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端午小学作文

2024-10-30

我的端午小学作文(8篇)

1.我的端午小学作文 篇一

今天是端午节。“起床了,起床了,要出门去玩啦!”我被老妈的巨声给吵醒。我穿好衣服一咕溜地下了床,用飞快地速度洗刷完毕后,就站在门口等待随时出发。

我们一家坐着汽车,过了一刻钟左右,到达了目的地——秀美典雅的千灯古镇。

走在千灯古镇石板街上,首先映入我们眼前的是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的秦峰塔。听说秦峰塔是千灯“三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今天我可算见到了啊!我们脚下的路是由凹凸不平的石板组成的。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缓缓地从古桥下流过。

突然,一股香夹臭的气味扑鼻而来。咦!这不是臭豆腐的味道?我立刻甩掉老妈的手,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到了臭豆腐铺子产,耳边不时传来妈妈的叫喊声:“慢点,慢点,车、人很多,注意安全。”我顾不了那么多了,直接对老板说:“给我来一份臭豆腐。”老板直率地说道:“好勒!“并迅速地给我递了一份臭豆腐,我正吃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小跑过来,在我不知道情况下把钱给付了。

接着我们买了老冰棍、姜糖、烤串、粽子……,我最喜欢吃的是粽子,是一种地方传统名点,属于端午节食品。

这就是我快乐又难忘的端午节。

2.我的端午小学作文 篇二

一、写自己眼中的五彩世界

儿童的生活本来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但在应试和传统观念的包裹下, 儿童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小, 真实生活对儿童来说成了“奢侈品”, 大多数儿童只能在“学校”与“家庭”这两点之间运动。我们鼓励学生写自己眼中的五彩世界, 然而学生的生活是这样的单调枯燥, 他们又怎么能写出色彩斑斓的作文来呢?除了无病呻吟, 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

因此, 我认为儿童首先要会生活, 用心生活, 即要善于留心观察生活、倾心聆听生活、真心感悟生活、要善于创造生活、丰富生活, 只有这样, 才会有个性化的写作材料。比如:我要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吻花草, 拥抱树木, 用慧眼发现美, 于是学生写了《走进秋天》:

秋风在田野里打滚, 掀起一排排金浪, 那气势一点儿不亚于大海!秋风在小路上奔跑, “沙沙沙”, 小树唱起了动听的歌, 落叶跳起了欢快的舞……

秋姑娘来到果园, 打开心爱的化妆盒, 苹果被擦上了胭脂, 好似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橘子被抹得金黄, 仿佛一盏盏耀眼的小灯笼;葡萄被染得青的青, 紫的紫, 宛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玛瑙……

我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乐趣, 感受快乐, 用心去感受美, 于是学生写了《海边拾趣》《校园的水池》《难忘的歌会》《快乐的野炊》《有趣的吹泡泡课》等作文, 真实地描述了自己眼里的多彩世界。

“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叶圣陶语) 。我们只有还儿童原生态的生活, 让儿童享受各种健康生活的权利, 把儿童从狭窄的教室和家庭中解放出来, 让儿童的生活变得丰富和多彩起来, 并引导他们走进生活发现美, 描绘生活展示美, 创新生活创造美儿童才能有话可说, 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

二、抒自己心中的真实体验

作文, 是一种心灵的舞蹈, 只有内心有了独特的体验后, 才能舞得婆娑, 舞得蹁跹。作文, 也是一种心灵的歌唱, “每个人都在唱自己那支曲子, 相信这是世上从未聆听过的最动人的歌” (《荆棘鸟》) 。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只要能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 就会有独特的体验, 或一份情感, 或一份思考, 或一份想象, 把这种独特的体验表达出来, 就是个性化作文。

学生抒发出真情实感, 文章才有可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色彩。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 表达真实的思想。真实, 可能是琐碎的、不那么高尚的、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 但却是实有的、发自内心的、难忘的乃至独特的, 它比那些虚伪的、胡编的、人云亦云的东西来得亲切、感人。

是花, 就有绽放的权利。因此, 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你看, 这两朵花儿不是开得很美吗?

《我爱舞蹈》:刚开始学舞蹈时, 我才五岁。从开始的难到现在的易, 中间夹杂着多少汗水, 多少痛苦啊!……我躺在地上, 双腿腾空, 直压到地上。那种钻心的疼痛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但为了在以后的演出中把动作做得更完美, 我咬牙坚持着。我有许多次想半途而废, 都在老师的帮助下, 小伙伴的鼓励下, 挺过来了……看到那么多人为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听到那么多人送来的热烈掌声, 我感到无比自豪!我爱舞蹈, 我爱所有鼓励我、支持我的人。

《糟了, 家作忘抄了》:……下课铃响了, 我赶紧找到李译, 向他要家作本。可出乎我预料的是, 他竟然说:“对不起, 我忘了。”虽然我口里说“没关系”, 心里却埋怨道:“李译呀李译, 你可是我的铁哥们儿, 怎么就那么粗心, 把我的家作本给忘带了呢?”……放学了, 同学们都飞快地跑出了培训教室。要是平常, 我也准会争着冲出去的, 可今天, 我却迈着鸭子步, 慢腾腾地走出教室, 因为我沮丧极了:家作没抄, 本子没有, 怎么做家作呢?……

学生或用笔描写了自己内心的天空, 仿佛为自己重新打开了另一个宁静而完美的境界。在那里, 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思想, 自己的感觉, 自己的欲望, 自己的梦想;或用笔寻求他人的理解, 以实现彼此的心灵对话和互相理解。只要让自己的个性真实地流淌出来, 就是“个性化作文”。

三、用自己独特的言语方式

儿童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绝非一种颜色;作文也应各有其音, 而不要统一的声音。仔细听每个孩子说话, 我们会发现, 他们的言语是极富个性的, 有的如山涧溪流, 丁当有声, 滔滔不绝;有的如树上小鸟, 唧唧喳喳, 干脆利落;有的如风过树梢, 柔柔细声, 耐人寻味……可到了他们的作文中, 为什么变成了一种模式、一种言语了呢?我们提倡“个性化作文”, 就是要把学生个性化的言语方式“找回来”, 让其自由发展, 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 用自己的言语方式来表达,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写作权。

1. 命题自主化

所谓自由写作, 就是不给学生过多的约束, 让他们放松心情作文, 让他们心里的话语自由流淌。教师首先要把命题自主权还给学生, 不能用一个题目把学生的作文内容给框死, 我们应给他们作文的范围, 让他们自己选取题目, 自由选材。即使同一题材, 也要让他们自己命题, 比如, 我让学生写发生在课间的一件事, 从他们的题目看, 学生的作文就不乏个性:《教室里来了“不速之客”》《糟糕, 玩不成了》《粉笔盒碰翻了以后》《踢毽子比赛》《哈哈, 我赢啦》;就课间教室里飞进一只飞蛾这一突发事件, 学生拟的作文题目也是丰富多彩:《教室里来了“不速之客”》《虚惊一场》《哦, 原来是飞蛾呀》《“马蜂”来了》《一声尖叫以后》。我们甚至可以连范围都不给, 让学生喜欢什么就写什么,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 表达自由化

我们指导学生习作, 主要在于指导如何写真话、抒真情, 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同时更要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 不拘一格、不落俗套地表达自己鲜活的思想, 让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大力倡导言为心声, 尊重学生的自由表达。为此, 我们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和积累。阅读, 不只要用眼睛读, 还可以用耳朵读, 用手读, 用心读, 用鼻子读;积累, 不仅应积累生活素材, 积累生活感受, 积累语言文字, 而且应积累写作体会。

3. 语言个性化

所谓个性化的语言, 是指那些新颖独特, 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 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它是以个性化的思想、个性化的视角、个性化的体验为基础的, 是以独特、独到、独有、独创为标志的, 是在轻松、自由的氛围在中孕育的, 是由教师的期待、理解、包容、赏识催生的。有些学生作文, 从整篇看, 在选材、立意、表达方式方面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但只要有闪光的语句, 就应予以肯定。这些语句虽稚嫩, 但颇具智慧灵光;这些闪光尽管只是萤火之微, 但如果教师富有爱心地细心呵护, 不断添柴、助燃, 一定会发展为焰火之著。特别是对于那些突破了一般语法、修辞、逻辑的“常格”, 富有童真、童趣的语句, 我们更需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细心呵护。当然, 个性化的语言不是谁都能写出来的, 也不是谁都能随时写出来的, 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书, 学习他人精彩的有个性的语言, 多留心周围人们的率真的话语, 让自己的语言鲜活起来, 逐渐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作文。

总之, 我们一定要树立生活的大作文观, 努力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 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用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 描绘生活展示美, 创新生活创造美, 切实体现和落实“以人为本”“学生主体”“弘扬个性”“促进发展”的教学理念。为了使学生的作文能更多地绽放个性的光芒, 让我们继续努力。

摘要:个性化作文是现代作文追求的目标。培养小学生自主作文是目前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作者结合作文教学经验, 谈谈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的方法。

3.谈谈我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篇三

关键词:作文 观察 思考 表达 序列 训练

作文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年来,“作文难,难作文”一直困扰着大多数语文教师,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关于作文能力的培养和作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文教学的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成果显著,有的不见成效。不论什么事情,都会有规律可循,或者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作文一定要贴近生活,激发灵感,注重阅读,学会观察,加强思考,讲究步骤。在此,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时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学会观察,练习观察能力

练习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学会观察是学会表达、学会作文的第一步。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地点采取不同方式训练:

1.在学校观察。学生每天上学,在教室、在校园会见到很多事物,会发生很多事情,和教师、同学会有很多交流。只不过因为常常发生,见得多了,学生会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觉得没什么特殊的。但是,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其实,很多事物、很多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比如,教师或者同学的衣着,今天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班里发生了什么事,今天谁的表现好,谁的表现差,谁擦黑板了,谁爱劳动了,谁受表扬了,谁挨批评了等等,都是观察的内容。

2.在家里观察。绝大多数学生,每天除了在学校就是在家里。学生对家中的一切更是熟视无睹。教师可告诉学生,每天注意观察家里的变化。家里添置什么家具了,爸爸妈妈情绪有什么不同,有没有客人来到家里,客人来干什么,周围的人或物(村里或者小区)有什么变化等等,这些都是观察的内容,要做个有心人。

3.天气和季节的观察。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对人有很大的影响,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和季节变化,感受不同的天气和季节,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异同,能有目的地观察,看到变化,看到不同。

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果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作文就没话可说,感到作文困难。所以说,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主要措施,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加强思考训练,培养思考能力

观察之后,要经过思考,将观察到的事物变化探个究竟,为什么这样变化,怎样变化的,作文训练实际上也是思维的训练。小学生写的作文词语运用不正确,缺乏条理,中心不突出,它既有逻辑上的问题,也有思维上的问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训练思维能力,尤其重要。要想准确地表达,必须准确地思考;要想有条理地表达,思考必须有逻辑性。要能分清主次,抓住特点,抓住主要的、本质的。这就需要学会分析和综合,这就要求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考训练,尤其要使学生思维活跃。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命题作文的写前指导要恰到好处。指导过粗,学生无从写起,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指导过细,又让学生无从发挥,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教师要让学生写放胆文,不要过早给模式,给程序。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逐步明确一个概念,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

作文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去写话,小学生作文有必要强调思考的素质,这对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将来能否成才是很重要的前提,因此,作文教学中的思考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也是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一个必要的步骤。

三、按步骤练习,学会表达描述

学写作文要按步骤练习。低年级可以从基础训练抓起,先以识字和口头表达为主,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口头表达描述,力求表达清楚明晰、有条理。还可以练习写几句话或者摘抄一些好的、自己理解的词语。中年级可以进行单项训练,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布置要求和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说话或笔头描述,除了客观描述,还应加上自己的感受感想,可以有字数限制。高年级可以进行综合训练,从描写、叙述到评论,还可加上扩写、缩写、仿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体验作文的乐趣,提高写作的水平。

这三个步骤的训练一脉相承、互相衔接而又是交错进行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而各阶段之间又要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小学阶段完整的训练步骤。

这三个步骤就是三个阶梯。第一个阶段的训练应以识字为主,让学生能理解和会运用学过的词语,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句式,加强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训练,尤其是说话训练更要加强。这几种能力的训练应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为以后作文打好基础。第一阶段主要通过习作例文和相应的基础训练题目体现训练的要求。第三阶段安排系统的训练项目,是第二阶段训练重点的提高和深化。这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要抓好观察、阅读和习作三结合,具体安排应该是在第一个阶段结合阅读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在第二个阶段要结合阅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到观察实物,由观察静物到观察动物,观察生活,这一阶段的观察主要是以定向观察为主,适当地向机遇观察过渡,并重点抓好仿写;第三阶段结合阅读指导学生课内素描和机遇观察。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训练,努力做到说与写结合和读写结合。

我所带的学生采取这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在低年级安排说话课,重点抓口头作文的训练,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中年级抓仿写及小应用文的训练,高年级抓命题作文训练,使作文教学形成了循序渐进的阶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类文比例由18%提高到25%,三类文由50%下降到35%,有20多篇在各级报刊和作文杂志上发表。

实践证明,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观察—思考—描述”的教学程序、遵循的序列训练,不仅解决了我所教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我所教学生的作文教学质量。大量的事实表明,采取“观察—思考—表达”的作文教学程序,遵循序列训练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小学生作文难,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这种训练方法,起步早,分步走,坡度小,衔接好,比较科学,效果也好。符合系统化、序列化、科学化的要求。希望各位同仁能综合利用,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质量。

4.我的端午节,我的粽子作文 篇四

临近端午节了,姥姥早就买好了粽叶,长长的,绿绿的艾叶,还有圆圆的,四周带着小锯齿的菠萝叶,放学回来一进门就闻到姥姥煮粽叶的清香。我开心的叫嚷着:“今天要包粽子啦!”从小到大都是我和姥姥、姥爷爷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姥姥拿叶子,我负责放米和馅,姥爷来捆扎,呵呵!我们的分工挺明确的吧!

后来越长大,也就越明白,其实姥姥、姥爷自己包的更快,叫我来帮忙,是让我体会一下劳动的乐趣,我非常感激姥姥的苦心。今年端午节,我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一个美味的粽子。

粽叶经过煮、泡之后,更柔仞了,我先取了三片,长长的宽宽的艾叶,叶子一头卷成漏斗型,放进米、我最喜欢的蜜豆,长出的一头折下盖住米馅,绕个圈,好,一定要拿好,要不,会散开的,腾出一只手捆扎结实,哈哈,一个三角粽子就包出来了,虽然一个角有点漏米,可我还是非常有成就感,接下来我又包了几个,真是一个比一个漂亮呀!

5.我的端午节作文 篇五

每逢过端午妈妈都要包很多很多我爱吃的粽子,甜甜的,黏黏的。青青的竹叶或苇叶包裹着一粒一粒珍珠似的粳米,放上几颗红红的大枣。再用五色丝线困扎好。放到锅里煮。快熟了,屋子里到处弥漫竹叶混合米的清香。馋得我直流口水。

长大了。我更喜欢端午节了。并不仅仅是因为粽子。

原来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诗人,他满腔的爱国心,不仅得不到楚王的赏识,还遭到奸臣陷害被流放,报国无门以至于投汨罗江含恨而死,楚国的民众怕鱼儿蚕食这位爱国志士的尸体。所以在江里投放大米。渐渐地形成一种吃粽子的习俗。

每每吃起香甜的粽子,我总会想起那位诗人。想起他的千古名句“路漫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位先哲穿越了历史与我们对话,告诉我们做一个勇于探索的中国人。

6.我的端午节感悟作文 篇六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端午节感悟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端午节感悟作文1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确,虽然有很多节日是国内统一的,但是各个地方过节的方式不同。在我们这里,一般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粽子插艾叶。妈妈一早就插了艾叶,妈妈说艾叶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端午节这天,妈妈早早的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今年的端午节,我也打算露一手。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帮我准备好了粽馅和叶,一步一步教我包粽子。妈妈说:“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妈妈一边说一边给我做示范。“接着在卷好的粽叶里放上糯米,还要把糯米压紧,这样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后,在中间放一两个小枣,最后把粽叶包起来用绳子扎好。”这样,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粽叶,把粽叶卷成了一个特别小的“窝”,然后按照妈妈教我的步骤包起了粽子。可在妈妈手里“听话”的粽叶,到我这里就不“听话”了,还没等着我用绳子扎好,馅就全露了,一连包了好几个,都是如此,我有些泄气。妈妈看出了我的变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做什么事都有困难,可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放弃,只好接着包。

我包的粽子终于“问世”了,和妈妈包的摆在一起,明显败下阵来。它虽然没有妈妈包的那么标准好看,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学会包粽子了。一个上午过去了,我包了好多的粽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还是蛮开心的。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我的端午节感悟作文2

说起端午节,有谁不知道呢?据说端午节的由来是:爱国诗人屈原,在国家战败后,不愿苟且偷生,投江自尽。他的行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那些善良的人们,担心屈原的肉体被鱼虾啃咬,就撒了一些菜肉在河里,让鱼虾只吃菜肉,不吃屈原的肉体。日子久了,人们为了方便,就把饭和肉包在一起。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粽子。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一个个鼓鼓的粽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使人闻了就垂涎三尺。在我的家乡,除了包粽子,还有一个习俗——赶集市。这集市,与普通的集市不同。它是在山林中的一大片草地上赶。这一天,人们非常高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在山林中,有拍民族特色照的;有投球夺取小玩具的;有投篮球夺奖品的;有射飞镖赢礼物的;有用沙包打玩具小狗、小猫的……

在这片空地上,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集市高潮时,那可谓是人山人海。在专用的一片地盘上,青年们,老人们都上面唱山歌,一个对一个,相当激烈,遇到声音特别好的,观众的掌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

端午节这天,除了去赶集,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这一天上山去采的草药用了非常好。去年的端午节,奶奶让我陪她去,虽然我不迷信,但出于好奇也跟着去了。到山上后,那里的景色非常美丽壮观,绿油油的树木,宽阔的草地,让人心旷神怡,真想高歌一曲。草丛中,不时显现老人们采药的身影。

好不容易才熬过了找草药的时光,端午节又赶到了末端,但并不冷清,反而很热闹,小伙伴们捧着家里包的粽子,比较谁家的好吃,吵吵嚷嚷的声音打破了傍晚的寂静。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节日,特别是我们家乡的习俗。希望今年的端午节快点儿到来,我们都有点儿迫不及待了。

我的端午节感悟作文3

“叮叮!”端午节的钟声打响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我特别兴奋,因为又可以边吃粽子边看赛龙舟了。

我们吃的粽子是自己做的。我和外婆先去市场买糯米和包粽子的叶子;买回家后,我便把肉和蛋黄放进粽子里;接着把粽子包进叶子里,并包成三角形;最后再把生的粽子蒸熟。这样,香喷喷的粽子就出炉了。

我们拿着几个粽子去江边,看见江畔站满了人,我们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原来江面上横着五条“龙”,期待已久的赛龙舟马上就要开始了。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运动员们便卖力地划起来,鼓声震耳欲聋,但鼓手们还是表现得很淡定,仿佛他们已经完全习惯了这种声音。

我刚想拿起粽子开始吃时,却不小心手滑了,粽子便滚落到江里。我可惜得直跺脚,妈妈却表现出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这让我有点奇怪,妈妈平常可是最节省的了。我问妈妈这次为什么不在意,妈妈说“粽子最初就是用来在端午节投入江中祭奠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人们之所以把糯米包在粽叶里,是因为不想让鱼虾把给屈原的祭品吃掉;之所以赛龙舟,是为了把鱼虾等赶跑,不让他们来吃屈原的尸体。”

我的心怦然一振,以前我虽然知道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听说他因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而投江自尽,也知道《离骚》的大气磅礴。但我却不知道,人们竟然这么喜爱和敬重这位诗人,在他死后,还要赛龙舟、包粽子来纪念这位诗人。我想,正是因为屈原的才华和爱国情怀,才让他这么受大家爱戴,我们纪念的不就是这些吗?

7.我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七

笔者以为,如果我们在教学之前,不能对课程标准有一个正确、完整的理解和认识,就会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1个都不能少”,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制度,是假设全班的同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是一致情况下,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步、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一刀切”。想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应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自身知识基础、家庭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致力于“填平补齐”,而且要在照顾绝大多数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挤出多余的时间照顾学困生,开小灶,让他们学有所得,完成基本要求“为学有余力的学优学生提高、拔尖”。

二、“在活动中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我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 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应仅仅是一个接受现成数学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构建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都是教师在教授中很难教会学生的,需要学生在实践的活动中逐渐领会的。这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参与其中的学 习过程,才是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展和发生过程,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就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绝不替代,让他们自己亲手实践。教学时,紧抓学生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为背景,为学生获取新知提供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启发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寻找新知的生长点,充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有效确定学习起点;比较新旧知识的不同,发现矛盾,通过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新知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 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尝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教学应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应用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学以致用,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让学生构建知识,而且还应懂得知识的来源以及实际的应用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数学课本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数学资源,尤其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和应用题等的学习,教师都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分析和整理,将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转变成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力;另一方面,由于课本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都被摒弃在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地处理好数学教材和生活实例,数学的学和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内在的动力。

8.我的小学、中学和大学 篇八

时间 : 2010年1月~3月 地点 : 北京灰娃的家

灰娃,又名理昭,诗人,生于1927年,13岁去延安参加革命

1950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

西安的小学

1927年,我出生在临潼乡下老家。我这个人发育特别迟缓,懂事很晚。母亲常说:“我怎么命这么苦,生了你这么个傻子!兴许你的命也苦。”因为我眼睛下面有颗滴泪痣。母亲还和别人说,生我的前夜,梦里有人递给她了一枝梨花。梨花也象征命苦吧。

四岁那年,我家搬到了西安,母亲总是胃疼、牙疼,嫌我麻烦,就把我送到幼稚园。依稀记得去时,还考了我一下,问我:“这是红的还是黄的?”然后让我举举胳膊、伸伸腿,很简单,看我心智是否正常,五官四肢是否健全。

我只记得四岁时去了幼稚园,却记不清楚什么时候又上了小学。总之就这么糊里糊涂上了下来。为什么说是糊里糊涂呢?直到小学毕业,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在上学。我常想,家里人说的我傻,可能就是现在所说的心智不全。可是,我上小学怎么就没有蹲过班?后来想,也许是我喜欢的课目给我拉了分。印象中,民国时的课本很好啊。比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的《与妻书》,还有《地球,我的母亲》等文章,给我的印象很深。

我喜欢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我们都学。老师每讲到一个省,就让我们画一张图,画出城市、山脉、河流、铁路等,还要标出这个省有多少县,把县名也标出来,交给老师。学地理让我们知道许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个旧出铜;云南出普洱茶,煮了喝更好。讲到三峡,教师就给我们读李白的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每讲到一处名胜之地,她都念古诗给我们听。中国地理的引人入胜之处,就是它的人文气息—古老的大地,古老的文化。讲到外国地理,我们也要把首都和著名的山脉、河流、铁路画成方位图,标出来。讲法兰西,在课下就唱:“再会吧,巴黎,我爱你花香人密……”,讲到德意志,在课下就唱:“啊,倒霉的奥古斯汀……”

我不喜欢历史课。总感觉换了一个皇上,又换了一个皇上,记不住,很麻烦。除了地理,我还喜欢自然课讲的植物和动物。有一次老师拿来一个蓝墨水瓶,瓶里插着一朵白菊花,讲了一会儿课后,菊花变成蓝色的了。为什么花会变蓝呢?老师告诉我们,“植物是需要水分的”。科学道理一下子变得这么直观!很美,也很有趣,给我的印象当然深刻。我还喜欢音乐。我们音乐教室里有风琴,墙上挂着五线谱,每次上课,学生们鱼贯而入,一排一排地坐下。老师或坐着、或站着给我们讲课,她弹琴唱一句,我们唱一句。当时,我们唱的都是三十年代的歌,比如黎锦晖写的歌。据说黎锦晖还是毛泽东的老师,现在知道他是中国通俗音乐之父,当时已很有名。我们唱《月明之夜》啊,《小麻雀》啊,《葡萄仙子》啊……近来电视上说又要重唱他写的歌曲。我记得有一首歌叫《可怜的秋香》:“暖和的太阳,太阳,太阳,太阳他记得:照过金姐的脸,照过银姐的衣裳,也照过幼年时候可怜的秋香。金姐有爸爸爱,银姐有妈妈爱,秋香,你的爸爸呢?你的妈妈呢?她呀,每天只在草场上,牧羊,牧羊,牧羊,牧羊。”这是一个故事。我喜欢音乐课,回家后,还在桌面上画上琴键,自弹自唱。我也喜欢国文。除了国文课本文章好,大概也因为我的作文总受到表扬。有一次下雨后,国文老师出了个作文题叫《晴》,要求两小时写完。那时,我还弄不懂什么是诗,我就是一行一行地写想说的话。就在本子上写(大意):雨后,校园一片花开,月季、玫瑰一蓬一蓬的,到处都是好看的花,云在飘,鸟在唱……现在看起来,像写诗,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要这样写,兴许是唱歌唱的。那次,老师在全班念了我写的《晴》。即使这样,我也不知道这是老师认为我写得好。到了延安想起来,才明白是这个意思,可见那时多懵懂。五年级时,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作文,题目是《雪》。因为头一天夜里刚下过雪。我想到:早晨一推开大门,呀!整个世界都白了。在上学的路上,我看到一个门道中躲着一家乞丐,大人小孩儿,穿得都很脏、很少,蜷在一起冻得发抖。看到这情景,我很惊讶,怎么还有这么可怜的人家呢?人怎么能这么活呢?我就把看到、想到的写了下来。记不得当时用什么句子写的,总之老师很欣赏,发作文时,在班上读了我的作文。她还在我的作文上划了很多红圈,最后写道:“你是未来的小作家。”我不懂什么是作家,没有往心里去。过了一段时间,我收到了一份儿童报,一看,我的作文怎么登在报上了?现在才明白是我的老师推荐发表的。以后,儿童报每期都送我一张报纸。我学习不知道用功,但也没有留级。

我们的体育课也正规。操场很大。还有个风雨操场,四周没有墙光有个顶,有风有雨时就在风雨操场上课。那时,我们一个班大约有二十来个学生。在校住的老师很多,老师的宿舍一排一排的,学生可以随时找老师交流。国文老师对我很好,课间时,看到我穿得少,手很凉,就把我的手放进她的宽袖筒里给我捂一会儿。现在回忆起来,西安左翼人士不少。那时左翼力量在西安很强。要不“双十二”事件也不会在西安发生。杨虎城的儿子上的是西安二中,左翼在那里是很风光的。

我们学校校长可能是东北人,每周给我们上一堂国语。不管你说什么方言,在学校都要学国语、说国语,学的是老式拼音。每周一,要在孙总理像前,背总理遗嘱。学校里还有童子军,就像后来的红小兵。不知道是学的美国还是德国。我们穿黄咔叽布的服装,有肩章。男孩子穿裤子,女孩子穿橄榄绿色的裙子,戴橄榄绿的领巾、宽边的呢子帽。那童子军服,操练时要穿,重要的日子也要穿。每星期操练一次,唱童子军歌。“中国童子军、童子军、童子军,我们是三民主义的少年兵。年级虽小志气贞,献此身、献此心、献此力,为人群……”节奏音调像小号,意思不懂。不像黎锦晖的歌好记。

记得我刚到那个小学不久,有一天上学,学校气氛很紧张,老师同学们都很严肃。我感到很奇怪,不敢问,也不懂得问。后来想起来,那天就是“九一八”事变。到一九三五、一九三六年,就老唱《大路歌》《渔光曲》《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一类的歌了。由于歌曲的引领,人们喜欢穿工装裤,那时这是很前卫的打扮。还唱《满江红》。要是哪儿响起了歌声,就准是《满江红》《五月的鲜花》等。我姐姐早熟,左倾,嫌我不懂事,不让我跟着她。姐姐写过一篇作文,说看地上的黄蚂蚁和黑蚂蚁打仗,黑蚂蚁把黄蚂蚁打败了。黑蚂蚁指的是咱们中国人,黄蚂蚁指的是洋人。老师表扬了她。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氛围。绥远古北口百灵庙战役,开始我们打败了,后来又打胜了。我们就去慰劳伤兵。高年级的学生帮忙护理,我们小孩子就给伤兵们唱歌。何兆武在回忆录中说他参加了唱那首百灵庙战役之后慰问伤兵的歌。但歌词他记不全了。我能记全,开始是儿童说白:各位将士,明天是旧历新年,各位家里都在翘首而盼,可是,他们哪里晓得(唱):“你们正为着我们老百姓,为着千百万妇女儿童,受了极荣誉的伤,躺在这病院的床上。帝国主义为着要逃脱深刻的恐慌,他们是这样的疯狂,自从占领了我们的北方,又进攻到我们的长江,以及所有我们的边疆。他们要把中国当作一个屠场,任他们杀,任他们抢,听啊!飞机还在不断地扔炸弹,大炮还在隆隆地响,我们要拼着最后的一滴血,守住我们的家乡。”

nlc202309031013

在儿童艺术学园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西安开始遭到轰炸。从1937年下半年、1938年,到1939年初,我和母亲、弟弟都在外婆家。村里没有学校,我也不能上学了。我的姐姐和表姐都是左翼青年,她们已经参加了抗日工作。为了能让我和她们走一样的道路,她们商量,把我从家里带出来,送到延安。

我先是被带到安吴堡的青年培训班。因为有姐姐的介绍,青训班的人对我很亲切。在青训班编队后,我就成为其中的一名小学员。不久,我们又编了队,开赴延安,队长叫高沂(后来做蒋南翔的搭档,人非常好)。刚到延安时,见到我的人都说,怎么还有这么小的孩子?这时已经是1940年,我虽然13岁了,但又瘦又小,给人印象还是个小孩儿。我们这批人到了延安,就成立了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我被分到青年干部学校儿童班。我们儿童班有十几个小孩儿,最大的也就十五六岁,有一个女孩儿比我小一岁。青年干部学校开始是冯文彬当校长,后来是黄华当校长,属于中央青年委员会,相当于现在的共青团中央。胡乔木、韩天石当时都在青委会。还有一些很有名的人,冯文彬很能留住有才华的人,青年干部学校有个班全是读过大学的人、共产党员,就在我们儿童班旁边,当时就觉得他们特别有文化。

我原来叫赵翠娥。去延安的路上,大家都叫我小鬼。到了延安,不知道怎么的,都叫我灰娃,反而我的本名叫什么,一般人都不知道了。山西、陕西一带,习惯称男孩儿、女孩儿“娃儿”。灰,我后来理解,是指你的命运很暗淡,你很苦,被人叫着时有一种心疼的意味,很亲切,觉得你惹人爱,惹人怜。我发育得就像八九岁的孩子,身体也不好(在家的时候母亲每天给我吃一碗中药),再加上傻乎乎的,人家这么称呼我,好像很适合我的模样。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大概办了一年多就解散了。一部分窑洞留给西北文工团成员,石鲁、刘迅他们就在其中;一部分给了民族学院。我被分配到延安青年剧院儿童艺术学园。那时我们的儿童艺术学园大概有17个人。

我们的戏剧老师叫胡沙(后来到了北京平剧院)、音乐老师叫程云,自然课老师叫王永年;还有代数、英文、国文、美术课,都有人教。记得有人给我们讲徐志摩的散文诗,其中有一句大意是:“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我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你看他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她那眼,原来像冬夜池潭里反应着的明星……”说的是中国蜕变的过程。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徐志摩。还有老师讲《阿Q正传》。有一个老师讲艾青的诗,其中有诗句:“饥饿是可怕的,它使年老的失去仁慈,年幼的学会憎恨……”我还记得艾青见到我曾说:“你瞧灰娃多纯洁啊,就像将要成熟的苹果。”

我在安吴堡的时候,有一个从苏联回来的人,叫金涛,他给我们讲马列主义;陈郁,讲政治经济学,讲统一战线啊,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贡献啊之类的。他们讲,国民党与日本人勾结,是曲线救国。实事求是地讲,国民党的确要消灭共产党。汪精卫投降日本,但共产党和国民党都与汪有联系。到了延安后,延安有几万干部,延安办学校,就是为了保存干部,所以我们能在相对和平的地方学习。

我就是在这时认识了张仃先生。而给我印象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塞克、张仃、杜矢甲他们。塞克是大艺术家,和张仃、杜矢甲是好朋友,他们被称为延安三怪。塞克在我心里就像中国的贝多芬,他长了一个像拿破仑似的鹰勾鼻子,平时脸总阴沉着。他们三人的打扮与众不同,塞克自己拿粗土布做成套头立领的苏联哈萨克农民穿的那种衬衫,在山上弄个树枝,做成手杖,总拿在手里;他的前妻叫陈克辛,是广西学生的领袖,在延安改名叫玛莎,塞克用猫皮给她做了披肩,大家看了都觉得很特别。张仃打扮得像普希金,穿个靴子,其实他那时才二十几岁。杜矢甲总穿着张仃拿破毛毯子给他做的一个披风。塞克在青年剧院教我们怎么写歌词。他说人人都能感觉到,但别人不能把这种感觉很好地说出来,你写出来了,就是歌词。塞克也教我们唱歌,他听我们唱《国际歌》,从来不满意,总嫌我们唱得没有力度,他平时很少说话。张仃是我们的艺术导师,当时在“文抗”,他教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老师再教我们。杜矢甲也是大艺术家,当音乐老师。他教我们发声、运气。他属于俄罗斯派发声法。他的老师是俄罗斯大歌唱家夏里亚宾的学生,是俄罗斯人。杜矢甲和我们说过,意大利唱法太华丽,他喜欢俄罗斯派。他觉得俄罗斯朴素深沉,他的男低音唱得特别好,共鸣音很强。

塞克、张仃、杜矢甲他们三人原来都在鲁艺,但鲁艺的周扬等人,他们看不惯。比如张仃,他为什么不想在鲁艺呆了?因为蔡若虹他们比较左。蔡若虹知道张仃崇拜毕加索,有一次他杀了一只鸡,指着地上的鸡血说:这就是毕加索!我一天能画几十幅。古元说:我就不信,像张仃这种人还能参加革命?前几年,清华大学学生采访张仃,让他谈谈毕加索。张仃说:“我为这个西班牙老头没少受罪、挨整。谁想到毕加索成了‘法共’了。”无论是蔡若虹还是古元,都觉得革命就得像他们那样。可见张仃他们当时有多么另类。其实,这些只是观念的不同。张仃先生也是要革命的,他画的漫画都是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与反抗的。张仃在国统区时,因为反对蒋介石,还被抓到了监狱。那时,他才十五六岁。也不能说蔡若虹、古元他们怎么不好,关键是革命怎么革,各人的看法不一样。他们都是从国统区来的。有一次张仃买了点牛肉炖了,请朋友们来吃,就被人说是拉拢人,和党争人。他说:不就是请吃了顿饭?他很讨厌那些说三道四的人。张仃一生气,去了丁玲的“文抗”。别人看他们属于很洋派的人物,但他们又很民族。我们学院外面的条幅就写道:“把艺术从学院派手里拉出来。”他们三人一个搞声乐,一个搞戏剧、歌词,一个搞绘画,对我们深有陶冶。结果是:张仃到了“文抗”,塞克在我们剧院,杜矢甲还在“鲁艺”。

他们同气相求,是好朋友,和我们关系也很好。有时我们演出,塞克到后台看我们,见我总是瞌睡耷拉地犯困,他说,每次看到你,你都在睡觉!“文抗”经常把我们小孩子接去,让我们给他们跳舞、唱歌、演戏。戏剧老师给我们编过一个童话剧《公主旅行记》,让我们演。胡沙写的本子,程云写的曲子。剧作的大意是:公主不愿意在宫廷里呆着,向往鸽子一样的自由,带着保姆、琴师、卫士出来旅行。我演公主,穿长长的裙子,服装是丝绸的。周恩来在重庆,给鲁艺和我们都买了些服装。项链是用爆花的玉米粒串的,在灯光下还很好看。还演过《它的先生》。《它的先生》说的是外国工厂罢工、暴动的事。大概因为仇恨资本家,就把“他”写成“它”。我们还跳“丁玲舞”“抗战舞”。为什么叫“丁玲舞”,因丁玲是很著名的作家,编舞的人就把自己编的舞蹈叫成丁玲舞。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山坡上的月光下跳舞,没有跳舞衣服,就把被子的白里拆下来,围在身上,就像希腊人的披肩。

nlc202309031013

我们还去唱歌,一声部、二声部、三声部—高音、中音、低音。那时延安是个歌咏的城市,晚上突然就会有人唱起《黄河颂》《延安颂》《夜半歌声》。他们三人中,杜矢甲活泼、随和、平易,不像塞克、张仃总那么严峻。但他们对我们小孩子还是很和蔼的。星期天,杜矢甲过了河,从“鲁艺”到儿童艺术学园找我们。我们三个女孩儿住在一处半间的窑洞里—就是一个窑洞只打了一半,没有炕,仅支了个木板。他穿着那个破毛毯子做的披风,样子很帅地来到我们的住处,在我们门口学鸟叫,我们蓬头垢面地跑出来,嚷嚷:“杜矢甲来了!杜矢甲来了!给我们唱歌。”我们都叫他们名字。他们特洋派,让我们叫他们的名字。他有时就把我们带到一个沟里,那里有清泉,有野百合花。我们让他唱歌,他不唱,就用低音发声。他的声音非常宏亮、好听。他们这三个艺术家共同的特点是,讲究力度。柔和中讲究力度,不是烂白菜叶子似的,塌了下来。《国际歌》,我们唱十遍一百遍,塞克从来不满意。我想,他的不满意是真的,这里面有对歌词的理解问题。塞克在艺术上有威信,他不满意,我们就只有再练。我们唱歌不如“鲁艺”音乐系的好,我们的长项是戏剧。在我们青年剧院,唱歌跳舞都重要。他们为什么喜欢我们小孩子,我想,因为小孩子们单纯,他们说什么都愿意听。

我喜欢延安,更喜欢我接触到的这些人,他们都是有理想的、有文化修养的人,他们真是中华民族的精英。比如,我就觉得塞克很好,可因为他是党外人士,人们就用另一种眼光看他。也许他不是党的精英,但他是中华民族的精英。有一次庆“七一”党的生日,我们青年艺术剧院开会,那时还比较尊重党外人士,书记高沂就说请塞克同志讲讲。塞克说:“我为什么既不参加国民党,也没有参加共产党?因为我坐过国民党的监狱,也坐过共产党的监狱。”就讲了一段他的经历,“九一八”后,他作为流浪艺术家,来到黑龙江边上,边弹琴边想:连鸟儿都能飞到对面自由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为什么不能去?就决定要走过去。结果,他被苏联方面的边防军抓住,怀疑是间谍。后来苏联那边可能与黑龙江方面的共产党联系,知道他是左翼文化人士,关了他几天,就把他放了。他觉得备受污辱。他在发言中说:“在白区时,我的剧团的人都让张庚挖走了。”他的话里流露出对共产党的不满,也没有要参加共产党的意思。大家一听,都惊呆了,因为没有人敢这样说啊! 但也没有人表示应该把他抓起来。他那时敢这么说,也说明环境比较开明。他从国民党监狱中出来后写过一首诗,非常好:“殷红的血,映着火热的太阳,突进的力,急跳着复仇的决心;我们是黑水边的流亡者!我们是铁狱里的归来人!”可能是冼星海作的曲子。他的歌,很多是冼星海作曲。他曾对我们讲,他在上海流浪的时候,翻译了很多苏联歌曲:如《夜莺曲》《快乐的风》。他说,很多译歌,他是揣在口袋里,早晨在没有人的时候,放在地上悄悄地走了。有人捡拾了,就唱开来了。他们那些人写的东西都是比较厚重的。他讲的这些,对我们来说很新鲜,我们问:为什么要这样呢?他说那是白区呀。这么一说,我们就懂得了。我们是红区,那边是白区,这些,我们被灌输得很明确。1949年以后,他就不说话了。

我的大学

我因得了肺结核住院,一直住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听说斯大林逝世,很多人哭了。当时说斯大林是人类的良心,我们的领路人,伟大的旗帜,伟大的领袖等等。我也难过,但我没有哭。我出院了,还住在我们办事处。我领了新军衣,剪成了短头发。那天王近山司令员进来,说:“灰娃你回来了?打扮得像个大学生,也不打招呼?”我对王司令员说:“我想回延安,不想在北京呆。”他说:“革命取得了全国的政权,从延安到了北京;从杨家岭到了中南海,革命在向前发展,谁还想倒回去?你说说你的理由是什么?”我说这儿的人脸不行。那时,我也不会分析,只是凭感觉。他说:“你有病,就在办事处养病嘛,管人家的脸干什么。”我说:“反正我不习惯。”我就是觉得和在延安不一样。那时刚解放,已经开始搞运动。那些人比延安的一些人还左!我觉得那都是些“假积极”,让人很难受。我说:“我是决心要回延安的。”王司令员说:“我也说服不了你。正好有个高级干部要回延安,我安排一下,你和他一块回去吧。”我就往外走。他说:“你站住!延安的人都出来了,一排一排的窑洞都空了,又有狼,你敢回去吗?”这时我才想,我怎么没有想到延安的人都出来了?一排一排的窑洞都空了,我一个人住在那儿,谁给我做饭?我在什么单位?这时,我才不敢要求回去了。王司令员说,你还年轻,国家需要建设,以后还要好好学习。

从此,我就每天看书,准备上大学。后来,我们一批人去参加考试,我去了人大外交系。外交系要求人可靠。我很喜欢国际关系、世界地理等课程。在这个系上了一年,发现班上好多是外交部干部,或是外交官夫人,都是些老大姐,挺别扭,不像我接触的延安人。心想,我又不想当外交人员,还是转系吧。我就提出要上北大读俄罗斯文学,我原来读苏联的东西较多嘛。这种调整每年都有,要求转系的不止我一人,北大俄文系考了我们一些文艺理论知识,他们觉得我说得还挺对,不考数理化。我们这种人上大学,属于调干生。我在人大外交系学了一年俄文,到北大俄文系也有了点基础。俄文系上了一年,我又想转到中文系。因为我听中文系的大课,觉得俄罗斯文学不如我们的文学好,中国古代的文学很有意思。但最终还是没有转成。因为在外交系已经耽误了一年,不能再耽误一年啦。这时我和胡作群、朱汉生在一个班。有几个苏联老师给我印象很深。苏联的专家我都佩服。如果你问到俄罗斯文学或苏联文学某些内容,他们能立刻背出来,还能告诉你在作品的哪一章节或段落能找到。我心想,这样的专家太值钱了。他们国家的知识分子显得非常有教养。我很喜欢一个叫尼娜的老师。尼娜老师有一次把我叫到西郊的友谊宾馆。她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儿子。她对我说:你就在我这儿住一夜吧。我就听她的话,在她那里住了一晚。晚上吃饭,她给我倒上红葡萄酒,对我说:第一杯,让我敬给不在的人。第二天早晨,洗了脸,她还给我洒了香水。人家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后来我们又来了一个女老师,她在课上让我朗读屠格涅夫的小说,还问大家:“她朗读得好不好?”大家说:“好!”我发音好,并且有语气、情感。她问:“你为什么不去做一个演员呢?”我就笑。其实她不知道,我确实是演员出身。

nlc202309031013

记得有一年开会大讲高岗、饶漱石。我不懂领导者们的是非之分。党说是反党,可能就是吧。听会的时候,我就在党支书旁边,好像为了有点依靠。后面又说要挖出高饶线上的人。记得又听过一个报告,毛泽东说:“帝国主义、原子弹有什么可怕?顶多从地球这边到那边,炸出一个大窟窿。”我很害怕!这还不可怕?都穿过地球了还不可怕?整天说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未来,人类已经毁灭了,还奋斗什么?

其实,我学得也不好。在北大那些年,老搞运动,1955年到北大,正在反胡风。到1958年又喊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说要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你跟不上,就会被历史的车轮辗得粉碎。那时,我心里很恐慌,“辗得粉碎”—这样的话,让人毛骨悚然。学校还让学生推翻老师讲的东西,号召学生自己写讲义。北大中文系的学生不是自己编写了一部《中国文学史》吗?在学习上拔白旗,反对走白专道路。我参加了炼铁,还烧了毛衣。我也闹不清楚是对还是不对。

我喜欢听西语系、中文系的课,听她们讲西方文学、中国文学。我们调干生,一个月有十几、二十元钱的津贴。1956年定级,我傻得根本不知道应该去定级要工资。所以毕业后拿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而不是1939年参加革命的干部工资。我根本没有工资意识。总认为这是组织管的事,自己有什么权利过问?一切靠组织就是了。在革命队伍中时,我比较小,很多事是别人给我办的。到定级时,我也不知道这些事。

1957年以前的北大,可以说是思想革命的前沿。有一次我在校园见到斗大的字:北大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我对这些都闹不清。

可能是对搞运动太烦了,比如反右,先是听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后来,又听报告,说右派分子要把无产阶级政权搞垮。我心想,右派分子真是可恨,你把无产阶级政权搞垮干什么呀?无产阶级专政得来的容易吗?是靠几十年浴血奋战得来的!后来我们班被打成右派的同学对我说:理昭,你那时和人谈话与别人不一样,你总是说“你们是思想认识问题”。我们班没有几个党员,笼统地说,那时我也认为反右派是正确的。我头脑简单,就是认为党好,毛主席好,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好。但我不认为我的同学是反党的。他们能理解我的阶级感情,我不会杀气腾腾的。搞运动时,有一天,我睡觉醒来,枕头上流了一片血。我拿着自己的被子三步一拖,两步一走,到了校医院,医生说,你留下来马上住院。因为老是去抗旱,我的肺病犯了。我很苦闷,又住了好久的医院。

出院以后,没有回到北大,我不想让学校分配我,就自动退了学。这是1960年。在学校时,拿的是调干助学金,很少。出了校门便自己找工作。我碰到了黄华,他把我介绍给了陈翰伯,陈翰伯在商务印书馆。他对我说:“你到我们商务印书馆怎么样?”我说,商务是搞工具书的,我不会干那些有条有理的事。他说,你不是学俄文的吗?有个地方,叫北京编译社。在编译社工作的人,外文都好,有的还是在外国长大的。日文、德文、英文,各种文的都有。我就去了编译社。但我感觉,编译社就是管理遗老遗少的。我一个月的工资大约四十几元。(2012年编定)

上一篇:交房须知下一篇:关于重阳及主题班会教案