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2024-09-20

漳州市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8篇)

1.漳州市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一

XXXXXX

创建省级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我中心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关心重视下,认真按照卫生部《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指导方案》的文件精神,以创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契机,抓住机遇,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社区居民一致的好评。现将我们创建省级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于年月筹建成立,为差额拨补事业单位,编制人;现实际在岗人,编制内人员为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人,主管中医师人,主管护师人,卫生医师人。辖区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万人,外来人口达 万人;下辖个(社区)居委会和个村委会。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分工,明确责任,逐项落实。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创建省级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通知”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自觉性,同时成立了创建活动业务技术指导小组,对创建活动进行详细的组织安排和业务指导; 1

在创建省级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年多时间内,预防接种、医疗康复、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儿童保健、妇幼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有效推动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2、抓住有利时机,改善服务环境

中心2008年刚成立,依托在区疾病控制中心,由于办公面积有限,条件简陋,完全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我们通过积极努力,多方协商,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列入XX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并争取到中央项目增投资金120万元;位于XX内,新建一幢五层综合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1121平方米,建设用地约700平方,项目总投资约万元,基本满足了医疗业务用房及办公用房。于2011年9月正式搬迁新址,使用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视觉识别系统标准科室牌,科室设立基本齐全,建立了电子信息系统,硬件设施进一步加强,为社区卫生服务各项职能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为为整洁、舒适的医疗环境,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居民服务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高。

3、加强学习培训,强化能力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职能的各项能力建设,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我们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一是聘请退休副主任医师坐诊,让百姓享受到家门口的专家服务;二是积极选送技术肯干参加全科医生及社区护士培训,及省厅组织的社区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社区护理、社区急救等培训,近年来中心共选派15人次参训,已有8人取得全科医学岗位合格证书;三是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组建社区医生服务及预防

保健服务团队,落实责任,签约管理,在建立居民档案的基础上,开展社区慢性病筛查随访管理指导、提供老年保健等基础性服务,推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运行和发展。

4、规范内部管理,增强内涵建设

创建省级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启动后,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结合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在规范服务行为上下功夫,主要以五方面工作为抓手。一是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二是落实各项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三是实施药品“三统一”控制药品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四是强化服务管理,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五是加强细化绩效考核,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以“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根本标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5、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满意工程

在抓好社区卫生各项公共卫生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基本医疗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中医药服务,中心结合创建活动,落实基本医疗规范、护理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科服务,使社区居民从根本上能够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为标准,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了服务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主要成效

(一)基本医疗业务明显增加

2011年中心综合办公楼正式搬迁后,我们按照社区卫生设置要求,对科室进行了装饰和美化,倾尽全力打造优美服务环境和温馨的医疗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安全价廉的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看病。聘请名医坐诊和上级医院医师定期巡诊,方便了社区居民就近医疗的迫切需要,门诊量明显上升,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群众就近医疗的问题。同时积极实行药品三统一,药品零差率销售,降低了门诊费用,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2011年为XX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

(二)基本公共卫生得到落实

1、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收集卫生信息,以开展义诊、免费健康体检、送医送药咨询等形式,深入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社区健康调查,规范各类图表、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已建立纸质档案数17064人份,建档率60.1℅,并录入电子档案。

2、健康教育方面。配备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深入社区了解居民健康卫生状况,掌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各项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寓教于乐等形式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增强了居民健康意识,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了居民防病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疾病的发生。共发放卫生知识宣传单4000多份,开展健康教

育讲座共12场次,大型宣传活动6场次,接受知识培训的居民有3800人左右;刊出健康教育宣传栏6期,分发健康教育处方2950多份。

3、老年保健方面。制定老年保健工作方案,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药保健宣传,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意外伤害的预防。共建立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1607份,建档率65.8%,管理率53.6%。

4、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做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监测和处置,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配合区疾控做好个案调查和随访,协助区疾控做好艾滋病的宣传、指导服务。

5、慢性病防治方面。由专人负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制定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筛查、随访工作,做到明确管理范围,明确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加强健康教育,规范居民卫生行为,增强慢性病防治意识;制定高血压、糖尿病干预计划及管理流程,明确干预措施,规范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并定期进行评估,指导合理用药。共筛查高血压1148人,规范管理率为69.97%;糖尿病筛查279人,规范管理率为70.92%;其它病筛查112人。

6、重症精神病管理。开展了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及教育工作,疏导精神、心理疾患;因本社区没有配备精神卫生专业的医生,在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辖区内共筛查重症精神病人49人,管理

率85.7%。

7、预防接种方面。作为公共卫生的服务窗口,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更好的为接种对象服务,竭尽全力做好门诊接种工作。2011年,共为161名儿童建卡,计免接种98%以上。

8、妇女保健方面。做好叶酸的发放工作,今年共为300多位待孕妇女发放叶酸。应管理孕产妇340人,孕产妇系统管理262人,系统管理率92.3%,产后访视250人,访视率90.5%。

9、儿童保健方面。由于原区医院儿童保健材料数据移交不完整,据统计,0—6岁儿童数2007人,儿童系统管理1710人,系统管理率94.1%,体弱儿筛选管理43人,管理率100%。

10、卫生监督协管方面。派卫生协管员积极配合区卫生监督所对学校周边餐饮店食杂店进行综合整治,共下发整改通知书51家,巡查无证餐饮、超市18家。

四、存在问题

在创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中,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示范单位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宣传力度不强,基本公共卫生氛围不浓,群众健康意识淡薄,影响了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二是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如在精神卫生和社区康复工作方面,还存在技术人员缺乏及康复器材配备不足等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中心将继续按照《2012年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标准,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

务水平;针对薄弱环节,积极整改,主动推进,不断完善,努力提升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水平。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宣传氛围,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促使居民积极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来;二是强化学习培训,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内部管理,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提升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水平。

2.漳州市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二

一、主要做法

1. 创新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着力点, 明确创建标准和目标。

全面开发就业岗位, 使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率在90%以上, 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率在95%以上, 社区内无一家多人下岗失业的就业困难户, 无长期失业者, 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有培训意向的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社区内小额贷款的到期还款率在95%以上, 对失业人员、协保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纳入服务的覆盖面达到100%。

2. 创新岗位开发机制, 多层次多形式安置就业。

一是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全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9000个, 累计安置4050就业困难人员1.4万人。二是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中,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 充分发挥公共就业基层服务资源优势, 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求, 开发保安、保绿、保洁、托老、托幼、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等就业岗位, 安置辖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全市创办社区就业实体242个,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700余人。三是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安阳市区建立了7个创业园区, 通过给予房租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鼓励吸纳失业人员就业。四是就业服务进社区。作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的主要措施, 通过常年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送项目、送温暖“六送”进社区活动, 每月一至两次到街道、社区现场召开用工洽谈暨项目推介会, 把岗位信息和创业项目送到下岗失业人员家门口, 提高了再就业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3. 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手段, “一盘棋”盘活基层就业服务。

全市各街道, 社区劳动保障所、站都开设了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 实行“一站式”服务, 为求职者设立政策宣传栏、服务指南、办事须知、服务监督电话等, 对于在服务型、商贸型企业实现就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及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 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所及时为他们办理保险补贴等有关手续, 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就业。去年以来, 一种“棋盘式管理”模式, 在全市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得到推广。社会服务大厅里悬挂起一块“棋盘”, 整个社区楼院小区分布、每个家庭状况以及人力资源情况都一目了然。棋盘以家庭为单位, 把辖区劳动者就业、失业状态分别用绿、红、黄三色棋子表示, 绿色表示全部就业, 红色表示零就业家庭, 黄色表示有失业人员;并且用拼音字母标注家庭中每位劳动者的状态;对于新成长劳动力、退休人员以及流动人员也都能及时变动标注, 使辖区内每个家庭中的每位劳动者的动态变化状况都能跃然棋盘之上。由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每月进行跟踪服务, 随时掌握辖区居民就业状态, 并针对失业人员实际情况和就业需求, 提供免费培训、职业指导、岗位信息等就业援助, 实行分类指导, 个性化服务。一盘棋使复杂多变的辖区就业服务实现了动态管理。

4. 创新就业援助模式, 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家庭至少有一个实现稳定就业。

为了使就业援助制度化、经常化, 近年来, 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政策帮扶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政策帮扶、技能帮扶、岗位帮扶、资金帮扶等措施, 使就业困难人员得到了就业安置和政策援助, 帮扶覆盖率在90%以上。一是建立申报登记认定制度, 实行“个人随时申报、社区适时核实、街道 (乡镇) 及时认定”的程序, 对辖区内就业家庭进行登记认定管理。二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各县 (市、区) 以及各街道 (乡镇) 、社区按照零就业家庭申报、登记、核实、公示、认定的程序, 依托全市四级就业服务网络系统, 及时掌握街道、社区和用人单位情况, 实现信息共享, 属地服务管理, 健全完善工作台账, 实行就业跟踪服务。三是建立援助制度。通过建立就业服务承诺、“一对一”结对帮扶、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和跟踪回访制度, 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得到就业援助和帮扶。

5. 创新考核评估标准, 确保创建活动达到实效。

一是细化考核标准。制定了《安阳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考核评审办法》、《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考核标准》、《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考核细则》、《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 从队伍建设、基础管理情况、各项服务情况、就业安置情况等四方面十六项内容对社区进行综合评估考核。二是定期督促检查。组织人员定期对基层就业服务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在考核评估过程中, 听取创建活动的全面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基础台账和落实政策有关手续;实地查验, 一站式服务、信息联网、政策宣传形式及安置基地、社区服务网点等相关情况;采取入户或电话抽查的办法, 从就业登记台账或就业数据库中随机抽取部分下岗失业人员, 了解其就业状况和政策落实情况。三是建立动态激励机制。每年都要召开基层平台创建及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会议, 对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的给予表彰, 颁发“优秀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社区”牌匾, 达不到要求的予以取消, 形成了动态管理的激励机制, 确保社区就业服务健康发展。

二、改进建议

安阳市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活动以来,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工作制度和工作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因此,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1. 持续强化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

抓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特别是县 (市、区) 、街道 (乡镇) 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 加强网络建设和基础管理, 创新工作机制, 拓展服务领域, 逐步实现县 (市、区) 与各乡镇就业服务联网,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推动城乡统筹就业一体化。

2. 继续开展示范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

继续组织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2010年全市“示范社区”要达到30个;继续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信用社区”创建活动, 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要在75%以上。要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提供就业;献爱心、送温暖, 亲情助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开展其他公共就业服务;积极推动全民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创办社区实体开发岗位, 拓展就业;开展特色就业服务, 鼓励就业。要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3. 切实加强基层就业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

3.漳州市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三

1 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机构管理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近年来,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家庭”无缝化、三站式服务。中心下设5个服务站,用房均由街道免费提供;每个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设有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健康教育室、预防保健室、治疗室、计划生育指导室。每个服务站均派设1个全科服务团队,中心对团队实施两级管理考核。

卫生人才队伍不断优化。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职工217人、副高级14人、中级82人,徐汇区拔尖人才1人。其中全科医师40人,平均每万名居民4.6名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13人,平均每万名居民1.5名公共卫生医师。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 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国首家“社区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社区慢性病联动式综合管理》项目经过3年的研究,获“2010年徐汇区医疗卫生技术奖”、“第九届上海医学科技奖(社区卫生奖)”。《社区人群风险评估的量化研究和分级健康管理》获得2011年上海市医学会课题。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的活用为目标,以医疗健康信息的共享为方向,整合临床和公共卫生相关信息,建成了以家庭、个人为单位的健康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互通,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信息共享。实现全程就诊一次性收费,优化了患者就医流程,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中心”门诊及病房实现电子病史,全中心实现无纸化办公。

2 强化管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

实行“收支两条线”,经费保障到位。徐汇区政府不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收入全部上缴,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保持收支基本平衡,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更加凸现,真正实现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建立社区联动机制,确保公共卫生落实。街道分管卫生的副主任牵头成立“长桥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成员为街道各职能科室主任和区域内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辖区内的各方力量,推进卫生服务工作。

根据社区特点,拓展公共卫生项目。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社区特点,重点加强外来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除了落实国家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外,还在社区建立健康小屋,实行一校一医,开展健康管理,把服务对象扩大到健康和亚健康人群。

3 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

近年来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逐步推广全科家庭医生制服务。通过约定式服务为居民提供了连续、基础、综合和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有助于形成梯级就诊的合理医疗秩序,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家庭医生逐渐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截至目前共签约家庭8386户。

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辟了中医服务专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配备了中医全科医师,开展了中医体质测试,中医治未病4633人次。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中药服务,并成功创建了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的建立,门诊诊疗费的减免,促进医疗重心逐步下沉。中心门诊总量由2008年的62.1万人次提高到2010年的71.6万人次,日均门诊人次数由2008年的2879人次提高到2010年的3315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居民就诊的首选。

4 加强健康管理,打造关爱家园

针对社区居民群体中老年人多,整个社区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实际情况,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2011年建立了“儿童健康关爱家园”、“妇女健康关爱家园”和“慢性病健康关爱家园”。幽静、舒适、温馨的环境,现代化、人性化的健康服务,使“家园”成为社区居民“养生保健”的中心。以三个“家园”为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医疗咨询、疾病筛查、心理辅导、生活方式指导等,更好地为辖区内的老人、妇女、儿童服务。

通过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活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品味,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2010年先后接待20个省市、122批次卫生系统同行参观学习,人民日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在成绩面前,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政班子和全体员工决心再接再厉,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封面人物:韩建新,副教授,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社区健康管理基地管委会副主任,《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上海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研究所常务理事。

(收稿日期:2012-01-04)

4.漳州市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四

暨创建情况汇报

为切实加强我中心规范化建设,促进我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辖区内居民的身体健康,今年,我中心在市卫生局和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了杭州市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现将创建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里山镇地处,辖区面积,常住人口,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儿童,妇女。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消费支出。

(二)医疗卫生机构现状

全镇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村卫生室家,个体诊所家,厂矿学校医务室家。现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执业医师(包括执业助理医师)人,护士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人,中级以上职称人,乡村医生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政策支持和机构建设

1、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的领导,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规划,制定并实施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我中心也相应成立了由主任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实施。建立健全并实施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制度

等各项规章制度。自创建以来,我中心累计投入各类创建资金万元,市、镇二级补助资金达万元。

2、机构建设。中心总建筑面积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平方米,内设医疗康复区、预防保健区和后勤保障区,功能布局合理,科室设置齐全。输液室面积平方米,平均每张座椅面积为平方米;健康教育室面积平方米,计划免疫接种室面积平方米,妇保儿保用房面积平方米。

3、服务可及性。辖区内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平均每个医疗机构覆盖服务人口人,辖区内居民步行15分钟均能到达附近医疗机构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市医保和农保定点单位,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为辖区居民提供24小时门急诊和电话咨询服务。

(二)队伍建设和妇幼保健

1、人员素质。中心现有卫技人员人,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全科医生人,注册护士人,每万人口有全科医生和注册护士分别为和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无非卫技人员执业情况。

2、全科培训。中心临床医生参加全科医学岗位知识培训人,培训率达人,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接受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知识培训率大100%,中心、三部一办和站的负责人均接受了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举办的管理知识及业务技术培训。

3、妇幼保健。

(三)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1、健康教育。以“健康教育进万家”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每月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中心内和部分行政村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内容每季更换,制定健康教育处方中,使用率达100%。每年对中心卫技人员以及辖区内乡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达%。

2、慢病管理。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实施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和开展农民健康体检,累计检出高血压人,糖尿病人,检出率分别为%和%。实施高血压分级管理,管理率达%;糖尿病人管理率达%。认真开展精神病、肿瘤等其他慢病的分类管理。

3、老年保健。积极开展老年保健服务,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达%,建档率达%,并结合老年保健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等各类老年保健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积极开展上门随访、巡诊、电话咨询等各类临终关怀服务。积极开展老年人、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医疗救助,做到有底子、有政策、有措施,开设爱心门诊和惠民病床,实施各类弱势人群医疗救助优惠政策,2006年以来,累计减免挂号费、诊疗费、注射费等各类医药费用万元,弱势人群年服务率达%。

4、健康体检。积极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2006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民健康体检人,建立健康档案份,体检和建档率分别为%和%。健康档案全部录入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认真组织开展社区诊断工作,制定社区诊断报告,社区诊断明确。

(四)基本医疗

1、管理规范。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载体,强化中心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内部医疗质量检查,检查结果与奖金分配和年终考核挂钩,每年二次对职工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考试。医疗质量明显规范,全年未发生等级医疗事故。

2、家庭保健。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开展家庭保健服务等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共建立家庭保健合同份,占已建家庭健康档案的%,按合同履行服务率达%。

3、双向转诊。制定并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市中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格局。今年累计转诊达人次。

4、社会效益。2007年1月份至今,中心累计完成门急诊和住院人次分别为和人次,开设家庭病床张,接受保健咨询人次。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社区居民满意度达%。

三、主要存在问题

1、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数量偏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

2、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仍需规范。

3、人才培养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医务人员服务理念、服务能力与老百姓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四、下一步计划

1、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根据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发

展规划,按照“成熟一家,设置一家”的原则,逐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到2010年,基本建立以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村卫生室等其它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2、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内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5.漳州市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五

台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的基本情况

2010年12月31日,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社文发〔2010〕49号),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创建工作旨在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建设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一)关于创建标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项目)创建分东、中、西部三类标准。东部创建标准共有6个方面31条,涵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等。

表1: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东部)主要指标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市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建有文体活动室(文化广场)。

市、县两级图书馆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1册以上(考核时);市、县两级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1次以上;人均年增新书在0.04册次以上(考核前几年);人均到馆次数0.5次以上。

市县两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

100%的乡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

100%的行政村(社区)建设面积不低于200平米的文化活动室(中心),每个文化活动室都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市及所辖县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100%的乡镇(街道)、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实现全覆盖。

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近三年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人均文化支出(按常住人口计算)高于本省平均水平。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3名以上,行政村和社区有至少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

(摘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东部创建标准)

(二)关于申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每两年以地级市人民政府为主体申报。“十二五”期间申报的时间分别是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根据申报标准和相关要求,原则上每省(区、市)每次只有1个创建示范区名额(候选名额不超过2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颁发给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组成方面提供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的地级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原则上每个省(区、市)有2个创建名额(候选名额不超过4个)。申报时间与示范区一致。

二、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有利条件

(一)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文化工作非常重视。“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台州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纲要(2008-2012)》、《关于推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纳入对县(市、区)“两个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至2010年底,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创建率达100%(133个文化站其中镇村联建45个),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覆盖率近87%。临海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椒江区、温岭市、玉环县进入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新建台州市群艺馆、台州市图书馆和台州市博物馆。全市拥有7个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二级文化馆,3个国家一级图书馆,3个二级图书馆和61个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农民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5届,文化下乡工作连续4年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基层文化队伍达到3000多支。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典型经验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2005年6月我市启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131”工程,成功走出一条“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新路子,被国内同行称为“台州经验”。2006年4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我市召开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化放映试点工作会议。2009年4月全国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三个三”文化计划在全国推广。2009年“百分之一文化计划”获文化部创新奖。我市基层文化建设做法和经验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肯定,为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差距分析

(一)省内各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基本情况。省文化厅制定的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包括政府投入、公共文化设施规模、公共文化事业队伍规模、政府组织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参与等项目,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基本一致,比较全面客观的反映了全省各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下表为2009全省各县(市、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情况:

表2:全省各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情况

县市区 全省排名 县市区 全省排名 县市区 全省排名

杭州市 余杭区

富阳市

桐庐县

萧山区

拱墅区

江干区

建德县

滨江区

上城区

淳安县

西湖区

临安县

下城区 6 8 14 16 38 40 57 61 62 66 69 71

宁波市 鄞州区

慈溪市

奉化市

镇海区

余姚市

象山县

江东区

江北区

海曙区

北仑区

宁海县 9 10 15 17 24 27 28 30 35 48

温州市 洞头县

文成县

泰顺县

乐清市

瑞安市

永嘉县

苍南县

龙湾区

鹿城区

平阳县

瓯海区

70 74 76 77 80 83 87 88 89 90

县市区 全省排名 县市区 全省排名 县市区 全省排名

嘉兴市 海宁市

桐乡市

海盐市

平湖市

嘉善县

南湖区

秀洲区 10 12 18 21 26 56

湖州市 长兴县

安吉县

南浔区

德清县

吴兴区 31 32 34 81

绍兴市 绍兴县

诸暨市

嵊州市

新昌县

上虞市

越城区 20 25 36 41 49 64

县市区 全省排名 县市区 全省排名 县市区 全省排名

金华市 东阳市

义乌市

磐安县 永康市

武义县

浦江县

兰溪市

婺城区

金东区

42 46 50 58 63 67 84 86

舟山市 普陀区

嵊泗区

岱山县

定海区 2 3 13

台州市 临海市

温岭市

路桥区

玉环县

三门县

天台县

仙居县

椒江区

黄岩区

23 29 43 47 52 54 60 75

县市区 全省排名 县市区 全省排名

衢州市 常山县 开化县

龙游县

江山市

柯城区

衢江区 33 45 65 78 82

丽水市 云和县

缙云县

遂昌县

莲都区

景宁县

龙泉县

庆元县

松阳县

青田县 19 37 39 51 55 59 68 72 73

(摘自省文化厅2009年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二)我市与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的差距。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东部标准的6个方面31项指标中,其中主要硬件指标有文化设施、文化投入和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我市现状与创建标准存在一定差距。

表3:公共文化设施情况

创建标准 现有情况

博物馆 市本级建有博物馆 台州市博物馆尚处工程土建阶段,内部藏品为零。

公共

图书馆 所有公共图书馆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 路桥区图书馆尚处工程土建阶段、台州市图书馆尚未定级,黄岩、天台两地图书馆为部颁三级。

人均占有藏书1册以上 全市人均占有藏书仅0.23册。

文化馆 市、县两级均建有文化馆并达部颁二级以上标准 路桥、仙居文化馆为部颁三级。

乡镇综

合文化站 100%的乡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 45个乡镇未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

文化

活动室 100%的行政村(社区)建有面积不低于200平米的文化活动室(中心)548个行政村(社区)未建有文化活动室(基层文化俱乐部)。电子

阅览室 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和100%的乡镇(街道)、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台州市图书馆尚未建有电子阅览室,全市70%左右的乡镇(街道)未建有合标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表4: 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情况

创建标准 现有情况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3名以上 全市尚有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未配备3名(含)以上文化员。

行政村和社区有至少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指导员)全市还未有配备由财政补贴的行政村(社区)文化管理员

表5: 公共文化投入情况表

创建标准 现有情况

近三年财政对文化支出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2008年 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14.56% 文化体育传媒支出增幅13% 2009年 7.07% 10% 2010年 18.46% 15%

人均文化支出(按常住人口计算)高于本省平均水平我市2009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为16.8元/人,不到全省均值(34.87元/人)的50%。

(根据省文化厅和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

对照创建标准,如果对不达标文化设施全部新建,“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基础设施投入5.2亿元。按照每位村级文化管理员每年劳务工资1万元计算,“十二五”期间全市需支付工资费用2.5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市达到创建标准至少需要文化基础设施和人员资金7.7亿元。

如果“十二五”期间新增的7.7亿元投入均由财政支出,平均分摊到每年可新增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26.6元/人。“十二五”期间我市的公共文化事业费将会超出2009年全省34.87元/人的平均水平。

注: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标准》服务人口20-150万的图书馆建设最低建筑面积为4500平米,文化馆最低建筑面积为2000平米,参照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市图书馆工程建设投资额,图书馆和文化馆以每平米6000元计算;一类地区文化站建设最低建筑面积为500平米,二类、三类地区最低建筑面积为1000平米,每平米按土建1500元、装修500元计算;村级文化活动室最低建筑面积为200平米,每平米按土建1500元、装修500元计算;电子阅览室按照配置以每家5万元计算;图书以每本20元计算。

四、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基本构想和工作措施

(一)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基本构想

建议我市通过四年创建,2015年申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各项任务,2016年力争通过国家评定验收。通过创建国家公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切实推进我市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确保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特色文化塑造、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以及文化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具体时间安排为:第一阶段为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阶段(2011.3—2011.12)。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工作要求,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市县两级的具体创建工作规划。第二阶段加快文化设施建设阶段(2012.1—2014.12)。通过考核等手段,全面提升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力争主要硬件指标基本达标,软件指标上新台阶。

表6: 创建示范区(项目)分县市区文化设施投资表

单位 建设项目 文化设施投资

(万元)

市本级 图书馆新购图书60万册,新购家具和IT设备(1000万)等,博物馆内部设计和装修(3500万)及藏品征集、采购等(2000万)6500

椒江 新购图书25.7万册,新建4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30家和30家电子阅览 2664

黄岩 新建图书馆4500平米,新购图书43万册,新建14个文化站,新建8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80个电子阅览室 9960

路桥 需新购图书38.7万册,新建5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3家,电子阅览室3家 1909

临海 新购图书45万册,新建3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40家,电子阅览室140家 7800

温岭 新购图书56.9万册,新建3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96家,电子阅览室96家 5058

玉环 新购图书23.6万册,新建1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7家,电子阅览室7家 987

天台 新建4500平米图书馆,新购藏书量8万册,需新购图书50万册,文化馆危房拆建1600多平米,新建4个文化站,新建4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41个电子阅览室 6905

仙居 新购36.1万册图书,文化馆危房拆建2000平米,新建7个文化站,新建7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74个电子阅览室 5950

三门 新购35.6万册,新建4个文化站,新建7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77个电子阅览室 4577 合计:52310万 4

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全面完成硬件指标任务,强化软件建设阶段(2015.1-2015.12)。

(二)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工作措施建议

1、统一思想,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十七大进一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7月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文台州”建设,在全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覆盖城乡、功能齐备、机构健全、设施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但对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水平,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依然滞后。在2007-2009年全省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排名中我市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面积数处在全省第10-8名之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市“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考核目标体系,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等职能作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发改、财政、城建、土管等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按照创建标准中“近三年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人均文化支出高于本省平均水平”和省委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财政投入增幅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十二五”时期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高于“十一五”时期”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三馆一站一室”的创建要求,加快台州市博物馆工程建设和内部装修布展工作,力争2013年底前对外开放。增加台州市图书馆藏书量,陆续开放电子阅览室、地方产业图书馆等内部功能,确保在2014年前达到部颁二级标准并通过考评验收。推进路桥、黄岩、温岭、天台图书馆新馆和椒江、温岭、玉环、仙居、天台文化馆新馆及黄岩、温岭博物馆建设,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标准》,完善内部功能,配置好设备设施。实施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标和巩固工程,新建与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相结合,实现总体目标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新建、改建45家未单独设置的乡镇文化站和548家行政村(社区)的文化活动室。未达标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要按照《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和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将不低于200平米的建设要求实施改扩建工程。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建设,到2014年底前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免费开放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和群艺馆(文化馆),发挥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组织活动、培训骨干等方面的综合效应,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持续开展送演出、电影、图书到农村,加强农家书屋建设。组织台州市艺术节、台州市农民文化节、庆祝建党90周年等文艺活动,以社区和镇村文化阵地为依托,以广场文化为主要载体,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健康、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上一场以上电影、每年看上5场以上演出,每年组织8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方式,提高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服务效益。

三是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台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加强文化艺术人才、网络文化人才、基层文化骨干、优秀民间传统文化项目继承人的培养。完善乡镇文化员“双重管理”模式,每个乡镇文化站按要求配备3名编制以上的文化站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配备1名政府补贴的专兼职文化管理员(指导员)。建立健全在职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县(市、区)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

四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化“三个三”文化计划和“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更好的惠及大众、服务人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文化俱乐部、赞助活动、免费提供场地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

3、树立标杆,借鉴学习省内外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根据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工作要求,紧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横向比较、纵向对照,树立有可比性的标杆、查找所存在的差距。要以省内的宁波、舟山、嘉兴等地、省外的深圳、上海等地为标杆,走出去好好学习取经,走下去认真找找差距。分别确立“两个标杆”,相对落后地区要以全市先进地区为标杆,力保工作有亮点、成绩有突破;相对先进地区要以全省全国先进地区为标杆,加紧追赶、力求提高水平。

4、强化考核,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动力。

建立并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绩效评估制度,将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在设计考核指标时通盘考虑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六个方面的31个指标,既重视硬件设施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既要考虑整体目标,又要科学设计分工作;既要紧盯创建标准,又要照顾各地的实际情况。要按照全市一盘棋、分工负责、时间倒排、分步完成的原则,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率先在全国建成符合我市实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根据我市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东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各项任务,2016年力争通过国家评定验收。通过创建国家公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切实推进我市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确保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特色文化塑造、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以及文化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二、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

通过四年创建,2015年申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具体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为:第一阶段为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阶段(2011.3—2011.12)。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工作要求,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市、县两级的具体创建工作规划,落实建设资金。第二阶段为加快文化设施建设阶段(2012.1—2014.12)。通过考核等手段,全面提升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力争主要硬件指标基本达标,软件指标上新台阶。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全面完成硬件指标任务,强化软件建设阶段(2015.1-2015.12)。

表1: 创建示范区(项目)分县市区文化设施建设投资表

单位 建设项目 文化设施投资

(万元)

市本级 图书馆新购图书、新购家具和IT设备(1000万)等,博物馆内部设计和装修(3500万)及藏品征集、采购等(2000万)6500

椒江 新购图书25.7万册,新建4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30家和30家电子阅览 2664

黄岩 新建图书馆4500平米,新购图书43万册,新建14个文化站,新建8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80个电子阅览室 9960

路桥 需新购图书38.7万册,新建5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3家,电子阅览室3家 1909

临海 新购图书45万册,新建3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40家,电子阅览室140家 7800

温岭 新购图书56.9万册,新建3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96家,电子阅览室96家 5058

玉环 新购图书23.6万册,新建1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7家,电子阅览室7家 987

天台 新建4500平米图书馆,新购藏书量8万册,需新购图书50万册,文化馆危房拆建1600多平米,新建4个文化站,新建4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41个电子阅览室 6905

仙居 新购36.1万册图书,文化馆危房拆建2000平米,新建7个文化站,新建7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74个电子阅览室 5950

三门 新购35.6万册,新建4个文化站,新建7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77个电子阅览室 4577 合计:52310万 4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到“四个纳入”,即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考核目标体系,纳入财政预算。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员,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等职能作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明确职责分工,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发改、财政、城建、土管等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强化考核和督查。建立并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绩效评估制度,将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在设计考核指标时通盘考虑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六个方面的31个指标,既重视硬件设施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既要考虑整体目标,又要科学设计分工作;既要紧盯创建标准,又要照顾各地的实际情况。要按照全市一盘棋、分工负责、时间倒排、分步完成的原则,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3、加大投入。按照创建标准中“近三年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人均文化支出高于本省平均水平”和省委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财政投入增幅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十二五”时期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高于“十一五”时期”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施项目化战略,坚持保重点、重基层,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向重点文化工程和基层、农村的倾斜力度。对一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项目、文化活动,通过公开招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公共文化活动、文艺创作等项目的立项、申报、评估制度,建立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绩效评估制度,优化投入结构。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三馆一站一室”的创建基本要求,加快台州市博物馆工程建设和内部装修布展工作,力争2013年底前对外开放。增加台州市图书馆藏书量,陆续开放电子阅览室、地方产业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等内部功能,确保在2014年前达到部颁二级标准并通过考评验收。各地要按照“十二五”规划内容,扎实推进路桥、黄岩、温岭、天台图书馆新馆和椒江、温岭、玉环、仙居、天台文化馆新馆及黄岩、温岭博物馆建设,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标准》,完善内部功能,配置好设备设施。实施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标和巩固工程,新建与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相结合,实现总体目标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新建、改建45家未单独设置的乡镇文化站和548家行政村(社区)的文化活动室。未达标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要按照《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和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将不低于200平米的建设要求实施改扩建工程。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建设,到2014年底前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免费开放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组织活动、培训骨干等方面的综合效应,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持续开展送演出、电影、图书到农村,加强农家书屋建设。以社区和镇村文化阵地为依托,以广场文化为主要载体,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健康、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上一场以上电影、每年看上5场以上演出,每年组织8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的目标。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方式,提高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服务效益。

三是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台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加强文化艺术人才、网络文化人才、基层文化骨干、优秀民间传统文化项目继承人的培养。完善乡镇文化员“双重管理”模式,每个乡镇文化站按要求配备3名编制以上的文化站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配备1名政府补贴的专兼职文化管理员(指导员)。建立健全在职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县(市、区)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

四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化“三个三”文化计划和“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更好的惠及大众、服务人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文化俱乐部、赞助活动、免费提供场地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

3、树立标杆,借鉴学习省内外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根据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工作要求,紧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横向比较、纵向对照,树立有可比性的标杆、查找所存在的差距。要以省内的宁波、舟山、嘉兴等地、省外的深圳、上海等地为标杆,走出去好好学习取经,走下去认真找找差距。分别确立“两个标杆”,相对落后地区要以全市先进地区为标杆,力保工作有亮点、成绩有突破;相对先进地区要以全省全国先进地区为标杆,加紧追赶、力求提高水平。

4、(三)条件相对落后县市区的差距。我市9个县(市、区)经济基础和文化工作基础很不平衡,黄岩、天台、仙居、三门等地与创建标准差距较大,达到创建要求投入巨大。

表6 :各县市区硬件建设与创建标准的差距

文化设施建设要求 创建要求

现图书馆建筑面积798平米,需新建不低于4500平米现图书馆藏书量16.9万册,需购书43万册只有5个乡镇单独建有文化站,需新建14个80个行政村需新建文化活动室,需新建80个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2700 860 2800 3600 9960

投资额测算标准:

1、表7 :天台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设施投资情况

文化设施建设要求 初步测算投资额(万元)

2700 1000 960 400 1845 6905

表8:仙居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设施投资情况

文化设施建设要求 初步测算投资额(万元)

图书馆为现有藏书12.7万册,需新购36.1万册文化馆为危房,需新建2000平米20个文化站只有13家为单独设置,需新建7家需新建7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74个村需新建电子阅览室 720 1200 700 3330 5950

表9:三门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设施投资情况

文化设施建设要求 初步测算投资额(万元)

图书馆为现有藏书7万册,需新购35.6万册14个乡镇中有10个文化站为单独设置,需新建4个77个行政村需新建文化活动室,77个行政村需建电子阅览室 712 400 3465 4577

(四)条件较好县市区的差距。虽然我市临海、椒江、玉环、温岭已获得国家和省级文化先进县市称号,基础相对较好。但是文化先进县的创建条件比较原则,标准相对较低,而示范区的创建标准非常具体,要求更高,尤其是对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阵地的建设要求。

表10:文化先进单位与示范区创建标准对照表

国家(省)级文化先进单位 创建标准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

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并有单独设施,有专人管理,设备齐全。100%的乡镇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3人以上。

100%的村(社区)有文化活动阵地,能正常开展活动。100%的行政村(社区)建有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米的文化活动室,有至少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每个文化活动室都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对照示范区创建标准,获得文化先进县的四个县(市、区)和路桥区在都要大规模购置图书,新建或扩建乡镇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

表11:5个县市区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建设情况

文化设施建设要求 初步建设投资预算

(万元)

椒江区需新购图书25.7万册,新建4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30家,电子阅览室30家 2664

路桥区需新购图书38.7万册,新建5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3家,电子阅览室3家 1909

临海市新购图书45万册,新建3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40家,电子阅览室140家 7800

温岭市需新购图书56.9万册,新建3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96家,电子阅览室96家 5058

玉环县需新购图书23.6万册,新建1家单独设置的文化站,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7家,电子阅览室7家 987

附 件

1、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

2、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东部)

3、《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4、《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136-2010)

5、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十一五”全国乡镇文化站建设规划》

6.漳州市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六

兴化市特殊教育学校

我校积极按照泰州市有关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创建文件精神要求,始终把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重中之重,在创建江苏省“平安校园“基础上,对校园平安工作常抓不懈,进一步强化细节管理,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以法治校,促使学校安全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切实维护校园稳定,确保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工作环境。现将平安校园建设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加强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序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充实了由顾寿庆校长任组长,副校长陈庭书任副组长以及各处室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的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通过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明确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明确一名学校中层人员担任安全管理员,专门负责学校安全管理日常检查,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线条清晰,分工明确,开展得更深入,更扎实。

学校每年都把“平安校园”建设纳入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二、面对学校工作实际,落实平安创建过硬措施。

特殊学校由于教育管理的对象是特殊儿童,学校安全工作尤为重要,为了切实有效地抓好安全工作,以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创建为契机,我校进一步认真对照安全管理细则,排查存在问题,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做到校园每时每刻不留安全隐患空白点。具体工作如下: 1.抓安全责任落实。近几年来,为了明确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建立和健全了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每学期学校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各科室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和《接送安全协议书》,确保学生接送交通安全,落实安全负责制。

2.抓学校食堂安全。为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工作,我们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有专门的安全检查人员,实施24小时熟食留样制度,严格执行上级食品配送制度,层层把关,严格按规程办事。在食品采购工作上严格索证,杜绝伪劣、变质、原料进入食堂。采取防腐、防火、防鼠措施,确保学生就餐安全。

3、抓安全防范工作。学校在重要部位和部门都采取了安全措施,做到技防、人防、物防同步进行。学校目前已达到监控全覆盖,电脑房、财务室等重要场所都安装有防盗门,各功能教室都配均配备了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了维护并能确保正常使用。

4.抓门卫管理工作。为了加强学校的门卫安全保卫工作,我校在辖区派出所支持下共有三名专职保安人员。派出所与他们都签订了工作责任书,相关工作职责制度上墙,门卫、保安工作做到规范,不脱岗,不擅自离岗。为了进一步加强保安管理,从2014年秋学期开始,学校每月组织人员对保安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5.抓教师值班和学生离校管理。我校学生实行寄宿制,由于管理的学生是特殊儿童,值班教师与班主任实行在校交接制度,值班老师进行全天巡查管理。学生离校时,学生家长、班主任要与门卫实行对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无缝管理。6.抓安全检查常态。学校负责人带领相关处室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工作巡查,坚持“八查”:查安全教育情况,查校舍安全情况,查学生交通安全情况,查教学安全情况,查食品安全情况,查用电安全情况,查器械安全情况,查课间遵守纪律,上、下楼梯的情况。以查促安全,以查促平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校内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和采取防范措施。

7.抓重大活动安全,凡是重大活动安排,我们总预先制定安全工作预案,从组织领导到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有人去管去负责,制定的各类安全应急预案,为有效地防止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8.抓消防安全。我校在电脑教室、律动教室、实验科技楼、各功能教室及杂物仓库均安装了灭火器,并对各功能区安全责任人进行了消防演练培训,使他们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安全管理员还经常带领校电工检查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灯,确保应急真能救急。

9.抓安全应变培训,做到教育、演练相结合,以防不测,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正确应对,我校学生上下楼梯有规定,疏散应急有组织、有指挥。每学期都要举行一至两次紧急疏散演练,数年来,从未发生拥挤踩踏事件。

10.抓法制安全教育。每学期我们都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讲课,针对聋哑学生犯罪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高年级聋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各班充分利用晨会课(国旗下讲话)进行法律常识教育,结合特殊儿童的年龄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使他们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建立和 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身残志坚,不断增强耐挫能力学会和社会适应能力。教会智障儿童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防范能力。

11.抓传染病防控。学校定期开展卫生知识讲座,让师生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知识,每天进行晨检,对传染病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每天上下午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进行登记、监测、上报。发现情况及时与防控部门联系,果断采取措施。

12.抓各类矛盾的化解。领导对教师进行不定期谈心活动。召开家长会,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组织社会人员座谈会,了解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努力改善服务,求得社会的理解支持。多年来,由于工作到位,学校没有举报电话,学校稳定,环境和谐。

我校在开展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4月获得“泰州市平安校园”称号,2013年5月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称号,2014年9月在泰州市安全教育实验区平台活动中评为先进学校,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我们将牢牢树立“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安全管理,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把校园平安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为创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作出新的贡献。

7.漳州市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经度,纬度

一、从经度角度看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基本条件

(一)从地理位置看:

苏州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之滨,江苏省第二大城市,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共辖5个县级市和7个区。同时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平江路与山塘街入选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可以说,苏州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在全省全国都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优势。

(二)从主要建设情况看: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日益完善。市和县(区)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苏州博物馆新馆、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先后建成。全市共有县(区)以上公共图书馆12个,公共文化馆10个;市及县(区)级博物馆、纪念馆42个,美术馆11个。镇、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逐渐增强。全市每年开展各类公益性惠民展演展示活动3万次,惠及农村及社区群众累计突破5000万人次。从2005年起,逐步实现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和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总分馆108个,基本实现15分钟免费文化圈。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日趋健全。各级政府不断提高认识,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中心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市公共文化财政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8%。根据《姑苏人才计划》,进一步培养、引进文化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和重点人才。

(三)从呈现亮点来看: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苏州紧抓列为江苏省唯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的时机,着力建立城乡一体政策体系,公益性文化设施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254.55万平方米,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0.14平方米,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打造具有苏州城市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近年来,苏州市级层面成功承办两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和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六届苏州阅读节等一批品牌节庆活动;各市(县)、区围绕“江河湖海”形成了诸如“长江文化艺术节”、“江南文化节”、“郑和航海节”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受到城乡群众好评。

——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注重制度设计研究。2005年在文化部首届创新奖评选中,我市《昆曲遗产保护、继承、弘扬工程》获唯一特等奖;随后的两届创新奖、张家港市的《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吴江市的《区域文化联动》两个项目连续获奖。苏州总分馆制以全国首创“动态资产权”、“孵化式培训”、“扁平结构”做法,被国内图书馆专家教授称为“苏州模式”,并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服务奖”。

二、从纬度角度看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情况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苏州“三区三城”建设定位,坚持科学发展,突出转型主线,落实惠民政策,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使苏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并力争向国际同类先进城市看齐。

(二)主要矛盾和问题

——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但管理力度有待增强,特别是基层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发挥比较局限,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还不够。

——我市文艺创作在全国摘金夺银,但贴近城乡居民生活、符合居民自娱自乐需要的优秀原创群文作品数量还不够多,质量害不够高。

——我市文化产业加快崛起,但与先进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文化产业对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经过不断努力正在逐步改善,但总体上结构失衡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主要措施

一是统筹实施“四大系列”品牌文化惠民活动,拓宽文化“三送”、“四进”渠道,提升活动质效。力争年均公益性展演展示活动达3万次、惠及农村及社区群众3000万人次。二是做亮做强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等重大品牌文化活动,打造传承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三是各县(市)、区按“一市(区)一品”或“一市(区)多品”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当地特色文化品牌。

(四)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保障

8.漳州市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八

一、动力:深入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

一是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主动适应新型教育变革的需要。教育要发展,改革是根本,也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主动变革”是如皋教育多年来持续高位发展的法宝之一。当教育开启“十一五”大门的时候,原有的师训干训、教研科研、电教装备等固有体制、功能等已经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不能适应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比如,从培训的重点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原有的以学历补偿教育为重心的教师培训,显然不能适应中小学教师培训逐步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新阶段”的需要;再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有通过改革,抢抓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以及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创新机遇,在改革中破解难题、激发活力、获得新发展。

二是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能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的要求。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实际上就是聚焦教学均衡。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动教学均衡,关键是要实现教师素质的全面均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作为“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中小学、学前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服务教师发展为主题”的“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型机构”,无疑对区域教师素质优质均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其实就是启动了教师队伍优质均衡建设的强力引擎。有了这一动力,区域教学质量均衡和教育均衡发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三是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抓手。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教改品牌,区域内教师也就难以对教改形成较高的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和满意度,所以教育改革有一定的难度。而依托教师发展中心“进修、教研、教科、电教”四位一体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就能有效地解决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可以由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立足当前教育改革前沿,博采众长,顶层设计区域教育改革之路。同时,依托教育行政部门的系统力量,以及教师发展中心较为完善的研训模式,切实让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之中,形成区域教育改革的“生态场”和“系统链”,让教育改革真正落地生根,进而打造区域教育改革特色品牌。品牌效应的发挥,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并把改革引向深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建设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区域教育改革品牌的过程,更是区域教育腾飞的过程。

二、路径:创建省示范性

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具体做法

多年来,如皋市紧紧围绕《江苏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和《江苏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要求,低点起步,高点定位,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

1.健全保障体系,在固本强基中积聚前行的力量

一是加大投入保障。如皋市委、市政府设立“如皋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把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室、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装备室、教师进修学校等进行整合,促进了研训—体化;投资1600多万元,按标准新建“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实现了教师发展中心软硬件现代化、优质化、—体化、充裕化。市财政还建立了以部门预算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了经常性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

二是加强队伍保障。按编制要求配备教师发展中心领导班子,合理设置组织结构,下设“一办五部”,即办公室和教育教学研究部、教育科学研究部、教育技术装备部、师资培训部和项目研发部,保障了教师队伍的优质、稳定。同时,教师发展中心还通过严格规范的选聘程序,选聘组建专任(兼职)教师,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在机构重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教师发展中心狠抓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先后出台《培训项目管理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40余项,着力引导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职能的转轨和工作方式的转型,使全新的管理运作机制得到有效落实。如皋市建立健全了由教师发展中心、各镇(区、街道)教育管理中心(市直学校)和定点学校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推进科学整合,在转型升级中提升运转效能

教师发展中心以整合为契机,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思路,围绕“一体四位”的岗位要求,科学统筹机构设置、岗位职能、教学资源、研训活动等,既注重切块分工,明确部门工作的着力点,又强调对接合作,明确部门效能的增长点,推动了职能的转型升级,提升了机制的运转效能。

一是在资源整合方面,突出信息技术装备、图书资料、活动场所等教育设施设备的统一管理和共建共享。以信息技术平台的研发为抓手,将信息化改革拓展到教学资源开发、学科研修、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等研训领域,开设了多样化的区域性信息化研训平台。全市建成了教师发展中心网站、教育研究网站、微型课题研究网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是在活动整合方面,以“在研究中做培训,在培训中做研究”为总要求,切实加大研训活动的优化整合力度,丰富研训形式,充实研训内容,提升研训实效,逐步形成了“名师名校长培养、学校管理干部培训、中青年教师培训、德育研修、教育教学研修、现代化装备管理与使用研修、职业教育研修、学历提升、读书活动、校本研修”十大精品培训模块,实现了各学段、专业、类别的全覆盖。

3.创新研训模式,在内涵发展中凝练办学特色

在“服务于教师幸福成长”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发展中心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打造区域研训工作的新特色、新亮点。

一是课改领航全员发展。如皋市以区域推进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为抓手,领航教师的专业发展。成立“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和“活动教学研究中心”,深入开展“活动单导学”教学理论研究和操作体系建构;采用“蹲点指导、骨干示范、分片展示”的形式,送培到基层一线;举行多种形式的专题展评竞赛活动,激发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成立“如皋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构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开展学业质量、学习素养、体艺素质等10多个门类的监测,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5年来,教师发展中心相继出版“活动单导学”课改专著7部。

二是名师引领高端发展。如皋市注重名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领优秀教师实现高端发展,形成了“主题论坛”“雉水名师工作室”等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两年一次的“两岸三地有效教学如皋高层论坛”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教师发展中心对外交流的品牌活动。聘请本市资深特级教师,建立“雉水名师工作室”,形成了“名师带领工作室团队”,工作室成员辐射所在学校和有关镇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校本强基长效发展。如皋市坚持“校本研修”工作不动摇,加强校本课程调查研究,出台《如皋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如皋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评估方案》等文件,规范、引导各学校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实施研训员蹲点联系制度,主动送培到校,指导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校本研修基地建设,组建研修共同体,坚持“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考核一体”,每月开展现场交流活动,促进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

四是课题牵引智慧发展。实施“课题牵引”战略,推行“课题式研修”范式,引导教师步入智慧发展的轨道。首先,实施“微型课题”研究普惠工程。出台了《如皋市微型课题研究规程》,建立了全国首家“微型课题研究网”,出版了《微型课题研究指南》等专著,让全市教师人人参与微型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其次,实施规划课题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强化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依托“如皋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网”,对所有规划课题实行动态监管。“十二五”以来,如皋市共有全国规划课题5项,省级规划课题44项,南通市级规划课题134项。

五是网络助推全面发展。加强网络研修平台建设,借助网络的力量推动教师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中心建有千兆以上局域网,拥有专门网站,具备支持区域内中小学开展网络培训和技术研修的平台、资源库和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并与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了硬件的互联互通和资源的共享共建。教师发展中心以教育技术装备部为实施主体,以“有规划、有质量、有成效”为目标,狠抓教师网络学习资源库和管理平台建设,建成以学科远程培训、专题研修、网络管理、学科资源库四大模块为主的立体化网络研修体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展望: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走向

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成,仅仅是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迈出的一小步,还需要进一步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设施一流,管理先进,人文深厚,业绩卓著”的现代化教师发展中心。

一是围绕科学发展规划,描绘美好愿景,发掘成就感,营造归属感,让“教师发展”成为教师发展中心每一位成员“享受工作与生活,成就事业,成长自我”的幸福事业。二是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实施人文关怀,尊重差异性,鼓励创造性.进一步拓宽综合人才培养渠道,发挥研训团队的最佳效能,实现教师发展中心“研究、指导、服务、引领”的功能价值。三是提升中心办学内涵,彰显教育魅力,突出发展性,追求艺术性。尊重教育规律,引导教师提升个人素养,提高教育艺术,促进受培训者的身心和谐发展。继续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沟通与联系,积极寻求理论培训与学术指导,努力形成既有如皋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时尚气息的研训文化。

总之,教师教育要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只有努力推动教师发展中心科学发展,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谱写如皋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上一篇:东滩花园样板间开放活动主持人串词下一篇:桐城市五险一金办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