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会之感想(共11篇)
1.工作会之感想 篇一
普查员工作体会之——人口普查工作之感想
抱着锻炼一下自己能力,提升自身的想法,在暑假结束的时候在辅导员那里报名参加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真正接触这个工作应该是从开学开始,经过简单的面试我有幸成为了咱们学校的一名学生普查员,想到自己能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工作,自己难免感到自豪与兴奋。
成为普查员后的第一堂课就是接受培训,在季老师一整天悉心的讲述下,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各个工作环节及方法有了了解,感觉这是一项浩大复杂的工程,需要很大的耐心去完成。而且在工作中要十分细心。
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入户摸底。本来以为很轻松的,因为觉得在校学生会比较配合的,不像社会上那么复杂,但是一进行才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我负责的宿舍是一个博士生和研究生混合宿舍,他们回来的都比较晚,我只能每天晚上9点到11点在那里挨门挨户的进行走访,大部分学长还是十分配合的,也遇到了一些不配合的,态度比较差,可能他们不知道这么一回事,出于对自己隐私的保护,不过经过耐心的解释后,他们最终都配合的完成了信息的录入。
短表录入工作一直持续着,国庆节也没有休息,指导老师周老师还和我奔波在宿舍的各个楼层,完成那些麻烦的录入,我们放弃休息,只是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不给学校的工作拖后腿。在老师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努力下,工作最终还是顺利的完成了。
说实话,在工作初期自己想到了放弃,因为感觉太复杂,也遇到了一些冷言冷语,感觉很是受不了,但是想想以后的工作不就是这样嘛,哪有事事都顺着自己的呢,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也是一种锻炼,最终自己还是做到了,没有中途退缩,也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感到自己得到了提高,是一次很大的收获。(王晓鹏)
2.工作会之感想 篇二
关键词:新课程,差异教学,兴趣教学
一、新课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学目标的转变: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 目标是提高大众的数学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
2.教学内容的转变:
现在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 有不同的版本, 其中又分为不同的模块, 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和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和内容.
3.教学方式的转变: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4.教学结构的转变:
高中数学课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 开放式教学内容, 新课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二、学生行为特征的变化
90后一代是高中生的主体, 在老师眼中他们与以往的历届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90后的几大行为特征:充满自信、喜欢挑战, 但较为脆弱;富有理想, 但不甘平凡;兴趣广泛、好奇心强, 但不踏实、缺乏毅力等.从教学上来分析, 他们的有些行为特征不利于课堂教学, 但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行为因素.
三、教学方法革新的必要性
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教学方法需要革新, 需要基于实际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数学基础不同等多方面因素.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 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教师是关键.
四、兴趣教学与差异教学
教师应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兴趣教学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比较抽象、枯燥, 学习起来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因此,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引导就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简单易懂.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 应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 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 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另外, 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 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始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开辟第二课堂, 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 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要让学生走向社会, 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 并最终走向社会, 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 了解科技的发展状况, 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特别要给学生多鼓励, 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 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 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 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3) 注重方法指导, 增强自信是培养兴趣的关键.平时提问题, 出考卷, 要注意循序渐进, 把握好梯度, 要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 心中有一种成就感,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持久兴趣.兴趣开启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自信使动力能够持久, 持久的行为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习惯.
2.差异教学
学生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无时无刻都存在, 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差异, 也不可能消灭差异.教学应该在承认差异是一种需要的前提下, 不断地寻找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 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现实中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从分层作业到分层教学, 到分类教学、异步教学, 等等, 每一种形式都在一定程度实现了差异教学的目标.
(1) 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体现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重视行为操作, 多用实物与直观, 关注与掌握一般的普遍适用的方法, 可以只掌握一种方法, 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对于速度与灵活性方面不做具体的要求.而对优秀生则要有一定的抽象度, 要讲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强调选择最优化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速度与灵活性.
(2) 在作业布置上体现差异.作业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是教学各环节中最具灵活性的一项.作业布置的差异策略有:对于数学成绩处于中等以下的学生, 可以经常布置一些实践作业, 侧重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这种作业有时跨越几个学科, 是一种最具创新色彩的作业.
(3) 在成绩评价上体现差异.在数学教育中, 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目标, 不再以考分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 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关注对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的评价, 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等.
五、结 语
3.学校体育教育之感想 篇三
关键词:学校;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56-001
目前社会上某些人对素质教育有一些看法,认为搞素质教育就要否定以前的教育模式,就不能考试,要平均发展,要重视课外活动,课堂就无所谓了,不能让学生有任何负担。素质教育是中小学内部的事等等。这些观点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坚决避免进入这个误区。
一、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个性教育
要搞好学校体育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进步个性。这对于学校体育而言,本身就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优势。因为体育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过程和环境,即形式上是身体练习为主,方法上是以示范掌握为主,负荷上是以生理负荷为主,在组织上是以分组掌握单练为主,在场所上是以运动场馆为主。在上述的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个性表现是显性的,而且有开放的和热烈的特点,易于观察,便于引导。大家知道体育是一门传习的学科,要求师生有相当量的身体练习,而不像其他学科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因此这种传习的方法易给老师的教育带来有利的条件,使教育能根据学生的显性表现,因势利导,在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二、学校体育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学力成长
学力就是“学知上达到的程度”,有显性的学力和隐性学力组成。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不是真正的学力,应试教育只注意显性学力,即知识、理解和技能。它的学力观存在着种种弊端,如:体育学科不变的规律体系与学生对体育的直观感悟之间失去平衡,竞技运动的能力发展与个人身体、道德之间失去平衡;教学活动偏向少数尖子生,忽视了大部分学生,人为地加剧了学生学力发展的的不平衡;占据中心地位的是课程教学等等。而素质教育则关注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的统一,体现了一种“发展性学力观”,也就是说,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技能,也关注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以及兴趣、动机、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体育不仅仅在于增强体质,还有个性、品质的训练,学力的成长。当前,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必须完成学力观的转变。
三、学校体育教育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改进教学方法
1.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教材、课堂”三个中心,沿袭式和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习惯的养成,这就造成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追求运动竞技的成分,追求运动技能学习的精确度、速度、高度、远度,教学过程总是从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动作开始,然后再进行辅助练习、分解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练习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动作要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传授技术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是他们兴趣的需要,是一种“灌输式”的指导者的角色。
2.现代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一是强调学生的创新性。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这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现代教育必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浓厚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各个方面去发展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奠定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二是强调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活动,教学应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有利于充分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肯定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四是强调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性。教学包涵了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学方法理论应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重视学生的学,教才能有针对性,才有实际意义。现代教学方法侧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学习内容的安排与计划、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方法也有了极大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更加突出了师生双边协调活动,桥梁纽带作用更加明显,它的内涵更加丰富,对学生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要求越来越高,强调将感知、思维与实践三个环节紧密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及运用,体育教学将更加强调高效性,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学习活动。
4.工作会之感想 篇四
摘要: 并不会事事如意,还可能会让你认为是老天在故意和你作对,可是,最后才发现,就是这样,你正在慢慢成长。这就是人生,坎坷不平的人生„„毕业了,又成熟了一点,又长大了一点,解脱了常日作业的压力,可是,离开了平时玩的最好的朋友,离开了藏在心底的人
回想起平时下课时的打打闹闹,追逐嬉笑,鼻子就酸酸的了。以前我经常打的那些讨厌的人在哪儿?哦,我现在一点儿也不讨厌他们了;我那藏在心底的人,现在还好吗?
毕业了,身边的欢笑没有了,整日陪伴我的就只有无聊、孤独我曾经对他们说过,“毕业了,我就要把你们统统忘掉!”这句话,听起来很绝情,可是,如果我不忘掉,岂不是要每天哭?可是,六年的感情,是不会那么轻易忘掉的,在我很孤单时,脑海中便浮现出了那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原来,他们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那个曾经停留在了我心中的人,以后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在我的面前了吧?我不能忘记他们,就只能衷心地祝福了吧?
也许,这就是成长中的一个过渡吧?我还要经历中学,大学也许,这就是对我的磨砺吧?让我更坚强。
5.听讲座之感想 篇五
听了冯雅静老师的专题《知根 植根 育慧根》的讲座,我的感触很深,受益匪浅。从学习中我知道,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树立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新课程的实施所带来的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我也深刻地对过去教学中习惯了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并对照新课程的要求,查不足、找差距、想对策,从而进一步理清了实施新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对问题要拓宽思维,多想想为什么?怎么办?就像冯老师讲的那样,对有问题的幼儿或要多用问号,少用句号。教师上课前首先要对幼儿的情绪进行调动,这样既可以将幼儿注意力快速转移到当前教学内容,又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课堂上老师要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每个幼儿的眼神和表情,对于投入不够的幼儿及时给予个别提示。老师的目光不时的提醒每一个幼儿,可以制造一种适度紧张的氛围,激励和督导幼儿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快速而有序的完成学习任务,减少了个体学习对合作学习的依赖心理。讲座中《橡皮的故事》这段视频给了我许多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代我国教育存在着摧残儿童自尊的现象,根本达不到教育引导的目的。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上课,而要更多地关注我们的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上课的思路、策略,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在课堂上都能有效的学习,快乐的学习。
第二,教师要关注课堂上“调皮”的幼儿。因为教师提出某一要求时,往往只有一部分幼儿先举起手来,另一部分幼儿则需要继续阅读思考,此时教师要善于耐心等待,给没举手的幼儿留出足够的时间,急于组织讨论,就会把另一部分幼儿的思考机会挤掉。给幼儿及时、恰当、热情的表扬鼓励,鼓励要发自内心充满激情;时时注意及时提醒。可用语言、眼神、手势等给以暗示提醒,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经常提供表现时机,如有意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幼儿发言等。课堂上全体幼儿都应在教师的注意范围之内,不应有任何一位幼儿被冷落,哪怕他一点都不懂,都要会用眼神、手势或微笑给予适当的提示,让他们觉得老师没有冷落他们。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关注全体幼儿的发展。讲座中的一段微课程《我们班上“专家”多》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感悟,让我们知道作为一线的幼教老师更应该关注所谓“调皮”的儿童,而恰恰是这些幼儿很有可能就是将来的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家。
第三,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里”变化。老师是幼儿心目中最尊敬的人,是掌握着幼儿在园命运的人,是幼儿崇拜的人物,老师对幼儿的关注无疑会为幼儿注入学习的动力。当一个人能感觉到自己崇拜的人关注自己时,其隐藏在心底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老师关注幼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个轻轻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无论何种形式,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对幼儿的爱,都会让幼儿从内心体验到一种幸福,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课堂上在关注全体幼儿的前提下,教师要把自己的视角和言
行多在中下等幼儿身上停留一下。因此为了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为了每一节高效率的讲课,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都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中下等幼儿身上。幼儿在每节课的学习中都有相对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预计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补救。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大多数幼儿会迫不及待的举手,有的幼儿甚至离开座位站了起来生怕老师喊不到他(她)的名字,当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时你会怎么做呢?下面两位老师的态度截然不同,A老师:“根本没有注意已经下位子的孩子” B老师:我请举手举得好的小朋友来回答。”很显然前一位老师用的是一个无效策略,离开座位的这位幼儿没被老师点到,表情很沮丧,幼儿根本不知道老师为什么没有选他;而第二位老师表达的很明白,幼儿马上就知道要坐好,举起小手老师才会选他回答,显然这是一个有效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启示中有四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 启示
一、人的潜能具有无限丰富性;
启示二、一位真正的教师首先是一位真正的人; 启示
三、热爱读书是成长的阶梯;
启发
四、任何一位教育家的成长都是他自觉能动性的生成与释放。今后我也将用这四句话来勉励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向上、向上、再向上,加油!
6.狂人之感想 篇六
————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
盐官镇乔川九年制学校张恒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语)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
首先是反映他的变态心理。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
”将别人善意的“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然后是“狂人逻辑”。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我不见他,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
“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
“我想:再次是狂人的呓境。狂人即疯子,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我同
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这可以从他的思想和行动的种种表现看出来: “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表现了狂人怀疑传统,研究一切得启蒙者的思想特点;“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狂人在“歪歪斜斜的每叶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了“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质所作的历史概括。作者中所提及的活生生的吃人的事实,则是这一历史和结论的旁证。虽然狂人把“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是混乱的臆想,但既然古代能够“易子而食”,现实中狼子村能够吃人,为什么自己的大哥不可能吃自己呢。荒诞的逻辑中自有逻辑的合理性;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对于吃人社会的“经典”“戒律”的蔑视和斗争。通过“古久”和“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
“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这是对自我的估价和
“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反思,也是对自己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
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性探索。现实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妙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总之,作品通过狂人的形象,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小说在艺术方面非常具有特色,就是鲁迅所说的“格式的特别”。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实行虚,以虚证实。小说选取狂人作为主角是个十分精心的安排。在黑暗势力陈陈相因地压在人们头上的那个社会里,一切都已经习惯了,一切都视为当然。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存在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是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了惊心动魄的概括。
2.独特的心理描写。变态的心理,混乱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等等狂人 心理的描写和刻画。狂人见到所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狂人由女人骂小孩推导出女人要吃人,由女人的要吃人推导出大哥、母亲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这是典型的逻辑上的混乱。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第一节:“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比喻黑暗的长久;第二节“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
子”——比喻、暗示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文明。而第六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象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读者通过作品中的这些关键性的词句所包含的象征、比喻、暗示的意义,通过联想可以体会到作品的实质内容。作者既把狂人写得完全象一个狂人,而作为体现作者意图得艺术手段,他使读者的理解完全超越于这个手段,不仅构思颇见新意,而且结合得又天衣无缝,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7.工作会之感想 篇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西洋乐器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并受到广大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学习西洋乐器的孩子日益增多, 特别是钢琴、小提琴、萨克斯这些乐器的普及尤其广泛, 这在历年的乐器考级中就可见一斑, 人数明显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而回到民族乐器教育, 发展近年来相对于西洋乐器显得滞后不少, 在音像商店里转一圈, 民乐CD总是在最不起眼的角落, 各类大大小小的乐器培训机构中, 选择学习民族乐器的家长和孩子也是少之又少, 民族乐器在各类乐器厂和琴行中的销量也是少之又少。记得一个琴行老板指着他店里的一把中阮说过:“这把中阮挂这三年了, 就曾有过一个老头来问过一次。”可见市场之惨淡, 那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民族器乐属严肃音乐, 高雅音乐, 他所具有的特点就决定了必须要在政府的大力保护下才能得以发展。唐代时期, 琵琶等民族乐器盛行一时, 那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当时的帝王将相热爱民族音乐, 甚至参与其中, 担任乐手或亲自参与编谱写曲, 才有了自上而下举国同乐的盛世场面。除此之外, 政府的支持着重体现在财力上的支持, 政府在财力上的支持是民族器乐得以发展的基础, 政府财力上的支持可解决民族器乐创作者的生计问题及后顾之忧, 使得创作者能全身心投入创作, 发展我国的民族艺术。
二、我国国力还不是很强盛
一个国家的强盛首先是文化的兴起, 一个国家的衰败首先是文化的没落。唐代时期, 我国国力强盛, 世界上无人能敌, 同时我国的艺术也达到了顶峰。当今世界, 我国国力日益强盛, 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水平都日益进步, 但我们清醒的看到并承认, 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 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学习他们的先进科技, 学习他们的语言, 学习他
院往往教学质量高于一些传统本科院校的原因之一。显然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 与用人企业之间缺少了有效的联动机制和信息的沟通, 即便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短暂的实习机会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校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也不能使学生获得足够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经验。这种专业教学与社会、企业的脱节使高校难以达到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从实质上说这也是教育质量的下降的表现。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经们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在文化上, 我们也在学习, 甚至于盲从, 崇拜, 尾随, 表现很不理智, 非西餐不吃, 非外语不讲, 非西洋乐器不学, 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很多民族乐器现在因缺少传承人, 已频临失传,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不能不叫我们深思!
三、民族乐器本身的劣势
制约民族乐器发展的障碍, 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我们民乐现在所练习所演奏的大部分曲目很多是1949~1989年创作的, 甚至于更早, 不是西产编曲的, 就是旧中国民间小调。虽是经典, 但缺乏新意, 与时代也相差甚远, 很难得到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的认同。鲜有新作品问世, 因此多少年, CD市场上卖的民族乐器CD几乎没什么变化, 永远是那些曲目, 没有更新, 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也是这样, 十年一张节目单, 没有什么变化, 不符合当今的时代要求, 也无法满足大众的欣赏需求。另外, 民族乐器的表演形式也太过单一, 单调, 因为音乐除了要用耳朵欣赏, 也要用眼睛欣赏, 要讲究舞台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民族乐器单一的舞台表演形式, 无法满足大众感官上的需求。
以上归纳的种种因素制约着我国民族乐器的发展, 有其必然性, 也有其主观能动性, 每种文化都要经历其新旧更替、改革创新才能得以存活和发展, 如何让民族乐器在世界艺术舞台上永葆青春活力, 这也是需要我们倍加努力去完成的历史使命。
少年强则国强, 弘扬民族艺术当从孩子抓起, 民族艺术发展缓慢有其自身必然性, 也不可忽视人们的主观因素, 改革开放吹来了国际风, 为国内注入了新鲜的西洋文化的影响, 人们在接受的同时, 没有很好的保留我们自有的东西, 而只顾全盘的接受外界的事物, 我国几千年文明史, 历史悠久, 必定内涵丰富, 而大多家长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盲目崇洋, 从小接受西化教育, 胎教音乐即为莫扎特, 很少听民乐, 三四岁学习乐器就首选钢琴、小提琴, 很少选择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 在食物上也是盲目追求西餐文化, 种种现状, 让人悲痛。当然, 上面表述并非贬低西洋文化, 西洋文化不可否认有其可取材之处, 有我等之辈可学习借鉴之处, 但盲目的跟风就成为了一种盲从, 确不可为之。
弘扬民族文化不是一句空话, 我们乃至子孙后代肩负着重要责任, 很多民族的艺术形式, 现在已频临灭绝, 缺少传承人, 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民族艺术, 即将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能不令到我们痛心, 在艺术的道路上, 作为家长应该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 真正的热爱国家, 热爱民族艺术文化形式, 在民族乐器的选择上, 更加理性, 学习一门民族乐器, 不光是陶冶情操, 还可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体验我国悠久的文化积淀, 何乐而不为之。
实现种种, 离不开各方面努力, 政府应着重扶持民族乐器, 提高支持力度, 无论是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加大支持, 提高教育者积极性, 加大宣传力度, 摒除民乐只能伴宴, 难登大雅之堂的落后观念, 丰富民乐的艺术演出形式, 改变单一的舞台表演形式, 满足人民对美的欣赏诉求, 相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民族乐器将屹然屹立于世界舞台, 发挥更耀眼的光芒。
济、文化的发展,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必然还要更进一步向普及化发展。但这一不可逆转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教育的基础如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化;高校的软、硬件水平;高校打破“围墙”与社会企业的接轨等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整理, 而毫无节制单纯以经济收入为目标的过快发展则无异于杀鸡取卵。毕竟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教育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毕竟教育质量的整体下降最终损害的将是我们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损害的是高校教育的长远规划。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是文化与艺术的传承者。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给孩子一份投资, 学习一门乐器, 从小得以艺术的熏陶, 然而, 大部分的家长在孩子该学习何种乐器的选择上存在盲从心里, 崇洋心里, 存在很多的不理性, 应该怎样理性的做出选择, 或者说怎样的引导和选择是正确的。
8.工作会之感想 篇八
【关键词】厌学心理产生原因 基本概况 方法
外界教学环境的缺陷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认知不足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学生学习实际,找出学生厌学的基本情况,并且仔细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使学生的厌学心理得到针对性的防治。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他们自我学习和探讨,通过采取各种新颖的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样学生就不会始终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
一、初中学生厌学问题基本概况
学生的厌学心理的外部表现主要是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容易开小差,不能及时做好预习工作,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无心完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些不好的现象不仅是学生个人心理认知不足导致的,外部教育体系的缺陷也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因素。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的基本概况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比较迷茫,厌学心理严重的学生甚至还会出现早退、旷课等恶劣情况。学生厌学心理的膨胀不仅耽误了学生学习的进度,影响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还一定程度降低了学校教育的质量,拖延了教育教学的进度,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初中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心理
(一)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适应
学校新的教学设备的应用和新的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学生无法一时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心理。有时初中教师为了提高个人的业绩水平,往往会加快教学学习的进度,往往会加强教学学习的强度,在教师教学速度快、学生学习强度强的压抑气氛下很容易造成学生不想学习的心理。学生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感受到的是学习无边的压力,学生往往会感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少,感到学习很累,没有任何休息的机会和时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的教育学习方式显示出了更多人性化特点,比如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变多,自主学习时间变多,但学生已经习惯了以往的学习方式,一下子转变成这种方式,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没有老师的带头学生失去了学习目标,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么多的时间,因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学生没有找到强烈的学习动机,文化基础差
学生进去初中学校学习后,班级人数增加,教育内容扩展,教学方法增多,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从众心理,看到别人认真学自己就认真学习,看到别人不学习自己也就不学习,看到别人学什么自己就学什么,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自我学习过程缺乏规划性,没有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定学习目标。学生只是一味的盲从,找不出真正激励自己要认真学习的原因来,这样学生往往失去了学习的主心骨,认为成绩好坏都无所谓,不用那么认真地学习,认不认真都能考上高中,这样的学习态度就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否认了学习的价值。
有的学生可能在小学学习成绩就不好,这种学习不好的状态一直延续到小学毕业,以这样的小学文化背景来进入初中学校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落在后面,文化基础水平差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因素。从另一方面说,进入初中学习后,学业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加大,这更使学生产生不愿意再学习的心理。本来学习已经跟不上,现在学习难度又加大了,学生就更不愿意再学习了,这样学生一步学习跟不上就会步步跟不上,由此学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教育主旨冲突,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现代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大,人人都想拥有更多的名利,人人都想不用经过太大努力就能衣食无忧,社会的急功近利和拜金享乐思想往往会扭曲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认为学习不是那么重要,如何赚更多的钱和如何享乐才重要,学生一旦接受了这些消极的思想意识就难以提起学习的动力来,有的学生会认为现在学的文化知识对以后从事的职业没有多大关系,和自己的梦想实现也没有多大差距,这样学生就有理由不去努力学习了,学生就把思想重心转到以后如何增加经济收入上来,这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导致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喜欢某一个学习内容时我们就会很投入,注意力就会很集中。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对文科感兴趣,对理科比较排斥,这就导致了这部分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厌恶感。
三、转变学生厌学心理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求知欲望高低是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学习达到的效果好,学习心情就会愉快,学习动力就强,学生就会想通过更大的努力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频繁的差就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心情苦闷,甚至产生强烈的焦虑心理和自卑心理,这就容易使学生采取对学习过程的冷漠处理,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随波逐流、听任失败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予正确、科学的引导,要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有困难和曲折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要传授各种对待困难的积极办法,还要帮助那些文化基础差的同学让他们尽快赶上课堂学习进度。各种各样新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设备的使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采用图片、视频、幻灯片等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科小组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重视学习效果的反馈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教师要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承受和应变能力。学校要通过举办讲座、学习竞赛等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为学生努力达到学习目标才能得到奖励。。教师要消除傲慢和偏见心理,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和总结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能让学生感觉成功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能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对自身学习水平的认知。
(三)教师和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生厌学现象出现来自主观原因也来自客观原因。教师要多用爱感化他们,经常鼓励他们和贊美他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家长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通过以身作则来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家庭氛围从而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结语:
厌学情绪是中学生成长中最具危害性问题之一,初中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展,心理变数大,甚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厌学心理。因此,学校教育要找出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具体原因,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关注厌学同学的特殊心理要求,为他们提供舒适科学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厌学心理不再出现。
【参考文献】
[1]格来巴毛.浅谈学生厌学心理的转化[J].学园(教育科研),2012(19)
[2]贺敏超,班兰美.高职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J].广西教育,2012(39)
[3]韦开奎.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矫正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24)
[4]胡来明.转化农村留守学生厌学心理的途径[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5)
[5]马玲.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才智,2012(13)
9.教育孩子之感想 篇九
自从我儿子马靖凯来到这个世界,我一直是快乐的,满足的,偶尔伴随着些疲倦。在有小孩之前,我深信自己可以把小孩教育的很好,但是目前看来这件事的确非易事,要花费很多精力、心力、时间。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哨明事理人,也难教得很。”看过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深感孩子教育的重要和艰辛,下面我谈一些切身感受和想法。
一、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最近马靖凯非常喜欢角色扮演类游戏,每天都要和他爸爸以及许多小动物玩具进行表演。对于这种游戏大人可能很无奈,同样的故事情节可以每天表演,而且每天花费的时间很长,但是小孩子却乐此不疲。
陈鹤琴先生说:“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我从来没有想着要特意教涛涛什么,前几天讲故事的时候,却发现他认识了一些字,这些可能都是在平时讲故事的时候,看多了就记住。在游戏中学习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法,涛涛现在的班级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他们设置了许多游戏的场景和环境,在游戏中增进知识,思想更加容易启发。
二、小孩子喜欢户外运动,增强体魄,开阔视野。
我想小孩子都应该很向往外面的世界,觉得很好奇。每次我要带涛涛到外面去玩,他都非常的高兴。涛涛的身体一直不是特别好,容易生病,我希望他能通过运动使身体素质提升上来。上个星期天,我们约好这个星期六去买溜冰鞋,开始学习溜冰。今年暑假,我们去学游泳,让涛涛的身体强壮起来。还有我们全家约定好,每年至少出去两次到外地游玩,让孩子拓宽知识面,在快乐中成长。我想尽我所能,让他拥有良好的体质,拥有快乐的童年。
三、要打破一个坏习惯,留心不要养成一个新的坏习惯。有一天,晚上睡觉时马靖凯和我说:“妈妈,肚子疼,想抱!”。我知道,他只是想发发嗲,我不能养成这个习惯,但是我又担心如果不如他愿,又会哭闹,于是我就让他拉者我的手睡觉。没想到,从第二天晚上开始,他一直要拉着我的手睡觉,我不同意,他却说:“昨天晚上我就拉着你的手睡觉的呀。”这时我意识到我在不经意间又养成了他另外的一种习惯。现在我又要为如何打破这个习惯伤脑筋了。
四、做父母的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更要关注小孩子的想法。
有一次,我们全家到上海书城买书,出门时忘记带水了,在回家的路上涛涛吵着要喝水,开始我还耐心的和他讲:“冬天,买来的水太凉了,喝了肚子不好受。再说马上我们就到家了,就可以喝到水了。”可涛涛根本不听,后来开始大哭起来,这是我火气也大了。于是我就不睬他,甚至不让他碰我,自己在前面快步走,涛涛就在后面边哭边小跑跟着。当时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正确,但是我想应该让他明白不是任何事情你想做马上就能实现的,而且让他明确地知道我会坚持我的原则。
那天晚上,凯凯临睡前和我讲:“妈妈,你今天为什么不拉着我的手?为什么丢下我?”我于是就和他说:“我很生气。你想喝水,稍微忍一下到家里就可以喝水了,为什么在外面大声的哭?你看,你即使哭了不是也喝不到水,以后不要再哭了,那是没有用的。”凯凯却看了我半天,小声地说了一句话:“妈妈,无论你怎么生气,一定要拉着我的手,不要丢下我。”这是,我内心真的很震撼,我知道我做错了,至少在拉手这个问题上我处理的不好,没有想到小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我向凯凯点点头说:“好的,以后我会一直拉着你的手。”
10.学习“五小”之感想 篇十
近日,通过对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其增的文章《思想政治工作应善抓“五小”》的学习,使我本人受益匪浅,让我们员工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企业对员工的周到关切;看到了企业越来越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讲清小道理 一句“交心不隔心”似乎一下子触动了我神经深处的某个交点,多好的一句话,多么通俗,多么亲切。其实在工作中,同样是因为一个失误,但不同的谈话方式却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心理,出错了我们也会后悔、会自责,如果谈话人摆出一副训斥的样子,或许我们便会失去信心,而且此类的失误还会出现,但如果注重情感交流,以一副和蔼可亲,随意聊天的心态去处理此事,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欣慰的接受,也会充满感激,不断进取。
解决小问题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的作业队也正是一个“大家”,所以大家有比小家更多要面对的小问题。说到这点,我觉得好自豪,因为我身边的同事都很重情重义,无论是谁有困难,大家都会齐心协力一起帮忙,一句又一句的关心和问候,都会让彼此心里暖暖的。
开展小活动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是多姿多彩的,作业队为我们准备了花样繁多的娱乐方式,以保证员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充分的放松下来。特别是过节时,作业队长和食堂管理员会组织大家在端午节集体包粽子,在冬至的时候一起包饺子,使我们充分的享受这份在活动中的幸福感。这几天正是槐花盛开的时间,我们的专业经理竟然亲自下厨为大家蒸槐花饭,闻到槐花饭的味道,好亲切,一种久违的感觉。
做好小事情 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总是会与家人聚少离多,我们欠家人的很多,欠对父母的孝敬;欠对妻子的爱;欠对儿女的教育和陪伴。这就是我们,我们把对家人的爱都热情的洒向了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但是公司没有忽视我们,没有忘记给我们强大支持的家人,我们有的作业队专门安排了家属居住处,随时欢迎家属和我们一起生活。而且在对作业队队长培训期间还专门邀请家属陪伴并组织旅游观光活动。
宣传小人物 我相信没有人不喜欢鲜花的簇拥和雷鸣的掌声,或许你会觉得有些虚伪,但是我们都是如此的人,我们的工作需要进步,我们需要周围人的支持,当你接受自己满心付出后的回报时,你不会欣慰吗?还有当你看到身边的人获得荣誉了,你难道没想过哪天这份荣耀也会属于自己吗?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兵就不是好兵”,所以,虽然我们是小人物,但是我们只要好好努力,我们便会享受到该有的荣耀。
这就是我个人理解下的“五小”,不需要太客观化,只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一个对理想的实现过程;一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1.浅谈高校安保工作的感想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安保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75-01
安保工作对各类社会组织具有不可或缺的维护、保障和应急作用,对高校工作而言,安保更是对校园安全、校园教学运行和组织管理以及高校科研环境保障,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作为安保客体或对象的师生员工来讲,安保工作更是能够从整体上最大化这个群体的教学、科研成果保障效能。
一、领导率先垂范
高校安保部门的负责人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具有决策、组织、指挥的职能,除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法律、法规知识外,还应具备:
安保工作负责人员作为主要领导职责人,在安保事项的整体组织、筹划、安排和实施中,负有必不可少的责任,这就对领导职责人员在法律知识、政治信仰和执行能力等方面,做到严格要求。安保负责人要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相应的安全防范事项中,特别是安全相关事件处置、校园安全事件导致的案件侦破、当事人问题处理中,安保负责需要快速、高效和合理的进行事件处置,确保更进一步危害。敢于负责,尽职尽责。作为担纲领导职责的安保负责人,更是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能够对事负责到底,有献身安保事务的责任感。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安保职责本身也有一定全力范畴担当,诸如校园内小型商业活动、各类安保事件的客观公正处置,在权力面前做到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处置,取得以理服人的安保事件处置结果。团结同志,凝聚人心。借助集体纳言等手段,取得一致性的事件处置效果是团结安保工作队伍、争取时间处置效果的重要手段。为确保安保工作能够彻底打通处置主客体双方障碍,有效确保高校校园环境的稳定性,实施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安保事件处置方案,才能最大化解决校园安保事件引起的社会舆论和校园群众反响问题,做到由内而外的和谐统一效果。
二、狠抓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对于任何工作组织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如何通过有效的业务培训、事件处置案例分析和实地处置过程参与,来打造一支精良的安保队伍,对高校安保工作实施至关重要。需要立足以下几个方面,打造全面优秀的业务精英队伍。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思想认知水平对高校安保事件处置立场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也是考验安保工作人员基本素养水平的关键要素,如何在各种干扰因素下,确保公正的处置立场,主要依托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以及能否有效把控这一立场的可行性。
2.职业操守水平亟待合理化和科学化。安全保卫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职业素质水平与能力,对其能够以一颗平常心、事业心处理好相应的安保局面,在处置上能够做到不惧权、不偏简,事无巨细加以了解和全面处置,同时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这一要求,将为高校安保事件处置和常态化处理机制建设,打造高效合理的安保班底。
3.以学习促进业务素质。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涉及到治安、政保、交通、消防等诸项工作,哪一项局部工作都有自身的专业知识,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适用不同的方式,给大家提供学习的环境。对新到岗的人员,老同志要做好专业启蒙教育,传授专门知识和技巧,有计划有步骤选送在岗人员上学深造,提高文化层次,拓宽专业范围,鼓励本部门人员参与相关的课题征文,有针对性地介绍兄弟院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先进做法。用丰富的学习内容,开阔视野启发思路。
4.以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质量。高校规章制度对于安保工作效果具有良好的参照和指导作用,一套合理的高校管理模式,有助于整个学校在校园运行、事件处置和善后问题上,给出具有依托性的政策依据,确保安保工作能够顺利实施下去。依托于有效的高校规章制度,高校安保工作的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才能得到最有效保障。
5.以激励机制带动队伍建设。激励举措能够最大化各项事务中工作人员积极性,对安保工作而言,这一具有普适性作用的奖励举措,依然能够最大化安保队伍工作积极性,做到公平筛选、有目的的实现奖励效果,能够将队伍建设工作做到最优。奖励那些有干劲、有才能、办实事、有成效的人。
三、安全保卫职责
以职责而言,高校安全保卫组织具有:预防、教育、服务、管理、政保、执法六大职责。这六项职责的综合及有机结合,将构成高校安全保卫组织的神圣职责体系。
预防:就是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发动和依靠师生员工,通过各方面的工作,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通过组织预防、措施预防和技术预防,将案件、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教育:要从工作内容及工作对象出发,不失时机地开展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校规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
服务: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确立安全保卫工作必须服务于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全力以赴为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管理: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着重从治安秩序管理、车辆通行管理、校区消防管理、生产安全管理、信息档案管理等方面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政保: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既有治保工作,又有政保的工作,两者不可偏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境内、外敌对势力趁机推行其反动政治图谋会更加花样翻新,高校正处于前沿阵地,从“讲政治”的角度讲,应当将政保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执法: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执法与政保工作是紧密相连的。预防、管理、服务、教育、政保等诸项工作,都必须依法办事,依法惩治犯罪,依法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