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出纳工作职责范围(精选10篇)
1.会计出纳工作职责范围 篇一
一、会计基础工作之出纳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广泛的社会职能
会计基础工作中的出纳活动是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每一项出纳都是与整个经济系统相联系。 虽然仅仅是简单的单位资金的收取、支付、存储工作,但是这些琐碎的工作却关系到整个单位资产正常运转。 出纳人员需要与社会其他部门频繁接触,例如银行、税务机关等等,因此出纳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职能。
(二)高度的专业要求
会计岗位拥有严格的程序性和高度的技术要求, 出纳工作更是在看似简单的工作中蕴藏着大学问。 如何将每笔款项系统详尽地记录,如何填写单据凭证,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更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严格的时间规定
会计工作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便要与企业单位机关的工作时间安排相配合,对时间要求有准确的把握。 例如缴税的固定时间、员工薪水的发放时间、单位财务的结算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意延误,要求出纳人员细致谨慎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二、会计基础工作之出纳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出纳是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基础的环节。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出纳都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岗位,管理资金的出入。 国家法律法规对出纳的岗位职责也有严格的限制规定,保证钱账分离。
(二)出纳是单位财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广泛,作为一项基本的经济管理活动,出纳人员日常的资金收付、记账、银行存款、单据管理等看似简单的工作, 却关系到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转。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出纳人员必须具备极度的细致谨慎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三、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纳人员的基本素质与重要性
(一)牢固专业知识
因为会计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这就要求了出纳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根据我国政策法规,《会计法》第38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然而现实中,许多规模较小的公司,领导对于会计工作不重视,认识有误区,对于出纳人员的资质要求很低,甚至与行政、文员等文职工作混为一谈。 许多不具备会计资格证书的人,其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能准确按照相关法规来进行,在程序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就无形中为单位的财务增添了风险。 虽然会计资格证书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水平, 但是作为资格性规定, 单位在雇佣出纳人员的时候还是要选择专业知识牢固、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这样保证了业务水平的专业性,也是对单位资产的负责。
(二)恪守职业道德
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严格要求。 在 《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应该遵守执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这就要求了出纳人员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努力专研业务,不擅自脱离工作岗位。 其次,出纳人员要本着服务精神,尽其所能,改善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服务效益。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出纳人员要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是出纳员的立业之本,是出纳员职业道德的首要方面。 出纳员掌握着一个单位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若要把公款据为己有或挪作私用,均有方便的条件和较多的机会。 同时,外部的经济违法分子也往往会在出纳员身上打主意,施以小惠,拉其下水。 面对钱欲物欲的考验,出纳员要以坚定的意志和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抵制诱惑。
出纳人员要坚持原则。 出纳员肩负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重任,只有坚持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在工作中,有时需要牺牲局部与个人利益以维护国家利益,有时需要为了维护法律、 法规的尊严而去得罪同志和领导。 这些都是出纳员应该坚持和必须做好的。 为了保障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资财,广大出纳员要真正肩负起国家赋予的实行会计监督的职责, 在出纳工作中坚持原则,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贡献力量。
(三)严格遵纪守法
出纳人员要熟悉与自己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保证业务程序合法性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更好地维护单位以及自身的权益。 在执业过程中,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保证财务工作信息的合法真实、及时准确。 我国已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本框架,将社会的各方面纳入法治轨道,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对于出纳人员的法治培训必不可少,宣传法治理念,使其知法懂法,遵纪守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纳工作是保证财务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纳人员的自身素质关系到工作的全局性。 因此出纳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田峰.出纳人员素养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J].内江科技.2009(4)
[2]刘建丽.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2(07)
2.会计出纳工作职责范围 篇二
关键词:典型任务提升途径出纳职业路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有60%在出纳岗位工作。上岗后,对岗位不适应,对出纳典型业务仍有纠结,不断有学生打电话问支票该怎样填写,银行存款日记账怎么记等等。
目前,《出纳实务》课程中,实训能力不够全面,操作标准不够清晰,操作流程不够顺畅,学生经过训练还有些模糊。
通过研究,编写出纳实训能力提升资料,通过训练增强岗位的适应性,操作能力的全面性,操作手段的先进性。
二、调查问卷分析
1.基本素质要求
学历:从初中到本科均有需求,其中对大专学历有37.7%,属于需求较多者。
证书: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要求达到86.89%,这是该行业必备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能力的一种象征,而对计算机和珠算的要求比例较低。
职业道德:对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的达到72%,这是对货币接触者的基本要求,从业者应存敬畏之心,有选择遵守的占到25%,不必考虑的为3%,这两种情况均是企业要求松散的表现。
职业素养:几种职业素养所占比例都比较高,也是出纳人员应该必备的素养,由这一职业特性所决定,责任心占到90%,凸显了这一素养的重要性,天天与钱打交道,责任心应摆在第一位,才不至于造成重大损失。
2.岗位基础能力
知识法规运用:会计基础、电算化、经济法基础、税法基础运用比例较高,其中会计基础比例最高为72%。
点钞与识别能力:机器点钞,快速识别为72%,机器点钞速度快,能识别假钞,再辅之以人工,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银行结算业务使用: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汇兑使用频率较高,为训练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根据使用频率,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
3.岗位操作要求
岗位工作标准:无标准临时要求的占到5%,口头标准与正在制定的分别占到13%、15%,有书面严格标准的比例为67%,为设计实训提供了基本依据,出纳人员要按照工作标准来开展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
岗位工作流程:无规范流程,凭经验比例为5%,部分业务有规范流程比例为56%,全部业务有规范流程比例为39%,从这一结果来看,大部分业务有清晰的流程,部分业务由于没有固定程序,随意性较大,无法制定出流程,这为编写实训流程提供了依据。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中,使用网银结算的比例为56%,可以显示出这种结算方式的旺盛活力,使用金蝶软件的比例为49%。
所用设备及工具等工作手段:从显示比例可以明显看出POS机、验钞机、计算器、装订机、计算机、支票打印机、保险柜等设备、工具使用率很高,为设计训练提供了直接依据。
三、提升途径
1.强化《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基础知识
对会计要素、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基础操作有清晰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思想有清晰的认识,对会计法律制度有总体框架,对支付结算法律制度要铭刻于心,对稅收法律制度要敬畏于脑,对会计职业道德要坚守于行。
2.精通常用结算工具
出纳工作中收款、付款是其主要内容,款项的收付离不开结算工具,应当精通每种结算工具的适用范围、付款期限、填写要求、结算程序、注意事项,从而能为企业收付款做出恰当选择。常用的结算工具有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信用证、网银等。
3.熟练使用设备、工具
高效的工作需要借助设备、工具,出纳常用设备和工具有POS机、验钞机、计算器、装订机、计算机、珠算、支票打印机、保险柜、财务软件等等。应当明确这些设备、工具的操作规程,总结操作技巧,经过反复操作训练,达到熟练使用,提高效率的目的。
4.注重新手段的运用
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新的手段应用在出纳工作中,如软件自动对账、网银、软件电子支票登记簿、POS机、票据鉴别仪等,这些新手段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
5.熟悉行业经营特点
每个行业有其经营的特点,这些不同特点决定了每个行业的核算方式有所不同,收付款时间、方式可能不一样,因此,对主要几个行业,出纳应当熟悉经营特点,其行业有制造业、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房地产业等,如交通运输业的经营特点有运输对象属性和形态具有不变性、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和分散性、产品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具有同时性等。
四、提升措施
通过《出纳岗位实操》加强训练,可使学生明确出纳职责、清晰岗位流程、懂得工作规范,达到增强岗位的适应性,操作能力的全面性,操作手段的先进性的目的。《出纳岗位实操》的特点:
1.节奏化
抓住职业成长规律,引领职业发展路径,培养职业健康精神。整个体系分为五步,第一步准备,通过填写票据单簿,能够达到规范操作行为,夯实基本功底,养成职业习惯的目的;第二步热身,通过操练工具设备,能够达到精练票据功夫,呼吸职业空气,净化职业心灵的目的;第三步面试,通过把握面试心态,能够达到妙答面试问题,掌握面试技巧,美化职业选择的目的;第四步培训,通过了解企业实情,能够达到清晰制度规定,明确职责流程,内化职业要求的目的;第五步上岗,通过感受业务过程,能够达到体会工作关系,理解工作标准,悟化职业操作的目的。
2.典型化
调研多家企业,走访多名人员,探寻多元业务,精心提炼,用心总结,苦心思索,析出典型业务,涉及设备工具使用、票据填写、银行结算、票据整理、登记账簿等。
3.再现化
整个内容的呈现是多家真实企业的汇集升华,再现企业出纳工作历程,再现制造行业出纳真实业务,再现企业出纳时代操作。
4.全面化
业务操作中融入内部控制管理,出纳业务操作更加立体化,更加规范化,更加流程化,更加标准化,这样的出纳更有骨气,塑造的是顶天立地的出纳形象。
参考文献:
[1]曹晓菁. 新时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出纳 [J].财会研究,2014(2).
[2]ATEP项目组.出纳实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高翠莲.出纳业务操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李华.出纳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许家林.行业会计[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6]陈斯雯.每天一堂出纳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本文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出纳实训能力提升研究》课题(XJNZYSK201303)的研究成果。
3.会计出纳工作职责范围 篇三
第一, 乡镇出纳管理工作检查情况及存在问题。一是, 检查情况。各账户出纳绝大多数能严格按照《会计法》和相关财务制度的规章、规定执行, 如《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能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 及时做好日记账登记, 把好每张原始凭证的初审;较好地执行收支两条线财务规定, 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 明确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核算制度;无设立小金库的现象;大部分账户的银行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 账款、账实相符。二是, 存在的问题。部分账户未做到及时登账、清查。检查中发现:部分账户收付款凭证不及时审核整理, 银行现金日记账每日未做到及时登记、清理, 个别账户甚至出现月初至检查之日, 未登记过一笔收支记录;日记账登记不规范, 记录更正随意, 在更正处未见出纳印章;月底结报时, 日记账上的现金、银行余额没有及时结报;有少数账户盘点时库存现金出现长短款现象, 极个别账户长款或短款金额过大。个别账户存在票据管理不严, 收入缴存不及时等现象。检查发现, 账户中除出纳外还有其他人 (非报账员) 也在保管往来款票据, 并且其部门某些经济业务收费, 由其开具票据, 而现金收入却不及时缴存财政专户、长期存放于经办人员处, 这类行为严重违反了《现金管理条例》、《票据管理条例》, 给资金和票据安全管理带来隐患。另外检查中还发现, 少数出纳在开具票据时存在着涂写内容、笔迹不清等问题, 对票据保管随意, 缺乏安全意识。个别账套结报不及时。部分账户出现每月结报凭证不及时, 将当月的经济往来凭证拖至下个月下旬才交到会计手中, 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及时性、有效性;更使一些问题拖到再下个月才得以纠正, 不利于问题及时有效更正。
第二, 基层单位出纳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一是, 岗位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出纳人员认为出纳工作不过是点一点钞票, 填一填凭证, 记一记现金、银行账等简单工作, 不重视会计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业务素质的提高, 因而造成出纳人员游离于会计工作之外, 影响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进而影响其单位经济工作。二是, 部分出纳财务知识较缺乏, 安全意识淡薄。近期检查中发现持证上岗率偏低。少数出纳不熟悉财会业务, 账务处理混乱, 账目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 给财务工作正常运作带来一定影响。再加上部分账户出纳身兼数职, 忙于应付其他日常事务, 从事财务工作的时间无法保障,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工作水平和财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还有少数出纳财务安全意识较差, 管理、学习上不主动, 工作达不到要求。三是, 出纳队伍还不稳定。出纳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连续性, 就要求从业人员的稳定性, 并最好具备一定的任职资格。稳定的从业人员熟悉情况, 有利于管理监督职能的发挥, 更有利于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如果出纳人员更换频繁、业务生疏, 就会影响到整个单位 (部门) 财务工作的正常运作, 加之不及时学习专业知识, 导致一些问题的扩大化。
第三, 基层单位出纳管理工作对策。一是, 出纳工作重要性的深化认识。通过加强培训学习, 引导出纳工作人员深刻认识本职岗位的重要性。要从工作特征上认识重要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岗位设置的原则作了规定。会计工作岗位, 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 但出纳人员不得监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 出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岗位。要从工作实施中认识重要性。首先, 出纳是会计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任何单位和经济组织中, 出纳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岗位。内部牵制制度也规定了机构分离, 职务分离, 钱账分离, 账物分离的原则。因此在会计机构中分设出纳岗位具有制度上的合法性、工作上的适应性、行为上的规范性、管理上的科学性等特点。其次, 出纳是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执行者。出纳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 无论是传递、循环还是流水作业, 资金的进人和退出, 出纳工作都是源头。再次, 出纳是会计工作规范的实施者。出纳人员担负着资金收付、票据管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等工作, 实施会计工作规范化, 出纳人员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二是, 遵章守纪, 规范操作。出纳员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 加强支票管理。出纳员身处管理现金和使用现金的“前沿阵地”, 负有直接、重要的现金管理职责, 所以, 落实好现金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以出纳员为主的财会人员身上。当执行现金管理制度过程中遇到难解的问题时, 要以清醒头脑正视现实, 在坚持原则的同时, 要设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在加强现金管理的同时, 也要认真控制好转账支票的签发和报销工作。领用转账支票时须手续齐备, 办理登记手续, 写明用途及金额, 对于大额款项的支票, 要严格执行大额对外支付的联合审批签字手续, 出纳人员也应及时通知财务负责人查看原项目经费预算, 对于原项目预算中未安排的经费, 坚决不予以签发, 以保证支付的正确性。对于额度不大的支票, 要认真核实相关级别负责人的签字手续。三是, 做好出纳员选派工作。选派出纳员的重要条件应当是:首先要思想端正, 忠诚可靠。出纳员要忠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要维护单位的合法利益。办事要公道, 要熟悉财经法规, 掌握政策法规和制度, 在处理工作实务中, 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要遵纪守法, 严格监督, 并且以身作则、洁身自好, 不贪、不占公家便宜, 要实事求是, 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本来面目。要爱岗敬业, 严谨细致。出纳工作繁琐单调, 时间长了有的人容易变得疲沓起来。所以, 选派人员时应注意选用热爱该项工作, 积极钻研业务, 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出纳员工作事无巨细, 签发支票、审查凭证、申请批准、填单记 (日记) 账, 这些要求都靠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人通过勤奋学习和艰苦训练才能逐步具备起来。四是, 加强学习交流, 提高工作能力。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和财政政策法规等学习培训,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 提升业务素质, 增强责任感, 提升业务操守, 强化财务纪律。鼓励未持证人员, 积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持证上岗, 并给予全额报销考试费用;鼓励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同时, 积极开展工作交流。组织会计和出纳进行业务交流, 尤其是会计要多走下去, 了解部门情况, 帮助出纳提高财务工作水平。五是, 加强检查督导, 提高责任意识。其一, 通过财务检查, 面对面、一对一地解释财务要求、财务纪律, 更合理的指导、监督财务工作, 使财务服务送到家。同时使出纳、财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提高财务意识, 强化财务安全管理、规范管理意识, 防止徇私舞弊。其二, 通过财务检查, 加大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 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 督促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财务规章制度, 保证财务工作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 杜绝各种漏洞的发生。其三, 通过财务检查, 使会计深入到部门, 密切与部门负责人、出纳的联系, 形成工作合力, 将财务工作推向更加规范化、严格化、效率化的层次。
4.试析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问题 篇四
关键词: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
合并会计报表通常也被称为合并报表或者合并财务报表,通过对企业集团账务报表的编制,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综合的体现出企业集团目前的财务状况以及具体的经营状况。而编制合并财务表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正确的界定出合并报表的具体范围。
一、界定合并范围的相关标准
1.遵循的数量标准
首先需要针对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当中的具体控股比例来选择相应的标准,一般情况下被选作衡量标准的包括被投资子公司当中具有表决权的一半以上的普通股。如果母公司是直接控股的,那么其持股的具体比例就能够直接的获取;其他两种控股情况在计算具体的持股比例时需要经过进一步的核对和检查,并且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计算方式,通常会用到下述两个原则:(1)加法原则。如果是一串联的持股比例就应该将最终直接到达子公司当中的那部分持股比例确定为母公司对于该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在利用加法原则对具体的合并范围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是不会跟与A公司对B公司具有的直接持股比例产生关系。比如说,A公司对于C公司具有六分之一的权益资本,那么C公司就能够划分在A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里面。在处理纳入母公司的过程中采用加法原则,会先对合并范围当中的某一个子公司具有的表决权比例进行准确的判定,然后按照直接持有或者间接持有该子公司的所有股权之和做出最后的确定。(2)乘法原则。在采用乘法原则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计算出母公司对该子公司直接持有的具体的股权比例以及对其他的控股公司所持有的具体的股权比例之和,并计算二者的比重,最后再乘以这些控股公司对该子公司持有的具体的股权比例。
2.遵循的质量标准
母公司之所以会对子公司进行直接的控制,根本原因在于可以控制子公司的经营以及财务政策,通常可以将下述几方面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按照跟被投资公司所达成的协议,对于持有百分之五十以上并且具有表决权的普通股可以当作参考标准;根据相关的规章以及协议等,有权利对企业的经营政策和财务决策进行控制;有权利对董事会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当中的成员进行任职和罢免;在董事会以及其他相关结构的会议当中具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表决权利。而在质量标准中,法定以及实质性控制权是两种主要的控制权,而且都是在不能够满足相关的数量标准之后才可以存在的。其中法定控制权的主要涵义是母公司按照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规定等具有的控制权利;而实质性控制权的主要涵义是持有的股权在百分之五十以内,不过由于存在股权分散的现象而在事实上可以实际运行的控制权利。
3.实体标准
虽然集团内的多数股权与少数股权投资有多少之分,但不应过分强调母公司股东的利益。因此,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整个实体的观点编制的,对于构成企业集团的多数股权的股东和少数股权的股东,均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在实体理论下,确定合并范围应以企业集团能否控制为标准。
二、不需要纳入到合并范围当中的子公司条件
对于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改进后的第27号国际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规定: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准备在近期出售的子公司:其一,购买和持有该子公司就是准备在购买后一年内处置,因而控制是暂时性的;其二,管理层正在积极地寻找购买者。同时该准则还规定,不得因子公司的业务与母公司不同而不合并该子公司,其原因在于经营受到长期严格限制并不一定表明母公司失去了控制权。
三、目前确定合并范围所遵循的标准
1.控制权标准
一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会计报表》根据间接持股的母子公司所占股权份额选择乘法原则权衡。二是控制权的质量标准上具体为:(1)母公司占有一半以上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2)母公司占有其一半以下的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3)在判断是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的表决权;(4)判别母公司对于主体特殊情况能否进行有效的控制。
2.明确判断所遵循的一般标准
在新的判断准则当中对于将控制作为基础条件来确定具体合并范围的理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新的判断准则明确规定了母公司需要将全部的子公司进行合并,但是以下情况除外:根据相关的破产程序已经宣告并完成清理的子公司;如果子公司是非持续经营的,但是其所有者权益出现了负数;母公司没有权利再进行控制的子公司;母公司或者是联合控制主体已经不能继续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控制的。(2)不管是对于应该纳入到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之内的子公司所做的规定,还是其他特殊情况的规定,新准则都进一步强调了控制不仅仅是在法律形式上进行控制,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控制。如果该方不具有实际的控制权利,那么就不能够进行合并报表。如果子公司的所有权益出现了负数的情况,但是该公司仍然是持续经营的,也需要进行合并报表。该准则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进行合并报表时所获得的利润。
四、结语
总之,对于企业集团里面已经界定为可以纳入的合并对象都在合并范围里面,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被合并,所以在合并之前需要对成员企业是否为合并企业进行确定。这就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准确的判定出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S].2003.
5.财务出纳工作范围 篇五
1每日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建立健全现金出纳各种帐目,严格审核现金收付凭证,报销发票上的单位名称、材料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购买时间等,必须填写清楚,并有收款单位章,(材料发票必须附材料入库单),无特殊情况下,发票入账不得超过一周,现金支出后,必须在原始凭证上加盖“现金付讫”字样,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行为,必须拒绝付款,并及时向领导汇报。负责公司日常报销事宜及负责公司的汇款取款事宜。
4严格支票管理制度,编制支票使用手续,使用支票须经总经理签字后,方可生效。
5出纳人员要每日清点库存现金,并与现金日记帐余额核对,以检查帐款是否相符,每月不定期的核对银行存款余额与日记帐余额是否相符,并对现金的盘盈盘亏进行合理分析。负责公司员工的工资发放,并配合会计做好各项账务处理,按月、季、年进行工作考核,并按考核结果发放、效益工资。核算相关指标,上报领导资金流动情况,为预防资金周转困难提出合理化建议。
6.会计出纳工作职责范围 篇六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缓解就业压力,丰富市场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管理尚不完善,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小企业问题已经成为经济与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2004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废止和2013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以及证券行业规范化要求的驱使下,我国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可是,关键问题在于: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中小企业的适用范围是多大,该如何界定?
▲▲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界定
1.界定标准
如何界定中小企业成为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际上的界定标准有定性和定量两种。一些主要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几乎都选择了量的标准,有个别国家是质和量的标准相结合。
定性指标主要包括:企业归私人所有,独立经营;不能从资本市场直接筹集资本,不对外筹募资金,不对外发性股票和基金,不具备公共责任,市场份额小且在行业中不占支配地位等。定性划分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类型不易发生改变,有助于从长远角度把握小企业这一范畴。定性的标准只是一个参考依据,在实际运用时,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各个国家不同环境,成为各个国家自行确定中小企业的基本理由。但是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企业间各种形式的联合日渐普遍,联合之后小企业之间的地位可能发生改变。
定量指标主要以企业规模为主,从企业规模大小的标准来确定,既是差别报告制度产生的原始理由,也是各个国家正在使用或将要使用的一个标准。包括雇员人数、资产或资本额以及营业额等指标,从企业经营水平角度反映企业规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极易波动,难以准确计量,采用该标准的国家也是少数。定性和定量,孰优孰劣,无法加以准确评价。但研究表明,定性尺度优于定量尺度。用一种标准来确定中小企业的难度要远远小于多种标准,但一种标准会太过绝对且考虑情况不周到。无论采用什么标准,要结合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能够达到实施差别报告制度的目的就可以了。
2.界定的主题与模式
该准则的界定主要是适用主体和模式的界定,研究中小企业会计问题,通常从会计角度和管理角度来考虑,两者划分主要依据服务目的不同。从会计角度界定是为了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从管理角度界定是为了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扶持或给予优惠;。前者主要考虑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而主要考虑了企业的性质与规模。从划分的机构来看,前者主要是准则制定机构来完成的,后者主要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来进行的。有些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也归属于政府部门,即使这样,准则制定机构与划分机构也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双方进行协调。
模式的选择即与会计准则的关系,如何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关系,国际上分为一体法和分立法两种。一体法是指在一个会计准则框架下处理小企业问题,并且在准则中提供报告豁免条款;分立法是指单独制定一个准则,把其他准则中阐述的所有相关问题都集中在该准则中。无论是一体法还是分立法,小企业会计准则均有若干种模式可供选择。
▲▲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界定问题
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范围将不包括具有公众责任的企业,也不包括大型和中型企业,因此其名称可以为“小企业会计准则”。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的颁布和实施,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
从国际角度来考察,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企业进行了分类,也都界定了中小企业的范围。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是小型和微型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结合我国会计准则的构成情况,会计准则模式可以兴从以下方面考虑,现将这三种主要模式进行简要描述。
简化模式简化确认与计量,简化披露与报告要求。该模式不制订专门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只是在各项具体准则中增加一项内容即小企业的应用要求;作为一项具体会计准则:是目前比较盛行的一种分立法模式。将具体准则中适用于小企业的规则纳入一个准则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准则体系:该模式属于分立法。这种安排可以清楚看出两套准则体系的本质区别,也很容易让不同适用范围的企业接受与采纳,
我国的小企业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分级,以制定不同级别的小会计准则吗?我国小企业情况复杂,会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求与目的各不相同。但仍有许多人认为,小企业之间许多差异,应该考虑这一差异对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的影响。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大中型企业之间岂不是也要分成不同的层次,显然我国没有必要再对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分级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会计学上的一次伟大改革,将规范地指导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对提升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管理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静.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相关问题浅析[I].会计师,2 012,(1).
[2] 孙广国. 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目标与模式选择[J]会计事务研究所,2009,(2):36-27.
7.《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讨论 篇七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企业,适用范围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18日由财政部以财会[2011]17号印发, 该准则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就《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准则第二条做出这样的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 (1) 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 (2) 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 (3) 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同时, 准则的第三条及第八十九条等条款就准则的适用范围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但是, 由于企业分类的复杂性, 以及现行会计标准较多且适用范围上存在交叉性, 导致在实务中存在一些操作盲区, 如小型的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是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还是继续适用原有行业会计制度?小型外商投资企业是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还是适用《企业会计制度》?本文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提出自己的建议, 以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和内容完善有所裨益。
一、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是否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
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是分别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及《合伙企业法》以及工商管理机关有关登记规定而登记成立的企业, 其规模有大有小。2004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 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不适用《小企业会计制度》。而《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十条明确规定:本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财政部2004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 (财会[2004]2号) 同时废止。
2012年10月18日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衔接规定》的通知》 (财会[2012]20号) 也作出这样的规定:“为促进小企业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做好自《小企业会计制度》向《小企业会计准则》转换的衔接工作……”从上述规定来看,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取代《小企业会计制度》成为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标准, 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继承者。但准则第二条规定, 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那么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还是继续执行原有的行业会计制度?这是财政部有意为企业留下选择余地, 还是对准则实施范围的模糊处理?
还有一个问题, 律师事务所究竟执行什么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律师事务所是一种提供法律服务的中介机构, 目前有合伙制和个人制两种组织形式, 由于是根据《律师法》直接在司法部门登记, 而没有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或《合伙企业法》向工商管理部门登记, 它属于企业吗?因财政部门并未就律师事务所会计核算标准作出规定, 实务中适用标准很不统一, 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有的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还有一些执行《行业会计制度》, 当前《小企业会计准则》已开始实施, 在符合定量标准的前提下律师事务所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呢?
笔者认为比较妥当的做法是, 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以及不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律师事务所等, 只要是营利性组织且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定量标准的小微企业, 就应当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行业上的全覆盖, 还有利于会计标准体系的简化和统一。
二、个体工商户是否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
个体工商户是以个人或家庭为主的经营主体,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个体工商户的会计核算制定了《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电商的快速发展, 很多个体工商户已完全达到甚至远远超过《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划定的小型企业的标准, 相关管理部门也要求个体工商户建账建制, 而现行《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自1997年实施以来也已有15年的历史, 相关规范已不能适应当前个体工商户的核算要求了。
笔者认为, 在各地政府正积极推动“个转企”的现实背景下, 对按要求必须建账建制的个体工商户应纳入《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 这将有利于个体工商户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保持与其他小型营利组织会计核算标准的一致性。
三、外商投资企业是否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
财政部2001年11月29日印发了《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 (财会[2001]62号) , 文件明确规定, 自2002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同时, 2002年5月26日财政部再次发文《财政部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问题回答的通知》 (财会[2002]5号) , 文件中明确合作各方分别纳税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比照《企业会计制度》设置联合账簿。上述两个文件中并没有对小型外商投资企业作出例外规定, 而是明确一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准则》明文规定自实施之日起废止《小企业会计制度》, 但对上述两个文件没有作出废止规定, 那么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外商投资企业, 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还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答案, 也给实务工作中会计标准的适用带来了困难。
笔者认为, 财政部应尽快出台相应文件予以明确, 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外商投资企业应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 而大型外商投资企业应适用《企业会计准则》, 以便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的企业执行统一的会计标准。
四、中型企业能否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
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小企业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 同时简化会计核算。会计实务中, 有大量与小企业具有同样业务特点, 但按《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却不属于小企业范围的中型企业, 其会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也是税务部门, 也并不在公开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 而且其会计机构的设置比较简单, 可能只有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 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也很一般。对这样的企业, 按现行要求去适用企业会计准则, 一方面因为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有限而显得没有必要, 另一方面也因会计人员的力不从心而可能导致报表质量下降, 甚至错报。
笔者认为, 既然国家层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也将中小企业归为一个群体, 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都将中小企业划作一个类别。那么, 完全可以对这些业务量相对较少的中型企业以定性标准作为判断标准, 参照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五、《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的衔接问题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三条规定:“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的小企业, 可以执行本准则, 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一) 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 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本准则未作规范的, 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 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 选择执行本准则的相关规定; (三) 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 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不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 应当从次年1月1日起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四) 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 不得转为执行本准则。”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从制度层面实现了有序衔接, 共同构成较为完整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但到目前为止, 我们仅看到《小企业会计制度》已经被废止, 似乎《小企业会计准则》仅仅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替代者, 而《企业会计制度》甚至1992年发布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至今仍未被废止, 这样容易造成企业会计实务中会计核算适用标准的混乱。
此外,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条规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这里的有关法律法规是否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从属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还是与之并列?如果是并列的, 那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总则中的第二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就显得有点不太妥当了, 因为有大量的小企业并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
笔者认为, 有关部门有必要对会计标准体系加以梳理, 改变从所有制性质或组织形式来规定会计标准适用范围的思路, 而将所有营利组织纳入《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同时, 充分考虑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的现状, 对规模为中小型的企业或不承担公众责任的企业, 尽可能允许或促使其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从而有效简化会计处理, 以充分体现《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黄新国.两企业会计准则的突破及适用范围的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2
[2] .丁连第《.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四大特点.财会月刊, 2012;
[6] 3.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4] .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讲解.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
[5]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6]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7] .王旸, 杨艳琴.提高《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相关问题探讨.财会月刊, 2011;35
8.出纳岗位职责范围内容 篇八
2 .负责办理公司员工入职、离职、调任等手续
3.负责新进员工准备工作(欢迎帖、胸卡、温馨提示、办公用品等 )
4.负责公司新进员工,关于《员工手册》的培训
5 .负责每月为公司员工退、缴纳公积金、社会保险金
6.负责公司宣传栏的更新
7. 负责统计员工考勤、餐费、加班费
8.负责代公司为员工发放生日祝愿
9.负责公司专利和商标的管理工作
10.负责公司车辆和加油卡管理
11. 负责公司办公用品采购和领用
12.公司活动的策划
13.负责电话预约面试和初面安排
14.协助出纳工作
9.行政单位出纳的职责范围 篇九
1、负责日常现金、支票的收与支出,及时登记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
2、购买发票,及负责发票开具、核对,以及统计汇总各类信息;
3、能独立熟练完成凭证录入、记帐、编制报表、网上报税等业务;;
4、负责公司人事工作,包括员工的社保公积金办理,员工关系管理,团建活动筹办等;
5、严格遵守公司财务保密制度、以及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事项。
任职要求:
1、人力资源、会计、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优先考虑;
2、具有基础财务专业知识,了解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财务、税务等法律法规,了解银行业务。
3、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具备基本网络知识;
10.会计出纳工作职责范围 篇十
一、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多层控股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存在问题
现阶段,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股权关系也日趋复杂, 给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目前, 尽管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合并会计报表时, 要遵照新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 即将超过半数的表决权作为确定会计报表合并的主要依据。在执行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即间接表决权和直接表决权。但是, 针对间接表决权而言, 目前其计算方法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也就是说选择“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 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报表合并范围。
(二) 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动问题
现阶段, 我国企业在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 主要有4种变动方式:首先, 为进一步扩大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很多企业可通过收购其他企业部分或全部股权使其成为自身的控股子公司, 进而使企业快速摆脱亏损经营的状态。其次, 若想有效缩小会计报表和合并范围, 可将自身控股的子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继续转让给其他企业, 实现盈余管理和产业转型。再次, 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刻意曲解新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 并出现随机更改会计报表合并的范围。最后, 通过资产置换方法, 将业绩不佳的子公司换成比较优质的资产, 进而改善自身经营状况。以上4种方法虽然均能够改变合并范围, 但是极易导致会计报表编制及主体范围确定过程中出现严重偏差, 进而导致会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失真, 且财务信息的有效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三) 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编制过程存在问题
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 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 其编制过程须将重点财务报表作为编制基础, 且同时要将通过间接控制方法而获取超过半数表决权的企业纳入到合并报表的范围中。但是, 由于新准则中尚未对这部分纳入报表合并范围的股权结构及股权具体层次进行明确规定, 因此若仅从理论上分析, 认为无论采取何种合并方式 (一次合并或逐层合并) 对企业报表中全部合并对象进行分析, 均能够完成会计报表合并。但是, 针对一次性合并报表编制而言, 若企业经营规模逐渐扩大, 合并编制工作将会逐渐增多, 因此很难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照成本效益原则, 且易出现编制失误和遗漏。
二、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问题的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 认为若不加以解决, 势必影响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 对合并企业未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为此, 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 多层控股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问题的改进策略
针对我国国有企业而言, 要想有效解决多层控股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须首先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及成功经验, 进一步明确会计报表中合并范围的确定依据和确定方法, 进而更加科学准确的掌握多层控股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及其编制工作, 以此减少我国企业在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其次, 根据合并企业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的选择间接表决权的计算原则, 可在子公司持有实质性控制权的基础上而选择加法原则, 进而更加正确的计算权益资本。针对非控股子公司, 可在报表合并实际编制时选择乘法原则。第三, 在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 应对多层控股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控股占比、交叉控股状况进行真实披露, 进而为经营管理者、决策者提供全面详实的会计信息和资料, 同时也为投资者掌握企业总体经营情况提供便利条件, 进一步保证相关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 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问题的解决策略
对于合并范围确定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动问题, 首先要正确选择控制标准, 进而详细、准确、科学的规划出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同时采用定性标准、定量标准判断控制标准的存在性和可行性。与此同时, 要对相关控制准则进行不断完善, 进而能够在报表合并范围出现变动情况时, 根据标准来判断变动的准确性, 及时规范会计造假行为, 并对会计操纵行为做出有效裁定, 及时对失真的会计信息做出修正。其次, 对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主要变动状况进行及时披露, 同时披露企业新纳入子公司或退出子公司的相关财务信息, 详细分析报表合并范围出现变动后可能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正确的决策意见。最后, 合并范围发生变动后, 可对会计报表中相关财务信息产生一定影响, 进而导致报表中信息缺乏安全性和真实性, 因此要不断强化对会计师的监督和审计工作, 进而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三) 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编制过程的改进策略
现阶段, 我国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在开展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 往往采用逐级编制方法, 采取这种方法的主要原因在于逐渐编制能够体现出合并报表中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且这种编制方法也能够促使原有编制方法突破个别报表的束缚, 进而将子公司合并报表视为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为此, 在进行实务操作时, 要为其提供更多具有价值的理论根据, 针对相关准则, 要明确逐层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同时, 采取逐级合并方法, 将一次合并方式作为备用方案, 科学、合理详细的界定报表合并对象和范围。例如, 在采取逐层编制时, 若企业持有子公司下属公司股权, 则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准确判断如何正确抵消直接性股权和间接性股权。
三、结束语
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是国有合并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要正确分析目前国内国外经济形势, 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做到报表合并范围确定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能动性, 采取最为合理的会计报表合并方式, 进而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实际出发, 不断探索, 突破创新, 改进报表合并范围确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同时注重财务风险管理, 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不断进步, 为国有合并企业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合并活动日益增加。合并后的企业, 要对会计报表进行合并, 但是根据实践经验, 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经常会出现一定问题, 为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
参考文献
[1]马敏.编制集团化财务管理母公司合并报表的方法[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10 (36) :639-640.
[2]郭晶.新会计准则下合并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11 (20) :1203-1205.
[3]钟洁宇.投资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11 (10) :60.
[4]刘欣.关于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范围问题的研究[J].知识经济, 2015, 04 (09) :223-225.
[5]财政部:2014年7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通知[J].冶金财会, 2014, 06 (25) :103.
【会计出纳工作职责范围】推荐阅读:
出纳会计助理岗位职责经典08-13
财务会计出纳年度工作评语09-19
出纳职责要求范围10-05
会计出纳个人简历优秀09-18
会计没监管出纳检讨书08-08
主办会计工作职责范围08-29
注册会计师工作职责范围07-28
出纳工作岗位06-20
出纳工作权限08-18
出纳工作日志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