磨合期,所以我们的工作重心主要有二个:一是部门的日常工作,早、晚签到,晚自习检查等,同时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相互配合旨在寻求最适合部门发展的方法,达到共同进步。在不断地摸索和改进中,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如早签到方面,我们大胆尝试在副部带领助理一个月后,接下来的工作完全由助理负责,副部主要起着指导、监督和协助的作用,这就一改之前的副部手把手带助理一个学期的方式,给助理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在处理事情时能更沉着冷静不断提高办事能力。同样,在晚自习检查方面,我们也尽可能多的给助理锻炼机会。在这些改进中,我们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果,助理的处事能力、交际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加强对助理各方面的培养工作。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尽可能多的为助理提供锻炼的机会。同时也注重对助理的理论提升环节,分时间分人次地对助理进行谈话等,鼓励助理利用多渠道来提升自己。在对助理的培养中,注重对他们的责任心、思维、创新的培养锻炼,视时视场合地委任助理一些责任,给他们信心,让他们能放开手去锻炼自己。

三、下学期的计划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对于不同的年级我们的侧重点也会做相应的改变。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抓好早自习和晚自习这一块,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和自觉性,有效的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高年级除了以上两点外侧重点就是要抓好上课到课率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到后面同学们的积极性的热情就愈低,我们只有把这些重视起来才能真正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也才能更好把我系“永争第一”的文化继续传承和延续下去,而这方面主要就是通过各班纪检委员来做了,我部门主要就是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了,为了工作能有效的开展,我们召开所有的纪检委员会议把相关事宜交代清楚并进行相关答疑工作。

11.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初中物理课程计划,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各类器材的作用,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我校的实验工作做出计划。

二、本学期的工作目标

通过对上学期工作的总结和现状的分析,本学期在原来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继续本着提供最优服务的精神进行工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使实验室的常规管理进一步走上正轨,探讨出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本学期进行完善、形成、实施。使实验室的常规管理走上规范化。

2、对分组实验的管理也要制定出一套合理、完整的程序方案,使分组实验的管理有章可循,并根据实验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对管理程序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3、主动协助教师研究、革新世界、制作新的教具。实验中配合教师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做好本学科的仪器清理工作,学期结束时写好学期实验总结,提出下学期所缺仪器申请计划。

总之,到本学年结束,使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从空白走上正规,模式趋于完善、成熟,为以后实验室的正常工作打下丰厚的基础。

实验安排计划

物理实验室

12.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十二

大家好!我们新田县是湖南省的一个山区小县。近些年来, 新田的教师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 这其中包含了《教师》杂志的关注、关心、关怀。《教师》杂志不仅成为新田教育的好帮手、新田教师好朋友, 而且也成为了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通过大家的努力, 近几年我县《教师》的征订数量都在千份左右,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教师》的征订工作贡献了一点力量。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点:

一、千言万语抓征订宣传。

《教师》杂志之所以办得这么成功, 一是刊物服务教师意识强。它的题材选择与教师工作业务紧密联系, 借鉴参考作用很强, 能给教师教学工作以实际的帮助。二是栏目有特色。“师德与育人”“培训与发展”“教学与研究”“学校与文化”“教育短波”等栏目紧扣当前教育工作实际, 都是当前教育界热议的问题, 表现了办刊者敏锐的眼光, 也激发了读者的兴趣。三是价格合理。学校和广大教师都能够接受。因此, 在每年的教育报刊杂志征订工作会议及学校工作会议上, 我们都反复重点推介《教师》杂志, 宣传它的特点, 突出它的优势, 从而扩大了《教师》杂志的影响力。

二、千方百计保公费订阅。

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 我们亲自找学校负责人, 宣传《教师》刊物:多订一本书等于多了一名好教师。它不仅能给教师提供工作方法、路子、经验, 而且能给教师送去很多知识, 为教师解难释疑。

三、千辛万苦辟自费途径。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三步走:

1. 抓队伍。

广大中小学教师是宣传《教师》征订的主要队伍, 他们的积极性关系到《教师》的征订数量。为此, 我们多次召开征订会, 在充分听取教师代表意见的基础上, 统一征订思路, 制定征订方案。并对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进行了业务培训, 向他们宣传《教师》杂志, 并把自费订阅《教师》杂志作为目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布置下去。

2. 改方法。

我们从以行政命令改为找米下锅, 教育局负责报刊杂志发行工作的工作人员分工包片, 深入到校宣传《教师》。定期汇报进度情况, 比一比谁的办法多, 看一看谁的效果好。这样, 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大家你追我赶, 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确保征订工作取得实效。

3. 搞活动。

靠活动吸引教师参与订阅。我们既不能搞行政命令, 又不能下任务、定指标, 而只能靠发动、靠吸引。为此, 我们设计了多项活动:有的学校召开了“学《教师》、用《教师》”座谈会, 有的学校举办了“我从《教师》杂志中得到了什么”演讲赛。这些活动的开展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调动教师征订的积极性。

由于不懈努力, 近几年来, 我县《教师》杂志的征订量每年都保持在1000份左右。

通过征订《教师》杂志, 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要把《教师》的征订当成份内之事。《教师》杂志的对象是全体教师, 我们的工作对象也是教师, 目标是一致的。因此, 我们始终把《教师》征订当成份内工作任务去完成。

二是要下功夫去研究。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领导要知人善用, 要充分调动每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要让大家自觉自愿地去开展工作, 而不能单靠权力去命令。

三是工作视野要宽。报刊杂志征订是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比较辛苦的事, 但是没有他们的支持和有他们的支持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对经济实力较好的学校采取的是学校支持和教师自费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这样, 既为教师们办了一件实事, 也为学校办了一件好事, 教师们有书看了, 很多想不通的问题想通了, 他们的思想变了, 人也精神了, 师德师风也随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总之, 我认为, 《教师》杂志就像我们的一只手, 我们要用心去爱她, 用心去保护她, 巧妙地运用她, 那么她就一定会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好处, 为教师带来实惠。

最后, 祝《教师》杂志越办越红火。

13.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十三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教学工作有了可喜的变化。在抓常规教学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一个“实”字,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服务、督查、创新”的功能,不断强化教学管理,狠抓小专题研究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师敬业务实意识。以深化教学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教育思想,让每一位教师快乐发展。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校本培训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质

本学期各教研组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学习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教师业务学习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师的需要,服务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境界。本学期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继续教育读本,切实加强小专题研究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研究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使教育科研真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同时做好继续教育学习笔记,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考试。各教研组积极上报继续教育成果,教务处认真评选上报惠农区教研室。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10月份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心得体会,选出优秀体会上报教研室参评,王丽琴、麦青获惠农区一等奖,张秀英、孙建宁、栾宁获二等奖,葛建林、哈翠琴获三等奖。

2、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学校的骨干教师担当着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艰巨重任,是学校发展必须紧密依靠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起示范和带动作用,务实进取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本学期对《骨干教师培养和考核办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骨干教师的教研任务:一是积极主动参加网络教研活动,骨干教师必须每周参加一次网络教研,上传文章和参与研讨,教务处做记录。二是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题讲座,由教研组具体安排。三是上好一节示范课或研讨课,由教研组安排。四是力争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活动。五是承担继续教育三级培训工作。六是主动承担课题研究,在小专题研究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本学期在《宁夏教育》、《惠农教育》上发表论文5篇。

3、加强新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

新教师是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一大支柱,他们的培养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我们学校确定新教师的培养一是起步训练抓“四早”,基本习惯早养成。要求新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做到准时上课,按时下课,穿着大方,举止文明,举首投足间流露出为人师表的良好素养和气质,在师生中树立起教师应有的风范与形象。教学基本功早磨练。鼓励新教师不但要“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一口准确的书面语,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练一手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还应要求他们不断钻研,迅速熟悉《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并能较科学地处理教材。课堂管理能力早形成。加强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要求新教师作到严而有“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育为主,表扬为主,讲求实效,作到严而有“度”,既要尊重爱护学生,又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内外都要文明守纪的习惯;作到严而有“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乐学善思,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长目标早确立。新教师在优秀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两年的努力,独立上好所教学科,再经过三至四年的努力,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进而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向学科带头人的方向努力。努力实现“一年学着干,二年比着干,三年领着干”的奋斗目标。对新教师的培养重点放在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上。新教师要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习教学方法,体会教学风格,领会奉献精神。教研组要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对子,明确师徒关系与相互职责。指导教师要为培养教师队伍后备军出力,努力带好新教师,给他们上好示范课,指导他们在业务上尽快成长;新教师应经常去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同伴教师的研究课。9月份进行了新教师汇报课,召开新教师工作汇报会。在学校教学精彩片段评选活动中孙萍获一等奖。在学校小专题研究成果评比中孙萍、栾宁获二等奖,郭艳、陈慧琴获三等奖。

二、校本教研

1、强化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备课要做到“三结合”,即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相结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智力开发相结合,德育渗透、知识体系及心理素质相结合。加强教学月度常规检查,教务处将常规教学检查融入平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采取分学科、分小组进行,每月检查一次,将结果及时反馈到教研组,提出具体

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和提高备课水平,确保课堂教学的容量、密度和内容能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上课过程要精细、方法要灵活。要求做到“三个不”,即不上无准备、无教案的课,不上无目的、无要求的课,不上无容量、无密度的课。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反应,要教得扎实,讲得到位,练得有实效。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课堂练习的训练要及时、容量要恰当。要重视基础训练,作业分层要求,抓好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加强对作业的有效控制,学生作业、练习布置要科学合理,严禁乱印乱订,教务处定期检查,严格控制,重在质量,做到有效练习,练有效果。

对学生的辅导要及时、针对性要强。要求特别重视个别辅导,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充分发挥分类辅导、分层推进的作用,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上升空间。单元测评要科学、难度要适中,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次数、难度、题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下阶段的教学工作,重在发挥测评的诊断功能,同时九年级教师要根据中考命题的情况,深入研究,把握好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语文阅读课质量,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总结阅读课程经验,推广阅读成果。尝试数学学习辅导的方法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强英语听力与阅读训练,提高学生会话能力与阅读能力。注重理化生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九年级要制定出优生的培养方案,确保优生的突显,带动中间生大面积提升为中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2、落实小专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小专题研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教学即研究,每一教学课时的完成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束,而是课堂教学新的创造的开始,是研究的开始,教室应成为研究室。每位教师要根据小专题研究的需要,按照“确立研究点——设计教学——课堂实践——反思诊断——修改提高”的程序,植根于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观测、思考、实践、研讨,逐步形成小专题成果。小专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融为一体。教研活动必须与小专题研究相结合。开学期初,教研组要经过充分

讨论,针对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个小专题,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突破,以小专题为目标来组织案例分析、课例研讨以及撰写教学反思、教研论文。主要步骤是:一是寻找问题,叙述问题,教研组要认真填写问题统计表上报教务处。二是确立专题,分析案例。案例分析就是在小专题研讨会上,小专题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小专题出示相关的案例,教师围绕案例中的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在不同教师的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共享资源,拓宽思路,提升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三是小专题研究的落脚点要与教研组“三课”活动融为一体,教研活动为小专题研究创设良好的发展平台。为了将小专题研究根植到课堂教学中,教研组本学期组织教师根据所确定的小专题上一堂研究课。具体作法围绕小专题研究进行说课。教师介绍自己近期小专题研究的实施策略、研究点及达成的目标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现场观摩听课。教研组教师和学校领导共同参与。并对课堂教学进行片段录像作为后续研究的重要素材。集体会诊评课。评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组长课前确定中心发言人。评课要根据小专题研究方向,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着眼点,对设计的理念、教学策略、研究点的落实、目标的达成等方面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诊断。同时,每个听课老师要结合自己小专题研究过程进行补充评价,授课教师根据评课人的分析诊断,对小专题研究进行很好地反思。教研组要根据教师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形成研究成果集,成果集可以是叙写的教学故事、案例、研究报告、专题小论文、专题反思等,作为学校期末小专题研究成果评优材料。评估鉴定。由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对研究的情况进行专题小结,为教师后续研究指出研究的方向。每次活动中学校都要征收教师在小专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共同参与分析讨论,在不同教师的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共享资源,拓宽思路,提升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小专题研究与教师成长融为一体。各任课教师全面系统总结一学期小专题研究工作经验,形成研究成果,教研组将本组优秀成果上报教务处出优秀成果集。12月份进行了小专题研究成果的认定、评优、展示。

3、加强课题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管理,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校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增强课题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树立研究过程重于研究结果的意识,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以达到课题研究成果效益的最优化,建立课题负责人责任制。5个市级课题要注重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方法。每一项课题都必须建立研究档案,确保档案的科学、完整。学校期中前对已开题的课题进行检查验收。12月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参加全市经验介绍。本学期参加自治区首届教科研成果评比马玲荣获二等奖,王丽琴、王跃兵获三等奖。王跃兵负责的自治区级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立项。

4、强化教研组管理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研的最基层组织,也是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主要场所,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开展,以全组教师的需求为基点,教师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形式,喜欢研讨什么内容,这是教研组长要认真思考的,凡是教师需要的,教学需求的,都应该成为教研组活动的内容。创新教研组工作一是关注教育观念的运用。鼓励教师立足学科,放眼整体,教研时既要聚焦自己的学科特点,体现学科要求,更要把教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教学时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培养,更要考虑对于促进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意义。二是教师学习内容上的创新。教师的学习要求由过去单一的教学技能、教学经验的学习拓展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观念的更新;由过去单一的学科理论的学习拓展为理解、关注教育的整体发展变化。三是教研、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教研活动时更多的体现“以师为本”。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倡导教师自主定课,备课组、教研组集体磨合,使公开课成为反思、磨合基础上的高层次的常态课。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生为本”,关注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之间的联系,关注教学中更多的可能性。四是集体备课创新,强化集体备课制度。每次活动要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并能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活动要有记录,同一备课组力求做到五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基本例题、习题)。特别是九年级教学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适当赶进度,备课组一定要加强研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五是加强课堂教学精彩片段的研究。通过教学精彩片段研究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探讨课堂教学片段反思途径和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总之教研组活动开展应充分考虑教研组今后的发展,将本组发展目标与教师发展目标,学校

发展目标结合起来。11月份学校组织教学精彩片段评优活动。在惠农区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技能大赛中雷光礼、牛新文获一等奖,刘玲、孙建宁获二等奖,李占军、王占元获三等奖。

14.宣传部1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篇十四

1.实习概况

按照“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我系1234081班53人于本学期第16-17周进行了电子工艺实习。实习由老师指导。

实习期间,学生态度端正,实习认真,最终顺利完成了电子工艺实习任务,达到了实习目的,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教学计划。

2.实习教学与组织管理

本学期电子工艺实习系樊主任、王主任高度重视,资金上大力支持,实验中心开放电工实验室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必需的场所。

本次实习总体情况良好,实习班级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完成了实习任务,指导老师认真负责,做到实习前认真准备,实习过程中精心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也关心爱护学生,实习效果明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能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联系运用到对实际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测试上,了解了现代电子产品的设计、PCB电路板的设计工艺流程,掌握了焊接、器件测试等基本操作技能,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实习成果

实习期间第一阶段学生进行焊接练习。第二阶段每人用实验板焊接声光控电子开关电路板一个,练习布局装配、安装、焊接、排除故障、调试的方法步骤。同时部分优秀学生帮助其它同学分析查找故障原因。第三阶段两人一组完成负反馈、养分放大电路2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板的装配、焊接、调试,每种26块。

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了26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之集成运放实验板(电压比较器部分)的装配、焊接、调试。

4.实习经验

把电子工艺实习的任务和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模块制作结合起来,在完成电子工艺实习任务的同时,成品可提供给实验中心供低年级的学生做模电实验用,弥补了模电实验模块短缺的现象。

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提高成品合格率。

实习中要严格要求,用人人过关的方法,督促学生自己查找问题、排除故障,体验装配调试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严格要求装配焊接工艺,不符合要求的返工,使学生树立工艺和质量意识,高质量的完成实习任务,同时为电子设计大赛挑选苗子。

4.实习建议

在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生对实习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总结如下:

①建议学校进一步增加实习经费的投入。

②建议学校改进实习条件,建立专用电子工艺实习基地。③加强设备工具的管理,责任到人,防止丢失和损坏,对丢失的要照价赔偿。

5.将来实习需注意的问题

① 合理选择实习任务。要求任务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提高题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以提高学生实习兴趣,同时突出新颖性。

②在学期初报批实习经费计划,以便能够提前采购实习用电子器件、工具等。

③努力加强实习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实习时间的落实,保证实习效果和质量。

2011年6月18日

上一篇:关于小学重阳节感恩活动方案下一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