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议100

2024-10-19

幼儿园建议100(精选8篇)

1.幼儿园建议100 篇一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考查作业广州大学教育学院08小教何绮文02号

为何“减负”变“增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50条建议——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众所周知,当今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是摆在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面前的普遍现象,同时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教育界很早就开始打响“减负”的口号了,还记得在我读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教育局就大肆宣传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那时候我还能享受这股减负春风带来的温暖,可惜好景不长,一旦上了中学,规定就成了一纸空文,我只觉得负担日渐增加,满脑子都被大大小小的考试填塞,勿论什么课外兴趣的培养了。时至今日,我感到孩子们的学业负担比我以前读书的之后更沉重了,似乎从他们呱呱坠地开始,就得时刻准备着,为各种考试而奋斗!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许多让人难以想象的现象频频发生,如小学生因无法完成作业而跳楼、初中生不堪考试压力服毒自杀、高中生为发泄厌学情绪举刀弑同学„„这些让人难以相信的事情背后都凸显了教育的悲哀,可见学习压力已经成为中小学生自杀的主因。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何“减负”没减成,反而让“增负”越渐风靡成风?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是社会评价标准失衡,无论是学校的招生入学制度,还是企业单位的入职门槛,都以考试分数论高低。国家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很长时间了,每一次召开教育工作会议都喊着要摒弃“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但时到如今,这种错误意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着教育的正常发展。鉴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有限,优质学位更是少之又少,于是就出现了所谓“公平”的选拔性考核。近年来社会上蓬勃发展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教育培训机构正正迎合了这种性质的考试,它们声称能给予孩子愉快学习的场所,实质上剥夺了孩子们自由的权利,把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全部占据,用来进行高强度的知识练习。随之,急功近利的心态、试图在临考前恶补一下的侥幸心理便应运而生。到头来,我们的孩子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只沦为一台考试机器,对于各种问题只懂得纸上谈兵。这难道不是教育领域中的悲哀么?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每个家庭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如果这种心态过了度就可能会罔顾孩子实际状况,要求孩子时刻“赢”在起跑线上。以上两方面构成的双重压力都指向了孩子,试问弱小的孩子能承受得住吗?我们不要把问题归咎于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欠佳上面,换位思考一下,成年人也不愿意每周、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的,何况还是小孩子呢?社会与家庭的压力化成无形的课业负担,然后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长久下去终究要以扭曲的形式爆发出来——自杀自残伤人而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此时孩子已经完全失去理智,头脑完全被封闭麻木了。

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那样,主要是从教学过程里找原因,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学生课余时间少、教学方法欠科学以及忽略学生智力发展。

现在的孩子似乎比成年人要忙,每天在校花八小时上课,回家后还要完成大量抄写性质的作业,到了周末竟然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家长们往往抱着功利化的心态,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以成人思想代替儿童思想,或是盲目从众,不顾孩子的意愿,要求他学这学那。一旦发现孩子某一科目成绩下滑,就赶紧联系辅导班或找家教。我以前接触过一个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要到辅导机构做作业,周六日要上作文班、舞蹈班和书法班,先不论孩子是否真的对这些课程感兴趣,但如此高强度的生活安排就真能达到目的了吗?也许年龄还小,虽然女孩会依照父母的安排过日子,但我可以从她眼中看出无奈,我觉得像她那样的孩子都很悲惨。几乎所有时间都不能由自己掌控,意味着他们无法培养自己的真正的兴趣。

此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否高效也会造成影响,在当前课时紧任务重的大环境下,教师们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上课就开门见山滔滔不绝地把本节课的内容说出,完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考查作业广州大学教育学院08小教何绮文02号

全没有导入激趣、维持动机的环节。就拿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来说,一个学期要求孩子学习41个全新的内容,每个单元的学习要求在两周之内完成,而每节新课含有10个生字,我认为这样的教材安排对于孩子的接受能力来说难度偏大了。可悲的是,孩子越是高年级,这种情况就越严重,那些处于毕业班的孩子更甚,教学方法也要为终考让步。由于教师没有采取激发孩子学习激情的教学法,孩子于是愈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减低,导致教学倦怠的恶性循环。鉴于我国多采用班级教学制,一个老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只能顾及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的孩子,而处在两端的孩子或是吃不消或是难消化,很难得到健全的发展。对于各个学科的知识,教师没有教会孩子掌握科学的方法,导致孩子不能理解,更不会运用,最后只能采取机械背诵来记住,以应付考试卷,而实际上对知识还是一窍不通,考试过后就全都忘了。所以,让中美学生一起参加数学竞赛,中国学生虽然赢了分数,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却比美国学生差得多。

除此以外,我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与教师的自身素质低下也有着密切关系。有的教师可以做到从来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其教学成绩多年来依然名列前茅,可见这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多么高超娴熟。但现实中大部分的教师,知道自身素质不高,却想追求高分,无奈之下,只好给学生施压沉重的作业负担。期望以学生超负荷的课业负担,甚至是带有残酷性的作业负担为个别教师脸上擦粉,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教育腐败。那些拼命地给学生留大量课外作业的老师,该不该反思自己为什么要给学生留下那么多过重的课业负担呢?你在一方面给学生留下超负荷的课业负担的同时,另一方面是不是意味着你的教学水平,教育能力低下呢?

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减轻课业负担呢?

首先,抓住孩子维持注意的最佳时段进行教学。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40分钟的课堂内可有效维持注意力20~25分钟,这意味着教师需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呈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面对每节新课,教师都要充分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教案,提炼出重难点,抓住孩子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天性,创设各种各样有趣的情景,引孩子入胜。接着由浅及深地呈现巧妙的问题,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使他们逐步领悟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摆放在孩子的位置上,把学生当成主体,允许孩子出现错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观察比较、练习讨论发现各种知识的奥秘。教师作为主导者,需要在孩子感到困惑的时候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他们明确思考的方向;在孩子成功地领悟到知识、体验到学习成就的时候,及时给与赞扬和鼓励,以维持孩子继续探索的热情。

此外,教师还可以分层次要求孩子完成作业,不同的孩子要完成难度不同的作业。学有余力、学习困难以及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的孩子都能够选择地适合自己能力的作业,如此一来孩子也不必畏惧作业了,写作业的主动性也会提高,那么家长还要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吗?关于孩子的作业,还有另一种误区要避免的——不布置任何作业,可是我们要知道,动笔写作业是检测孩子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锻炼写作技能的前提,让孩子做适量的作业有助于他们巩固新知,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纸上的还应包括动手实操类的,我们不要过于极端地对待学生作业。

此外,教师还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技巧与方法,毕竟掌握知识只是基础,关键要懂得运用这些信息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点也是为孩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做准备。许多教师一直认为要让孩子做大量的抄写才能锻炼思维,其实不然,有一种最直接最省事的途径——课外阅读,同样能起到锻炼思维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各个年级的孩子阅读感兴趣的书目,包括益智的故事、名人成长录、神话寓言等等,让孩子能够把丰富的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培养想象力。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思考、猜测上下文发展的脉络,久而久之训练了大脑思维,对理解能力会有很大提升,这样也会减少机械记忆的现象。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心得!

2.幼儿园建议100 篇二

一、提供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1. 政策支持。

在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过程中, 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指导是关键, 教师则是实施开发的主体。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往往缺乏对地方课程资源的理性认识, 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与价值, 即使是在做一些所谓的开发工作, 却只能是局限于表面。所以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避免学校各自为政、缺乏监管督查、缺乏经验总结与交流局面, 把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工作真正做到组织得力、管理有序、落实到位。

2. 资金支持。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发展学前教育, 尤其是各级政府的社会责任。因此, 针对农村幼儿园经费不足的现状, 当地政府或教育部门应该提供优先的政策和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 从教师编制到校园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幼儿园自谋生路的生存现状, 加快改善办园条件和提升办学水平的步伐, 让资金支持成为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保障和前提。

二、明确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任务

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要解决政策和经费问题, 更主要的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1. 探究农村幼儿园课程。

在师资队伍和硬件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 应改革农村幼儿园传统的课程模式, 变以书本为主的课程为以农村幼儿兴趣、生长经验为主的课程, 变以崇尚城市课程为开发农村幼儿园课程。以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为依据, 编定适合农村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特色课程及教材。

2. 探索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对于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除了目前已得出的可以创设本土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外, 还有更为重要的教育价值, 如在传承、情感、文化、创新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需要我们深入的加以研究。

三、合理选择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1. 课程资源的界定。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按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凡是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 超出学校范围的就是校外课程资源;还可以根据其他的角度划分为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 纸质资源与电子声像资源等等。

2. 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内容的选择。

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主张, 认为儿童应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和对自然、社会的直接观察中, 获得第一手知识和经验, 所以我们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优势。丹阳市地处苏南地区, 是鱼米之乡, 江南风韵浓郁, 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 比如:江南民间游戏、江南民间童谣、江南民间工艺、江南小吃、江南风土人情等, 把这些资源变成课程将非常有意义。

四、形成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方式

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主题活动方式和融合渗透方式。

1. 主题活动方式。

主题活动是指围绕某一内容, 进行选材、组织、设计, 以丰富多彩、新颖有趣的形式, 表现一定的主题。由于它具有内容集中鲜明, 形式多样的特点, 因此在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身体情况、日常生活、教师兴趣等, 围绕当地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来确定主题加以研究, 形成园本主题活动或园本教材、园本课程。

2. 融合渗透方式。

融合渗透是指将某种事物、意见、观念等融入另一种对象中去。幼儿园可以在幼儿园环境、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中渗透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让我们的幼儿更多的了解、感知家乡, 激发其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真切情感。

五、完善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激励机制

1. 解读评价与激励。

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对评价对象的判断过程, 是一个综合计算、观察和咨询等方法的一个复合分析过程。激励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 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激励性评价是对评价对象以充分的肯定, 鼓励和赞扬, 使其在心理上获得自尊, 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诱发其学习兴趣, 进而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探讨、研究。

2.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3.农村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三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1-0083-01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学前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四个阶段之一。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并在学前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因我国农村地区相对比较落后,农村儿童占我国儿童的70%以上,因此提高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水平将是促进我国儿童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要提高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水平必须要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

一、农村幼儿园的现状

1.校舍环境和教学硬件方面。大部分农村的幼儿园是民办,大约占三分之二。校舍往往是一个农家小院,几间民房、十几张桌子、几个塑料玩具,几本小人书,几个老师就是幼儿园了,这样的条件怎能保证幼儿教育的水平呢。

2.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农村幼儿园的老师有一部分是正规的幼儿学校的毕业的,并有教师资格证,但大部分老师并没有经过专门的学校的正规培训,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还有的文化水平没有达到高中毕业的。有的对小儿的心理、教育、保健等方面不甚了解,因此不能对小儿进行正规的教育,甚至可能对小儿造成心理的伤害。由于教师本身的原因,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单一,教学仅仅停留在说、唱、读、写方面,有的沿用小学的教育方法进行,严重阻碍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发展。

3.食品营养和卫生条件不能保证。儿童是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如果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可能影响一生的健康。农村幼儿园大部分中午都在园内就餐,但饭菜质量和营养比较差,从事餐饮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烹飪专业的培训的,因此营养搭配和卫生条件较差,不能保证小儿的营养和健康。

4.安全隐患。如农村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可造成煤气污染和中毒的可能;校车接送孩子时,校车不能按时检修、超载、驾驶员的素质低;夏天的饭菜存放不当造成的食物中毒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小儿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二、对农村幼儿园的建议

1.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农村教育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幼儿教育,严格规范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从校舍的选择,教师和烹飪人员的聘用,到教材的选择到校车的使用都要严格把关,坚持原则,不合格的坚决不用,并进行经常的检查和监督,对办学条件不合格的要坚决给予取缔,以保证办学质量,以促进农村小儿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农村小儿健康的成长。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加大教育投入。农村教育部门要合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幼儿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严格幼儿教育办学条件,提倡校办、集体办和民办的多种办园体制,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

3.提高教师质量,保证幼儿教育水平对农村的幼儿教师的监管要有教育部门的领导专人负责,要求持证上岗,达不到要求的要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并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确保幼儿的教学质量。

4.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对小儿的教育越规范,越有利于小儿的学前教育。家长文化水平是获得小儿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基础。要普及小儿家庭教育知识,首先提高家长文化水平,特别要提高农村女性的文化水平。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女性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低于男性,在参与早教者的性别上,女性占多数,达66.7%,男性参与明显不够,这对小儿的教养是不利的。因为在在教养孩子方面,母亲担当主要的任务。母亲掌握小儿教养知识多少,是保证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因此要从提高女童入学率,减少女童辍学率开始,逐步提高农村女性的知识水平,以利于学前教育的提高。

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分管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要把小儿家庭教养知识的宣传提到议事日程,利用一切媒体,如广播、电视、板报、宣传画、热线电话等广泛深入进行小儿家庭教养知识宣传,选择适当的时间,如集市、饭场等,有条件可定期举办小儿家庭教养知识培训班,如“准妈妈学校”、“小儿家庭教养知识培训班”等,使其家长在婚后,特别是小儿出生的3年内要了解小儿不同年龄发育特点和教养知识,并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育儿知识,以保证幼儿园的入学质量。

总之,农村教育部门只要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积极探索农村幼儿教育的途径,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农村幼儿教育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周莉莉.儿科护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8.

[2]袁爱梅.金色年华[J].隔代教育的利与弊,2008,(10).

[3]高相凯.现代教育科学[J].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2008,(4).

4.给教师建议100条体会 篇四

从事教教育事业十多年,所教学生很多,经常遇到差生,很让人头疼,通过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我认识到,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师要如何使每个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不是让学生都考100分。我们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课堂上充满着上面所说的那种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有一种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只有认真读书,多读书,才能更新观念,才能实现我们教师的价值。(五年级数学王群会)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心得体会2

5.关于对幼儿园园长的几点建议 篇五

一、要有效统筹幼儿园课程文化

所谓课程文化, 是多元文化通过融合形成的, 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借鉴外国先进文化形成的。可以说, 课程文化体现着传统优秀文化与外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当前, 我国多数地区的幼儿园所使用的幼儿教材都是统一的, 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按部就班的教学形式, 忽略了幼儿对传统文化、风俗文化的认知和探索。而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 正需要多种文化的“滋养”, 所以, 要以幼儿园的现有教材为依托, 努力拓宽教材的思想性, 不断发掘文化资源, 丰富教材内涵, 使幼儿园教学更加科学、更富特色。可以说, 幼儿园的课程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这些文化资源为幼儿园课程文化创建提供了广阔资源, 有利于幼儿的全面、科学、和谐发展。所以,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运用当地优秀文化, 使幼儿对书法、诗画、文学作品等产生浓厚兴趣, 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化特质。要统筹幼儿园课程文化, 切实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国外的蒙台梭利教学、多元智能理论等先进幼儿教学理念成果有机融合、相互转化, 使课程更加适合幼儿发展实际, 更加满足幼儿学习需求。所以, 广大幼儿园园长要按照“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原则, 冷静判断辨别, 综合分析利弊, 在设计幼儿园教学内容时, 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需要, 真正使乡土教材、地方教材和先进幼儿教学理念有机统一起来, 使幼儿园课程文化更具特色、更富成效。

二、要大力发展幼儿园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是指幼儿园在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基础上, 结合自身特色而确定的学科课程。一般来讲, 园本课程包括艺术课程、科技课程等, 可以让幼儿熟悉、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素养。所以, 每个幼儿园都要根据实际情况, 发展属于自己的园本课程, 制定相应课程计划, 确定每周课程课时, 真正服务幼儿能力发展。具体来说, 园本课程是为了落实幼儿园办园特色而确定的, 它将各类艺术、科技活动融入教学过程中, 以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 开发幼儿潜能, 启发幼儿智力, 开拓幼儿视野, 发展幼儿个性, 有利于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爱好和高尚的道德情趣, 对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锤炼幼儿综合素养。这些园本课程的形式是多样的, 可以通过武术、歌曲、乐器、舞蹈、绘画、朗诵等不同形式来实现。实践证明, 园本课程的发展, 依赖于幼儿的主动参与, 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要合理搭配, 不增加幼儿的额外负担, 不影响幼儿的正常学习、生活, 同时, 要做到统筹兼顾, 真正照顾到绝大多数幼儿的身体、心理发展水平, 切不可影响到幼儿的持续、长期发展目标。

三、要全面优化幼儿园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素质是影响幼儿园教学质量、制约幼儿素质提升的最主要因素。不管课程文化多么先进、园本课程多么富有特色, 都需要幼儿教师通过教学来实现。所以, 要着力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水平, 真正调动教师参与幼儿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幼儿始终保持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要着力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每个教师都要有浓浓的童心和爱心, 对幼儿多包容、多鼓励、多赞赏, 使幼儿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每项活动。要针对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采取“派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邀请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幼儿教师进行课堂指导, 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让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鼓励广大幼儿教师参加不同程度的函授学习, 掌握新时期、新形势下先进的幼儿教学理念, 为开展科学、特色教学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四、要切实树立家园合作新理念

幼儿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家庭、离不开教师、离不开社会, 需要三方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只有树立家园合作的新理念, 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真正创建富有特色的幼儿教学体系。要积极宣传幼儿园的办学理念, 通过举行家长会、进行家访等方式, 向广大家长介绍办园理念, 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状况。要开办家长讲座, 让家长畅谈自己的育儿心得, 对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要定期开展幼儿园艺术节等活动, 让家长看到幼儿的成长进步, 看到幼儿教师的工作成果。幼儿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联系, 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习惯、态度等, 为因材施教奠定良好基础。同时, 要积极创设、营造良好的特色幼儿园办学氛围, 不断拓宽渠道, 赢得上级主管部门支持认可, 获得外部办学力量的扶持帮助, 使幼儿园在办学经费上得到支持、办学舆论上得到鼓励、办学效果上得到展现, 努力构建起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幼儿园建设途径。

总而言之, 幼儿园是广大幼儿接受教育、启发智力、养成习惯的关键场所。只有真正有效统筹幼儿园课程文化, 大力发展幼儿园园本课程, 全面优化幼儿园教师队伍, 切实树立家园合作新理念, 才能为幼儿园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从而使幼儿的德、智、体等方面能力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步社民.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05期.

[2]黄晓军.影响幼儿园教师教育行为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05年第B06期.

[3]师云凤.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01期.

6.给小学家长的100条宝贵建议 篇六

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如何把青少年培养成材,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家长 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家庭教育是以一个个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而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一一家长大多不具备科学的家教知识,在实践中往往凭个人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很多误区。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1.家教方式的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不科学的家教方式很多,典型的有三种: 一是娇宠型,主要表现为家长不重视孩子自理能力、劳动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要求过于满足。过分的娇宠孩子,会使家庭的教育功能弱化。有专家指出,“娇生惯养的孩子,不是社会的叛徒,便是家庭的暴君。”二是暴虐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俗守“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子女采取严厉管制和强迫教育。三是放任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本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子女教育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2.家教内容的误区。

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家庭教育内容的误区在实践中表现为: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腰圆膀宽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郎自大者比比皆是。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

3.家教观念的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自家的私事。这种把子女当作私有物进行培养的观念,使得一些家长对正当、合理、科学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予积极配合,当家庭的教育价值观与之发生冲突和矛盾时,常出于某种狭隘的目的而我行我素,这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亟待变革

在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现代信息网络的建立,儿童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其赖以实现的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环境、道德氛围发生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家庭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发展,为了适应 21世纪的发展需要,我国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必须走出误区,实现家庭教育的变革。

1.变目标单一型教育为综合型素质教育。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普遍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庭作为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施教过程中,许多家长把教育的目标简单的定位于智力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在进行智力教育时,多数家长把智力教育等同于文化知识教育其实,这些做法和认识都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应用21世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规划今大的教育,建立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规律的、具有超前战略的多元目标体系。具体说来,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以智力教育为中心,融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品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一体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

2.变知识型教育为能力型教育。

当前,现代科技的发展已将培养能力提高到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位置。对家庭教育而言,它要求家长不但要给孩子“干粮”,还要给孩子“猎枪”。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重知

识传授的教育方法和培养“两脚书柜”的人才观念,实现知识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的转轨。能力是个人完成任务或实现目的的智力、心理和体力条件的总和。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一定的能力是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必备前提,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个体掌握知识技能的难或易、快或慢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它是在个体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相应发展的。在这个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今天,面对浩如烟海,又不断更新的知识,靠积累式学习和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必须从以知识教育为重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重心方面来。

3.变亲子教育为亲职教育。

传统的家庭教育是单一的亲子教育。当今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也大多把培养子女当作家庭的私事来进行,把子女当作家庭私有财产来培养。许多家长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并以家庭利益为出发点来制订培养规划。其实,培养子女既是为家庭培养后代,更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变革传统的家庭教育,实现亲子教育向亲职教育的转变。亲职教育包括亲子教育,但它更强调家长培育子女、为社会培养人才这一职责,强调家长在履行教育责任的过程中,应充分灌输亲情,使情感倾注与家庭教育高度结合。这种教育不仅有益于提高教育效果,而且有益于促进亲情,从而促进社会关系的融洽。

另外,要实现有效的亲职教育,家长应注意教育内容的选择。在家庭教育中,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孩子无知识可学,而是如何教孩子学,引导孩子学什么的问题。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要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只有精选最有发展前途,最基本、最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知识,使受教育者建立起牢固的、可塑性大的弹性知识能力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十分值得家长关注的。

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纪之交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其受教育过程的起点站,最初的家庭教育的成败,会直接影响今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我们主张以提高家长素质为突破口,来实现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使之成为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落实,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十分突出。中小学普遍创办家长学校,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人才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 筛选内容,让家长学到科学的教子内容和方法,掌握教子的艺术,转变落后的家教观念、避免家教的误区,全面提高中小学 生家长的家教水平和家教素养。有人说: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

7.幼儿园建议100 篇七

张寨镇中学司小燕

自从2008年我的市级个人课题《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堂沉默的研究立项以来,我认真阅读了周成平主编的《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一书,获益非浅,在此以我笨拙的笔把我的所学所想所感所作记录下来。

《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是一本旨在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探索新课程和实践新课程,切实帮助我们解决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学习参考书。这本书从“理念篇(为什么教)、内容篇(教什么)、实践篇(怎样教)、评价篇(怎样评)”四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100条建议。全书的每一篇文章,都突出了在某一个问题上的思考和建议。读着文章,就像和名师们在进行讨论和交流。《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多启发,也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令我获益最多的要属以下内容:

一、营造“师生和谐”的氛围

道高为师,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到实惠、解渴。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二则是在教学教法上要灵活多变,在民主型的关系中师生的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同时也增加了讲课的吸引力。三则是考试方法能体现全面的反馈教学信息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教学思想,受到学生欢迎。“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举止、处事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成长有极大影响。治学作风、敏捷思维,高尚情操,将在客观上对学生起到深刻的教化作用。使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中得到充分发挥。只有“道高”和“身正”,教师才有说服力,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受其道”。

二、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的心灵

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如何雕刻,就看雕刻者的一把刻刀啊!

白云奉献给蓝天的是一片洁白,江河倾吐大地的是一腔澎湃。“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对学生应有爱心,用真诚和学生交朋友,当然,我心里装的是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扮演的不仅是老师,还是严父慈母、大姐姐、老朋友。

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兴趣、特长,及时纠正偏差,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先给学生无私的爱,是谱写这一主旋律的音符——这是我多年来当教师所遵守的信条。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要关心爱护,热情激励、耐心辅导。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想尽一切办法,去激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以真挚的、热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暂时落后而被歧视的学生,将情感的暖流注入学生的心灵,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

三、追求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我们需要追求实而不死、活而不空的课堂,更需要我们教师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探求和解决问题中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能“活”起来,让学生的脑、眼、口、手等器官都“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洋溢温馨、充满情趣,让课堂教学放飞梦想、流淌诗意,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使课堂教学更扎实,更接近学生生活,更富有意义。

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处处以《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为航标、为指南,你看:

在教学小说《变色龙》一文时,我能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变枯燥无味地学为学生自主的表演,在这平等、活跃、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们在原著的基础上,加上合理、大胆的想象,表演的惟妙惟肖,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心声》时,我迈着轻松的脚步,手拿着麦克风走到教室的中央,来到学生们的中间,微笑着说:“这儿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演播大厅,欢迎大家来到这里。同学们,在你们的人生历程中,肯定有一些触动人心弦的往事,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上来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搭建自主与探究的平台。

温顺和善、善解人意的李华“打人了”,吃惊的我匆匆忙忙赶到教室,赫然看到李华的双眼却噙着晶莹剔透的泪珠,我的心不由得一怔:他打了同学,为何自己却哭了呢?我一定要弄清楚,要不会出乱子的!一场和风细雨的滋润,终于

“化干戈为玉帛”,原来顽皮的同位讽刺了李华的先天不足之处,刺伤了李华的那颗脆弱的心,生气打了同位一下,在我爱的甘露的滋润下,使李化那颗脆弱的心灵得到滋润和营养,同位则低下了惭愧的头,全班同学从此事中也懂得了尊重爱护他人的道理。

„„

通过我的努力,看到了学生们可喜的变化:胆小的李华上课时也把手举得高高了;成绩优异的孙涛能主动带头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了;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的学生愿意发言、愿意参加课堂上的各种活动了„„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每一位学生敢于发言、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愿学、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打破了语文课堂的沉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一书中给我的启迪,它们将成为我们在这场课程改革中前进的领航灯。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用这些钥匙,和孩子们一起努力,去开启他们人生的宝藏吧!

献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献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献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课堂,献给学生一个建构的课堂,献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献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

在学名师活动中,我通过互联连网这一平台,观看了许多为大师的录像课,这次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朱乐平大师的《二位数乘二位数的练习课》。真的为大师的精彩演绎而折服。我下面稍微具体的实录几个环节给大家享受。一开始教师从一则都市快报上的对联出发引出回文诗。“西湖游客艇客游湖西”、“歌唱家在家唱歌”等可以倒过来读而意思一样的文学知识,而后出示数学里的回文“12X42 ?24X21 62X13 ? 31X26”简单介绍后让学生验证是否一样。要求先估算而后验证。验证结果一样后就将“?”改成“=”号了。接下去投影出示“就有人猜想任意两个二位自然数相乘,从左往右读和从右往左读,得到的两处算式的结果相等”

教师:你认为吗?为什么?请安静思考,再说出自己想法?

生:不对,如果个位是0就不行了?

教师:谁听懂了?

生:举了个40X67的例子?

教师:怎么来说它这个猜想是错的呢?

生:用举例的方法验证。

教师:在数学上要否定一个说法对不对,只要举一个反例就可以了。有谁来说说老师刚才讲的意思?

生:„„

教师:比如我想所有人都只有二只手“如果想推翻怎么办?

生:找到一个有三只手的?

教师:如果找到一个有六只手的行吗?(行)对,只要找到一个就可以了?

8.幼儿园建议100 篇八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问题

(一) 区域活动难以引起幼儿持续的兴趣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幼儿频繁进出不同的区域, 很少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区域中, 注意力不集中, 对区域活动内容不感兴趣。为了应对这种问题, 教师想方设法频繁更换区域中的材料与游戏, 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开始, 幼儿会受到新游戏的吸引, 但很快又厌倦新游戏。长此以往, 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方面, 教师为了设计新区域游戏而绞尽脑汁, 身心疲惫;另一方面, 幼儿没有深入游戏, 他们并没有充分探索区域中的材料, 即区域中的材料并不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求, 区域活动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二) 区域活动规则、限制过多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强调幼儿自主活动、亲手操作的活动形式。然而在很多幼儿园中, 教师禁止幼儿自由取用不同区域中的材料, 也禁止幼儿在区域间走动。幼儿被规则限制住了。实际上, 各个区域在幼儿的活动中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系统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存在着联系。例如幼儿在娃娃家想要建一间小屋子, 就可以利用建筑区的积木或是益智区的雪花片;在美工区幼儿也可以进行想象游戏。幼儿在区域中游戏, 自由取用所需的材料, 充分运用空间, 在连贯的活动中可以获得整体性发展。过多的“禁令”则限制了幼儿自由发展的机会, 使得在区域中获得的经验缺乏连续性、联系性和整体性。

(三) 区域材料长时间不换

丰富的材料与工具是区域活动的必要因素, 在幼儿园中教师却常常感慨资源短缺, 材料不够。为了确保区域活动的展开, 幼儿园不得不购置各种精致的玩具、材料, 如果经费不够, 教师就必须自制大量的玩教具。购买材料经费受限, 制作材料时间受限, 导致区域中的材料长时间得不到更换。而幼儿的兴趣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 不变的材料不能有效支持幼儿活动持续开展, 影响区域活动的效果。

(四) 区域活动脱离幼儿真实生活

教师在设定区域活动时, 有时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安排一些活动内容。例如在角色扮演区安排银行、手术室等大部分幼儿完全不熟悉的场景。由于缺乏原有经验的支撑, 幼儿对这种活动很快会失去兴趣。即使教师教了玩法, 也因为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太远, 幼儿的活动也常常局限于教师教的部分, 无法深入、持续地进行, 使活动失去应有的价值。

二、问题分析

(一) 区域活动的主动性难以保证

幼儿自由选择区域, 自主发起、自由选择活动是区域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和特点。幼儿园区域活动不仅符合幼儿游戏的天性, 还能满足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需要, 给他们自我挑战、自我建构的机会。然而, 教师常常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幼儿一直处于“被安排”“被教”的被动地位。幼儿对区域活动缺乏兴趣, 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主动性。幼儿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这个区域里玩, 也不知道自己在区域里究竟应该做什么, 他们只是在模仿、机械操作。这完全不符合区域活动的主动性特点。在自主的区域环境中, 幼儿自己拿主意, 自己设定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也能在游戏中发现挑战与乐趣, 真正满足了幼儿的个别需要与兴趣, 实现了区域活动的价值。

(二) 区域活动的开放性仍显不足

区域活动的开放性是针对受限的、割裂的区域而言的。在教师限定的一定时间内, 在用桌子、柜子、屏风等相互隔离的区域中, 幼儿各自选择进入不同的区域, 各自进行着自己的活动, 相互之间没有交流。这种看似秩序井然的区域活动, 实际上在空间、时间、材料的使用上都限制了幼儿的活动, 同时也限制了幼儿的发展。开放的区域则与之恰好相反, 不论在空间设置、时间控制或材料的取用方面, 都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 促使幼儿开展更有深度、创意和挑战性的活动。

空间上的开放性强调区域之间在相对独立的同时也能够互相交流。区域之间的隔离物只是为了保证区域内部活动的顺利进行, 但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拆除, 以便区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上的开放性要求教师视情况灵活给予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 过短的时间使得幼儿的活动无法深入下去, 或是刚刚对区域活动有了一点兴趣与了解就被打断了。充足的时间给了幼儿更多的余裕去探索区域中的新材料, 让他们有机会去创造, 去挑战。材料上的开放性一方面意味着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取用材料的机会, 另一方面意味着整个班级, 甚至整个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都能联系在一起。材料的功能不是固定的, 建筑区的积木可以给表演区的幼儿用来当作电话, 美工区的工艺品可以拿到商店进行买卖。总的来说, 区域之间是否能够有机联系起来, 形成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经验, 取决于区域的开放性。

(三) 区域活动的动态性有些滞后

区域活动中,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 在巩固了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又不断获得了新经验, 这是一个经验不断增长、变化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幼儿会不断产生新的兴趣与需要。长时间不更换或增加、补充区域中的材料, 会使区域难以维持幼儿不断变化的需求。为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 区域必须保持动态发展。

(四) 区域活动的真实性有待提高

真实的区域活动更能提供幼儿丰富的经验。所谓真实, 就要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区域活动脱离幼儿的真实生活, 将很难引起幼儿的兴趣, 因此, 区域可以引进当地社区的特有资源, 为幼儿提供更加真实的区域环境, 促使幼儿获得真实的经验。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发展策略建议

(一) “主动的”经验:鼓励幼儿发挥主体性

张雪门曾说, 在游戏中要“多给儿童自由选择、自我发表及自我订正的机会”, 他所强调的即给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同样,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也可以体现在自由选择、自我表达、自我评价三个方面。

赋予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选择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活动是幼儿自己选择的, 所以结果也比较容易圆满[1]。幼儿自己选择区域活动前, 首先要明确自身的需求与兴趣, 制定活动的计划。因此, 可以避免幼儿很快对区域失去兴趣的问题。区域活动过程中, 幼儿有权利自由地选择区域, 选择材料与工具, 选择玩法, 这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表达。自我表达的好处在哪里呢?一味要求幼儿按照示范做, 动作上可能是像模像样了, 但永远不会有新的东西产生。幼儿利用已有经验, 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作, 既巩固了原有经验, 又产生了新经验。例如, 请做得比较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师, 给其他小朋友展示他自己的作品, 尤其鼓励幼儿展示有自己的想法的作品, 可以积极引导幼儿的自我表达、自我创作。

给予幼儿自我评价的机会。评价是经验总结与反馈的重要环节, 教师给幼儿机会自我评价、同伴评价, 能够有效提升原有经验。因此区域活动结束后, 教师应当常常引导幼儿自己反思, 帮助他们自己组织经验, 进行自我评价。

(二) “开放的”经验:减少区域活动的限制

“开放”一词在幼儿园中往往难以付诸实践。不限制在固定的区域活动, 活动的时候, 会不会出现孩子到处乱走的混乱情况?不限制在一定的时间结束, 孩子不珍惜时间开小差怎么办?不限制材料的取用, 会有孩子随处乱丢甚至破坏材料吗?这些顾虑, 是教师们不敢开放的主要原因。实际上, “开放”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的开放, 正如同“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自由一样。

首先, 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开放”活动的机会, 没有自由的背景, 幼儿永远不能形成“自动自觉”的习惯。被动的区域活动中, 幼儿的个人需求和兴趣难以得到满足, 个性化发展更难以实现。“开放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发挥潜力, “开放的”材料给幼儿带来“开放的”经验。因此, 教师应多给幼儿一些信任, 减少区域活动的限制, 允许他们在有需要的前提下在区域间走动;给予他们充分的区域活动时间去探索与创造;鼓励幼儿自由拿、放材料, 并要求及时送材料“回家”。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如果空间不受限制, 活动不被打断, 材料自由取用, 他们绝不会浪费一分一秒在徘徊、等待或者制造混乱上。

(三) “动态的”经验:及时提供变化的材料

幼儿对活动浅尝辄止, 不感兴趣, 主要原因是区域中提供的材料不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或兴趣。单调的材料、长时间没有变化的活动, 导致幼儿对区域活动缺乏持续的兴趣, 难以支撑幼儿的经验累积与持续发展。因此, 教师必须从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材料的支持性两方面出发, 关注幼儿的兴趣所在, 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一方面, 区域中的材料应丰富多样, 游戏玩法不受限制, 使幼儿能感受区域活动的变化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 通过观察幼儿活动, 向区域中持续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 在幼儿遇到障碍时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让幼儿能够深入区域活动。在区域设定后, 随着幼儿活动的不断进行, 教师应投放不同结构水平的材料, 鼓励幼儿进行创意游戏、自我挑战。

(四) “真实”的经验:区域活动从儿童生活出发

正如杜威所说:“学校最大的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得的经验;同时, 另一方面, 他又不能把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这就是学校的那种隔离现象, 就是学校跟生活隔离开来。”[2]幼儿活动与生活的脱节, 导致“真实”的经验遥不可及。杜威认为, 儿童从事的简单烹饪、洗碟子、掸灰尘等工作, 对他们来说, 跟做扮演游戏同样有趣。对儿童来说, 日常生活的作业充满了神秘价值的感觉, 因为他们认为, 这些活动是名副其实的, 以往只有成人能做。换句话说, 生活中的因素, 不论时间和地点, 永远会使儿童产生兴趣。为了解决幼儿需要贴近生活的经验与区域活动提供的远离幼儿生活的经验之间的矛盾, 教师需要从区域提供经验的真实性与生活性进行考虑。

教师应树立幼儿园课程是“从生活而来, 从生活而展开, 也从生活而结束”的观念。区域活动作为课程的一部分, 也应完全来源于生活。幼儿生活在哪里?幼儿园、家庭与社区都是幼儿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家庭与社区拥有许多幼儿园内无法拥有的宝贵资源, 除了社区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外, 外部环境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也同样是渗透在幼儿生活中的资源。因此教师在利用外部资源的时候, 应当充分与家庭、社区进行对话, “ 请进来, 走出去”。[3]幼儿园可尝试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网络, 整合园外的家庭、社区资源, 支持活动开展。一方面, 可建立长期有效的社区资源库, 如利用周边的环境资源 (如公园、景区) , 文化资源 (如博物馆、美术馆、大学) 搜集区域活动所需的材料。另一方面, 可成立助教团。助教团的成员可来自于与幼儿关系密切的人群, 如父母、祖辈以及其他亲朋, 他们能够根据幼儿需要适当介入, 提供各种教学辅助。

参考文献

[1]戴自庵主编.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 (下) [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4.

[2]赵祥麟, 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52.

上一篇:李平 《认真复习,迎接期中考试》主题班会反思下一篇:2022年庆祝元旦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